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大致要求,深入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以教师不断优化自身职能,鼓励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利用教师的“辅助”与“主导”教学过程,以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真切的感染去引导学生,从而创设特定情境,提升其独立自主、合作与探究意识,最终实现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高效化
新课程的改革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不断地确立其稳固与长远的教学地位,让知识与理论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引入或应用于情境中,用一种联系的发展观去构建知识与情境的关系。从教学方式而言,语文情境教学其根本在于利用课堂气氛、知识载体以及教学场景,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其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然而,近些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渐地确立了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对于现阶段初中的一线教师而言,语文情境教学其作用不仅再次优化了教学职能,也构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了课堂教学气氛,最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推动多媒体教学
基于情境教学的现实状况,其情境教学课堂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性地接触和参与真正生活中的某些特定情境,其真正的情境创设,依仗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便是新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根据某市的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的50%的学生与54.5%的教师其认同多媒体综合运用情境教学的实施,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多元化、趣味化与探究化的特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济南的冬天》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以多元化与趣味化的辅助课件,以济南的风景、人文、历史等方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达到触景生情的状态。其过程在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有着一定情境上的体验与感受“留白”,让学生能够加强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表现为“填鸭式”、“硬背化”、“满堂灌”等不良现象,让学生深感课堂教学的5L2T57O75LiL55qE5bCP5a2m55Sf5a2m5Lmg6LSo6YeP55uR5rWL6K+E5Lyw5Yqe5rOV5o6i6K6oe+WfuuS6juaVmeiCsumDqOS4reWwj+WtpuaVmeiCsui0qOmHj+e7vOWQiOivhOS7t+KAnOe7v+iJsuaMh+agh+KAneS9k+ezu+S4i+eahOWwj+WtpueUn+WtpuS5oOi0qOmHj+ebkea1i+ivhOS8sOWKnuazleaOouiuqGQCBw9kFgJmDxUEAAxneGpkMjAxNDAyNDQw6K6p6K++5aCC5pWZ5a2m5LuO55+l6K+G5Lyg5o6I6L2s5ZCR6IO95Yqb5Z+55YW7MOiuqeivvuWgguaVmeWtpuS7juefpeivhuS8oOaOiOi9rOWQkeiDveWKm+WfueWFu2QCCA9kFgJmDxUEAAxneGpkMjAxNDAyNDUb5pel5pys5Z+656GA5pWZ6IKy6ICD5a+f6K6wG+aXpeacrOWfuuehgOaVmeiCsuiAg+Wvn+iusGQCCQ9kFgJmDxUEAAxneGpkMjAxNDAyNDYP5Li65LuA5LmI6ICM5pWZD+S4uuS7gOS5iOiAjOaVmWQCCg9kFgJmDxUEAAxneGpkMjAxNDAyNDcM5o2V5o2J5aWR5py6DOaNleaNieWlkeacumQCBg9kFgRmDxUBBuS6uueJqWQCAQ8WAh8BAgUWCmY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Q4GOWcqOi/veaxguS4reS6q+WPl+W5uOemjxjlnKjov73msYLkuK3kuqvlj5flubjnpo9kAgE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Q5FeacgOaYr+S5pummmeiDveiHtOi/nBXmnIDmmK/kuabpppnog73oh7Tov5xkAgI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wFeS6jue7huW+ruWkhOingeeyvuelnhXkuo7nu4blvq7lpITop4Hnsr7npZ5kAgM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xFei6rOiAleaVmeWdm+iCsuahg+adjhXouqzogJXmlZnlnZvogrLmoYPmnY5kAgQ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yH+eUqOeIseW/g+aSreenjSDnlKjmmbrmhafogJXogJgf55So54ix5b+D5pKt56eNIOeUqOaZuuaFp+iAleiAmGQCBw9kFgRmDxUBBuS6kuWKqGQCAQ8WAh8BAgcWDmY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zGOaIkeeahOKAnOegtOahiOKAnee7j+WOhhjmiJHnmoTigJznoLTmoYjigJ3nu4/ljoZkAgE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0D+aIkeacieaEp+S6juS7lg/miJHmnInmhKfkuo7ku5ZkAgI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1HuaVmeiCsumcgOimgeKAnOWSjOmjjuWQuemAgeKAnR7mlZnogrLpnIDopoHigJzlkozpo47lkLnpgIHigJ1kAgM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2GOaVsOWtpuivvuS4iueahOWwj+aPkuabshjmlbDlrabor77kuIrnmoTlsI/mj5Lmm7JkAgQ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3Iee7meWtpueUn+S4gOS4quKAnOeyvuelnue6ouWMheKAnSHnu5nlrabnlJ/kuIDkuKrigJznsr7npZ7nuqLljIXigJ1kAgU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4FemYtOW3rumYs+mUmeaIkOe+juS6ixXpmLTlt67pmLPplJnmiJDnvo7kuotkAgYPZBYCZg8VBAAMZ3hqZDIwMTQwMjU5EuaIkeivu+KAnOiAgeiLj+KAnRLmiJHor7vigJzogIHoi4/igJ1kZGfvnfvpZpt/sF/emZ+xIwLqJCy1" /> // monitor
关键词:情境教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事实上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课本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将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情境再现或者情境表演展现出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做到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在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丝毫压力,而且还会有一种轻松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同时也是充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学科,它既对历史有传承与总结,也对当今起到启发和教化作用,所以想要了解中华文化就要从学习语文开始,而语文的教育发展也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该寓情于景,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或合作探究语文世界的奥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要求他们进行知识的预习演练,让他们按照自身的理解,把课本上所描绘的画面进行现实化,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形成不一样的思想意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
1.只为教学结果,情境创设过于牵强
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单纯为了大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加入情境教学法,不是因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去运用,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一味追求与时代接轨,盲目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次,在利用情境教学时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本知识创设场景引导学生。创设的场景偏离课本中心,情境设计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只要是语文知识教学就用情境教学法,根本不考虑这种知识用情境教学法究竟合不合适,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般的教学,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
2.情境不相容,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其目的是在创设的合理环境下融入必要的感情,使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实质情感是什么,这样才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学生只要一感受到这种情感就会联系到这方面的知识。在情境教学法中必须既要有情,也要有境,境服务于情,即使场景创设再怎么好,如果没有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没有体现其中的感情,就只是一出木偶戏而已,根本体现不了真正的文章实质,当然脱离情而说境,也就必定会造成一种曲解文意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融入教材所设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才是真正意义上情境教学法。而前面所说的情境不相融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门面功夫,根本没有实质的效果。
