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2: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赵全新工作单位:杭州市物价局
一是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二是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愿望、后危机时代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限制;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受到企业自身条件、人力资本积累等多方面的限制;第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仍然与大型企业有着较大差距;第五,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加速使得企业利润不断受到挤压。破解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与发达国家和新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些优势在丧失,新的优势又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必须促进企业再创新优势,这是我国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后劲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国民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012年全国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今年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慢、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经济运行虽然总体保持健康,但也出现了工业低速增长,投资、消费、出口需求减弱,财政收入下行等特征。以杭州市为例,今年前4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政府价格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运用价格杠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价格杠杆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直接、最灵敏、最有效的手段,要重视发挥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作为现代经济系统的两个部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决定虚拟经济;同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从起源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源于实体经济。从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规模与程度。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虚拟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虚拟经济促进与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尽管虚拟经济决定于实体经济,但是它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可能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当虚拟经济的发展与一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积累所派生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适应时,虚拟经济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看,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虚拟经济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虚拟经济中,虚拟资本已经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虚拟资本这种独立运动,极易使虚拟经济产生泡沫。随着虚拟经济中泡沫经济的兴起和破灭,也必然对实体经济造成消极影响,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扭曲了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破坏金融的运作系统,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由相对分离向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转移。虚拟经济最初是从实体经济当中孕育出来,并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日益复杂,虚拟经济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结果导致宏观的、系统的风险不断累积,最终通过危机爆发出来,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国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发展,主体经济必须是实体经济,美欧等国家也认识到,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联系,以推动经济转向、出口导向的增长和制造业的增长。发展实体经济,是应对当下国际、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国际上,次贷危机余波未息,欧盟陷入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很不乐观。国际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过度发展虚拟经济以至于形成泡沫经济带来的恶果。对于所谓的泡沫经济,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资产价格虚高,但实际上,资产价格的虚高往往是实体经济虚弱所致。我们只有发展强大的实体经济,弱化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近些年来,虚拟经济中的典型代表房地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企业和个人涌入房地产投资,虚拟经济过热,导致投机盛行,人们不愿意脚踏实地做实业,社会资本大都流入虚拟经济中,因此,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必然会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因实体经济难以支撑而崩溃。由此可见,强健实体经济,是国际国内虚拟经济领域的危机给我们的教训。虚拟经济领域危机并不是虚拟经济本身的罪过。实际上,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相应发展,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另外,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市场定价的关系。在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政府对价格的监管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侧重规范、引导,避免生硬地干预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处理好改革发展需要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需要价格政策的支持和协调,在运用价格政策时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承受能力,价格改革方案的设计,既要满足改革发展需要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处理好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运用价格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持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产业发展,遏制经济发展产生的资源高耗、环境破坏等负效应。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关系。运用价格杠杆合理调整城乡资源配置,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价格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跟随市场运行状况而不断产生和变化。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积极应对,真正发挥好价格杠杆的导向作用,通过成本监审、价格监测、信息、政策制定,调节经济运行、改善投资环境、化解价格矛盾、促进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科学合理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我国确定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一直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避免落后的虚拟经济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以及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贡献卓著,也为不少居民提高财产性收入立下大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妨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今后我们仍然需要发展虚拟经济,但应当是健康、完善的虚拟经济。一是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应拓宽投资渠道,避免投资渠道单一而不得不集结于某个渠道,比如房地产投资过度就反映出投资渠道的狭窄。三是应继续健全金融制度,不但能防御金融危机,还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劲支持。(二)进一步清理整顿涉企收费,优化价费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出台的有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暂停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根据国务院要求,在严格执行三年内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免征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的服务收费和会费,降低标准减按60%收取。清理规范并从低核定涉及小型微型企业的各类行政审批前置性、强制性评估、检测、论证等专业服务收费。及时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收费专项清理行动,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继续做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清理整顿和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取缔一批、取消一批、降低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加大对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在认真落实已取消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同时,从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运行空间、优化其生存发展条件的要求出发,集中抓好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督查,以收费年审为契机,协调组织财政、经贸、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对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面进行清理检查,坚持实行收费制度。对于违规收费的部门和单位,一经发现即予严肃处理。加强对中介性机构、各类协会等涉企收费的督查。重点检查以为企业服务为名,行转移行政职能收费为实的涉企收费行为,从行政、经济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其收费行为。加强对垄断经营收费的督查,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规范。(三)逐步缓解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扶持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对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给予支持。做好深化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工作,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政策,促进节约用电。二是促进水资源循环使用。要在调整和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成本的基础上,用差别水价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水价结构比例,积极推广再生水使用,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对直接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市政绿化及景观使用再生水的,免征污水处理费。加快推行居民阶梯式水价,大力倡导和鼓励节约,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三是扩大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和脱硫电价考核范围。