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时间:2023-07-25 17:1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则

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肱骨干骨折;康复训练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 cm至肱骨髁上2 cm处的骨折, 是骨科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肱骨干中段, 其次为下段, 上段最少见[1-3]。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接, 好发于青壮年, 多有明确外伤史,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均可致病。一般中上段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中下段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臂局部疼痛、肿胀明显, 相邻关节活动困难, 骨折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如合并桡神经损伤, 可出现典型垂腕畸形和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 第1~2掌骨间背侧皮肤感觉障碍。X线检查可确诊本病。保守治疗是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 肱骨干上1/3骨折要超肩夹板固定, 下1/3骨折要超肘关节夹板固定;手术治疗是切开复位, 接骨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保守或手术治疗由于固定的原因均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实施、及时的评价能有效地预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从2013年5月~2014年12月对18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86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56岁。

1. 2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 2. 1 健康教育制定原则

1. 2. 1.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健康教育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 如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适应能力等, 因此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护理活动, 护士应予重视, 并把计划落实到位。

1. 2. 1. 2 针对性、科学性 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制定的,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康复训练关系到患者肢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本科做康复训练的护士均经过河南省中医医院骨伤康复专科护士岗位培训, 经考核后持有相应的专科护士证书。

1. 2. 1. 3 实用性、通俗性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 应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 教育程度较低的可以看电视、录像等;教育程度高的可以看图片、应用现代通信技术, 如加微信、QQ群等, 这样可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便于学会, 随时随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

1. 2. 1. 4 全程性、阶段性 健康教育应贯穿患者康复训练的始终, 从入院到出院, 根据肱骨干骨折愈合分期进行, 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直至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1. 2.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2. 1 语言交流 即通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让其了解并掌握肱骨干骨折的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应态度热情, 口语化, 避免难懂的专业术语, 通俗易懂, 以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性认识。

1. 2. 2. 2 文字宣传 把康复训练方法制成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和家属或制成图片挂在病房或走廊观看, 文字宣传有助于加深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印象和进一步深入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3 实践教育方法 指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 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的方法。专科护士可进行示范指导或协助患者和家属掌握肱骨干骨折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4 电化教育方法 以广播、电视、网络、录像、幻灯等电化器材为工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可克服时空限制, 随时进行康复训练教育。

1. 3 健康教育的实施 以量化健康教育为原则, 指专科护士根据计划, 分期分部位, 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在规定时间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每个动作给予具体时间和量的指导。

1. 3. 1 入院后即开始鼓励患者行患手抓空增力和掌屈背伸的功能锻炼, 2~3次/d, 每个动作做10~30次, 随着肿痛减轻及个人耐受逐渐增加, 每1~2小时1次, 每个动作做30~50次, 坚持5~10 s/次。

1. 3. 2 手法复位或内固定术, 麻醉消失后可进行手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 24 h后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指间、掌指关节的活动, 如握拳、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背伸、屈曲、桡偏、尺偏等, 2~3次/d, 5~10 min/次,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外展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外展活动, 内收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内收活动。

1. 3. 3 手术后1周练习用力握拳、伸指, 被动伸屈肘关节, 主动活动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2~3次/d, 5~10 min/次;2~4周可加大活动量, 并进行屈肘耸肩活动, 2~3次/d, 5~10 min/次;逐步加大活动力度和幅度;外固定解除后, 可进行肩肘关节全方位的功能锻炼, 加大活动强度, 如托手屈肘、肘关节屈伸, 也可做弯腰划圈、后伸探背、手指爬墙、肩关节的外展、内收、上举等, 逐渐做提重物等活动。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6个月后对186例患者进行回访,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优138例, 良43例, 可5例, 差0例, 优良率97.3%。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3 小结

在肱骨干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患者康复训练中进行健康教育, 量化康复训练内容, 可使患者功能锻炼更到位、具体,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杜天信, 李无阴.正骨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2] 岑泽波, 朱云龙.中医正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66.

第2篇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评估:即由负责护士对新入院患者收集相关信息,做出初步评估,为下一步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可采用交谈、体格检查、查阅病历等方法收集资料,具体内容包括:①身体状况评估;②心理状态评估;③社会文化背景评估;④病人对健康需求评估;⑤学习方式评估。

制定健康教育目标:从评估中获得的资料,如患者缺乏哪些方面的知识,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来建立学习目标。目标应由负责护士和患者共同制定,以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目标必须具体,而且符合患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实施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法,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病程及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重点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发生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强调心理调适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在高血压病的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可穿插多种方法进行,以提高教育效果。

对病人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方式,常采用的方法有:口头宣教、文字宣教、看图宣教、看录像讲课等。

实施情况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谈心,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真诚与爱心帮助患者解开心中的“不结之结”,让患者了解长期的不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训练自我控制能力;与患者家属及朋友取得联系,共同合作,予以精神支持与安慰,为其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和氛围。

减轻体重:前瞻性研究表明,超重是发生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肥胖者需采取减肥措施,使体重指数(BMI)

戒烟、限酒:高血压患者须戒烟,酗酒者应戒酒或限制酒量,可饮用少量红葡萄酒,每日饮用的乙醇量

讨 论

因人施教: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教,如对老年患者多用体贴、尊重的语言,对中青年患者多用鼓励安慰的语言,对妇女、儿童多用贴心的语言等。同时,还应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

