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时间:2023-07-25 17:1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产品检验;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130-02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共同推动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质量制胜的新时代。质量已经成为汽车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汽车整车的质量来源于它的各个零部件的质量,因此汽车制造商对它零部件的供应商给予了很高的要求。汽车电器在汽车整体构造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要想得到又好又快的长久发展,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客户的信任接到更多的订单,就必须抓好质量,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本文主要论述了天海汽车电器产品质量的管理现状,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天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1.1 工程部对质量的控制

工程部主要从事产品设计研发,主要由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结构设计人员主要是根据客户要求及行业标准设计出产品的外形结构;电路设计人员则是根据客户要求产品的功能,设计内部电路板的原理。

1.2 质检部对质量的控制

公司质量部主要负责所有原材料的入库前检验分出合格和不合格原材料,不合格的转交给采购部退回给供应商;公司的产成品先少量试制,质量部负责对产品外形及使用性能测试,检验合格后开始大批生产,生产出的所有产成品公司规定必须由质量部检验合格后才能包装。

1.3 生产部对质量的控制

生产部门对质量的控制只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公司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由生产部、工段与班组负责现场质量管理,其控制要点为:

工程部编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技术标准的质量文件,确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设备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并对工装、模具定时检验与校正。操作员工按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并对设备实施维护。工序加工应依据指导文件、工序卡片、工艺更改通知单进行。生产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工装、模具等全部建立维修、保养卡,并记录保存。质保部对质量波动工序,会同技术部等部门,从人、机、料、法等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生产工序中检验:首先生产车间由专门的人员对由仓库转来的原材料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验,合格后再转入生产线使用。现场质检人员依照检验程序,对生产线上道工序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生产线上所有操作人员划分班组,班组操作生产的半成品做上班组标记。生产线上还要对最终产品检验,发现有不合格品,根据标记要进行责任追究。生产线最终检验合格后再交由质检部检验。

2 天海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一些部门质量意识不强,在工作交接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沟通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只顾完成各自工作的数量,忽略质量,采购部只管下订单,不考虑原材料成本,不尽力和供应商讨价还价,采购回来的原材料只记录数量,不重视质量,在下订单前不能将工程部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规格完全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导致采购产品的合格率很低,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工程部事前控制意识不强,在产品来样审核合格后,通知采购下订单应没有和采购进行详细技术沟通。结构设计人员缺少与质检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使检验人员的检验标准不明确。

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并没有完全深入员工内心,员工作业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单纯依靠企业规章制度难以解决此问题,必须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寻求纠正方案;采购部和质检部不懂技术从而造成工作中误解与不协调,另一方面是观念间隔,即其他部门人员关心的是数量,质量管理部门关心的是质量,从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数量与质量既有其对立一面,同时也有其统一的一面。

2.2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力度不足

公司在建立完善新体系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产品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巨大,但不少人也存在“公司为建立、运行新质量体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公司这样做,到底值不值?”“为追求质量就必须牺牲数量,高质量造成了产值下降,利润减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到底带来了多少可量化收益?”等等诸如此类的疑问。此类疑问的存在,一方面会在员工心理上产生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抗拒,从而阻碍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公司在质量成本问题上所进行的工作力度不够。

2.3 供应商选择不当,技术参数交流不足

公司内部设计BCM总成结构,然后将结构图送往供应商,而供应商的选择公司往往不够重视,选的供应商信誉度不高,他们不把客户的需求当做重点,承诺过的往往做不到,甚至有些供应商,还没弄明白我们产品的要求就承诺给我们做,这样的供应商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公司一定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公司的结构件只重视来样产品的评审结果,而忽略了生产前应和供应商进行详细的技术沟通,以防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与公司要求的不符,导致反复来样评审,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产品成本。

2.4 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

公司结构设计人员评审来样合格后,采购部就下订单,开始大批量采购,结构件的入库检验,由质检部负责检验,如果入库前的检验不能很好把关的话,势必会使不合格品当做合格品,影响产品质量,同时一旦入库,再发现不合格品就不能退还给供应商,因此结构件的入库前检验也很重要。但公司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大多只是单一的电子信息专业出身,不懂结构件的入库检验,当大批的结构件采购回来时,入库的结构产品不经检验就直接入库,等到生产车间装配使用时,会出现两种可能:生产人员不懂结构,不能发现产品问题,产品直接到客户手中,客户使用出现问题,追究责任到我公司,公司赔款给客户;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要返工重新生产。产品入库检验标准不明确,导致产品检验滞后,使生产线质检工作量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3 天海公司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树立质量管理全局意识,系统规划质量管理体系

