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时间:2023-07-25 17:1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41-02

我院心内科2010年1至12月,对1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至12月心内科共收治高血压患者115例,其中男68例,女47例,年龄49~91岁,所有患者的诊断依据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

2 宣教方法

护士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掌握饮食、用药、运动等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借助科室制作的疾病宣传卡图片等形式,使病人及家属了解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严重性,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防治措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3 教育内容

3.1 饮食指导:科学合理健康饮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如肥胖、摄入过多动物脂肪、食盐过多、含钾的食物摄入过少、吸烟、饮酒过度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膳食因素。护士在健康宣教时,指导患者三餐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少吃动物食品,如:牛、羊肉,多增加含蛋白质较高的而脂肪少的禽类及鱼类,可多吃鱼、虾及豆制品,最好用植物油烹调蔬菜,如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少食钠盐是对心血管的一种保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个人的食盐摄人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血压病人应坚持做到这一点,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含钾丰富的食物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在饮食中多食冬菇、土豆、竹笋、苋菜、油菜、黑枣、杏仁、核桃、花生、香蕉、橘子等食物和水果,维生素C及维生素B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高血压病病人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芹菜、胡萝卜、山楂等。

3.2 心理指导:害怕、焦虑、悲观等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使病情加重。护士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主动与病人交谈,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3 运动指导:科学、合理、持之以恒的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还可以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降6 mmHg~7 mmHg), 并促进及巩固药物的降压效果。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年龄及身体耐受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的选择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体重保持理想为标准。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选择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步等,但要避免一些强体力活动或锻炼,如快跑、举重、踢足球等,如果运动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血压不稳及有并发症者不宜运动。

3.4 用药指导: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护士要向患者说明各类降压药的名称,剂量,作用及副作用,服药时间,观察病人用药效果,向病人讲明高血压需要长期用药,规律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及停药,如血压控制不满意或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就诊。

3.5 出院指导: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要戒烟限酒,饮食应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控制体重,生活要有规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身体过度疲劳,对失眠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服用安眠药。

4 小结

我院心内科对11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采取宣传图册等多种宣教形式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饮食、心理、行为、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90%的患者改变了不合理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丰富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的行为认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274

[2] 朱英.高血压病人健康宣教体会[J].护理研究,2009,23(suppl.1):40

[3] 郝玉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06

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04-01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流行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别。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病人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 。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1991年比较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差水平。在我国迫切需要改善高血压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我院曾有高血压病人1262人,他们在住院前自知病情诊断者不足45%,正在服用降压药者不超过30%,仅有不足10%的血压得到稳定控制。

1.2方法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干预措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具体方法是与患者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手册,举行小讲课,发图片、科普手册,安排有经验的病员当教员,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观看并发症的录像资料、照片等,使患者意识到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性,对某些重点的教育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重复教育。

2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内容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多种后天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作用。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调查表明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饮食、肥胖、生活习惯、遗传、职业、社会心理因素。一旦确诊后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医护人员应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长期性,在心理上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内容分为: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饮食与营养指导、休息与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健康护理指导。

2.1 心理支持与自我调适

长期或反复的精神刺激、过度紧张、情绪激动、嫉妒、生气,均可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引发高血压占重要地位,因此,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针对病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疏导,指导病人自我心理平衡调整,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遇事冷静,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当遇到较大精神压力时,应善于向朋友、亲人交谈,分散注意力和减轻压力。尽量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事,养成胸怀宽大、性格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2.2 饮食与营养指导

(1)高血压病人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宜食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瘦肉、牛肉、豆类及豆制品等。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木耳、虾皮、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香蕉、西瓜、山楂等含钾较多的食品可适当多吃。(2)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如、芹菜、胡萝卜等。(3)适当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葵花籽、芝麻等。平时烧菜要用植物油,最好是选择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应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各种动物油、鱼籽、螃蟹等。多食一些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4)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在3-5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6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一啤酒盖食盐为6克,榨菜、咸菜、皮蛋等含钠盐高的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5)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合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忌食公鸡、狗肉等。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已习惯饮酒的健康人,每天饮酒限制在少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白酒小于1两,妇女饮酒量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2.3 休息与活动指导

