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

时间:2023-07-25 17:1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常识

第1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原因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重视语文文化知识的素质外,还要重视以下素质的培养:

1、要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2、要重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每个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而这些差异不仅使每个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使同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素质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情绪,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要重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

4、要重视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意识非常淡薄,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没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小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1、文道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重知识但不“唯知识”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儿童掌握语言工具外,还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去影响学生,促进儿童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结合课文,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第二,表演“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针对这一特征,把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同学们自编、自演,通过 “演”与“看”,使同学们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把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文章,只有熟悉现实生活,才能使文章中的描写变为真的情、实的景。因此,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一切敢爱敢恨,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与课文结合起来。

2、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育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第一,要借助教材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第二,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想象力发挥出来,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当学生寻求到答案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这种感觉就会激励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出现分歧时,就引导学生去讨论、辨论,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并会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身心素质。

3、体味美感,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及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化难为易,培养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

第二,用节奏增强语感和想象力,启迪学生感知美。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第三,剖析形象,感受想象美。美离不开形象,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审美教育方法要达到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师应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去启导学生思维和想象,要使语言、手势、板书、教具、电教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度。

4、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第2篇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审美情趣

一、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的意义

(一)特殊性

小学教育不同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其本质上是启蒙教育,而启蒙教育最主要的教育核心就在于带给学生无限的可能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力最强,对于外界的事物的好奇心也最旺盛,大多数的小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积极心态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故事。而且就语文教育来讲,其本身是母语使用的一种发展和延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也在将母语传递给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在小学期间所学到的母语常识会成为潜意识而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即便是学生在未来的使用中忘记了是如何学会的,但是由于在日常的应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本身来讲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从赏识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小学阶段虽然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教师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其薄弱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赞美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而教师的斥责也会产生双倍的负面效果。所以通过赏识教育,教师积极的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将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必要性

埃里克森是世界级的心理学家,在他看来,个体的发展是持续的,但是在这个持续性的时期内,不同的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心理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一方面来说,小学生由于还不能够良好的应用语言,所以往往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只能通过哭的形式来表达,但是这种负面情绪的会逐渐在思想中积累,最终会成为成长之后的隐患。而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夸奖是可以净化他们内心负面情绪的重要力量。因为小学生的心理能力尚显稚嫩,夸奖会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正面影响,而且小学生对于别人的肯定是非常在意的,如果教师对他们进行夸奖,他们会将某些事情视为是他们获得夸奖的主要源泉,而积极的去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实际上教师就可以掌握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来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而如果说教师不通过赏识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育,而是采用一种平淡的,或者说是恶劣的态度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话势必会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创伤,这样不仅不能够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赏识教育的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潜能

相较于中学生、大学生来说,小学生无疑具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开发,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开发小学生潜能也是其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只能够通过故事、课文等内容来一点点的激发小学生的潜能,但是通过赏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夸奖,然后让小学生自己来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这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除此之外,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其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即便是小学生拥有非常良好的可塑性,这些内容如果说单靠教师来塑造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赏识教育却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进行自我创造、自我思考。譬如说在进行医生类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去对一些关于医学领域的常识进行了解,特别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应该鼓励学生学会采用一切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信息,然后在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掌握一些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并肯定学生之前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努力,鼓励学生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见解,无论对错,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会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努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学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中学教育大多都是应试教育,在这个时期,学生都在为了升学而奋斗,所以对于教学环境的需求并不高。而大学时期,学生在自主性偏高,学生在大学中更多的是学会如何与社会接触,如何与人交流,所以对于教学环境的需求相对更低。但是小学教育不同,它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亲密的关系,这样小学生才能够与教师之间进行课堂的互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各种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尤其是语文这种相对来说主观性比较强的科目,每一个小学生的视角不同所展现出来的语文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教师通过赏识学生的各种想法,能够更好的推动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够认真的、积极的学习,并且树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自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之一。

