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语文教学

数字化语文教学

时间:2023-07-27 16:2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语文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语文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逸而功倍” “数字化语文” 语文教学

“逸而功倍”,这是《学记》的主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同样的道理,“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劳而功半”。“逸而功倍”,数字化语文就能达到这种境界。

一、什么是“数字化语文”

“数字化语文”是以电脑技术和信息数字化为依托,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语文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得到充分优化的一种电脑软件系统。

1.完备的数字化语文课本

武进区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实现了语文课本的数字化,而且数字化课本不但有文本内容,包括教材,背景资料,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等,而且具有超文本性。超文本性:配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许多课文甚至有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这样的一个专题网站上获得的信息,要比在教科书上获得的信息多得多。在学习之余,让学生去这些地方“游览”一番,开阔视野,丰富积累,那将是多么愉快。

2.系统的数字化素材库

“数字化语文”还应有一套为教师服务的数字化素材库,也就是“数字化备课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应有以下内容:(1)课本和《教师用书》的全部文本;(2)主要经典著作的电子版和查阅系统;(3)主要字词典、语文工具书的电子版;(4)各课相关研究资料;(5)各课课件素材库(或称积件库)。素材库应包括图片、视频、动画、音频音效、网页网站等。“数字化备课系统”中的各课课件素材库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以一当十的“各课相关素材”;(6)课件库和微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是征集来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是各级比赛的获奖作品。“微课件”指的是课件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

有了这样一套数字化备课系统,教语文就再不会是苦差事。目前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专题性网站,如“老百晓在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库”等都是信息、资料等相对集中并且运用价值较高的网站。

3.人机互动的数字化语文学习系统

这套系统也可以和“数字化课本”合在一起。它与“数字化授课系统”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内容。授课系统不一定要双向互动。但是,学生的“自学系统”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必须有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表现在: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作业练习与反馈;模拟自测与反馈;学生质疑与教师辅导答疑;测试(单元的、期中期末的)与反馈。这些双向互动的内容,最好利用互连网或局域网,形成一个联系各地各类学校各个学生的大课堂。这套系统还可以比“数字化授课系统”有更多的图片、动画、音效等,以更具趣味性。

二、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模式

数字化语文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及其它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其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三、数字化语文教学将以其绝对的优势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独占熬头

1.解决了学生不爱学语文的问题。传统语文传授给学生的信息多是单一的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学生总面对白纸黑字,当然提不起兴趣。按照心理学规律,越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越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与学习兴趣。现在,数字化语文的课本、自学系统中大多数都有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多感官的内容,知识信息变得直观、新奇、生动、形象,达到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效果,当然大大提高学习趣味性,易于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数字化语文使学习中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则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数字化语文正是出于这种“强烈的资源意识”。

3.挑战了教师也解放了教师。从教师方面说,数字化语文能使教学资料的搜集、检索和处理变得轻而易举,备课也变得容易。把数字化语文光盘放进电脑,或进入校园网的OEM版的这个系统,鼠标点几下,资料就出来了。更为“逸而功倍”的是可以实现“无备课上课”(当然我们不提倡),实现“名师替你教语文”。

但真正驾御数字化语文系统的必须是掌握数字化的教师,它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念、前瞻眼光和复合型技能。为此,构建数字化语文,还须从培养掌握数字化技能的语文教师队伍入手。培训内容也并不复杂:(1)掌握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2)掌握网络技术;(3)学会诸如“PowerPoint”、“Front page”等一般的课件制作软件;(4)少数教师学习掌握“Authorware”、“Flash”等难度较大的软件技术,以及必要的图片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技术,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高档的课件。

数字化语文的建成将大幅度提高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解决已经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学校存在的“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有汽车没有司机、有司机没有货源”的问题,更能解决缺名教师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拥有一套数字化语文系统,就等于请到一批名师,实现“名师教语文”的梦想。所以,数字化语文是未来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2]王跃.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 大学语文

一、数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语文研究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局部领域的研究,如教学方法的锐意改革,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说明大学语文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目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教学目的模糊化。这些年来,不仅仅是大学语文,包括中小学语文在内的整个语文学科均为社会诟病。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模糊,如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工具性的强化都加诸其上;仅对“语文”的理解就很难统一,或曰“语言文字”,或曰“语言文化”,或曰“语言文学”,或曰“语言文章”。无论是长期研究语文的专家,还是扎根一线的教师都难明究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千差万别,因此形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混乱的局面。

(二)教学内容娱乐化与教材编写的经典化。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大学生作为时代急先锋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内很多高校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例如,湖北某高校大学语文讲周杰伦;北大教授孔庆东开设了“金庸武侠小说系列讲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讲鲁迅不如讲张爱玲受欢迎。

(三)教学手段电子化。数字化时代的一个标志是以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与当代城市娱乐文化、产业文化相结合,这为大学语文教学走向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如今大学语文教学中,如果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被视为落伍,当前没有进行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的学校越来越少,似乎以信息技术与复制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无结合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大学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现代传媒技术为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确实带来了很多实惠,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对动画、声音、图像等资料的重组,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原因分析

