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护理措施

icu护理措施

时间:2023-07-25 17:1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cu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icu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对应措施

ICU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医疗护理组织形式,其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单位,其作用不容忽视。护士是ICU抢救仪器的使用者,也是抢救患者的骨干,在抢救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还要求能够准确做出处理,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其工作性质必然使ICU护士承担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本组通过对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应对措施,旨在为缓解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4例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全部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7.4±4.9)岁;本组护士中专学历3例,大专15例,本科6例。

1.2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及文献查阅的形式,对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分析

1.2.1.1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由于ICU患者多为病情危、急、重型,其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各种管道管理复杂,无患者家属配合,这对护士的体力及技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常性的心理高度紧张及身体疲惫易引起护士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

1.2.1.2工作性质因素 由于ICU护士多为经过严格挑选,在选拨过程中,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敏捷的反应及责任心,且要求比其他科室护士更能吃苦、有耐心,并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而ICU工作本身具有节奏快,夜班轮班快等特点。这些一方面造成选拨的护士数量少,另一方面,部分护士不愿意调入ICU工作,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对身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ICU护士工作范畴狭窄,但所处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医生、患者、其他同事等均可能对护士造成影响,如与医生沟通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易受到医生及护士长的批评,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除此之外,患者家属的质疑等也会对护士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长期倒班工作,使护士不暇顾及家庭,也会引起家庭矛盾的发生[1]。

1.2.1.3职业损伤严重 ICU护士在抢救患者时必须争分压秒,使有些防护措施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易受到感染。

1.2.1.4护理文书繁重 ICU的护理工作争分夺秒,护士必须认真记录抢救细节,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时间紧张,人手不足等因素,易造成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要求有完备的护理文书,这也为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1.2.1.5知识提升的压力 由于医院先进仪器与设备不断更新,ICU护士必须及时扩充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理论技能及专业素养,以适应本职工作需求,而繁重的工作造成护士无力、无心学习,可外出学习、研修的机会较少,也会引起ICU护士较大的心理压力。

1.2.2心理压力应对措施分析

1.2.2.1加强调节与自我调节能力 设立ICU护士咨询室,设立专门的咨询专家,压力感较大的护士可在此进行咨询,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在医院内设立休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适当放松心情;指导护士学会自我调节压力,通过参加喜好的活动、娱乐等形式,进行有效的压力宣泄。树立护士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神圣性,并指导护士学会自我调节的技巧,减少压力因素造成的干扰。

1.2.2.2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及外出研修学习,定期举办业务技能培训及仪器操作学习,支持并鼓励ICU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活动,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及专业自信心。对新毕业或新调入的护士应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抢救技术及各种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新入职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执证上岗,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

1.2.2.3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患者入院后即建立电子档案,并采用电子录入的形式,做到电子信息化管理,减少护士文本书写的压力,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将更多时间还给患者。

1.2.2.4规范流程,加强人性化管理 规范ICU科室管理流程,做到职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人性化工作管理,做好合理排班,适当给予人力资源倾斜,增加ICU护士编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遇到特殊情况,护士可自行调班,做好人性化管理工作。积极促进良好的人际环境,ICU监护病房可使用隔音材料,配合双层窗帘,仪器的报警声音以护士能够察觉,并不影响他人为宜,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噪音;与同事、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多与医生进行沟通,有事多请教,正确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多做换位思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3]。

1.2.2.5激励制度 运用激励机制,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及鼓励,对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护士,应给予及时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改善护士福利待遇,对ICU护士进行适当的政策性倾斜,提高工作积极性。

2讨论

ICU工作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素养,承受着来自患者、医院内部、自身要求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得ICU护士成为医院工作压力最高的科室之一。ICU护士应学会调节与自我调节,同时医院应提高对ICU护士的重视程度,采用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杰,房民.ICU护士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19):72-73.

[2]于晶.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调适[J].中国社区医师.2012,6(14):367.

[3]陈红美,孙雪梅,赵秋.ICU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和解压方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7):126-127.