三、结束语

语文是一个主观性特别强的科目,作为母语,即便是成年人也不敢轻易的说语文能够百分之百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以单一的结果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承认小学生思维的多样化,通过赏识教育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途径

小学语文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小学语文文化教学提供思想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提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进行德育教学,剖析文化背后的深厚德育思想,并使这些德育思想成为小学生践行的思想指南,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筑起思想保障的屏障。

一、剖析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是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阵地缺失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思想,且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德育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得还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小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不能够转变观念,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对教材进行僵化性教学,而不能够深挖教材背后的深厚思想主旨,加强德育思想提炼。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阻碍着德育对小学生言行的正确性引导,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2.是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发挥德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做人做事、遵守公共秩序等基本的言行标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和安全文明教育等。从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是从思想层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但是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和践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已经显性或者潜在地包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这些教材内容的设置,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直观性德育教学,使文化和德育教学相得益彰,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1.课堂教学融入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些词汇、语句和教材背景都已经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内涵从属于德育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教材中包含德育教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性讲授,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人早早地站在长安街两边”“无数人悲痛”等句子无不深刻展示了人民对的热爱,而的高尚品德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对这些语句进行思想拓展,进而引出的一些事迹和高尚风骨,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用。通过这样对教材中重点词句隐含的背后意蕴进行挖掘,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扩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促使文化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文彰显思想,以思想拓宽文本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引导,最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德育教学的基础阵地。

2.语文课外活动贯彻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震撼小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鸣和相同的价值认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德育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但从思想上使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继承发展光大,而且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促使小学生汲取积极的精神内涵、树立高尚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深化从而为小学生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标准。

【结语】

德育是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它影响着人成长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起步和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包含着深厚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文化和德育教学并重,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补充有益养料。

【参考文献】

【1】马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思考【J】.教师,2014(22)

第4篇

养;知识积淀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46―01

结合二十年左右从教实际,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今与众位同仁分享。

一、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基础,居下承上者”(见《词源》),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在教育中地位的重要。同样,语文乃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才能完成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使命。

1. 要拥有丰厚的文化、知识积淀。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自身素养厚实的教师讲起课来出口成章、谈吐自如、口吐珠玉、妙趣横生,课堂精彩纷呈。在这样的教学浸润下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大家偶尔有机会听于永正、窦桂梅等名师的课会觉得受益匪浅,可想而知,长期接受名师熏陶的学生更是终生受益。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知识积淀。现在提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是“杂家”,语文教师不光要懂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知道史地、科学等学科常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百科知识不少,记得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文时,有学生对司马光的姓氏有疑惑,这涉及到中华姓氏中的复姓,如果教师不知道一些相关知识,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也是片面的,就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适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向“语文素养”的转变。

2. 要有积极合作、互相学习的胸怀。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文人相轻”。有些时候,人们戴着有色眼R看别人,尤其是同行之间;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心理作怪,看不见别人的长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同事、同行身上的优点。敞开心扉积极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另外,注意与学生合作。当今,网络、传媒的冲击无处不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依赖课堂,有时他们在某一方面懂得比教师还多。所以,教师要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课堂也不会枯燥乏味。

3. 要有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教师要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效果,在分析中不断改进,在总结中不断完善,提升教学效果。

4. 要有创新与研究意识。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与研究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大家不要误解为这是让教师成为专业的研究者,而是为了让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全面改进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如白纸般纯净的孩子,启蒙阶段教师的影响将是终生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1. 过硬的书、写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坚持规范书写。“电子时代”,很多时候手写被计算机打字代替,但语文教师不应忽略文化传承的责任。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当作艺术品来欣赏的文字,教师一定要写好字,写规范字;语文教师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示范各种文体的下水作文。教师自己文笔生动,就能带学生走得更远。

2.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使用普通话教学,规范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启发、赏识、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共鸣。

