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体经济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制造业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然而,中国还不是个制造业强国,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亦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易受外界经济冲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力红利正在下降,资源过度消耗也使环境压力巨大。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比重的90%以上,但只占世界工业制成品的10%左右,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近些年,我国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急剧上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外部市场均受到挤压。与此同时,欧美等国的产业吸引力相对增强,我国国内却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房价上升、环保压力、税费等原因,使企业感到运营压力日益增加。
此外,在前些年的“GDP竞赛”中,某些地方只想追求速效,不愿意解决对短期增长无效或有负效果但能够提升长期增长潜力的关键性问题,采取了一些可能竭泽而渔的措施。时至今日,要把自己打造成“金融中心”的城市仍数不胜数,对虚拟经济和服务业片面追求已成为普遍现象,经济走向“脱实向虚”。
“未工业化”遭遇“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
中国的工业化卡在了所谓“周期”的陷阱中。
一方面,由于发展速度超常,中国制造业与日本类似,在较短时间内就开始追逐制造业“周期”末段,发生了“去工业化”的现象。而更危险的是,中国只是体量庞大,其实根本未及“工业化”。这事实上破坏了中国制造良性发展的路径,形成了经济“脱实向虚”,并且很难再回到正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起步较晚,我们还在上一个“周期”之中,发达国家则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周期”,因此,“未工业化”遭遇“再工业化”的资源争夺战,进一步加重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并且,由于我国实体经济本就不够扎实,“虚火上升”只会更加重爆发系统风险的可能性。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经济现代化不可能绕过工业化阶段。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仍高,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工业化的功能。
培育企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从企业层面来看,应积极应对国际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借助新的信息技术,实现向中高端制造业的升级。一方面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树立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注意的是,企业作为微观个体,千差万别,只有充分的竞争和正确的激励,最终才能形成最活跃、最优质的市场,得到最具价值和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因此,市场政策决策和制定者的导向尤为关键。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培育适合企业积极发展的营商环境,以及能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高效市场。
首先,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强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和主导的定位,改变一些地方盲目追求虚拟经济增长指标的产业结构政策。因各种原因形成的资产泡沫不但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也打压了制造业的积极性。当地方政府为自身收益而助推房价的时候,实业却因房租太贵而无以为继,同时又因两套学区房起死回生。这种现实中的童话使制造业无立锥之地。所以,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放弃短期利益,放眼长远,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和投映于市场的激励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挤压企业虚拟经济投机行为空间,促使经济脱虚向实。
关键词: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 协调发展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引导工具。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的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者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金融体系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根本所在。而实体经济的高效运转又离不开高效的金融体系辅助,两者之间需要协调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因此,无论是资本市场改革以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还是金融产品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都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健全的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
我国的金融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比较明显的是,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力量,但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对称的是,其难以从现在的金融体系里获得足够的服务;农村需要金融支持,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更多的商业银行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考虑而将农村的资金转移到城市,农村不仅没有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反而一定程度上成为资金的输出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善当前的金融体系,使之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并维护创业板平稳运行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业经济,从而推动社会产业不断向前迈进,促进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需要引导科技创新来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产业结构。在将知识转化为产业经济的过程中,创业投资的发展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化,增加经济活力有着重要意义。在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配合下,风险资本将积极推动新兴产业,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的IPO对公司当前和历史的盈利能力有严格规定,这种制度安排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把一大批具有盈利潜力但缺乏发展资金的创新型企业被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空间,进而延缓了整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利。我国自2009年9月推出创业板以来,目前已经有300多家中小企业登陆创业板。与现有的中小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在功能定位、风险特征、企业选择标准、发行审核、公司治理要求、信息披露、交易与市场检查、退市条件及保存制度等方面有着显著提高。创业板从融资、交易制度及投资等方面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创新思维(曹新,2008)。
创业板为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是也不能把创业板作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由于创业板的高风险性,需要具备更加完善的监管体制。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在于其迎合了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吸收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不完善的一面:过于追求新的概念而带来的巨大泡沫,创造一系列神话的背后却损害了很多投资者的利益,伤害了一个市场发展的根基,这一点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得到了深刻体现。我国推出创业板除了可以增加审核的专业程度之外,还可以鼓励投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其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开展更多业务。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构网点布局有空白、金融服务能力不足、信贷供给和信贷管理能力差、配套扶持政策不足等。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因此,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结合农村实践来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不仅要减缓农村金融的供血不足情况,还要为其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随着全国商业银行的“去农村化”加剧,一些县一级的行政区域营业网点都已经撤离。因此,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日益低下,导致很多农民无法享受普惠制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以及农村金融资源无法合理有效配置加剧了农村金融的问题。发展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成为改善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目前政府已经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允许新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高培勇,2008)。这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广西柳州市的柳州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城市银行,按“立足柳州,服务广西,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柳州银行下辖43个营业网点遍布柳州市区,在柳江、柳城、鹿寨、融安、三江五县设立县域支行,并且发起设立了广西柳江兴柳村镇银行、广西融水元宝山村镇银行、广西博白柳银村镇银行、广西陆川柳银村镇银行、广西北流柳银村镇银行和广西兴业柳银村镇银行等多家村镇银行,今后会继续向广西区内其他县域乡镇开发营业网点,这就大大缓解了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机构设置改革的同时,需要对农村信贷服务持续改革,发展农村信贷服务,比如无需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进一步完善农村小企业信贷制度,探索与农业专业合作社信贷合作机制,大力开拓银团贷款,构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制度框架。同时也需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金融创新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
金融体系必须具有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够正常行使其所应该承担的各项职能,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提出的各项要求。金融体系的创新与经济环境的变迁是互动的,一个僵化的金融体系只会让经济运行受阻,从而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创新又不能超越经济社会现状而进行,金融创新超越了经济发展和风险控制水平,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从而可能引起实体经济的大幅波动,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印证。鼓励市场发展不等于放任自流,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严谨的监管和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一)发展虚拟经济要依托稳固的实体经济
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未来开展金融创新是难得的一部反面教材。从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发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自由经济理论所提倡的“最低监管”和市场自律原则,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中被证明是完全失效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现了问题。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的情况下,美国采取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攀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美国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杠杆的过度运用超越了实际的风险控制能力,金融业追逐利润的贪婪导致风险失控。市场监管落后于市场发展,无法对市场进行与时俱进的有效监管。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而不能超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创新需要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但过快的发展又可能导致大量风险而抑制实体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此次首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过于追求金融工程带来的利润而没有配套的、真正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市场过于强调自由化而监管不利。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创新需要借鉴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金融产品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监管,如何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我国金融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同时又要兼顾我国经济的内部问题,比如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与民营个体经济、低成本竞争与民生改革、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等,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深化以及金融市场化进程要相当慎重,无论对金融市场的开放还是金融创新,都应该有所控制,给市场足够的适应和自我调整的时间,降低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徐伟呈、范爱军,2012)。对于我国而言,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需要控制在实体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与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相协调,服务于实体经济。