三、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1.善于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体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文体都适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拥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且有美感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品,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一是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学法,做到合理创设情境。常见的情境教学途径有:利用图画,再现情境;利用游戏,展示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故事,描绘情境;利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问题,创设交流情境等。二是教师必须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充分发掘其中的内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在设立场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情境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样才会达到教学所要的目的和效果。
2.实现情境相融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很多时候教师所教授的东西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以后的习惯的。情境教学法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情,优美的、底蕴深厚的文章的阅读,都是让学生养成有素养的人的开始。启迪学生的心智,丰富他们的情感考验,根据文章中的情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现实化的演绎,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法。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并且应该合理使用。只有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操作策略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当中,教师依照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手段为学生创设与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生成能适应课文内容的情感,以此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达到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中应用情境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生成学习的欲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
一、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形式,忽略感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情境的创设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而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真实情感是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投入感情,就很难为学生创设出真情实感的情境。然而,由于现在的教师都过于熟悉语文课程,在创设教学情境当中通常只看重形式而把感情给忽略掉了。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对情境渲染过于追求,而使得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注重任务,忽略兴趣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不够明确情境教学的目标,多注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情境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甚至有些教师只在一些公开课中才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并且创设的情境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与情境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创新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欣赏性和感悟性。它不仅让学生对多种感官刺激进行接受,而且还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创新情境教学模式,认真研读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善于运用多种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模式,如音乐情境和表演情境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静态的语文内容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体会。比如《天净沙·秋思》一课,怎样让学生在寥寥数语中对游子的孤苦离情进行体会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古筝曲目《秋日情思》,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当中,去想象诗中满目秋色以及残阳如血的景象,感悟作者伫立溪水之畔,一股人生苍凉之感涌入心头……音乐的独特感染力为课堂增添了悲思愁绪的氛围,学生沉醉其中,自然会体会诗句的精妙所在,学生也开始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常会因为问题而点燃,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语文课文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导入中把问题提出,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并在解决问题欲望的基础上主动求知,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探求问题,深刻理解课文本意。比如,《社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一种问题情境:文章以到赵庄去看社戏为线索,但主题却在“乐土”二字上,那么看社戏的乐在哪里呢?作者怎样写出“乐”字来呢?大家认为乐不乐?小伙伴们兴师动众的去看戏,但当看到戏之后为什么是一种失望的心态呢?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开始主动阅读理解课文,最后得出小伙伴们来看戏的真正原因是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作者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与孩子的朴实,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融入生活实际,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语文当中包含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对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进行挖掘,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与真实生活相贴近的情境,以此来对学生的自我认知情感进行启发,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将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如《热爱生命》一课,如果以文论文,学生只会记住要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却不懂得怎样去热爱生命,如何在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求生的欲望。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坚强生存的故事,张海迪下肢高位截瘫却毅然决然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坚持与命运抗争,写出了轰动一时的长篇著作《生命的追问》一书。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以及看到的坚强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而学生在诉说与回味中,自觉的将思维触角引入课文中所传达的“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打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反抗,不肯死”的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以及求生精神。
三、结语
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要求,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的语文素质进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然,教师不论创设何种情境,都要融入情感,让知识情感去抵达学生心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翱翔,尽情感受着语文教学的特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存深.论情境教学法在《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中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2]钟金.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1)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多元智能理论被喻为二十一世纪主流教育思想之一,主张智能是分布的、情境化的、可以发展的。而情境教学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与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可以说有很多共通之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也逐渐深入,在教育理念上 “以学生发展为本”备受关注,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理念已经普遍为语文教师所接受。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运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存在一些可以继续提升的空间。
