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别墅景观设计方案

别墅景观设计方案

时间:2023-07-27 16:2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别墅景观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别墅景观设计方案

第1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1课程基本信息

单周6学时,双周4学时,16周,总计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主要以实际景观设计的各类别项目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培训和引导,强调各种软件绘图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前期准备。

2课改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问题——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疏忽专业的创新应用。(2)课程内容问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未与目前最新实际项目接轨。(3)课程教法问题——师徒制虽提出由来已久,但由于缺少项目支撑,执行力度不够。课程效果问题——学生技能掌握不牢,知识也不够全面,甚至对自身专业岗位的参与度不高。

3课程改革思路

该课程对接的职业任务可以描述为“组织景观项目的设计工作,控制工期和景观实施效果”,需要在就业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施工、管理等多重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研究时,将熟悉设计成果的制作流程,并能利用做作业提交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作业进度,对后续实施效果做简单的预估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将知识目标定位具备支撑园林设计岗位执行任务的技能与知识广度,了解当前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在素质培养上注重时间管理意识,善于支配利用好既定计划,并按步实施,有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协调。因此,整体上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为改革导向。本课程以园林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本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具体安排如下:模块一园林要素及设计(10学时)、模块二园林规划布局分析(以东湖三角池公园为例)(10学时)、模块三别墅庭院园林规划设计实践(16学时)、模块四校园小游园景观设计(以校图书馆前中心绿地为例)(38学时)。

4全课实施过程——项目情境设计

本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师,本学期具体学习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如下。任务一:小组完成一份公园规划设计的调研报告。①工作描述:对海口新建成的东湖三角池公园进行考察学习,分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素与空间布局特点,选取一处景观节点绘制分析图、总平面图、景观细部做法、手绘效果图等,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并完成5min~10min的调研成果汇报。②基本要求:有认真进行调研并做记录,描述条理清晰,辅助配图表现精炼。任务二:小组完成别墅庭院设计方案。①工作描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别墅庭院的设计,查找案例资料,收集各式庭院设计风格的设计元素,完成草图方案的手绘,并上机用CAD描图,Photoshop渲出总平面。①基本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地块功能要求,考虑问题较全面。任务三:小组完成校园景观改造某个节点的创意方案。①工作描述:调研分析以人工湖为核心的校园绿地的景观现状,手绘表达出地块形状,四周道路的走向、宽度、路名,相邻地块的建筑性质,地块内的园路走向、园林建筑及设施的布局、现状的植被群落等。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地块内的一处场地做景观改造,列出改造的缘由及思路,绘出节点方案,写出设计说明。②基本要求:现状调研系列分析图及改造后的意向图及设计说明表达清晰。

5实施过程与评价

(1)基础理论梳理——以具体项目为导向,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通俗易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两周课时。(2)具体任务解读——将设计任务书分解成若干具体信息,例如总体指标以及风格要求、成果要求等。并选取自己做过的项目来做案例分析讲解。(3)实践模拟绘图——设计步骤讲解、角色模拟、传统设计表现与现主流绘图软件的结合。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创作。(4)阶段性汇报——将整个作业完成的阶段设置若干个时间节点,并设定每个阶段的考核重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每个节点汇报小组进度与成果。

6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 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精致化设计

1. 私家别墅花园景观特点和现状

1.1. 私家别墅花园的景观特点

私家别墅花园式一个较封闭的私密性空间,是主人进行聚集和交往活动的场所。我国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的吃、穿、住、交往、工作、学习等日常性和休闲型活动。而现代别墅花园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已超出物质的范围,空间布局的形式成了增强某种空间特性的需要,因而私家别墅花园具有独特的景观特点:地形构成丰富多样;花园风格因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不同而不同;景观设计部只停留在视觉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追求某种意境的层面上;使用者在自己的花园里可以放逐心灵、任意驰骋,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通过任何一种方式获得美的感受。

1.2. 私家别墅花园景观现状及设计要求

私家别墅花园式属于房主个人的私有空间,应根据自己的喜爱可在其中布置各种园林要素,创造符合个人审美情趣的个性化景观。花园是心灵的归宿,淡漠繁荣、聆听静谧是多数别墅拥有者的追求。私家别墅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景观的设计,而是主人心灵的雕琢、审美情趣的外造。因此设计尊重主人,设计遵循精致化,是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的归宿。

2. 私家别墅花园园林元素精致化设计注意事项

2.1. 植物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多样性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精致化设计要求设计师不仅可以利用植物的外形美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还要求设计师从心灵上领悟植物的内在美和气质,实现与植物在创作意境上的沟通,从而满足使用者在生活艺术上的追求。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万木复苏,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落叶飘黄,冬季虬枝崎岖。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一旦被设计师所领会,便能利用各种植物素材创造出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给人不同的时间感受。另外,利用植物还可以进行意境的创作。因此应注重传统技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作,利用传统技艺可以在花园中借助植物书法情怀,寓主人之情于精致之景,使之情景交融。

2.2. 水体

水是别墅花园里的精灵,它可以与别墅花园中的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水景图。水用在花园中的任何角落,都会给人创造一种温馨、舒适、自然、和谐的氛围,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因此设计需保留了水在花园中传统的设计手法,但同时又着重考虑了水在色彩、声音、保洁、气味以及形态方面的应用。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在感官方面的体验较少。精致化设计打破了水在自然界的自然规律,利用精良的现代技术使其根据人的主观需要,在任何时候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而产生无限乐趣与各种美的形式。

2.3. 园路

精致化设计抛弃了有园必有路、有路必曲径通幽的设计手法,而是尊重现有别墅花园面积普遍小的现状重新整合设计方案,不单把园路作为赏景的路线,还把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造。别墅花园的园路设计主要在铺装材料上做文章。铺装材料的形式与质地十分重要,因为铺地的形式和路线起着传递庭院设计者意图和使用者审美价值的作用。花园内同一空间,园路的同一走向用同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可以使全园富有变化,从整体上看了又达到了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路面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尺寸模数也要与路面的宽度相协调。可以说,园路的铺装表达了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2.4. 通道

通道是指从院门到住宅入口之间的空间。目前通道的设计一般被认为是可以忽视的环节,认为用简单的铺装结合出入方便就可以了。而精致化庭院设计认为通道是展示居住者情趣的最好舞台,以为内它会给来访的客人留下第一印象,要使客人进院门后在通往住宅入口的空间内感到赏心悦目,体验出此处非彼处的设计理念,从而感受到主人的兴趣品味。

设计通道时,还要考虑从大门到房间入口的整体性,甚至要考虑到如何与走边的街景协调,如何作为街景的一部分而参与景观建设等内容来进行规划设计。精致化设计的设计师要负责考虑花园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至少应该让房主意识到设计大门周围环境或通道时,自己的行为是构成街景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师要与房主达成一致,设计出能与走边环境保持协调,并能陶冶过往行人和来访客人情操的作品。

2.5. 园门与围墙

目前,别墅花园一般没有明显的大门和围墙,只象征性地用植物或低矮的栏杆围合,这会重影响到房主的隐私。别墅花园的院门或围墙的造型直接体现并决定于居住者的艺术追求、兴趣爱好以及财富状况,院门周边的环境也会使来访者感受到居住者的生活水准、文化程度及修养。另外宅门周围安装的邮箱、门铃、门灯、户名牌O附属品的布置应与宅门、围墙的高度、幅度相协调,以免造成杂乱的布局。因此,必须在全面考虑到使用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大门和围墙进行精致设计。别墅花园的院门和围墙因各自的特点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精致化设计的院门和围墙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标准:(1)要与主体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2)作为花园一景,营造出整体气氛;(3)作为花园的构造物,在结构上要坚实可靠,在施工上要精准细腻;(4)与相邻及周边的建筑协调,对美化周边环境作出贡献。以上4点对于院门和围墙的设计能否体现出花园的整体风格、能否与街景协调一致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每家每户只按照各自的喜好和预算来建设花园,以致形成了彼此不相关、完全没有统一性的独立单元,很难构成协调的街景。

3. 结语

在庭院设计领域,设计上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人都从庭院设计的角度提出质疑,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怎样的设计理念才能在众多竞争领域站住脚。精致化设计认为这不全是设计、施工的责任,选用劣质的建材、单调造型、容忍或认可品味不高的作品面市的开发商也需要反思,需负起引领精致化设计理念、开发高品质住宅的责任。一座新建的住宅花园应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居住者的兴趣品味,并以简洁你明快的风格展示出来。因此,不仅是庭院,就连门、围墙,甚至是一块门牌、一件墙饰挂件,其造型设计都要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并且体现使用者的价值取向。总之,别墅花园的景观设计要遵循精致化设计原则,并对花园中任何一件可能影响整体效果的因素给予足够重视,严格遵循尊重场地、尊重场地主人的设计原则,以此为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摸索出一条合乎时代特征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潘跃红.创造休闲、精致、优雅的家园一现代居住小区建筑设计新理念探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2(4):450-452.

