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气污染防治亮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政治理论学习方面
作为党支部成员之一,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局党组的讲话精神,参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完成3月、8月份网络文明志愿者传播工作。
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业务培训
年初制定科内年度学习计划,定时组织并参加科内评估相关知识和环保动态讨论20余次,学习了系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新环保法等内容,使自身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建设项目环评评审、评估
自XXXX年12月起,截至今年11月中旬,组织建设项目评审、评估会百余次,共参与XXXX个建设项目技术评估,其中XXXX个项目已办结,其余XXXX个尚未评估,撰写XXXX个项目的评审意见和评估报告初稿,审核技术评估报告XXXX份,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主持XXXX次专家评审会,参加敏感项目审查委员会汇报XXXX次。
(三)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评估
完成中心XXXX年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及第四季度(XXXX)和第一季度(XXXX)调度填报工作;积极准备材料,完成中心XXXX年环保专项资金申报答辩工作;根据中心领导的意见,填写XXXX年度环保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申报表,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完成中心XXXX年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初拟完成《中心环保专项资金项目验收评估办法(试行)》,完成验收评估意见、专家名单等模板及材料准备工作;经与软件开发公司反复沟通,完成项目库建设及调试工作,做好项目库的日常维护管理,XXXX年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已全部录入项目库,目前正在将XXXX年度环保专项资金申报项目进展情况录入项目库;组织完成XXXX项竣工验收现场评估工作;组织完成XXXX年度环保专项资金XXXX个污染防治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
(四)其他
完成信息XXXX篇;根据科内工作安排,按时报送周计划;按时整理报送科内工作人员出勤情况;配合完成技术档案整理,协调办公室将技术档案及时入库;协助同事做好评估受理、评估文件签发、项目金宏网流转时限登录工作。
三、工作中的亮点
中心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与青岛市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基本在同一时间进行,在整理填报所需材料的同时还要组织好评审工作,使我发挥了潜能,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协调好手头工作,按时完成了申报及评审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
虽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宏观把握能力、管理组织能力需要提高的问题。
五、XXXX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做好日常承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评审与评估及其他业务工作。
(二)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参加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做好日常管理性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基本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加强综合治理和环境监管,优化发展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打造生态亮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县。
二、主要目标和指标
(一)环境经济指标
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低于年水平,县城清洁能源使用率要高于年水平。
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低于年水平,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以上。
3、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年水平。
(二)污染减排指标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确保比年削减1.5%。
(三)环境质量指标
1、大气环境。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率稳定在全年天数的85%以上。
2、地表水环境。南甸河西岳村桥断面COD浓度不高于50毫克/升,岗南水库主要水质指标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3、建成区声环境。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环境建设指标
1、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达到市考核目标要求。
2、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5%以上。
4、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
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五)环境监管指标
1、全县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国控、省控企业按要求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2、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0%以上。
3、环境监察、监测、应急、宣教及信息标准化建设达到上级要求。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气污染防治
1.严格煤炭管制。
工信局、环保局负责,继续加大优质低硫煤推广力度,确保年内完成推广使用优质低硫煤炭任务。加强对低硫煤经销企业及用煤单位的日常监管,禁止燃用和销售含硫量超过1%的煤炭。
2.开展二氧化硫减排
(1)环保局负责,加强对所有10吨/时以上锅炉和年燃煤量5000吨以上窑炉的重点监管,对所有烟尘和二氧化硫自动监测设施进行定期严格比对,对不能达到比对要求的自动监测设施要督促企业限期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自动监测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2)环保局负责,对电厂实行周报告制度,确保脱硫设施综合运行率达到95%以上,确保自动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可靠。
3.开展氮氧化物减排
环保局负责,6月底前完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10月底前完成三期工程机组脱硝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的报批工作,年底前开工建设。
4、优化供热结构。
住建局、镇负责,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10月底前完成电厂热电联供桥西供热建设。拆除桥东燃煤供暖锅炉,停用桥西集中供暖锅炉,形成电厂余热供暖覆盖县城建成区。
5.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住建局、交通局负责,按照“垃圾无积存,道路、庭院、楼房、车身、树叶无尘土,工地围挡、拆迁洒水、砂土覆盖、物料棚化、路面硬化、路边绿化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开展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工地抑尘、庭院保洁工作。
