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时间:2023-07-25 17:1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1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健康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70-01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内涵不断丰富,护理的职能也随之扩大。针对健康人或患者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赋予护士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也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内分泌科收治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护理人才,因此很有必要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树立健康教育观念

现代护理学的工作重点已从对疾病的治疗转变到对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和促进健康,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人群的健康为中心,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和造就出合格的护理人才。作为护理带教教师,不仅需要观念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话动中。通过带教,帮助护生增强新的健康观念,确立预防为主思想,树立健康教育意识。引导护生认识健康教育在医疗、护理、保健工作中的意义、地位、作用和任务,使护生明确健康教育是护理适应社会化发展需要不断拓宽的服务领域,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使护生转变观念,视健康教育为己任。

2 做好带教的准备工作

选择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护理技术,正确的带教态度,勤奋好学的上进心等优秀品质的护士担任带教教师,使其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制订的临床科室带教教师制度,重视带教工作,营造良好的带教氛围。

准备好带教需要的各种素材,如:各种印刷精美、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多媒体课件;糖尿病足、甲亢突眼等患者的照片等。

3 具体带教措施

护生一般在我科实习 6 周,每组有 3~5名护生,护生入科后,由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热情接待,首先欢迎护生到本科室来实习,询问他们的实习经历、文化程度等;然后介绍相关的人员,科室的环境、布局,专科特点,工作程序,要求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等;最后介绍实习安排,如小讲课的时间、出科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等,同时征求护生的意见,强调实习纪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医院走向了社会,护士角色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是单一的照顾者,还应成为合格的健康教育者。护士要履行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就必须学习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要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技能贯穿在护理带教过程中,使护生打下牢固的健康教育知识基础。

我们采用现代的“双主型”教学模式带教,即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化组合。[2]它是当今最佳的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到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对提高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节省人力和物力等有重要作用。科室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周二、五的下午进行讲课,内容有专科疾病知识及护理、专科护理操作、专科仪器的使用、特殊检查、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另外,还有更加全面、详细的文字稿,护生可以复印文字稿,这样教师上课时可以做到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上课时护生也没必要记笔记,上课的效果更好。同时,在临床护理带教活动中,带教教师利用晨会就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及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对护生进行提问,这一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增强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每组护生都安排一次教学查房,第一周布置查房内容,选好病例,让护生做好准备,下周五理论考试之前进行教学查房,由护生陈述病例情况,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由护生把查房内容登记到教学查房本上。对本科生护理部还设立了全程导师,负责护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4 加强语言训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是当代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护生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加强护生语言训练,提高人际沟通技巧。护生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职业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工作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调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尤以心理素质为甚。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一项对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近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这一切表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学生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从根本上讲,心理问题的解决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具备心理学知识,对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了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气质类型不同,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对事物做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上也就有差别。对待不同气质的人,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正确把握工作类型,做到以学生为本

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类型,树立正确的态度。首先,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等。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和接纳,是温暖的化身;尊重意味着平等,即放下教师的权威身份,在同一出发点和角度上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保护学生的隐私。其次,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真心实意和设身处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才会对倾诉者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排解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找到发展的方向。

(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学习、性格、家庭情况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以提供心理辅导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后,制定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的问题制定团体辅导、小组辅导计划,如自卑、惰性、嫉妒、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对有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

三、结束语

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作好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护生

一、护理心理学存在的现状

护理心理学基础着重强调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心理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为整个护理学提供心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因此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护理学得以迅猛发展,护理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系。它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形成生理与心理相统一的整体认识观,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并能从生理与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疾病与解释疾病、治疗疾病,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心理学课程未受到足够重视

与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相比,护理心理学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被护生冠以“副科”的地位。在相当多的医学院校中,护理心理学虽被设为必修课,但是因为一般设为随堂考试,又不是重要课程,护生一般不认真学习,有些老师也认为护理心理学并非重要课程,学不学对护生影响不大,护生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比较随意。

2.护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基础多、内容枯燥

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心理理论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以及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护生很难理解,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护生来说理论流派不但难以记忆,而且与护生的实际需要关联较少,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3.课时设置都是理论学习,没有实践