[2]杨雅.布局精致隋景交融―一金众・经典家园环境景观设计[J].广东园林,2003(S1):33―34.

第3篇

本文作者:万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的渊源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设计和艺术都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汤姆林逊在其20世纪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始于艺术,也在开篇就提到“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髓表现在对同时期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园林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圆厅别墅巴西利卡,从法国凡尔赛宫到英国画家园林都是当时社会、经济、艺术、绘画、雕塑等的间接体现。其中更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决定了当时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从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中获取灵感也不失为当时景观设计的一大灵感来源。各个时期的景观园林设计都受到了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当代国外的景观设计中多可找到绘画上的抽象主义,印象派,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等思潮影响的痕迹。而我国的景观设计也与国画、书法等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我国古代名园至今仍是旅游胜地的拙政园即使明朝画家文徽明为王献臣设计的一处私家园林,处处体现着国画之美艺术之精粹。要想充分认识乃至理解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必须先了解设计年代的文化背景、艺术背景、社会背景、人文背景等等,没有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师是一个毫无艺术修养,孤陋寡闻的白丁。那些已经成名的景观设计大家无不是对多种学科涉猎广泛,造诣颇深的。

现代艺术影响下的景观设计

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艺术观念上的影响,其次是艺术形式语言的影响。自莫奈的印象派产生以后,西方艺术的模式和标准不断受到挑战,同时艺术家呼吁的要以自由的精神投入艺术创作成为西方艺术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最后,单一的标准被,“多元”成为艺术的核心观念。各种艺术思潮层出不穷,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都在不同方面拓展当代艺术的内涵。在新的艺术观念的推动下,新的景观艺术观念也得到了发展,相应的新的景观形式语言也开始在园林设计上的得到不断的应用。

低碳美学下景观设计的实际案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大环境的不断恶化,低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提出的观点和关注所在。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近几年国内景观设计一直围绕着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进行。如何让自然做功,如何让景观设计既保持现代美学的特点又符合当代低碳环保的概念,对于当下的设计师而言是一重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俞孔坚大师无疑是国内低碳景观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从稻田大学到世博会后滩公园等都是一个个低碳美学景观设计的代表佳作。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状态最少地进行人工干预,使设计施工中释放最少的二氧化碳。以生态为目标的景观设计和低碳环保的城市湿地设计是近几年来的主旋律。在这些方面俞孔坚从切身体会到身体力行,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使得低碳艺术美学成为影响当下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当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已不仅局限于美,而且要实用要让设计说话要让自然做功。使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空口号,而是真正作为城市的环保系统和城市名片的VI系统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主角。

结语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景观设计和现代艺术美学之间都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改革对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千百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美学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参考是明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毫无艺术修养和感觉的设计师设计出的景观设计是怎样的,我们也无从证实一个毫无美感的景观场所是多么的晦涩无味。我们知道艺术虽然不是景观设计的全部但是它是灵魂是生命,它给予景观设计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必然会从多方面考量其功能、形式、美感等等,综合各方面的调研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设计,最终形成出色的设计方案。

第4篇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愉悦港湾居住区坐落在宁河县政府芦台镇主要干道光明路东侧。规划建筑形态有四层半、五层半住宅、联排别墅、单体别墅,建筑风格极富现代气息,迎合现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心理。住宅小区绿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让人感到是生活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使人们感到拥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家。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表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表现居住区自保存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在此次小区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还可再改造、提高。住区的功能区按照人的需要,合理办法,改善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彼此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本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彼此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按照各居住组团的不但要有科学的小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办法来提高小区的彼此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而交杂,提高不但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便利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安定为原则进行办法等)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对所规划的居住区内部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进行现场勘察。

(2)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理清现住居民对本小区现状的意见,归类居民的文化涵养及年龄层次。

(3)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4)制定设计方案,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规划设计。

(5)初步设计规划草图。

(6)更深一层完善草图。

(7)毕设完成。

三、工作进度按照实际绘制局部效果图草图。

20xx年3月27-30日绘制平面图。

20xx年4月01-20日将已绘制的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给老师批改。

20xx年4月20-25日最后确定功能分区及效果图小样。

20xx年4月25-30日再次实地考察分析并绘制道路系统平面图。

20xx年4月31-5月16日 确定最终详细方案,认真遵循老师所给的意见绘制修改方案。

20xx年5月16-30日制作电子版的毕设,加上详细合理的设计说明。设计完成,准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项, 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根据标准执行。

[1]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33(4):15-18.

[2] 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9-62.

第5篇

关键词:下沉式广场景观;特性;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下沉式广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广场的地坪标高低于地面的标高,这种设计的方式是对城市空间的一种合理应用方式,也突破了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解决地上和地下空间的过渡性问题,也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 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的主要特性

1.1 要充分满足人们的步行自由 现代城市人将步行视为一种非常健康有效的锻炼方式,所以,在下沉式广场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它的步行性,这样就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的空间。同时,步行的自由性也是由下沉式广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地面与地下存在着高差的时候,采用步行的方式是进入广场内部最好的方式。

1.2 体现在下沉式广场要具有良好的休闲性,这与它本身的独立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下沉式广场往往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可以带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与它向上发展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就很好地与外界的噪音和视觉方面的干扰隔离开来,为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块可以作为心灵之舟停靠的港湾。这就要求下沉广场要有休闲性,让人们在广场中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的形体和心灵。

2 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遵循整体性的原则 下沉式广场的规划与设计,都属于城市整体规划的范畴之内,所以,要与城市中的其它空间,构成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还要切实保障居民户外活动的使用性,也要注意到历史景观的保护等功能。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出发,去考虑具体的设计方案,将城市规划的空间目标和生态性作为研究与设计的基础。

2.2 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体现人本关怀,现代城市设计中,将人性化的设计放在了非常关键的位置,这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其中也包括对下沉式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在下沉式的广场中,不仅是要解决交通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娱乐性质以及商业服务性质,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要重视空间的维度,把握好具体部位尺度的大小,避免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一种压迫的感觉,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

2.3 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生态城市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才可以和谐相处,其中包括生态进化的规律,生态平衡的规律以及生态优化的规律等。在设计下沉广场景观过程中,也要根据生态化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让下沉式广场成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3 城市下沉式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点

为了提高下沉式广场景观设计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在设计方案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3.1 控制好空间的尺度大小 下沉式广场的尺度因素是导致最终设计效果的关键环节,同时,适当的空间尺度还可以增强人们对下沉式广场的认可程度,身处其中不会感到围合的压抑,也不会感到空旷。

3.2 可以通过适当的种植规划提高下沉式广场的审美性 种植作物可以构造出不同的纹理和图案,还可以通过作物的芬芳为周围的环境营造一种舒心的氛围。一些具有观赏性的绿色植物,还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中,有植物存在总是会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在这样的环境中散步也是一种享受。通常来讲,下沉式广场在选择植物的时候,适宜选择的是羽状叶、半开敞的树木,这些树木可以让下沉式广场的空间具有层次性,还可以有效削弱高层建筑中透过来的强风,净化空气,也不会因为风的强度比较大而产生比较大的破坏力,还可以提高广场以及街道的娱乐性。

3.3 不断提高下沉广场的无障碍设计水平 基于下沉式广场的设计特点,在出入口的设计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们的需求。例如要为坐轮椅的人们专门设置通行的通道,这样可以充分满足其出行的需要。对于老年人的通道设计也要符合老年人的行走特点。在地下广场的出口和入口的地方,要增加标志的提醒力度,避免因标志不清晰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例如,要加强标志的视觉强化功能,还可以通过光照和视觉的反差效果,来增强视觉的冲击力,起到有效的提醒作用,也增强了人文关怀。如果是带有升降电梯的下沉式广场,也要做好相关的示意图标显示,要流出足够的空间供轮椅的回转。

4 结语

综上所述,下沉式广场景观的设计不仅要从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来进行设计与建设,还要充分彰显出该广场的使用特性,满足城市人多样化的需求,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中式风格景观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间,它延续了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

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

从景观外表上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

到中式生活的韵味。新中式是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

前的风格。 由于新中式风格在传统景观基础上有较多改

进和创新,目前在别墅和公寓项目中都有应用。

1、新中式园林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2、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2.2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3、万科第五园——典型新中式景观解析

3.1 设计风格

万科第五园是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3.2园林营造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

4.1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4.2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4.3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5、结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参考文献:

[1]姜凌,万婧,潘鄱. 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 2011(06):119-121.

