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的本质

低碳经济的本质

时间:2023-07-25 17:1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的本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的本质

第1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低碳营销 营销路径

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过程或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的甚至是暂时的,因为危机的根源并没有完全消除,危机的表现也并没有结束,这就使得经济环境依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危机随时再次爆发,甚至在原有程度上有加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时期极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危机加剧了人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欲望,低碳经济正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新的或者是被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在低碳经济的号召下,社会各界在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都须以“低碳”为理念核心,树立起低碳流通与低碳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的营销工作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坚持低碳营销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低碳营销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自从被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对其展开了持续的探讨与研究。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含义不仅满足全球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与低污染为前提的经济,其本质是经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来减少能耗与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新的能源结构;其主要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设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系统与低碳产业结构,要求设立和低碳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其主旨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不断创新与能源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即为基于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开展一场能源革命,形成一种较低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并能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特点。低碳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碳排放的能源,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促进低碳经济的重点;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低碳产业承载能力所决定;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消费是一种提倡适度消费,克服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尊重自然与保护生态等为特点的新型消费行为方式。

(二)低碳营销

低碳经济使得企业市场营销所依靠的经济环境发生改变,相关的政策法律与环保等宏观环境也产生了改变。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的形势下,由“高碳营销”转向“低碳营销”的过程,正是在环境问题逐步严峻和低碳经济不断形成的驱使下出现的,从而出现了“低碳营销”这一概念也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的主流的营销模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所谓的“低碳营销”是对以往营销模式的实质性改变,它是指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全面权衡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环境保护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核心,对产品与服务展开完善的构思、设计、生产以及销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低碳营销模式,提出企业应注重自身生产和环境相和谐,把握低碳时机,通过低碳营销领先于其他竞争企业,掌握更多的商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低碳营销”将是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占领未来制高点的主要战略。

低碳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企业理念低碳化。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在这个独特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一定会对企业的产品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从环保方面来说,那些高排放、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产品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消费者所排斥,这些产品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改变目前不适当的产品生产方式,主动进行技术创新适应目前市场形势。

企业生产低碳化。企业生产“低碳化”通常是指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高效率使用原材料,采用低碳技术,实行节能减排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低碳技术”的高效利用是企业生产低碳化效率的重要决定要素。这一技术的本质是清洁高效使用资源、注重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高效约束二氧化碳排放和埋存等。所以,全面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改变目前生产技术,发现可持续、干净、环保的新能源,用它取代传统的高污染与低效能能源,进而,从本质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以此促进全社会消费模式的革新。

(二)挑战

低成本、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从根本上要求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以此作为低碳营销的重要支撑。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企业不仅要重视和应对碳关税、碳交易和碳金融等领域内出现的挑战,还要据此转变营销模式,向低碳营销发展,从而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第2篇

关键词:会计本质;知识经济;低碳经济;新经济形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知识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背景介绍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Knowledge Based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而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我国会计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理论的主流观点

1.会计信息系统论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纪念该学会成立50周年的文献《论会计基本理论》中提出会计基本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所谓会计信息系统论,不过是运用信息系统论的观点,重新认识、界定会计的本质。这逐步被学术界所接受,并与管理活动论共同列为我国80年代有关会计本质讨论的两大主流派观点。

2.会计管理活动论

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阎达五教授与杨纪琬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

三、新经济形势下对会计本质观点的解析

1.在当今新经济形式背景下,信息的使用者不仅仅需要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还要了解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信息和更丰富的前瞻性信息。而且,在当今的大环境背景下,这些非财务的信息在企业所需的信息比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例如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团队的背景资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的竞争形式、国家对于自身企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行业如采掘业等)、节能环保政策技术、国际大环境的形势变化(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如经济危机)等,而这些信息是在财务信息上是无法得到体现的。

2.根据会计管理论的观点,会计被视为为一种管理活动,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管理工具论”相比,“管理活动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为会计工作适应改革开放,适应企业会计转轨变型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我国会计历史上的历史性的进步。在当今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的范围得到扩大,也神话了管理的内涵。同时,由于信息化处理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的手段更为丰富。所以,以前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点模糊,范围过大,无法区分好会计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的界限。因此这一概念应该更为具体地规定。

