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59―01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寿命就越长。”但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和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择了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138例,男:80例,女:58例;年龄:16~18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0例,初中以下68例。将患者以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将两组患者一开始就诊填写糖尿病病例,对试验组的患者,从就诊起开始进行系统、适宜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对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未实施健康教育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方法①门诊患者由门诊副高职以上的医师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及咨询;②住院患者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护士进行床边教育,医生和护士利用与病人接触的机会随时教育、随时咨询;③发病资料,糖尿病健康手册及糖尿病知识宣传手册;④集体讲座,设立宣传栏,挂图等活动;⑤糖尿病热线:糖尿病设有咨询电话,24h无节假日服务;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糖尿病的一般概念及基础知识。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危害,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与运动,糖尿病药物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及自我技术,糖尿病与低血糖,糖尿病自我护理。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pr血脂各项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受试者在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pr血脂指数均有较好的改善及控制。P
3 讨论
我们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干预,3个月的观察及评价发现有以下几点: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预防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防治的基本知识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②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糖尿病病人和家庭生活质量;③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均有显著效果;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拉近医患及护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是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通过社区健康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居民从医意识和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②防范新老传染病:随着国内外不同地区之间交往的快速增加,以及城市人口拥挤等多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如艾滋病等新传染病,同时一些像结核等旧的传染病也死灰复燃,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对新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③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当前城市中交通事故、自杀等是造成青少年死亡和病残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应积极教育居民日常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④进行家庭健康知识教育:包括家庭饮食卫生与营养、家庭急救与护理、居室环境卫生知识、生殖健康教育、家庭心理卫生教育等内容。⑤其他:包括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等。
城市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形式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对社区主要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社区驻地单位(学校、工厂、机关等)开展定向健康教育服务;利用儿童计划免疫等机会开展儿童家长的集体教育。②利用社区各种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积极争取当地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向群众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卫生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定期进行更换。组织社区文化、教育积极分子开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利用街道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与培训。③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小区或家庭:在社区大众健康教育中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④其他:借助当地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等时机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农村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内容①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卫生知识和保健意识比较缺乏,因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病死率也高于城市居民。②改变农村不良卫生习惯、普及卫生知识: 通过大众健康教育,指导农民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合理地摄取营养、坚持有益于健康的文体活动,逐步摈弃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起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不良的卫生环境是影响农民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卫生要求和卫生技术指导,重点抓好村宅建设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处理、消灭四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健康教育。④健康观念与卫生法制教育:在农村健康教育中可宣传、普及新的健康观和大卫生观念,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并且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开展卫生普法工作。
农村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常见形式①开发利用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生活条件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因地制宜,除了广播、电视、录像、卫生宣传栏等广泛覆盖的传播媒体外,还应采用多种具有农村特色,如有线广播、顺口溜、地方戏曲、农民技术学校、文化活动站、传统民族节日或活动等进行大众健康教育。②培训家庭保健员:培训家庭中的成员具有相应的健康知识,通过他们再影响家庭其他成员。③寻求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大众健康教育要寻求和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④抓好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的工作: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由于其特殊性,往往是农村健康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要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的流程管理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大众健康教育由于面对的是社区群体,而且形式多样,而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教育,所以,按照流程进行管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大众健康教育流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下面以大众健康教育中的健康讲座为例进行介绍。
确定健康讲座的主要流程 ①确定讲课内容,可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确定讲课内容或者自选主题。②联系主讲老师,主讲老师应在讲课内容方面有一定的权威。③与居委会卫生干部联系,告知培训内容,确定时间、地点。④配合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发放讲座通知。⑤培训当天配合居委会或街道做好会场布置。⑥讲座开始前做好签到,签到的同时发放调查问卷。⑦讲座现场拍摄照片。⑧讲座结束后回收调查问卷并整理培训相关资料。⑨进行讲座的小结,并把小结、照片、签到表等存档。
确定健康讲座的流程图和控制环节健康讲座的流程图可总结如下(见图1)。
根据以上流程图,控制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选择讲课主题,即应根据疾病多发季节或新颖话题选定讲课主题;第二,通知环节,以多种形式至少提前10天通知社区居民;第三,讲座环节,准备好会场及相应设备,做好签到和发问卷后进行讲座。
确定健康讲座的评估指标:①讲座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②通知的及时性,通知覆盖面;③出席率和出席对象;④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对讲座的满意度;⑤每年讲座不能≥10次并有相应的存档记录。
附:社区开展大众高血压与饮食健康讲座1例
某社区经过调查后发现高血压是该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在该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的系列健康讲座,其中下个月准备进行高血压与饮食的健康讲座。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对策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一个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德育工程,是社会发展、国家兴旺、民族繁荣的根基。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独特作用,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为了进一步深化中职学校的育人效果,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统一”,即把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推进二者融合,以期达到育人目的,实现“中国工匠”培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想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融合,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需要教师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找准二者教学融合的共通点。首先,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者在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教育目标以及内容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这也决定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又有所区别。德育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行为的塑造,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入手,德育政治性、社会较高,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所以二者从本质上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把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响应教育要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具有必要性,其必要性是影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推进二者融合的动力支撑。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增强中职生道德内化效果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融合本身就是现代教育的新要求。中职学校积极推进二者融合是响应教育发展、推动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能够顺应时展、满足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中职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任务,从而从二者融合的角度增强中职德育内化效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心理基础准备
