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哲学常识是高中二年级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好哲学常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高中阶段政治课考试的重要内容,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怎样学好高二哲学常识呢?学习它有什么技巧呢?
一、理顺知识结构
哲学常识的知识结构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人生价值观等几个部分组成,而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又自成结构体系。其中,唯物论是讲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其主要原理结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及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辩证法是讲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包括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三大部分;认识论由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论的辩证法两大部分构成;人生价值观主要结构包括集体主义价值观、人生的真正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其中,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几部分;联系的观点包括普遍性、客观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几个部分。发展观包括运动、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几个部分。这就是哲学常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知识结构,对于整个书本就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样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要点就容易理解了。
二、理解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
学好高二哲学常识,首先要理解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要理解这些知识,就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做必要的听课笔记,对重点内容反复阅读记忆,对于书中的原理应结合实际事例加以理解。其次要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的一一对应关系,如: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掌握这些一一对应关系,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一种一一对应关系要引起重视,即世界观(原理)与方法论的一一对应。哲学上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如: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方法
学好哲学,还必须掌握好材料题的答题方法。材料题考查的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要求高,难度较大。因此,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材料题的特点是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中陌生、陌生中熟悉,因此,做好材料题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阅读材料,包括对材料分层次,确定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切忌钻牛角尖,断章取义;其次是读懂设问,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切忌答非所问;再次是联系知识,包括材料中的问题与课文中知识点的原理,切忌把毫不相关的课文知识一一列举出来;最后是组织答案。将课文知识的材料对照起来整合答案。答案要点做到全面、精简、准确,富有逻辑性和针对性,语言要规范化、术语化,即恰当地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做到使用学科术语,言简意赅,层次清晰。
总之,要学好哲学,掌握好一定的技巧很重要,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每个人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这些客观存在的特点和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以更好、更快、更高地发展自己。
一、真理到底绝对不绝对?
在复习认识论的时候,一定有同学对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这两个概念连名字都容易混淆:真理的绝对性又叫做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又叫做相对真理。不仅如此,真理的绝对性又不完全是绝对真理……看完这一小段,你肯定会大呼:这就是哲学!绕来绕去让人看不明白!
我们换个角度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弄明白到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类似的事: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你真矮。”女孩反驳道:“我还算矮?和你们男的比,我是矮;但是在女孩子里我是高个子!”男孩想和女孩比身高,但是女孩认为他俩不在一个坐标系里,没法比较。生活中无法比较的事太多了,于是马克思说,我们做一个坐标系吧。现在,在你脑中回想一下数轴的样子,数轴有两个端点,一个是0,另一个是无限大。0代表我们一无所知的地方,无限大代表什么?正是马克思口中的那个名词“绝对真理”。
这样,我们可以轻松弄明白大纲里最具欺瞒性的几句话了:“绝对真理是认识的灯塔”,灯塔代表方向,也就是知识之间谁更加接近真理的方向;“绝对真理可以接近但是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真理是认识的无穷大,一旦达到,我们不就全知全能了吗?我们能无限接近,也就是到达科技十分高超的文明,但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
而“相对真理”则是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每一个真理。它之所以相对,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知识还不够全面,还不能指导最正确的实践。实践被时间和空间牢牢限制住,那么从实践中来的真理自然也就是相对的。
现存世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它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实践验证过它,所以它在这个实践还有效的时候是绝对正确的;另一方面,实践在未来会被取代或者,那个时候真理就变成谬误。这两个方面中的前者,就是真理的绝对性,后者就是相对性。那么,我们也就很好理解这句话:“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和谬误的颗粒。”相对真理有一部分是对的,另一部分在未来或许会被证明是错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二、遇到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怎么办?