3.控制是会计所表现出的重要的特征,它正在逐步成为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不能用控制去笼统的概括会计的本质。新经济形势下知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控制手段,夸大了控制的界限。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管理的金字塔越来越扁平,控制的界限早已不再局限于地域,远程控制成为了可能。因此,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财务控制在经营控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而片面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只会以偏概全,应该使得其意义更为深化。

四、会计本质应将其放置在新经济形势下进行考量

新经济形势的改变,改变的是社会的大环境,改变的是会计环境,改善的是会计手段。在这一全新的环境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去考量会计的本质。传统的“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控制系统论”虽然都不能很完整地概括新形势下会计的本质,但却各自在某一方面抓住了会计本质的精髓,而这仅仅是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而这三种理论都需要对会计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丰富。

正如前文所例举的,知识经济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本质应对新经济形势更加快速地适应,加快对虚拟衍生金融工具、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的理论解释,并要在世界当今大环境下不断深化与所属特殊历史背景的融合,使得会计本质更能体现现代新经济形势下的时代特色。

同时,在当今世界局势新一轮变换之中,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应有意识地根据我国当今经济社会现状,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与新兴的经济社会内涵相结合,走出一条由我国特色的、承接我国发展脉络的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著.会计理论[M].财经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低碳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能源保障脆弱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还必须面对碳排放与控制的挑战,碳排放控制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制约因素。事实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核心内容。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围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进步对发展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使低碳科技创新成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低碳经济的本质分析

低碳经济定义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转型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达到减少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目的,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经济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发展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与氢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实现碳排放控制,通过生态碳汇建设、碳捕获及碳利用技术的进步,消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其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以及碳捕获与碳利用技术创新的强有力的支撑。

二、科技创新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建立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是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减轻单位GDP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离不开科技创新;发展安全清洁的核能技术和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在创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过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离不开科技创新;研究非传统化石等新能源技术.探索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可能途径.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成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根本。加强国际合作是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是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纽带。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吸收消化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和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低碳经济的协调策略

(一)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取得了重要发展,但是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代表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低碳技术,更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革新,通过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力量保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就我国目前在低碳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继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低碳技术。一方面,企业自身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低碳和新能源产业放款,提高研发资金的整体水平。国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和低碳方面掌握着关键技术,处于技术领域和占据技术的制高点。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不高,需要加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自身的研发实力,吸收和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一步赶上发达国家和掌握先进的新能源技术。

(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通过建立激励制度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定和机制,例如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专利技术保护等方面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营造一个较好的制度环境就可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企业的研发活力,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在低碳产业上的技术提供,形成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制度的创新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功能,共同制定新能源和低碳发展的相关制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定创新。科技创新要以制度创新作为基础,进而带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以此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掌握核心科学技术

新能源被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是2030年后的产业主流,而守着丰富煤层气资源的晋城,如何使煤层气成为今后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我们加大引进新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力度,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好煤层气,使煤层气产业为晋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实现传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环保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样需要科技作保障。煤炭等传统能源只有通过科技进步,才能提高效能,降低能耗,向绿色经济方向转型。因此,我们要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研发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

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创新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企业现有的生产水平或者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水平进行研发投入,只有将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发展系统进行协调发展才能使得这两个系统间共同推进、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AHSKF09-10D84)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趋势,许多学者针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本文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动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学术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 基本模式 发展趋势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已刻不容缓。低碳经济倡导以较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发展。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价值的见解,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模式、技术条件、区域发展的动因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五个方面的观点加以综述,以期为低碳经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低碳经济理论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日益破坏,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

国内学者庄贵阳(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鲍健强、苗阳、陈锋(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他们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

张鹏飞(2009)指出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要求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技术体系,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其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张平、杜鹏(2011)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发展中所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为长期目标;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为短期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基本模式研究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 即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 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朱四海(2009)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体摆脱碳依赖,摆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高碳能源依赖,使经济发展转向既满足减排要求、又不妨碍经济增长的低碳轨道,使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