护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实践,护理心理学课程学习下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课程考完试就丢了,护生只在内心有一个心理护理的概念,但是在临床上护生很难进行实际的心理护理,这样护理心理学的学习的意义就很有限。

三、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路径

1.适当增多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改变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指挥棒,它怎样指挥,学生就向那个方面努力。改变考核方式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心理护理进行考核,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到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如何改进自己,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心理学教学考核改革,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率。

2.利用网络资源中的金品课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存放在网络上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给学生介绍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站和网址,要让护生在护理心理学的学习中充分利用这样一种优质资源。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还可以自己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而且上面有很多的名家讲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护生学习一些扩展的知识。

3.运用案例分析

运用案例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和原理生动易懂,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教育或教学情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比如在心理护理和病人心理阶段,可以给学生找一些案例,让护生分析病人是因为什么样的心理产生这样的行为,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病人,如果有,作为他的护士的话应该怎么做能够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促进病人康复。

4.角色扮演法

譬如可以用心理剧的形式,老师给出一种病房或医院的情境,并讲明表演要求,让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的角色,演绎在病房和医院的发生的事情,通过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方式、方法与态度,达到深化护生的认识,感受和评价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体验。这种方法能够让护生体验到真正的心理护理应该为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增强观赏性和互动性,激发了护生对医院工作的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什么是护理心理。

参考文献:

[1] 黄群瑛.浅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探索研究,2010,(16).

[2].肖体慧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的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11,(6).

[3].刘海燕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9).

[4].杨仲雄.高等教育功能的历史性转变[J].职教论坛, 1999,(1)

[5].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策略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4):54-57.

[6].曹枫林.护理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第4篇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通过媒介传播与教育的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或改变与健康相关的行为方式,促进人群健康的活动。护士参与健康教育,是护理学发展之必需,社区护士应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对社区人群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保健的双重责任,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和完善自己,使之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1、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职责,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日程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等,为其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希望的健康空间和心境,提供优良的护理。因此,社区护士必需充分认识护理发展大趋势,转变观念,明确自身在社区健康教育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把宣教内容贯穿到社区护理工作中去。例如在给社区患者输液时,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病情,充分利用输液中的停留时间,给予相关的病理常识和预防保健指导,进行疾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在接待急性外伤的患者时,护士除了配合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置外,还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并酌情告知一些常见的外伤应急处理技巧;在感冒流行季节,护士应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进行流感防治原则的宣传,并指导他们利用米醋进行房间的空气消毒,以及如何正确服用感冒和退热药等等。

2、尊重社区老年患者,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在生理与安全的需要之后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质就是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护理就是满足和维持患者各种需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士尤其在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从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社会活动等方面,与患者换位思考,为社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做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随着健康概念的改变,扩大了护理学科的知识,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健康需求、用不同形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化基础,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病人因为身心存在健康问题而求医问诊,因为面临疾病的威胁,对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他们渴望从护士那儿了解自己所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什么要给我做这些检查,这种病能否根治或是否复发,医生给我的这些药有什么副作用,平时饮食起居应注意那些问题才能对治病有利,等等。试想,一个社区护士若对社区人群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以及技术咨询等都不能较好地回答,怎么叫社区人群来接受你所做的健康教育。因此,社区护士必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自觉充实和更新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和拓宽以前学过的专业概念和技能,不断补充和吸取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使自己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4、博览群书,提高综合素质,以利健康教育开展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医疗科学,现代医疗科学需要现代护理,而现代护理离不开现代护士。现代护士决不能拘泥于本专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还需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成为将多学科综合知识集于一身的全科护理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理念,正不断深入到社区的卫生服务过程中,因此,作为社区护士必须博览群书,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为社区人群提供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利用自己所具备的人文知识为社区人群营造良好的文化护理氛围,运用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如对健康人群实施生活方式管理和需求管理,对慢性病人实施疾病管理等,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效用,合理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服务的各种不同需要,为社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而发挥社区护士应有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作者简介:常会斌,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说到思想政治,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陪伴学生们长大的一门课程。但是心理健康,却是在大学时期才开始被大家理解。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复杂难懂,只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心理才趋向于成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大学生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他们走进校园读书,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虽然可以说,他们是被大家认可的优秀群体,但实际上,他们的心理状态,却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健康。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会转变为不健康的负面情绪。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给予了学生满腔的抱负,却不能够解决学生们生活中的烦恼。这也就是说,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们解决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点

