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时间:2023-07-25 17:1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第1篇

随着缓缓移动的脚步,随着缓缓移动的画面,我的视线仿佛延伸到了茫茫的戈壁,延伸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漠深处。秋日那金色的阳光之中,一个让思绪不断翻飞,遐想尽情伸展的航天城,弱水河绕城而过。沿岸的杨树和灌木逐水而生,簇拥出了荒漠里的一片绿洲。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艘即将把中国的足迹送上茫茫太空的飞船挺拔地矗立在发射架上,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已进入倒计时。

“10!9!8!……”

“点火!发射!” 望着眼前仿真的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进行模拟发射的场景,我仿佛看见山谷里亮起了一道闪电,耳边滚来了一阵雷鸣。 瞧,“”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冲破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这是梦吗?不,这不是梦!这是2003年10月15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现的那壮观的场面。这是中国人民渴望了很久很久,等待了千年的伟大时刻,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13亿人的希望与祝福冲向浩翰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千年之梦,神州为之欢呼,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0月15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就在这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飞天梦想一夜成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天也就注定被定格在历史辉煌的一页上了。

为了这一天,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成白发;为了这一天,多少人顽强过关,累倒在实验室中;为了这一天,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一生。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从敦煌“飞天”的美丽壁画,从战国时期屈原对长空发出的“天问”,从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飞向空中的尝试,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久远,这个跨越千年的美梦,竟在今天奇迹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载着中国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对神秘的宇宙深空进行探测。

你知道吗?就为了这一天,为了这次看似轻松的太空旅行,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整整准备了5年,从翱翔蓝天到遨游太空,汗水与牺牲铺满了这条布满荆棘的漫漫飞天路。为了这一天,一面鲜红的国旗,14只紧握的拳头,铿锵有力的誓言久久回荡:“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不懈奋斗!”为了这一天,14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郎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只是中国载人航天伟业的很小一部分。支撑我们的,也是支撑所有航天人的,是为了那个共同的梦想能够由我们这一代人变成现实”。因此,正像杨利伟在完成任务后对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所说的那样:“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荣誉属于全体从事航天事业的航天人,荣誉属于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是啊,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成功,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华夏儿女心中涌流。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此时此刻,当我再次仰望“神舟”5号所驰骋的星空,禁不住思绪万千……

多少期待,多少汗水,一朝梦圆飞九天。航天人笑了,那里有欣慰的泪水;全国人民笑了,那里有喜悦的泪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壮丽凯歌。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实践。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代新人,要向航天人那样,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人生的征途上,不因遇到困难和挫折而灰心和气馁,也不因取得成功和胜利而骄傲和懈怠,努力拼搏为振兴中华民族,发扬神舟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坐在飞船里的人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

第2篇

把握距离可以使生命鲜活,这是我们在劳动中所获得的收益。帮爷爷给果树施肥,我把每撮肥料放置果树根处,爷爷惊叫道:“哎呦哟!没有生活的孩子,这样会把树烧死。”于是我蹲下来虔诚的跟着爷爷学习给果树施肥。爷爷捧起肥料,轻轻地将肥料放到距离树远些的地方,然后抬头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记住:你得让肥料跟树有一段距离,这样,树才不会被肥料烧死。另外,树与肥料有一段距离,它才会追求肥料,长得更加旺。”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爷爷是一个种田经验丰富的老者,他的一个“旺”字,诠释出树每时每刻树都在尽力伸展枝叶,努力攀向沃土的动力。

距离给树追求美的空间,距离给人与物同样美的感觉。距离产生美由此得名。其实,距离先产生追求的动力。有部电影《海市蜃楼》,旅者在荒漠眼前呈现出都市的繁华和绿洲的润泽,于是以后听说此景的人们风尘仆仆前往。漫无边际的沙漠,骄阳令人们口干舌燥,可是,一股无法言表的动力促使旅者勇往直前,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继续虔诚奔向海市蜃楼。从脚下到海市蜃楼的距离总会有追求和憧憬,引发旅者动力。

两个人并排走路,没有先后之分,一段距离拉开,后者就产生追赶的欲望。爱因斯坦知道与牛顿的距离,奋起直追,相对论问世;就是因为中国知道与美国航天事业的距离,才让中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神七飞天,嫦娥顺利返回。距离产生动力,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应该有这种追求的精神。在中国发展史上,我们常常会说辘辘大车碾过历史,走进文明,驶向未来。其实未来与现在的距离是个不定数,但是正是因为不确定,才让人寄予很多期望,才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生活中,有人会把握距离,让距离成为一道风景。

网络聊天,虽说水中花,雾中月,但是却成了快捷的排压方式。让大起大落的生活暂时停歇,一旦心情调整好后,会扬鞭跃马,把在学习、工作中与他人落下的距离,迅速赶上。

别在距离面前蹙眉长叹,停滞不前,而要记住距离的彼岸就是你所要的美景。一段憧憬的距离,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走得更远、更精彩……

第3篇

梦,是一个人头脑中的虚幻;中国,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之地。“中国梦”,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既给梦以现实的依存,又赋予中国美好的畅想——不过,每个人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每个人的立足点、着眼点也不同,所以,“中国梦”也因人而异。历史的车轮不停的旋转,沿着历史足迹,翻开那一页页写满历史的书卷,中国的历史承载着太多的辉煌和奇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中国才会腾飞;因为有了梦想,中国才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梦,是五彩斑斓的梦。

中国梦,是五彩斑斓的。它有着很多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蓝色的梦。蓝色象征的是蓝色的天空。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寄托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或许在外太空是黑茫茫一片,或许到太空的距离还很遥远,但这都不会阻挠中国人对它的探索。还记得中国首次进入太空的伟人吗?他就是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他乘由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的航天梦实现了。

中国梦是红色的梦。红色象征的是红色的火炬。当奥运的火炬传遍了世界的各个地方,当生活在鸟巢上空熊熊燃起,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缓缓升起,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赛场上响起,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百年奥运,百年梦想。中国人为了这个梦想奋斗了不知多少年,留下了不知多少的汗水。但终究实现了这个梦。中国的奥运梦实现了。