情境教学比较符合中国语文教学规律,在帮助语文教师实现教学转型的过程中效果比较好,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比较符合我国近年来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是多维的,不但每一个个体基于其生物基础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而且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在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其智能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多元智能理论肯定了个体智能表现的差异性,主张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特性,倡导全面发展人的多种潜能,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视角。
情境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张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考虑到学生的多方面因素。首先,情境教学比较注重趣味性,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及图片、投影等各种多媒体手段,来增强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其次,情境教学注重科学性,是遵循科学规律来创设情境的。情境的创设必须适应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情感体验也不能违背人性的情感规律,教学内容涉及的难易程度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教学内容。再次,情境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创设的情境是否对学生产生了作用才是关键。学生在教学中进行了阅读、观察、思考、交流、操作等行为,并从情境中获得了体验,这样的情境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最后,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创设情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尽量多元化,以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初中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地增长和青春期情绪地影响,很多学生对上课发言失去了兴趣,课堂互动的减少也使得课堂氛围日趋沉闷。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情境教学为解决当代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多种途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代入到情境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致,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时代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消除社会环境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必须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这一难点,情境教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思路。5000 年的文化积淀虽然使得教材内容时代跨度较大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同时也使我们教材中的文本可以精益求精,尽管初中语文教学因为学生年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难度增加,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毕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文本中的情境,那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仍然可以被激发出来。
多元智能和情境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理论,相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都有新的主张和观点,其中有的主张和观点是具有共通之处的,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可从几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进行指导。
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方法,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如何创设情境,可以使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方法更加丰富,创设的情境更加生动活泼,并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创设情境的方式,就是选择最适于表现文本内容,同时又适应学生智能发展状态的情境创设方式,使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更加科学,切实发挥其作用。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中,以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其设计理念,可以使情境的设计更加具有操作性,指向更加明确,目的更加科学,效果更加完善。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无论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出发,还是从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角度来说,情境教学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应用中还缺乏系统性,对学生自身发展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如果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和切入,我们就可以设计并实现更加吸引学生、更加符合学生需要、效果更加显著、目的更加科学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使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更加系统和科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初中语文;情景教学
1.1相关概念内涵的诠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已普遍为语文教师所认可和践行,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更好的运用情境教学来进行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文中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1989年他进一步诠释了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1]。目前学术界认同一致的有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所指智能是多维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且个体在智能的发展和水平上存在着个性差异,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智能是情境化的,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智能是发展的,“智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展,或任何能力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变得很聪明”[2]多元智能理论肯定个体智能的差异,主张尊重个体的个性,倡导全面发展,挖掘人的潜能,为当代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视角。
2.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2.1指导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更加注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初中语文以讲解知识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也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直观、形象元素,这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发展水平。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亲自看到、听到或者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直观、形象的知识更加容易接受。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指导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创设情境,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更加形象、生动、活泼,并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2.2指导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还表现在其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情境教学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情境教学从多个智能的角度切入教学,除了适应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需要,也会对学生的多种智能产生刺激,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情景教学的设计理念,可以使情境的设计更加具有操作性,指向更明确,目的更科学,效果更完善。
3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情境教学策略