第7篇

关键词:山地别墅;规划;建筑设计;自然环境;人文关怀

Abstract: Mountain villa not only meet people living functions, but also ha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ecological, multifunction, can satisfy people's various requirements. Mountain villa not only solve th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but also the cultural heritage, full of humane care, realiz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mountain villa;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ca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顾名思义,山地别墅就是指在山地建设的别墅。但是山地别墅又不是简简单单在山地建设建筑物,山地别墅是指建筑房屋依山而建,傍水依山,即是指在不改变原有植被环境的基础上构建建筑房屋,实现别墅与环境融合,人工建筑和山水花草的交相呼应,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山地别墅首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兴盛起来,然后逐渐风靡全球,引领居住方式的改革。它要求人在自然面前要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姿态,不能任意的改造破坏环境。山地别墅是一种新型的房屋建筑,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有高超的建筑设计经验,而且要求设计人员要有全面的知识体系,要综合生态学、园林学、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行为学和心理学,因地制宜的将别墅融入到山体环境中去,做到“山地中有别墅,别墅中有山地”[1]。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首先讲述我国山地别墅的发展现状和原则,然后探讨山地别墅的设计建设,最后总结山地别墅的发展方向。

2.我国山地别墅的发展现状

山地别墅看似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房屋,但是归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园林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多为私人所有,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一般的住宅要大上不少,主要的功能是供园林主人游玩休息。园林建设从以往对自然的模仿演化到虚实结合的写意山水,深刻的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园林设计与山地别墅在设计理念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设计要源于自然,但是同时要高于自然,讲究诗情之中自带画意,幽妙之处自带意境,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此外,园林的亭台楼榭之间还蕴含着园林主人的独特哲学思想和道德情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虽然山地别墅的概念源起于西方社会,但是中国的园林建筑可以为山地别墅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3]。由于我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较低,山地别墅的优秀案例还少之又少,而且系统的理论书籍和相关论文也是缺乏,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和理论。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不少学者开始注重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且结合我国的园林艺术,将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从山地别墅的建筑物建造方面着手规划、总结、设计,另一方面着重注意山地别墅生态坏境的维持和保护。进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理论,并且有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支持,设计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山地别墅,比如杭州西湖山地别墅区、绍兴鉴湖山地别墅区、北戴河山地别墅区等等。

3.山地别墅设计原则

3.1山地别墅的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

归根到底,山地别墅的最终使用者还是人,山地别墅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山地别墅的设计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要不断的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4]。设计者应该在建筑建造前进行大量的设计调查,充分了解各类人群的居住需求,提高山地别墅的居住舒适度,不但能够保证别墅功能齐全,而且要保证各个功能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套有机的系统。山地别墅的建造可以利用山地本身的资源,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或者将生活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以人为本”并不是全部按照人的意愿进行设计,而是为“人”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3.2因地制宜,将山体、风景和建筑相结合

在山地别墅建造之情,应该根据山地本身的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地貌、土壤、气候、植被都是要调研分析的对象。设计师首先要明确山地的复杂多变,然后摸清山地的结构特征,有平缓也有坡度,有沟壑也有平地。地形起伏缓急会带来难度,但是应该合理客服困难,利用有效条件,让地形的“起伏缓急”为我所用,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让“困难”转化为“优势”,最后利用山地的地形特征,建立地基和设计建筑。山地周围大多景色宜人,生态环境和谐,每一处的风景都是独立不可复制的。山地别墅的建造应该巧妙的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让环境成为建筑的基础,建筑也为环境增色。

3.3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传承地域文化

山地别墅在建造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山地别墅是系统化的工程,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要以经济为基础,文化为衬托,社会为载体,做到各个方面的统筹兼顾,营造出舒适安逸、生机盎然的生活环境。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环境特点,在山地别墅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地域和历史的因素,比如要满足当地居民对建筑的审美情趣,北方的建筑粗犷,南方的建筑婉约。要使居住在山地别墅中的人感受到别墅承载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提高别墅本身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面貌。

4.山地别墅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4.1总体景观布局和部分景观分区

山体别墅总体景观布局可以借鉴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借景手法,巧妙的借景可以营造出鬼斧神工的效果。借景主要指的是利用山地独特的视觉角度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比如垂直的山体特性可以丰富构图要素,让所有的景点都能尽收眼底。用景也是一种巧妙的设计方式,充分应用山地自然中的风景,让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被我所用,让建筑物融入到风景中去。除了借景和用景以外,我们还可以人为的造景,造景要符合整体的建筑构造,当然有时候故意背道而驰,“制造”出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的景点,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山地别墅的特殊性,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区需要设计师特别关注,这部分的景观分区一方面要符合整体的景观布局,另一方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不规则的序列布局中找出规律。

4.2山地别墅和自然环境、文化的结合

山地别墅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要做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保持整体性、独立性、层次性、适应性、有机性等,即是保持别墅和自然浑然一体的整体性,同时要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层次性,别墅适应自然环境,环境反馈别墅,自然环境要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化。如果仅仅将山地别墅作为居住的建筑设计就“大错特错了”,山地别墅还具有承接文化的功能,在技术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艺术的展示。优秀的山地别墅必定拥有独特的内在品质,而文化作为展示内在品质的最好载体,也是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重点注意的。我国的山地别墅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大量的借鉴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建造出符合中国本身特色的山地别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5.结语

综合上述,山地别墅的设计应该注意建筑和环境相互结合,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垂直方向的设计,还是水平方向的布局,都要求设计师有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我国山地别墅发展较晚,技术相对落后。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再加上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借鉴,笔者坚信我国的山地别墅将会迎来一个辉煌的时期。

【参考文献】

[1] 姜允芳,石铁矛,王丽洁. 都市气候图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6:39-44.

[2] 冯潇.我国山地居住区景观设计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人学,2010:2-3.

第8篇

缺乏个性的城市环境,不具吸引力。而在企业的建设销售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有个性的景观则是这道理的产物。景观中的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元素(景观导向系统),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是对环境的第一视觉接触,第一印象和初次评价。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景观导向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讨论。

良好的标识导向应该具备的条件:明确性、最小限度的意义、标准性、反复性、人性化、统一性、可视性。导向系统的规划设计的原则也是根据这一条件做出相应的归纳。标识系统的规划是进行标识系统设计制作及安装的指导思想,是标识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在标识系统工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导向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它是通过管理空间或环境信息来帮助使用者知道方向的过程。

关键词:景观导向系统 个性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标识的景观是文化的一个以立体为突出特色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景观来读懂我们的文化,标识牌是构成美丽景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标识牌来了解读懂某个地区某个时期的文化。然而遗憾的是,标识牌正在严重地损害着一座城市的魅力,因为越来越多的居民,不断膨胀的城市和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标识牌的使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不考虑过分拥挤和复杂的城市环境,标识牌就被随便地竖立起来,而且混乱不成系统,发挥不起比较有效的作用。为了正确地处理这种状况,标识应该被当作另一种社会语言符号,一种景观来设计和制作,从主观上提升文化空间的质量,并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符合人的需求,发挥应有的功能。对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这个尤为重要。