有效交流:与患者交流时要达到有效交流,并为患者保守有关秘密。在患者具有学习愿望和具备学习能力时,给予适当的宣教,抓住患者愿意学习的时机,达到宣教的效果。

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很快进入角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拓展了医护人员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实施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与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及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的患者,要与这群人进行交流,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识面,还必须运用人际沟通手段。在交流中,医护人员应联系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进行双向式交流,是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护患关系,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使健康教育实现手段具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方法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79-02

对儿童青少年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极为重要。

健康教学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旨在让学生学到提高健康水平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养成维护自我健康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利于学生改善态度和行为习惯。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应规定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技能,其服从于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依据。

一、制定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

制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确定健康教学的内容体系,应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它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主要方面: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兴趣及其所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文化体系中,这个体系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教育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在不同时期对学生的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健康维护和增进提出不同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环境原有的平衡,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青少年的吸烟、酗酒、吸毒、自杀、意外事故等问题,正在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在数十年前是较少或极少发生的。因此,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及教学内容应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和调整,使健康教学的内容既具相对稳定性,又能针对学生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二)学生的需求

所有的学生都有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包括良好的营养、爱和友情、充分的安全感、牙齿保护、视力保护等等。健康教学计划及教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健康需求,进行基础性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训练教育,以达到自知、自防、自治和自我保健的目标。

(三)学生的兴趣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健康问题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年幼的学生对自身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校健康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应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兴趣。例如,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耳朵是如何工作的?”“人是如何长胖的?”“小孩是从哪里生出的?”“人为什么会死?”这类问题感兴趣;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则是“人最佳的食品是什么?”“我怎么样会高兴或伤心?”“空气污染是怎样影响人的?”“我如何与朋友相处呢?”

二、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学校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

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注意使教学内容保持相对的稳定,具有系统性,又要留有余地,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灵活性,及时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在选择学校健康教学内容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程目标应是明确的;

2.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

3.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有逻辑体系;

4.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兴趣和活动实践;

5.内容应具有灵活性与发展性;

6.要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制约。

在健康教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是极为困难的,这不仅仅因为健康教学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内容与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往往只能为学生选择一些主要的概念、观念和技能。美国的健康教育家们常为健康教学规划10~20个不同的内容领域,规划的方式取决于教学内容如何加以组织。例如,大多数健康教育家都同意将以下方面作为小学健康教学的内容领域:心理健康;身体各系统和感觉器官;营养;家庭生活;酒精、药品和烟草;安全和急救;个人卫生;消费卫生;疾病;环境卫生;成熟;死亡。

(二)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学校健康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上,主要有按保健学逻辑程序和按心理程序两种组织方式,前者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严格按照课程的目的任务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者则以学生自发的活动作为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教学内容的心理程序。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上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前者将健康教学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内容基本不重复;后者则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教学内容重复的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学校健康教学的性质决定了采用螺旋式的内容组织形式,比较有益于学生形成较为稳固的卫生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

有些内容,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要进行安排。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安排教学内容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合理的。教学内容领域一旦确定,即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年级对不同的内容领域作不同的强化。表1表明的是大多数健康教育家认同的小学12个健康教学内容领域在各个年级的螺旋式安排。

表1 小学健康教学内容的螺旋式安排计划

***主要强调 **强调 *涉及或复习

(根据Anspaugh,D.et al 2004).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骨折

【摘要】 目的 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0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针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试验组102例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要求护士按计划反复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 结果 试验组(量化健康教育)在掌握相关知识、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骨折的愈合程度及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上优于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量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具有指导意义,能缩短治疗时间,加速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骨折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Effects of quantitifi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bone frac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quantitified healthy education(QHE)in fractural pa-tients'rehabilitation care.Methods Two hundred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In control group,98cases who were cared normally were educated in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existing or potential questions.In experimental group,we made special rehabilitation care plan of the fractural patients'concrete condition and the nurses were requested to educate the cases repeated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Results The QH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se aspects:grasping the relevant knowledge,self-care,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s,healing extents,and the time of the limbs'physical exercise.Satisfied degree of the QH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lso.Conclusion QHE is meaningful to the fractural patients.It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accelerate the function recovery and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fracture healthy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care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之一,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目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变得日益重要而有实际意义。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就量化健康教育(即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每天对每个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与常规护理(即护士事前没有周密的教育计划,凭经验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2004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患者200例,男160例,女40例,年龄12~78岁,平均56岁。手术内固定184例,手法复位外固定16例;患者中农民96例,工人76例,其他28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7例,中学以上86例,小学及小学以下87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法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划分组的方法,将102例患者编入试验组,另98例编入对照组。试验组每人每天进行25~30min的健康教育,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反复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对照组则在不同时间针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宣教后的第2天和出院前1天进行,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的80%以上为掌握,然后用χ 2 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比较 见表1。

2.2 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试验组不同年龄与掌握疾病知识的关系 见表3。

2.4 试验组文化程度对掌握疾病知识影响 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比较(略)

注:P<0.01

表2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程度比较(略)

注:P<0.05

表3 年龄与掌握疾病知识的关系(略)

