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3-07-25 17:1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景观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景观设计论文

第1篇

随着越来越大范围的地球环境污染侵袭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深思阪神大地震结束后留给人们一个课题,在复兴计划中如何设计创造一个安心、安全合理的人居环境,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创作。即使这样综合各方面条件,也无法解决多样而又复杂的自然观念、生活观念,由此造成了很多不合理问题的出现。这时人们意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与人的直接关系。日本能在城市景观设计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国民整体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意识的全面提高。我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8年多,在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景观设计,在日本就职工作也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内容,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充分认识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日本的专利。中国在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把城市景观设计放在首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因为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全社会的人都应重视。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景观设计理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把中国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的环保国家,这一目标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必须能够给使用者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接触的活动场所,起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相互沟通的“精神家园”的作用。要通过对城市景观的设计创造出心理景观概念,与建筑和周边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起到表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景观理念,走入“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时代。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1.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观设计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即空间再创造,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二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日本城市景观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与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就是现代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日本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在体现这一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涵盖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图片那样,为使用者提供了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成功的法宝。

4.城市花园中,乡村桃园中

中国人常用“花园”和“桃花园”比喻美景和盛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理想化生活环境的向往。这样的城市景观意境在今天的日本可称得上是实现了。“城在花园中”的这一理念在规划设计上被日本设计师作为头等大事,也是衡量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们设想到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5.用日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成功之处,促进中国现行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当中认识到了使用者与景观环境的相互关系,至少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了,管理部门认识到了,除市政规定的绿化面积外,开发商们为使项目能顺利进行,用很多思路去与设计师探讨景观与空间、小景观与城市大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中国的建设走向成熟的开始。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景观设计及其特点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 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 是在对土地性质研究之后做出的综合利用, 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 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 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意味着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内容, 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 还应符合形式美原则。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之后, 城市景观设计就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 首都北京的安街政治气氛浓重;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城市景观还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的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 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 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

景观可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景, 即风景、景物, 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观, 即观看、观赏, 是指人对景的各种主观感受。从环境艺术角度看, 景观是一种视觉现象、自然现象、生态现象、文化现象等人类生活环境中一切视觉事件和视觉事物的总和, 是一门相互关系的艺术。广义上分, 城市环境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 有地域性的特点。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就人文景观而言, 由于人类文化传统的差异, 美学思想的不同, 所以形成的景观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儒教文化为中心的东亚人文景观;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欧美人文景观; 以天主教文化为中心的拉丁人文景观; 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的阿拉伯人文景观;以印度教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人文景观。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

所共同的感受。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想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

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树林.朱仪浅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4)

第3篇

关键词:绿化水体;城市景观;应用

我国快速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多年在物质财富方面的追求,人们发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物质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失衡、气候环境的恶化、城市景观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城市生物物种及数量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相伴而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本课题组站在将绿化水体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重建城市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生态,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和谐与发展的意义。

1 绿地水体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绿化水体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城市也多都伴随着绿化水体而兴衰变化。因此,绿化水体就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更是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1)审美作用。绿化水体是城市景观的自然延伸,其审美效用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体现。马斯洛说:“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须至少和自然有最低限度的同型性(和自然相似)才能在自然中生长……在人和超越他的实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裂缝”[1]。绿化水体更是城市景观设计对人工建筑融合于自然做出的贡献,其可通过色彩、造型、风格体现、功能体现等方面来展现审美效果,既对城市中生活的人群身心健康有益,也对城市环境、城市风格、建筑功能产生审美影响。(2)生态作用。首先,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绿化水体是体现城市景观设计中连接度最强的要素。它包括绿化水体斑块大小、形状、同类绿化水体斑块之间的距离、不同类型绿化水体之间的交互频率和有绿化水体组成的网络单元的大小等,反应了城市景观的生态连续程度。其次,绿化水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不均匀分布构成了城市景观异质性,由于城市景观异质性的存在,促进了城市景观格局在绿化水体要素的多样性。而城市景观绿化水体的多样性是绿化水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包括绿化水体斑块的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反映了城市景观的生态复杂程度。再次,每个绿化水体斑块或单元都因设计师的理念,而具有与其他绿化水体斑块或单元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绿化水体斑块都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城市景观正是通过不同个性化的绿地水体斑块或单元实现指人与城市环境、生物与城市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城市景观利用的人与自然及生态与生态间的协调性。这反应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绿化水体的个性与生态协调程度。(3)旅游游憩作用。伴随科技进步,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给城市中生活的人群带来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因为绿地水体的匮乏,导致自由时间没有空间支持,表现为人与室外空间供给之间的矛盾问题。绿地水体承载着人群主要的室外活动,并常常具备旅游与游憩的双重要求。因此,旅游和游憩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绿化水体要素得以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绿地水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绿地水体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中的绿地水体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那些邻近城市的原生态绿地水体逐渐被城市包围,与之俱来的是城市绿地水体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继而导致城市滨绿地水体斑块或单元的逐渐断裂、衰落甚至消失,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区和盲区。(2)城市化进程中,侵占绿地或填埋水体以换取更多可供城市化使用的建设用地,就成为大多数城市要面对的问题。城市蓝线与其他城市用地控制线组织混乱,城区绿地、水体面积急剧减少。(3)绿地水体是城市景观设计中典型生命活跃带,有着陆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陆之间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生态景观复杂性和敏感性,城市化进程的建设活动易导致绿地水体污染、生态失衡,城市景观生态危机日益严重。(4)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和亲绿色性,使城市景观中得绿地水体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景观绿地水体斑块或单元具有活动性,但却缺乏活力和吸引力。(5)绿地水体是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独特人文景观的展示空间,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绿地水体这种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文化、生态载体,就会出现或被遗弃、或被破坏、或被国度开发等种种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3 绿地水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3.1 绿地要素应用与实践