6.加大重点监管区域粉尘污染综合整治力度
(1)工信局、环保局负责,对全县煤炭储运和洗煤企业粉尘污染进行集中整治,完善提高有组织源和无组织源的污染防治问题,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环保局负责制定相关治理标准,并监督实施。
(
2)住建局负责,向建筑施工单位明确拆迁、建筑扬尘防治措施,做好日常的监督检查。
(3)住建局负责,做好渣土运输监督管理,确保渣土运输无遗洒。
(4)交通局、交警队负责,对无证拉渣土车辆进行查处。
(5)环保局负责,对全县16家灰加工生产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在6月底前完成除尘设备的安装;厂区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物料堆放实现棚化、仓化等治理任务。(名单见附1)
7、加大机动车尾气防治力度
公安局负责,加大路检抽查力度,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限期治理。
8、加强秸秆禁烧
各乡镇、环保局负责,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各项制度,力争在夏秋两季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
(二)水环境整治
1.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
(1)环保局、发改局、住建局负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立直接排污口。
(2)环保局及相关乡镇负责,年6月底前制订镇、镇、镇入库生活污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10月底前按照方案进行实施,确保改善入库水质。
(3)水务局、环保局、公安局、交通局、畜牧水产办及相关乡镇负责,取缔岗南、黄壁庄水库内吸铁船及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运输船和打渔船。
(4)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负责,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
2.强化重点流域和排污企业监管
(1)环保局负责,加强对重点流域涉水企业的监管,定期公布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企业名单。
(2)环保局、工商局负责,严格执行排水单位排污许可制度,对未办理排污证或排污证未年检的单位,工商局不予办理和年检营业执照。
3、开展化学需氧量减排
环保局、农牧局负责,10月底完成县昌盛奶业、县金鑫乳业沼气发电减排项目,并通过验收。
4、开展氨氮减排
环保局、农牧局负责,10月底完成县昌盛奶业、县金鑫乳业沼气发电减排项目,并通过验收;
环保局负责,6月底前完成柏坡正元化肥合成塔蒸氨工程,并通过验收。
5、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镇、镇负责,年内完成镇、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6、规范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住建局负责,规范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加强县城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环保局负责,对县污水处理厂实行周报告制度,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确保污水处理厂中控室正常运行;进水口、出水口COD自动监控装置和流量计正常运行;自动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可靠,数据保存达到要求。
(三)噪声污染防治
环保局、公安局负责,巩固县城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确保全县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
公安局负责,加强社会噪声管理,规范集会、娱乐、装修等噪声污染行为,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1.卫生局、环保局负责,加大医疗废物管理力度,确保全县境内医疗废物统一集中收集,运送到有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2.环保局负责,加大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监管力度,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促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完善危险废物贮存和标识,制定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对产生、储存和转移全过程监控,确保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理。
3.环保局负责,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转移、处理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督促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情况,污泥运输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
4.住建局负责,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城乡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达到33%以上。
(五)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环保局负责,加强对重金属企业、涉重金属企业生产全过程监管,确保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并督促企业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演练,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六)辐射防治工作
环保局负责,加强辐射工作单位的监管,确保放射性废物、废源安全收贮和处置率100%;建立档案,实现放射源动态管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七)异味污染防治
环保局、公安局、交通局、住建局、畜牧水产办负责,在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它防护措施;禁止在敏感区域及县城区域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烘干、晾晒畜禽粪便;禁止在人口密集区、旅游景区和其它敏感区域范围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八)清洁生产审核
环保局负责,强力推进县敬业焦酸有限公司等8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确保12月15日前完成评估验收工作。(名单见附件2)
(九)环境监管与能力建设
1.环保局及相关乡镇负责,年底前完成科技工业园区、回舍循环工业园区、南甸钢城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
2、环保局负责,环境监察大队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东部三级)要求,完成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并通过省环保厅验收。
3、环保局负责,住建局、国土局、财政局、镇配合,完成“县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的项目选址、设计等工作,争取上半年开工建设。
(十)环境监测与能力建设
1、环保局负责,加强重点河流和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及时掌握辖区内主要河流进、出境断面和主要入河排污口的水质状况。滹沱河、冶河出入境断面及主要入河排污口每月至少监测1次。
2、加强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监测点部位每季度监测一次。
3、增加大气降尘监测点位。建成区设置3个降尘监测点,降尘监测点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设置,降尘监测每月一次。