注:P<0.05

表4 文化程度对掌握疾病知识的影响(略)

注:P<0.05

3 讨论

3.1 量化健康教育的优点

3.1.1 量化健康教育具有前瞻性 它使患者在问题未出现前就有心理准备,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向患者建议有效的护理方法。如患者能够在术前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并掌握如何预防及应对方法,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和减轻焦虑。

3.1.2 量化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记忆是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而遗忘就是记忆过的事物不再回忆,其规律为先快后慢 [1] 。量化健康教育就是以记忆与遗忘的原理为理论基础,每天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内容较全面,不易遗漏。针对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知识、方法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问题反复指导,并对患者的需求加以引导,使患者认识并掌握疾病知识,表1表明试验组对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患者的自身条件与健康教育 患者的自身条件主要指年龄与文化程度。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减少。因此,对信息的接受及掌握就相应减少,如表3中年龄<60岁的患者与≥60岁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是一个人认识水平的反映,文化程度越高,对知识的接受越多,掌握越多,这从表4可以看出。

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因人施教,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文化程度低及老年患者,以解释现存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及注意事项为主,并每天适当延长宣教时间,采取讲解、示范与图解资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中青年患者及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则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问题的发生原理、影响因素、预防保健等进行宣教。这样既满足了各层次人的需要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表4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

3.3 量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的健康教育治疗仍采用传统的以医师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医师与患者接触短暂,只能向患者讲解最重要的原则,缺乏系统、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过程 [2] 。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的相关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改变了其自我管理行为,提高了其管理的技巧,这些亦充分体现了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量化健康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角色职能。

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强调手术而不重视健康教育,一直是存在于我国很多医院的一个误区 [3] ,通过对骨折患者的量化健康教育,使护士的角色由操作者转向教育者,护患关系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护士的职能也由治疗转向预防,这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促使护理人员在业务上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患者了解了有关疾病的很多知识,也预防了护理中潜在问题的发生,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有研究表明,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变,有助于减少废用性萎缩,促进康复;而Orem认为患者的自护行为需要动力、知识和技巧[4] ,帮助患者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46-47.

2 胡亚英.健康教育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2,11(8):865.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75-01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18.7/12kPa)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心身疾病,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1]。

1了解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而血压升高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则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疲劳、心悸等。血压随着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会出现较大波动。严重时会产生高血压并发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等。

2 高血压的治疗

2.1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降压治疗,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应在职业医师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在高血压的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下的原则:

2.1.1 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1.2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2.1.3 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2]。

2.1.4 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2.2生活方式干预

2.2.1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

2.2.2 合理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 g降低到4.7-5.8g,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mmHg。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肥肉、肉皮等,并少吃油炸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

2.2.3 适量运动:在运动前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运动时间。保证身心休息和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3 高血压的护理

3.1病情观察

3.1.1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注意有无脑病的前驱症状。

3.1.2观察尿量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3.1.3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有无并发症发生。

3.2一般护理

3.2.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卧位,减少搬动病人,教会病人缓慢改变。

3.2.2高血压急症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

3.2.3多食含维生和总热量,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人。

3.2.4注意保暖,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洗澡时避免受凉。

3.2.5注意安全,病人意识不清时加床挡,抽搐时用牙垫。

3.2.6避免屏气或用力排便。

3.2.7根据病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指导,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各种导致精神紧张的因素。

3.3健康指导

3.3.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3.3.2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3.3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人,忌烟酒。

3.3.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3.3.5嘱病人按时服药,适当参与活动。高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4健康教育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3]。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在原有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给有高血压倾向的人群提前敲响了警钟,并且对已患高血压的人群,提出了治疗的策略,其目的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控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8,(8):599.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39~86岁。纳入标准:(1)经临床CT或MRI诊断确诊。(2)首次发病,且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SC)>8分,生命体征稳定2d,无认知功能障碍,无失语。(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听力、智力缺陷。(2)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患。(3)有精神病史。随机等分“5E”康复干预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运动功能比较,采用FMA评分表对上肢、下肢分别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除了常规健康指导,在康复治疗中引入“5E”的康复理念,采用“5E”康复干预。同时引入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即P-制定康复计划,D-组织实施计划,C-评估康复效果,A-处理,巩固有效的康复方式,进行标准化,找出患者尚未解决的康复问题,进入下一循环。患者出院后康复师采取患者复诊时进行训练形式,患者康复干预不足一个月就出院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的相关监督与指导采取隔日1次电话指导,每周上门指导1次;1个月后每周2次电话指导,每月上门指导1次。“5E”康复模式干预方法如下:

1.2.1鼓励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知,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诚恳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多举一些临床治愈的实例,患者每一点的进步,多给予正面鼓励,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1.2.2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患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健康需求等评估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脑卒中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合理饮食、心理调节、康复训练、自护技能等。健康教育实施中责任护士采用讲解、动作示范、让康复效果好的患者介绍经验等,病区发放书面材料、健康教育专栏,健康教育贯穿在平时日常工作中,通过定期和随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了解患者掌握程度,对教育效果不佳的进入再计划、教育、评价、处理的PDCA循环中,直至患者掌握为止。

