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时间:2023-07-25 17:1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3-01

1.网络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1.1网络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感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教学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网络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通过网络,看着令人神往的、变化多端的网络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时而专注的倾听,时而入神的阅读,时而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时而转动脑筋质疑解答。这些极为丰富的教学形式,带给小学生们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网络,通过强大直观的画面,优美动人的图片和音乐效果,对提高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文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2网络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堂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当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于口头,局限于书面的局面,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网络运用的多向及时互动,不断的激发了学生的悟觉,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悟”而生。

2.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小学生受年龄条件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弱,思维模式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没有开始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多些变化,而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学生的兴趣很小,也很难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教学,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音乐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是向学生展现仿生学的作用,重点理解仿生学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些仿生学在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的例子,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具体来说,我是这样做的: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几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小鸟是怎样飞翔的,然后播放飞机在太空遨游的视频,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仿生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很容易能让学生把飞机与小鸟联系起来,理解飞机是仿照小鸟飞翔的原理制造的,然后,当他们去学习与理解本课中的蝙蝠与雷达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3.多媒体网络开放了语文课堂

多媒体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将使语文教学更好的与时代接轨。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是语文教学与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如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我将备课时集纳的教学信息,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C A I )中,并且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如 :动物博物馆,珍稀动物等)其中关于"麋鹿"的图像、图片、声音文件等一应俱全,并且图文并茂。学生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极大地增长了知识。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看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集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自然了然于胸了,然后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内化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搜集与《西游记》的相关的知识、评论等,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认识。

和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很多,也可以用搜索工具"网易"(w w w . y c a h . n e t ) 、"搜狐"( w w w . s o h u . c o m ) 等寻找相关资料,这些都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一改过去的讲授者而成为一位"导游",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向导。网络信息有丰富性和即时性,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2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人才的基础教育工作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尤其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基础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语言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等角度,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关对策。让语言教育成为小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环境 运用能力 培养策略

一、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夯实语言训练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愉快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想象力、创新意识的相互促进关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的单纯教师给予,学生安静地认真听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拓展形象思维空间。要变传统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充分拓展每一个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高效率的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行为体现,包括教学语言与学法指导方面的创新工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需要关注实效,其主要评价标准应该考虑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自主表达的语言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智力是否得到有效开发,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一定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就是要依据小学生的潜在心理诉求和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语言基础教育,力求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都能充分开发语言潜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在强调语文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努力培养语言能力,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转移。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者,更应该时刻叩问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终生助推作用,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获得其他知识的途径,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二、以语文基础知识传授为契机,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语文教学过程,必须集中精力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语言教学和有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知识,同时要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特别是有效培养小学生获取新知的各种兴趣,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处理简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取新知识,逐步充实自己,勤于锻炼思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小学生的心灵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心理基础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要通过岗位培训,实施全员继续教育,通过苦练基本功等途径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尤其是驾驭教材的能力。当前教师普遍反映,小学生几乎在诸多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造成语文教学效益的低产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像说书人那样大讲特讲,仅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性传授方式,只局限于单一角度的识记正确,而不思变换方式启发引导,结果每次语言教学活动后,只是教过了一些应该学的东西,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否提高?这在公开的语文教学活动评优中尤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担忧形式不“变”上不了领奖台,所以为求教学方法创新,简单把一些与本课题不相关且无价值的游戏、绘画、音乐活动也硬凑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思考所选的内容是否适合仿编,适合思维的扩散,出现语文活动离不开仿编,以故事教学无疑使思维扩散得到一定发展,但收效不是太理想。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前一环的活动目标尚未落实,就急于开展下一活动。

三、在语言教学中注重审美情趣方面的培养

通过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些语文课在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只能简单提升为品德和生活教育课,而没有从健康审美情趣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语言类故事教学中较为突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训练被轻视,倾听习惯的养成被丢弃,剩下的只是“说教”。一些概念化的理念常常被僵化地“注入”。一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方面的培养,但是,往往只停留在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表象感知,没有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因,促使学生感受、领悟生活中的美感言语或行为,而是教师把自己理解的“文本内容”,凭主观意识强行“注入”学生的头脑。往往是老师觉得其中某一句很动听,很优美,就命令同学们学习。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表象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自身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价值,只知道必须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很难挖掘出教材传递给学生的“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教师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核心内容的主线,自然无法理想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较好地开发智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材中表述的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之间不仅经常联系在一起,而且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探索先进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结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尤其是语言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重点要为学生营造能够即时被鼓励展开形象思维并表达想法的氛围,拓展自由想象空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育关系,才能提高语言基础教育实效。

第3篇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泉水》、《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学生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周围的环境。