市场自由不等于放任自流,金融体系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金融产品出现,普通投资者无法对其做深入的风险分析,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只能是盲目的,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因此,需要有监管机构对复杂的金融工程产品做出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力求风险披露的充分性。对我国金融业的创新,应该有条件、有控制地进行,让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积极参与区域化合作并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此次金融危机加大了市场对美元前途的担忧,也再次把我国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推到了风口浪尖。中美两国既统一也掣肘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得中国的美元资产不是想撤出来就能撤的。何况撤出来后换何种资产作为储备也是一个问题。如此大的资产,任何的轻举妄动都可能将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这在当前的经济状况下是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可借助于这一时机,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适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金融危机加剧了外汇市场的波动,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东盟和中国内地、港澳地区都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地区,而且相互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数额巨大。由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推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有助于我国与该地区投资贸易便利化,减轻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降低企业成本压力。我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东盟大多数地区,人民币都可以在其境内使用,在少数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地位的货币(张鹏,2012)。这为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行,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大量的美元储备是货币互换的现实基础。现有国际储备货币仍然是美元,这就要求货币互换后面需要美元来做最后支撑,而我国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成为与亚洲各国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如果协议国想维持币值稳定,可以转而依靠中国。货币互换协议是我国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合理途径,但离国际化还有很大差距。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管制,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使得人民币尚不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在目前发展阶段,金融业发展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现实选择,这样既可以保持现有人民币汇率制度,同时又享有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好处,比如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率市场风险等。货币互换今后将更多出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这样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曹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J].中国经济时报,2008(6)
2.高培勇.财政与民生[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实体经济,这也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演变。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其有利方面在于金融经济的地位提升使得社会资源大量流入金融经济领域,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资金的流动与配置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3]。其缺陷方面在于两者之间的失衡使得金融经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甚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消极影响。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便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旦两者分离,无论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其破坏性都是空前的。所以,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两者分离的原因是解决当前困境必须要走的路。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前者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大大超越了后者,随着这种现象的深入,两者的分离也一定会对社会的整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4]。因此,对两者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大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资产增多使风险增大在讨论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从时间顺序与现实贡献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经济相比更具备根本性,从发展层面看,在实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后,金融经济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外,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期,金融经济想要进一步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世界性的交易过程中需要外汇,而外汇又要依托于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风险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金融经济中[5]。所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慢于金融交易的增长速度,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因此增加,这对经济发展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导致从技术角度看,技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国际化特点,金融经济的类型也以此为基础越来越多,从而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资产的比率。从制度角度看,由于金融经济大于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很多非理都与两者的分离有很大关系,这些行为因为制度因素而产生的。
(三)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膨胀是影响两者分离的直接因素之一,弱化主要表现在国际之间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国家内部也会对金融管制进行弱化甚至解除,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交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6]。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有很多,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前局面的产生,而上述的三个方面起主要作用,想要阻止两者的分离,也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将两者之间的比重与相互关系协调好,从而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三、金融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任何层面上的经济发展都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讲,金融经济来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完成发展,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存在于金融经济领域,但究其根本仍在于实体经济,而金融经济的过快发展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金融经济的发展在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下,就会形成金融危机[7]。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自我服务,满足以及强化的倾向加强,使得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甚至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干扰。由此可见,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机构与企业需要必要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四、结论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文中首先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泡沫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虚拟的经济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并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虚拟经济也逐渐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从以往虚拟经济的发展进程可知,虚拟经济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因为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希望对分析总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所帮助。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虚拟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有效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虚拟资本具有非常高的流动性,其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迅速从效益低的产业撤出,并流向效益高的产业,从前景不理想的企业撤出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而不断的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虚拟资本的这种特性,使得虚拟经济无形间对产业和企业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促使企业不断的寻求措施和途径来增加本耽误的效益,进而使得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效的提高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虚拟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一定的融资支持
虚拟经济的发展能够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通过合适的方式导向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聚起起大量的资金,满足资金缺乏的单位的要求。因此,虚拟资本流动的便利性和迅速性,对提升货比资金的周转、转移以及结算等各个环节的速度,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均有很大的助益。除此之外,虚拟经济能够加速财产和资本的积累,其所具有的多样性和扩张性等特征,能够帮助实体经济超脱实物形态的约束和限制,实现大规模的增长和扩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支持。
(三)虚拟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资产价格随之上升的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新兴产业上。新兴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收益的大幅提高和增长,由此可知资产价格和投资收益也同样将迅速增长。而新兴产业资产的价格,尤其是股票的价格超过其实际收益在上升时,就会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从而为传统产业的财富向新兴产业流动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并且与此同时,不仅会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其同时也会促使人才向新兴产业的方向流动,从而带来产业的迅速成长,促使实体经济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因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提高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
虚拟经济的存在肯定离不开虚拟货币,通常来说虚拟货币包括纸币、账面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多种形式。而当虚拟货币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者服务系统的循环时,虚拟经济就会进入实体经济,并因双方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两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形成则会大大提升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其不仅受来自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还会受到更多的来自于金融市场上的与实体经济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的各种交易和投机活动的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不确定性与风险性成倍的增加。
(五)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容易引发泡沫经济,从而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因为虚拟经济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大幅度的增长和扩张时,就会带来经济泡沫,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是泡沫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因此其是不可能长久和持续的,是早晚要崩溃的,而一旦泡沫经济崩溃,就会对金融系统造成严重的打击,并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就是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产物,因此,一定要避免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一旦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造成泡沫经济,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二、有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虚拟经济的出现是经济形态多样化和高级化的表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虚拟经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健康持续的共同发展,必须妥善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注意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适度的发展虚拟经济,切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另外,还要注意控制虚拟经济的总体规模,要保证虚拟经济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如果虚拟经济膨胀的速度过快、规模过大时,其就会脱离实体经济,带来经济泡沫。
(二)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机制
要实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要注意不断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机制。这主要是指,随着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金融机构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来源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的虚拟资产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在金融行业中存在,而且相互之间的投资方式、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期限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因此,不断完善虚拟经济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虚拟经济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因虚拟经济自身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特殊之处,首先,虚拟经济的监管应在行业监管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做到统一监管和协调。其次,要对市场上的金融交易行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的管理,并应规范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信息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刘晓欣.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虚拟经济全球化.南开经济研究.2002(5).