4、加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确保达到三级站建设标准。
(十一)生态环境建设
1.农工委、环保局、相关乡镇负责,完成镇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完成镇村、镇村省级生态村建设;完成镇村、镇村、镇村3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
2.林业局负责,10月底前,完成市下达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目标任务。
3.环保局、国土局负责,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编制新建和改扩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并确保保证金缴纳率达到100%,生产矿山达到80%。
4.农工委、环保局、财政局、相关乡镇负责,完成国家、省、市年度资金支持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十二)、环境宣传教育
1、环保局负责,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宣传教育队伍的工作水平。
2、环保局负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以“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拓展环境宣传教育渠道,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容,创新环境宣传教育形式,扩大环保知识受众面。
3.宣传部、文广新局负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报道,在电视台、《通讯》开辟环保专栏,广泛宣传环保工作,倡导居民开展低碳生活。
4.环保局、文明办、教育局、住建局、旅游局、卫生局负责,抓好绿色单位创建工作,年内创建5家县级“五绿”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度指挥,定期组织召开例会研究解决阶段性重大问题,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汇报,指导工作的开展。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强化问责机制
一是强化一票否决机制。继续将环保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达不到任务要求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单位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二是强化责任追究,监察局、环保局要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严肃党纪、政纪,对工作懈怠、拖沓致使任务完不成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因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纪依法处理。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通报”、“季讲评总结”工作机制。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明确一名联络员,每月将工作进行汇总,并报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整理后以“简报”形式印发;办公室每月调度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对工作进行一次讲评和总结。四是强化联合督查机制。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向县人大和县政协及时汇报环保工作,并会同监察局和县委、政府督查室,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环保责任情况进行监督和监察,对重要的环境问题要跟踪督办,到期要账。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内容心得体会范文【1】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构筑崇德向善、活力迸发、繁荣多彩、文明和谐的道德文化高地。
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山东大有作为。党代表们在讨论中畅谈感受,献计献策,展现了一个文化大省在迈向文化强省进程中的自信与担当。
做好价值引领 弘扬时代精神
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要打开心灵之门,找准落点,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邹城市杏花村小学副校长贾冰代表,颇有体会。
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杏花村小学的办学亮点。这所小学设有德育室,结合不同节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相关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学校还在中高年级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观摩课堂,还通过家访、班级QQ群等渠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德育水平。
价值观最好的传播方式在于示范引领。报告提出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倡树先进典型,可谓抓到了点儿上。无棣县委书记丁海堂代表说。无棣县是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一直以来注重发挥榜样的典型引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好人推选表彰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传递社会正能量。我们宣传的是凡人善举,占领的是道德高地。好人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
传播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硬件。让历史文物说话,通过硬件设施展示,往往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展示红嫂事迹的主题展馆,12个展馆24个展室,以雕塑和实物等形式,向观众述说着一位位红嫂的故事。据统计,每年来参观的人数达到40多万。副馆长金静代表说:我们将继续探索更生动更朴素的形式,传承好沂蒙精神,让红色文化基因血脉传承光大。
弘扬时代精神风尚,离不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离不开文明村镇创建。农村的三大堆曾让老百姓叫苦不迭,省里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之后,我们区950个村庄配备了1550名保洁员,采用数字化平台指挥调度垃圾车、保洁员,农村环境越来越好。德州市陵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赵树俭代表,看到报告提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民风、人居环境、精神生活全面美起来,很是振奋,我们能解决农村的卫生问题,一定也能解决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的问题。
推进文化小康 满足文化需求
报告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小康要求文化设施建设要达标。我在很多地方发现,山东的文化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面积、设施、规模都比过去有很大改善,但是要像报告所讲的,建好还要用好。沂水县文化馆副馆长周鹏代表如是提醒。沂水县文化馆的演出厅有两千平米,年均演出120多场,在夏天和重要节假日免费为市民演出。今年县里还要新建三馆一中心,文化惠民设施不断升级。我们将充分用好这些场馆,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出一分力。