1.景观导向系统的概述

景观导向系统,就是环境中的标识导向系统,言简意赅来说就是“标识环境”,由标识系统地构成的和谐生活环境。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标识导向就是牌子加文字,所以人们习惯把标识称作为“标识牌”或“导向牌”,其实这只是标识导向的一种存在形式罢了。标识导向不仅仅指导游指示牌,它还包括原本存在于该地区环境中,表示独特的地方性及信息的某些事物。而所谓的标识(sign),就是“记号”、“符号”、“信号”等,就是把想要传达的事情用记号来表示的形式和作法。简而言之,不是某个实物而是信息本身,而是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所以从广义上讲,像被称为地域性标志的建筑物、树木等都可以称为标识。

2.凤凰城景观导向系统规划与设计

2.1凤凰城的概况

凤凰城位于广州新都会增城区诞生,路网发达,是以别墅为主体建筑的区域,以销售别墅楼盘为目的住宅区域,住宅产品类型丰富――独立花园别墅,联体别墅,花园洋房等一应俱全。其设施配套发展,包含商业、教育、娱乐、饮食、体育于一体,还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工景观。凤凰城内天然湖泊、山林交相辉映,创造了人与自然沟通的景观环境,景观大道、休闲凉体、文化村落等结合,宛如一个世外桃源形式的城市,是以一个易居的好环境。

2.2整体景观风格、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布情况

凤凰城主要由洋式风格的独立别墅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连接。橙色屋顶白色墙的别墅被匆匆绿绿的植物环绕包围。每个苑区都有护城河和植物组团带环绕,这作为各个苑区分界线,同时隔开主要干道。凤凰大道是交通网络的主干,交通的汇集点和分散点都在凤凰大道。道路和别墅都有高于人视线的植物群落把它们相隔开来,对车行和人行来说,走在路上,视线主要是一个个茂密的植物组团。

凤凰城的功能分布情况

碧桂园凤凰城是一个综合性居住区。居住、商业、医院、教育、娱乐、饮食、体育、交通、旅游,以及销售管理都是凤凰城所具有的功能特点,分布于主干道两侧,第一到第六交通绿岛之间。进出口、商业街、教育学校、娱乐、酒店饮食、交通、旅游等这些生活要点主要的分布于每个交通绿岛的四个方向,都以交通绿岛为线点,这里就是抉择方向的要点。

2.3分析交通布点。

凤凰城的交通分布,就像一个水纹网络,所有的支流都会汇集到主要交汇流域――凤凰大道,凤凰大道贯穿于整个凤凰城,走出广园东路,进入凤凰城就是凤凰大道。凤凰大道的两端就是凤凰城的出口、入口,车行、人行量的主要来源。大道的交通绿岛就是支流的汇集点和疏通点。

凤凰城的各个苑区,就被支流所环绕和贯穿,支流的主流下去还有很多小分支,枝杈口非常多,网络复杂。

2.4存在的问题

凤凰城其面积大、分区多、交通网络多样复杂,如果没有完善的景观导向系统,必定会让大部分居民、顾客、甚至员工都处于一个混乱的迷茫的状态。

据调查,凤凰城的主干道交通标志符合国家规范,主干道的交通标志发挥着它基本的作用,有利于通行,也符合无障碍和通用设计原则。但是,在区域标识多方面存在缺陷,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景观导向系统规划不完善,也存有不合理,在设计上与当地景观不协调,甚至有破坏景观的现象。例如:城市区域示意图只是一个板牌子竖在入口处,这不仅没有起到导向的作用还破环了主入口的景观环境。

入口出口没有为行人作出标识,也没有指示牌指导方向,让人迷茫、感觉困难和尴尬;道路上原有标识只有零散分布着几个指示娱乐、酒店和销售中心的指示牌,设计不一致,不协调(如图6);商业城中欧式的别墅建筑上树立着各种大小不一,没有任何景观美观性的标识牌,影响视觉,破环景观;

进入各个苑区没有清楚地导向系统,只有一些破坏着街道景观的街道标识牌,没有明确导向,有街道标识牌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苑区是一个一个相似风格的别墅组成一个生活区,景观的相似性以及道路系统的复杂性,在没有明确的景观导向系统 导致了行人如顾客多处的不便,甚至有为达到目的感觉苦恼、批评;作为一个企业单位,以销售别墅为主,但销售中心却没有名称标识和位置标识;主要功能的区域没有设置标识也没有导向牌,没有发挥导向人们生活的功能;水域区域多,但不曾见有说明性或限制型的标语、标识。他的企业形象给顾客的第一印象就是景观导向系统,这个景观导向系统又怎能让人们感觉生气烦躁和甚至批评呢?企业形象与景观导向系统紧紧连在一起。

2.5提出建议:

标识牌可以用作了解读懂某个地区某个时期的文化。标识应该被当作另一种社会语言符号,一种景观来设计和制作,从而从主观上提升文化空间的质量。对一个房地产企业,这个尤为重要。应该对凤凰城的景观导向系统作出重新的规划和设计,不断明确标识的定位,将各个标识整合起来,强化网络之间的连接,解决问题。

而且景观标识导向不仅仅是标志或者箭头,而是要与建筑、景观和图形融为一体,适应多层次、多形态、多空间的复杂要求,真正形成系统化设计。运用这个理念对凤凰城的区域的景观导向系统作出规划与设计。

2.6设计方案

(一)规划方案说明

根据道路、环境和人流方向的分析,把凤凰城景观标识导向系统中的导游标识、位置标识、引导标识和说明及限制标识,作出规划与设计。

导游标识

根据人流进入方向计划把导游标识,放置于凤凰大道的入口的右方向的花坛上,还有就是放于交通中心、凤凰城酒店门口。

首先把导游标识放置于凤凰大道的入口,是因为进入入口就告示着进入了凤凰城的领域范围,人们都有一个心理,要先了解道路分布,找到目标的方向才会进行下一步,急需导游图的指导作用。虽然这里人流量、车行量比较大,但是凤凰大道的入口处的路宽大约有30米,没有阻碍物体,形成开阔的视觉空间,有利于在车上的人的视觉利用。而且在花坛的转角处有一个缓冲带,人可以停留在那里等长途巴士外出。所以这里适合设置导游标识,要求在设计上要造型高大夺目、美观,与环境协调,导游图清晰明确,内容齐全。结合企业利益发展,还要有宣传的效应。

然后,把导游标识放置交通中心,是因为普遍外来的无车人士进入凤凰城,都是通过凤凰城城巴进入,而终点站就是交通中心和凤凰城酒店门口,同样需要为外来人带来导向作用,需要设置导游图。

位置标识

位置标识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你再哪里。

所以可以根据凤凰城的区域示意图,设置位置标识。首先是每个苑区的出入口需要设置位置标识,还有荔枝公园、增城荔枝文化村的门口,这种位置标识的设计规划希望能结合区域示意图一起,多功能发挥。然后是在交通中心、销售中心、中英文学校、东方商业街、医院、凤凰城酒店的门口设置,这些地方的位置标识的设计要求结合建筑、外界环境,力求能达到个性,醒目,和谐的要求。最后在街道和门号牌上作规划设计,目的统一环境,美化环境。

引导标识

根据道路的分析,引导标识的作用,在每个还有两个或以上的交叉路口都设计指示牌做引导标识,指导人的方向、明确他们的位置。而且这引导标识具有连贯性,指示要反复性,线性系统规划,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交通绿岛分布在凤凰大道上,汇集和分散车流量作用,交通绿岛是行车人视线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也设置引导标识,这样方便他们明确目标、决定驾驶的方向,有利于交通的疏导。

说明及限制标识

这是出于人们的安全、使用的方便性和人性发展,而作的规划。考虑到位是规划的第一点,如水环境,考虑人身安全的要作出规划,考虑到要珍惜资源的也要作出规划,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都要作出规划。

凤凰城的特点就是植物环绕整个交通道路(如图8),就是说导游标识、位置标识、引导标识和说明及限制标识的视觉的背景都是绿葱葱的植物。在设计规划上,字体、色彩要求区别于植物组团。

设计

设计着眼于视觉识别系统、与景观设计的风格统一性、可操作性、交通布点的分析、符合人体工程、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设计理念要和谐、亲切,具有个性。重视

字体的选择与组合,以及排版。

凤凰城中,放置导向标识的地方,背景都是植物组团、绿色为主。标识的材料和字体颜色应与背景达到和谐统一,但要具有本来的醒目性。

参 考 文 献

1.鲍诗度 王潍梁 葛荣 等. 《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2

2.白殿一. 2006. 城市导向:功能和艺术要完善结合 科技日报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099-03

