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时间:2023-07-25 17:16: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0引言

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倡导全新的人才观,它从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原理出发,认为受教育者人人皆有创造力,且能经过教育与训练提高,直至成长为创造型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谈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也强调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愿望和需求。要破除迷信,挣脱教条,不唯上,不唯书,不崇拜;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解放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教书不唯书,依纲不唯纲,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得法。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并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并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求知好学,通过自学、培训、进修、交流、深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头脑,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学创新的需要。时代呼唤创新型的人才,教学创新需要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在教学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反思,敢于创新,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

2.2打破常规教法套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更适合老师单方面灌输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良好的双向互动性,为语文实践的良好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例如教学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程,并且让老师和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未来多媒体教学可以探讨在互联网层次延伸。例如在线指导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在线批改作业,通过互联网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有效地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教学的核心。应该避免语文教学多媒体化,不能一味追求采取多媒体技术而淡化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

3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为红.小议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成才之路,2007,33:21-22.

第2篇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

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是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以实践提高创新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文学社、广播台。创新能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发挥他们自己是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他们体会成就感,为不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四、开放、多元化原则

只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得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而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思维训练,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伴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第3篇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手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非常难以改变这种现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上看,必须改变人才培养与教育方式,才可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模式需进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实践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属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在其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语文,小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学习到新境界、新思想。不过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未及时解决,便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门已经对小学教育进行了相应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新要求,不过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上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创新,尽管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新理念也逐渐被推广,不过小学语文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传统教学理念未被打破,教育过程中遵循以往的教育理念,注重理a论教学,且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课堂中,大部分语文教育均以老师讲解为主,并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作为听众,整个语文课堂显得没有活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手段落后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并没有得到合理应用,部分学校未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手段落后,无法实现语文教育的创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均具备阶段性特征,教育内容不同,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后,虽然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与以往相较的确取得了较大变化。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创新,便于培养学生能力。

(一)明确教育目标

日后的语文教育必须坚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基础目标,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良好的文化理念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老师让学生练字时,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利用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沉醉于书法的世界中,这种熏陶会逐渐感染学生,让他们领域到书法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练字的兴趣,练习写字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避免出血机械书写的现象。另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老师需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过老师的分析并不等同于学生实践,学生要通过自身实践,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可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教育若要创新,老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意识。例如老师在讲述《亡羊补牢》一刻时,可提前准备多张图片,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有利于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进一步了解。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有相关规定,小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潜能被激发,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自身能力。通过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启发学生,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局限,可有效培养他们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内容

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可确保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顺利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老师不能将语文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而是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对于课外知识也有所了解。例如当学生学习杜甫所创作的一首古诗时,老师可以对知识进行扩展,将杜甫所写的有名的诗句与学生分享,并讲述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更深刻了解,培养他们古诗词欣赏能力。老师在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并创新教育内容,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他们能够迅速融入课堂中,有利于使其知识面得到扩展,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四)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工具不能仅局限于黑板、粉笔上,要想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系统知识,必须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它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并且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播放动画,向他们呈现更多教学资料,节约课堂时间。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教育手段、教学模式需经过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质量大大提升。本文首先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具体方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等措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宏祥.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改创新实践探析[J].神州,2013(10):154-155.

[2]陈桂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03):41+43.

第4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与陈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创新问题。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依据,从而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此一来,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应试教育特点突出。从某种层面来讲,教师一味追求和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一味追求学生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不利于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教学模式过于我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简单、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参与被动的学习,这种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主动性。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浓,表现出死气沉沉、死板不灵活的现象。另外,过于简单、单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未采取积极、有效、正确的教学方法,直接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3.教学评价方式欠科学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欠科学、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固定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常以激励和表彰先进学生为主,对学习成绩倒退者和后进者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教师以整体为原则,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由此可见,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潜在差异,缺乏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的科学评价模式和教学理念。

4.基础教学物资的匮乏

受到教学环境和物资条件的制约,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用于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较少,加之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可用于创新的时间较少。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经费相对匮乏,所以能够被用于教学方法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经费严重不足。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改变和创新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要积极研究和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加深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和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扩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融入感彩,塑造文明礼貌形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要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紧密结合,实现课堂与课外相互联动、共同促进。

