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机遇

金融危机机遇

时间:2023-07-25 17:1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危机机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危机机遇

第1篇

摘要:从上世纪末开始,金融危机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地区性及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但是面临金融危机,并不一定只能带来负面影响,相反,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双刃剑,有利有弊,如果深入探讨发掘,企业在面临重重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机遇

一、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重大的金融危机有上世纪末的东亚金融危机,以及本世纪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分别来看,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而美国的次贷危机,本质上是美国的金融体系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所谓金融创新产品供投资者炒作,与此同时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终于开始破灭,于是那些深陷房地产投资与相关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承受不了,面临巨额亏损,走到了破产边缘。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机遇

由于中国自身的特色经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是有限的。因为中国金融有三道防护墙:对外半封闭,对内半垄断,居民高储蓄。希望继续控制出口比例,坚定地做被长期、普遍看好的国内市场,而事实上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迹象看,眼下正是国内部分行业调整出口的好时机:在全球发达地区市场利用中国制造性价比的优势,过去出口保守的企业可以实施扩张性出口战略,增加出口比重;利用国外经销商议价能力低的时机,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份额,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许多成本都下降,不妨在成本低时候多建专卖店,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在国外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国内企业要抓住时机上调出口产品价格,而不是继续过去一贯的低价策略,弹性变化自己产品的价格。

但是,凡事具有两面性,我国并购市场起步较晚,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并购市场提供了机遇。正如前面所说,由于我国经济的特殊性,在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基础依然良好,不但具有政策的支持,也有金融本身的健壮性的保障,因此,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我国并购市场却面临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利用并购重组壮大我国企业,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崛起。对于如何把握机遇,有以下建议,一是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实施一体化战略,加大并购重组的力度,从而提高企业规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横向一体化战略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及流程重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善行业结构的目的。而纵向一体化则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提高对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从而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减少原材料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不能光以收购成本作为并购的依据,否则会有很大的风险和可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埋下隐忧。因此企业在实施并购之前必须结合市场潜力,企业发展前景与战略,对并购重组进行认真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并对交易目标进行详实的尽职调查;二是国内优质、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应积极培育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购重组,通过海外并购,我国企业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获得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销售渠道,从而壮大企业的实力,但是切忌盲目并购,海外并购涉及的因素比国内并购重组复杂的多,国际金融环境,政府管制等都对会对并购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应积极培育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高抗风险能力,做好可行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海外并购市场;三是政府应充当好并购重组中的桥梁,从直接参与转变为引导和宏观调控,为重组双方创建良好的市场化运作平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的并购导向政策应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的,针对不同的产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四是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的融资渠道,满足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需要,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并购融资比较困难,融资成本也较高,可以通过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这不但有助于国内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将大大缓解并购重组融资需求巨大与融资渠道过窄的矛盾,推动我国并购市场融资方式朝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培育和规范我国并购市场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管理咨询公司、金融顾问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环节中贯穿始终,保证并购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和各类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但是由于我国的并购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中介机构在并购中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常发生虚假并购消息等操纵市场价格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大力培育和规范并购市场的中介机构,通过法规形式对中介机构的行为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提升其行业水平,使我国并购重组行为的设计、操作更多地依赖于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促进我国并购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2篇

金融危机三大风险

金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高度货币化的社会阶段,几乎所有的资源配置和社会交易都离不开货币。如果以配置货币资源为主的金融业出现混乱,整个国家的社会交易自然会受到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可能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金融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

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或地区的所有或部分金融指标出现急剧恶化,如国内资本市场崩溃,大量金融机构倒闭,企业破产,经济增长下降等。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世界上爆发过多起严重的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和2000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

从这些危机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有三:

其一,金融危机使资产大幅缩水。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盖茨个人净资产同期减少15亿美元至555亿美元;《福布斯》俄罗斯富豪榜前25名富豪的资产市值在2008年5月19日至2008年10月6日间暴跌62%,缩水超过23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资产市值的4倍;李嘉诚的损失也超过了200亿美元……国内,许多家庭持有的房产、股票、基金等资产也大大缩水,金融危机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了。

其二,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许多国家经济瘫痪,人心涣散,秩序混乱。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增加,又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社会隐患。

其三,金融危机蔓延到可能会危及国家安全。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等因素可能会危及到国家安全。2008年发生的越南金融危机就是这样。越南因为其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国外市场依赖度太高,所以当越南盾持续贬值,股市被腰斩,房价暴跌以及大量国际资本外逃等现象出现时,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就不复存在了。我们说,如果一个国家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外部需求即出口基础上,对外部经济过度依赖时,经济肯定是不安全的。

本次金融危机的内生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之所以如此频繁爆发,是因为在完全自由的经济条件下,金融危机具有内生性的特征。这主要源于两点:

第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分离。以商品和货币分别作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代表为例,商品与货币的转换随时都在进行,但商品有生产和交易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分离,若由于某种因素,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发生大量积压却不能转换为货币时,经济危机就将发生;另外,信用放大了交易中商品与货币相互转换的时间差异,信用使得商品能够推迟货币支付就实现交易,如果一个经济个体或组织出现了货币支付问题,则会引起该个体或组织社会信用的波动,并将波及其所关联的经济个体或组织,如果整个社会经济个体或组织同时出现了货币支付问题,就必然会造成社会支付链条在许多点上的中断,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第二,经济周期循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增长,它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周期循环上。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组织的收益持续增长,同时市场融资条件宽松,利率较低,借款容易。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倾向于以借贷方式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然而,当经济走上停滞或下降周期,利率就会比较高,市场融资也比较困难,而企业利润增长减速甚至出现负增长,原先借贷维持经营的做法就将难以为继。一旦出现资金紧张等问题,人们便会对高负债率企业产生怀疑,不信任感将迅速蔓延,表现出传染效应:一个经济组织产生的资金危机诱发了对相似的另一个或几个经济组织的冲击,多个经济组织的危机又诱发了行业危机。行业危机发生后,投资者的预期随之改变,行业金融资产被大幅杀跌,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价格调整的频率、速度和精度,这就将使得下跌更加深不可测。如果该行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的话,就会引发金融危机。

从上述两点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具有鲜明的内生性。危机爆发以前,美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充分享受着自由经济的好处,不受政府和美联储的任何约束,创新带来的收益刺激了消费,过度的超前消费不断积累着经济运行的风险,过度的金融创新向越来越多的本土和外国金融机构转嫁风险,最终低收入水平、低信用等级的社会群体房地产贷款(次级贷款)偿还链条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大批金融机构的破产和财务危机,进而波及到股市和社会实体经济,继而那些被卷入到次贷危机的外国金融机构也身陷泥潭,全球金融危机一触即发。

价值洼地:金融危机的机会

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如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剧增、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等,但同时也可能会创造出非常好的企业发展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价值低洼。

