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3-07-25 17:1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 渗透 德育教育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现在世界管理界有三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德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但是不少老师将侧重点放到了授业、解惑中,反而对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传道一词进行了选择性忽视。诚然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但育人成德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必须改变德育“说起来重要,看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被动位置。因此,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德育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由某门学科或某些教师来完成,它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去,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更应利用本身优势强化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面对困惑,发挥优势

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也就注定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辨别力又不强,进入中专学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发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学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堆了一大叠,老师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校纪校风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说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管好这群“弱势群体”呢?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学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情趣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法宝,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二、寓德于教,育人成德

(一)将德育渗透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余光中的散文《朋友四型》就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四种朋友,分别是“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开这四类朋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逢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约谈了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他们每个人在交朋友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朋友方面都有些问题,因此借助于这篇课文,展开讨论,总结学生之间存在的交友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德育效果,为以后的德育工作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恰当的开拓和引发主题,结合现实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无非都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结合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

(二)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我又极其注意进行德育教育。平时有一部分同学很少在公众场合说话,所以一叫到他(她)发言时,不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就是看上去心里明白,但不知该怎样表达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开始的时候一个一个同学按学号轮着上台讲演。不规定内容,所见所闻,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说,但是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已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这样,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审美能力、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说”,甚至爱上了“说”。后来,我就由原来的“自由说”到提高难度和要求的规定内容来说。比如说《你如何看待媒体广告》、《小议助人为乐现象》、《假如我爸是李刚》、《幸福与苦乐观》等等,通过演讲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评判是非的标准,同时我还组织了像《读书吧,它会给你力量》、《女儿更应当自强》、《请学会自作自受》、《我能行》、《感恩》……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也让同学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同学讲完一个话题后,我还及时进行点拨,根据所讲的话题,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对同学的殷切希望,或再强调一下每个话题中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涤荡。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学会感恩”活动中同学们都热泪盈眶,让他们明白了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的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同学们真心地道出了他们的点滴故事,彼此之间都受到了教育。真是达到了学习教育两不误。

训练了“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自然的提高了,思想也受到了教育,逐步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自然是满心欢喜,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觉悟也是更上一层楼。

(三)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情感渲染。

中职学生虽说基础差,但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大胆开设“诗歌鉴赏课”,借助于诗歌、名言等文学形式,通过美的阅读,体会到丑的丑陋,更得知美的难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助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申至生活中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比如我们的学生,是甜蜜的一代,粮食和蔬菜都由父母关心,而山区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比得出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理当珍惜的结论。借助于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审丑”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和丑的对比带来的强烈震撼”,同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加强情感渲染,触动学生心灵。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将会对学生的情感发育,德育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以定位。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下去,教师“有心”栽的“一花”必定引出“百花”开,学生也在“无意”之中获得“柳成荫”之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目的地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更需要各方力量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让德育之花处处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3.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4.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教育(译文第三版).

5.《语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第2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都是十四、五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学知识和养成优良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个时期的初中生加强德育教育,将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下的初中生对问题的判断上不仅仅是对错的问题,他们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他们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对自己没有严格的约束,很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犯错,像说脏话、叛逆、沉迷网络、不尊重他人等等,而且遇事很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往往都蕴含着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优良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所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约束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渗透意识

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特殊的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有利。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得对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德育的内容进行精心组织整合,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及道德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学习当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养成积极健康的品格。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首先应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学生一般模仿性很强,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些言行,所以,教师得注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端正工作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真正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树立良好的作风。

2.利用所学课文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在以往的语文学习当中,只注重对课文中的字、词、句以及写作方法等进行分析,而忽视了课文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这样必会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文章的中心,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揭示,启发引导学生的深思。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在父亲面对自己失业、祖母去世时,还坚持送儿子到浦口车站,而且在自己年老体弱的情况下迈过铁道,爬过月台买橘子给儿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位关心、疼爱儿子的好父亲形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照想想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和文中的父亲一样,在奔波忙碌的生活当中又不失给予自己温暖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自己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不曾意识到如何感恩。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彻底的感悟,发自内心地懂得感恩。

3.利用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它能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以及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正确具体的描述来反映客观事物,抒发自己内心真实健康的思想,这也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所以说,写作训练不单单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指导培养学生写作立意,选材,构思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写真实的事情,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