中国梦是黄色的梦。黄色象征的是土地。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了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奇迹啊!中国现在拥有的土地居世界第四。黑土地上丰收的事中国梦。中国的土地梦实现了。

中国梦是绿色的梦。绿色象征的是绿色的和平。中国人时刻不忘世界的和平。和平、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多年来,中国人奋斗着,就是因为想让和平,因为只有和平,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好,人们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现在,世界通过努力,更和平了,这不正是我们大家希望看到的么?中国的和平梦实现了。

中国梦是粉色的梦。粉色象征的是粉色的健康。中国有很多老人无家可归,身患疾病,最后因为没钱治病所以死去。而现在,中国有了很多的养老院,这样,许多无家可归的老人就可以去那里,也不至于流浪街头。中国的幸福梦实现了。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个能够做梦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

每当我看见一个个飞船发射成功,飞翔蔚蓝的天空时,我就有了一个梦,一个很大胆的梦,就是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工作者。

或许,我的梦离我还很遥远;或许,我根本完成不了这个梦。但是我坚信,只要有梦就能看得到希望。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我知道,我还有一个伟大的梦等着我去实现。我知道,航天员可能会学习10年的技能,即使我考上了航天大学,也未必可能飞上蓝天,或许我一生都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幕后人,但是是要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无论是能不能飞上蓝天,我都已经满足了。每当节假日,我完成了作业,我就趴在电脑前,看看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了解了解中国航天的成就。至少我懂得中国航天的一些知识,最起码我了解过,我努力过,因为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跟我说过:“梦想不可丢,道路不可弃,信心不可泄。”就是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中国梦,流淌在岁月。中国梦,梦之蓝!

第4篇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从小到大,我有过许多的梦想,想要当医生、体育明星、数学家……现在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军事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一份力量。要问我这个梦想是怎么会有的,那还要从我看了《西游记》说起。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有七十二变化,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他不仅本领高强,而且机智聪明,随机应变。在西天取经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帮助师傅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忠心耿耿,在我心中树立了一个大英雄的形象。更让我佩服的是他那上天入海的神奇本领。他一会儿在“大闹天宫”中力战群神,一会儿又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搬来观音菩萨助阵;为了寻找称手的兵器,排开汹涌的海浪,来到东海龙宫,找到了“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读来叹为观止,为孙悟空的高强本领深深折服,也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要是我也有孙悟空那样的本事那该有多好啊!我就可以一个筋斗翻上太空,去浩瀚的太空好好游历一番;去广寒宫会会嫦娥,喝喝桂花酒;去银河看看牛郎织女相会了没有;还要去了解一下那些未知的行星,探究一下那个“黑洞”到底有多深多大……我还能够一个鱼跃纵身跳入深不见底的大海,去拜访一下那尊贵的东海龙王,去见识一下那神奇的“定海神针”……

一次次的浮想联翩,虽然没有让我真正领略到这种上天入海的神奇体验,但在我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念头:长大了,我要成为一个军事科学家,去研制出可以让人像孙悟空一样可以在太空和大海来去自由的东西。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去了解我国的国防科技的发展史。从中我了解到了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进程,尤其是神舟一号——神舟十号的飞天成功,让我的精神备受鼓舞。昨天,就是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这又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我国“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又一次成功飞天,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看着这神圣的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自豪,心中也再一次坚定了我的梦想:成为顶尖的军事科学家,研制出更加高性能的航天飞船,能够飞入到太空的任何一个角落,去揭开宇宙的一个个奥秘。让全世界都为我们中国喝彩!

当然,要实现这一梦想,不能只靠虚幻的空想,要靠一步步踏实的努力才有希望实现。虽然现在看来实现这一目标还很遥远,但是,再远的路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终有抵达的一天。我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每天努力,不断坚持。主席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是的,中国梦,复兴的梦,强国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责无旁贷!

作者姓名:沈子昂

第5篇

[关键词]养生堂 农夫山泉 品牌发展史

国内瓶装饮用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年都有不少新品牌涌现,但真正能成功打开市场,树立起自己品牌形象的产品却寥寥几家,大部分品牌在“水战”中沉没了。农夫山泉在市场整体处于全面价格战、低利润之时切入,推出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的天然水,形成了独家占有的新概念。

一、坚实后盾――养生堂有限公司

养生堂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生产和经营健康产品的现代化高科技的知名企业,现有员工1万余人,管理人员95%以上拥有高等学历。

公司成功创立了龟鳖丸、朵而、成长快乐、成人维生素、清嘴、农夫山泉、农夫果园、尖叫、母亲牌牛以及万泰艾滋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等知名品牌及产品。产业横跨保健品、生物制药、饮用水饮料、食品等领域。

二、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26日,2001年6月27日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农夫山泉公司相继建成七座国际领先的饮用水、果汁饮料、功能性饮料及茶饮料生产基地。公司还拥有专业的实验室,长期从事水与健康的研究,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国内的知名科学家进行专项合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农夫山泉的这种优质水源的战略选择以及世界领先的生产设备,在全国饮料饮用水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中唯一的民族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中华商业信息中心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从1999年至2004年在全国瓶装饮用水十大品牌中,农夫山泉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六年列第一名。

三、农夫山泉的品牌发展足迹

在饮用水领域,农夫山泉尤其是一个不安分者,同时也是营销界底蕴十足的雄才大略家,它将最平常的饮用水挖掘出许多吸引人眼球的重大事情来,使农夫山泉成为饮用水行业的佼佼者。

1997:横空出世|树立形象

1997年5月,农夫山泉问世,主攻上海、杭州两地市场,以“有点甜”为卖点,凭借其在保健品市场练就的实战经验和大量资金的支持,通过大范围、高密度的广告轰炸,杀入中国水市并迅速崛起,奠定了农夫山泉在水市场的高档、高质的形象。至7月底,农夫山泉已在上海大型超市包装饮用水单品销售额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1998:走向全国|勇夺季军