从经济学来说,价值的一般规律是:价格并不总是等于价值本身,而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当价格低于价值很多时,就产生了价值低洼。价值低洼给巴菲特等企业家创造了极大的盈利空间,并由此产生了价值投资理论。

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此前远远高于价值本身的价值评估体系泡沫全面破灭,新的价值评估体系将被重构,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政策将添加政府监管色彩和国际贸易保护措施,产生金融危机的诸多先决条件将消失。但由于心理等因素,在重构过程中,对危机的持续恐慌和对前途过于保守的预测,使得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价值洼地不仅可能出现,而且较为普遍。实际上,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价值不断增长的过程,没有价值洼地,就没有企业投资机会。

再从世界经济史来看,无论多么严重的金融危机,都很难摧毁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必定会有一些企业安全度过危机并在随后的经济增长中发展壮大。尽管某些时候,危机会让一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迷不振,如日本,但至今日本依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危机并不会消除所有的机会,反而会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创造许多机会。即便是被称作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上任后不到半年便扭转了持续几年的恶劣经济形势,温暖的“炉边谈话”温暖了几代美国人,危机过后,经济再次高速增长。

事实上,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西方各国政府表现得相当团结,应对措施迅速有力,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对重要行业和领域实行注资、减税、放贷等重要组合举措。一般来说,政府在危机时期重点扶持和重点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就是企业价值投资的关键机会所在。

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哈默,一生经营过石油、粮食、制药、酒业甚至铅笔等多个行业,且无一失败,原因何在?就因为哈默能捕捉到政府对重要行业和领域注资、扶持的机会。一次,他听总统施政演说,总统暗示战争一结束,将力争废除禁酒法案。这对异常敏感的哈默来说,是难得的商机,他马上开始制订抢占酒业主导地位的大战计划。在政府正式宣布解除禁酒令时,哈默的酒桶就得以高价出售,他因此大赚了一笔。趁政府尚未宣布解除禁酒令之前,哈默又抢购了5500股酒厂股票。不到两月的时间,所购股票每股由90美元上涨到了150美元。哈默还在政府严禁粮食酿酒之时,设计了一种80%用廉价土豆,20%用威士忌合成的混合酒,味道与纯威士忌并无太大区别。于是,哈默用仅有的3000桶威士忌合成了15000桶混合酒,又大赚了一笔。哈默的成功表明,企业在市场中运作,必须关注政府在危机时期重点扶持和重点投资的行业,尤其是善于发现价值低洼处,实现投资增值。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机遇

那么,金融危机下,企业究竟有何新机遇呢?

第一,要抓住政府扩大投资的机会,加快发展。每一次金融危机,政府都会对相关行业进行巨大投资。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到2010年底政府投资将约4万亿元,目的是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显然,对于有着成功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经验的我国而言,面对13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投资热点和投资机会绝不会匮乏。根据总理的六字方针:“铁路、汽车、煤炭”,可以预测,相关行业必定蕴涵着巨大的投资价值机会。

第二,要适应宏观经济变动,并从中提升自己。在金融危机下,企业要借机提升自己。一方面,挖潜内部潜力。在中国制造业中,员工70%的工作属于无效动作,由此可见内部挖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改造力度,降低运行成本,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积蓄力量。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对策

2007年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并逐步升级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我国中小企业在此次危机中也受到很大冲击。美元的贬值,经营成本的上升,出口订单的减少,融资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蚕食着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的经营在危机中出现了困难甚至难以为继,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并从中求生,寻觅机遇成为了各个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带给全球化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于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

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外部需求有所减弱,已写行业甚至因产能过剩而面临这产业调整合重组。从2008年1-9月份,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来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部门的出口大幅减少,中小企业出口迅速下滑,部分企业遭受沉重打击并迅速陷入困局。我国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尽管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品牌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薪技术,更缺乏世界一流的品牌,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中小企业小而散,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水平和国际同行相比寻在较大差距,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远远没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强,所以一旦宏观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就会立即显现出危机的一面。

同时,自2008年9月以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按阅读统计的进出口贸易均一直下降。

由此可见,虽然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订单减少,生产锐减,资本萎缩,融资困难。但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个机会。一方面,因为金融为首要影响的是大宗产品,一旦海外市场购买力下降,则很可能导致持续亏损,甚至倒闭。而这些需求和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向国内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转移,这就为众多中小型卖家和供应商提供了增加出口量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没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订单从大型出口企业转移到中小型出口企业。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机遇

(一)有利于中小企业调整企业结构,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中小型企业本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企业,企业间重复性较强。在这样的中小企业里,上单水平低下,管理落后,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产品缺乏个性,竞争力优势不强。金融危机将使这样的企业淘汰,通过实施行业的振兴规则,大型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生产结构调整或积极转变行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这样才有利于加速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有利于中小企业开辟新市场,进入国际中高端市场

金融危机造成海外市场急剧萎缩,外向型中小企业不得不转移奇特市场,如中东、东南亚等,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把主营销市场转移国内。如农村市场,农村市场蕴涵巨大潜力,我国占有全球20%人口,但却有70%人口在农村,而他们的消费却只占全国商品的30%。另一方面面临困境的国际企业采用收缩战略,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力下降,这就减少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中高端市场的壁垒。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吸纳人才,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

随着国内外企业的停产或裁员的增加,大量管理、技术和金融方面的高级人才流入市场,特别是大量国际型人才由于中国市场受影响相对较小,而愿意来中国寻找机会。这也给了中小企业吸纳高端人才提供了绝佳机会。

(四)有利于中小型企业整合海内外资源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估值大幅下降,资产价格大幅回落,为我国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和提高科技实力带来了有力条件。另外,面对困境国内很多企业实施收缩战略,减少了中小企业并购重组的阻力,为中小企业创新整合资源提供了机会。

综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要转危为安,经济创新,努力转型,使国际市场转向我国,中小企业才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童芳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经济论坛.