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小康,软硬件都不可缺。这是滨州市长崔洪刚代表从工作中得出的体会。据崔洪刚介绍,从硬件上,滨州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塔建设,让群众免费收看二十多套电视节目;9月份即将完成大剧院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内容。从软件上,滨州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规范日常行为,培养群众文明素养和文明习惯。比如近期开展了车停人行、礼让斑马线活动,对不停车让行的机动车辆公开曝光,成效十分明显。
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推进山东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等要求,这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鞭策。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一级演员宋秀敏代表说。在30多年从艺生涯中,宋秀敏成功塑造了小生、青衣等多个行当几十个角色,演出2000多场,她和同事们获得十多个国家、省级大奖。作为一名地方戏曲演员,我们一定唱响主旋律,推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大戏,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建设两大示范区传播儒家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山东的殷切期望和要求。报告提出,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提出建设两个文化示范区,这引起了济宁、淄博两地代表的热议。
济宁市委书记王艺华代表对于报告设专章阐述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构筑道德文化高地的目标感到特别振奋。他说,报告特别提出加快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努力在世界儒学传播和研究中保持充分话语权,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担当。下一步,济宁将全力建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示范区、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等四大战略平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五大工程,积极推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淄博规划了56平方公里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现在已经建成了15万平米20个博物馆,今年还要开工建设八个项目。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代表说,报告提出建设两个示范区,其中一个是有关齐文化的,我们将发扬齐文化开放、包容、务实、变革的精神,打响中英足球论坛、齐文化旅游节、稷下论坛三张名片,把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这个载体建设好。
读到报告中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代表十分自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孔大典,是形象阐释孔子礼仪文化的生动载体,近几年先后走进南京、上海、大同、哈尔滨等60多座城市的文庙和孔庙开展祭孔演出,并到日本等东亚文化圈国家指导当地开展祭祀文化。
从20XX年起,曲阜市就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四年来活动走进北大、清华等高校,足迹还遍布武汉、上海、长沙等城市和全国文庙,参与者总共37065人,其中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52个国家的外国游客。我们还将推出更多传播儒家文化的生动有效的实现形式。刘东波说。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山东有底气有行动。风疾正是时。以这次党代会为起点,山东必将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内容心得体会范文【2】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未来五年,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取得哪些新突破,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此作出明确部署: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让人民群众更满意。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大气、水和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加大重点地区扶贫力度,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黄河滩区60万群众脱贫与迁建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重点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报告至此,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使命艰巨。目前,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累计减贫671.1万人。
菏泽现在还有46万人生活在省定贫困线以下,占全省51%。实现14.7万黄河滩区群众迁建,是菏泽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代表说,看到黄河滩区脱贫与迁建写入党代会报告,信心倍增。今年5月15日,我们正式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持续推进扶贫车间建设,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决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残疾人是小康路上需要特别关注的困难群体,省残联理事长仉兴玉代表注意到,报告提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办好特殊教育。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报告对此又作出强调,这让我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奔康进程,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努力使我省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报告还提出,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解决城镇基本住房问题。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统筹城乡低保,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致力教育就业,托起明天希望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提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报告明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义务教育均衡提升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枣庄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于伟利代表说,自2017年起,学校与多所乡镇学校建立手拉手联盟教育关系,定期组织教师送课交流,探索出了支援乡村教育的路子,实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下一步,我们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通过授课、讲座、座谈、报告会等形式,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教师成长、教学管理等方面与联盟学校加强交流,把联盟教育推向深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了解,五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创业贷款、就业援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等一揽子促进就业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失业动态监测、预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城镇新增就业596.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未来五年,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促进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韩金峰代表表示,全省人社部门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