1、引 言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小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居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2、体现“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区的位置、住宅户型平面、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住宅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2.1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1.1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笔者设计的园林景观,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欧式风格的条形住宅和各个院落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居民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2.1.2 “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2 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笔者认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2.2.1 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小区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21世纪的建筑和小区设计,随着就WT0观念的逐渐发挥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2.2 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反映处小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小区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1 项目实例

湖南湘潭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为8万多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2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其中绿化率达到40%。

3.2 园林景观设计构思

为充分体现出现代高尚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自然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设计: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

保和生态意识概念。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3.3 场地现状及评价

本项目根据现状分析总结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如下:

1)根据场地周围三面绿化围合的优越条件决定了小区与山、水的内在呼应关系及场地精神的延续,利用植物成为新的构成因素,构成了小区的主题:“水景、密林、人家”。

2)道路、停车场与建筑留给景观的空间有限,尤其是一区中心绿地,因地面构筑物过多,空间较为分散,需寻找一种元索来统一整个园区,所以利用自然的处理手法;改变园区的尺度感,并因形就势将功能分散,散点在整个园区之中,方便住户使用。

3)现状场地地势平坦,竖向变化不足。故在尽量遵循土方就地平衡原则的前提下,塑造出多变的山地效果,组织和分隔不同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3.4 具体设计方案

在场地现状及评价及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本生态型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确定以“水景、密林、人家”为主题,见图1。

突出园林山水格局的构成元素――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生态的最佳城市人居环境。

3.5 生态型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特色

3.5.1 “水景”

南北走向的水系,将社区的不同空间相互串通,依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水流的形状也产生或潭或溪,或渊或池,或静或动,或深远或幽静的不同变化。同时,围合水系的地形与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体系,为社区营造了理想的生态格局。小区内“小溪”成为贯穿整个场地的脉络,沿水系设计了各种休闲,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边、交流在浓荫下、休憩在花丛中,塑造一个亲和、健康、生态的时尚生活社区。体现人与城市生活和谐,集阳光、健康、都市情怀于一区,突出都市人文景观特色,见图2 。

组团绿地相辅共同构筑了小区的景观绿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入口广场绿地的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均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楼间休憩空间强调向心力,设置植物围合的“兴奋点”,配合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与具有节奏的和弦,使整体环境景观意象渐人。

水景区植物的配置根据水流的特点及区域做不同的配置,在喷池处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此外,水际边缘配以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等得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水际线景观,如迎春、棣棠、黄菖蒲、千屈菜、水葱、香蒲、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水流经过的狭长区域则以垂柳,水草、置石对比布置,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石缝处则以棣棠、南迎春、金钟花、书带草点缀,尽显江南水景的风韵和地域特色。

3.5.2 空间形式多样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空间美学将成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导则。树廊、竹廊、花廊等多条视觉景观通廊的营造,将社区内不同空间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口主轴线将南北各空间有机贯穿起来,空间序列感强。南北方向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和东北西南2条次景观轴线将园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形成严整的“线形”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状”空间节点适度结合的空间形式。再利用植物、构筑物、不同材质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与手法塑造下一级尺度关系中“点”“线”“面”空间,使整个社区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为你展示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小区大庭院空间中以大桂花树为主体,分别布置樟树、紫薇、玉兰、红枫、南天竹等,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园林的散漫、无序。此外,根据观赏性植物的季节性,分别选取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如春天开花的白玉兰、紫荆、紫藤、泡桐、合欢、海桐、鹅掌秋、樱花、桃花、迎春、金缕梅、连翘、流苏树等,夏天开花的有木槿、广玉兰、紫薇、夹竹桃、石榴、栀子花、棣棠,秋天有桂花、木英蓉、夹竹桃、小叶女贞、胡颓子、油茶、金丝桃,冬天开花则有梅花、枇杷、腊梅、山茶等等。根据不同的花相、花形、花色、花期,便能创造出四季花开不断、美丽芬芳的景观效果,见图3。

3.6 主要景观节点

3.6.1 入口景观区

位于小区西部主人口,一组红色跌水景墙、水台阶、石壁水景墙塑造了该区的总体形象。红色跌水景墙以其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人口景观的雕塑性和标志性。

3.6.2 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包括一区和二区中心绿地2部分。区内一条贯穿南北走向的水溪是中心绿地的主要园林景观核心,也是视线的通廊。亲水平台、密林广场、水边汀步等,是人们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以水景为依托依水设计了亲水平台、水边广场等,主要如下:

1)树林通廊:人口道路的布局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

2)童趣广场:考虑到成年人看护孩子的便利性,该广场与西侧的林荫广场相对,将成人活动范围与儿童活动范围紧密联系。从安全性和趣味性考虑,该广场的铺装采用木铺装和塑胶垫相结合,种植池、座凳等小品均进行特殊设计。

3)浅池涌泉:作为该区的特色景观,曲折而灵动的潺潺水湾,自然散落的水中置石,汩汩跃涌的泉眼,都将为小区的环境增添无限的动感和情趣。

4)聚景广场:以水景为依托,依树临水的聚景广场是一区中心绿地最佳的景观观赏点,景观在此处一览无余,框景、对景、借景等园林设计手法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广场外缘的曲线形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水的机会。

5)诗墙画壁:位于E中心绿地的北入口。高低错落的系列景墙排列于主园路东侧。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与西方现代绘画、雕刻艺术相融合,体现现代都市人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小区各休闲广场周围则以绿地及乔木、灌木、花卉混置,通过雕塑喷泉的合理应用,在各角落自然形成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园林小品,如香樟、银杏、石楠、垂柳、冬青、女贞、乌柏:红色的枫树、卫予、水杉、盐肤木、无患子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小区园林的地域特色,使小区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内,将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景观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亲切柔美的感觉,使小区整体显现气派、豪华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4、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中,它体现现代人居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人居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我国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刚刚起步,但从本小区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今日科苑,2006(4):17

第10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英语 词汇特点 翻译方法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指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孙筱祥,2002)。其最早由美国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创办,2011年正式成为我国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和幸福指数,风景园林不仅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还可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刘滨谊,2005:4)。因此,通过学习英语借鉴西方先进的风景园林知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基础英语有很大区别(刘法公,2001)。风景园林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其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风景园林英语词汇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征,主要表现为术语性,普通词的专业性,缩略词多,与相邻学科词汇的借用,其翻译方法主要为音译、直译、音译加直译和意译。

一、风景园林英语词汇的特征

(一)术语

术语(terminology)是指“某学科的专门用语”(李行健,2010:1223)。风景园林学属于跨学科的系统学科,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是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孙筱祥,2002。)风景园林涉及的领域很广,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园艺学中的waterscape(水景),knot bed(花结花坛),natural garden style(自然式园林);植物学中的bloom-time(花期),xeriscape(节水型园艺),saline-alkali tolerant plant(耐盐碱植物);生态学中的ecological succession(生态演绎),habitat(生境);林学中的clump planting(丛植),vertical greening(垂直绿化);土壤学中的colloidal soil(胶质土壤),clay lenses(黏土防渗层);美学中的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baroque(巴洛克);文学中的Aestheticism(唯美主义),rhyme(韵律),criticism(批判主义),等等。

(二)普通词的专业性

在风景园林英语中,很多词汇所表达的含义与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含义不同,这些词汇有其专业的特征。例如,Corridor通常表示:(建筑物内的)走廊,过道,通道;(沿着重要道路或河道的)狭长地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但在景观生态学中,Corridor指廊道,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连接在一起(车泉生,2001)。在景观中,master plan指“总体规划”,这里的master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表示“主人”、“硕士”、工程造价(construction cost)中的cost通常指“费用、成本”,但在这里要译为“造价”。form通常指“形式”、“表格”,景观中的bidding forms指“标书”。bust通常指“胸部”,在风景园林中指“半身雕像”。population通常指“人口”,在景观生态学中指“种群”。park通常指“公园”,但在industrial parks中,其要译为“园区”。cut通常表示“切口”、“削减”,fill通常表示“满足”、“足以填满某物之量”,而在风景园林中,cut和fill表示“挖方”和“填方”。

