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安全防范管理

公共安全防范管理

时间:2023-07-25 17:1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安全防范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安全防范管理

第1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以下简称安全防范),是指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预防、控制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事件,维护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以下简称安防产品),是指防抢劫、防盗窃、防爆炸等防止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专用产品。安防产品的具体范围和名称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以下简称安防工程),是指综合运用安防产品,通过科学设计,在特定场所设置的安全防范系统。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是安全防范的行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会同有关部门对安防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使用实行行业监督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对安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实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安防工程的验收和监督安防工程的使用;

(五)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违反国家及本省有关安全防范规定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安全防范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下列场所应当设置和使用安防产品或者安防工程:

(一)非军事单位的枪支弹药库;

(二)国家机关的重要部位;

(三)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确定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

(四)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公共安全标准规定的其他场所的重要部位。

第六条安防产品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制定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安防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有关部门根据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查处。

第七条对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设置和使用安防产品或者安防工程的场所,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工程设计使用功能的公共安全防范风险等级要求,将安防产品和安防工程的设置纳入设计并列入工程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安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公共安全标准的要求。

第八条安防工程应当符合国家公共安全标准,并依法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验收合格。

安防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九条安防产品和安防工程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并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将知密人员限制在最小范围。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条第二款、第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公私财产损失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的,对单位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反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一条设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造成严重损失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200元的罚款。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行政,如有违法情形,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当事人不服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第3篇

1、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2、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应急管理

3、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和谐社会

4、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5、应急知识进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加强应急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7、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

8、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9、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10、认真制订各类应急预案,打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11、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12、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13、加强应急管理,预防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4、应急管理,预防为主

15、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16、应急拨打110,减少伤害保安宁

17、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8、应急知识进学校,建设平安校园

19、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20、学习应急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1、加强应急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22、应急管理,利国安民

23、以人为本,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2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25、应急知识进社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26、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27、加强应急管理,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28、居安思危,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29、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30、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

31、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制定应急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3、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34、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5、加强应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6、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水旱灾害损失

37、加强应急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38、加强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9、应急管理进社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0、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生物灾害损失

41、应急知识进企业,实现安全和谐发展

42、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43、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44、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减少森林火灾灾害损失

45、加强应急管理,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6、加强灾难事故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7、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48、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49、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50、学习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第4篇

一、智能小区所应具备功能分析

1.小区安全防入侵民用住宅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就是对防范外来人员入侵的搜集,这个工作环节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将民用住宅工作现场的各种模拟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安全威胁隐患入侵就及时地进行防控,这有利于对民用住宅进行保护。一般情况下,对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对现场环境的控制过程中,同时也要对电流、功率等因素进行测定。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的数据将通过画面进行直接显示,屏幕上主要显示民用住宅工作的所有模拟量、相关的计算量,开关、断路器数据等多种相关数据,处于挂牌检修状态的部分电器元件也将显示在屏幕上。

2.车辆智能识别自动化系统中的检测警报功能还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将民用住宅的全部设备的运行信息的实时状态了如指掌,如在进行数据监控的同时还能够将系统的信息结合画面的功能显示出来。在民用住宅中通过对车辆的大小、型号和品牌进行智能化地识别,监视功能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地将发生越界的对象的名称、编号、时间以及相关参数值等多种重要数据显示出来,同时进行打印和上传,还能够对进入次数和外出次数进行计算,同时根据计算数据的积累进行智能化识别。