第2篇

【关键词】 ICU病房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是ICU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严重因素,也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他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中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时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以开始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ICU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部分的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ICU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1 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ICU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常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病人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有报道称,神经外科病区75例气切术后病人均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区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8% , 致病菌以格兰式阳性菌为。另外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前由于原发病的影响,机体情况差,加之手术打击,术后禁食使机体过分消耗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呼吸治疗器械污染,以及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1.2 胃肠道感染 正常胃液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防止胃内细菌过度繁殖.在医院感染中消化道感染主要在儿科病房,血液肿瘤病房,老年病房,由于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收的重要因素,胃液酸度降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通过胃管逆行引起感染.

1.3 泌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正常人的尿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膀胱内的尿液不能返流,形成一个防御屏障.而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也易诱发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总医院统计留置导尿管三天以上的病人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5天以上有74%发生,长期留置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另外,与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于膀胱。

1.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人员不熟练,无菌技术不严,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1.5 切口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 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烧伤科历来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耐药菌株相当复杂,且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另外病房空气,物品污染,术前毛发去除都是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病房空气环境的处理 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尽量减少护理操作。定时开窗通风,各种必须的操作要轻稳。病房湿式清扫,减少不必要的备皮,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操作后实施有效的手的清洁消毒。

2.2 预防肺部感染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造成肺炎,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床头抬高30-45°,因为仰卧位增加了患者细菌吸入及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瓶,防止逆流置湿化器和患者气道内.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特别是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要选择粗细适中的导尿管,以硅胶尿管为佳,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尿道口的消毒,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导管移动造成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者,要保持导尿管系统密闭减少导管与集尿袋的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注意尿袋位置低于床面至少10厘米,保持引流通畅,定时要换引流管及尿袋,防脱落和污染,鼓励病人多饮水,从而起到机械性冲洗作用,会阴冲洗2次/d,禁止膀胱冲洗,以免尿液逆流和增加导尿管口连接处污染的机会。

2.4 加强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及血管内导管的护理。严防原发性血液感染,除保持导管连接紧密不可脱落外,还需注意插管外口保持无菌。局部消毒,用湿的无菌棉拭子擦接头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病原体。用酒精擦可增加其效果,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1周内每日行痰、尿,便培养,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源和部位,及时处理。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促使二重感染的发生,临床上由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需要48-72h,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极易导致多重细菌感染,临床治疗效果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种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互相作用,可出现药理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生或降低抗菌作用。

2.6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综上所述,ICU的特殊环境,护理人员肩负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使命,如何进一步加强ICU病房管理,做好清洁、消毒、隔离措施以及各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唯利等.尿路细菌感染与留置导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

[2]姜启用,王氓,余月英.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6-27.

[3]伏平.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2.

第3篇

关键词:ICU置管;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

ICU室是医院治疗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均会留置各类导管,护理难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非常高,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随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在ICU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我院对收治的ICU置管患者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ICU置管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了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43.5±2.5)岁;14例意识清醒,26例昏迷、智力障碍、躁动;13例气管插管或切开置管,35例留置胃管,37例静脉留针置管,22例留置尿管。参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76岁,平均(43.8±2.2)岁;13例意识清醒,27例昏迷、智力障碍、躁动;14例气管插管或切开置管,34例留置胃管,36例静脉留针置管,21例留置尿管。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比如置管前进行置管宣教、固定并标识管道、防止管道扭曲或折弯等。在参照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士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有医疗小组长、管道护理小组长、消毒隔离小组长等。制定每位小组长的标准,并将职责明确到各个人身上,每周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分析发生或潜在的不良事件及其原因,找出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整改措施。

1.2.2风险评估 护士长应根据相关标准对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若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认知及视觉异常、躁动或使用特殊药物,即可作为高危对象。对于这类患者,应意识到随时可能出现管道滑脱的风险,对患者进行床旁交接后,注意采取体化的防范对策。

1.2.3管道护理 护士长应每日评估患者的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与否、标识清晰与否、是否有管道脱出或者误拔,通畅与否,有无置管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并严格交接班,认真做好相关记录,然后体现在护理记录单上,并把它挂在患者床尾。

1.2.4心理干预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置管情况实施相对应的管理方法,尽可能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置管前,先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原因、作用及置管时应如何配合;置管时,积极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不安情绪;置管后,进行各种管道管理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保护管道的方法及脱落后应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1.2.5改进管道固定方法 管道滑脱风险的发生与管道固定牢固与否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以往管道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妥善固定导管,如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固定方法。该方法固定牢固,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还可有效预防损伤。

