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物流管理

智能化物流管理

时间:2023-07-25 17:1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化物流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化物流管理;途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29

[中图分类号]F252;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相关的物流需求业务也变得日益增多。面对这种状况,现今的物流管理模式逐渐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步对传统物流行业进行革新,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为现代化物流管理带来希望。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物流管理的途径进行了相关探索。比如:万园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角度详细剖析了最新互联网技术对物流管理的运输、存储和控制管理的影响。黄银娣通过比较互联网时代,仿真软件对传统物流管理的影响,指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仿真软件的物流管理模型更加精准高效。杜显峰 等人以医疗耗材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分析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医院耗材物流管理的影响。虽然有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但是,都是从某个单一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没有从互联网对物流管理模式的整体影响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本文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在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物流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利用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具体途径和策略,以促进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

1 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物流管理的概念

智能化物流管理是指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将商品从供方向需方进行智能化输送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智能化存储、运输、精准化快递、高效包装、智能化装卸和商品数据的智能采集分析,目标是让供应者得享效益最大化和需求者得到最好服务。

2 互联网时代将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变革。不过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将会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有:各个企业物流系统通信协议不一致;现有物流管理模块耦合度高,进行信息化改造时牵动比较大;物流管理环节相对复杂多变,在进行产业升级改造时,不可控因素过多;缺乏对物流管理和信息化技术都精通了解的全面性人才;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单一,在进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元化改革;智能化物流管理中商品信息安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

3 互联网时代进行智能化物流管理的途径

通过事先指定相应的应对途径,采取相关措施,可以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各项物流服务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协作配合,同时降低相关支出,提高物流效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今物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智能化物流的基本模式。它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达到了快速高效智能的物流管理。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物流管理系统等多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智能化物流管理的途径和策略。

3.1 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严格遵守通信标准

严格一致的信息通信标准,可以帮助企业之间信息的整合和物流管理系统的整合,为进一步进行高效智能管理打下基础。所以,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科研公共组织对于互联网下物流管理通信标准的制定,同时企业自身要严格遵守,这样,在各个系统模块整合时,可以实现低耦合高独立的管理模式,并且不影响企业之间数据的互通。所以,对于物流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遵守国家制定的通信标准,以方便物流企业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

3.2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减少物流服务支出,构造多元化物流服务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物流云平台,同时,平台自动将商品信息以及物流信息推送给企业和个人,同时提供用户主动查询的接口,方便企业和个人对物流整个流程的及时管控。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的云端平台,对闲置货物进行全局管配,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吸引用户,最终打造成规模庞大的物流管理集群,形成规模效益。

3.3 改革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全方位物流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实现智能化物流管理的根本。现有的专业人才,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互联网技术理解不够深刻,进而在对物流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只有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进而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物流管理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智能化物流管理改造的问题,从极大地加快我国物流管理智能化、高效化的进程。

3.4 利用大数据,构造云端安全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在物流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商品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比如:竞争对手盗取到同行企业的商品物流信息,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所以,建造一个安全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采集安全性问题。通过分析海量数据采集行为,来智能化判断异常行为,从而进行有效的监测管控,为下一步商品数据智能化分析打下基础。

3.5 构建物流商品实时数据反馈系统

传统物流管理的商品输送是盲区,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商品输送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这样对于商品的调度以及保护都是不利的。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商品数据,对商品数量、流向及剩余商品信息进行监控,尤其是对商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可以实现对特殊商品的安全高效智能化监管。通过商品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收集商品的LBS(基于位置服务)信息,同时实时对后台进行反馈。在物流管理全行程里,实现对每个商品的精细化数据收集、智能化分析。对于产生的各个商品的实时信息,物流管理者可以对有问题的商品进行追踪和找回,对于商品管理及危险事件防范起到了关键作用。

3.6 基于互联网技术全面升级物流管理系统

现今的物流管理系y,仅仅具有对商品的被动调度功能,已不适应现今物流管理的需要。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可以实现物流管理中的资产、商品、数据以及实际物品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所以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应该基于互联网手段进行全面改进和改革。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的现今物流管理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商品制造、存储、输运、售卖及使用整个过程的全面即时数据的收集输运,使后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可以形成智能化的产品供应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改进现有物流的效率低问题,提高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3.7 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管理分析系统

物流管理过程中,通过最新技术设备产生的数据将是海量的,传统的统计计算手段,将不能满足对物流数据智能化分析的需要。通过构造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物流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完成对商品的全面分析预警调度,帮助管理者高效地管理调度商品,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智能化。将物流管理分析系统,打造成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系统,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帮助决策者及时作出科学有效的决策。这对于现有物流管理模式的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语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现有物流管理模式逐渐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要。而现有互联网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曙光。本文首先概述了智能化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然后详细描述了互联网时代将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调研结果,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物流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帮助物流管理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商品调度和配送管理,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园,白钢,王乐辉,等.GIS与GPS、GPRS结合在物流中的应用实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6).

第2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技术 信息化 智能化 可视化 集成化

现代物流管理正成为企业从流通渠道中追逐利润的主要手段,在资源和人力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今天,物流领域的潜力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正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插上了飞腾的翅膀,物流管理技术也随之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物流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物流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达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它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管理和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迅速成为行业主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的管理只有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应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发展到了供应链管理(SCM)阶段,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为物流管理提供节约成本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的潜力,能大大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进行高效、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成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关键。随后,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第三方物流(3PL)企业于特定时间段内、按特定价格向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而第四方物流(4PL)则可以使迅速、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运送服务得以实现。可以说,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正不断促使物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使得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二、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物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即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的目的。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制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也得以建立。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的典型特征。物流信息经过了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历程,现在发展到物料、商品的多元信息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升温,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II)系统来改善计划成为行业焦点。随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弥补了早期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漏洞,完成了使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的工作,使人力资源、财务和制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流程集成起来。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统还开辟了把信息存储在一个服务器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读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体的库存、销售、财务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门进行分享。每一个部门或功能区域都和其他部门通过流程整合进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预测,做出更有效的决策。ERP 的局限性在于系统实施耗时耗财及ERP方案的不灵活性。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之上,公司开始通过投资于先进的专门用于支持部门间决策的新系统来寻求改善各个部门的运作效率。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企业内部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专门化,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定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和拣货;运输管理系统(TMS)对调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进行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排产作出安排; 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的工作。每一个系统都是功能丰富,专注于固定领域和范围,旨在解决每一个领域的低效率问题和改善决策支持。

