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应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面落实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各方责任。一是落实餐饮服务主体责任。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加工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效防控旅游景区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切实消除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和空白,提升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确保游客饮食安全,确保旅游景区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三是落实景区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园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景区管理主体对景区内餐饮服务市场、服务质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责任,规范景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经营与服务行为。
二、整治范围
全市旅游景区内及周边、以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餐饮服务单位,包括农家乐、旅游特色餐饮街区等。
三、工作内容
(一)规范许可管理。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及相关许可审查规范的规定,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把好餐饮服务事前准入关口。要摸清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底数,认真核查餐饮服务单位状况,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擅自改变经营地址、许可类别、备注项目,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日常监管。重点检查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是否符合场所环境和布局流程要求,是否配备符合要求和取得相关资质的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食品制作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运转是否按要求操作,餐厨废弃物是否按规定存放并及时处理等。在节假日期间、旅游旺季等重要时段,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强化过程管理,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要督促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强化食品的可追溯管理。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的规定,加强食品添加剂采购、贮存、使用的管理。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严厉查处采购、使用不明来源食用油行为,严厉查处采购、使用不合格餐饮具行为,严厉查处食品中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因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主观因素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在依法实施处罚的同时应追究景区经营单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引导理性消费。旅游管理部门要督促各旅行社安排旅游团队就餐应选择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B级以上的餐饮服务单位,对于接待安排已超过供餐能力的餐饮服务单位不予安排就餐餐次。
(六)完善应急管理。各地监管部门要与园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配合,完善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游景区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一旦发生涉及旅游景区的食品安全事故能及时有效应对处置。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分三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4月21日至24日)。各地组织对辖区内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步骤。
(二)集中整治(4月25日至5月16日)。各地集中力量,周密部署,对辖区内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统一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三)督查整改(5月16日至23日)。各地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复查,建立健全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等因素影响,省内外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从我市来看,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也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要强化组织领导,密切部门协调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二)注重整治实效。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走过场,扎实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着力排除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市场秩序,确保专项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合理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单位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旅游景区以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定义为准。
第三条汉台辖区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经营、服务、管理以及进行旅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旅游景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区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旅游景区可以依法成立行业协会。旅游景区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按照协会章程开展活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加强保护、持续发展和面向市场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第七条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景区进行资源评估,制定旅游景区发展规划,按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和报批后公布实施。
旅游规划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景区旅游规划,应当与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八条新建、改建和扩建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要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有关部门在论证时,要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第九条增加政府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导向性投入。区政府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景区开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景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环境保护等。
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旅游景区配套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供水供电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第十条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投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一条积极推行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诚信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
第三章管理与经营
第十二条区政府可以在景区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旅游景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登记,明确产权归属,由区人民政府设置界标,保护产权者的利益。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在旅游景区及规划范围内从事损害生态环境的采石、采矿、挖砂、取土、伐木、烧荒等活动,不得向旅游景区及规划范围内排放污染物。
第十五条旅游景区内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妨碍游览的建筑与设施,由区政府或相关部门限期治理或拆迁。
在旅游景区内施工的单位和个人,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维护景物完好,保障游客安全。
第十六条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或者调整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前,应当与区旅游局衔接沟通,并召开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第十七条旅游景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进行规划、经营和管理,积极参与等级评定,创品牌效益。
配合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标准,对景区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并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未取得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不得使用质量等级标志和称谓进行广告宣传或者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旅游景区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对旅游景区有可能给旅游者造成危险的路段、游览设施等,设立明显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同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护措施。
要加强旅游景区的治安、防火等安全工作,旅游高峰期间要制定游客安全疏导工作方案、确定安全人员、救护人员,确保旅游者的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区旅游局、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职业道德。
旅游景区内从事收费导游的讲解员必须取得国家旅游局或相关部门颁发的导游(讲解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条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方便游客的原则,对旅游服务经营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旅游经营者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和项目范围内经营,经营项目、旅游商品必须明码标价,质价相符。不得擅自摆摊、圈地、占点,妨碍旅游观光、摄影;不得纠缠、诱骗或者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接受有偿服务。