努力在企业内部培植注重质量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制定合乎企业实际的质量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制订严密的计划,最终实施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要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必须重塑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必须消除人们的种种担忧,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信任与支持,最终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热情,自觉自愿积极投身于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的工作当中。

3.2 合理选择供应商,增强设计人员与供应商的交流

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结构人员把产品设计出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选好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仅靠上网搜索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去搜集信息,力图找到信誉度高专业性强的供应商。对于网上搜索到的供应商,要尽可能搜集查阅它的公司资料,帮助我们了解他,买东西要货比三家,供应商选择上也是要货比三家,选择几家比较看好的供应商,分别和他们进行试制前的技术交流,让各家做出少量样品,之后对他们送样进行检测评审,比较选出好的供应商。结构设计人员应结合图纸设计及技术要求与供应商做详细的沟通,以减少错误,提高生产效率。

3.3 提高质检部门的专业能力

公司质检部门主要缺少专业的结构检验人员,人力资源部应协助质检部,增加专业人员的招聘。质检部的人员整体专业太单一,虽然入库前的大部分原材料是电子元部件,但结构件检验缺少专业人员。公司应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测量工具的规范化使用,各种金属件的力学性能,镀件产品的应用要求,塑料产品不同成分对应的使用范围,产品装配的规范要求,等一些公司产品检验所需求的专业知识。规定统一的质检流程,使检验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工程部的结构设计人员,应当以文字的形式编写各个结构产品的检验标准,不能简单地拿图纸为检验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 张忠东.汽车新品研发项目中的过程质量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性原.设计质量工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4] 韩之俊,章渭基.质量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5] 郑联语.产品开发中的工艺质量设计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工业出版社,2000.

[6] 廖桂清.现代设计方法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7] 柴帮衡,陈卫.设计控制北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 刘建伟.管住变化――生产质量管理的重点[J].标准科学,2009,(8).

第2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无损检测;建筑工程

0.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现代化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标志,每个企业都对自己以高的要求,高的标准,在项目的每个过程都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相对的在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工程以及项目的整体的质量,还要在每一个项目的最终时进行相应的检测,只有检测的数据符合整体的标准,那么整个项目才能够合格。在现在的建筑中以无损检测最为实用,其功能性强,实用性强,检测后的数据有极具可靠性,所以比较实用于建筑业的工程检测。无损检测指在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下应用多种物理及化学的现象,通过对工程材料及其零部件、结构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测试,以此来评价一项工程的完整性,安全性和连续性,其检测非常的细致,能够检测到每一个构件中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契合来进行判断。是非常契合建筑企业的一种检测手段。

1.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管理与无损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业中一项工程如果想要最后完工,并且符合企业的标准,那么首先我们必须要求在工程中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还要有无损检测,要求达到质量管理与无损检测相结合。工程管理是一项工程的中枢神经,是一项工程的核心部分,如果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不成熟,那么在其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就会形成一种散沙,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就没有对应秩序。工程的质量管理机制的引进无疑是我们对于工程的一颗定心丸,其在竞争激烈的建筑中占有首要的位置。工程质量管理限制了一个项目因为竞争形势下的“只要求速度,不要求质量”的愚昧想法,有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机制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缺少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现阶段的高信息发展社会,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工程质量管理也必须要以信息化,现代化相结合,有好的体制管理才会形成优质的工程。

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由于许多机械出现了一系列灾难性破坏,所以引入了一项先进的技术对一些精准、细微的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传统的检测技术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于破坏机理毫无认识的基础上,所以传统的检测俨然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科技化发展的今天的项目,所以为了适应今天的发展,人们创立了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指检测工程的潜在损伤和缺陷,其应用在建筑工程企业中相对的提高了工程的质量,但并不是工程只要在完工前进行无损检测就能绝对的确保其质量,其一项工程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问题,他与很多的环节都有很多的关系,比如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在完成一项工程的同时应该要达到每一个步奏都要完善,无损检测只是质量保证的手段之一,他必须建立在其他环节上的紧密结合,然后同样必须与其他环节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