第4篇

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我国是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可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国的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现实表现比想象的要好,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所以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在2009年如果能够通过一系列“扩内需”的方式,实现GDP8%的增长目标,那么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由2008年的20%上升到50%,而且还借机“调了结构,上了水平”,届时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地位将得以大幅提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26日发表文章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

相信,人心暖,则经济暖;经济暖,则广告暖。

当前的广告形势

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形势决定广告业的发展。

2008年是我国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广告来讲既有奥运的刺激,又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全年广告实现收入1899亿元(约相当于海尔一年的收入),占GDP的0.6%;其中电视广告501亿元,占广告总额的26.4%(即1/4多)。

CTR数据,2008年中国全媒体广告市场增长15%,增速大大超过了GDP增速;其中电视广告的增速是16%,报纸增速19%,电台增速9%,其他媒体升降不一。传统媒体2008表现良好,与受到奥运概念的刺激有关,凡和奥运关联度高的媒体都大大受益了,但这些增长应集中于大媒体身上。

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了,广告形势如何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008.7~2009.1广告市场全媒体投放

(数据来源:CTR)

一、媒体广告市场继续分化

1.总体投放小幅震动,但增势仍可期待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广告市场仍保持稳步增长,仅在2009年1月出现小幅下滑,据CTR数据:今年1月份的广告同比增长3.5%。然而对比2007年与2008年广告市场变化可以发现:2009年1月的总体下滑与2007年2月、2008年2月的下滑有一个共同的周期影响因素:春节。前两年春节之后广告市场均出现持续两个月的强劲增长,所以说中国广告业依然可以保持审慎的乐观。

2.各媒体广告发展态势:电视、户外媒体广告投放平稳增长;平面、广播媒体广告投放持续下探;网络媒体广告投放增速放缓。

二、 广告主投放的震动与不确定性

1.各行业广告投放调整(CTR数据)

2009年1月份广告投放的支柱性行业明显萎缩,化妆用品是中国广告业最大的品类,同比下降了11%;交通和房地产同比分别下降了24%和31%;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同比上升了8%;饮料上升,因为节日同比上升了51%;等等。总起来看,这个冬天广告有点冷。

2.品牌广告投放走势(CTR数据)

2008年投放总额具前10位的品牌,可以视为广告最活跃的品牌。2008年7月―2009年1月活跃品牌的广告投放变化情况呈现以下四个特征:(1) 2009年投放总额呈现小幅下挫。(2)仅有中国移动、盖中盖上升趋势明显。(3)佳洁士、江中、玉兰油投放持续下滑。(4)高露洁、欧莱雅、三精、黄金搭档、肯德基投放呈 “W”型走势。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告市场近段时间走势的不稳定性。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国外品牌广告投放减少,本土品牌广告投放增加,彼退我进,金融危机是本土品牌成长、发展、扩张的好时机。如本土品牌霸王、蓝月亮、银鹭等,近来都在许多地方增加了广告投放。

三、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趋势,可能存在的广告增长点

据CTR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下各类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保持消费增长的类别有:孩子相关开支;教育培训开支;医疗保健开支;家庭日常用品;家庭日常餐饮支出。小幅下降的是:通讯,普通的耐用消费品,护肤品。收缩最紧的是:娱乐活动,奢侈品开支,高档的外出就餐,名牌服装,国内外旅游,家庭装修,汽车的相关支出等,这些都受到明显的影响。

消费者的投资趋势是:定期存款、国债等风险小的投资受到重视;房地产、黄金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呈上升趋势。企业债券、股票、基金、外币等风险较高的金融领域投资比例有所减少。另外金融危机下,仍然有93%的人保留了购车的计划。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我们要善于从消费和投资变化当中有针对性的捕捉机会,拓展客户,寻求广告增长点。

四、广告投放重心下移

金融危机对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的经济影响明显,而且中国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一大部分投向了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活跃的重心转移,广告主的投放重心也将随之下移。

今年1月份的广告投放和我们的GDP关联起来看,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城市的广告量下降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告量却在上升。因为越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受到的危机冲击越大。现在看是:全国性品牌受到的冲击大于区域性品牌,区域性品牌受到的冲击大于整个本地的品牌,高端的品牌正在向中端移动,中端的品牌正在向下端、低端挤压,这是一个现实。

五、金融危机凸显强势媒体价值,电视成为受益媒体

金融危机放大了马太效应,使强者越强,弱者更弱,媒体也是这样。与前两次经济危机衰退一样,广告主将从二线媒体抽离更多资金,投向对品牌塑造和促销更有力的电视媒体。因为危机期间,客户投放谨慎,集中财力向可控的、风险小的强势媒体进军。电视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媒体,2008年主要媒体的接触率,电视仍然保持最高位92%。上升势头较强的互联网的接触率为33.4%,大约只有电视的1/3。

电视是一个物美价廉的信息、娱乐工具;特别在经济危机下,老百姓更需要了解国家的政策、金融危机的走向;另外由于收入预期走低,晚间出去消费的也就少了;综合诸因素,在家看电视的人和时间就多了,所以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增加。金融危机导致的“宅经济”现象,逻辑上将有三类媒体受益:第一是电视,收视上升,2008年看电视的时间比2007年上升了3分钟;第二是互联网,在网人数大幅上升;第三是影院,但现在还未看到影院人数上升。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电视和互联网将是在“宅经济”当中获益的媒体。从今年央视广告招标15.3%的增幅也可看出。

六、金融危机下,电视购物将受到国内企业的高度重视

出口型的企业现在要做内销市场,过去他们不做。这一类企业有三个特点:第一,没有营销团队,因为它完全没有做过国内市场,只是替别人加工,属于生产型企业;第二,它没有渠道,因为它没有销售或商的队伍;第三,它没有品牌,而打电视购物,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出口转内销型企业的不足。没有团队,电视购物不需要你有传统的营销团队;没有品牌,电视购物可以帮你宣传品牌;没有渠道,电视购物就帮你卖东西;电视购物可把三种功能集于一身。2007年美国的电视购物销售额是3280亿美金,占全美国零售总额的10%。这一数字在韩国是8%,在中国只占0.12%左右,所以电视购物未来在中国会特别有市场,有机会。但目前国内广告业对于电视购物关注的人还不多。

其实,电视媒体的很多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传统媒体当中有很多有力量的东西,直到今天都没有被完全地释放出来。

电视广告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优势媒体地位,分流其他媒体广告,同时避免自己的广告流向上一级同类媒体

金融危机放大了“马太效应”,使电视在本地媒体中的强势地位凸显,因此电视应当乘势分流同级其他媒体广告,扩大自己的广告市场份额。电视在这一时期有能力做到这点。

电视,通常是本地多种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然而本地电视市场却往往受到上级电视媒体的侵入,那么本地电视与上级电视相比是否还是地域强势媒体呢?各级电视的压力都很大,弄不好这个地域强势媒体的地位会反转。例如,城市电视台的收视份额和影响力,如果比不过省级电视地面频道的收视份额和影响力,那么城市电视台也就算不上地域强势媒体了。广告自然会流失向上一级电视媒体了。

电视之间的竞争,根本的还是播出“内容”的竞争。因此,都要在自办节目上下工夫,走节目立台之路,同时加大影视剧购买力度,播放优秀影视剧,打造优质强势传播平台。

二、做好增值服务,与客户形成利益联盟,风雨同舟

电视台仅为客户播广告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电视要想求得良好发展,必须寄于客户的市场效益,客户兴,电视兴。现在的电视媒体都在为客户做好线上推广的同时,积极参与客户产品的线下营销活动,搞调查,打通道,帮助客户卖东西。

