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时间:2023-07-25 17:1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1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关键词:写作兴趣;教学方法;授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4-01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 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朗读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教学又可称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文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了解朗读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习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在此进行了探讨、总结。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属于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字音的正确读法、语调的运用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语速节奏变化进行有情感的朗读。对小学生而言,将字音读对、读准确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在平舌音、卷舌音、前后鼻音、儿化音朗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让学生了解字音的正确读法。此外,小学生普遍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因此,许多人在阅读中常常会因为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把握不准出现语调、语速方面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朗读中重点开展语调和语速节奏训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文章语调、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处理技巧。如在二年级下册课文《笋芽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朗读“的、儿、地”等虚词时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轻重音辨析和轻声处理提高语文朗读的正确性。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二、启发学生思维

朗读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语文课文用声音朗读出来,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还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伴随着一定的思维活动,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朗读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情感的朗读或朗读教学,将无声的文字经过加工转换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构建的某种场景,可让学生对阅读教学、语文知识的美感和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使学生在浓郁的知识氛围中受到感情熏陶、有所感悟。同样,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并根据角色个性揣摩角色应用的语气语调,让学生边进行情境和画面想象边进行有情感的朗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还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历经了多次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小学语文教材的覆盖面更广,其内容也更加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象、神奇的科学知识、意境深远的古代诗歌使得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知识美、形式美。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轻重不同的语气、高低不同的语调、快慢不同的语速,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器官,拨动他们的心弦,丰富学生语文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情真意美的语文教学情境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读、精读感悟语文语言的形式美和节奏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葡萄沟》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根据文字想象书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葡萄沟的影像和图片,让学生对“茂密的枝叶”、“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景象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吟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使学生从人文和自然美景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激发其内心热爱祖国地理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虽然具有鲜明的学科性,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范围却非常广,语文知识的人文、道德内涵非常丰富,这就使得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这也是教育界一直主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人文精神宣扬和道德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进行课堂设计,巧妙进行心理疏导,以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背诵、回答、师生互动中展现自己的活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民主的方式去指导和组织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扩大学生信息面、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释放压力、树立自信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

参考文献

[1]黄小凤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4-12-25。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学时我们老师可以运用声音、图画、视频等各种教学媒介,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大脑思维的活动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老师的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行的形势下,许多学校都在逐步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学生在学习时要运用感觉、记忆、思考、判断等主观能力来学习,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学习时不断提升,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会自己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以前,课堂都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整节课都在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整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都是配角。这样容易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不够强,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活泼可爱的图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可以通过讲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主动求知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想方设法配合老师使自己的表现更加出色,体会到成就感的他们,自然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是学生没认真听讲、没有积极思考,或是不会回答问题。我在班里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不愿举手的有70%是因为害怕,害怕回答的不对,害怕回答错误之后老师批评、学生讥笑;20%的学生的确是不会做:10%的学生是看见其他人没举手他们也就不举手。通过此项调查我发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主要原因是信心不足,担心答错后受批评和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不要一味地追求和标准答案完美契合,因为语文中的许多题目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久而久之,他们自信心足了,就能把自己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自主地学习。对于课文中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和学困生,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就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

(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我们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比如我们在语文课上,尽量设置有趣的课堂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学应尽量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在小学语文实践中,要让学生多说、多写、多画、多演,使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对知识的印象加深,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我们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光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还可以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方式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学习语文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教学时在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课堂讲解、提问等环节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可塑性很强、具有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的个体。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是无穷的,一旦把它发挥出来,课堂教学将魅力四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这样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在课上、课下应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关心和支持,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进而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 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开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其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见到老师长辈有礼貌地问候、上课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进出老师办公室要报告等等这些细节,老师都要严格要求。但老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守这些规范,要给学生讲道理,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让学生明白这样要求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注重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注意朗读背诵习惯的培养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朗读、背诵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力,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感情陶冶,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朗读背诵习惯的形成对学生有两点促进作用:①朗读背诵有助于学生发展记忆力,提高理解能力。宋代学者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有现在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深刻的朗诵才有成年时源源不绝的活用。苏步青教授曾经说:“他小时候背诵《孟子》《史记》等书,很多内容都不理解,但硬是背下来了。随着背诵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所背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那时候由背诵打下的。”②朗读背诵有助于学生发展记忆力,提高理解能力。叶圣陶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朗读背诵课文,字字入眼,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对于母语的形态、句式、语调、语速、语境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固定模式,历久训练,就形成了规范的语感。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朗读出来,这就把两者自然地沟通起来,使口头语言日渐规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在培养朗读背诵习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①重视汉语拼音教学和普通话训练。准确地读是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只有从最基本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起,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地去读。读正了字音,读通了词句,读断了句读,读准了语调,读清了思路,读懂了技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就一定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②注意声音清楚响亮,不拖音拖调。一般小学生初学朗读时,往往是读得不熟练,在集体朗读时出现一种拖腔拖调的不良“唱读”习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在教学生读句子时,就注意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句音停顿,读一段课文时,又教学生学会句读的停顿,并让学生在朗读时注意保持正常的说话速度。