3.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意境,这是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学刚刚步入青春期,正是情感易受影响的重要阶段,科学地利用这一特性,营造能够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智能因素的情境,适当辅以图片、影片、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展现文本意境的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整合资源,灵活多样
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教师进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情境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利用多元智能的方式来解读、诠释文本。初中语文课堂中使用的无论是图片、音乐还是视频,客观的说,都利用了多元智能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起到了辅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用多元智能理论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信息技术的使用,注重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例如在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只是靠图画感受景色的壮丽,但却很难体会到离别的伤感。具体讲授这篇诗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等,用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到俩人的友情,再展示图画点题,使学生从景色中感受到诗人的离别之情。
3.3设置问题,促进思考
问题能够引人思考,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实际上就是利用情景引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设计,借助问题的矛盾冲突来创设情境,使教学中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激烈地碰撞,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为什么?对于初中学生,教师应该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理念,以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3-02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关键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则是语文教学,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极好的满足了学生对情感和知识的需求,是一种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论述
1.1 情感教育概念。所谓情感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使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情感教育不是单单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观念也十分重视,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自身和课本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教师、学生、书本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路线,并融合统一,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1.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丰富感情元素的学科,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元素主要的启发点则是文章作者的情感、教师教学情感以及学生学习的情感三方面。学生主要是通过课本教材进行知识和思想的学习,这其中包含了文字语言情感、作者表达情感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情感是教师对教材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人格魅力等;而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情感元素主要有知识理解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学习态度等。
2.新课标下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及教育机制的不断创新,当前传统的教育已经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素质教育。基于此,当前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了关键。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了解发现,想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同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情感教育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必将事半功倍。要想快速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正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学生之间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再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快乐教育的课堂氛围。
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开展策略
3.1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教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表达、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思想观念。只利用课堂进行语文知识的教授是远远不足的,更加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去真实的体验,灵活的运用知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只有确保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才能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在现实世界中,学习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不论是学习内容上还是学校的形式上,生活中包含的语文内容极为广泛,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教学不仅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也能够充分的考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还有考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3.2 构建和谐的课堂情境,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谐的课堂情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课堂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课堂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丰富的课堂情境,和富有教育意义切合书本内容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直观的感受到书本作者的意图,教师的用意,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课本内容的整体线路和情感特点。多媒体的运用充分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多媒体的丰富多彩性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将事半功倍。
3.3 充分利用课本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怀着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保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展现。往往教师一句简单鼓励的话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多情况下是以阅读课文来实现的,课本中的每一词句都经过作者的反复琢磨,因此每一句带有浓厚的情感特色,文章的情感通过直接带有感情的阅读是一种直接情感教育方式,如学生带有浓厚的情感阅读文章和诗篇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感情的示范让学生跟读,通过阅读来快速的实现感情与感情的传递,从而让学生了解当时作者的感受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真实的情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当前教育的重点是加大素质教学的力度。而想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同时能够拉近学生和学生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快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点贡献,以不断的加快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含义特点,运用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情境教学法可以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获得信息,并且可以塑造一个和谐的汉语言运用环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魅力无穷的吸引力。情境教学的表达有多种多样的观点,《教育大词典》中对情境教学的定义为:情境教学属于情境教育中的一种,是将某个事件或某个环境进行人为的描述或设置模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直觉感悟,仿佛身临其境,亲做亲为。使他们在知识迷人的花海中自由徜徉,在沉醉的愉悦中到达预定的学习目标,获得丰收的喜悦与快乐。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情境的理解与设置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情境教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性。情境的设计要形象、活泼、灵活、多彩,要紧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充分运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通过形象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品味、去感悟。
