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盐城市部分中学的100 名从事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教师。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100 份,其中有效卷94 份。
(2)调查法与访谈法:调查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材、教师、影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因素、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管理等。
二、调查的结果与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1.体育与健康教材
体育与健康教材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在调查中,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富有直观的、趣味性强和贴近生活的内容感兴趣,而对抽象、理论性太强、离生活较远的内容不感兴趣。现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体育理论,只有少量、零碎的心理知识或卫生知识,它实际上只适合体育课用,不适合健康教育课使用。
很多教师建议在编写体育与健康教材时首先要突出教育性原则,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要把增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再次就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内容系统性的做法,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2.体育与健康教师
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课程培训。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在角色转换上还存在偏差,至今仍扮演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执行者这一角色,还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
当前,在中学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缺乏师资。当务之急是要快速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途径有三种:一是在各类体育或师范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加强其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培养后备力量;二是鼓励在岗的体育教师自学医学、心理学知识,尽快担负起学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加大对承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现任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帮助教师转换角色,将他们培养成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堂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质量。
3.体育与健康课时
由于受应试教育中升学考试的影响,使得不少学校的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既不能开齐又不能开足,根本不能确保学生在校每天1 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部分学校为完成任务或迎接检查,虽然将其列入了课时安排,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常常被用来安排语、数、英等课程或活动,学生身体活动减少,体质与健康水平大大下降。
各学校要确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要广泛开展大课间活动,多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众性的、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外活动,真正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 小时。
4.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卫生服务
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很理想,能进行正常课间操的还不到60%,能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的只有25%。教师反映目前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与原来体育课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变化,这是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学校对体检、传染病的预防和伤残学生的医学服务较为重视,但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医学服务比较薄弱。调查表明,72%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对传染病的预防和伤残学生的医学服务很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医学服务较少。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主要造成因素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价值等息息相关,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大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后续的人生。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人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其学业有成、事业辉煌、生活丰富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如对学校环境与专业的不适、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矛盾、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学习与学习环境问题是高校学生常见问题之所在,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自主、灵活,在学习方面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能力。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困惑的心理,如理想与现实产生的落差,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人际交往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因性格、爱好等个人原因无法很好的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等人之间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显得被动。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属于热门话题,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对异性的追求的欲望加强,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恋爱关系中往往容易出现矛盾,无法正确认清爱情的责任。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较差,大部分高校学生知道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参与其中的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很好的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与措施,使其流于形式。再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性不强。据统计,我国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一般高校近设有两个专职心理教师,且大多无实际操作技术,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老师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只是简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简单的讲座不能对全部学生与所有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覆盖,如讲座场地的限制,不能让所有同学参加,且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经历等各有迥异,心理问题表现不一,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效果不理想。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设置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士、精神医学人士,负责帮助解决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设置心理课老师,安排每个班级至少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心理辅导课,保证每位学生得以参加;设置辅导员,其主要责任是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内容,根据学生心理困扰程度与心理问题类型进行辅导。
(二)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形式
可适当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开展大型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心理健康宣传中去;每个月组织学生观看心理电影、宣传片等;为学生订发心理健康书籍、报刊、杂志等;适当开展心理健康趣味活动,如答辩有奖、同学互动等。增加高校心理咨询形式,如个别面对面进行心理咨询、校园电话热线咨询、来信咨询、团体辅导等,可加强发展网络咨询的方式,同时保证学生的隐私安全,降低心理辅导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一套评价学生受辅导情况与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工作水平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从学生的评价中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生问题的所在,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的评价中改善高校心理教育机构的不足,加强教育水平。
(四)搭建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高校学生远离父母,交流变少,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建设网络互动平台,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使家庭、学校、学生三体之间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让父母及其他亲人分享经验于学生。高校安排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发多种渠道的沟通平台,如微信、腾讯QQ等社交软件,通过此类渠道共享心理健康经验。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进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关注与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只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做好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促进国家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相信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提高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素质,定会为国家输送专业知识扎实、身心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43-145.
[2]余秋梅.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03):180-181.
[3]林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10):84+92.