(二)注意写的教学习惯的培养

首先,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想注重写字姿势、写字方法的引导势在必行。第一步,我开始了写字坐姿的引导:我做了个手势,示意同学们坐正。同学们都把身子挺了挺坐直了,但过不了十分钟,有的同学又弯下腰去,有的又斜过了身子。我说:“坐如钟,站如松”,很多同学动了动身子。稍过一会儿,坐姿又恢复了原样。 显然,孩子们很不适应。有的同学还悄悄地说:“这样坐真累,腰都酸了。”我笑笑,“习惯了的要改是很辛苦的,要是长时间不正确的姿势坐下去,长大不是驼背就是斜肩。”我一边说还一边把那难看的样子表现给孩子们看。这回他们都笑了起来,身子也不由得挺了挺,比刚才坐得更直了。这告诉我,他们坚定了改正的决心。我感到很是欣慰。一堂课提醒了几次也训练了几次。想想也是,习惯养成了,怎么可能一朝一夕就纠正过来呢?如果当初他们刚学写字的时候,老师家长就很重视书写习惯,也许就不会这样了。但我不灰心,学生也如此,我得利用文明午休时间天天坚持提醒,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改过来的。第二步,当然是握笔方法的指导了。我以示范的形式,让学生跟着我握好笔,再让同桌检查姿势。掌握握笔方法对学生来说倒不是难事,大多一试就会,可让他们就以此握笔方法写字,好多同学又接受不了,“唉,这个字难看死了。”“这样写,我写不快,特别的别扭。”“同学们,万事开头难,要有信心哦。”第三步,互相督促,相互提醒,共同提高。一个好习惯的习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人生有两个习惯,好习惯让你终身受益,可坏习惯让人遗憾终身。孩子们知道这一点,相信他们会坚持的。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视频教学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与互动性的基本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模式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而全面改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为导向,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来选择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设计语文教学形式,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尤其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小学语文知识教学转变成为语文能力教学。2.坚持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导向,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简单语文阅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起牢固的语文知识框架。3.坚持以学生语文实践操作为导向,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方法以及语文技巧的灵活准确运用是检验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增强语文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次数,使得学生将掌握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过程中去,促使小学语文重心从“教学”为主到以“实践”为主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语文游戏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来。为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尝试使用语文游戏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知识性明显的语文游戏来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来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1]。比如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为四人一组的游戏小组,其中两人来进行一人比划一人猜的猜字游戏,第三人将猜出的字写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写出的字词来造句或者是解释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巧用语文教学视频来拓展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视频教学法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而实施的一种视觉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影、图片、动画片等教学形式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听力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国》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频来进行学生的听写或是发音模仿,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下融入到语文教学情境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3.采用语文对话、写作、朗读等语文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组织如语文朗读、写作、对话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立足于语文实践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写作自己的生活日记、围绕“我的理想”进行讨论式学习,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质。4.做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融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时,还可以考虑与音乐、绘画、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逻辑下进行语文学习与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比如教师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之后,通过自身的理解来进行绘画创作,将语文情感、画面转变成为图画,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思维习惯,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并以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来进行自主化、主动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从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转变成为能力型的语文实践教学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王美红 单位:辽宁省盖州市徐屯学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激励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85-01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便是激励教学。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知。从长远来看,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激励的优良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其以后大有益处。

