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时间:2023-07-27 16:2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质量;满意度;景区建设

一.景区服务质量的具体内容

(一)服务的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服务即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供方与消费者进行接触活动以及供给方内部活动所衍生的结果。这个服务的概念的内容包括:服务的设施设备、服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从事服务人员的数量以及服务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等方面。

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旅游景区的服务是指景区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旅游资源的环境下,依靠景区的旅游服务设备及通过一定的手段向游客提供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便利益。从而让游客的各种显性和隐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享受的过程。

(二)旅游景区服务的内容

旅游景区所供给的服务具备很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包括很多内容。当然,由于旅游景区的类型各异,譬如风景名胜专区、专门旅游度假区、历史悠久的古镇、特点鲜明的主题公园、异彩纷呈的博物馆等,定位的景点体系在特色、地理位置、主要功效上形成独具独色的景区。每一个景区在服务组合的定位上都会做很大的思考,从而营造风格迥异的特质。

(1)旅游的设施和相关的活动服务。这里包括一些固定的景物,比如已建成或还在建设中的建筑物,一些形态各异的雕像,以及自然着生的自然之景。相关的活动,比如进行的准时的表演,或者可流动式的演出,这些节目一些是只能纯粹的欣赏的节目,还包括一些观众可参与的节目。

(2)相关的配套设施的服务。比如一些生活方面的服务,餐饮的位置设置,一些必备的零用品的出售服务,还包括交通,卫生和住宿,娱乐等一系列与旅游生活休戚相关的服务。

(3)其他服务。比如一些游览指导服务,售票的服务,旅游照相、摄像的纪念服务,以及存取物品和休息服务。都是景区服务质量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内容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利用设施、设备、消费环境和产品,提供服务劳动,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游客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满足程度。景区的优质服务是为了满足旅客的需要。这个服务围绕的核心是游客。景区服务质量是指充分的运用已有的设备和设施,实现旅游产品和消费环境的消费,为游客提供有形的劳动和无形的服务,从而实现游客旅游的实际物质和期望心理的满足。

质量是无形的,无法触摸,更无法评估。一般来说,对质量的评估主要是用标准这个尺度进行量度的。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让这个标准本身的测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是为了适应旅客的需求和不同特点的服务,这就要求景区规划管理部门构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遵照质量管理的相关原则,在确定有市场的游客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制定本景区的质量目标方针,并及时把质量要达到的目标分解细微,层层落实,形成一道完整的质量管理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对不同阶层的员工实行培训,使这个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被广大的员工接受。建立起员工参与的景区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正常的运转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价格的影响。无论到什么地方旅游,价格都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数体系来进行说明,显得更具说服力。通过测频指数体系的数值来分析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的感受,能得出满意度的高低。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旅游价格的攀跌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正常情况下,价格定的越高,游客的消费群数量就会响应的减少,反之,价格被调控的比较低的时候,游客的数量就会以及相应的增加。总之,价格是影响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一个要素,更是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景区资源和服务的满意度。

(2)社会服务配套服务的影响。旅游服务的主体是具备一定特色和集群的旅游资源,其次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就是与旅游主题资源相配套的社会服务环境。游客对环境的感知分为三大类,即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对文化景观环境的感知,以及对与之相关的社会配套服务环境的感知。从一些景区的调查可以知晓,这三种对环境的感知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资源和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的评价。因此,社会服务环境对游客的满意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3)旅游前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影响。旅游之前,我们都习惯先搜集相关的视听资料对该景区进行了解,并不自觉的行成一种心理预期,这种前期的心理预期和游客到达景区后的实际体验,也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游客前期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的旅游体验成一种负相关,即前期期望和实际情况相比有较大的落差,很显然会造成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例如有些游客在游览海南的天涯海角景区之前,对前期的总体期望,旅游前的自然环境的预想以及景区的服务态度都有很高的期望,可是实际旅行之后,对该地区的旅游价格、配套服务、交通住宿、人文景观、管理服务等实际大感知远远不及前期的预想,不满意的因素很多,满意的地方很少,就很容易造成旅游之后的总体评价、“故地重游”率大大降低。

(4)旅游的安全保障。这个安全所指,不仅是游客的人生安全一方面,更涉及到饮食的安全和保卫的安全等许多方面。还有旅游景区是否认真执行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该旅游集散地是否有紧急救助救援的预案和机制,能否及时有效的处理好突发的各种状况,这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十分必要,也是游客能真正享受景区资源的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当然,也是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5)环境卫生。这个环境卫生的范围包括很广。不仅涉及到景区的食品安全,还关乎垃圾箱的设置,以及公共厕所的建设和卫生维护等许多方面。只有充分保障这些方面的卫生,才能让游客在享受当地的景区资源之余,能够正常的生活,当然也就能赢得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

三.TSL的计算方法

上面谈到,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对社会服务质量的感知,以及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的感知。这个对游客的旅游环境的感知和游客对价格的感知形成对比,并初步实现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的游览价值的感知。这样形成的实际数值与期望的心理数值之间的差异,会直接的影响游客对景区整体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两位有名的学者在借鉴美国的顾客对商品的满意度指数ACS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旅游的景区游客对其质量的满意度指数TSL测评的公式模型,这个计算顾客满意度的公式如下:

这个具体的公式中,TSL代表旅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总体满意的程度。E[TS]、max[TS]、以及min则分别代表旅游者相对应的感知到变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四.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思考

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景区生存和竞争的必然选择,要么不断创新,要么从景区这个名称里堙没无迹。所以,景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节下求得生存和发张,必须看清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的问题想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办法。

(1)制定和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合理价格。没有一分钱改变不了的顾客忠诚。价格是制约游客进行景区服务消费的及其敏锐的因素。游览价值的高低和顾客的满意度存在很大同等契合度。游客对景区的服务质量越满意,旅游的需求就越强烈。在旅游业日渐兴盛的今天,人们的经济观念也与之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愿意旅游的游客,既注重自己的旅游经历,更注重旅游对自己的价值满足。只有旅游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和前期的心理预期,旅游花费的数额又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对景区服务资源的体验,也满足游客旅游出行的初衷和目标。

(2)关注景区的细节。俗语有云,细节决定成败。关于对旅游景区的细节的关注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好的细节的关注和设置,往往能够给游客惊喜,对垃圾箱的摆放,和垃圾箱的外形设计,以及休闲座椅的设置,各种标示的陈列,公共厕所的位置选择,都是景区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关注到细小的细节,才能给游客以家的感觉,给他们营造温馨的环境和美好的记忆,这样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真正的享受到景区服务的质量,也能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3)强化对社会服务环境的管理。在中国的旅游地点,普遍存在小商贩,让景区的环境变得杂乱起来。这些小商贩的服务质量差,地方狭小,导致购买的拥挤,也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有些卖家还强行进行强卖,破坏了景区的名声和信誉,这必然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的更快的提高,同时导致游客对这样的环境的不满,让游客的心理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导致整体的景区服务的努力功亏一篑。所以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以满足服务消费者的享受服务的意愿。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五.改善旅游景区的软环境是关键