1.2.6加强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于意识不清晰或者出现躁动的患者,应将其约束改为新型约束套。该约束套由棉纱、棉布、棉垫制作而成,具有透气、柔软与吸汗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患者手指可随意伸展与握拳,还可预防过度屈曲,不易脱落,可有效防止拔管。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各种管道的护理合格率与滑落率进行比较,包括气管插管、鼻饲胃管、留置尿管及静脉留置针管。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的管道护理合格率对比 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护理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Р

2.2两组的管道滑脱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Р

3 讨论

ICU病房是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场所,而置管是该类患者的一大特征。由于多种因素影响,ICU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极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因此,加强对ICU置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非常必要。护理人员对潜在或存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称为护理风险管理[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参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实验组的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及静脉留置针管等管道护理合格率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参照组。这表明,通过对ICU置管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如风险评估、管道护理、心理干预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管道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导管固定操作,导管固定良好,合格率较高。从表2则得知,实验组的各种管道滑脱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这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管道保护与固定意识,导管妥善固定,且平时注意预防管道脱落,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脱事件的发生率。这与相关文献[4-5]阐述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置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较高。

总而言之,ICU置管患者发生护理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在ICU置管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管道保护意识,管道护理合格率高,大大降低了管道滑脱的发生率,对预防各种管道脱落而引发的不良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旨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君君,贾灵芝,徐德臻,等.ICU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评估及防范策略[J].全科护理,2014,12(19):1799-1800.

[2]石慧.重症监护病房内感染的合理控制与护理管理[J].黑龙江医药,2015,28(06):1372-1374.

[3]李希西,曾登芬,杨文群,等.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5):81-83.

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重返ICU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本科室病例,总结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重返I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例患儿自动出院,其他5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限制液体入量、加强肺部物理治疗非常重要,能促进患儿康复,降低重返ICU的几率。

关键词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45

作者单位:221004徐州市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张娟:女,本科,护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出生率的0.8%左右,由于环境污染、孕期病毒感染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早期外科手术有助于减轻患儿疾病的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抵抗手术的耐受力差,因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本科室2013年3月~2014年3月,有6例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重返ICU。针对这种情况,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认真总结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名,男4例,女2例。年龄8个月~5岁。体重4~16 kg。6例患儿分别为3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法洛氏四联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手术过程顺利,6例患儿术后第1次在ICU 2~3 d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由于各种原因患儿返回ICU时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

2原因分析

患儿本身对手术及各种治疗的耐受力差,重返ICU无疑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负担,因此找出患儿重返ICU的原因,有利于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护理方法提供借鉴,减少重返ICU的几率,主要原因如下:

2.1体液摄入过多加重心脏负担由于家长担心患儿营养不足,术后给患儿饮食量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未控制好摄入量而增加心脏负担。

2.2肺部物理治疗不到位(1)患儿手术切口疼痛,不敢活动,翻身不到位,持续平卧位会导致如拍背吸痰等治疗不彻底(2)患儿不敢咳嗽,担心咳嗽时刀口疼痛及刀口裂开,导致有痰液排不出,拍背的力度不够。

2.3心理因素(1)患儿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害怕手术,心理压力增加,造成心率血压升高。(2)患儿在家长面前很任性,由于长时间大声哭闹造成肺动脉压升高。

2.4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1)患儿身体及营养状况差,皮下脂肪少,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及压疮。(2)手术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探视人员人多混杂,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3)患儿年龄小,手术切口痒时喜欢用手抓,造成切口感染。

3护理措施

3.1控制感染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2]。(1)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皱褶、柔软干燥;定时翻身,将患儿置于舒适。皮下脂肪少的患儿,在受压部位垫硅胶垫,密切观察易受压部位,观察局部情况并给予按摩。(2)控制感染。可采取限制探视制度,避免给患儿带来易感菌。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都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3)密切观察。患儿若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患儿此时抵抗力很差,必须及时处理感染。

3.2控制体液进出严格控制出入量,防止因过多摄入水分加重心肺负担而引起肺渗出、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后血容量补充的原则是“少用晶体、胶体适当、出稍大于人” [3]。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出患儿的输液量及尿量,并记录患儿出入量,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的末梢循环,用手指压患儿甲床或足底,抬起后3 s内颜色恢复正常说明末梢充盈良好[4]。