例如,要写《我的母亲》这篇作文,学生肯定要联系到母亲日常的所作所为,看自己从哪个角度出发来写,是母亲为了这个家操劳,不注意养护自己的身体;还是因为自己的不懂事或是任性,使母亲感到忧愁;还是母亲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而忙碌等。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来写,通过这篇习作,都能反映出学生发自内心对妈妈付出的感动。通过作文训练,更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家长,更能懂得去如何报答。

4.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例如,教师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真诚、勇敢、正直、纯洁等优秀品质,让学生通过阅读之后的交流,感受到文章主人公“汤姆”在历险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以及对朋友那高尚纯洁的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应该如何与人相处,遇到困难如何克服,激励学生内心的向善向美。

第3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

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

(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

第4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也就是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一、分析书本中的英雄,为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全国着名的小学语文教师吴江生老师这样说:“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如课文《海伦?凯勒》,文章一开始就写了一岁半的小海伦的不幸--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让学生们首先为海伦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紧接着,文章又向学生们展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学习的情形,这样便引发了学生们心灵上的震撼,对这样一个坚强、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的小女孩,心生敬意。文章最后,写到海伦?凯勒为残疾人事业做贡献,又能让学生们禁不住的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而欢呼,并且向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抓住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特征,并且运用一切手段去丰富这些人物形象,那么就在无形之中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榜样的熏陶作用下,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就得到的升华,也就得到了无形的道德教育。

二、巧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

情景教学法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带学生进入到文本描写的境况之中,让学生深入其境地感知、体验,从中学会表示同情、表达感恩、陶冶心灵,在和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在悲伤的基调中导入课文,然后在乐曲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好像看到了阿炳的不幸生活,也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阿炳的同情。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谈谈阿炳和自己不一样的童年,由此以来,他们将会更加珍惜自己今天的生活。

当然,教师不管是利用音乐也好,还是利用故事也好,其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情感上接纳文本所述说的事情,才能和文章的作者、文章中的主人翁引发心灵上的“共鸣”,才能亲近文本、亲近他们心中的真、善、美。

三、把语文和生活统一起来,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

教师在课堂里教给学生的道德认知,一定要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实践,完善自己。《珍珠鸟》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道理,不管是针对人与动物也好,还是人与人也好,它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教育学生要信任他人,又要让他人信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单的就文章中的故事讲来讲去,而是要紧紧的贴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讲一讲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把文章里所讲的道德标准和原则,和实际生活挂上钩,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上,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还要进行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自己的道德认知。实践作业,是语文学科和生活统一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了《人有两个宝》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家务;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帮爸妈洗一次脚;学了《特殊的葬礼》之后,让学生自己植下一棵树……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把德育之根,深深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篇

1.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文章都是宣扬爱国主义情感的,但是,有些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往往对爱国主义教育蜓蜓点水、一笔代过,只注重的是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若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就要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流传古今中外的小故事来感召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崇尚爱国主义,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贯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从思想上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德、善、美。

2.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从启蒙教育开始,每个学生都触及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会出现违反崇高道德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思想道德。所以我们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要结合社会发展的特征,积极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强化社会环保意识的教育。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爱护地球需要全世界每个人共同去努力。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一代代学生的肩上。让他们都树立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的意识,也就是热爱生命的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夯实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与传统文化心理的价值偏向。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对生命意识在教育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深刻分析,由此来审视现实的教育应该如何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意识教育中,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深刻审视与查究自身生命存在的状况而认识自我,从而活出自我。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1.培育学生养成钻研教材和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钻研教材,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味其中真正的思想和内容,更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的德育思想。结合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使学生了解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案例,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要比其他方法更直接、更见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养成搜集作家生平事迹和评价其作品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文章作家生活的背景、生平事迹,以及该作家写这个作品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自觉地总结所看到、所学到的知识,然后组织共同交流,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作者的思想道德情操。

3.培养学生养成背记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的习惯。每一条名言警句都饱含了许多方面的进步思想、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含义。理解其含义,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来,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让学生养成善于有感而发的写作习惯。通过写作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之类的作文加强学生思想深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反省自身。写日记之类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从而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改进与提高自身修养。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运用策略;问题