破解看病之痛、养老之困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一大困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医联体建设对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意义重大。德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岳红卫代表说,目前一些医院、科室已经作出探索,接下来将逐渐全面推开。在他看来,推进医联体建设,要提高医生和病人的认识,使医患双方都逐渐接受这种模式;加强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有效协调机制;明确考核机制,在收入分配和时间分配上做好平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医生流动下去,相应配套设施也要跟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57万,占总人口的20.68%,人口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对此,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对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来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关键。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呼吸科主任刘学东代表说,报告专门提到要推进医养结合,这既切合当前实际,也是对应对未来养老趋势的谋划。在她看来,做好医养结合,需要加大投入,保证医养场所与老年人口相匹配;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医养需求;还要加强对陪护人员的专门培训,解决护理不规范问题。
报告还提出,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努力开创山东生态文明新时代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努力使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健全完善河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绿水是百姓共同期盼。报告用了2页篇幅,对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作出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加快构建三大红线,即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这引起代表广泛关注。
报告特别强调,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让齐鲁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充分表明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决心和信心。省环保厅厅长王安德代表说,全省环保系统将坚决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确保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目标。
在完善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报告提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加大环保督查力度,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 地理选考 兴趣度 职业幸福感
2017年实行的新高考改革细则于2014年11月中旬由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此次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将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高考总成绩=必考科目成绩(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成绩(7选3)。选考科目为高中学考科目中的7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截止到2016年10月中旬,2017届的毕业生已经参加过一次7选3的高考。
据此,地理学科――一门在初中由《科学》、《历史与社会》分散涉及的非独立学科,不再作为2014级学生的文综学科而成为选考科目。这门以往理科生眼中的文科学科,文科生眼中的理科学科,就被更加边缘化了。那么,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究竟如何对待地理学科,尤其进入高二阶段,学生面临7选3的选择,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学生犹如在超市里选购商品(学科)的顾客,老师则形同商品促销员,要展现亮点吸引驻足观望的顾客。一位学科老师的价值在于被学生认可。试想,如果选考的人数非常少,班级也就相应减少,学科教师就会有富余,那该学科的老师在学校里就真的被边缘化了,成为学校“无用的人”。所以,唯有增强地理学科的内功,提高地理学科在学生中的分量,增加地理选考率,地理教师才能获得满满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高考模式的改革,必然给一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在改革的时代,师生该如何开展教与学呢?其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答案――“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即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在教学中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2]。这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首要理念,也是地理老师的“尚方宝剑”。不管考试制度如何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变的,培养目标是恒定的。
一、教学实践
如何营造一个“高效课堂”,既能渗透高中地理教育理念的使命,又能完成全体学生的学考教学任务,还能为部分参加高考的同学提供保障,亟待一线老师摸索研究。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中,在课堂教学中追求“低重心、高效率”,立足学生学情和兴趣,积极开展了如下四类课堂实践:
(一)走出去,拿进来――一轮红月和六朵棉花引发的课堂效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的原动力。缺乏兴趣难免出现三种效应:(1)课堂40分钟专注度不够导致听课效率低下;(2)课后作业时间不够用时会牺牲地理的学习时间;(3)畏难心理导致遇难而退或者一知半解时不求甚解。
地理课堂如果仅局限在教室内,难免枯燥乏味。所以老师要积极创造“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为课堂注入活力,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一轮红月。《地理Ⅰ》第一章有个“观测月相”的天文活动。适逢2014年10月8日有天文奇观“月全食”,笔者及时把握教学机会,在当天的课堂上把月全食的形成原理、当次月全食的时间、观测要求一一进行介绍,并对“红月亮”的形成原因和同学们进行了探讨。
当天晚上,师生共同观测。无奈天公不作美,云层较厚,整个观测过程不理想,而且没有预计中的“红月亮”现象,师生都有些失望!