第二十一条旅游景区设置的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标识牌)、公共图形符号等,要美观醒目,制作规范,其材质、造型、色彩要与环境相协调。
第二十二条各旅游景区应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健全投诉处理制度,及时有效处理各类投诉,并完整保存记录档案。
第二十三条各旅游景区应当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卫生管理的规定,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并保证完好有效。
第二十四条旅游景区周边环境与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由所辖镇乡办事处负责,景区内的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由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负责。
公安汉台分局、工商汉台分局、卫生、物价、交通、旅游、质监汉台分局、林业、水利、建设、文化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区旅游局做好旅游联合执法检查的组织工作。
第二十五条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依法执行旅游统计制度,按时向区旅游局报送统计报表。区旅游局要按时向市旅游局报送统计报表。
第二十六条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现役军人、新闻记者、老年人、在校学生等特殊游人给予门票减免。
第二十七条对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区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章法律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林业厅(局)、旅游局:
近年来,随着林区综合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进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游览观光的人员大幅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旅游景区同时面临着森林火灾隐患急剧增多、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明显上升的严峻形势。为切实保护好森林、自然景观等珍贵资源,有力促进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与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根据《森林防火条例》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旅游景区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一有火情能够及时有效处置。以森林资源为主的旅游景区,要建立健全护林员队伍和专业或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不断加强防扑火技能培训,增强快速反应和综合作战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把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财政预算。
二、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各地旅游景区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和游客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景区入口、景点、沿线重点部位、宾馆(饭店)及各类服务网点等均要设置规范性防火宣传牌或防火标志。进山门票要注印森林防火注意事项,导游讲解要有森林防火内容。要充分利用景区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利用节假日和高火险时段集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周、宣传月活动,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形成社会化防火共识。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林火监测和火源管理。各地景区要以数字化景区建设为契机,把预警响应和火源管理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利用电子监控、了望台了望、重点地段守候和地面巡护等火情监管机制,加强火情监测。在旅游景区防火检查站和入口验票处,要加强对入山人员、车辆的森林防火检查登记。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森林防火期内,严禁带火种上山,进山车辆要配备防火装置,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景区内要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在森林高火险期,要及时令。高森林火险区内严禁一切生产、生活用火。要加大巡护力度,实施重点防范,做到有火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切实把森林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
四、进一步加强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督促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及业务主管部门要统一协调和指导景区的火源管理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旅游区各项设施建设的森林防火安全论证。各地景区在安排游览、服务等各项设施建设或开发新景区(点)时,涉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其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必须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基础设施薄弱、预防和扑救措施不力、火灾隐患突出的,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跟踪督查,限期改正,把各种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对各项防火措施不落实、扑救措施不得力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为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五一节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安全预案和安全值班制度,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预案落实情况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为积极应对文化旅游市场经营单位突发安全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实际,制定了《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预案中明确了信息报告、实施救援、应急处置、事后处理等要求。4月份,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要求支队各大队、各区文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要求五一节前对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再要求、再部署,严查文化娱乐场所疫情期间擅自营业等情况。对于已经复工复产的场所,要对场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普及安全生产逃生知识,要求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守法经营、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管理,督促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演练,提高从业人员检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逃生等能力。
二、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情况
疫情以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成立5个督导检查组,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各区文化市场经营场所疫情防控及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关停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片督导检查,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也同步开展了检查。
对于各旅游景区的管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要求各景区制定高峰时段游客疏通方案,严防游客聚集场所出现拥挤踩踏事故,确保游览井然有序。要求旅游景区对食品卫生安全要开展全面自查,保障游客用餐安全,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要求各景区在举办活动和人流较多的时段要增加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稳定,确保节日期间人民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值班情况
五一节期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严格落实市文旅局节假日值班制度,确保全体执法人员通讯畅通,领导到岗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群众举报及时受理,确保单位内部安全。单位内部值班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继续按照分片包干要求,下沉至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和旅游景区,对场所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同时对各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执法监督。
下一步工作中,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将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落实意识,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对排查出的问题开展集中攻坚整治,确保我市文化市场平安和谐,繁荣有序。
2020年5月6日
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措施和要求,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发生,保护来我市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健康安全,维护我市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和我市良好旅游形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工作机制
(二)旅游企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总经理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二、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
(一)旅游管理部门
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向所辖区域内旅游行业通报预防信息,向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提出预防要求,开展防控宣传教育。
(二)旅行社
1、各旅行社要认真落实出、入境旅游团队台帐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按要求填报,做到每日上报及时、全面、准确,填报的内容要增加团队行程计划表,其中包括组织接待社、团号、游客人数及名单、国籍、出入境时间和口岸及航班号、负责人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同时密切关注来至四川、北京和上海等三地游客。