【关键词】飞行人员;健康教育;探讨
健康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反映,而健康教育正是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观念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让全民拥有健康身心的有效途径。飞行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期以来一直被纳入部队健康教育的重点,随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深入,对飞行人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解飞行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和卫生知识现状,寻求最佳的教育方式,我们对784名飞行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查784名2005年在我院进行疗养保健的男性飞行人员。
1.2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一般情况,健康教育形式、知识及行为等内容,所有问卷中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并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飞行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784名飞行人员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知晓率(表1)。
表1 飞行人员健康教育理论及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2.2健康卫生行为形成情况 被调查的人员中不吸烟,少饮酒的占16.7%,每日能保证6~8小时以上睡眠且睡眠质量良好的占52.6%,长期坚持锻炼30分钟/天的人占53.4%(表2)。
表2 飞行人员卫生保健行为情况
2.3飞行人员的健康需求情况有69%的人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76%的人希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表3)。
表3 飞行人员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2.4飞行人员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渠道 飞行人员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以医院、电视广播为主,分别为80.9%,75.5%。只有37.1%和26.0%的飞行人员是从书刊杂志及网络获得信息(表4)。
表4 飞行人员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渠道
3讨论
飞行人员在健康教育、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与行为水平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实践上,距离新的健康教育观仍有较大差距。①飞行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的分离。飞行人员的现代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尚未完成形成,调查显示:一方面飞行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明显偏低,了解健康概念及内容的飞行人员不足50%;在卫生行为上不吸烟,少饮酒的仅占16.7%。另一方面飞行人员对健康的重视与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非常迫切,有69%的人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76%的人希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81%的人想了解更多的心理与精神卫生知识。②现行健康教育的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目前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使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飞行人员的身心健康。有资料表明[1],近几年部队精神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和训练。部队健康教育已不仅仅侧重于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开展军人心理卫生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省公安县 434300
【摘 要】门诊输液患者停留时间短、流量大、病情轻、病种多、病史简单,对门诊输液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就有很大的难度,如何正确对门诊输液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更好地服务病人是我们现阶段的研究方向,现就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做一些综述分析。
关键词 输液患者;健康教育;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护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门诊工作中,健康教育显示出优于治疗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国内的很多调查中显示门诊输液病人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饮食、休息、活动、服药方法、生活方式、注意事项、疾病进展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2]。
1 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的特点和难点
(1)患者年龄跨度大。
(2)涵盖的病种多。
(3)对护士的要求高。
2 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的现状
2.1 健康教育的形式
大部分的健康教育形式都很单一,形式简单,多半只有一种健康宣教方式,没有体现多元化,多形式的应用。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
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看似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实际应用时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模式,比较凌乱,系统性不强。
2.3 健康教育效果
虽然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已比较丰富和多样化,但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仍然不理想,在患者的健康知识接收、遵守方面,在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方面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4 现阶段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4.1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护理人员不足:门诊输液病人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输液室护士平均每天要为40 ~ 50 个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没有充足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加之输液病人停留时间短,等到护士做完治疗进行健康教育时病人已经离院。
(2)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职业素质水平不高。
(3)沟通技巧的缺乏。 调查显示,病人对护士疾病知识的宣教满意度低,门诊实行健康教育有很大的被动性,输液工作量较大,护士对病人病情了解不多,缺乏沟通能力与技巧,对疾病知识宣教的重视程度不够,专科护士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满足病人的需要[2]。
2.4.2 输注药物方面的因素
门诊病人病种繁多,输注的药物也多种多样,要根据病人输注的药物对病人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就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
2.4.3 管理方面的因素
(1)输液室的管理不科学、不合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缺乏对宣教护士的培训。宣教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完全是建立在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护士理论知识缺乏对健康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宣教未体现全程化、精细化,针对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输液的前、中、后进行多元化、全程化的健康教育,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等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我们未来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方向,要想收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就要敢于创新。
3 应对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