(1)指导病人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应包过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3类活动,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骑车、健身操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不宜做剧烈运动,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次/分钟),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时间30-60min.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2)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睡觉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3)一期高血压患者可坚持工作,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但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二期高血压病人应适当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强的活动。三期高血压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4)高血压危象时,应解除躁动,制止抽搐,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加强防护,确保安全。

2.4 用药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必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2)药物治疗前,了解病人的病情,告诉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材料。如哌唑嗪首剂量减半或睡前服用;硝苯地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便秘、头痛、头晕及反射性心动过速;卡托普利有干咳、味觉异常及皮疹等不良反应。(3)嘱病人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根据自觉症状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药量,均可导致血压波动。可乐宁、甲基多巴等突然停药会引起血压反跳等严重撤药反应等。不能擅自突然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根据医嘱逐渐减少剂量。(4)密切观察降压药的效应:如发现血压下降过猛,尤其是收缩压小于90mmHg,舒张压小于60mmHg,立即报告医生。使用降压药时,应使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缓慢降低为宜,不宜将血压降至过低,目的是为了避免减少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

3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价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的效果,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较教育前明显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太理想,主要是因为患者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4总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目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又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促使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血压。因此,采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金 姜冬九 病人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第3篇

【摘要】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减少发病率。大量研究表明,要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单纯依靠医院诊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为探索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治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品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维持血压正常水平,是可行而有效的。

1 健康教育在预防高血压中的应用

1.1 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对提高机体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1.2 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少量多餐饮食,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指导少吃或不吃煎炸及腌制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需要,控制热量摄入。

1.3 自我监控指导:病患学会测量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血压的水平在受病患心理、环境、天气情况改变的影响下,还会因服用药物而发生变化,故指导病患及其家属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学会观察血压变化;指导病患学会自我检测病情的变化:例如心前区疼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因此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发生。如出现晕眩、头痛、肢体反应迟缓、口吃不清,因此要注意脑血管疾病,迅速测量血压。若血压升高迅速,立即用药,如舌下含服心痛定,促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同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1.4 保持心理健康:高血压病患者有思想包袱,主要表现在采用饮食治疗时,患者的食谱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疏导工作,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思想上的顾虑。对血压控制不理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使患者想到生命的终结,为此感到恐惧和紧张,因此,应更关心高血压病患者,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给予心理上的指导,经常给予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树立“长期坚持会使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的积极观念,增强治疗的信心。指导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遇事要冷静、沉着,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人、朋友倾诉。

2 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研究人员的筛选:(1)医院就诊确认是原发性高血压。(2)可以正常沟通交流,并能配合问卷调查。(3)自愿参加调研和合理健康教育,愿与指导者保持联络,签订“知情同意书”。

2.2 高血压病患合理健康教育

2.2.1 应用中需要注意:(1)对老年的病患,交流语速要慢,声音清楚,适当应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交流指导。光线明亮,文件字体要大而清楚。(2)同时面对老年病患,可以适当应用联想法等对记忆加工帮助记忆。在每次健康指导中,控制在30分钟内,并安排休息时间。(3)给病患进行健康教育时,需想到到病患的生活精力和环境。(4)应注意不同指导对象的心理、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内容和方法必须结合病人实际健康需求。避免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帮助病患对教育内容产生兴趣。(5)老年病患可能回谨慎和保守,需鼓励他们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某些顽固不良习惯,如嗜烟嗜酒等,还需要指导病患家属协同帮助。

2.2.2 方法: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1)了解病患的工作、文化水平以及病患的读写的能力来决定对病患进行健康指导的方式。(2)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通过了解病患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来确定与病患的交流方式。(3)了解病患的生活。根据病患是否存在饮食、运动、烟酒等方面的特殊偏好,针对性地指导生活方式。(4)要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内容和方式必须结合病人的健康需求。避免按照教育计划单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使病人感到教育内容重复、乏味、单调而无趣。(5)高龄患者有时会小心谨慎和保守,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些较难改变的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等,还应指导病人家属参与。