将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交易范围由化学需氧量扩大到氨氮、总磷;将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其他重污染行业;在对统调燃煤发电企业脱硫电价进行扣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用燃煤热电企业脱硫设施进行在线监测和脱硫考核,促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四是完善排污费政策。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并将主要污染物范围逐步扩大到电磁辐射、光污染等;提高太湖流域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并按超标倍数征收超标排污费,控制超标排污;完善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征收政策,逐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并适当提高试点城市扬尘排污费征收标准。五是理顺气价。针对液化气、天燃气等不同的价格状况,及时予以合理调节,既有利于这些基础产业发展,又为大多数居民所接受。六是合理确定公共交通运价。对公交车票价,主要研究公交低票价惠民政策的公交运行成本,以确保这一得民心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对出租车运价,要结合油运价格联动机制,营造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氛围。(四)积极采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价费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是一条短腿,要积极采取价费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减少物流运输环节相关收费,如减少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国道省道公路收费、渡口收费、路桥收费等,使之与鼓励物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改革完善停车业和物管业收费管理办法。对具有重要链接作用的中介服务业,要分门别类加强价费管理,其中垄断性的中介服务业是管理的重点,其他中介服务业,可探索建立成本公示约束机制,或者明确服务中准价或价费调节幅度,由供需双方协商议定,并引导建立规范的书面协议,重点在督促和约束收费行为的规范。(五)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格公共与监管服务互动平台。一是建设价格公共服务互动平台,解决价格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及时获得各自所需的价格信息。这一平台包括利用新闻媒体,将应公开的价格信息全部公开;通过网站、数字电视、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设立涉企、涉及民生的价格信息服务互动专栏;设立企业价格信息服务互动点,定向定期为重点企业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二是建设价格监管服务互动平台,解决价格监管不到位问题,让更多市场主体的合法价格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平台主要是以“12358”价格投诉举报网络为纽带和窗口,包括建设规范化的“12358”价格举报中心,完善农村和社区价格监督点等,及时由企业、群众反馈各类收费信息及价格需求,由价格部门帮助企业和群众及时解决各种价费矛盾,维护各方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社会和谐。
回首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挽救处在“技术性破产”边缘的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了会议的重心之一。经过“背水一战”,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截至2011年底,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11万亿元。
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推动国有银行的振兴,目的就是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一指导方针,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须担当起更大的责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眼下,银行信贷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利差收入也是银行业最大的利润来源,信贷业务紧密联系着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因此,如何适时适当调整信贷结构,对于能否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影响。记者从日前先后召开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各行均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针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今年的信贷结构调整工作。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首先要努力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对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金融机构服务经济涵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还包括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等方面。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行将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该行明确提出要求,要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四大新市场”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公司贷款平均增速。
除此之外,工行还将加大对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新兴消费市场的开拓力度,创新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小额消费信贷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优质商户、新兴消费业态中的高端商户的合作,大力发展直接消费信贷业务。同时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国家政策鼓励进入的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发挥信贷资金的撬动作用。建行方面则表示,该行会继续严格限制“两高一剩”企业、行业贷款,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优先支持国家在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国家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交行董事长胡怀邦提出,今年该行将根据“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确定投放重点,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
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强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具体到当前的实际,即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这部分客户往往是金融市场中绝对的“弱势”群体。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后,各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各行需要面对的是更加难以把握风险却更需要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2012年,5家国有商业银行都会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向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如工行,该行已经明确提出,会持续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重点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契合的贸易融资等短期贷款,积极支持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中小企业。同时加大投入、加快创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行不但将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还将此项业务视作本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并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经营模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业务的资源倾斜力度。
除了商业银行的“规模倾斜”外,小微企业还会得到来自银监会的“监管倾斜”。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进针对小微企业的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三农”一向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不过,由于针对“三农”的机构设置和产品开发还很薄弱,相比于小微企业,针对“三农”的信贷结构调整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支持。作为“三农”服务的主力银行,农行今年提出继续扩大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以“村村通”和惠农卡为重点,继续增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继续搞活县支行,提升县域市场竞争力。
另外,建行也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和金融资源丰富的县域乡镇适当加快建设网点,完善服务网络和渠道,为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温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对于银行业而言,其过去几年的风光业绩正是依托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传统信贷业务收入依然占去了各行总体利润的近八成,实现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如今,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去调整信贷结构,其实也是促进自身经营转型的重要举措。对此,各家国有大型银行都应当把握好降低资本消耗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确保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为此,要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营结构,努力走出一条资本消耗低、风险控制好、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制度障碍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尤其在新常态下,稳健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保障。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同时加之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金融资源供给有所增强,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另外,金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风险频繁。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二、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难点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一定制度。目前我国正规金融占整个社会融资的绝大部分,但正规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传统商业银行限于自身体制原因,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而地方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造成间接融资渠道不畅。与此同时,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还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融资有待规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家虽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相关制度细则未出台,使得民间资本受到严格的进入管制。