鼓励护士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对病人进行恰当、正确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鼓励护士从动手型向动脑型转变,走出护士工作只是单纯的打针发药的误区。
3.2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知识的培训
例如:由护士长对1 至2 名护士进行培训,再由这两名护士带动四名护士从而带动全体护士的方式进行,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3.3 注意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于愤怒烦躁的病人要对病人的愤怒给予正面回答,接受病人的宣泄,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五心”:热心、耐心、细心、忍心、责任心,“四勤”眼勤、脚勤、手勤、口勤[1],最终让患者接受、理解、采纳正确的健康知识。
3.4 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运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
例如:制作健康教育卡片,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微信、QQ 群,针对儿童、老年人制定专门的健康教育模式等等。
3.5 制定健康教育流程、制度,充分发挥全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6 注意健康教育的时机
对于一般的病人可以按照流程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但是对于特殊的病人一定要注意沟通技巧,把握时机进行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3.7 增加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
增加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通过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可以缓解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班安排专门的人员或时段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节省人力资源。
5 总结
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应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将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正确地传播给患者,我们要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考虑问题,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大胆创新,运用各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各种研究,制定出最符合的健康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必要性
决定产妇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以外,还与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有健康的精神心理因素的产妇全力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产科并发症低[2]。有负面心理因素的产妇情绪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充分,子宫平滑肌缺血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延迟、产程延长,增加新生儿窒息、感染的危险性[3]。通过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了解分娩过程,减轻产妇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产妇达到安全顺利的分娩目的。改变了以往让产妇顺其自然的传统待产方法,缩短了产程,使产妇的分娩过程在无焦虑、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进行,使产妇处于最佳分娩状态。
2 方法
2.1帮助产妇熟悉住院的环境 热情接待新入院的产妇和家属,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布局、医疗设备、主管医生、助产士、护士长等情况,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与产妇交谈,掌握其心理状况,了解产妇的家庭、工作、生活等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宣教,以便产妇易于适应医院的环境,并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詹晓芬[4]研究结果提示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认为帮助产妇熟悉住院的环境对降低产科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坚持这一做法。
2.2讲解妊娠分娩生理知识 使产妇认识妊娠期母体的正常生理变化、胎儿发育过程、分娩的自然过程和妇女所具备对分娩的生理条件,以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的自信心和勇气。廖化敏等[5]将100例产妇在孕妇学校进行培训,讲解妊娠分娩生理知识,结果非常满意,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举办孕妇学校,讲解妊娠分娩生理知识是医院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3指导饮食 鼓励产妇进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食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便秘。王桂芳报道[6]40例产妇孕期营养状况较好的产妇产科并发症减少。
2.4心理辅导 给予亲如家人的温暖,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随着产程的进展,观察产妇对宫缩的反应,体会产妇的处境,不低估产妇身受的各种不适,以理解同情的态度给予鼓励。把良好的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告知产妇,不在产妇房间议论关于难产和胎儿异常的情况,不要高声言论、来回穿梭,适当控制实习生、见习生的人数,以免造成紧张气氛,救治工作有条不紊,镇定自如。同时也要对产妇的家属进行宣教,根据我国的医疗保健的发展状况和优生优育知识,转变产妇及家属重男轻女的思想,为产妇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李莉华[7]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干预能够减轻产妇分娩期疼痛。
2.5督促排尿 解释膀胱充盈对产程负面影响,督促每2~4h排尿1次[8]。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延缓产程进展。
2.6指导镇痛呼吸技术和分娩动作 靳小燕[9]对115例产妇临产前的呼吸训练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该训练极有助于顺产,缩短产程。王月玲等[10]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的产妇进行互动作用,结果两组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7导乐陪伴分娩 由有丰富助产经验,有人际交流技巧的助产士陪伴,让产妇有亲切感和安全感,消除疑虑,解除紧张和孤独情绪,暗示和鼓励产妇增强信心,一边帮助产妇做按摩或压迫手法,一边以随意交谈方法来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在第一产程使产妇自由活动,经常改变,避免平卧,而在第二产程的多解释、多鼓励,给予体力支持[11]。郝玉凤等[12]将2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进行导乐式分娩,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大部分产妇由于对分娩无经验,缺乏知识,在分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13]。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受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紧张、焦虑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14],使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增加。焦虑可导致交感肾上腺素机能激活,减少妊娠子宫的血流量,使胎儿缺氧,以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15-16]。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必将导致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术率增加,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热情接待、入院宣教、心理辅导和导乐陪伴分娩等健康教育形式,使产妇得到安全感、信赖感、温暖感。保证充足的睡眠,使产妇的生理机能处于旺盛的代谢状态,发挥心理效应,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分娩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从而避免了由不良情绪引起的不良后果,使产妇配合治疗。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
参考文献:
[1]周云香.浅谈在基层医院开展孕妇学校的必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49-150.