进入新世纪,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等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成为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的新高度。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向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式的方向发展,使物流企业提高了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物流服务的能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已远超出了数据处理、事务管理,跨入智能管理的领域。例如,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在美、日等国已商品化。它能大大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及等候时间,合理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等。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指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智能资源计划(IRP)、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钢铁智能系统等。

IRP是一种具有智能及优化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打破了“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可使管理人员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方案并迅速执行。这样就能够紧紧跟随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随之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修正,并以最快的速度执行这些变化,以应付种种突况。

智能化船舶装载技术可以保障航运安全、货物安全、货物装载时的质量以及取货等各种要求,配备这样的系统可以提升效率、服务水平。钢铁产品一体化出厂系统包括发货、运输调度、船舶配备、仓库短途运输、车辆调度等等,钢材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尺寸和重量,它放在船上,首先要解决其放在哪个仓位、哪一排、哪一层,合理配备这些钢材需要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的结合。目前,钢材切割配送中心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型物流服务方式,它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切割、加工、检查,在最佳时间内配送给各个客户。钢铁切割配送的关键技术――生产合同组批切割智能系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缝钢管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都是按订单安排生产,大型的钢铁厂每月有1000多份订货合同,数百种规格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切割、配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切割问题中有热切割、冷切割的问题,有组批合同处理的问题。大批的单量组合合同,可以把它组合后进行切割。智能化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服务。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管理可视化一直是世界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型的国际快递公司更是迫切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可视化的物流技术可以使人们在成千上万件“流动的货物”中准确地查找一件他们想要的货物的真实图像。DVIR、GIS、GPS以及EPC等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DVIR的工作原理是在物流作业现场,设立若干个以条码扫描枪(或RFID读写器)与视频监控探头组成的物流查验点,当有货物经过时,系统将自动把货物的外观连同它的“运单号”自动记录保存,一旦需要,人们只要在系统中输入货物的运单号,DVIR能够在1-2秒之内找到这段录像进行播放,必要时,这段录像可以变成数字文件或图片被下载、打印与转发。这一技术正逐渐走向物流管理企业家的视角。

油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包括两个环节:一次配送和二次配送,一次配送是从炼油厂到大油库,二次配送是从大油库到小油库,小油库再到加油站。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GIS、GPS和大规模的优化技术以及巨大数量的数据处理构成了油品配送决策技术的核心,利用可视化集成油品销售处理决策系统可以实现油品配送解决由油库怎么到加油站,车辆怎么调度、走什么路线等问题,使得服务好、质量高、成本低。这将给石油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物流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既可以改善管理,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产品电子码(EPC)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全程跟踪和追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化管理。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彼此相联,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目前在国际上,EPC尚处于早期测试应用研究阶段。全球目前正积极开发低成本的EPC标签,完善EPC系统的整体环境(包括网络、安全、硬件设备等),并从标准和应用方面积极推进。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集成化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物流技术集成化体现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物流与ERP、CRM、SCM、EC等有机、实时、无缝集成,调动全球全国资源,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销售信息、生产计划、物流管理、采购供应的企业内外物流过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尽可能实现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优化。使企业物流能更准确、快速、有效地为企业精益管理、提质降耗,降低库存,节约资金,快速反应、提高效益服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是物流技术集成化的典型代表。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智能配车、在途跟踪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再如,深圳烟草公司西丽仓库卷烟成品配送中心的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了荷兰、日本、意大利的高速自动分拣系统、关节型机器人、巷道堆垛机,采用了Profibus总线及一体化变频调速装置等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集成创新。该系统可实现对成品卷烟及时配送,品种可达300多种,出、入库能力为2万件/天,储量约为18万多件。

【参考文献】

[1]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刘骥昌: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侯巧玲:浅谈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03(1).

第3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渐激烈。近年来,商业之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渐代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商业活动是否能成功。就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供应链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交换错误、信息失真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以及我国经济的收入与增长。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下,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智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企业高效、智能的物流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大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了企业健康、长效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0 引言

物流管理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品运动规律,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管理,从而促进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配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通过技术商品的运输、生产、存储等活动和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从生产、管理、销售、经营为一体的系统管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流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因此,通过物流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协调的物流管理进行分析,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1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所谓物联网,是指一个物与物之间的智能网络连接,也叫Internet of things,主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将世间万物进行连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流网技术应运而生,给智能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物流产业更大更强,不仅实现了同资源集约化和横向整合,通过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信息采集,进一步纵向整合和优化了加工流程。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上的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零售商等所产生的产品、资金以及信息资源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提高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快速管理。

1.1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企业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1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供应链中流动的物品进行跟踪,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大大降低了信息失真率。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体现着企业能及时预测需求变化,对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信息同步化和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目标。

1.1.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供应链管理“物―物模式”逐渐代替了“物―人―物模式”,通过物与物之间连接与沟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因人员操作导致的失误。

1.1.3物联网技术为企业供应链中每一个物都贴上了具有代表性的标签,标签里包含了物品所有互用性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看物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具体活动。

1.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必须提高生产与加工的敏捷性和柔性,可能会造成管理混乱、成本上升。物联网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的应用,增强了企业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路线,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协调物流管理的途径分析

2.1 运用物联网协调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所以部门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职能、责任以及岗位需求不同,使其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功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整个供应链系统通过控制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物流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以及管理过程,其中采购原材料、生产半成品、产品产出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物流管理协调完成的。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使各部门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实体资料和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最精确的预算,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避免应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精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传统的管理中,物流管理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一个系统,企业没有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连接,这样的物流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信息与资源传递不及时,十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入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有机的联系,实现企业整体最大化。

2.3 运用物联网技术降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人工成本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传感器、网络以及二维码等环节,对实体材料和产品运输信息进行统计与记录,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支出,同时提高了企业信息统计的效率与质量,减少了人工出错的现象。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资金、信息等控制部门来讲,能更加及时、方便、准确的获得物流运输部门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促进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和提高。

2.4 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供应链与物流运输的矛盾

在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到季节、消费人群、市场经济的影响,其生产与销售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物流运输的效率与规模。比如遇到中秋节,月饼销售迎来旺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运输工具运输商品数量的压力、物流搬运人工以及信息统计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供应链和物流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3 总结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智能化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强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企业人工管理成本,切实解决物流与供应链存在的矛盾,从而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超,庄玉良,王建军.基于物联网的煤矿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6)

[3]李晓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供应链物流集成平台研究[D].2012.