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带来了很大弊端:视觉形象过于泛滥,课堂教学喧宾夺主,教学安排缺乏弹性。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朗读相比,它又有与语文学科相悖的地方。语文学科主张情感的体验与交流,这种情感体验与交流不仅仅需要营造氛围,同样更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情绪体验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更需要师生之间的眼神言语交流,朗朗的读书声对于大学语文课堂而言几近绝迹,这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最适合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方式,却被我们以多媒体朗读代替,体悟体验被视听觉刺激取代。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之精神的生长和充盈。”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精心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朗读被现代化的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代替。过度依赖现代高科技手段,忽视人脑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将为我们塑造一代又一代只会复制的学生,思想和感悟是无法通过快捷手段来复制的。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高科技带来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各有利弊,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注重了与时代、与世界接轨,却忽视了自身传统教学资源的继承研究和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多地来源于中学语文,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兴起的互动教学法就是数字化时代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基本都是从国外输入,从建构主义理论到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从探讨交流到互动生成,没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本民族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自列强以武力打开我国大门,国人对本民族的东西就丧失了自信。20世纪90年代后,国人对外国理论外国文化的崇尚,说明在深层文化心理上我们依然对自己没有自信。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与研究沿用他国的理论与方法,甚至全盘照抄显然是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是民族语言文化的悲哀。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在未来一个阶段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上,毕竟这些是经过两三千年实践总结的经验结晶,更适合国人的接受心理。

三、解决策略

数字化时代的大学语文研究虽然很有成效,但使其更快发展还需做根本上的改革。

(一)加强语文学科的整体性理论建构。这是当前大学语文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体性理论建构,大学语文的改革将很难走远,继而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当前大学语文局部研究红红火火地展开了,但在关涉整个学科的根本性问题上却还存在太多争议,没有统一思想认识,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大学语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资源研究。包括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利用,处理好继承传统与融合现代的关系,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效融合,提升母语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母语教学研究的本土化。

(三)巧妙融合经典与非经典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遴选既要避免盲目排斥非经典,又要防止出现唯经典是从、非经典一律打倒、固守传统经典的一边倒做法。两者兼顾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做到?比例如何把握?经典和非经典又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给学生?如果经典以可憎的面目出现,学生自然就会远离经典;如果过多选取大众流行文化,一味迎合学生口味、哗众取宠,可能使上课热热闹闹,下课脑中空空。这就需要巧妙融合经典与非经典的教学内容。

(四)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需具备课堂协调能力、熟练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心理,明白其兴趣,并了解社会要求,紧扣时代脉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高职语文教学 辩证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信息化正日益成为改造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国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为改进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新契机。首先,由于信息技术集图、文、音、视、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生动形象,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次,信息技术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资源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同时课堂与互联网的现时连接又使得教学信息新鲜及时,课堂内外得到有效沟通,教学活动与社会实际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45分钟。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知识的范围和学习渠道,网络学习正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构建“大语文”课堂。

(二)教育信息化使高职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相对于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来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首先从硬件方面来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据“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但职业教育又是一种需要高投入保障的教育类型,教学过程需要大量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场所。[1]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未能随信息化大潮得到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方法仍比较保守,教学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新要求。余胜泉教授指出:“目前,大学里普遍还是满堂讲、满堂灌,教学模式僵化,教师表达偏严肃呆板、教学艺术缺乏,单纯知识灌输使得学生无法获得知识的情景化、社会化应用的能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再次,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只要鼠标轻轻百度一下,古今中外各类知识便可尽收眼底。所以从知识的“量”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几乎对等,教师的知识话语霸权被打破,从而对传统课堂中“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里面也夹杂着不少糟粕,正所谓泥沙俱下,使得学生在这种新环境下显得无所适从,这就给高职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高职语文教学特性与运用信息技术误区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学习的活动,它是一个语言锤炼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体验与情感陶冶的过程,是一项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母语学习活动。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必须要以这些课程特性为基础,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语文教学活动首先是一种语言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意味着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使用这个母语“工具”的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母语的情感。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学生自身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像学习游泳一样,不下水永远掌握不了游泳技能。然而在信息化教学语境下,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渐渐少了,涵泳揣摩品味语言的活动少了,字斟句酌、推敲锤炼语言的活动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内容“多、快、浅、省”地和盘托出,放映在学生面前,塞进学生大脑,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要大打折扣了。事实上,有的课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如杜甫诗歌《登高》中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就饱含了诗人杜甫灵魂最深处的感悟。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地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如此深厚的意蕴,非涵泳揣摩不足以通其意。