根据建设部2002年6月3日建标[2002]135号文批准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其中,大类主要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5种,种类13种,小类11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除了注重对以上共计29种绿地应用的实践外,主要探讨现阶段提出的两个设计主题:第一,立体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立体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都称为立体绿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绿化形式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围绿化、护坡绿化、高架绿化等。立体绿化相比于普通的地面绿化,具有非常显著效益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绿化系数大、绿化速度快、生态效益显著等方面[2],而且所用植物往往易于繁殖,养护管理简单,是非常典型的低成本、易养护型园林植物,这在积极倡导低碳园林、低碳城市景观的当今社会尤其显得可贵和重要。第二,城市森林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城市森林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仿佛人们就生活在“天然氧吧”里的“森林城市”中,其最终目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中国由《城市绿化条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制定,各方面对森林、生态平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达成共识。城市森林理应成为展示城市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也就是说,繁茂葱郁的林木间,吸引游人的不应仅仅是大量的负氧离子,大片的生命之色以及休闲感觉,使城市森林充满动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活化”,让游人的城市森林体验更富意趣。

3.2 水体要素应用与实践

水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常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3]。但现阶段,水资源紧缺问题都已渐渐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何保护和充分利用水,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首先,各种节水技术在水体要素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之选;其次,在尊重审美的前提下,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探索互动式水体要素设计,提升城市景观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李文,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第4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景观化审美性

 

一、市政工程景观化的必要性

因为市政工程属于城市景观的一种类型,所以它就必然符合城市景观的共同特性,即实用性与景观化的共存。由于城市景观首先是以一种景观的形式存在,它就必然要符合市民的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即它应该具有审美性。我们市民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之中,不仅仅是因为城市中有满足市民生活的便利与舒适,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能够为我们市民营造出一种适宜人生活的情境,能够鼓励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能够满足我们审美的需求与向往。论文格式。而这正是需要在城市景观中予以体现的。

如果单单以城市景观这一实用性景观所设定的框架来看,市政工程无疑是最为突出的典例。科技论文。市政工程的主要代表便是道路、桥梁、给排水管道、变配电站、市政管网、防洪工程等,它们都在特定地履行着某种实用、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最能突显城市景观作为实用性景观之本意。但现在的问题是市政工程往往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在注重实用性景观之本意的同时,却忽略了市政工程作为城市景观还应呈现审美性景观之内涵。论文格式。往往现今城市管理与决策者与设计师过于重视这些市政工程的实用性―――使用实用以及经济效益以便使我们市民的城市生活更加便利与更加舒适,而常常忽视市政工程的审美性―――审美感知与体验:不仅忽略了市政工程的外观与造型,而且还使之与周边城市景观造成视觉的极大突兀,令人产生不悦,从而造成感知污染。

二、市政工程景观化的实现

考虑到市政工程的实用性变得极为显著,使其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市政工程的景观化被外界因素所压抑、扭曲。道路、桥梁、给排水管道、变配电站、市政管网、防洪工程等是市政工程的主要代表,虽然市政工程需要重视其实用性,但不能一味的追求工程带来的作用,而是要适当的注意景观化设计。市政工程要想成为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以至于被人们所认可,就需要树立起这一观念,把市政工程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类型,正确处理好实用性、审美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想爱你市政工程的景观化过程中要积极考虑市政工程的实用性等问题,避免拙劣地加以掩盖,应该结合审美感知、运用审美原则来自展现出市政工程的审美价值。

但是在充分市政工程的实用性过程中不能把市政工程的景观化排除在外,而实现市公车的实用性与技术理性相互结合才是市政工程的关键所在。通常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为把市政工程的实用性与景观化互相协调起来以创造出饱含生命力的情境。这种张力中应该注意不能消除景观的实用性,也不能因为实用性而忽略了景观化,只有将两者互相结合起来才能展现出工程自己的个性。

实用性是景观化的基础,而景观化是实用性是依托。若仅仅在外表上对市政工程进行修饰与美化则难以得到人们的赞同,在艺术上体现出来的效果也仅仅是暂时性;而只重视培养实用性自身的美学价值,无限制地展现其理性特征,虽然在某个时间阶段能够增加其新鲜感觉,但是时间变长就会让市民们感觉到乏味,最终将遭到市民的情感排斥。

因此,这就需要城市管理与决策者以及设计师规划市政工程过程中注重结构的调整,对于工程的审美角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会使得市政工程展现出城市的现代美,与其它城市景观元素相比也会更胜一筹。当这些美化元素全部融合在一起时就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现代化美。这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精神上也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生活乐趣。加入我们市民能够在这些功用性很强的市政工程里感知到了美,这必将令市民为之惊奇,心情亦为之鼓舞。

其次,市政工程的景观化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技术理性是市政工程实用性主的衡量标准,而市政工程的景观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文关怀充分体现出来,包含了人们的深刻情感。为了积极构建市政工程的张力之美,展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美感。就需要设计者不断将技术理性运用于市政工程上,还要积极考虑人文关怀的市政工程效果。对市民以及环境的尊重是市政工程上注重人文关怀的真实体现。科技论文。

第三,市政工程的景观化应该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科技论文。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类问题是,当市政工程建设全部结束之后,很多建设者和管理者就将维护工作置之度外,对于建筑长期未能进行清理使得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后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功能。例如:街道中间突兀的电线杆,不同区域的地砖生硬衔接,垃圾箱在街道周围随意摆放等等,这些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严重的影响,这些不良现象使得城市居民对于对市政工程的满意程度逐渐降低。论文格式。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共走进行:(1)安排专业人员对市政工程精心维护,不但使得市政工程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还能给市民从它们身上看见活生生的人的影子,感受到市政工程带来的社会城市化元素,而不是将目标只定在城市功用的机器,冷冰冰的机器理性方面。维护时要保持路面的整洁,干净的通道扶手,有序的管网铺设和窨井盖布置,这通过这些很小的细节来给人们创造一种文化气息,感受到城市工程带来的魅力。还能在享受的同时让市民感觉到市政工程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2)作为城市居民。需要负起维护城市建设的责任,对于一些市场工程积极爱护,充分发挥出自己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遵守社会公德,增加自己的环保意识,在实现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城市现代步伐的加快。

三、结语

综上所言,城市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市政工程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它的实用性是满足我们市民自己的需求与便利,而它的景观化是愉悦我们市民自己的眼睛与心灵。能够为建造现代化城市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市政工程不仅体现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4-47

[2]PETE MELBY TOMCATHCART,张颖,李勇译.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景观设计实际运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37.