旅游景区软环境,是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基础的是一些基本的设备、住宿饮食、等相关的硬件设施的质量的保证。还非常重视景区的社会价值,游客印象,以及方便快速的社会化的软环境的构建。一些旅游景区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导游素质的不高,对旅游相关的咨询服务不到位,引导物标示的不够明确和清晰,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不够好,导致景区的服务质量与游客之间的期望形成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因素又是对景区的服务和管理相关联的较为显著的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旅游景区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此,对软环境首先得有足够的重视,然后在以后的规划和建设中不断的改善以前的不足,做到提升整个景区的旅游环境的目的,从而来提升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

不断完备景区的投诉服务的体系建设。开设专门的投诉绿色通道,妥帖的处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投诉和抱怨,从而有效的提高景区的美誉度和顾客对景区的忠诚度。景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量的避免与游客之间进行争吵等不理智不专业的行为。当游客对景区的服务不满时,要耐心的倾听,及时的帮助游客解决问题,不要推诿责任,导致游客不满情绪的升级,不满和愤怒达不到释放。首先得充分尊重游客,然后进行适当的换位思考使游客在旅游中真正感受到景区的服务品质,为景区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人缘基础。

六.结束语

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前期期望、服务配套设施、安全保障和卫生,管理多个方面。只有这些因素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整体效果,才能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才能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游客的满意度做到量化的计算,并根据这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对的解决举措和改善建议,譬如对价格的合理定位,对细节的特别关注,以及对硬件的不断完善,对软环境的不断合理化处理和构建,真正做到关注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信誉度,让优质的质量保证成为最好的广告和名片。

参考文献:

[1]焦中宁.论导游讲解对提高游客行程满意度的作用[J].管理学家,2011(4)

[2]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5(01)

第2篇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旅游是一种信息化的旅行方式,它以技术条件为支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移动客户端为平台,主动推动旅游信息,帮助人们制定旅游规划,引导人们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旅游。智慧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网络云等信息技术,对景区旅游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让游客借助移动终端,全面分析与认知旅游景点的信息。在游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他们可以自主进行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带着明确的目的投入到旅游项目中,更能够节约旅游时间,全面优化旅游效率。同时,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结合大数据,了解当前游客的心得体会及相关评价,以便做出是否旅游、如何旅游的科学决策。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中,智慧旅游的开展,它所辐射的群体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已经进入景区的游客,还包括其他社会大众。比如,某些没有旅游计划的人,通过大数据了解景区的特色景点,及其他游客的旅游经验后,也容易萌生旅游的想法。可见,智慧旅游还具备旅游推广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在生态旅游如火如荼的今天,智慧旅游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也具备法律基础的支撑。可见,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作用于生态旅游中的科学产物,是联系人们与旅游资源的桥梁。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技术条件,全面提升旅游资讯服务。

二、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在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应该积极建构完善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力度,全面优化旅游资源,综合性提升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智慧旅游开展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技术条件不成熟,基础设施比较差,旅游信息更新不到位,旅游信息服务范围狭窄等。基于此,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应该积极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明确智慧旅游

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的新选择。为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水平,结合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全面更新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旅游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强旅游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结合大数据,掌握游客的新需求,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更好地吸引游客投身到生态旅游中。另一方面,在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应该以智慧旅游为指导,全面提升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明确智慧旅游的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旅游。

(二)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旅游信息平台

在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基于智慧旅游的核心理念,景区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景区应该积极搭建旅游信息平台。一方面,景区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全面保护生态平衡,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景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景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积极更新信息技术设施,不断提升景区管理人员的技术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技术投入,更好地开展智慧旅游。另一方面,景区在智慧旅游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搭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平台,全面覆盖景区的特色景点及旅游服务,同时定期更新和维护信息平台,积极吸引游客关注信息平台。此外,景区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宣传和引导学生科学开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三)建立旅游管理体系,全面优化管理功能

在智慧旅游视野下,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构建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有效融合智慧旅游的理念,并以智慧旅游为指导,科学优化旅游管理体系的全面性,综合优化和明确旅游管理职能。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权限,综合性提升旅游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旅游管理中,还应该制定生态景区游览制度,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减少游客对生态景区环境的破坏。

第3篇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方法;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旅游行业已经成为很多地方财政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起步较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想出相应的措施,以促使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当前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旅游行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但是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一是旅游法规有待更新与完善,与旅游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旅游企业相关管理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很多地方对旅游规划开发与利用缺乏长远性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三是旅游主管部门职责缺乏明确性,管理水平较低,对各级部门的协调组织能力较弱,难以发挥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因此,其旅游管理显得苍白无力。

(二)旅游投资存在着不合理性

旅游是一个黄金产业,旅游产业对交通业、饮食住宿行业、旅游业、娱乐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是由于投资少,导致旅游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一些地方虽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因为没有经费投入进行合理地开发,就会造成优秀旅游资源闲置问题。二是由于投资较少,其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现在旅游服务质量,让很多旅客对这些建设较差的景区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回去后就会将一些不好的言论进行传播,就会对景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地甚至会给景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三是由于投资较少,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交通道路主要是借助原有的公路,很少专门设置的旅游了交通。有的景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旅游景点只眼前利益,没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从很多旅游景区的行为来看,一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获取,而对长远利益缺乏必要的规划。一是盲目开发、随意开发和过度开发,极易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这种以破坏为代价的开发方式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少数导游为了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甚至不惜采取一些手段坑害游客,严重影响了导游天使的阳光形象。

(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文化经济乏力

一是从很多景区的产品来看,存在着盲目模仿的现象,缺乏自身的特色。没有将本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没有充分地利用旅游文化这一亮点。二是对游客的供需分析缺乏针对性和发展性,存在着产品重复开发问题,文化产品缺乏自身的个性价值,无法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产品的同化现象严重,就非常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五)旅游景区接待管理不规范,严重超过景区的承载极限

在景区接待时,往往容易出现超限的情况和旅游开发过度的问题,对旅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影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景区在旅游黄金时段常常出现接待人员超标的问题,远远超过了景区环境的承载极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进程,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理,久而久之就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优化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旅游市场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不断更新和完善旅游法规等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机制与旅游发展需要相适应。二是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相关管理运作机制。各个地方对旅游进行开发与利用时,应该站在长远性发展的高度进行考虑,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三是明确旅游主管部门职责缺,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对各级部门做好协调组织,促使职能部门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解决旅游投资不合理问题,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效益

一是加强对旅游基础建设。对当地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可能地开发,加大经费投入,提升优秀旅游资源的开发率。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才能夯实旅游经济基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发挥游客口碑相传的广告作用,就会对景区带来很好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二是加强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对饮食业、交通、不仅仅借助原有的公路,专门设置的旅游了交通。不断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

(三)立足景区实际,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一是作为旅游景区的行为来看,不仅应该注重眼前利益的获取,更应该对长远利益缺乏必要的规划。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长远利益。二是规范导游管理制度。对于导游的规范化管理,通过行业自律和相关制度,对导游行为进行规划化管理。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中导游的监督管理,提升导游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导游的职业道德修养,用国家法律和行业自律的方式加大对导游行为的监督力度,尽可能地减少损害游客利益不正当商业行为,维护导游天使阳光、绿色、文明的美好形象。

(四)打造旅游产品缺乏特色,促进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是从很多景区的产品来看,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突出自身的特色。很好地将本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充分地利用旅游文化这一亮点。二是对游客的供需进行分析,不断地研发出新的产品,张扬文化产品的个性价值,想方设法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五)大力促进消费观改革

旅游循环经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观念,提倡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适度的物质消费,尽可能做到消费文明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倡合理、健康、有限量的消费行为,努力使旅游消费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旅游绿色消费要求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完善产、学、研、官、民的合作体制,以及产品的标示制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走一条旅游循环经济管理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方法,能够促使我国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下,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想方设法创新利旅游循环经济的管理,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为旅游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提高旅游循环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齐敏敏.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J].中国商贸,2011,(03)

[2]杨俊中.中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9).