1.2.3运动由责任护士和康复师根据患者病情、肢体功能情况共同商量制定训练计划,在患者发病48~72h即开始康复训练。包括:(1)卧位和坐位抗痉挛的摆放,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床边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2]。(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床上移动(翻身、坐起),轮椅移动及转移训练,洗手和脸、拧毛巾、刷牙、梳头和做发型、化妆、刮胡子、修剪指甲,洗澡、如厕、穿上衣裤子、鞋、袜的训练。

1.2.4工作要告知患者应坚持不懈地努力,鼓励患者去独立完成洗手和脸、拧毛巾、刷牙、轮椅移动及转移动作,老年人协助家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包括做饭及清洗餐具,洗衣物,照顾婴儿,打扫卫生,使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1.2.5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评估及精神状况等,每个月根据评估情况,将尚未解决的康复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及时调整、修订康复护理计划、实施计划、效果评价、处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两组患者经不同的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SIS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之一[3]。所有患者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在入院后2d内完成干预前的测评,干预3个月后测评1次。SIS量表包括力量、手功能、ADL/IADL、移动能力、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和参与8个领域共59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回答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损害越轻,生存质量越好,每一条目得分为0~100分,总分80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将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的各项指标转换成相应的指标分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SIS各指标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SIS总评分比较(表2)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我国糖尿病(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患病率达3.2l%,比10年前提高了3~4倍,有2/3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者病情和现有的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尚有赖于患者自身,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如何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是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

1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1.1我国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检查治疗及自我护理知识普遍缺乏了解一项对216例糖尿病病人调查中发现,58.33%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的预后情况,21.29%的病人不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75.61%的病人不了解高血糖的危害性。有47.9%的新诊断糖尿病病人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87%的病人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及如何避免其副作用;60%的病人不控制饮食;72%的病人不会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92%的病人不了解如何适度活动,病程中34%的病人发生过低血糖;88.4%的病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90.7%的病人认为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2],说明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渴望接受全面、系统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1.2接受过健康教育后,疗效明显提高有人将98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住院期间向传统教育组的病人进行传统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健康教育组则由责任护士按程序对住院病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及认识态度(遵医行为)等3个项目,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分别为91.5%、93.5%、96.0%,传统教育组分别为74.6%、73.4%、,88.1%,(P<0.01、P<0.01、P<0.05)。国外有研究人员将1395例高危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糖耐量减低、静坐生活方式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接受过专业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护士对病人进行教育、监督。并由经主治医师进行督促;而对照组病人则不接受任何训练。3个月后随访发现,干预组病人中分别有15%、16%和6%接受了运动、饮食和减重计划,而对照组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3%和2%(P<0.05),说明护士教育和医师督促相结合,在高危糖尿病人群中能增加其对运动、饮食和体重控制的依从性,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3随着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给糖尿病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如工作学习长期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突发不幸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糖尿病发生和引起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除了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以及血糖增高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症状和表现之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思维、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如忧思过度、心烦不安、紧张恐惧、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等。在对这些病人诊治过程中,单纯用药物来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用胰岛素,疗效往往不够理想,而同时配合以心理疗法,采取形神合一、身心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能收到事半功倍或单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3]。从而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糖尿病也必须重视纠正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在此前提下,再配合药物治疗,身心同治,才能收到满意疗效。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

2健康教育的实施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症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相关知识教育)转变。在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已有了糖尿病教育护士协会。护士作为糖尿病病人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1教育针对的人群包括门诊糖尿病患者和住院患者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可分为:治疗基本知识;糖尿病的本质、诊断、治疗原则、急慢性并发症等。基本生存技能;胰岛素注射、服药、家居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运动饮食调节等;预防知识;生病的处理、足部护理、旅行须知等。

2.2教育模式分为个体化教育、小组教育和患者联谊会

2.2.1个体化教育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评估患者饮食、运动状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伴有慢性并发症;了解近期的检验结果;目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家庭背景及支持等。根据评估的结果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重点估计2~3个问题,作为本次教育的目标。根据上述已经确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个体化教育和小组教育方案,预约下次教育时间。最后通过一对一形式的教育,指导用药细则,调整食谱和运动计划。

2.2.2小组教育以小组为单位,每次15人左右,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足病诊疗师主讲,通过问答、交流、观看录像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易于提高患者学习的兴趣,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详细而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疑惑,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小组活动也为患者之间交流提供了1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糖尿病的管理。对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可有不同的计划,住院患者的护理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糖尿病护士和医生合作,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制定完整的教育计划,积极实施并及时做出效果评价。出院患者的评估教育及跟踪服务:住院患者出院1~2周后常规来糖尿病中心复诊,糖尿病中心的护士要再次全面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饮食、治疗、生活习惯及自我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明确目标实施合理有效的教育。对每个患者教育都需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因人而异,根据年龄、家庭支持、患者存在的问题而定,下次复诊时评估上次的目标有无实现[4,5]。此后,对每一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进行1~4次的跟踪评估。出院后,患者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与中心护士及时联系。

2.2.3患者联谊会可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并打消因患糖尿病而产生的孤独感。一种最好的方法是与同样患糖尿病的病友交流。现在有很多地区成立了糖尿病病友自己的俱乐部组织。在这些团体组织中,你会遇到糖尿病病友也在学习患糖尿病后如何生活的问题。在一起互相学习,采用新的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会做得既容易又有趣。如此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对每个病友都有益,并为新的友谊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团体中,许多糖尿病病友聚集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自我康复记录和交流他们各自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3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类型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对策。糖尿病患者有以下常见心理状态。

