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类型

健康教育的类型

时间:2023-07-25 17:1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类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康教育的类型

第1篇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化护理的不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上越来越普及,医务工作者亦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使患者掌握预防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这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如何才能使患者掌握更多预防疾病和保健的知识是广大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我科在工作中发现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患者,其对疾病的认识、态度有所不同,配合治疗、护理的程度也各异。为此,我科于2010.2-2011.4对198例患者从个性特征人手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8例,男112例,女86例;年龄20-73岁。大专以上文化42例,中等文化103例,小学文化33例,文盲20例。应用气质调查表[1]确定患者气质类型:多血质型32例,胆汁质型76例,粘液质型43例,抑郁质型47例。不同气质类型患者对疾病的反应有明显的不同,见表1。

表1 不同气质类型患者对疾病的反应(n,%)

2 护理体会

2.1 对新入院患者,护士在与之交谈的过程中,除了要收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确认需注意的的护理问题外,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的言行特征,了解其所属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为开展健康教育做准备。如:观察患者的性格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气质是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或抑郁质型。①多血质、胆汁质型的患者,因其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处事乐观、莽撞、不考虑后果等特点[2],发病后对疾病缺乏认识,对护理措施不够重视,常表现在对一些强制性的治疗、护理措施不重视、不合作。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则自信体质良好,认为稍活动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常不接受护士的护理措施(如协助翻身、洗漱;喂饭、床上大小便等),甚至背着医务人员下床活动。对这类患者,护士要及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在不影响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向其阐明病情,讲述目前所采取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介绍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可能会出现哪些后果等,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对护理有足够的重视,从而达到自觉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在本组病例中,有25例多血质型及62例胆汁质型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对疾病认识不足、未完全配合护理的现象,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均能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②粘液质型、抑郁质型的患者,因其性格内向,处事过于小心谨慎,耐受力及适应性差[2],虽然其对治疗及护理措施比较易接受,但会因为疾病的不适或担心预后,产生敏感、多疑、焦虑、紧张、悲哀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如:同样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对绝对卧床休息1周的护理要求易接受,但其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对这类患者护士要着重于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多安慰患者,向其讲述同种疾病治疗好转的病例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介绍同室病友与之相识,使其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多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使其尽快熟识环境,安心养病。本组病例中,有77%的粘液质型和83%抑郁质型的患者存在明显不良的心理反应,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均能缓解或消除。

2.2 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选择适合患者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掌握预防疾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①对多血质、胆汁质型的患者,根据其情感语言丰富的特点[2],多采取口头宜教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与患者沟通,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且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同时又能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了解患者某方面知识的不足,及时地调整教育内容,这样既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我科对108例多血质、胆汁质型的患者采取了这种教育方法,患者很乐意接受。108例患者都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②对粘液质、抑郁质型的患者,因其性格内向、喜安静、观察力强、善思考等特点,[2]除了采取必要的口头宜教外,应多侧重于书面宜教形式。因为书面材料较直观且全面,反复阅读能加深记忆,并且能为患者提供较长时间的思考空间,所以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粘液质、抑郁质型的患者尤为适合。但其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果是文化层次较低、阅读有困难的患者,则仍然应以口头为主,同时注意通俗易懂,宣教中多应用形象的类比手法,使患者易于接受、理解,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本组90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的患者均文化层次较高,经采取书面语言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后,62例患者均能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28例患者用文化层次较低,阅读有困难,临床采取了通俗易懂的口头宣教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主动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

2.3 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在收集资料、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注意根据患者的接受、理解、记忆等能力,安排健康教育的内容、程序。对能力较强的患者,每次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多一些、广泛一些;对能力较差的患者,每次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可少一些、简单一些,必要时可重复进行,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综上所述,从患者个性特征人手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患者易于接受、理解;记忆,从而使患者能更有效地掌握预防保健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教学目标;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7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我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经过初步尝试,摸索思考和总结,觉得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以下教学环节考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明确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身就隐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学者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具体教学内容中认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并设计为教学目标的一项,明确体现出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倡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个子目标,明确写进去。例如:培养学生自信,坚持,细心的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优秀心理素质等。

2.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根据教学目标中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体有针对

