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白色污染概念

白色污染概念

时间:2023-07-25 17:1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白色污染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白色污染概念

第1篇

一、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第2篇

关键词:耕地资源;耕地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23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全国耕地和产粮第1大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根据黑龙江省第2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黑龙江省土地面积为4707万hm2(47.07万km2,含加格达奇区、松岭区面积1.82万km2),居全国第6位。黑龙江省耕地用地占气总面积比例超过1/3,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 黑龙江省耕地分布情况

黑龙江省除正常耕地以外,还包括林地、草原等新增转换的不稳定耕地。耕地可以按地区划分,也可按坡度划分。按地区划分,松嫩平原地区耕地所占比例最多,约40%。其余按比例大小排列为三江平原地区、小兴安岭地区、张广才岭、老爷岭地区等等;按坡度划分,2°以下耕地所占我省耕地比例最多,约占3/4,其余按坡度所占比例大小排列为2°~6°耕地、6°~15°耕地,15°以上耕地所占比例最小,仅约0.3%。

2 黑龙江省耕地存在的问题

2.1 人口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下降

黑龙江省近年来加大了对耕地的开发,由于非农业用地的盲目扩张和审批等原因,导致耕地面积大幅缩减。且随着近年来黑龙江省人口的增多,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2.2 耕地粗放式经营导致耕地生产力水平低

黑龙江省耕地大多是粗放式经营模式,中低产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6%,耕地单位亩产低。究其原因,黑龙江省耕地还没完全实现全面机械化生产,大多数耕地还是小规模的农户各自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致使黑龙江省耕地生产力较低。

近年来在和整理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将耕地或基本农田转为非耕地的农用地后征用,使征地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土地征用,浪费了大量优质耕地资源。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置换过程中,所谓政策是“占一补一”,实际上是占了优质耕地,补了肥力低的次地,此举严重降低了黑龙江省耕地的生产力水平。

2.3 耕地受土壤沙化、盐渍化等影响,总体肥力下降

近年来,黑龙江省土地沙化、盐渍化现象日益严重。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嫩江沿岸。土壤沙化后果严重,致使原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被破坏,而沙化的土地会不断向前挺进,吞噬更多粮田。

黑龙江省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以安达为中心的松嫩平原中部,这一区域属于闭流区,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导致土壤中盐分累积,形成了次生化盐渍土。盐渍土因其盐分含量高,降低了水稻等主产粮食的产量。

耕地资源和林地、草地肥力骤减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且不能给予土地长期的投资,导致土地生态退化。有些耕地被挪为他用,水泥广场等工程建设项目严重破坏土壤表层致不能复垦,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2.4 耕地污染导致土壤污染残留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些工业园区距离耕地非常近,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存在违规排放等问题,造成了对黑龙江省耕地的污染。

农民因缺少使用农药化肥常识,以及过分追求作物生长,导致农药、化肥使用过量,致使土地农药、化肥残留,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品质。有文献显示,黑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

土地白色污染严重。白色污染物主要来源为农用地膜和垃圾中的塑料制品。这些白色污染捂在土壤中常年存留也为土壤埋下隐患。

土地污染直接破坏了耕地生产力,导致许多农田减产甚至绝产,每年土地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

3 黑龙江省耕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控制人口,节约用地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近年来不断缩减,加之农村人口增长率偏高,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所以,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可以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让大家了解当前耕地的严峻形势以及控制人口数量、保证人口质量的必要性,让全民参与到耕地保护中去。

3.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根据黑龙江省耕地资源特点,科学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率最大化,提高土地生产力。

在土地利用方面,要严格监管耕地。对于建设用地审批要加强监管,依法报批。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要严格控制并实行计划管理,杜绝无计划的农业结构调整,依法严惩假借结构调整之名占用耕地。

在农业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方面,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通过增加投入,改良作物品种和改善土地的水肥条件、优化农业机械条件等方式实行集约经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对后备土地的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

3.3 激发现有耕地潜力,提高耕地产量

应着力提高黑龙江省耕地中的中产田和低产田的生产潜力。解决土壤沙化和盐渍化现象。可以通过建立耕地生态防护林等方法恢复土壤生态。

耕地生态防护林是建立高效耕地生态系统、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系统工程。通过建立耕地生态防护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江省的盐碱地和土壤沙化等土壤问题,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激发现有耕地生产潜力。

3.4 加强对土地资源污染的治理

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是解决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污染的核心关键。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特别是离耕地较近的工业企业控污、排污方面加大监管,堵塞土壤污染源头。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土壤白色污染严重是由于农村垃圾处理不当、村民垃圾处理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对于白色污染对土地危害的认识,确保白色污染物有地方处理,而不是随意丢弃。加强农民对农药、化肥方面知识的学习,并加强监管。避免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而使土地失去肥力的悲剧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栾亦波,侯建秋.黑龙江省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克山师专学报,2000(1):23-24.

[2] 姜志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理性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7-61.

第3篇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可见包装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出门购货,归来时手中总会提着几个塑料袋。但由于不能被再利用而造成很大的麻烦。人们称之为“白色污染”。可在老北京,就没有这种因一时的方便而最后带来的不方便,那么老北京用的是什么包装呢?