3.1悲观、失望、抑郁心态由于此类患者多是l型青少年或2型经长期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者,需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替代治疗。当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或有的经数年至十数年满怀信心地积极治疗,最终药物失效,依靠药物维持治疗的希望破灭,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我们在做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负担。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DM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解除心理抑郁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2恐惧、焦虑的心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如有些病人发现其他糖尿病人患糖尿病坏疽或眼底出血时,就怕得不得了,紧张、恐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病人甚至夜不能寐,从而使病情加重。还有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也怀疑得了糖尿病坏疽,担心要被截肢,一天到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对肢体疼麻感觉特别敏感,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服药也难以见效。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渴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对以上所述的这类病人,可用转移注意式的心理治疗,这是一种把患者的注意力从疾病上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减轻病情或使疾病转向痊愈的心理治疗方法,用言语诱导的方法说服和影响,转移其注意力,可收到单纯药物达不到的疗效。

3.3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出现此类心理的患者多数为初发病且疾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还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的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这时可不与病人讨论病情,等待时机,可先不进入病人角色,但要告知患者家属如何照顾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密切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可请同病室的患者与其交流,通过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资料、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录像等,让患者逐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明白它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3.4内疚、自责心理有的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患有糖尿病的家长在得知子女也患上糖尿病后,深深的内疚感便油然而生,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他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了解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运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6]。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感染和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

3.5抗拒对立和矫枉过正心理这是两种极端化的心理。一些由于得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且严重,而治疗效果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可能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了信心,最后自暴自弃地对医务人员采取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的“三不”态度。有的患者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厥。第一种情况单纯心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需用多种手段配合治疗。第二种情况可用化验单来说明问题,常可收到奇效。

4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

糖尿病人心理治疗的重点是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帮助病人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主要有以下方法。

4.1支持心理治疗通过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帮助病人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4.2认知疗法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4.3行为疗法某些行为疗法技术可帮助病人遵从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计划,包括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强化,行为塑造疗法等。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6:235.

2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

3刘俊荚,董荣乔,吕璇.健康教育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4,26(5):442-443.

4SeleyJJ.10strategiesforsuccessfulpatientteaching.AmJNuts,1994,94(11):3-65.

第8篇

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一项基石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目标,人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但并非人人对健康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保护幼儿的生命”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所决定的。这其中,幼儿的健康教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忽视了对幼儿的健全人格培养和健康体魄的锻炼,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鉴于这一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应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以使幼儿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为主线,以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落脚点,以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为基本方法,着重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实施集体健康教育为基本方式,制定周详的教育计划

大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不是创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幼儿教育不同与青少年教育,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成长还不具备自主性。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其他各种教育一样,有着完整而独立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必须通过集体教学形式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态度、训练健康行为,以期解决普遍存在与幼儿中间的健康问题。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必须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对当下的独生子女幼儿教育,更应立足于集体健康教育这一基本方式。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意味着每个幼儿的平等的普遍发展。拥有生命健康是每一个为幼儿的权力,但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条件的不同,因而无论身体的形态还是集体的功能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指幼儿健康教育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确定发展目标是,应因人而异,不强求一律。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它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在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二、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地生活卫生习惯为基本手段,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如有的活动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标的,有的活动诗意锻炼幼儿的肢体运动为目标,而有的活动则是以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为训练的重点等等。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幼儿健康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缓解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对于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尽量与自然及实际生活相贴近;二是着重训练儿童手脚感官活动能力;三是以游戏活动为主,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倾向,提倡“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得,应当让他自己做”。所以,在幼儿身体发展方面,应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的走、跑、跳,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做模仿操等。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多数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粘贴等不够灵活自如。为此,幼儿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幼儿园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安全问题、体育锻炼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家庭、社会中同样存在。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以日常生活锻炼为基本方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健康教育活动应融入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注意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反复进行,坚持不懈,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因为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幼儿每天的日常圣湖,而且很多内容不可能通过一次教学活动完成,例如洗手问题、如厕问题、运动中的安全问题等,有的天天发生、时时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反复复的加以提醒,督促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客观上,由于年龄又小,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生活能力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卫生习惯有时仍需老师不断的提醒,季节变化也不懂的自行增减衣服。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交往的空间和年龄局限性,还处于懵懂阶段。我们必须通过营造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技能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由于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非常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所以针对季节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户外体育运动量,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他们进行形式多样、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幼儿培养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总之,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是幼儿一生的幸福之源。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之恋,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整体幼儿教育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方式。

第9篇

门诊是病人到医院求医的第一道门槛,是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集中反映地,是医院对外的窗口,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门。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实施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为了适应医院发展,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我院实施整体护理改革中,针对现存的健康教育难点,采取加强门诊病人候诊管理,进行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探讨。既减轻病人焦急等候的心情,又确保病人得到防病知识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受病人的欢迎。

