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7:1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金点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省及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全市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我为组织工作建一言”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征集活动从**年10月1日起至**年11月30日止,历时两个月时间。
二、征集范围
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广泛征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关心**组织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或建议。
三、征集内容
征集内容包括加强全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代表常任制建设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有关内容。可以是单项工作思路,可以是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也可以是某项具体可操作措施。
四、征集要求
所提意见或建议要围绕征集内容进行,观点明确、思路创新、分析有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切合我市实际,尽可能指出问题、分析实质,并提出解决办法和预期效果。每条建议只涉及一个问题,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
五、报送方法
参加有奖征集活动者请按要求认真填报《<我为**组织工作建一言>金点子申报表》,来信请寄:**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信上注明“金点子”字样,邮编443300;E-mail请投:*****@(**组织工作金点子专用邮箱)。
六、其他事项
1、评选程序。市委组织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征集到的“金点子”按编号进行评审,并择优在**党建网、《**党建》等网络报刊媒体上刊发,同时提供给市委及上级组织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四年级环保教材第49页至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节约用水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做法。
2、向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校近期每月的用水量、课件、表格。
2、学生准备:调查最近一个月的家庭用水量。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引入课题:说说你经历过夏天停水的日子的感受。(引导学生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2、提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水是生命之源(课件2:人体的70都是水),淡水资源相对贫乏(课件3~4: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0.03),很多地区处于缺水状态(课件5~6: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缺水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提示课题并板书课题:节约用水。)
二、活动过程
1、家庭节水
⑴谈话:水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在我们家中有哪些需要用水的地方?(做饭、饮用、洗衣服、墩地、冲厕所、洗澡……)
⑵统计: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家里的用水量。(课件7,填好后用投影仪展示。)
⑶观察:发现每家的用水量都不同。
⑷思考:为什么每家的用水量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呢?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着浪费现象?(课件8~9: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⑸讨论:我们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呢?
⑹交流:生交流,师梳理并板书。
A、树立惜水意识: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B、养成节水习惯:据分析,在家庭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C、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D、管好漏水源头:在家中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E、洗澡节水:用喷头洗淋浴。洗淋浴比盆浴更节水,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要记住:时间就是水!G、一水多用:①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②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③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④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课件10~11)
⑺议一议:用滴水的方式用水算不算节约用水?(课件12)
2、学校节水
⑴问:学校哪些地方有用到水?⑵看:教师出示学校最近几个月的用水量。(课件13)⑶想:在学校哪些地方还有浪费水的现象?⑷议:校园里怎样节水?看到忘关的水龙头,马上上去关掉;发现有坏掉的水龙头,立即告诉老师。(课件14)
三、活动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选节水金点子。
四、知识拓展
节水不是一个人的事,全世界人民都在共同努力着:
1、3月22日世界水日(课件15)
2、中国水周和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课件16)
3、尽管我们和日本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人家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学习,比如:日本的节水日。(课件17)
4、学习别人做得好的,要求:既要从内容上受到节水教育,又要学习人家的创作思路:⑴节水宣传标语(课件18~23);⑵节水宣传画(课件24~26);⑶节水宣传小报(课件27~29);⑷节水倡议书(课件30)。
五、课后要求
1、课后作业:标语、小报、宣传画、倡议书四选一。(课件31)
2、将节水金点子和节水倡议书以书面形式上交学校。
3、在家里要以小主人的身份提醒身边的人注意节水,随时宣传节水金点子。
六、结束语
孩子们,节水的办法很多很多,只要你用心,只要你留意,树立节水意识,随时都会有新的发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做一个节水小达人吧!(课件32~34)
【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
1、树立节水意识
2、养成节水习惯
3、使用节水器具
4、管好漏水源头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231-02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标志着“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已经从创建进入执行阶段。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国家将强力实施、稳步推进。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把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积极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大力促进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SPT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型人才的特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许多学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往往是观念新,行动迅速,出新成果的人才[1]。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他们对问题有敏锐的感觉;他们往往有开放的观念;他们的思维发散而灵活;他们对寻常事物有新颖的认识;他们往往具有鲜明的人格。
我院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和成育秀”校训,提出了“SPT人才培养体系”等概念。围绕“SPT人才培养体系”又提出了“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一个中心,两个兴奋点”, “三个核心能力”,“四类证书”等概念,形成了我们独特的人才培养思路[2]。我院致力于培养有更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我们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并且在充分发挥“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外语教学特色的同时,注重外语应用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及“毕业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公共技能证书”等四类证书的获得。同时还强调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创设教学情景,活跃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活跃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的创新情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在教学中,本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发了我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本校教师经常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片再现情境,鼓励学生表演重现情境,把我们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我们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把我们培养成才。