2、旅行社要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带团的导游、领队和一线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熟练掌握该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同时要做好发生疫情的各项应对准备,发现游客有流感样症状时,要立即协助其就医,一旦确认为疑似病例,要迅速向当地卫生、防疫和旅游等部门报告。
3、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卫生防疫与保护。旅游团队行程中发现客人疑似症状或疫情,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医院或疾控中心,同时必须服从、配合当地预防指挥部的指挥和管理,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有关工作。
4、对旅游团队相关接待单位要实行严格选择制度。对接待旅游者的饭店、餐馆、景区(点)、娱乐场所、旅游车船公司等,事先要进行调查,看这些单位是否按要求开展了防控工作及各项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尽量不地接疫情发生地团队和不组团到疫情发生地旅游。
(三)宾馆饭店
1、饭店的对客区域及后台操作区域,要按照有关疾病防控机构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各级政府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规定,对食品的采购、运输、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2、饭店要加强对员工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要求他们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
3、饭店要将预防疾病和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作为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清扫客房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15分钟以上,保证饭店中央空调系统安全送气,确保向客房输送新风,如有必要,需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使用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4、饭店可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将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客人安排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入住,并对该区域加大通风、消毒和其他防疫追踪的力度。
(四)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单位、旅游客运公司
1、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搞好清洁卫生并加强卫生管理,重点做好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餐馆食品的监管,旅游车辆驾驶员做好旅游车辆的消毒工作。
2、加强对员工的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三、疫情预警及采取的措施
根据国家、省市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的预警信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向各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通过旅游网站向市民旅游预警提示,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国家、省旅游部门部署随时调整或终止各项旅游活动。
一、志愿服务概述
(一)志愿服务概念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意志,秉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与财富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己任而从事的各项活动。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有的公共服务方式。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社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性和规范性等特点,但我们不能把志愿服务理解为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慈善活动,特别是不能把非营利性理解为志愿者的服务绝对没有任何报酬,而是指志愿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二)旅游志愿服务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非常注重经济效益,他们不愿培养未来不确定能否为其服务的实践学生,导致旅游专业学生实践难。而旅游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特有的公共服务方式,对提高目的地旅游业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作用。而有配套资金支持的旅游志愿服务,就受到旅游企业的青睐。企业通过旅游志愿服务获得名利,学生通过旅游志愿服务学得了知识和技能,学校通过旅游志愿服务完善了实践教学模式。因此,旅游志愿服务是沟通校企生的纽带,是校、企、生三赢的催化剂。
二、旅游景区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一)志愿服务方式和内容
在张家界旅游景区志愿服务时了解到,其旅游志愿服务以旅游咨询、文明旅游宣导、导览讲解为主,另有应急救援和质量监督等服务。这些服务以常规服务为主,而针对特定的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化水平高的服务比较少。
(二)志愿服务发起的组织及效果
张家界旅游志愿服务发起的组织主要有三类: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并推行的志愿服务,如我们团队的志愿服务,这也是我国旅游志愿服务最常见的形式;二是由旅游企业发起的志愿服务,如张旅集团在金鞭溪设置的咨询服务;三是由协会发起的志愿服务,如张家界导游协会发起的导览讲解服务。
张家界三类型的旅游志愿服务中,张旅集团发起的旅游咨询服务已成为一种常态,服务人次多,效果好,而政府部门和协会发起的旅游志愿服务,因缺乏常态性,影响和效果都较小。故我们须在很好地完成政府部门发起的志愿服务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构建旅游景区志愿服务新模式,使之常态化运转下去。
三、旅游景区志愿服务模式构建
作为高职学院构建的旅游志愿服务模式,应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而起到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这需要学生、学校和企业都重视旅游景区志愿活动。
(一)多方重视共抓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项目
1.政府重视,项目引导
国家旅游局为了培养旅游英才,于2015年启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旨在培养旅游人才、发挥旅游人才在旅游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期间众多立项的子计划都是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项目,从政府审批的角度可见,政府也认可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系于旅游英才,旅游英才的培养可从志愿服务入手。
2.企业重视,配合实现
作为国家5A景区的张家界一直很重视志愿服务,特别是金鞭溪景区志愿服务更是形成长效机制。基于此,我们去张家界旅行社和各景区联系时受到了热烈欢迎,企业立即与我们确定志愿服务时间、方式,并形成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正是企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3.学校重视,统一监管
学校非常重视这个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的建设。在建设之初,就派专人负责,按阶段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全程监管,落实项目成效。同时,后期还将采用本项目成果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大纲》,将旅游志愿服务实践教学项目纳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之实践教学体系。
4.引导学生,认知志愿服务
在我国,由于社会对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不够,广大民众对志愿服务缺乏了解,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一是有些人误解志愿者是“出风头”“博名利”,借服务“作秀”和吸引社会关注。二是有些人误解志愿者是“廉价劳力”“免费劳力”,不仅琐碎事务都占用志愿者时间精力,而且随意支配斥责,毫不尊重。三是有些人将志愿者精神随意拔高,认为是“崇高”“神圣”“大公无私”“毫不利己”。这些认知误区严重地妨碍了大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我们在项目申报前,加大了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宣讲,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故团队成员积极性高,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充满激情和热情,为我们超计划完成项目活动任务,取得良好的成效和社会、行业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构以项目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教学体系
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张家界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项目本身就是个大型的专业志愿服务项目,适合以项目教学法为理论依据来建构以项目为导向的志愿活动。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旅行社及景区的聯系、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完成。通过实践摸索,笔者认为志愿服务应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可按表形成志愿服务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立政行企校“五共”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模式
建构科学合理的旅游景区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须多方共举。政府从政策方向上引导,以专项拨款的方式支持,行业、企业配合学校共同培育人才,共同建设、共同监督来实施,共同分享培养成果,校企共同研讨形成可推广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模式
本文是在国家万名英才项目实施后形成的,在张家界旅游景区志愿服务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志愿服务与旅游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建构以项目为导向的旅游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并探索出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育、建设、管理、分享、研讨的“五共”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的运行既能扩大旅游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又能为我省乃至全国高职旅游专业开展旅游景区志愿实践教学提供成功范本,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增设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板块提供参考,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的服务意识、专业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周湘宁.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14.