[2]刘利芬.孕产妇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11):1492-1493.
[3]李艳芝.产妇临产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70-771.
[4]詹晓芬.病房环境噪音对临产产妇的心里影响探讨[J].西南军医,2008,,10(6):58-59.
[5]廖化敏,夏钦红.孕妇学校培训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J].重庆医学,2011,40(22):2263-2264.
[6]王桂芳.孕期营养状况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6):32-33.
[7]李莉华.心里干预对产妇分娩期疼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928-3929.
[8]李蓝,聂泳.产妇分娩期的心里特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217-218.
[9]靳小燕.临产前的呼吸训练[J].医学信息,2013,26(4):483-484.
[10]王月玲,樊小邦,张红玲,等.产妇互动作用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15-317.
[11]黄醒华.分娩期的现代管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316-318.
[12]郝玉凤,张桂荣,张玲玲,等.中国医药导刊,2010,7(21):37-40.
[13]董瑞,左海燕,崔宇洁.孕妇学校健康教育需求及教育效果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975-976.
[14]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30.
关键词: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艾滋病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患者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T淋巴细胞,同时也会大量的破坏患者的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失去免疫功能。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患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患者也会极易出现恶性肿瘤的情况。同时艾滋病患者的潜伏期往往在8~9年左右,因此患者在患艾滋病之前,是处于一种没有任何症状的状态下进行生活以及工作的,同时患者也能够正常的生活工作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没有任何特征,因此以及传染。而这种状况也是目前导致艾滋病患者数量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研究显示,中青年女性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为了较好的避免中青年女性感染艾滋病,则需要注意对中青年女性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文章从中青年女性的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现状入手,讨论了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
1中青年女性实施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现状
1.1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实际的对于中青年女性实施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额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宣传艾滋病的相关传播途径,其中都包括了多、以及无保护以及不洁等,同时同姓恋以及吸毒等行为也会造成艾滋病感染的情况。通过这种形式,就能够较好的让中青年女性了解到艾滋病防治的相关内容。同时需要宣传,在实际的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安全套,并需要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树立起较好的相关生活习惯,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同时节制,注意将自身的皮肤保护完整。而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污物需要注意正确妥善的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恐艾症"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消除。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增加患者的生活的信心以及社会责任感。
1.2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途径以及方法 在实际的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可以使用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使用科普宣传以及海报等形式,使用讲解以及示范等形式帮助中青年女性能够较好的了解到应该如何防止艾滋病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开通热线电话以及进行个别交谈和咨询等形式,让一些中青年女性能够自觉自愿的进行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以及教导活动。另外也可以进行宣传手册的编制。在实际的对于艾滋病防治的安全手册的编制方面,可以注意按照不同职业人群以及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编制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手册。而针对一些特殊职业的中青年女性,需要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实施HIV血清学的早期检查,并对于一些坚持妊娠的妇女,可以对其讲授会阴侧切以及产钳助产等形式极有可能导致胎儿接触到阴道分泌物并极易导致被感染的情况。同时在产后也需要注意进行相关的保护性隔离的措施。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帮助中青年女性进行艾滋病的防治。而为了较好的帮助中青年女性能够了解到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可以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较好的帮助社区中青年女性能够系统全面的了解到艾滋病的相关防治措施以及防治方法。
2中青年女性实施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展望
对目前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实际的进行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常见的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些常规的宣传工作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在这种方法下,虽然能够较好的帮助中青年女性了解到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但在这种方法下,往往无法较好的进行实施。为了较好的改进这一情况,则需要注意针对不同学历、知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特征的中青年女性实施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如有较多的中青年女性会出现"恐艾症"的情况,可以注意对于中青年女性进行相应的艾滋病的治疗知识,例如可以使用齐多呋啶、阿巴卡韦以及拉米呋啶联合治疗的鸡尾酒疗法等形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也有较多的患者会由于隐私等情况,并不愿意参加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针对这一点,可以在实际的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中青年女性的隐私,因此能够更好的实施艾滋病方式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的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的过程中创造出较好的人文关怀的氛围,更好的实施中青年女性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3结论
中青年女性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发人群,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则需要注意对于中青年女性实施艾滋病方式健康教育。文章通过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现状入手,讨论了中青年女性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1]吴迪,刘惠,薛珲,等.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对艾滋病防治常态化的促进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11).