3.3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是心脏术后的重要一环,正确有效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5]。为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注意吸痰的次数及量,患儿自行排痰能力差,若患儿可以沟通,教会并鼓励患儿自行咳嗽、咳痰;若患儿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拍背排痰。

3.4心理护理患儿进入ICU后,对周围环境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心理[5],易哭闹,影响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及时通过抚触等措施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同时动作应轻柔,语言温和,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对家长也要进行心理护理,解释实行护理措施的原因,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更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

4结果

6例患儿在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5例患儿体征平稳,顺利转回普通病房,1例患儿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

5小结

通过对6例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分析提示护理人员:患儿因年龄小,多数无法用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患儿与成年人体质的不同,在家长的配合下,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妥善地护理。通过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患儿得到较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穗.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888-3890.

[2]母艳玲.5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54-56.

[3]凌华.15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ICU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6):108-110.

[4]李敏,欧松劲,古翠云.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监护[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3-4.

[5]刘佳,尚丽丽,邱武英,等.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1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67-69.

第5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87-0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重症病房(ICU)进行监护溶栓能够提高综合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在监护室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ICU在2006年5月~2009年3月之间共收治12例需要紧急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4~69岁,平均(60.22±3.27)岁,平均住院时间7.4d。

1.2 治疗方法: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转入ICU,按医嘱给予尿激酶溶栓,首剂100万u+0.9%生理盐水100ml,30min滴完;必要时追加25~50万u尿激酶。24h后根据病情情况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10d后改为100mg维持量,同时按医嘱进行血压、血糖等内科疾患对症治疗。

1.3 结果:溶栓后24h观察疗效,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其中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0.33%,溶栓24h后复查CT发现有颅内出血3例。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舒适、安全,床单清洁平整;保持肢体功能位;建立翻身卡,每2~3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分泌物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如有舌根后坠,口腔中可放置口咽通气道,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管的分泌物。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头部应侧位,必要时进行有效排痰;有明显尿潴留或尿失禁者,根据病情放置尿管。

2.2 心理护理:患者为急性发病,来势凶,发展快,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护士应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同时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溶栓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及时观察患者精神情绪的变化,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心理状况。溶栓后,应以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暗示疗法,排除患者对治疗期望值太高而产生的悲观失望甚至对生活信心丧失,必须做好心理疏导,沟通病情时多给患者讲有利的一面,鼓励他们积极努力,建立患者早期康复的信心。

2.3 治疗护理:患者入住ICU后,迅速建立监护系统,开通静脉通路,获取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并协助医生进行各类有关的化验检查,及时反馈给医生关于患者的整体情况,对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救治措施。①溶栓过程中,每隔15min观察一次意识水平、瞳孔情况和肢体活动状况,并进行出血倾向的观察,有无口腔鼻黏膜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在溶栓后的24h内前6h进行每隔30min还能够观察意识水平、瞳孔情况和肢体活动状况,6h后每隔1h观察一次。②血压的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70%有高血压。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溶栓12h内每30min1次,24h内1h1次,48h内2h1次,病情平稳后4h1次。同时应尽量减少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溶栓前做好心理护理,在溶栓过程中给病人特护,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减少因情绪因素引起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水平控制在140~160/75~90mmHg为宜。血压过高,按医嘱使用缓慢降压药,使血压逐渐下降。

2.4 出血倾向的观察:尿激酶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溶栓药物,除能激活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原成为纤溶酶,使脑动脉内血栓或栓子溶解外,还能激活循环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导致全身高纤溶血症,引起出血并发症。另外,急性脑梗死后可以发生自发性的出血改变;脑梗死患者如血管闭塞严重,严重的缺血必将同时造成脑的微血管损伤,使血管壁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栓溶解后或侧支循环形成后的再灌注出血,因此溶栓24h至7d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①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②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③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如发现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瘫痪程度加重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

第6篇

1 VAP相关因素分析

1.1 病房环境因素:病室环境因素?由于病房内人员流动频繁,空间多较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菌数量相对较大,同时,因常规侵入性操作以及医护人员自身携带的各种病菌与患者口腔内细菌易发生移植以及感染。

1.2 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及口咽部定植菌的侵入: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自然防御功能,削弱了上呼吸道的滤过和温湿作用,抑制了下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使呼吸道防御机制降低,更加脆弱易于感染。