2.善于从提问和动手实践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高等院校尤其是语言类高校中,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动手实践中激发创新潜能。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欢迎老师多提问。在提问中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反应的好习惯。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尤其是同学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激荡,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学生也愿意动手实践。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课堂教学模型,课堂教具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全程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而代之以学生积极讨论设计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讨论各种教学用的情境、画面,甚至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与渗透等等环节都可以有学生参与和讨论。让课堂从一个老师多个学生的模式转变成一个老师多个教师小助手的模式,从而大大激发了我们学生创新和创意的热情。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计划。目前,学院已经意识到在校大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参与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计划的。我们学院在借鉴一些其他国内外高校的管理方法以后,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该计划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3]。现在学校已经推出积极组建大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学生自我推荐,任课老师推荐,在校二年级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有志于参与科研计划,并具备一些基本科研能力的学生。像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就积极组建涉外导游翻译咨询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成员都是在读的本院学生,目前筹备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反响非常热烈。其他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老师课题,形成了“我参与,我光荣”的风气。
4.积极提倡学生创新创意活动。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了给我们学生创照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提出了一些很有益的概念。学校积极创建了SPT外语文化街,让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给学生一个施展的空间,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街上的各种语言沙龙,积极举办各种跳蚤市场,学生以摆小摊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参与演讲比赛,积极举办各类社团,在第二第三课堂中既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极大地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一)借鉴其他院校的培养模式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有不少大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创业热情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在此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该学院专门开辟学生创业园鼓励在校生集体网络创业。截至去年年底的统计,其首届高职毕业生创业率超过60%。这种创业模式使学校中形成了一股创业风,创造了自主创业的氛围,大大促进了就业。
(二)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积极利用学生网络优势,提倡网上创业平台。大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创业的不利因素,缺乏启动资金,缺乏足够的自主时间,创业经验非常缺乏,抗风险能力很弱,创业后续管理不熟悉,创业点子面临挑战时没有足够的心理、资金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准备。现在学院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亲近网络,喜爱网络,利用网络学习、生活也是事实。学院目前推行积极鼓励学生的网络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依托学院教育环境,进行各种网络创意和创业活动。现在我院下属英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群策群力,现在已经成功申请到院级学生创业活动―网游网项目的立项和启动。目前已完成筹建、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该项目是学生自发组织,自己策划实施的一个创意项目。项目成员均为本校在读大二学生,通过组建和运营一个多语种的综合旅游服务性网站,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创业精神,也为其他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实习实训的平台。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开各种网店,网店由于其启动资金少,回报率高,学生的时间等边际成本比较少,很受学生创业族的青睐。很多学生现在都能够在资金上部分自给,大大提升了学生淘金创业的热情。我院学生还根据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提供很多知识性的外包服务,比如提供网络翻译服务,或者和很多语言类的网站合作提供网上导游服务,把知识真正转化成生产力。
2.建立校友联谊会,创立仿真创业基地。大学生富有激情,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创业经历缺乏,学生往往只有创业点子,而社会中一些力量有富余资金,有成功创业的经验,有富余的精力,可是缺乏大学生的充沛的创业激情,从而也限制了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学院目前正在鼓励学生筹划校友联谊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我院优秀毕业生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校友会,组建仿真创业基地,定期邀请校友会成员来做讲座、讨论,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演讲和培训,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优秀校友创业平台,参观其他院校创业园地,积极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等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必然能够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达到积极的创业效果。
3.长设金点子创业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创意创业。学院现在不但积极关注已经成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活动,而且还特别关注还没有成熟的,停留在想法阶段的创新创业的点子。因为学院认识到只有源源不断的“点子”大军才能保证我们学院每年都出创新人才,才能保证每年都有创业成功的典范。学院正打算鼓励点子公司或者点子教室。这个公司或教室隶属于本院学生社团联合会,通过招聘社员和引进人才,鼓励学生出点子,想主意,并且积极探索把这些点子付诸行动的可能性。社团还会组织专人管理这个金点子创业平台,引导创业走向,引进创业人才。社团也打算积极推出适合学院组织开展的创意和创业活动,定期举办学生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用科研的方式积极参加老师课题,积极申报学生课题或科研立项,鼓励学生针对学生生活,学习和学校管理上献计献策,鼓励学生积极策划学生活动,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对于有价值的创新创业点子,社团会宣传、评比、奖励,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结束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广,刘效梅.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4).
一、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着力点
(一)农民群众合理诉求有待进一步反映落实。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变化,产生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同时不能否认,群众对村集体的主人翁意识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党群干群感情纽带出现了松动甚至断裂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干部对群众的想法和需求不够清楚,对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全面,做群众工作针对性不强;群众对村干部信任度不高,一遇上问题就要越级上访;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话语权很少,正当的利益、需求表达渠道不畅。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开放,农民群众思维日趋活跃,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迅速提升,他们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有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决策的愿望。这些问题矛盾、愿望诉求非常需要创设有效的平台加以解决、进行沟通。
(二)农民群众整体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民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偏低、致富信息和技术缺乏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县总人口32.54万人,共有农村劳动力17.06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的84.9%。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同时,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留下的多为老小妇孺,被农民自己戏称为“386199部队”。近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民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也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观失衡、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适宜的现象,如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村的乡风文明、文化生活亟待加强和投入。
(三)农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去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其中用于农村各项建设的就达1亿多元,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的能力和空间有限。不少村提出的修路、修桥、修渠道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县乡两级适当扶持的前提下,让农民投工投劳来解决。但一些村级组织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不想办法,不谋思路,完全依赖财政划拨资金,给一分钱就干一分钱的活。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很高,绝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没有理清,仍然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还是政府的事情;他们尽管能够提出一些发展的意见、建议,但在问题的解决上仍然根深蒂固地依赖于县里和乡里,“等、靠、要”思想较为普遍。许多农民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意识较为严重,甚至“宁可苦熬,不愿苦干”,许多事情还没让他去做,就先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缺乏“闯劲”。