茶叶铺的包装手艺代代相传

珙桐是我国树种中的活化石;傩戏是贵阳风俗的活化石;要我说,茶叶铺的纸包装和包装手艺,也能算是“活化石”。因为自打有了茶叶铺,纸包茶叶的习俗就从未改变过。

据说百年老号张一元茶庄的纸包包装手艺,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要是想看看这“活化石”般的手艺,一定得去大栅栏张一元总店。内外搭配的粉白两张纸,直角体型见棱见角的茶包,不偏不倚的商标,彰显着茶庄卫生、环保、美观的包装主体。

正如茶庄的人所说,百年老号,追求的就是品质。这其中包括纸包装的品质。至于塑料袋的成本是否低于纸包装,这似乎并不是追求品质的商家要费心考量的。

一代代人手把手传承下来的手艺,不是只言片语能述说清的,只求这片段的文字,能令读到的人稍稍领略纸包茶叶手艺的风采。

首先将印有商标、电话的白色方纸衬底,同等大小粉色方纸垫上,一撮茶叶放在粉纸中央,同时拿起朝向自己的重叠在一起的粉白两张纸的一角,与对角单层粉纸捏合,并向上提;然后将捏合部分朝外向折叠两次,并保证茶叶不会从左右两边散;再将右侧重叠的两张纸角向中心折叠,并根据茶叶多少按压出梯度角,同时保证茶叶在纸中心;接着捏住左边两个重叠纸角,提起整个茶包,这时以右侧梯坡为底,轻轻磕几下,保证茶叶紧实集中,再将左右边两边纸角叠至纸包中央;在茶包上方压住左右纸角,把剩下的一边单层白色纸角摺到合拢的左右纸角下,别住纸角,保证茶包不会散开,这才大功告成。

折好的茶包,上方等腰体形为正面,中间刚好是“张一元茶庄”字样,两侧是直角梯形,分别印着“诚信为本顾客至上”和“金般品质百年承诺”的红色宋体字,与正面对应的反面也是等腰梯形,上面清楚注明“代客邮寄ISO-9001:2000标准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正对包装人的底部印着“气味芬芳清香适口”,字样下方一盏飘出茶香的茶杯分外显眼。所有这些字样图示,分散在茶包每面的正中心,丝毫偏差,都会泄漏手艺不精的秘密。

瓷器包装,怎一个巧字了得

一日去朋友家作客,朋友父亲沏茶招待,从厨房一路笑眯眯捧出一套磁质茶具。顾不上大红袍的清香,我眼见那茶具异常熟悉,圆肚茶壶,独把儿茶碗,壶身杯体一概是蓝底红花,那娇艳的红色牡丹就像年代的标志,杯口处的零星缺豁显示着岁月的沧桑。“我家有套一模一样的!”心直口快的我顾不上宾主客套,朋友父亲也不见外,“可不是!那个年代结婚的人恐怕都得置办一套呢!”是啊,听爸爸说过,那套茶壶的年岁比我都长。虽说这瓷器是年代产物,可还是令我产生了与朋友前世结缘的幻想,就因为我们的父辈拥有着同样的瓷器。

隆福大厦,早年间在北京人心里怕是属于高档消费的地界儿了。它前身是个集市,要追溯到明朝了。我们不说那么远,只追30年。30年前,在隆福大厦的小百货售卖区,有一群售货员每日包装着各式瓷器,她们算是隆福大厦里最有“手艺”的人了。

1978年进入隆福大厦的郭玲,在1996年的下岗高峰中主动申请离岗,这些年一直经营着服装买卖。“以前卖工艺品,现在倒腾服装,还都算一行吧!”郭玲可是因包装手艺利落精湛在小百货组屡屡获得“优秀组员”称号的好员工,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没忘了师傅教她的手艺。

在郭玲所属的柜台,鳞次栉比地码放着各式工艺品、瓷器和玻璃器皿。通常工艺品一出厂就有自己的硬纸盒包装,所以需要售货员帮顾客包装的只有瓷器和玻璃器皿,最难包装的当属瓷器。所谓碰瓷儿,说的也就是瓷的精贵吧!

那个年代,说是瓷器,其实多是成套的瓷质茶具。一套茶具能否从商场安然转移成为家中细软,全靠包装了。成套茶具中包括4个圆盘、四只茶碗,1顶茶壶。圆盘反扣在茶碗上,中间夹四方形硬纸板;壶盖反搁壶上,壶身平躺、架在合拢的4个圆盘中央。这时再用印着商场商标、建筑物的白纸绿字包装纸将整套茶具囊入其中。说着简单,但要把这成套的茶具紧实地包成馒头形,才算合格。最后用4股纸绳从6个方向同时向中间捆绑,4股纸绳在包裹正中央汇聚成8股,一撮一转一系,一个纸绳提手就成了,保管你提溜着包裹安全到家。

除了瓷器,玻璃器皿也需要包装。卖得最多的当属玻璃杯,而且哪个买家不是成套成双地买。那会儿的玻璃杯通常是口宽底窄,杯体下半部用纸裹住,另一只玻璃杯,两只一组合,合拢码放,中间用硬纸板隔开,再集中打包,与瓷器类似。单说玻璃杯相互插放,虽然有纸作为缓冲,但插放的气力多一分易碎少一分松落,怎一个巧字了得!