侯军岐(2010)认为低碳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 以低碳发展为目标, 以节能减排为方式, 以碳中和技术为手段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分析当前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式的背景下,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模式:技术带动型,项目带动型,企业带动型,非政府组织带动型,资本推动型,消费引导型,政府推动型,法律约束型八种模式。

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研究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王文军(2009)指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就是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循环经济的改进、深化和创新,而技术、制度与公众参与是其体系开发的主要内容。而低碳经济的实现,首先要依靠技术,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其次要依靠制度,尤其是要制定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等富有经济效率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赵卓、肖利平(2009)认为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指引,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朝着节能、减排、增效的方向发展。倘若仍然停留在已有的技术水平上或者偏离低碳经济要求的方向,将不可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任力(2009)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

杨芳(2010)认为,技术创新对于推动新能源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并指出我国可以在汽车、建筑等领域的技术上进行突破。牛桂敏(2011)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制度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产业及其他政策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动因研究

胡宗义、刘亦文(2009)尝试借助动态CGE模型来模拟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产出影响,在Chingem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被应用于分析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Monash模型的递归动态机制开发出MCHUGE模型,该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运用国内经济信息和经济数据研究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对我国各产业影响不尽相同, 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需求的减少是降低能源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将起到不错的环境保护效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均有显著的降幅, 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 污染排放量均有所回升。

李娜等(2010)利用中国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模拟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碳税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各地区实施同一碳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能源富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损失较大,对发达地区则产生正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如果实施差别碳税,对能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使中国走上低碳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的双赢之路。

管军、刘晓明(2011)针对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以及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路径及对策。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根据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内在要求,一些学者深刻揭示低碳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为中国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庄贵阳(2009)认为低碳经济,不仅可以成为度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长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之一。在当前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并且在怎样的规模上快速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问题是未来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谢军安(2009)在介绍了以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以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促进人类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绿色技术的发展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及国际间贸易与碳博弈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及演变的趋势。

韩冬、韩立达(2011)认为在当前创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应当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政府考核创新等四方面加以完善,以夯实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由内而外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3.张鹏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J].科学与管理,2009(5)

4.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5.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

6.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

7.侯军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2010(8)

8.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9.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10.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11.杨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政策选择[J].福建论坛,2010(2)

12.牛桂敏.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路[J].理论学刊,2011(3)

13.徐冬海.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

14.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J].地理学报,2010(12)

15.管军,刘晓明.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

第5篇

关键词: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 发展 措施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的能耗、排放及污染所进行的一场经济模式的伟大创新,是人类社会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应对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换言之,促进能源经济革命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建立起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两大本质转变:其一,基于碳基能源的现代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其二,以往的高碳黑色型能源消费结构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绿色消费结构。由此,我们发现发展低碳能源就是要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的低碳转变,全面实现能源生态化经济,这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基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能源经济革命应包括三个阶段目标:其一,近期目标,即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低碳固碳等技术;其二,中期目标,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坚持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等,还要广泛应用碳收集、埋存等技术;其三,长期目标,即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主体包括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核能等。这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对低碳能源的发展实践而言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低碳能源发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激励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市场价格不合理,刚性的、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敏感度偏低,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务必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减弱,引导能源行业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低碳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应加大改革能源产品市场价格的力度,抑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把能源的稀缺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加大处罚高污染企业的力度,给予产业创新、升级更多的支持、激励。在约束各行各业的能源消费时,应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采取法律强制措施,如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标准、家电能耗标准等,同时大力宣传、普及低碳制度,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更好地了解低碳制度,引导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二)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发低碳新能源技术、低碳产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条件。如企业可以自身战略环境为基础,构建起合理的、科学的低碳营销模式。当前,低碳新能源消费已经演变成必然的市场趋势之一,企业只有把低碳能源元素融入到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降低生产经济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资源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大力践行低碳理念的低碳能源经济战略,大力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源等应用比例的提高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需要面对市场化技术、市场化能源的难题,只有提高低碳能源技术的含金量,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才能把低碳经济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为此,我们要坚持推广先进的低碳、无碳能源新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为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应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大力推进生态化的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高碳的能源,完成建立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其次,要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产业群,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供支撑点;另外,要把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碳排放纳入经济政策的范畴加以执行,利用政策的力量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避免过度开发,为发展低碳能源经济保驾护航。