1998年4月起,农夫山泉从华东三省迅速走向全国。550毫升运动装在全国各地作推广,借助全国热点媒体的传播,“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在短时间内就使农夫山泉的品牌知名度从零达到了几乎童叟皆知的程度,农夫山泉的红色风暴也开始席卷全国各地。当年,农夫山泉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为全国第三,基本形成与娃哈哈、乐百氏三足鼎立的局面。

1999:关注健康|奥运营销

自1999年起,农夫山泉传播善待生命、关注健康、重视运动的理念和品牌形象,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唯一指定用水,并连续五年成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主要赞助商。

同年,农夫山泉全力支持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悉尼奥运会,凭借“天然、健康、安全”的优秀品质被中国奥委会选定为悉尼2000年奥运会与雅典200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训练及比赛专用水。

2000:打压对手|世纪水战

2000年4月24日,农夫山泉公布了一项“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害健康”的实验报告并宣布全面停产纯净水,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天然水与纯净水阵营在媒体上的“口水大战”。此举虽然招来了同行们的敌视,但却树立了农夫山泉倡导健康的专业品牌形象,拉开了与竞争对手在品牌上的距离。

同年,“农夫山泉有点甜”入选中国跨世纪十大策划经典;当年农夫山泉市场占有率为19.63%,继续保持排名第一。

20012002:支持申奥|阳光工程

2001年1月1日至7月30日,农夫山泉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活动,“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代表消费者支持北京申奥事业。随后,品牌美誉度迅速提高,成为2001―2004年中国奥委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和荣誉赞助商。

2002年,农夫山泉天然水首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全球最大市场研究机构――AC尼尔森公司中国城市消费市场报告,公布了国内消费品最受欢迎的六大品牌,农夫山泉是惟一跻身“最受欢迎”行列的本土品牌。

同年,农夫山泉2008阳光工程正式启动,从社会层面关注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将品牌美誉度、忠诚度提升到历史新高。

2003:赞助航天|冲上云宵

2003年9月农夫山泉天然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0月,农夫山泉赞助1000万元支持中国航天事业,在“神州5号”顺利发射前,被中国航天基金会首批授予“中国航天员专用水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赞助商”称号,成为与中国航天基金会进行“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唯一饮用水品牌,将品牌内涵与航天科技紧密嫁接。

20042006:阳光依旧|精彩继续

2004年:农夫山泉首批获取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QS)标识;接连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和肯定;与TC冰箱展开旺季联合促销,掀起异业联合营销的新。同年,入选“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十大企业”。 2004年,第三届“一分钱”行动与雅典奥运会同行,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2005年:五万元重奖征集广告创意,再次吸引业界的眼球。

2006年:第四届“一分钱”饮水思源,帮助水源地的贫困孩子;AC尼尔森媒介研究机构评选的“读者文摘信誉品牌2006”农夫山泉品牌榜上有名;同年农夫山泉饮料总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的增幅在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中均名列第一。

2007: 营销暗战|问鼎霸主

2007年4月,农夫山泉的“水测试”营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饮水观念,直接大幅度提高了销量;业内指出,农夫山泉的“水测试”矛头直指康师傅矿物质水等非天然饮用水品牌。由此可见,农夫山泉称霸水市的雄心揭之昭然。

同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授予农夫山泉荣誉证书,“农夫山泉”牌瓶装饮用水连续五年(2002-2006)荣列同类产品市场销量第一位;《2007百度风云榜・饮料行业报告》中,最受网民关注的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位列第一。

第6篇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三小学一直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在立足学校的基础上,努力提炼符合自己校情和时代要求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师生的外在行为,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力量。

一、立足学校实际,提炼“时空探索教育”核心理念

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的构建,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需要富有个性的校长和拥有经验的教师,需要和谐的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然而,学校的核心文化还需要我们去挖掘、提炼。在挖掘、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时,要做到认真研究社会发展给教育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认真研究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特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并善于为我所用;认真研究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特别是满足学生的选择和发展需要,让多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认真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行为,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体现者。

东高地第三小学比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人奉献、拼搏、团结、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构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航天发展史、航天人物等都可以成为学校开展航天精神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资源,这种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初步将“航天教育”作为提升自己的有力抓手,并着力发展这方面的特色,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学校提炼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即航天活动本身具有的“探索性”。“探索性”的核心内涵是实现并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学校又是“人”的教育,其最重要的功能便是为师生探索并创造生命价值服务。因此,航天活动的“探索性”是我们思考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归宿。

2008年,学校提出“时空探索教育”理念。首先,“时空探索”这一概念揭示了航天活动的本质,对应了学校已有的“航天特色”,并具有把这种特色教育向非航天研究人员子弟普及的弹性空间;其次,“时空探索教育”中“探索”这一概念在“航天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顺应了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探索品质的基本趋势;再次,“时空探索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定位既基于学校独特的生源现状,又超越这种现状,既顺应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探索素质培养的历史潮流,又凸显学校对这种潮流的独特理解。

“时空探索教育”的核心理念,既是对“航天特色”的最好诠释,同时也是对学校文化最准确的总结和提升。

二、细化核心理念,诠释“时空探索教育”

“时空探索教育”的内涵是:时空探索教育是培养学生时空探索品质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张扬生命力的教育,是引导学生通过时空探索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

通过分析总结学校多年来形成的组织文化特色,概括出学校的价值取向,即校训“博学、首创、至善、立美”,成为学校师生的行为准则。

博学: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博学是师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航天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铸就了航天事业的崛起。我们不要求小学阶段的孩子达到博学,但要有博学的潜质,即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善于研究、广泛性学习的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

首创:不懈探索、争为人先。首创是师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动力。我们的航天人具有首创的精神,他们敢于创新,不断创新。我们师生的首创体现在善于将他人经验和自己的实际进行整合,提出新的思考,产生新的行为。

至善:修身养德、社会担当。至善是师生进行探索活动的原则,是责任的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的特质,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大善。我们的师生也要有这种情怀。

立美:博雅心境、艺术人生。立美是师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精神追求。学校生活是普通的、平凡的,其中的“美”需要体验;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世俗的,其中的“美”需要感悟。师生要在这其中,通过认识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并享受美;通过生命的释放,生命价值的创造达至生命之美。