1.3 机械消毒不彻底:由于呼吸机属共用机械,因对其消毒灭菌不彻底或护理人员未能合理使用而导致呼吸管道雾化器氧化湿化瓶等发生污染。

1.4气管导管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及吸痰时吸痰管的机械碰撞导致细菌生物被膜移动、堆积或脱落,使含有大量的细菌的生物被膜碎片向气管内释放,成为向气管内或支气管内接种高浓度细菌的来源之一,这也是导致VAP反复发生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3]。

1.5口腔护理不到位: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害怕导管脱出,口腔护理不彻底,尤其在口腔分泌物多时,给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1.6机体免疫力下降: 大多数患者分解代谢旺盛,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极易被细菌感染。可改变人体正常微生物的寄生,导致气道耐药菌出现,从而继发多重感染。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洗手口罩,并使用一次性无菌手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应洗手,规范化洗手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简单易行的措施。

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湿润,加强对人工气道的湿化,防止气道堵塞,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提高黏膜加湿过滤和清除异物的功能[4]。保持呼吸道顺畅及时为患者进行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降低VAP发生率[5]。

2.3呼吸环路管理 呼吸机环路中的冷凝液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每 定期更换呼吸环路(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更换后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连接呼吸机冷凝水及时添加,坚持每天倾倒及时更换蒸馏水。

2.4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缩短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任玲等[6]报道机械通气小于7d,V AP发生率50% ,大于7d,V AP发生率88% ;使用2周者V AP发生率100%,所以应尽快脱离机械通气。

2.5口腔护理 对患者进行口、咽部护理,采用冲洗法、联合擦洗法对放置气管插管和牙垫的机械通气患者做口腔护理。另外,进行口腔护理时,须在气囊充气状态下进行;无特殊情况下,避免用抗生素涂口腔,避免形成耐药菌株[7]。

2.6 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对患者的免疫力产生影响。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加强营养支持,营养方法除鼻饲以外必要时可以采用静脉营养及肠外营养等,维持患者体内环境温度,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第7篇

关键词:ICU;心理护理;家属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6例ICU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ICU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体会,为改善患者及家属心理负面情绪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ICU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7例、女性患者为39例,患者年龄在19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1±1.08岁,疾病类型:大型手术后患者3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2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11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6例ICU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ICU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ICU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情况(DAS量表 [1],对口腔科恐惧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总分在10分以内为无焦虑,总分在10至13分范围内表示轻度焦虑,总分在14至16分范围内表示中度焦虑,总分在16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口腔科恐惧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未出现焦虑或仅出现轻度焦虑,而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轻中度焦虑情况,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重度焦虑;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3.95%,且P

3 讨论

ICU患者心理护理体会:ICU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进行绝对休息并防止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而造成交叉感染,因此ICU病房实行无陪护管理,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视,使患者与家属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鼓励,或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以及过分担忧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 [1]。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将要实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关心及照顾,及时满足患者日常需求,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介绍临床成功治疗病例,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ICU患者家属心理干预体会:本文研究可知,两组发生护患纠纷原因均为患者家属对护理效果不满意。由于ICU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患者家属无法及时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因此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汇报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家属对临床治疗信心,为患者家属提供良好的病房外环境以及热情的服务,缓解患者家属紧张、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ICU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蒲成英.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 02(2):411-414.

[2]杨红.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1, 32(3): 152-153.

第8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ICU; 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83-02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Anxiety of ICU Patients’ Family Members/GUO Yan,ZHU Yin-zhen,WANG Li-yu,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83-8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anxiety of ICU patients’ family members.Method:80 cases of ICU hospitalized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in author’s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3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s,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visiting-answer” intervention measures,4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mplemente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the anxiety SAS scores of famili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rehensive compared.Result:The SAS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inese norm(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ICU; Anxiety

First-author’s address:Fog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Fogang 511600,China