2.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不那么成功,是因为在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性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情境式教学,是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一个类似真实的场景再现,所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如临其境。有了兴趣,学生就更愿意去主动思考,主动地寻找疑点,并主动寻找解答的方法。
3.互动性。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了进一步的突出,并且明确规定了要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配合与互相协作。语文学习是靠多读、多练得以提高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情境设计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互动既要体现在师生的互相启发上,也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只有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紧密协作、共同探索、共同帮助,才会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4.探究性。要强调以疑问为导引,启迪思维;以解决问题为突破点,组织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促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得到根本转变。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如果对于语文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就会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探究性与发现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体验性。体验是靠身体的活动而获得的心理的感觉和情感意识。这说明,语文学习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是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心灵,这对文学知识被更好地接受与贯彻就有很强的作用。学生要想对语文学习有体验性,就必须亲身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情境教学中去,用自己的心去认真地感悟语文的魅力。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的原则
一节成功的语文情境教学课,必须要做到总体设计科学,环节编排严密,情境紧扣课文,主题突出,结构严谨,轻重缓急节奏鲜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促进他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稳步前行。
1.依据教材,编排情境。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对于即将要向学生讲授的课文要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制订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在讲授方法上寻求突破,适当设置情境,让学生有的放矢,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受新知识,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2.着眼课堂,设计情境。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为了进一步增进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语文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用演讲的形式讲一些关于自己和同学最近发生的轶闻趣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方便语文课程的展开。当然,这种方法的实现手段并不局限于轶闻趣事,还可以是两两同学的快速对对联、成语接龙等等。
三、运用美术作品展示,进行视觉冲击
美术作品与语文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美的。美术作品是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抒发作者各自的情感。利用其可联系之处,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和理解。学生可以在充分感受形象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乐学的氛围。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在讲授白居易名诗《卖炭翁》一课时,我出示了图画《卖炭翁》,使学生在图画的色彩、明暗、形象勾勒中去创造性地领悟卖炭老人的贫穷艰辛和宫使的掠夺行径,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特别是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美术作品如图画、雕塑、模型等都十分有利于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说明空间、说明顺序等,提高对学生的视觉吸引力,使他们由视觉冲击激发内心的波澜与震撼。
四、利用音乐浸润,进行渲染烘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辨析式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23-01
辨析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辨析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根据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对于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辨别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初中语文的内容。
一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语文的课程内容决定辨析式教学的应用
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比较简单,课文内容多是语言富有魅力,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文化气息较浓的精品。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更多地注重学生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的设计。对于课文提示、内容注释、练习的编写上,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要适应这些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辨析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演说能力、辨别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实现初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2.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语文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学科,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他人交流、沟通,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而,需要教师在课程上通过引导、启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辨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能力。
二 辨析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在情境中品味
在情境中品味是辨析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大帮助。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教师可在带领学生阅读完课文、对作者背景简单介绍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情境?”“如果你是作者,在看到那样的情境,你想到什么?”提出的问题要与文章情境紧密相关,并适合初中学生的思考水平。通过情境的设置,在情境中品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认识。这样还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背影》的散文朗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父亲的“背影”,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2.编排课本剧
编排课本剧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编排课本剧是将课文的内容以直观、立体、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剧目参与、观看的过程中,直观、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编排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场景设置等方面编写一个独幕的话剧剧本,让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对课文情境进行了品味,既增强了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别负责剧本的编写、角色的演绎、演员的排练等。通过分工合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在合作中体会如何用集体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设置正确的辨析点