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国家应加大宣传低碳能源产业光明前景的力度,把低碳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促使低碳能源经济在我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要坚持发展和扩大低碳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并对低碳能源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语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等措施对节能减排进行激励,并及时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水平,为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引起的。因此,全世界都开始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为了避免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希望能降低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有效降低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将经济发展转变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把人们的生活也转变成为低碳生活。

一、低碳经济发展概述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在英国提出,但是至今为止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却依旧没有一个具体的解释。通常来说,对低碳经济的解释可分为三种情况: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零排放;降低碳的排放量。虽然社会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有着很多的说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进行技术、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降低企业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目的。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就是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为碳经济发展模式,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对低碳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关注,到目前为止,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的激励制度、低碳经济具体的发展路径以及低碳经济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等。近年来,中国紧跟时展的脚步,也开始关注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我国的相关人员,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碳市场、实现路径、碳税、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2005年,庄贵阳发表的《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2009年,潘家华发表的《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以及2010年樊纲等人发表的《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等。这几篇文章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研究,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内涵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经营理念落后与资金缺乏,降低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

对国内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少以及力量相对薄弱等特点,为了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缩短企业生产的周期,以确保投入的资金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收益,才能确保企业的资金链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由于长期受到管中运营观念的影响,有些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目光不够长远,难以为企业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资金投入也都以短期投入为主。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中小型企业向低碳方向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就像是一项资本性的支出,投入资金数额比较大,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属于一个高投入、长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一特点让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向低碳经济转型,降低了中小型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2.低碳转型升级投入成本过大,中小型企业无法接受

企业的转型升级,就是对企业内部所有设备进行更新,置换企业内部的员工或进行再次培训。尤其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而言,对企业设备上进行置换或更新时,置位的设备必须能满足高水平生产的要求,也要达到低碳排放的相关标准,做到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员工方面首先要让转型后的员工能更好地适应新设备和新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环保、低碳意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3.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行业起步太晚

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创新能力也非常薄弱,这一情况对中小企业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成为中小型企业无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上普遍认为:一个企业如是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资金在该企业的总销售额中占到了1%,那么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非常困难,如果占了销售额的2%,只能维持正常发展,只有点到了5%以上,企业才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置相应的开发经费,就算有,也占不到整个企业总销售额中的1%,专门的研发部门更是缺乏,因此,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低等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国内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转变传统经营理念,提高企业低碳转型的主动性

国内的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完成低碳转型,就需要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强调低碳经济发展的发展战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明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企业制定一个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充分了解低碳转型投资成本虽然比较高,但是却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收益,坚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企业低碳转型升组,努力朝企业低碳经济目标发展。

2.抓住低碳经济关键点,占领市场,拓展企业的资金来源

低碳经济发展,强调的是新能源产业和环境和谐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想要在这个低碳经济时代长远、稳定的发展,就面要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优先抢点低碳经济商品市场。如面对当前制造行业相对饱和的状态,我国的中小企业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途径,在现存生产水平条件下,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方向发展。另外,为了促进行中小型企业顺利的低碳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持续发展道路,中小企业就必须不断拓展企业的资金来源,扩大企业的融资方式,确保有充足的资金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如,采用中小型合并企业的方式扩展企业规模,抓住低碳经济的增长关键点,依据关键点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计划,提升企业借债的能力等[2]。

3.确保转型步伐的稳定,对企业转型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转型成本是所有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投入,尤其是对力量薄弱且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控制好转型的步伐至关重要,转型升级应该有计划的顺利开展。企业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但要确保企业具备足够的收入来源,对企业进行分层转型,先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对一些陈旧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例如,企业可采用融资方式,租入更多的新型设备,对财务分配情况进行正确的把握,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对企业转型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4.加强人才培养,创新生产技术,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