二、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 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心中的真情实感,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量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视听活动,在培养学生听和阅读能力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环保视听材料,组织学生课外看和听,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是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学生说写能力培养中渗透环境教育。学生根据自己从书本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环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倍受教师的青睐。不难发现,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张家口经开区燕兴学校不断研究摸索所获得经验,就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我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二、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点难点。例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伊始,我应用多媒体演示一幅人来人往的“桥”的图画,并设问“你是怎么理解桥的,又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启发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待读懂课文之后,让学生把通过读课文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课前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很容易理解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爱心桥、是血脉桥、是亲情桥、是生命的火种得以继续燃烧的桥。 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丰富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

三、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把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雷雨》运用课件再现雷雨倾盆而下的情景,逼真的声响效果再现惊天动地的雷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教学《黄山奇松》,运用课件展示让学生领略迎客松之遒劲,劲客松之挺拔,送客松之蟠曲,给学生带来奇妙的感受。二是可以提高想像能力。在进行写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凭借美妙的旋律想象“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写出自己游桂林的感受。三是可以提高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例如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示村庄的美丽景象和遭到补破坏后颓废的景象,让学生对比画面,从语言文字中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小村庄给我们留下的启示,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有助于知识视野的拓展

众所周知,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角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和传递者,而是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善于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查阅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历史,找寻圆明园被烧毁时的情景片,尤其是收集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略国签订的诸多不平等的条约,这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们祖国的过去,同时还收集了祖国现在的辉煌成就。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

五、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随着我国对于社会基础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小学教学工作特别是语文基础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重视。同时随着我国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如何利用新课改的机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为新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建立做好研究工作就成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工作。在进行这项研究工作中,我们结合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传统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进行新语文教学理念建立的研究工作前,先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理念进行一些研究工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感受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工作观念中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所以在进行教学工作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中,教育者只根据上级的教学要求、自身的教学方法及经验制定教学的计划和目标,从不或很少考虑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要求。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和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重视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进步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育者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学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予以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其综合全面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评估最佳标准。这种全面的提升包括了成绩、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全面的能力提升。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的错误会造成语文教学工作整体的错误。

(三)难以实现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

对于我国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其片面的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难以实现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如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既包括了学习的本身,同时还包括了对于阅读、语言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工作。但是我们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工作中难以实现这种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影响。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新型教学观念的建立

我们利用新课改的整体环境下,做好语文教学新教学观念的建立工作,针对传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新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的建立工作中,应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观念

在进行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建立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建立的是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紧紧地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观念。这种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包括了以下的几点内容。一是在教学的计划制定工作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主动的采纳学生意见制定语文的教学计划。二是在教学的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协调工作,利用平等的教学关系进行教学工作。三是在教学工作结束后,教育者应积极地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在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中进行采纳。这样的教学工作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可以为全面教学观念的转变打下基础。这种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以下的教学工作为例。例一、小学语文课文《春天的手》进行教学工作。老师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计划,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的小组,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协调工作,教师学生采用朋友式的教学关系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利用游戏过程中的交流获取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这样的教学过程紧紧地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可以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开展,具有很好的教学观念转变作用。

(二)做好新的教学环境的营造工作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新型的教学观念的建立工作中,一个很好的教学观念转变方法就是做好新的语文教学环境的营造工作。这种新的教学环境的营造应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其实的工作应包括了以下的几点。一是改变死板的教学气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其课堂环境要求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接受工作,一般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意见,所以课堂的环境气氛比较死板。但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中,课堂环境应该是活跃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意见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气氛建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方法。这种情景教学方式的开展就是利用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学习工作。以以下的教学方式为例。

例二、学习语文古诗《春晓》。教师将课堂中的环境进行设置,利用多媒体形式还原春日的情景进行布置。教学开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日早晨的情景,对《春晓》进行翻译和解释工作,提升学生对于诗歌中意境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工作开展既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实际教学作用。

(三)做好小学语文合作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开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除了进行单独的教学工作外,利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语文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新型教育观念建立方式。这种合作教学方式的开展既符合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合作教学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际的合作教学工作开展中,应做好以下的工作。一是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开展合作教学。合作教学的开展,首先应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这种教学分组工作应考虑好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诸多元素进行合理的分组工作。分组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确实的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二是做好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的适应工作。在实际的合作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对于合作教学工作的内容并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行引导工作,引导学生适应合作教学方法。

(四)做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

在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新型教学观念的建立工作中,除了做好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方式的转变外,教育工作者要应积极地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工作。实际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生因为长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进行学习,所以在其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这种自主学习意识的缺乏在学习中表现为自学的能力差、对于学习方法的自己总结能力差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利用各种的学习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22-01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教育也开始走进课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品读美文时寓入环境教育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描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之类的散文。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落实到行动中去发现、保护美的事物,创造美的事物。因此,可以通过品读美的语言文字,把环境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到学生心中。