[3]吴丽云.旅游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蟹岛模式”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16)

第4篇

一、引言

由于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衍生服务行业也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人们的旅游体验和旅游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稿,人们在经济条件富裕的条件下,也逐渐对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来看,人们在享受精神追求时,就会对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对于旅游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精神方面对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追求,就会使得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态势。

然而,从目前旅游行业的管理现状来看,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的期间,难免会碰到一定发展问题,尽管对于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这些政策只执行过程中有些却很难获得良好的长期效果,因此,及时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对策进行探讨成为摆在旅游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为了保障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改善我国旅游管理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困境,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薄弱。同时,一些城市对于旅游景区的规划力度、投入力度和建设强度的不足,这些都使得游客的需求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影响了旅游业的扩大发展。从旅游行业的角度研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面临着较为明显的困境,具体来说,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1、景区基础条件层次不齐。在许多旅游景区中,特别是一些发展较早的旅游景区中,交通问题常常困扰着景区的管理者和游客。从整体局面来看,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中,对于旅游景区建设中的交通规划常常不重视,由此导致景区的交通便利程度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换个角度来看,交通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关系到景区未来的发展质量,因此,交通条件应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同时,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程度不高,景区的周边环境也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2、景区环境遭到破坏。在一些旅游景区内,市场可以见到垃圾成堆的情形,在游客不注意景区环境的影响下,造成了污水的处理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在我国的旅游环境的相关规章要求中,也缺乏对于这一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得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做起来也很艰难,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我国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旅游景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还忽视了对于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科学有效利用与持久保护。此外,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景区的相关部门也忽视了对于长期利益的考虑,这些都使得景区的管理工作陷入了困境。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的旅游的经济发展中,许多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定制的时期都比较久远,制定的管理制度往往更新换代都比较滞后。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中,如管理权限方面,很多旅游景区的相关规章体系中并没有及时对各部门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的制定进行有效明确。针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很多的规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世界各地游客的风俗民情不同,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特色,这对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产生很多的阻碍。

此外,我国的旅游管理部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相关事宜进行指定的管理规章时,就会由于考虑不周等原因造成旅游景区的管理不足,影响旅游景区的逐渐完善和发展。但是,对于旅游的规章制度制定时,一定要对旅游理念的构思进行适时调整。对于旅游业的管理过程中,就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能不同,在进行景区的管理时往往会出现管理任务交叉,管理景区重叠的现象。针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很多地方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常常会有很多部门的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造成职权重合、管理混乱现象。

(三)旅游产品的开发相似度高

在现在我国内开发的旅游景区内,常常会出现管理景区的开发内容出现相似的状况,造成对于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的产品过于相似,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享受不到旅游景点的独特带给游客异样的体验,留下的都是相类似的景区自然环境和可视化景观的印象,并没有与众不同的旅游感觉,特别是缺少深入内心的感受。此外,在进行公园的主体建设中选择的建设方案水平太低,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精神需求,造成旅游景区的欣赏的价值功能与娱乐目标都无法获得充分发挥。

此外,在进行同类旅游景区的特点比较中,他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一些处于劣势条件不好的景区开始大肆模仿热销的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这些旅游景点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建设重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由于景区的建设雷同性,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容易对景区的旅游产品产生不满情绪。游客内心会觉得自己的旅游不值等其他原因,导致游客不会进行再次的旅游观赏。这些都会给景区的旅游带来一定的负担,无法为其所在的旅游景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法规

在进行旅游法规的制定过程中,总是会忽视对于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大多数的法规的制定都是地域性、临时性的。在制定旅游景点的相关管理规范时,主要针对的法规的管理对象是对于本景点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法规的制定中往往忽视了对于游客的利益的保护,缺乏相应的保护管理保障措施。

在许多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中,由于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都是缺乏法律保障的。针对涉及游客的自身利益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许多困难。此外,旅游管理法规的制定时,总是牵扯的范围面积较小,管理的范围小不够全面。如大多数旅游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中,环境及景点总是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这对于景点的开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进行旅游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旅游景点都是忽视了对于景区的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进行旅游景点的管理中,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信息的发展对于在旅游景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产业管理信息化的程度非常低。从游客的角度而言,旅游产品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视觉享受,他们渴望看到更加赏心悦目的旅游环境,这对于游客的消费过程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旅游景区的信息化管理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游客的“流动”。而人的流动对于旅游景区的收益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势必会涉及到商品的销售及费用的支付等情况。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旅游景区的相互结合,促进景区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旅游景区的收益。

三、我国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旅游项目的建设

在旅游景区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景区的环境优势,进行积极的研究设计,争取建设具有一定环境特色的旅游景区。在进行建设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旅游建设项目时,要充分掌握开发资金的投入来源。确保进行旅游项目建设时,项目资金的投入充足,确保环境设施的强硬,以保证旅游环境的安全性。要想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要十分注重旅游项目的开发,确保旅游项目对于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旅游管理中的相关建设人员,一定要转注对专项资金的深入管理,使得资金都能最合理地应用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去。对于某些影响因素的正确运用,使得旅游项目的开发都能够科学合理,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进一步提升,促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进行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尚在初期阶段,后期工作的开发及管理对于以后的旅游事业甚至当地的经济收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旅游环境建设时,一定要确保经济资金的来源充足,使得旅游行业的发展得越来越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注重我国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朝着行业管理的方向进行,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中,管理体制是否健全与完善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与整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我国的旅游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大部分旅游景点还处在针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阶段,这种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业在一步步的发展中,越来越朝着行业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正是因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产生的。同时,旅游行业管理中,不仅仅要考虑景区的管理保护政策,还要为游客的自身利益进行考虑。另外,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将景区管理进行进一步细分,分配到具体的企业进行管理。而现实中的景区的管理工作几乎还是由政府进行的掌控,旅游企业的发展方向,一直在向着不断的健全与完善我国旅游行业的管理制度的角度进行。

(三) 加强旅游业管理当中的监督与处罚力度

我国旅游业要是想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旅游景区的管理规章的滞后性也是造成旅游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管理体制的制定一定要严格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在旅游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时,会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旅游管理体系的构思中,一定要符合先进的管理理念。

此外,在进行旅游业的管理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景区的监督管理,必须加强相应的处罚力度。我国旅游管理过程当中,监督以及处罚相关方面的相关的管理制度发展不健全,就会使得管理景区的有关措施不到位。造成了景区的管理工作手段缺失,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督与处罚制度,有关部门一定要对管理规章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要结合当前的突出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确保今后旅游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第5篇