[3]承均.LEEDTM中水体综合保护的策略―――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思维[J].江苏城市规划.2005.2:13-16.

[4]MichelConan.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Karen Taylor.The Crazannes Quarries byBernard Las-sus:AN EssayAnalyzing the Creation of a Landscapeby Michel Conan.Washington,D.C.:SpacemakerPress,2004.

[5]唐纳德沃特森,刘海龙,郭凌云,俞孔坚等译.城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46-747.

第5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生态浪潮激荡下,城市景观结构研究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的脉络而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弗曼(1995)对景观的解释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复出现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它具有空间异质性,是实在的地理实体,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统整体。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对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生态景观”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等。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的景观,城市主体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会为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城市景观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城市景观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组分类型中以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其次,城市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第三,城市景观组分的内涵性重组和外延性扩张行为非常频繁;第四,城市景观组分的镶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通过发达交通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最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观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变化极快且对人类调控存在高度依赖性,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生态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李团胜(1998)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由此总结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这是做好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及景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实现优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相对集中开敞空间,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的保护环境敏感区等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与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伟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①生态稳定性。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景观的结构功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②通达性。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块间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达。③舒适性。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融合技术与自然于一体的理想环境。④美观性。通过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适量有序又富于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总结

现代城市景观是文化和自然的载体,它在百年间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实用性理念与时尚精神。在突飞猛进的城市设计浪潮,冲击着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它将对未来全球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形成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现代城市景观结构生态优化模式,对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和重建过程,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肖笃宁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5年 第2期 维普资讯网。

[2] 苏伟忠 杨英宝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第6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桥梁设计;造型;思考;

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所建造的桥梁根本谈不上是设计,更不能说是美观,那时候的桥梁仅仅是为了方便河流两岸的贸易沟通而建造的,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锻造铁艺工艺的进步,桥梁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标记,之后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桥的建造又将桥梁建设工程向前推了一大步。

以前人们一直有一种传统的认识,认为建筑景观的设计只是对桥梁设计之后的包装以及装饰,是在桥梁的结构上附加的累赘物体,所以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现在,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发现桥梁的建筑景观设计是从本质上对桥梁的建筑造型的设计,桥梁的建筑规模不同,它的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工程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无论是什么规模的桥梁,建筑师都应该在最初的设计阶段介入到工程当中,并且对单体桥梁工程所处的环境、周围的地质地貌、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桥梁的线型等作出分析。至于群组桥梁的设计,还应该对桥位的方案从政治、规划、文化、经济、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一、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着城市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发展,桥梁在现代城市的环境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2、由于桥梁具有巨大的建筑体量,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把物质、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糅合在一起,都赋予到桥梁的建筑中去,形成桥梁的历史和人文等丰富的景观,它的影响也因此而远远超出桥梁的本身。3、一个美的桥梁的景观设计,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或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一定拥有超范围的标识性和地域性。所以说,桥梁的景观设计是其工程设计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桥梁的分类1、街桥

街桥又叫做步行桥或者人行天桥,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交通比较密集的地区,是为了方便建筑物之间联系,或者解决人车分流而修建的,街桥的荷载小、桥面比较窄,是城市景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2、水桥水桥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桥梁,多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城市环境一个引人注目的要素,它可以跨越江河、湖泊、海湾等,水桥独特的水文和地理地貌条件成为城市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城市中的水上桥型应该根据水景的具体角度而选取,从而营造出一个城市美好的建筑环境。3、城市立交桥以及高架桥这是在现代城市中新兴的一种桥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立交桥是不同性质和方向的高速交通通道相互交会的一个交通设施。立交桥在造型上有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方向立交等三种形式,具体是按照功能和空间上的造型而定的。而城市的高架桥是为了改善现代交通的空间枢纽而建造的。高架桥的造型应该根据城市的广场、建筑、道路和城市的高速公路线路而定。

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所研究以及应用的领域与视野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是很不相适应的。例如:我国南方的某个园林风景城市,沿着这个城市的主要河流模仿建筑了一批世界名桥,这和当地浓郁的中国式园林风景就显得格格不入,不仅没有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美感,反而影响了城市的景观设计。还有其他一些大的城市在今年也先后修建了一些景观桥梁,这些桥梁在造型设计上追求别具一格,忽略了和城市主题景观的配合,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总体来说,现在我国城市桥梁在景观设计以及建设上存在下列问题:1、错误的认为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桥梁建筑只是工程师的杰作,对于从事桥梁的景观设计的设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只是建筑之后的包装,也就是在结构之外再增加一些装饰物,形成“伪桥型”。例如:把梁板结构比较简单的变成拉索或者拱形。而没有在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从总体上进行考虑。3、对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没有源动力。4、在城市桥梁的夜景照明方面,更多的是为了满通照明的需求,缺乏对于建筑艺术的推敲。例如:一些城市的桥梁只是追求桥体本身的亮度,没有根据桥型的具体特点,做一些系统的照明设计,所以虽然桥体本身被照得通亮,但是它的照明的最终效果并没有体现出夜景照明的艺术表达,也没有展现出桥梁自身的魅力。

四、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设计前期

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前期,景观设计人员就应配合项目工程设计部门的工作,去收集城市的流域文化以及人文历史和风貌风俗这等精神层面的相关资料。使桥梁在前期的设计中就有其特有的特性,防止出现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自然景观不符的现象。

2、设计流程

对桥梁的大体桥形、环境景观和肌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设计部门提出可以选择的最佳方案和总体的景观设计的概想。在方案大致确定之后,景观设计人员要对桥梁建筑的外形、桥墩和桥台的构件以及桥栏杆与其它构筑物等进行景观优化设计,并提出节能、环保、的建议。在桥梁的景观设计中不能忽略或者违背桥梁的通行能力与河务的通航及排涝等功能。还要注意桥梁景观设计要和城市的主体景观相互协调。