3.住户安全智能防范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安全控制工作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级别控制、现场自动控制、上机控制和DCS控制等四种控制方法,其中后三种控制方式比第一种控制方式更为灵活,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命令操作的顺序成为操作优先级,保证合理的操作优先级可以确保控制系统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一旦民用住宅的某些地点发生安全事故,控制系统将会对信息进行及时上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进行快速反应,同时制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事故处理结束后会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得出系统性的解决办法,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1.公共安全防范子系统设计目前小区的的所有住户基本都安装有线电视,如果将有线电视视为一个双向的HFC网络,就可以通过频率分割的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这样在传送常规的电视信号之外还能同时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工作,从而实现了图像、语音和数据的三线合一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有利于建立公共安全防范子系统,通过每家每户都拥有的无线信号网络进行安全系统的设置,不仅降低了成本,还统一了网络信号,减少了因为信号差异性给网络公共安全防范工作带来的不便。户主在家中只要在电脑前面就可以传输电子邮件、远程控制网络、远程医疗、安全监控以及可视电话等多种网络式服务。通过外部网络的合理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通讯技术的自动化,例如小区的综合楼体建设、商业网建设和光纤直通设备,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还可以提供综合业务的数据网服务,能够在普通的电话数字信号传输网络上同时提供电话、数据和视频类服务,同时具有非常高的接入速度,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安全。

2.车辆智能识别子系统设计随着民用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种建立在先进信息化平台上的民用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车辆和家用设备的识别领域。其中ECS系统是在民用住宅电气识别系统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计算机处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总线技术、以太网、继电保护等技术综合研发。应用计算机、现场总线、以太网、信号处理、继电保护等技术实现对民用住宅的发电机、变压设备、电动机、反馈线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气化装置的测量、处理、控制、保护、监测、故障分析、保护等多种功能。这种系统采用了分层式的系统架构,自下向上分别为控制层、管理层和间隔层,其中控制层包括了硬件服务、工作站硬件等方面的工作硬件。主要通过电抄表、录波分析等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工作系统的通信连接。ECS工作系统采用了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将管理层和站控层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保证了组态调试可以一次性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调试的工作效率,同时从整体的角度完善了系统的通信工作功能,保证了通信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通信速度,使用DCS、MIS等数据端作为通讯接口,使得ECS和DCS之间的相互通信不受限制,还可以节省大量通信线缆和变送器设备,降低的工作成本。同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完全实现了不受通讯限制的独立运行,保证了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住户安全防范子系统设计GCS监控系统的间隔层使用的测控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屏蔽和隔离组件,因此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这就保证了用户能够在较差的条件下完成对房屋的安全监管。而且系统中还使用了新型的冗余技术,实现了双线网络控制、站控设备冗余以及双层控制等多种模式控制,从工作效率上确保了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工作系统中的安全部件当中还设置有防火墙等多种杀毒措施,并且根据网络分段和数据加密等多种方式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GCS工作系统中还增加了系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恢复的功能,这是传统电器设备所不具备的。这就使得监控系统的间隔层、站控层和管理层具备了自我修复的功能。在通信层和管理层之间还添加了一种类似于熔断的网络数据中断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控系统自我修复的效率。同时在通信管理层中使用了双通道进行数据的备份、恢复和及时上传,提高了信息传输和信息数据处理的效率。系统采用了具有更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硬件的配置上也选择了具有多个CPU的智能化结构主机,确保在巨大数据计算工作量时不至于使得硬件不撑,同时在操作系统上使用了领先水平的嵌入式多个任务可以同时进行操作的操作系统,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提高了住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工作系数,保证了住宅的固定财产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组织领导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成立2009年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由*任组长,*副组长,分局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标准、职责,狠抓落实。

二、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全面落实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分局落实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做好内部车辆的安全维护和检查,保证安全技术性能良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无论是局长办公会还是职工大会,要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对司机同志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

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定时召开司机工作会议,强调安全驾驶问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精心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向司机提要求。一是首先爱护车辆,对自己的车要自检自查,不开带病车;二是车绝对不能交给非司机开;三是出车前绝对不能喝酒,并和司机签订了责任书,实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二)宣传教育,做好安全防范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司机例会学习更是警钟长鸣的必修课,积极参加每月车管例会学习和县安办组织的各项参展宣传活动,并积极在司机例会上传达相关会议精神和内容。

分局计划组织司机学习《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管理办法》、《交通安全责任制办法》,组织司机观看“生命没有彩排”“铁椅下的警示”等宣传光盘,并做到人人谈体会,人人讲防范。