(二)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其次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与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外壳又总是包含着思维的内容。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包含有语言和思维两个核心要素,所以高职语文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是其题中之义。学习《六国论》,学生通过比较六国贿赂秦国的历史事实与北宋贿赂契丹、西夏的事实,可以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学生通过对《劝学》文中几组比喻句的理解,可以训练他们的推理能力;学生通过对李白《蜀道难》神奇意境的感受,可以较好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品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在信息化大赛上喜欢把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如把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制作成水墨画,用心良苦。但是其不知已经剥夺了学生对文本感知的权利,静止的图片如何能概括得了诗中的空灵与灵动呢?更严重的是他错失了一次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机遇。

(三)高职语文教学活动还是一种情感活动

文章的写作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诚如曹雪芹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阅读文章同样是一个“披文以入情”的情感活动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重情感对话,有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碰撞,有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在穿越时空中对话……我们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忽视情感的存在,正如叶澜先生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一成不变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是一个误区,我们应该树立生成性教学理念,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灵动地把握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课堂中的“小插曲”。

三、高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策略

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一)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在课堂中运用的越多越好。事实上信息技术只不过是新近出现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我们怎么去用它。赵丽芬在《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一文中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该准确把握以下四个“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找到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激活思维,激发想象,把握思维想象的发散点;触摸文本,走近作者,找到阅读体验的动情点;优化资源,教给方法,把握能力培育的着力点。”其见解独到,值得同仁们分享。总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信息化教学,并不取决于信息技术介入的多寡,而要看信息技术介入的适宜与否。

(二)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构建共享型语文教学资源库平台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的优越性在于通过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群体共享,有利于克服以往数据不能共享的弊病。作为学校层面,对内应该出台一些共建共享优质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标准,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设优质课程数字资源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扶持开发多媒体课件、软件和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还应该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避免重复工作,达到较好的资源开发效果。对外加强沟通,打破壁垒,实现教学资源的校际互通,从而构建起共享型语文教学资源库平台。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主体,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熟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埃瑟·戴森(Esther Dyson)在《数字时代的生活设计》里说过,“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只对那些有学习动力、知道运用它的人有用”。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学会把技术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

(本文为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校级课题“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019。)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地区差异较大[EB/OL].

http:///news/zyjsjy/2011/7/content_203724.shtml.

[2]余胜泉.呼唤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EB/OL].

http:///li_lun_yj_1652/20120331/t20120331_761097_1.shtml.

[3]赵丽芬,张小忠.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0).

[4]焦建利.“深度融合”彰显信息技术的效益[EB/OL].

第4篇

新媒体,又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之上的媒介总称。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和互动性,也具有大容量、数字化、超时空、超媒体、易检索、交互性强等特点。就目前来说,高中教学中常用的新媒体形式有:

(1)教学课件。

其中,高中语文教学课件的主要形式有文档、PPT、视频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稳定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合作教学、情景教学、导入教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学习论坛。

学习论坛是一个可以在网上交流的虚拟空间,教师和学生只要注册了论坛账号,都可以在上面帖子、进行问题讨论、开展良好互动、分享学习资料。学习论坛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新途径。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指利用网络而设置的课程。教师将学习要求、上课过程、习题等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借组计算机来开展在线学习、下载资料、选课、开展网络学习等。网络课程打破了课堂对语文教学的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流通。

(4)在线教学系统。

在线教学是学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通过这一系统,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网址、课件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自由进行资源选择和下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线教学系统更具开放性,其教学形式也更加活泼。总之,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形式来传播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入:伴随着深沉的音乐,一幅画卷缓缓展开,鸿门宴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旁边是知名学者对鸿门宴的评价。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很快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语文教学也不再是枯燥无味。

2高中语文新媒体教学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新媒体应用技能

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高中语文教师要顺势而为,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教学助手,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和新技术,加快新媒体操作技能学习,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要端正认识,了解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化课堂视听、文字内容,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知识,将新媒体资源与语文教学真正结合起来,熟练、准确、快捷运用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新媒体教学虽然具有显著优势,但是新媒体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受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认知能力限制,在高中新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展示,而是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即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适应而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课件制作过程中,将学生身心发展、语文学习特点都考虑进去,充分考虑到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新媒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展示更多的课文资料,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图画、视频、影像等形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游戏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方面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扩大知识来源,打造教育合力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语文 教学 不足 改进

世界已经进入全新的科技发展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科技和多媒体科技成为现代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而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也有了改革进化的物质基础。

一、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存在的不足

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教学情境再没有课堂的界限,使中学语文教育的偶然性、多样性、整体性大大强化。在我国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信息化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软件开发方向错误,课件适用面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开发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符合的教育软件。全国已开发出很多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软件,而其中大部分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题库软件,真正面向教学的软件很少。教育软件与教育教学特点不符、实用型低,从而降低了中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二)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师资培训

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还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不足,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不高,信息技术没有真正与中学语文课程结合,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处在较低水平。

(三)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不足

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提高,而在信息化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模式等诸问题的认识更有待深化和具体化。

