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3-07-25 17: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随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随笔

第1篇

林肃琦

那是一节语文课,教学鲁迅的《风筝》。距离下课还有10多分钟的时间,课堂上的他们,有的在静静地写作业,有的两两在小声地讨论着问题。

当我眼睛的余光飘过第三排左边的晨阳时,只见他神情慌张,正快速地把一本藏在课本下的书放进抽屉里,我分明看见那是一本时尚小说。按照班规,在课堂上看小说应该没收。

小说就在他的课桌里,不会跑,准能抓个正着。而这时的他低着头,正襟危坐。

晨阳的文学功底不错,他写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读,只不过眼前的他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对。一个人一旦被一件东西迷住便很难摆脱,何况是孩子。“你不要大声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的坏典型。”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是的,一旦他成为班里的坏典型,他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想到这里,鲁迅笔下饱受精神虐杀的“小兄弟”形象一下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而“小兄弟”的悲剧绝对不能在这里重演。

可能是感到应该来的暴风雨好久都没有来,他抬头瞄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他已经把书放回去了,这就证明他的注意力回来了。就在那一瞬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故意错开视线,把脸转向另一个方向。

几年以后,在一次聚会上,晨阳说:“林老师,还记得那次在你的课堂上,我看小说的情形吗?我是不会忘记的。看着你从讲台上走下来时,我忐忑不安,感到大祸临头。可你好像没有发现似的,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一阵风拂过我的心田,使我觉醒,又重新回到课堂,回到学习之中。”

他们听晨阳说完,都说我是个好老师。

“是吗?”我故意反问了一句,摆摆手说,“我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晨阳接着说:“林老师你不知道,我们这帮学生可调皮捣蛋了。有一次你在上课,白雪把你画成老巫婆。你让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才把画夹在课本中。”

白雪却指着晨阳说:“你还说我呢,林老师,他总是学你走路的样子。下课时,他跟在你身后,一边学你的样子一边向同学们打手势,我们只能在你走进办公室后才敢笑出声音。你没有发觉吗?”

这时候,他们把当时不敢同老师讲的故事都一股脑地搬了出来,如数家珍。坐在这些学生们中间,我好像也就是一个大孩子,在他们的谈论中我也不时插一句“是吗”,“真的吗?”他们都大笑说,“是的”,“那当然了”。

他们接着就问:“老师,当时的事,您真的就不知道吗?”我只是微笑没有回答。因为他们所讲的事我大都历历在目,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又怎能忘记呢?

第2篇

内容摘要: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充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随文练笔 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充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要基于阅读教学进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萌芽期,这一阶段他们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在Z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情感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选择集合而成,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情感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为此,教师可以重视书法文本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文本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到课文中作者所创作的意境中去,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己的情感判断,而这也更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课堂随笔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随笔的方式写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对课堂随笔的练习文本也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真正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的文本,以达到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而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与此同时,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联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常胜小学)

第3篇

关键词:训练 阅读 语文教学 主体地位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大多数的时间是我站在讲台上主讲,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慢慢学。近几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还时间给学生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我逐步尝试着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尽量少讲,少占用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就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内练阅读,在课外练随笔,在课内练默写,在课外练书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通过尝试,我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突破了从前的瓶颈,多次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可以说,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尝试,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课内训练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李阳疯狂英语的秘诀,我认为关键在一个“读”字上。李阳说:“在冬天寒冷的早晨,你能够读英语读出一身汗来,那你就接近了成功。”同样道理,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读语文读出一身汗来,那他的语文也就接近了成功。语文课堂上,老师多讲,学生若愿意听你讲,有时候获得的也是支离破碎的信息。学生若不愿意听,那将是一无所获。而把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文学作品及字词句篇,学生是主动学习,是原汁原味地汲取精神营养。因此,在一周的语文课上,大可不必堂堂讲,而应开辟出两堂甚至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剩余的课堂,每节课的前10分钟,也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名句名篇字词成语。用一定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厚积薄发之后,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写作能力及阅读兴趣。用10 分钟时间阅读背诵名句名篇,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而阅读背诵诗词歌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诗词歌赋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无形就是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对生词成语的阅读记忆,利用零碎时间效果最好,因为这符合化整为零,个个击破的记忆规律。通过恰当的阅读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了语文成绩,何乐而不为呢?抓住了阅读训练这一环节,也就离成功不远啦。