一、实体经济及其特点
实体经济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以精神产品与各种服务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补充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艺术、体育等精神类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部门。
实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提升。其概念决定了其三大基本特点:
有形性。任何实体经济都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能为人们切实地感知和触摸。
主导性。实体经济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证,它主导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趋降性。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在所有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会趋于下降。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总量有的已经降到50%以下。
二、虚拟经济及其特点
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拓展了经济的覆盖范围,产生了生息资本,并且促成了利息这一经济范畴的独立化,同时形成并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造成了“收入的资本化”,人们因此就可以通过收入的资本化,定期得到一定的收入,形成了以股票,国/债券等为主要形式的虚拟资本,而且通过人类自身也创造了各类衍生品,促成了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在现代经济运作中,虚拟经济就是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各种信贷体系为依托,以各类金融衍生品为补充的一切经济运作形式,其特点表现为:
无形性。虚拟经济是一种虚拟的,以钱生钱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运作方式,会逐渐脱离实物依托,只通过资本的不断流转,而扩大其规模。
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发展及创新,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主观性的无实物积淀或假托实物基础的创新。有着复杂变换的一面:(1)运作方式的复杂化。通过各种创新与衍生,造成运作方式的相对复杂,再加上人为因素,导致运作方式的更加复杂与不透明。(2)组成的多样性。包括各类有价证券,信用凭证等,而且随着衍生品的出现与增多,还会有更多的新的组成方式。(3)内部联系的多头性。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实体经济等等之间,以及自身内部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与影响,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与形式的多样化,各种联系会以乘数倍扩张而更趋复杂。(4)不稳定性。在虚拟经济的运作过程中,信用是其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各投资者,借贷者等之间及内部的联系与影响都以层层叠叠的各种信用,契约等为纽带,一旦其中一个环节脱节,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整体瘫痪。
扩张性。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多。而且经济体越发达,虚拟经济所占比重越大。
投机性。西方经济学中假定人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但因为信息等的不对称与不完全,尤其在对虚拟经济的运作中,人的投机本性会增多。就造成马克思所说的经济虚假繁荣。
回归性。因繁荣的虚假,只要整体运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通过经济危机的方式实现回归。2008年爆发的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明证。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运作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作,它们的发展,共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之间通过相互间的作用达到彼此的平衡。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
(1)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2)虚拟经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3)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归根到底是虚拟经济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虚拟经济不能过分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
(二)虚拟经济有相当的独立性
虚拟经济以股票,国,债券等为代表。国/债券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实体经济的成长与壮大;股票,若是新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则能反映实体经济状况,而股市上大部分股票价格的上涨与下跌,只能是股市上人们对于某公司的行情的判断,并不能完全代表此公司的实际情况。故在很大程度上,虚拟经济的状况会脱离实体经济的真正状况,表现出一种虚构的需求。
(三)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一定时候,又会影响甚至严重阻碍实体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适应时,虚拟经济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适度繁荣时,企业便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促进投资市场,及由此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能增加那些拥有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消费者的财富拥有量,促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和信心去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以此促进了收入一消费一投资的良性循环。当虚拟经济规模不适合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时,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时,会造成经济衰退。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因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的脱节而造成危机,造成资金外逃,股市、房市、汇市、衍生品市场缩水,从而发生金融危机及实体经济危机;造成消费力下降,劳动市场失业率上升,使整个国民经济衰退。
【关键词】虚拟经济;健康发展;对策
一、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要加强对虚拟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现在,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时甚至左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比较短,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它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虚拟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还不足,而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虚拟经济的发展规律,总结国外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虚拟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出发点
一切价值和财富都是由实体经济创造的,也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随着实体经济的深入发展到而产生的,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所以,发展虚拟经济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发展什么样的虚拟经济、怎样发展虚拟经济都必须依照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以服务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宗旨。
三、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意味着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高级化,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但是,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损害,因此促进虚拟经济健康发展,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目前,我国虚拟经济的运行已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必须抑制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防范和化解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完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要坚持渐进式原则,适度发展虚拟经济。要积极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货币化和资本化,使社会闲散资金为实体经济服务。只有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或为产业资本服务,才能形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更好地健康发展。
四、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信用、金融机制
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用、金融机制,但是,我国现在的信用、金融制度还不够健全,对金融行为、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还不够到位,为了能够稳定国家经济安全,需要我们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大对虚拟经济的控制力度。在发展虚拟经济时,应该加强监管政策和措施的修订与完善。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协调发展。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包括对虚拟经济的控制性政策。通过金融监管、社会监督和税收政策等,打击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防止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消除泡沫因素和泡沫现象。
有人将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或网络经济也称为虚拟经济。严格地讲,这与经济学所研究的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不一致的,为了不至于引起歧义,不如将其称为模拟经济更为妥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虚拟经济的内涵概括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交易手段在金融市场中实现虚拟资本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经济现象与形式。虚拟经济的产生和演化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必须存有闲置的货币,同时这些货币能够用于积累、进行投资,从而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本基础。2.单个投资者手中的闲置资金能够被有效地集中起来用于投资。通过金融中介将这些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获取投资收益,于是就形成了生息资本的社会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它不仅可以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转化为可以用于实体经济生产的资本,还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将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于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像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股票、债券这样一些形式的有价证券也会随之应运而生。3.股票、债券这些有价证券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实现虚拟资本价值的膨胀。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就是为了便于有价证券这些虚拟资本交易行为的进行,通过金融市场交易的放大作用,虚拟资本膨胀的规模和速度往往是惊人的。从本质上讲,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源只是依赖于其所依附的实体经济项目,但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有价证券的持有者可以通过价格投机获取交易差价,而且投资者主观上的收益预期也能够促成虚拟资本名义价值的变化,所以虚拟经济的市场表现有时会背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态势。但从长期趋势来看,虚拟经济的表现总归不能离开实体经济太远。应当指出,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上的流动并不仅仅是一场数字游戏,也不仅仅是有利于价格投机,其社会意义在于便利直接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当然,在资金流动脱离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孕育着金融风险。4.虚拟资本可以在国际之间进行交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体系一体化的进程,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愈来愈走向国际化,通过广阔的国际金融市场和现代化的交易手段,虚拟资本能够快速地在全世界流动。这为虚拟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全球套利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5.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进步三方面要素的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壮大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管制的放松,便利了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上的流动;金融创新使虚拟资本掌握了更多的流转渠道;电子转账等高科技支付手段的运用,可以令巨额的金融交易在瞬间完成,更使虚拟经济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交易平台。这些制度环境和技术条件方面的进步,使得虚拟资本在不断流动中像滚动的雪球一样日益庞大,虚拟经济逐渐地由实体经济的附着物演变成为在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2]
