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25 17:1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0-01

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学生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自身个体的差异,鼓励小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身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语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发展都具有自身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内容教育教学也具有各自规律。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采取一个适合教育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育目的

小学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而小学教育又正好是学生学习知识接触知识的最佳时期,小学的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小学生的语言技巧,将我国上千年传承下来的语文精髓都传递下去,加强小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从上述几点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在整个教育教学领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一定要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通过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反思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育水平。

2.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资源有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将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并没有延伸语文课堂外的知识,在整个语文课堂上,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探寻语文知识,更别说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了,在加上我国的绝大多数小学都是没有图书馆的,即便有的学校设立了图书馆,图书的更新速度也是非常非常慢的,这样的条件并不能够为小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是有很大阻碍的。

2.2 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认清课堂的教育教学计划,而是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备课计划进行讲授,多者与教学计划存在差池,更有甚者与教学计划"风牛马不相及",严重背离了教学计划,在某一定程度上也严重误导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造成了重大的教学事故。小学生由于其在身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应更加注意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某些教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自己规定的作业或者学生因为自作主张地没有采取自己规定的学习方式时往往会采取暴力体罚手段,这对于小学生在身心健康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3 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够平衡。小学语文的教育重点包括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关注的是阅读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即使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书籍,可是当真正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要表达的文章或是随笔时,学生的思路却是狭窄的,是不连贯的。由于学生平时的积累不够,所以在写作时感到力不从心,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3.小学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方法

3.1 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巩固教学知识点。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小学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程度。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只要提高休息而语文课堂的整体质量就可以,还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而且还能够一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为标准来巩固小学的语文知识水平,为小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教育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小学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我们的小学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素材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创作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3.2 引导小学生对语文教育合理认知。现今时代的语文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坚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的合理认知,通过教师的熏陶,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让他们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要从小做起,做好,例如,要求学生练字,告诉他们一定要用心写字,认真写字。可以通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练字。要善于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确定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3.3 强化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可置疑的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地作用,反而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此,小学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应该更加主要言传身教的重大意义,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好表率,更多的采取与小学生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教学,消除学生心目中对于教师的"害怕"、"畏惧"而不敢提问的心理,努力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摒除简单机械式的单向灌输知识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

3.4 设置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将语文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需要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验理解所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具象思维融人到学习的抽象知识中。比如在讲到《咏柳》,小学生在公园玩的时候一定会见到春天柳树刚发芽的样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就是柳树,也不明白什么叫做"咏柳",教师就可以将柳树的图片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柳树,并自由的赞美这样的植物,然后做出总结在他们赞美柳叶的过程就是"咏柳",从而比较简单的介绍唐诗。设置情境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本知识进行对对照学习。

3.5 增设研究性课程。对于这一点我们主要是从当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入手。这个课程是在语文教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深的有相对独立意义的技术性课程。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可以设有若干个研究专题,如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名师教学风格及其独特价值研究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真正的问题或课题意识,提出的问题或需要深入的课题的出发点都是为"学"设疑,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他们的最终目的在于养成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资料与学生一起构成教学的统一体。教师在这其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人,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与学生一起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这样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师范生探求语文教育的真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像对学生文字写作能力的不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小学阅读资料有限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就一定要先解决上述问题,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我国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王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第2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下,新的理念开始推进,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程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而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地学习正是我们对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目的。

1.我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

在对我国一些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我们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有的教师把一整堂课都安排得乱七八糟,充满了各种低效率形式化的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等等,让学生难以自行思考。还有的教师将自己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2.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

2.1对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方向的改进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2从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寻找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有效化的方向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高,使得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变得有效。为了提升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材料中提取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后得出了几条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的教学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林园.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美国Treasures教材的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程晓红.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第3篇