2.建筑工程中无损检测的目的及其发展前景

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竞争,其结果无非是优胜劣汰,最终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主要。在这种竞争下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产品质量,对产品研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产品完工前的检测。建筑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目的有1、降低制造成本。建筑工程在其完工的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有利于其成本的降低,如果其不进行无损检测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中存在缺陷或不符合其质量的相关要求,然后我们在完善这些漏洞,或者补修时需要耗费一些额外的费用,造成成本的更大的浪费。2、提高可靠性。为了工程在完工期间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可靠性也是必要的,提高工程的可靠性能够使得工程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不至于发生一些故障造成意外的事故。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业的各种材料和复合结构的应用不断的适用于建筑业,人们对其检测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一些常规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于建筑业中,无损技术也随之引进,无损技术的发展俨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不断的应用于建筑业中,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是由自动化的机械手和机器人加速了许多检测工序,其增强了无损检测的复验性,其在以后的建筑业发展中是必然的趋势。现代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的企业中越是多的应用无损检测就越会确保其质量的安全,其就越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领先机,越是有安全可靠的检测系统,就越证明了其工程的质量与实力。目前,我国拥有17万无损检测人员和2000多家无损检测机构(不含企业内部探伤室),这些专业性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身与设备安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损检测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应用不仅仅是在建筑工程企业,其发展是全面的,前景更是客观的。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的生命,要想更好的管理好工程项目就必须将质量问题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项目管理部应经常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强调质量问题,树立质量高标准的理念,要以质量立信誉,以管理求效益,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无损检测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而无损检测在检测和评定建筑材料起到了控制材料的质量和生产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建筑中也会成为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样就会使建筑材料有更高的性价比,随着质量处理与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中无损检测也变得更加重要,无损检测将成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

3.结束语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发展速度,无损检测的作用与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无损检验就是在建筑材料﹑构件﹑高质量的基础上,并且能够保证这些构件优异的质量,还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的形状、不改变其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百分之百的抽检。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认真实施无损检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保证建筑工程安全进行,促进其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拱信.激光全息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

[2]黄智海.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J].现代商业;2008.

第3篇

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377.5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49568.6 %

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由东旭集团、河南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于2009年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注册资本11亿元人民币,为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旭飞光电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和太阳能产业材料的设计、制造与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TFT液晶玻璃基板。

长期以来,全球TFT-LCD液晶玻璃基板供应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几乎没有能供应G5液晶玻璃基板的企业。而旭飞光电成立一年多后,便自主研发出了第五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并获得当年全年订单,从而打破了液晶显示领域国外的技术封锁。

作为其大股东之一,东旭集团2013年实现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158.86%。而2014年首季,其盈利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盈利的一半。目前,其托管的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5代液晶玻璃生产线三线、五线已全面建成投产。

2

青岛丰华灏龙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554.2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18558.9 %

青岛丰华灏龙化工助剂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抗氧剂的化工企业,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青岛市四方区丰华橡塑助剂厂,产品主要有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复配类抗氧剂等多个品类,全面通过了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该公司生产的抗氧剂在齐鲁石化、茂名石化、燕山石化等中石化和中石油集团下属的石化企业的聚乙烯装置上使用,并已出口到东南亚、南美、中东部分国家和地区。

3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350.0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4668.4 %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投资超过3亿人民币,主要生产手机触摸屏类产品。目前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母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4.6亿人民币,总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2013年,深圳欧菲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9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49 %;实现净利润5.71亿元,比上年增长77.95%。产品于2008年通过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

宁波海曙洋嘉宝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137.1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4553.1 %

宁波海曙洋嘉宝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以采购经营日用品、宠物用品、纺织鞋帽、礼品和节日PARTY用品及电子类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公司,业务涉及欧洲、北美、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近几年全球礼品市场不景气,但海曙洋嘉宝行业绩逆势上扬,2013年出口额更是增长数倍。

5

厦门波尔谛商贸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273.5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4313.3 %

厦门波尔谛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品牌企划、礼品策划、方案设计、产品开发和配送,是一体化礼品解决方案供应商。礼品包括商务纪念品、市场促销品、生动化家具等,具体涉及服装、家居、箱包、玩偶电子、文具等类别。客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乌克兰、迪拜和澳大利亚。

该公司已经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十多年,是其礼品指定供应商之一。同时,厦门波尔谛还为雀巢、强生、统一、康师傅、达芙妮、宝岛眼镜、伊利、建发酒业、厦门市旅游局、林德叉车、厦门银鹭集团、中国移动等国内外企业提供礼品服务。