桥梁饰面和桥面的处理一座桥梁在施工结束之后,混凝土的表层常常会出现蜂窝麻面、模板接缝和钢筋外露等现象,这不仅造成人们在视觉上的冲击,还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冲突。所以,要对桥梁的装饰和桥面做必要的处理。最常用的饰面方法是花岗岩饰面与预制板材饰面。桥面和人们的接触是最多的,所以对于桥面的处理非常重要。人行道的装饰材料的色彩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人行道的面积大小和装饰材料的质感、宽度以及位置和材料的尺寸等都决定了桥梁人行道的美观。还有路缘石以及中央的绿化分隔带等也都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美的效果。

城市桥梁的照明设计桥梁的夜景景观是桥梁艺术和照明科学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们对城市的景观的多样化的必然的要求,也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体现。桥梁的夜景景观拓宽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的展示了桥梁的魅力,是桥梁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延伸。桥梁如果是处在滨水区域,它广阔的视域就是景观表达的重点,桥梁夜景景观对于表现一个城市的夜景景观的景深和空间上的层次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桥梁的夜景景观被广泛关注的原因。桥梁的夜景景观更趋向于成为一个亮带,这样的夜景景观的格局体现出了桥梁的个性和本质美。桥梁的夜景景观在灯光和灯色方面不仅要有软质景观的特点,还要成为桥梁景观的理念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与周边的环境景观桥梁的周边环境,主要包括风景区的植被的保护、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城市的规划的协调等等,桥梁一定要将自然环境景观或者城市的风景景观相互结合,这才是桥梁的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桥梁的景观设计和周边的环境的生态平衡体现在使桥梁的景观和周围的景观“互补”、“保护”和“增强”等方面,充分的利用自然风景,使桥台和连接道路完美衔接,尤其是桥台和道路衔接的边坡的处理上,大面积路堤和条石对景观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一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水泥设计建造成各种造型的预防滑坡并种植一些花草植物等。但是仅仅这样所达到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还要在桥台及桥墩的两旁种植一些爬山腾之类的植物既可以全部的将的弃土覆盖,又能够将大面积的条石以及路堤遮盖住,同时还可以在引桥的桥墩四周保护好植物和特有的地质风貌,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结束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城市的景观建设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作为一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交通的拥挤。而是要求其在景观设计上配合城市的主体建设,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往人们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仅仅是工程师要考虑的问题,或者是单纯的桥梁建造之后的后期装饰工作,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错我的,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从其造型上就体现出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人员要从开始的设计开始就配合施工设计部门的工作,从始至终,把工程建设的每一步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吕佳,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4期;

王大海,崔永彬,城市桥梁造型及景观设计思考,交通世界,2010年09期;

蒋承杰,丁豪,林振袍,运河桥梁的复合景观美学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潘晶星,茅文舟,论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设计与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0期;

陈正斌,关于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周超民,桥梁景观设计探析,房材与应用(材料・结构),2006年01期;

第7篇

关键词 市政道桥;城市景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景观(cityscape)是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道桥景观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中体现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市政道桥景观设计也日益受到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

一、市政道桥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可是市政道桥景观设计却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还在止步不前,传统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物质以及精神文明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出的需求。为此,只有加强路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性将成为未来城市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趋势。现如今,城市路桥工程特别是桥梁早已经成为城市中一道独一无二景观,它独特的整体景观常常与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桥梁凭借它巨大的体量、特殊的造型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内涵,城市居民常常引以为傲。除此之外,桥梁一般还具有“纽带”的战略意义,常常作为城市文化的汇聚和城市形象的窗口,表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甚至成为了一个城市的代表作,所以路桥景观往往被赋予精神文明的深刻寓意。

二、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市政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控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功能性,通常不全面或较少考虑市政景观方面的问题,使道路在景观上产生不和谐。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情况,一是桥梁风格寓意不深,没有体现出建设地域特色;二是市政路面材料尤其是车行道混用沥青与混凝土,使道路色差比较明显,影响城市整体美观;三是道路附属设施各异,路灯、候车亭、道路标志标牌等形式及色彩风格不协调,没有实现理想的规划目的。

2、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是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设计中忽略景观性;二是在审批项目时城市规划部门重视宏观性控制,忽略景观性控制,尤其是在控制协调一些附属设施上存在不足;三是分阶段进行建设,整体协调性上存在不足之处。建设、城管及交警等部门建设业主通常在部门及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各自为政,难以协调街道景观的统一。上述原因不仅是因体制不顺,还因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者应该是比较主观的因素。

三、市政桥梁景观设计

在市政开发建设中,尤其是我国江河遍布的城市区域,很多桥梁都需要进行建设,要将其融入城市景色于一体,与老城区相得益彰,延续传统文化,已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1、桥梁景观

桥梁景观主要分为平面布局、线型、色彩、造型、装饰、肌理等六大部分设计,桥梁景观相伴城市景观,景观伴生效果在本质上是实现有机融合自然、人文环境及景观。在设计中,桥梁景观要适合于地形地貌,并对文化环境共生,桥梁建设要保护好建设区域的自然原生景观等。

2、桥梁景观元素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主要是对桥梁形象定位进行谨慎处理,然后根据形象定位及分析采取图式化方式进行处理,依次再进行设计桥梁标志组件,确定标志色及设计桥梁景观元素等。形象定位涉及市民行为、城市精神、发展目标等,将其融入桥梁景观设计理念中。在标志物及标志图案设计中要进行多样化比较,标志物及图案尺寸要依据桥梁尺度进行确定。标志色设计要符合城市标志色,依据城市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确定,色彩的选择要符合量化标准,配合纹样色彩设计,并结合桥梁防腐涂装。设计桥梁景观元素主要涉及桥梁附属的栏杆、花坛、电话亭、人行天桥及灯具等元素,在设计中同标志色要协调一致,并将标志图案作为重要特征。

3、构建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

道桥设计及管理部门要在相应机制上予以必要的完善,联合专业设计与景观设计部门,吸收更多建筑师、雕塑师、环境艺术师等加入设计中,使桥梁景观与功能、经济及技术有机融合并得到完美体现,进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内涵。