同时,学校还设计了校园吉祥物彰显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吉祥物的设计灵感源自运载火箭,以火箭为基础,进行拟人化处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校的班牌、提示语上都有这个卡通形象。

在分解、细化核心理念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吉祥物命名活动,经过征求多方意见,最后命名为“航宝”。

航宝的寓意是:航是航天、航海、航空……航是航行,航行需要勇气、力量、智慧……我们要去远航,探索未知的世界;宝是我们每一个孩子,我们不仅是家庭的宝,也是老师的宝,不仅是航天的宝,更是祖国的宝,世界的宝。我们都是“航宝”,我们要在时空探索教育的引领下起航。

通过校园吉祥物命名活动,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得到了师生、家长的认同与理解。现在,校园吉祥物已演变成学校争星活动的奖章,孩子们都积极努力,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宝”。

三、全方位课题引领,践行“时空探索教育”

北京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时空探索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申报成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师生深入研究“时空探索教育”,自觉践行“时空探索教育”。

此项课题研究以深入分析、明确时空探索教育内涵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活动、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课题引领,以此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性、创新性、人本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行动研究、个案访谈、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时空探索教育的学校特色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时空探索教育的学校文化特色,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1.校园景观建设彰显个性、形象、特色

校园景观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个性的体现,也是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是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外在因素,与学校办学理念配套的校园环境建设对办学理念的渗透与推广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校紧紧围绕着“时空探索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将景观主题确定为“时空探索旅程”。

走进教学楼内,蓝色的星空、拔地而起的火箭、一幅幅壁画,向人们讲述着我们对“时空探索教育”的理解。各个楼层围绕“时空探索”确定了不同主题内容:宇宙与生命、艺术与人文、地球与科技,内容设计跨越古今,中西合璧,彰显了时空探索教育这一理念。

2.德育活动凸显自主、开放、多元

“时空探索教育”的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为重点。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时空探索教育”的德育活动凸显自主、开放、多元的特色。

自主:“时空探索教育”中的德育活动要以学生的自主教育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较多思考、认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具备自我支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实践。要体现“自主”就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好的机会,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过程,才能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与提高。

开放:“时空探索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学校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一个“平面”,而应该面向社会、依托社会,为学生开辟新的教育资源与更为广阔的活动场所。在开展活动中,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学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调动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探索在“时空探索教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实现教育的课内外完美结合。

多元:“时空探索教育”中的德育活动应是多元的。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使学校教育更具实效性,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才能走进和适应生活、现实和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参与体验、实践创造等多种形式,感悟提升,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3.课堂教学呈现情趣、灵动、尚美

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在课堂中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特色的研究上,打造探索性的课堂,实施探索性教学。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呈现出情趣、灵动、尚美的课堂教学特色。

有“情趣”的课堂:“时空探索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彰显生命力的课堂,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力的课堂,是有声有色、有情趣的课堂。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同样可以上得生动、有趣、有情感,以此激荡学生生活情感的涟漪,学生就会在课堂中主动地去实践、体验、探究。

“灵动”的课堂:“时空探索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在放手的同时,呈现出灵动和生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有心灵的对话、思维和思想的碰撞,学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迪,从而逐步变得有灵气、有悟性、有智慧。

“尚美”的课堂:“尚美”是“时空探索教育”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课堂教学要引领孩子们达到的境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引领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展现美和创造美,同时还要增强师生的责任担当,造福社会。大爱无疆。“尚美”是后续不断探索的品质与不竭动力。

4.校本课程建设凸显开阔、贯通、启迪

在“时空探索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品质。

“开阔”是“时空探索教育”校本课程的基础。首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领域,增长更多的见识;其次,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精进性不断得到发展。

“贯通”是“时空探索教育”校本课程的方法。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上,我们试图实现学科之间的贯通、知识之间的贯通、思维上的贯通。孩子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一门知识、一种技能,还是学习方法,领会思想,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与能力。

“启迪”是“时空探索教育”校本课程的目标。追求美、创造美,用博爱关心周围的人与物,用智慧造福人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多地给予学生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启迪。

第7篇

如何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通用技术教师的不懈追求。而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案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的使用

(一)案例的使用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因为兴趣和爱好永远是学习不朽的动力和源泉。在用好通用技术教科书中典型案例的同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新闻或话题。使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

在讲“技术的发展史”时,结合课本中飞机的发展史,我引用了“神六飞天”“嫦娥奔月”等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既需要雄厚的国力作后盾,又需要高尖的技术去打造,更需要凝聚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去奋斗。使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而骄傲,激发了爱国主义热忱。

(二)案例的使用要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为目的

说起专利发明。同学们会认为那是发明家的专利,研究专利是项高深莫测的工作。所以在学习“知识产权”案例的选取上,我选用了“我爱发明”中一些近百姓生活,紧跟时展的视频图像。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四学生王冠弘,发明的“好纫针”缝衣针。北京市打钟庙小学的林恒韬同学发明的充气雨衣,荣获了第1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而且这个故事还被编进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通过这些案例让同学们知道“发明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捕捉到灵感后付诸实践。人人都可以成就发明的梦想。

(三)案例的使用形式要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导向

在案例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调动起其积极性。在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时,以同学们课桌上的矿泉水瓶为例。让他们从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材料必须是无害的、可回收的;设计成圆柱形的,最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瓶身有凹凸以增大摩擦力,拿着时不易脱落,长途运输时便于运输,抗挤压抗变形等。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讨论,“引发思考,集思广益”。促使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建立真实的教学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的选取需要以贴近生活为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学习“控制与设计”时,可以引入居民楼楼道里或学生宿舍楼里声光控灯的案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后,请同学们思考,白天有声音时,声光控灯也会亮。怎样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声光控灯进行改进呢?有的同学建议提高声控灯的灵敏度,然后通过一个装置使灵敏度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有的同学建议在楼道的各层楼口安装两个按钮,一个是开灯。一个是关灯,到了上一层,关掉下层的灯,打开本层的灯等。在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的同时,也使同学们又一次体会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综合性。