学生的道德形成、思想发展、行为选择,实际上都需要在心理上适应与过渡。在德育课堂上并没有丰富、专业且具体的内容说明这一切,这会导致学生在接受德育包括在接受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适应。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它能够丰富德育课堂的内容,将情绪把握、心理调适、心理引导等多个内容代入中职德育课堂,让学生具备心理接受基础,这样既能从侧面提高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能够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丰富。
(三)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提供新的落实途径
德育实质是通过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是个体把社会要求内化的过程。但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上,过分强调道德准则,过分要求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严重忽略了学生心理需求。导致学生在“灌输式”模式下兴趣不高、积极性较差。而推进二者融合,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它的出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受教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道德知识,从而实现选择、分化、融合、顺应,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都能够顺利达到[1]。二者融合打破了原本单一的模式,它的融合方式多种多样,创新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方式方法,能够重新激活课堂,实现教学创新。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与道德素养发展现状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半迷茫、半独立的特殊阶段,处于转折期的他们心理发展特点鲜明。第一,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表现明显。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但由于自制力、毅力相对薄弱,且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一旦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自卑、悲观、失望等。第二,他们的情绪复杂多变,发展剧烈。他们的情绪更为外露,有时热情有时绝望,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被称为“疾风怒涛”时期,很容易影响学生正确心理的形成。第三,他们缺乏正确的情绪认知,没有认识到自身情绪的错误,也没有掌握基本的情绪疏导方式,导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堆积,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影响言行举动。
(二)中职生道德素养发展现状
纵观中职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状况,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罗列。第一,大部分中职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正确的道德意识,但不能有效将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对接,在行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道德行为非常态化。第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有越来越多的空间、渠道接触不同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影响学生们正面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学生们“误入歧途”,严重摧毁学生们的道德防线。学生们不具备信息剖析、筛选能力,受到负面信息影响。第三,大部分学生处于青春动荡期,很讨厌教师的说教、指导,这导致他们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道德素养自然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四、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策
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融合必要性。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道德素养现状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入手,探析有效举措,推进二者融合,升华教育效果。
(一)创设合适学校环境,环境育人,优化教育
1.转化教师认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和挑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教师是推进二者融合的第一执行人,这也决定教师必须从专业素质方面做好教学准备,优化教育工作。这要求中职学校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深化教师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认识,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2]。且从教师层面而言,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发展意识,要积极参与培训,认识二者关联,从而完善教学能力,支撑、推进、落实二者融合。2.营造和谐环境,润物无声引导教育。校园文化是对学校主体文化的反映,具有直接的影响、熏陶、教育作用。中职学校要想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融合,就要在开展教育工作中从文化环境入手,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这样能够随时随地从环境层面感染、熏陶学生,融合教育的效果也会更突出。3.丰富教育内容,找准二者融合契机。上述我们提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内容层面关联、补充,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也能够潜移默化影响、教化学生。如我校为了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重新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集中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深刻分析了二者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如情绪对行为的导向作用、负面心理的滋生与调控等。搜集了诸多生活案例做教学补充,从真实且立体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也能够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联。4.利用单独活动,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中职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且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契机[3]。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这样的契机,抓住机会,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从心理抚慰、道德引导角度入手,改变学生的错误认知,优化学生道德的形成、价值观的发展。
(二)创设合适家庭环境,家校共育,提升效果
家庭教育也是推进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拉近与家庭教育的距离,让家长愿意配合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多种途径沟通,寻求家长支持配合。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沟通途径出现在教师面前,中职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和家长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如利用微信、QQ、语音电话等,或利用钉钉、蓝墨云班课等。这都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也能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从而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校、在家中都沐浴在爱与温暖之下,从而实现心理良性发展,道德正面形成[4]。2.引导家长反馈,推进二者深度融合。中职教师应当给予家长表现、展示、反馈的场所,可以通过建立家委会,定期开展活动。让家长及时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家庭教育情况发表意见、及时分析,教师倾听、指导。这样能够从家长和学校教师相互配合的层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结合,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体也会因此而丰富,效果提升。
(三)科学利用社会资源,延伸教育,补充教学
中职学校是培养“中国工匠”的主阵地,学生更早接触企业、接触社会、接触工作。中职学校必须把握自身教育特点,在推进二者融合的行动中要科学利用社会资源,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让社会环境成为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补充。教师要充分认识,社会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时,中职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带领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同时要及时跟进校企合作,将社会上的各种动向带入课堂。这样能够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做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补充,能够推进二者融合达到教育目的[5]。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重要关联,将二者相互融合是教育发展新路径,也是育人新方法。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要明白融合的必要性,更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道德素养发展现状出发,明方向,探路径,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向融合。这样的融合才有效,才科学,才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晓.论中职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下旬,2016(04).