其次,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及违章行为的发生,组织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试题答卷》,以进一步增强分局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分局以各部门为重点,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加强对职工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出板报、看交通光盘、写征文等形式,宣传交通法规知识,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三)完善制度,确保交通安全

2009年分局继续健全《车辆管理制度》《车管制度》《奖惩制度》《例会制度》《驾驶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档案齐全、台帐齐全,并有详细记录。

为进一步落实建设节约型机关相关工作,分局对机关车辆使用制度进行了调整,分局所有出县车辆均由办公室负责调度。首先由用车人提前到综办室填写出车登记单,写明用车人单位、用车事由、姓名、人数、目的地、车型要求、用车日期及时间等,由办公室根据全局情况协调调度。

分局与各科、院、所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与专职司机签订了交通安全保证书,并要求司机作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四)加强自行车管理,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良好的交通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保证,要想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就必需具有一流文明素质的公民遵章、守序、文明、礼让。除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外,分局对广大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视。

第6篇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323-01

1 智能建筑概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追求者信便捷和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在逐步提升。智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智能化”,在于它采用多元信息传输、监控、管理以及科学有效的集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智能建筑已成为各国综合应用科技能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和智能化城市的网络节点。

智能建筑是现在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逐渐发展和充实,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现代图形显示技术(Cathode Ray Tube,CRT)、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简称“4C+A”技术,一起构成了只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2 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在信息技术智能化、信息网或全球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信息革命浪潮冲击下,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大踏步的前进。智能建筑由于装备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校方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建筑物的物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使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有了现金的平台。近年来,一些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智能建筑充分利用各类硬件设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管理软件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就总体而言,情况并不乐观,充分运用智能化系统技术手段进行较完善的物业管理的智能建筑占建成智能性建筑物的比例不高,多数建筑物的物业管理仅是部分利用了智能化系统。因而,智能建筑的技术优势与投资效益并未完全得以体现。

3 几种智能系统

3.1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通信与信息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设计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3.2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防范和技术防范3个范畴。人力防范是指能迅速到达现场处理警情的保安人员;实体防范即物防,是由能保护防护目标的屋里设施(如防盗门、窗、铁柜)构成,主要作用是被动的阻挡入侵;技术防范即技防,它是由探测、识别、报警、信息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设施所组成的。近年来,在智能化建筑、园区、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中,越来越重视通过技术防范措施来保障综合安全防范的效果。安全防范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应该将人防、物防和技防三种手段综合考虑,有机结合,统一管理,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

3.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现代智能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智能型办公楼,智能型综合楼,智能型住宅。为了满足上述不同的智能建筑功能定位和服务人群,建筑物内部需要设置大量的机电设备,如变配电、照明、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等。这些设备数量庞大、分布区域广、控制工艺不一、联动关系复杂,为建筑设备的运行操作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来进行分散控制、集中监事和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和趋势。

3.4 消防自动化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消防自动化系统有别于其他分系统,一是本身专业范围广,与其关联专业范围更为广阔,且“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自成独立系体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问世迄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然而其技术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之快令世人瞩目。按其用途、探测技术方式、信号处理、系统连线及智能化程度分类有可分为诸多类型。国内外专业界对齐分类方法还未统一,但一般还是将现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为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两大类。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探测器本身的性能。区别之二在于信号处理方法做了彻底改进,即把探测器中模拟信号不断送到控制器评估或判断,控制器适用当算法辨别虚假或真实火警,判断其发展程度和探测受污染的状态。这一较高质量的信号处理技术,意味着系统具有较高“智能”。

参考文献

[1]花铁林.中国消防电子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4,(2).