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是命题老师的最爱,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因为这样的案例好找!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时,可能有三大采分方向,答题时一定要区分: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用辩证法知识答题;认识不正确的用认识的来源答题;人为犯错的结果要用真理与谬误的知识答题。
用真理与谬误答题的题目有这样的特点:因为人的实践出现了错误导致了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按照错误的认识失败了;这时,一个人(往往是著名人物)走了出来,不弃不舍地反复尝试最终取得成功。没错,虽然剧情老套,但是确实是命题的常客。遇到这种类型的案例,怎样回答呢?就拿“a某同学复习时做题出错”为例分析。
做错题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1.不记得这个知识点了。这个最简单,既然做错了题目,那么该同学就分析错误,查书找到考点;通过实践他便能取得认识,而且通过实践中修正错题所取得的记忆很牢固。2.这个同学之前似乎见过这个题目,但是记错了。这说明,这道题在这位同学的心中留下了真理的印象,但是实践证明它是谬误,这说明两个可能,一个是他的实践出错了,另一个是他的真理并不适合这道题目。
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所考查的,通常就是第二种情况,所以答题的时候必须切中采分点:失败的原因是实践本身的不足和真理本身的相对性决定的。无论我们做得有多好,真理本身就包含着谬误的颗粒。所以,我们应当在实践中检验整理。
只要答清楚这个点,这道题目的分数基本就到手了。
三、认识论的浑水:
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价值与价值的区别?”光看这个题目就够让人头晕了,更何况“价值”这个概念在考研政治中出现了四次,在马原部分就出现了两次。它在整个政治部分的出现我总结为下表,大家可以利用表格尝试分清楚这些概念。
首先从“价值”的出现位置来区分它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自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生价值出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个部分和原理部分连题目位置都不一样,一眼就能看清。不过劳动价值和与真理相对的价值则来自同一个部分。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首先,劳动价值不会出现在论述题之中。原理部分的论述题只考查哲学部分,对于政治经济学部分的知识不出现论述题采分点,这是2010年考研改革之后的命题趋势和要求。其次,劳动价值和商品总是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出现商品,也一定会出现劳动这两个字。在题目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这样:“……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如果不出现这两个关键词,那么基本上就是认识论部分的价值了。
这部分价值的内容要点在于价值原则的观点。以这个观点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实际需求的意义,不然也是违背人的行事原则的。今年的某次国际价值研究论坛上我听到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我们对于气候变暖不应当管得太多,当然减少污染是必要的,但是,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本身,我们无论多努力都不可能逆着地球的意思来;大气变暖的确会有很多北方动物失去生存的地点,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态灾害,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待它们,像北极熊不就有更多的浮冰可以捕食了吗?听完演讲之后我仔细查看了北极熊的生存环境,让我惊讶的是,和我以前的环保观念不同,十年内北极熊数量增加了一倍。
借着这个观点,我在最后出一道模拟题,供大家练习。
案例:在欧盟剧烈的反倾销反垄断措施下,中国的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危机四伏。光伏产业,是指生产太阳能产热、发电设备的企业。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和产量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中国并不是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最终消费地,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就是欧洲。5到10年前,太阳能领域刚刚伴随一浪高过一浪的环保热潮迅速升温,中国光伏企业也迅速膨胀。时至今日,数家大型光伏集团因为欧洲消费市场的萎靡,携着其数十万员工陷入困境。(篇幅有限,相关材料大家可以网络搜索)
1.为什么中国光伏产业会折戟沉沙,试从认识论角度解释光伏产业所犯的错误。
关键词: 政治学科 学业考试 复习策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是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和要求组织考试,又称“小高考”。打赢“小高考”这一仗,不仅能获得高考的资格,减轻高三复习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高考取得好成绩赢得主动权。
学业考试时间放在每年的3月中旬,新课结束的时间往往在元旦以后,剔除寒假放假时间,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保证学生在一个月时间内温故而知新,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关键。
以政治学科为例,大都是元旦以后结束新课,寒假过后的一个月,学生要重温必修1,复习必修2和必修4两本书,还要准备最近6个月的时政知识,2011年还增加了民族团结读本,时间紧任务重,极易因赶进度而忽视整体的复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复习时间内,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既强调效率,又井然有序呢?以政治学科为例,我提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筛选知识考点
考纲是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研究考纲,就是吃透考试精神。
首先,要研究考纲的等级要求,一般情况,A等级的考点只会出选择题或判断题,而不会考主观题;C等级的考点既能出主观题又能出客观题;B等级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出卷老师在出主观题时,往往先考虑C等级的知识点,然后就会选择B等级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把A等级的知识点进行技术处理,不必面面俱到地记忆A等级的知识点,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应该把A等级的知识点划出来,交给学生记忆;对于B等级的知识点,要结合时政热点选择性地强化记忆,而C等级的知识点要重点把握,不仅要求完整记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其次,要关注当年出现调整的知识点,尤其是新增的考点和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往往是当年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比如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的考点中就新增考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考点考核等级要求由B上升为C。在2011年的学业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主观题中,就考到了其中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和“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两个知识点。
根据考纲进行筛选,每年有30个左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完整地记忆。在2011年学业考试复习中,我在必修1中列出了9个知识点、必修2中列出了7个知识点、必修4中列出12个知识点,指导学生强化记忆,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研究试卷,把脉考试动态
江苏省学业考试是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这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卷应当成为复习的模板。
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静态分析,不仅要注意题型的要求,而且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格式及表达方式,更要注意答题的格式。所以,在考试前一个月,教师每堂课都要花一定的时间重点分析已经考过的试卷,详细解读试卷的题型及要求,要求学生对照答案了解标准答题的思维和格式,准确把握题意、精准分析设问的关键,考试时能迅速有效规范地组织答案,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和得分率。