其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够的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目前,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可以发起成立中小金融机构,但同样由于银监会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政策规定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实施效果有限,造成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从渠道看,由于制度性的规范,民间资金极易偏离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而过度追求投机性,以致演变成犯罪行为,反而易造成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再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民间融资具有天然的逐利性,更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表现为近年来房地产和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虚假繁荣问题严重,投机性的资金需求持续攀升,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产生,导致民间资金无法有效进入实体经济行业,加之外部需求的萎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究其原因,在于民间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回报激励。另一方面,正规金融体系也因为民间融资市场的变化而产生了套利空间,正规金融体系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向民间融资市场,使得原本获取信贷较难的实体经济更难生存。综上所述,当前实体经济领域的融资无法形成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改革日益向纵深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需要继续加强。总体来看,目前无论是制度,还是渠道不畅和激励不足的问题,都是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导、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在加强上述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挥间接融资的作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思路如下。
一是加强政策调整,遏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适时破除体制机制约束,拓宽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提高实体经济收益水平。既要发挥好正规金融体系作用,又要引导民间融资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要重视顶层设计,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准入,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继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领域,要综合采取各类手段降低直接融资门槛,支持创业型中小企业,降低债券发行门槛。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尊重民间金融等融资方式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引导民间资金设立相关投资管理机构,遏制虚拟经济的严重泡沫化。
二是优化财政和市场支持手段,支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转型升级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调控手段。积极运用财政手段,促进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判断和定价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力度,有效吸引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要完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市场正常利润率回归。
三是增强内生动力。要继续调控房地产政策,完善调控机制,引导楼市健康发展,加大处罚违规炒作行为,完善市场监管,强化市场流动性管理。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落实营改增各项要求,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切实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四是督促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金融的新需求,推进服务创新,金融功能服务。要创新信贷理念,加大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生产流通型骨干企业发展,大力提升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和改进小企业贷款管理方法,多渠道支持商户群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3期),2009年4月
[2]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金融研究,20lla,第1期
[3]周小川.金融业要注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时报,20llb,12月21日
作者简介: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1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结构和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结构和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问题,虚拟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1.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双重效应
1.2.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首先,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虚拟经济可以通过有效地信息及其创新的金融产品,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激励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判断企业经营的好坏,投机业绩的优劣,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在现代企业中,许多优势企业因为缺乏资本而陷入了没有规模效益的怪圈中。虚拟经济则使大量闲置的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上,从而解决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缺乏的难题。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虚拟经济能更快捷的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再次,虚拟经济有利于产权重组和结构调整,从而深化企业的改革。实体经济中经常存在产权的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可是单靠实体经济本身很难实现产权的重组和结构的调整。虚拟经济则使实体资本证券化、商品化,解决了困扰着实体经济的难题,通过成本较低的股票和债券的交易迅速的实现了产权的重组和结构的调整,加速了资本的流动,以便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虚拟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市场经济中的各项经济都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虚拟经济允许有价证券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就是为实体经济的投资者们提供了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转移风险和套期保值。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来规避风险以实现保值,实体经济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2.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虚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其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虚拟化的形势不断加强;许多金融衍生的工具以较少的资本控制着较大数额的资金,使危险性增加;同时影响虚拟经济的变动因素过多,稳定性变得更差。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是消极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膨胀增加了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虚拟经济的膨胀会增加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使虚拟资本风险和利润成倍增加,在预期收益的心理的作用下,投机猖獗,造成实际经济的货币和商品流通的困难,从而使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其次,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在虚拟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媒介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一部分用来媒介股票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虚拟资本交易的货币量越多,用于实体资本的货币供应量就越少。如果人们对虚拟资本的预期过高,使其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基础,人们就会将大量的资本流入金融市场和房产领域,使得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造成经济持续衰退。
2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首先,健全市场制度和信用体系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关键。健全市场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的市场具有自动调节虚拟经济规模的功能,同时健全信用体系可以使虚拟经济适度发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其次,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微观基础。在产权界定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盲目地投资房地产或金融等领域。如果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价格上涨预期逆转,就会引发泡沫经济,造成经济发展的困境。同时,在现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往往缺乏避险的需求,会出项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是规避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最后,建立健全虚拟经济的法规政策是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保障。一直以来,国家宏观调的重点放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上,放在了市场上出现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方面。但是虚拟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严格的政策法规要对虚拟经济进行适度的调节,既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冷而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燕花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院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实体销售行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特别是在大型商品超市建设和家用电器销售方面,基本实现了县以上城市全覆盖,许多从事销售的企业借此发展成为行业巨头。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模式得到了市场更广泛的认可和迅猛发展,对实体销售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从事实体销售的企业近五年来可以说是业绩每况愈下。透过上市零售企业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实体零售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进入2015年,一些小型零售企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关闭。而与之相对应的电商企业,却发展得如火如荼。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现状
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是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展开的商务活动,是一种新兴现代商务模式。由于电子商务市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在发展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有着巨大地发展潜力。一些地方政府敏锐地认识到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前景,紧紧围绕促进区域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和创新做文章,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政策扶持。有的地区结合自身交通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电子商务交易成本,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外部环境和物流基础。而有的地区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统筹规划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明确城市电商定位。同时,我国政府也在着力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把平台建设作为促进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电子商务园区实施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支持,搭台建设了具备一定发展条件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鼓励电商和企业入驻园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电商经济。