虚拟经济的特征和它的作用、影响
由于虚拟经济的内在本质与实体经济不同,所以无论是从静态的属性还是从运行的规律来看,都拥有它自己独具的特性。与实体经济相比,这些特性表现如下:其一是虚幻性。虚幻性是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属性,同时也是它有别于实体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二是依赖性。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它的存在和发展最终是以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目的的,对虚拟经济作用的评价依据也只能是它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其三是复杂性。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交易主体的复杂性以及交易决策的复杂性。其四是高度的流动性。如前所述,与实体经济主体相比,虚拟经济主体的形态更为虚幻,交易起来更为便捷,有时仅仅是进行虚拟数字的转移;而且,随着电子化交易手段的日益发达,交易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从而使虚拟资本具有了实体经济主体难以比拟的流动性,这客观上大大有利于优化宏观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虚拟经济的最大优势。其五是不稳定性。由于虚拟资本形态上和交易手段上的虚幻性,使得虚拟经济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像实体经济那样———经济主体价值表现不会背离自身价值太远。由于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且对外来影响的反应更为敏感,这就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其六是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虚拟资本的交易离不开投机动机。随着交易手段的现代化,虚拟资本交易可在瞬间完成,促使投机者跨国、跨地区操作投机。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幻无常,交易过程成为一种操作难度很高的金融领域专业技术,加之虚拟经济主体对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反应异常敏感,人们的有限理性使得人们的判断力经常出现偏差,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虚拟经济的运作成了为一种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3]其七是更讲求规范化。鉴于虚拟经济的虚拟性,对之稍有疏漏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其操作程序要求更为严格。首先,运用的载体必须讲求一致,不能各行其是;其次,游戏规则必须讲求一致,如果有人违背规则,就会出大问题,其危害程度会比实体经济大得多;再者,配套服务必须讲求一致,哪怕是任何一个小环节与总体系统不协调,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虚拟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和企业并购等多种运作方式,虚拟经济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以资金为纽带的诸如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等类似形式的企业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促使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第二,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资源的配置。比如,通过虚拟资本在资本市场上的发行、交易,可以调节社会资金流向,进而能够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能够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第三,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各种高效能的投融资方式,对于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第四,充分发挥货币数字化的作用,节省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摆脱了现金形式对于巨额交易造成的不便。第五,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直接增加了GDP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产生财富效应,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见,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也不同。实体经济基本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虚拟经济则主要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实体经济的主角大都置身于传统工业行业,虚拟经济的表现舞台主要是现代金融领域。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着难以完全隔断的内在联系,即虚拟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则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我们先来看前一个方面,虚拟经济如何助推实体经济。首先,虚拟经济的波动会大大改变宏观经济的形势,进而影响到虚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如前所述,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能够对于宏观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会作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于虚拟经济营造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氛围,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实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方面的支持,无论是从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或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间接融资,都是虚拟经济大展身手的天地。另外,虚拟经济的发达程度支撑或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纵览国内外的实业发展史和金融发展史可以发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虽然并不总是同步的,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两者不会脱离太远,越是接近现代社会越是这样。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虚拟经济就愈加发达,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愈大。接下来让我们再看一看后一个方面,实体经济怎样为虚拟经济提供现实基础。起初,虚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与支撑,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基础。然后,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对虚拟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是要求金融市场更加发达和国际化水平更高,从而推动虚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不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最后,虚拟经济的作用效果如何,也必须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考察。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其动机是为推进实体经济服务。因此,虚拟经济贡献于实体经济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自然就成了检验虚拟经济成效大小的最终尺度。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机理,可以得出结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各有其长,唯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使其相得益彰,各尽其职,从而全面地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虚拟经济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对经济运行机制具有一种“放大器”的作用,既可以大量地为实体经济补充能量,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放大外来冲击和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危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故而在充分运用其特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可能会产生的负面作用。其一,虚拟经济很容易导致经济体系运行产生波动甚至酿成危机。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虚拟资本逐渐地脱离实体经济,融通周转的速度愈来愈快、范围愈来愈广,一旦产生波动,就会给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其二,虚拟经济能够导致银行信用扩张,为大规模通货膨胀推波助澜。其三,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虚拟经济既能够起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可能会对其起破坏作用。其内在机理是: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使投资于资本资产的收益大大高于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收益,会导致社会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领域,从而使实体经济患上“资金贫血症”,从而大幅度提高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四,虚拟经济发展失控会直接冲击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诱发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必然会导致资金借贷的成本升高,进而抑制正当的资金需求并且造成大量呆账坏账,干扰商业银行正常信贷业务的进行,使其陷入面临破产的窘境。其五,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也能误导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还会传至外贸领域,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及其带来的财富效应,会使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状况产生过分乐观的预期,使消费水平超过应有的程度,并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过分膨胀会造成资产价格上升,导致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降低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一进一出的双向变化,会减少贸易顺差或增加贸易逆差,致使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其六,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容易危及财政安全。这是因为,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从而导致产业发展的空心化。如果老产业衰弱了而新兴产业不能及时形成、跟上,最终将会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减少税收收入来源,同时造成就业机会减少。而在现实情形下,财政支出项目具有很强的刚性,在增收与节支两方面都受限的情况下,出路就只有扩大赤字,从而造成财政风险的积累。债务过高还会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经济发展停滞。其七,虚拟经济增长过快会使虚拟资本持有者获得大量的资产溢价收益,比起实体经济更容易产生分配问题上的“马太效应”,造成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使得国民收入分配趋于不均等,加剧贫富对立,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4]
既然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那我们就要正确地认识它、运用它,趋利避害,使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适度合理,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一是要确保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同实体经济的需求相适应;二是要强化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管理;三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使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沿着有序可控的轨道进行;四是要积极营造适合于虚拟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为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土壤。从具体政策来说,要加大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力度,着力培育能够促进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完善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改进和完善监管方式,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完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规则,认真限定虚拟资本交易媒介机构的准入条件,同时认真发挥好金融机构的相互监督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积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切实履行好它们的行业自律作用。力争经由完善可行的制度安排,发挥好金融手段调配社会资源的导向作用,为虚拟经济在我们国家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本文作者:王征 单位: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虚拟企业;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统计,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引导资金功能。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社会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市场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投资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机械制造、纺织加工、建筑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交通运输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四、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关键词:实体经济;资本市场;虚拟经济;互动关系