(四)学校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

信息化教学中,很多学校处在自行摸索过程中,在这样的重复探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束缚下,许多学校的成功信息化教学经验没有及时交流推广。而网络结构不合理的技术原因,也降低了学校之间的经验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五)信息化校园信息陈旧

信息交流是“校园网”最基本的功能,但是目前多数网站的信息陈旧,信息更新维护工作效率低下。结果是大量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闲置,仅仅用来作为参观时的展品,宝贵的资源浪费和长期的资金积压,让信息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困难。

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多方法。

(一)在网络上寻找丰富的课程资源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让学生以各种方法、各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应用网络这个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形象的表达工具。

(二)创造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运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方法。

情景化教学:通过动态动画展示、静态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法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由应用语言表达。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可以多角度应用语文知识,将仅仅存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互助合作式教学: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相关技术,让学生针对同同样的学习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彼此交流合作,开展小组活动。教师给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址,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上获取相应的信息,让学生掌握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并有效应用的方法。

游戏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数字效果,构造充满乐趣的生动环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些角色,以游戏的方法加入趣味性、竞争性和参与性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模拟情景变得更加逼真,创造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虚拟现实”情景,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搞活课堂气氛。

(三)增加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升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传授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这种自主和创造能力比单纯获得知识要重要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也更大。网络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平台,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网络语文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

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单纯的课本阅读,枯燥而缺乏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丰富语文知识,更好的配合教师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很好渠道。

(五)用网络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放学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只能通过家访和电话交流方式,有很多问题在课后无法很好解决。而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了论坛、博客、个人网站和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教师和同学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

实践证明强化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效果,还可以让学会更好的了解祖国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真正应用能力。提高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5.

第6篇

本文从诠释“影视”的含义出发,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阐明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善用”,以期为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应用实践中提供参考。

一、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影视”这个词是英文单词“movie and television”的直译,“影视”,顾名思义是电影与电视两种艺术形式的总称,是通常以文学为创造基础,以信息传播技术为手段,以视觉呈现为目的一种艺术形式。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艺术的播出平台形式也愈加广泛,除去传统的电视与影院,手机、电脑、公交视频媒体、户外LED屏都成为影视艺术比较常见的播出平台,制作手段也越来越发达,广泛、便捷的观看渠道,花样翻新的制作手段,使得影视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同时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里所探讨的影视资源,主要是有一定教育价值和意义的影视资源,不是纯粹的出于娱乐性和商业目的影视资源。

把影视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实践来看,这主要是由影视资源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影视资源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影视艺术将画面和声音综合的艺术,光彩绮丽的画面,生动逼真的音效,都会让观者感同身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很多的教学内容单纯靠教师语言描绘或者自我想象,是有一定局限的,而影视艺术将感官画面直接呈现到观者面前,使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便于对文学作品更好的理解。其次影视资源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在《世界电影史》中,作者乔治・萨杜尔曾经对于电影做出过如下评价:“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 它必须汲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学科, 并且很快地把他们消化, 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影视产生于文本基础,综合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可以说是将文本进行了更加完整和深层次的刻画与表现。通过影视作品的演绎,让观者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尤其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可以通过动态的画面来更加直观的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从而获得更好的艺术陶冶。同时里面包含的历史、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更契合了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原则。

而从教学理论来说,将影视资源应用于语文教学则体现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教学思想,杜威认为“ 儿童是起点, 儿童是中心, 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的所在”将儿童视为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中心,同时提出“:“一切教育都能塑造智力和道德品质, 但是这种塑造工作在于选择和调节青年天赋的活动, 使他们能利用社会环境的教材”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理应从儿童的阶段特征出发,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而影视资源图文并茂,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将其注意点牢牢锁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草船借箭》、《猴王出世》、《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分别节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单纯靠教师填鸭式的讲授肯定无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而这基本名著也被搬上荧幕,并且翻拍了很多版本,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截取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放给学生看,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书本内容,并且能产生持续的兴趣,从而能牢记课堂内容。

二、如何“善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视资源

探讨了“什么是”、“为什么”,接下来就要分析下“怎么用” 了,所谓“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善用’”,那么,怎么用才算是“善用”呢?将影视资源运用到语文课堂上首先就要认识到影视资源对于教学的多重性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当前的小学生身处与信息爆炸的时代,形形的数字终端充斥周围,小小年纪的他们就已经学会通过网络渠道下载观看各种影像、视频,而所有的影视资料,既有助于语文教学,同时在这个商业化时代,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很多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不正当价值观的传播,会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到这点,在课堂运用的时候,首先要有选择的运用,多选择具有正面、积极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另外当涉及到一些不当的影视资料时,要给予学生适时引导和说明,将这种影响规避到最低。