如教学《林海》,文中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教读这一段时,笔者则以抒情的语言导读:“多么美的语言,老舍笔下的兴安岭已经纯粹是一位灵秀的姑娘,一位穿着绿袖红鞋随风轻舞的少女,让我们跟着她走进兴安岭的怀抱,去闻一闻花香,去采撷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吧!”学生读出了文章的感情和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笔者因势利导:“徜徉于这么美的环境中,你想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想把她捧在手中,放在心中;也有的说,希望兴安岭永远美丽。在这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的境地,环境教育也已经深入学生心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描写风景环境的散文,通过多种品读的方式,加上教师的引导,环境教育的渗透就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在视听情境中孕育环境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努力创设一种优美的、清晰的视听情境,使学生乐意接受。因为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产生相应的情感。

笔者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运用录像手段,在荧屏上展现了大榕树的美姿和鸟儿欢叫的热闹情景,学生通过直观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且和作者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一颗大榕树就能成为鸟的天堂呢?”学生回到课文中的阅读才知道:那里的农民不允许人们去捉鸟。笔者还通过相关资料告诉学生当地人通过保护大榕树和保护鸟而取得了经济效益。学生在这样的视听环境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鸟类的感情油然而生。

三、在辨析讨论中融入环境教育

通过有关现象及问题的辨析讨论,也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能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明辨是非,进而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如在教学完《蛇与庄稼》一课时,学生已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自然界的生物链如果被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威胁。如果课文就此结束,学生受到的情感教育并不深刻,更谈不上理性地加强环境保护。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辩论题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生物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我们知道了蛇是老鼠的天敌,可是社会上乱捕捉蛇的现象也不是个别,有的人故意捕捉蛇来卖、来吃,这些人的做法对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通过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各自看法,可以进一步明确蛇与人类生活、人类环境的关系,明确保护蛇的重要性。在教学《朱鹗飞回来了》和《金色的脚印》时,笔者也设计了类似的问题:动物也有性情,他们也有生死相依之情,也有亲子之爱,那怎么样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和我们成为朋友呢?学生在辨析讨论中逐渐明晰:给动物生存的空间,和动物和睦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

四、在小练笔中融入环境教育

小练笔是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扩展延伸,即从具体的课文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观察,联系实际生活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的一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诸如不许践踏草坪、不许伤害生物、要节约用水、要爱护树木等多种保护环境的读写训练。这种方式的环保教育与以上几种方式相比,更容易对学生的行为和环境道德认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地球母亲的诉说”的练笔训练。通过这样听说读写的结合方式,让环境教育渗透并扎实推进。

第7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科学分组 小组分工 教师作用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已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合作学习事与愿违,实效甚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各自为政,秩序较乱。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外,也有教师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课堂活跃的表现而不去制止的原因。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者斯莱文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本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能象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那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不太容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读自悟、深切感受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前提。学生个体对问题不甚了了,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探讨?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小组的共同意见。要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其次还需要教师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2、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不能过于狭小。

合作学习是一种比个体学习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如果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浅显,甚至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个体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根本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徒然流于形式,浪费时间,也使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失去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有一定困难,但小组集体努力就可能解决,也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3、分组要科学,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分组。

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例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种类型的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例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关心同一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为了展开辩论形成思想交锋,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现代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符合生活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

将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不仅可以简化以往繁琐枯燥的语文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运用语文知识关注现实。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拓展思维,而且有利于形成小学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良好品质,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1.3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

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需要不断发展培养的,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围绕生活进行语文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有效激发孩子的天性,使学生更加自由的成长。

2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应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要在小学生较为熟悉的典型生活场景中促进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引导小学生在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勇于追求与探究生活,能真正的联系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效教学,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注重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平台,学校有学生最重要的交际群体,充分的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期待,不仅可以为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学校环境运用语文知识。教师应当利用学校深厚的文化氛围,积极广泛地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交流,积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

2.2广泛借助社会资源

深入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小学生增加进行语文知识实践的机会。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社会热点语文现象,积极加强对学生引导,使学生能汲取社会中优秀的语言养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同时能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2.3发挥家庭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环境,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初是在家庭形成的,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语文教师。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家庭氛围,有效地设置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更熟悉的氛围里自由的表达,教师也应当给学生胜似家长又超越家长的关怀。

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在于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原则,积极的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小学生置身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现实生活,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3.1教学内容切近现实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关键于使学生理解生活的内涵,使学生有深刻的生活概念,使学生具备主动联系生活的意识。首先,将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使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章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从而引起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深度共鸣,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生活体验活动,能联系语文教材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愿景与想法,使学生形成联系生活的良好习惯;第三,能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欢乐,使学生真正爱上生活。