(二)案例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系统与设计”时,正值我校运动会刚刚结束。在同学们理解了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后,请同学们把班级作为一个系统,就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来分析一下系统的基本特性。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班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而每个同学都是系统的一个要素。如果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团结,那么班级这一系统就会发挥出大家所想象不到的功能。班级所取得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尽可能选取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

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了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体验过的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流程与设计”时,理解了知识点后,让同学们把圆珠笔拆开重新组装,体会一下一个流程中的时序是否可以颠倒。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流程: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自己组装四驱车的流程;去医院注射青霉素的流程……

(四)案例的选取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开设,就是因为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学完“简单的结构设计”,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透明胶带、卡纸、剪刀、线绳、报纸、直尺、彩笔、铅笔等),尝试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各种简易相框、小板凳、桥梁等。

第8篇

首先掌握战略弹道导弹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运载火箭的思路对于工业技术基础较为薄弱而对卫星需求又极其迫切的印度来说并不合适。与苏、美、中这样的航天强国(或者是正在迈向航天强国的路上)的国家不同,印度航天事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没有先研发出运载火箭,而是首先造出了卫星。

1963年,印度在顿巴建成了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发射了印度的第一枚探空火箭(仅能亚轨道飞行,不能用来发射卫星)。1975年4月19日,印度研制出了第一颗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圣使”号,并借用苏联的火箭成功发射。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制的运载火箭从本国发射场发射卫星成功,成为世界上第8个具有独Gqu星发射能力的国家(或组织)。

这种先研制探空火箭与卫星,再发展自己的运载火箭技术的思路使得印度与现有的几大航天强国的技术风格有较为明显的差别。苏联和美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大多由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来。这意味着在他们把卫星送上太空之前,就已经对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和精确制导技术有了较为充分地掌握。而印度人在将他们自己的卫星送上太空之后,才逐渐开始意识到,运载火箭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学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摸索出来。

在1975年,印度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前,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波兰、荷兰和西班牙等国也通过其他航天强国的运载火箭将自己研发的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并且有着不错的运营效果。但是,印度并没有止步于研制卫星并委托别国发射的层面。无论是1980年的印度SLV-3全固体4级运载火箭还是后续的多种型号,都体现了印度在即使是工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的客观条件局限下也要研发自己的运载火箭的决心。

极轨火箭设计奇特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借助苏联和法国的火箭和自己不够成熟的全固体火箭进行了多次卫星发射活动。对包括太空技术验证、气象、通信、资源勘测、广播电视和遥感等方面的整星研制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印度人很快就发现,借别人家的火箭来发射自己的卫星终归不是办法。印度是个大国,对卫星的需求量非常大,仅仅是遥感卫星一项,就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占满一个一般的航天大国的所有发射数量。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其土地面积排名全球第7大,人口数量全球第2多。印度东部有肥沃的平原,阿萨姆邦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均年降水量;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则比较干旱,塔尔这个岩石和沙尘混合出的地方是世界第18大沙漠,同时也是亚洲第3大沙漠;南方热带雨林密布;北方则临近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因此,印度认为自己特别需要性能优异的遥感卫星来了解国土资源和地理地貌。而且遥感卫星的数量要足够多。既然有这么大的需求,那么当然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来开发一款特别适合用来发射遥感卫星的火箭了。

“印度太空研究组织”有1.68万人,具备研发、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的技术,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航天基础设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预研,到上世纪80年代立项,再到上世纪90年代首发,一款名为PSLV的火箭在150多家印度科研院所的通力合作下,研制成功。

PSLV火箭的全称是Polar SatelliteLaunch Vehicle,按照名称直译应该是:极轨卫星运载器。该火箭全高44米,芯级直径2.8米,其一G型号的发射质量为295吨,-CA型号的发射质量为230吨,-×L型号的发射质量为320吨。该火箭为一枚4级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2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75吨。PSLV火箭采用了捆绑式固体助推器。其中,-G型号采用6枚HTPB装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每枚装药9吨;一XL型号采用6枚HTPB装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每枚装药12吨;-CA型号为光杆型,不捆绑助推器。跟常见的较大推力的火箭不同,印度的这款PSLV火箭的芯一级居然采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印度的这款火箭摆脱了对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依赖。同时,这种设计也逼迫印度设计师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潜力几乎榨取到了他们能够达到的极限。486吨的单台真空推力,105秒的工作时间,5段式燃烧设计,印度PSLV火箭的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给全世界的火箭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SLV系列火箭,最大的起飞质量不过是320吨,仅仅芯―级的推力就有486吨,单台助推器的推力为50吨,如果把6台助推器和芯一级的推力加起来,总推力为786吨,即使考虑到海平面情况,其推力也是700吨量级。这么大的推力岂不是远远超过PSLV的起飞需要?印度火箭设计师们难道不怕把载荷推坏么?其实,6台助推器并不是同时点火的。他们采用了接力式的工作方式:发射的时候,PSLV火箭的芯一级先点火,紧接着点火的是其中2台助推器,然后是另外2台助推器,等到火箭飞到高空之后,最后剩下的2台助推器再点火,进行接力工作,而此时芯一级的推力已经没有那么强大了。

为了让固体火箭芯一级和一堆固体助推器捆起来的火箭能够稳定飞行姿态,并按需要调整飞行方向,印度设计师们在一级火箭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硬是在第一级和助推器上安装了整套可以用来调整火箭俯仰、偏航和滚转的系统。这种RCS系统实际上在其他国家通常用在反导导弹和多弹头分导导弹的空间载具上面。

PSLV火箭的第二级全长12.8米,直径2.8米,总重46吨,采用一台Vikas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其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力为5.85MPa,推力79.9吨,比冲293秒,性能在所有的常温推进剂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算是中规中矩。第三级采用HTPB固体推进剂,其结构部件大量采用了凯夫拉纤维。第三级上面的姿态控制系统的能力较为有限,摆角仅为±2°,而且只能控制偏航和俯仰两个方向。滚转方向借用了第四级的RCS系统进行控制。火箭第四级采用两台常温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推力为1.46吨。第四级总长2.6米,直径2.02米。