第7篇

2012年度,我继续分管广电新闻中心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为县广电新闻中心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直接责任人。一年来,我认真履行了县广电新闻中心综合治理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我中心的综治工作,我中心的综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确保了广电系统的和谐稳定。现将本人在2012年度履行综治工作直接责任人职责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认真贯彻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

年初,我参加了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会后立即向中心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在班子会上作了传达,提出了贯彻会议的意见,结合广电系统的工作实际,将县广电系统2012年度和谐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工作的初步设想提交到班子会上讨论决定,制定下发了2012年度平安建设既综治工作要点。在广电系统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对2012年度的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向中心所属各台、站、机关各股、室下达了2012年度和谐平安建设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认真抓好广电新闻中心综治办基础建设。

今年我中心加强了综治办基础工作,调整充实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本人任副组长兼任综治办主任。中心综治办配齐了综治干部。建立了保安队、综治信息员、看楼护院队伍。成立了应急分队,本人担任应急分队队长,对群众关于广播电视法规咨询、技术服务、广告业务办理等方面的诉求及时予以解决。

三、认真组织开展“三个排查”,消除不稳定因素。

排查治理公共安全隐患工作,把它作为维护广电系统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每半个月排查一次。经常深入到各台、站和机关各股室,深入职工之中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发现问题,立即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作出处理。

四、认真抓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

今年主要抓了以防火、防盗、防事故、防破坏为内容的安全防范工作,党的十召开期间加强了安全防范工作。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五、认真做好原涉“”问题人员的转化工作。

我单位有2名退休人员曾参加过“”的练习活动。为了做好转化工作,我多次上门找其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做转化工作。目前,他们思想稳定,没有发现其继续参加练习“”活动。

第8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宿舍 安全管理 对策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基本场所,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扩大,在校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方面问题,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2002年8月26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但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也不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从而提出提高宿舍管理水平的建议及对策,利于提升安全管理的程度。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现状

(一)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1.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盗窃问题。近年来,学生宿舍被盗现象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占学校整个盗窃案件半数以上。究其原因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给犯罪嫌疑人提供可乘之机是造成被盗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贵重物品随意乱放,楼内串门、办事不关房门,夏季天热不关门睡觉,外出房门不反锁不关窗,缺乏警惕性对外来进屋不明人员不闻不问或只简单盘问等等。

诈骗问题。目前,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将诈骗的黑手伸进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最集中之地,常常成为施骗者进校实施骗术之地,他们运用花言巧语,编造谎言,骗取学生的同情与信任。由于学生入世未深、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

2.公共安全意识淡薄

防火问题。学生宿舍是学生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对学校及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学生公寓是学校火灾隐患最突出所在,火灾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公共安全意识所致。主要表现在学生床上点蜡烛看书、床上吸烟、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产品、房内违章乱拉电线、电器使用不当等等。

卫生问题。学生公寓是学生密集聚积的公共场所,注意公寓卫生尤为重要。部分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表现在:垃圾不及时清理,脏衣脏袜不及时清洗等等,加之人员居住密集,宿舍通风效果较差,极易引起流行病发生。

(二)技防和人防缺乏有机结合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公寓公共地段都安装有技防监控系统,但由于技防不能与人防有机的结合,不能最大化发挥技防预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部分职守人员不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术,并缺乏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常常使监控系统只是作为查线索、取证的工具,达不到有效防范的功效。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有效管理,应有配套的安全管理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目前存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协调,在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往往只监督检查,对学生违规违纪只能批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处理权利,对学生的影响不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力度。有了制度,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目前管理上,一是公寓管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特别门卫对外来人员进出不登记、不查询现象普遍存在,门卫缺岗现象也屡见不鲜;二是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公寓管理员是临时工,文化素质低,没有受过系统培训上岗,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存在门卫既是门卫管理员又是卫生清扫员现象,一人多职,常常顾此失彼。

二、提升公寓管理的对策

针对公寓管理中的隐患,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要针对学生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差,对复杂社会环境缺乏足够认识,遇事较冲动、不冷静、不理智等特点,把安全教育纳入课堂,并以电视、广播、网络、板报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二)推进多部门联动的安管机制

管理上学管部门可以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各寝室、各楼层有安全员协助宿管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保卫部门作为安全职能部门派人定期进公寓,加大安全检查,指导、督促物管部门抓安全的工作机制,形成宿管部门主管,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加强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人员的配备,宿管人员招聘中,要严把人员素质关,把思想政治觉悟高、有文化素养、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人员纳入管理队伍;其次是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升安全管理技能。宿管人员要由保卫部门定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学习基本安全知识,熟练掌握使用安全设施器材。同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技能,上报问题及时,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奖惩制度,赏罚分明。

第9篇

关键字:图书馆 智能化 弱电系统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Intelligent library building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building management,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ublic, but also the convenience of readers can better enjoy the library provides the divers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o the library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modern library development.