另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动态分析。首先要分析试卷设问要求的变化,比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包括许多具体原理,2007年和2008年试卷中出现的是用哲学的具体原理回答问题;2009年试卷中出现了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也就是说出现用哲学的大板块设问;2010年的试卷中,既出现了用哲学大板块设问,又出现了用哲学具体知识分析观点,所以,在指导学生复习《生活与哲学》时,既要帮助学生划清哲学的四大板块,又要注意强调一些重要的原理。再比如,2009年试卷的探究题中出现了关于“文理分科”的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回答,对此,在指导学生应对考试时,除了要求学生注意用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外,还要提醒学生结合自己知识储备的特点,选择答题内容,做到扬长避短。其次,要罗列已经考过的知识点,预测当年试卷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点,比如,已考过《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的原理,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复习中就要关注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最后,要关注当年全省各地的模拟试卷,这些试卷基本能反映出本年度的热点和题目指向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当年考试动态的基本依据。
三、研究时事,结合热点复习
目前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卷趋向于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政治试卷更具有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所以,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要注意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一方面,通过时政实例理清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迁移,另一方面,通过时事材料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性,提高学生应考的自信心。如,2008年学业考试前,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限塑令”的原因、意义、措施等,2008年的学业考试试卷有一道用“限塑令”做背景材料的探究题,考生看到这道题,特别兴奋,做题的感觉特好。
关注民生、社会公平、价格上涨等问题都是2010年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涉及许多知识点,复习时要坚持以题目带热点、以热点带考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再比如,从盖茨、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到陈光标的“裸捐”,慈善事业成为2010年中国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慈善事业会涉及金钱观、价值观、权利与义务等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点已经考过,但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依然值得重视。
分析时政热点一般要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因为经济事件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能透视出相关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所以,从经济现象分析政治学科的原理,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层次易于深度挖掘。如分析“2010年各地房价不断攀升”现象,可引出《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社会公平等知识点,《政治生活》中的党的宗旨、地位、执政方式和政府宗旨、性质、职能等知识点,《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知识点,用上述知识点分析房价上涨这一现象,有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全面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融会贯通,加强对知识板块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的灵活性。现在的江苏省学业考试试卷越来越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以,从现实生活中抽取事例加以分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学业考试不是高考类的选拔考试,侧重于对高中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检测,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求过关,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复习时只要紧扣考纲、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基础训练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想冲重点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业考试获得A等级,是获得高考加分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江苏省高考总分为480分的前提下,赢得学业考试的加分,意味着超越几万乃至十几万考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要紧扣考纲抓好基础性知识严格落实,还要对考纲中的B、C等级的知识点加强分析,一般都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进行记忆和思考,记忆要求也要提高,做到既准确又全面。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必须在学业考试前进行热点问题分析和解题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解题的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注意事项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哲学的答题技巧总结明晰设问,不仅有利于考生明确试题立意与正确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确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题。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识”“定题型”“定材料”来研读设问,把握设问主旨,清晰试题“用什么材料来考”“考什么知识”“出什么题型”等指向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的材料往往是对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的凝练,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通常用叙事方式进行描述。考生可通过“句读+分层+关键词”研读材料的句读,把握材料的逻辑层次及其关系,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明确“用什么(哪些)材料来考”,从材料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阅读能力。
知识犹如粮食需要颗粒归仓、仓储到位,不能散乱一地、混杂一堆。考生可从宏观上照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的“目录体系法”进行纲举目张式的知识建模,明确知识条目所在的目录层级,把握内在关联,准确定位知识,灵活调取知识。从微观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W追问法”精读框(目)题及相应考点,精细仓储知识,这才能更大的解答出政治哲学的原理。
虽然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设问方式多样,总体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常见题型。考生在遵循政治主观题的“有理有据、理据对应、分点作答”答题普适套路的同时,还要注重图表题、措施类、关系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题型的一般思路的归纳与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具体的答题方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抓住这几点,高中政治轻松学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情景材料 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30-01