菜市场,毫不讲究的包装纸

说起不让用塑料袋,恐怕最先发愁的并非时尚女郎,而是筹办一家人伙食的厨房女主人。甭管是大妈还是小媳妇,没了塑料袋,拿什么买原材料呢?这一琢磨,就琢磨到了建国之初。五六十年代,菜市场里卖肉的大摊小位都备着木纸,顾名思义,木浆压出来的纸,和去了树皮的树木一个色儿。一卷木纸的大小和现在手纸卷差不多,进货时也是10个一捆,成捆进货。到了夏天,有的摊位不用木纸而用荷叶,但也是季节性的,天冷了,荷叶少了,还改回木纸。谁买肉,扯段木纸,托着就走了,没什么讲究。到70年代,除了木纸,报纸也成了包生肉的家伙。至于卫不卫生,不是那个年代的人能考虑的,吃饱就好。这时,替代纸绳的塑料绳出现在菜市场,菜啊肉啊,拢不住的就拿塑料绳一系。现在想想,塑料绳的普及也算为塑料袋推向市场试了一。把水。进入80年代后,老百姓已不再是追求单纯的吃饱不饿了,副食逐渐成为菜市场的新宠,于是包裹副食的包装纸应运而生。这种印着菜市场名牌的白色包装纸2尺见方,500张称一令,菜市场找到厂家,按令进货。豆制品、调料、点心,都离不开包装纸,当然也有人干脆拿着钢种盆就奔菜市场了。这时候买肉用纸也有了细分。成块儿的生肉多用姜黄色的豆纸包,肉馅改用灰白色的小块儿油纸。到了80年代末,开始有了其他颜色的包装纸,比如粉色、黄色,但多用来衬在白色包装纸上作装饰。老北京人不是最讲求脸面吗?过节送礼,这粉纸、黄纸就是脸面。

说起送礼,不得不提点心铺。

早先的点心要么散卖,要么装匣子。散卖,将点心分四摞码成四方块,用白色包装纸打成包裹。按点心的不同口味分开打包,最后叠摞一起,用纸绳绑定。当然,为了脸面好看,封顶处一抹粉纸是少不了的。

在北京消失了50余年的“京八件”礼盒开始重现在著名老字号稻香村的门店。椒盐饼、太师饼、白萨其马、枣花酥和印着福、禄、寿、喜的糕点,盛着这些正宗的京式点心的“京八件”礼盒将重新和市民见面。

据了解,稻香村今年推出的“京八件”礼盒在原料的配比上更符合现代人对绿色、健康、保健的要求,包装上用红花绿底的纸包装糕点盒,用纸绳捆扎并附有红色“门票”。

从80年开始,塑料袋开始抢占菜市场。只要买菜,就送塑料袋;不买菜的人想要塑料袋,就得花上5分钱或者一毛钱。其实最早接触塑料袋的并非菜市场的输出端,而是进货端。从肉联厂运送出来的整扇生肉,都用厚实的大白塑料袋包装。套着塑料袋的生肉被130卡车运进菜市场。多数塑料袋都在运交过程中被钩勾坏了,少有完整的被菜市场的员工捡回家。那年景用塑料袋装物件绝对算是前卫了。

在北京生活的少数民族,尤其以回族为主,他们与汉族最大的区别之一是饮食禁忌。在五六十年代,凡是经营清真肉类的商铺柜台,无不准备湿荷叶,回族是不用木纸的。夏天的荷叶是新鲜的,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季,风干保存的荷叶都要先经水浸泡,有了水分,才不至于和湿黏的生肉贴在一起。不管是成块的生肉,还是零散的肉馅,买得多就用整张荷叶,买得少,店家也会节约,撕半张荷叶给您,托着就回家了。困难时期,吃肉绝对是风光的事,光天化日托着一坨肉,恐怕肉没吃,心里的馋先解了。

唯独回民常吃的羊蝎子不能用荷叶。因为羊蝎子通常论根卖,一根二尺来长,不是荷叶能照看得了,于是买家都自带口袋,只是每次购物归来,都不得不清洗,除去血水和肉腥味。说起这口袋,还真是经历了一番变迁的。50年代,是白色纯棉小线编织的棉质网兜,有时还染上红黄蓝的颜色,不过很容易掉色。60年代,是用尼龙线绕着梭子编织的尼龙网兜,也染成红黄蓝色,但尼龙网兜已经不掉色了。到了70年代,网兜渐渐被尼龙兜和布兜替代,最早的布兜类似于穷人及孩子上学的书包。那会儿孩子上学还没有双肩背,有钱人家就给孩子准备斜挎包,有蓝绿两色;日子过得清贫的,就干脆找块棉布,四方对折缝合,袋口再缝根带儿权作提手。这也就是后来买菜买肉的布口袋的原型了。要不总说劳苦大众最智慧呢!到了80年代,布兜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塑料袋。折叠式尼龙兜曾与塑料袋匹敌过一阵,但到90年代,也销声匿迹了。

追忆“百岁老人”命运多舛

我从一本时尚杂志的外包装口袋中疑惑地抽出叠成四方形的银色帆布制品,这是什么?当然是环保袋了!我觉得老公刚刚只是不经意地乜斜了一眼。是啊,枉费我自诩舍钱舍命追逐时尚,当下,谁还能怀疑环保袋的风靡与流行呢!

2007年,英国设计师Anya Hindmarch与超市Sainsbury’s合作的环保购物袋,正式推出了“I am not a plastic bag”的环保包款。“环保概念+限量版+5英镑”的售价使得各大销售点均排起长龙,并在数天内销售一空。这款环保手袋已经成为明星Keira Knightley、Reese Witherspoon、Alicia Silverstone、Lily Cole和Lilly Allen的至爱。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

在一片对塑料袋的喊打声中,又有谁知道塑料袋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106岁了。这位“百岁老人”并不是从出生就不讨人喜欢,它曾经也贵为奢侈品、时尚品,也曾有过众多追随者和粉丝团。

白色奢侈

19世纪50年代,摄影师亚历山大帕克斯的一次试验导致了塑料的产生。一天,他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惊奇地发现,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这便是最早的塑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塑料的新用途,于是家里的装饰品换成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人们惊呼塑料的神奇。

1902年,奥地利维也纳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并制造了第一个塑料袋,最初吸引消费者的是它的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给人类的生活起居带来极大方便,十是塑料袋很快成了人人向往的“奢侈品”,被称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