如重庆电视台在全国首创了“经销商战略联盟”,把媒体、观众、客户、经销商四个平台打造起来,实现“四赢”。

三、套现媒体影响力,开拓创收渠道

广告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电视台作为一个传播平台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电视台有的就是影响力,我们应该想法把电视台的影响力,除播放广告外再加套现。如苏州电视台主动转换自身角色,从媒介传播者转化为渠道营销者,与企业共同合作,一起打造终端营销品牌,将媒体影响力转化,实现市场购买力。苏州电视TV团购以品牌媒体影响力为依托,开创了广告营销新篇章。

四、发挥区域媒体优势,直接拉动企业终端销售

作为区域媒体,有接近销售终端的优势,如果说它在品牌广告的吸引力上欠缺的话,那么在促销型广告的吸引上却有优势。而金融危机期间的广告形式,更加注重“销售”。2009年将是时效性媒体盛行的时代,哪些媒体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销量,哪个媒体在2009年就会好过一点。2009年应当说不是品牌之年,而是销售之年。我们城市电视台应该说有这样的优势,就看我们对企业的支持配合如何。

五、广告内地市场:针对金融危机下越是内地影响越小的状况,不同级别电视媒体的广告内地市场,应出台广告刺激方案,挖潜增收;逆市中的增长点将出于此

金融危机到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破解之法,是扩大内需。与此相对应,广告发展的破解之法也最好是深挖内地市场。因为内地市场,受冲击小,属于媒体的辐射范围,各种关系容易运用,可操作性强,开发的成本和风险较小。特别越是区域电视媒体就越是接近市场活跃的中心,这也是危机中广告投放的增长点所在。

六、广告外地市场:针对品牌广告投放走势,广告的外地市场,应特别关注国内品牌动向,承接重心下移的广告投放

金融危机下,外国品牌撤资回救的现象明显,而本土许多品牌呈现增势。应加强沟通,积极联系,争取这类客户或它的增量。

七、重视电视购物的引进和开发

当前,电视购物在一些国外投资公司撤出和缩减投放的情形下,国内的一批企业将填补这个空缺,现在已有不少的客户在走这条道路了,并且会越来越好。这将是电视媒体的一个巨大经济增长点,可以自营,可以引进客户。

第5篇

各地市场电话营销方兴未艾

电话营销最初在1970年代由美国开始发展,至今仍被视为相当重要的营销管道之一。根据美国电话营销协会的统计数据,美国本土市场广义的电话营销(含电话销售、客服)相关产值高达5千亿美元,而全英国更有超过5,000家的电话营销中心,电话营销就业人口达35万人(资料来源:英国电话营销协会cca)。在苏格兰,电话营销更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共建有220个以上的电话营销中心,电话营销人员超过4.6万名,服务的客户包括了微软、摩根史坦利等跨国企业。

中国台湾地区较早引入了电话营销的模式,据台湾著名电话营销专家姚能笔先生介绍,台湾地区的电话营销始于1988年左右,一开始以“一段式”的电话营销为主,即:从接触客户一直到成交,完全透过电话、邮寄或传真完成购买程序。最初电话营销被运用在信用卡的销售上、后是保险,由于绩效相当好,后来慢慢扩及其它金融产品与其它类型的商品。

“在十几年前,全台湾不到三家的保险公司在做电话营销,现在则是相反,不到三家没做电话营销。”姚能笔先生说,“最近,电话营销的‘一段式’营销模式更慢慢开展到“二段式’业务属性的工作上,例如外勤业务员、b2b的业务等,也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展现。”

拓宽电话营销的使用范围

电话营销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而今已经从狭义的电话营销转向了广义的电话营销。姚能笔先生认为,一直以来,大陆地区的电话营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潜力巨大,尤其是在金融保险领域,未来市场相当可观。

“电话营销在大陆的发展最被看好的行业,仍然是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产业。以保险业来说,电话营销在大陆保险业的发展,最近一两年可能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就更长远来看,绝对会有爆炸性的发展。”姚能笔说,“再以信用卡行业为例,信用卡的发行在大陆在2008年以前会有倍数的成长,这样的发展提供了电话营销在数据库方面所需的帮助。”

与此同时,电话营销也会在其它领域有类似的成长,实际上,除了电信、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行业之外,其它如报纸、邮购、饭店、各式俱乐部、健康食品、图书、招聘、软件、国际快递、租赁、保养品等领域,都适合通过电话营销开展营销活动。投资估算和量化,提高营销的准确性,并提升营销的投资回报(roi)。在消费者环境以及大营销环境变迁的形势下,由于符合科技优势以及现代人追求快捷、方便的消费形态,加上成本低、效率高的特性,电话营销被重新受到重视。

电话营销最初在1970年代由美国开始发展,至今仍被视为相当重要的营销管道之一。根据美国电话营销协会的统计数据,美国本土市场广义的电话营销(含电话销售、客服)相关产值高达5千亿美元,而全英国更有超过5,000家的电话营销中心,电话营销就业人口达35万人(资料来源:英国电话营销协会cca)。在苏格兰,电话营销更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共建有220个以上的电话营销中心,电话营销人员超过4.6万名,服务的客户包括了微软、摩根史坦利等跨国企业。

中国台湾地区较早引入了电话营销的模式,据台湾著名电话营销专家姚能笔先生介绍,台湾地区的电话营销始于1988年左右,一开始以“一段式”的电话营销为主,即:从接触客户一直到成交,完全透过电话、邮寄或传真完成购买程序。最初电话营销被运用在信用卡的销售上、后是保险,由于绩效相当好,后来慢慢扩及其它金融产品与其它类型的商品。

“在十几年前,全台湾不到三家的保险公司在做电话营销,现在则是相反,不到三家没做电话营销。”姚能笔先生说,“最近,电话营销的‘一段式’营销模式更慢慢开展到“二段式’业务属性的工作上,例如外勤业务员、b2b的业务等,也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展现。”

电话营销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而今已经从狭义的电话营销转向了广义的电话营销。姚能笔先生认为,一直以来,大陆地区的电话营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潜力巨大,尤其是在金融保险领域,未来市场相当可观。

“电话营销在大陆的发展最被看好的行业,仍然是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产业。以保险业来说,电话营销在大陆保险业的发展,最近一两年可能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就更长远来看,绝对会有爆炸性的发展。”姚能笔说,“再以信用卡行业为例,信用卡的发行在大陆在2008年以前会有倍数的成长,这样的发展提供了电话营销在数据库方面所需的帮助。”

第6篇

自从“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世界;但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国际经贸格局发生变化,却给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本文将对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

一、引言

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机遇,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万美元。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年均增速为49.9%。其中,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同比增25.9%;金融类86.3亿美元。