[2]杨永明.如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J].学周刊,2020(29).
[3]邹凯茵.新形势背景下中职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启迪,2019(08).
[4]刘晓民.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6(11).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的到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护理和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如果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干部病房自2006年以来利用多种方式对18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10例,女70例,年龄21~70岁。其中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162例,病程为1~21个月,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108例。
1.2 方法
1.2.1 培训护理人员 只有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糖尿病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将糖尿病病因、发病机理、预防、饮食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降糖药的种类、用法及副作用、降糖药并发症的预防保健等相关内容,制成书面材料、卡片写作为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
1.2.2 收集材料 对于新入院患者通过直接接触,深入了解等方式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性格特征及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来建立患者健康教育的资料卡[1]。
1.2.3 制定教育计划 采用集体教育,个别指导,健康教育宣传栏与发放卡片相结合,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减相应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如晨、晚间护理时、做治疗时或选择下午空闲时间对患者分阶段反复进行讲解,每次讲的内容不要太多,要易懂、易记、少而精,另外,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
2健康教育内容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
2.1.1 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概念,临床表现和分型,糖尿病由于病程较长,症状隐匿,患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所以患者没有就医的要求。故医务人员需加强关于糖尿病早期症状以及早期并发症症状的宣教,并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以早期诊断糖尿病。
2.1.2 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 糖尿病引起并发症主要是因为全身大小血管均被累及,并发症中主要以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病最为常见,糖尿病的愈后取决于这些并发症的有无、严重程度以及能否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展。许多患者仅仅知道糖尿病而不知道并发症,更不知道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所以提高患者甚至整个社会的认识,对于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
2.2 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要控制总热量而不仅仅限制主食,知道糖、脂肪和蛋白质为人体的三大供能的营养物质,三大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每天总热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患者的身高计算出患者的理想体重,再结合患者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计算总热量,再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及其他情况,可酌情加减。总热量按比分配,遵循两个要求:①三大营养素所占的比例基本为蛋白质15%、脂肪35%、碳水化合物50%;②根据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三餐的热量比为1/5、2/5、2/5。如果患者仍有饥饿感,切不可随意加热量,可以蔬菜补充。注意在病程中,根据患者体重的增减,病情变化,适当调整。
2.3 用药指导
2.3.1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 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用。
2.3.2 胰岛素的使用 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抽吸、注射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等。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其注射方法及掌握有关必要知识,如低血糖的处理应分为两步:(1)给予快速能吸收的单糖,如6粒果冻、1颗糖、1勺蜂蜜等;(2)给予吸收较慢的淀粉食物,如馒头、饼干、面包等。经过两步处理一般15min即可缓解,若效果不明显,可重复上述步骤[2]。
3 体会
3.1 自我保健意识增强 实施健康教育以来,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学会了有关的护理知识,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
3.2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只要能理想地控制血糖,就能有效的缓解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如果护理人员能为每个糖尿病患者认真进行健康宣教,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那么,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治疗的依从性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
4 讨论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综合治疗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3]。可见,糖尿病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 考 文 献
[1] 李颖楣,李文利.护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9):500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 探究原因 ;教师培训 ;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教育放到课堂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家长密切配合,巩固小学生心理健康。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如何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其粗浅的看法。
一、平时留心观察,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1、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斥责和全班同学投来抱怨的目光。
2、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敢面对。
3、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不拿饭给你吃了!”第二天,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或逃学了。
4、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N多遍,这样一个庞大的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5、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6、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棍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发肿,还有让学生蹲马步等。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就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二、认真分析现象,找出现象的共通点
以上几种现象是对教师小学生心理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特点是:
1、教师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面提到的罚学生翻番地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受挫感、自卑感、考试焦虑、缺乏兴趣、丧失自信、学校恐怖、厌学、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等等。
2、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委屈、羞愧、自卑、失落、失望、说谎、不思进取,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心理严重,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心里负担加重。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并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共同讨论、探究产生伤害的原因
第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匮乏。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自己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第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第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第四、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等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老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和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却不知是其害无穷,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四、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