免费帮手

20世纪中叶,塑料袋在国外风靡,花色、样式不断翻新,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到了80年代中期,当国人拿报纸简卷着花生米,用粗稿纸垫着刚出炉的火烧,看着电视上外国人手中那个神奇的袋子时,不禁发出了艳羡:“咱什么时候能用上塑料袋,那多好啊!”随后,南方的商店、超市最先开始向顾客附送塑料购物袋,之后塑料袋之风迅速刮遍了大江南北。

没落王朝

20世纪后半期,生态危机开始在地球上四处蔓延,它让人类遭遇到环境污染、气象异常、资源枯竭、植被破坏、物种灭绝等一连串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环境保护”的概念首次在欧盟被提出,人类手中的塑料袋被视为垃圾,抵制白色污染最先被环保主义者在欧美国家发起。

20世纪90年代,环保的概念从国外渗透到了国内,国人开始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次听说了“白色污染”的概念。政府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始终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抵制“白色污染”的蔓延。

国内 购物袋京城热

在官园、天意、万通等市场发现了不少卖环保购物袋的摊位。价格基本在十几元,颜色、图案可挑选余地很大。据摊主讲,这几天有不少穿着时尚的女孩来挑购物袋,生意非常火爆。

通常,购物袋是没有拉锁的,如果是放些贵重的东西,很怕丢失。苏阿姨有自己的办法,她把女儿买回来的漂亮购物袋拿到修拉锁摊位添个拉锁,只花5角钱,一个既漂亮又经济的书包就做成了。

几乎所有超市都对限塑令举双手赞成。但由于事发突然,并没有制定出周密的解决方案。

沃尔玛北方区公关经理黄里表示,早在去年年底开始,沃尔玛就在一些店内销售环保袋,销量很可观。造价约10元的纯棉环保购物袋售价仅为3元,并将出售环保购物袋所得的费用全部用于环保购物袋的投入再生产中。除此之外,黄里还表示,尝试将员工的旧工服经过消毒翻新后制作成购物袋发给顾客。

屈臣氏在购物袋的设计上可算费足心思,标价7元,但颜色鲜艳、图片可爱。

来购物的小女生都在难以抉择中拎走最爱的那个。

万客隆超市原本不提供塑料袋,只有新开的四道口店实行购物送塑料袋,但“限袋令”出台后,工作人员表示超市马上就会取消免费塑料袋的供应。目前超市内已经开始出售棉质环保袋,售价为2元,而超市计划将来的塑料袋售价将会高于2元,以此鼓励大家多用环保袋。国外超市塑料袋收费征税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师 学生

一、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版块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本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不足。

    教师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教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我市小学数学教师中绝大多数的原始学历是中师,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从我市中师毕业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而这些学生如今都在小学一线教书育人。他们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就不牢靠,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素材、一些数学概念的认识不充分,教学能力也相对欠缺。

    (二)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认识不到位,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教师对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就不到位,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不比成绩,但好多学校还在对成绩排名。我想这也就是导致教师教学不到位的必然所在。另外脱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在课堂上、练习中也比比皆是。

    二、学生“解决问题”存在障碍

(一)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林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o.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二)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应用题题意。

    解应用题,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由于小学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思维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对有些概念容易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例如“除\"和“除以”,应用题中的“相向运动\"和“同向运动”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术语,否则儿童就很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至于不会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探讨雷美颖 (温州市苍南县莒溪镇辅导中心小学 浙江省 325806)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的实地教学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其中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师 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决定了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捕捉精彩镜头,再配置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方法多样,鼓励策略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应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做到既评价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开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在轻松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高年级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师可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后组织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自己家和邻居家每月产生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数量,再推算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丢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动手测量塑料袋的面积,推算一千户人家每年丢掉的塑料袋的面积,接下来学生可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做成幻灯片相互交流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方法。这是一例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案例。

    四、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正确指导,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又很有成就,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霞.聚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四大争论”[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08,z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方式;转变

在传统的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以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接受学习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应以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史记载了化学这门科学从萌芽到确立直至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由于初中学生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所以运用化学史料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一般对化学家、化学史都怀着尊敬、敬畏的心理。在化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背后,都蕴含着各种具有创新价值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利用化学史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科学的精神、探索前进的动力以及探究学习的灵感。在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中,适时地穿插化学原理、概念、理论的创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概念、一种理论的最终确立,都是经过多次的大胆提出、不断改进、事实验证、再改进、再验证等漫长曲折的过程才最终形成。例如从拉瓦锡对元素知识的思考与研究,出现了第一张《元素表》,到麦尔、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率的贡献等,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真理不是一朝一夕、瞬间形成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为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以及意想不到的实验事实和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思考和探究问题,使探究活动得以深入进行,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钢铁生锈条件”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也许,学生考虑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己设计的有代表性的方案通过学生讨论将方案补充完整;也可以让学生边实验边调整,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利用调查访问进行探究,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学生利用调查访问的途径去收集数据和事实进行科学探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某一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状态,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例如,在学习“合成材料”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当地有关“白色污染”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如可以到当地的农贸市场了解塑料袋的日用量,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购物时塑料袋的日用量,还可以到环保部门去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或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具体建议。鼓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呼吁人们保护大自然。

四、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生产实际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生产实际的途径进行探究,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例如,学习了酸碱性质后,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当地土壤的酸碱性,通过向有关农业部门咨询了解后,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

五、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

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在内容标准部分列出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活动和学习情境素材,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做支撑。如,结合生活经验,查阅有关资料,试说明你对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循环的认识;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人等方式,了解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常见食物,列出有关的食物名称;请查阅资料并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缺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新课程中的实践性的活动,通过学生在课前的调查以及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6篇

上世纪欧洲的绅士们有个典型造型,那一定是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之外套上笔挺的西装,拎着手杖,戴着礼帽的形象。用餐时,他们都会拿一块绣着自己家族名字缩写的白色手帕来擦嘴巴,并且还要顺便修整一下胡须。这种旧时绅士风度的表现也让他们在追求多愁善感的女子时,做出顺势递上手帕之举。