融合发展模式的不断规范化。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上顺应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的需要,推动“互联网+实体经济”,探索发展工业企业B2B、农业企业 B2C和服务业企业 O2O等新型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补齐电商短板。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传统企业去实践“互联网+”战略,鼓励传统制造业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实体企业和电商企业搭建跨境贸易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开拓世界市场,实现发展壮大。二是积极扶持农产品电商发展。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区域特点,容易赋予地理品牌。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发挥资源优势,为其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网络。三是因势利导发展商贸服务业电商。在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最先触网的就是商贸服务业。由于商贸服务业中多是个体工商户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
形成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体系雏形。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电子商务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进行改革,建立起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体系。一是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引导。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仅仅停留在贯彻落实国家级电商发展优惠政策层面,而是积极主动出击,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台相关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政策,围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商品质量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政策,鼓励和规范区域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物流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的快速融合、健康发展,已经将眼光放在了相关配套产业上。如一批以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软件运营等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正在涌现。专门针对小微电商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储备。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大力实施“智慧城市”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未来信息化发展定位上突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方向,大力吸引和储备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
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途径
把网店和实体店的分销与体验功能结合起来。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互联网交易基础形式,更适合现代人紧张、高速的生活方式,符合追求高性价比消费理念需要。所以在未来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习惯,围绕提升消费体验下功夫,战略维护和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在销售政策和措施上的统一。对于商品价格弹性较小,消费者习惯于网络购物,并且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目标消费群体基本一致的情况。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为导向,在订单和价格上采取共赢方案。一方面在订单上,充分利用网络的覆盖和传播特点,积极开展产品、品牌的互动宣传,及时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实现销售订单。在这个消费过程中用户通过线上看货,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直接进行下单订购,网络电商根据订单信息对用户所在区域进行自动分配,同时通知实体店铺进行备货,用户在预定期限内可以自行到线下实体店铺交钱取货,也可以由实体店铺进行送货上门。
合理定位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后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中,一直将电子商务作为实体经济的补充。虽然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普遍,但是与实体经济相比,其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真实的消费体验,这种对消费品的直接体验,不仅能使消费者更加了解品牌和质量,也包含了多年来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习惯,如果在实体店进行直接商品体验,会更加认可其购买行为,因此电子商务的作用可以定位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补充,二者和谐共存。对于那些在网上购买率比较低,购买行为更加理性的大宗商品销售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企业的电子商务侧重点不是放在销量上,而是放在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上,放在用户资源培养和售前售后服务上。借助互联网自身的独特优势,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发放各种优惠券来吸引顾客到实体店进行购买,不断提升实体店的市场份额。
注重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的差异化选择。融合发展不是定式思维,在不同商品的销售领域,甚至一类商品的不同市场,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如在强化商品品牌地位阶段,无论是侧重电子商务还是侧重实体店,都是各有利弊。电子商务具有信息传播迅速,销售覆盖面广,物流配送高效的优势;实体店铺具有售后服务便捷,消费者便于维权,更加信赖的特点,二者在未来谁也不会取代对方,都有一定的市场消费群体支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战略选择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的差异化设置,达到优势互补,从而兼顾各平台的消费市场,而非争夺消费者。面对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随意性增强,网上购物的频率较高。采取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差异化发展,能够有效平衡因货品重复而产生的矛盾,共同维护好品牌形象和地位。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
【注:本文为2014年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JSY14071)成果】
【参考文献】
①高树昱等:《关于电子商务发展中认识误区的思考》,《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②周子学:《信息网络经济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支撑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优势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信息技术革新、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1、交易成本低
传统的金融机构,一般都包含较多的经营网点,拥有专职的人员进行信贷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节省了传统的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等,使其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互联网金融弱化了金融的中介作用,在金融监管严格的中国,金融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取代传统的融资手段,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融资和收入的重要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2、利用大数据控制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大数据,大数据金融就是将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将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提供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搜集与处理分析能力,针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易记录等材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由于数据充分,事前风险量化较为准确,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公开化。
3、效率高、覆盖广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大大提高信贷效率。而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直接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便捷,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策略分析
1、不断优化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让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管,不断优化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首先,建设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其次,在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在政策环境方面应鼓励推动金融结构转换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最后,制定科学互联网金融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使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发展。
2、引导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其主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却很少。比如我国小微企业占到经济总量六成以上,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到我国就业总人数的八成,上交利润占我国上交利润总额的四成,然而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却只占总量的两成,融资难问题非常严重。要使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就要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优先考虑实体经济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覆盖传统金融业的服务盲区,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的更加充分、合理。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
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平台等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风险,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外溢性等特有的一些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影响金融机构自身,也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市场主体。所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在保持互联网金融创新活力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同时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