二、课外练随笔,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但作文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积累然后才会厚积薄发的事情。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想提高写作能力,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此时指导学生写随笔,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开始训练时,任务量要少,哪怕学生写三行两行也要肯定,一周练一次两次也要鼓励。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养成了习惯,那时让他们一次写上几百字甚至上千字都不是难事。练随笔是学生我手写我思的过程,没有题目的束缚,没有字数的限制,这样的训练过程是一种自由轻松的创作过程,是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实践证明,这项训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训练与写随笔同步进行,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读不写,则好似学习游泳的人,只站在岸边重复游泳动作而不下水实践,游泳水平很难提高。只写不读,写作就缺少源头活水。因此阅读训练与写随笔都很重要,抓住了阅读与写随笔这两个重要训练过程,作文这个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就稳如泰山了。

三、课内训练默写能力,提高书写的准确性。

语文学习中,双基训练很重要,不可忽视。而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平时数理化生的学习任务已经挤占了他们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他们很少有课余时间学习语文。再加上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学了进步也不明显,不学退步也不明显,因此学生对语文知识往往犯有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有漏洞。课堂上,在阅读背诵之后,用五分钟时间进行默写竞赛,将是查漏补缺的有效训练。默写训练,可以默写名篇名句,生字成语。通过默写训练,能让学生全力以赴学习所要默写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书写的准确性,一旦有默写错误的地方,就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牢固掌握这些语文基础知识。课内五分钟的默写训练。时间虽短,但效果明显。为了竞赛获胜,为了这五分钟的竞赛,学生可能会准备很多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这五分钟的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成绩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课外练书法,强化学生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

有意插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你若要求学生把写名篇名句生词成语当成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就会厌烦,真做起来也会味同嚼蜡。但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自有他的魅力所在。而且我们也知道,字是人的脸面,每个学生都想拥有一笔好字,所以练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投入进去是一种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过程。练书法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练习名篇名句生词成语,这样既达到了练字的目的,又达到了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练书法有了兴趣,时间长了,字写好的同时,作文卷面也好起来。真是一种活动,多种收获。且这种训练形式,将巩固语文基础知识这个目的藏于无形,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达到了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采用练书法这种训练形式,来加强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若方法得当,应该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又一有效途径。

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懈努力,使这一语文教学思想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4篇

一、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现状分析 

1.教育环境问题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老师在训练设置和题目拟定方面大多以迎合中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应试教学的思想不仅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写作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使语文教学失去了人文教学的意义,这也就间接的为语文综合性教学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写作训练内容不符合实际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老师在题目或者是训练设置上过于注重开放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符,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第二,脱离文本。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题目拟定的时候往往会脱离日常教学内容,对文本外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引入,这样脱离文本的行为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但是却使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大范围的拓展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课业量增加,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写作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第三,题目的创设不具有创新性,枯燥无聊的作文题目很难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不能是学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语文设置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偏离了这一目标,只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写作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会使得学生不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应当了解的写作知识,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要偏离原有的语文教学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 

1.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 

语文学习应当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因此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意识,那就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服务于自己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性,首先老师应做到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写作教学很容易走向古板或者是老套的误区,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新颖的作文题目能够用全新的方式或者是思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2.正确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鼓励 

想要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适当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能够随时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同时,对学生适当的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鼓励不能是盲目的鼓励,对学生适当适时的鼓励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老师应当首先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和薄弱方面,对于学生的优势方面应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对于薄弱项目,尽量不要采取批评教学的方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薄弱项目更应当进行鼓励,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写作学习。 

3.写作教学中趣味情景的创设 

趣味情景的创设也是语文写作的一个重点,情景教学已经被多个教学领域所引用,写作的情景模式教学无疑对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简单来说,情景教学在写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第二,它能使教师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三,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的接受。第四,使所学知识有所应用,下面我们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和整合。 

4.遵循目的性原则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的是其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性。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时刻遵循目的性原则,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老师在题目拟定,课堂讲解方面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5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此,我引导学生从生活随笔入手,撷取身边的生活片断,借助阅读积累,使写作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感动自己、打动他人!