(四)政府引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还有失偏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包办,对新农村建设包得太多,揽得太宽,造成多数农民持观望态度,形成“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二是放任自流,认为既然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府只要配合他们就行了。政府角色定位的模糊,加上一些领导追求政绩的私心作怪,导致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形似”而“神不似”的形象:只抓先进典型,不抓落后面貌;只抓表层的,而不触深层的;只大抓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不抓发展生产、民主管理。另外,一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出现了“梗阻”、落实不好,群众没得到实惠;有的政策细化、量化不够,不切实际,操作性不强,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二、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对策
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造就新农村建设新气象,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从我县的实际来看,我认为,重点要创新“四个机制”。
(一)创新民情沟通机制,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一是深入推进“民情沟通日”制度。“民情沟通日”制度为我县首创,被省市领导的肯定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形式”,其主题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活动方式为每月10日左右,在村固定场所,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由村两委负责人主持,村文书(会计)记录,乡镇部门有关领导、驻村干部参与,接待来访群众,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这项制度推行一年多来,全县各村共反映问题9216个,已经解决和落实8524个,占问题总数的92.5%。农村率同比大幅度下降,2006年与上年相比下降了51.3%。民情沟通日制度搭建了干群双向沟通的平台,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构建了把握群众思想脉搏、集中群众智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快速通道,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下一步,还要进一步通过开展“百村万户民情走访”活动,建立部门“民情沟通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三评”制度,开通“常山民情沟通网”,等等,来深化这项制度,进一步拓宽沟通平台、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沟通范围,形成反映落实群众合理诉求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推行“金点子”征集活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对农村的情况最熟悉、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大力开展“建设新农村,我来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知晓新农村、规划新农村、共建新农村”的热情。由各村两委会在村级活动室、村务公开栏、商店等村民聚集较多的地方,设立“新农村建设金点子”意见征集箱,向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征集新农村建设的金点子。特别是在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全过程中,要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等都应征集群众的“金点子”,让农民自己选择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操作。
(二)创新能力素质提升机制,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本领。一是广泛开展“新农民课堂”和“新型农民培训”活动。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在“智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能“见屋不见人”,要将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地位,按照“农民有用,农民能用,用了见效”的原则,加大力度,提高效果。对目前在乡务农的农民,着重以“新农民课堂”为载体,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对农村初(高)中毕业而未能继续升学的青年,着重以“新型农民培训”活动为载体,由政府“买单”,委托有关机构培训,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满足“读完初(高)中上职中,打工务农一路通”的需求。在培训方式上,要注意把握3点:①送下去。通过组织科技下乡、定期举办创业致富培训班以及利用远程培训中心、县广播电视网开辟专栏等形式,有计划地向农民输送科技、技能等知识。②请上来。借助各类农民培训载体,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全县性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基础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③办基地。通过培育示范户、建立示范基地等办法,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技术指导,让农民能够方便、直观地向身边典型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二是大力开展特色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后劲在“文化打造”。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农村的灵魂。“文化打造”就是要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立足我县特产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发展柚文化和石文化,打响“胡柚之都”、“石头之城”文化品牌,构筑柚、石文化交流平台,努力将柚、石的文化元素渗透到每个角落,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文化串乡和文艺驻村等3项文化活动,整合民间艺术资源,挖掘和创作一批富有“柚都石城”特色的乡土文艺精品节目。要组建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做到“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组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象棋等业余运动队和村级有传统特色的秧歌队、龙灯队、农民艺校等,实现一乡一品牌、一地一团队、一周一活动的群众文化建设目标,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坚持常年开展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以特色、先进文化来影响、陶冶、培养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攻坚战”工作,被中央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扶贫工作的内容很多,实现脱贫目标的渠道、方式和手段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旅游扶贫是许多地区可以而且能够采用的重要方式。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在政府、社会等力量的主导和支持下,基于本区域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的脱贫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从而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旅游扶贫的重要作用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旅游扶贫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新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具有投资比较少、见效比较快、反贫率比较低等特点和优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扶贫能够加快贫富地区的交流,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旅游扶贫通过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贫困地区旅游和消费,能够促进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为贫困地区带来大量的人气和财气,并进而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创造更多有利机会。
(二)旅游扶贫能够有效带动贫困地区多个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需要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基础的,能够有效的带动和促进贫困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例如:为了实现旅游开发,能够对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汽车修理维护乃至农副产品加工、种养殖业等产业产生很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
(三)旅游扶贫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增加就业。旅游业是开放性很强的产业。通过旅游扶贫,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横向经济、社会文化合作联系,从而改善贫困地区的行风政风软环境和投资环境。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对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旅游扶贫发展的本质与影响因素
(一)旅游扶贫的本质
关于旅游扶贫的本质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综合吴忠军、高舜礼、刘丽梅等研究者的观点基础上认为,旅游扶贫具有以下几方面本质内涵:
1、旅游扶贫主要针对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其目的是要通过旅游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脱贫致富。
2、旅游扶贫发展是有组织、有策划的主动发展,是通过开发充满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