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学校以学生的升学率为评价标准,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只注重教学成果,不重视教学过程。基于此,学校需要加大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力度,结合小学生语文课程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可行、合理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此外,教师在激励和表扬成绩优异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对后进者和倒退者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支持,以此来增强他们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语文课程预期教学目标。

4.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充足的物资保障。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势必会给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广大小学要争取更多的教学方法创新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方法创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实践证明,唯有充足的物资保障,才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潜力,方可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基础物资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要加大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和基础物资保障力度,进而为广大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提供科学保障和有力依据,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科学创新及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淑艳.刍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2.乔浩.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3.王宪华.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5(07).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开放性的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也要相应地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兴趣。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就应当把创新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在教师的教案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

(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

(1)语文的课堂教学

(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

(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

(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分量———采用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第四个特征是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

(三)明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的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得到了普及,但是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转变过来,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语文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不少语文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方式死板。“填鸭式”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授课方式体现着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但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单一的讲授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的。

3.学生主体性不强,忽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新课程倡导“双边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课题进行旁听,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所谓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重要启蒙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还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总结,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师生合作探究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识字、读书,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师生合作探究方法是新课程实施后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研究能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前提,师生合作探究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使教师及时收到反馈信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待培养,教师在与学生合作中要起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对话式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传递知识,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信息传递方式发生改变。通过教师不断研读文章、学生不断探索文章,从而形成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而且容易加深W生理解和记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话式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失物招领》这一文章时,教师设置相应的情境,通过对话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了解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一种美德,在给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优美文章,都有其自身的朗诵和朗读技巧,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对话来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

3.案例教学方法。生活处处是知识,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实施后进行了一些创新,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一种阅读方法的同时理解同类型文章,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程案例开发中应立足于教学实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并勇于创新,使案例与时代相结合,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田忌赛马》这则寓言时,讲的是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文章字数不多,但经过曲折,哲理颇深,为了适应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刻地体会其中的哲理,教师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故事描述出来。通过讲故事来使学生掌握寓言背后的哲理,从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学习情境的创新

在这个提倡“和谐”的新时代里,教育者在教学的研究上不应该只关心知识的传达效果,给予学生“填鸭式”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在学习情境上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更好地传递知识。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结合他们对字词掌握的不足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试着不以传统讲授的方式去要求他们认识新字词,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比如说开展识字游戏,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类似于这样的学习情境的创新可以推及到对更多知识的掌握中去,让小学生自身的心理不受到压抑同时又能在愉悦中获得新知识。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小学生尚处在一个大胆无畏的年龄阶段,这样的时期的孩子不具有较年长的孩子那样的羞涩,在表意上往往能够大胆直言,无所畏惧,虽然有“童言无忌”式的荒谬,但却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本来语文的知识强调的感悟并不像数学问题一样具有统一的答案,在关于情感体会、表情表意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觉得只有老师说的才是对的呢?这样僵化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永远只会跟着老师走,而缺乏自己的观点,思维方式被禁锢,这种结果是很恐怖的。

其实这些都是以前的教学方法上出现的弊端,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而不是打压式的强加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南充市大北街小学的曹老师就试着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上小学生想要表达意见时可以站起来就说,他认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甚至反驳老师的观点,老师对站起来表达观点的学生也耐心倾听、保持尊重。根据老师的反映,他的学生不会盲从老师的观点、会动脑筋。

三、学习角色的互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上很容易唯师命是从,这样学生很可能会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应该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应对新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提出改进,比如互相学习角色,改变传统思维,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组织者,可以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上既有如此多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灵活的变换角色,甚至以合作伙伴的方式加入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这样的做法,变接受式的学习为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新兴媒体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时代在高速发展,新兴媒体随之产生,在利用新兴媒体方便生活的同时也早有教育人士把新兴媒体运用到教学课堂中的先例,如多媒体的使用,它以直观性的特点把图画、文字等教师想要传达的信息清晰的呈现,受到大多数教师的支持,这种先进的媒介其地位已经与课堂板书同样重要了,学生在观赏教师制作的课件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这种教学与课堂结合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因此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新兴的媒体上。