Keywords: library; intelligent weak electricity system;

中国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都开始加大对当地文化建设的投入,以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馆舍面积、环境等硬件条件得到很大的提升,建筑的智能化也使得读者借阅图书、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同时也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筑智能化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公共建筑的图书馆更应该运用好智能化,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根据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图书馆弱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图书馆弱电系统作为图书馆信息化业务应用和现代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对图书馆今后高效开展各项文化服务业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的智能化设计必须紧扣图书馆的业务需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避免使智能化系统成为一种摆设。

实用性:系统的配置和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的各项需求。

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需考虑到未来新技术的出现,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确保系统在建成运行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落后。

可靠性:系统选用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成熟可靠技术和产品,以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开放性:采用标准化产品,避免各系统之间集成、互联和扩展出现障碍。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要求的变化,确保系统功能扩展和技术提升的可能性,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图书馆弱电系统

图书馆弱电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两类。其中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一般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共计6个子系统构成。

3.1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

3.1.1计算机网络

根据图书馆业务需求可分为内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网络和读者用网络,它们之间需通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有效区分。前端点位需根据区域用途的不同来考虑设置语音、网络数量。内部业务网络主要是指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包括中心管与各区县分支馆之间借阅系统的联网。办公自动化网络主要是指内部办公网络。办公位至少按照3个信息点(1个语音、1个数据、1个光纤)考虑设置,可在今后通过跳接实现与不同网络主干的连接。读者用网络是指在图书馆内设置AP信息点,实现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方便手机、paid等无线设备的接入,并且在阅览桌下预留一些信息点作为无线网络的补充供读者访问图书馆资源。

3.1.2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图书馆作为公众密集型场所和消防防火重点场所,综合布线系统需采用低烟无卤防火型线缆。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综合布线系统需适当超前的需求,建议综合布线系统按照支持千兆以太网的6类屏蔽布线系统设计。为了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互换,前端计算机和电话信息插座、面板、跳线,全部采用6类屏蔽模块和跳线。考虑到图书馆信息和宣传的需要,前端有线电视点位主要设置在大厅、各会议室、报刊区、休闲区等区域。

3.1.3安全防范系统

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密集型公共场所,安全防范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通过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电子巡更、门禁系统等建立起一套完善、功能强大的防范体系。在设计图书馆安全防范系统时,重点安装探测器区域为重要机房、主要出入口及通道、密集书库、阅览区及重要设备、特藏文献书库、财务室、电梯轿厢等高安保区。

3.1.4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图书馆内的空调机组、新风机、恒温恒湿机、VRV机组、给排水系统、通排风系统、电梯系统、变配电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设备的能耗水平和运行费用,提高图书馆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以达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3.1.5多功能会议系统

现代图书馆的业务已经不再仅仅是图书的借阅,各种形式的会议、活动、演出、讲座、沙龙、论坛、展览等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业务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活动场地的面积、定位、功能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多功能会议系统的设置需按照现场的要求来进行配置。例如,报告厅作为图书馆最主要的会议及娱乐活动场所,主要为举办重要国内外学术报告、讲演及小型群众文娱演出使用。需配置发言扩声、多媒体显示、会议摄录、同声传译、舞台灯光等子系统。上述配置的会议系统功能及设备就较为复杂,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需配置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对各会议子系统设备进行管理。

3.2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包括文献采购、编目、流通环节的自动化系统、馆际互借自动化系统和书目查询自动化系统等。现代新型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已经扩展到借还书自动化,图书查询定位自动化,这些新系统、新功能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和获取图书馆资源,提高借还书的效率。

数字图书馆的推出也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标志,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图书馆馆藏资源,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各种平台(手机、网络、电视等)上的图书馆。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影响面更广。

4、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方便了对大楼建筑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公共能耗,而且还方便了广大读者能更好的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凌波. 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弱电系统[J] . 工程与建设, 2008, 22(5) : 649- 651.