随笔,是一种自由的写作,教师不给学生命题,也不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作要求。对于生活化随笔作文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课外阅读——为生活随笔立本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大量的阅读可为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还能提供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模板。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于是,结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我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开展了读好书活动,建立班内图书角,发动同学,将自己已读的书籍或者需要向同学推荐的书籍,捐献给班级,拒绝推荐动漫类书籍以及低级趣味的书籍。其次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开展读名著、学名著、讲名著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再次阅读书籍报刊,读书看报,善于积累。通过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二、体味生活——为生活随笔累材

俗话说:“胸中有积蓄,才能倾吐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生活处处是语文”。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正确的反映。要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应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注意把自己融入生活,仔细体验,在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也要思考一番,看透事物外表包裹着的实质,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把有感而发的文字,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又是日益成长的过程。

三、语文活动,让生活随笔生花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生活素材。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开展“小记者活动”、做菜、做饭、观察植物和动物;开辟“自然角”,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各种活动、比赛等。通过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积累材料,培养学生写作热情。

四、班级博客,为生活随笔搭台

在博客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它成为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良好平台。我在去年建立了班级博客,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学生通过博客,在大量的生活随笔中,思路得以开阔,文笔更为流畅,写作水平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一旦写完,放在网络上马上可以交流,不必经过教师的审定、筛选、淘汰,任何人的作文都得以传阅,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发表的喜悦……目前,我的班级博客里已有学生随笔作品近百篇,多篇作文获奖,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了一个很好地展示舞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只有诗意地生活,才能诗意地写作。在生活化随笔写作的探索中,我正品味着这种诗意,寻觅着一路的芬芳,漫步云端。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一词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随笔教学既然也是“教学”,就应当以“育人”为终极目标。叶圣陶认为: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我们在随笔教学过程中,应将应付考试的短期功利性目标改变为“育人”的长期战略目标,据此,笔者将随笔训练所遵循的目标进行了如下分解:

(1)随笔训练总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的总体目标为随笔训练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随笔训练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基础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随笔训练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将七年级至九年级分别定为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因材施教地组织和开展随笔训练实践活动。

二、有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表现出一定盲目性、随意性。不少学校学期伊始,研宄语文教学计划的时候,作文教学通常是“靠后站”、“见机行事”。所谓的“写作教学计划”只不过是阅读教学计划的“附属”罢了。所谓“灵活安排”、“见机行事”,实际上就是心中无数,脚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随笔的教学同样如此,今天出个记叙文,明天出个议论文,今天来个自由写作,明天来个命题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样的随笔教学无计划、无目标,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不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是盲目地凑篇数,那是不行的,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扭转随笔教学的无序状态,就一定要认真制定一个合乎科学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在制定随笔训练计划时,应当注意几点:

1. 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写作的主人,随笔训练的计划应当有针对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想象,应当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家庭、思想、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等,特别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便可以做一些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质量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而在制定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制定随笔教学计划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使随笔训练有一定的科学序列。例如同样是写记叙文,可能初一写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二就着重写描写性的记叙文等,这样制定出来的随笔训练计划,序列清晰,安排科学,使得多数学生通过训练,都能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3. 适当的训练频率。

笔者认为随笔训练的频率定为每周2到3次是比较适宜的,既可以达到适当训练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多样性原则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而,在我们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对听、说、读、写、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多样性是写作的重要特点,写作的多样性源于人的多样性,源于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性。日常生活,千变万化,即使是同样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不同作者的个性、角度、心情等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很多初中生的笔下,他们的随笔、作文却往往是需要冥思苦想、抓耳晓腮的,甚至有时干脆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其实,很多时候,正是由于陈旧、单调的训练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扼杀了学生蓬勃的写作欲望,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用多样化的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应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随笔训练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训练素材的多样化、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命题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评改的多样化、训练指导的多样化。也就是说,用多变的、灵活的、创新的训练方式,提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开放性原则

1. 训练内容的开放性。

科学而有效的作文不应当仅仅是写作这一过程本身,写作本身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它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它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又与做事、做人相结合......作文教学应当向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开放,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包含了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的,阅读提供了语言的积累,生活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实践决定着提高,因而,我们的随笔训练也应当是阅读、生活和写作的有机结

2. 训练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随笔训练通常是命题――写作一一批改一一讲评,过程中,学生