2.2.3 健康教育:1)基本教育: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高血压的临床体征.危害及预防的意义。2)禁烟.禁酒教育:告诉病患吸烟的危害,如可导致动脉病变.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产生。3)运动方式教育:在运动时应注意血压的监控,血压波动较大是切忌体育锻炼。4)饮食教育:病患应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少吃或不吃油炸和含糖量高的食品,勿暴饮暴食。5)用药教育:高血压病患多需服用降压药。指导病患坚持合理用药,保证血压维持稳定,切忌不要血压一下降就马上停药,血压上升后又服药,致使血压波动频繁,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6)作息指导:指导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7)心理教育:指导病患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焦躁引起血压上升。

2.3 对健康教育前后病患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将研究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评价,作出具体分析。高血压是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我国现存的的一个重大社会健康问题。高血压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时,应关注病患文化背景,设计高血压病患系统健康教育规划时要更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病患需求。

通过医护人员的系统健康教育来提高病患对高血压常识的了解,在系统健康教育中对药物、并发症等专业知识,要坚持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持续强化。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显着改善高血压病患在疾病知识水平和服药的依从性,促使病患保持舒适的情绪,控制血压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病中急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病患的再入院率,同时节约了医疗资源。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达到最好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进森.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0,6(a):138

[2] 张蕊;张丽.关注临床带教中提高护士人文素质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25):266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8-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果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了循证护理,其核心是运用最新最好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2?,其中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应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步骤是(1)先提出问题: 如何进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问题:将“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文献检索。(3) 以批判性评价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根据专家和试验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健康教育(5)通过自我反应、同行和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1.2.2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4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3根据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量表来评估两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平衡膳食、运动指导、休息及睡眠、情绪调节、用药护理、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测血压、自我保健及定期复查等)掌握和运用情况?3?,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掌握及运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级评分,分别记3分、2分、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和运用就越好。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4],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护士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精神科,临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来了解病人主要症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心里社会情况、体检结果、有关辅助检查情况、病人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员,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和家属沟通,来了解患者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与方法

3.1.1 干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对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及家属

3.1.3干预内容[6]:饮食指导、合理的休息及睡眠、运动指导、用药护理、戒烟限酒教育、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自我保护的指导等。

3.2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患者面对应激时,通过散步、走跑运动、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达到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帮助病人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精神病复发,也会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3.3 饮食指导[7]:饮食治疗是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的关键的一步,指导病人严格遵照医嘱的要求进食,并保证营养成分适当的比例。(1)每日食盐摄入量

3.4休息、睡眠和运动指导[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 安全运动指标,还要结合患者自己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始运动量宜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增加,并且要长期坚持,选择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5 血压监测技术训练[9]:为病人和家属示教血压监测部位及方法,讲解测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技术和记录方法。

3.6药物应用指导:给病人及家属讲解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和降压药的重要性,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应急处理知识,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3.7 自我保护的指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恶心,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按医师指示服药,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采淋浴方式,水温为4l~43℃,避免使用过热之洗澡水,以免影响血压。服药时需坐着或躺着,且服药前半小时尽量少运动,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多种发病机制以及与遗传基因有关的疾病,它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我们根据病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对2009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33例,女67例,年龄28-86岁,大学文化88例,大、中专文化75例,小学文化37例,吸烟102例,嗜酒32例,饮食过咸46例。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的知识,遵医嘱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合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在治疗中的意义,低盐低脂饮食,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在4-6g,补充适量蛋白质,多吃含纤维素高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摄入足量的钾、镁、钙,限制饮酒,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少于25%,限制动物性脂肪,肉类50-100克,不喝乙醇含量高的白酒,可以喝适量红酒,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日三餐七至八分饱,少食动物内脏、脂肪,避免暴饮暴食。