4、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建设金融市场体系要牢牢把握市场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这一根本,首先要保证资金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供给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市场创新,适当弱化传统金融在资金供给方面的支配地位,更多地依靠市场来集聚和配置金融资源,使金融资源能够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的不同层次,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高效对接,弥补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短板。
三、小结
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是不能长久的,这样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而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基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对提高经济效率,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建立完善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我们要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是以各种常见的互联网工具(多指大数据技术、搜索引擎工具、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依托开展的创新型金融模式,具体应用形式多样,包括信息中介服务、资金融通服务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等。互联网金融通过实现金融领域与互联网工具的有机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开放性、平等性、协作性以及分享性特点,达到了创新并延伸传统金融理念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形式,势必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是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对于我国而言,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实体经济亏损面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GDP同比增长率以及环比增长率均有所下滑。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名义GDP呈现出下滑趋势。虽然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根据以往历史数据来看,名义GDP增长率下滑,甚至低于实际GDP增长速度,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陷入困境。
其次,我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足,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截至2015年,虽然全国范围内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以及融资缺口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小微企业的成长受到融资问题的影响。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小微企业多具有轻资产性的特点,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够完备,加之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机制不健全,因此传统银行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资金支持。总体来说,受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被削弱,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
再次,受到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影响,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环境恶化。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不利。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债务规模较大,可持续举债能力并不理想,货币政策以及财政环境过于宽松,难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因而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从这一因素出发,一些国家与地区尝试通过贸易保护措施以及汇率等方式干预外贸行业的发展,反而导致了国内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首先,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具有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对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但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仍然是高度一致的。简单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始终将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以提高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并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体现出一致性。
其次,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存在着正面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金融向着民主化、普惠化方向发展,进而产生对实体经济的正面促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有一定驱动意义,在加快实体经济的产出速度、提高流通速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对社会再生产活动产生刺激性影响,以健全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积极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未来的关键在于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优化,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等几个方面,具体战略措施如下:
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能够促进互联网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对改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有积极意义。首先,当将牌照制度引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以网络借贷平台所引入的信用评级工作机制为范本,构建适宜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牌照模式,一方面可提高互联网金融平台统计管理的便捷度,另一方面能够明显提高互联网金融市场进入企业的资质水平。其次,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政府部门应发挥宏观监管职能,在P2P平台中引入最低注册资本金制度,利用资金支持加强平台对各类风险的抵御能力,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
构建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政策环境。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金融模式相比较,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将互联网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仍然在于“金融”两字。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将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根本目标。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监管与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下问题:首先,应将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作为企业领导层培训范畴中的重要内容,使其领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对于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尽可能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协同、适应,通过政策环境下的一系列利好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结构的转换。
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为开拓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融资渠道与途径,解决融资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保障小微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政府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宏观引导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税收优惠或专项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信贷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引导互联网金融市场贷款资金逐步向实体经济流动。其次,要限制资金补贴对象数量。政策扶持的对象不得过于宽泛,应当将中型和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对企业交易规模作出明确限制,并根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交易增长率、信用等级以及注册资本等关键数据,采取不同等级的奖励或补贴措施。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①刘焕蕊:《互联网金融支持产城融合发展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
②陆岷峰、杨亮:《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关系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8期。
③陆岷峰、杨亮:《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关系及驱动思路研究》,《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6期。
④皮天雷、杨萍、刘子荣等:《金融新常态约束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演变与革新》,《经济问题》,2015年第10期。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56家(不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开业,注册资本累计达1662.97亿元。其中2016年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略少于上一年的15家。截至至2017年2月23日,已有59家(未包括正在筹建的)金融租赁公司成立,另有4家获批筹建,经不完全统计,现注册资金达到1754亿元。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已有44家,注册资金已达到了1250亿元。此前银监会透露过一个数据:截至2016年9月末,行业(未包括3家专业子公司)资产规模为1.94万亿,增长率达27%。
这其中国光大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表现尤为突出,其业绩增长也让业内尤为认可,在此,本刊特采访到光大金融租赁董事长潘明忠先生,受益良多,现将其精髓分享给读者。
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金融租赁公司”)是2010年5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90%股权)、武汉新港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湖北省境内注册成立的首家全国性金融租赁公司,也是国务院第二批商业银行投资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中首家试点单位。2014年,光大金融租赁公司完成了第一轮增资,增资额2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达到37亿元人民币。公司开业以来,各项经营指标良好,租赁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9月末,租赁资产规模达到590亿元(见图1和图2)。公司在迅速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加大创新领域业务开拓,重点在航空设备、车辆设备、医疗健康设备等领域创新产品、创新模式,重点突破,做专做精,实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品牌特色。
光大经营租赁的经营历程
截至到2016年末,光大金融租赁总资产规模为645.47亿元,净利润为5.38亿元。自光大金融租赁组建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而美