为切实推进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市安委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委[]11号)精神,结合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40号)为主体内容,以落实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控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的组织协调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科学治理能力。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工作,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完善旅游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旅游经济安全、有序、健康的发展,为我县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供坚实的安全工作基础。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指定具体科室,负责行业监管工作;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按照法定要求设立安全管理科室或落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景区(点)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安全组织机构要分别根据自身的职责和管理要求,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健全和完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行业监管,综合联动”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形成“相关部门联合抽查、主管部门重点检查、企业内部全面自查”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四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层层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抓好责任落实。

(二)建立旅游景区(点)安全设施评估体系

加强对旅游景区(点)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根据我县景区(点)安全管理的着重点,确定安全评估体系6个评定项目:(1)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防护栏、水上拉网等)是否齐全有效;(2)消防、防火等设备(重点是室内旅游点消防设备,森林公园、风景区等防火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有效;(3)闭路监控系统是否设立并正常运行;(4)游览游乐服务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设施、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备以及地面防滑处理、无障碍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规程;(5)特殊旅游项目的安全设计、评价、验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6)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设置是否合理。以各个项目的基本情况、现状评估、整改要求等为基本指标,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同时落实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确定整改完成时限。

(三)强化旅游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旅游饭店消防和食品安全督查考核。一是落实职能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充分运用行业管理职能,坚持做到非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评星挂钩,星级饭店安全工作与星级复评挂钩。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宾馆饭店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年度安全工作教育及培训,是否制定应急安全处置预案或方案,宾馆饭店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公共疏散通道、公共聚集场所、服务区域内紧急疏散标志及消防器材等设施设备是否合格和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查。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食品原料的进货渠道和制作加工规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预防,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加强旅行社安全规范经营。一是规范用车。旅行社必须用正规旅游车队的车,严格禁止使用“黑车”。二是健全“一团一报”制度。旅行社凡组团用车,须向旅游行业部门申报用车计划。三是规范食宿。定点的社会饭店必须具有一定资质,禁止到不具备经营资质的社会饭店食宿。四是严格管理驾驶员。导游员与驾驶员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坚决防止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车,坚决防止旅游交通事故发生。五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无资质运营的旅行社进行非法经营,杜绝扰乱经营秩序和影响生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3、深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设。以创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以旅游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旅游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和安全隐患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和自改的主体责任为抓手,逐步健全全县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二是对旅游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督,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对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针对旅游企业不同类型特点,搞好分类指导和定期督促检查;四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效果的落实,对安全隐患排查、报送、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并公告处理结果。

(四)健全重大节庆期间旅游安全社会联动机制

积极运用“5·19”、“5·20”旅游日积累的安全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重大节庆期间安全社会联动体系建设。一是细化检查,建立节前安全检查制度。重大节庆前,主动组织协调公安、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对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指导景区增设安全标示,加固防护设施,对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评估,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责任分解,督促整改;二是加强重大节庆期间的旅游交通安全管理。对全县干线公路路况、桥梁的通行状况进行详细、全面的专项检查,对景区重点路段、重要节点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更新缺损标志标牌,保证旅游公路的安全畅通;三是全员发动,提高重大节庆旅游安全保障能力。在通信保障、交通状况、景区设施、应急处置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完善工作预案,全社会发动,并做到人员的“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确保人员到位、物资到位、组织到位。

(五)推进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信息化预警体系,推进旅游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做好旅游安全信息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各旅游景区(点)建立旅游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保护机构和人员,改进安全设施设备。旅游主管部门依据对旅游目的地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估,向旅游者前往目的地旅游的安全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移动通信渠道作用。加强对主要旅游景区安全监测,逐步实施对旅游团队的全程监控,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渠道及时旅游安全提示和预警信息,特别是对旅游设施和旅游区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向旅游者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做出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推进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完善旅游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程序等相关内容;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和完善设备。设立医疗室,有专职医务人员,备日常药品,急救箱,急救担架等器材和设备;三是落实应急救援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四、工作步骤

县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4月1日-5月15日)。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拟定工作要求。

第二阶段(5月16日-6月30日)。摸清安全现状,梳理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

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解落实责任,实施具体措施,建立工作制度。

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总结经验,自查整改,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旅游行业安全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牵头,旅游局、旅游集团公司安全组织机构认真抓落实,旅游企业和景区(点)全力配合,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强化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确立“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二)认真组织,明确分工。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细化、量化,实施过程要有项目、有行动,做到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完成时限落实,确保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第6篇

1、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几点问题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体制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强化,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独特的旅游管理系统,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1]。

1.1产业结构失调

因为很多地区过度开发,旅游业结构开始严重失调。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大,而忽视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当地的协调和谐发展。像是南方很多城市,过度追求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忽视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出现了很多小城人满为患,但是交通、安全问题隐患重重。

1.2缺乏规范化的系统

因为很多地方的旅游业缺乏统一管理,而使得当地的很多旅游资源白白浪费,丧失了很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机会。很多城市存在争抢旅游景区,强制包揽游客等行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的旅游总体效果,难以获得游客的认可。

1.3存在不良竞争

很多小城市的人素质较低,因为旅游业的突然发展,而产生了哄抢景区地点,恶意竞争的行为,有很多邻里为了竞争游客而反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这是十分恶劣的不良竞争行为,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有秩序发展,并且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立起来的旅游形象。

1.4景点管理无序

旅游景点在有秩序的管理之下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很多地区,因为过度竞争,景区管理混乱,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很多不良现象充耳不闻。致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各部分的发展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2]。

2、变革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针对以上各种问题,需要创新改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并且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让很多旅游景区在政府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下发展。

2.1有计划的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整个旅游管理体制的支柱,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平衡各个产业之间的发展,平衡当地旅游业的结构。政府需要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游客前来旅游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享受,从而逐渐提升当地的整体形象。

2.2建立互相制约的管理模式

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被“独占”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可以互相分权,互相制衡的管理体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平衡,有监督系统,有评价系统,在各个权利的相互制约中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很多地区需要做到的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原则。像是旅游业宏观管理的决策权、领导权,需要交由国家管理,而属于地区方面的管理,则需要交由地方政府,只有合理的分配不同权利,才能促进当地旅游的协调发展。

2.3促进正当竞争

不正当的行业竞争会使得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政府需要适当的进行管理,针对不正当竞争的情况找当地旅游负责人商谈,合理分配旅游资源,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适当经营旅游周边行业,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要维护游客的自身利益,而不能仅仅为了谋取私利而牺牲了游客的利益,像是肆意哄抬物价,欺骗游客等行为需要极大的改观。

2.4成立区域旅游业维护小组

想要创新一个地区的旅游业,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而需要多种不同类型体系的建立。建立当地旅游业维护小组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业纪律。政府不是建立旅游业维护小组的主体,但是需要提供有必要的支持,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全力维护当地的行业纪律和旅游治安。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是有着上下几千年历史的大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中各有特点,五十六个民族各有风情,天然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国内外旅客。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促进我国旅游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如今,旅游业已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并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然而,旅游管理体制暴露出的问题却阻滞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加强我国旅游管理及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规范