文章编号:2095-5960(2017)02-0056-07;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源于银行体系结构调整而诱发的金融与经济间的不协调性,使得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提升之间的互动成为当前经济转型期的重要问题之一。资本市场体系的调整不仅关系着行业自身的改革,也影响着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基于此,对于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间作用路径的探析,从理论上揭示两者间的发展互动性,进而为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具实践性和时效性的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都试图揭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互动性,抑或是表现出更具隐藏特性的因果性。刘骏民、 伍超明(2004)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存在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现象,这主要源于虚拟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这种收益率差异又产生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而导致这种结构非对称性的深层次原因却在于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滞后;[2]王国忠、王群勇(2005)运用动态相关多元GARCH模型专门研究了1919―2004年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性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存在着明显的时变特征且呈现出显著的经济虚拟化的过程;[3]董俊华(2011)以倒金字塔经济结构为分析基础,选择1992―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对我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体经济增长是虚拟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实体经济增长对虚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周莹莹、刘传哲(2014)研究发现,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且只有在实体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才会具备虚拟经济产生的必要基础,而一旦虚拟经济产生并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则可以实现对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积累,进而促使实体经济更快速的发展;[4]郑冠群(2014)在梳理近年来有关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周期影响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指出,虚拟经济本身的周期性波动外溢直接加剧了其对实体经济周期影响的复杂性,但若能成功构造预警指数则可以就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可能的冲击效应作出预判;[5]张晓朴、朱太辉(2014)从理论研究与经济实践两个视角专门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主流经济理论对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并未得到充分理解,其进一步对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效用做了专门分析,并指出金融体系并非实体经济对立面的虚拟经济,它作为服务业部分不仅贡献了实体经济产出,还直接成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6]文春晖、任国良(2015)通过构建两期动态博弈模型,发现由于终极控制人的金字塔式的持股模式最终导致不同的两权分离度,而这进一步导致了两类成本和企业r值的不同经济效应,着重探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所导致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的机理;[7]胡晓(2015)则专门分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和程度。虚拟经济越发展其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越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越小。在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不仅不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反而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8]刘洋(2015)也指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相背离的现象,并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十年内国际性金融危机的频发正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而导致的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破坏,据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9]罗来军、蒋承、王亚章(2016)则专门关注了虚拟经济银行融资问题对于实体经济可能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无论是冷性市场还是热性市场银行融资均对它们的市场扭曲产生显著影响,但引发两类市场扭曲的因素却存在较大差异,且无论是冷性市场扭曲还是热性市场扭曲均会妨碍企业发展。[10]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不难发现,对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是否存在背离,以及两者间如何互动变化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主要问题,且多选择通过具体的数据检验来揭示两者间如何变化。不同学者选择不同时期的数据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也从一定层面反映出两者间的关系并非是稳定的,随着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呈现不同的变化关系。当前,学术界关于两者间是如何互动的,具体的作用路径为何甚少论及。对此,本文首先从理论视角专门分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二者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具体阐述了资本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一般路径和主要机理,以期为两者关系的协调与政策治理提供更为明晰的理论指导。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从虚拟经济的产生来看,它出现在实体经济之后,诞生于实体经济基础上,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11]这就意味着虚拟经济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其更快速、更健康的发展。既然虚拟经济的存在就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那为何两者间又会出现不一致性,两者间到底是何关系,下文将展开分析。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统一性
分析已经明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同样,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体现于虚拟经济的发展上,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将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基础和更大的扩展空间,即不断繁荣虚拟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12]这就意味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而言:
一方面,虚拟经济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资本的充足率对于投资行为的成功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此时储蓄率的提升将为投资规模的扩大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不仅如此虚拟经济的发达还有助于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资金向资本的转变,可以说它有效节省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这也正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主要贡献;不仅如此,虚拟经济处于高水平则意味着资本的流动性会同步上升,这极大提升了资本向实体经济的流入,也使得资本的效率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再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其在资本市场提供更有效的风险和收益转换机制,进而实现对风险的分散与转移,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Denizer等(2000)的研究就明确指出,金融越发达的国家,经济波动越小;[13]而且虚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在于其对实体经济风险的分散,还因为其对实体经济一定的预警作用,通过对相关资本指标的管控就能间接发现可能存在于实体经济中的问题,而尽早采取治理措施。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对虚拟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和环境,实现对其的助推效用。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助推首先就体现于对虚拟经济诞生基本的夯实,通过自身水平的提升引致市场对融资需求的扩大,进而促进虚拟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障,那么虚拟经济自身的扩展就是带有泡沫的、无基础的膨胀,很容易诱发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实体经济的状况还直接决定着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即直接决定着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而且从社会长期运行来看,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将首先决定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这一社会平均利润率又直接影响着银行的长期利率、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整个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这就正如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虽然受市场影响,但其最终的影响因素还是公司自身的运营状况,如果没有首先实现自身经营状况的改善,也就很难实现公司股票价格的持续、稳定上涨。
总体而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相互影响,虚拟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具备一个稳固同时又不断自我发展的基础,而这一基础正决定于实体经济;相反,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需要扩大自身发展规模、空间的资金保障,而这正是虚拟经济给予服务的所在。可见,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性,决定了发展保持良性循环的重要性,若是任何一方落后则可能带来整个经济体系的动荡。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
正如上面分析所指出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间所表现出的互动性共同助推着整个经济水平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间始终一致。事实上,两者同样存在着相互背离的一面。
一是,虚拟经济虽然产生于实体经济基础上,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发展,而其所凭借的方式则主要是自我炒作与扩张,进而实现对金融产品价格的提升。[14]
二是,有价证券的价格虽然主要受公司运营情况的影响,但在短期内也可能呈现出与实体经济不相符的情况,即来自于证券市场的供需竞争以及可能的投机买卖活动,都可能使证券价格在短期内呈现出与实际价值相偏离的态势。
三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虽然存在相互性但虚拟经济的过渡发展也可能造成实体经济的“挤出”,尤其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后自身过渡膨胀而出现发展的情况下,其会凭借更高的利润回报率吸引实业资本流出实体经济,造成实体经济发展的停滞。例如,在资本市场泡沫较高的环境下,资本市场的高回报率会吸引大量实业资本涌入股市、房地产,最终因过度消费和虚假繁荣而增加银行坏账,动摇实体经济的信用基A,增加整个经济系统面临风险的概率。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机理
(一)资本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般路径
