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把握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与探索。例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正确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经常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仍然流于形式,并未涉及到教学中的实质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实际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并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课堂提问虽然能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但是积极回应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大多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小学生,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较少,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并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有效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1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设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问。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么过于简单,缺乏创新,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不到引导作用;要么就是问题的设置过于复杂,小学生难以理解,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会严重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应当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深入学习研究课文内容,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小学生理解水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滥竽充数》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置如“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你认为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什么”“你想对滥竽充数的这个人说些什么”,通过难易适中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2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开放性设问:
开放性设问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只要求小学生可以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进行开放性设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入门学习,也是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沉淀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设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问题范围与条件的设置,使每位小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并要求小学生在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写在纸上,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真正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邯郸学步》一课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示?”“如果是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答,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3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启发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入研究学习关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课后,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及时反思课堂提问的效果,在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语文教师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总结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提问中去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莎莎.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浅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127-01
在传统的观念中,许多人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科学,它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借鉴新的教学理论,改变教学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熟练运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来诱导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只有小学语文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
二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学习
若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大家加强自身的学习,根据我多年的收集与整理,认为以下几个网站不错:小学语文教师之家、新世纪课程网——小学语文、习客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等。这些网站能够为大家提供关于课程标准学习、教学反思、教育理论、实践应用、专栏和推荐书刊,大家在课下可以多浏览和学习上面的内容。教学反思栏目是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出来的文章,它真实地反映了大家所思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实践应用栏目又细分为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点评。
三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堂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老师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一员;由知识仲裁的法官转变为靠智慧和人格赢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就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再是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调控自身的教学情绪,良好的教学情绪会影响到课堂的气氛,能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课程改革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以少胜多”,少是为了多。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是为了讲得更好,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的思维僵化了,主动性没了,只能生吞活剥。所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透过一个典型范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积累知识,而现代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探究,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由飞翔,主动去吸收知识的精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2002(3)
[2]镕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小学语文教学,2000(6)
[3]纳兰飘雪.花自绽放云自卷——两位小学语文教师的网络情缘[J].教师之友,2004(2)
[4]李文广.小学语文教师“众生相”[J].江苏教育,2005(10)
[5]余柏民、汪亚雄.21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8(4)
[6]薛瑞萍.凭着理想、友爱和坚强[J].教师之友,2004(12)
[7]佚名.邯郸市举办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研讨活动[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有效提问 问题分析
教学研究提出要给课堂减肥,追求有效课堂。我认为有效课堂要从提问瘦身开始。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每节课都会用到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并非“万能”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问”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心中成了“万能”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班主任,常把常规训练带进课堂。将组织课堂、惩戒学生的任务交给提问。于是课堂上出现“有谁没有认真听讲啊”,“某某,你在干什么”,“这个问题你不会吗”等与教学无关的问题,经常提出问题后,直接叫开小差的同学回答,作为对他们的警示或惩罚。这种课堂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学习来说是无效的。
二、“有效”并非“细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细碎。很多问题的随意性很强,看似热闹,却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连贯性的形成。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为应付这些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无法感知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细碎的课堂提问使得师生长时间地纠缠于各段落的学习中,失去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趋于零乱,学生无法感知文章的整体性。
三、“有效”并非“有难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教师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或者“问题粗浅,不能调动起同学的学习的积极性”等。是否简单的问题就没有意义?有难度的问题就有效?这明显是把“有效”理解成“有难度”了。“有效”是“有用”,一个问题的作用可能只有一个,但“课堂提问”作为问题的总和,它的作用一定是多元的,有难度的问题可以提高认识、启迪智慧,但简单的问题有它巩固复习、思维训练的作用,两者课堂都需要。提问的难易要善于拿捏、合理运用。
四、“有效”并非“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单一的现象十分突出。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会变换提问形式,形式单一,课堂沉闷呆板。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这个总目标是由很多不同的子目标组成的,而不同的目标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实现。例如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运用填充式的提问,将概括思路呈现给学生,请他们补充关键内容。又如当需要辨析同音异形字时,可以用选择式提问方式,让学生在选择中对知识内容加以辨析,提高学生的分辨力,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只有多种提问方法并用、多种提问形式并用,课堂中的提问才能真正有效。
五、“有效”并非“不明”
语文教师表述不清是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备课,而是讲到哪,想到哪,就问到哪,缺少逻辑层次。
2.很多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问题,往往会脱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以理解。
3.有些教师为增强教学效果,往往以十分专业的语言陈述问题,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4.有些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难于一次性将问题表述清楚,使学生难以捕捉到教师提问的关键词。这些情况下的课堂提问质量就会大打折。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提问本领,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更新理念,丰富理论,强化有效提问意识,积极实践,勤于反思,从而逐渐完善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智慧的结晶。要想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情巧妙实施课堂提问。在课堂实践中注重反思和积累,真正做到有效提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式武.课堂提问的分析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5(04).