1.基本理论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虽然课程有时候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但却是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重要思想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从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入手,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二者从基本理论上来说,是不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总体上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学生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从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走出心理误区,还能够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主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有着自己的独特意义。作为一门严谨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绝对的理论知识观念,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加强学生们思想上的进步。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育心”为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相比,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更加严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进行教学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帮助学生们走出心理误区为主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虽然二者都有积极方面的意义,但从教学主旨上来说,二者还是不大相同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同点

1.思想政治为心理健康的前提。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但实际上,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大学生想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优秀品德为基本教学方针,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拥有健康的意志,还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们带去的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态度,二者只是在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思想政治偏理性,心理健康偏感性,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们的优秀素质为前提,这也可以认为,二者的目的性是一样的。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方向不同,但从教学内容来看,二者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在实际生活中,人的思想和心理常常是同步的,也可以说是互相影响,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而在教育中,这两部分,也不能够彻底的分割开来。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学生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思想品格,还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这一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可以互相渗透的。

3.工作上的互。从教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二者所侧重的方面不同,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也是拥有良好社会行为的前提,只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各自的工作中有一定的互。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单一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全面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想要学生们健康的成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到一起,也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想要更好的迎合时展,课程的创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之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二者才有整合的必要。

思想政治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格,这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而心理健康则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辅导,让他们拥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二者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弥补双方课程上的不足,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不仅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也应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现阶段,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之盲目的追求专业知识,而忘了思想上的进步。这样的发展下去,学生们不仅不能够为社会提供帮助,反而会让自己的发展受到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政治教育的相结合,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希望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将学生们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法

(一)心理教育代入法

众所周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容易就会遇到矛盾。作为人生的重要时期,在大学期间,更应该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依据的,虽然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实际上,带来的帮助微乎其微。在这样的条件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将心理健康教育代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办法。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不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二者才有整合的必要。

(二) 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熟稳定的时期。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有抵触心理。因为太过理论化的教学,让课堂枯燥无趣,所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有必要。基础的思想政治课程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适当的加入新观念,及时的更换教育重心,也是发展前提下的必然选择。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三) 教育队伍相互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队伍。想要二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队伍间的相互配合也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想要两支队伍配合在一起,指导培训老师们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老师们进行心理辅导的培训,也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管理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更应该有一定的认知,以便及时帮助学生们走出思想误区。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程,有针对性的整合在一起,达到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 优势互补

第6篇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追踪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但临床上却存在着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系统、针对性的教育等现象。我院内科采用追踪法[2]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进行了管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期间725例内科住院患者,其中2014年1月—6月期间365例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法对健康教育进行管理;2014年7月—12月期间360例住院患者采用追踪法对健康教育进行管理。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任小组组长,内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任组员。每月到内科病区了解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护士认识不足、改善不足,进一步完善业务学习制度和健康教育考评标准;深入病区与患者沟通,评估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现场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位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1.2.2转变护士的健康教育观

管理小组到护理单元与护士进行访谈,了解到护士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认识上有偏差,使健康教育仅停留在入院宣教层面上,缺乏深入性,不能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管理小组提出护理部和科室应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学习纳入岗前培训中,并不定期地对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使护士转变观念,改变认识,积极主动、深入地把健康教育做好、做到位。

1.2.3强化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

管理小组深入病区通过与医生、患者、护士访谈,了解到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欠缺是对患者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的瓶颈,为此进一步完善了护理业务学习制度和考核办法。

1.2.3.1丰富疾病理论知识

每周三请临床医生授课,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转归等相关知识,利用晨会随机提问,定期考核,使护士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实施健康教育夯实基础。