一、小学语文课程和内容标准

小学语文科目的课程内容基本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课程主要是以满足未来公民的小学语言和文字基础水平,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相应和必要的准备。选修课程的内容一般只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自我方向的发展,为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的内容范围涵盖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文言园地等文化和语言内容。科目课程包括自然景观、阅读与观察、古今中外童话故事、动物世界奇观、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经历、国家科研成果等。文化内容也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学习不单独篇幅设置,而是浸透于每个单元及每篇文章的学习中,大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自我发现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主要以创新教育为主,结合语文基础课程内容学习,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并体现教学效力。创新教育大致分为四点:更新观念,角色变化;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挖掘素材,激励创新;组织活动,提高能力。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创新教育首先要更新观念。从课型设置,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多角度着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并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配合发展。针对语文教材的文章特点,内容范围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主动探求语文知识,并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并变化角色,重新确立目标。既要变“一言课堂”为“群言课堂”。即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角戏,教与学分离,填鸭式灌输转变为启发式,诱发式教学方法,变单项传输为双向或者互换交流,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及时并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要变“传授知识”为“生产知识”,教育教学在基本课程内容学习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融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教学策略不仅是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更重要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去自我获取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思多虑多问多讨论,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思维、德育、美育等创新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凭借课文,紧扣语文,挖掘创新因素。譬如教学课文《司马光砸缸》,教育教学不仅要挖掘创新因素,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特殊时间救人的关键不仅要有勇气和胆量而且要有谋略,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从而引发到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创新实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程应以学生思想教育发展为本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课程、确立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小学语文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除了在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以外,并体现他们对小学语文的思维方式方法,同时各方面挖掘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价值,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更深一层次学习做好基础。

作者:李永琴单位: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芒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4篇

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课程改革学习的榜样,但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地区课程和课堂改革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且理论层次不高,教育改革的实践推进不平衡,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部分地区思想不解放、教育理念滞后,相应的课程改革推不动,因此需要全力去推动课程改革,寻求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滞后性产生于具备先进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和西方经典的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西方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影响深远,但却不能被中国的课程改革所吸收借鉴,中国课程改革的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却存在着先天缺陷即缺乏具有引领中国课程改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中国课程改革需要大师级的教育思想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仍然依赖于社会文化的变革,摒弃传统的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让新思想和新理论成为课程改革的思想土壤,让更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涌现。

(二)育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但是对于课程改革的目的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调查发现各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简单机械的知识传授和灌输,没有能力的提升,没有过程的体验,最终无法实现以育人这一目标即不能实现情感的升华。不以育人为目标即没有做到眼中有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最终老师“绑架”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扭曲了课程改革的本质目的,即育人为导向去引导和发展学生,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个孩子的一生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三)评价机制的单一性与缺乏对新课改理念的反思

1、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和课程仅仅以知识的掌握为目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具有单一性,即通过教学成绩来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成绩的得出主要通过平时知识的学习和考试这一唯一的途径来实现,考试的角度即为记忆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以分量才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导致唯分数论英雄,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单一评价方式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同时不利于对人的培养,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2、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反思和理解。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不仅仅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仅是指语文基础知识与教育知识的叠加,而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个体选择行为。

(四)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匮乏传统教育课程缺乏创新型和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教师往往只是传授学生课业,以常规课堂的形式教书育人,以单一的考试为测试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很多教学理论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伴随实践教学,这些理论都显露出了缺陷和不足,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反思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进步,而非只是应试化教育的机器。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打造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家当前,国内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很多纰漏,这就要求在多方面提高教育体制改革,其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培养优秀人才,创新教育模式的有力武器,为培养民族教育家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确保教学和课程改革成功。外国教育理念,特别是很多西欧发达地区如美国等,可在它本国环境中发展与生长,培养出优秀人才,这对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而言,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常来说,国外教育模式比较灵活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宽松自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在教学时,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分别对待。因为学生发展有差异性,认知与学习能力不同,所以老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解读他们的个性和特性,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耐心指导学生,要公平对待,不要忽视或歧视弱势学生,如差生,个性怪异的学生等。将学生当做家人,用心教育,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和自由想象空间,将生命和精神发展的权利交由学生本人,综合培养出多元化多层次人才,树立当代学生教育观,如此,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前进和发展,为祖国的明天增添活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课程改革实践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新课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让课堂教育更加生动活泼,语文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资质力量水平的重要科目,内容复杂丰富,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新课改注重学生感情,技能,态度,知识等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所以,教学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适应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健康发展做足准备。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反馈问题 有效性提升 方式解读