3.2 运动指导:无心、脑、肾损害的患者,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适量运动,选择气功、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运动量不宜过大和剧烈,以免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对于长期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应学会自己放松,调节工作和休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管的运动,调节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反应,减轻了心肌工作量,稳定血压水平,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50%左右。[1]

3.3 用药指导:告知病人服药一定要按医嘱定时、定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可自己随便添加或少吃,更不可自行停药,以免血压骤升引起脑出血,血压应慢慢地降,不可一下降至正常,以免血压骤降影响心、脑、肾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2]必须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出现副作用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应用高血压药物时,注意起身一定要缓慢,避免性低血压引起晕厥,发生意外。教会病人自己测血压的方法,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期到医院复诊。

3.4 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焦虑。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与特点,与患者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让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重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及治疗有大概了解。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的患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对疾病有恐惧心理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告知病人,只要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是可以健康长寿的。对血压反复升高,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帮助其找出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培养乐观、开朗、精神愉快的良好心态。

4 健康教育的形式

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等,实行个体化教育,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谈,不用医学术语,或者再加以简单易懂的图画作补充,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除了跟他们交谈,再利用文字材料作补充,给病人看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和标准教育计划等。

5 健康教育的的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102例吸烟患者中,有96例戒烟成功,嗜酒的32例中,30例戒酒成功,46例饮食过咸的,全部改成了清淡饮食,情绪不稳定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宣教与心理护理,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对治疗充满信心,达到了理想的降压效果,学会了疾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从而控制了高血压的进展,预防、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社区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显的越来越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2002年我卫生部组织的全国27万人群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患病人数约1.6亿,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仍然很低。因此社区的护理人员对辖区内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觉地遵守医嘱、提高高血压的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2010年510月的在科患者进行了全程的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10月在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5.7)岁。

1.2 方法 以2010年5~10月为实验期,期间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测血压的注意事项、饮食的方法、有氧运动方法、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指导患者如何控制体重、出院指导。

1.3 健康教育方法 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入院后即开始健康教育,由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相关规章制度,说明病情。首先评估所需指导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法。并请患者填写健康档案,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建立的健康教育档案,确定教育重点,在指导过程中,每天测量血压、体重并填入健康档案。

1.4 健康教育方式 ①集体健康教育: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学习室,提供相关书籍,供患者借阅学习;每周定时在学习室由专业人员为患者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与行为疗法。②图文宣传:采用科室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册、图文相册、放VCD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卡、检查宣教卡、出院指导卡等。③示范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测量血压、如何数脉搏等。④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包括随访时间、联系方式等。

2 健康教育实施

2.1 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及时排除负性情绪的影响,对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2 观察血压变化 定时为患者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还应定测量部位,时间,,定血压计,并尽可能定测量者。

2.3 饮食指导 应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减少食盐摄入

2.4 休息与睡眠 高血压患者注意劳逸结合。 Ⅲ型高血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当头痛、头晕时抬高床头,保持病室安静。改变时动作要慢,防止头晕加重,并指导使用放松技术。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需加床栏,防止坠床。活动量应掌握在使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室率=210年龄)。

2.5 药物指导 制定《高血压药物知识》手册,指导患者控制高血压,告知患者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用法等。

2.6 限制饮酒及戒酒 饮酒量和血压的关系比较复杂,适度的饮酒可降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当饮酒量超过40 ml/d(或30 g/d)时,饮酒量和血压间呈正相关。而且,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因此,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一般建议将饮酒量控制在30 ml/d。但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大量饮酒具有增压作用,而且易于引发心血管并发症。为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及并发症,应做到:血压正常者最好不要饮酒及少量饮酒,每天不应超过20~30 ml,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戒酒。

2.7 出院指导 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自护计划,指导其学会自我护理的技术。学会家庭测量血压,定时、定位、定血压计。坚持服药,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在服药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同时伴有头晕、头昏等脑部缺血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就诊,调整药物。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平稳乐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 结果