而影视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的“善用”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可以通过影视资源的引入来变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托着腮帮子在听,而且授课顺序按部就班,学生缺乏互动与期待,通过影视资源,可以让学生在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观看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讨论小组互相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从而加深课堂印象,并且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源对整个单元的语文授课进行有机调整,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进行动态结合,对于精度课文,通过影视片段的回放与细致讲解,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对于略读课文,则主要通过影视资料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与感受,自主去思考教学重点。

名篇欣赏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很多古今中外的名篇都有相关的影视资料,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鉴赏高尔基的《母亲》时,可以先播放电影《母亲》,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进行课堂导入,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有个主观的认识,而在观看、学习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以“母亲”为主题,发动课堂讨论,从创造手法到形象塑造、电影演绎,还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进行自主形式的创造,比如手抄报,电影配音,让学生知识的积累走向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程作为母语教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将影视资料“善用”到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遵循小学阶段学生特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有力手段,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共同作用下,可以激发小学生学科兴趣,加深课堂印象,并使知识的积累逐步演化为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影视资料对于小学生全面的成长也是广泛而深入的,将其有效纳入到语文教学中,也将是大势所趋。我们也期待通过影视资源的善用,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加多彩。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PPT课件 问题 建议

一、研究背景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教授知识基本是以教师板书为中介,而信息化快速发展下的现代语文课堂上,多媒体尤其是PPT( PowerPoint)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PT的使用确实使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形象性,为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了条件。2010年,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在《纲要》以及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得到迅速深入发展,在城市和农村都得到了广泛覆盖,尤其在农村,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上出现PPT,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步骤之一,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一剂催化剂。[1]由此可见,多媒体尤其是PPT的使用确实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缕春风。

但笔者团队通过调查发现,语文课堂上使用PPT这一做法,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教师的语文课件从哪来?教师如何设计课件?传统板书将何去何从?学生更偏向哪种选择?,等等。关于这些问题,很多一线教师和学者都发表过相关著述,在笔者查找到的论著中,多数是从多媒体的使用入手,只有极少数作品直接着眼于PPT这种最常见的课堂多媒体辅助工具。并且,这些作品多是从理论知识或描述现象上解决问题,缺乏实践调查的数据支撑,基于此,笔者团队针对PPT的使用组织了调查,以江苏省为例,对苏北(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苏中(扬州市扬大附中)、苏南(苏州市园区六中)地区中学以及传统老四所师范院校(包括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团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问题,并在文章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PPT在中学语文教学使用中的问题

(一)教学依赖多媒体

自《纲要》提出后,时至今日,信息化又发展到何种程度?出现了哪些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多媒体运用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位置,比例大概在40%――80%之间,也就说明,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主要以多媒体为教育中介,教师越来越多地依靠这一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使课堂教学愈发数字化而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

表1:

中学教师卷

请问您认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您所教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 选项 苏北 苏中 苏南

80%以上 0% 0% 0%

60%-80% 20% 25% 50%

40%-60% 60% 50% 50%

20%-40% 20% 12.5% 0%

20%以下 0% 12.5% 0%

(二) 内容缺乏原创性、针对性、时效性

教师制作PPT课件,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课件的内容从哪来。如今网上信息资源丰富,很多教师为了方便直接下载现成的PPT模板,甚至,有些教师上课的内容也直接下载下来,笔者在听课期间,亦发现有些教师的部分上课内容是百度文库得来的,这样做的可能结果就是信息的庞杂,导致课件内容失去原创性。调查中也发现,有53.33%的中学教师认为在“有效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其次,教师制作的课件在设计上容易进行图片视频的堆砌,PPT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和书本知识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出现“一刀切”现象,使课件内容失去针对性,调查显示,40.28%的学生认为抓不到学习的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另外,笔者团队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有些老师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课件内容,一份课件沿用几届,这就失去了课件所必需的时效性。

(三) 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调查数据显示,在语文课堂上,有18.96%的学生选择了“多媒体课件中,图像音乐视频过多,学习气氛过于轻松懒散”这一选项,28.44%的学生则认为“使用PPT课件后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虽然比例不大,但显示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即使抛开图像音乐等的堆砌问题,就图像音乐视频本身对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如笔者团队在某中学听一位教师讲授《绝地之音》这篇文章,当这位老师讲到这绝唱时,不仅在课件上播放了一段音乐,而且自己还唱了一段,这两种做法笔者认为都有不合理之处,我国的语言内涵是丰富的,仅仅靠教师选定的音乐来指导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只能局限在特定的内容中。再者,45.97%的学生认为“使用ppt课件后,上课进度变快,来不及记笔记”,学生只顾抄写PPT上的内容,来不及思考,思维经常处于跟不上的状态,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无法真正把握课文内容,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表2:

中学生卷

请问在语文课堂上,您是否会发现以下现象? 老师比较依赖多媒体设备 44.55%

ppt等可课件与课本结合不够紧密,偶尔偏离主题 35.55%

ppt课件多而杂,无法抓住重点 40.28%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音乐视频过多,学习气氛过于轻松懒散 18.96%