性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1对于学困生,在教学中,在初步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从预备性知识的练习开始,做会了然后再过渡到这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性练习上,循序渐进,做会再加大练习难度,这样就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并且在练习中,发现他们不会做了,要引导他们不要轻易说不会做而放弃,可以给以适当的方法的提示,或说出用到的知识,然后再引导他们继续坚持思考摸索,直到完全做对这个题目,从而培养他们的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能努力拼搏去做的良好心理素质。如果他们做对了,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或奖励,并引导他们制定符合自己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进步计划,一步步帮助他们去实现,从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要引导他们有问题要主动问老师或学习好的同学,以增强他们的主动进取的意识。也要慢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2而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他们有待提高的地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或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去做。例如,出一些需要特别细心和严谨的题目让他们去做,以此培养他们严谨、细心的优秀品质。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题目或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来训练他们的创新品质。学优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他们出现错误,在不打击他们自尊的前提下,要明确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指出努力和进步的方向。这样既是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动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谦虚。

2.3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仿照学困生培养他们自信,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能坚持的优秀品质等;另一方面,可以仿照学优生,培养他们细心、严谨、谦虚的优秀品质和创新意识等。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这样才能使教学目标中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真正的得以实现,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能更乐意的接受。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还要鼓励和倡导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共同实现进步。

3.在课堂和课后作业设计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

3.1在作业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这样能进一步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优秀品质训练和培养的实效。

3.2在作业设计中还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来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毓秀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模式,指出一个人有八种智力,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不同擅长的学生的优势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如可以布置一些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作业; 手工制作,图形创意设计等。 还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如把一些概念或定理改成顺口溜或儿歌等。

4.在课后辅导中进一步巩固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成果

在课堂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校作业和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要辅导他们完成,在辅导过程中,要进一步巩固不同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初步形成的优秀心理品质,使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逐渐内化为他们平常一贯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

5.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把优秀心理品质的表现程度作为评价内容之一

第3篇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病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身边的琐事和家庭负担逐渐加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精神科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已被患者广泛接受。康复期精神病人随着病情的改善,自知力的恢复,将要面临许多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实际问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根据各种精神疾病特点,我们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期精神病人的护理当中,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其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创造条件。

1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特点

1.1通俗性的特点。即健康教育的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因精神病人的起病原因不同,情绪多不稳定,加之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不用医学术语,遇有特殊的医学语言,应细心加以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1.2随机性的特点。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不同,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1.3强化性的特点。针对精神病人记忆力差、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们采取反复强化的宣教的方式,并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意识、神态,判断病人是否清楚、明白。

2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内容

2.1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包括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了解相关精神科药物的有效作用。让患者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注重培养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锻炼患者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洗头、洗脸,打扫病室内卫生。教育患者要自强、自立,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病房内务。

2.3社会交往技能教育。包括如何与家庭成员、朋友、亲属进行交往,有效沟通,如何向他们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

2.4工娱活动教育。可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有效利用周围环境加以选择。如:打乒乓球、羽毛球,打扑克、下象棋、听音乐等,这些娱疗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紧张、急躁情绪。

2.5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各种类型精神疾病的特点,掌握其临床主要护理症状,因病施治,通过与病人交谈,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对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其不良情绪,逐渐实现角色转换。

3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方法

3.1集中式健康教育。选择病情相同、症状相近的患者,采集有共性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群体健康教育,讲授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症状,药物应用,社会功能培养等相关问题,让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有效的接受健康教育。

3.2互动交流式健康教育。精神科护理人员通过热情、诚恳的工作态度对康复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交谈中了解患者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治疗程度,倾听患者心声,与患者进行互动交谈,并给予耐心解答,帮助患者消除消极情绪,体谅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在交流的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情绪波动及隐性症状发生。及时对症处理,减轻病人痛苦,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疾病的康复。对将要出院的康复期病人,护理人员一定要嘱咐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掌握自我调控技巧,保证睡眠。如果患者特别担心出院后被家人和朋友嫌弃,护理人员要帮助其增强自信心,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3.3 个性化健康教育。精神疾病类型很多,症状各异,故应因人施教。根据个性化程度如:文化水平,传统观念,性格差异,生活方式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找准切入点,向患者介绍合适的书籍、娱疗活动,引导病人走上正规的生活方向。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个性化教育,深入浅出的讲事实、摆道理,诱导其适应健康教育活动。

3.4示范式健康教育。为了使康复期病人能顺利走入正常生活轨道,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在料理生活中的某些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和示范。如: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病房备品,如何料理病房内务,讲解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及使用家用电器的基本常识等等。同时鼓励患者主动去帮助别人,传承家庭美德。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另外,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医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4 康复期病人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通过采用与病人日常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晨会交班时重点介绍。在交班时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掌握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4.3发放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卡。定期向住院病人发放有关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满意度调查卡,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总结经验,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 护理; 健康教育;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3+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6-01