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它与很多部门、行业都存在着直接联系,但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缺乏有序的管理。以旅行社为例,旅行社是旅游者和旅游活动之间重要的媒介,但某些旅行社为拉拢客源恶性竞争,或是蒙骗顾客牟取暴利,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健康发展。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数地区都开发了旅游行业,创办了一系列旅游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资金来源都不相同,难以进行统一管理,这就导致我国旅游行业系统复杂、各自为政,无法进行宏观调控,导致市场混乱,制约了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2缺乏有效监督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复杂,各个环节各类资源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纵向又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庞大的管理机制加大了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的难度,上下级垂直管理的单一方式影响了各部门监督机制的运行。官方的监督机制有疏漏,民间的监督队伍更是稀少,游客缺乏监督意识,旅游企业在自我监督方面的力度更是微乎其微,种种问题导致了旅游业监督力度的不足,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3产业结构不平衡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产业中的吃、住、行、购、游、娱等多种产品相互联系的整体,它是旅游业竞争的主要砝码,是旅游业的主要收入。然而,我国旅游产品的创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现状是产品创新不够、质量不稳定、缺乏长久竞争力。在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和度假型产品占绝大部分,然而,由于管理不当,景区生态环境极易被破坏,再加上度假产品的可替代性极强的特点,旅游景区的优势极易丧失,当地旅游业发展会呈退化状态。

2加强旅游管理及体制改革的措施

2.1规范管理模式

旅游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包括国家部门和旅游企业管理的改革。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国家部门应引导帮助旅游企业设立管理机构,让它们有能力在市场的调控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各部门应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各级部门加强沟通,保证旅游业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与旅游业相关的各服务业也要跟随时代脚步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并同时满足当地旅游业发展需求的管理方案。

2.2完善监督机制

在各个行业中,监督机构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旅游业也不例外。由于旅游是个较特殊的行业,对它的监督也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作用,在使旅游业提高行业自律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督。由于公众是旅游业的主体,因此,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是旅游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景区内设置意见箱,让游客提出意见,旅游景区据此进行改进。在公众的监督下,旅游业的发展能更符合公众需求。另外,政府部门的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市场经济发展繁荣,但单靠市场调控无法对旅游业进行有效而全面的监督,相关政府部门要实施监督景区服务,并积极与游客交流,了解景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景区的监督力度。

2.3促进旅游产业多方面发展

我国各旅游景区各有其不可模仿的特点,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这些特点确定大方向。旅游产业的侧重点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有所不同,并且单靠观光型旅游产品和度假型旅游产品创收远远不够,推动旅游业发展还是要适时开发其他产业,如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加工等。以旅游纪念品为例,目前旅游纪念品并不少见,但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制作工艺粗糙、当地特色不明显、销售手段落后。因此,旅游产品应具有明显的当地特色、精致的制造工艺,并通过有效的销售手段推广。

3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影响着我国对外的文化输出。在旅游业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健全且符合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尤为重要。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这就导致了我国旅游管理机制和现代化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不符,因此,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旅游机制现状,加强我国旅游管理类及强化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机制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和监督不完善且旅游业产业结构极其不平衡,所以,加强旅游管理机制改革就要从规范管理模式、完善监督机制和调整产业结构三方面进行,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兴凯湖;可持续发展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1.“ “循环经济”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在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组成的整个系统内,在资源前期投入、企业生产、消费者使用产品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纯粹依赖消耗资源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生态型的、依赖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实行回收再生产,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就是著名的3R法则。 即减量原则、再利用原则、循环原则。

(二)旅游循环经济

旅游循环经济就是在旅游业的开发上,依照循环经济理念,减少资源开采量,减少环境污染,以期达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破坏的矛盾,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兴凯湖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南部,距鸡西市130公里。兴凯湖由火山喷发地壳落陷而形成,是以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旅游景观为主的风景旅游度假区。兴凯湖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现存的重要的湿地之一、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员。然而随着兴凯湖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鸡西建立生态型旅游城市的目标实现,制约了兴凯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兴凯湖旅游区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管理

兴凯湖旅游区包括当壁镇、兴凯湖乡、白泡子乡以及兴凯湖农场的865农场、857农场、8510农场二分场和兴凯湖水产养殖公司的土地使用范围。这些土地分别归属6个行政单位管辖,在权属上各自为政,故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在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上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

(二)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不到位,景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农业生产污染。据调查,在穆棱河畔泄洪区、兴凯湖保护区周围都种植了大面积的水田,由于现代农业施用了大量的化肥,这些化肥污染物通过湿地,随着河流,最终进入兴凯湖,对兴凯湖湖水的水质以及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鸟类变少,野生莲花景区的莲花锐减,如果不加以治理,当地的水鸟栖息繁殖地将不复存在,兴凯湖畔美丽的野生莲花也将消失。

2.工业污染影响湿地平衡。当地的兴凯湖造纸厂,年排污水223万吨,年排化学耗氧量(COD)4751吨,对湿地造成较大污染,并且还导致了兴凯湖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3.人为因素造成景区生态环境受损。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一方面当地农民不断的占用湿地,进行耕种,使湿地面积快速减少。例如,兴凯湖龙王庙核心区西的金源农场开发后,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湿地实际面积至少减少了两万公顷,水禽、猛禽失去了家园,每年的农耕活动都干扰着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另一方面当地农民还冒险私自砍伐兴凯湖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树种——兴凯湖松;另外当地人还存在休渔期、禁渔期仍然捕捞的行为。这些因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的行为,严重破坏景区的环境及生态平衡。

(三)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1.运力不足。从目前的情况看,从鸡西市、密山市去往各重点景区的公路较为便捷,尤其是机场开通后,更是方便了省外游客来兴凯湖旅游度假。但是目前由于鸡西密山的旅游车辆运营企业较少,从鸡西、密山直接通往景区的正规营运车辆非常少。此外,由于从省会哈尔滨到达鸡西与密山的列车次数较少,省内的旅游团队往往很难订购到火车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省内游客的出游。

2.景区接待能力有限。据统计测算,密山市区内基本达到旅游接待标准的大小宾馆约有床位1400张左右,沿湖沿江主要景区有接待床位1000多张,在旅游旺季时会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从床位数量上来看,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存在严重的接待能力不足问题,制约了大型旅游团队的出游计划。

三、 循环经济理论下兴凯湖旅游度假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以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为指导思想,制定完善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

要想真正实现兴凯湖成为国际旅游生态基地的目标,政府必须把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中的减量原则应用于旅游发展规划中,树立“以保护促发展”的理念。

在具体措施上,第一,要减少对湖水的污染源。政府在兴凯湖发展规划中应明确对兴凯湖水造成污染的工厂进行关停,对上游的农田进行退耕还林。第二,减少对湿地的占用。坚决杜绝农户滥占湿地,并对已经占有的湿地实行退耕还湿,以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第三,尽量减少人类其他活动造成的对兴凯湖以及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干扰,从而保证兴凯湖旅游景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

(二)兴凯湖各景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

兴凯湖各景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商兴凯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大计。由于旅游资源管理的权责不明,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兴凯湖旅游管理体制应走出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传统管理模式,由相应的政府部门牵头,相关行政管理主体共同参与,建立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共同参与建立和规范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避免景区开发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行为。

(三)政府应以绿色GDP指标为基础,建立兴凯湖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所谓绿色GDP就是在评价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应该从生态、环境、文化和经济等多个角度综合进行评价。而不是简单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水平等指标为主。针对兴凯湖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政府应从资金上加大投资治理污染,加大执法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完善本地的旅游法规,聘请专家对各项综合指标进行评价,真正建立起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以达到国际生态城的目标。

(四)积极与地方院校合作,共同培养生态旅游人才

鸡西大学是当地惟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有关方面应与之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合理进行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真正使地方教育服务于地方旅游,同时使旅游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目前资金来源有省政府国债,地方政府拔款,还有亚洲行GEF项目的款项。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恢复生态工作,则需要更多的资金。除以上渠道外可考虑引入社会企业资金进入,一方面化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可扶持地方企业的发展。

(六)通过政策扶持,增加对兴凯湖旅游度假区的服务供给主体。

第一,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汽车公司增开市区通往旅游景区的客车,解决无车可去的现状。第二,政府可联合当地旅游专家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鼓励当地居民对自家居住环境进行改进,开设家庭旅馆,以接待旺季的大量游客。

[参考文献]

[1]于春雨.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1(6).