使用ppt课件后,上课进度变快,来不及记笔记 45.97%

使用ppt课件后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28.44%

表3:

中学教师卷部分选项

请问您认为中学在语文教学与信息化的整合过程中做得还不够的有哪些方面? ppt课件密切结合文本,突出学科重点 53.33%

有效信息的筛选和过滤 53.33%

ps和视频剪辑等基本操作不能很好地融汇在课堂中 40%

三、PPT在中学语文教学使用中问题的建议

根据上文中总结的PPT使用的不合理,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多媒体形式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是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指向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教学中介形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因此,有必要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多媒体的选择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与板书为主,学生主要是听、接受、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内容系统,针对性强,效率高;具备言传身教的影响;便于管理;集体环境好,学习氛围浓。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教学质量受任课教师的制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PPT的使用也有其优劣之分。基于此,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8.82%的学生选择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选择何种教学辅助工具,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需要,合理选择,发挥二者各自优势,正确而高效地发挥其辅助功能。

表4:

中学生卷

与传统的口授板书教学相比,请问您更喜欢哪种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 21.33%

多媒体辅助教学 27.96%

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8.82%

请问您为什么喜欢老师实行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节奏适中,思维可以跟得上 73.33%

在课堂上传统教学方式有更多时间和老师互动交流 46.67%

一种习惯 31.11%

板书更加突出重点 71.11%

利于记笔记,集中注意力 82.22%

(二)课件设计紧密联系课本

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来源,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资料。教师在组织课件内容时,应紧密结合课本内容,将课本内容作为课件内容的第一手资源,合理设计,巧妙组织。在抓住课本的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应“适可而止”,首先在形式上,多媒体的内容和种类不要太多、太过花哨,要有“度”;其次,利用多媒体,要正确把握课件演示内容的总量。[3]要避免信息的数字化照搬,一味追求生动性而忽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脱离课本的教学,必然会造成内容的繁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散漫无章。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性质。在中国,语文教育主要是指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包括汉语言形式的把握和内容的理解,汉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当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养成学生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和习惯列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4]因此,应该重视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祖国语言不能简单地依靠单一的技术形式来完成,应当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注重分析语言的内涵,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其丰富的想象感受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做到真正地感同身受。要避免“注入式教学”限制学生思维的弊端,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要注意课件内容的及时更新,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变化、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等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要注重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增强他们对语文课件的客观认识,以便更好地选择、设计课件内容。

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发现的眼光探究现代多媒体技术尤其是PPT使用的双面性,充分发挥有利因素的同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并积极解决问题,以便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发挥其辅助功能。

注释:

[1]孙建国:《PPT在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2年,第71期,第50页。

[2]蒋笃运,张豪锋,王萍,蒋晓龙编著:《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261页。

[3]杨辉:《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使得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成为了摆在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崭新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1.只有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才能顺应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时代潮流。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提供操作便利、友好交互的途径和工具,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接受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语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强大的获取语文学习资源、处理语文学习内容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信息作品可以给人更多的享受;丰富多彩的信息产品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2.只有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才能满足越来越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青年学生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影像和超文本等多媒体的学习知识的形式非常普遍。学生对多媒体的记忆和感受能力更强,符合认知和记忆的特点,所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学习特征,更有利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3.只有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交互式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丰富的资源的自主学习。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网络互动,把网络作为全新的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辨别、筛选、整理,通过在线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甚至可以获得额外的知识。教师可以搭建网络的BBS、聊天室、博客、QQ、Email等多样化的平台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基地,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异时空的双向互动的新型课堂。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

1.利用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课堂创设灵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语文教学,为语文课堂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觉信息,还有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动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调动视听,意欲畅想,沉浸在情境美和作品文字美的氛围中,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拓展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现代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为学生进行网络高中语文课程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渠道。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视频、音频、图像、超文本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搜集有助于学习的各种信息,帮助自己学习理解文本,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增加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将学生个性化探究和互助合作式学习结合起来,提升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电子邮件交流、会议演示、网站、在线交流等成为了信息与交流的流行方式。让学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博客等现代传媒手段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的讨论,交流心得。学生将线下的自主探究获得的个性化文本解读,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个性主张,在相互探讨中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才能最终达成语文学习的目标。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现代化教育中,小学语文的现代化是所有教学学科中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学科。较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需要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将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利用好丰富的信息源泉,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注入时代的活力,让语文教学在信息手段的作用下“声动”起来,较好的解决一些教学难点、重点。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升,营造出一个具有现代气息、易接受的现代教学环境。有机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结合,是现代化教学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的教学上突破难点的机遇和对教师要求更好、更高的挑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教学资源、手段、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急剧增长,开拓了教学视野。教学信息量的扩大,使得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教学,以更容易接受的方法,获取到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手段,培养学生在大量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大胆的创新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处理分析信息和交流获取的信息资源,努力做到开拓教学思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适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课文中单调的文字声画并茂起来,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感受内容的深处意蕴。信息技术能为语文教学提供演示工具,教师能够使用现有的教辅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把原有的文字课件变成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多媒体教材,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很高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展示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消化。以往都是老师单方面决定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显得极其被动。在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学的交互性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丰富的学习资源感染下,学生对语文的语感和应用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也会有质的飞跃。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内容的有机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大多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符合社会发展,具有现代气息的教材。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较远,离实际信息较偏,小学生不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够跨越历史、地域的界限,情境再现、另辟蹊径的展示教材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接受理解离他们较远的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内容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更容易被接受,更接地气。