2 0 1 1 ~ 2 0 1 4 年,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 7 . 8 2 % 、2 3 . 9 9 % 、2 4 . 5 9 % 、1 6 . 9 4 %,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48%、2.45%、2.12%、1.85%,两项盈利指标连续4年在行业保持领先,主要得益于公司初期,以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为主,专业化经营,杠杆使用充足,租赁项目优中选优。(见图3和图4)
第二阶段:大而稳
2014年10月增资到位,资本金从8亿增加近5倍,达到37亿元。资本不容浪费,公司面临二次创业。为顺应国内经济发展大势,公司主动降低风险偏好及盈利预期,调整行业投向,提高拨备,以风险管理为首要任务,以规模增长为主要目标,规模指标追赶行业第一梯队,盈利指标对标行业平均。
2014年第4季度,公司着手布局政府背景项目,选取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企业,迅速做大资产规模。2015年全年投放262.1亿元,年末余额达到402.8亿元,较年初净增长179.8亿元,增长81%。
2016年1~8月投放225.6亿元,8月末余额达到553.6亿元,较年初净增长150.8亿元,增长37%,增速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8月末,公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占比近60%,多集中在京津冀和|部沿海地区,租赁资产整体行业、区域、客户结构趋好,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同期,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0%以上(2015年,10.14%;2016年上半年,10.94%)。(见图3和图4)
金融租赁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与潘明忠董事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的金融租赁市场只占到全球份额微小一部分,未来前景巨大。其观点大概如下。
行业渗透率远低国际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很大
根据全球租赁报告,欧美发达国家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一般为15%~30%。2013年底,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为分别为31%、22%和16.6%。亚洲国家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一般在10%左右。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租赁市场渗透率分别为9.8%、8.1%和9.2%。我国的租赁市场渗透率只有3.1%。(见图5)
2014年我国租赁行业的渗透率为5.14%,该指标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粗略测算一下,如果行业保持30%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则5年后行业的渗透率可以达到10%,基本可以达到亚洲国家的租赁市场发展水平。
受益于金融“脱虚向实”及社会融资结构转型,市场空间大
融资租赁业的上游为资金供给方,下游是实体企业,是和实体经济结合最密切的金融子领域之一,在金融业“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下,迎来发展机遇。“十三五”规划建议稿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周小川行长也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未来五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实体经济,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融资租赁服务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正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典型领域。
社会融资结构转型,非银行融资途径市场空间将扩大。根据央行统计,2015上半年我国近80%的社会新增融资来自银行体系,具体表现为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等,融资租赁是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新生力量,能够有效补充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在社会融资及结构转型期,金融租赁业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市场空间也比较大。
地方推动政策陆续出台+供给侧改革,行业面临难得机遇
一方面,政府先后多次出台政策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将融资租赁列为现阶段工作重点的第三位。2015年,国务院先后两次发文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实施细则,真金白银地落实这一政策。
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也为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具体来讲,供给侧改革有两个重点任务:传统产业产能出清和新兴产业投资扩张。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在这一过程中会遭遇流动性问题,很多资质较好的企业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亟需补充的融资渠道。就新兴产业来讲,环保、新能源、医疗、物流等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租赁公司可以有效对接资金,把握经济转型机遇。
金融租赁与经济增长呈现逆周期趋势
由美国数据可以清晰看到租赁业的逆周期特性。由于我国融资租赁业还在高速增长期,周期性尚未体现,因此选择美国市场数据,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的系统性风险影响,可以看到,租赁业同比增长速度与GDP呈逆向关系。(图6和图7)
经济换挡过程中,新的增长点仍在培育当中,短期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发展中各种矛盾必然会不断爆发并引起各种困难。从收入端来看,融资租赁业具有显著的逆周期特征。根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务60%以上以售后回租的模式进行。售后回租类似银行抵押贷款,所针对的客户为重资产企业,而这类企业在经济下行期往往对资金、流动性有着强烈的需求,但难以及时获得银行贷款,金融租赁作为银行贷款的补充融资渠道,从而获得发展机遇。对于直接租赁来讲,当前处于经济增速下行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而一次性置固定资产会极大地影响流动性,租赁便成为比较好的资产投资模式。
金融租赁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
当前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民营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正在削弱。金融租赁,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的类金融工具,以融物代替融资、债权与资产所有权相结合的特征,决定了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金融租赁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作用,部分替代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职能是下一阶段能否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潘董事长看来,金融租赁本源以“物”作为起点和终结点,形成一个真正实体经济的机制,才是金融租赁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租赁以有形的“租赁物”为媒介,将资金导向于实体经济。金融租赁的独有属性是融物代替融资、以物权为基础的类金融形式,其交易的对象(媒介)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租赁物”。《金融租赁管理办法》规定,适用于金融租赁交易的租赁物必须是固定资产;《外商投资租赁管理办法》将租赁物归结为各类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设备、交通工具、附着的房产及其他软件、技术等无形类的资产。实体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这就决定了金融租赁服务的真实对象就是实体经济,并确定了金融租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天然联系。
金融租赁改变实体企业的债务结构,产生类似于“去杠杆”的效果。金融租赁是一种兼具资产产权属性和债权属性、介于资产产权和债权之间的“临界性”金融工具:一方面从企业获得了融资的角度,可以看作是一种“债”;另一方面金融租赁替代本应由企业持有的物权或说资产的产权、并事后承担着处置、调剂、整合资产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租赁具有类似于资产投资的特征。这种双重的“临界特征”,使之不同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一借贷的债务结构模式,单一债务结构增加了实体企业的杠杆,当实体企业经营出现波动或下滑时,银行类金融机构多是采取被动管理方式,往往会提前收回贷款或“银行抽贷”,“釜底抽薪”,使得实体企业的风险加速传递。
金融租赁这种介入资产投资和债权的临界性特征,在企业出现风险时可以通过对物权与资产的处置、调整与资源整合等积极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主动化解风险,发挥其作为资产所有者的资源配置与调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租赁帮助企业从债权过渡到资产的所有权,类似于“去杠杆”。另外,承租人采用金融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相比银行贷款或商业信用而言,可以在不降低承租人融资能力的前提下相对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收益率,在账面上实现了“去杠杆”。因此,在当今,金融租赁可以成为帮助实体经济去杠杆、化解债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渠道或手段。
金融租赁为企业实现“资产轻质化”,帮助企业降成本、化解经营风险。实体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这导致债务比例高、成本摊销大、经营缺乏灵活性,一旦企业经营困难,这些固定资产就面临着闲置、折价的状况,加大投资风险。
金融租赁使实体企业的重资产结构转化为“资产轻质化”,使企业“轻装上阵”。在金融租赁的两种交易模式中:直接购买设备租赁给实体企业的直租模式,类似于以租代售,降低了实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让企业资产端“做虚”、产出端做“实”,大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售后回租模式,将实体企业中处于“重资产”状态的固定资产置换出来,企业收回更多现金投入到“非实”的经营环节中,改变企业投资结构的不平衡。在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的今天,这种功能有助于企业调整财务结构、改善资金环境、适度调整税务成本,从而实现银行等金融工具无法实现的功能。
金融租赁促进实体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一方面,金融租赁代替企业拥有了资产的产权,同时必然承担对资产进行处置、调剂或资源整合的责任并承担持有资产的风险,所以金融租赁机构必须极为重视选择作为媒介的“租赁物”,租赁物的技术水平如何、未来价值及受欢迎程度如何等,成为考量金融租赁自身业务风险的重要指标。金融租赁这种对作为媒介的“租赁物”的选择过程,将促使实体企业采取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价值含量以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促进实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
“虚”指虚拟经济,“实”即实体经济。
有专家认为,立国之本始终是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仍然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外部经营方式上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其完成运作以及发展需要的充足资金,很大程度上依靠虚拟经济提供。
实质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作用,在金融危机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四川欲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如何处理“虚”“实”关系是其重要命题。
虚实关系是前提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发挥虚拟经济作用的前提。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
二者的关系中,与实体经济相比, 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如高度的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和高投机性。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既能有效化解虚拟经济中的泡沫,防止产生泡沫经济,同时也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则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做牢做实实体经济,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扎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以此促进四川实体经济的增长,为防范泡沫经济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当前,实体经济中出现的困难大多与虚拟经济相关,解决不好便有可能长期化,不仅优势领域会很快丧失,而且会错失转型的机会,失去持续增长动力的培养和准备,稳中求进也会缺乏坚实的基础。
如何以“虚”促“实”?