四、道路景观设计

1、控制道路绿化建设

在市政园林绿地系统中,道路绿化是其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构成城市文明一个主要标志,对于控制道路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选择绿化植物

市政道路选择绿化植物要实现艺术与功能两种效果的综合,植物配置中多采用乡土植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常可采取整齐式行道树及自然式园林道路两种布置形式进行规范布置。整齐式园林行道树可配置以下植物,一是主要是乔木并以草坪为辅,乔木高大具有良好的遮阴效果,还具有比较挺拔壮观的景色,只是较为单调;二是灌木与乔木,不仅使景观和季节变化增加,还附有韵律感与节奏感;三是配以灌木、花卉、草坪的常绿乔木,该形式不仅实现四季常青,还可体现出季节变化,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采用不同花色的花卉进行布置,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如条件允许可采取多行进行布置,不仅实现绿化面积的增加,绿化水平提高,还能实现噪音的有效降低,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自然式园林道路可在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林荫路,不仅具有街头绿地的作用,还能实现小游园的作用,特别是人们使用比较密集的一侧,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自由出入林荫带用于散步休息,还能明显防控车辆噪音、废气的不利影响,该形式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2)绿地景观应设计丰富

城市立交桥下通常由于某些原因会被遗忘,甚至还可能成为废物垃圾聚集地,因此在该区域要积极种植耐阴的垂直绿化植物,道路交通分流隔离岛尽量不要采用水泥板,而应种植一些低矮植物,并及时进行修剪。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使道路环境生机盎然。

2、控制道路景观其它要素

1、控制道路材质

选择路面材料对于道路建成后的观感具有重要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道路设计,一是选择的道路面层材质要同整体效果相协调,尤其是颜色与质感的协调统一;二是取材要尽可能在当地进行,使地方特色得到良好体现,也利于控制建设造价;三是要符合道路应用所需功能,如满足防滑系数等有关技术指标。

2、控制附属设施

道路附属设施通常含有路灯、公交候车亭及道路交通标志等,这些都是控制道路景观的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的整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城市区域的景观控制要求各不相同,道路设计及建设管理要统一定位相关附属设施的风格,建设完成与整体环境具有整体协调性的新景观。主要从两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一是控制好历史文化名城或文化街区,这对于道路附属设施要求较高,其景观设计应与城市或街区整体风格具有整体协调性。附属设施要体现地方特色,在风格定位协调周边环境,选择的材质颜色及质感要符合整体风格。二是控制好城市新区,相应附属设施要体现出时代感,具有简洁风格,蕴含的文化气息要浓厚,选择的材质应体现出较高的科技含量。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是重要纽带,主要是体现出省市的文化与景观建设,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市政道桥基础设施的景观设计,将实用性以及便捷性的景观设计理念相融合,按照协调、质量等理念建设市政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方志桐,王惠方.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203.

[2]沈莉莉,柏益尧,左玉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设计――以常州市为例[J].四川环境,2006,02:71-74.

[3]龚定勇,蒋爱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J].城市问题,2004,01:46-50.

第8篇

[关键词]设计环境艺术景观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品位的提升,使得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景观设计战略思想。

二、当前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现状

在各种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都在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大肆鼓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却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或者说,即使有联系也可能仅仅是牵强附会。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中“皇帝的新衣”。“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被盲目地移植到中华大地,“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让人啼笑皆非。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更令人发指的是,自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也亵渎了专业设计师对艺术追求的渴望。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理论不幸沦落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却又不通俗。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瓶颈

1.利益至上的毒害

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景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20世纪末的我国现代景观设计,附庸了许多含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更为“成熟”和“平面化”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明显地衰退,景观设计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病毒式的泛滥”。在新的景观理论创新的潮流中,理论研究出现了“概念大膨胀”,微观而具体的概念物化的形式似乎已成为普遍解决了的问题。路易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教条框架中,形式的研究成为功能探究后顺便提及的“小儿科”。形式语言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一种表面化的“深层”模式上,从而未能同景观概念加以很好的粘接。

2.艺术教育的错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审美娱情式”的人生修养教育,这使我们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纯艺术的位置。景观艺术的教育成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或者干脆就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实则相去甚远。艺术在景观设计中成为各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和以各种雕塑小品、壁画的形式成为标榜景观设计师艺术素养的点缀。似乎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多少更为有利的构思逻辑。这种理解下的艺术,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外延的“传统纯艺术”,艺术的功能只是审美娱乐。而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宝库的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浪费和误读了,艺术的功能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四、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新的文化模式即将到来,然而在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中,我国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如何一番面貌——这一问题等待着当代的景观设计者们去解答。

1.功能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发展方向占首位,它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物体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它的工作,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清楚明确。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信赖的,甚至可以说是便宜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景观规划的使用功能存在于各类景观设施自身,它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信息等服务。它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因此也是第一功能。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偏重景观形式的新异怪诞、色彩的眩目夸张和某些象征意义含混的符号构成,而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和对功能的合理阐释;人们容易把某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甚至不无浪漫、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寄托在形式之上,而忽略了功能的完美和景观对人的良好服务才是美的真正源头。事实上,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城市景观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美学价值,也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艺术审美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艺术审美发展方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因此将审美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众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者,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将直接投射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同时一代、民族、地域的人,不同社会地位、年龄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的人,在审美情趣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不管这些审美习惯在感觉上多么不同,在它们的深层总有一种相同的东西,因为,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总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总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征。因此,新的文化艺术模式的形成,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与革新,既将体现为以下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村落田园审美观:童雯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景观生态审美观: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3.独创发展方向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是设计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体现历史文脉,传达场地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园林最伟大的特征就在与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体现了民族美学思想与民族性格。中国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三个派系,她们都分别表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我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下追寻新的创造力。

4.时空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也是随着线性量度发展的,是为当代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要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体现时代潮流,决不能在历史的描摹中停滞不前。景观设计就是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条件下创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艺术作品,为大众提供有归属感亲切感舒适的艺术化环境.纵观历史,任何时一代、任何地点,凡是有深远意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材料、技术,脚踏实地地解决时代的问题,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语言。