第4篇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物流管理

引言

成品油物流始终贯穿于整个炼销环节,可以说是炼油厂和销售终端的连接部分,因此物流管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销售服务的质量。近些年,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已经注意到物流环节的重要,并把加强物流管理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成品油物流基本理论

1.1成品油物流概念和特征

成品油物流是指根据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成品油从供应地向消费者转移的实体运动过程。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性,因此成品油的配送运输、仓储保管、装卸等物流环节操作危险性更高、专业性更强,相对于其他物品的物流来说更加独立。从资源产区和消费需求来看,存在“北油南运,西油东调”长距离运输特点。从运输方式来看,存在着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且成品油的管道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成本低、损耗小、安全性能高。

1.2成品油物流分类

目前大部分成品油的物流运输流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产油企业(炼油厂)到大区中转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的“一次物流”,运输多采用运量大的铁路、管道、水运等方式。二是从大区中转油库或省级公司分销油库到各个加油站或社会的终端用户的“二次物流”,多以运送快捷、机动灵活公路配送为主。

2成品油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2.1成品油物流发展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物流管理水平已有大幅度提升,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管理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突出表现在费用居高不下、管理效率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不充分、物流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1)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我国成品油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不匹配,存在交叉运输和过远运输。炼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区内,而主要销售市场集中在东南沿海和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量资源需要将从东北、西北长距离运输到东部市场,导致物流费用长年居高不下。(2)配送管理效率不高。一是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仍不够完善,一二次物流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炼厂资源到库均衡性差,有时发生逆向运输(向产地方向)或憋罐停产风险。二是储运设施整体过剩,油库周转运行时间不足,最优运距油库配送装运即时性差。(3)成品油运输结构尚不合理。一是直炼资源铁路发运较多,东北资源入关、西北资源入川均通过铁路完成,不仅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多受铁路运能、罐车数量不足限制,无法提供充足稳定的运力支持。二是公路受道路管制,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直炼资源地存油站存在运输距离远,装车时间不确定,及时保障方面未能发挥公路配送灵活高效的特点。三是我国成品油管道存在网络化不高,运行负荷偏低,支线网络不完善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管道运输量大、成本低的优势。(4)信息化应用不充分。一是我国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已经开始,但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性。二是二次物流环节DPO应用程度不高,还存在以经验和手工方式统计需求的传统管理方式,远未达到科学优化、自动处理、实时调度的程度,物流信息化应用仍不充分。(5)物流专业人才不足。成品油物流管理需要的是既懂成品油知识,同时又懂得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成品油物流管理队伍,特别是省市级基层管理队伍,缺乏一批熟悉现代成品油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险的专业人才,物流管理缺少战略规划,运输组织还存不合理调度运输,这也成为了制约国内成品油物流管理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

2.2消费现状对销售物流的影响。

民营企业、独立炼厂、外资品牌等炼油能力相继投放,我国成品油供给量在逐年上升,但需求量却停滞不前,导致我国成品油产量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量,成品油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加剧成为新常态。为此,成品油销售企业为确保竞争优势,在销售物流改革方面急需一套合适的优化方案。来指导物流运行、降低物流成本、挖掘销售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在潜力。

3成品油物流管理的优化方案

3.1控制运输成本降低物流费用

销售企业管理实践发现,一次物流费用占比较大,企业可以着力在一次物流上,减少一次物流的成本,来优化成品油物流管理,提高销售企业的整体实力,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一是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长距离运输多采用低成本的管道方式进行。二是主营单位利用好富裕资源,取长补短串换提油,实现就近彼此互供,以避免长距离运输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

3.2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一是统筹结合一二次物流改进销售物流的整体调运方案,充分发挥两次物流各自的优点,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考虑进销存的平衡,实现库存资源最优,物流费用最省,销售风险最低。二是为油库辐射范围内的应急需求预留资源,提高油库营业效率,保障应急供应的时效。三是由独立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打通炼化、销售、运输间的区块划分,统一管理物流专业线,以联合办公等形式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提高成品油配送管理效率。

3.3强化二次物流的优化管理

加强管网枢纽建设和投运,强化管网公司与销售企业的参股合作,提高管网的利用效率,增加直输到库,保持本地油库资源充足。应用物流优化软件,提前确定对加油站的补货,优化运输的路径,提高车辆周转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3.4强化物流管理系统的智能应用

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油价波动起伏,传统的配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也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所以成品油的配送模式也应该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化配送。企业应该有此长远的眼光调整物流管理。在运输中实施车辆智能化、运送智能化,将智慧物流延伸到客户服务环节,实现客户对成品油物流的掌控、订单的信息追踪、交易的评价反馈等,以便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销售企业正在从重视规模发展向打造高质量服务型销售企业转型,企业应该从战略规划的角度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物流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打造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4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的提升

4.1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的物流组织,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销售企业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为企业的成品油定价赢得更大主动权,为企业的经营留下更大盈利空间,给销售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4.2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高效可追溯的信息技术较传统物流的方式,全面提高了成品油销售企业的配送服务便捷度和透明度,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率、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内容。专业的物流能够为不同客户打造个性化服务和创新发展,展示企业拥有通过不断优化物流服务内容,满足客户需求的实力,更提升了销售企业品牌影响力。

4.3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物流领域是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物流管理能力也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面的提升,同时也说明该企业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走出更远的距离。

5结语

物流管理是成品油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销售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物流成本也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环节控制越合理,企业经济效益则越好。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二次物流管理,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成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海强,王小颖.物联网时代中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6):29-30.

[2]沈坚华.成品油物流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117-118.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发展,对计算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和良性竞争。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一般包括物品生产,销售和物品运输等环节。而企业管理模式中,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管理部分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一般来说,企业会将管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阶段,往往忽视了物流系统。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物资或销售商品占到整个企业费用的30%-40%,可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好坏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善我国目前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在原始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提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并进行总结。

二、我国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现状

1.企业生产物流优化研究意义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好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受益,还可以从根本上给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表面来看,我国企业处于不断发展中,并且发展速度逐年增加。但是,我国企业中任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生产物流设施布局不合理等。而这往往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的意义主要有:合理布局厂区位置,方便生产物资的运输,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稳固系统,提高系统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优化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加强各子系统间的联系,使其分工合作,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我国企业生产物流现状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一个子模块,是企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环节是企业的最初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还是资金投入最多的环节。其中,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物流占据着整个资金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在企业生产物流是整个企业物流的重点。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生产物流总共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

(1)人工物流阶段

此阶段是企业生产物流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特点是完全依赖人力资源,靠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生产成本高,并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2)机械物流阶段

机械物流阶段是在人工物流阶段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后来自动化及智能化物流阶段提供依据。

(3)自动化物流阶段

自动化物流是现代智能物流的雏形。大规模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自动化生产物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时操控生产物流的运输情况。