在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使患者掌握日常护理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改变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1]。通过对我院患者所接受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现总结出健康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及管理对策与各位同仁交流。

1 存在的问题

1.1 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也不够全面 虽然开展整体护理后患者的健康教育被纳入了护理工作范畴,但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护士的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而且有的护理人员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健康教育程序的概念认知模糊。

1.2 健康教育缺乏技巧 病人刚人院,对环境的变化及角色的转变还未适应时,护士就行人院宣教,忽略了病人真正的需求;病人身体状况存在疼痛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下,很易使病人对教育者及教学内容感到厌倦或抵触;对病人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缺乏了解时,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1.3 教育内容与形式简单化 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语言指导多,操作指导少,方式单一,内容不适用,对不同需求的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4 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临床护士普遍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护士缺编又严重,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又不断增加,整体护理引进后,护理工作量逐渐增多,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较频繁的大小夜班轮转,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繁忙时段护士根本无时间去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更谈不上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上述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2 管理对策

2.1 转变护理观 护理人员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护理中跳出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上约束,进入全新的具有现代健康观,现代医学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心理观、预防观的“大护理观”[2]。在未来的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3]。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2.2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工作。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患者权力,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在患者沟通中,护士通过自己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耐心,来创造一个充分信任感的气氛,并通过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加患者信任感,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护士才能准确收集到患者的相关信息,及时解疑答惑,解决患者所需。

2.3 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达到有效指导 护士熟悉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另外,有些患者出于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类型及心理状态的不同,对健康教育时间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护士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分时段进行宣教,避免在同一时间内一次性灌输,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4]。

2.4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2.4.1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培养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就要学习护理伦理学、心理、人文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会关心他人[5]。在医院营造一种充满爱心的尊重,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文化环境,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信念和态度,突破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的局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健康工作,担当起医院健康教育、健康保健、健康促进的重任。

2.4.2 规范训练提高开展健康教育能力 通过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组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系统讲解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深刻理解其概念的内涵,把握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特别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另外要进行严格的专科训练,突出教育内容的知识性,通过系统的专科疾病知识的培训,使之建立全程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掌握教育方法的技巧和原则,其重点是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实现教育的个体性和针对性,设计出适合个体需求的教育计划。

2.5 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 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各病区制定专科健康教育路径,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路径,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以防遗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健康教育工作连续、规范、具体[6]。

3 小结

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与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时机、患者个体因素以及护士沟通技巧等因素有关,并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质量,护理部每月对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边调查、边分析、边改进”对策,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因人、因时实施健康教育;制定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引导护士掌握沟通技巧等,使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得到不断改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燕华.在深化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9(4):87―88.

[2] 黄平.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素质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40(8):71.

[3] 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4] 田君叶,刘均娥,穆红.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9.

第5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慢性免疫类型疾病,关节滑膜炎为该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患者关节中骨和软骨组织长期处于受损状态,滑膜炎反复发作引发关节功能障碍,情况严重甚至造成残废。本文对100例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2~2014年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18~77岁,平均值为41.6岁;病程7个月~21年,平均值为57.6个月。任意将其划分为对比与实验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50例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进行对比的空间。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个小组患者静脉滴注1次/d,250 ml浓度为0.9% 氯化钠青霉素与800万U混合的注射液,同时辅以2次/d,0.5 g萘普生控释片[1]。对比组在接受治疗之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随机教育等内容,患者居住环境应满足安静、整洁、舒适要求,室内温度维持在18℃~20℃,湿度维持在40%~60%。

1.2.2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

1.2.2.1针刀治疗护理 完成针刀治疗后施针区域应该维持干净整洁状态,将无菌输液贴敷在施针处,注意都要进行更换1次/d,直至针孔完全愈合。24 h之内不可以理疗、热敷或按摩,因为存在血肿及水肿危险,施针处避免与水发生接触[2]。