3、旅游扶贫发展,是要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自有旅游资源而实现发展,这不是“输血式”的发展,而是“造血式”的发展。
4、旅游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实现旅游扶贫的前提之一就是贫困地区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四是旅游扶贫发展的范围和对象比较广泛,既包括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又包括不发达地区的潜在贫困人口。
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
旅游扶贫发展,是当前扶贫攻坚工作和地区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思路和发展模式,它需要基本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才能够实现。因此,旅游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
1、贫困地区须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是旅游扶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但必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2、要具备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一方面才能使得外面的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游得愉快”,从而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才能够从外面运入大量的物资储备,确保旅游区的接待能力能够适应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
3、要具备比较可靠的城市依托。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旅游消费,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地,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地区必须要具有一两个或两三个距离不太远的城市作为依托,才能保证长期持续不断的客源。
三.结束语
心,立足本职岗位、加强班组建设,自觉增强“爱店如家、店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紧紧围绕“服务第一,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努力完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一流水平、一流效益的工作标准,
把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最佳经营业绩为目标,大力倡导职业道德文明,广泛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引导全体职工爱店爱岗、敬业奉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20*年底为止
,经营收入刷新近六年的最高记录,经营利润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为饭店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饭店地处市中心偏僻地带——南苏州河边,河面上喧嚣的机船声,周边杂乱的居住
区,不便的交通线路,以及旧良友留下的陈旧设施和不佳的经营状况,给改革后的饭店带来了经营上的诸多不便,而*饭店客房营销部又是饭店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承担着饭店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
在不佳的地理环境和“一穷二白”的旧貌上建设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饭店,谈何容易,因此,在饭店领导确定客房营销部营销指标必须高于同期历史水平时,他们也曾产生过退缩情绪,觉得难以完成这艰
巨的任务,但不达到这个营销指标,饭店也无法生存,在权衡利害关系之后,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毅然接下任务。营销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对外营销中客房营销部努力实
施“树一块牌子,占一方市场”的竞争策略,把形象树立同经营发展的大环境相结合。遵循“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走出饭店小圈子,奔向市场大天地,
向职工灌输新的营销理念,在改革中创新新的营销机制,通过内外培训、业务交流,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营销技能。在促销过程中,他们细分营销市场、考核指标和客源状况,找出营销
工作向企业和商务单位发展的切入点,加大营销力度,“扫尽”方圆1.5公里之内的客户群,把视野扩大至1.5公里之外的新客户,不怕被冷落,更不怕吃闭门羹,始终以真诚和真情的工作作风沟通客户
,用人性化的营销方式感动客户,通过不懈努力,把客人的不屑一顾转为自觉光临。当遇有客户生日时,营销员会及时寄出贺卡,向客人祝福;当联系客人而又恰逢其出差时,则会发出短信,问候客人
,用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真情营销不等于降低质量,在营销中,客房营销部总是把服务质量和价格让度放在首位,以优质的服务质量求生存,以公道合理的价格吸引四方宾客,提出减少淡季
月份,缩短淡季周期,以价格优势吸引散客的营销新方针,在访销的众多客户中,近三分之一已成为饭店的固定客户群,还有近三分之二正在成为饭店的准客户群,使饭店的潜在客户市场得到了巩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积极访销的同时,客房营销部认真制定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取*饭店的长处,做大营销市场,充分运用网络发展营销事业,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20*年底,仅网络销
售这一块就给饭店的经营工作增添了不小的内力。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为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首要条件,为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客房营销部带动全体职工积极参加饭店安排的各类培训,注重提高职工
的业务能力,采取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岗位流动等形式,扎扎实实抓好职工的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客房营销部先后又从“相约星期五”特色小组的学习着手,组织业务技能较好的同志对新进和基础
较差的员工进行传帮带,利用工作间隙切磋业务,在部门营造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只有让宾客满意,才称得上优质服务。在服务工作中,客房营销部把“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迎世博、迎
F1优质服务月、星级评定等活动结合起来,立足于求真务实,文明经营,努力在客人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尤其在“迎世博、迎F1”优质服务月活动中,广泛开展服务技能练兵活动,并在各岗位建立服
务明星制度,用服务明星和岗位能手的榜样力量,在职工中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客房部营销部自创1588服务品牌以来,紧紧围绕服务这条主线,塑造良友新形象。客房营销
部在职工中强调使用十字文明用语,消除服务忌语,服务员微笑面对客人,挂牌上岗,向宾客作出郑重承诺,并公布服务监督电话,使住店宾客能够感受到服务员的规范服务,并对客房营销部进行服务
监督,避免流于形式现象的出现。承诺制度的实施,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切实推行了“岗位承诺和岗位规范”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每位职工都能明确自己身负的职责,以高标准、高姿态严以律己
,以全新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接受客人的监督。另外,客房营销部还在饭店改革和节能开源方面,提出了许多条金点子,其中大部分已被饭店采纳,并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饭店客房
一、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情况
通过对35周岁以上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首先,她们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大专文化程度的占6,高中文程度的化占5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其次,她们的再就业呈现出以下三
个“低”:
1、就业率低。据调查,只有49%的下岗失业女工找到了工作,其余的或在家做家务,或是照顾孩子、老人,生活全靠丈夫一人的经济收入。
2、工资报酬低。即使再就业,她们的月工资水平大多在400-500元左右,有的在个体服务行业中临时就业,月工资不足300元,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3、职业层次低。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虽然绝大部分在职时的劳动技能并不低,但用工单位通常把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定位为学历低、技能差的被淘汰群体,因此,在招聘时总是将技能要求低、收入少的岗位提供给下岗失业女工“挑选”,特别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因而,她们所从事的职业不是服务行业,就是劳动强度大的第一线工人,或是在街头摆早点摊、水果摊等小生意。
二、制约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因素分析
从以上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情况来看,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状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方面
在计划经济中就业的下岗女工,她们对于工作价值的认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她们既不同于旧时代的女性,把相夫教子看成是自己的一生价值所在,也不同于在市场经济中步入工作领域的女性,对于职业价值有着非常多元的、个人化的理解。对于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这个群体来说,工作确定了女人的一种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的确立也正是工作的价值所在。从国有、集体企业下岗的女工一直有着工作编制上的优越感和职业自豪感,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下岗的女工,有相当一些人曾经是企业的骨干、先进工作者、生产能手,长期处于较强的职业价值自我肯定中。因此,下岗失业女工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再就业要求,另一方面在再就业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特别在乎职业的社会层次和社会地位。所以使她们很难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许多下岗失业女工在再就业的大门外徘徊等候。
2、自身素质方面
(1)心理素质