[2]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04(09).
[3]麻昌港.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组合[J].高教论坛,2003(05).
[4]姚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方式 语文教师 创新
语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一大问题之一,因为作文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迅速提高的,而是要学生有长期的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才能逐步进步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是一味的将写作技巧和一些方法一股脑的灌入学生的脑海中,在这种强迫式的教学状况下,学生真正吸收到的知识其实是很少的,这也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和创新。[1]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有灵魂的作文才能真正的感动他人,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这样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感染力。而且,教师有时候会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是将作文的类型、结构和语法等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在实践教学中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应有的交流,这样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2]
除此之外,大多小学语文教师盲目的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深度,要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但是,这对于刚步入学习之旅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无法达到的。思想刚萌芽的小学生普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教师还固执得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思想性的话,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盲目模仿捏造,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不利的。[3]
二、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想象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尤其在学生在长期阅读其他范文之后,学生的思维想象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约束,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新颖。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选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增加题目的探讨性,这样学生才会自动去思考、去写。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谁的本领大》课文为模板,让学生思考到底在自然界中谁的本领最大,是人?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并且要求以生命化的形式将实物写活,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结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刚开始接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比较活泼贪玩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解有关写作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热情,对写作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尽量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掌握写作技巧,也能主动的参与到写作教学课堂中。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的习作八的教学中,习作要求是编写童话故事,这是一个很好地题材,因为小学生普遍喜欢童话故事。习作的序言是叙述了小花猫因为不讲究个人卫生而导致生病的故事,这其实对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教学意义的。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理的想象,通过多媒体将故事还原成动漫,还可以寻找其他有关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即兴的创作一段童话故事,然后请他们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使课堂更富有乐趣,更贴近生活。[4]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不时的举行作文互评、原创故事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写作思维会有潜移默化的提升。并且,作文素材大都源之于生活,因此教师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亲身体验的活动,例如小游戏、外出游玩参观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三、丰富教学形式
虽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现代化,但是因为大多数老师习惯了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时间无法改变,导致课堂教学还维持着刻板无趣的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多媒体为辅助,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形象具体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家乡的名人或者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伟人或伟人故乡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名人自传的影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相关的素材,这样学生在素材积累过程中也会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这样学生写作是才会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会更高更好。[5]
总而言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该给与重视,通过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丰富语文写作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寻找出一条最有效的路径。同时,要将课堂生活化,增添课堂的乐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厌倦,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和作文写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释放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帮助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写作基础;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 快乐阅读. 2011(12)
[2] 王梅.浅析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 学周刊. 2011(12)
[3] 夏厚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8)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知识储备培养,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过去的教学成果来看,并不是特别理想。一部分学生不仅对作文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动态,反思作文教学活动,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提升作文教学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改进教学问题,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过强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看法的一个载体体现。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仍然是教学的主流表态,如此模式不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甚至一些作文教学课堂过于的强调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作用,这就造成学生形成编造故事的定势,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而不具备自身作文写作的真实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具有主动性,无法在作文写作中自由发挥。
(二)忽视对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培养
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与心理双重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心智水平还是思想水平还尚不成熟,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在强化阶段。小学生的活力与天真是他们真是实感流露的沃土,但是当前过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是过度的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写作真情实感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机,不仅乏味而且空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作文写作的真实性以及可读性,作文写作缺乏鲜活性。
(三)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
当前,小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时代,信息载体也日益多样化,充满好奇心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们很容易进入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习惯性的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各类作文写作模板以及各种丰富的作文素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作文模式性的拼凑,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甚至作文雷同的现象频繁发生。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优化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求知欲较强且具有十足活力的阶段,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体,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创新,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写作做好铺垫。通过情景模式等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作文学习充满趣味性,鼓励学生多说多体会多思考,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阅读互助小组,相互交流阅读体验,定期进行阅读写作的互帮互助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文交流写作能力。
(二)实行学生讲评,提升学生作文鉴赏能力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作文讲评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和迎合甚至是模仿。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作文讲评,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挖掘学生的作文潜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讲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相互警示的同时相互优化。这就让学生成为了作文学习的主人,还能够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提升鉴赏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学生间交流的化,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交流优美文章的同时还能够开拓视野,对于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