一块手帕正当“绿”

在纸巾的方便时代里,如果说用手帕的人早已“绝种”了,那你一定小瞧了它的生命力。正因为用的人少,所以手帕倒渐渐抛弃了它的实用功能,转而朝着奢侈品的路上狂奔:更环保的态度,更绅士的风范。

如今的手帕,早已不再只是放在西装口袋里的摆设和擦鼻涕的工具,更是成了一种时尚。一块小小的手帕,使用者能从中看到万千风情,有为节能环保的,有为标新立异的,还有是希望保留一点点绅士的风范。奢侈品牌也没忘记耕耘这块自留地,从Dunhill、Bottega Veneta的经典款,到Ferragamo为男士手帕的匠心设计,方寸之间的一块东西就能做到既有面子,又体现公德心。环保风与时尚的结合,大概也只有从手帕做起才显得多少有些实际意义了。

不要小瞧这块给人装饰感很强的手帕,当你回忆童年想起小时候曾用它折过老鼠、丢在喜欢的姑娘背后时,帕子已经换装了概念,附加上了鲜艳的环保功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组织掀起了一场名为“环保手帕飘起来”的绿色行动,倡导人们从改用手帕做起,尽每个地球公民的义务。于是先有美国的两位大人物:小布什和奥巴马,他们分别在不同场合不约而同地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尽显体面。两位不同党派的新老白宫主人,在绅士做派上却不约而同保持一致,简直是托手帕的福。台湾首富郭台铭还曾专门强调,让他的60万员工必须人人准备手帕,以节约几万棵树为目标。著名演员濮存昕、央视名嘴白岩松等也发起了“鼓励使用手帕,尽量少使用纸巾”的倡议。手帕的绿色环保指数一路飙涨,有了环保和绿色的概念,手帕的再次流行也就有了强有力的动因,名流和手帕的不断亮相,也让这股手帕风的确潮得很。

“绿色”手帕真的环保吗?

讲讲手帕的成本与性价比,一包纸巾只能用一天,而一块手帕至少可以用一年。

新一代环保手帕还具有生态抗菌抗病毒等新功能,干净卫生,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是典型的绿色消费品。

但使用手帕带来的清洁成本却不能忽视,淡水、清洁剂这些不可再生或污染型资源的加倍使用和浪费,对环境的损失又是多少?更不要说伪环保功能上的不实际了。

第7篇

【关键词】和谐;和谐发展;意识行为;教育素材;教育资源

作家冰心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而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一个美丽的世界是由种种”和谐“因素构成的,“和谐”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和谐”这一光辉的字眼在十的报告中也屡次三番的出现过,所以“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社会发展前沿的教育,作为培养接班人的一线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传递“和谐”的理念,由理念去支配他们的意识行为,从而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走向和谐平衡的理想状态。下面就“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

1重视利用教材中“和谐”教育素材,开展针对性教学

生物教材中含有许多现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内容(图文资料、信息等),教师不能忽略,应及时抓住,把握其编写意图,开展针对性教学。

《食物链》中的“野味”、“打狼”两资料就应充分利用,首先在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份”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各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达成学生认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存在的食物链关系从而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实现情感目标“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平衡能力,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系统中任意一种成份的数量或比例,干扰它们的“吃与被吃”关系来破坏生态平衡。而“野味”和“打狼”两资料,恰恰是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的现成“佐料”,我们不能看它成是可有可无的普通资料,应引领学生仔细阅读,再通过我们点拨关键,使学生由“生物间通过食物链相制相依来维持生态平衡”,产生树立“保护每一物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识,帮助学生成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十二幅图片,引领学生仔细分析图片展示的内容,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起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生成“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核心思想。

充分认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唯一家园。进行《生物圈―我们的家园》学习中,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生物圈二号》小资料,引导他们探求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学生会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由“唯一性”学生更清醒的认识“保护生物圈、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人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世间主宰,应爱护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从情感上学生会认同生物与环境和谐、生物与生物和谐共存的必要,在此,递进一步:“你怎样做,从自己身边谈起”,学生踊跃:“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告诫父母,不抽烟、少开车、步行上下班”、“不欺负其他小动物,及时放生”……由此看出学生会将情感意识自觉自愿地落实于日常具体行动中。我们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也要及时向学生施教,帮学生明白:生物多样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我们要与所有生物“和谐”共存!

2注意挖掘教材隐含的“和谐”教育资源,在知识传递中有意引申和拓展

教师备课时,首要任务是深刻领会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理解表面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在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进行延伸和综合,挖掘有关“和谐”素材,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进行“食物链”的学习中,引领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获得食物链概念和特征后,应深入一步追问:“如果某饭店老板为赚钱,将此系统中的蛇大量捕抓后会出现什么结果?”以此诱导学生站在生物圈的角度综合考虑生物间的关系,应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经小组合作后得出:鼠泛滥,啃食草根、打鼠洞―破环植被,生态平衡被打破,草原逐渐变为荒漠。分析中,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了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含义,还由学习结论“营养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向下一级生物流动,有毒物质也会流动和积累,而食物链的最后往往是我们人类自己!”感悟出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绝不能以牺牲自身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

3及时抓住课堂中突现的灵感,增设活动环节,增强“和谐”教育针对性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如突现“和谐”教育灵感,应及时抓住,有必要设计活动环节,实现“和谐”教育目标。

《计划生育》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充分理解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四项措施的含义后,就有学生提出:“计划生育”与当今“和谐”有关吗?针对学生明智的发问,我增设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去改动书中的一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彩色图片,在学生盎然地“改丑”图片后,我问了一句:“这样大的改动后,图片的背景还相衬吗?”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悟,灵感被激发:“七彩阳光的背景应改成灰色的!”“白色的和平鸽应改成黑色的!”……我追问:“为什么这么改?!”学生踊跃:“人多了,污染就严重了”、“人多了,资源浪费也多,环境就恶化了”,再追问:“这么一改,画的标题还相符吗?”,学生画龙点睛“改成《多生差生―劳累一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会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纠缠及生态平衡等问题,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杜绝这些弊端,情感教育自然到位!