3. 教学设计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中的设计包括很多:问题、教具、板书、课件等。好的教学设计能引领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把握情感。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要衔接紧密,张弛有度,最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发挥作用 培养能力 升华感情 传承文学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挥好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我从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感悟中,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纳成“五能”。

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接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还是一种萌芽状态,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有说的欲望。语文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

二、能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人生聪明识字始”的道理。郭沫若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因此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时,这些都能足以展现出来。

首先,小学语文课本具有独特的图文并茂和丰富的识字内容的特点。教学时利用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为条件,自然识字能力也会提升。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识字中,我不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教会学生独立运用汉语拼音认读准字音,教会学生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分析字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能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充分运用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最佳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我会让学生初读课文,阅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接着教学生学会品读课文,这时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感悟,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而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又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写作的手法、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课文,让学生真切感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从而掌握文章的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四、能升华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将承担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材生动形象,文情并茂,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载体。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激活他们的情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体验进入生活,感悟人生。在六年级下册《翻越大雪山》时教学时,一开始出示大雪山荒凉而又艰险的画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大雪山这一环境的恶劣,激起对将士们的赞叹、敬佩之情,更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珍惜美好时光的决心。这样就达到了感情的一次升华。

五、 能传承文学知识

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载着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承有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我们去开采、去发展。语文课程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丽荣、王金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999.年

[2] 《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百度文库.

[3] 余广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江西教师网,2013年1月23日.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 途径

引言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1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1.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2、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它是直观、形象、整体的,对学生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得到情绪体验。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与道德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得到了道德与美的陶冶。

2.2利用语文课外活动课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平时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样渗透着德育教育。

2.3在合作讨论中渗透德育

教师上课时要紧扣课文重点提问,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引导学生步步逼近问题中心,找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处于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这样,他们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向学生展示了桂林的美景,指导学生认真观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集中讨论,理解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桂林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感情,使他们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中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触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

2.4精心指导朗读,强化德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者要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得通过语言在朗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的教学,都要重视读。这样,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课文,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爱憎的火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想作者所想,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

2.5渗透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价值和态度以及人性的看法。最根本的是人活着为什么?人应当怎样活着?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将会受到深刻的人生观教育,更会制约着他们如何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和道路。而今的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太深,他们的意识里没有了古人的高尚情操,更多的是功名利禄,倘若人人如此,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点责任怎能落到他们的头上?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古代圣贤或者是近代、现代、当代英雄人物为典范,学习他们的精神,逐步形成他们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一些优秀、典型的课文,有机地进行渗透。

3、总结

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这样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力争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自然地完成德育。德育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风雨兼程、同舟共济,就可以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家发、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教学质量方面近年来已得到许多教育界人士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尽管受新课程改革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传统的过于缺乏创新设计以及创新教学理念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1.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应该将语文自身的工具性及其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充分结合起来,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的实质为帮助学生掌握能够用于交流与交际的语言知识,并用其中更多富于感彩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看出大多教师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往往将许多精彩洋溢的文字通过简单的修辞句、背诵段或生字词等进行描述,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语文作品中涵盖的背景信息与文学常识等。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合作学习也多流于形式,以小学课文《卢沟桥的狮子》为例,其在关于变化多端的狮子描写时,很多教师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狮子的变化特征,在讨论过程中以及讨论后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将文章的主题融于其中,使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仅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导致语文课的实质内涵被掩饰起来。又如,以小学课文《金色的草地》为例,教师在讲述草地的颜色时,教师往往只是陈述性的将草地的颜色等内容讲解出来,对于课文描述性的语言并没有过多的提炼,使学生往往只是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并没有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用词手法。

2.教师忽视对整体学生特点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学生的个人潜质充分挖掘出来。但很多教师将教学以完全理想化的活动方式进行,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难实现同步。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自身性格特征及知识能力水平影响,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积极参与、被动参与或完全不参与的情况。若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正确把握,将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与创新精神的发展。