参考文献:

[1](意大利)布鲁诺:现代建筑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3]彭富春: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9篇

关键词:城市立交桥;桥下绿地;设计;景观;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39-02

一、引言

城市立交桥即高架桥,是指搁在一系列狭窄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它是伴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车流量增多,为缓解交通压力而出现的。立交桥最早修建于美国,我国立交桥设计规划起步远远晚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约在20世纪60年代。但我国立交桥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以上海市为首的一些大城市相继规划设计并修建立交桥。各个城市的立交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光北京市的立交桥就有2000多座。张家口市也于2010年11月10日,实现了机场路和快速路互通立交桥工程竣工通车,成为张家口市区内唯一的一座三层立交桥。城市立交桥作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有交通功能,更要具有较强的景观功能。[1]也正因为此,很多立交桥也逐渐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如上海沪青平立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立交、北京修建最早的复兴门立交桥、最大的四惠立交桥,南京市的中央门立交桥、南京站立交桥等等。由此可见,立交桥的城市景观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立交桥下绿地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以使城市立交桥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市立交桥的景观观赏和其他应有的价值。

二、城市绿地的概念及其作用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它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净化空气污染。城市立交桥桥下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立交桥共同构成城市的景观。它避免了立交桥与其它城市景观和周边建筑的不和谐,通过绿色的植被拉近了人与立交桥的的距离,不会使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同时,桥下绿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面对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可以透过桥下绿地景观释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此外,桥下绿地景观多由能够除尘杀菌、衰减噪音、净化空气的绿色植被组成,这些植被具备明显的生态价值,能够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城市立交桥桥下绿地具有重大作用,需要精心进行设计以实现其最大效益。

三、城市立交桥桥下绿地设计要素

随着人们对城市美化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造型优美的立交桥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人赏心悦目。设计优美的大型互通式立交,也往往被当作城市或地区的形象或标志性建筑。[2]这些能够称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的城市立交桥除了别具匠心的设计、齐全到位的功能、个性美观的外形,还具有令人赏心悦目且对改善环境有益的的桥下绿地景观。比如:成都市人南立交桥景观绿地是国内首座立交桥下主题公园,正因为此人南立交桥成为这座城市具有代表性的门户。天津快速路大型立交桥下,全部建设以绿化为主的主题公园。杭州利用城区段七座运河桥的桥下空间,建成可供市民休闲游览的景观栈道。由此可见,城市立交桥下绿地景观设计同立交桥一同构成了城市的一道景观,故而对桥下绿地也是需要精心进行设计的。下面对桥下绿地设计要素进行论述。

立交桥往往修建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或城市交通主动脉处,商业的繁华使得桥下的空间也被“充分利用”了。多数城市的立交桥桥下空间大多用作铺面、停车场等商业用途。据业内人士透露:从权属上看,桥下空间应该由市政部门管理,桥下空间规划成休闲绿地。但是由于城市立交桥的特殊性,其桥下的绿地设计与其他园林绿化美化是存在区别的。在进行桥下绿地设计时,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让绿地与立交桥实现完美的融合,以绿地来实现改善桥身的突兀感,以避免桥身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的不协调。故而在设计时,需以种植乔木为主,从而巧妙的将立交桥包装隐藏。这不仅可以弱化立交桥的巨大体量给行人带来的压抑感,还能给立交桥上的驾驶者和乘客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3]其次,还应将植物的特点与桥下阴凉无光照的环境综合考虑。由于桥下基本上无法保证光照,故而一些喜光植物就无法在桥下绿地种植,应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习性,如张家口市冬季气温较低,虽然在植被外加保温层,但应选择耐寒、耐阴性的植物和地被,如紫金牛常绿小灌木、紫萼、玉簪、箬竹等植物。再次,桥下绿地需选择净化空气、削弱噪声的植被。立交桥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城市立体建筑,桥上桥下车流量非常大。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发出的噪声会使周围的环境质量大大降低。故而在选择植物时,应注重植物的功能性,如净化空气、削弱噪声、除尘杀菌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景观设计需要确定植被的品种、高度,设计出与桥形相吻合的景观造型。在确保植物的成活率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发挥植被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再通过与桥身呼应的绿地景观造型带给人美的视觉感受,达到愉悦人们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

四、城市立交桥桥下绿地设计原则

城市立交桥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价值,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绿化率和绿视率。[4]桥下绿地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我们坚持以下原则进行桥下绿地设计。

(一)注重和谐的设计理念

立交桥具有高大宏伟的外形(张家口市机场路互通立交桥主线宽约28米、长5.2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因资金投入较多和建筑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往往具有固定性。故而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巧妙运用消去、强调和融合的方法来协调立交桥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恰如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所说:“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因此,需要在进行立交桥桥下绿地设计构思时应将和谐的理念融入到构思设计之中。还应在设计前期,进行充分地调研,以对拟建立交桥位置周边环境、景观有个总体把握,使立交桥桥下绿地布局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匹配、相融合。

(二)坚持节约环保的绿地设计理念

桥下绿地景观能够有效协调桥梁和城市之间的不协调,还具有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设计时融入环保低碳的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绿地景观效果而不切实际地进行绿地设计,要考虑当地气候因素、植被生长习性、后期养护管理等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因苗木死亡和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大带来的浪费。

(三)实现植被适当搭配的设计理念

桥下绿地设计需要配置多样性的植被以打破立交桥带给人们的孤立感。选择景观形态优美的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配以落叶树,做到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乔、灌、地被多层次配植,最大限度提高“绿量”。[5]

(四)坚持人文原则进行绿地设计

随着大城市市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立交桥的桥下空间容易使人们产生压抑、孤独、单调的感觉,故而在进行桥下绿地设计时,应加入人文关怀因素,将符合人们文化心理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桥下绿地设计中,以消除人们到立交桥附近或桥下时的压抑、孤独、单调的情绪。同时,还应伴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精神需求,适时调整桥下设计思路,实现桥下绿地景观设计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变化的需要、才能适应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节奏。

五、讨论

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和车辆的增加,使得立交桥应运而生。它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缓解交通拥堵和扮靓城市景观的双重作用。桥下绿地作为立交桥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空间变化和城市景观也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人们过多的关注立交桥结构和设计的美感,而忽视了桥下绿地设计的重要性,造成桥下空间被用作商铺等商业场所或被堆放垃圾而一度荒废,而没有按照预期进行绿地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将桥下空间装扮成城市的主题公园,让漂亮的桥下绿地景观与桥身共同构成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参考文献:

[1]周君丽.城市立交桥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生论文,2009,6,1:3.