语文学习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小学生的认字、阅读等基本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德育观念。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承担着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德育素质培养的重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这种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未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与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处于小学校园这一单纯的环境中,学生群体每年都在更换,而教学任务却很少发生改变,因而难免会出现部分语文教师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现象。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或者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深入挖掘语文课文隐藏在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未能对课文的德育展开深度挖掘,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德育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正确处理好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素质培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小学语文,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征,承担着对小学生素质培养德育培养的重要责任。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培养的主次关系,不能为了追求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影响正常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德育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个人品德的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很多方面,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不是可以短期内看到成效、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说,在德育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有细心。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基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该篇课文的内容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深刻内涵,并引导小学生加以思考,运用适度的德育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是对各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脚印的描写,活泼可爱,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雪地里的小画家”做一延伸教学,由小动物的脚印组成一幅画或者分析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形状,引发小学生的讨论与想象,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运用。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小学生,尚未习惯小学的课堂要求,对校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且,小学生的普遍年龄也不大,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如游戏、朗诵比赛、手抄报、班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品德起到一定积极的教育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培养小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顺利运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小学生脱稿朗诵,饱含个人情感,并由语文教师和未参与朗诵比赛的同学对其加以评价,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反馈,可以促使教师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学。总结:将德育教育顺利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同时,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外,还存在许多其他方式有待探索与发现。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哈达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德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

第7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增加德育渗透方式与方法。教师要以分析为基础,在语言文字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也充分理解Z言文字,让德育与智育相互融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影像、图片等方式,介绍课文内容,制造情感氛围,实现情感效果。另外,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课外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其甄别美丑、善恶、真伪、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劳动、爱科学、团结互助等思想品质。

第8篇

虽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小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仍然是依靠思想品德课或者班会课为主,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语文课堂这一主要渗透阵地进行德育渗透。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小学教师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观点淡薄

小学语文对于德育教育有着独有的优势,许多教师也认识到语文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场地。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仍有少数教师认为成绩最有说服力,教学只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完全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德育观念单薄。这些教师只认语文教学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思想修养等高尚品德。

(二)课堂德育渗透存在随意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认真考虑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即使考虑到也大多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因素而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德育内容很明显的地方简单提一下,并没有好好地抓住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随意性大,重视不足。

(三)渗透方法、方式有待提高

德育渗透方式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渗透方式、方法选择上不能抓住合适的内容和时机,往往只是生搬硬套的说教,毫无说服力,学生听多也会产生厌烦感。渗透方式、方法不合适不仅达不到感染、熏陶、教育学生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潜移默化性、长效性、文学性等特点,教师只有在提高德育教育意识的基础上,认清德育教育的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而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践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

(一)提高德育渗透意识,把德育渗透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语文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而教材内容又极富德育因素,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首先要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只有意识提高了,教师才会把德育渗透纳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才会在课堂上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整合。意识的提高,促使教师把德育教育自然而然的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渗透更加凸显它的无痕性、长效性等特点,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

(二)找准德育教育切入点,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德育教育要收到更好的效果,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是关键。基于小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无处不蕴含着德育因素,非常适用于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由于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非常的丰富,这也许会使许多语文教师在找德育渗透切入点的时候有些困惑,觉得在这个内容上渗透这个品德也好,那个修养也不错,结果到头来总觉得选择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备课和设计时认真研究教材,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内容,选准德育教育最合理切入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

(三)丰富德育渗透方法、方式,让德育无痕渗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讲析,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讲析中,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使智育与德育得到充分的融合;也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情感介绍,营造相应的情感范围、比如播放图片、影响、音乐等,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使情感扩散,达到预期的情感感染效果。而在课外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参与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养成缜密的科学态度等,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在小学阶段,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提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身为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力量,这些影响作用,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根本性和持久性。所以,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自身就要做到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

三、结束语

第9篇

摘要: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优化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除了要对学生讲述语文知识,还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实际教学中要建立起语文德育教育体系。在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爱国情操加以培养,除了要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就这一点来讲,能够充分说明语文教学和德育教学的一致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德育渗透,更是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外延的补充形式,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也是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二) 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符

在现如今的环境下,教育目标已经从侧重人才文化知识培养转换成重视文化知识培养与道德精神培养并存。小学语文相关教学内容涵盖了包括德育在内的诸多教育内容。在整个小学教育中,语文课占据了大部分课时,由于语文课的先天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品德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渗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对道德教育进行了良好的补充,可谓一举两得。

二、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性研究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性探究。教师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掌控课本内容,才能对德育渗透的内涵进行充分的认识,顺利的将德育渗透内容穿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凸显。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中《一夜的工作》时,要突出那种为了完成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向学生讲授《日月潭》时,除了向学生介绍美丽的风景之外,还要将我国大好河山向学生们加以介绍,进而让学生们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在讲授《诚实的孩子》这节课的时候,要想学生们讲述诚实的重要性等。将德育内容渗入到实际教学中的例子有很多,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重点侧重在德育教育上,这对当代小学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