都是被动参与,被动写作。而开放的随笔训练更注重写作氛围的创设,给学生更多

的自。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日常的随笔训练应当适时创设情境,给学生

提供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学习和合作交往的环境。德国教育家普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学生的随笔,应当鼓励他们

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允许他们写他们自己的文章,鼓励他们“说真话,述真情”,不说空话套话,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写作。

五、结束语

随笔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随笔训练的研宄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而作者仅仅通过一年的研究,这还需要笔者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理论 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1 异质同构性。有人认为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中心智活动都经历了双重转化。阅读是从文字到思想再到文字的转化;写作则是主客体的相互换位,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经验,经过表达这一形式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客观描述。叶圣陶先生对此亦有过论述,他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2 相同要素说。依据现代认知学派的观点,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即一般原理时容易产生迁移,这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并能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阅读教学中突出的重点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重要,并应注意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来设计写作教学。

3 读写对应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同为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从学生阅读作品时所要关注的知识要点及写作时构成文章的要素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对应规律。如解题与审题的对应;抓住中心与确立中心的对应;理解文章结构与布局谋篇的对应等。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H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第8篇

【关键词】语文 效果 科学化 管理 作文 阅读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机智地组织教学,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对课文由表及里的深层理解与全面掌握的目的。我在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观察并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为使语文教学高效,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就普遍性的存在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一个问题是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管理;另一个问题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

1.语文教学中的科学化管理问题

1.1 现象描述。

语文课堂上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积极,甚至课堂纪律混乱;作业常常是收不齐,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数量不够;对知识不能"温故知新",提高巩固,提问不能积极思考,或者答不上来,有的是很简单的问题,却也答不了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进行科学的管理。

1.2 应对策略。

1.2.1 课堂管理。课前严肃而真诚的环视教室,以目光告诉学生老师在注意着你;讲解过程中,要面向全体,通过眼神、语调、动作提醒学生专注听讲;提问时要分层次,使得优生更春风得意,使学困生保持学习兴趣;督促检查时要灵活,如随堂检查学生笔记,督促学生专心听讲情况。

1.2.2 作业管理。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就要探索科学化作业的路子,采用多元化作业形式。例如,书面作业采用指定作业与自选作业结合,即使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变换角度去完成,如对教材的每个单元,或者是期中和期末学习的内容进行命题;随笔可以是自由抒写和小组命题形式结合,一定时段内又采用自由组合小组,轮流写作或随笔,展示文采,共享知识;布置看电视作业,要求学生长期观看时事新闻、纪实和科技等节目,积极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1.2.3 知识巩固。利用课前五分钟,熟悉上节内容,检查预习效果。在形式上可提问,也可练习,每节如此;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难点的训练,如,课前安排时间训练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系统整理和复习,每个单元的总结,学生归纳总结后,教师还要讲解,还要让学生修改完善;注重指导学生归类复习,按知识类别总结。

1.3 严格要求,奖罚分明。

语文教学科学管理要制度化,也就是严格要求,奖罚分明。课前预习要常规化,学习过程中对读错、背错、答错、写错都有不同程度的惩罚。达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目的;作业方面,不仅要求质量,还要有数量以及美观(格式及书写),对质量和数量有问题的惩罚,对由于学习习惯和个体差异造成的作业不符要求的学生,则要重视因材施教,个别训练,强化养成习惯培养。

1.4 践行教师职责,理解关心学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灵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语文教师要践行职责,理解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奖罚分明。

1.4.1 实施赏识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正确对待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只有认同差异、把握差异、兼顾差异,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和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放大学生优点,包容体谅学生,引导其发挥优势。

1.4.2 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和心理,及时疏导,解决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1.4.3 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会、会学、爱学语文中获得和谐发展。

2.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完美结合问题

目前的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不够完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作文的基本写法。

2.1 分析原因。

每册的语文教材有25至30篇课文,每学期花大力气教学生读这些课文,可结果还是学生不会写作文,或者是写不好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当然有学生自身的悟性,表达能力等因素,但作文的写法有不少学生没有很好掌握。这与教师教学时未能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完美结合不无关系。虽然阅读教学精心讲解,但阅读仅限于课本阅读,辅导作文时就以作文来论作文,两者间的衔接不够完美,使学生没能从课文体会到作文技巧,特别是没能帮其结合自己的作文有针对性的感悟技巧。