1、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①、具有稳定的情感;②、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④、智力正常;⑤、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感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人、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⑤、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第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段。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五、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更要向家长宣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现实困境――城乡边缘地区公办小学面临的挑战
长辛店中心小学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长辛店镇所属的10所农村小学合并而成。学校位于永定河的西部,属于典型的城乡交界地带。从整个丰台区小学发展状况看,长辛店中心小学是丰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迁移和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大量外地打工子弟学生开始涌入该校。目前,学校在校生1600人,其中打工子弟967人,约占总数的60%,本地农村子女471人,约占总数30%,另有10%为城镇居民子女。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工业文明和乡村农业文明相互交织和冲突的特殊地带。一方面,这一区域中的学生迫切希望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本地学生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打工子弟家庭生活困难,家长大多从事个体劳动或体力工作,为生活奔波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及学业辅导。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无论是教育经费投入还是时间、精力、文化等方面的投入都明显不足。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长辛店中心小学独特的地理位置引发的教育问题,正是在城市化这一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产生的;长辛店中心小学10年的成长历程也是城市化问题所引发的城镇中小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虽然我国当前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但城乡教育质量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城乡边缘地区农村及外来打工子弟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巨大瓶颈。学校由于接纳了大量打工子弟学生,给其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学校独特的地域特点和生源特点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变量。如何教育这些孩子,并探索城乡结合部公办学校的发展之路,从而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成为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现代公民――学校发展突破路径的选择
学校首先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学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在集体协商和讨论的前提下,选定了将现代公民教育作为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力图以现代公民教育为办学方向,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为城乡结合处公办学校的特色发展作出典范的探索。
学校将现代公民教育作为战略发展目标,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学校目前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外来打工子弟,流动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些流动儿童的父母教育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一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能够获得基本的社会公民意识和技能是学校办学最根本的目标。在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这些弱势、边缘群体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围绕这一规划,学校树立了“和谐、健康、快乐、进步”的办学理念,将学生的健康、快乐、人格健全放在第一位,使他们具备公民素养,并能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生活,通过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形成,为将来的学业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内涵上来说,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的思想教育,公民的民主、法律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公民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素质、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些教育的组成与已有的教育目的和社会、社区、家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它是城乡结合部家庭的教育要求和城市、社会、国家的教育目标的亲和性和一致性的选择。这就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和途径的选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造就大量的具备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合格公民。只有在社会成员真正成为公民,并按照公民的要求参与社会生活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获得稳固的基础。公民间只有建立一种彼此谅解和公认的意识和行为方式,才会有助于抑制人们的逐利冲动,有助于缓和激烈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促进争端的理性解决,有助于建立互信和合作的社会风气,增强国民的内聚力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因此,公民教育对于更高层面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种奠基性的工作。
根据这一战略设计,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等内在需求进行了适用性的思考和改造,并结合国内外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具体情况,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办学理念,将学校的“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内涵: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尊重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1)民主意识包括个人权力维护意识、平等协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2)法治意识主要是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3)参与意识是指增强广泛参与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的意识。(4)合作意识是指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互利意识。(5)尊重意识是指要求学生懂得尊重自我、尊重他人(隐私、情感、权利)。(6)责任意识是指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以及对所处家庭、集体及社会的责任感,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应承担责任的内容和标准。(7)诚信意识须从小抓起,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不以谎言欺瞒师长或他人的习惯,在这样的习惯中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
第二,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将“和谐、健康、快乐、进步”作为统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办学理念。和谐包括五个方面: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和谐,人文素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协调一致,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健康包括教师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快乐包括教师能充分享受职业带来的幸福,学生能获得幸福的校园生活;进步是指以师生的共同发展提升学校的品位。
第三,行为规范教育。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学校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方面作为重点目标,借鉴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成果和经验,遵循“同心圆扩大法”原则,从学生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其周边环境和整个社会。