[2]王瑾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改进策略的研究:来自美国服务学习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1.
不久前,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全行业要紧紧围绕全域旅游这条主线,突出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始终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旅游行业将开展“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旅游景区及其重点区域将核定游客最大承载量,测算每个重点区域、每条线路和整个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摸清景区停车场最大容量,制定游客分流预案。
据了解,在“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中,各地旅游部门将督促旅游景区制定流量控制方案,对景区重点区域流量实行分级监控管理,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进行控制。在人流集中时段采取疏导、分流措施,保证游客游览安全。
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仍应该清楚地知道,限流的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并且,仅仅机械的限流,反而是对限流机制本质的违背。
设定承载力,实施限流,是国际上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通行做法。然而,该做法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拒绝游客”,而是科学地引导游客。同时,任何一个经营性景区,都不会有拒绝送上门来的游客利润的动机。
德国著名的天鹅堡景区曾经面临着同样的游客压力,但是天鹅堡景区并没有单纯的限流,而是围绕新旧天鹅堡核心资源,不断开发出周边的休闲配套设施,包括近处的大湖度假区、博物馆群、特色厅、马车游览线,以及远处的雷登民宿带。更重要的是,只有天鹅堡收取门票,其他的所有休闲度假场所,并没有门票。同时,天鹅堡核心景区会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来进行限流引导。
如此,天鹅堡景区的到访游客非但没有因为限流而减少,而是大大增加了。游客们到达后,被引导进周边的免费休闲娱乐设施中进行游览和度假,可以说,这是在变相地等待进入天鹅堡进行参观。天鹅堡周边的餐厅和民宿也十分红火,当地收入因为核心景区限流而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游客也没有因为限流减少了享受体验,而是增加了各种免费的享受。限流出现了,游客们却觉得天鹅堡更加具有游[价值和游览深度了。
无疑,天鹅堡景区的限流是一种双赢的限流,游客的体验没有被拦截和限制,景区的收入也没有减少。这种双赢的限流、这种旨在增加游客到访量的限流,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景区思考和学习吗?
西方推出承载力标准和限流手段,目的是什么?不知道我们的景区是否做过深度思考。当我们作为基层研究工作者深入德国和瑞士的核心景区对游客引导政策进行考察和研究时,我们发现,西方景区限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性开发。保护性是定语,开发是主语。如果限流伤了游客的兴致,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进而减少了游客到访量,这种限流是不明智的,是景区经营者和游客的双重魔咒。
此外,限流和供需不平衡有关,需求过于集中,而供给不足,就造成拥挤。可以从分散需求和优化供给入手。
在旅游活动中,和其他消费不同的是,分散需求可以从增加闲暇时间、落实带薪休假、错峰出行入手,这是比限流更有效的手段,能大大缓解限流带来的宏观挤出效应。
2012年进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旅游景区票价3年一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在三年大限到期后,全国部分景区门票已开始上调。数月内,全国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国内将出现新一轮景区涨价潮。
高价格阻挡了美景
五一小长假的来临,让平日里工作忙碌的陈女士倍加欢欣,去哪旅游成为了她的心事。由于在成都基本看不到雪景,所以陈女士决定带上家人到位于阿坝州的达古冰川看看雪景,放松放松。
但到了临行前的头一天,陈女士放弃了这个计划,原因是门票太贵,达古冰川套票要500元,一家四口就得花掉2000多元,加上自驾游的路费、油费、住宿费,这一趟算下来少说也得花个七八千元。无奈之下,陈女士选择了另一条旅游路线,到王朗白马风景区旅游,而其中主要原因是门票价低。
同样的,王女士选择在五一到黄龙旅游,作为外地人的她,早就听朋友介绍了黄龙的美景,所以心向往之。黄龙的门票一个人200多元,黄女士一家三口门票的花费为600多。在领略完美景后,王女士一家对此次五一假期安排很满意,但也对日益涨价的门票心存疑虑,“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旅游,特别是四川这么美的景区,但如果票价过高,估计以后一年就只能玩一次了,”对于这种情况,王女士很遗憾。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6977元(人均月收入51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810元(人均月收入1818元)。以故宫等5个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旺季门票为例,它们的门票价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月纯收入的11.6%-44.8%,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3.3%-13.5%。
旅游本来是散心之旅、休闲之旅,但随着近几年各个景区的票价上涨,旅游成为了许多人的烦恼。好不容易有了假期,肯定要去旅游,但面对高昂的门票,又不得不止步于门口。
是“忍痛挨宰”还是“宅在家”
雅鲁藏布江大峡口270元(套票690元),张家界 245元,黄山 230元,横店影视城联票390元……看见这些景区的价格,大多数游客会倒吸一口凉气,“这还是过去随便就能去玩玩的景区吗?”