人才与技术是中小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因素,在人才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吸收更多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进入企业。在企业构建相关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大力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确保企业员工能适应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就技术方而来说,中小型企业需建立一套全新的创新机制,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让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型转变为技术型,把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中小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应该对世界各国低碳经济转型成功的经验进行合理借鉴,依据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注重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推动我国绿色商业的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提倡低碳技术的研发,了解人们的消费模式,创造更多的低碳产品,推广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观念,促进我国的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鄂湘,杨亦民.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经营管理,2013(20).

第7篇

关键词:内蒙古;低碳经济;评价

1.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内蒙古低碳经济的现状,根据全面性、针对性、可比型、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科学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分为低碳产出、低碳排放、低碳资源、人民生活四个层次10个指标给予综合评价,如表1。

2.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数据整理

本文采用IPCC指南提供的能源碳排放系数估算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本文根据内蒙古的数据特点,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C=∑8i=1Ei×Ci (1.1),

公式(1.1)中 C 为碳排放量,万吨;Ei为能源 i 的消费量,万吨标准煤;Ci为能源 i 的碳排放系数,吨碳/吨标准煤;i 为能源种类。在本文中,我们选取8种能源,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559吨碳/吨标煤、0.8550吨碳/吨标煤、0.5857吨碳/吨标煤、0.5358吨碳/吨标煤、0.5714吨碳/吨标煤、0.5921吨碳/吨标煤、0.6185吨碳/吨标煤、0.4483吨碳/吨标煤。内蒙古、山西省、全国碳排放量分别是:22427.01万吨、25220.95万吨、364333.41万吨。

3.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1)低碳产出水平。单位碳排放产出即碳生产力,表示排放一单位碳的经济产出。内蒙古的单位碳排放的产出为0.52万元/吨碳,稍高于山西省0.36万元 / 吨碳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9万元/吨碳。单位能源产出衡量消费一单位能源的经济产出,内蒙古为0.69万元/吨标准煤,也是稍高于山西省0.55万元/吨标准煤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2万元/吨标准煤。这两个指标用于衡量低碳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所以内蒙古的低碳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都比较低。

(2)低碳排放水平。人均碳排放与消费观念有关,消费观念越浪费,排放越多。内蒙古人均碳排放为9.07吨碳/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比山西省要高。能源强度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需消耗的能源,是用于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体现了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内蒙古的能源强度是1.44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低于山西省的1.83吨标准煤/万元。内蒙古人均碳排放和能源强度都偏高,说明内蒙古低碳发展水平较低。

(3)低碳资源水平。森林覆盖率反映区域碳汇能力的重要指标,森林覆盖率越高,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碳汇能力就越强。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为20%,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距离其他省市还有很大差距。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城市各类型绿地合计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率,其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3.4%,低于全国平均为38.6%。