[2]贾宏.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综述.图书情报工作.2003,6:106- 109.

第10篇

“两个目标”:一是进一步完善责任明确、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基础牢固、保障有力的学校安全责任、监管、保障体系;二是确保职责范围内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的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重大治安案件和。

为了实现“两个目标”,在学校安全、综合治理两个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设施建设,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

1.推进三防建设“343”计划。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和《市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区域和部位安防设施建设标准》,全面梳理检查校园技防系统建设情况,进一步推进学校“三防”设施建设“343”计划,完善校园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提升技防运行质效和实战应用能力。2016年,全县所有学校视频监控与局监控平网,各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三防”设施建设高标准达标,“三防”达标率达70%以上。

2.配强配齐校园保卫队伍。严格按照《省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全市学校保安员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保安)人员,优化年龄结构,配齐防护装备,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保卫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持证率,严格日常管理,切实发挥校园安保主力军作用。

3.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完善《安全隐患及责任体系建设排查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每季度全面排查整治校园治安、交通(含校车)、消防以及校舍、食品、卫生防疫、集体活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等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坚持日常检查和季度排查结合,逐步完善学校自查、县局督查、专家协查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二、强化管理规范,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4.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检查体系和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学校安全管理责任状,逐步完善安全管理要求到点到位、职责到岗到人、监管到底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

5.严格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完善校园门卫、值班巡查、安全检查、食品安全、校车管理、重点守护、应急处置等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督促学校全面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加强校门、校舍、围墙等修缮维护,严防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严防侵袭校园案件发生。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梯等特种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加强体育设施和场地管理,加强教学用剧毒、危化物品等使用管理。

6.提升食安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市学校食品原料采购实施细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县教育局、市场监管局部门联动,共同指导学校做好食品原料申请、采购、验收、储存等管理和制度完善。指导学校完善食品安全岗位职责,细化关口管控和责任落实,织密日报、周查、月排查、季度整治以及明查暗访、例会通报、交叉检查等管控措施,逐步完善“无缝对接”管控机制。新增食堂、供餐300人以上食堂全部达A级标准。指导供应商完善配送机制、提升配送能力。

7.强化宿舍安全管理。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的住校生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值班、领导带班、学生就寝点名制度。加强住校生安全管理与教育,扎实开展宿舍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学生宿舍用水、用电、用火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8.加强安全档案管理。根据文书档案和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安全管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各学校安全管理档案应有相对统一的目录和要求,按学期收集、整理各类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的活动资料,包括制度、文件、计划、总结、音像资料、隐患排查建档、检查督查记录等,作为学校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依据和凭证。

三、完善联动机制,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

9.推进校车安全运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校车保障工程推进会的要求,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做好校车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校车“六定”管理模式,明确学校、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教师及家长的各自安全监管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加强对校车随车管理教师的安全业务培训及乘车学生的安全教育,建好校车管理台帐。重点时段密切配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有效疏导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加大举报力度,确保校车安全平稳运行。

10.抓好消防安全管理。争取消防部门支持,加强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各类火灾隐患。加强电器使用管理和定期检查维护。人员密集场所的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便于紧急情况下启用。安全通道要保持畅通,并设置人员疏散指示标记。严禁学生在宿舍内私自接线、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将蜡烛、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宿舍。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做好消防安全教育“五个一”:一节消防安全课、一节主题班会、一次消防器材排查、一份消防安全作业、一次消防站馆参观。

11.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面排查涉校矛盾纠纷,及早分析、预警和处置各类苗头事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化解,对因矛盾纠纷可能实施极端行为以及精神疾病等人员,做好教育引导和动态管控工作,严防其铤而走险。加强班主任安全培训,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的引导,做好特异体质学生的登记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事项提醒,防止和减少意外伤害发生。落实省市有关安全风险评估要求,对学校布局、学区调整、招生考试、职称评聘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学校安全稳定的重大教育改革措施,做好实施前的风险评估工作,确保不发生因决策失误引发的。