毋庸置疑,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使利率如实反映资金存量的变化状况,加之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也能实现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控制,避免了因利率水平下降而导致的贷款需求扩展和资金缺口扩大风险,能够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将其有效运用于生产投资上来,进而实现对整个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反之,则会因为资本运营的低效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
式(1)中,T表示某企业的生产产量,Y表示企业资金存储的意愿,v表示资本产量比,若进一步假定企业资金存储的意愿Y主要受经济增长和其他金融变量影响,则有:
从图1可见,在最初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时,效率p=S时, 〖SX(〗ΔT〖〗T〖SX)〗=〖SX(〗Y(ΔT/T,P)〖〗v〖SX)〗由MN线代表,其对角线的交点G点所决定的实体经济均衡增长率为处于较低水平;若资本体系逐步健全则效率同步上升,则存储偏好极大提高,则MN线变化至M′N′处,其与对角线的交点G′决定了均衡实体经济的增长率明显高于OP。这就表明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将首先对整体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产生影响,而这一效率的改变将进一步作用于市场储蓄意愿导致实体经济可用资本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为更明显地揭示资本市场体系自身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假定社会仅存在长期利率回报相对较低的传统工业部门和长期利率回报相对较高的新型产业部门两类,则对于高回报率的追求会促使资金供给方均偏好于新型产业部门;同时,如资本市场提供的存款利率为零,则传统部门会选择放弃存款,新型产业仅有部分存入;只有具备足够高的资本回报率两者才会选择使自身的多余资金流向资本市场。而实际投资线的倾斜方向也表明实际投资与实际贷款利率间为负相关关系,即实际投资收益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若在均衡状态下,资本市场体系没有维持自身的健全,则最高实际存款利率将高于均衡利率进而导致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状况,则能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企业只能是少数,则此时整个社会的损失增大。如资本市场能及时调整自我状况,回归健康运营,则利率对资金存量的如实反应会使整个体系以适当的利率来吸引资金,并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具体到现实经济社会这也就意味着必要的市场活跃度正是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首要基础保证。发展健全且稳定的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定期发行证券募集资金,进而成为供给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供给者,一旦该资金供给方出现萎缩或衰退的趋势,则必然首先影响其资金的供给效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而活跃的市场将更容易为企业融资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参与者的增加和参与行为的正常开展又是维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若始终处于交易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市场的预期自然也是消极的,这会直接诱发交易行为的减少和融资规模的缩减,待至整个资本市场交易规模出现缩减态势时必然妨碍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如此,来自于股价的直观变化更是直接反映了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只有确保股价能够客观反映公司基本面,才能真正确保其成为衡量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效的有效尺度,进而引导资本市场资金的有序、高效流动。这意味着想要实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对于股票市场的规范和有效监管必不可少,必须确保资本市场收益的提升是建立于实体经济即企业发展基础上,而非证券投资者收益的过度虚拟化,否则市场投资者将偏好于炒作概念和追随市场操纵而非公司治理与发展。
(二)实体经济影响资本市场的一般路径
从虚拟经济的产生来看其不可能脱离实体经济基础,它是实体经济发展到相应规模为寻求更大的资金支持而产生的,并进一步促动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导致了个体间财富分配行为,无法确保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必然进一步诱发个体财富总量的不均,而这正是私人借贷行为产生的基础。借贷行为的出现进一步引致资本使用权的付费行为,即借方利用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进行生产经营,而贷方以资金使用权出让而获取利息(即虚拟经济萌芽)。事实上作为虚拟济发展主要载体的有价证券,其最初的产生和后续的发展均来自于企业经营状况、社会公众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发展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的规模也是影响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而现实社会中,实体经济发展与虚拟经济间的状态则是动态变化的,既可能呈现互进的良性循环态势,又可能表现出背离的状况,显然存在不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从动态视角来揭示实体经济发展影响虚拟经济的具体路径依赖。
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各自的初始水平直接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关系,此时实体经济发展中来自于监管部门的主导性较强,表现出较显著的计划性,[15]此时实体经济很难通过诱致性的自变实现对二者原有关系的改变。这就意味着,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若外界影响因素效用很强则很容易受其冲击,而造成了实体经济危机,进而扩展至资本市场,呈现出二者相互感染的关系。加之路径依赖的原因,短期内二者所呈现的非均衡态势较难自发调整到良性均衡状态,从而出现二者关系长期被锁定的状况。即实体经济虽在短期内能实现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促进,但限于自身较低的发展程度,其稳定性也较弱,在受到外部影响因素冲击时,首先呈现出自我的非均衡变化再扩展至资本市场,此时二者开始所维持的良性循环被破坏,进而演变为两者长期的非均衡恶性状态。更确切地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看似各自存在独立的发展周期或周期变化规律,但两者间却存在关联性。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两者发展的起点,必将带来虚拟经济的同步发展,但在实体经济的加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这将同时诱发经济泡沫的聚集。其直观表现就是资本市场产品价格的不正常上升,此时资本市场利润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实体产业而导致泡沫经济出现;伴随资本市场产品价格的持续虚高经济泡沫不断膨胀,来自于实体企业的发展萎缩将最终形成冲击导致泡沫的外部因素,导致泡沫破裂和资本市场产品价格有限时间内的急速下跌;而这将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的下滑和增速的放缓,待至虚拟经济发展回归正常水平,实体经济将为回归高水平位置而展开下一轮发展,进而促使虚拟经济同步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可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体系下,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由于彼此周期性的非绝对同步性,虚拟经济系统短期内的发展可能快于实体经济也可能慢于实体经济,但彼此间的关联性却始终使实体经济居于主导地位。这也说明,实体经济的初始稳定发展状态的持续对二者之间长期关系的动态变化影响巨大。
事实上,实体经济从初始状态到发展状态的变迁也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其变迁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体系的长期动态变化关系改变。[16]具体来说,主要的变迁方式是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其中,强制性变迁的主导者为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各利益主体的兼顾往往会使实体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即因两者发展程度和变迁程度不统一而呈现背离关系。同时,强制性变迁对于经济发展规律的忽视会进一步造成其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忽视,使得资本市场体系的调整完全是依照行政安排,这会加重资本市场的非均衡状态,最终导致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间无法摆脱初始的非促进发展关系。
而与强制性变迁相对应的另一变迁方式――诱致性的变迁则完全不同,其整个发展的过程完全由市场主导,是一种双方根据变迁利益与变迁成本对比后自主决定的行为改变(林毅夫),这就决定了变迁中的协调性。在自发性的变迁中,实体经济往往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就促使其具备了诱发资本市场同步调整与发展的基础。此时,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为诱致资本市场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最终使二者在变迁中相互刺激,并逐渐形成良性互进的关系,最终发展为长期的均衡状态。
四、政策建议
可见,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间互动关系的性质对于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综合上文对两者间互动关系及影响路径的分析,未来更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把握二者关系的协调。具体而言:
一是,充分发挥我国资本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的效用,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综合国内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经验来看,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应优先健全我国银行体系,在此基础充分调动央行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物价稳定为基本目标,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基础;同时,加强对国际经济动向的准确把握,进行必要的经济前瞻性分析,利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将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坚持对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等为我国实体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良性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是,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升其在资金配置上的效率,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结合各区域发展状况,加快东中西部各类金融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边远地区金融机构布局;同时在银行方面,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发展,并鼓励其相互参股;当然在促进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还有严格控制各类金融数量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张,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避免盲目的扩大规模所带来的虚拟经济泡沫。
三是,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诱制性变迁实现其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助推效用,进而实现对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善。这就意味着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要关注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效应,争取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协调、促进资本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框架。
四是,减少实体经济波动,增强金融类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针对资本市场体系的脆弱性特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提前对可能诱发分析的外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在平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资本市场体系的稳定。
五、结语
通过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关系的探讨发现,两者间既存在相互促进性、一致性但短期也可能呈现背离的状态,对于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经济发展而言,其主要实现手段只能是自我炒作与膨胀,但由此导致的实体资本大量流入最终会因为资本泡沫的破缍流失,最终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动荡;而脱离了资本市场支撑的实体经济,其发展也终将因为资金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市场的持续扩展和自我发展规模的持续增大。基于此,建立合理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为配合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实体经济也必须从自身体系与结构的调整入手,为虚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虽然,本文着重分析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具体作用路径,但却未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检验性分析,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也是未来研究应关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冉光和,李敬,等.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J].中国软科学,2006(2):102-110.