[2]罗晓瑜.浅谈城市立交桥[J].山西建筑,2008,7,34,19:4.

[3]许晶晶.城市立交桥下绿地设计现状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5.

第10篇

    当前中国城市的景观是照着自然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和很多的自然因素有关系,如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城市物流等等。面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现代的景观园林

    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园林景观要素,能使城市景观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富于四季的变化。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应用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有着降尘、降噪、生产氧气的作用,利用不同的物种在空间上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的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 城市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并且要结合和保护着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力资源以及民俗风情,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绿地规划,地方特色越是浓厚,就会越给游客留下印象,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建设绿色的景观大道和绿色的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及别墅小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地方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绿地需求。保证城市系统的开发,保证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3 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1世纪是一个注意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的注重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着我们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色为主的园林建设主要由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如有的小区引进南方的树种,更有的小区以花、果树为主,不但绿化,到了秋天还会有果实,并采用了一些健身器材,成了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甚至以一些坐凳作背景,通过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起到点景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运用植物的形体,线条,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加上灯光的点缀,利用各种植物季的变化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图,来体现植物造景的秘密,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要符合生态原则,缺少了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既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要创造不同水准的艺术景观,要有观赏性,还有健康性。

    4 结语

    当前各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人性化、森林化、多样化,而我们设计的中心还是以人为基础,考虑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创建出更贴近自然,更人性的生态景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

    [2] 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3] 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4]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郝寿义.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

    [6]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

    [7] 郭尧.浅谈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J].科技资讯,2010,(24).

    [8] 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09).

第11篇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景观设计,艺术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我国现在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大片的拆除重建、“城市化妆运动”、“园林城市运动”在抹去城市旧日痕迹和工业痕迹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面对如此现况,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景观设计的“艺术化生存”,进行环境的改造和城市的更新,以及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再次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后工业社会设计及其危机

所谓后工业社会,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第亚尼曾说过:“就是一种超级工业社会,或者说,一个把工业化的结果推向顶端的社会。”①“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每一个人,只要是其行动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其行动就是设计性的。”马克・第亚尼说,“后工业社会设计即是艺术的,又是可教可学的;是非物质主义设计;在非物质主导时代的地位等。”②

伴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兴起了一场城市化妆运功,近年来扩展到中小城镇及农村。在此,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换来之的是当下我们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危机:首先,环境与生态危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破环、生态的失衡,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并努力实践着。其次,文化身份危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文化身份缺失的危机。在城市设计中,这种文化身份的丧失危机表现的更为明显。最后,精神信仰缺失,在当今充斥者唯物质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幸福感指数却越来越低,这正是由于麻木的追求物质,忽视精神的需求,缺乏信仰的支撑所导致。在城市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保留当代人的精神花园。

2.后工业社会设计方法的探讨:艺术化生存

何为艺术化生存?在此的理解为:艺术化生存就是将生存艺术化,视生存为艺术。关键词是“化”,可看作动词,转化之意,当人类在艺术创造中得到的快乐与享受被转移、扩大、还原至生存层面,生存本身变成一种可资品鉴的艺术品时,艺术化生存便成为可能。③

以后工业社会景观设计来说,设计“艺术化”的生存,是使景观设计产物不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越来越转移到一套抽象的“关系”中,如在大地艺术景观中,艺术家利用大地进行艺术创作,借自然之力来完成作品,从而有效地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而不仅仅表达作品的物质性。大地艺术家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作品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离开自然,大地艺术就不称其为艺术。

2.1 与工业为友的大地艺术――螺旋防波堤

螺旋防波堤,于1970年4月建造在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这是一片由于开采石油而污染的湖区。这个大螺旋形的防波堤长460m(1 500英尺),宽4.6m(15英尺),螺旋形的中心离岸边46m(150英尺)远。整个作品的形状像蛇一般缓慢地爬入粉红色的湖水中。螺旋形改变了湖岸的单调,但是罗伯特・史密森并不是想让人看到什么,而是希望观众可以顺着堤岸走到湖中去,通过进入作品,人能比较方便地接触自然,以抓住公众对当代艺术的想像。这样的作品完全不像过去的雕塑那样,只是让人仰视或旁观。

换言之,通过螺旋防波堤案例,设计者借助工业废弃地这个物质载体,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传达出的是让观者对当代艺术的想象这样的艺术观念,而非物质性的载体本身。20世纪60年代孕育产生的大地艺术对大地景观的改造,使景观再生的手法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同时很好传递了后现代文化意识流中的观念思想,引导人们对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思考和反思。

2.2 珍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案例④

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市,基址是一个废弃的船厂。该船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99年破产,虽该船厂是仅有50年的小船厂,但是深深的烙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运动的印记。面对这样的一个基址背景,在设计时,设计者并没有抛弃这些烙印着中国50年历史的机器设备,而是结合当地的环境,对这些材料进行保留、再利用,进行精心的设计。

通过珍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它向我们展现了景观设计者是怎样运用新的设计来确认场地的文化身份、保护历史文化和循环利用公共设施,实现功能、生态和美学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因造船厂拆迁而失去工作、失去归属感的人们,重新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增添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3.结语

在这个崭新的后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的是众多危机,包括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面对严峻现状,作为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探索后工业社会设计的方法,以求达到设计的艺术化生存。

结合景观设计来说,我们应遵循场地现状,采用乡土树种,而不宜追寻“城市美化运动”的虚伪,重归“基址―人―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确定设计的文化身份,尊重历史文脉,发现并表达特定地段的“场所精神” ;我们应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与方法,利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实现设计的艺术化生存。

参考文献:

[1] 余文娜.后工业的景观更新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6

[2]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J].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3] 曹盼宫 陈 军.后工业景观艺术的先锋性初探[M].山西建筑,2009.10

[4] 杨青峰.论艺术化生存与艺术创作[J].湖北美术学院,2008.5

[5] 张玮.后工业景观的理性化设计[M].ART AND DESIGN,2012.5

[6] 张阳.繁华过后的宁静――理查德・哈格和罗伯特・史密森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景观思想[M].建筑论坛,2006.1

[7] 俞孔坚.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Nor,Mubin Md; Ilias,Kamaruddin.NATIONAL HERITAGE SUSTAINABILITY:HOPE AND CHALLENGE IN MALAYSIA LANDSCAPE[M].Pakistan:Academ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2.