6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222.2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3755.4 %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绿色照明产品开发、生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总资产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螺旋灯生产基地。该公司拥有节能荧光灯和LED半导体照明方面的全套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具备年产2亿支节能荧光灯和20万套LED半导体照明灯具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LED半导体照明路灯、螺旋形节能荧光灯、U型节能灯、植物生长灯、太阳能光伏照明灯具、全光谱保健灯、冷阴极城市照明灯和电子驱蚊灯系列上百种规格。

据悉,日月照明产品获得了20多项节能灯和LED方面的发明专利,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专供飞利浦、欧司朗、GE等国际知名品牌及国内大型灯具出口企业,同时还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7

苏州市意可机电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242.0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3733.7 %

苏州市意可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投资额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精密零部件、组装件,具体包括汽摩配件加工、 机械零部件加工、能源产品加工、 医疗器械加工、五金工具加工等产品,涉足航空、医疗、仪器仪表、精密设备和工业设备等制造领域,服务于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该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在中国市场,同时远销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目前每年销售额翻倍增长。

8

中航世新燃气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148.2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2937.0 %

中航世新燃气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燃气轮机核心业务进行资源整合,于2002年组建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形成了以燃气轮机成套设备、燃气轮机动力工程、机械非标自动化成套设备等设计、开发、制造和服务为主的业务板块。近几年,中航世新开始涉足新能源领域,具备了燃气轮机、风电、太阳能等发电设备的成套及工程总承包能力。

该公司产品还出口到中亚、东南亚等市场,“走出去”屡传捷报。2010年中航世新生产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发电投产,2011年和2012年连续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陆续用于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自备电站项目和土库曼斯坦南约洛坦项目。

9

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788.7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2614.6 %

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发和制造汽油机汽车、摩托车喷油器、甲醇喷射器、天然气喷射器及柴油车后处理SCR系统尿素喷射器等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牌”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该公司注册资本5378万元,目前已累计投入19000万元。

源创的合作伙伴有吉利汽车、玉柴机器、伊朗SAIPA、伊朗IKCO等知名国内外企业,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10

梦达驰汽车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2013年出口额:578.2万美元

2013年出口增速:2242.9%

第4篇

关键词:新能源;新技术;汽车企业;氢动力;电力驱动系统;燃料电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9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43

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创新都是其发展的根本,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同样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加剧,汽车行业也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成本的增加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等都对我国的企业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因此,想要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支持,需要不断对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进行开发和研究,降低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新技术和新能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本文对当前我国汽车企业发展中的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1 我国汽车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概述

1.1 汽车企业的新能源简述

第一,氢动力。这一新能源的应用主要是在宝马和本田两个汽车企业中。对于宝马汽车企业,其在发展氢动力的过程中为汽车设计了一套高端的绝热储气系统,其通过多层的复合材料应用将储气系统设计成一个中空的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外界温度的影响,降低储气系统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可能造成的爆炸等危险事故,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氢气使用在汽车的动力系统中,为汽车运行提供充足的动能,且氢气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几乎不存在,对当前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善措施。

第二,电力驱动系统使用。对于该系统,其主要是将传统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改为电动机,通过该动力系统的使用将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应用变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其所产生的输出扭矩相对于燃料系统来说更强,在当前已经具有了非常广泛的市场。然而该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项非常严重的限制,那就是电能的储存往往很难满足电动汽车的长时间运行,由于相应的电能储藏设备开发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导致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第三,燃料电池。这种技术主要是以氢气甲醇作为主要的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燃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为汽车的驱动系统提供充足的电能,这种新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产生的是水分,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因此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能源开发项目,对于这种新能源开发技术,其在提供动力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氢气和氧气在实践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能源的燃烧,不会出现有害气体的排放。此外,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充分反应,提高了能量的转换效率,同内燃机相比,其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新能源之一。

1.2 新技术介绍

第一,混合动力技术。这一技术是当前比较成熟的汽车新技术,已经有一些汽车企业将其应用在具体的生产中,而其中比较著名的则是丰田企业,其将混合动力技术和环保理念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当前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中,比较常见的是汽油机和电动机混合以及柴油机和电动机的混合两种形式,这两种混合动力技术主要应用在汽车的电动机和发电机上,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混合动力技术。

第二,复式内燃机。这种技术主要是对于发动机的点火方式进行了改善,像汽油机,其采用的点火方式是火花塞点火,而对于柴油机,其采用的则是活塞压燃方式,两种点火方式主要是根据燃料的燃点以及存在的形式,通过对应的点火方式能够对燃料进行更加充分的燃烧,提高了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此外,通过两种点火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技术,那就是汽车压燃技术,这种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燃烧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燃料的燃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汽车运行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