1.2.2.2辨证施护护理 寒湿型:该类型以关节区域有积液及肿痛为主要表现症状,患者容易感到寒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存在纳差,脉濡快舌面白腻。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家属为其准备一些具备温热性质的食物,例如羊、猪、牛骨头汤、药酒、木瓜、姜等。肝肾两虚型:该类型以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疼痛、筋腱拘挛等为主要表现症状,患者容易感到寒冷,逐渐消瘦且脸面毫无血色,脉沉细舌面白腻。医护人员应该要求家属多为患者设置含有鸡鸭鹅肉的饭菜,另外也可多食牛肉、猪肉、甲鱼肉、胡桃、芝麻等食品。湿热与风热型:湿热类型以舌质红、纳差、低热、关节有积液且肿痛、胸闷、脉滑数苔面白腻为主要表现症状,风热类型以舌红苔厚、发热、便秘咽痛、小便赤、游走形关节疼痛、脉数或弦数为主要表现症状。医护人员应该要求家属尽量选择寒凉食物,例如米仁粥、菜、赤小豆等,以上药物具有清除内热作用,避免使用温热性质食物,如酒、姜、辣椒、芥末等,以免伤阴助火,导致症状严重程度提升。

1.2.2.3熏蒸护理 熏蒸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一种较为特别的方法,一般选择使用具备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功能的药物。在熏蒸过程中患者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非常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蚀,因此必须放置空调或暖气,并在完成治疗后用毛巾及时将药液擦干,嘱咐患者增加饮水量。熏蒸时间应设置于饭后,过饱或空腹会容易引发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熏蒸时间控制在40 min,仓内温度应以适当为准,避免出现皮肤烫伤问题[3]。若患者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时,说明存在虚脱危险应马上停止熏蒸,同时使用相关补液施行治疗。

1.2.2.4 健康教育 心理:掌握患者住院后心理变化情况,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并在关键时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教育。疾病知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详细讲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原因、病情发展、治疗形式、有效预后及并发症控制等知识,耐心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生活:饮食方面要注重营养的适宜搭配,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熬夜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戒酒戒烟并注意关节保暖。功能锻炼:疾病显著症状得到减轻后,可以适当进行四肢运动,通过热敷、红外线、热浴、推拿等来缓解关节水肿情况。注意功能锻炼应适当为基本原则,不能超负荷运动以防关节再次受损。药物服用:药物服用期间酌情增加饮水量,使药物得到加速排解,两种及以上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措施不主张采纳,另外不能频繁更换药物。

2结果

3个疗程后对比组13例治疗结果显效(26%),18例有效(36%),19例无效(38%);实验组26例治疗结果显效(52%),12例有效(24%),12例无效(24%)。两个小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护理结果出现了明显差异。

3讨论

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3个疗程之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烦躁、自卑等负面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情绪控制效果与对比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家属与患者都能给予治疗及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推动方案获得顺利施行。中医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将疾病发展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且避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将致残率将至最低,促进患者身心迅速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备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水平功能,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护理方案,应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永云,李丽,张宸浩.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24:98-99.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活动教学法;优势;应用;教师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推广心理学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以传统讲授法为主,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公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班教学是常态,学生人数多,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参与。教与学脱离,影响教学质量。

2、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偏离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二级目标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三级目标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后两个目标只针对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影响,常忽视最重要的一级目标:预防教育,侧重以学生问题行为预防和改正为主,偏离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产生学生共鸣

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决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其目标更注重学生参与与真切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班制教学、教师缺乏活动型体验式教学经验,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脱离。

二、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优势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指出: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目标决定了活动教学法的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此目标只有给学生充足自,让其进行充分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才能实现。一方面师生间包容接纳的态度对创设安全探索氛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师生间乐于分享个人体验和感悟,以诚相待,对创设真诚交流氛围十分重要。而活动教学法体验式特点,在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得天独厚优势。

2、活动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不可或缺

活动教学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主要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成长,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切身经验的获得,因而最适合选择活动教学法。但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班制教学,适宜将讲授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特殊性决定了活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分为两类:传授性知识和体验性活动。传授性知识教学若只流于表面说理或个案推论,则很难满足心智发达、自我意识和思辨能力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的求知需要;体验性活动教学若满足于照搬硬套,则易与学生实际需求出现偏差。而活动教学法是完成体验性活动教学内容的得力方法。

三、活动教学法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运用了很多心理咨询的技巧,通过设定的特别活动,用讨论法进行分享交流、自我反省与觉知,达到个体成长与适应。

根据心理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心理活动可分为三类:暖身活动,心理成长活动及心理训练活动。

暖身活动用来打破人际隔阂,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滚雪球”“大风吹”等活动。一般用在主题内容前。因其交流分享相对较浅,对参与人数限制宽泛。

心理成长活动通过特别情景使学生进入自我探索和反省,并通过学生间分享加速个人内心感悟和改变,如“价值观拍卖”“我的生命线”等活动。一般用在主题内容深入一定程度后。因其交流分享较深入,对参与人数有一定限制。