第四,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生活知识与技能、学习知识与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信息收集与交流技能。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有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技能,还要求人在高度流动和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沟通、学会获取和分析信息。因此,学校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中,将人际交往和信息搜集能力作为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具备完整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体育、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两操一课的质量,保证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在保证两操一课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每学年分别举办学生春、秋季运动会、越野比赛、跳绳比赛、达标赛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积极参加市区田径运动会和民族传统运动会、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各项体育活动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中,乒乓球在市级比赛中进入16强,训练水平较高且训练时间充足,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常规性体育项目。
艺术教育方面,管乐和书法训练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和特色项目。其中,管乐曾获市级比赛第二名,人员的选拔与培养已经形成梯队;写字教育工作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同时,相应的教师队伍稳定,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近几年专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并开展了相应的个案辅导工作。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橱窗向同学们渗透心理健康意识,用看短片的方式,以及开设听故事寓道理、笑话闹翻天等栏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三、渗透与综合――突破战略的实施模式
根据规划和学校优势资源、周边教育资源和学生现有的基础及个人特长,学校以现代公民教育为统筹,设定了以渗透型实施模式为主、与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相融合、学校各项工作相配合的战略规划的实施体系。目前,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宏观层面,构建现代公民意识支配下的校园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组建了现代公民教育领导小组,并将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的实行贯穿以现代公民素养的基本精神,以公正、民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管理的基础,并据此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相应的公民教育管理和运作机制。在校园文化上,从办学理念、学校形象、文化展示等各个方面渗透公民素养的基本文化要素和表达形式,以期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形成整体的校园氛围。
在中观层面,学校主要从培养目标、公民教师队伍建设和公民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公民教育实施模式。
第一,以现代公民教育为统筹,制订各项工作渗透内容与培养目标。以现代公民教育的五项基本内容为参照,以各项工作自身的特点为载体,将五项基本内容分解后,确定渗透内容并制订相应的培养与训练目标,形成既统一而又各具特点的内容与目标体系。
第二,建立公民养成档案,组织科学的公民教育实践和评价体系。以公民养成档案或者卡片为载体,在档案袋中按照公民教育体系的构成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可以设定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每个层次目标可以包括态度、情感、知识、技能或行为四个分支。通过表格式管理,在每个层次每个分支目标实现后给予肯定性评价,然后以肯定性评价达到的层级数量来确定公民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否,并进行分级评定。
第三,加强公民教师队伍建设。在进行学生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同步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教师。只有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在这方面,首先注重意识先行,行为跟进,通过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示范影响、教育学生。
在微观层面,逐步开发学校的现代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目前,我国还没有比较权威的针对小学生的现代公民教育读本及相关课程体系。长辛店中心小学已在初步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于本校师生实际及学校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教育校本课程。
摘 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播有关于健康的知识和干预阻止社区群众不利于健康的行槔窗镏社区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了解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和群众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本文主要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的必要性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的对策两个方面就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宣传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是适应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而产生的。其发展运行面临着许多困难,如观念的改变、体制 的改革等,所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使人群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使人们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播有关于健康的知识和干预阻止社区群众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来帮助社区群众树立健康意识,了解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和群众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
1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的必要性
1.1 加强健康科普教育宣传
居民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不一,有的是干部与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的是企业职工或普通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或较低,甚至还有的是文盲,他们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获得卫生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渴求程度也不同,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可以让所有社区居民都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普通农民、企业职工对于学习和掌握与卫生健康知识的渴求。
1.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效果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使得社区居民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增加社区居民在健康方面的投资,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和学会家庭急救与护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得社区居民能够简单处理烫伤、烧伤或者跌打损伤这一类的意外事故,懂得触电、溺水以及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掌握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有效减少影响社区居民安全的威胁因素。
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的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
首先,社区应当加大对于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得广大居民树立起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威胁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和社区居民对于健康教育这一问题的看法,开展义诊、免费体检等活动,积极宣传养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利于社区居民去诊所看诊的机会对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宣传,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尽量使其宣传语通俗易懂,避免过于专业化,宣传方式应当注意多样化,提倡广大社区居民积极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对于用户人员的信任,生病时要及时就医。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节假日,利用会议、集会、电影放映等社会活动,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6次。印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制作并印发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和宣传画等,放置或张贴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可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于正常应诊时间,在门诊候诊区或观察室内循环播放。
2.2 开展有关于健康教育活动的讲座
相关主办人和主讲人要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意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积极宣传,激发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广大社区群众的心态以及怎样的讲解方式更加适用于广大社区群众;主讲人应当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采用合适的素材来进行讲解,激发广大社区群众的热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等为主要对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应不少于1次。