许多下岗失业女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普遍存在缺乏自信,有自责、自怨、自卑心理,特别是到劳动力交流市场去,由于年龄、文化、技能等原因被招工单位拒之门外,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过度自我否定,看不到自身的潜能,不能客观评价自己。比如,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欢迎具有较深厚社会人际关系的中年下岗失业女工,向她们开出相当优越的条件,希望她们尝试一下保险业务工作,但是几乎没有下岗失业女工敢于尝试,甚至不少能说会道、有班组领导经历的下岗失业女工也认定自己不可能胜任这份工作。缺乏自信严重阻碍了下岗失业女工特别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
(2)文化技能素质
由于长期在国营集体企业中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极大部分女职工养成了安逸的、不思进取的思想,因此自身的劳动技能相对欠缺,大多只能从事熟练工种和简单劳动,加之年龄关系,很难找到双方满意的再就业岗位。
3、信息方面
调查中发现,有95%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希望再就业,但由于信息不灵,苦于找不到用工单位,只好呆在家里干着急,用她们的话说就是:“不知道该投哪门子路。”
4、用工单位方面
用工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往往有些岗位对年龄、技术、技能要求并不高,但他们还是不愿放开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如清洁工这一工作,35岁以下的失业女工不愿干,用工单位在招工时认为有这么多下岗失业女工,总有年轻的,迟迟不肯放开年龄条件。这样,许多愿干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得不到应聘机会。近几年,市妇联曾与劳动局联合举办过三次女性劳动力交流专场,在主办单位的努力下,各个单位把招工年龄都放得很宽,但在实际招收时大部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还是被拒之门外。另外,一些个私小型企业过多考虑眼前利益,忽视职工的保险保障问题,不给职工交纳养老保险,不能保证职工的生产安全。
5、社会方面
妇女的下岗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束计划安置,打破“铁饭碗”、改变“分配制”、取消“终身制”的结果。新的国家就业原则就是双向选择,实行市场调节。但一些40岁左右的下岗失业女工,由于多种原因,大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就业岗位的选择面相对狭窄,在这个体制转型期,政府缺少针对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政策保护措施。
三、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策略建议
新形势下,要全面促进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下岗失业女工就业危机感的形成,既与女性的择业观念、整体素质偏低有关,也与经济转型期中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配套相关,特别是缺乏在劳动就业保险日趋社会化的今天,如何保护下岗失业女工权益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为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下岗失业女工转变就业观念。目前,大部分的大龄下岗失业女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爱面子,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再就业特别难。调查发现,90%的下岗失业女工认为再就业单位仍是到一些大公司上班,10%的人选择在家做全职太太(这类人家庭收入高,丈夫有稳定而丰厚的收入),没有人愿意选择从事钟点工、家政服务业。可见,多数下岗女工的择业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要求。因此,要通过舆论宣传、典型介绍、政策辅导等方法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重新选定工作座标;通过 社区妇女组织,开展社区、家庭、女性三联动,帮助大龄下岗女职工增强再就业信心,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面对现实,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2、扩大下岗失业女工的再就业领域。(1)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帮助下岗失业女工实现再就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下岗失业女工创造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充分调动各种媒介为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进行宣传
,形成一种全社会重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舆论氛围,为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创造条件。(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再就业门路。进一步加大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建议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出台有关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政策,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同时要拓宽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女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要做好大龄下岗失业女工职业介绍服务工作,采取开办妇女就业专场、妇女人才招聘会、妇女职业介绍窗口等形式,为下岗失业女工就业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开辟专门安置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岗位,鼓励下岗失业女职工在农村寻找就业空间,例如承包山林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精品畜牧基地等,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3)提高服务质量,征集就业金点子。把妇联开展的“巾帼创新业”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作为“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各界征集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就业“金点子”,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创办社区服务实体,吸纳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参加社区家政服务及教育、卫生、健康、环保、治安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解决再就业问题。
3、强化培训,提高下岗失业女工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入世后,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职工作为劳动要素,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就业竞争,获取并巩固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而在下岗失业女职工中,原来从事熟练工种或简单劳动的较多,一专多能的人才少,这是影响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为此,有关部门要强化培训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大龄下岗失业女工的不同特点,以及社会、企业的需要举办各类专业训练班,争取做到每个下岗女职工轮训一次以上,对考核合格的下岗失业女工由妇联与劳动部门联合颁发上岗证,并积极推荐再就业,从而尽快提高下岗失业女工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再就业能力,增强女职工以高素质和多技能参与公平竞争的本领。
根据《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局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汇报如下:
按照省、州、县有关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国土资源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强化服务基层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水平,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关口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提升行政能力,提高工作效能,实现“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考评、形象在一线树立”的要求,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府机关。我局十分重视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充分认识到推行“一线工作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为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效,加强了对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的领导,成立了__县国土资源局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结合《__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为主要内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责任在一线共担、难题在一线破解、成绩在一线创造,努力打造公正、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制定了《__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一线工作法”实施方案》,对推行“一线工作法”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布置,明确了“一线工作法” 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变被动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办公,有力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升,服务效能明显提速。