二、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不断促进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通过小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好与坏。这种方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对于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原本学习较差的学生更为显著,时间一长,小学生便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当教师问到小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时,他们便常把“我不会”、“我不行”等词语挂在嘴边。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勇气,常常怀疑自己。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敏感性语句教训或者打击小学生,此时的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较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因此,这类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使小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教学的方式,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所以,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对事物不断认知的过程。恰恰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励、物质鼓励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语文更富有激情。在小学生看来,只要获得教师的认可,就是小学生最在意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多多鼓励学生,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旦人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它。因此,兴趣是一个人认识并追求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好与坏,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认可,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语文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在这一类学生面前,教师更应该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要继续努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心。同时,在教师教学活动中,采用激励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即使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也要宽容对待,不要嘲笑、呵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如何将激励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1、从小学生自身情况着手,树立激励的信念

作为激励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从学生自身出发,树立起激励的理念。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让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激励是发自内心的激励。而小学生一直在逐渐成长,便会更加需要关注,因此,教育者所建立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

2、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营造出相对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建立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环境的设计、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激励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苟言笑,满脸严肃,即使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教学,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激励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小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往往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采用激励教学方法,而且要为激励教学方法的开展奠定基础,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促进激励教学方法顺利的开展。

3、鼓励并期待小学生有一定进步

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并使笑学生能够明白,教师是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期待激励的过程,而且还要创设出期待激励的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于激励教学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开展激励实践的方式,对过去教学状况不足的认识进行改变。由此看来,只有不断地加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措施的应用,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学开展的过程来看,合理将激励教学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由于激励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激励教学法的使用,而且还需不断更新和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小学语文激励教学法的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采用激励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而又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其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将激励教学合理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只有不断加强激励教学的运用,才能掌握合理的技巧,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特点;探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小学时期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特殊时期,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事关小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全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巧,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客观支撑和重要保障。

一、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组成部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语言特点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育成效和教学效果。当然,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学习,在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唯有此,方可达到熟练运用、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文知识的科学传递过程,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在语文理论、实践知识讲解中,融入情感色彩和语言元素,认真揣摩语句意思,准确分析语言知识,确保语言运用科学、合理,最终满足科学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所需[2]。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特殊时期,语文作为国人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领会和掌握语言特点。同时,教师是小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做到文明施教、礼貌待人,以道德行为标准和职业规范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主体,而且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备规范性特点。

(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大纲和课本内容,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融入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化了解,进而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3]。

(四)接近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言特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理,确保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相接近。唯有此,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内容学习当中,方可较好的消化、吸收课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形象生动、客观易懂、简单通俗的方式,突出语言的凝练性和精准性。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兴趣,进而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五)情感性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感情,结合小学生知识接受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建立个人情感体系[4]。通过融入情感,引起小学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某种层面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为情感要素的相互传递,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确保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征,要求教师付诸于行动,从情感层面入手,健全小学生情感体系,以此为基础增强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言特点尤为重要。小学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求教师从全局层面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采取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知识能力掌握实际,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最终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317.

[2]李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05.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60-01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小学生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小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小学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性很强的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在面临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自身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小学生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具有的乐趣,小学语文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在笔者的长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觉,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而且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

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小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交流;有效途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间互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当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师生不能很好沟通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总结分析这其中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交流产生障碍的原因

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从一定程度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课堂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互动很少。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不能正确清楚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些特性,采取有效的互动交流手段来营造一种活泼向上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只有明确语文教学中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制定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增进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设置有效的提问方式,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探究文章内容,主动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增进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在一旁进行指导,最终每组选出代表来阐述该组的观点。这种互动交流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还增加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开展场景模拟的教学活动,增进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来组织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模拟,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深入体会了解课本内容,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10篇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对夯实语文学习基础、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均具有极大意义。然而,在当今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客观因素,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更具有效性,其教学质量可以得以提升,分析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因素

首先,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育的因素影响教学有效性。在我国教学理念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师生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与距离感,而教师则在长期缺乏互动的教学关系中,逐渐形成以教师本体为教学主体的现况,使得课程教学无法有效反应学生教学需求,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1]。

其次,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的因素影响教学有效性。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为深远,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有教师沿用填鸭式、灌输式以及机械式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现况,致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课堂学习兴趣并逐渐产生与课堂教学脱节的消极现象,不仅影响教学有效的有效落实,而且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新课改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创新与变革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使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点因素。

最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创新不到位的消极因素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顺利落实。伴随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小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创新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当今小学语文创新过程中却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消极因素,严重影响有效教学。例如,有些教师为了迎合教育模式创新,会借鉴现今教育界的成功教学经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成功喜悦,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生搬套用的现象,虽然教学模式在前期应用过程中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但是若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并不做出及时调整,就会出现有效教学缺失实效性的消极结果,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