课堂反馈问题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了解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以及优化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反馈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课堂反馈问题教学理念,开展科学的课堂反馈问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有效地课堂教学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反应出来的教学有效性,具体的说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评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有没有取得进步和效果。有效地课堂反馈问题能够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开展效果、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供可靠的手段支出,教师通过课堂反馈问题还能够准确的对教学活动开展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且结合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对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等进行调整。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反馈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教师采用了精彩、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地课堂反馈,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只能被归结为无效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够保证选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科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切实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反馈问题有效性提升的策略和方法

(一)以教材为基础提升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

以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是提升课堂反馈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教材是国家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编制的,是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深研教材、吃透教材”,从小学语文教材实际出发,按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育目标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教育层面内容,而且还要准确的分析教材编排的重要意图,结合小学生教育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专门的研究,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和规律,这样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深入分析W生制定有效教学方案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就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对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理念,在备课阶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本体出发进备课。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的去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需求等等。其次,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个体差异,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开展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手段,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这也是实现课堂反馈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过程性,要对小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三)体现课堂反馈的基本特征

有效实现课堂反馈的基本特征是提高课堂反馈效果的重要措施。首先,课堂反馈问题的设定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即课堂教学反馈的根本目的不是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是要评价小学生学习表现与教学目标之前的差距,因此在开展课堂反馈的时候要基于学习目标反馈目的出发,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反馈改进措施。在课堂反馈问题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是教师通过问题直接将答案进行否定,或者是提出没有体现课堂反馈效果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无法起到课堂反馈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课堂反馈要注重过程,要体现教学过程,也就是说课堂反馈问题开展要针对学习任务的表现,开展具有一定描述的反馈,在开展课堂反馈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将答案、信息等直接告知学生,这样才能够有效推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反馈的重要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来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课文知识探究的过程性,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另外,在开展课堂反馈的时候要基于具体的情境中开展,也就是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教学氛围出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反馈问题设定的目标,实现反馈的最大效果。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反馈问题的重要性,从深入分析教材、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开展有效的课堂反馈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反馈问题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夏莉,郑东辉.课堂反馈有效性的探讨――以小学语文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4,(08).

[2]袁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适用),2016,(01).

[3]吕兰香.课堂反馈有效性的分析――以小学语文为例[J].新课程(中),2016,(03).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通过语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由此,开展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传统校本教研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研形式化严重,方法因循守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不重视

许多小学都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而且在每个学期初期都针对教研活动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教研活动,认为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听听领导和其他老师讲讲心得,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当教学时间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没有从观念上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二)校本教研缺乏创新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和研究。但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较多,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学负担比较重,这使他们难以有较多的时间研究校本教研的创新方法。所以,在许多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只是记录笔记,走个过场就完事,整个校本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而已。

(三)校本教研的信息化落后

互联网的兴起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某些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不具备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条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加上交通不便,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校语文校本教研中信息的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教育信息的发展变化。

二、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

(一)创新校本教研形式

1.通过课例进行研究分析

各学校应加大对常规课例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小学语文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单元备课、评课和听课,每个小组选择负责人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分析和教学设计,共同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的研究中,让同级语文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之处,然后让教师共同进行探讨,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困难,从而引导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顺利开展教学。

2.开展师生参与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教研模式。由于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学中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也需要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结合他们的需求,这样研究出来的课程才能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二)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教研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引领,需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对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题分析,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和教学示范等形式,为各教师在教研讨论中明确方向。

(三)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同行教研互动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样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比如,建立小学语文校本教研QQ群,教师在群里可以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和征求大家的意见,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互动性。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开设各学科的校本教研专栏,将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发表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校本教研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各学校之间也需要加强互动,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研交流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的参与和互动积极性会更高,教研活动也会更加富有活力。