近日,央视白岩松主持的《东方时空》披露,目前130家5A级景区中,门票低于60元的只有1/5,占22.3%,60元至100元的占31.5%,100元以上的以及高于200元的占46.2%。
对于众多景区步入“百元时代”,游客觉得这是正常行为还是非正常行为,他们是“忍痛挨宰”还是“宅在家”?
北京一家媒体的调查结果是,71.0%的受访者认为“不正常,一味涨价抹杀了景区的公共品属性”,29.0%的受访者认为“正常,物价上涨,管理费用增加”,尽管“涨”字已经成了时代的热词之一,大家对景区涨价依然十分敏感。对于景区跨入“百元时代”是否影响你的旅行计划,67.8%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不会伸着脖子“挨宰”,会考虑改变路线,只有5.2%的受访者认为,没什么影响,现在什么都在涨价,能接受,当然,也有不少的受访者(27.0%)认为“影响一般,有些景区再贵也值得去”。
其实不仅是出游的人感到票价上涨的压力,就连景区工作者也倍感焦心。在黑水的达古冰川,景区的邓导游说:“由于景区门票太贵,所以来这旅游的人很少,从2008年准备开园至今,景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清冷的场面,作为景区导游的她们也感到很痛心。
景区疯狂涨价的背后原因猜想
景区的疯狂涨价让大多数人与景区渐行渐远,在国家大力倡导节假日旅游的同时,每个旅游景点比拼着涨价,这让本来是一件工作之外享受的休闲娱乐活动看成了一块压在心口的大石头。
而面对一些高昂票价景区的门可罗雀情况,景区管理者只有继续支付高昂的管理费以保证景区的正常运行,但来的人少了,管理费从何而出,最后只有加在了本来就高的票价上。
原来今年国内将出现新一轮景区涨价潮。2007年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国内许多景区最近一次价格调整时间是2008年左右,2012年恰逢“解禁年”,因此在数月内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还有的景区明里不涨价,却通过剥离门票中的交通费或提高索道费变相涨价。
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了景区的费用开支只能依靠门票来进行,假如和国外的景区做一个对比,我们发现,国外很多著名景区的门票都很低廉,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市场化程度高,比如法国卢浮宫,主要途径包括设立营业摊点、场地出租以及外部赞助等;墨西哥金字塔每年收入可观,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销售、出租车和导游费用。
而我国景区多数单纯依靠门票作为主要收入,这种市场失衡、混乱的表象下面,归根到底是行政力量对旅游市场正常运行的非理性干扰,从而导致某些景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
经济的发展不代表思想观念的进步,在景区的发展中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还较落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许多人认为老祖宗留下的资源就是自己的,所以在发展旅游时,一味地粗放型发展,将景区资源“开发”到极致,当最后自感无力去恢复原有的生态形貌时,又花费更多的资金去人为的修复和修葺。这种不科学的发展理念,给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也给景区增添了过多的负担,而这种负担在现阶段往往就转嫁到每个游客身上,花更多的钱看同样的风景,虽然风景一年不如一年。
四川旅游在转型中探索
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五一全省旅游消费大幅增长,全省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1665.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其中,过夜旅游者529.3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一日游游客1136.39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实现总收入63.37亿元,同比增长31.2%。
面对如此高的旅游接待量,四川在旅游之路上积极探索。5月14日,四川省旅游局建设的旅游视频会议系统正式启用。系统的投入使用使省旅游局与各市、州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旅游行政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四川将继续开发该系统在景区、宾馆和旅行社等涉旅企业的应用,为日常管理、应急救援、协同调度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从而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据悉,年内四川所有5A级景区将进入该视频会议系统。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的通知》(x政办发明电〔2017〕x号)文件精神,5月8日至5月14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浏览次数:0 【字体:[大][中][小]】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事业单位,各旅游企业: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的通知》(x政办发明电〔2017〕x号)文件精神,5月8日至5月14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为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公共安全意识,普及公众防灾避险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本次宣传周活动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二、 活动时间
集中宣传活动时间为2017年5月8日至2017年5月14日。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
(二)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应急预案。
(三)宣传介绍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城市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及措施。
(四)根据自然灾害与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结合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一次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做好景区、饭店、旅行社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减少各类事故灾害的发生。
四、活动形式
(一)充分利用电视台及日报、局网站、微信、微博、景区大型显示屏等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二)星级饭店、景区、旅行社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采取防灾知识讲座、召开防灾主题班会、观看公众应急知识动漫片、出宣传板报,举行消防应急演练等形式,扩大宣传面,提高从业人员与游客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推动旅游企业普及防灾减灾教育。