(4)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理想状态是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碳排放较低。2010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5530 元,全国平均水平为 5919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9元,比山西省高7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98元,全国平均水平为 1910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1元,比山西省高2050元。与全国相比而言,内蒙古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都有较大的差距,然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内蒙古与山西省和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比,揭示了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劣势,研究结论如下:内蒙古低碳产出、低碳排放、低碳资源、人民生活水平相比山西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都比较落后。通过各类指标的比较,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走低碳经济道路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内蒙古是煤炭大区、能源基地,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机遇又是挑战。内蒙古地区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产业转变;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生态建设,发挥森林碳汇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利用地区资源、区位以及国家和地区政策支持等优势发展内蒙古低碳经济。(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近年来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并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作为支撑,对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进行了革新。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点后,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评价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速,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角度从各领域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的研究,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国际上至今尚未出台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共识,不少城市已经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示范区等,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做好低碳经济评价,可以了解自己在低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壮大。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学术界和决策者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低碳的概念最初是从人类的经济发展领域产生的,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指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的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结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温室效应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庄贵阳是我国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他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缓减气候变化。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为支撑,以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为途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人类生活消费方式低碳化,其核心前提是经济的稳步增长,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经济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明显下降。其发展模式相对于高碳经济,要求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但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能源效率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等。但是目前阻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是总体技术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1、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为了科学地评价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在明晰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科学的衡量其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尺度,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能够横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离低碳经济目标有多远,另一方面要能够纵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笔者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原则。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不仅要能全面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能较客观地反映城市发展的水平,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因此应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为实现系统优化,应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2)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能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科学地揭示其性质、特点等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评价指标体系还需简繁适中,评价计算简便易行,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有明确的释义。使从现有资料中获取不到,但能够反映低碳经济现象、体现其特征的指标也应适当纳入,以体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3)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原则。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指标体系应反映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同时,对于要表达的各个体系,指标选取应强调代表性、典型性,避免选择意义相近、重复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简洁易用。(4)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低碳经济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动态可比是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比较;横向可比是指不同城市在统一时间上对综合评价指标数值的排序比较,说明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下,统计指标的选择应涵义明确,口径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现行统计制度的要求,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5)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2、低碳经济评价方法。(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目前国内关于低碳经济评价对象大多是一个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而对一个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涉及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政策、低碳金融、碳汇、碳足迹等众多方面,同时其评价应多角度选取多个指标综合分析,所以区域性的低碳经济评价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研究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评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就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2)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物质流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输入、输出相关系统的路径及其输出量、输入量的一种系统工具。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经济系统输入—贮存—输出的实物量变动,提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从而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为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3)指标综合合成方法。运用指标综合合成方法来进行低碳经济评价,首先须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指标值的标准化过程;其次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再次是指标值的综合集成;最后是结果判断。在指标综合合成方法评价过程中,确定指标权重是其中心环节。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德尔菲法、标准离差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指标赋权。关于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有许多,一般来讲,主要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结果判断一般是参考指标值的综合集成结果及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4)其他评价方法。除了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国内学者还通过因子分析、模糊粗糙集理论、KAYA公式等其他方法来评价低碳经济,研究各市的碳排放量,发现各区市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三、结束语。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己经引起各国的关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低碳经济的研究领域,并设立了很多低碳经济试点。但是目前有关城市低碳经济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可能会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修改完善,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具代表性,更符合实际,促进低碳经济先进的理念发展,为当前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2)。

第9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虽然出现的时间不同,但是双方的发展目标、动机等却十分相似。在未来只有积极的协调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才有助于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一、针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含义的分析

1.循环经济含义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之后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其“宇宙飞船理论”中首次正式提出。循环经济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有限的资源和无限需求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大矛盾,发展到当今,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表征低消耗、低污染、多劳动就业、高效益回报的经济模式。[1]

2.低碳经济含义

自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随之而来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实际上低碳经济本质上将属于一种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低的新模式,主要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入手点,然后设计、落实各种低碳政策等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二、中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

1.坚持由政府主导

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所以,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制定、落实积极的政策。由于过往促进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无法吸引商业决策者,所以只有为其提供一定的利益,才能让企业主动推行政府制定的政策、顺应政府意愿、帮助政府顺利跨过经济转型阵痛期。不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与企业依旧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原则。政府要参照取得低碳及循环经济良好成果国家的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科学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及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比如,政府应构建有关的监督部门,监督各行业企业低碳及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在监督中若发现企业出现污染排放超标等问题,除了要责令整顿外,还应进行适当处罚。同时,政府要提供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为低碳绿色产业提供助力。为了保证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应为高校提供实验设备、技术、资金等支持,协助高校培养优质人才,为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储备优质人才。最后,要积极宣传低碳及循环经济的意义,提高全民关注度。

2.引导企业主动配合

一是,企业应主动引入、学习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概念,要在经济链中发挥自身微观主体的重要作用。虽然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但依旧要重视自身带来的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要坚持“再循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等原则健康发展。同时,企业除了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外,还要积极回收、处理、运用销售后的产品包装等资源。[2]比如,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德国企业,买塑料饮品时可向顾客收取押金,当顾客喝完后可凭空瓶子退回押金,实现回收塑料瓶子的目的。然后集中回收、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这样有助于推动循环及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3.转变个人的消费观念