1 针对门诊病人健康教育难点探讨对策

1.1 实施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难点

1.1.1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保证施教质量 我院护理人员学历主要以中专为主,护士所接受的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时间有限,因此,难以适应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1.1.2 护理工作量大难以保证实施的时间 由于医院面临节源增效的改革,服务范围不断拓宽,使护士在完成直接护理工作的同时开展病人健康教育的时间有限。

1.1.3 健康教育无完整材料,难以保证施教内容的标准化。到目前为止,我院尚无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和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相适应的系统配套材料,护士多采取随机选材料来满足病人健康的教育需要,使护士施教内容缺乏统一的质控标准。

1.1.4 门诊病人来自四面八方,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流量大。停留时间短,因此给实施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2 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对策

1.2.1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施教素质 护理部举办全院护理人员各种学习班,在强化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的前提下,讲授病人需求及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具体施教方法与技能等。派出部分骨干护士外出学习,收集在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分析、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素质。

1.2.2 编写门诊病人健康教育手册,提供实施素材 手册采取问答式,有针对性地收集科普防病知识,并配上简单图形。通俗易懂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

1.2.3 加强候诊的管理 在门诊候诊大厅设置导(分)诊服务台和病人坐椅,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为病人就医指明方向,减少病人来回走动时间,使病人坐下来候诊,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1.2.4 设置独立的诊室,让病人与医生有独立的沟通空间,不受外界干扰 使病人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之下更加详细地诉说自己之不适,有利于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和检查,掌握更多的资料而对病人进行解释,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忧虑,使病人得到真正的诊治。

1.2.5 采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 如分散讲解,个别指导,手册阅读与护士讲解相结合,荧屏广播、电视、录象播放等形式,效果确切。

1.2.6 设置意见本 倾听,收集病人的心声,对于病人的批评或赞扬、建议,我们悉心诚恳。对于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和服务体系,让病人更满意。

1.2.7 护士对于前来就诊或询问的病人态度要亲切 主动微笑面带笑容迎接每位病人,了解病人的不适或所需后,根据病人的主诉及病情、介绍到相应的专科就诊,对于病人病情痛楚不适或急病的,要急病人所急,尽快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治对策,让病人觉得宾至如归的感觉。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赖,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和康复。

2 结合门诊病人特点实施健康教育

2.1 门诊病人的特点

门诊病人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的特点。分诊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热情接待每位病人,因不同病人产生的反应不同,常对身心健康产生负性影响。同时护士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准确了解每一位候诊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健康指导。

2.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与实施

2.2.1 分诊护士对到来的候诊病人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轻重及及类别 排列就诊先后次序,对那些需要等待就诊的病人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同时进行个别解释,必要时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更改就诊次序。

2.2.2 护士在分诊过程中所获得病人信息 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重点观察了解病情,及时记录在护理单上,供就诊医师参考,同时在评估病人的情况时,有计划地指导病人到相应的专科医师就诊。

2.2.3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解释教育 如对候诊时间相对较长病人可给予小册子翻阅或指导其看荧屏健康教育知识;对环境,医生感陌生而产生焦虑,烦躁的病人,护士给予同情理解,安慰病人,同时介绍医院环境及医生技术情况等,以减轻病人焦虑情绪和陌生感;对要求高,要寻最好的医生享受最优待遇,性情较急燥,甚至发脾气这类候诊病人,护士首先要理解病人的心态,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同情理解安慰病人,同时结合病人病情耐心地进行解释及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达到减轻病人情绪及心理负担。

2.2.4 由于病人来自各方面,对不同阶层文化程度不同的病人应给予不同的指导 我院门诊部大多数病人是没受过教育的,无文化水平,只要是按原则办事实,对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合理正确的指导与病人取得沟通,病人是会支持和配合我们进行实施计划。

2.2.5 利用病人候诊时间试行卫生宣传 通过健康小册子或荧屏,广播,电视,录象等形式方法,介绍我院各专科专家情况和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在候诊这段时间能了解更多的防病治病知识,从而使病人得到身心健康。

第10篇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可有头疼、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血压升高如未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防护,会损坏心、脑、肾、血管等器官,并发心绞疼、脑出血、肾衰等严重后果,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高血压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高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3例,诊断标准:符合我国新的高血压分类诊断标准(即1999年WHO/ISO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30~7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5例,初中以上38例。职业:农民22例,工人和干部41例。

2 方法

2.1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了解患者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2.2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心理和健康问题,进行面对面教育,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作息时间,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全。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口头讲解 护士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根据教育计划内容向病人和家属进行讲解和宣传,同时征求病人和

家属的意见,及时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增加他们对健康的理性认识。

3.2 书面指导 根据病人的特点编制高血压疾病健康手册,发放给病人和家属,介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平时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不能阅读者由护士进行讲解。

3.3 座谈形式 鼓励患者与同病种病人交谈,吸取其他病人的康复经验。利用病人教育病人的方式来激发病人的康复信心[2]。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饮食指导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5 g为宜;保证合理的膳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豆制品,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保持脂肪酸良好的比例,少吃动物脂肪,以植物油烹调为主;饮食宜消化且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宜,禁食辛辣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保证二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有效控制食量,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戒烟,因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限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

4.2 用药指导 总体原则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不良作用,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同时用药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适时适量调整,具体而言,指导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先使用镇静药提高睡眠质量,解除情绪紧张和烦躁,多可使血压降低。在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一般常用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再根据血压水平适当减剂量,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应指导其选择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适当联合应用利尿剂,并根据血压变化适当增减剂量。并教育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对血压较高者,血压应逐步降低,避免药物使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发生不良反应[3]。