(4)集成化物流阶段

集成化物流是指在集成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生产物流的各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模式构成集成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生产物流的集成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交流运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省一大笔资金,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

(5)智能物流阶段

随着现代化各种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目前提出的最为先进的生产物流系统是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此阶段,生产物流系统的最主要特点是方便,高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将信息通过数据库直接传递。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生产物流中的应用

仿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最初,人们通过手工仿真完成仿真工作,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量。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进行仿真。直到7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研发出专门做仿真的仿真计算机,大大提高了仿真效率。近年来,仿真技术越来越普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仿真技术在现代各行业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为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发展之地,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条件。而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占据着整个企业资金的30%-40%,因此,管理好企业生产物流对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仿真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问题。利用仿真技术优化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简化原本复杂的生产物流结构,优化生产物流处理方式等。

三、基于仿真技术的企业生产物流系统构建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有效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普遍在使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物联网在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等等,因此,为了提高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水平,相关的物流企业就应该重视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不断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并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从而保证物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1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物联网在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目前,从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的现状来看,物联网在物流信息融合的管理上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物流业务管理主要依赖对数据及时有效的智能处理,但是,目前很多物流企业都忽视了物联网与服务层数据的融合及管理。与此同时,物联网储存主要是借鉴类比数据特征来进行存储,但是并没有建立物联网所特有的存储体系。除此之外,针对数据检索的应用来说,主要是根据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对信息数据进行跟踪识别,但是却没有重视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管理不能满足物流的实际需要。

1.2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物流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又解决了各种现实性的问题。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物流的应用系统还没有与物流网络供应链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能使用物联网供应链的需求。我们都知道,物品一般都是处在运动状态,要想提高物品的运动速率,就必须提高物流的效率。第二,物联网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大部分都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的采集没有达到合理性和规范化。第三,物联网的体制还处于分割状态,资源共享效率不高,很多企业的相关部门都缺乏沟通。

1.3物流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运输方式都处于分离状态,不同部门之间没有达成共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很多物流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实力不强,在这样的模式下,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1.4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不能满足物联网需求

虽然目前物流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实现了质量跟踪、防伪系统的应用等功能,但是,物流资源的调度、协同控制水平依然不能满足物联网需求。第一,目前,物流资源的调度依然还是由人工来完成,但是物联网在这个调度过程中起到了主要调度信息的作用,比如,调度资源的数量和时间等。但是,在这个调度的过程中,物联网系统的协同控制比较泛化,不能完成实际安排的任务。第二,从目前物联网的现状来看,资源调度主要是依靠应用的驱动功能,一般都是以小范围的调度为主,同时由于资源调度模式的不同,各个资源调度部门都没有进行资源统一,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调度模式通用性不强。第三,由于物联网的智慧性应用不足,不同领域的子网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互联形式,协同控制难度相当大。

2物联网环境下提高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展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物流企业就应该不断总结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工作,不断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并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从而保证物流企业的稳定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物联网环境下提高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水平的有效措施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1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依然不成熟,仍处于落后阶段,虽然物联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它在整体上依然存在核心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这些现状,相关研究人员就应该不断加快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由于各个物流企业的规模不同,拥有的资金实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物联网技术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物流产业链内部的企业来说,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彼此交流,不断积累以往的工作经验,从而实现物联网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研究。最终增强企业自身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不断促进企业个性化的发展,并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从而实现物流产业的全面升级。

2.2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相关物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发展体系,不断与时俱进,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其次,要把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信息网络,把分散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统一化管理,与此同时,物流企业还应该通过式联运平台来对物流枢纽进行整合,保证物流信息的统一化。另外,物流企业还应该建立统一标准的物流服务系统,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效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再次,物流企业还应该加快物联网的中间性技术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对资源实现有效整合,避免一切重复性工作,提高物流工作的效率。最后,物流企业还要加快新型网络商务的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比如二维码、传感器等,来连接物联网,并按照相关规定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同时,在采集完信息后,还应该对物流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2.3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

在物联网环境下,要想提高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发水平,物流企业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物联网应用效率,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物流企业的组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物流企业就应该建立完善的共生存物流体系,形成统一的物流管理目标,从而保证物流环节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互利共赢物流体系,不仅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够实现协同控制作用。另外,物流企业各个部门应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实现财力、物力等各个方面的高程度共享,并创建属于自身产业链的品牌,促进良性竞争发展。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应该实现物流服务智能化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产业链等级,从而保证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以及协调控制应用

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以及协调控制应用也属于物联网环境下提高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物流企业应该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动态模型。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应该实现资源之间的有效协同控制,不断促进物联网环境下资源的智能化发展,并不断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就应该不断优化物联网环境下的资源调度以及协调控制应用,并加快我国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体系,从而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庆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剑峰.物联网背景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框架[J].经营与管理,2016(01):78-79.

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创新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困境

(一)无法实现物流服务的全方位覆盖

物流管理作为贸易中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开始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开始向多领域方面进行发展。就目前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发展不均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能够实现大城市物流服务的全覆盖,但对于部分偏远落后地区而言,仍存在许多地区是物流无法覆盖和到达的。在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转型,并不断开始扩大物流服务的覆盖面积,在各大城市中形成互相交错的物流运输网络,使我国城市地区基本实现物流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域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许多地区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无法实现物流运输网络的覆盖,大部分物流企业不愿意降低经营成本在偏远地区设置网点,导致我国不同地域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探究偏远地区物流发展路径,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缺少基础根基,只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进行发展,造成企业内部发展不均衡,还存在信息更新和获取速度较慢的问题,限制物流企业在偏远地区的稳定发展。

(二)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从事物流管理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出大量工作精力,来夯实前期管理基础。这种工作特征对于刚步入工作的大学生而言,过于辛苦和劳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物流企业发展,不但使物流企业吸纳人才困难,还使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的工作进展而降低招收人才标准,不考虑行业人才的专业性和素养,导致从事物流服务的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低。另外,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将管理精力都投入到货物管理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缺少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无法实现自身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发展,造成在整体物流服务中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限制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路径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发展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物流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创新,就必须加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企业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与高校进行合作,转化先进管理技术为自主研发技术,加强对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其次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内部基础设施,逐渐优化物流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实现物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最后企业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仓储、物力配送、物流管理工作之中,使各项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保障资源在各项工作中的流通,最大程度的保障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物流运输路线规划时,为减少重复路线的出现,企业可在网络中进行路线的规划,设计和制定多条运输方案,并针对不同地区的道路特点进行大数据分析,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时间浪费,全面保障物流运输和配送速度。