二、金融危机后跨国并购机遇

(一)资产贬值,成本降低

首先是金融危机使资产贬值,数据显示,国外资产迅速贬值,目前日本200家市盈率最低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不足2倍。使并购成本下降,中国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并购这些企业。

其次,金融危机波及实体企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欧洲大量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拖欠供应商货款与员工薪资,甚至面临破产的局面。一些公司为渡难关不得不出卖公司资产或股权,全球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走软进一步降低跨国并购的成本,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出境并购的良好契机。

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危机导致的资产价值下降,转变或者扩大自己的并购导向,使企业自身动机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促进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利用金融危机,转变并购导向

一些资源类、能源类公司受到热钱退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市值大幅缩水。特别是一些以自愿性产品出口为经济主体的国家,由于金融危机早场资源能源价格下降,这些国家财政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资金输血,于是,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企业被迫进入产权市场进行股权出售和股票增发。

由于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溢价能力不强,中国政府提升了能源安全的高度,企业利用金融危机创造的机会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企业资源导向并购。2009年仅前七个月已经有19起与资源领域相关的跨国并购完成。

2、扩大并购导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外企业调整主营业务的方向,出售部分资产或是业务,国内企业因此获得了很多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很难遇到的机会。并购领域会更加广泛,2008医药、纺织。化工等海外并购开始兴起。2009年,海外并购的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主要行业。市场和技术为导向的并购正在重新成为海外并购的重点。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海外并购案公布数达到24项,较2009年并购数量增长一倍。

(三)中外政府支持

由于债务问题在2012年继续更加严重的困扰欧美经济,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少。进而导致当地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日益困难,资金链断裂,缺少流动资金都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外国企业急需运作资金支持的机会,打开欧美市场空间

资金流动性缺乏导致外国企业自顾不暇,进而导致欧美企业难以兼顾对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援助,但当地市场对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需求依然存在,中国企业也完全可以借机加大彼此间的合作。

就国内政策而言,自2000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外汇管制开始逐步开闸,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外汇额度控制。融资优惠,中国两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金融助推力量。2008年,中国银监《上瘾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用以满足企业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融资需求。

(四)外汇储备

2012年9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9月份为32850.95亿美元,为我国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外汇储备的急剧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承担着很高的汇率和购买力贬值的风险。美国经济疲软,美元贬值,美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加速了我们外汇储备贬值。因此有必要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海外并购,将外汇储备的用途多元化,使外汇储备由金融财富变为实际资源与资产。

三、案例分析

以汉龙矿业收购澳大利亚钼矿公司并购案为例。可以看出,四川汉龙的并购充分利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创造了双赢的局面:

1、利用国内积极政策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加大走出去的政策力度。而中国进出口银行则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四川汉龙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此基础上,携手合作、剑指海外。

2、低成本资源导向型并购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四川汉龙以较小代价换取全球性重要战略资源。,汉龙集团昨日首次披露,收购的这座矿山还是一个巨大的铁矿,储量达10亿吨之巨,品质优良,平均含量40%以上。汉龙集团相关人士表示,项目具有非常好的前景,若按现时钼价计算,该项目在3年后达产时,年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年利润达20亿元。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给我过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配合下,制定符合自身的战略计划,有规划、有目标的“走出去”;不盲目、不投机。认清风险紧抓机遇,促进国家和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珊宏,兰丹.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并购发展探讨[J],管理观察,2009(16).

[2]李晓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风险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秦米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困境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06).

[4]姜秀飞.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分析[J].浙江金融,2010(07).

[5]肖扬.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对策与战略,2011(3).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人民币; 国际化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6-0009-02

一、背景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很快波及全球。受其影响,全球经济开始陷入持续的萧条之中。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方法却是开动印钞机救市,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滥用其美元霸权地位,“绑架”世界经济将风险转移,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世界各国在对美国这一行为进行谴责的同时也认识到,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过度依赖美国货币,维护本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资产安全,可能带来极大风险。[1]为应对危机和防御风险,各国开始寻求货币的更多元化。

人民币是继英镑、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之后新近崛起的货币。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的地位在逐渐上升。1997年7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恶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除直接或间接向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数十亿美元援助外,更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郑重承诺,既维护和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又避免了亚洲国家相互间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带动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量增加,再加上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表现出的负责任良好形象,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币的公信力提高,人民币开始树立了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形象。

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不能过度依赖美元的同时,人民币的形象和地位日益上升,这就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一个新机遇。当然,人民币在抓住机遇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二、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需要看到,在全球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下,人民币正迎来一个迈向国际化的“最佳时机”。20世纪80年代,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三种货币,随着欧元的诞生,德国马克被改写成欧元。

从日元看,日本在东亚具有一定的地位,在东亚除了美元以外,日元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从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也采取政策积极的推动日元的国际化。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陷入泡沫经济的泥潭,经济出现困难,日元在亚洲的影响力也大大减退,这就为人民币迈向亚洲,走向人民币区域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机。

从美元来看,次贷危机美国开动印钞机救市的行为恶化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严重挫败了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虽然这次金融危机不会造成美元地位的改变,但由于美国独大的弊端日益更为清晰的暴露,各国对“强势美元”的信心受到打击等原因,美元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从欧元来看,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欧元的问题也日益显露:首先各国的“大手笔”金融救市行动和经济刺激计划靠的都是政府掏钱,这势必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欧元区各国赤字和债务上升,各国差距拉大,危机货币联盟的整体稳定。其次,金融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内部不团结和经济融合的局限性。再次,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中东欧的欧盟成员国经济形式显著恶化,恐难在短期内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条件,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扩大步伐将受阻。[3]从欧元面临的这一困境来看,其目前难以独自填补美元衰落留下的空间。

“时势造英雄”,人民币国际化开始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共同愿望。

2.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

美元、马克、日元、欧元,这四种货币的国际化具体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通过研究这些共性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考察货币国际化的历程可以发现,货币的国际化是以强大的经济体实力为支持的。处于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货币相比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经济优势。只有支持该货币的经济体的实力达到一定积累,其发行的货币才具有可靠的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美国仍然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大国。但强大的实力支持有望形成人民币的区域化,最终促进人民币向全球化发展。

第二,强大的金融市场。可以说,在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虽然,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压力下,中国金融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金融市场不断得到规范,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货币的稳定程度和国家的全球信任度。无论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都以其行为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危机面前仍然保持着人民币的稳定,争得了全球对中国政府的信任程度。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的打击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在整个过程中,人民币是唯一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稳定的。尤其是中国政府为稳定东亚和世界金融形势,帮助东亚国家和地区走出困境和摆脱危机,坚定不移地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更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5]

世界银行3月17日发表报告指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不仅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还主动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向多国提供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承诺对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到中国的绝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此外,中国在面临巨大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体现了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6]

总之,中国在经济发展程度、货币稳定性和政府在国际上的信任度等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人民币在给中国带来诸如拓展国际交流,提升综合国力和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有利影响的同时,人民币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首先,中国国内经济更容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和外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的开放度逐渐加大。在享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国内经济会遇到诸如人民币国际化逆转风险、货币替代、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等方面的冲击。[7]这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次,人民币将会使中国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矛盾加剧,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效果。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以部分。在封闭加剧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只受本国的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在开放的经济下,外部的经济形势也会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在这种经济情况下国家制定的政策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最后,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

总之,从现阶段人民币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人民币具备了走向国际化的一些基本的条件,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得人民币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个绝对的获利现象,其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对中国经济的极大挑战。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与路径》,中国发展出版社,第1页.

