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7-25 17: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地摊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地摊经济;发展措施

一直以来,地摊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其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没有合法的身份,使得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小商贩和城管“斗智斗勇”和“猫和老鼠”的市井短剧,并逐渐演变成暴力对抗的“全武行”。尽管地摊现在仍不能堂皇入室,但却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经济力量。关系到底层百姓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妥善安置和引导。

1.地摊经济的缺点

地摊由来已久,虽然便利了百姓,但它自身的特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笔者认为,地摊经济有如下三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1.1散

地摊经济的散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分布散,地摊遍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灵活游走于各个角落,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就奔向哪里,极强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地摊客观上难以管理;二是形式散,地摊商贩销售产品的形式多样,一块塑料布、一个挂架、一台三轮车、一个箩筐、甚至商贩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成为他们销售产品的舞台,而售卖的产品从用的、穿的到吃的也是应有尽有。

1.2乱

地摊经济的乱体现在销售秩序上,绝大部分地摊都存在占道经营问题,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一些地摊甚至摆到了马路上,这也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而收摊后留下遍地垃圾,也让环卫工人苦不堪言。

1.3差

地摊经济的差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服务意识差,绝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是因为生活所逼,才选择了摆地摊作为过渡,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便会立马结束,因此,地摊经营者在潜意识里没有与顾客建立长期客户关系的想法,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质量差,欺骗顾客的事情时有发生;二是产品质量差,低价格是地摊产品最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低价带来的必然是产品的低质,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特别是入口的产品,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些劣质原材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是一种极大威胁。

2.地摊经济的好处

虽然地摊经济的缺点是导致城市管理者不容许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客观来说,地摊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2.1地摊经济也能孕育企业家

尽管地摊卖的东西小,销量额低,但只要经营者有恒心,将其作为事业来看待,完全有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拥有1100多家谭木匠专卖店的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一家上市企业,其专卖店遍及全国,董事长谭传华的第一把梳子就是在地摊上卖出的。创立重庆超奇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西南水果大王何超,创业初期也是一名挑着箩筐走街串巷的水果小贩。开有1720家农村超市的重庆腾龙百货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杰,当年创业的第一桶金也是摆地摊挣来的。由此可见,只要经营者有恒心,麻雀也可以变凤凰。

2.2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摆地摊的人,不少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无法解决就业,如果这些人长期处在社会底层,连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势必导致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从而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而摆地摊对于资金要求不高,技术要求也几乎没有,超低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些人可以较容易的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就业,不少的地摊经营者就是靠这个小小的地摊养活全家。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员从事过地摊经营。目前,正在从事摊贩经营的劳动者大约有3000万,地摊对拉动就业功不可没。

2.3给城市带来生活气息

正如一名经济学家所说,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地摊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的特殊风味。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纵观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已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游客旅游观光,感受台湾普通民众生活气息的最好去处。而在我国香港地区,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并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

2.4对城市的消费层次是一个有利补充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得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低相对较低,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时精打细算,地摊商品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3.对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既然地摊经济成为不可消除的一种社会现象,说明其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我们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与其靠行政手段千方百计的堵,倒不如科学有序的导,使其在可控状态下成为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

3.1给予一个身份

哲学上说得好,存在即合理,既然百姓有需求,到不如大大方方的给予地摊经济一个合法身份,承认其合法性。而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地摊的合法身份,这也是解决城管纠纷的根本措施,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已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开始允许一部分小商小贩存在,并为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重庆市主城也开始在进行这方面的摸索,陆续设立了新桥夜市和黄桷坪涂鸦夜市,更多后续的地摊夜市正在规划中。

3.2制订一套规则

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除了给予合法身份外,还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规则,让地摊经营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之外,建立一套进入和淘汰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身份,保障权益,对于违反规则的坚决淘汰。实行摊位卫生责任制,每位摊主必须对自己摊位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负主要责任,这样也可有效遏制收摊后垃圾遍地的情况。这方面,沙坪坝的经验值得借鉴,首先是放宽了准入门槛,有下岗证的、是低保户,将优先设立摊位。对经济困难的,办健康证的费用也可减免。在“准入制”宽松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退出机制”,经营户如果不能规范营业,搞乱了市场的秩序,就必须退出市场。