1 情景材料设置的范围
政治学科所涉及到的范围和领域比较宽泛,这就规定了能引用的情景材料也比较广泛,可谓是“原举诸物,近举诸身”。这就对组织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情景材料的设置范围,进行比较准确地界定,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经常将情景材料的范围设置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其一,时政热点。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典型的时政热点设置为情景材料。这些典型时政热点主要有:会议类的时政(如党的中央全会,“两会”等)、经济建设类的时政,文化发展类的时政、社会热点类的时政以及国际关系类的时政。其二,故事情景。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学生所生活在各色各类的社会关系之中,丰富复杂的社会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故事情景。这些故事情景可以采取个人、家庭、社会事例为切入点,从而引导出各类知识点。其三,网络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可以通过目前网络上常用的微博、博客、跟帖等诸多新颖方式,将涉及到的材料组织起来。
2 情景材料设置的必要性
2.1情景材料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各方面潜能。由此可见,学生的知识生成,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形成的,而是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中构建而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应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通过预设感性认识,采用情景材料为手段,使学生从情景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环节,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挥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2情景材料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之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情景材料的设置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倘若进一步加以利用和引导,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上看,情景材料可以反映的是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现象或问题。从形式上看,情景材料有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多种方式。多元化的教学因素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必将打破学生的认识疲劳、视觉疲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3情景材料的设置符合高考的考试要求
江苏高考的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江苏高考试题中,情景材料的取材渐趋多样化,需要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纵深驾驭。部分考生对这一点不太适应,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平时已经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俗,而反映到试题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材料,却无从下笔。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对挑战,化解学生的困难,最根本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材料进行教学。将各类热点问题以情景材料的方式展示出来,将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点渗透在其中,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归纳出各类知识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坚持学习目标和情景材料的有机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高考要求相吻合。
3 情景材料设置的方法
3.1注重情景材料的获取
在取材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取材贵精不贵多。从形式上讲,情景材料的取材字数要有所控制,材料中要涉及数据、现象、观点等多方面的样式。从内容上讲,题目要观点鲜明、褒贬明确,正文中要涉及到情节主客体、原因、结果、论点、论据等多方面内容。第二,取材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经济生活的取材要有数据,以及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增幅、数据的对比等方面;政治生活的取材要涉及到主体,比如国家、政府、党、民族、公民、政协、国际组织等方面;哲学生活的取材要涉及到关键词、辩证思维关系等方面。第三,取材要形式多样。名言警句、成语俗语、漫画图片、表格等形式都可以成为情景材料的取材内容。
3.2注重情景材料的深化
情景材料的深化是指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计得当的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3.3注重情景材料的问题设置
哲学家罗素认为:问题比观点更重要。诚然,问题作为连接情景材料与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在引导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方面,起到极大地作用。问题的巧妙设置会对材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坚持情景材料和问题的立意相一致,避免出现情景材料立意很大而问题的立意很小,或与之相反的情况。
关键词: 高考政治复习 规范答题能力 专业术语 答题策略
在近年我国高考中,学生答题不规范现象越来越暴露出来,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规范化答题已成为现在教学和学生普遍关注并应及时解决的大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
一、在高考复习中,学生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首先,专业术语运用的不规范,表述模棱两可,甚至完全错误。比如“人民民主”非要写成“公民民主”,“经济效益的提高”非要写成“利润的提高”,这一类错误是识记不清导致的。其次,不使用专业术语来答题,随意改编,如课本上是“国家职能”,偏偏写成“国家做事”,这是记忆不准确造成的。再次,所答非所问,这是属于审题失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危害最重。如题目明明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作答”,结果答案却是从政治常识方面解答,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不得分。最后,答题表述不清,没有条理,不简洁。会答但写不对;答对了几条,却没有答全;虽然答全了,但洋洋洒洒一大堆,没有找准采分点。这一部分丢分的学生最多。究其原因,表象上是学生答题技巧太差,文字表达能力不过关,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搭建得不好,很多遗露点,而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习是其更深一层的原因。
二、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教师在平日的考试中就要让学生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专业术语,使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答题。如哲学常识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质变,实践,等等;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共和制、依法治国和和平外交五项基本原则等。学生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一定要做到准确、科学和严谨,不能把“人民民主”写成“公民民主”,一定要做到一字不落。另外,在阐述问题时,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一方面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另一方面要注意答全考查点,最好能分条来列举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答案接近参考答案。