4.3 活动和休息指导 患者要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在视、听觉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病人,均要注意放松精神,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患者可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蹬楼梯、游泳等。

4.4 心理指导 护理人员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教育患者要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波折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吐,与医生交谈等,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对所患疾病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的病人要及时给予疏导,告知并发症及危害性,引起病人重视。根据高血压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预防和治疗原则,做好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及时将病情、治疗的相关情况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4.5 出院指导 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对每一位病人发一份出院指导,教育患者回家后保持愉悦心情,按时准确监测血压,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和用药,调整饮食结构。

4.6 定期随访 与患者保持长期的联系,制定随访计划,关心患者治疗效果及巩固教育成果。具体措施:出院后半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第2个月后,以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等方面有哪些问题,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本文通过对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多的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路再英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268.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策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由单纯的“护病”阶段发展到到全面的“护人”阶段,新的护理模式需要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护理实践中,而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领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的关键。

1健康教育实施现状调查

1.1资料与方法

1.1.1调查资料笔者2012年6月至7月,先后对苏州3家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进行了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和统计调查,其中二甲医院1家,三甲医院2家,问卷调查对象为护理人员及院方领导,人员分布包括内外科的所有科室,其中重症监护室共35名,内外科共25名,消化科共5名,烧伤科共13名,耳鼻喉科共5名,妇产科共20名,麻醉科4名,院方领导3名,护士年龄在20-28岁,护龄为1-10年。问卷调查共发出110份,回收率为100%。同时还对各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比重做了统计。

1.1.2方法现场问卷调查前,通过制定有关健康教育的调查问卷表,对表中所列的各调查问题进行了解释性说明,在问卷表发放前,耐心回答被调查者的疑问,并讲解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不记名的方式调查。

1.2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在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护理人员在全院职工中所占比重低,护理观念滞后、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频率低、方式匮乏。

85%的护理人员每日忙于应付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实施健康教育;90%以上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概念仍然模糊,护理观念比较薄弱;67%的护理人员反映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机会少,自主学习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完备。

2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紧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则逐渐被引入了医院管理的范畴,护士便首当其冲成为被缩编的对象,导致各个护理岗位人员严重不足。我国平均每千人的护理人员比例为1:1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5.7,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职责不断扩充,工作内容愈来愈宽泛,加之护理人员的收入与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不均等,且由于我国重医轻护观念的存在,使他们的思想波动较大,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有离职意愿[1-2]。综上所述,由于缩编、工作压力大、薪酬低、离职率高等原因,导致临床护理人员愈显不足。

2.2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随着护士职责的扩充,护士每日忙于应付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实施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2.3护理观念滞后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于1997年才引入我国[3],大部分护理学校开设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较晚,多年来,多数护理人员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对现代护理模式尚未全面认识,依然停留在“就病论病”的层面,没能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2.4护理人员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匮乏①理论体系不完备。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较少,并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模式不成熟。从事护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临床带教的师资队伍中,除了少数临床护理骨干以为,大部分未曾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健康教育学习,只参加过短期培训或者自学,他们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及积累经验阶段使,而且教育方法比较陈旧。理论体系的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与教育模式不成熟造成护士难以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更不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对策

3.1转变护理人员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护理观念,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患者权利和护理人员的义务,让护理人员明白开展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整体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护理人员的职责,而且是法律要求的护理人员应该履行的义务。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每一项义务,扎扎实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3.2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配置,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科学划分护理工作与非护理工作,合理分配后勤、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抽离出来,交给相关工作人员。医院要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按劳分配,尽量做到同工同酬。要提高夜班及节假日班的补助,体现在这些期间的回报与付出相匹配。对于生活上,医院要尽量增加相关福利,提升例如婚假、产假、年假等的时间,为员工多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加对工作的满意度。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性地、有幸福感的学习健康教育,让病人更好的享受专业护理人员的服务。

3.3系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集医学、心理学、护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应用学科,而由于目前临床护士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缺乏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难以担当多元化的角色功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其中要努力抓好一下四个层次的教育培训[4],强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

3.3.1学校教育在护校中,尽早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人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最终使教育对象形成有利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学校教育的环节中要注重对实践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注意收集施教后的信息反馈,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得到有效的学校教育。

3.3.2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学分,途径包括院内培训和外送学习等,使护士基本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医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教育计划,按专业、岗位分别组织实施。如:可采取专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等方法,使人人在临床都有扎实的理论作指导。

3.3.3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教育水平。对业务骨干可选派到上级医院进行脱产学习、进修或参加短期培训班,通过学习,找出差距和不足,取长补短,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3.3.4综合素质在加强以上三个方面之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对美学、护理心理学等人文学知识的学习,以拓展自身的知识层次。

3.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前提是临床带教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护理知识,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病患、健康、护理等基本概念和相关边缘学科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3.5培养沟通技能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充分掌握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收集患者详实的主客观资料,包括患者的健康观、生理、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受教育程度的,从中分析出患者目前最需要、最重要的健康需求。