[2]鸡西市政协.关于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R]. 2011.

第9篇

关键词:盘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收稿日期:2011-06-25

作者简介:徐宝洋(1988―),男,河北唐山人,天津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83-04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天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旅游的条件。盘山景区作为5A级景区,它的发展对于天津旅游有重要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是衡量一个景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游客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占据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因此,加强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天津盘山旅游景区旅客满意度调查设计

2.1调查内容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描述天津市旅游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与特点,选取天津蓟县盘山旅游风景区为研究及分析的对象,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盘山景区的环境及周边的农家院等附属服务,并通过发放问卷,统计游人的反馈情况来进行分析。其中问卷的设计参照系统规划法中游客最关心的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景区的几个核心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可以通过系统规划法对景区进行分析研究。

2.2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见图1。

3评估体系的确定

3.1指标体系设计

问卷内容选取了对于游客及景区有着比较重要影响的评价项目并且其中参照一定的文献。评价项目分为景区交通(交通路线安排,交通的安全性,交通方式的便捷性);景区费用(门票价格,交通费用,餐饮费用,娱乐费用,住宿费用);景区环境(自然景观,安全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人文景观,公共休息设施);景区设施(导览标牌,公共休息设施,垃圾桶,公共厕所);景区服务(宣传介绍,售票服务,咨询服务,导游服务态度,农家院等特色服务);每个评价项目分别采用了李克特5个级别即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3.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通过两次随机抽样方式的调查问卷所得,具有一定的客观说明性。

3.3指标权重分析

为更客观的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选取优序对比法作为确定依据。优序对比法通过各项因素两两比较,充分考虑各项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从而确定其权重。首先构建判断尺度,重要程度判断尺度用1,2,3,4,5五级表示,数字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大。表1为采用优序对比法算出的景区交通、费用、环境、服务和设施,即表2中第1层因素的指标权重。

表1第1层因素的指标权重

合计列是将该行与其他因素两两比较得出的值进行加总,最终权数则是以各行合计数除以总合计得出。第2层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第1层因素所采用的方法,最终结果见表2。

表2指标权重

3.4指标说明

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将非常满意赋值为5分,满意赋值为4分,一般赋值为3分,不满意赋值为2分,非常不满意赋值为1分。根据游客对于景点的关注程度将x≥0.06指标称为重要指标,0.03≤x≤0.06的指标称为次重要指标,x≤0.02的指标成为一般指标。

3.5数据处理

此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设因素集U{u1,u2,…,un },ui 表示被考虑的因素。评语集v{ v1,v2,…,vm } 表示评价结果。vj(j1,2,…,m)表示评语等级。在评价工作中,不同的评价因素其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因素ui赋予一定的权重ai,要求满足归一条件。各因素的权重分配A{ a1,a2,…,an } 可以看成因素集U上的模糊集。

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常常不能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否定地判别它属于m种不同的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因而评价的结果通常表示为评价集V上的模糊集,B{ b1,b2,…,bm},其中bi表示对象在综合评价结果中对于等级vi的隶属度(i1,2,…,m)。

由于评判人在评判时对各个因素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对诸因素有不同的侧重,因而得出的评判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事先确定好各个因素侧重程度,即相应的“ 权”重,才能保证综合评判的信度。

R为景点的评价矩阵。

AT{0.020.040.040.030.060.060.060.090.120.120.060.020.040.060.040.040.010.010.030.010.020.02}

A为景点评价项目的权重矩阵。由此计算得到的结果:B(0.247 6,0.291 5,0.260 5,0.129 4,0.071),其中BRT×A。0.247 6+0.291 5+0.260 5+0.129 4+0.0711。故由此得到景点的综合评判结果为(0.247 6,0.291 5,0.260 5,0.129 4,0.071),表明在该类游客中有24.76%的人“很满意”该景点,29.15%的游客“满意”该景点,26.05%的游客对于该景点表示一般,12.94%的游客“不满意”该景点,7.1%的游客很不满意该景点。

以上数据说明景区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为了更好的确定游客的对于景区的意见,笔者接下来运用游客满意度分析方法对景区的具体方面进行评价。

4满意度的论证

游客满意度主要受游客的游前期望与实际体验影响。游前期望是指游客在以往旅游相关经验、各种信息渠道以及自身心理偏好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对本次旅游的预期。游客的实际体验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心理感知。游客满意度的表示方式有游客满意度和游客满意度指数两种。

游客满意度体验值-期望值。

当游客满意度大于零时,说明游客体验值超过了期望值,结果表现为游客较为满意;当游客满意度小于零时,说明游客体验值低于期望值,结果表现为游客不满意;当游客满意度等于零表示游客体验值与期望值相当。

游客满意度指数游客的体验值÷游客的期望值×100%。

游客的体验值与游客满意度成正比例变化,而游客期望值与游客满意度呈反比例变化。当游客满意度指数大于1时,那么游客就感到满意;反之,如果小于1,游客就会感到不满意。

基于此,我们对于旅游期望及实际体验做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及数据整理与归总,见表3。

表3游前期望与实际体验数据归总

根据满意度指数的高低、游前期望与平均值的比较,对评价项目进行以下分类,A类为满足满意度指数≥1的条件;B类为首先满足游前期望值≥平均值的条件,表示游客对该类的项目期望较高。根据游客满意度指数又可以分为B1、B2两类。B1类为满足0.9≤满意度指数

表4盘山旅游景区评价项目分类表

根据数据处理与项目分类结果,对盘山旅游景区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作如下建议。

(1)盘山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交通、住宿及娱乐项目的费用设置基本合理,游客满意度较高,公共厕所的建设同样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或提高即可。

(2)盘山旅游景区应力争改进B1类项目,争取能有更多的项目升级为A类。在交通建设方面应努力提高其安全性,餐饮费用需做适当的降低与调整。在服务方面,咨询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导游的服务态度可进一步提高,在设施建设方面,垃圾桶及安全设施的建设还存在改善的空间。

(3)B2类项目是盘山旅游景区日后改进服务质量的工作重点,农家院等特色服务游客期待很高,但实际差距则较大,应在其特色方面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上统筹规划,整体提高。

(4)盘山旅游景区对C1类项目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可暂缓改进。

(5)C2类项目是盘山旅游景区日后工作分析的重点,应在游览线路安排,环境卫生规划管理,公共休息设施的位置设置以及数量安排等方面进行改进。

5盘山旅游景区的问题

(1)交通设施不完善。经调查结果反映,绝大多数游客认为景区交通方式太过单一,出租车是景区周边的主要换乘工具,而且价格相对昂贵,缺少大众的交通工具,这样大大降低了游客选择的机会,影响景区的游客数量。