(二) 针对课堂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手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实际教学。现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说有很多和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没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会影响学生吸收德育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们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之后,能够让小学生们更加容易的吸收到德育知识。我们还是以上文提到的三篇文章为例子,教师在讲解《一夜的工作》时,可以搜集相关背景,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教授《日月潭》的时候,可以将文章分段,分层讲解,让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美好的风景。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诚实的孩子》时,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诚实,进而来开展实际教学。另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扩展的方式对学生组织教学,如带领学生们参观英雄纪念馆等。

(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适度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德育渗透工作充分的重视起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保证所渗透的相关内容在学生的内心中有一个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将德育渗透部分进行充分的侧重。不然的话,学生就不能在教师的讲授中感受到德育内容的存在,更谈不上感染。进而无法令德育渗透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以真正的发挥。但需要注意的是,虽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小学开设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令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在根本上加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要适度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要把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内容。教师们可以利用德育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实际教学,这种渗透不是外在的,而是具有一定内涵的。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快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德育 途径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指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用在课本中挖掘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借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途径之一:课堂教学。语文教育是教师对学生使用本国语言而进行的教育,这也是所有中国人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学习的学科。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特点,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语言代表着国家的情感。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借助这个平台挖掘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爱国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把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

(1)解析讲述法。语文教学训练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所以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是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祖国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让学生通过引导和教学领略到课文中的德育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和实质,真正领悟到文字的内涵,实现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完美结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领略到文字的内涵,例如有些课文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进行朗读,借助图片理解文章思想,让学生更有兴趣和激情。

(2)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中心,教师可以把中心思想表达的情境和描写的情境用真实的情境展示出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课文的深刻含义。例如,在讲解《你们想错了》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深刻体会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内涵,理解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榜样力量法。长篇大论的说教不仅不会起到好的作用,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感染学生。课文中的每一位英雄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魄力和气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感悟到德育教育。例如,进行诚信的德育教育时可以借助《我不能失信》,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时可以借助《赵州桥》一文。

(4)分析借鉴法.分析鉴定法不仅可以吊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不值得学习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的形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有利于学生更换地体会到人物或者事件的深层内涵,领悟到作者和文章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做更好的自己。

途径之二: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树立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书籍的选择,要以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教会学生阅读、评价作品、写读书心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和收获。对于某些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防止学生依赖或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于书籍的理解,教师可以介绍作品当时的环境和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应注意的事项,例如要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掌握到书籍真正的价值。“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一生的良师益友,应该从书中学到有价值的内容,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整体素质。

途径之三: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语文课外活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好的课外活动会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当然,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外活动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当然活动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也是需要考虑到的。

课外活动中选取的榜样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否则不利于甚至阻碍对学生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诗朗诵、座谈会等等,让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途径之四:教师自身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在各方面都树立起好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方法

(1)对待学生应公平,一视同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关爱学生,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对待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让所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对学生不偏见,用关爱、热情、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

(2)拓宽渠道,开展有效活动。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多方面、全方位得进行德育教育,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德育教育效率。全心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实施全面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渠道多元化、全面化。

(3)结合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小学生具有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性格,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刘志明.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 1 2 ) : 5 2 - 5 3 .

[2] 杨圣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1(6):1 2 9 .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德育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道德思想正处于形成阶段,此时的德育教育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最后,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智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德育在小学生的发展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教师过于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易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二)知识传授与育人方法相割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致使德育渗透成为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德育效果不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是讲述大道理,不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反而还会加大教学难度。

(三)育人内容

“假、大、空”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气氛活跃,但实际上教学内容却脱离现实生活,不具备可行性,教育活动成为浮于表面的表演。一些教师为了实现德育渗透,选取了与教学内容不符的德育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德育意识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转换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促进小学生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二)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选择不得当,就无法很好地将德育和教学联系起来,进而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而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就会很好地接受德育内容。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德育教育能力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新课标中的德育要求,并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实施。

1.在教材内容解读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做到与知识讲解、情感传递紧密结合。如学习《我的战友》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生团结奋斗的道德品质。总而言之,为了使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内涵,做到全面理解教材,进而充分展现教材中的德育成分。

2.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朗读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但是,朗读并非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通过把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用自己所领悟的情感将文章赋予感情并朗读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的感情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写作的思路与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感受和领悟生活,引导他们去体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情感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使他们能够仔细地观察生活。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很浅显,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体会不同的情感。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落实好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想修养也能得到提升,为社会输送品德优良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柳丽娜.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7(2):7-8.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1~12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