1.2.3.2熟悉临床药理知识

定期参加医务科、药剂科的药物知识讲座,组织学习药物说明书,并装订成册,利用查房、治疗时间随机提问,使护士了解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给药途径及配伍禁忌等。在合理用药同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提高用药疗效和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

1.2.3.3责任护士对患者要做到“八知道”

①患者的基本情况。②医学诊断、既往史。③病情、饮食、睡眠、排泄。④阳性体征、阳性检查指标。⑤专科护理要点。⑥主要用药及目的。⑦常见并发症预防。⑧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护士长利用晨会、查。房、床旁交接了解责任护士对“八知道”的掌握情况,要求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转归,为患者答疑解惑,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

1.2.4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

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到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存在以下问题:①时机不对,护士宣教时间集中在患者刚入院或操作时,患者身体不适尚未缓解,或操作时有恐惧心理,此时宣教效果往往不理想。②形式单一,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互动性。③教育内容程式化,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针对上述问题,管理小组聘请有经验的护理专家讲解实施健康教育的技巧;让沟通能力强、知识丰富的资深护士进行示范;科室与科室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从合理安排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计划合理性、针对性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护士的宣教技能。

1.2.5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评标准

管理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局限在知识传递层面,只强调护士对患者是否实施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效果的评价,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3]。为此管理小组对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实施了三级管理:护士自查、护士长抽查、护理部下科检查。从形式到效果对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进行考评管理,达到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3评价方法比较追踪法实施前(2014年1月—6月)、实施后(2014年7月—12月)内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5.83%、遵医行为依从性为92.22%、对医护工作满意度为96.67%,分别高于实施前的52.05%,62.47%和6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追踪法是指医院评价现场调查过程中,评价者通过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聚焦于医院主要区域,用于评价追踪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经历的一种方法[2]。追踪法重点强调评价者和科内人员、患者互动性面谈、讨论[4]。内科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小组运用追踪法理论进行追踪检查,坚持每月1次深入科室现场追踪护士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纰漏和制度管理中的不足、分析个人因素,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制定更加完善的改进措施,转变护士健康教育观、强化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考评标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追踪法实施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为满足患者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对帮助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尤为重要。而追踪法作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一种常规检查方法[5],可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追踪,了解该工作执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达到了提高健康教育的目的,提升了护理质量,深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0.

[2]WANGY.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陈同鋻,王羽,周简译.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2-15.

[3]薛欣.护士健康教育专职化、专业化初探术[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61.

[4]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c):551.

第7篇

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是莫雷诺(Jacob L.Moreno)于20 世纪30 年代创造的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剧,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心理干预技术。中小学教师在掌握和运用心理剧技术探索校园心理剧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同时,因为校园心理剧是包含着文学(剧本)、音乐(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唱腔等)、美术(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的艺术性的心灵表达活动,因此对表达的技术与艺术有一定专业要求,仅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难以独立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的积极推广。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将共同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培训与研讨活动,现诚邀各学校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

二、研讨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心理剧的原理及其治疗技术

校园心理剧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模块二:实践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运用

模块三:观摩篇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校园心理剧现场观摩

三、研讨专家组成

国内心理剧资深导演、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德育心理研究室校园心理剧团队

四、研讨时间、地点

1.报到时间:2013年6月9日

研讨时间:2013年6月10日~11日

2.报到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会议地点: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东虹路(三环路东四段内侧十陵立交——成渝立交之间)。学校附近的火车站是成都东客站,汽车站是五桂桥公交总站。乘车路线:5、66、80、85、94、97、98、108、120、122、136、137、200、223、537、854、855、856路。

五、研讨费用

1.会务费: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讨内容并经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校园心理剧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3)会议将根据提交的论文质量评选出优秀论文,并颁发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获奖证书。

如愿参加2013年6月5日会议研讨的学校和个人,可以提前将研讨的主题、相关内容和联系方式发到组委会邮箱。经组委会讨论后通知学校或个人作会议发言。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校园心理剧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择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现场交流。

凡参加研讨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2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账号:3100028909024906284

账户: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开户行:工行北碚胜利分理处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8881083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 王老师