一是工作重心在一线。改变在机关靠会议、靠文件指导工作的方式,削减中间环节,领导干部直接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地在现场调研协调指挥工作,工作重心前移到政务服务中心国土窗口、土地征迁、国土监察一线,重点研究国土一线工作,突出解决国土一线困难,全面增强国土一线力量,为国土一线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注重国土资源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注重服务民生工程的推进,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减负不添负,帮扶不包办,帮民不扰民,树立国土资源部门公正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二是领导服务在一线。坚持主动上门服务县区制度,不断加强与重点工程用地单位的联系沟通,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县区、企业,摸真情,想实招,解难题。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定期列出重点工作项目,采取领导领衔破解难题、挂牌督办破解难题、现场办公破解难题等方式,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事关民生和发展的问题。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群众投诉举报办理,做到各种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有举报必查,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作风转变在一线。细化工作规范,实行目标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办事程序、办事依据等向社会广泛公开,不断提高办事效能,并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要求国土工作人员以“四个一”(一张笑脸、一声你好、一腔热情、一流服务)的标准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好有限的资源,又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深入分局、乡镇、村委会(社区)、企业,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感情,共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争取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达到共识。在依法依规的原则下,积极为他们想实招,解难题,出主意,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群众的信任。
四是典型树立在一线。把推行“一线工作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展现国土资源队伍的风采,树立国土资源机关形象的重要举措。深入一线静下心、沉下身,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树立国土资源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胜任和尊重。同时,注重发挥一线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基层国土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国土的作用,真正做到典型在一线发现,在一线总结,在一线推广。
五是工作创新在一线。建立定期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进行“工作点评”,及时总结经验。鼓励干部职工提金点子和好建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形成“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论文摘要:CQ指职业素养,是职校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本文从学校开展的“四我教育”实践探索入手探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高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动的速度与力度更为显著。因此。职业学校的培养不能仅着眼于当前上岗职业能力的需要,更应十分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有就业弹性,即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四我教育”的学生职业素养成的工作思路。
一、职业素养(CQ)养成教育的现实定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一词最早由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提出。SanFrancisco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英文careerquotient简称CQ),体现为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笔者认为.职业素养的内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或职业技能。具体来讲.职业道德是要爱业、乐业、敬业;职业意识就是把对前途和未来的美好追求,寄托在具体的职业行当上.以主人翁的心态了解自己的职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职业规划,它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习惯就是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中的非技术素质,“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是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八十年代初德国企业界提出‘关键能力’,指出在职业能力的内涵中,应十分注重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是指学生从事某项工作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
毋庸置疑.职业技能是支撑学生未来职业人生的重要手段,但是前三项恰恰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中最根基的部分。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根基。
(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现实定位
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获得,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属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范畴,它应该形成于人的一生之中。笔者调查了我校在校学习的各个年级段的学生关于职业素养的认识定位,结果见下表。
你认为你的未来就业需要提升哪些素养?(此项可以多选)
由表可见.目前我校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认同度最高,他们就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到职业学校来学习的。而且.学生对于未来走向社会必备的职业道德、人际协助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认同度都颇高,说明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需求的。表中比例较低的是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科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这一方面说明职业学校的科技活动不能等同于普高的科技活动,应该紧紧围绕职业学校的特色,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要采取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愿望。
二、“四我教育”的内涵
我校提出的“四我教育”工作思路为: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我优秀”是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国家在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规定中,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依旧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学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因此,进入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本身心理就存在落差,成才的自信心不够充足。
“我能行”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心态。如前所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最核心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获得与运用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加强企业的紧密联系,要力争做到“无缝对接”。要想让学生在求职时说“我能行”.就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我能行”。据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这一数据远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70%左右的就业率。根据分析,大家的认识比较统一,认为原因在于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就业心态,不挑不拣.企业能够直接使用,从而节约员工培训成本。“我负责”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对别人负责,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这是“我负责”的第一要素。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现状和职业发展趋势:其次,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是“我负责”的第二要素。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成功的就业需要的不仅是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很多情况下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态度。
“我帮你”强调培养学生的协助意识和团队意识。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大都是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其工作行为经常是相互联系着的群体活动。团队意识是职业意识中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经营团队。是由所有员工所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四我教育”的特点与实践研究
“四我教育”就是以学生的职业素养(CQ)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探索。这一探索不是全新的探索.而是在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提出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改进。这一改进的实践探索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话式——唤醒“我”的意识
我们一直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唤醒和弘扬。”四我教育”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摸索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四我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认识“我”。