2.2 应对策略。

要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完美结合,就要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教师要精心备课,找准理解课文的切入点,来设置教学目标,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让学生从具体课文模仿借鉴到基本写法。如课文《狼》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想像再现故事情境,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和切入点,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想像故事环境,想像故事的主人公及屠户的表现,包括神态、动作、心理等,这样就让学生学会了作文中如何描写的方法。再如《黄河颂》设置的教学目标之一--理清文章思路,为学生写"抒发对黄河的感情"作文作了很清楚的示范: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地理特征方面等抒写,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方法。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课题。小学生年龄较小,未谙世事,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简单,像皑皑白雪那样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讲课要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同时,由于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的学生时,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相关知识;在教高年级的学生时,应该重视挖掘教材,对学生党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还有一群勇敢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丰富的物产。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上《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要重视刻舟求剑的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样不知变通,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启示学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这样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立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在教师无法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比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在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凄惨的课堂氛围,接着用一些语言引导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与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两个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车夫扬长而去的场面。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场面。通过这两个场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演讲、作文、周记、随笔等。作文、周记、随笔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记中学生可以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重视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有一次某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事故。于是笔者借机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查找例子,为演讲比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渗透。同时,教师对于演讲中情绪消极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自满的学生要告诫他们不骄不躁;对于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点,开展适时的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熏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3] 陈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2).

第10篇

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 教学 效率

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那么,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如果他的老师以所教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

一、人格效应与教学效率。

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

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设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我们仍需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在高中教育中,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他们也能在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几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多媒体成了一种装饰门面的标志,实际上是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对整个课堂的改变并无裨益。二是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在课堂中随处可见,仿佛没有多媒体就上不成课。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不能让人变成工具的奴隶。对此,很多老师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他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教师技艺与教学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四、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第11篇

关键词:检测评价 全面性 多样性 时效性 可行性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也要转变检测评价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现代语文教学检测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列为“三维”目标,并提出了检测评价建议。怎样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检测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成了关系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检测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呢,本人就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的全面性

知识与能力全面性检测评价,应包括对识字与写字、成语的理解与应用、阅读、写作(含习作、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检测与评价。着眼于对学生读的全面检测评价,自然会引导师生把注意力由单纯注重书面表达及阅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扭转一部分人在语文学习上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倾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导到注重日常积累,注重平时努力的正确轨道上来。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收集、感受、理解、评价和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所学知识应强调在新的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回忆、理解、感悟、运用等多种心智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练习,避免知识的平面搬移,充分发挥整合作用。

二、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形式上可以有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前者是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测,一般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后者通常是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相比较而言,口头检测的好处是及时简便,但只适用于单个问题的解决,而书面检测虽然费时较多,却可以解决复杂问题。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检测教师要互补兼用。具体地说,语文学科的口头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如字音、成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课文内容等的即时掌握程度,而书面检测则侧重于过程性较强的能力方面的检测,如针对具体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和阅读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面谈、评价表格、测试题等方式来检测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语文能力高低情况。

三、注意知识与能力检测评价的时效性

1.及时性。知识与能力目标最终能否达成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从解决教师心中的悬念方面看,还是从尽快改进教学不足与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讲,教学检测都应具有及时性。唯有及时,语文教师才可以更好地把检测结果和刚过去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唯有及时,语文教师寻根究底的热情才不会降低;唯有及时,检测者的印象才会新鲜深刻,评价才会更准确、到位和有针对性。

2.客观性。知识与能力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教学。只有客观地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教学双方才可能和谐沟通。如果漠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想当然提出观点,结果只能是与预想的良好愿望相悖。因为,检测失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反而会引发更多更大的问题。

3.持续性。知识与能力检测结束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会充分暴露出来。一般情况下,当事教师会认真反思并迅速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但是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前面暴露的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以及是否又出现了新的状况,还必须时常进行跟踪检测。

四、要注意检测评价的可行性

(一)将知识、技能的测评与学习态度的考核结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态度等都以分数记入考核成绩中。如:每篇课文学习完毕,都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发讨论,谈学习体会和感受,做到一课一得。采用抢答记分方式,根据所谈内容、认识的程度做出评价给予奖励记分,对那些课堂上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不主动的同学,则采取点将必答方式,答对答好给予记分,但无奖励分,答错、不答扣学习态度分。