ICU患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的临床特点,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疾病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将患者家属也带入一种危机状态,特别是对患者家属心理、精神方面产生的压力应引起ICU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实施综合干预的40名ICU病房住院患者家属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40名家属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在焦虑情绪方面的改善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80例住院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1例患者选择1名家属,家属纳入标准:(1)患者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2)年龄18~70岁;(3)连续探视在3 d以上。80名家属按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两组患者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40名家属用传统干预方法,即每日16∶00-16∶30探视患者30 min,若家属有问题及需要时应随时进行解答;对干预组40名家属则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干预内容:设立家属接待时间,30~40 min/次,2次/d:第一次为早上查房后,向家属汇报夜间患者情况及为达到治疗目标医护患家属应做的努力及配合,患者可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家属交流;责任护士每天主动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情况,包括患者神志、情绪等;采取解释、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身心放松训练,缓解不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

1.3 调查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家属焦虑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该量表共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4级评分,可适用于有焦虑症状成年人,SAS评分>50分提示患者焦虑[3]。由专科医师与2名ICU资深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24 h内及72 h后(干预后)对两组家属进行SAS问卷自评,统计每例家属SAS评分,计算出组内平均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SAS的中国常模标准分值为(36.8±0.5)分,两组家属干预前的SAS分值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分值(P

表1 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比较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组(n=40) 53.6±4.0 41.3±2.1 17.2192

对照组(n=40) 53.1±4.3 45.2±2.4 10.1461

t值 0.5385 7.7345

P值 >0.05

3 讨论

ICU作为医院危重症患者的加强医护病房,为封闭式管理病房,通过家属与患者隔离而防止了一些非医疗因素对医护人员造成干扰,在减少院内感染的同时也提高了救治成功率[4];但是由于ICU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繁忙,肩上责任重大,因此不能随时解答及满足患者家属提出的一些问题及要求,再加之家属与患者没有过多交流,最终使得患者家属精神压力较大,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5]。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职能也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6-7],家属护理也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而对ICU患者家属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衡量ICU综合护理水平的关键因素[8-10]。在医院ICU环境中,能够与患者家属有较多接触的是ICU护士,因此ICU护理人员则是患者家属获得患者信息的桥梁[11-12],是最能满足患者家属需求的ICU工作人员,这也使得ICU护士担负了帮助、疏导、安慰患者家属的重要职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ICU患者家属在刚入院时的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分值,提示ICU患者家属是焦虑高发人群;两组家属在干预后的SAS分值明显降低,这一结果也说明ICU医护工作者对家属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而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组家属的SAS分值更低于施行传统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笔者分析其原因,本研究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与以往传统的被动干预不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主动干预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针对性心理干预和加强与家属的交流、沟通来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护理观念,通过对ICU患者家属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减轻家属焦虑情绪,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同时也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林卫红,胡金枝,洪静芳.优质护理理念在ICU静脉留置针留置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100-101.

[2]张浩明,郭秀平,方敏,等.预约式探视结合限制性探视制度在综合 ICU 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9):2963-2964.

[3]杨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的改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2-34.

[4]张兵,李军,张娜.需要层次理论在ICU患者家属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31-8532.

[5]丁磊,丁敏,朱建华.ICU 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3-955.

[6]杨倩,孙洋洋,张桂,等.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与干预措施[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0):1071-1074.

[7]陆柳雪,陆青梅,陆小妮,等.心理护理对危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01-102.

[8]杨艳蕾,余炳方,李跃,等.完善ICU家属按需探视制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53-2154.

[9]王红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110-111.

[10]陈俊.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0-91.

[11]刘莉,肖适崎.ICU联络护士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6):73-74.

第9篇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压疮;ICU

集束化的护理服务模式指的是,将护理服务工作的每个元素都经过临床实践的证实,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本次研究对出现压疮的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出现压疮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6.3±1.5)岁;压疮出现时间1-14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4±0.7)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6.5±1.4)岁;压疮出现时间1-1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6±0.8)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模式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应用隔式充气气垫床;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③保持床铺清洁,定期更换床单;④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⑤每个月必要营养支持。

1.2.2观察组护理模式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患者状态及压疮情况评估;②将病情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告知;③对评估结果和病情进行分析;④适当合理减压;⑤针对性治疗;⑥给予该类患者特殊关注[2]。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护理满意度、压疮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局部皮肤外观和功能恢复正常,ICU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压疮皮肤外观和功能有显著改善,IUC治疗方案略受到影响;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局部皮肤外观和功能没有任何改善,ICU治疗方案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3]。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后(5.18±1.36)d压疮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接受ICU治疗(7.42±1.57)d,持续住院接受治疗(11.81±1.44)d;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3.11±1.08)d压疮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接受ICU治疗(4.98±1.26)d,持续住院接受治疗(8.54±1.35)d。两组患者压疮彻底消失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三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2压疮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后压疮病情控制总有效率67.5%;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压疮病情控制总有效率91.9%。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3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对常规ICU护理服务模式满意,满意度为78.3%;观察组中有36例患者对集束化护理服务模式满意,满意度为97.3%。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3体会