2009年开学伊始,“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我帮你”的教育理念在我校教职工大会提出,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宣扬其内涵,学工处指导各系部、年级组、班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来认识“我”——认识我的专业,认识我未来的职业,认识我目前的能力,认识我所处的社会环境。例如:“金融危机的到来对我到底有多少影响?”据笔者调查,我校有62%学生认为“应该有很大的影响”,41.5%的学生“觉得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技能,还要学会协作,提高自己的体能、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体现了自我意识和自我选择的品质。
因此,在“四我教育”模式提出伊始.我们就应有目的地建立一种“对话式”的职业素养(CQ)养成教育方法,从而指导老师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我…。在彼此的交流和倾听中,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大事,关心社会的变化,关注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二)体验式——体现“我”的能力
学生职业素养(CQ)的养成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否则,这种教育理念就只能流于口号。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CQ的培养者,这就需要学校决策层和执行层有意识地把“四我教育”落到实处。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是校系二级管理机制,在“四我教育”中,与以往相比,我们可以逐步改变哪些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第一,工作方式变“单轨制”为“双轨制”
以往,学生工作的布置是从学工处到系部.再到年级组、班主任的单线布置,可称为“单轨制”。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执行力强。缺点是在全校大环境中.学生这一活动主体永远处于活动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班主任工作艺术较强,便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便总打折。表面看起来执行力强,但执行效果有时并不能尽如人意。“双轨制”则在“单轨制”布置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学生干部布置工作。以艺术节活动为例,学校指导各系部召开了各班的班长和文艺文员大会,为他们解读校园文化艺术节方案,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班长和文艺委员了解了活动的要求,回到班级后主动向班主任老师汇报商讨.这样既能培养优秀学生的组织能力.又能使执行力最优化。也使得班级的活动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无数个“我”共同参与的活动。
第二,活动设计变“要我动”为“我要动”。
本文作者:司成宏工作单位:兰州晚报
塑造典型,引爆全民创新热情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进步。创新,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推动自主创新为己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在各自研究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勇攀科技高峰不断作出新贡献。但是,每一项科技创新,都需要科技工作者有勇气、有智慧,敢于担风险。他们凭借一份责任、一腔热血、一份执著、一腔激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树立了刻苦钻研、大胆开拓、争创一流的典范形象,是学习的楷模。新闻媒体发现并广泛宣传报道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既可以为科技人员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争做科技创新先锋,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又可以通过宣传科技创新先进典型,使全民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搭建平台,助推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好的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适的“婆家”,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很多企业虽然具有引进技术的愿望和实力,却找不到适销对路的技术项目,彼此失之交臂。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院所,与资本、产业和人才相融合,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成果价值,或由新闻媒体牵头组织成果会、展示会、交流会,积极搭建与市场对接的宣传平台,有利于解决科研和生产相脱节的毛病,使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减小部分科研成果转化成本过高对企业的压力,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果转化,让更多的企业实现技术成果共享。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科技的依赖度与期望值与日俱增,这已成为当今时展的潮流。然而,科技创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进步,科技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只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才能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全面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热潮。在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闻媒体要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大潮流中来,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是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但新闻媒体要一如既往关注科技进步与创新,而且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科研院所,深入工厂车间,与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结交朋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时生动反映基层一线科技创新的新实践、新动态、新成果,并深度挖掘和报道各地以科技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经验、新举措、新成就,为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关注热点,培养公众科学素质给西瓜“打针”可能吗?我们身边有没有“打针西瓜”?转基因食品能吃吗?吃竹笋会得癌症吗?……一方面,针对社会上的类似争议,新闻媒体要及时进行报道,提供数据和鉴别真伪的方法,让公众自己去判断分析;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通过议程设置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媒体的热点话题上来,普及科学技术,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积累,公众自己会形成判断,养成理性分析的习惯。这种习惯正是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础能力,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
开辟专栏,强化科技创新宣传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除了常规报道之外,新闻媒体应该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联手,精心策划,开辟专栏,开创科技宣传新阵地。专栏的设计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受众阅读习惯,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方式,增强开放性,强化互动性,打开社会了解科技发展的窗口,扩大科技创新宣传的受众面。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发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专栏尤其要加强对民生科技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问题征集或通过定期邀请科技人员接听热线的形式解答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技术难题。诸如“在阳台上能不能用花盆种菜?”“、家用照明灯能不能用上太阳能?”等等,以此提升社会对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与便利。搭建舞台,挖掘选树创新人才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人才。发现和使用现有的创新人才、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创新资源,通过创新人才的竞争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成果。新闻媒体具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社会号召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整合社会资源能力。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社会资源,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参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挖掘、选树和宣传,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施展才华、发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首先,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科技、人社、工信委、人才办等部门和科协,组织开展企业科技创新能手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员工立足岗位投身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其次,新闻媒体可以联合相关部门面向所在地区公开征集技术难题需求,尤其是广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相关需求。汇总整理后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抛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合作。最终,通过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从而发现、选树和宣传创新人才;再次,新闻媒体通过组织评选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和优秀成果来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时代呼唤创新,创新主导发展。在科技创新未来之路上,新闻媒体必将肩负起重要的使命和责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实现更大作为。
关键词 机制 移动互联网 检务 检查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检务”是互联网+检务公开的简称。 “互联网+”的定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掌握并全面理解“互联网+检务”