(三)5.12活动当天,全局各景区管理所要与乡镇应急办协调组织在各景区游客密集区域进行集中宣传,各饭店、旅行社要在本单位设立集中宣传点,采取设立宣传展版、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公众应急知识动漫片、组织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应急知识集中宣传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宣传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全局各科室、各景区管理所、星级饭店、旅行社要把握重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精心组织。
(三)各旅游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做好5.12防灾减灾宣传部署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形成总结材料(附加图片)于5月16日前报局行业管理科(QQ:xx)。
[关键词]大学生 出游安全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23-01
一、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现状
近年来,几乎每一次长假和小长假期间,都会屡屡发生大学生出游安全事故,轻则迷路,重则人身伤亡。比如说:2011年4月30日,四名大学生在青岛游玩,在照相的时候其中两人被海浪卷走;2012年1月9日,辽宁省大连市“欢乐雪世界”滑雪场发生一起惨剧,某大学20岁的大学生曹某在滑雪时冲出雪道,撞上旁边立柱,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样的出游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出现。大学生大多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一旦发生身亡惨剧,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也给社会造成精神创伤。大学生的出游安全,已经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旅游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特征,也是造成大学生出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网络上调查:“八成学生不大关注近郊旅游安全”。安全意识的相对缺乏使大学生不能尽快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因此,在没有任何应对危险的准备和防备的情况下,一旦威胁安全,这些参与者就会手足无措,最终发生事故。
(二)大学生旅游安全知识缺乏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较为匮乏,他们很少能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众所周知,从小学到中学、大学,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抑或是老师,一直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学生整日被作业、考试所困,家长、老师也一天到晚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相对,安全、挫折等社会实践教育被长期忽视,由此造成大学生安全应对能力、抗挫折能力就更薄弱了。不具备安全知识和自救能力,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实际上将大学生置于一种必然的险境,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就可能造成死伤。
(三)学校旅游安全教育缺失
目前,各高校主要制定了防火、防盗、防骗等方面的安全规章制度,与外出旅游相关的制度规定则较少涉及。在教育安全方面,与外出旅游安全相关的教育几乎空白,或仅在节假日期间,例行公事式的提醒;高校学生出游时几乎想不到安全问题,或者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现有安全教育方式的弊端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旅游景区自身的安全设施及防范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大部分旅游景区能够建立安全防范制度并根据景区特点,增加安保人员和安保设置,并对安保设置定期检查和培训安保人员,能够很好地应对风险和排除险情。但是,目前存在着不够专业和安保措施不全面,防范制度不健全等的缺陷,很多景区在可能危及游客人身安全的区域,未设置必要的隔离和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尽到必要的安全防范义务。因此,旅游部门和旅游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培育中,应该把旅游精品项目和旅游安全放在同等的地位,加强自身景区的安全设施建立,同时规范、健全各种防范制度。
三、降低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说明安全隐患始终存在,有必要通过有效途径加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学校应开设必要的安全课程,加强安全及生命教育
大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应该开设必要的安全课程,尤其是旅游安全的知识的普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尽快着手学校安全立法的工作,并逐步建立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弥补现有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大学生要提高旅游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要主动利用课堂和网络及其他方式学习、了解旅游安全知识,掌握一些急救和预防意外事故的方法,增强自我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旅游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功课,对所去的旅游景区要有充分的了解;外出旅游时,应选择信誉好、信用度高的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购买“旅游意外伤害险”等;在旅游中增强自主管理,进入景区要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通过旅行团出游的,要听从旅行团导游的安排。
(三)高校要完善沟通和应急机制
对于节假日,各高校要做好完善沟通和应急机制,对学生的去向做好登记,并做好备案。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外出学生的行踪,定时与其沟通。
(四)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与监督,加大对旅行社违规经营旅游业务的现象的整治力度,同时要对旅游景区进行各种安全检查,督促其完善和健全旅游景区自身的安全设施及防范制度。
安全是生命和事业的基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即生命教育,必须努力加强并不断改进。因此如何全面正确认识大学生出游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发生机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减少和预防出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成为我们高校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郑向敏,范向丽,肖蓓.大学生户外运动与休闲安全认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2).