(二)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物流管理人才是实现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需要企业重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物流管理团队的稳定发展。首先在企业进行人才选拨过程中,要设立人才选入标准,对相关应聘人员的学历进行筛选,从根本上保障物流管理团队组建的科学性。其次在管理人员进入岗位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可以利用以老带新的模式为新员工提供帮助,并为其传授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员工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工作技能和流程。最后企业要制定激励制度,利用物质奖励对阶段时间工作进步较大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提升工作薪酬和待遇,保障内部工作人员稳定的同时,吸纳更多社会上的管理人才到企业中,与企业实现同步的发展。

(三)发挥物流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作用

物流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政府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物流企业科学有序的发展。政府应出台有关物流管理的相应管理制度,为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依据,保障各物流企业在市场中能够相互协调,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针对当前物流企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不同区域内地设施和交通进行统一管控。联合运输、建筑等企业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商品的运输和配送提供更加优质的基础和外部环境,保障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另外政府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物理管理制度,改善目前物流行业分区管理的现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为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问题提供参考,全面完善物流管理的规范和监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普及为物流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活力,也为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崛起提供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要重视自身发展,不断提升管理人才的技术和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物流配送;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卷烟厂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08

Software and Hardware Structure Design of 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YaNG fang, QU Liyan , YaNG Jianping(Qingzhou Cigarette Factory,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Qingzhoun 262500, China)

【Abstract】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tIMMS) is a set engineering system of optical,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ystem improves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transparency and fluency through the effective real-time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and information flow.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s the core of the total system.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ctual need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Qingzhou Cigarette factory, tobacco Shandong Industrial Co., Ltd was presented as a targeted cigarette factory logistic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the system were managed for the detailed planning and design with the various functions modu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its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is design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Key words】Logistics Distribution; total Integrate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Hardware; Cigarette factory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转化为精细化物流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最佳物流配送管理成为经济和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1-3]。扩大物流规模,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主要内容。

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TIMMS)以生产调度为核心,集成物流设备、调度监控、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物流的流程化、自动化,一体化[4-5]。实时跟踪物流和信息流,提高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透明性和流畅性。TIMMS的开发按照软件工程化的设计原则及有关国家标准,从仓储管理到分拣配送,保证快速有效的存储和传送货物,实现相关服务,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TIMMS构建在先进的工业控制网的基础上,运行于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环境下,以集成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指令快速、准确的执行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存储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协调各业务环节,从而实现物料高效有序的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工厂作业计划的需要[2-4];同时,还通过对物资消耗、库存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所需的物流数据和辅助决策信息。

从结构功能模块来说,TIMMS主要包括物料管理、调度管理、作业控制3个主要功能模块[1]。其中,物料管理支持多种仓库业务的仓库管理,从相关管理系统获取物料基础信息生产调度计划,并提供综合信息分析查询;调度管理集成物流系统控制设备,监控物流执行情况;作业控制集成各种执行设备的工业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系统。全系统接口统一,统一调度,保证了系统与设备的无缝连接[6-7]。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及时跟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技改过程中投入巨资,建成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自动化物流系统),实现了卷烟生产过程中物料传输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本文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为对象,对其全面集成物流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

设计,阐述了各功能模块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应的实现方法。

1 功能与结构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TIMMS是定位于企业管理计划层ERP和生产执行层MES之下的自动化控制层,系统要求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1)执行生产订单:可准确、可靠的接收ERP传送的物料数据,执行生产执行系统MES下达的生产订单;

(2)配置生产原料:高效、稳定的管理物流信息,调度物流设备,全自动为制丝、卷包生产提供所需原辅材料;

(3)反馈生产信息:实时、准确的为生产执行系统MES反馈物料消耗数据。

系统的结构模块包括配方自动化物流系统、嘴棒自动化物流系统、辅料自动化物流系统、烟丝自动化物流系统、成品自动化物流系统五个子系统。五个子系统相互配合,完成全系统的功能。其结构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功能结构模块示意图

在规划设计上,烟厂提出采用信息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投资少的自动化物流模式;在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上,整体系统的仓储区与生产区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实体设计中规划了原料配方自动化出入库流程、烟丝自动化出入库流程、辅料自动化出入库流程、成品自动化出入库流程、嘴棒实料盘和空料盘自动化出入库流程等,保证了全系统的功能覆盖。

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主要设备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巷道堆垛机、机器人、AGV激光导引小车、高速往复式穿梭车、烟箱分拣输送机等物流设备,提高了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技术水平,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硬件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中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建在先进的工业控制网上,运行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与数据库环境下,上联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下联工业实时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调度核心和信息存储处理中心。

2.2 网络配置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由5个立体库共611台套单机设备构成,其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整套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了前端的中控室和后端的现场。其中,中控室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后备服务器、网络交换机、配方库网络交换机、管理计算机、调度计算机、打印机等。现场网络主要是有各网络交换机组成,构成了现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图2 自动化物流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3 软件系统设计

青州卷烟厂物流管理软件系统结构以集成技术为核心,实现物流指令快速、准确的执行及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存储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协调各业务环节,从而实现物料高效有序的流动和科学管理以满足工厂作业计划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对物资消耗、库存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生产物流信息。

3.1 体系结构

根据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功能分析,自动化物流系统体系结构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信息管理层、调度控制层和设备执行层。

(1)信息管理层:主要实现物流系统的管理功能。同时,还是衔接自动化物流系统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层。

(2)调度控制层:连接信息管理层和设备控制层的纽带。

(3)设备执行层:集成了各种执行设备的工业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系统。在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包括:输送控制系统、堆垛机控制系统等。

3.2 功能模块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采用昆船自行开发的物流管理软件包――全面集成物流管理软件TIMMS的最新版本。

软件由TM管理模块、TDCS调度模块、TINF接口模块等核心应用模块组成,采用多层应用服务体系。软件架构模型如图3所示,每个模块的功能模型如图4所示,

软件界面如图5所示。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TM物料管理模块、TDCS调度管理模块以及TINF接口管理模块。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可以分别独立完成各高架立体库物流设备的运行、停机、故障报警等各种过程控制。通过各子系统的现场操作员终端可以实现单机、自动、在线控制模式的切换,还可对每台设备进行手动操作及状态指示、参数和物流信息的维护等功能。通过各上位监控系统可以分别监控子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输送任务的执行情况等。

(1)TM物料管理模块

TM管理模块是TIMMS软件的核心之一,使用ERP思想实现物流管理,由位置管理、物料管理、收货管理、库存管理、任务管理等子模块组成,是物流系统应用逻辑的支持平台,并提供了一系列标准立体仓库搬运管理策略。