(二)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在人才济济的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以往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教授式,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性不能完全被发掘出来,课堂死气沉沉,气氛萎靡,没有活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利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手段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交互式的学习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教材中的资料,去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将小学语文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学生的社会见识。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学习内容有效的联接起来,极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快乐的学习中来。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掌握两者整合的有效方法,不能盲目去把信息技术灌入到教学中,不加选择的滥用多媒体课件。单纯的为了现代教学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假思考的照搬,不能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准确地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准确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应该精益求精,让教师创造性的不断改进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力求恰到好处,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相关文字,意蕴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现代学习环境。 如《鸟的天堂》中讲的是一棵大榕树,枝生根,根深入泥土里。教师授课时,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创造出大榕树生长的情境,把大榕树生长状态、环境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脑子想、用耳朵听、用眼睛观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是最能够引起共鸣的。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要合情、合理地运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高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的各个教学环节无缝地衔接起来,合情合理的在教学中进行新的尝试,突破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难点、重点。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直观的形象信息方法,运用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教材的内容更深刻的被理解接受。

(三)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一、前言

现代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下,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拉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短期内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多;网络丰富了师生的信息和交流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效率持续提升;又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但实际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科学性不足,或者存在一些误区,阻碍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为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值得深思。

二、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

(一)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过度,多媒体成为课堂主宰

一些语文老师为追捧潮流,过分运用多媒体,使其成为课堂主宰。他们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即为现代化教学,多媒体上课才是好课。所以,不管需要或不需要,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正常教学,语文课堂中,突现重点的板书几乎看不到,声情并茂的范读也很难找到。

(二)程序化的课件教学流程使语文课成为电教课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书本和黑板”由教学课件所取代,教师简单的电脑操作虽便捷,但师生间特定环境下的感情交流不再。过于程序化的教学流程下,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有所降低,语文教学虽换了新面孔,但仍然沿袭老路。

(三)拒绝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广的素质教育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中传统教学思想。“升学率”仍被大多数教师及学生家长看重,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时,仍将其作为重要标准;也有很多老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始终坚持“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的理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不必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仍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多媒体教学耗时大,网络不良影响日益加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走进语文课堂并非必要。

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整合意识

前文分析提到,现阶段,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错误认识导致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要么并不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么使用过度,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效果受限。为此,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逐步提升整合意识,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整合式教学,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为语文教学所用,从而切实加强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推广多样化电子教材

语文学科跨学科性很强,未来的教学内容要求同步实现跨学科、综合化。除了语文教材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加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开放式教学,破除传统语文教学格局限制。为此,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求积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电子化教材,丰富传统的文字教材形式,以多样化的媒体及网络教材加以丰富和渲染。与此同时,应依托网络,尽可能将教材数字化。

(三)发挥课件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

首先,以教学要求为中心制作课件。教师应深挖教材实质,围绕教学内容对课件制作资料进行选取,力求掌握其丰富的内涵,保证课件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性、想象力。其次,持续提升教师课件制作水平。学校有必要加大教育投入,广泛鼓励语文教师积极思考、创新,开发优秀课件资源。第三,课件应便于操作。课件制作时,应把握便于操作、易于修改这一原则,使其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第四,注重人机互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师生互动、学生和计算机互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促进提升教学效率。第五,做好日常课件收集。不同课件适用的教学环境不同,对语文教师来说,日常课件资源收集相当重要。日常工作中,教师应积极搜集、整理信息资源,以便按不同教学要求组合和运用。

(四)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保证,丰富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易于展示个性,转换于语文知识和个体意识之间的教师意愿,使教学方案的个人逻辑色彩更浓。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法,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更有效。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随意组合、改造、再利用,力争教学方式个性化。如,作文教学中就可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再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从而加强其主动参与性;又或者,学生可在网上发表作文,同学间、师生间完全可利用现代化交流工具进行讨论、评改,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效果更好。