这款火箭从1993年9月20日开始首次尝试发射以来,以发射印度自己的遥感卫星星座、为英国、欧盟、韩国、阿根廷、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发射卫星等业务逐渐为世界所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15年7月10日17时28分(北京时间2015年7月11日0时28分),由3颗高分辨-率卫星组成的“北京二号”中英联合遥感PNN座(DMC3)在印度孟加拉湾的斯里赫里戈达岛搭乘印度太空研究机构的极地轨道运载火箭(PSLV)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北京二号”星座系统设计寿命7年,由三颗1米全色、4米多光谱的光学遥感卫星组成,可提供覆盖全球、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俱佳的遥感卫星数据和空间信息产品。这次由3颗卫星组成的DMC3星座所发回的数据可以在土地利用、地质调查、流域水资源调查、洪涝灾害、冬小麦播种面积监测、森林类型识别、城市规划监测和考古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这一星座是中国政府核准的第一个民用商业遥感卫星项目,已纳入中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核准的首个民用商业遥感卫星项目是由这款印度火箭来进行发射的。PSLV火箭也就从此写入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史。一箭多星奔月探火

借助PSLV火箭,印度的航天探索计划稳步推进。印度的探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一颗小型环绕月球的无人探测器月船1号,携带红外线和×射线频率的遥感装置,与探测器一起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千米高度的环月球轨道运行两年,勘察月球表面,绘制完整的月球成分地图和三维地理图;第二阶段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第三阶段,实现载人登月。如今,印度的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后续阶段的探索需要更为重型的运载火箭的出现。

而提到火星探测,印度航天着实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苏联、美国、欧空局都分别将火星探测器送上过绕火星的轨道,甚至做到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但是,唯独印度,至今保留着探测火星的100%的成功率:印度是第一个首次尝试就成功将探测器送上绕火星轨道的国家。火星轨道探测器于印度标准时间2013年11月5日2:38 PM(9:08 UTC)在位于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一号发射台以PSLV-XL C25型火箭发射。2013年11月30日19:19 UTC,火星轨道探测器发动机开动23分钟进入霍曼转移轨道,离开地球轨道而进入飞向火星的日心轨道。2014年9月24日,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于是,印度的lSRO成了继俄罗斯RSA、美国NASA、欧洲ESA之后第4个成功完成了探索火星任务的太空机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火星探测任务,单次预算约7400万美元,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PSLV火箭将印度首枚返回式太空舱(468千克1和3颗卫星送入太空。返回舱SRE-1重550千克,以低碳钢制造。整个航天器包括隔热结构、舱体、制动和漂浮系统以及微重力实验载荷。太空舱略呈钟形,顶端半球状鼻帽半径约0.5米,底部直径2米,全高1.6米。降落伞、烟火信号装置、传感器和电子设备、遥感系统等被置于SRE-1舱体内。为了抵抗再入大气层时的高温,SRE-1表面大部分覆盖有二氧化硅隔热瓦,并设计了碳一酚复合材料制成的可烧蚀式端头帽。印度人也在研究碳碳复合材料,如果成功,这种材料将与二氧化硅隔热瓦一起用于印度未来的可重复使用发射载具。

第9篇

关键字: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德育渗透的内容

1.1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1.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有许多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简单机械”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在?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我国古代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也有辉煌成就:我国古代著作《墨经》《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等更是不胜枚举。

1.1.2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在现代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都处于国际前列;“神七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行走太空的梦想,使中国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国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跨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领先地位;我国超导体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力事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修建的许多大型水电站之一的三峡水电站,居世界第一。

1.1.3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许多的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说明我国古代科学家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现代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1.2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2.1渗透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通过教材,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在讲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否则就会质变而损坏。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容等量的变化。

1.2.2渗透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规律。

学习牛顿定律时,概述亚里士多德的“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否则就会停止” 的说法,得到人们近二千年的公认,被后人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所否定,以后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的思想,最后由牛顿概括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通过这些向学生渗透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其内容都将进到高一级的程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3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

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摩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会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1.2.4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结合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他理论如“世界是物质的,又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等等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机动地进行渗透,不能墨守陈规,不能生搬硬套。

1.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3.1以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敢于革新的心理品质。

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是科学家们在多年的汗水、失败和挫折中所得出的结论,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荣有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欧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经过了五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这些科学家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献身科学的思想及忘我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1.3.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积极倡导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节、观察、记录。这些工作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多人共同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配合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学生在实验中要诚恳地向他人表现出合作的愿望,给别人协助自己的机会,并能主动配合别人完成实验;在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时,既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看法,共同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教育学生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2、德育渗透的原则

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德育契机的随时捕捉非常重要,德育的渗透要有目标控制,用一句话、一个实验,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才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德育渗透要把握尺度。

物理知识涉及的德育内容非常多,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尺度,许多哲学思想只需要在涉及相关物理知识点和内容时用一两句话点到即可,不能过多引用哲学术语和哲学专用名词,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讲哲学问题,不能把物理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2.2德育渗透要循序渐进。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育规律。

2..3德育渗透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除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和课件增强德育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2.4德育渗透要追求角度的不同。

学习磁场时,让学生知道我国最早发明的指南针成了英帝国主义从遥远的大海上侵略中国的帮凶;发明的火药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轰开了我国南大门;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等不平等条约。使学生认识我国在发明上的超前和应用上的滞后,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感受自己肩上的重任,从感情的角度渗透爱国主义,有利于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是凭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渗透为主要形式,多摸索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驱动学生的行为,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静飞.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参透德育教育,[z]教育教学论坛,2010(11): 97,111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德育教育