第二天的地理课堂上,师生再次探讨“天文观测选址”的要求,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天气晴朗、天空少云、灯光污染少、大气污染少等条件。这一次观测活动虽然不成功,却让同学们对怎样才能观测成功的区位条件印象深刻,比老师单纯讲,效果好多了。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这就要求教师有一颗善于发现地理现象的心。例如此次的天文现象,近期发生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新闻事件(如2016年7月9日影响本地的“尼伯特”台风,结合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分析成因危害等)、本地区乡土自然地理(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植被)、人文地理(工农业、城市、交通、物产)等都可以作为多元的课程资源,将地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走出去”的地理课,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内容知识性、实用性都很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留心获取身边地理信息与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一旦获得,那真是终身受益的。
案例二:六朵棉花。国庆假期,正是棉花成熟的季。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涉及棉花的教学,但笔者及时采摘并将棉花带入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笔者分别采摘了一颗尚未开放的棉桃、三朵处于不同开放程度的棉花、一朵采完后的棉壳、一朵烂棉。一进教室,同学们就被笔者手里的棉花给吸引了,大家兴致勃勃地又是摸、又是扯、又是用力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笔者一一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棉桃好重啊――因为尚未盛开的棉桃里有水分,棉絮很湿;很难用手掰开――棉瓣的盛开靠阳光晒;烂棉怎么形成的――棉瓣开放的时候遭遇了雨水没有及时晒干,发霉后又被虫蛀……
笔者接着提问:根据棉桃水分足、棉花盛开等特点,你能推测哪些地方适合种植棉花?我们国家最适合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地区是哪里?世界上盛产优质棉的国家是哪个?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从“温暖湿润”修正到“温暖干燥、光照充足、水源充足”;从“采棉大军入疆”联系到南疆最适合种棉花;从四大文明古国埃及联想到衣食富足的长绒棉之乡。
同学们又有疑问了:按理我们这里也是适合种植棉花的,为什么看不到呢?笔者又引导大家思考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大家意识到了市场经济下一块土地上种什么,除了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最后笔者让同学们细心观察青棉桃和盛开的棉瓣下叶子的区别。同学们立即发现采摘棉花时可能会把枯叶带进棉絮,这样就会影响棉花的品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要是能够培育出一个优良的品种,在成熟期棉叶能够自动脱落,该多好啊!
既然没有机会把学生带出课堂到棉花地里去实地观察,那不如教师花时间去采集标本,把标本“拿进来”。本节课此环节用时不长,但师生兴致高昂、讨论热烈。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巧妙的设问和对学生疑问的引导,表面上看似闲庭信步,实际上却能展现出过硬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诸如“六朵棉花”这样的实物或情境一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就会蹦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追问,学生在这些任务的驱使下,就会积极主动地整理自己的已有知识、归纳辨析同伴的观点然后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最终形成记忆深刻的新认知。
如此“走出去、拿进来”,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就在那一刻被调动和点燃。在他们好奇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体验和探索中,动手能力、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2],实现了由“要我思”到“我要思”、“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二)重律,循序进――“学案导学”提效果
很多同学还延续着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希望老师能经常发些提纲类的资料,最好能有听写抄写作业,把高中地理尤其是《地理Ⅰ》当成纯文科学习,认为死记硬背就可以考高分,或者说学生心理上依赖老师,不愿意主动思考、整理、提炼。因此,教学中一些理论性相对较强的知识点,应如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既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又能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教授“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时,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
1.认知――教材处理
圈一圈、划一划:(1)常见的地质构造分哪两大类?(2)哪类岩石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褶皱?(3)形成断层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2.归纳――表格整理
3.探究――背斜构造与向斜构造的判读(岩层弯曲状况、岩层新老关系)
4.实践――了解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1)找矿(石油、天然气);(2)找地下水:(3)挖隧道:(4)桥、坝、房屋等工程建设要避开。
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在缺乏有效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往往采用低效的死记硬背方法。如此,不但记忆不深刻,而且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处理该类知识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认知困难所在,通过设计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梳理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化解学生思维的障碍[4]。学案导学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学案非常简短,但清晰地呈现了步步深入的学习过程,尤其是第四部分“实践”环节,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目的和用途。同时,这则学案启发学生要举一反三学习:教材呈现的理论知识是什么?是否可以(用列表法来)归纳(对比)突出重点?该理论知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教学实践证明先理解后记忆,才是最适合《地理Ⅰ》的学习方法。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学案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了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似无心,实有意――预复习作业形式的巧设计
一节课结束时,老师往往会布置为下节课学习准备的预复习作业,某些同学对待预复习作业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当天其他学科的作业量。这说明即使同学们能意识到预复习作业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他科目的影响,预复习作业往往被忽视。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想起教研室曾举行过一次“我最满意的一份作业设计”,获得一等奖的是一份《常见的天气系统》的预习作业设计,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其启发,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收效很好。
附预习作业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预习作业布置
内容:在下列表格中记录校运会期间和本周末的天气变化情况,并思考导致天气变化的原因。