“互联网+检务”就是将传统的检务公开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利用互联网进行检务公开革命,实现检务公开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发挥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检务公开、检察服务中的优势,不断巩固和挖掘“鄂检网阵”功能,推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检务公开网络,增强信息、案件信息查询、在线交流、法律咨询、诉讼指引、律师接待等方面的检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功能,提高新媒体时代检务公开整体效能。
2完善“互联网+检务”公开制度的措施
2.1加强教育,更新理念
树立全院“一盘棋”观念,检务公开工作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它与全院各部门工作息息相关。要引导干警正确看待检务公开工作与业务工作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要破除干警等靠思想,提升其主动公开的意识。通过集中学习和调研指导,培养干警的媒介素养,科学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信息公开的优点,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受新媒体在检务公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对待新媒体应用工作。
2.2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一是确保经费的足额保障。对于网站维护、网站认证、举报宣传周、公众开放日、宪法日、公开听证会等有关检务公开活动必需的开支要给予充足的保障;要确保承担检务公开工作职能的部门开通外网,并配备专门办公电脑。二是要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开展培训、搭建交流平台、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检察干警在摄影、网络制图配文、新闻传播、创意立意、法律、保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升级,建立一支既懂得专门法律和专业技术,又懂得“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运用,还懂得顺应群众心理的媒介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写作经验丰富的干警和思维活跃的青年干警搭建互补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新媒体形势下的检务公开工作出“金点子”。三是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大调研大宣传格局。在已形成的传统大调研大宣传格局的基础上,侧重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下功夫。通过集中学习培训,紧紧围绕新媒体平台信息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特点,引导干警改变传统的供稿思路,对文字进行“精加工”(配图、配乐、穿插人物对话等)。
2.3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1)建立案件信息公开部门协作机制。在现有的《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基础上,建立基层院内各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狠抓落实。由案管部门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定期召开自侦、公诉、侦监、民行、办公室、调研等部门内勤会议,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汇总近期需的重大案件信息,确保每月、每季度的法律文书、重大案件信息数量。各业务部门也要切实增强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思路从“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2)规范上网信息与保密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办公室保密制度的相关规定,明确信息提供者、者、审批者职责,避免因职责不明导致的信息工作出现问题。(3)完善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分流机制。基层院应健全网络舆情转化机制,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舆情处理办法。舆情监测人员及时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研判,并向院舆情领导小组汇报,舆情涉及哪个部门的,由领导小组迅速将舆情分流至哪个部门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网反馈;需要由领导亲自接访或远程接访的,由控申部门牵头,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2.4新老结合,提升功能
一要发挥好传统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检察日报和各级党报党刊及地方纸质媒体的作用,瞄准主要受众群体,着力宣传检察机关特色亮点工作,提升检察机关形象。二要抓好检察工作的“窗口”――门户网站的建设。检察门户网站是社会公众了解检察工作最主要的窗口,技术部门要定期进行网站技术维护,宣传部门要定期更新高质量的信息,适当让某些信息更生动,避免内容呆板。三要发挥好“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努力提升宣传效果。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是其优势,如何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时,要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解、H5、漫画、视频、歌曲等,内容上要侧重于群众关注的领域,如反腐、职务犯罪预防、法律服务、未检工作等,吸引群众阅读点赞。由技术部门牵头,开发微信公众平台的菜单功能,增强微信服务功能。四是探索推进检务公开大厅建设。在基层院探索建设集控告申诉、律师接待、检务咨询、法律咨询、案件受理、案件查询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检务公开“一站式”服务检务公开大厅,在大厅内设置电子屏幕和案件信息查询触摸屏,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013年3月21日,IBM 2013年论坛上,主持人向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Nancy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有最激动人心的企业故事,有让人充满斗志的声音,还有最具前景的市场。”Nancy回答。
2011年初,国家“863智慧城市主题项目”立项,武汉和深圳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不日,武汉市投入1000万元向全球公开招标智慧城市设计“金点子”,邀请全球一流机构为武汉出谋划策。
同时,来自安信国际的预测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这2万亿元,就成为IBM、神州数码以及思科、高德等与之一起布局智慧城市的其他科技巨头们争夺的市场。在这个波涛暗涌的战场上,2万亿的商业蛋糕要怎么分,是巨头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智慧城市空间巨大各家出击抢占不同市场
“这个市场的空间太大了,好像一所大房子,即使进来100个人,谁也碰不到谁。”神州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卫列的观点多少表明了智慧城市竞争的不充分。而这种竞争的不充分,一方面来源于智慧城市产业链条的庞大,比如其涉及到IT、基础设施建设、云计算、泛在网络、传感器、节约能源、改善环境、面向公众的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由诸多企业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市场需求量的旺盛,毕竟,600~800个城市的规模,仅仅才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起点。
就产业链条而言,在面向公众服务方面,神州数码选择了布局扬州。扬州市民卡是神州数码的第一个智慧城市项目。2006年,神州数码与扬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开始接触;2008年,双方在市民卡项目上达成合作协议。不久,扬州人用上了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信息集于一身的市民卡。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方便市民使用的同时,政府还可以获得更全面及时的市民数据信息,政府的整体投资也大幅度下降。2009年,神州数码将与扬州市政府合作的模式成功复制到无锡、张家港、镇江等其他华东城市。
IBM在自己智慧城市的布局中,选择了担任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角色,在其提供的智慧城市案例中,为河南农机局提供调度系统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河南农机局在收割高峰期常常无法控制人员和机器的流向,为此他们需要一套管理系统,能协调农忙时期对机器和人员的管控。IBM为其开发了调度系统之后,帮助全省20万台收割车完成了及时调度,且能通过GPS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定位,系统收到信息后,可以及时调配闲置资源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收割,从而帮助农民和农业局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高德布局导航,抢夺移动互联入口。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古普达介绍,与宁波市商谈智慧城市建设合作事宜之类的消息还在被不断披露,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各家都在抢夺自己最擅长的地盘。相比国外已经逐步成熟的智慧城市市场,国内的空间还远未被开发。
智慧城市布局交通、医疗领域是抢夺重点
“智慧城市”覆盖产业广泛,包含了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故而受益链庞大,谁能最先分享佳肴,便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目前来看,在智慧城市的布局中,医疗和交通是较为明显的两个重点领域。尤其是受国内交通环境日趋恶化及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劲需求影响,城市智能交通很有可能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数据统计,2012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到163.4亿元,该机构预测2015年行业规模能达到301亿元。城市建设中,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显然,谁抢占了交通市场,谁就抢占了部分先机。在智能交通的布局中,各家巨头也争夺激烈,2012年,多个企业拿下“亿元级别”的大项目。海信以3.58亿拿下贵阳市交通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项目;大唐电信与北京航天长峰以5.86亿中标遵义市城市报警与监控暨智能交通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工程;易华录签订河北24亿元智能交通项目。面对巨大的市场,企业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却有消息披露,易华录因为经验人手匮乏,已经暴露出力不从心的状态。可见,智慧城市布局中,抢占先机固然重要,但是苦练内功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