所有产品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卖给消费者,而在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中制作的产品也是要销售给消费者的。所以,消费者能否理解低碳和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对中国推进传统经济朝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的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若缺少消费者支持,必将影响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效果。其原因有二,一是保护资源、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义务;二是,积极参与循环及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氛围。但是,当前市场中存在的行为基本都和低碳及循环经济理念相违背。所以,要积极引导、支持消费者挑选、购买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产品,要引导消费者形成“循环及低碳经济”消费观念。因此,在消费观念引导中,政府可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低碳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积极普及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意义,引导大众、企业共建循环与低碳经济环境,实现营造循环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良好氛围的目标,为循环及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调整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平稳,第一及第二产业发展十分稳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加快了国内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建设。因此,要积极最好宣传工作,要为企业、大众普及低碳及循环经济理念。地方政府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制定促进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配合政府工作工作。同时,要将如何控制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作为低碳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新目标。当前,国内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照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依旧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GDP所占比重中超过了70%。所以,政府要积极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要推动中国朝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等方向发展,要将GDP发展主要动力转变成服务行业。所以,政府应积极制定循环及低碳经济发展策略,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降低资源浪费效率、提高资源使用频率,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及经济支持,逐渐实现GPD发展主动力由第三产业代替的目标。[3]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公共政策

“低碳经济”最先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的,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对于地方政府要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呢?

一、优化能源结构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个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需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优化能源结构,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如我国应注重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②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当前,传统工业的发展已经不适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③要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要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2]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碳汇政策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主要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碳汇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改造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同时地方政府要严厉制止森林乱砍滥伐,减少林地功能挪作他用。[3]

三、强化科技,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所谓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以高能效技术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率已达到45%,而我国只有35%,最近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4]在目前境况下,我国已获得的低碳技术有三类:一是低碳新能源技术。其方法是用低碳能源去置换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二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是优化现有能源结构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三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其方式是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此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当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等作为二氧化碳储库的可能性空间。[5]

四、工农业结构要实现低碳化

如今,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不能完全抛弃工业中的“高碳”成分,而是要在降低碳排放量中推进其优化和发展。此外,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合理限制一些发达国家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其次,要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要发展低碳农业其路径主要有:①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②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本质素等都可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③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方式。[6]最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中国的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地方政府对低碳制度和法律的创新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类措施:一是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如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二是从制度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政策支持对其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对于低碳政策和法律创新,目前较常用的有经济手段和监管手段。经济手段的出发点是为低碳经济的市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发展和投资低碳产业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如引入税收减免,碳基金或者给予某种形式的财政支持等。监管手段是以法律或行政法规、行业标准等方式强制市场参与者达到具体的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能源安全标准等。低碳立法:为保证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必须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创新与法律体系的建设。[7]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来促进循环经济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2】王茹,王红梅.地方政府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科技网,2010(11).

【3】庄贵阳:《“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载于《经济研

参考》2006年第77期.

【4】洪芳柏.《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核算》,载于《杭州化工》2009年第3期.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1.

【6】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国际能源网.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体系;技术创新;碳交易;低碳城市;全民意识;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34-04

一、低碳经济体系的提出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代替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关系。

伴随着人们对低碳认知的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蓬勃,对低碳经济体系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低碳经济体系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碳交易为手段,低碳城市建设为核心,全民意识的提高为动力,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保障的全新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经济概念,它伴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伴随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低碳经济体系的构成

(一)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体系的基础

所谓低碳技术创新,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创新模式,在宏观层面是以低碳发展为创新方向,在中观层面以节能减排为创新方式,在微观层面体现在能源、交通、建筑等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