ICU患者的病情程度通常比较严重,其肢体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大,给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诸多的临床综合性因素都会直接导致ICU患者的出现压疮的可能性高于普通病房患者,所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压疮的出现,并对出现压疮的患者实施周到的护理服务显得非常有意义。集束化护理的方法是一种根据循证医学指南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将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与压疮的护理联合在一起,逐步实现疾病有效的治疗的护理服务方式,该项护理模式可以充分保证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出现各类风险事件[4]。

参考文献

[1]张允,陈建芬,黄晔,等.集束干预策略防治ICU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2):5885-5886.

[2]宁月敏.循证护理在ICU患者压疮护理中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15(11):203-204.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ICU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综述,供同道借鉴。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ICU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ICU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人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对于急诊ICU护士而言,上述双重因素更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2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对策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ICU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ICU设置24 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ICU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理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压力咨询”;在几种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急诊ICU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急诊ICU护士充分认识到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ICU的特殊性,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如与临床科室关系和非临床科室发生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为患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服务,也减轻了护士为非业务问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负担,使之全身心投入急诊工作。措施包括:精简就诊流程,在相关科室设置醒目的标识,使急诊患者对就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清晰明了;在急诊工作的繁忙时段和有突发事件时有保安员协助维持就诊秩序;安排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专门协调院内联系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陪人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等。通过这些有形的措施,使护士的负担和压力减轻,同时也使她们意识到所从事的工作受到重视,有助于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 徐习 .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

第11篇

【关键词】ICU;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54-02

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其封闭式的环境及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管理模式,致其住院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了解各种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病率的影响,取得一定结果,现介绍于下: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病例为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三级乙等医院)收治的患者139例(男性67例,女性72例),其中,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25例,肿瘤患者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多发伤患者29例,产后大出血8例,各种外科术后患者32例(不包括多发伤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49±7.6)岁,既往皆无精神异常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1.2监测指标:监测并统计导致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有无镇静药物使用,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病史,住ICU时间。

1.3治疗方法:将139例患者按随机化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及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病种、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

1.4诊断标准:运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谵妄评估量表(DRS-R-98)对患者的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参考文献。

1.5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139例患者中,发生精神障碍患者52例(37.4%);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脑中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对比见表3。

2.2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ICU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

3讨论

ICU精神障碍是指在ICU存在及发生的意识、情感、行为异常,包括通常所说的ICU综合症、ICU谵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器质性的急性意识模糊、精神错乱,以意识水平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形式变化为特点,症状短暂,但也可能持续几小时或几星期,往往显示进行减退和认知能力障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在14%~24%之间,术后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15%~53%,而重症监护病房中谵妄的发生率则高达70%~87%[1]。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病情、并发症、低氧低血压状况等因素均与发生密切相关。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晚、急性起病多见;女性治疗效果好,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分布水平、女性大脑结构的对称性好有关[2]。急性精神障碍不仅与高死亡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对患者的家属和照料者也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精神障碍性别差异等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明确高风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或减轻ICU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减少入住ICU时间与医疗费用支出。

研究发现,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在住ICU时间、镇静药物使用、既往脑中风发生率上明显高于未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提示住ICU时间长、应用镇静药物及既往有脑中风病史都是ICU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值得注意;而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和未发生精神障碍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有无机械通气,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是否是ICU患者精神障碍的高发因素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研究同时还揭示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能明显减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上应该注意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

ICU急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且很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因此,必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尽量消除促使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一旦发现精神症状,积极寻找病因,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早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后良好。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ICU急性精神障碍,以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燕,黄劲松,李功迎,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谵妄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7:671

[2]郝伟,于欣.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

[3]InouyeSK,vanDyckCH,AlessiCA,etalClarifyingconfusion:theconfusionassessmentmethod[J].AnnInternalMed,1990,113:941.