12.配合周边环境整治。坚持集中整治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集中打击与严密防控相结合,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排查整治校园周边黑网吧、“黄赌毒”等突出治安问题,净化校园教书育人环境。主动协调、配合公安、综治部门完善护学岗制度,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上下学时校园门口、途经主要路段,要“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配合做好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查处学生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学校及周边综治工作交叉检查和暗访,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排查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学生上下学时段,要确保学校门口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

四、优化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素养

13.上好安全教育课。积极贯彻《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进一步做好安全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予以渗透。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初中主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高中主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

14.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无法在学科中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利用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要用好《中小学公共安全读本》,利用班、队、团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利用开学初、放假前、“安全教育宣传月”、“食品宣传周”、“5•12”、“11•9”、“12•2”等安全教育节点,组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防灾减灾、“平安中国”、消防、食品、交通等宣传活动。每所学校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不少于4次。

15.强化防溺水教育。把预防学生溺水摆在突出位置,各校(园)要利用告家长书、写一封信、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等形式把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监护人身上。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建立防溺水联防联控机制,在重点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安全的校外活动场所。各学校要在暑假、寒假前针对夏季和冬季的不同特点,专门开展两次防溺水主题教育,确保学生溺水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坚决避免发生群体性溺水事故。

16.规范应急疏散演练。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切实把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应急疏散演练实行“三表”管理,学期初制定计划表,每次演练填写评估表,学期结束上报统计表,中小学每月不少于1次,幼儿园每季度不少于1次。各学校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实现教学楼、宿舍、食堂、实验楼等场所的同步演练,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增加应急救护、校车应急、防等科目,提高师生应急自救意识和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安全文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来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安全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升。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来说,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等成果之总和。从狭义来说,安全文化专指围绕安全生产中人这个主体所产生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控制成果。安全文化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容易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安全文化是直接为生产安全服务的文化,是直接保护劳动生产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改善人民工作、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是安全文化的势和重任。

着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安全文化的宗旨,在高校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大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一是能够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使其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可以运用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不足的需要

我国家庭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很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未接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过滤、需要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学校、社会、师生通过多种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

(一)加大投入,奠基安全物质文化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内重点部位的监控,比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密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校园安全的保护屏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并强力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经常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创新观念,开设安全文化素质课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只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停留在日常的管理与教育中,忽视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安全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既传授国民需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又传授高层次人才必需的专业安全基础知识;既是安全素质教育课,又比素质教育高一个层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出发,深入传播安全文化。课程内容可以包含公民所需的安全知识,大学期间需要的安全知识,从业需要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以及大学生需要的科学安全观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强化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班级宣传栏等办一次安全主题的手抄报,宣传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校园张贴标语口号及条幅。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按照不同年级的特别,举办有针对性的教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放电、防火、防溺水常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组织疏散演练。结合学校实际,不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大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第12篇

本文作者:何春阳 单位:河南平顶山教育学院

学校在学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里,紧紧抓住教书育人、成绩至上,而淡化了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在安全教育的监督方面缺乏执行能力,造成监管薄弱,落实不到位,学校安全隐患、伤害频频发生。如2008年,哈尔滨市某小学40名小学生集体中毒,经查中毒原因是食堂将未煮熟的豆角提供给学生食用。遗憾的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并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其他学校的重视。第二天,哈尔滨某高校41名学生午餐后出现不适反应。随后,哈尔滨市另一所学校39名学生晚饭后也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经调查,这两起事件都是由于学生食用了未煮熟的豆角而引发的。连续的食品安全事故在同一城市内接连发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10年教育部三度就校园安全表态,要求各地加大财政投入,将校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而时至今日,投入到学校中有多少,答案只有在学校遭遇到安全事故后,被全省乃至全国通报“出名”后才知道。问卷调查显示,有48.1%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不太安全,有37.7%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安全状况一般。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教室,安全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和宣传手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所需。学校大多数只做了表面功夫,在教材、宣传册、宣传栏和走廊提示语上“落实”了安全教育,但安全教育成效不大。