三、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答题规范化进行策略上的指导
1.要想规范答题,学生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学科知识框架。
这个框架要包含政治学科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先存好货。要想构建如此庞大的知识框架,教师一定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构建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在解答题的时候才会如是提取答题点。
2.引导学生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高考复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提高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等等。
3.教给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审清题。一定要审清题,一字一句地读题,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隐含条件,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审题时,一定要排除其中的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题中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否则费事不讨好。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排除思维定势,千万不要跟着以前旧的经验走,不因见过同样的材料就掉以轻心。
一、设问关键词 明方向
例1 从“神一”到“神十”,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神十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为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航天人说:“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还有航天人说:“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神一”到“神十”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解析 在本题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答成了唯物论的内容,部分同学除了回答发展观外,还答了辩证法的其他内容:矛盾观、联系观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有些同学对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方向(知识范围)存在把握不准的状况。
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神一”到“神十”的过程,每一次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体现了这一点。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神一”到“神十”的过程,遇到艰难险阻,终于获得了成功。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神十”为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拨 抓设问关键词,能够让我们清楚答题方向。出题人的意图和要求通过问题体现,在书写答案之前,我们应该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所谓“慢审设问快答题”,对问题删繁就简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关键词确定答题所需知识点、题目类型、材料要求、题目分值等信息。本题设问关键词:辩证发展观(知识范围),过程(材料要求),如何体现(问题类型)。
二、材料关键词 定答案
例2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最近10年以及未来20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矛盾凸显期。怎样减少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中山人不断进行着探索,他们现正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中山的具体实践。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可贵的是,中山历届党委政府都本着对中山父老乡亲和中山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尽最大可能避免走弯路,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为中山人生活质量、生存价值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注:“两个适宜”是指适宜创业和适宜居住)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山人在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
解析 此题不少同学犯了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的典型错误。集中表现在:第一,在回答哲学主观题时,常常脱离材料,只是把书本的原理和方法论简单列举,而把材料提供的信息扔在一边,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其二,大篇幅引用材料,解释材料,却不见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不能指出材料所说明的哲学道理。
答案 ①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的观点。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发展大局,适时提出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目标。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山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事物,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山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闯出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中山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发展形势。指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了构建和谐中山,中山人在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
点拨 本题首先通过抓设问关键词:哲学思想(知识范围,需要同学们按照“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顺序检查和排列原理)、两个适宜(根据材料要求,按顺序逐句分析题目材料,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本题的解题重心在于把握材料,把握材料时通过抓关键词(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最后通过“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材料分析”去答题即可。材料主要强调建设“两个适宜”美好家园的全过程,分析了提出背景、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在材料中,关键词分别为:面对(客观实际)、矛盾凸显期(矛盾普遍性)、价值取向(价值观导向)、闯出(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整体与局部联系)
1.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2.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3年10月,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该省省委认真听取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该省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变成了教改中的中心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3]朱丽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13):19-19.