(三)缩写词

缩写是指“用拼音文字把一些常用词语或专门名词用比较简单的写法标出。通常是截取原词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来表示”(李行健,2010:1263)。风景园林英语里的缩略词一般为首字母缩写词,例如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的全称为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但人们一般称为ASLA;Fine Arts(美术)缩写为FA。这些词都是由除介词外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的。

还有一种是缩写词与普通单词的组合,风景园林中常出现庭园、建筑物等名词,这些名词一般为Villa,Garden,Park,Cathedral,Palace,National Park,等等,这些单词用首字母缩写。例如Villa用V表示,哥利别墅用V.Gori来表示;Palace用P表示,彼萨尼宫用P.Pisani;黄石国家公园用Yellowstone N.P.表示。此外,在景观设计施工图中经常会看到将某个单词简化的缩写词,如Height简化为Ht(高度),North简化为N(北向)等,在施工图中,这种缩写词大量存在,例如P.A(绿化区域),GR(防护栏),F.S.D(全尺寸细部图),El.(立面),Dwg.(图纸),O.C(位于中心),S.I(雨水口)等。

(四)相邻学科词汇的借用

风景园林学从相邻学科,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如建筑学中的arch柱拱,parapet女儿墙,water-proof course防水层,grade地坪,leveling course找平层,drainage trench排水沟,platform railing平台栏杆,glazed tile琉璃瓦,ancient architecture古代建筑等;城市规划中的urbanization城市化,Historic site历史地段,Residential land居住用地,garden city花园城市,Reserved land保留地等。

二、风景园林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译文形式与内容和原文一致(方梦之,2005:92)。一般来讲,术语和缩写词采用直译法,因为“术语有严格规定的意义,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方梦之,2005)。如White Hall Palace译为“白厅宫”;parterres de broderie译为“刺绣花坛”,“de”为法语,译为“的”;barrier design译为“障碍设计”。而缩写词如AAT(Art&Architecture Thesaurus)直译为“艺术和建筑辞典”,N.P.(National Park)直译为“国家公园”。

(二)音译

音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方梦之,2005:96)。一般来讲,术语采用音译法,例如Bush Hill Park译为“布什希尔公园”,而不能译为“布什山公园”或“灌木山公园”;伊斯兰的iwan译为伊万;法国Rococo译为洛可可。同样,中译英时,囿被译为You,御花园译为Yuhuayuan。

(三)音译加直译

风景园林中常出现庭园、建筑物、风景区、公园等,例如Gunston Hall,Greenwich Park,Carlton House。翻译时通常一半为音译,一半为直译,可作直译的单词有Villa,Garden,Park,Cathedral,Temple,Palace,House,National Park,等等。一般来讲,带有人名和地名的专有词采用音译加直译法,例如Adonis Garden译为阿多尼斯园,太液池译为Taiye Pond,苏堤译为Su Dyke。

(四)意译

意译(free/semantic translation)是指译文内容一致而形式不同(方梦之,2005:100)。和直译不同,意译不是按照原文字句意思而是根据原文的文义进行翻译(李行健,2010:1566)。一般来讲,专有词采用意译法。例如stepping stones译为“汀步”,不能直译为“踏石”;package plants译为“丛生植物”,不能直译为“包装植物”;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译为“标示系统”,不能直译为“图表信息系统”。

三、结语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起步较晚,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更需了解国外最新的设计理念、新型材料、设计方案等,这就要求设计者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不仅可以与国际人士交流,还可以看懂大量的外国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世界行业的最新动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泉生.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生态研究,2001,(11):44-48.

[2]丹尼斯.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66-479.

[3]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刘白玉.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4):34-37,43.

[6]刘法公.外语与外语教学[J].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2001,(12):25-27,30.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8]孙筱祥.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4):7-12.

第11篇

1前言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长达70多年,从192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花园》(与J.C.亚特兰大合著)起,到1992年规划设计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数十部,完成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100多项。其中,《人类的景观造园》(TheLandscapeofMan)[1]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规划设计界广为流传。

回顾国际规划设计界发展的历史,建筑和景观曾经是相互分离的两大部分。过去,建筑凌驾于景观之上,支配着景观;如今,这种情况不复存在,甚至已截然相反。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景观成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世界各国关注焦点的转变,生态环境问题已被优先考虑,这些都促使景观规划设计学进入了重要的中心舞台。虽然起初杰弗里·吉利柯是个建筑师,并且在学生时代最初也与其他建筑师一样得到了建筑学的严格训练与实践,但是在这场景观第一、生态第一的观念转变进程中,他是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界当之无愧的主帅。

2专业教育背景

本文着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绍,并非个人传记。但是,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有赖于对于其生平的了解,因为,规划设计作品自身无法解释发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长达70年的规划设计生涯中的这样和那样的转变。对这样一个职业变迁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单纯的设计作品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对其设计动机的了解、痴迷以及兴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经验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学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统的教育。之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建筑师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导进入位于贝德福特(Bedford)广场的建筑联合学校,就读于建筑学专业。在那,杰弗里·吉利柯与其学友J.C.(约克)斯费尔德(J.C.(JOCK)Shepherd)合作,进行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那时,几乎没有关于该领域的权威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细心地记录下来,其他要素则被排除在外,与建筑邻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园也不例外。因此,这一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后来事业的形成。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激起了杰弗里·吉利柯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哲学领域的好奇心。凭借其古典主义方面坚实的基础,他开始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这种将设计与哲学相联系的习惯,最初只是暂时的、尝试性的;后来得以确定和继续,最终贯穿其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同时,这一习惯也扩展了其作品范围。

3专业实践的发展与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第一阶段从1927年获得建筑师从业资格开始,长达30年之久,极大地影响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其间,主要有三件事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第一,当他还是学生时,获得一个机会,转向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这启发了他思考建筑物及其环境的整体关系;第二,在此后的一段时期,他留校任教达五年之久,学生们对于那个时代现代建筑的狂热追随以及对于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和尤里奇·门德尔松(ErichMendelsohn)作品的狂热崇拜深深地影响了他。这两种不同特征的影响使他既能深刻理解历史传统,又能跟上时代潮流。第三,在花园设计和建筑设计中,他都得到了家具设计师高登·罗素(GordonRussell)友好的专业支持。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专业上已具备巩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领导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对于大多数规划设计师来说,这也许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20世纪五十年代末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1960~1980年期间,其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的变化。他改变了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一地应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技巧。这一单纯的转变对其设计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并极具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其景观设计哲学思想,这可以从他作图的线条、构思以及完成的项目中看出。

与其设计哲学的追求一样,杰弗里·吉利柯不断发展的技巧也是注重实效的:设计形式的表达在不断地进化并得到提炼升华。出于对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同情,早期的古典主义手法得到了修正;当后现代主义理论迷惑了许多出色的设计师之时,其“二元论”使他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期间具有巩固的地位。总之,他总能轻松自如地游离于现代世界与古典主义世界之间,对于二者驾轻就熟、胸有成竹。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绝大部分属于环境设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生态方面的考虑总是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生存环境这一人类的根本资源,杰弗里·吉利柯认为,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在其名著《人类的景观造园》一书中(1975年,1986年、1992年),杰弗里·吉利柯写道:“今天,作为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在逐步展开的世界面貌表现出了集体性的物质主义而非规定的宗教性。在先进国家,个人在其所拥有的家园住区之中产生、演化、并形成其个人信仰。对他(她)存在的最大威胁可能并非商业第一主义,并非战争、污染、噪音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耗,甚至亦非断子绝孙的危险,而是由于鉴赏力的严重缺乏和历史上价值观念的相继解体毁灭所导致的盲目无知,而这种相辅相成的鉴赏力和价值观念正是那种单纯而伟大的理念的象征。”[1]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读

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设计与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项目,他总能探索出该地的场所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清晰地定义下来,从不脱离和歪曲事实。这样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项目中就已有所体现,例如查达·乔治(CheddarGorge)或作为对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园。在查达·乔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通过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过水池的反射进一步强化;在迪奇雷公园,被赋予历史意义的长平全合适,使得整个建筑物成为后来加建的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图1)。又如在拉尼麦德(Runnymede),肯尼迪纪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达纪念碑,必须穿过自然林地,这是一条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场所各方面的条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许多园林设计中,他首先将主体建筑安排在景观环境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安放在环境中。在大约20个项目中都曾运用了长平台或长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台。随着这一设计技巧的发展,它更多地浓缩了场所的历程。在拉尼麦德,它被设计成联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条线;在克罗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长步道被改换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线的形式,连结哈尔(High)街和花园;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长水体的旁边;在心境园(1986年)中,它又变成一条水上游线,一条通过综合场所的主要游线。对此,迪奇雷公园的委托人提到:“无论怎样,平台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项伟大成就。”