2.3 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宣传板的合理有效利用
当前社区宣传板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或者专业化的问题,其版面不美观,无法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的注意力。因此,宣传栏上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尽量避免太过专业化,寻找到符合广大社区居民兴趣的全新的切入点来进行设计,加入有关于自我保健和医学科学的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在其宣传栏的版面设计方面,应当注意将医学知识与艺术进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宣传板版面图文并茂,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广大居民的注意力,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在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之美,同时将复杂枯燥的医学知识简单化,便于广大居民理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醒目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年更新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更新不少于6次。
2.4 合理有效利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阵地
在广大居民能够接触到的地方放置可供人们免费阅读的有关于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的处方或者是一些宣传资料,例如候诊室、输液室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录像、幻灯片、网络和有线电视来开展健康教育的视听活动,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画面让广大居民从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巧。
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以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基本内容,结合自治区实际,编制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要有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安排一定比例的中蒙医药内容。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宣传材料主要由自治区、盟市级统一设计,旗县级健康教育机构负责印刷并逐级发至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结语
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得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广大社区居民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另外,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明确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对象,对相关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了解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近2年,实习带教南京卫校2007届大、中专实习学生122名,2008届大、中专实习学生193名,共315名。
实习目标:要求学生通过2周的社区实习,了解社区环境,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社会大卫生观念,具有社区卫生服务意识,明确护士在现在和将来社区保健中所承担的职业角色。初步学会与社区人群、社区保健机构及有关部门沟通的技巧,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老师指导下能参与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围产期保健及各种疾病的随访工作。学习开展健康教育与自我保健指导,能进行社区护理各项技术操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参加社区卫生保健工作。
实施实习计划:①集中上课。②参观科室。③实习科室安排。主要实习的科室有门诊输液室、妇科门诊室、妇女保健科、计划免疫科、儿童保健科、社区医疗科、慢病科、老年护理院。每位学生都被有计划地轮流安排到以上各科进行实习。
门诊输液室:输液室人流量大,常年平均维持在每日100~150人次,工作量大而繁重,对护士体力和劳力的消耗都较大,这就要求护士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忙而不乱,技术过硬,有较高的沟通水平和统筹能力等。
妇科门诊室:主要工作内容为常见妇女病的防治和妇女怀孕前期的健康档案建立。
妇幼保健科:跟随妇保人员上门访视,了解上门访视的内容、方法、沟通技巧、母乳喂养的指导等。在妇保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和实施一些有能力完成的项目,如给产妇测量体温、血压、检查宫高、查看会阴及恶露,并观察新生儿的脐部等。
计划免疫科:主要负责计划免疫和其他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包括预约、登记、接种、健康教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儿保”门诊: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体弱儿的筛检。新生儿访视结束后转入本中心“儿保”门诊,对2个月~3周岁的婴幼儿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和随访指导,重点是对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早产儿、低体重儿、满月增磅不足600g新生儿这5项体弱儿进行筛检和加强治疗及管理。
社区医疗科:首先初步了解社区医疗科的工作内容,然后跟随家庭病床医生进行上门访视。学习与家床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及护理资料的收集,对家床病人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接受需要上门医疗服务的病人和家属的咨询,积极参与预约登记等工作。
慢病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正确采集资料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学习如何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指导。参与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和分类管理,初步熟悉慢病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老年护理院:跟随带教老师全面参与老人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学习为老人进行床上擦浴,脚部护理,褥疮护理,临终关怀等内容。亲身体验老年护理的特点,理解老年护理的目的和意义。
讨 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社区护理成为新世纪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1]。护士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技能[2],因此社区护理实习被越来越多地充实到护理实习中。
经过2周的社区护理实习,护生了解目前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动态,初步熟悉本中心社区护理的基本内容;并深入社区亲身体验社区人群对卫生保健和社区护理的需求以及他们存在的健康问题;提高了对社区护理实习的认识;亲自实践了社区护理的部分操作;通过走访家庭病床病人、产妇及新生儿,学习与人交流、倾听、观察、咨询、合作等新的技能。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实习结束所有学生在实习小结时都对社区实习给予肯定,都感到实习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
一、关爱青少年的安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和健康质量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成长,关爱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珍惜健康,热爱生活,使他们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智慧的一代新人。
二、关爱青少年的安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开展“健康成长,关爱生命”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明确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生生命与健康教育的内容,搞好各学段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过程中去。
小学阶段,小学低年级要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培养亲近自然、爱惜资源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高年级要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方式,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懂得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珍视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初中阶段,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珍爱、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维护健康的重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
高中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青年性生理、性心理的特点,形成科学性的性道德观念,提高维护生命健康、丰富精神生活,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伤害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和其他适当的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珍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努力提升生命价值。
三、关爱青少年的安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是要研究科学有效的方法