我们常说,得“文综”和数学者得高考,可见文科综合的重要性。很多人觉得文综就是不停地背,其实不然。背诵固然是文综的重头戏,但是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背、怎样理解才是我们要学会把握的重点。
政治:
一、看书要看透。选择题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看课本要结合课本所举的例子和下面一段知识点解说,从例子中慢慢理解知识点,而不是单一地“混眼熟”。尤其是经济生活和哲学这两本书,课本和例子看得多了,你就会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奥妙,选择题的准确率自然会慢慢提高。
二、学会整理知识框架。这一点是学好文综的必备武器。针对每本书列出一个大致的体系,结合单元前面的知识体系以及老师给大家整理的思路,比如哲学生活总体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则包括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知识点。老师给的知识框架固然不错,但大家在记录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容易记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三、题型归纳。这项工作基本是在总复习的时候开始进行,高二还是打基础。综合题按单元、按知识分类归纳。我觉得这点大家跟随老师的引导,把握好节奏是没有问题的。
历史:
一、看透课本。想必大家也听过老师无数次强调历史要回归课本,有的省份高考历史科目个别选择题会考得特别细,例如浙江省2011年历史高考给了一幅中国地图,问你定窑在哪个省。因此看书要全方面扫荡,看了一课内容之后可以结合课堂笔记,理解主要知识点,这对综合题的解答帮助很大。
二、掌握答题技巧。做历史的综合题,首先要明确材料所给出的背景,然后回想这个时期国内国外各个方面的重大史实。当然啦,这个一般在二轮复习过后老师会给大家指导的。
另外,我不建议大家把第一轮笔记做得非常非常细(即基本等于照抄课本),个人经验——高二的时候我基本是在抄课本,因此看书的时间特别少。高二到高三两年下来,历史课本完完整整都没有看完三遍。高四的时候因为有笔记的铺垫,历史课本倒是看了个六七遍。2010年高考我的历史选择题错了六个,只要考得细一点的题目几乎都错了,而2011年高考选择题做得很好,这充分说明看书的重要性。
从高一到高四,我的地理成绩一直不是特别好,提起地理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平时不懂多问问老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没有特别值得分享的经验,我就不多赘述了。
其实学习方法有很多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从而为自己的高考加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这里预祝大家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相关链接:
关键词:高考政治 主观题 夯实基础 方法 技巧
高考政治学科主观题占文综试卷卷面分值52分,分值较大,而主观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科综合成绩的高低,所以作为高三政治课教师要十分重视考生政治主观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要夯实基础。要注重对书本主干知识的掌握,对板块知识的划分、归纳总结,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例如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各大板块知识各包括什么内容,原理、方法论是什么,如何用规范语言表述。又如政治常识涉及到国家、国家机关、政党、民族、宗教、对外关系又常用到哪些知识点。又如经济常识,涉及到国家、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等又常用到哪些知识。答题能力的提高首先建立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作为考生要非常熟练地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善于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同时对于一些常见时政治热点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如果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国家的性质②国家的职能 ③国家组织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劳动者平等的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劳动和就业权利的实现等;如果题目设问要求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我们不防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⑦劳动者的基本权利⑧发挥第三产业优势作用⑨是维护社会公平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停的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以重新构建这个问题,对问题的理解随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逐渐加深,最终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其次考生必须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结合我多年的高三政治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我对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的看法:
第一、审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政治主观题答题往往要由设问规定的,看不清设问,会在答题上有很大的偏差。先审设问,这样有利于带着问题审材料,有很强的目的性。审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材料几?