咨询电话:18623548686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刘老师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

第8篇

本研究中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特尔菲法。专家组由国内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4名体育教育领域专家和14名健康教育领域专家组成,共进行了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第一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第二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为92.8%。第三轮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100%。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后,专家组成员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评分形成一致意见。评分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重要”为5分;“重要”为4分;“较重要”为3分;“一般”为2分;“不重要”为1分。为了集中专家咨询的意见,并决定指标取舍的标准,我们对专家的评分进行了M(均值)、S(标准差)、W(一致性系数)、累计百分数的统计,并参照社会测量平均等级的方法,求出了各指标的平均等级Me,四分位数Q。按照社会测量的基本准则,取Me≥3作为指标筛选的标准。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与建议。

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派生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目前,关于终身体育的概念,较为公认的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按人生长的顺序与经历的社会过程划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在职体育和职后体育4个阶段[2]。终身体育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具体到高校体育阶段,终身体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体育既要求衔接好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又要求为学生毕业后终身参与体育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高校体育知识模块要求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包括实践方面的内容;三是高校体育过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既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又能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行自我指导。

健康教育。现代健康教育研究基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三维健康概念做出的解释,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必须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3]。具体到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则要求高等教育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使在校大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4]。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健康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是决定课程内容和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本研究综合“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黄敬亨提出的学校健康教育三大目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平台建立全面的健康基础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日常运动和生活中常见疾病、运动创伤的防治及急救技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运用所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价,并根据不同时期身体的健康状况制定和实施营养膳食、运动、身体保养计划,自觉改善健康状态,促进终身健康。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知信行模式”健康相关行为转变理论,分别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进行构建。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这一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3]。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之间只存在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才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态度是转变行为的前奏,要转变行为必先转变态度。

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5]。在国内,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试行)》等确立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卫生知识教育;2)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3)性与性卫生教育;4)环境与健康关系教育;5)自我保健方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7)卫生常识教育以及艾滋病、性病、吸毒的危害与预防教育等[6]。在国外,很多国家已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美国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和情感健康、性卫生、人体生长发育、不良行为对人体的危害、营养学、安全教育与意外事故预防、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7]。日本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将健康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系统地向学生提供健康知识,主要教育内容为:与身心发育、疾病预防、日常生活相关的保健教育,性及艾滋病教育,安全教育等[8]。在英国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物质的使用和误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健康锻炼、食物和营养、个人卫生、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及心理方面。在对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主要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可衔接性原则。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考虑与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又考虑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上以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2)可选择性原则。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3)可持续性原则。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分水平进行设计,使处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4)可自学性原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较强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群体,健康教育内容中有部分内容是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的,在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时将必须通过教学完成的内容和可以自学的内容分开,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本研究以相关上级教育指导文件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综合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及问卷调查结果,精选符合大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如图1所示)。

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指标是表明评价对象某一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9],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衡量、比较事物的基本依据[10]。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指标是依据教育评价理论,综合说明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指标的统计范围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从国情出发,选择客观、简明的统计指标。2)简明科学性原则。在指标选择上力求适宜,尽量选取简明、概括并具有代表性的指标。3)全面性原则。指标的选择注意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各项指标能够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比较全面反映健康教育效果。4)代表性原则。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5)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具体计算数据能否得到,做到各项指标要在明确具体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度量性、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还体现在操作过程的经济性,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本研究根据终身体育、体育教育、健康教育、预防医学、行为学、课程论和评价学理论和参考众多当前健康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目标为依据,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已有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工作实际,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见(表1)。

第9篇

    护理临床营养学教学目的:①积极开展对病人的营养评价,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从而全面提高病人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②针对病人的营养问题给予必要的营养指导和开展营养教育,让病人了解与掌握膳食指南及个体疾病的膳食指导,防治疾病,帮助和促进机体复原。为适应课程教学目的,我们选择张爱珍主编《临床营养学》为教材。开课前了解到在职护士基本无营养学知识的情况,我们把教学计划营养学基础和临床营养学学时比例调整为2∶3,这样既强调了营养学基础理论知识,又把重点放在了营养治疗方面,可满足成人教育应尽快适应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特点。