3.教师评价多浮于表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阶段性为主,改变以往完全局限于试卷成绩评价的方式。尽管现阶段很多小学已向其方向发展,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单一的评价语、言过其实的评价以及缺乏依据的内容,很难起到鼓励与指导学生的作用。例如,在许多富于诗意的文章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往往具有“雾里看花”特征的语言方式,如“你读得不错。”或“你需要继续努力。”等,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学活动应达成的结果或具体方向。针对小学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足的现状,需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的目标、过程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进行完善。其中知识能力的目标要求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同时,还需运用语文课堂中丰富的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而过程方式的目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避免孤立自学的情况出现。小学语文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则针对缺乏生活经验与较高知识能力水平的小学生在理解现行主题更加丰富的教材内容时,需在教材内容基础上与学生经历相结合,在渗透文章情感时可适当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六个小矮人》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一定的问题,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小矮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其生活是否幸福等。

2.对话活动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活动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体现在诵读、独白、对话等方面。在诵读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讲述出来并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与生活实例去阅读文章,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独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课文复述、口语作文等口语训练内容。而对话训练中需引入问答以及讨论等形式,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内容时,可提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利用草船借箭,其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另外,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分组需以教学需求与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依据,而且要注意分组讨论中的适时引导。同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需给予引导性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应鼓励的内容与具体的错误之处作出明确,这样才促进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不断深入与完善。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各方面不断加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金微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才智,2014,(19):64.

[4]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第8篇

关键词:写作策略;小学语文;提纲;草稿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写作策略教学。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讲解写作方法,极少有涉及写作策略的培养和指导,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限制。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写作策略知识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一、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解决写作教学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策略知识。比如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主要问题是作文内容空洞、中心思想混乱,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实际生活观察较少,生活常识积累少。找出问题的根源,就能够“对症下药”,写作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写作策略,特别是教一些观察程序与方法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2.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主要问题就是无法有效运用写作策略,自然影响了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写作策略具有密切联系,一旦学生掌握写作策略就会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制订写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并在活动中合理调控写作过程,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主要的写作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应用,我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建议采用如下几种途径应用写作策略知识。

(1)提纲策略。当刚开始写作时,提纲策略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写作策略,这种策略就能够把学生个人的写作思路列举出来,当然也可不用在书本上表现出来,在心里构思提纲。比如让学生对《台湾的蝴蝶谷》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将提纲直接发给学生,然后结合剪纸作品(用剪纸剪成蝴蝶)讨论将具体的详细描写安排在什么地方。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就让学生把提纲列出来,而且要强调提纲一定要有层次感,就能够确保顺利进行写作。而且列出了写作提纲后,学生脑海中对这篇文章的脉络比较清晰,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2)草稿策略。本文所提到的草稿策略即为写作中的初稿,这种草稿没有必要具有写作完整性和书面公正性,并且还能够随意更改,但是必须要保证整个写作思路具有连续性。事实上,在写作教学中打草稿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写作策略,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要求学生先打草稿,通过这种策略就能够确保学生写作思路具有通畅性,同时还要避免发生字词不准确、词不达意等各种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语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草稿策略非常重要。

(3)清单策略。这种策略大多是使用到作文修改中。修改作文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标准,即为实施清单策略,当然“清单”必须要详细、具体,还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4)心理意象策略。该策略重点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生动刻画事物、人物等,特别是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写作时要有自己个人的观点。教学时,教师不能够只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新奇观点给予否定或评判。要从写作中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想象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引导学生写作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写作策略的实际应用

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阶段都在应用写作策略知识。在写作教学的构思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会将写作策略知识融入教学中,比如列提纲、目标设定、头脑风暴以及角色扮演等;而在写作阶段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同样应用写作策略知识,比如怎样克服心理影响、低水平加工等;写作的修正阶段,语文教师采用的写作策略知识包含了自我判断、自我观察及自我言辞表达等。而写作教学内容方面的写作策略,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就是梳理习作心理方面的写作策略;其二从杂志或者优秀的作文中选择一些课例,分析课例,从而分析小学语文写作策略的教学状况;其三就是把现有研究与写作教学中的写作策略知识作比较,再结合课例具体分析。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写作策略知识,有效推动了写作教学的发展。但从我国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现状来看,在运用写作策略知识时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习作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小学生的自主W习时间较少,因此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将写作策略知识应用到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从而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郭红霞.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22).