[2]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第259页.

[3]《金融危机对欧元的挑战》,.

[4]刘立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讨》,人民出版社,第62页.

[5]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第37页.

[6]《中国与世界携手应对金融危机》,read.省略/content_868633.

第8篇

[摘要] 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众多行业纷纷受到重创,然而中国电影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电影票房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43.41亿和2009年的62.06亿,截至到2010年第三个季度,我国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75亿。这些数字不仅说明中国电影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电影业在金融危机下成功的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电影业 机遇 挑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01

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有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倒闭。从2006年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亏损19.96亿美元,工商银行亏损13.14亿美元,建设银行亏损6.73亿美元,中国平安亏损157亿美元,中国人寿亏损10.08亿美元,中国国航亏损19亿人民币等。然而中国电影业却在经济的严寒中迎来了春天,从2008年到2009年,收入由43.4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62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几乎成了一条陡立的直线,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也是在金融危机下的一个奇迹。为什么在金融危机下中国电影业的收入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呢?而且成绩是年年飘红。我们觉得这一现象非常耐人寻味,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专门的研究。并且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文献分析。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现象被称为“口红效应”。它是指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因为口红作为一种价廉且非必要的商品能够给人带来精神慰藉,具有安抚人心的作用。金融危机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缺钱的情况下,娱乐方式当然是以消费便宜为主。电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消遣需要,并且给予人们以安慰,激励等。显然,电影业的惊人成绩就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口红效应的结果。这给中国电影业票房的收入带来了一个特大的机遇。从2006年不足26亿元,到2007的33亿,2008的43亿,2009年的6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21.2%,30%,44.1%。然而人们由于欣赏的电影多了,对电影的了解多了,从而要求也多了。从关注电影的技术水平和音质效果上升到对电影的内涵、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要求。这就不得不让中国电影人好好的反思,制作一部电影,怎样才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为了要迎合观众的口味,提升电影的票房,电影人也不得不多方位的考虑,电影中的明星阵容,电影效果的制作,特别是民族文化的表现。除此之外,电影的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电影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电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同电视网络一样,可以说是娱乐消遣时必不可少的。经过调查分析,票价定位在15―50元之间人们最容易接受,占了95.4%。人们观看的电影相比之前来说明显增加,有43.5%的人选择在最近一段时间观影频率有所增加,45%的人没有变化。如果13亿中国人人均每年看一次电影,以20元的票价计就是260亿,这是多么大的市场潜力。这理应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然而在这个机遇当中,中国电影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这些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模式。

一、加强电影中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

电影无可厚非地是一种文化产品,要体现一种意识形态,在这方面,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就做得很好。《真实的谎言》是90年代动作片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开始。此影片美化了美国公务人员,如FBI间谍,丑化了阿拉伯游击队队员,同时容易使人产生对阿拉伯世界的人民的厌恶之情,这于无形之中给所有观众灌输一种亲美情绪。可见一部电影中的文化内容是多么的重要。国产电影自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由《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到2009年的《赤壁》为止,这些电影的票房收入都很好。在电影中出现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民族符号。如《夜宴》中有被称为人间仙境的面积为666.7万平方米的竹海;《投名状》、《赤壁》等都有着中国古代特色的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情形,于黄沙狼烟中血肉模糊的厮杀,非常冲击视觉。但是这些都只是打着民族符号,却没有给符号赋予生动的内容。从整个故事来看,同样缺乏着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要求技术的精良,场面的浩大却往往容易忽略片中的人文背景。打着中国民族文化的旗帜,却没有表现民族立场的文化内涵。缺乏一种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及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而在表现文化内涵方面一些比较轻松搞笑的电影,如《疯狂的石头》、《追影》、《疯狂的赛车》等影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张艺谋用2780万元的成本拍摄的贺岁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取得2.7亿元票房,而此片上映首日票房就已达到2100万的成绩,并创“国产影片历史新高”。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成绩,与电影中的喜剧元素有关。而这些喜剧元素,来源于人们生活,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和语言特性。如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采取中国北方式的小品形式;再如《十全九美》、《追影》,有着中国四川方言味的普通话,以及四川人特有的含蓄幽默,这些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有着中国人民生活中骨子里的元素,体现了中国这56个民族大家庭的独特的文化。多元民族文化不仅为电影产业带来更多的创作题材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文化。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只有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才能够更好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更好地被世界承认和认可。同时,还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电影,如《建国大业》、《十月围城》同样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电影中演绎展现了中国革命不同时期一个立体的中国历史。《建国大业》的制作成本大约4000万人民币,却在国内市场收获了47413万人民币的票房。这些事实,无疑说明了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在我们调查的4300份问卷当中,第15题你对电影有哪些看法和意见中有2231份问卷提到了电影要有内涵、灵魂,最主要是能体现自己的民族文化。在进行对一个电影团队稳定发展的调查当中,有60.6%的人选择了优秀的导演以及演员,这无疑也说明了电影中软实力的重要性,是电影将要被人们接受的一个发展趋向。导演在拍一部电影时文化底蕴和表达内容是最关键的。要想电影发展下去,得到观众的支持,就必须得赋予电影文化内涵和民族的灵魂。这些都强调了中国电影要吸引观众,走向世界并且让世界记住我们,就必须得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来赋予电影灵魂,深深地把民族文化扎根在电影的骨髓里面。这同时也是在电影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提升电影的制作技术