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譬如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初中的思想品德、生命科学、体育与健康、历史;高中的生命科学、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的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进行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命存在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开展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活动。
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题教育。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性的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研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适时开展主题教育。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以及生存拓展训练,使未成年人初步了解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防范与自救方法,规避危险与伤害。通过开展“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的主题活动,引领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涉足社会网吧,不唱灰色童谣,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人性是多彩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
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美国两位著名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思想,它颠覆了消极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填补了以往心理学研究的空白,成为心理学专家们研究的重点对象。与消极心理学相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的健康、幸福、乐观、力量,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以倡导积极乐观向上、良好道德品质为价值取向,传递的是积极的思想,乐观的心态和正能量。作为一种心理、一种概念,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受到了各国相关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与探索。在长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整合了不同领域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力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以往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积极心理学以自我决定行为为理论基础,强调人是积极的,具有先天的心理发展潜能,在充分认识自身需要和外界环境基础上,做出自我决定,这就是个体对行动做出经验性选择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潜能。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1.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受我国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学而忧则仕”等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鄙薄高职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和学生家长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较低,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改变他们消极自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行为倾向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逃避性的行为倾向,另外一种是接近性的行为倾向。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的行为倾向。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挖掘自我的积极品质,激发潜能,从而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接近倾向的情感体验就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促使其从主观上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与统一。
2.运用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运用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要首先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和学生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承认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中和发展中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也要以积极的心理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采用赞美、鼓励、换位思考、说理、接纳、关心等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多使用积极的、平等的词汇,如尊重、分享、快?返龋?促进学生充分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积极人格特质是支撑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这套标准是由该学科的奠基人彼得森和塞利格曼通过调查研究后提出的,具体包括六种美德,它们分别是: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环境系统可以为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和积极情绪的获得提供社会支持。积极的环境系统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宏观层面的,如民主的国家制度、重要的方针政策等;其次是中观层面的,如人性化的单位管理制度、社区管理等;最后是微观层面的,如美满的家庭关系等。因此,为高职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从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入手,构建完善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形成合力,保障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
4.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熏陶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理念等要素,建设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科普活动周等形式,用积极、正面、向上、健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弘扬主旋律,使它们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5.切实优化学生的家庭环境
由于高职学生大都住校生活,教师接触其家庭的机会较少,因此家庭环境的优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与学生的家长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方面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家庭现状,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管教孩子,使高职学生能够在民主、平等、包容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人口传播;产业链;全国青少年人格健康工程;中国家庭网;中国家庭文化基地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67-02
人口传播是人口文化和大众传播的有机结合,人口传播就是人口文化的传播,在百花争鸣的文化传播产业中,人口文化就像是一朵无名小花,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生长的方寸之地。笔者所在的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是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宣传单位,自1979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33年来作为人口传播的排头兵,始终引领着人口传播的发展方向,也在异彩纷呈的文化产业中不懈地探寻着生存之路。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影响大幅度提升,作为文化产业大军中一员的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利用现有资源、发扬自身的优势、联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人口文化的传播领域,逐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立足,笔者认为这与创建和完善的人口文化产业链密不可分。
一、解读“产业链”
产业链”是指在一个产品从形成到演变直至最后被消费的过程中,众多部门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相互推进的多重关系。产业链可细分为主体产业链,支撑产业链和衍生产业链。
(一)主体产业链
主体产业链是指某类产品或服务从形成到消费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按照其生产流程依次连接,从而形成的自身的运行链条。对于大多数物质产品生产来说,其产业链一般表现为“产品研发——产品制作——产品销售”的链状结构;对于精神产品生产来说,其产业链一般表现为“内容策划——内容与载体的结合——推向市场实现价值”。虽然两者的具体环节不同,但本质都是依据生产程序构成的“上游——中游——下游”的运行链条。
(二)支撑产业链