心理训练活动是塑造学生新认知和行为方式的心理调节技巧和素质拓展技术。这些技巧技术经过一定强度练习才能习惯成自然,如“自信心提升训练”“放松冥想”等心理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进而激发其改变的决心和自觉练习的动力。

将活动教学法灵活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合理组织各类型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验。

四、活动教学法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教学目标、方法及内容上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学上对任课教师能力有特殊要求。

1、将真诚理解学生放在首位

如在讲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一章,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现象较敏感,不愿听成人的说教。教师是站在道德立场上劝说还是站在朋友立场上客观分析,消除学生认识上的盲点,信任学生个人选择能力,便是对教师教学态度的一种现实考验。

2、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活动教学的暖身活动、心理训练活动、心理成长活动三类活动的操作要领不同。暖身活动和心理训练活动操作性较强,但过程相对简单,需要教师用愉悦的心情带领学生共同活动。心理成长活动主要在于引领学生进行深度自我反思和交流,心理成长活动对学生触动最大、对教师应变和同理心能力要求也最高。其次是就地取材、因势利导、通权达变也是活动教学法达到效果的灵通办法,如要根据教室布置、班级人数及学生组成等灵活选择活动类型。如针对心理健康课作为全校公选课,班级人数多,学生层次差别大,如果在开课早期过多安排自我探索和隐私性较强的活动便不太合适;而对在同一院系、同一年级上课,可充分利用原有班级和谐基础,以组为单位安排有一定深度的心理成长活动,不仅能更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也更能增进原有班级凝聚力。

3、注重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积累

在活动教学方面,每个活动都包涵心理学原理或技术。如,“自我探索之窗”源于精神分析,“情绪调整技巧”从合理情绪疗法变化而来,“制订行动计划”直接取于行为主义疗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不仅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熟知三类活动操作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类型活动的理论根据,才能让三种类型活动不拘禁于套路形式,抓住核心。

五、结语

总之,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不怕“麻烦和费事”,真正从教学效果和以学生为本上去认真对待,重视活动教学法,只要用心去尝试,相信肯定能取得想要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小明.活动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51-54.

[2] 冯莉.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 [J].教育与职业,2013(8)144-145.

[3] 邱小艳,宋宏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P95-98.

第7篇

关键词: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

前置胎盘属于妇产科常见并发症,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如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比胎儿的先露部低,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或在临床时发生阴道流血,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使前置胎盘孕妇能够了解相关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显著意义。本科室根据前置胎盘病人的具体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 年1月妇产科接治的50名前置胎盘孕妇,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2—38岁,平均年龄( 26. 82±8. 74) 岁,初产妇17人,经产妇8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4 例、部分性16 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3人,初中2人,高中9人,大专及以上11人;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1—40岁,平均年龄( 27.12±8. 21) 岁,初产妇19人,经产妇6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5 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5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2人,初中4人,高中7人,大专及以上12人。两组孕妇在年龄、前置胎盘类型、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方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 方法

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定制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其具体流程如下:(1)给每一位孕妇建立档案,登记其各项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孕期、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以及身体状况等。(2)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因其职业、背景、文化水平以及沟通理解能力因人而异,且各自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不一,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有文化、易沟通、善理解的病人,主要集中于口头讲解,尽可能地拓宽讲述内容的知识面,提高其深度,使孕妇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文化低、沟通表达能力差、理解与接受能力弱的病人,则适当予以示范,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孕妇病情以及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适时调整讲解内容和重点。(3)建立专门的小组,成员需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以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医生应注意病房巡查,保持与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病人临床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4)给每位孕妇经发放一本日记本,里面写有各科室的联系电话、各项指导、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指导内容包括指导、用药指导、睡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观察指导、活动指导以及自数胎动指导等,并嘱咐其每天根据日记本中各项内容做自我监督与观察并填写情况。(5)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随访教育。若孕妇无需住院治疗,则定期进行电话或见面随访,保证2个星期随访一次;若病人断断续续地住院,待其病情稳定后,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直到孕妇出院;若病人需要一直接受住院治疗,在其入院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案,按流程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并予以个性化教育,直至出院,并定期予以回访。

2.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其婴儿窒息、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以及Apgar评分情况。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拟定好的自理能力测试问卷表,对该50名前置胎盘孕妇做调查,比较各组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

3 结果

3.1两组孕妇知识掌握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22人,占88%,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8人,占72%,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7人,占6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23人,占92%,自数胎动者19人,占76%;