(2) TDCS调度管理模块

TDCS调度模块是TIMMS软件的核心之一,负责将物流任务分解到各个运输段,并根据运输段控制器的定义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同时实时采集控制器的信息,根据控制设备的功能定义和指令完成情况转化成物料出入库请求。

该模块不仅集成了物流系统中调度控制层的调度控制接口,还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集成了物流系统中设备执行层所有的控制器的底层通信接口(输送线控制器、堆垛机控制器等),真正实现物流调度控制层与设备执行层的全面集成。该模块还提供开放的调度控制接口(TCP/IP通讯)供第三方控制对象的集成。

(3) TINF接口管理模块

TINF接口模块实现自动化物流系统与青州卷烟厂企业级信息系统(ERP和MES)和数据采集管理系统的接口。

TIMMS软件具备一套接口标准供相关信息系统对TIMMS进行访问和数据交换,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信息系统定制接口。

支持的接口方式包括:

(a) WebService(本项目使用此接口方式通讯);

(b) ReMote;

(c)COM;

(d) Read Write Table。

4 电控系统设计

电控系统是物流系统中设备执行的控制核心,包含设备控制层和物流监控层,是自动化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控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1)向上联接物流系统的调度计算机,接受物料的输送指令;

(2)向下联接输送设备实现底层输送设备的驱动、输送物料的检测与识别,完成物料输送的过程控制及信息的传递。

(3)提供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人机界面、安全保护措施和多种操作模式,辅助工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

4.1 电控架构

本方案采用Profinet控制网络架构电控系统;主控器件采用西门子公司S7-400 系列PLC,带PROFINET接口;现场分布式I/O、电机启动器经IM151-3 PN网关通过本地X200交换机接入Profinet网络;机器人、往复式穿梭车、条码识别器等不具备Profinet协议接口的设备直接接入Profibus-DP控制网络。

对于上层调度计算机系统,电控系统提供了工业以太网接口,使用OPC协议进行通讯。

4.2 输送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调度控制层的一部分,对现场执行层的所有输送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是提供给管理人员的人机界面,放置在中控室内。

监控系统由监控计算机、通讯网卡等硬件系统构成,选用WONDERWARE公司的集成开发软件INTOUCH作为开发平台,可通过PROFINET总线网络与下层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5 结 论

青州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软硬件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可靠、准确,满足了制丝、卷包生产和成品烟调拨出库要求。该系统既是建设数字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该系统自运行以来,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车间环境,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使生产组织扁平化,生产过程透明化、柔性化、智能化,实现了企业内对生产所需原料、辅料、烟丝和成品使用情况的科学统计分析,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生产环节原料、辅料、烟丝和成品库存和生产流程,保证了物流高效有序流动和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和市场灵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Leonelli P, Bonvicini S, Spadoni G.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A risk analysis based routing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0, 71: 283-300.

[2] 王刊良. 有害危险物品后勤学的研究动态[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7: 112-117.

[3] 易剑波. 生产性物流筹划与管控教程[M ]. 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6.

[4] 麻淑芬,李家军,区伟明.随机提前期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价值[J].统计与决策,2006,(10):148-150.

[5] 卢梓苓. 制造业中物流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126(4):183-184,211

第9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1905年。但是,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物流活动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时也就存在物流活动,物流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所以在物流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伴随着一些新的功能作用的展现。当然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空间价值、时间价值、以及加工附加价值三个方面。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呈现四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理论的发展

物流理论的发展历史不长,物流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正处于成长阶段。为了促进物流研究持续发展,梳理其理论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物流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然后逐步衍生为现代化物流理论:

早期阶段:1901年,约翰・格鲁威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讨论了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始形成对物流的认识。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当时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这时的物流指的是在销售过程中的物流。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斐莱德・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真正把物流活动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讨论与研究,“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配送)”一词也与物流联系起来。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萌芽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流对于盟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当时被称为“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二战后,Logistics的运作方法及理念在企业中广泛采用,又有“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的提法,这时的后勤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因而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的物流概念。

综合物流阶段:1962年,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ker)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的文章。这篇文章首次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使得企业决策者提高了对物流的认识,并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此,企业物流管理领域正式启动。不久后,人们又认识到原材料这段物流也同样存在巨大潜力,并且产品物流与原材料物流可以综合起来,大大改进了对物流系统的管理。

供应链管理阶段:日本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引入“物流”这一名称的。物流革新思想不仅渗透到了产业界,同时还渗透到了整个日本社会,从而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理念的确立。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的支持、竞争的加剧,现代物流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逐步形成。

追溯物流方式的发展

第一代物流是人工物流。人类自有文明以来,物流一直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始的物流是由人们的举、捡、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虽然第一代物流是人工的,但即使是今天,人工物流仍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系统中。

第二代物流是机械物流。由于机械结构的引入,人类的能力和活动范围都有所扩大。现代化设备能让人们举起、移动和放下更重的物体,速度也更快。机器延伸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物料堆垛得更高,在同样的面积上可以存储更多的物料。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个世纪里,这种机械系统一直起主导作用。同时,它在当今的许多物流系统中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商品的产量和需求迅速增加,工业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不仅是全球经济技术上的进步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资技术条件,而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到了现代,物流不仅单纯地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作为“舶来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到我国的,在此之前物流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并对后续我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物流各时期的发展情况,国外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20世纪初至50年代概念的产生和孕育阶段:

1901年,美国学者J.F.Growell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而二战期间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推动了物流的研究和发展。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至80年代分销物流学阶段:

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组织规模生产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70年代以后,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

第10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的管理系统也愈加复杂,是多种功能的结合体,从采购、存储、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优势相互制约的,整个环节下来非常地费时费力,所以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效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目标,其中RFID是一项良好的信息技术。RFID称为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地通过无线射频方式取得通信和相关数据等,在RFID下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会更加的完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引入RFID技术是满足时代的需求的,可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RFID;现代物流管理;应用;技术;对策

我国目前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企业会把很多功能部门合并为一个管理部门,不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现代物流企业的业务非常繁多,流程也比较复杂,但是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采用RFID技术能够使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和便捷。在国外的RFID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是一款较为安全稳定系统的平台,而在我国RFID技术才是起步阶段,很多企业只是尝试着使用RFID技术,没有深刻地去研究这门技术,这就需要不断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让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接轨。