1.景区旅游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旅游节事活动较传统节事活动更为灵活,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同时往往需要常变常新,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以对游客产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主题文化,通过详细的策划组织,不仅可以推销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旅游地的文化品味,还可以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增加游客数量,以获得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形象推广效益。节事活动只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存在,对其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节事活动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消费过程不同于其他,这同时也使得旅游景区营销区别于其他产品营销而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国内的各大景区都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发与营销,以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参与体验、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层出不穷。旨在提高景区经济效益、促进景区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扩大景区知名度、提高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新疆那拉提的天马节、吐鲁番葡萄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这些旅游节事活动与旅游景区主体形象相符合,具有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切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与风俗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举办地的形象,弘扬了地方的传统文化。
3.景区节事活动的现有问题
尽管各景区涌现出旅游节事活动的热潮,但是有创意的活动寥寥无几,反而跟风现象严重;有的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有的举办时间过于集中,收效甚微。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计划性很差,方法相对单调,手段比较单一;现场组织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缺少应急预案;景区内外重视程度不同,配合力度不够;信息传播手段单一,宣传与营销脱节,活动后期经济效果不佳。像各类的以花卉为主题的桃花节、梨花节、牡丹展、展等,都自称是花卉之乡。既没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也体现不出举办地传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没有差异化,也就吸引不来游客。还有一些政府主办的节事活动,大都是按行政方式运作,上级分配工作,下级单位领受任务。由于单一的行政手段违反了多元的市场规律,造成节事活动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景区特色相结合
1.策划主题与景区特色相一致
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中,节事的主题要体现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坚持创新,把握时代。以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为中心,从节事的策划、活动的安排,到吸引新闻媒体的传播,都要服从景区主题形象,避免有损于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情况发生。
2.景区节事活动策划的创新模式
(1)抓住活动,创意创新。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到的是动感和欢腾,在活动过后是愉悦和休闲。活动策划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要与节事主题切合,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2)确定主题、做好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文化体验,而没有文化便失去了活动应有的内涵和感染力。节事主题要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利用,要与景区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化相贴近,要与景区旅游形象相得益彰。
(3)寻找元素、整合资源。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多维度的,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自然类的和人文类的。景区可以利用的元素相对广泛,可以是已有的,也可以是创造的。
(4)串连成线,做好安排。围绕主题,利用资源,设计多种类型和板块的节事活动内容,形成包括游览、体验、观演、竞赛等在内的主题支撑系统。同时注意活动安排的顺序性。
(5)精心培育,塑造品牌。景区节事只有通过品牌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形成持久的综合效益,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需要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并把旅游节事活动做成一项真正的旅游品牌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和营销。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节事活动策划不应仅是单纯的策划,策划的过程应与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相结合,由此才能得出最适合景区的节事活动策划方案。
1.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细分
景区节事活动策划时需要前期确定市场细分变量,即活动类型、主题、影响力、规模、级别、地域、时间等;中期还需确定变量标准,即依靠调研分析或参考环境来划分变量的标准级别;后期根据选择的变量分析节事的属性特征,最终确定节事所在的细分市场。
2.景区节事活动的目标客户
景区节事活动的营销是把节事这种特殊产品交换给不同的目标客户(即:游客),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价值需求,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管理过程。这就需要在策划时考虑游客决定是否参加某一节事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需要、动机、收益期望、替代品和制约条件等。
3.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定位
在进行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客户之后,还需结合竞争地位通过SWOT分析来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经过充分考虑景区自身的追求及所具备的的资源和能力,明确是要做市场的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还是补缺者。
四、根据景区实际情况确定落脚点
[关键词]旅游景区 发展策略 营销策略
一、引言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系列文件出台后,海南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给各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传统的旅游业正在发生改变,如,观光型旅游为主向度假型旅游转变;散客旅游和家庭旅游在旅游者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游客在旅游中要求更多的满足感等。作为景区来说,也需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以便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南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海南省已有1A级以上景区36家,其中国家5A级2家,4A级13家,3A级15家,此外,还有很多没有被评级的景区。自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海南岛旅游,也带动了各旅游景区人气的上升与收入的增加。据资料显示,2011年1月~9月,亚龙湾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0.9万人次,涨幅近3倍;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分别接待游客260.79万人次、80.39万人次,同比增长8.1%、11.7%;呀喏达景区接待游客80.71万人次,同比增长7.4%;槟榔谷接待游客61.33万人次,同比增长55.7%。应该说,海南各景区旅游火爆的原因,除了海南独有的气候条件与自然资源外,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支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这些外在的优势可以助推景区收益的增加,但是真正要吸引游客成为“回头客”,使游客成为价值型客户的,应该是景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些竞争优势体现在景区项目的特色化与多样化、服务的一流化、设施的完善程度等等。我们在肯定各景区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发现正因为发展过快,一些问题也越发显得突出了。