校本教研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学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需要正视现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教研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参与者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骨干教师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随着新教改的提出,生命课堂的发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倡导,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在高科技领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也给小学语文老师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技术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师资力量面对教改的大势和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培养小学骨干教师是应对新变化的明智之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老师,所以,培养骨干教师是当下适应新教改的大势所趋。培养学习型、主动性、大胆创新、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强的老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

一、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综合性知识构成、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且能在本校语文学科内有指导、带头作用的骨干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培养。

(一) 具有自我提升的自觉性

是求知的欲望,换句话说,是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自觉。哲学上说:内因是改变事物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只有自己想没有做不到也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首先应该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觉自主去完善和提高的语文老师。注重新课程理念的灌输,骨干教师要明确掌握新理念的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渗透进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内心应该具备对学生爱和对岗位的热爱,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认可在教师的岗位上可以实现自我,才可能在工作中以最佳的状态工作,自觉的创新。

(二)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性

学无止境是一种精神,也是好奇生活的心态。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老师要有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问题和课程重点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设计成课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从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坚持深化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教师在积极的授课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三)具有坚持实的探索性

随着新课改的大流袭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小学语文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学习,学科之间的渗透学习、学科内的资源整合,临近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语文的发散性决定了老师宽广的知识面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的学习性,以及不断探索的习惯。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如的驾驭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断的探索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骨干老师的要求。

(四)具有无私奉献的共享性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教育任务的实际本领,是教师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热忱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随着对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来说,语文老师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各个方便给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爱岗敬业,有投身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在课堂里充分地将自己展示给学生,启发调动学生学好小学语文,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和学生们共同的学习中分享学习知识的喜悦。

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模式

(一)结合实际,因人而异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充分注重整体统一提高的基础上,对教师个性的启发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养,使其能够综合全面的成长为小学语文师资队伍里的骨干,并带领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共同成长,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生命力注入有生命力的血液。

教师的培养不能采用统一的做法,比如我基地的楼坚老师,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老师,刚进基地就是一个青年教师,我看到他有强烈专业发展的需求,就创造很多机会给他,让他参与我的课题,进行各种级别的公开教学,设置担任我的兼职教研员乃至基地秘书,现在,楼老师已经成为我浦东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基地班学员,优秀兼职教研员。这些成果,都是他在岗位中锻炼出来的,都是我们相互切磋和学习的结果。

(二)理论学习,提高素养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8

通过语文教学,小学生应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在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要构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的小学语文课程。学生的主体性和新型的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增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小学生爱玩,对学习缺乏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和增强,应该先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面着手。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广泛的兴趣,所以教应该让学生的兴趣点聚焦于语文学习。经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编者所选用的课文都是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的文学性很强,包含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诗歌和赋予探究价值的科学性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性和近于生活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既然,教材都如此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更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点的前提下选择教学内容。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个体发展的需求。所以,学生是课堂主体,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原则。学生只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学习内驱力,才能自主学习,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月光曲》,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富有画面感。让学生通过诵读细细体味优美的音乐、美丽的月色和宁静的环境。以文动人,让学生自主感知课文的丰富意蕴。又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笔者以问导教,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一开始通过对屋内和对大海的描写进行比对,描写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艰苦的生活。提问:渔夫家境如此窘迫,为何还说渔夫家“温暖而舒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自主思考和交流。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式,普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教学节奏缓慢,严重违背小学生学习的特性和习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毛病,为我国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条件。同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僵化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强大的功能,能够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验语文。

再以《月光曲》为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钢琴曲,让学生先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的情感。然后在揣摩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此外,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可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穷人》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在特定的角色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千变万化,学生也会更主动投入于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有效性。

三、设置师生交流环节,实现生成性的课堂

在新课改下,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拥有主导权。小学生渴望表现自己,获得认可,虽然传统教学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在新课改的洗礼下当下的教学相当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教学并不是要批量生产“教育产品”,而是要塑造个性化的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表达。鼓励学生谈“怪想法”,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学生踊跃发言的局面,才有可能摆脱教师的提前预设,而临时转变教学思路,出现更出色的教学活动。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鼓励,激发学习兴致。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提前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有关地震的感人事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交流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人性是善良与美好。师生是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师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视教学评价,做好教学反思