4结合生物学科实验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意安排有关“和谐“教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都知道“做中学”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所以动手操作、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指导学生多参加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

用干湿球仪测量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先让学生将几台干湿球仪分别置于草坪中、灌木丛下、水泥地上,在半小时后学生由干湿球仪表读出(数据对比)“不同环境中空气湿度不同”时,及时向学生传递了“植树造林可以改变气候”的信息。

用废电池水浇花、养鱼。让学生收集废弃电池用清水浸泡一周,然后将浸泡水稀释用以浇花、养金鱼,学生当场看到了清水中(对照组)的金鱼与电池水中的金鱼表现明显不同,:电池水中的金鱼鳃盖开合急促、游动激烈(现象出现后,要求学生立刻将金鱼放生);并且在三周后,用废电池水浇过三次的花也枯败了,学生从中强烈意识到了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开展“白色污染”活动。学期初,让学生将家里吃鱼时剥出的鱼内脏和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同时埋入一块草坪下,学期结束时再引领他们翻开此处草坪,结果发现:鱼内脏已消失不见;塑料袋虽破却还在;一次性饭盒丝毫没有变化;学生在现象面前惊叹“白色污染“的永久性危害,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会从情感上排斥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从行为上会告诫家人及他人减少使用,学生成为了“杜绝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宣传员。

设计制作环保购物袋。在上面活动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有意安排他们制作环保购物袋,学生们明确任务后,由于受上面活动情感的支配积极性很高,主动收集来家中准备丢弃的衬衣盒、礼品盒、旧挂历、饼干箱、烟盒、酒瓶盖等废弃物,按照自己的设计或折或缝,忙的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酒瓶盖也被点缀在购物袋上熠熠生辉,活动结束后,学生不仅制作出了各种色彩斑斓的购物袋,更重要他们还将做好的购物袋在社区内免费发放供大家使用,由购物袋向人们传递了环保理念,进行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无声宣传。

办生物手抄报,设立“和谐发展专栏”。结合学校艺术节,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并设有关“和谐发展”的专栏展示他们的作品:“保护野生动物”、“杀手――雾霾”、“身边的它”等,学生在查阅收集资料、制作中完成了自我“和谐”教育的过程,提升了有关和谐发展的认识。

参加社会活动。联系环保部门,带领学生与他们一同走访了黄河水域边的化肥厂、污水处理厂,并在排污口附近的黄河水域中,采集了水样,拿回后经稀释饲养金鱼(与清水饲养对照),对比观察金鱼生活的状况。这一探究中学生亲眼目睹了污染水对生物生存的危害、对黄河水域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迫切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欲望,发出“爱护环境、保卫黄河母亲”的呐喊。在此基础上,将活动再追加一步:让他们就此写出小论文发往报社。曾有位学生在他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世人如再不挽救我们的母亲―黄河,那么黄河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眼泪!”,可见其环保意识之强烈,在此意识作用下,他必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作为,很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名环保方面的专家,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从以上看出,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帮他们树立“和谐”意识;还要让他们明白:“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一片森林可以改变气候!”;要想法提升他们的“和谐”素养,以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很多,方法也很多,究竟怎样具体去做,就看我们做教师的有心无心了。“和谐”并非仅仅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口号,而是人类迫切需要实现并经营得更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社会的发展,让我们都做个有心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吧!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化肥、农药污染触目惊心

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kg,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而利用率却不尽人意,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1]而且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在玉米种植时多采用一次性施肥法,这种施肥方法的缺点是肥效发挥不正常且使化肥容易流失,造成农资的浪费。长期盲目滥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随着雨水渗入到2”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物生长。玉米、小麦、棉花这三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容易受病虫害侵袭,而且还需要及时为农作物除草。现在农民普遍使用各种杀虫剂和除草剂来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的侵袭。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都会产生药害。比如在沧县、河间等地玉米的苗后除草剂以采用烟嘧磺隆为主,这种农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干旱、肥害、缺矿物质元素等情况下使用,或使用量过大、重复施药、过早或过晚施药均易造成药害。农药低效率或不合理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直接威胁到了人的生命健康。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农药残留在环境中。大量残留的农药或者在高温条件下直接挥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者随着雨水渗入到地下,对水源造成污染;或者残留在瓜果蔬菜等农作物上,直接危害人和畜禽的生命健康。

(二)白色地膜污染不容忽视

沧州是河北省四大产棉市之一,棉花是沧州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必须覆盖地膜,因为地膜具有保温、增湿、保水、保肥、灭草等优点。但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多使用低于国家标准(”.””8毫米)”.””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还有”.””5毫米的地膜。越薄的地膜强度越低,抗拉能力越差,容易老化,更易残留土壤中,破碎后碎块更小难以捡拾,相应产生的地膜残留量就越大,成为白色污染祸首。据了解沧州棉田地膜残留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无法降解而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长期滞留于耕地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使农作物减产。据研究表明,小麦可减产2%)3%,玉米减产1”%,棉花减产1”%)23%。“白色污染”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影响将后患无穷。