(二)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结合。课堂除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必答记分方式外,还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对问对答记分,或将学生所写文章、所做的练习汇集,让学生分组进行评等并记分。如:在学完小说专题之后,让学生先分组进行人物形象的口头分析,后各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分析演讲,各组根据同学的演讲进行讨论、评价,并给予记分,再综合各组所得总分,以此作为该组全体同学的得分,并记入他们的考核成绩中。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有效的语文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绝不能仅仅限于取得考试数据,应当把定量与定性的测评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测量和评定还可以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笔试与口试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平时语文课程的听说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根据以上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这样来构想对每位学生学期成绩作出评价。学期成绩由期中、期末、专题或板块检测、作文、生活随笔、口语交际练习、课外阅读等成绩构成。期中占20%,期末占30%,专题或板块占12%,作文占14%,生活随笔占8%,口语交际练习占8%,课外阅读占8%,另外有奖惩成绩。如,作业一贯认真、按时完成,课堂上一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参加语文竞赛活动并取得成绩的;对语文教学提出较好建议的,均可获得浮动奖励分。

第12篇

关键词:做随笔;善质疑;多比较;重说写;阔视野

新课程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开始。由于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巨大挑战。高中语文选修课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已成为语文教师探讨的新课题。

下列就选修教材的教法学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做随笔――积累和提高的途径

在选修教材中每个版块里选择经典作品重点讲解,其他篇目由学生课后自己选择并按照下列方法阅读并展示分享。1.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2.针对精彩的语句或质疑的句子要写出眉批。3.用简洁的话写出阅读后的感受。这样带着任务伴着兴趣,使其在传统的被动的预习上积极主动地深钻,节省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尝到了“跳起来摘到的果子”比老师硬塞给他们的“果子”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二、善质疑――既深入课文又涉猎其他课文

一方面鼓励学生们对每篇课随笔,又激发他们提出尽可能想到的疑问,进而引导他们讨论解答。比如《鸿门宴》一文,有一位学生在翻译时提到“亚父者,范增也”,她认为:“既然是项羽的‘亚父’,为什么其他人亦称范增为‘亚父’?”于是就这一议题我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大家兴趣提高。敢于向课本注释质疑,其勇气可嘉,随后在查了相关资料后,我向大家做了解释:《说文解字》中释,“亚,背有疽痈也。”“父,男子显称。”又《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疽发背而死。”还有像蹇叔、孙膑、老聃等多以绰号行世,且”绰号“无贬义。因此可以说,“亚父”是范增的绰号,大家均可呼之。

三、多比较――在鉴别中求知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做对比教学的。像学到《六国论》可以和《过秦论》进行比较,或说出或写出两文的相同和不同处。这样易于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参与意识,在纵横对比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思维习惯。还可课内外比较。比如讲到曹操,《三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奸臣,然后让学生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呢,这样有的学生就去看《三国志》了,他们就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四、重说写――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是现在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吕叔湘老先生曾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毫不客气地说,说写能力没有培养起来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和耻辱。究其原因是:“说”的机会被剥夺,“写”的动力不足,内容空泛,被动应付考试,语言老化无生气和时代气息,越写越不爱写,越写越怕写。针对传统的缺陷,结合选修教材内容的“新”“趣”,多上一些“说”“写”课。一是以回答问题开始,尽量让学生到台前说;二是设置情境题让学生展示“说”,鼓励学生自觉上台,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往往都要经历怯羞―敢说―会说―善说的过程,这一战胜脆弱、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无疑也带动了写作训练。我把写作训练贯穿到课堂教学,随时随地随机。可以是对课眉批行批,可以是课文的延伸,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某一社会现象写出看法,灵活多样地强化说和写,是提高交际能力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五、阔视野――教材只是例子

只瞅课本不顾其他,想要把语文学好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再新颖再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材也仅仅只是所学知识的极小部分,教材毕竟是例子,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眼界的“例题”和向导。吕叔湘先生曾说:“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确如是。为此,在阅读方面建议:

1.与课文类似的或相反的文章,或者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文章。

2.报刊篇目,丰富充实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关爱国的、亲情的、人生观的、成才观和生存技能的方方面面,不一而足。

3.学生自选式课外阅读,或摘录,或写感。

4.充分利用电教设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