(2)审范围,明确知识范围是用到经济、政治、还是哲学常识板块知识。
(3)审问题的主体是什么?是公民、政府、政党、还是企业、劳动者、经营者等。
(4)审问题的角度设定,题目的类型是什么,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等。
(5)审对象,就是要说清楚的问题。
例如: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扩大再就业?按审设问的五个步骤
(1)审材料就是“审材料三” (2)审范围就是“政治常识”
(3)审主体就是“党和政府” (4)审角度设定就是题目类型是“为什么”
(5)审对象就是“扩大就业”。
例如:2011年全国卷文综卷Ⅰ39题(6)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审设问材料四 (2)审范围“哲学常识”
(3)审主体“党” (4)审角度设定“历史和现实意义”
(5)审对象“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二、审材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学会审材料,能在短时间有效地掌握材料。审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材料要分层圈点,看材料有几个道号、分号、句号。
(2)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般是有什么问题存在,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等。
(3)处理课本观点,能快速地联系课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第三、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如果离开题目所给定的材料而盲目搜索堆砌课本知识点,往往得分率不高。
例2011年全国文综卷Ⅰ38题(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今年高考改卷中发现考生只抄写材料的内容,没有回答财政作用的理论;或者只写出了财政的五大作用而不能从材料中推出财政的作用,导致得分不足。下面我们通过对高考答案的分析,认真体会如何分析利用材料答题。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3分)
②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3分)
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分)
考生的主要失分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很多考生不能从材料所罗列问题概括为书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利用材料来分析政治理论。如国家通过加大财政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的发展。再如国家通过加大对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又例09年高考文综能全国卷38题材料一: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材料。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关键词】回归教材、提升能力、调整心态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许多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普遍增加了焦虑感,感觉以往比较清晰的知识点变得模糊不清,对每个星期的综合测试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不少学生因此自信心有所削弱,对自己以往的复习方法和计划甚至有所怀疑,在学法和心理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动摇和思想混乱。认真而慎重地对待学生中的各种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并及时地引导,有助于在最后阶段稳定学生心态和巩固学习成果。具体而言在第三轮复习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一、我们进行这轮复习时,应以四本必修教材和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加强对基础知识夯实和构造好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社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思维能力。
(1)一方面,要回归好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由目前的考情决定,也和学情相一致。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经济生活四个单元内容的课节体系要清楚,每单元内容包含的知识点有哪些要明白;政治生活中的公民与国家、政府、政党、民族宗教以及外交政策等主干知识要牢记;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多样性、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发展大众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是高考常考点;哲学生活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哪些观点,对应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要分清楚。
(2)第三轮复习侧重热点复习,关注热点和考点的联系。
①热点复习老师要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对考点的把握上,切忌不要就热点而背热点。学生要在了解相关热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去系统综合分析、认识热点问题,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分别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设问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个模块去把握热点,以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应试能力。例如:在就业、再就业问题上就可以联系到经济生活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政治生活中的党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哲学生活中的从实际出发,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
②为了进一步认识热点问题,三轮时复习老师要重组几套综合模拟试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进一步梳理教材主干知识及知识网络,将老师所教授的一般应试技巧贯彻在每一个试题中。
二、在巩固环节上坚持二个结合,即能力提升和基础巩固相结合;选做真题和归纳总结相结合。
(1)能力提升是第三轮复习中必要的教学任务,但最后收官阶段不宜盲目和片面追求能力,必须和基础知识的巩固紧密结合在一起。新课标和新大纲为我们在学科能力培养方向上提供了基本依据,应该领会其精神,把握教学的具体深度和层次;知识巩固则是能力提升的基本依托和生发点,在知识横向延展和纵深分析中要注意符合新课标和新大纲的原则。
(3)选做真题。在冲刺阶段,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两类卷相比,前者由专家命题,科学性强,后者科学性较差。如客观题:前者难度适中,规范性强,后者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都非常规范;主观题:前者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后者有的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前者答案紧扣题意,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后者有的过于庞杂,主次不分、有的扣题不紧且有疏漏。这一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归纳是飞跃的基础。要想收获自己的成果,就一定要善于归纳,如果仅做题是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题的不同类别,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善于归纳和总结,每段知识一共有多少个题型,各个题型以怎样的方式设问,如果你归纳出来了,在考试中就没有了畏惧感。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时刻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使其建立起健康、稳定的心态,这在第三轮复习中重要性不亚于知识巩固的一个环节。
第一,调整状态,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现象可见一般,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张扬过度的关注成绩和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她可以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个对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收获,那她就是进步的,她就没有虚度光阴。
第二,树立正确的高考目标。正确的目标是我们用力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图。”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凭着我们的能力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高考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资料:
关键词:农村高中;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课的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总复习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不是一轮复习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都不好,理解能力有限,一道题讲了几遍还是不懂或一知半解,所以对于二轮复习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针对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复习中的一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学会整合知识