(三)乡镇企业“三废”排放污染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一些行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都享有盛名。比如,东光县的化工、南皮县的五金,沧县崔尔庄、杜生的枣业,孟村的弯头生产、盐山的管道等。这些企业在促进沧州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安置剩余劳动力、为地方财政创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东光县的华戈染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仅去年上交税金近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东光县的“摇钱树”。但这些企业由于位于农村,往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三废”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沟渠、池塘,使空气和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2”13年5月9日环保部公布了专项检查华北地下水污染情况:55家违法企业名单中河北省有6家企业,沧州就有2家,河间瀛洲镇门庄燕中电料厂和韩进宅热镀厂榜上有名,这两家企业产生的废水都是利用渗坑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工业废水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及到的是村民的生命健康。水源被污染后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据东光县小邢村和大邢村的村民介绍,因为村里的饮用水被工业废水污染,这两个村子里孩子们患皮肤病的特别多,很多人患胃肠道疾病。如今有8”%的人成天拉肚子,而且胃癌肠癌等癌症患者直线上升。据有心的村民自己统计,这两个村子近几年来已经发现有数十名癌症患者,其中很多已死亡。得癌症最多的还数小张村,因为他们村刚好位于一家化工厂的下风口。是工业废水污染造就了癌症村。其次,工业废水经河流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黄骅港本是有名的渤海梭子蟹、对虾产地,然而,由于多条河流的污水逶迤入海,海水水质受污染严重不能达标,现在为了禁止污水入海,在渤海入海处歧口附近修了大坝。但每年到了7、8月汛期,上游的村庄就会把闸门打开,污水又流到海里了,海里的鱼虾蟹会大量死亡。到那时,养殖户都不敢换水,因为换了被污染的海水,虾蟹就会被毒死,而一天不换水虾蟹也会死,这里的养殖户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剧增

由于目前沧州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村民只能将垃圾露天堆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夏天散发出恶臭气味,为苍蝇、蚊虫提供了滋生繁衍的场所,时刻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制约,农村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污水只能随意排放,致使农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五)环境意识淡薄,利己主义思想严重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目前沧州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普遍淡薄,更缺乏有关的环保知识,因此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农村居民利己思想依然严重,更谈不上有社会公德意识,这是导致一些农村环境恶化的又一成因。村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笔者走访了沧县的几个村庄,在这些村庄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养殖户倾倒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生活污水肆意横流。而走进村民自家院子情况却大不相同,家家户户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唯有街道是公共的无人问津,可以尽情污染。作为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源的乡镇企业更是唯利是图。为了能降低成本,往往都没有专门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更不会对环境治理加以投资,自己的生产成本是减低了,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无数百姓却要承受污染之害,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综上可知,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沧州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应下大力气进行防治。

二、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环境污染对自然界、人类带来的危害已日渐突显,不仅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建议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

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为实施者,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必先从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做起。农民环境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改革开放3”多年来,沧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可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已延续千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甚至都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垃圾成堆、污水随意排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未思考这些行为损害了谁,认为别人能做我就能做。甚至把有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行为视为多管闲事、逞能,给予冷嘲热讽,或者反对。因此,改善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首先要从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从小孩到老人;从学校到街头;从简洁明快的板报、图片展到内容详尽的报刊、图书;从家喻户晓的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传播,采用多渠道全方位大众化的形式对农村居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他们逐步意识到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变他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从人这个污染主体抓起并坚持常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政府对城市环保公共设施投资很大,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好转。而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却很薄弱,村、镇一级几乎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民自然就会随意堆放垃圾,污水也只能向街道排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农村本该脏乱差。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如果再不重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势必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加剧农村环境恶化,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作保障,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工作。比如在村一级先建起垃圾箱、垃圾站,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无人问津的局面;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当向城市看齐,搞好地下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村居民不再为生活污水无处排放而发愁,更不用担心污水对于饮用水的污染;对于农村厕所也应进行整体改造,充分进行化粪处理。通过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必将使沧州农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只依靠说教已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污染行为,环境治理必将成为痴人说梦。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有不少,但能够适应农村环保实际需要的却还不多,在农村环保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甚至在有些领域还是无法可依的。因此需要我们的立法者应当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脚步,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特点的环境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在执法工作中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不受人情干预严格执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依法处理每一起污染事故,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环保部门要不定时的进行检查,将每个企业的“三废”排放情况向社会公开,对于排污不合格的企业应当及时叫停整改,决不姑息。只有在执法工作中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环保壁垒,让污染企业成为过街老鼠,让百姓不再遭受三废带给他们的痛苦。再次,政府还应积极、广泛的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几乎为法盲的现状,让他们逐步成为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从而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只有立法、执法、守法三位一体,才能构筑起一张环保法律网,让违法者无处可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四)利用生物高新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

第9篇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

所谓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通常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作为一个“企民自主性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企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的纳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企业所造成的污染。而企业数量的增多和居民消费的不断增长,更加大了企业的污染物的排放,而企业则在排污的同时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迫切呼唤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二)我国企业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目前在环保立法上仍然存在“立法不严、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更为严重的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执法者素质低下,致使环境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政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引导的力度,尽快培育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针对我国目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大力进行环保宣传。

2.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绝大多数企业仍未树立环保营销理念。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眼前利益考虑的多,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的少;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环保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有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顾不上花费较高的代价推行环保营销。

3.广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公民在生活中随意丢弃废弃物,造成白色污染;在旅游过程中,肆意采摘花草,随手丢弃废弃物,造成生态污染;更有甚者追求“高品位”生活,穿皮草,吃野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些企业的生产。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换句话说,就是公民的环保维权意识不强,导致企业生产可以不考虑环境责任,造成污染的恶性循环。