目前学校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和掌握,造成实施不力、随意性强的问题。如广东省2010年1~4月的火灾数据显示死亡者近半是未成年学生,其中一半学生从未参加过逃生演习。另外,陕西省在2010年12月份出现的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学校在安全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失和重大隐患。6.安全教育保障不充足学校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陈旧、教育资源较少、教育时间不能保证、教材建设体系性不强、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等,导致安全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安全教育成效不大。这也集中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教育缺乏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为保障各地中小学将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教育部在2007年已出台“将公共安全教育列为各地中小学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的规定。教育部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的实施目的: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有一个实例足以说明校长主抓安全的重要性。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学校出现师生伤亡的情况,而地处重灾区的安县某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不到2分钟时间里全部疏散至操场,无一人伤亡。在此引用该校长的话:保护学生安全是校长的天职,这种话教育主管部门年年讲,校长天天说,但关键在于做。“教育局交待的安全工作认真执行了吗?别人没做或没认真做,我认真做了,所以我们学校安全。”该校长特别重视安全的理由非常简单“:安全问题上,学校犯不起错误!”正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这份责任,让这位校长严格执行上级要求,担任校长13年来从未间断过学校的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有:辽宁省开展“护校行动”,中小学校要配6名以上保安;杭州某学校安全教育从校长做起,实施建议问计于学生等。

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内容应包括安全在家,含安全用电、用气、用火等;安全在校,含安全着装、游戏、课间活动、急救等;校外安全,含安全防火、防毒、防人、安全交通和出游等百科知识。其次,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防御体系: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演习训练,内容涵盖交通伤害事故、溺水伤害事故、火灾伤害事故、中毒伤害事故、暴力伤害事故、倒塌伤害事故、踩踏伤害事故、触电伤害事故、网瘾伤害事故、活动伤害事故、害、自杀自残、盗窃、校园猝死、传染性疾病和自然灾害事故等的防范与应急措施。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灾祸和伤病隐患,让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获得自护自救的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要求各学校专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上好“安全第一课”。第一,中小学校要建设安全教育活动室,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这是重视学生安全的真诚态度,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将安全百科类图书、宣传册做到人手一本,融入各门学科教育当中,并将安全教育所需材料全部购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产生积极互动。第三,指派专人负责定期的安全教育演习训练工作和校园安全隐患防范与处理工作。第四,拿出一部分经费放在学校与家长安全防范举措一致的互动上,帮助家长获得更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和防范技能,在家里做辅助教育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二所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明确家长的责任,让家长时刻牵挂孩子的安全,掌握学生校外活动情况,是搞好安全防范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家、校、社会联手创建和谐校园方面,学校定期向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信息,告知其应当依法履行的监护责任,学校应与家长达成协议,并向家长发放《倡议书》,让家长自觉加入到安全教育行列,定期向家长汇报和沟通。如安徽省合肥市校园安保措施全面升级,家长自发组成“护生队”等。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教育的保障和监管机制,强化责任意识,责任落实到人。对安全教育的时间、教学资源、师资和设备提供保障;对学校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形式、内容和方法等进行监管。可以组建以学生家长、兄弟学校、上级行政部门或单位为主的监督指导小组;包括建立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和对应的定期工作汇报,如日常安全相关表格的准确填写等作为学校安全的可查数据,便于追究责任、研究方案;“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各层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参与到学校安全教育中来。

客观问题解决了,主观问题更不能忽视,这样的安全教育有待努力。现今,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遇到心理问题缺乏与别人交流,因而造成自闭,不能正确处理矛盾,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学校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耐压力,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求生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首先,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再次,要定期发放心理健康学习资料、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最后,组建心灵呵护小组,在学校网站上开通匿名咨询栏目,更加方便学生减压答疑。#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