[4]Albert,Levkoff.Thedeliriumsymptominterview:aninterviewforthedetectionofdeliriumsymptominhospitalizedpatients[J].JGeriatrPsychiatryNeurology,1992,5:14.

[5]RockwoodK.Increasingtherecognitioninelderlypatients[J].JAmGeriatrSociety,1994,42:252.

[6]Zouyizhuang,MartinGCole,FrancoisJ.etal.Delirium:detectionanddiagnosis[J].IntPsychoGeriatr,1998,10:303.

[7]KateIrving,DonnaFickrtal.Delirium:anewappraisalofanoldproblem.Journalcompilation,2006,April:106-112.

[8]SimonL,JewellN.&BrokelJ.Managementofacutedeliriuminhospitalizedelderly:aprocessimprovementproject[J].GeriatricNursing,1997,18:150-154.

[9]BostromA.C.Earlyidentificationofconfusioninhospitalizedelderlypatients[J].MichiganNurse,1992,65:11-12.

[10]刘娟.ICU老年患者的谵妄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8-20

[11]沈渔.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39-1045.

[12]叶锋华,杜春燕.精神科患者谵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3:199-200.

第12篇

[关键词] ICU;心理护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24-02

ICU具有较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护技术等,可及时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院ICU主要收治的患者为危重的各个系统的疾病及外科手术后(以神经外科为主)需要观察的患者。ICU患者由于病情重、波动大、变化快,情况较为危险,因病情需要而不允许家属长时间陪护。患者由于对疾病及死亡恐惧感,以及所处环境比较孤独和处理措施的特殊,往往因而产生比较大的心理问题[1],影响患者的预后。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尽快顺利地渡过危重期,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问卷结果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ICU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冠心病3例, 外伤4例,癌症手术后12例,脑肿瘤术后26例,脑血管畸行介入治疗10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5例。随机选择本院普通病房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S-AI部分测定。问卷包括:患者焦虑状态测定,本部分共20个指标,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明显;焦虑相关因素,要求患者将构成困扰的因素按程度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度、疾病诊断、经济状况及患者有无保险等。

1.3 SCL-90方法测定

对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进行测评,由专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因子分以列表形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构成比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的评价

ICU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焦虑状态存在差异性(P

2.2 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

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观察组行心理护理2周后,护理前后,除人际关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孤独、无助、恐怖、躯体化、忧郁等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神经质等,常伴有自主神经的功能增强。进入ICU患者由于治疗环境和治疗手段的特殊,及与家人短暂性分离往往会产生焦虑[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焦虑状态存在差异性(P

3.2 应对措施

从表2看出,观察组心理护理前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极为显著。ICU患者需要帮助,需要交谈,需要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这时其最怕被认为“没有治疗价值”而被冷落和放弃治疗。如果此时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患者就会出现焦虑、忧郁或恐怖,这些情况只有通过心理护理和治疗才能解决[4]。护理人员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可以信赖,提供个体性化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交流。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知识信息等。与危重患者沟通要多用聆听式应答,如嗯、噢,不要指责和反驳患者。措辞恰当,声调轻柔,面部中性为好,目光中带有安慰和鼓励,有希望、抚慰之意,使患者感到安全和亲切。对于术后保留引流管或尿管的患者,告知患者哪几根管多久后可以拔除,让患者心中有数,有时间概念,知道坚持几天就会好了。让患者充满希望,就会觉得等待很快到来,不至于产生焦虑和恐惧。时常观察监护仪,如果检测指标正常或有所好转,应及时鼓励患者。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监护室的布局应合理,白天应尽量让患者见到阳光,看到希望。如果有家属探视,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探视时间,探视前对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明确告知患者病情,使家属对ICU有一定认识,帮助家庭成员完成角色转换,协助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患者心理的安慰工作,减少患者的孤独、恐惧感。增加家属承受能力,使患者能够从家庭成员的支持中获得信心和鼓励[4]。护患之间通过语言沟通交流、信息互相了解,有利于增加护士对患者全方位的了解。护理还应尽量减轻其经济上的负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及时做好健康心理指导,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伟,李君荣,刘静,等.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因素初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83.

[2]刘敏.神经外科ICU患者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07.

[3]赵术菊,杨玉美.心血管外科ICU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