(2)公共休息设施相对较少,游客旅途疲劳时不能及时找到休息的设施场所,任意找地方休息会破坏景区环境,不利于景区的管理,而且游客自身的安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3)景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景区内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游客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这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直接评价,是管理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

(4)农家院等特色服务项目缺乏统一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项目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很好的起到景区的宣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形象。

6加强盘山旅游景区景区规划的措施

(1)在景区交通规划时可协调交通、路况等机构,增加交通设施的种类并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提高景区的交通水平及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在景区内部组织多条游览路线,提供多种游览工具,如在景区内提供驾驭游览、自行车游览和自驾车游览等,增加游客的选择性,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2)增强对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相关培训体系。旅游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更新,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3)对景区的特色服务项目进行管理提升,突出特色,强化管理,加大宣传,根据时令采取相应方式吸引游客,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将景区已有的服务项目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其功能应多样化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整合资源,综合治理,长期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形成规模,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4)加大对景区周边服务的统筹规划管理,将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标准,档次,费用,时时进行指导监督,制定评价体系,根据需要进行改善。

(5)旅游商品开发中可以依照地方特色原则、针对性原则、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艺术性和纪念性原则等。在开发旅游商品资源的规划管理中可以考虑开发的旅游商品类别有文化类、工艺类与纪念品类、食品类及日用品类,另外还可以开辟专门场用来方便游客购物。在旅游领域进行理性开发,减少资源消耗,突出特色,注重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学习借鉴优秀的管理模式,并不时的进行调查分析监督,反馈问题,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将旅游业做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智.天津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43~44.

[2] 胡淑礼.模糊数学及其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6.

[3] 李文彬,李松林,余建坤,等.模糊数学在旅游吸引力评价中的应用研[J].2005,25(6):16~17.

[4] 范业正,陶伟,刘锋.国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及主要思想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8(3):65~66.

[5] 刘吉春.规划管理景区受益[N].中国旅游报,2002-02-20(14).

[6] 魏小安,张广瑞.中国旅游区(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R].天津: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

[8] 李季.关于天津市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J].商业研究,2004(4):173~176.

[9] 李欠强,陈秋华.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 (2):23~24.

[10]刘炳献.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J].社会科学家,2005(9):87~88.

A Survey Research on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Panshan Scenic Spot in Tianjin

Xu Baoyang, Lei Haiy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第10篇

伴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旅游环境和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接待设施也已形成体系,由此衍生的工业游、休闲游、游艇及邮轮游等项目纷纷升温。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12年,新区旅游接待量就达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天津滨海旅游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

“前几年放假时,老家朋友来新区玩,主要是吃海鲜,到洋货市场、外滩逛逛。现在截然不同了,观航母、游沙滩、品古镇、采摘葡萄冬枣等,滨海特色旅游能玩好几天。”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策划部经理郑彦超兴奋地说,已在新区定居工作10年的他深刻感受到滨海旅游的新变化。

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与海洋文化、工业文化相结合是新区近几年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这里游玩,往北走,由北塘、生态城、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等区域构成的宜居生态为主的北部旅游圈已露端倪,北塘古镇、三河岛、航母主题公园、人工沙滩、鲤鱼门海鲜街、邮轮母港等众多独有的特色景点陆续建成;往南的游客可以来到大港皇家枣园、太空蔬菜园等地,体验农家采摘旅游的乐趣;在西边,以海鸥手表、应大皮衣、金威啤酒、天津纺织博物馆等工业游项目正逐渐形成规模。从2013年起,市民散客也可走进企业生产现场,看看手表、啤酒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究竟是如何生产的;在东部,以天津港、东疆湾人工沙滩、国际邮轮母港等为代表的海上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到海边游的乐趣;在中部,洋货市场、外滩公园、极地海洋世界等,让人感受到滨海新区都市旅游的乐趣。

据新区旅游部门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新区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点2家,3A级景点6家,2A级景点1家,“工业游示范点”已达16个,其中国家级2家,天津市级14家,旅游特色示范村15家,星级酒店达34家。

“海陆空 ”串点成线

“游客出门游玩时,不仅要玩的新鲜,还得图个方便。”滨海新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近两年来,新区旅游部门进一步将零散的景点串点成线,让市民游客交通上更加便利。爱国教育游、滨海新区游、滨海工业游、新区夜景游等10余条旅游专线观光大巴的开通,向游客全方面地展示了新区全貌。

而部分景点的“海空”串联,也让游客觉得特别新鲜过瘾。如目前非常火爆的直升机“空中观滨海”项目,直升机从开发区机场起飞,游客化身“航母战士”,鸟瞰蔚蓝大海,空中环游滨海,体验一把“航母出征”的刺激与雄壮。从高空中俯瞰,“基辅号”航母、东疆湾景区银色沙滩、大沽口炮台、塘沽外滩、泰达会馆、泰达足球场等景点被依次串联,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魅力滨海全景及沿海的旖旎风光。而航母直升机观光目前可向游客提供空中观光游览、商务包机、航空拍摄、飞行驾驶体验、空中婚礼庆典等高端的服务项目。未来,航母将引入水上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空中高端体验项目,逐步串联天津市内景点,进一步辐射大连、烟台、秦皇岛等区域,实现环渤海旅游资源的空中串联。

“感觉真的很爽!很特别!”来自北京的游客齐先生兴奋地说,他是带着孩子来感受“空中旅行”的,不仅寻求到了飞行的新鲜感受,而且也快速地“游览”了新区多个景区。

而在海上方面,海河游船“由河入海、由海入河”一日游,将中心渔港、滨海航母主题公园等景点串连。新鲜的旅游景点、“海陆空”串联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八方游客前来游玩。

旅游新业态渐普及

随着新区旅游业不断发展,不断涌现旅游新业态。以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私人飞机等为代表的时尚、创新的旅游新业态也正在新区快速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滨海新区仅接待国际豪华邮轮,就达90艘次,进出境旅客近29万人次。其中天津母港航线计划运营74艘次,同比增加55航次,进出境旅客约25万人次,均创历史最高纪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靠泊天津港的豪华邮轮就达6艘,其中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国内首家邮轮运营公司――海航邮轮游艇公司的“海娜”号,将运营40航次,游客可以到此来一次浪漫温馨的海上旅游。

而在游艇旅游方面,目前滨海新区首个可供普通游客体验的帆船游艇旅游项目也在航母主题公园正式亮相,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坐在帆船上,体验出海的,观看航母360度全景。

除了海上新兴项目外,房车露营、私人飞机等多种自由新颖的休闲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为人所接受。目前新区也在规划建设多个房车露营基地,2012年东疆人工沙滩的房车露营基地已建成投用。东疆国际房车营地是北方地区首个海滨房车营地。营地占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分为综合服务区、房车露营区、帐篷露营区、木屋住宿区、休闲活动体验区等。其中房车营位50个,帐篷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同时,房车营地还有原产德国的拖挂式房车可供租赁,“自带房车进入营地的游客每辆车每天的停靠费是200元,一般情况下,每辆车