第9篇

在教育局领导的精心安排下,第三批“新教师跟班培训学习”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作为本次新教师培训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在“希望小学”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新教师跟班培训学习”。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五天内的一些跟班学习进行一个小结: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语文课上的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前辈们的精彩示范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前辈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课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这次小学语文跟班培训,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语文味”。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人来说,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悟。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不断成长,努力寻找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语文这条博大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13-02

小学语文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教师通过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是教师践行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为语文教师践行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就语文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初步的探讨。

一、在继续学习中提高专业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现今知识快速更新、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只有勤奋好学才能蓄积充足的能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庄子》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见提高专业素养对教师来说何其重要。笔者认为,新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大学学习中已经打下了一个系统的基础,新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所教教材进行深刻挖掘和二度创造,并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情境创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材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做到时刻紧跟学科发展趋势。

2.培养自己的教育专业能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已从学习语文知识为主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平衡发展转变,真正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本真。新教师应尽快完成语文教育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育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从教学反思着手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自己的教育专业精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学生,乐于教学,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自己所教的语文课。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语文教师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补关系,新教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新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逐步趋向成熟;其次要不断钻研,有所发现和创造;最后要达到教学自由,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有自己的学术思考。具体要做到:

1.目标明确。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既是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又是坚守信念的成长过程。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和磨难,无论付出多少精力和汗水,都要认清目标,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在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和新课程一同发展。

2.善于借鉴。新教师要学会观察别人的教学行为,借鉴别人的优点结合到自己的教学中,虚心向别人学习对于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很重要。若总觉得别人不如你,你就中断了发展的可能,只有踩着高人的肩膀才能快速达到新的高度。学校有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从每人身上取法一处,我们就能获益良多。因此,每周的校级观摩课都要尽量去听,以便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3.勤于反思。对于习惯的教学行为,去深究一步:我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还有别的更有效的方法。平时每堂课都进行深刻反思,就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进步。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年前进一大步。记得刚开始走上讲台时,笔者总是局限于讲台上,与学生的距离甚远,下课便回办公室。久而久之,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后来,在反思中向老教师讨教,知道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讲为辅,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于是就尝试着大胆走下讲台,近距离接触学生。结果发现,学生愿意说了,也更愿意学了,不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

4.坚持前行。语文教学工作是繁忙的,有时真觉得身心俱疲,是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了自己坚持前行的动力。新教师要融入学生群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无论在课上、课下,还是在作业批改中,要多和学生交流对话,从学生那儿取得坚持前行的精神支持。新教师还要融入教师团队,成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探究者,在与同行的合作互助中,获得坚持前行的专业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起践行“一天一背、一周三写”的教学模式,这是与新课标“多读、多写、多积累”的理念一致的,这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相信只要坚持前行,定能取得实效。

三、在课程改革中促进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成果不断涌现,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资源的开拓,小学语文学习不再局限在课本和书籍,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等已成为新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顺应时展,改变旧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从适应社会发展来说,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解读上,而是更要重视阅读的人文价值,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课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信息源,网络、手机、微信、QQ等也是阅读与交流的平台,这方面新教师有一定的优势,问题是如何正确利用和引导。从适应学生需求来说,教师要从“重教”转向“重学”,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教师还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设计有效教学情境,要对学情进行仔细分析,进行个性化、分层化的教学设计。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是应付考试。

2.改变教学方法。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有适应性的变革。例如,学生作文的交流和反馈,过去教师仅通过批阅学生作文的关注很有限,且很不及时,但在作息技术下,就可构建起生生、师生、家长和孩子、作者和读者间的多元互动平台,这就有效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创造了条件。