第9篇

[内容]

    ——浅谈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则是中师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地担当起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开始,由于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它的特点认识不清,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二是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信心。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怎样突出师范性,使学生学得进,学得懂,用得上,逐步培养起学习这门专业课的兴趣呢?

    通过教学实践,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应坚持以改革课型结构为重点,以写“一课一得”为主线,以改进考查办法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课型结构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还要训练技能,指导实践。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尝试着采用以下课型:

    (一)理论讲授课。这种课型重在理解概念,传递信息。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掌握概念,称为日常概念;二是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熟悉、掌握有关概念,属于科学概念。如研究、理解、掌握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小语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功训练等。这是小语教学的纲,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小学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形成的日常概念,精辟地、深入浅出地讲解。比如,学生对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感到深奥费解,教师就结合政治课上学习的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常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再认识小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神秘感破除了,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讲小语教学任务,先从字面上理解,再联系教学的典型事例,逐项加以剖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从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讲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重视搜集、积累和传递语文教改的新信息,还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帮助学生排疑解难,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二)阅读讲练课。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做到不要老师教就能自己阅读,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做为未来教师的中师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训练进而具备这种能力。为此,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课本为凭借,按照阅读教学的程序、方法、步骤,将阅读讲练课具体化为四步教学:

    第一步:自学探索。明确自学目的,提出预习提纲,教给自学方法,达到预习要求。

    第二步:登台试讲。在预习基础上,自愿登台试讲,要求明确具体,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步:集体评议。边听边想边组织语言,当场进行评议,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应变能力。

    第四步:教师小结。明确学习重点,补充典型事例,澄清模糊认识,总结评议情况。

    此种课型的目的是运用所学语文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通过实际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讲练中,既培养了教师意识,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欣赏观摩课。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师生感情的沟通与升华,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一是复录优秀语文课堂教学记实,供学生欣赏。在统编教材中穿插编排了不少素有定评的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实或精彩的教学片断,这是执教者多年心血的结晶,是极为珍贵的材料。我请优秀语文教师复讲录音,再现了执教者课堂教学风采。这样,就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将抽象的课堂记实转化为声情并茂的录音,学生欣赏时如临其境,感受很深。

    二是组织观摩优秀语文教师录像课。比如对于难度较大的“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这部分,我们组织观摩优秀录像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加深了学生对如何处理四个关系的具体认识。

    欣赏观摩课,旨在通过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加强教学的师范性,加深对基本教学理论的理解,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形式具有极大的突破性。过去的课堂中都是充满了严肃的气息,学生上课都循规蹈矩。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教学的客观规律,擅于结合小学生喜爱及感兴趣的游戏带入学习内容,结合思考训练其表达及应用能力,结合游戏教学培养小学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加强教学实践与游戏化模式探索,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主要课题,如何在游戏形式下达到小学语文教程要求更是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