[2]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4):60-69.
[3]董俊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实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2):141-144.
[4]周莹莹,刘传哲. 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投资扩张效应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
[5]郑冠群. 虚拟经济波动影响实体经济周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当代经济科学,2014(3):75-81.
[6]张晓朴,朱太辉.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3):43-54.
[7]文春晖,任国良.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发展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5(12):115-129.
[8]胡晓.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增长抑或结构调整[J].财经科学,2015(2):52-62.
[9]刘洋.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5(1):23-26.
[10]罗来军,蒋承,王亚章. 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74-88.
[11]丁忠明,万光彩.金融体系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金融理论与实践[J].2008(2):20-25.
[12]陈丽明.陈志建.高劲.商业银行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广西为例[J].统计教育,2010(7):47-48.
[13]Denizer,Iyigun and Owen,"Finance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vity", International Finance[J].Discussion Paper,2000.
[14]王锦惠.我国银行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再分析――多元VAR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2):57-58.
[15]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5.
[16]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9.
收稿日期:2016-11-29
关键词:经济危机 实体经济 政府职责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073-01
一、经济危机的特殊性
所谓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人们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导致产品大批积压,形成了供需双方之间的极大的失衡,造成了由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的脱节。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无计划,市场失衡造成的。1929年那次经济危机基本上发生在实体经济阶段,即从货币到产品、从生产到货币的生产流通阶段。而这次经济危机,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殊性,它发生于实体经济之外,主要是金融、信贷和证券,美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它庞大的消费是依靠对全世界资本的占有维持的,全世界大多数的投资银行、信贷、融资证券实体都设在美国,而美元又作为世界货币与其它国家的外汇储备直接挂钩。因此,美国的一切经济危机都可以通过不良资产打包、证化输出给全世界,来化解本国的金融风暴,也就是所谓“美国赔钱,世界垫付”。
二、经济危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假繁荣。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互相适应,互相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虚拟经济在最初阶段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主要环节,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刺激实体经济的市场和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而伴随金融产业、信贷机构和证市场的成熟和技术的完备,逐步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并开始以一种按照实体经济规律难以解释的规则影响实体经济的市场,甚至操纵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说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必须对应地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的正常发展。例如:抵押贷款主要用于房产的建筑,并通过房产买卖得到收益来实现。
(二)经济危机与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要发展,首先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因此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其次是向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通过这两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世界金融海啸对我国的影响相对缓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国家有强大的宏观调控力度和广度。然而,对一些发达省份,由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对明显,多数企业倒闭、裁员,失业率倍增等。应该看到虚拟经济对于地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即有效的盘活沉淀资金,刺激创新。同时,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它能够发展。然而,虚拟经济毕竟是要依靠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行才能够得以维持。否则,巨大的泡沫加上高额的金融风险必须带来经济危机的隐患。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就向银行贷了大量的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出现经济危机,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或者遇到市场紧缩,迫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实际资本创造的利润得不到实现。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三、遇到经济危机时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历来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干预。一般来说,对于市场经济自身运用得相当完善的地方,政府无须干预。在这些方面,政府的职能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经济的消极面,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自身发展造成危害。而此次金融危机是市场失控导致的结果。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企业、任何个人都无法解决,这时中国政府首先推出投资4万亿元重点解决民生项目、农村问题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我国GDP以不低于8%的速度增长。其次,各地方政府也积极筹集资金在各个层次上拉动内需。比如,电器下乡、银行一再降息,刺激广大人民群众消费,从根本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可见,我国的政府干预作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角色,在经济发展屡遭困扰的情况下,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江.政府的干预.东南大学大学人文学院MPA人文中心,210096
2.马克思.资本论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曾提出有关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理解,认为虚拟资本是那些没有黄金作保证的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即期票)、不能买卖的商业证券(即汇票)、能买卖的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债券、国库券、各种股票)以及地价等,它们以生息资本的存在为前提,由货币转化为利息,根据固定利息量和利息率推算出资本量,而现实资本则是在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即在现实经济生活的生产和流通中发挥职能的资本,它在资本循环和周转中表现为运动不息的货币、生产和商品资本。现实资本价值的变动遵循劳动价值论的规律,受单位商品价值变动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所谓虚拟经济是指虚拟资本的持有和运动,既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传统金融资产又包括由金融创新所派生和组合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实体经济的特征跟社会生产再生产、资金循环与周转的经济现象密切相关,主要存在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它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所依赖的坚实经济基础。而虚拟经济是从根本上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的,它主要存在于金融业,此外房地产业具有价值相对性,保险业具有经济虚拟化、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也都部分具有虚拟经济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整个虚拟经济的发展就是虚拟资本不断扩张的过程,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在全世界的金融衍生品在95万亿美元左右,股票债券等有价证有约65万亿美元,而实体经济只有30多万亿美元。这体现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新浪潮(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化、金融不断深入与创新)条件下的虚拟经济将进一步扩张的历史背景。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以货币的出现和信用的发展为前提的,而货币与信用则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结果,因此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我们可以看到,在实体经济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经济主体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正是为了规避实体经济活动风险的需要,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所以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运行状况,实体经济状况良好,则虚拟经济的运行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虚拟经济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一定的实体经济活动规模决定了虚拟经济规模不可能无限膨胀。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非同步发展,而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的,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虚拟经济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资本价值量的可变性以及资本追加和撤回的便利性与随意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它具有降低风险、增加流动性等功能。以股票市场为例,股票所代表的实际资本已经被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了,而股票本身则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转让,成为与其所代表实际资本相对应的另一套资本的载体,同时这些股票又可能衍生出股票期权、期货合约等高级证券形式,这些就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了。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套实际资本相对应的就可能是几套甚至几十套虚拟资本,虚拟经济的规模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其一部分利润可以大幅度地脱离相关实体经济的利润率。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即发现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基本工具。虚拟经济通过有效的信息揭示及相应的金融创新,可以处理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激励问题;可以通过资产价格的信息功能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资业绩的优劣,使虚拟资本可以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流向效益高的领域,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上升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虚拟经济则可以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就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如银行系统通过储蓄存款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贷款、投资等方式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