例如,新浪微博这个新兴的网络媒介工具,它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形式,借网络这个信息传达的高速工具,以个体的形式可以第一时间向外撒播消息,目前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相信老师和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它的用户,既然得到了这样普遍的运用为什么不试着结合到课堂中去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微博上往往有许多及时的新闻信息,其评者也过万,这就可以结合到语文课堂中开展对现实问题的讨论,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活跃他们的思维。老师还可以在微博中布置相关作业,如直接让学生在微博上完成小短文的作业,小学由于识字不多,在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困难,经常性的练笔对写作无疑是有好处的,微博有字数140的限制,这种小字数要求方便小学生小短文练习,提高作文能力。另外,老师拥有一个微博,平时在网络上方便与学生交流,直接解答学生疑惑,以自己的发表的言论影响学生,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很有好处的。

五、布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语文重在基础知识的夯实,因此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一块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的作业也需要创新。传统的作业目标是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现在不仅要记住,更要求学生能够动脑筋思考,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就要改变传统模式,在布置的作业的内涵加入实践性的特点。

在实践性作业的方面我们可以做,如布置续写的作业,根据文章开动脑筋续写,这样通过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揣摩,更全面地体会文章内涵,还能发展小学生思维、增强写作能力。再如,根据课文布置想象画图的作业,这样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文字表达的具大魅力与作用以及作者的思想意境,增强小学生对课文的把握能力。又或者是排课本剧,根据一些故事性的课文,对话性的文字较多的,要求小学生排课本剧,让他们作一名演员一名故事的参与者,更细腻地体会人物对话的内涵。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可以从教学的目标、语文课堂、教材进一步探索思考。此文将会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广大教育者带来创新灵感。

一、创新教学目标

1.转换传统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方式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复活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带来最大效益。了解后,结合学生目前学校情况,深入思考,然后制定准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制定创新。

2.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来制定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真正的课堂主体,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工作,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二、从课堂工作的导入进行创新

1.构建情境,培养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堂环节进行思考,若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有效成果,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思考是否可以建立一个触发学习兴趣的情境,以改变语文理论教学的枯燥,以达到有效性。

2.以旧导新

语文教学中,知识点基本上是层次递进的,教师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引入到新的理论知识面上,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考问题。

3.设置问题,引发思考

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追随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用生动形象的事物让学生思考抽象的概念知识,以满足课堂工作创新要求。

三、提取教材之精华

1.重视教材中的思维培养内容,引用创新题

语文教学材料,课后都会有一些创新练习题,在理论知识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千变万化,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一个回顾的教学习惯,新旧知识的衔接不断可以引申到新的知识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更新陈旧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媒体情境创设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实践操作活动等,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创新效果。要让教育事业不断壮大,就要成就更多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就要不断进行教学课堂创新,适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化“读、写、记”方式中走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敢想敢问并积极活跃思维,且踊跃发表个人看法。以此达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只有帮助学生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阅读报刊,增长和积累知识,积极发问,拓宽眼界,并养成在碰到美妙的语句时记录与记忆的好习惯。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教文本而教文本。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以文本为出发点,把文本当作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创新教学,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要以文本为线索,采用发散教学,全面补充知识,向四周发散、扩充,这样才能让文本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静态”样式,变得有“生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以师为尊,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引领和点拨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能超越课堂,改变传统的把教室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状况。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作为学习的资源,把这些融入课堂,从而将学习的课堂变成广阔的世界,让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三、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是一师多生。面对几十个互有差异的学生,如何将潜能的开发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大难题。如何更进一步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处理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这就意味着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凸显出来,并将之视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必然成为创新教学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作为引导,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阅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交流。这也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所需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更能让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的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了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的目的。

四、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人教版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8-02

一、语文教材的基本机构看创新

1.教材设置涉猎广泛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教材共分8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按照专题编组分别为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组成。就单从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本内容的设置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内容,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这样的设置使语文课不在单一,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2.口语与习作并驾齐驱