[2]米光明,杨红茹,孙建平,等.农村社区常住居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
关键词:技工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调查
课 题: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XJGYX-10-27)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技工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学生存在较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江西省现有技工学校约90所,2011年招生人数约6万,在校生人数约为15万,形成了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普教系统中的中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相互融合,约一半的技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集高职、中专、技师学院等各类职教办学类型于一体的职教综合体。笔者抽取了14所技校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技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二、调查结果
1.被调查技工学校的基本情况
在14所被调查技校中,纯技校有5所,纯技师学院有1所,高职与技师学院一体的院校有4所,中专技校一体的有3所,职高技校一体的有1所,这种发展态势决定了各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从办学性质上看,公办11所,民办3所。办学层次越多,在校生规模越大。
2.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概况
从开展心理教育的时间、机构、经费、专项计划四个方面来看,职教综合体都明显强于纯技校。5所纯技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时间均小于1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只有1所,其余4所均未设立,而高职则全部设立。心理教育的负责部门是学工处的占被调查学校的78.5%。有4所纯技校没有专项心理教育计划,每年的经费均低于2000元。
3.技工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64%的技校有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中专技校一体的技工院校都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纯技校都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
4.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情况
20%的纯技校和67%的职教综合体配备了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专职心理教师,表明纯技校专职心理教育师资极为薄弱。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背景:心理学占48.1%,教育学占14.8%,思政专业占18.5%,其他占18.5%。兼职教师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只有13.7%。可见,技工院校心理教育教师十分缺乏,现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不高。
5.技工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情况
开必修课的占28.6%,在德育课中渗透的占35.7%,开选修课的占35.7%,有28.6%的技校每学期开设心理讲座次数小于等于1次。
6.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及心理辅导活动开展情况
四所纯技校未建立心理辅导室,35.7%的院校具备软件心理测评手段,35.7%的学校未进行过学生心理测评。用计算机建立心理档案的只占14.3%;通过现场、电话、网络和信件对学生全方位辅导的有3所学校,占21.4%;有现场咨询的有4所,占28.6%;没有任何个别心理辅导途径的有4所,占28.6%;有11所学校通过班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占78.6%。被调查学校普遍认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缺乏专业教师、没有好的教育模式、缺乏经费以及没有合适的教材等。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很不平衡。多层次办学的技工院校开展的较好,而规模小的纯技校心理教育还处于原始状态。
1.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建设薄弱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纯技工学校基础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专门的机构、计划、师资和经费投入,归根结底是领导重视不够。
2.教育目标不平衡,呈现出医学化、德育化的倾向
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解决思想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影响了心理教育的质量。
3.教育内容狭窄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讲座和活动大多是围绕心理问题而展开的,表现出重问题解决、轻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
4.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严重缺乏,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87-01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教师思想认识的误区。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广大农村的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在教学中,依旧固守和奉行着“填鸭式教学理论”,将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情感、人格的等待被填充的物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没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体关系,彼此缺少沟通与交流。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意志怯懦、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增多。
2、师资力量的匮乏
师资匮乏是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最大难题。目前在农村小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明显不足,非专业人员赶鸭子上架是很平常的事。资料表明,当前农村小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他们虽然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加之学生仍用固有的角色看待他们,因此学生很难在他们面前敞开心扉,展示真实的自我。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制约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家庭教育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的人员大增,导致子女隔辈生活的数量不多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家长一般情况下对其子女在校情况很不关心,有的家长连自己的子女就读于何年级、班主任是谁、任课老师是哪些都不知道,从来不过问其在学校的情况,更不会主动到学校了解自己的子女情况,与子女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家访问家长,就“今后希望自己孩子怎么样?”的问题时,有的家长竟然回答:“上什么样是什么样”,并且还“有理”地说道:我这一辈子一天书都没有读过,还不是这样过日子。
4、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它在学校之外,在与亲戚、朋友、邻里或其它团体和个人的交往中,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文娱活动、劳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对人施加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由于这些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小学生缺乏明确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好奇心、模仿性、求知欲.因而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
农村师资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说,无论是采取什么措施,都要有足够的资金,如果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任何改革措施都只是空想。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能更充分的认识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全面开展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改革学校评价体系
领导者必须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不仅以教师的学科教学成果作为评价指标,也要以教学中师生相互间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的启示和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知、情、意、行的发展作为参考系,全方位衡量教师的工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状问题,开展不同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图书资料阅览室,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能够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初浅知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标准。而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从而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同时也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依据。
5、重视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小学生活动的另一主要场所。家长的观念、教养方式、生活态度等将直接影响到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小学校同时肩负着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及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协调一致。为此,学校应一方面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建立起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另一方面要定期举行家长会,使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同时,就有关训练学生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与家长进行讨论,提出家长能够支持的可行方案。
关键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及。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对其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从而实现中小学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何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成为当代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现状