1.景区功能仍显单一,没有摆脱门票经济的瓶颈
2012年春节期间的初一至初四,四天内南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61万人次,同比增长23.78%,门票收入389.14万元,同比增长28.34%;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同比增长31.6%,门票收入140万元,同比增长36.5%;天涯海角景区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同比增长15.8%,门票收入273.44万元,同比增长78.24%。毋庸置疑,门票收入,无疑是各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游客人数的增加,来获取景区收入的增加,这种模式对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旅游业来讲,并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娱乐项目相对较少
很多景区依托的仍然主要是自然资源,能够让游客参与的娱乐项目相对较少;此外,景区还没有将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热带原始森林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充分挖掘,使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稍显欠缺。
3.营销宣传力度不够
海南有部分景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来宣传与推介景区,但是,就总体而言,海南各景区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有些景区在国内知名度还可以,但是,在国际上却默默无闻,这与国际旅游岛很不相符。
4.景区在规划与建设上,还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景区管理不善,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的通病还相当突出。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意破坏生态环境,价格竞争带来的普遍服务质量低下等情况屡见不鲜。
三、海南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
本文拟从景区的运营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景区业务多元化、周围交通的便捷性以及景区营销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运营流程优化与再造
景区应该对日常管理流程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进行重新分析与讨论,运用流程再造的理论,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对景区的运营管理进行优化与再造。一是设计从游客到达景区大门到离开景区为止的全过程、全覆盖的运营流程体系。如,游客在购买门票时,关于售票窗口位置的显著性、购票须知、排队等候区的设计等,使游客能够清晰明了,这样可以既可以使景区保持良好的秩序,同时又可以减少由于人多而发生的不良事件。二是景区的游览路线以及各种标识应该醒目且表达清楚,鉴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景区标识可以同时用汉语、英语、俄语来表示。三是建立无障碍通道,为一些特殊游客提供专门的服务。四是在突发事件方面应建立应急与处理机制。最后,流程设计的再好,离不开员工的具体实施,景区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只有把服务从技术层面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层面,提供更为人性化和艺术化的服务,才能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2.业务多元化与旅游产品升级
景区的经营应该多元化,要从传统的观光型景区向观光、休闲、度假型复合景区转变。景区业务可以扩展到“食、住、行、游、文化娱乐”等五个方面。景区的收入除景区门票外,还有客运索道收入、酒店食宿收入、娱乐项目收入等。产品升级指旅游价值链各环节创新旅游产品的品种、功能、形式等,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提高单位旅游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景区在景点的设计与开发上,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突出民族风情、民俗体验,增加游客互动、体验式旅游活动项目。
3.交通便捷性
景区的周围交通是否便捷,也是影响景区运营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景区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与其他旅游景区的合作,改善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易达性。随着人们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需求,很多游客采取自驾游、自助游的方式。路况的好坏,以及沿途的标识都是必不可少的。景区在这方面要充当好交通引导员的角色,标识应该规范、醒目、易懂。
4.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在营销组合中既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又是企业竞争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可以采取的产品策略一是开发标准化旅游项目。这些旅游项目多是景区不需要太多额外投入但是有可靠质量保证的旅游项目,如景区内常规景点的观光、参观;二是提供特色产品(项目)。如, 南山寺祈福法会、中国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活动、海南黎族、苗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三月三”等节庆活动。特色产品能够满足部分游客对体验式、度假式旅游方式的需求。
(2)促销策略。促销的目的是赢得潜在游客的注意,激发游客的参与渴望,刺激游客的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行为。促销策略可以选择的一是广告促销。可供选择的广告媒体有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等。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在传递信息的快速性与广度性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应该加强景区网站的建设。与此同时,配合媒体强势广告,实施“五个一”宣传工程,即一系列电视专题片、一系列丛书、一系列电子出版物、一系列宣传手册、一系演出、一系列主题活动,整合传播,实现最佳的广告效果。二是公关宣传。宣传景区形象,以便为景区及其旅游资源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首先,利用主要客源地举行的国际旅游会议和大型会展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其次,在岛内召开的各项重要会议或赛事上进行宣传,提高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分销策略。分销渠道有两种类型,即直接分销和间接分销。作为旅游景区来说,直接分销,指景区直接向游客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不需要任何中间商或商,其具体方式有如上门推销、会议推广、设立办事处、景区网站上的售票等;间接分销是指利用旅游经销商、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去完成。相对于直接分销来说,间接分销这种营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分销渠道网络化、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等多种特性,面向大众旅游市场迅速及时地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景区应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旅行社进行合作,建立优质、高效的分销渠道。
(4)价格策略。定价是营销工具中最有力的策略。景区可以采取的价格策略之一是差别定价法,比如,针对本地游客以及老年人的优惠票价与外地游客的全额票价;在旅游的淡季与旺季采取差别定价的方式;对于常规旅游项目与特色旅游项目的差别定价等等。既可以体现质优价高的原则,又能够疏导游客的入园时间,避免景区服务与管理压力过重;价格策略之二是针对某项旅游项目与旅游纪念品的定价应该标准化,景区要加强对价格对监管力度,防止景区内个别商铺或项目承包方漫天要价,一旦发生“欺客”,“宰客”的现象,受损的是景区的整体形象。
四、结论
海南各旅游景区在政策以及自身资源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旅游竞争的激烈性,景区需要注重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将景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加强营销的力度与针对性,使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