总之,“教学是一种专业活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专长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专长的活动。”所以作为语文新教师更应该明白:“语文教育是事业,贵在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语文新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在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83-01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我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个人肤浅认识,仅作参考。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内部的治校之“法”。因此学校各种制度一经确立,就必须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具有强制性。在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要求的效力,适用于其覆盖的所有人和事,无论是对学校领导还是对教职工,一视同仁。身教重于言教,学校领导尤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维护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的典范,因此在规章制度起步实施之时,就要严格贯彻执行,决不能“网开一面”或搞“下不为例”。学校管理的实施,是长期细致并具有反复性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使学校制度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坚决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采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保证,真正让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教师队伍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本人认为,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课题研究,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与其他学校开展“送课”等教学结对联谊活动,激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技能升级、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形式提高业务。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开展“传、帮、带”活动以及“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由于农村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学校的校园设施还不够健全。譬如:远程教育设备在很多农村学校,连基本的办公室都没有,多数学校是将办公室和远程教育办公室挤在一起。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学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基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彻底根除当前校舍破、旧、险的办学条件,改变现代化设备落后的现状,真正为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

四、改革考试与考核的评价方法

必须真正改变单一的、静态的书面考核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质量检查的标准,不仅要有知识掌握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人格的评价、认知能力的评价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价。要摒弃陈旧落后的评价制度,与时俱进,强化教育评价中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指导意识,而不仅仅单一地从学生考试成绩上来进行评价考核。因此,教育教学评价考核运用的方式,不仅要有口试、笔试,还应有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

五、抓好学校、社会、家长三维一体的三结合工作

学校要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事参加,加大学校各种制度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 创造性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应该达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有三:“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些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最为普遍。所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注重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创造性阅读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识和体验对作品进行独特理解和领悟的过程,是读者不拘泥于课本和资料上的现成观点和理解而进行的一种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色和创新性。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占有绝对的优势。尽管现在很多的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对这方面重视起来并且身体力行,但就当前来说,这方面的一些现象还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的。

(1)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失。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接受性阅读,老师乐于进行这种阅读教学,学生久而久之也乐于接受这种阅读教学。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老师和学生的思想都变得懒惰。老师按照教科书的理解像传声筒一样把文字传给学生听,学生也是像沉默的羔羊一样接受教师的灌输。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视频就是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本性,激发孩子创造力”。视频中一个老师问道:“雪化了之后是什么?”很多的学生回答是水,是冰,而一个小学生则小声回答是“春天”,这样的回答简直太精彩了,老师带头鼓励这名小学生,这时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一个鼓励,也许成就一个天才。”我们常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是在鼓励学生要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阅读。

(2)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弱化。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更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弱化了创造性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只是蜻蜓点水,简单地粗糙地进行一下,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也没有将创造性阅读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始终。

(3)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伪化。我们说的创造性阅读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学生要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师生共同发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要合理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不能以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理解,更不能只是自己解读完之后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就结束了。这是创造性阅读的伪化,只是在走形式,其本质上还是接受性阅读。

2 创造性阅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1 现状分析

(1)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的语文阅读就是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长久以来受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对创造性阅读的态度是压制的。尽管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老师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语文教育思想,一味地给学生灌输,进行接受性阅读教学。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应试教育的影响。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距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不少地方还是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的步伐走得扎扎实实。当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方学校老师受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管理跟不上等因素的影响,创造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缺失、弱化和伪化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3)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发展也是影响创造性阅读实施的重要因素。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即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并且真正地付诸实践。自从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开始重视教师的培训,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教师的素养不断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2.2 应对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机,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方式,要给孩子推荐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阅读材料,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进行培养,并且要坚持下去。好习惯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教师和家长在这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让孩子乐于阅读,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阅读的习惯,孩子的各方面素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地提高。

(2)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享于阅读。一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可以让孩子随意阅读,但一定要在他们阅读后和教师、家长、同学等进行交流,不能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理解,要鼓励他们进行阅读,也不要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否则孩子会产生厌倦心理的。等到第二个阶段开始尝试告诉他们阅读有方法,结合教材让孩子体会到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阅读享受和快乐,他们有了阅读的习惯就会产生阅读的饥渴感,这时候就是传授方法的最好时候。最好能根据文章的体裁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如写人写事等记叙文要从故事发展、人物描写入手等,师生要形成阅读的共同体,共同阅读和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