每天的租金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

强化公共服务

“滨海新区正积极建设宾馆、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并推进A级景点和星级酒店达标创优与等级评定工作,完善自驾游标志、观光专线等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新区综合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区商务委旅游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滨海新区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成了滨海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家战略体系下政策创新、优先发展业态、旅游市场三个专题研究,起草制定并推动实施《滨海新区旅游服务标准》、《滨海新区旅游行业自律公约》、《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工作标准》。利用旅游专项资金,推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落实旅游安全运营监管,实现了假日期间新区旅游市场“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第11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旅游规划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9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45 [本刊网址]http:∥

一、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旅游规划课程,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情况不同,因而各个学校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规划课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的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教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与规划》、《景区规划与开发》、《景区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通过检索和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主要教材尚不到20种。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方式上,由于高校出于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无法走到正在开发的项目上进行体验教学,导致很多时候只能闭门造车。大量知识的传输使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距离感,认为课程不接地气,进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项目,提高动手设计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项目教学法与旅游规划课程改革

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观念指导下,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重新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对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国内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洪长礼(1998)最早提出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作为主流教学方法应用于干部培训。龚红霞(2006)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旅游酒店领域,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项目教学法”,相关的研究成果从2012年以后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苏洁、王金浪(2012)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胡萍(2013)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李庆云(2014)具体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法规》课程中的运用;王钦(2014)、荣浩(2014)等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

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改革,有部分学者也在探讨,卢玉平(2009)从对学生成绩考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旅游规划课程实训教学体系的设想;杨兴柱、陆林(2010)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分析了目前该课程主要教材的特点;邓飞虎、田巧莉(2013)针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从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疏理、构建模块化教学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郑文俊(2013)提出了要从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户外实践和基地教学,结合科研项目、模拟规划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吕俊芳(2014)提出了构建“链核式”课程改革的模式,力图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双轮驱动旅游专业课程改革。

然而,由于我国旅游规划实践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优质的旅游规划公司较少,很少与地方旅游院校合作,导致学习研究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因此,目前高校旅游规划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做到将产、学、研、用相结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

三、旅游规划课程体系重构基础和目标

(一)课程教学改革基础条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应用导向和实际操作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关键地位,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教学网站较为充足(国内外旅游规划集团网站资料较为丰富),学校图书馆有较全的专业藏书和期刊可供借阅和下载。同时,学院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形式,建有较为先进的机房和实训室可供学生实践操作。在课程教学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都有参与旅游规划项目的工作经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与地方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区、旅行社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已经带领学生参加过市旅游局组织的多次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考察。在课程学习时,可以根据实际调研进行规划设计,优秀成果也可以为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们也尝试着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尝试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改为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试图与旅游规划的实际工作模式相一致。这些都为深入研究《旅游规划与开发》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研室全体成员对以往教学实践的拓展和改革都有一定的经验,相信凭借着扎实的治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果,以更好地服务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12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而言。它要求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使物质和能量能够在不断进行的循环和流动中得到充分、合理和持久地利用。简言之,它追求的是一种高效益、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问题分析

(一)相应法规体系及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速,而旅游法规建设严重不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现代旅游企业制度和现代旅游行业组织还没有建立,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管理机制。由于旅游经济管理涉及到旅游、财政、物价、公安、交通、文化、劳动和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具有综合性,要求必须通过政府牵头、部门联合行动,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任务不明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职权相对比较薄弱,职业素养高低不同,难以形成强大的旅游经济管理合力,也就难以对旅游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旅游经费投入侧重不合理。旅游产业囊括了吃、住、行、旅、购、娱六大要素。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少,财政相对困难,这就间接造成了对旅游设施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建全,导致天然优良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闲置。由于旅游服务设施只有少量投资,导致旅游服务和设施不配套与落后,这就造成了花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开发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实现有效的利用。旅游景区主要通道的道路周边绿化程度低,连接游览景区的道路和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落后,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薄弱,这些都制约了旅游经济管理的高效运作。

(三)重开发、轻保护现象严重。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各种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盲目开发活动和游人不当的旅游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违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仅在资源开发之初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某个已经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及时进行保护和弥补,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完全破坏。这种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完全是鼠目寸光的行为,更谈不上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了。为保护而保护的纯事后行为也经常发生,即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初完全没有考虑3R原则,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时才意识到保护,后果是以资源的破坏和高额的治理费用为代价。

(四)旅游产品不精致、无特色。产品供需错位是现在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旅游景区的产品往往没有特色,沿用的是以往的主体和方案,不能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导致游客数量的逐渐减少,难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试图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设计、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客源随之慢慢萎缩。另外,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业的高失败率。

(五)景区超限量接待现象严重。可持续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因此,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的环境承载力,应成为判断旅游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旅游产品和大众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旅游供给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旅游景区并没有对旅游区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的考查,特定的时期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严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不但导致旅游资源破坏和退化,而且还会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质量恶化。

三、循环经济视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

(一)系统观创新。旅游业是一个综合集成式的复合系统,不仅涉及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及相关产业,还涉及旅游管理者、开发经营者、当地社区、当地居民、旅游者等的行为,也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技等自然与人文要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起系统控制、系统优化的系统观。循环经济观要求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从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大资源观、大开发观、大发展观。必须从大局出发整合好旅游资源,用品牌景区、景点带动周边的旅游景点发展。通过社会化投入和市场运作,实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要对旅游发展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设想、设计,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二)经济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按照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技术经济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社区承载力、旅游者心理承载力等旅游承载力体系,以保证旅游业科学、有效地发展。要做到旅游区域管理与环境容量相结合,既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又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这是旅游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免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利用,实现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数量,就可能发生游客过分拥挤、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和天然植被的局面。

(三)环境伦理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树立新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荣。应认识到人类应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协调进化的关系,人以外其他生物、物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界所有的存在物具有其内在价值,生态系统和自然界还有其系统价值,有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人类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对其他生命和生命支持系统负有伦理责任。实施旅游循环经济应培养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育环境的伦理情操,并将环境伦理运用于节约资源、生态恢复、环境整治、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绿色消费、护育自然等之中。遵循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尽量开发不影响或少影响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特别要根据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不同类型来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

(四)生产观创新。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其“3R”原则要求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节能生产、节约型生产、再生型生产、绿色生产等生产发展形式,树立起新的生产发展观。在旅游开发建设和产品设计过程中,在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置过程中,均要遵循生态系统平衡原理,按生物链发展要求,采用新的生产发展观来运行,以求经济、社会、生态的统筹和谐发展。在生产中尽可能利用高科技,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的实施,以“绿色采购”、“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理念引导企业组织的发展方向,促进各类组织节能降耗、减轻污染、提高效益。

(五)消费观创新。旅游循环经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观念,提倡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适度的物质消费,尽力做到消费文明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提倡合理、健康、有限量的消费行为,努力使旅游消费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旅游绿色消费要求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完善“产、学、研、官、民”的合作体制、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等。“3R”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改善要求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体,鼓励支持政府、企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社区参与,促使全社会关注旅游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宣传教育体系创新。宣传教育具有信息传递、舆论导向和监督、规范公共行为和普及知识的功能,是实现公众参与的前提。旅游循环经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才能使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提高对规划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并将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各种文学艺术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加强舆论监督;将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科学原理等基础知识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法制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旅游循环经济,在旅游区建立各种标识系统或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等,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