一、RFID技术的概述

RFID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成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RFID技术相较于条形码技术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物流工作中应用RFID技术的读取距离比较大,使用的寿命也比较长,还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在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RFID技术中文称为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技术,其特征是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RFID在工作时只需要把标签放入到磁场中去,然后接受存储在芯片的信息,或者发送频率的信号,把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工作,最后是进行数据的处理。PFID主要由六方面结合,其中包括物理标记语言、EPC标签、阅读器、对象名解析服务、EPC编码标准、神经网络软件。RFID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作用

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存在很多方面的优势,包括读取数据比较方便,改变了传统条形码复杂的工作程序;RFID技术更加适用于大批量移动物品识别的工作,并且RFID技术的读取工作效率非常高,读取的数据也十分的准确,不存在误差,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并且被RFID标签反映的数据能够重复使用,也可以修改,一些重要的数据能够保存下来;RFID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非常的低,RFID的体积相对于比较小,便于携带,并且数据的容量非常大,和其他技术的兼容性也非常良好,包括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1.RFID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物流管理工作成本。

普遍情况下物流企业的存货、销售成本约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三,但是在应用了RFID技术之后能够通过阅读器了解各个产品的信息,在传统条形码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RFID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这就间接减少了企业雇佣工作人员的成本支出。RFID技术还能够有效减少货物的存放与管理费用,通过自身的自动扫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读码错误的几率。

2.RFID技术能够有效保障存货的报告质量。

RFID技术能够保证存货的报告质量,其中存货清单的准确性大大减少了人为的降低账面价值的情况产生,也能够有效减少存货错误的概率,在物流运行工作中只需要利用RFID技术对产品和货物实行跟踪状态,物流企业就能够明确商品的销售记录,从而减少人为性质的损失,全方面地掌握商品的实际存货数量。

3.RFID技术能够减少偷盗情况的发生。

在物流企业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企业被偷盗的现象发生,这成为了物流企业成本损失原因之一。经调查,物流企业因为偷盗情况而达到的损失约占据销售额的百分之二,但是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有效阻止偷盗现象的发生,RFID技术能够有效对产品进行追踪和监督,并且能够准备地定位到产品的位置和空间大小,有着严格的监督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因为偷盗而发生的经济损失。

4.RFID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脱销情况的发生。

在物流企业中如果经常发生脱销的情况会导致客户的流失,这就为企业的竞争对手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和机会,经调查,因为产品脱销而使得企业发生的损失占据了销售额的约百分之四。RFID技术不仅能够对货物进行追踪,还能有效记录存货的数量,随时了解每一个产品的销售状况,针对企业的供需状况提前做出预测,RFID技术能够全程地把商品的配送、运输、仓储到最后的销售实现全程的监控,促成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应用RFID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积极应对技术的更新。

RFID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一样,是随时可能发生更新的状况,所以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一定要积极应对技术更新问题,要选择合适的业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与应用模式,并且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软件基础架构与监测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顺利应用该技术,企业要针对不同的状况做出相应适当的战略调整。

2.时刻加强RFID的应用测试。

企业在应用RFID技术的过程中要时刻加强RFID的应用测试,这样使得RFID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针对一些细节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包括企业如何在内部收集、应用数据,对应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如何应对和控制等。一套完整的RFID测试系统要能够实现RFID的前端数据采集、后台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测试系统,最后进行综合性质的评估,要在测试过程中提前发现可能会出现的影响因素与问题,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3.加强RFID技术的安全性防范。

在RFID技术的应用中也会出现安全隐患,因为RFID技术的应用完全是开放模式的,而且如果对标签进行加解密工作,需要耗用很多的处理器能力,这就增加了额外的支出成本,一些安全工具不能正确的应用到RFID标签中。针对RFID技术安全性问题可以使用一些安全设备来缓解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也可以把RFID读写器的读取标签设置为授权读取的模式,这样只有被授权的阅读器才能读取重要的额数据和信息。

四、结语

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能够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追求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出现故障的几率,因此,RFID技术促进了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刘新乐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信息系统分散,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

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中全程应用了先进的一体化低温控制系统。众多企业在冷链加工车间和库房能够进行很严格的温度检测控制,却无法在冷链全程中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监管。且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独立的,合作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传输,导致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这导致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追溯,加大了食品冷链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弱

食品冷链的时效性要求将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打造成动态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中小冷链合作企业缺乏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和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较差。

(三)冷链流通比例低下,食品货损率高起

我国食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物流途中耗损严重,直接导致零售终端价格昂贵。根据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农产品仅有15%进入冷链物流中,其中果蔬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位,达20%-30%,水产品位居第二位,达到15%,肉类也达到了1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食品损耗率要低得多,农副产品的流通损耗率普遍为5%-6%左右。

二、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催化了对新型物流技术应用的管理需求,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巨大效应最引人关注。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并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可使物与物之间具有通信功能,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万亿级。物联网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面临的许多问题,满足食品冷链物流不同环节的管理需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

由于无法对整条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得补货信息,导致加工产品数量不准确,难以有序控制进行均衡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辅助定单生产,实现流水线均衡生产,定量完成食品加工任务。

(二)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智能调度的需求

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多依赖运输司机对运输路线和冷藏食品的人工控制,难以做到全程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可实现运输环节全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可利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计算行车路线,进行多种路线和联运方式的综合调度,实现食品冷链物流运输高效管理环境下的智能调度。

(三)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协同管理的需求

利用物联网技术先进的信息定位系统,能考虑到实时交通路况,使得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管理与信息管理形成协同效应,在不同交通路况下,以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式完成配送工作,实现配送路径的最大优化。

(四)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低库存成本管理的需求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效率低,耗时长,人工失误率高,容易造成仓储货损。物联网FRID技术能自动识读产品标签,完成库存盘点,同步传输至数据中心,快捷高效地管理库存数量,降低食品冷链物流库存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供应商库存管理效率,还能有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智能化库存成本管理,提升食品冷链物流库存管理水平。

三、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

食品冷链物联网技术运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主要是感知设备的配置和运用,比如:核心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食品冷链物流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通讯技术将感知层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传输。食品冷链物流应用层则是针对食品冷链行业通过之前感知层和网络层的资源整合,提出实现冷链食品行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三层次的共同作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有:

(一)物联网技术有助于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食品冷链物流营运时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高效的信息流动是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传统的食品冷链信息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各子系统不兼容、信息孤岛等信息不协同现象。为解决多个冷链物流子系统协同运作的问题,信息标准化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关键方法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食品冷链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间信息互通、高效传送和企业外部与上下游厂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和融合的信息标准化,保障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反馈效率