3.3划定一个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给地摊的经营设置时间段,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范围开市和收摊,这样可以做到既方便百姓,也不会扰民。在地点的设置上,可以选择闹市区的背街地段,这样既可以保证往来的人流量,又不影响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区域划分好后,也有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监控。

3.4成立一个协会

鼓励地摊经营者采用民主直选的方式成立协会或委员会,实现由政府管理转为摊贩自治,让经营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当然,为使协会处在政府可控和监督下,建议由协会所在地区市政管理机构的领导担任协会的名誉会长,履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也可以缓和消除摊贩与市政管理方多年来积攒的怨气。

公共权力的“弹性”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调和。随着地方政府一份份地摊解禁的文件出台,即体现了“权力的弹性”,又彰显了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让性。这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改变,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如何更好的管理好城市中出现的地摊经济,已经成为关注百姓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教学;渗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旨在建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品质的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在案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案例,如: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东南亚水稻种植业等,说明地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提出各种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环节大致相同,对比如下:

设置背景――资料获取――分组讨论――分析评价――总结收获,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布置任务――阅读案例――教学引导――回答问题――总结收获,是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为在案例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同样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京九铁路的区位选择》的案例教学中,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教学分成以下几个流程:

准备阶段:教师展示有关京九铁路的背景知识,学生分组,对各组提出学习目标。

1.资料获取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相关地图中找出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区、跨过的大河、经过的粮棉产区、旅游景点等相关的背景材料、并进行陈述。

2.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对已经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京九铁路的路线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讨论影响京九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分析不同阶段影响京九铁路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

3.分析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将认识转化成地理原理。

4.应用探究

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根据上述案例的学习,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问题:大石桥市和沈阳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已有国道202线和沈大高速公路,而区间中有几条铁路勾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大石桥市和沈阳市之间,是否有必要再修铁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特别是以乡土地理素材为基础,改编成案例,并引入教学流程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地理知识形成直接经验,最后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疏理,形成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在课堂上已习惯依赖于教师来获得知识,因此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习惯,不失时机的将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和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探究、总结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出以下问题:学校周围的商店属于什么形式的商业网点?在大石桥市内,哪个区域可以被称为商业中心?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可以这样分类?学校周围的地摊是什么形式的商业网点?学校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学校周边的各种商业网点的性能设置以什么为主?是否合理?根据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哪些商店布局不合理?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员,你打算如何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讨论的氛围,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独立见解,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欣赏学生的独特想法,引导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去处理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结论。教师做到引而不发,强而不迫,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以小组表现来进行评价的一种学习模式。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点在于,这种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合作”在共同探究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个人和其它组员的学习追求是一致的,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发挥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使学习成果最大化。

地理教材的每一小节后面都设计了相应的学生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不仅与课堂知识相关联,而且又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合作意识,将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合作探究活动中。

如:在《人与地域环境的主要联系方式》一章的教学结束后,可以利用教材后设置的活动题,开展一次活动课。

(1)课前准备:提出学习要求,观察你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如大石桥市二高中)记录下附近所有的道路名称、交通设施、商业网点、公共设施、画一幅区域平面图,全面了解学校所处的生存环境状态。

(2)将学生分组,分别选择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分组探讨:

①大石桥市二高中所处的地域存在哪些交通问题,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

②对大石桥市二高中附近分布的商业中心(如真实惠超市)的布局合理性和区位特点进行评价。

③对大石桥市二高中附近分布的网吧布局进行调查,讨论其分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评价。

④大石桥市二高中所处的周边环境卫生状态调查分析。

(3)在第二节课中按小组陈述论据,表明观点,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指导。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5)要求各小组将讨论内容成文,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时,一定要遵循“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尽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背景和良好的教学情景,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中,开阔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