在问卷调查中有19.5%的选择宣传力度,12.3%选择制作团队,43%的人选择演员阵容,25.2%选择了其他。分析数据可知大多数的人们对电影的技术如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等、特别是演员的阵容及导演都有很大的要求。技术效果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电影要好,技术效果手段是最基本的。而3D技术就是虚拟三维的技术,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达到视觉、听觉等方面立体效果的一种技术。3D电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人物和情景中,而不再是简单的观看银幕上的画面,使电影带来的多方面效果更加丰富。如3D电影《阿凡达》的上映,给整个世界的电影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创下电影史票房的最新记录。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借助3D技术为人们创作画面形象更逼真精良的电影作品。电影人相继推出了3D电影《鬼妈妈》、《我的血腥情人节》、《极地特快》、《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一部部3D影片。而《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利用二维的技术制作的,只是在后期过程中将其改为3D,可以说是一部伪3D。它只是打着3D的旗帜来吸引观众。由此可见一部电影的制作技术也是提升票房的关键。《唐山大地震》是国内首部采用3D技术的电影,虽然只采用了几分钟的3D技术,但其带来的逼真画面吸引了不少影迷,自然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同时《全城戒备》、《机器侠》都采用了3D技术。然而,在对3D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许多的短板和欠缺。3D技术是电影界一种新颖的技术,它代表的是电影业在技术上的创新,这就需要中国电影人好好的学习与掌握。除此之外,中国电影人也应该寻求一些新的技术,使电影效果更逼真。电影的技术是故事形式表达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

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务贸易;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10-02

1 引言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邵望予(2005)认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越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胡日东(2005)在1985~2004年的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与经济增长额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而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陈景华(2009)年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数据得协整分析,显示服务业国际转移得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对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就业问题的改善,以及科学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附加值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在经济危机之际,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带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问题的优势,是中国化“危机”为“机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给出建议和措施。

2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我国服务出口额历年呈上升趣事,但占世界服务出口比重仍十分低,最高未超过4%。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92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得比重为3.39%。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225.9亿美元,德国为1870.7亿美元,法国为1182.7亿美元。意大利为989.0亿美元。

2.2 从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旅游、运输贸易比重较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占到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我国服务贸易停留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59.7%,而代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行业得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53%下降到了2006年的40.26%,这一比重最低时只有32.27%,平均到每个部门不4%。

2.3 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状况处于比较劣势,根据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计算得服务贸易分行业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可以看出,在10年时间里,我国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均小于0,介于-0.14~0.05之间波动。虽然有部分行业体现一定的竞争力,但他们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密集型行业,而目前国际上这些行业的资本技术含量大大提高。因此,我国服务业竞争力还很低,反映出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水平和知识含量的欠缺,这些行业在我国全面开放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 金融危机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相互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2008年由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目前已经由虚拟经济扩展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都有出现衰退的迹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不能独普其身。就当前来看,这次金融风暴已经使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减少,“中国制造”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失业增加、经济增长放缓,因此,扩大出口、稳定就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扩大服务业出口,增强出口竞争力

由于货物贸易的急剧减少,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力,可以把发展中心转向服务贸易领域。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大量加工制造企业濒临倒闭,这些企业多半是加工出口,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产品附加值低,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如IT、金融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极大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的比例,而且它们作为出口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品,能提高出口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出口品成本。解决我国当前贸易结构低级化的状态,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的增长。

3.2 发展服务贸易。缓解就业压力

出口急剧减速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骤减,国内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也正面临困境,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就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就我国而言,三产业就业年增长率一直高于第一、第二产业。1978年我国服务业人员不到5000万人,到2007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213亿人。据统计1978~2007年,第一产业得就业量占总就业量比重缓慢增加而第三号产业就业置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2.2%增长到2006年的32.2%。第三产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极大的缓解就业压力。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率明显偏低。

3.3 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的减少和失业问题的加剧,都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服务贸易的发展必然会使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段上升,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工业国第一、第二产业对GDP得贡献都很低,甚至为负值,第三产业贡献度均超过其他产业的贡献。中国作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得关键时期,而且我国服务业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安全度过金融危机。

4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建议

4.1 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生产业

生产业可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对国家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传统意义上的生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融合趋势,即信息化、知识化为主导的现代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出现了不断增强的趋势。因此。要优先发展生产业,通过将服务作为中间品的投人,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4.2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坚持自主创新

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承接服务业转移,扩大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内第三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我国服务业得增加值,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政府要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产业,中国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总体上是不成功的,在服务贸易方面,要加大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培育,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才能保持长久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而不至于落人关键技术受制与人的被动局面中。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资产管理

2007年美国房价下跌引发了次贷危机并且慢慢转化为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且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急剧衰退。而此次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次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给全球经济当然也包括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造成了直接的打击。我国最近几年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而金融危机造成了这些国家经济的下滑和衰退,使其对外需求下降,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2.对我国的企业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国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进而减少了进口量,我国的出口量也随之减少,造成了很多出口加工企业订单减少,存货增多,资金严重短缺,很多中小企业因此破产或面临破产的威胁。金融危机也已经影响到了一些原材料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美元的货币价值,从而造成了很多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我国的原材料大都依赖于进口,对于一些依靠加工进口原材料为生的的企业来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其的影响显而易见。

3.对我国的投资以及投机市场也有很大的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存在太多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异常紧张,势必会影响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也会造成很多在我国已经投放的资金撤离国内市场。

4.对我国的消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整体下滑,企业效益不佳,个人收入降低等原因,再加上我国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顾虑,造成了整体消费水平的下降,特别是住房和汽车等的大额消费降低。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对改变我国主要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了机遇。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靠出口和投资的高速增长来拉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金融危机使国外需求降低,国内消费水平下降,投资大量减少,这样的环境中以往的增长模式难以见效,我国必须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对我国淘汰旧的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机遇。我国的经济结构一直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国家也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金融危机的到来打乱了正常的调整步伐,而那些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产业恰恰是需要调整的旧的产业,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

3.对于企业进行并购和创新技术,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带来了机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国内和国外的优势企业股票严重缩水,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破产,我国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并购,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我国虽不能独善其身,却也在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下,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其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我们更要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引发原因等方面得出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和教训。

第一,要对房地产业的风险做充分的分析和重视。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提醒我们,房地产价格全面下跌所带来的危害与其他行业相比要严重的多,在我国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和贷款也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国家应该把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

第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还是应该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并且加强监管的力度。美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监管缺失或监管漏洞也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发挥金融创新分散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的同时,要加强相应的监管力度,做相应的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应对政策。

第三,适当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出口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除了转型别无选择,中央也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还必须提高国内需求的增长,以此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各个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创造好的品牌。

总的说来,这次金融危机虽然给我过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基本面总体运行良好,我国应从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使我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文化产业影响 化“危”为“机”

一、本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本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自2006年春“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其影响不断凸显,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金融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并且进一步演变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动荡。由于金融危机原因的复杂性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金融危机对世界文化产业的影响,并不是与危机的扩展同步发生,而是具有一种时间上的逻辑推进关系。从2007年金融危机初现端倪到2008年7月,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世界范围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直到2008年8月~9月间,好莱坞一系列电影融资出现困难,拍摄计划搁置,上映档期推迟,明星身价缩水等问题的出现,美国的文化产业首先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后,伴随着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文化产业所受的影响范围不断扩散,程度不断加深。到10月底11月初,欧洲、日韩和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开始卷入其中,德国的图书市场和2007年比相对低迷,俄罗斯的博物馆和剧院投资减少,伦敦Frieze艺博会交易场面冷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娱乐业、传媒业也受到冲击。截至目前,虽然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危机,但由于市场前景的不明朗,市场信心的恢复不能一蹴而就,金融危机带给文化产业的冲击,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深化。