    2改进教学方法

    2.1首次授课注重阐述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意义

    临床营养学是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营养支持方法有肠内和肠外营养,尤其是外科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器官功能,增强抗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很多内科疾病也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甚至是某些疾病首选的治疗措施,如糖尿病和痛风等。由于现代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新的营养制剂的不断问世,使临床重症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病人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临床营养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护理人员对病人开展营养指导,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及对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处理,都是其本职工作及份内之事。因此,在护理医学教学内容中开展临床营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在职护士工作需要,加强其临床营养知识及技能培养刻不容缓。

    2.2介绍营养学基础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营养学是实用性的学科,但基础部分内容较琐碎,应注重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根据营养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我们在介绍各类营养素的时候密切联系实际举例,如介绍蛋白质和脂类营养素时,推荐大豆和鱼类为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碳水化合物时推荐经常食用水果、蔬菜以摄取适宜量的膳食纤维;矿物质时重点介绍我国较普遍缺乏的钙、铁两种元素。这样可使学生把相对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激发学习营养学知识的兴趣,又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自己的亲朋好友或病人饮食行为和有无营养素缺乏症状,并藉此宣传营养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影响到更广泛的人群,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3PBL与CBS相结合在营养治疗部分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流行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4],并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单纯PBL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能完全准确地掌握现有知识。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有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获得完全准确的理论知识[5]。因此,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尽可能采用PBL与CBS相结合教学方法。如介绍糖尿病病人的营养治疗时,以临床典型的病例启发学生研究、讨论其营养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2.4教学内容上注意前后的联系和对比

    介绍各系统疾病营养治疗时,注意复习营养学基础各营养素的功能,以更好理解各原则的制定依据,不仅掌握了各原则,从更深层次上也理解了制定原则的依据。并采用比较求异法、归类求同法、系统分析法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达到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化,繁琐僵化的条规生动化,并强化理解和巩固记忆。

    3重视实践技能培养

    3.1营养评价的技能培养

    在介绍医院病人营养评价内容后,利用在职护理学生的优势,我们要求学生在医院分别对1位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并书写1份评价报告。这样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在职护士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2营养健康教育的实践

    介绍内科各系统疾病后,布置学生对一些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书写1份健康教育提纲,根据提纲宣教1位相应病人,并观察宣教效果以进一步改进健康教育内容。

    4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为更适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把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考核比例占总分60%,实践部分占40%。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考核命题也突出考核内容的应用性,增加理解性、综合分析性内容,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以减少记忆内容而减轻学生负担。

第10篇

一、制定课程标准要兼顾执业考试与职业岗位能力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专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高职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首先要经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目前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是以基本、通科的执业能力为主,未专门设置具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特点的考试内容,因此在制定该类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标准时既要兼顾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对预防医学理论的要求,又要针对其今后主要在城乡基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实际需要。以重庆三峡医药高专为例,学校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医学类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库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将预防医学课程定位于医学类各专业的核心与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的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两方面制定出教学、能力与思想教育三大目标,例如,在教学目标中除要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外,还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掌握三级预防的原则与措施,熟悉初级卫生保健知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定义与能力要求、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强调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能在城乡社区开展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思想道德目标强调具备正确的职业认知与敬业态度,“树立为城乡基层人群健康服务的思想”、“具有肩负着救死扶伤,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分类课程内容

由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处的工作层面不同,其职业岗位的责任与任务也存在不同(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工作任务有差异),同时不同地域的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医学类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开发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1.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执业考试。

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1]。以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近3年毕业的青年医生为对象,对其岗位工作任务开展调研,再与卫生防疫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结合本地区地域特点、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的要求等确定医学类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的监测工作;在社区内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慢性病人的分级分类管理等,而在执业考试中与之相应的内容是: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的防治、健康教育等。

2.课程内容序化分类。

课程内容序化分类是指将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进行合理化组合。在上述典型工作任务与执业考试分析的基础上,组织预防医学教师及课程专家,将典型工作任务与执业考试的分析结果进行内涵对比与关联分析,做出关联图(见附图),研究序化课程教学内容[2-3],形成医学类专业高职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明确其考试能力构架及基本标准。