2 汽车企业实施新能源和新技术的策略研究

2.1 加强人员的管理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人员的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中,特别是对于压力较大的领导队伍,只有不断提高领导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领导队伍对整个技术开发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才能使技术和能源开发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企业需要通过如下方法来对技术和能源开发员工进行培养:首先,对其进行良好的培训。通过技术培训使技术人员能够对最新的能源和技术发展形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能使技术人员认清能源和技术的开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采用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开发,为此可以通过绩效管理以及工程进度审核等方式来对技术人员进行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开发。

2.2 优化内部结构,科学配置

对于汽车企业发展来说,员工的有效利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汽车企业内部机构进行科学的配置能够使企业的科研机构更加简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人员和资金的合理分配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在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劳动力的重复投入,降低汽车企业的开发成本。在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时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的研发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研发过程中的人员和材料的过度消耗,减少企业新能源和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进行预测和计划等活动,能够对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价值进行准确的估算,从而了解这种新能源或者新技术是否具有开发的必要性。对于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来说,领导阶层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是决定研发成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2.3 认真考量新能源和新技术项目

对于新能源和新技术项目,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该项目的未来生产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判断,只有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才能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和研究。而在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和制作时,可以通过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对比来选择最佳的运行方案,但对于设计项目的选择来说,其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实际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及时利用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应用来促进技术的开发。此外,通过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应用能够对其中存在的实际性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从而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改善。

2.4 责任制度的实行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通过高效的技术开发设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其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汽车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将技术和能源的开发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负责人身上,这样能够增强设计和开发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开发的过程中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和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口碑。此外,通过责任制度还能够将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通过明确的责任来提高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开发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此外,还可以将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材料损失同开发人员的收入进行挂钩,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提高,且通过该制度的执行,研发人员在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自觉地去提高技术的高效性,通过生产成本的节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2.5 增加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给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种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使得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对于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其中消耗的成本和设备非常大,这对汽车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成本支出,为此,如何提高汽车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能源高效开发是当前汽车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在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的过程中,很多的汽车企业采用的设备复杂程度较高且运行成本高昂,一些汽车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往往不会对企业的研发设备进行更新,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保证汽车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能源开发能够不断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汽车企业需要尽快引进新的开发设备,并增强开发人员对设备的应用能力,将这些设备的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此外,对于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更多的是考虑其未来对企业发展的价值,而对于开发成本的过量看重往往会导致汽车企业的开发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在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时,重视成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汽车企业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使其快速地应用在生产中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是久远的任务,因此,汽车企业在进行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研发人员的重视,通过各种制度和激励手段增强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该工作还需要研发人员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因此,汽车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研发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其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中义.论当代汽车企业如何实施新能源与新技术

[J].科技创业家,2013,(5).

[2] 孙晓华,李明珊,刘小玲,郭少蓉.新技术冲击、产

业演化与公共政策选择――以新能源车为例[J].系统

管理学报,2015,(3).

[3] .汽车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我国的对策[J].汽车

工程,2009,(11).

[4] 李东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挑战及对策[J].广东

经济,2011,(2).

[5] 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J].

第5篇

(中国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为了让新员工能尽快融入企业,适应企业文化,胜任岗位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新员工培训,把它作为培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新员工培训后往往不尽人意,达不到企业的期望。本文分析了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经历,阐述了导师制在新员工培训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方法,提出只有解决培训个性化问题才能使新员工培训更加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新员工培训;导师制;培养计划;岗位任职资格标准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65-02

近些年,各大中型企业对新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意义,都希望通过培训让新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胜任岗位,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绞尽脑汁探寻了很多新员工培训的方法,通过我们这些年对新员工培训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将导师制应用于新员工培训无疑是最有效的,由于研究所实施企业化管理多年,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导师制在企业新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一、新员工培训的困惑

通常企业会对新员工进行为期几天甚至几周的培训,人力资源部门会编制新员工培训计划,设计必要的培训课程,企业领导也会新员工进行交流座谈。新员工培训看似很圆满的结束了,但实际工作中却发现部分新员工无法快速融入企业,工作绩效提升缓慢,甚至有新员工在入职后不久就提出离职。通过几年的调查发现,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实施新员工培训时,没有考虑培训的个性化需求。因为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的新员工,他们在之前的学习或工作中已培养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使得新员工在融入新的企业文化,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时的进度和效果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只是把新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例行行为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要解决差异性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就必须为新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辅导。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采用导师制的“一对一”辅导有效地解决了差异性问题,加快了新员工的绩效提升速度,也较好地提升了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导师制在新员工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及样例分析