注解:

① [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② [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第12篇

关键词 古典园林设计;景观绿化;现代化园区建设

一、概况

我国近年房地产的经营理念不断的变化,地产的营销主题出现了很多变化如围绕环保、景观设计、智能等主题的地产不断出现,园区的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相比,现在的景观建设更强调的是共享性、自然环境设计、人造景观设计等,人们主要倾向安全安静、环境优美等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因此我们要崇尚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来结合现代化园区景观建设的设计特点,强调环境景观与古典园林特点的艺术性。21世纪后,居住区环境与景观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提倡古典的景观设计风格,被人们欣赏的同时还要物尽其用,创造古典、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风格,更是今后设计理念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我们现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关注建筑的户型和外形舒适外,更多的是关注周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对居住区的建设越来越高。我们在设计中要融入中国园林传统风格与古典建筑特色将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设计出全新的设计意境的古典江南风景。

二、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与古典园林设计及发展趋势

1、居住区景观绿地建设理念

居住区的绿化是现代居住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提倡低碳环保和绿地建设。这样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气温、减少灰尘和噪音、降低居住区的风速、美化我们居住的空间。

居民区绿地特殊性:(1)居住区的绿地设计与公园的古典园林设计不同,居民区绿地更贴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绿地,在设计上更要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居民区景观的设计要在人们的锻炼身体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谈天下棋上设计出符合符合古典园林风格的设计,看见涓涓的流水与荷塘的景色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居住的人们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区的绿化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区的建设上要设计出有花、有草、有树、有亭台楼阁、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风格设计,使人们喜爱自己生活居住的区域。

2、古典园林设计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古典园林设计概况

首先,我们要以自然山水为设计基本的原则,中国的园林设计特点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观设计中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设计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设计风格,我们要在设计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结合,在园区建设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在建造过程中使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做到“虚实相间,以虚为主”的建筑群体,设计的重点是建筑物与院落之间是否紧密结合。其次,山石的设计是古典园林最有情趣的创造,山石不仅可以点缀景观空间,而且还可以起到遮挡事先与围合空间的作用。最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水是最基础要素之一,在设计总要以池塘作为设计的中心,沿着水池对四周的建筑进行设计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这样的布局建设可以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宽敞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将水面分割成相互连接的小块,采用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在池塘上设计出形式各异的自然水景。

(2)古典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的建筑设计作品,具有诗意的建筑设计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我们的情操。而近年随着我们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迅速升温,一股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设计趋势中,设计中采用大量中国古典庭院中花坛的设计,园林设计师不在追求欧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设计几千年中国古代传统居住文化建设。

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元素进行延伸和发展,在现代化居住区中城市园林绿化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一个国家的居住环境的建设与设计水平是提现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园区建设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区园林设计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设计任务。

从园林设计手法出发探讨出全新的设计思路是我们现代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设计专业,现代景观设计中出现的素材与传统园林设计素材进行有象征性意义的结合。在居住区园林设计植物的景观设计已经不在占主导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设计者选择的景观材料,在景观设计总我们将土地、砖、岩石、水、钢、木头、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与人工素材在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区的建设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主流。创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义的设计、追求优美的自然主义设计、追求清晰的结构古典设计等,给人一种新视觉的简约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居住区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各种设计手法与设计元素在此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作为人类感知的自然媒介,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美学性、社会性、自然性,这样的景观设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三、居住区景观绿化环境与园林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内容及手法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进行合理的合计,景观设计规划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创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态要求等,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树荫、秋天要有果实、冬天要有绿色的景色,设计者要创造出清晰、自然、舒适的园区绿化环境。

1.1 游园型的设计原则

游园的设计原则是对于老人和儿童服务的,要依据居住者的年龄不同设计出布局紧凑互、不干扰的活动区域。儿童活动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铺地尽量采用海绵塑胶面砖铺地,园区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园区的人们进行跑步锻炼,通往亭台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铺砌。在园区园林建筑与设施方面设施要独具特色、小巧玲珑、位置摆放适当,要池塘和亭台位置设立共人们休息的坐椅、旁边设立花坛、园灯以及园区的宣传栏。

1.2 住宅型庭院设计原则

住宅区比较密集的园区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阴暗处比较多,所以要选择耐的荫树种。对于居住环境是否安静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植篱可以降低园区的噪音其宽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园区建设的空间尺度和树种的高低与园区住宅的层次相称,居室的窗外尽量种植一些乔木类的植物,避开地下管线进行栽种。

1.3居住区绿地中所需的树种选择

在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中资料表明要选择生长健壮方便管理的树种、选择冠大叶茂的落叶阔叶乔木。利用树木的特点在夏季可以为园区的人们大面积遮荫,在冬季不遮阳光、改变空气湿度、吸附灰尘、降低噪声,还要选择耐荫的植物。

四、结语

世界的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本土地文化。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不断发展离不开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设计,现代化的园区的古代园林设计遵从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特点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对古今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以和美学思想进行探讨吸取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与现代之韵相结合,创造出更高层次、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格,再创中国园林设计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唐军,杜顺宝;拓展与流变――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发展的回顾与思索,新建筑,2001.

[2]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住宅科技.1998(10):5-7.

[3]李汉飞.环境为先巧在立意-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园林.2002(2):11-12.

[4]高妍彦;艺术哲学对于景观设计发展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