四、结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冲击并迫使语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要求持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并同步加强信息能力和素养,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语文综合能力的学生是当前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此,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充分、科学地加以运用,既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又必须按语文教学需要恰当运用,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儒德.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4(2).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但是,若老师引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只是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还能够将难度大的知识点简易化。而动画、声音与视频都能够辅助学生们的理解,图文结合的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兴致性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帮助的需求,若教师有意识地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有趣的题材进行本章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融入新的知识点才能同学们的各个感官上明确地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囊括和获得。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角和核心,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媒体技术的拓展正为此供给了较为便利的前提条件。因为多媒体技术具备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能够真情实意地将课本上文字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性,还能够模仿实际的情景语言交流,使致学生们能够在在脑海中体现和回顾,并且同时实现了同学们在课程中充当“独角戏”的角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设施设备当作了简易的投影仪。这也是中小学中常有的问题。而某些语文老师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将静态的图形与语言文字照搬到幻灯片上,因此使整个幻灯片看上去缺乏一种新颖性与新奇性,从而显得整个课件没有值得思考和观测的内容,从而无法让学生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效大量减弱。

2.教师过于追求音频与视频的程度,从而使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简易化,也失去了课程的主旨,若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动漫、听音效,也就容易让同学们分散了对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力度,从而使致学生们将大量的心思都用于兴趣的画风上,无法认真严谨地听老师讲解,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

3.幻灯片的容量很大,放映的速率也很快,学生也仅仅使一晃儿过,并没有认真地落实在知识点中,以至于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臻善自己的笔记,另外,因为课件的放映与教师的讲述是完全同步的,有时候,看课件的同学们无法认真聆听到老师的语言,而听取老师表述的同学们又来不及看幻灯片,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学生在一堂课上持续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明白课堂中的核心知识点。

三、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出现的问题的办法

1.建立科学性的多媒体观念,真正解析课堂中老师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联,多媒体也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式,并不能完全充当教师的职能,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能够尽力接受教师的教导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媒体的技术为辅,以自己的言语和板书为主,不能“主次不分”。

2.提升幻灯片的品质,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其幻灯片主要以趣味为主要切入点,其主要额目的也就是让小学生们提升对语文的学习潜力,从中也获取到学习方法,才能够给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优质的基本功。除了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把控知识的重难点、主次分明,掌握整个章节额中心要素。

3.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流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只有在核心的地方找到关键点,才能够增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从而使课件更具有针对性。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就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结语中阐明道———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虽然能够让我们日常生活更为便捷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完全依赖。的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古典的方式也就是以板书、老师的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体,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进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了课程中,但是本质是完全没有更改的,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整个课堂更为生动性、直观性、重要性,但是若使用不恰当,依然会适得其反,而在这之中只有我们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去领悟,才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加顺利化。

结束语

在多媒体应用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是十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的,而且,教师以多媒体进行辅助能够将教学的进程效率加快,还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够得到创新与改善。将课件编制得更为优质性和全面性,才能够让整个课堂打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物尽其用,让同学们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潜能,整体性地提升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32-36.

第12篇

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入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面向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现实。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的出现创造了学生无阻碍的高互动环境,这样的互动环境,提升了师生间互动的质和量,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对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探索兴趣。

1.利用“电子书包”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课堂上以教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都是手动操作,费时费力。但是一旦将电子书包引入学校课堂,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我们都明确,“电子书包”不是单纯的把教材装进移动终端,而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网络环境的应用,“电子书包”在不久的将来就像学生手中的笔,将是一种必须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现代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将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以手持一个电子终端进行授课,学生也不用背着厚厚的书包来上学了,直接打开电子书包就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这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教学人员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转变自身固有的教学思维,还需要自己去学习使用电子设备,因此,要真正做到让电子书包应用到教学,首先,要破除的就是人们(包括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人员等)思想上的束缚。让他们接受并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好处,只有转变了他们的观念和对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利用“电子书包”来优化课堂教学,才算是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电子书包”改变传统的阅读和书写习惯

将“电子书包”推广到教学当中,这直接的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虽然手机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已经慢慢流行,电脑键盘打字也早就盛行,但是这些都可以说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而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和用笔书写仍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对于教师,不用经常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不用一大堆的批改作业本,对于学生,做作业只需要在PAD端上轻轻一点或者键盘打字就可以完成,其实都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在讲解重要知识点、创设情境及讲解需要记忆巩固的内容时,利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的广播演示功能,就比学生用“电子书包”进行摸索更为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混合学习环境下学生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

3.利用“电子书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电子书包”的运用,可以规范学生的听读、书写、发音。规范教师的语文教学行为,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利用“电子书包”动画展示生字,如损、剔、珑、瑶、烬、瑰等,对每个生字都是按照笔画顺序出现,同时有标准的发音和组词,还有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多音字辨析等信息。通过对生字的读音、笔顺笔画,有效规范了学生的听读、书写习惯。然后,教师再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建造至毁灭的整个过程视频。学生通过对视频中规范的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解说,目睹外国侵略的历史史料,深刻体会到了文章的教育内涵,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电子书包资源的科学使用,规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边学边思的行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4.利用“电子书包”包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感悟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师能够选用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比如,在进行"东北大森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及其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东北大森林的图片、视频和网站资源,让学生直观体验东北大森林的四季美景。通过“电子书包”的使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5.利用“电子书包”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