对照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10人,占40%,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1人,占44%,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2人,占4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9人,占36%,自数胎动者8人,占32%。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499.78±92.69)mL;对照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713.25±124.17)mL,两组病人产后出血量具统计学差异(P

3.3 两组孕妇婴儿围生期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3人,占12%,出现RDS者1人,占4%,死亡者0人(0%),Apgar评分平均(9.5±0.6)分;

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6人,占24%,出现RDS者5人,占8%,死亡者2人(8%),Apgar评分平均(8.1±0.9)分。

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儿围生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窒息率、RDS患病率、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Apgar评分对对照组高,P

4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常见并发症,患有此病的孕妇易发生阴道流血,使胎儿发育受阻,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2]。目前常用期待疗法予以治疗,以减少新生死亡率[3,4]。对前置胎盘孕妇积极采取健康教育,不仅可加强其对期待疗法的了解,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从医性,还能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其自我保护意识愈加强烈,从医性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病人情绪,还有利于使医患关系更融洽,故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母婴健康[5]。本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前置胎盘孕妇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可增加孕妇疾病认知度,提高其自我检测与护理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 对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3) .

[2]徐中菊, 曾邦兰, 徐梅. 健康教育在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的运用[ 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 11 ) : 1100—1101.

[3]温素兰. 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应用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2) .

第8篇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实施整体化护理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心态的青年化心血管病患者采取的相应健康教育对策总结如下。

针对患者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实施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行双向交流,使患者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①我行我素,满不在乎型。此种患者对服药控制疾病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潜在的危险大,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这一类型患者要讲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对健康的危害,引起患者对疾病的足够重视,主动接受治疗。②自暴自弃,精神颓废型。要提醒他们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向他们讲明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先进手段,如通过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术治疗较局限的单支或双支病变,通过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治疗多支弥漫性病变。并请治愈者现身说教,使他们对治疗充满信心。动员家属亲友共同作好思想工作。③焦虑、恐惧型。这类患者多数在四十五岁,身兼多重角色,人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思想负担重,顾虑重重。对这类患者,首先要做好亲属、同事的教育工作,请他们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开导患者。在做健康教育时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激的词句,尤其是那些涉及死亡、危险等的词句。可以介绍他接触一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效果显著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痊愈的患者,以及经过内科保守治疗症状消失的患者。

通过真实的病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转移注意力。④工作狂型。要指导亲属督促其吃药、休息,反复讲解、实例举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可以更多更好的工作。可进行强化教育。讲解此病的危险性及严重性。要注意教育方式、语气、态度等,做到既达到教育目的、又提高护理满意度。

丰富健康教育内容,使患者易于接受。可以采取书面,图片、录像、公休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书面标准教育计划,以患者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主管护士应以患者亲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内容,达到教育患者、提高其自身保健意识的目的。

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比如教育冠心患者要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生气、激动、过于操劳。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不仅局限在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还要利用一切日常护理活动做非正式的适时教育。如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在陪患者做检查的途中、在晨间护理中、在护理查房等时间,适时将有关的知识教给患者。入院时要留下患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为预防联系不到患者,还要留下联系人的详细地址、电话。出院时给出详细的书面指导。出院后定期电话指导,必要时家访。可定于出院后1、3、6个月,以后可每半年1次。这样不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也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

第9篇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20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 在我国GDM发病率约为1%~14%, 平均6.1%[1]。GDM发病机制较复杂, 不良情绪、营养结构不均衡等都是引发GDM或致GDM加重的重要因素, GDM是高危妊娠重要指征, 是流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2]。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方法, 但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证实用药治疗GDM绝对安全、可靠, 且用药治疗产妇接受率较低。为此制定两套健康教育路径, 开展研究, 总结健康教育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确诊的GDM产妇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 在妇产科门诊筛查确诊为GDM;②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③认知、精神均正常, 未合并其他类型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 如冠心病;④产检中未发现其他类型先天性缺陷, 如胎儿发育不全;⑤知情同意。年龄25~37岁, 平均年龄(28.3±2.9)岁。确诊时体质量指数(BMI)(21.3±3.4)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1例, 高中及中专47例, 大专及以上54例。产妇均来自于社区, 距医院时间20 min~1 h, 平均时间(33.4±6.2)min。居住情况:与配偶14例, 与父母或公婆47例, 与父母或公婆、配偶51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产妇给予常规管理, 在确诊的第一时间, 进行有关GDM的健康教育, 详细向产妇阐述GDM概念、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危险因素、预防策略、管理方法, 并按照常规GDM管理路径, 医嘱按时复查, 在历次产检中增加血糖检测内容。复查期间, 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 无阶段性健康教育路径。