导师制的辅导方式在国外管理先进的企业都有应用。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有三个月的“融合培训”给新员工安排“老师”,不仅涉及日常工作事务的培训,还会针对新员工的业绩表现安排轮岗培训。而国内多数企业往往进行几天的培训之后,就不再有后续的培训了。相比之下,新员工所能体会到的关怀就降低很多,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对企业的期望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新员工培训中,要重点关注培训的长期性问题,让新员工得到持续成长。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新员工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新员工集中起来统一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课程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体系、专业软件操作、工作流程办理等必备课程。培训结束后新员工就开始进入工作岗位,新员工培训也就进入第二个阶段。这时人力资源部门会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专业对口的导师承担一对一的辅导工作。导师通常由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担任,导师在新员工三个月或六个月的考察期内对其岗位必备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负主要责任。企业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导师承担责任,把导师的晋升和利益与新员工的成长相关联,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导师晋升的优先权、导师考核和津贴发放等都与新员工的培训效果相关。

导师根据新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新员工定制个人培养计划。必要时,可以采取轮岗培训,新员工只要拿着培养计划就可以在企业其他部门进行为期几天或几周的轮岗培训,轮岗期间由所在部门指定临时导师负责新员工的学习安排。新员工考察期内的学习安排均有导师负责,工作任务安排除了管理者负责外,导师也需要参与。

需要说明的是制定培养计划必须要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员工的进步状况,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评价就会“拍脑袋”。避免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制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只有基于这样的标准才能使新员工有目标地成长,使新员工更快地符合企业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任职资格标准是导师制实施的基础,它详细地说明了每个岗位的每一个职级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已经建立了适合自己企业的任职资格体系,使导师制的实施更加顺利有效。

表1是某电子专业新入职的一位硕士研究生考察期的培养计划,分别从必备知识、产品经历、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培养要求和辅导方法。

从表1可以看出,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全部转化为量化指标,新员工在实施时能明确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便于考核和评价。

三、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也是新员工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事实上,培训本身并不是目的,培训效果转化为企业价值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所谓培训效果转化是指员工持续而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运用到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发挥其最大价值的过程。因此新员工在考察期内培训成果如何,如何评价新员工的成长状况是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持续谈讨的问题。在我们企业通过不断的实践采取了应用考核和答辩考核两项评估,各占考核总成绩的50%。应用考核主要是由管理者对新员工工作业绩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答辩考核是通过新员工制作PPT进行自我介绍以及考核组提问答辩的方式,对答辩人知识点的掌握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与新员工转正定级的薪资相关联,与导师的晋升和导师津贴的发放相关联,这样使得培训效果评价更具有实用性。

导师制在我们企业已经运行两年有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员工在导师指导下大多在半年内能独立承担起业务,他们不懂的时候知道去“问”谁,没有了陌生感和孤独感,对企业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离职率也逐步降低。总而言之,新员工培训不仅仅是请几位老师上几门课这样的短期培训,它是一个持续的,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动态过程。要保证这样的过程结果,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完善,比如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只有在相互配套的制度下,新员工培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少华,姚望春.员工培训实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玮.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08,(11).

[3] 孙艳.浅析当前企业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34).

[4] 张祖忻.企业绩效技术分析[J].华东科技,1996,(4).

[5] 庄天宝,韩瑛.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6).

[6] 武晓琳.绩效技术在企业网络培训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07,(3).

[7]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1).

[8] 于长洲.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比较分析及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

[9] 李世聪,夏飞.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J].企业管理,2002,(3).

[10] 任惠娟.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有效激励组合[J].企业活力,2006,(9).

[11] 赵育琴.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12] 刘杰,司江伟.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13] 齐铁军.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企业教育,2007,(21).

[14] 张迎春.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企业研究,2011,(2).

[15] 李双雁.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低效误区及其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16] 刘淑敏.请慎查员工培训的效果[J].通信企业管理,2005,(11).

[17] 赵少平,李.浅析企业员工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7,(16).

[18] 包艳波.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J].现代商业,2011,(3).

[19] 赵小峰.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9).

[20] 张煜.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