从高考考核要求来看,高考政治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让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解决,借以考查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务必对《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首先要进行模块内的整合。基础知识不牢固是农村高中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考试得分低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表现为知识比较零散,不完整、不系统。课本的知识安排是比较分散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教材,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经济常识》模块的复习中,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要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做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加以把握,这在第二课、第三课、第七课等都有相关知识点。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完整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提高应试能力,高考中才能提高成绩。又如哲学中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这几大块,在复习中用本子记下来,把这些知识构建起来,加深理解,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生,他们的综合能力差,引导他们整合这些知识,对他们复习政治,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更有效果。
其次,分析易错知识点及误区,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农村高中生知识面不广,所以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难分清,我们在复习中应备有一个错点本,把这些知识记下来,用作平时复习。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原理也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考试又往往会重点考查这些知识点。所以,在政治二轮复习中,要学会挖掘相关知识,将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容易产生认识误区的地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如复习“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一知识点时,必须把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告诉学生:(1)这些特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共有的,英国、美国和我国都有这些特征,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自己的特征。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这四个特征有所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等。(2)这些特征与市场交易原则是有所不同,但又有联系。如“平等性的特征要求交易双方地位平等”等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热点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少,我们教师平时更要引导他们关注时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报纸,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类,用知识加以解释。思想政治课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高考也愈发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强调能发挥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农村高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均比城区学生差,我们教师更加要对其进行引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复习课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复习中要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力。如在复习到“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知识时,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在课堂练习时,要学生自己选择并分析解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教师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与国家、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筛选适合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包括政治方面,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民生;经济方面,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控房价、收入分配公平等;哲学方面,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社会方面,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生活得更幸福等;以及地方热点。
其次,要运用学科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农村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差。因此,要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就只有把社会热点与高考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步步运用课本知识加以结合联系起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对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复习的最佳途径是设计例题加以演练。如在进行“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的热点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性试题进行演练:
材料一: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世界排名95名,不及世界排名13位的日本人均收入的1/10,另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48,而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正成为中国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有效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实现社会公平。
对这些材料,可以运用课本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最后进行总结,把知识升华。如该材料说的“是什么”,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但贫富差距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怎么办”要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各抒己见,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做法等。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归类、分析,发表意见,带动学生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三、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注重的是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政治科讲究的是与时俱进,所以练习的资料必须是与最新的时政相结合,要体现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把握好练习的质量关。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认真对待发下去的每一张练习,注重练习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还要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二轮复习的练习要精且少,最好结合每一个知识点来出,这样有利于落实课本知识,到三轮复习时所运用到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还应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用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指导高三政治复习。
针对农村高中生动脑动手差的特点,二轮复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能一讲到底。属于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就不要吝啬,将课堂放手让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教学中应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最好能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思考问题,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给他们创新空间,不应限死范围。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在高考三轮的复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正确选择合理的复习策略,努力提升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对于强化学生的高考信心,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才.从一道模拟压轴题看高三二轮复习的突破[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2]朱全中.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色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7).
[3]陈文明.透析命题立意,探究高考走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