初中语文辨析式教学的进行,关键之处是辨析点的正确性。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合理情境,通过对情境的合理分析,找到正确合适的辨析点,使学生开展辨析。辨析点的正确与否是辨析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此寓言故事动画片,为学生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学生对情境的了解、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辨析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判断,抓住课文的核心,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辨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宽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全面的辨析中得到结论,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
三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通过辨析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涵,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沉浸式诵读,走进散文语境
散文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文章的能力。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到大量而丰富的经典语言范例中去,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的语境。
教学散文,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快速地把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欣赏散文中韵味。朱自清的《春》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散文,其中描写花草在初春争奇斗艳的一段文字,孩子们特别爱读。教学中我们因势利导,把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带入春天花园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小草、桃树、杏树等事物的俏皮可爱,想象“杏树”和“桃树”之间你推我攘的顽皮劲。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想象出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面,自然对描写事物的拟人手法有了兴趣。
诵读是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收获地读,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快速走进散文的语境含英咀华。
二、沉浸式赏读,品味散文意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沉浸式散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品味散文中突显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和正能量的内容,文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描写了父子在离别时的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之情。文中语言较为平实易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感受到深藏在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必须要反复揣摩文章的细节,慢慢品味父亲的背影的深层内涵。让人感动的文章从来就不是辞藻华丽的文字,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包含着最朴实的情感。文章越是平淡,学生越是要把自己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散文中高雅意境。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好散文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品味到散文的高雅艺术。
三.沉浸式体验,陶冶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一种学生和作者进行感情交流的体验形式。学习散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生活情操。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沉浸式教学环节时,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沉浸式散文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万事万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110-01
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处理、应用的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一门知识面非常广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教学资源来补充教材没有的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的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一体来呈现,因此,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常态。“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课前预设的信息搜集、电子教案整理、多媒体演示平台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实行网络教学并利用投影音像设备展示语文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也有弊。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存期利避其弊是本文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传输。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显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和兴趣有直接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相对传统教学来说,能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利用视频、图像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景,声形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除了借助教材上的图片外,再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与录像,让学生详尽的了解苏州园林的美景,品味它的雅致奇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存储了大量的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像编辑功能,可以设计创作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给学生欣赏、比较、筛选、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百利无一弊的。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或不利于学生发展。一般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大量语文相关资源,对教与学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搜索网络相关信息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创造,将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借助网络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动脑筋思考,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第二,音像泛滥。图像或动画能直观的展现抽象的原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度的追求音像展现,用视频资料来讲解,用录音资料来范读,或过多的展现一些场景图片,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带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音像过多,会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三,过于强调娱乐。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音乐、图片、影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过于体现娱乐性,选择的资料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扬长避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信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其次,课件的设计要细致。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案例的设计到教学的模式都要精心考虑。从网络平台获取的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经过筛选、加工、创造,精细设计教学方案与课件制作。最后,要把握信息技术展现的恰当时机。例如课前导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图像,能激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在教学难点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讲授《听潮》时,仅凭文字语言的描写学生难以理解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无法感知大海神秘莫测的美。这时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大海涨潮落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有效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始终要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展现信息技术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斐.学习语文的新平台[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2] 陈涵.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仁[J].语文天地,2009,(03).