1.1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2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1.3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1.4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1.5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的细腻教育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最多聘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
首先中小学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学校应该应聘专门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的主要教育人才,让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涌入教育事业中来。对在校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后的优秀教师,让他们转换岗位,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心理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并由专门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专业定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成立专门的研讨机构,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最终的教育目标,将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落实到位[3]。
2.3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针对全校学生,中小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讲课、学生讨论、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使其的心理朝著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论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发现目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途径单一和方法僵化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健全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和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理解的对策,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效、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井泉,刘民.进行的几项策略[J].北京教育,2012,5.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张瑞彬.浅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8).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及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它进行普及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如何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回顾与归纳,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问题,建议及对策
一、引言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l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或者说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运动于1908年在美国兴起[1],并带动世界各国心理健康运动。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有20多年发展历史[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时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产生的,是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3]。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主,虽然在重点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远未受到足够重视[4]。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
近几十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形成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5]。它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分为教育学模式、医学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具体如下:
(一)教育学模式
这种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势,主要有四种:
1、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6]
该模式认为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来实行,按照人本主义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的环境,创造条件使其潜能得到发挥。具体如下:(1)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3)对学生心理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彻底解决问题。
2、“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7]
该模式认为心理教育应与四个方面相结合,即:(1)与心理测量相结合(2)与心理咨询相结合(3)与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4)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3、中学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8]
这种模式认为必须以大学心理老师领导中学教师,对其进行心理技能培训、辅导、知识传授,共同组成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让其逐步具有独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主要包括:设计心理辅导方案、培训心理辅导教师等几个方面。
4、“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9]
这种模式认为心理教育与五个方面相结合,即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与学生对学生咨询相结合;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家庭心理咨询相结合;与修身养性相结合。认为应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医学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把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称为心理疾病,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予以转变。重视心理治疗技术,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强调对心理障碍及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试图通过心理诊断治疗等技术解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同时,其模式的构建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认识上的,措施上等。具体如下:
(一)教育学模式
国内许多中小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一门课,但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主要向学生讲授普通心理学知识等。这种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纳入了课程学习过程中或心理学的科普教育.让学生背讲义记概念等,使心理健康教育变成纯学科知识化教育。
(二)医学化模式
医学模式源于西方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这种模式把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称为心理疾病,用心理治疗方式予以转变。但它也有不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医学模式必须[10]:(1)有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技能的心理教师(2)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3)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是可解决的。但现实中这些前提很难实现。因此,医学模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造成障碍。
(三)咨询辅导模式
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各方面,很多问题不是在学校环境里就可以解决的。许多学校随便准备了一个房间,随便摆几张桌子椅子,挂个心理咨询室牌,再加一个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室,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建议及对策
(一)坚持教育模式为主、医学模式和咨询模式为辅
一般学校心理教育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治疗构成。前者面向全体,目标是预防心理疾病,开发心理潜能;后两者服务个体,主要调适心理状态,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任何一种教育凭借单一的模式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只有多种模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终极效果。
(二)坚持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全员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进行全面渗透[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教学。
(三)日益重视对教师心理专业素质的培养
在学校中,任课教师、班主任都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但不能取代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12]。不仅要对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培训,还要强调对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等,提高其心理素养。(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震,王守良,段姗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4
[2] 李传银.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A】.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6,(2)
[3] 邱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心理健康教育,2005,(3)
[4] 罗立红.中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6(5)
[5] 吴发科编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作与管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6] 申继亮.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7] 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4).