冷链食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与流通时间、温度和产品的耐藏性,冷链食品流通时间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冷链物流系统运营的效益。通过广泛在食品冷链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感知层RFID技术,可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唯一标识,保障冷链食品信息在加工、运输、配送、仓储和销售环节涉及的众多冷链企业中无障碍流转。例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融合多种类型的感知节点,实现物体信息及其所处环境信息的动态感知。冷链物联网移动GIS技术可以观测冷链食品的运动轨迹,实现实时温度监测,并监管冷链企业冷链中断等问题。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对感知商品的大批量信息采集,替代了手工录入的繁琐,提高了冷链物流系统营运效率。因此,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后能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传统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仅仅是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目标,缺乏物流服务方式创新,无法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物流服务。物联网三层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个性化智能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联网感知层识别技术(RFID)能够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确保基础性食品冷链物流服务的有效实施。物联网网络层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在冷链物流上下游实体中快速反映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期望,能准确、及时调整物流计划,实现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佳匹配,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冷链物流优质增值服务。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满足客户的订单生产、销售频率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物流流程需要同客户服务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冷链系统的高度组织协调性。

四、食品冷链物流主要环节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流程和物流环节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应用

通过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广泛使用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能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的采购方案,确保冷链食品的精准化采购水平。首先,通过对所有冷链食品原料粘贴电子标签,让每个标签含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当买方输出食品原料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对采购食品原料进行电子标签识别,就可以获得有关采购食品的所有信息,还能获悉采购食品原料在整个冷链物流中的流转情况和变化信息,为优化采购方案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还能帮助买方掌握食品原料准确的消耗量,精准制定合适的采购时间、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此外,物联网技术还确保卖方所供给食品原料的数量、质量和品类符合要求,并极大缩短食品原料检测时间。这不仅使采购作业更加科学,而且节约采购时间和资源,降低食品冷链企业采购成本。

(二)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原料进入冷链物流生产环节时,生产工序流水线上的读写器装置就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将每道工序的具体信息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最终产成品的电子标签会集合所有的加工信息。这些数据上传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了解自身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精准的生产周期而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物联网技术能帮助生产企业准确获知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生产进度跟踪与控制,监督产成品质量完成状况。这不仅优化生产流程,为交货期预测提供决策支持,还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生产企业的生产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能大大缩短仓储作业时间,同时提高冷藏食品的库存精确度。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仓库出入口处,安装有读写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主动对通过出入口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进行扫描,将货物信息传输到物流仓储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物品出入库控制智能化。缩短出入库流程消耗时间的同时,避免人工操作的繁杂业务,使出入库作业更加便捷、准确、快速。通过在仓库的每个区域安装位置读写器,能帮助仓储管理人员迅速、精确地进行储位货物定位。当仓库进行货物盘点时,仓储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手持式读写器进行仓储货物扫描,货物信息将自动传输到仓储管理数据系统,繁重的货物清点工作变得便利、高效和精确。

(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第12篇

【关键词】自动化立体仓库;烟草物流;发展;应用

1 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理念,并且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逐渐地走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自动化立体仓库本身实现了信息的自动采集、物品的自动分拣、输送、存取,有效地落实了智能化的仓储管理控制,保障了仓储效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座大型的立体化仓库,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800次左右的出入库作业程序。相比于国际社会,我国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和应用处于一个较为滞后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度应用。

2 烟草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优势

烟草行业中,其物流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烟草行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的物流理念一直是相关技术改革和项目设计的重点方向。自动化的物流系统的构建,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关注对生产过程的服务,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物料管理系统,将物料的管理、生产管理、仓储等管理功能融为一体。整个物流体系中,与企业的ERP系统、MES系统进行了联接,并且结合实时的控制系统,对于物流信息进行准确、快速的掌握与执行,并且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实现了对无聊的科学管理,提高物流工作开展的有序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生产计划。

首先,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个仓库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水平。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化的物料信息管理,提高了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并且有效地控制了人工成本。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减少了货物的查找难度,提高了货物取用和管理效率。这种立体化的仓库架构设计,也提高了仓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减少的仓促面积。在一些国外发达地区,仓储设计中,提高整的空间利用率是设计中对先进性与合理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在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下,这种自动化立体仓库应用于烟草物流中,可以更好地促进行业的发展。

其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可以提高仓库管理能力。在烟草仓库管理中,安全防火问题一直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立体化、自动化的仓库管理模式的应用,采取自动化的物料搬运,可以有效地提高搬运过程的可靠性,减少货品出现损坏等问题。对于烟草物料存放对于周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情况,这种新的仓库管理形式,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烟草物料的保管工作,减少人为搬运时出现丢失、损坏等情况,提高仓库管理的可靠性。

最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链的完善性。在烟草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一条高效、可靠的生产链是保障整个生产过程正常运转的关键。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实现了对仓库存取效率的提高,提高了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效果,并且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按照仓库的实际情况,实时地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和安排,提高了整个生产链的生产控制能力。

3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

物流系统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的需求,通过对储存、运输、搬运、装卸、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功能进行系统化的构建,实现对物品的流通。现阶段烟草行业的物流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整体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但是,烟草行业的物流发展现阶段还缺乏一个相对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整体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仓库中物料进行管理,并且其中采用高层货架和自动化化输送存取设备进行作业。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堆垛机、自动输送系统、高层货架以及自动分拣系统的运用,在配合相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配套设施,完成了自动化的物料出入管理。

结合烟草行业物流需求,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仓库内部各个操作过程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最大限度的控制不同操作间的物理距离,提高距离设计的经济性。减少了移动距离,可以更好地对物流时间进行控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了物流运输成本消耗。在设计过程中,要运用直线前进的原则,各个物料的运输路线要保证合理的顺序,最大限度地对倒流与迂回行为进行避免。在库内运输路线的选择与安排上,要保证路线的足够畅通,并且对特殊物料的供应要开辟专用通道,将人行通道也要与物料通道进行合理的划分。在仓库内部物料作业流程的设计上,要以提高效率为最终目的,减少阻滞,提高作业过程的流畅性。另外,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上,也要保持足够的整体性,综合地考量自动化立体仓库内部设备、线路等布置的科学性。在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并且以全局的角度,对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条件、目标进行分析。在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要做好整体布置、控制方式设计、设备配备规划、进度和预算规划等,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对组成自动化仓库的所有设备和设施的详细计划或选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具有较高集成度、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性的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应用于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对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机电技术等的有效整合,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仓库管理。在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中,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运用提高了整体生产力水平,减少了仓库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现代化烟草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玮,张文燕,常晏彬,邱小红,王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位分配优化[J].现代制造工程.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