形式:通过收看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预报和自身实际观察,记录每天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和降水);住校生可以收听午间的校广播预报,做好记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这份作业的设计者提前关注到学校运动会期间会遭遇冷锋过境这一天气变化,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要求同学们记录校运会期间的天气情况,并思考导致天气变化的原因。既顺应了学生“无课业负担地享受运动会”的特殊心情,又充分利用了他们特别关注运动会期间天气的心理,不露痕迹,巧妙地完成了《常见的天气系统》新课学习前的一份重要预习作业。
事后的授课效果表明,这次的课前预习作业对学生学习新课及课后如何运用该知识点帮助很大。由于是实实在在从生活中取得的亲身体验,同学们印象非常深刻,对冷锋系统过境前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附复习作业设计:
《水循环》复习作业
作业内容:研究性学习――“调查家乡的河流”
《地理教学指导意见》提出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一基本要求。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往往要求学生熟记“意义”,再做几道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此,笔者重新设计了研究性复习作业,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做调查,旨在实现《学科指导意见》中倡导的“让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找到解决对策,并尝试撰写调查报告”[3]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真真实实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关注了家乡的河流、水资源状况,更好地理解了“水循环更新陆地淡水资源”与“过度水污染”之间的矛盾。
(四)低重心,蕴深远――渗透科学素养、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新版《地理教学指导意见》将“地球的运动”一节定位为发展要求,无基本学习要求,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不大。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不可能对此内容深入全面地讲解。很多老师无所适从。其实不然,老师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考试,还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笔者在教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时,结合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图片,补充了前苏联登月失败的经过及我国探月工程计划的内容。在对比中让学生意识到我国航天事业起步迟,发展快,航天之路曲折艰难的实情。同时,笔者及时在课堂上传递获得的最新新闻――2016年11月神舟十一号成功完成任务后,中国透露太空探索计划: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018年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新一批航天员(包括女航天员)选拔;为其他国家培养宇航员,等等。课堂上笔者以展望的口吻对同学们说:“也许不久的将来,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用的地理教材和图册中就有我们班×××同学的名字和事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挑战困难,激发立志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豪情。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活动,正值农历八月十八,同学们都熟悉钱塘江潮水。笔者及时引入这个乡土地理的案例,从曾经的无穷水患,到今天的旅游奇观,是一个典型的“利弊共存、化弊为利”的成功案例。由此教育学生,太阳活动、太阳辐射,以及任何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要全面认识其利弊,并积极化弊为利,为人类所用,促进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
无论高考形式如何改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有时,教育的成功并不是用学生考试成绩的等级,或者有多少学生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来衡量的。或许很多年后,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淡忘,但当年地理课上,老师寓意深远的一两句话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可能就是他(她)一辈子的记忆和收获。
二、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创新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与学生交流时感到教与学中有不少的亮点和小惊喜,尤其是学生那句:“老师,我们觉得你不像是在讲课本,讲纯知识……引申开的知识更能记忆深刻,很喜欢这样的课……”因此笔者相信,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成效。
1.充实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实践中要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以适应课改和时展对课程资源多样化的要求。笔者以为,在此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课外知识、实物展示等,都可以创造性地成为地理课程资源。
2.提升教师素养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有标新立异的思维,不是教材、教参资料的人工传声筒,对教材内容、课堂预设与生成应有深刻的思考和灵活的应用。这个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课堂掌控和实践能力,使自身的教学理水平得以提升。
3.提高学生能力
课堂中的很多实例应来自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教师应及时捕捉信息,巧妙引入,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思考空间。利用教授新课,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远意义,适时地给予学生点评和鼓励,使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扫除障碍,由疑惑走向清晰,享受学习的快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业成绩,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学习品质。
4.打造高效课堂
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既能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去深远备课,又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低重心”地浅显教学,尽量顾及每一位同学,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与自信。
要在课堂中讲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更多的、充分的准备。学情的研究、教材的钻研、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疑问的解释等,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三、结语
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5]。如何当好总书记眼中的“引路人”?如果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太少了,连上课的机会都没有了,没有机会和学生探讨地理问题,又何谈引路?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备、综合性强的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应集思广益多渠道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既能落实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又能提高高考选考率,增强地理老师的职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新闻.2014.1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8.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