健康教育前自己对疾病有认识13例,有遵医行为11例,饮酒33例,不饮酒17例,吸烟38例,不吸烟12例,生活有规律13例,收缩压(120~130 mm Hg)12例,舒张压(80~90 mm Hg)11例,与健康教育后比较,健康教育后自己对疾病有认识37例,有遵医行为37例,饮酒18例,不饮酒32例,吸烟13例,不吸烟37例,生活有规律43例,收缩压(120~130 mm Hg)36例,舒张压(80~90 mm Hg)37例。健康教育后明显好于健康教育前(P

4 讨论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 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血压。通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在食盐、吸烟、饮洒、运动、服药方面都有了显著好转,高血压患者更会自觉地采纳健康的卫生行为,使血压明显下降。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42-01

有资料报道控制高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减少35% ~40%的脑卒中、20% ~25%心肌梗塞、超过 50%心力衰竭。因此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以往临床上只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导致治疗上的失败。本院对106例高血压患者实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 1月~2013年 1月收治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3岁,Ⅱ期高血压29例,Ⅲ期高血压5例。

住院天数最短8天,最长15天,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除2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外,其余104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

2.1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由于起病缓慢,病程长,常伴头晕、头痛、耳鸣、手脚麻木,恶心,呕吐,视物障碍等症状,有的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且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长期吃药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因素都防碍了病情的康复。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性格特征分别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且告诉并发症的危害。本组病例通过耐心细致沟通,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2.2饮食护理:高血压病与不合理的饮食关系密切,有研究证明高钠盐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子,钾盐、钙、镁可对抗高盐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高血压多伴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而这些疾病均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临床上多数患者只注重药物治疗,忽视了饮食治疗,常引起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上应:①限制钠盐量,每天在 3~4g为宜。②保持充足的钾盐、钙、镁摄入,多食芹菜、木耳、虾皮、香蕉等富含钾盐、钙、镁的食物,以利于疾病康复。③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④忌酗酒、抽烟、适量饮茶。⑤补充大剂量维生素 C、A、E,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⑥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多吃粗纤维,预防便秘。

2.3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现今抗高血压药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利尿剂是通过利尿降低血容量而达到降压效果,应用不当可引起电解质紊乱、高糖、低钾。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易致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末梢循环障碍、低血糖,因而不宜单独使用;使用时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糖变化。

钙通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反射性增强,而导致头疼、面部潮红、下肢浮肿、心动过速以及性低血压等不良方应。

转换酶抑制剂虽对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但有的患者可出现高血钾、粒细胞降低、蛋白尿、刺激性干咳及血管性水肿,因此患者应用此药时必需随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如发现异常,告诉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4用药注意事项:抗高血压药的用量从小剂量开始,必须根据医嘱调整药量,不能自行停药及减量,且告诉患者须终身服药。刚开始用药时,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要病人平卧休息30min,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以防晕厥、恶心、乏力引起外伤。

2.5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高血压多伴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引起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掌握血压的变化规律,并做好记录。如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偏瘫等症状,应考虑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本组患者 2例因高血压危象并发脑出血,引起脑水肿抑制呼吸死亡。如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则可能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准备好抢救物品,进行紧急救护。

2.6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健康教育计划:如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等。多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其对疾病及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增强疗效具有良好的作用。

2.7出院指导和随访: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其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情绪调节、复诊时间等,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出院后随访督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血压方法,并做好记录,为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对106例高血压患者实行护理干预,除2例因并发脑出血死亡外,104例患者的血压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避免了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社会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1.1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时间我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从1994年我国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之后,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开展。从最先开展的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便制定了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开展了健康教育的探索工作。1999年程金莲等[2:647]对山西省四所省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但从开展时间的调查看,回答刚刚开展的占25.1%,回答开展了3a者仅占19.8%,未开展者占16.2%。说明目前的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