三、加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基层工作初步经验。

第11篇

【摘要】新时期结核病控制的策略目标是“高治愈率”、“高发现率”,而重点是突出“高治愈率”。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对肺结核病人进行严格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DOTS),而对于病人成功的治疗管理离不开健康教育。本文阐述了将健康教育应用于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的作用、内容、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治疗管理;作用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结核病在我国乃至于全球仍处于高发期,而我国80%的肺结核患者来自农村。治疗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对控制传染源、提高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作用

1.1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指导作用:年轻患者一旦确诊后往往表现以下几种心理反应:否认、消极、自卑、焦虑、恐惧等。首先否认自己患有传染病,怕别人知道后另眼相看,怕被老板炒鱿鱼,怕同事朋友远离,怕传染给家人,怕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担心学业、前途,恋爱、婚姻等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消极自卑,沉默不语,不愿和同事朋友相处。

老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忽视治疗,缺乏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老年患者,听传闻乱投医用药,不去专科医院治疗,失去治疗佳机,使病情加重,反而加重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然而结防专业人员不仅要了解年轻患者及老年患者的心理反应,还要掌握结核病治疗新知识、新对策,更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要善于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耐心地向患者说明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即愉快的心情可以促进食欲和睡眠,使得身心得到充分的调理,防御机制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复。并向他们介绍治愈的病例,抗痨药物的效果,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

1.2 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管理: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患者大声说话,打喷嚏,咳嗽吐痰,痰液飞沫中带有结核杆菌,健康人吸入肺中可引起感染,每个传染源每年可传染10~15人,有些患者缺乏这些卫生常识,不能克服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督导管理医生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结核病症状体征、传播途径,并向患者提出生活行为指导:(1)教育患者建立健康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对着他人,防止飞沫传播;(2)嘱咐患者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劳逸结合,遵从医嘱。(3) 教育患者备专用饮食,生活用具。食具要沸煮消毒。书籍、衣物在阳光下曝晒消毒6小时。从而帮助病人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的责任心,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1.3 健康教育有助于肺结核正规治疗: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疗程均较长。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有的患者求治心切、急于求成,以为打针快,对全程服药缺乏足够的信心。有些患者症状好转或出现副反应或经济困难,就自行中断用药,这样容易形成复发,导致难治性与耐多药性肺结核的产生。管理医生应不失时机的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规律用药,让患者知道结核病不规律用药的危害。

1.4 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结核病易复发,所以当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及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在出院后能正确的按医嘱继续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医疗费用途径之一[1]。所以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应正确地、全面地做好出院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2 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回顾开展多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发现过去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多采用简单的向患者单方面传播知识,往往忽视患者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接受需求和接受效果、忽视信息反馈,结果工作做了不少,效果却不满意。近年来,针对结核病的现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逐步形成适合结核病患者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2]。

2.1 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如一对一的口头宣传(即医务人员与初诊患者面对面交谈15~20min,复诊时面对面强化宣传15~20min);根据不同结核病类型印制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可以弥补因文化水平低和记忆力不好所带来的困扰,观看科普录像带,门诊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定期刊出黑板报等。

2.2 人文化的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的普及,人文化的健康教育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宣传教育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风俗习惯而异、不强求一致的方式方法,力求适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其在倍感亲切的情感下自愿接受防痨宣传,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卫生保健意识差受到陈规陋习影响和约束的患者,一般的宣传方式很难使他们接受,因要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图画进行宣传以达到讲的清楚、听的明白的效果。

3 讨论

3.1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项治疗措施落实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内容可伴随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开展,如在确诊阶段可帮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标准。在治疗阶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消除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心理,保障规范用药,尽早发现药物毒副作用,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传播,对控制结核病的发病有重要意义。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交流时声调应平和,语速适中,用词通俗易懂,应注意通过身体姿势与体态结合,并有预先的环境准备,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氛围,在予以信息支持时,一次信息量不能太多。