三、企业实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政府因地制宜,建立中央及地方的“绿色基金”项目,中央拨付一定的款项;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绿色配套设施,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体系,建立惩罚性生态补偿和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由于企业排污去污的设施建造成本技术程度比较高,可以对于达到国家相应标准的排污去污设施,在企业计划修建的阶段,通过设置专项补贴资金,减少税收的办法鼓励企业兴建级别较高的去污设施。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整治力度。在设定好企业排污的标准基础上,严格执法。对于国有企业,不能因为企业的“关系”纽带而迁就容忍,孰不知,企业的环境危害程度和企业规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对小危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力度,推行行业整合,防止小危企业关停后又重新注册生产或异地生产;政府同时应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及时的找到源头,迅速的治理污染。

(二)重点提高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意识

不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中小企业仍处于原始积累和生存的阶段,无暇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要等到企业做大做强之后,再关注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上的时间滞后性,空间上的递减性,检测仪器的落后性,污染排放的随意性等特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在提高自愿性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标准,把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时有效的处理好,这样才能促使环境质量的总体好转。

(三)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第10篇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方面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静止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更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多媒体,促进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新教材最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景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运用画面展示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的创设的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融进学习情境中来。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课件演示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地球一边绕太阳公转,一边不停地自转,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约是一个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日。电脑边演示,边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观察生动的画面,遐想进入奇妙的宇宙去感知年、月、日的科学依据。屏幕上这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观察、猜想、推理等过程。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火山一样即将迸发。在学生充满强烈的学习欲望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就能收到极其良好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一些教学活动难免受其制约,学生遇到难题不易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平移与旋转"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数格子),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利用多媒体,这节课就好上。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只蚂蚁抬面包时争论"谁走的远?"让学生充当"蚂蚁"数一数,发现只要在面包上任意找一个点数一数,就知道面包移动了几格,理解平移的方向和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的方向和位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运用多媒体,促进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动态科学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深化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近似的计算公式,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看见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到的熏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其信息的开放性和海量性,拓展了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点击就可以直观看到各种超链接的图像、知识和声音等信息。这样的教学不是呆板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适合自己的水平的练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理解数学,并将学生的个性化充分展示,更加合理巧妙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1篇

低碳是指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人类欲望的膨胀,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针对这种现象设计领域提出了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概念。包装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包装的废弃物严重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约三千万吨,但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理的废弃物却非常有限,垃圾流失、垃圾围城、白色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充分有效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开发新型材料,将绿色包装纳入低碳轨道,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绿色包装是指污染少、能循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无害、符合环境要求、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包装。与传统包装相比,绿色包装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包装设计的全过程,以无害、符合环境要求为前提,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循环再利用为发展方向,从原材料的采集、无污染的加工、包装的制造与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处理都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由此可见,绿色包装包括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

二绿色包装设计的主要方法

(1)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

当前不少包装为追求豪华、浮夸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上喧宾夺主陷入“过度包装”的泥潭,不仅浪费了材料资源,造成了资源回收率低,而且还增加了运输费用和展示空间,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便。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设计师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尽量减少包装中多余的部件,在满足实用、有效包装的同时,力求节省空间、节约资源,使包装设计结构逐步趋向小型化、简洁化和便利化。如日本一款香烟盒在侧面设计出一个可以折叠的小袋,用于收纳和锁住烟灰,既减小体积、精简结构,又减少污染、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是一款结构精巧、便于携带的造型设计,给产品带来了功能上的突破。

(2)设计合理的图案与色彩

图案与色彩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独特的产品包装图案与色彩不仅能在消费者和商品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加产品的销量,而且还能塑造不同的主题思想,传递商品的自身价值。如儿童食品包装不仅采用红、黄、蓝等明度极高的色彩,而且还常以小汽车、手枪、机器人等玩具做造型,这类包装造型精致、色彩鲜艳、独具特色,深受儿童消费者喜爱。设计师应根据商品的不同性质设计出合理美观的图案和色彩,既达到扩大营销的目的,又实现节能减排,既不过于轻描淡写,也不大肆渲染。如英国希尔顿香烟盒以吸烟严重危害健康的图片作为警示,既直接起到了限制产品数量的目的,也间接地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3)倡导合理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可重复使用化、能再生再循环化、抛弃容易化是在简约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产品包装。绿色包装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重复使用化设计是最能体现现代工艺水平的包装,如茶叶桶、饼干盒、牛奶瓶、啤酒瓶等使用后仍可继续使用;能再生的再循环化分为物质回收和能源回收,通过产品结构设计的改革、回收材料的新颖设计以及绿色回收标志的设计使包装抛弃时能很容易地进入再循环的流程;抛弃容易化是指为便于回收再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代价,应在确保包装材料安全化和分类容易化的基础上,防止散乱化。如包装设计风格简约大气的一次性照相机以制造商为基础建立闭合的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系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再循环意识,而且在设计上还做到了低碳、绿色、环保。总之,绿色包装设计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包装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省和生态平衡,从包装的设计到回收成为绿色系统工程,推动绿色包装设计。

三对绿色包装设计的展望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消除污染,环境治理

 

当今时代,化学成为了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化学化工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和物质基础,但同时又造成了很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类对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匮乏和资源的减少日益关注。人们逐渐发现, 仅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对改善环境是很有限的,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原始污染的预防上则对消除污染更有效。“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1.概念及核心内容

1.1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1.2核心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2.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3.设计“绿色新工艺”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三废”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道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3.1设计环保工艺

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3.2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4.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目前,随着绿色化学作为学科前沿方向的逐步形成, 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向绿色化学的各种途径已隐约可见。这说明绿色化学是有效的,也是有益的。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把现有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的生成,即所谓污染预防。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另一关键问题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作为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人才,应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加强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只要我们用好绿色化学技术,搞好经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