1.2护士的健康观1999年黄津芳等[3:501]对东北三省10所中心医院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的健康观调查设计了护士必须掌握的4个基本概念,即健康、疾病、健康教育、健康程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6%、90.8%、77.9%、40.4%。由此可见,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比较清楚,但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对教育程序的概念,有半数以上护士回答不出,提示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概念的学习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1.3护士对教育角色认知情况黄津芳等[3:501]的研究(1999年)显示,虽然93%护士认识到获得健康教育知识是病人的权力,但在为病人履行教育义务方面,有1/3的护士持否认态度;内科护士健康教育意识的责任感不如外科护士强(P<0.01)。说明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比较薄弱。

1.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能国际护士学会在1997年批准修改的《国际护士道德守则》中明确指出: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4]。要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健康教育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之一[5]。从黄津芳等[3:502]的调查(1999年)结果看,护士认为最佳教育者是专职教育人员(70.4%),而病人认为是医生(73.1%),双方均把护士排列在第2位。程金莲等[2:646]的调查(1999年)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11.5%护理人员认为医院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职责,88.5%护理人员认为是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的职责。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将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带来困难。在我国医院的现行体制下,如何发挥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尚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

1.5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1.5.1病人对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随着健康教育效应的不断扩大,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已向更高层次转变。范淑萍等[6]调查(1999年)结果显示:病人住院期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传播健康知识的占82%,认为接受健康教育很重要或重要的占99%。可见,住院病人已将健康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比其它需求更为重要。石敏等[7:492]报道,99.1%以上病人认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说明病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

1.5.2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石敏等[7:493]于1997年报道,健康教育内容应针对病人不同病种、年龄、职业而不同,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急救常识教育的需求达100%;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病人对饮食调护常识教育的需求达98.3%。陈爱萍等[8]的调查发现,76.7%病人想知道所用药物的作用,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

1.5.3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需求一般来说,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对不同个体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等的病人应结合个体教育,给予专门、针对性的指导,根据病人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个人信仰、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可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也可选择音像资料,利于病人反复阅读。对无阅读能力者,可通过听广播获取有关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并重复答疑、示范,使病人加深理解,促进其康复技能的掌握。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个别教育是病人反映最好的一种方式。郭明贤等[9]调查显示:109人次需求医护讲解和演示,88人次喜好听录音,其它方法需求少于半数。外科病人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依次为护士个别指导、观看录像、应用病人教育手册和病人现身说法[10:271]。邓维英[11]总结出适合儿科特点的“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喉癌病人采取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求教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12:58]。总之,教育形式应有针对性,即教育要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因人而异。

1.5.4病人对出院随访的需求内科病人认为出院随访有必要的占78%,不太必要的占17.5%,不必要的占4.5%。对出院随访的认识反映了病人特别是内科慢性病病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不仅利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的咨询,也给病人康复以重要的心理支持[7:493]。外科病人出院后咨询需求已趋于多样化,主要是开展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咨询和返院咨询等形式。这种主动性的需求趋势为医院转变职能、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271]。司惠芳等[13]调查结果提示,脑卒中病人对出院后的随访要求不高,这可能与其对随访工作信心不足,对该病易复发特点认识不足,以及重治疗、轻预防等观念有关。

1.6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1.6.1健康教育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有增效作用贾长宽等[14](1999年)对68例糖尿病(DM)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观察组继续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停止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病人DM知识积分升高,糖代谢控制好。王芳等[15]报道,健康教育配合临床用药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改善,尿素氮、肌酐水平恒定,加强了疗效,减少了住院天数和血液透析频率。商怀珍[16]通过对18例腭裂儿童及家长采用综合性教育方式,并对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进行评估,结果腭裂儿童的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5.2%提高到训练后的94.8%。戴喜玲等[17]报道,从开展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以来,病人的住院治疗期缩短,治愈率上升,复发率下降,病人回归社会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1.6.2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指病人行为与所给治疗方案的一致程度,即遵从程度[18]。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19]。刘建萍等[20]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对照组病人的健康信念综合信任度为33.00%,实验组为61.67%;对照组完全依从性为15.5%,实验组为40.75%。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1.6.3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有人认为,病人满足感的重要性大于效果与效率[21]。因而用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的医学知识得以增长,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柏亚玲等[12:59]报道,开展健康教育后,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达标率为99.4%。刘斌[22]报道,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由于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病人熟悉自己的护士,共同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和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0%,病人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1%。阎凤玲[23]的调查数据显示:整体护理病房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7%。