透过林荫道的狭长景观视轴(vista)是杰弗里·吉利柯景观设计的另一个主要词汇。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它们都被合乎逻辑地设置,与其余的景观要素相辅相成。在诺丁汉(Nottingham)大学(1955年),哈特威尔(Hartwell,1979年),布列斯卡(Brescia,1981年),圣保罗的沃登拜里(WaldenBury,1983年)和休特(shute,1987年)以及其他无数的项目中,这一特殊的景观被杰弗里·吉利柯创造或再创造。尤其在贝克汉姆·布鲁德(BuckenhamBroad,1977年),贝尼威尔·麦纳(BarnwellManor,1981年)和唐德克姆(Tudcombe,1989年)中,这一手法更为突出。在埃汶顿(Everton)中,许多技巧被有效地用于遮掩直接的视线,以使游人在经过此步道时能观赏道路两边的景色。

水是又一个使杰弗里·吉利柯着迷的景观元素。在许多项目中,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景观要素,例如休特(1970年)和莫丹拉(1980年)等。同时,水也常常作为一种现状特征被加以开发利用,例如撒顿场所(SuttonPlace)(1980年)和心境园(1986年)等。在撒顿场所中,水如瀑布般泻下;休特项目则充分开发具有视听双重感受的涓涓细流;在为迪奇雷(图1)等所做的规划中,杰弗里·吉利柯特别增加了泉水,以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水的表现形式。

为了增强上述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许多辅助设计要素被或者联合、或者单独地使用。这些辅助设计要素的范围从凉亭、坐凳到棚架、雕塑、水缸,到装饰性的花瓶、篮子等等。它们被有计划地、有效地应用在许多项目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许多要素还被确立为花园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然而,即使这样,杰弗里·吉利柯一直十分谨慎、节俭地应用它们,以求获得高质量的景观环境效果。

在杰弗里·吉利柯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精彩的植被规划。仅仅在三个案例中,植被规划被证实是成功的:克里汶顿(Cliveden),埃汶顿和撒顿场所。实际上,前者是由他的妻子苏珊·吉利柯(SusanJellicoe)设计的;后两者则是由海利·斯莱福(HilaryShrive)设计的。杰弗里·吉利柯只是与他们共同商榷设计方案。事实上,杰弗里·吉利柯是第一位敢于承认自己不是种植设计师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从以上可以看出,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尺度涵盖极广,从小规模的城市花园到大面积的游憩综合场所。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这些作品的共同要素呢?首先,在理性分析方面是考虑人性的尺度。其次,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关注人类的天性。杰弗里·吉利柯认为,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在领悟、感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将依此行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二是人类群体共有的。在创造力面前,这是一种十分谦逊的态度,至今,只有他认真并坚定地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思考研究这一规划设计界的根本问题。

杰弗里·吉利柯还是第一位声称自己是现代主义者的设计师。如果说他是现代主义者,那么其现代主义是不受特定时间影响并且更加专业化的。对于新事物,他总是以一种不断考察的态度对待它们。在每个项目中,出于灵感的需要,他总是涉猎得更加遥远、更为广泛。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自对于文艺复兴艺术的热爱,杰弗里·吉利柯成了一位热衷于评价现代绘画和雕塑的人,特别是对于保罗·克利(PaulKlee)、马列维奇(Malevich)、康达斯基(Kandinsky)、毕加索(Picasso)、亨利·摩尔(HerryMoore)和安东尼·卡罗(ArthonyCaro)的作品。其更多的设计灵感还来自于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尤其是20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他也兴趣盎然、长久不衰,这启发了他关于景观布局结构的概念。

5代表性作品简介

杰弗里·吉利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间,包括:撒顿场所,莫丹拉市民公园(Modena),心境园(第一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园(见彩图),此外,还有曾被提议但未实现的特尔尼公园(1989年)以及为开罗所做的设计(1992年)。

5.1撒顿场所

撒顿场所的对称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艺复兴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扩建。现在的景观始建于1980年,是对创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负的巧妙隐喻,其中东墙花园(EastWalledGarden)则展现了天堂乐园与圣地园。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对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响,撒顿场所花园与干布瑞尔别墅同样表达了其个人头脑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园

莫丹拉市民公园和撒顿场所一样,结构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二者的目标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个市镇公园一样,莫丹拉市民公园为集体性的都市社会提供娱乐和休闲;实际上,它意在打开基于尊严之上的潜意识的窗口,表达当今人类社会与古典主义世界的联系,从而强化旧城中心区的价值。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正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开阔的视野和对于人文主义的热爱启发了这一设计。

5.3心境园

心境园1985年立项,位于得克萨斯州卡尔文斯顿的不宜居住的墨西哥湾海岸。在这一著名的景观设计中,诸文明被组织在一起,各类植物被精心培育,并与其花园的多样形态结合为一体。富有教育意味的校园和玻璃房,架在沼泽之上的步行小径和苗圃,以及通过步行或乘船穿越伊甸园和激动人心的诸文明世界……,在游览过程中,你将发现,宇宙之中诸文明的存在方式是多么的脆弱而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苗圃被指北针从稳定的古典主义摆向了不稳定的浪漫主义;充满敌意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友善的谷物女神黛麦特(Demeter)的巨大头颅从外太空越过保护墙注视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奇特的、充满希望的、美丽的产物,那样的踌躇而迷茫。

5.4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AtlantaHistoricalSociety''''sGardens)

1992年设计的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景观,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提出的观点:“下意识与意识相互协调”的论点。这是一种崭新的、涉及西方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思想。

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庭院的场地(33英亩)长满了本地生的树木,被深壑与河谷一分为二。北半部为斯旺住宅占用,其宏伟的意大利风格宅邸和庭园始建于1927年,当时该城市的社会历史景观方才开始。南半部有两个现代博物馆,附带一个停车场和村庄。对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将这些分离的元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恢弘的理念——一个穿越历史的景观城市,这是设计的难点。常规的几何式的古典主义方法强调中央景物,不论对场地还是设计意图均不合适。通常的英国浪漫主义景观设计方法是用一条假设的河流统一整体,这在统一诸景观要素方面是可行的,但同样与该计划的真正意图不符。

故而,受赫拉克利特的启示,杰弗里·吉利柯产生“穿越时空的宇宙的运动”这一设计概念。基于这种能力,借助于这种能力,人类的潜意识能如河流一般在脑海中记录下经历过的事物。为了创造自身运动的感觉,一连串的体验被组织成一个整体,如同一曲交响乐。路径则被刻意设计成不抢不显,往往掩蔽在树丛之中很难寻觅。为了与设计概念协调,避免有交叉路口。整个路径方案,其原理如同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又重新开始。

顺着小路,生命的起源是巨大台地台阶前的狩猎场。从这里,穿过一片昔日是印第安人居住地的树林,到达一个建于1830年的白人村庄。向下走,从一座木桥上跨越小溪,爬上通往十字路口下方那个象征着1863年城市消亡的洞穴之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新亚特兰大。穿过一个又一个棚架下的花园以及一个维多利亚式的游艺室后,进入斯旺住宅花园和充满亚特兰大狂欢喜庆的气氛之中。参观过这些敬献给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礼物,沿着那条有着水池、喷泉、绿荫穹架以及斯旺宅邸特有景观的小路前行,不知不觉中就徜徉在一个温馨的中世纪室内花园之中了。再穿过一条疑惑重重的山谷,就能战战兢兢地攀上一个大台地,见到一片赫拉克利特的小树林。这样的景观感受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常言:“万事流转,永无止息。”

6结语

“一开始你用正常的方式准备进行一个设计,你会发现这种设计索然无味;然后,你将设计图纸放在一段距离之外,并且最好将其上下颠倒……,……你逐渐意识到它为你建议出一种与原设计方案完全不同的但又十分友好的设计思想雏形。”