1. 2. 2 观察组 产妇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 对于孕周

1. 3 观察指标 在产妇确诊时及产前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记录确诊后复查血糖达标例数。记录不良妊娠结局例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或过少、胎膜早破等)以及围生儿不良结局(胎儿窘迫、胎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血糖控制标准:任意一次检查空腹血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血糖变化情况与达标情况 观察组产前空腹血糖(4.8±0.4)mmol/L、餐后2 h血糖(6.9±1.1)mmol/L, 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4±0.3)mmol/L、(7.5±1.7)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妊娠结局

2. 2. 1 产妇不良妊娠结局 对照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 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羊水过少2例、羊水过多2例、胎膜早破11例、早产5例、剖宫产35例、产后出血3例、产褥期感染7例、产后糖尿病2例, 合计72例, 涉及产妇42例。观察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羊水过少1例、羊水过多2例、胎膜早破7例、早产2例、剖宫产31例、产后出血3例、产褥期感染5例、产后糖尿病1例, 合计54例, 涉及产妇37例。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事件例数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2 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 对照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 其中胎儿窘迫4例、巨大儿8例、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新生儿肺炎9例、低体重2例、死胎1例, 合计32例, 涉及围生儿18例。观察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 其中胎儿窘迫3例、巨大儿4例、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新生儿肺炎6例, 合计19例, 涉及围生儿10例。对照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例数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GMD危害巨大, 可影响母婴预后, 是不良妊娠结局高危风险, 同时还可能造成产后糖尿病、新生儿先天性糖代谢紊乱, 影响母婴长远预后。越来越多的医院妇产科开始注重GMD管理, 1日门诊制度备受推崇[3]。但实际情况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①1日内门诊健康教育内容较多, 产妇及其家属难以适从, 无法掌握重点;②1日内门诊健康教育缺乏持续性, 因记忆曲线效应, 许多产妇、家属一段时间后遗忘大部分健康教育内容, GDM管理效用降低[3, 4]。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弥补了1日门诊模式缺点, 有助于产妇把握不同阶段GDM管理要点, 适应妊娠生理与病理特点, 提高了GDM管理效用,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下降[5]。

综上所述, 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GDM管理水平, 改善妊娠结局,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

[2] 杨慧霞.我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和应对措施.中国实用妇科杂志, 2013, 29(4):241-243.

[3] 苏世萍, 张岱, 刘春红, 等.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管理实践与效果.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7):66-69.

[4] 杨慧霞.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4(4):193-195.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深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要遵循普通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而且也要充分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确保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其后续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大融合和人才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素质决定着人才资源的水平,也体现着民族素质,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时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教育。小学生处在少年时期,心思单纯,活泼好动,没有主观的思考意识,心理素质脆弱,所以,必须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的好习惯,为此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

1.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老师都会采取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将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向学生们灌输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目的,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问题导入—知识讲授—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都可以很好的把握,他们只需要按照学科教学的方式来讲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即可;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无形之中又会增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所以,此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要尽量少运用该种模式,并要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出现偏差。2.开展活动,学生体验。该种教学模式是需要老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经历,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能掌握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理论指导。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设计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感受。该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这也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该种教学模式应用的难度比较大,学生把握和控制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无法达到活动开展的预期效果。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教学要求,确定一个可以讨论的主体,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部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再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讨论,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总结发言。一般情况下,最好让小组人数为奇数,这样可以确保各组意见的有效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将具有同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分到一组,同时要明确各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和总结人等,而教师则需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来进行对话。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步骤为:确定主题—分组对话—解决问题。该模式重点在于营造一个和谐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合理点评,借助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但是课堂毕竟是课堂,一味地讨论势必导致形式单一,并且该模式受学生年龄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进程结构及实施策略

1.形成合理的教学进程结构,促进教学效率优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进程结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在借鉴其他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学科特点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就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进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该学科的特性、类型以及对象等特性因素,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常见的心理健康课堂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活动、行为训练、心理剧和游戏等类型,通过以上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疏解心理烦恼,帮助他们通过体力的释放加游戏放松,逐步摆脱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2.适时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比如,以信念确立或者价值辨析等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认知—活动—体验—分享—评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以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设计为:“活动—体验—分享—认知—评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学习习惯、认知程度以及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合理调整,从而确保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整体质量。