3.2 在医学模式和疾病谱发生转变的今天,健康教育已成为解决当今公共卫生问题的首选对策,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作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战略[3]。事实证明,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是控制结核病行动的先导,关系到防痨事业的兴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59/10万,与2000年的肺结核患病率466/10万相比仅下降了1.5%,全国的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重,完善社会动员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我国现在执行的结核病控制策略之一[1]。我县自2002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主要通过实施短程不住院门诊督导化疗管理,结核病患病率逐年下降,结核病防治机构医务人员对化疗中的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促进患者规律治疗、减少产生耐药菌、提高治愈率和发现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患者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促使患者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治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提高治愈率和规则治疗率的目的。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贯穿患者发现、转诊、治疗和督导管理的全程。健康知识缺乏结核病患者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时机

1.1医院或诊所医务人员在转诊或推荐可疑肺结核患者时的健康教育目前我县80%以上的肺结核患者依靠综合医院转诊或乡村医生推荐得以发现。医务人员主要利用口头宣教的方式对疑似患者和家属讲解结核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国家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等信息,同时开出转诊单,还可以发放结核病宣传单、小册子等资料,使患者能够及时主动到结核病定点机构就诊。

1.2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患者门诊候诊时的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口头宣传、电子屏幕、VCD多媒体、传单、黑板报、小册子、宣传画、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对就诊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内容通俗易懂,保留时间长,反复加深印象。患者及家属可以在候诊大厅或候诊室观看、咨询,增加结核病防治知识。

1.3结防机构在患者确诊时的健康教育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主要采取口头宣教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正确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规律治疗是能否治愈的关键;国家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结核病治疗后很快就能消除传染性,治疗痰菌没有转阴前,不要向周围人群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2]。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政策,配合下一步治疗。主动或问答的宣教形式,印象深刻,患者容易接受,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4结防机构在患者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我县肺结核患者主要以短程不住院门诊化疗为主。少数重症主要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补助标准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在住院期间配合治疗,有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结防机构的治疗管理。对不需住院的患者,利用门诊复查、医务人员督导服药等时机开展健康教育,以口头面对面宣教为主,辅以发放宣传单、奖励性发放宣传小礼品(一次性水杯、扑克牌、圆珠笔、手提袋等),针对性地对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危害性、并发症、主要抗结核药副反应、定期复查的重要性、防治效果和愈后等。此外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家庭隔离、室内通风消毒、痰液与生活垃圾处理等。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病程长、疗程长,整个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定期复查,坚持规律治疗并完成规定疗程。

2健康教育效果

2.1患者及家属增长了结核病知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增进患者和家属对结核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明白结核病治疗关键是“全程、规律、足量、早期、联合用药”,坚持按时用药,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

2.2有助于医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是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通过谈话的方式,聆听患者的心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拉近了距离,使患者满意,减少不必要的忧虑和误会;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才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病愈的信心。

2.3促进防治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防治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还必须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善于运用医学心理学去观察、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规律用药。

3讨论

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给患者及其接触者人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愈结核病病人;其最终目的是控制直至消灭结核病。对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就是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恐惧心理,树立结核病可以治愈的信心。宣传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介绍化学疗法的重要作用,遵守督导化疗,坚持全程规律用药,定期痰检复查的重要性,要求患者如何送合格的痰标本,同时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改变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避免危害他人健康。《国家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防治目标之一是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防痨宣教还不普及,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各个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广泛、持久、有效的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凡有咳嗽2周以上的患者到结核病防治定点机构检查,减少漏诊、误诊率。结核病耐药原因之一是:医生对患者及家庭成员未系统地进行健康教育,特别是年龄大或农村患者,知识水平低,病情重的患者治疗依从较差,这些患者往往因为交通不便、外出打工、经济条件不好、服药副反应较大、病程长等因素,对治疗失去信心,容易中断治疗或拒绝治疗,造成耐药或慢性传染源。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治疗的作用是明显的、有效的、也是实现结核病控防治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随地吐痰,患病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等,对预防结核病的传播有实际的意义。健康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消除患者不良的精神反应,解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更好地配合管理和治疗,完成疗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