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和深入,将带来市场整体的经济动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除了上述的各方面影响之外,风险投资可能明显减少,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某些改变。以网络产业为例:风险投资减少,可能导致网络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一些项目从“免费”向“收费”转变。这将抑制吃惯了“免费午餐”的网民的网络消费需求,致使某些网络产业萎缩。当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深入的同时,各种反金融危机力量也在积极发力,与金融危机进行艰难的博弈,这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扶持房地产、刺激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短期来看,能为文化产业的各方面带来契机,长远来看,也能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利好的大环境;一些相关文化产业可能迎来发展机遇,另一些文化产业则可能面临挑战。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应趋利避害。

二、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

1.目前影响现状。由于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开放程度与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不同,所受金融危机冲击各有差异。从程度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但在世界经济动荡这一整体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娱乐圈、艺术品市场、传媒业等纷纷呈现动荡与不景气。很多大制作的影视剧都宣布搁浅,歌手专辑的宣传也大幅度缩水,不少颁奖典礼也因此受到影响,或停办或压缩规模。MTV举办的“超级盛典”,光线举行的“娱乐大典”、“模特大典”先后取消,10月份仅有两年一次的音乐盛典和风尚大典,以及东南劲爆音乐颁奖典礼支撑局面。艺术品市场与机构开始自身调整,应对“冬天”。 TVB所属的中国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因金融动荡,暂停卖盘计划,公司声明称“所有可能收购邵氏或其附属公司股份的商讨均已终止,若有新的商讨将再行公布。”北京现在画廊创始人黄燎原11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现在每卖一幅作品,就要亏损30%,面临资金困境的隐患。目前已在酌情考虑缩小经营规模(北京和上海两个画廊,仅空间租赁费用一年都超过百万)、减少人员和节省日常开支。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大约会计划缩减团队成员至40多人,在保证今年的大展的基础上,酌情减少今后大型展览或选择有基金会赞助或有出资方承担费用的展览。上海800艺术区已经出现少数几家画廊开始缩小规模和范围,甚至暂时休业的状况。

2.具体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像一把双刃剑,兼有负面和正面的影响,而且无法孤立来谈是正面影响多还是负面影响大,而是相互交织,互有渗透。

(1)从理论来讲,次贷信用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放贷可能缩紧,依赖银行贷款的相关文化企业将面临资金紧缩,相关项目将可能推迟。但就中国文化产业的具体状况来看,主要依靠贷款经营的文化企业不多,相比美国而言,占所有贷款企业的比重较低。从这一点来看,我国文化企业的资金运营受不了多大影响。另外,虽然金融危机下的银行、金融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投融资金数量较小,方式灵活,有较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官方对文化产业扶持主要体现在文化事业上,金融危机下,国家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这将间接使文化产业受益,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2)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散,我国经济各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含有外国资本的企业或项目将可能面临外资撤离,其中文化产业也可能面临一定的资金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结合中国文化企业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外国资金占我国文化企业的比例不大,如果撤资可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中国市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因此国际投资者可能撤除在外国市场的资金,转而投向中国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反而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3)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动荡,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受损,各行业投资和消费将可能受到下挫,文化产业无法独善其身,必然受到一定波及。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在传统产业受到影响的背景下,投资者、消费者可能将眼光转向,在文化产业中寻找新的机遇和满足。

(4)中国文化企业有对外国破产文化企业抄底和进入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核心的机会,但也可能是一场陷阱。以中国传媒业为例:虽然我国以CCTV为首的传媒逐渐在世界占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被西方声音包围的世界传媒界,中国传媒的声音十分微弱。在西方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传媒界,中国可以借助濒临倒闭的半官方或民间有影响力的媒体,达到跻身世界传媒核心的目的。而对这些濒临倒闭的半官方或民间有影响力的传媒的评估将影响到中国传媒的发展方略。

(5)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我国面临调整国内产业市场、经济结构的局面,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在眉睫,这一转变将可能给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面临机遇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文化产业要树立新的观念,要做所有产业的服务行业,如参与农业、工业的策划、开发和设计等等。这样,我国文化产业将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发展机会收为己用,达到各产业、行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的因素,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6)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大国,市场化、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对文化的淡忘与遗失。金融危机暴露了经济高速自由化发展的弊端,使人们看清工业发展的现实和欲望的破灭,从而实现精神回归。金融危机时刻,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产业经济的挑战,更面临整个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三、我国文化产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充分认识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可能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力争把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金融危机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出台恰当的措施,解决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为应对此次危机,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总额高达数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对于文化消费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大量保障性投入将极大地释放文化消费的潜力;另一方面,文化消费本身就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关政府部门更应当抓住时机,适时推出刺激文化消费的具体举措。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抓住机遇,解决一些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如人才培养、税负结构等问题,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为我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针对当前情况,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处在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以下几点大的趋势已经可以基本确定:

1.文化产业将会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对实体经济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文化产业本身具有经济属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可能摆脱危机的影响。同时,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消费、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文化产品的出口等方面,而且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不同门类的影响并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虽然金融危机将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本身的特点,王永章表示,尽管金融危机将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方面我们理应具有坚定的信心。这是因为,首先,经过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兴的文化业态日益勃兴,各级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不断,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客观上阻挡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而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基本保证。

3.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的特点,符合我国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4.在当前国家出台各项措施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机下,文化消费作为我国居民消费中极具增长潜力的一个部分,能够为扩大内需做出重大贡献。

5.就文化产品“走出去”而言,金融危机虽然影响到我国传统的出口企业,但却给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既要增强信心,又要有忧患意识;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泰然处之;既要充分估计困难,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更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面对挑战.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危”中求“机”;抓住机遇、以变应变、创新发展、化“危”为“机”。

参考文献:

[1]蔡尚伟 王倩茹:论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人民网,2008年10月17日

[2]蔡尚伟 张 :金融风暴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人民网,2008年10月22日

第12篇

【摘 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下降。我国的外贸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面临订单

>>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服务型外贸企业价值链的重塑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发展对策 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环境下外贸企业风险分析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外贸企业现金流管理策略探讨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谈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后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战略调整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试论外贸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应对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战略的SWOT分析 探讨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 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企业财务问题探析 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问题与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四川新闻网.中国工商银行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发展[EB/OL].(2009-5-20)[2009-5-22]http:///system/2009/05/22/011944964.shtml.

本文属于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京津冀地区贸易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学术创新团队(编号:PHR201106139)项目和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崇献,经济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胡攀,北京物资学院2012级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