作者:张俊秋 单位:成都市实验小学明道分校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生活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这一定义,肯定了传统健康观中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观点,同时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纳入了健康定义。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21世纪对护士的一个最大挑战是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可见,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实践的桥梁,也是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的现代护理模式,而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自护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院是医治病员的场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充分体现的场所,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医技,医院的环境、秩序、制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广大医护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行动准则,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从两方面讨论一下护理健康教育。

1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1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健康教育内容呈多样化,每个病种及其具体的健康问题、健康行为都可以形成一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社会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教育内容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1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这是我们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疫情、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针灸等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有关注意事项;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尿、粪三大常规,各种血液生化功能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B超、胃镜、CT、核磁共振检查等,都应首先向病人说明检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采集标本方法及检查结果的解释;合理用药知识,各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服药剂量、副作用、保存等,各类中成药的服药、煎制及适应证、禁忌证、全程服药的重要性等;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如不同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接受治疗和康复中的注意事项。

1.1.2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时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并针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介绍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心理异常和心理负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1.3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1.2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患者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需求,在诊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根据实施场所不同,分为门诊健康教育和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1.2.1门诊健康教育

是指对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地健康教育,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化验、取药等每个环节。由于门诊病人和家属变动性非常大,不可能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开展教育,再则门诊病人流动性大,难以进行系统地教育,因此教育更宜侧重于普遍性,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特点,设随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和专科讲座等。门诊健康教育需要具备广泛地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注意保密原则。

1.2.2住院健康教育

入院健康教育:指在病人入院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提倡由床位护士进行,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栏等形式,也可印制小册子发放。住院期间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应作为治疗病人的一项有力措施来抓,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在病区内设健康咨询室,为住院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包括书籍、挂图、标本等,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可多样化,包括讲课、咨询、小组讨论、互助程序化学习、电视录像等,健康咨询应作为病区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对每个病人实施有效的教育并列入病史记录。出院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慢性病人,有复发倾向者,需要接受长期健康指导者,其方法包括书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电话咨询等,主治医生与住院病人之间的动态来往,有助于医生根据病情发展,修正治疗方案,针对病人需求,给予相应指导和教育,从而有利于病人病情好转,促进康复。

2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1护理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对策:医院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组、术会,使每个在职的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对策: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度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理论及指导完成。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

2.2患者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病人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发药,缺乏知识性。对策:护士要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掌握礼仪知识,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依从性。

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偏差,患者对知识的接受存在差别。对策: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掌握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方式恰当、灵活、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意义的健康教育。

病人的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对策: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切实解决病人需求,同时教会家属必要的知识,做好配合工作以加强教育效果。

2.3环境因素及对策

与医护配合的协调性差,各项考核制度配套性差,后勤缺乏保障等有关。对策:管理考核方案应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提高各级人员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消除分工差别,加强医护工作的协调。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加大保证供给,配合临床工作,全方位服务患者。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导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和研究定位

(一)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偏向应用的人才,于学术性人才对应。用专业术语来讲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含量将会大大增加,对各类学有专长的技术人才的需气量将随之大大增长,人才市场的看涨,将为应用型带来光明前景。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和成长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仍体现在对成绩与成果的重视上,却往往淡化了对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教育异化”使得社会、学校、家庭都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压抑、孤独、冷漠、残忍等人格变异和人性的扭曲现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生命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从生命意义视角,关注生命成长,加强成长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进而探索一条新途径,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最终从生命成长意义的角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三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着力点与优化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工作的着力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健康人格塑造,体现了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和开发。具有积极向上健康乐观人格的人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工作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展各类访谈及团队辅导活动,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学生处理好在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培养肯吃苦和能抗挫的优良心理品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优化

1.思想导师培训和评价制度的完善

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健康成长,思想导师既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由于思想导师在高校中对学生思想的纠正和政治方面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求思想导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再对辅导员进行时事政策、社会、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指导和培训,例如开展一些和思想导师工作本身相关的活动以供科学研究。而作为学校也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辅导员发展和进步的政策,鼓励他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造自己,当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思想导师自己去完善,这其中就包括思想导师的业务能力、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对一些事物的责任意识。而这些所谓的能力毫无疑问的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得到的,所以思想导师们应该学会用个别和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短板,尽量做到遇事不慌,从容不迫,达到自己完美解决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的这样一个高度。

2.专业教师教学培训和评价制度的完善

首先要加强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以及相关选修课,心理健康的提高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其次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心理健康日等重要时段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强化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