一、规划游戏教学内容,营造表达及交流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需结合人教版教材的要求,尽量提前规划好游戏式教学的内容,减少以往语文课堂的严肃氛围,增加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愿意去表达思想情感及愿意主动行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语文的影响与感染,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态。让学习内容回归生活,这样才可进一步发展教育,体现教育的正确引导性,促进社会进步。小学学生需在小学语文教师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擅于运用想象力看待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擅于培养其进行深刻理解,并逐渐形成思维方式的理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确切的指导,注重游戏的组织性、有序性,此将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游戏方式既可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给予充足的信心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带入学习的乐趣之中去,有利于提升小学学生对游戏化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也由此提高小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此外,除了为小学学生规划游戏式教学内容之外,还需为其营造一个表达及交流的良好环境。小学语文教师需擅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轻松课堂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对新事物的内容易感兴趣。目前,要求小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擅于发散自身思维,将一些现实现象结合于游戏教学中。将游戏进一步引入游戏化教学,而为学生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与气氛的同时,使其在游戏中学会语文。令其在进行趣味化方式的教学时,结合思考进行锻炼、培养小学学生的思维,为此提供重要方式。小学学生其更为适合运用游戏化教学,应用此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推进小学游戏化的教学发展水平,进而全面培养小学生对于游戏化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探索游戏化与推进人教版课程的教学进程。例如在讲到《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设计个小游戏: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对文章进行自己的改编续写。实践中,有的小组就会想到其他的方法,例如一起把水缸推倒等情节,也有的小组是续写了大人来了之后的夸奖等。游戏表演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注重游戏教学设计,结合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教师使用趣味化教学方式,注重游戏教学设计,提高丰富小学学生的知识,利于培养小学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以提升小学能力发展水平为出发点,运用趣味化游戏化模式为小学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师为其选择的适合的范围之内,根据兴趣选择进行游戏。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行语言知识、生活常识的游戏方式的讲授来进一步促进小学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帮助小学生学会理解道理,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方式为小学学生拓展知识面。

生动的游戏形象、有趣的游戏设计方式,也将利于小学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讲到《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绘画游戏: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脚印,谁能在黑板上画出小猫、小狗、鸭子、蛇的脚印呢?也可以反过来设计游戏:在多媒体显示屏上展示出不同动物的脚印,之后让学生来抢答分别是什么动物的。正反的游戏能够把学生的逆向思维加以锻炼,正着思考之后也可以回答出这是谁的脚印。此外,除了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需结合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结合游戏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设施环境,积极为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拓展游戏形式,进而促进小学表达能力发展。教师还需培养小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游戏趣味化方式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小学学生独特的思维以提高游戏游戏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还需注重游戏应用方式,其需进行适时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引导,并且擅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及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一些游戏形式,也将利于学生能力发展。

总而言之,以游戏化教学方式促进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提升小学学生参与游戏的能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是由此得到进步发展的因素。因此,综上所述,在人教版教程的引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对其应用方式进行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课堂 学生主体

开放式教学注重对受教者终身及全面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与当代语文授课要求相吻合;这一授课形式提倡将学习语文的时空打开,强调语文实践及语言熏染,这与语文授课规律相吻合;开放式教学所彰显的恰是“人本”理念,对受教者独特的认知予以尊重。

一、增强教师的开放性教学意识

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为对别的学科进行学习的基础,其授课基本手段即为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对提升受教者的综合素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其施教目的即为引领受教者科学地借助语文学科,将自我感情及见解进行传达,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的交流。小学语文开放式授课形式应当着眼于课堂,整个施教环节,教师应当将引导者形象扮演好,因此施教者应当具备丰富的开放式施教常识。于课堂之上,施教者应当对学生的主观愿望予以尊重,关注个体的不同,注重受教者所提及的问题,辅助其探究问题的答案。伴随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施教环节应当注重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施教环节教师应当侧重于学生本身,对其独立思考予以鼓励,将思维模式予以创新。小学语文授课重点额开放式教学应当将施教者的引导置于首位,因此践行开放式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开放式施教意识,进而引领学生参与到开放式课堂教学互动之中。

二、立足于开放的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于施教之前,应当注重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依据这一方式的施教理念、施教方式及特殊的授课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预先安排好课堂互动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参与式授课活动环节应当树立下面的几点理念: 第一,设计教学活动应当紧随本学科性质及教学展开的目标。语文新课标中把小学语文性质定性及工具两种特性相协调;把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定制为,注重对小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提升,令受教者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及相应的探究及审美的能力,进而具备较好的科学文化及思想道德素养,最终为发展其个性及终身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与式教学之于小学语文,应当仅仅围绕小学语文文本的特性及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将目的锁定为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及传授给受教者对本学科进行学习的方法。