1.6.4健康教育对医院的影响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潜能得到展示,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威信,护士自我实现的价值得以体现。满意率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临床护理效果的提高,都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起着良性的积极的影响,为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1普及护士现代护理观的教育目前,临床护士多数接受的是中等教育,且教育内容偏重于医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加之长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工作,对现代护理观认识不足[24:52]。董霞[25]等调查显示:护士对护理观的认识整体水平差距较大,认识水平较好的仅占8.66%,而50.4%认识水平在较差以下。这一结果提示,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已相对滞后于护理模式的转变,严重地制约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护理管理者要自觉地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健康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2.2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护士注册法学习,强化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护士是病人教育的主力军。

2.3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程金莲等[2:645]调查提示:85.5%护理人员感到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教育知识(55.5%)[3:502]。因此,应根据护士的教育需求特点,努力抓好3个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中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型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教育培训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教育水平。

2.4建立健康教育质量考评指标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评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4:53]。

2.5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治疗方式顺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应该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人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住院病人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24:53]。

2.6开展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我国护理科研工作与先进国家相比,规模小,层次低,护理理论、政策和护理科研严重滞后,这是制约我国护理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推行整体护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护士从单纯护理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提供了舞台,预防保健与护理工作一体化模式与为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创造了机遇。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护士角色认知偏差问题,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有待于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论证解决。

第9篇

关键词:护理模式 冠心病 出院护理 护理干预

Discharged transitional nursing models’ impact on 256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uthor:Chunling Cao & Yunfu Zhang from Qingdao Shibei Municipal Hospital(Fuxin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ing Discharged nursing models’ impact on long-term efficac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 We develped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care plan for 258 patients, who have been in our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er from 2008. Discharged instruction was sepcially given,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care was offerred at the same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lso taken in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support, defecation guide, medication guide and family trainning, etc.ResultThe proportion of hospital again within 2 years reach 38% because of no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discharged transitional nursing period. However, the rate decrease to 22% as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take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creased to 91.4% from 75.8%. X²approved to be P

〔Key Words〕 Nursing Mode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scharged nur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4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由原来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老年冠心病人也由原来的住院治疗逐渐转变为以社区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主的服务中来。如何在护理模式的过渡期使老年冠心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做好冠心病患者的出院护理指导,对出院患者减少复发次数、促进身体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两万七千多人,其中老年冠心病人较多,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辖区内2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女性148例,男性108例,平均年龄61岁,50岁到80岁患者占到95%。病程5~26年,平均l1年。所有病人不同程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出院时对病人及家属行出院护理。

2 护理方法

2.1 制定计划

接到病人出院医嘱,即刻系统收集或补充与病人相关的资料。包括病人出院时疾病的治愈程度,有关健康知识和行为、教育水平、生活能力及病人家庭等方面资料。找出相关护理问题.充分评估病人对出院准备的程度。制定出院护理计划。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联系卡,为了使患者在护理模式过渡期得到更好的护理,我院与隶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患者家庭联系卡。有一名病房护士在患者出院当天为其发放家庭联系卡,同时电话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社区护士在接到通知后,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为其建立家庭档案,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健康教育计划,根据计划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知识的指导,使患者享受到护理模式过渡期的护理服务。

2.2 健康教育

冠心病的复发很多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要向病人告之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院外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合理膳食,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健康宣教:

首先,利用社区健康教育室,定期由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宣传栏、开座谈会或请院外专家进行多媒体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尤其对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不认识字的老年患者,护士在增加讲解次数的前提下,自己动手用绘画的形式制做成小册子供患者使用,避免病人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治疗脱节,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的实际护理问题,推动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健康教育的互动性。