支撑产业链是指为某类产品或服务完成从形成到演变再到消费全过程提供保障与支持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生产要素部门,如土地、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等。这些产业相对于主体产业而言属于支撑产业,但对于它们自身而言同样也是一个由上游—中游—下游三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主体产业链。以生产要素为主的支撑产业与主体产业的关系如下:支撑产业以自己的终端产品或服务支持主体产业,分别与主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连接;生产要素产业支撑主体产业发展,主体产业又拉动生产要素产业发展;没有这些支撑产业,主体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生产过程将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进入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任何一个主体产业链都有自己的支撑产业链,这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三)衍生产业链
衍生产业链是指以某类产品或服务的成果为核心,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成为主体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其逻辑关系体现为发散性,衍生产业链的延展必定发生于主体产业链的下游,即只有当产品或服务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口碑和市场业绩,成为广受追捧的品牌时,才有可能将其开发为其他的产品与服务,所衍生的诸多产品或服务各自与主体产业链的终端相连接,分别形成几条由研发——制作——销售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条,它们之间基本是平行的并不相互连接,如由主体文化产业衍生出的服装业、书刊业、玩具业、电子游戏业等。
二、依托完备的支撑产业链,找到人口文化传播新的立足点
发展人口文化产业,一方面要考察是否具有完备的支撑产业为其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因缺少或不足而制约人口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产业。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人口文化宣传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起的“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就是依托支撑产业链完善保障主体产业链发展的一个成功尝试。该工程由人口计生委与教育部牵头,、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计生协联合实施,包括健康人格教育、文化传承、心理疏导和性健康教育四项基本内容。2010年,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知名高校的心理专业一同设计问卷,联合各地计生系统,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对北京、大连、长春、太原、贵阳、长沙五个地点进行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当地3500名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进行人格状况的问卷调查,形成了青少年人格发展状况、亲子关系、学校生活、兴趣爱好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为基础,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联合出版了健康人格教育丛书,丛书内容涉及青少年人格培养、心理健康、文化传承、生理健康科普知识等,不仅很好地传播健康人格的理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在发展中积极扩大支撑产业链, 2011年9月,联合“人人网”和各地多家中小学,共同举办了青少年成长礼活动,利用人人网的网络平台,迅速扩大了活动的知晓度,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青少年文化传承活动”中联合“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老师为青少年讲解书画篆刻艺术,了解中国传统中草药和传统茶艺,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染,并建立“青苹果之家“全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依托基地为青少年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开展相关活动,传播人口文化。现已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内蒙、辽宁、浙江、甘肃等地试点多家分支机构,不仅开拓了人口文化传播新的领域和方向,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收效,形成了独具特色、颇具规模的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性品牌服务项目。
三、深入运用产业链理论,做大做强人口文化产业
(一)主体产业链与衍生产业链互为依托,通过支撑产业链作用,共同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做好我校双创工作,完成上级下达我校的工作任务,我校在做好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充分保障、工作上措施到位,把“双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顺利完成了“双创”工作任务。现重点就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措施、资金落实到位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双创”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和“爱国卫生”领导小组。
2、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将各项工作分解到各处室、年级组,层层落实了责任,明确了工作任务,确保了创建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学校“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定期通报“双创”工作进展动态,协调解决“双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具体分工是:孟秀琴负责学校食堂、垃圾房、厕所,管理和卫生监督;谭方显负责“双创”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检查落实;代亚琼负责“双创”宣传和师生卫生、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档案收集;做到责任到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3、强化保障、落实措施。把“双创”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依据“双创”标准,扎实开展工作,定期进行总结。一是制定了以教师岗位“一面旗”、学生“争当文明小公民活动”为抓手,以日评、周评、月评、学期评为检查措施,以少先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要阵地全面开展双创工作。学校还与教师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学校“双创”工作与县上同步。二是学校行政领导干部建立了包组制度,实行年级负责制,督促和指导各班的“双创”工作,同时实行行政领导值周制度,轮流加强对全校师生检查力度,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进行总评、周结;班级实行正副班主任制,每周轮流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卫生、安全、行为习惯的检查;对学困生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袋,与家长建立每天联系制度。目前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齐抓的工作新局面。强势的宣传已在校园中形成了人人讲“双创”,人人谈“双创”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加大宣传,营造“双创”氛围
(一)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营造“双创”氛围
为形成浓郁的双创氛围,学校先后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书写了三条大幅标语,并利用每周一校会、升旗仪式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县双创指挥部、县教育局、县妇联、等部门下发的有关双创知识。还将“双创”宣传资料复印后在教室、办公室、校门外、楼道张贴,共计200多份。举办双创知识讲座2次,由校领导分别以双创的意义、个人行为与双创的联系、双创活动与经济发展等为主题向教师进行了宣讲,老师理解后再根据学生实际向本班学生宣讲达。班级办双创黑板报56面。学校共出卫生、环保宣传栏健康教育橱窗8期,举办以双创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6次,全校召开主题队会90多次。强势的宣传已在校园中形成了人人讲“双创”,人人谈“双创”的良好的舆论环境。师生受教育率100%,双创知晓率100%。:
(二)加强师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是学校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黑板报、队会等阵地,大力宣传同志“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低年级还将“八荣八耻”编成儿歌,让学生拍手诵读,中高年级还通过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学校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八荣八耻”作为思品课教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学校要求师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学习、道德行为联系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鼓励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激励学生在童年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大报效国家。三是开展“以我为荣”系列教育活动。各班定期召开“知荣辱,做文明小公民”主题队会,用荣辱观检查自己言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评选各类小明星,即:团结小模范、守纪小标兵、勤俭小主人、爱国小卫士、科学小博士、助人小天使、劳动小尖兵。
(三)大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一是举办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感恩活动,这些栏目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讲名家名篇、中外儿童故事;有的讲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有的讲老师的感人事迹。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语。三是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采用喷绘的制作方法,绘制了21面主题鲜明、画面生动的儿童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