锻炼驾驭语言的能力,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接受的方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5],谈话内容要有针对性、内容明确、通俗易懂、内容客观、语速适中、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等。

3.6保证教育成果医院及科室应积极提供健康教育所需硬件设施及人才软件设施的投入,同时制定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检查标准,护理部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询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广泛收集信息,评价责任护士的教育成果。若成果不理想,护理部相关负责人应协助责任护士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育呈明显的责任护士,可适当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其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性,同时让其现身说法,带动科室其他护士一同进步,提高整个科室的健康教育质量。

重视患者、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反馈,以便了解实践的效果,计划是否完整,措施是否得当,若效果不理想,应积极采取科学的纠偏措施改进教育方法,利用PDCA循环进行自查,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人员技能的提高是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础,转变护理观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人际传播技能,才能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让患者得以真正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方红.护理人员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10(5):479.

[2]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3]李剑媛.掌握健康教育原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3,17(5A):497.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9-116-04

Analysis on effect of time nursing on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AN Guichun LIANG Liuning LONG Lidi ZHANG Yanqin

The Fourth Area of Males, Civil Affairs Bureau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dong,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me nursing on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y were all given basic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so given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Scores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of admiss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before discharg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Grasping knowledge on diseases and health, nursing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 evaluation and 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N-BPRS scores of early stage of admiss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before discharge of pati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n admission and a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ime nursing; Schizophrenia;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Basic nursing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在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时需给予一定的重视以缓解、改善病情。而于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基础上采取时间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患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病患的护理满意情况[1]。时间护理即为护理人员结合人体生物的节律,在最佳的时间段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病理等进行护理,把握患者的用药时间。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对相关知识接受能力低下及无法配合护理干预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护理干预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本文为探究时间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病患健康教育中的临床价值,特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患1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选取病患均符合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标注,排除病患有严重心、肝及肾脏系统疾病情况。并将所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病患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29.5±5.2)岁,患者病程1~17年,平均(8.76±3.21)年,其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的有13例,文化程度为初高中的为24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的为13例;观察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3~66岁,平均(28.4±5.4)岁,病程1~16年,平均(8.51±3.17)年,其中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的有15例,文化程度为初高中的为21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的为14例。观察组中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主要干预内容包括为遵医嘱按时安排患者用药,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针对疾病、用药等相关知识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

而观察组病患则接受上述护理干预的同时采取时间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

患者入院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精神分裂症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3]。同时,对患者的疾病发病症状以及表现进行观察,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归转、治疗、预后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及内容,遵循时间护理理论采取护理干预,于每日16:00~17:00或19:00~20:00这一时间段实施为期0.5h~1h的个别护理。另一方面,于患者入院时,帮助熟悉医院环境以及医疗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医院的环境,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4]。

入院初期,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卫生常识知识的讲解,帮助患者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工作[5]。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复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其对于疾病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疾病治疗。

于患者康复期,积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成功病例讲解、开展讲座、宣传栏张贴相关知识以及图片展示等方式,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与临床用药知识的了解[6]。出院前,重申疾病复发知识以及出院后的日常自我护理知识,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经相应护理干预后,对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情况、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与医学应对问卷进行评估比较。

简明精神病量表的总评分可以对疾病严重性进行反映,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该量表的总分值为18~126分[7]。

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发放印有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病因、症状、治疗方式、药物剂量、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问卷发放给病情稳定的患者填写,问卷的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即表示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理想。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卷的形式评定,满分为100分,得分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MCMQ(医学应对问卷)主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面对、屈服及回避等项目,除屈服与回避外均为正向评分[8]。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1.0软件对本文结果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中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结果数据比较方式为t检验。95%为可信区间,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初期及康复期至出院前的N-BPRS评分均明显较入院时及对照组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存在(P

2.2 两组患者疾病掌握知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结果数据显示可知,经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病患相比,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病患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

2.3 两组患者的SSRS、MCMQ各项目的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SRS、MCMQ各项目的评分对比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目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的一种,多于青壮年期亚急性或缓慢起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症状各异综合征,多涉及思维、感知觉、行为以及情感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9]。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于疾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以帮助病患改善日常不良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疾病康复。

而相比于采取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于此基础上采取时间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疗效更为显著[10]。而时间护理是指按照人体的正常生物节律,结合病患疾病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即根据时间护理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每日于16:00~17:00这一时间段或19:00~20:00这一时间段实施为期0.5~1h的个别护理,主要为心理护理指导内容[11]。在对精神分裂症病患采取健康教育时,主要是为了帮助病患消除对疾病知识的片面认识,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接受自身状况。同时护理人员需指导、协助病患制定合理作息计划,并辅助病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2]。而于此基础上采取时间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将患者日常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而且可以将患者的复原力、幸福感及力量感提升[13]。通过高效率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等,有助于帮助患者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利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将改进的目标制定出,由被动调整措施与对策转变为主动;此外在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时可尝试将患者放置于主导位置中,不仅可以提升宣教的效果,而且可以满足患者的自尊心[14]。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是健康与压力中介的机制,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对紧张的精神进行缓解,有利于对患者的心理平衡进行调节,对精神健康具有保护作用[15]。本次研究中采用时间护理的方式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使得其SSRS、MCMQ各项目评分均明显改善,亦可肯定该项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