3.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教师选用的教学形式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情境要生活化,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文章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其次,采用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讲生活故事,以生活趣闻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构思生活片段的写作练习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围绕生活进行语文技能练习,可以在生活情境中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事件有关的组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描绘生活事物。

3.3倡导语文教学学以致用

e极倡导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要途径,(1)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题材,组织学生实际感受生活事物,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性,使学生对日常语文学习活动充满兴趣;(2)围绕日常生活选择语文课堂的训练题目,积极树立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意识,使学生切实能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解决生活问题;(3)鼓励学生开展生活实践,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语文作业题目,使学生注意搜集身边的语言现象,能用语文知识切实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4结语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而丰富的语文知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运用这些语文知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克服以往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的弊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34-02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1.1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1.2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2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2.1学生主动性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2.2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2.3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3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3.1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 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3.2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1-0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促使相关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相对优越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大力推广。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通过这个教学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情景教学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到各种辅助设备,比如多媒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又因为多媒体具有声画统一的独特特点,将语文知识利用声音、图画、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情景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和具体性的前提下,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情境教学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小组队之间的成语接龙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探究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创设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想得到的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地创设情境,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1 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语言学科。可以说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所以,情境的创设更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是活泼形象的内容,富有故事性,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应该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以教学内容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思考。[2]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但山中的各种生物,然后再让学生现象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些动物或是植物是书中所提到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在和自身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自觉地将书本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达到书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完美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2 利用书中的内容进行情景创设。情景创设不仅要联系实际生活,而且还要回归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文中的对话。[3]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多是让学生朗读课文,就显得死板,学生学习不主动。但是如果让学生扮演文中的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就达到了情景创设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主动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不仅有利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文章内容,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孔凡成.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反思――关于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系列研究之四[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97-100.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在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讲授,还应该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应该进行改革。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灌输式教学,语文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天真活泼,对周遭事物都十分好奇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比较好动,并且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但是在我国大多小学学校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有上课认真听讲,是否有真正学到知识,而过于压制小学生的天性,忽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调查也不难发现,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其旺盛,他们经常会问各种各样在语文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因为觉得麻烦不愿意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是让小学生听话,认真听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兴趣,语文教堂气氛过于严肃沉重,缺乏活动。同时这种依托教材,灌输式的教授知识的方法,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学习。

1.2师生关系疏远,小学生畏惧提问:小学生离开家庭,迈入学校,教师在他们的眼里成为最被依赖的存在,他们不仅信赖教师,更畏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感,对于所学的知识即使带有疑问也不敢进行质疑。一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提出问题,遭受到语文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嘲笑。二是许多学生都会担心自己因为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其他人认为“不聪明”。在这种沉默的教学氛围下,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效果很差。

1.3小学语文题海战术,作业太多:小学语文的改革还应该培养孩子多读课外书,不应注重题海战术。只有多读,多看,孩子才见识多,多读书,应该学习美国小学语文的做法,建立阅读图书卡片,每天或每周布置阅读要求,让家长签字,督促孩子完成,每周阅读书目可老师提供,小学一二年孩子让家长每天检查完成,从启蒙教育开始让孩子们都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小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是否具备一定的兴趣。只有小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程,愿意参与到其中来,当他们对教材内容有想法或者有疑问时,才会想要进行提问,获得老师的答疑解惑。并且他们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为自己的语文学习进行文学知识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喜欢上语文,只有热爱,他们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当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难点问题时,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解决,如通过网上教学资料查询与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等。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下讨论的课题,让学生先在课下做好这篇文章的预习工作以及相关资料的查找。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这篇课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最后教师选取一名小学生进行最终的发言总结。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2.2语文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在教学前,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课堂设计,在这一堂课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如课堂讲授运用的时间长度、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时间长度、学生发表观点和想法的时间长度等。其次教师要设置相关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将角色扮演法或者情景教学法等。最后在下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总结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自己制作相关语文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PPT,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这里我们仍旧以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以课为例,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网上搜集有观的地震事件的资料,如图片和视频等,然后将其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体会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地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真事向同学们讲授,然后以此来引出本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同学们在文章中体会爱和情的美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3语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平等友好师生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又是刚刚离开家,步入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极其敏感和脆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授,还应该更加关心和爱护学生,创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不再惧怕老师,而是将教师当做可以信任的人,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质疑和想法。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提高自己的成绩。最后教师对于学生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批评,少一点指责,让学生从喜欢上语文教师开始,进而喜欢上小学语文这门科目。

参考文献

[1]马应昶.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2,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