二、分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教学对策下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对策,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依照学生为教学主体,而课程教学内容在完全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期望的背景下得以贯彻落实,从而使学生可有效参与到课程教学氛围中,为落实教学有效性对策营造和谐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和氏献璧》的教学时,则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历史与古典文化知识内涵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思考,从而使课程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下,可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并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3]。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顺应时展需求不断丰富教学方法,赋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新生机,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具有效性,教师会在落实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可在评价教学法中有效掌握自身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学习效率并完善个人品格均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教师在进行《大禹治水》的教学时,会先引导学生通过“三段式”教学方法,通读课文内容,并以第一印象为基准总结大禹品行,而学生在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教学对策的落实过程,教师则结合学生的回答内容结合学生语文能力、学习基础等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明确学习重点以及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落实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同时也只有教师积极主动的迎合时展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才可使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4]。

最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创新型教学模式可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所谓创新型教学模式既要符合时展潮流冲击下对教育的新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从而使创新教学模式与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密切关联,使得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得以顺利落实。例如,教师在进行《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的教学时,则可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一段教师在课下剪辑的雷锋叔叔的生平,由于互联网具有图文并茂加之影音表现的特征,因此可丰富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可以从书本知识的固有状态中跳脱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学生则会在兴趣这位“老师”的陪同下,不断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为提升教学这质量奠定基础。当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后,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依照自身理解与学习能力创设情境表演剧本,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促使学生可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雷锋叔叔乐于奉献的精神,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如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大街上帮助清洁工人进行劳作促使学生可通过实践真切感受到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促使教学内容得以有效落实[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对策得以贯彻落实,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法与教学模式,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34-01

小学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言语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深化有很大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合作原则,是现代化素质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全新的教学学习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其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互助能力。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程度更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定期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从而实现积极主动的创新。在素质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对自己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二、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语文课程更感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需要进行情景设置,在情景设置时应该要以日常生活为原型,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各种生活素材的累积。小学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加强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累积还不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大的阻碍。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的累积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以及解题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没有素材可用,对此应该要对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行丰富。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对话的小游戏,让学生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情景进行言语对话练习,比如商店买东西、问路等,都可以作为练习的情景。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提升。

三、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让学生自己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必须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讨论,对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交流,也能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实现小组合作教学,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组的时候需要做到科学的分组,使得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在素质综合教育理念下,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活动,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使得很多学生也失去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担任了重要的引导角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问题问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等,都是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提升教学效率。

四、合理地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对作业进行合理地设计,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学生的想象力一般都十分丰富,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时,可以加强多种小学语文作业方式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作业题目,比如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开放式题目,给一个大概的标题范围,让学生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受到约束和限制。比如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语文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新闻等,让学生阅读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种开放式的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 何晓燕.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0(05)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97-01

兴趣是激发人们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即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认识新的事物。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则语文教师应依据实际教学情况,促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以便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确保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真正的增强。

1 营造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往往会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而这些因素也是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主要支持依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对这些情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使用,并依此对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分为进行改善,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其能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

此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进行强化,也应依据教学内容和主题,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如同白纸,心智也不够成熟,可塑性还比较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创建相应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比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以便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情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并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增强,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更好地提高。

2 拓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是语文教师较常采用的,用来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紧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拓展活动,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等内容,组织开展以“准确发音、情感朗读”为目的的课外拓展活动,并依托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普通话发音进行纠正,以便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发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一些相应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比如对喜欢阅读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对喜欢写作的学生开展课外写作兴趣小组,等等。通过组织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已达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另外,除了一些拓展性的活动之外,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也可以根据语文教学的进度,适当的组织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确保小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3 趣味教学法实例

3.1形象教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所以其往往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而对形象的东西却比较喜欢,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形象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以便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教学法实质上是指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录像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蓝天、白云等课文中包含的景物,以便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3.2情景教学法

情景对话是情景教学法得以开展的重要依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对话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口语教学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的表达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使学生能够用文明和谐的方式与人交流。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创建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赤壁之战》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个故事,如黄盖献计,并将这个故事改变成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趣味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而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安景云.论小学语文趣味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5,(3).

[2]熊丹.浅谈小学语文课趣味教学方法[J].未来英才,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