“按照C.J.休(C.J.Jung)的理论,现在我们拥有两个截然不同并且相互分离的世界——意识世界和下意识世界。二者对抗时,我们处于混沌状态;二者分开时,我们不受影响;然而,当二者协调时,那就是艺术”。“如果可以,别告诉任何人,因为这种感觉是从一个下意识到另一个下意识的启示,并且会被理智破坏。”

“所有的艺术都出自于下意识”。“虚构的不可见世界的理论在原本一片空白的迪奇雷公园的多样的形式中得以效法;在30年后的同一家族的休特住宅设计中,这一理论成为我设计的关键。”

“我要最深切的感谢我的业主们,他们的理解、鼓励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图纸是向项目委托人介绍规划设计的媒介。建筑是静止的,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就连所运用的材料也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同时,接替原先业主的新业主的品味和要求也是变化的。我的思想的真谛都在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图中。”

“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现在,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景观设计是各类艺术当中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这样一种认识基于三重理由:(1)在生物圈中,现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地球的保护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且,似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复这种平衡,以保证生存。(2)在这些努力当中,首先需要的是诉诸生态,这些生态系统无非都是可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动物状态的回归。(3)由于人类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动物状态进化过来的,所以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抽象观念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第一重理由在人类的生物学层次上,引发了一种直觉的要求,并且由此导致了"绿色革命",这就像1972年在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描述的那样;第二重理由鼓励着专家们进行综合的生态规划;而第三重理由正在以历史上从来没有构想过的尺度和规模,推动着景观艺术的发展”[1]。

杰出的景观园林作品首先来源于深刻杰出的思想,在初步了解了杰弗里·吉利柯作品及其专业生涯之后,对于杰弗里·吉利柯以上的思考言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将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视为艺术,从艺术创作的理论、方法、途径寻求景观园林设计的独特风格,眼光面向古今东西,目标瞄准全世界景观园林事业的发展,实践行动具体落实在亲手绘制的设计图纸上,孜孜不倦,勤奋一生,这就是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及其专业生涯的缩影。

今天,人类已步入第三个千年,景观与园林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遍及全球,深入人心。作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鉴于他大部分职业生涯的国际化,勿容置疑,杰弗里·吉利柯已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方面的首席人物。

第1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小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一、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小型建筑设计课程起到一个联系室内设计课程和景观设计课程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研究内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建筑这个主体展开的,该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综合性与复杂性。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设计,都已包含建筑的多方面的基本问题。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指出:今天,即使一座单一的房屋在单一的环境中,其设计要求、结构、机械设备和建筑形式就会遇到各种以前难以想象的冲突。撇开这些问题不谈,单是根据建筑室内空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空间的秩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以上这些问题交错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不可以分解开而逐个解决,设计不是直线发展的,没有特定目标,所有的问题是限制也是机遇,掌握所有条件的预期结果,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与问题,并突出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建筑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并且比较复杂的课程。

2.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在空间布置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各空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餐厅与厨房应该紧密相连,多层建筑的卫生间的垂直位置应该在相同的范围,不同功能的房间对采光的要求不同,其安排的朝向也就不同,等等。

3.理性与感性结合、空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是用理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分析确定空间平面布局。建筑的造型设计是形象思维,建筑外观可以反映建筑内部格局,也可以不反映内部空间。虽然我们常说建筑真正用到的是它的内部空间,正如老子所言:“当其无,有室之用”,但建筑的外观也是建筑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美”的建筑的外型与合理的内部空间相得益彰。“美”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形式美的法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限,设计中也很难以理性的分析得出一个“美”的样式。所以,如何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之间转换,并将二者合二为一,是设计构思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小型建筑设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一般建筑设计教学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独体的小住宅,做到方案阶段。对建筑面积、功能、造型、图纸规范、作业数量等有详细要求,整体教学重结果,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工整的绘图和手工模型的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基本是围绕着建筑展开的,建筑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范畴,建筑外环境即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作为第一个专业设计课题,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思路的关键。既然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内容是围绕建筑展开的,建筑在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或纽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样是以建筑设计为题,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专业的教学目标必然有差异,其差异是由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业主的需求、场所的特点;②建筑功能;③空间安排;④外部造型;⑤材料与结构等。由于建筑学专业在该课程前后有相应的配合课程(结构、材料学等),所以一个小型建筑课程可以要求面面俱到,一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在后继课题中再次研究,以培养一个专业建筑师。环境艺术专业开设本课题的目的是以此让学生建立起组织安排空间的能力。以建筑专业的目标去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就会有偏颇。另外,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之后也没有后继的相应课程,四年里只有一次这样的建筑设计课程,如果按建筑专业的目标去教,就会让这个课与整个教学体系脱节,课程对环境艺术专业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2.教学模式的问题。《小型建筑设计》虽然只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很小的专题课程,但它在环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专题,但它同样涉及到了设计的其他因素,如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哲学等。而现有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学生设计中的功能布局与使用以及制图的完整性与规范,而对培养学生设计信息的采集、设计概念的产生与思考、思维的活跃性上重视不够。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单一化、思维的僵硬、对设计的理解过于简单和肤浅,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及设计图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3.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设计中要注意的重点,然后学生就开始着手设计绘图,教师再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完善。课程结束时,多数学生的作业成绩令人满意。但在此后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却表现出对设计的认知度较差、对设计没有概念、创新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创造性、思维局限性强等特点。

三、教学内容调整的基本思路

1.修订教学大纲,突出重点目标。首先是要明确环艺专业中该课程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之前完全模仿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该做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其一是住宅建筑空间组合的理性分析与布置,空间的平面和垂直布局安排,空间的尺度、空间流线、空间主次、秩序、空间的分隔与联通等这些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还有空间的大小与人的心理感受涉及环境心理学的问题,以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其二是小型建筑的外部造型手法的学习与构思推演。至于其他的相关部分,不是本专业的教学重点,暂且放在一边。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分析,让学生真正开始对设计构思有初步的概念,能理性地去寻找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方面可以选择《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语汇》、《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这几本书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另外再准备一些建筑设计案例的资料作为补充。

2.解读大师作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方法。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小型建筑课程时间太短。学生是刚接触建筑设计,毕竟没有设计的经验,自身对建筑设计中要面临的问题考虑的深度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第一次方案的结果常常是功能上有诸多问题,顾此失彼,并且造型比较简陋,学生自己也不满意。初学者一开始就要自己创造出平面布局合理且造型美观的建筑造型的确有难度,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首先学生要注意的是方法论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来解决相应的设计问题。学生现在没有经验,那就要从设计史中的著名案例中去找方法,解读大师作品是很好的方法。我们选取现当代建筑代表人物,从柯布西耶到哈迪德,对他们的一系列经典的小型建筑作品展开分析,通过找寻他们的建筑思想作品的发展轨迹,试图建立一个我们对建筑基本判断的平台。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这些能帮助我们构建发现和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方面的参考书有《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系列。

3.加强设计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针对环艺学生的特点,我们对我院的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课程时间为三周:第一周学师。大师作品分析,通过平面、立面、剖面分析建筑空间关系。教师以设计大师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小型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大师对于设计的认识和感受,了解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和理解了大师的作品后,让学生以3~4人为一组,自行选择一个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分别从设计背景、设计思想、空间组织、材料运用等方面搜集资料并分析和阐述作品的内涵。这个步骤可以使学生掌握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活动,也可以从中验证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二周思考。建筑空间安排的思路与住宅设计规范解读,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小别墅的三个方案的设计草图与空间分析图。此阶段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寻找三个不同大师的不同作品,以绘图的形式来了解和分析作品的设计意图,了解空间、造型、材料、环境等因素对于设计作品的影响。通过已存在的作品逆向分析空间的组织和功能分区的布置,为下一阶段自行设计奠定认识基础。从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设计概念入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寻找灵感,发掘灵感的来源,可以先从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入手,通过平面构成中的加减、叠加、拼接等手法来自由组合空间的布局,也可以从功能出发,先行建立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及大小,再从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连接组合得到一个空间的布局。平面布局成立后,再由平面布局推导空间立体布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这样可以使第一次接触设计的学生更容易上手。第三周推敲与设计表达。教师协助学生从三个草案中选出最有自己特点的方案,重点分析,将其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并用图纸准确表达其设计意图。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形式的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多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中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采取课堂教学学习、图文资料学习和实践学习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更为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作者:叶砚蒇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