其次 ,社区护士对此类病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胆固醇及钠盐的摄入,选择少糖、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患者出院后,由于享受不到在院时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虽然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帮助,但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很难对其实施正确的护理,此时,社区护士进行各种形式的访视,在护理模式过渡期最大限度发挥护士的作用,其中电话随访应用较普遍,实施也比较容易,他们通过查找健康档案,协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家庭生活方式等方面护理计划,使患者明确冠心病的治疗在护理模式过渡期的重要性,并遵照计划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定期监测血脂、胆固醇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3心理支持

为冠心病人提供心理支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及时得到家人的帮助和支持,社区护士通过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部分病人由于反复长期住院,对治疗失去信心.院外不愿继续治疗;另一部分病人由于初次住院.易产生盲目自信。认为已治愈,无需再行治疗。对于前者。应向其解释只要正规服药,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帮助其树立信心;对于后者,应向其解释慢性疾病的治疗是长期的,帮助其建立正确认识,做到院外自我防护。

2.4排便指导

老年患者由于出院后,缺少相关知识的指导,经常会出现便秘现象,对冠心病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便秘会使腹压增加,加重心肌耗氧量,会诱发心脏病。护士会在患者出院后及时介入,将排便的指导原则告诉患者,并叮嘱他们要常吃通便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1~2天大便1次,必要时可服缓泻剂,避免大便用力。每天睡前及清晨先喝一杯开水,夜间起夜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2.5用药指导

不规律用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可向病人详细交待出院医嘱、服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疗程。告诫病人不要盲目用药,服药有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建立健康提示卡对药物指导,老年冠心病人需要坚持长期服药,住院时由护士看服到口,出院后指导患者正确遵医嘱用药是社区护士一项重要任务。因老年冠心病人口服药物较多而复杂,部分患者对药物说明书理解有障碍,有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忘记定时服药。针对此种情况,社区护士制订了一系列温馨健康提示卡,内容包括:①详细列出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并帮助标示在药瓶上。②个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服用哪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措施③当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时紧急服用的药物,用红笔在提示卡中标出,并在药瓶外面用醒目的符号勾画出来,方便患者能在众多药物中一眼识别出来。④硝酸甘油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的首选药物,要求患者随身携带,在发作时立即舌下含化。

2.6 家属培训

出院时要求家属在场。向家属宣传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获得家属支持、理解和配合,让病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并在家属配合下行康复治疗。尤其对于卧床和伴行动、意识障碍的病人,教会家属床旁护理和卫生知识。

2.7 延续治疗

为病人复印出院小结,告之复诊日期及注意事项.提供病区或病人居住区门诊电话、医院急救电话,以便病人电话询问或就诊。方便带管出院病人就近换管或救治。

3 结果

3.1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表1 实施出院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

处理 满意例数 不满意例数 合计 满意度(%)

实施前 97 31 128 75.8%

实施后 117 11 128 91.4%

合计 214 42 256 83.6%

X²值10.28 P

3.2 患者住院次数明显减少

表2 患者出院后2年内再住院情况比较

处理 再住院例数 未住院例数 合计 再住院率(%)

实施前 37 60 97 38.1%

实施后 21 107 128 16.4%

合计 58 107 225 34.7%

X²值12.52 P

在出院护理模式过渡期没有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两年内再次住院率达38%,在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再次住院率下降22%;患者满意度由75.8%升高到91.4%,行X²检验证明P

4 讨论

重视患者出院后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不仅是社区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也需要医院护士做好护理指导,使患者了解护理模式转变期的介入对老年冠心病人的家庭护理质量有很大帮助,对患者疾病的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冠心病的治疗特点,我们在实行心理、生理等护理的同时,重点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复诊工作,使患者不但在出院前能获得适当的治疗,详细全面的检查,而且在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因获得早期发现得到及时处理而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反复和进行性加重,其治疗是长期的,需要合理和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对出院病人运用护理程序,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科学规范化的出院护理。保证了病人继续治疗护理.恢复健康明显加快,大大降低了复诊率和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单岩,等.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⑼,21.

[2]伏晓燕.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J].临床肺科杂志2008,1,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