[8] 叶存春.学生心理咨询[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9] 贺欣荣.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10] 郭斯萍,陈培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江西教育科研,2001,(9)
1.农村小规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和气质两方面。气质是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包括情绪和意志反映的特征。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的小学生心理特征应包括:较强的参与意识、善于思考、饱满精神状态等,这些特征都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1.2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保证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是十分有利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决定着学生能否向更高层次发展。
2.农村小规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学校方面。目前我国小规模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不足,通常是形式主义,缺乏对实践的重视。部分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未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部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其教学时间被主科教师占用。部分农村小规模小学都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心理咨询教师则较为缺乏,也有小学校将班主任作为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说,学校方面过于追求升学率,忽视心理健康教育。2.2教师方面。国家教育部规定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程度的方式是对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使老师具备相关的能力与基础。对于参与培训的教师,要进行心理咨询的认证,考核教师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知识,如能力不足则禁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缺乏资金、环境艰苦,因此教师的流失较大,主科老师都是多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无法配备专职人员。2.3家长方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长没有足够的重视,家长认为学生没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无法得到疏导。尤其是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其家长的教育观念多较为落后,思想较为封闭,教师在跟家长反映学生的行为时,无法上升到心理层面,则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家长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配合学校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农村小规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要加大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师资队伍素质。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引进,招聘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并改善现有的教学及办公环境。农村小规模学校还应大力吸引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前来支教和指导工作,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丰富和科学。3.2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心理健康上的培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应多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小学去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3.3加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心理健康教师在班级开家长会期间,可以借此契机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传授家长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定期家访,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学习心理教育知识,使家长成本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教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紧密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4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求助热线及信箱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活动,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为家长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平台,使其能够深入交流,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3.5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日常教学是贯穿学生日常的主要活动之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融入其中,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社会经验。
结语
总之,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小学生在成才过程中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困难,将其转化为动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栋梁之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职业院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很多硬件设施、师资资源等跟不上时展的需要,而职业院校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的心理问题从生活的迷茫到现在涉及各个方面,如学业的压力、恋爱的矛盾、就业的盲从等。
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方面的师资队伍、资源的建设。
我校是两个中职院校合并发展起来的,师资队伍也是逐步建设,当时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注重专业和科研的发展,忽视学生工作队伍的规划,导致学生工作队伍的层次比较低,专业性不强,从事心理专业工作的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思想工作中兼职发展为心理教师,并考取相关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但实际中,兼职心理教师专业基础薄弱,缺乏经验,咨询的效果差,遇到棘手的问题,也是束手无策。
2.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起初停留在开展学生教育活动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密相连,效果甚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同于思政教育,应该保持独立体系。随着高职学生也日益意识到心理问题压力且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学校逐步对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及求助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丰富多样,学生乐于参与,取得一定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现面临的困境。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程度远远不够,停留在开展各项活动的层面上。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缺乏专业心理教师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宣传方面,主题不够新颖,学生参与度较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体系,主要集中在二级学院工作中,工作内容零碎,整体性不强。
二、探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困难的途径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开展符合职业技术院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体系。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符合职校的特点、符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国家和职校管理层要重视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措施,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健康专门机构,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确保学生在面临学习生活困扰时,有地可寻、有地可医。另外,要对学生身边密切接触的人进行简单的心理培训,例如班主任、辅导员等,使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
2.优化心理健康课,结合实际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根据职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优化、细化心理健康课程,因地制宜地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应该因时制宜,将统本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起来,凸显教材的针对性。课程安排要和职校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并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应该是孤立教授,应该贯穿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3.在活动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
学生往往对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比较感兴趣,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参照这种形式。可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安排心理方面的知识内容、情感体验内容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教育。例如:组织社会实习,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组织团体类文体活动,让学生找回自信和自尊,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沟通机制,随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告诉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家长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和孩子沟通,起到预防、干扰、疏导、帮助的作用。学生应该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对照反思,出现心理问题应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求助校方、媒体平台甚至同伴的心理援助,学会疏导宣泄,及时有效排解不良情绪。
三、Y语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学校也要积极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