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促进初中生身心发展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且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需要开展情感教育为其提供有效支撑。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语文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能够更好地开展初中生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的传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由于初中语文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没有给学生充分吸收语文知识的时间。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比较大的学习压力。通过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对于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结合生活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应该注重结合生活实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把一些生活的情感,例如“父母恩”和“师生情”等引入语文教学过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例如,在学习《师生情》的时候,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会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二)结合教材,挖掘作者情感
能够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语言的典范,这些优秀作品内容中往往包含强烈的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其中包含丰富情感的内容进行有效挖掘,这种强烈的情感是我们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情感都隐含在课文的深处,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通过幽默的语言文字,把语文作品中作者的隐形情感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处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三)注重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因素有更好的了解。这样学生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会有更好的理解,对于文章的主旨也会有更好的把握。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短时间内对于文章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进行情感示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因素
语文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含义来说,就是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它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性、兴趣性、审美性。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渊博的文学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情感经验,这样才会让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完美融合,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理有序地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习氛围方面下工夫在平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学习,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关爱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学生真诚,并且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的时候,学生才会被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的心境好,学习效果就会好。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语文成绩高低,都一视同仁,并且在班级营造了人人平等的环境氛围,保护了中后位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怀着积极的情感投人到学习之中。其次,要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开展交流,听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其中有价值的方面还吸收进教学设计之中,在不断地完善中提高教学实际效果。学生因为受到了教师的民主对待,加之自己的部分建议能够被吸纳到教学之中,自然对语文学习提高了兴趣。另外,还要注重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分析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方案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中对语文老师、语文学习活动充满了温馨的感受。有助于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感人肺腑的诗歌、富有韵味的散文及饱含哲理的小说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超强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情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比如初一教学任务主要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心灵,可以采用朗读引发、再现情境、导入背景、艺术烘托等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导入要适时恰当,在学生情感出现变化时加以引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情感道路思考下去。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春景,然后让学生描绘春天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激发初中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三、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师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可以让自己的感情信息通过声音传达给学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眼睛捕捉教师的动作与情感。我们可以想象教师带着微笑,精神抖擞地步入教室时,学生们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曼妙的声音、起伏的语调、维妙维肖的话语、活灵活现的动作,这些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怎能不产生荡气回肠的效果呢?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情感,间接地决定了教师要有各式各样的朗读。朗读时的音调或高亢激昂或平和缓慢;或低回沉郁或悲痛欲绝。它不是让教师按图索骥,而是让教师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情感再次释放出来。教师适时的声调、饱满的氛围、丰富的情感,呈现和延伸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画面,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中的感觉,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作品的意境中,甚至是作者的心灵中,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哀同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文最本质的东西。大量文学著作都体现了作者浓郁的情感,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挖掘文本,领会作者的深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好的情感经历和生活阅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语文写作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积累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适当引导。利用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此外,还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情感经历。像多做课外阅读、观看文学题材电影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
语文的特点在于其主观性和情感性都很强。学生自身的情绪、态度、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等情感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尤其人教版语文教材更加看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还要帮助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一方面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教育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学好语文,尤其是阅读和作文。还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刚开学时,给学生注入情感因素,像课前讲成语、说典故、读美文,课后做摘抄等教学形式,用新颖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以上这些方式可以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出乐趣、讲出感情、讲出道理,从而深深打动学生,使学生感受语文、热爱语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对于教学成效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着力于创造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