从新课标人教版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口语与习作教学安排”这是一种创新,一种将口语与习作两手抓的创新。由于考试中作文的比重比较大,教师们会格外重视写作这项能力,从而忽略了口语的训练。虽然说将小学语文的学习联系到未来工作生活中有些远,但蝴蝶效应相比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小细节都可能是那只蝴蝶,所以我在这里这样说也无不可。生活中绝大多数应用的更为广泛的是口语也就是沟通,试想一下,每次跟同学交流跟老师交流我们都不可能先打一个腹稿然后再滔滔不绝的说出来吧。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将口语与习作教学摆在同等地位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里我们就“第六单元”感谢与安慰我主题的口语与习作为例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联想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生活世界谈谈所闻所想。先口头表达自己通过观察看到的内容,回忆生活中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将感受写出来转化为文字的形式。

二、从语感训练看创新

语感作为学习过程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培养语感这种能力是一种创新,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创新,薛法根老师在多个教学实例中都很好的展示了语言训练将语文教学从无形到有感的转变。

1.设置气氛

正确的朗读需要视觉听觉与感观思维的全方位的投入,薛法根老师在《我选我》中示范阅读根据班级实际要推选学习委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代入式阅读的方法,使文中“介绍”一词运用到实际中来,让学生参与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叫介绍,介绍有哪几种方法。随着课程的推进,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语脉变化和整体思路,达到进入角色,进入文章情景的目的,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感情的抒发,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感情线路。

2.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展开联想

只有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对于让学生头痛的阅读理解这一难点才能够有效的解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捕鸟”一段,连续的九个动作,把雪地捕鸟这个系列性动作表现的生动且有层次,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效果并不好。但是调动学生的体验,根据自身经历再来记这个捕鸟的过程就简单的多了,紧接着联系新课标中口语与写作同时培养的目标,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游戏,让学生沉浸在游戏中,并且能够高效且长效的再现一个个生动的游戏场面,这种参与性极高的课程,想必不会有学生不愿参与,毕竟这比枯燥乏味的课程讲解有意思的多。

三、从学习方式看创新

按照我国新课标课改提倡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在低年级实施“我会读”、“我会写”的设计理念,在其他年级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激励有道的语气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式进行。

人教版小学语文对老师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同时进行的,比如在课文《风筝》中写道“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个提示,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种方式不是命令式的,而是通过学生参与性的学习到了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我们所不知道的字词。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着重培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文中语感训练的方式进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小学语文创新模式下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评价;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8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类必须具备的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发展创造力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创造性的综合素质。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的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对于个体来说,广义的创造力的实质含义是在自我发展潜力意义上的创造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不能与科学家的创新相提并论,对小学生来说,只要是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能通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解题方法,在同等水平同学中相比较,与众不同,比较新颖、奇特,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思想,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大胆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无疑到有疑,是提出问题的过程。但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不明白”这样低层次的问题或所提问题与教材毫无关联。教学生学会质疑,为学生指点质疑途径,使学生的质疑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通过系统训练:授之以渔――对课题质疑,抓课文的中心词、段质疑,对课文重复处质疑,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延伸(实践验证)等各个环节中都养成质疑的习惯。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解,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挖掘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强化问题意识,鼓励质疑精神,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例:教学生在自学字词时,尝试用游戏或联想编谜法识记,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学得快,记得牢。同样,在阅读分析中,我在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解疑、释疑的能力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回答也越来越精彩,人云亦云的现象也慢慢减少了;此外,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与独特体验,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平等及互动:引导学生善于对课文表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愿意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我时时提醒自己:“你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路人 。”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地认识与研究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总是牵着学生走,无疑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封闭学生的思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只要我们能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步形成,并将最终转换为一种创新习惯。

三、建立完善互动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课程改革,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作了重大调整,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要求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成为教育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提高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见解独特”;“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及时的鼓励、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推动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的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深入的培养,要通过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奇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索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摘要: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喜好的语言新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喜好。值得注重的是,语文课的新问题和杜威的喜好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喜好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新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喜好,而且使之和系统语文知识的把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喜好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平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新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新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抖”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出色极了摘要: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喜好的新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靠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轻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喜好。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把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把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索,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碰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实,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心得,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索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四周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保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非凡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和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和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