各项投资经营活动常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当经济发展中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时,据统计我国2001年末境内股票融资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例仅为9.15%,这不仅使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企业的利息支出使成本开支上升。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则为风险转换为现实收益提供了转换机制,成为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套期保值和转移风险。如果没有多种多样的保值方式和避险手段,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主体就只能自己承担风险,从而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
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实物资产商品化、证券化,不仅在技术上解决了实物资产转让的困难,更可以打破所有制、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通过产权的分割、转让、组合和控制等手段加速资本流动,促进企业完善组织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形式,使公司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财务制度、奖励制度更加健全。由此企业处于股东的监督、股票价格涨跌的压力以及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制约之中,只有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在发行市场上筹集到大量资金,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合理的财务结构。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虚拟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出现使其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据统计在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有90%以上是和投机活动相关的;风险性更大,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可以使较小资本控制几百倍的资金,有着明显的放大效应从而加剧风险;稳定性更差,同实体经济比较而言,影响虚拟经济变动的因素更多,其稳定性更差。如果虚拟资本在现代经济中过度膨胀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
虚拟经济若以膨胀的信用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使得虚拟资本交易的利润和风险成倍增加,在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心理影响下易造成投机猖獗,谋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会使微观经济主体陷入流动性困境,带来经济动荡甚至是陷入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体现。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由于虚拟经济的价格形成更多会受到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如果出现对虚拟资本过高的预期,使其价格脱离自身的价值基础,从而会导致实体经济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也脱离其价值上涨,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人们的预期收益率较高,将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金融市场和房地产等领域,严重影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和投资资金供给不足,企业破产频繁,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坏帐。而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利率又会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一旦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总需求极度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的持续衰退。
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还会掩盖经济过热
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着双重价格机制,在经济过热时期的通货膨胀会从商品市场转向资本市场,其间股价一路攀升,通货膨胀通过股票转移到资本市场,形成了一种掩蔽式的通货膨胀,由此掩盖了经济过热。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投资和交易的回报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而目前国有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等不合理、资本严重固化、缺乏流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行业布局、地区结构以及国家所有制进行调整,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要使国有资本活起来,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应通过政策性扶持、鼓励民间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适度发展虚拟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比较小,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规模小、品种少、运作不够规范;金融创新也是刚刚开始。因此应当借鉴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积极探索虚拟资本的新形式以及虚拟资本交易的新技术,促进实体经济的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在增强防范和消除市场投资风险的同时,把开发具有避险和保值功能的各种衍生工具作为虚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点。由于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挤占实体经济的投资,因此我们还要注意对虚拟经济的扩张程度加以控制,依赖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制订相应的货币政策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引导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回归。
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
由于虚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蕴涵着内在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网络化电子化手段加强,使得金融交易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多变性,特别当金融扩张超过了经济贸易的增长速度时,以资金融通和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运动使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增加,若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必然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应加强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督,建立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同时要规范证券市场的操作,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管理,监控金融衍生工具的虚拟和投机。我们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虚拟经济各层次的发展,审慎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
参考资料:
1.孙执中,当代西方经济分析[M],商务印书馆,1994
2.成思危,要重视研究虚拟经济[J],中国经贸导刊,2003(2)
论文摘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平衡,否则会出现经济危机。当前欧美发生的金融危机,正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结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其释义尚无定论。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特别是在论述信用和虚拟资本的第25章及其后,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
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货物,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时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即有价证券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可以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
虚拟经济具有五大特性:
1.复杂性。虚拟经济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包括投资者、受资者,以及金融中介者,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虚拟的经济活动。虽然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对环境及其发展前景的了解及其预定目标独立决策的自由,但每个人的决策又不能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2.介稳性。所谓介稳系统是指远离平衡状态、但却能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系统。这种系统虽能通过自组织作用而达到稳定,但其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的微小扰动所破坏。虚拟经济是一种介稳系统,必须要靠与外界进行资金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3.高风险性。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幻无常,而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的增大和交易品种的增多使其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对市场及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不足,从而较易导致决策错误;还有许多人因为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风险,从而促使各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创新不断出现。
4.寄生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可看成是资本的循环运动。
5.周期性。虚拟经济系统的演化大体上呈现周期性的特征,一般包括实体经济加速增长、经济泡沫开始形成、货币与信用逐步膨胀、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扬、乐观情绪四处洋溢、股价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外部扰动造成经济泡沫破灭、各种金融指标急剧下降、人们纷纷抛售实际资产及金融资产、实体经济减速或负增长等阶段。但是这种周期性并不是循环往复,而是螺旋式向前推进的。
二、实体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由于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场这样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之所以这样来描述,是因为虽然实体经济往往不是要害部门,而是民用普通领域。
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实体经济指标往往同时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中国的“民生疾苦”问题大同小异,不过美联储同时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业的运行态势等“企业疾苦”的问题。
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结构是不断调整变化的,既有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有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苦苦维持起死回生的挣扎,当然还有发展中国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全球化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在这样一个经济结构普遍调整的年代,美联储坚持盯住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并为了维护实体经济的运行态势而在所不惜的答案或许很简单,那就是实体经济尽管不包含要害部门和尖端领域,但它却是一国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广泛基础,实体经济指标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越是在经济结构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实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往往越重要,这正好与剧变裂变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美联储把近年来出现泡沫的房产市场和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联储维护实体经济的良苦用心。
实体经济具体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的特点表现为: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
三、准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维护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资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理由是: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时,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其次要规范、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其三要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