第二,以学定教。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授课环节,依据受教者的知识构成情况及认知水平、过程等,动态性的定制出和受教者的现实情况相吻合的施教计划。不但应当进行预先设计,亦应当可以令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空间给予学生。施教者依据学生于互动环节的学习实际,动态化的掌握施教环节,将协作、引导、组织的效用充分的显现出来。

第三,学受到教的服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施教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走进学生身边,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予以辅助,共同探究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和受教者共同探究课堂互动环节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进行授课。

三、完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令小学语文收获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其中顺利实施开放式授课,自当将观念转变,授课互动中将开放式教学纳入其中实则为推行开放式教学的根基,并且转变学校及施教者的观念,将受教者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能力予以培养,皆为实施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施教者于施教环节,应当将文本内容和其它相关环节相衔接,辅助受教者借助学的知识应对实际问题。

传统应试教育机制下,目前受教者文化学习更为侧重的目标为良好的考试成绩,施教者亦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受教者评定的标准,对学习过程没有足够的重视。考核教师环节,教师任教班级的成绩亦是对教师评定的唯一准则。上述施教模式,不利于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施教者应当对学生的成绩予以关注,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对成绩更为重视。要将开放式授课形式变为现实,自当转变校方考核教师的形式,对施教者而言,切实将受教者整体能力及班级综合素养水平提升意义重大,受教者成绩仅仅看作考核的一个元素,因此,校方应当将传统考核形式转变,着眼于提升受教者综合素养水平,定制具有创新意味开放式授课机制之下的考核基准,借此令施教者更为关注每个受教者综合素养,受教者于学习环节自当淡化对学习成绩的侧重。由此才可以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构建起来。

总而言之,施教环节即为一种创新及探索环节,课堂中彰显开放性,需要将受教者的主体效用显现出来,将其与施教者的主导相协调。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授课形式也显现出多样化的形式,相信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定会迎来更为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第12篇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从小就开始的一项伟大的工程。而小学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最基础的时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的思想萌芽的时期,也是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主要任务是通过语文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语文产生一定的敏感,从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并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所以为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施教者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所谓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在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中以这些技术为基础,实现教学的理论化与实践化。

3.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

现代的教育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现代的教育中之中,它在教学中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优点:

3.1 教学形式多样。因为在现代的教育技术中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所以在教学上来看呈现了多形式以及非线性的网络结构。这样把感知、理解、巩固以及运用有效的进行了融合,成为一体,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2 教学模式新颖。从教学的模式来看,现代的教育技术将网络技术恰当地融合到了教育中去,然后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实现了自由讨论式的协同的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整个教学更加的有效并且充满兴趣。

3.3 教学内容丰富。从教学的内容来看,现代的教育技术因为运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以实现了声、图、文、像一体的教育方式,让知识的信息来源更加的丰富,并且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感性的认识更加容易的掌握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对现代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了很强的求知欲,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去思考,不断地去探索。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4.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留心并且能够积极地思考,那么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储备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遵循“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原则,去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探索并且思考。而这一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老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一些图片或者放一下有趣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音像图文资料来培养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

4.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语文常识,有一定的语文储备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老师可以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学生通过一些问题一些图片信息的的思索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而口语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美好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激发说话的欲望,并且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那么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会慢慢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轻松愉快。

4.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展示中将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消化吸收,并且通过感官的刺激,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有效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当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走进文章之中,让他们在倾听文章中的声音,感受文章中的画面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真正地进入读书的境界。

4.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老师讲述的课本中走出来,让他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去刺激自己的感官,并且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对于生活中的一切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思维的刺激,能够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5.结语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现代的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理念完美地结合起来,能够让枯燥的语文教学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变得鲜活起来,也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中感受新颖,积极探索,提高其语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