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当前很多领域的碳排放量都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在解决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作用超过其他所有驱动因素的总和。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不断促进各个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与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单一目标的传统技术创新不同,低碳技术创新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协调、节能减排、社会生态和谐等为基本目标,以降低大气中CO(h2)含量为最终目的的。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记录不断刷新,低碳发展已经被各个国家提上议程,谁能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谁将占领未来低碳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未来发展低碳技术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和前途,是低碳经济体系的基础。

(二)碳交易是低碳经济体系的手段

所谓碳交易是世界各国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效应,减少全球C0(h2)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名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C0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h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人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碳排放量就是通过碳交易这一经济手段实现其金融价值,使得其能够在不同国家和行业之间进行流通。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正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人,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而市场机制的引入,会形成强大的激励和惩罚效应,国家和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其环境影响,CO(h2)的排放量必将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这就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碳交易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经济体系的核心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给全世界国家与人民的正常发展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究其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类自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刻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以后,环境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

一、低碳经济简述

简单来说,低碳经济就是以传统经济发展行为的为基础,将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新型、高效经济模式。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充分彻底的利用各种能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低碳经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低消耗、低污染、低浪费,三个方面共同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作用。低碳经济侧重能源使用技术的创新与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求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破坏或最小程度的损害自然环境。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当今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国家长足发展与人民子孙万代长久繁衍生息的基本保障策略。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环境可以改善气候

气候的恶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自然过度开采、随意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我们开展低碳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资源的开采与使用,减少工业废气对于水资源、大气资源的污染,切实有效的改善气候条件。

(二)低碳经济可以节约资源

低碳经济的三个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与低浪费,充分使用各种有效资源。绿色经济战略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在资源过度开采与使用的严峻条件下,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资源。我国的各项资源储备都是有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长久性战略。

(三)低碳经济造福子孙

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已经简述了低碳经济在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突出作用,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加利于发展生存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衍。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不能相互隔离,唯有通过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实现中国社会的长久发展。

三、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社会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

(一)大力宣传,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战略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借助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大力宣传低碳发展观念,使低碳发展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普通民众的低碳环保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实现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我们宣讲的内容应包括低碳发展的正面宣传,同时也应包括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的反面宣传警戒。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对于绿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国家大力支持与调控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上的的支持与宏观的具体调控。国家要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战略调整战略,切实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可以逐步减少石油、煤炭、木材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渐降低高污染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比重。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与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是基础,物质上的支持是关键。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给与必要的调整与控制。调整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发展绿色经济战略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大幅度降低,我们时刻注意保持国民经济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既不要发展过快也不要发展过慢。

(三)调整产业结构,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但事实情况下,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均是高碳行业,这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是背道而驰的。我国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要想真正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放弃钢铁、煤炭这些高碳产业。但这却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冲突的,国内、国外对的市场对于这些高碳产业需求很大,对提升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具有很大推动作用。长久以来,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正常开展,我国要对这些高碳行业进行必要的产业调整,逐步的由高碳行业主导地位转变为低碳行业主导地位。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就是要摒弃传统的高碳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四)大力发展低碳城市

高碳产业聚居地已经发展形成十分健全的城市结构与模式,低碳产业难以适应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适合低碳产业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城市。城市的设计与建造要体现出低碳环保的理念,在城市范围内大力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城市功能布局构建时,要充分考虑低碳行业的布局与利用,力求构建一个能最大程度发展低碳经济的城市功能布局。

(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

要充分发展低碳交通与建筑。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低碳理念,建筑物的外界冷暖隔离材料要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要求。在房屋的内部建筑方面要注意采光与自然通风,减少空调、浴霸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频率。除此之外,在家庭环境中,大力推广节能电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例如,节能灯代替白织灯泡、电风扇代替空调等。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我们还要对交通方面进行低碳化处理。处理的范围包括了汽车尾气的处理、交通路线的改造、交通工具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进行污染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提倡步行、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与自然的不断衰竭,绿色经济战略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实现我国经济的长久平稳发展。绿色经济战略的正常开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与自然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马静.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低碳经济研究[J].绿色科技,2011(04).

[2]刘思华,方时姣.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的两大引擎――论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两个基本形态[J].经济纵横,2012(07).

[3]秦海英.促进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