一、为人师表,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从小到大,教师是学生身边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陪伴学生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况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应该一直是模范,起着带头作用,所以老师的言行、举止、做事风范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的。尤其是高中这个时期,学生各方面都在向着成熟的方面发展,学生需要接收到种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在通向社会的这条道路上不至于走远、走错。因此老师这个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现如今,要做好高中物理德育教育工作,也必定要从这个源头抓起。那么首要的做法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把教师的教学作风改良到最佳状态,保证学生有机会接受正派的德育教育。老师自身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注重加强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建设,恪尽职守,严格要求,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教学风尚。然后,老师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的刻苦钻研、深刻探索,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只有老师拥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学生才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注重学习物理学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生活中的实用工具、科学领域的新兴技术等大多是通过应用物理知识发明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正是在物理学的推动下不断前进着,这些都是物理知识产生的社会价值。当然,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在造就积极向上的价值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的出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把知识应用到了什么地方,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就拿X线来说,这种射线的发现是医学领域中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通过强大的穿透力和荧光效应在胶片上成像,能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是它的这种性质具有强烈的辐射作用,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如果利用不当,X线的作用就不会是正当有利的。因此老师在教导熟练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之余,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更为重要、有意义的措施,否则学生依旧不能发挥物理学的社会价值,甚至于危害社会。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学习物理学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创新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知识也同样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才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随着课程标准的改进,课本上也增添了许多实验性质的内容,甚至于试卷中也出现了有关实验设计、实验探索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加强学生的实验性思维,这也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以上是从客观上为了学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采取的措施。那么如何从主观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呢?根据课本上的要求,老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做实验的时间。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实验的相关内容,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或是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可通过完成小组内的通力合作,塑造合作共赢的品质。

四、教育学生塑造正确的科学态度

正确的科学态度必定是实事求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这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需要接受的最基本的德育教育。老师要教育学生塑造正确的求知态度,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始终怀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验的严谨性这一方面来说,就决定了学习物理需要采取的正确态度。另一方面,就物理本身而言,它是真理,是不容轻视且需要具有坚定信念的。高中物理的学习阶段正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科学态度的最恰当的时期,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验,也有多方面的渠道了解和学习以往物理学家们在研究物理时的态度。在全方位的物理学习中,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完善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

五、把爱国主义融入到物理教学中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具有实践意义的学科,物理知识的正确运用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当然对祖国的美好建设也会发挥重要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部分,把爱国主义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是教师应该首要重视的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把中国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科学技术加入到课本的相应知识点处。比如,磁悬浮列车的发明便是合理应用了电磁体及磁场的物理知识。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也与我国科学家们熟知天体运动规律必然相关。因此,我国已经应用物理知识完成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在物理领域中也实现了伟大的成就。祖国的这些辉煌成绩能够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索、继续创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总而言之,物理学对人类社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正确合理地应用物理知识,恰到好处地把知识用到实处,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举措。而做好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是达成这些目的的源头,因此重视物理教学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使社会不断前进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吴敏.试论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50+118.

[2]吴文杰.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J].统计与管理,2013,(02):120-121.

第11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 应用意识 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新世纪呼唤新的学习方式,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再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科学探究。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也是《标准》的内容和目标。

科学探究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一分析与论证一评估-+交流与合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每个课题所花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每次探究活动中多个环节不必一一呈现。教师应抓住课题的内容特征,发掘课题在某些环节上的教学潜力。比如,探究“弹性碰撞的特点”时,如何测物体在碰前、碰后的瞬时速度,这是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这个探究活动,应把精力放在设计实验和收集数据这两个环节上,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也应围绕这两个环节来深入思考。又如探究“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重点,应让学生经历周期和摆长二者关系的分析过程,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摆长L和周期二次方T2关系的图像。再如,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的探究,其重点环节是探究结论的形成和表述,如何使学生通过自述概括形成结论是探究的重点。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所提出的课题(或在教师推荐下由学生选择的课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不需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思考性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把机会留给学生。

2.加强物理应用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是《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标准》所制定的10个选修模块,有2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融合,这两个模块中,列有专门的二级主题,如选修1-1中“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选修1-2中“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强调。把物理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生活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物理应用问题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实践认识,情境感到陌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因素制约了物理应用的积极性。如何消除应用意识的障碍呢?笔者认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使物理知识贴进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相关事例组织在教学内容中。如在必修模块学习中,让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问题”,“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二是在教学方式上使物理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可让学生感受――如乘电梯、到游乐园坐过山车感受超重和失重;可让学生调查――如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史和前景的资料写调查报告:可让学生设计――如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等。三是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实践经验。如鼓励学生用常见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把可乐瓶、胶带纸等带进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3.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完美整合。

《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作了明确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有用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其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功效,使课堂更丰富更亮丽。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为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如何使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更好的整合?首先选好整合内容。必须先确定高中物理哪些内容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即选好整合点。例如,有关分子运动理论、原子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是高中现有器材无法做的。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俚散射实验,原子核裂变和衰变,借助信息技术动态模拟后,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了。又如,“磁场”一节中,可借助信息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变得直观又清晰,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使学生充分领略磁场的立体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课件设计。强调物理的应用意识,重视学生发展性的评价,如果不问内容,求多求全,表面上是每堂课都用,实质上是黑板搬家,这样做无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什么内容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待认真、全面加以研究。

第12篇

一、精心选择 合理安排

根据平时进行的科学活动,你会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听科学故事,而且听得十分认真。为什么喧闹的孩子就能够静下来?当听完故事后,幼儿为什么会争先恐后的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呢?那些蕴涵科学道理的小故事何以这么受欢迎?如此现象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精心挑选小故事的内容,牢牢吸引幼儿,使他们从故事中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科学知识的熏陶,也就自然激发了幼儿浓厚的科学兴趣。

1、选择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小故事。日常生活是幼儿熟悉的环境,是幼儿知识的源泉。日常生活类型的科学小故事能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产生联想和讨论。这类小故事一般要求有熟悉的生活场景,但有争议或不同直观想像的结果。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幼儿对这类故事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有的幼儿认为小蝌蚪的妈妈是大蝌蚪,还有的幼儿认为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这些问题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意识。教师可先不讲结果而是先让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然后再观看小蝌蚪成长的示意图,这样幼儿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学得扎实,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幼儿到现实生活环境中观察小蝌蚪生长过程。在幼儿园阶段,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小故事是占据主要部分的,这方面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常识,任何的科学理论和经验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2、选择科技发现和成就的小故事。在幼儿的观念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但对祖先光辉灿烂的科学成就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在科学活动中可以穿插一些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和科学发现的小故事,有利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宇宙的奥秘》时,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宇宙间星球的认识,萌发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介绍一下我国近几年的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天神”手动对接成功,中国向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等等。