发挥虚拟经济对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促进作用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如何建设适合于、适应于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金融体系?其次,怎样将金融资金引向实体经济?
具体来说,适应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金融体系,需要从多方面来推开布局。
第一、消除金融抑制,创造金融需求。政府对市场的培育要通过整体的合理的制度安排推进,着力增加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增强金融自身实力。
第二、实行多层次金融供给,放宽市场准入。以将成都打造为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分步推进成都区域性金融资本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中介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一个多元化金融组织网络架构。
第三、培育竞争充分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优化供给机制。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富有活力的信贷市场营销体系与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长期来看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息差远高于西方国家1%—1.5%的平均水平。
第四、加强市场纪律与外部监督制约,制定并实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倾斜的货币信贷政策。
目前国内银行多是银行、保险、证券等混业经营,国际上比较知名的银行也是这样做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混业经营很容易内部勾结,导致既做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出现。
出现上述监管问题,主要在于制度不完善和有制度不执行,以及制度缺乏公开、透明性。对此,应该对监管方人员在职期间或者离职、退休后进入被监管方做出明确限制,避免既当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出现。对相关人员的追责可以长期化,甚至终身追责。
还要加强对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有的担保公司就是利用与银行的关系,从银行拿到钱再倒腾给需要贷款的企业,从中赚取大利润。银行有钱为什么不直接贷给中小企业?这中间的吊诡就是权力交易,暗箱交易。
同时,在新发展一类别金融衍生品时,应做到规则先行。规则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有具体的问责措施和追溯措施。
第五,优化金融生态。一是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建立统一的财产抵押登记体系和高效的破产制度,使债权人能够低成本实现担保利益,贷款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立健全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通过建立多类型的信用中介机构,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提供征信、担保和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建立地方担保和全国性再担保信用补偿机制,有效弥补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贷款风险。
三是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尽快建立支持农业信贷的财税扶持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加大财政贴息和直接投资力度,重点放在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资金需求上,及时明确金融机构发放此类贷款的贴息政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发展的投资和风险补偿。
政策引导力
对于如何将金融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则可通过政策来引导流向。
近年来,过分追求自身利润的行为导致一些银行机构损害了自身与实体经济的血肉关系,层层加码贷款成本,增加企业负担;而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现了银行赢利大涨而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严重问题。出现如此问题同前期国家的某些政策有一定关系,在助长了金融业暴利同时,也助长了人们从实体经济转向投机的心理。
第一是从税收的角度,对金融业等暴利行业,可以参照国外遗产税,按照不同利润段分段收税。
第二是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现在金融业运作也不太透明,有法不依的情况依然存在。
第三是金融货币政策要坚持面向三农和中小型、微型企业。对一些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进行纠偏。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制度规则、渠道和监管上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难的问题,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
如成立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基金和政策性银行,创新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工作方法,为相关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特别是小贷公司,按照规定,小贷公司利率可以比银行基础利率高4倍,其融资成本虽比银行高很多,但是有一定的作用。
对此,一是放宽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成立条件。基本原则是放宽准入,加大监管。这样才能形成更多竞争主体,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其风险控制则主要依靠监管,而不是制造各种行政门槛。
二是在融资担保方面,创新抵押物的概念。现在主要还是实物抵押,对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非实物作为抵押物也应该推进。当然,对非实物资产的估价和认定应有一套完整的规则。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之一,绍兴县以实体经济起家,靠实体经济兴家。全县7万余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全县70%的税收、80%的经济总量和90%的就业岗位。实体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县域兴。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重投入、调结构、抓转型、优服务,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郾8%、20?郾8%;去年人均生产总值19164美元,人均财政收入161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27元。发展实体经济,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做“优”实体。立足县域实情,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强工、兴商、优农”基本方针,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把工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来抓,按照“提升纺织业、壮大新产业”并重思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手抓纺织业提升。纺织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的58?郾5%。近年来,我们依托“市场+印染”以及完整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以建设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省级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纺织产业“4个千亿”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家纺织造三大产业产值和中国轻纺城市场群成交额超过4个千亿元。目前,我们正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已有约70%产能的96家企业签约集聚,10余家企业开工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努力,将全县80%以上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绿色印染基地,届时预计可盘活土地1?郾2万亩,削减产能和排放各1/3,提高产品附加值10%以上。一手抓新产业培育。按照“5+3+X”产业导向,积极实施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539?郾13亿元、利润27?郾55亿元,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来抓,大力实施“五年千亿”计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结构提升。深化轻纺城“二次创业”。坚持市场、城市、产业联动,在提升实体市场的同时,加快建设“网上轻纺城”,去年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成交额890亿元,成功收购“全球纺织网”,注册网上经营户4?郾4万家,今年力争在网上成交额和税源经济上实现突破。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依托轻纺城提升发展,加快科技园、创意园、物流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创意、物流、金融、风投、会展、服务外包等生产业和商贸、旅游等生活业。近年来,沃尔玛、万达广场、银泰百货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先后落户,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2?郾3%,拉动GDP增长4?郾3个百分点。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农业“两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突出抓好蔬菜、畜禽、水产、花卉、茶叶、竹笋、干鲜果等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去年七大主导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08年的3?郾6:63?郾8:32?郾6调整到去年的3?郾6:60?郾4:36?郾0,实体经济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推动产业升级投资,努力做“强”实体。坚持产业投资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引进来”与“留下来”相结合,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县域实体经济综合实力。抓平台提升。围绕“一主三城三区”县域空间布局和“一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整合提升滨海、柯开等省级开发区发展平台,加快实施柯北二期高新技术产业园、滨海绿色印染集聚区以及镇街工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以柯桥主城区、柯岩—鉴湖旅游度假区及钱杨、平水、福兰新城等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南部山区、东部三镇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整合资源,集聚要素,腾出空间,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平台的承载力和集聚力。抓招商选资。坚持县内本土投资和引进县外投资相结合,在鼓励引导县内企业把项目和资金更多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同时,切实强化招商选资“一号工程”,着力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支持浙商、越商和轻纺城布商回乡投资。去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郾5亿美元,民间投资277亿元,一大批投资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得到落实或推进。今年力争实到外资2?郾3亿美元、内资46亿元,引进5亿元以上高新产业项目10只以上。抓项目建设。围绕“十二五”确定的“325”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切实加快企业“零土地”技改,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天圣差别化纤维、远东PTA三期等一批纺织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和日月新材料、优创光能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夏威夷风情园、联盛国际广场、欧式商业名品街等一批重大商贸三产项目建设。