3、选择重大科学理论的小故事。每一次重大的科学理论发现都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论推动人类对未知世界时空观的认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重大科学理论及相关科学家的介绍能使幼儿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家的远见卓识。由此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二、谋划策略 助推成效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还是重大的科技发现和成就,都可以形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科学小故事,只要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就能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怎样让幼儿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多的科学理论和经验呢?讲究策略,取得实际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策略1:生活化、情景化的科学故事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世界上不爱学习的孩子也许有很多,但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孩子们对故事有天生的兴趣,他们能记住故事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将科学知识溶入于幼儿喜欢的故事情节中,使幼儿在学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科学的兴趣。如讲述科学小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时,可以创设情景再现小雨滴去旅行,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变成了水蒸气,在风爷爷的帮助下有变成了白云,最后又变成了小雨落进了大海的这么一个过程。运用这一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科学道理浅显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容易接受和理解。借用《小水滴旅行记》这个故事还可以在生活中反复讲述,让孩子们加深了解“蒸发”这一科学现象和“雨”的形成。

策略2:新颖式、融汇式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动物的各种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的重点。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中,如果教师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就不能牢记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对尾巴的实际功能了解也甚少,对于形状特征相似度较高的,之后还有可能记错或记乱,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而“运用故事”将科学知识贯穿融汇于童话故事中,让幼儿的学习和故事情节同步进行,这样被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兴趣也高。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借尾巴”这件事将“尾巴的功能”展现出来。幼儿被深深的吸引到故事中,在为小壁虎借不到尾巴而担心的过程中了解了尾巴的各种功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策略3:表演法、对话法的故事形式真正做到寓教娱乐

让幼儿先通过表演故事情节,展现故事内容,教师再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回想故事情节、挑起矛盾最后达到学习相关科学知识的目的,这便是表演法、对话法的故事形式。在《小动物冬眠了》这个故事里可通过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的情景来对话表演,幼儿兴趣高涨、活动气氛活跃。反之教师用出示小刺猬冬眠方式的图片,讲解相关知识,则整个过程单调枯燥。而采用故事表演小朋友对刺猬之间的情景式对话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幼儿乐于参与,自然也就乐于学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溶于故事中,真正做到寓教娱乐。

三、设疑引趣 满足需求

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和好奇心,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讲究方法和策略,就能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需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从小在幼儿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那么在运用科学小故事时该注意什么呢?

1、目标明确 激发动力

在进行科学活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提问其中包含了怎样的科学道理,这样的问题往往一两句话就足够了,剩下的事就是等着孩子们发言了,和引用科学小故事相比优点是省时,缺点是氛围营造不足,缺少幼儿喜欢的探密情节,科学小故事恰好具有这一优势。科学活动引用的小故事有着强烈的目的指向性,那就是让幼儿能透过故事的包装发现或推断出其中所含的科学道理或规律。进而对幼儿理解所讲知识有激趣或拓展的作用。即科学小故事一定要服务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比如讲“食盐的溶解”一节,可以利用“小马过河”的故事,教师为配合本次科学活动可以稍加演绎:妈妈让小马驮着盐到集市上去卖,路过一条涨水的小河,小马小心地往河心走,最深的地方才到小马脖子的一半,小马放心地游过去了,到了河对岸,小马感到身上轻松多了,回头一看身后,原本鼓鼓的两麻袋盐现在不但湿了,而且扁扁的贴在身上。“哎呀,谁偷了我的盐?”表情安详的水牛爷爷看着小马有心想考考它,说:“你看那麻袋口扎得不是很紧吗?你过河时不是也没有谁跟着你吗?”这样一说,小马更糊涂了,“牛爷爷说的都对,那我的盐怎么会没有了呢?”讲完这个故事,幼儿的思路也会跟着故事留下的悬疑继续走下去,积极地思考小马身上的盐到底哪儿去了。教师利用这样有目的性的小故事设疑会加深幼儿对溶解的认识。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思想首先要先行,只要激发起思想的火花,后面的学习才更有探究的动力。

2、把握时机 却到好处

小故事里隐含的科学问题实际就是课程教学中要解释的重要知识点。插入故事的时机依据教学活动的前后可分为导入和拓展。在一节活动的开始就讲科学小故事那是设疑,幼儿的发言都只是猜想、推测,在开始阶段就接触小故事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发展,但发言的角度会因对规律没有深刻认识而五花八门。在教师看来利用小故事作“引子”能很快地稳定幼儿,使幼儿随故事更快地进入探究科学知识的轨道。带着问题学习,在设疑讨论实验小结释疑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对问题的解决。这种插入故事的时机可以说是以故事开篇,以故事中的问题引领幼儿走入正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出结论回答故事中的悬疑,给一节活动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教学活动后引出科学小故事那是巩固、是拓展。是思维的扩散,由于有观看实验过程和动手实验的体会,对知识基本的了解。教师在幼儿得出初步结论后引用科学小故事,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科学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通过故事中展现的生活现象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实际也是在拓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后插入的小故事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拓展训练:拓展语言、拓展交流、拓展讨论、拓展思维。经过科学小故事等实例的演练,幼儿对知识的把握将不再只停留于教师的演说,他们会感觉出科学的趣味,放眼于生活中的现象,专注于去生活中观察、讨论和质疑,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解决问题。

3、突出小字 挖掘大处

科学小故事的来源既可以是现成故事的采集,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性地自创或改编而成。现成故事也要有删减,删去科学结论部分换成吻合结论的问题,在幼儿讨论发言后教师再小结出谜底。自编科学小故事虽说少了现成资料的辅助,增加了备课时间,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教师无拘束地构想科学小故事框架,锻炼了文笔。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好是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形象,因为幼儿对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也可以是幼儿园小朋友的形象,目的就是拉近和幼儿听众的距离,使他们也设身处地地替主人公出主意、想办法。自编故事的语句要简短,口语化要强,使幼儿易听易记,考虑到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科学小故事要突出“小”字:篇幅短,情节简,对话少,枝蔓无。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小故事本身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热情的作用,又使幼儿在故事指引下形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为积极探究做好铺垫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