去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3亿元,分别增长20?郾2%、18?郾5%。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20亿元,以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投入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三、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努力做“大”实体。我县外贸依存度高达95?郾6%,推动内外贸市场稳健增长,是做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深入推进轻纺城“二次创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贸易平台的同时,更加注重国际国内并举,着力提高我县产品的两个市场份额。着力扩大内销市场。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信息、物流、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采取特许经营、品牌、连锁专卖等营销手段,构建和完善多元化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力保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力拓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组织开展“布满全球”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境内外展会,重点支持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更多实力企业走出去设立境外营销窗口、兴办实体经济,切实加强出口信保工作,着力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平稳增长。去年我县实现出口96?郾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首位,今年目标突破100亿美元。
苏丽霞
3月18日下午,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召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投资项目推进会。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表示,要促进全省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投资项目的服务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豪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加快实施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以及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将为云南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希望全省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全省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发展。同时,云南的发展,也为云南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金融机构在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壮大,实现自身发展。
就进一步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全省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发展,陈豪对全省金融机构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围绕重点领域,提高金融服务云南跨越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作用,用好、用活各项金融政策,重点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促进云南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要切实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稳步扩大信贷规模,调整存量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着力破解重点项目资金瓶颈,加强对产业“小巨人”发展的金融服务,确保今年全省信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力争全年实现新增贷款2200亿元,涉农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信贷平均增速,直接融资规模力争超过1200亿元。三是要通过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业发展和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支持,加强与各省(区、市)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境外金融服务,加快健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全力营造金融发展良好环境。四是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金融风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工作协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地方金融发展,维持经济金融互促共赢的局面。
记者从会议获悉,2014年,云南省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积极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全省信贷投放总量不断增加,新增本外币贷款219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3万亿元,年末全省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5万亿元和1.84万亿元,全年各项直接融资新增1131亿元,同比增长40.64%。同时,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和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网络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完善;改进
1.引言
网络虚拟经济,是指网络世界中通过使用的虚拟金钱来实现支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推出的一种网上虚拟货币。如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如我国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腾讯Q币、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网络虚拟经济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但是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不能通过银行转账,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网络世界。
网络虚拟经济从产生至今,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专家表示,随着虚拟经济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对现实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逐渐出现。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的网络虚拟经济的行为,防止其影响我国的货币流通。
那么,网络经济货币是否能对现实货币流通甚至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网络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2.网络虚拟经济的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推广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经诞生便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乃置实体经济发来了巨大改变和冲击,那么它以后的发现究竟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久盛不衰呢?让我们从基本经济原理出发,深入了解网络虚拟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一)货币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止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是如此,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生产关系西方学者则一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和一切商品进行直接交换。
一般情况下,货币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
(二)W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若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货币的特征和执行货币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是特定商品预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担保。一般来说,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定向支付工具,供人们购买发行者提供的各种商品等,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账支付则受银行清算系统服务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加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设计了各自的虚拟货币,通过系统认证接受随时支付。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虚拟货币,就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支付。
(三)网络虚拟货币行使的职能
目前,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购买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现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虚拟货币在网络上已经具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种功能,有了现实货币的雏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网络虚拟货币还不能执行货币的四种职能。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实际上,网络虚拟货币属于信息货币。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第二、其价值具有混合价值形态,是一种附加信息的货币卡。一方面其价值取决于面值,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承载的信息内容;第三、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
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与商品供求状况相同。而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系统识别。因此,不同供应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每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都只能依靠单薄的私人信用作为保证,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比起实体经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
3.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网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4.网络虚拟经济的未来
经过全文的经济理论探究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从诞生来看,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发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必要的经济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