四、总结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给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缺乏新意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强化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路名,李建春.实现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四部曲”[J].中小学教学周刊2015年09期
[2]彭玲.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作文、阅读三结合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15年02期
合作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持续的学习习惯,在团队合作、相互帮助、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潜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积极性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为重心,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构建新型课堂,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相互交流、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的机会,避免让语文课堂教学变成记忆背诵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自行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并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作品,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的无限乐趣。下文中,笔者将针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提出几点思考与意见:
一、在合作教学理论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当正视自身所肩负的职责,一方面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并拓展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留心观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性格特点、学习经验等方面的不同,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教学活动中,使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获得进步。
二、科学适时学习小组分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合作教学是以多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因此如何科学分组、如何提升每个学习小组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首要思考的问题。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在学习任务分工自愿的前提条件下,由组长负责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并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教师负责观察并记录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彼此帮助,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合作教学方案过程中,应当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课堂教学任务与课本教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教学活动。分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班级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布置课后作业、分配学习任务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进行学习活动。为了保证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布置好合作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应当从教学任务出发,将学习知识点隐含在学习任务中,并通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引导式问题,对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完成最终的教学方案实施。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经验水平、接收能力出发,将合作教学分成:布置学习任务、分组并完成学习任务、讨论并评价学习活动、总结学习结果几个环节。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
开展合作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个人的观察、思考与学习活动,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够通过自愿的行为,在合作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沟通,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有益于健康价值观、积极乐观学习态度的养成。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闻题,在具备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把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
五、把握形式和目标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以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徒具表面形式。
六、做好课后总结
教师町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作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方面.情感态度方面,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七、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合作技能町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包括学会收集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培养个人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对合作学习的反思等多个方面。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通过合作教学,与学生建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合作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活动中的困难,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向,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述与总结;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与其他同学之间是相互帮助、彼此配合的关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训练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收获合作学习的快乐。
作者:曲艳华 单位:大连市甘井子区宇峰小学
参考文献:
[1]向小燕.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32).
[2]徐雪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祖国,2016(15).
[3]袁菊华.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6(07).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4-01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而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更提升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的精神。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与素质教育精神十分契合,因而应得到广泛应用。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未来社会,人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能够培养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会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久而久之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1.2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拓展、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他们将来在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个性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合作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如此“自主”并不是自由散漫、不讲求课堂效率的,而是目标明确、方向清晰的。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势必会更主动更用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而合作学习带有一定的竞争性、合作性和趣味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真正参与了问题的思考,还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得了更多知识,因而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对策
2.1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了解
目前学校中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独生子女性格各异,学生之间的性格不同爱好也就有所差异,语文学习的能力千差万别。这种特点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条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因此,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对合作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及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看法,再结合调查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或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2.2合理高效的分配小组与任务
在语文学习中,分组学习时要讲究高效合理,根据每一位同学的语文学习能力分配小组,把能力相差不多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中,同时小组之间的实力不能相差太多,兼顾实力平衡,又要考虑到小组之间不同成员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位同学的特长划分小组,总之,分配小组时要把每个因素都考虑进来,以达到高效的效果。当划分好小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也有不同的优点,所以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就不同。因此,分配任务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划分任务,把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到任务中,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小组的工作效率,对于任务的完成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我在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就对小组的学习作了这样的引导:请你和组里的同学们交流一下,在苍耳和豌豆两种植物中,你们这个小组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呢?如果喜欢苍耳的就请来学习第3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请来学习第4小节……
2.3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拿到自己的任务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有些困难学生自身难以解决,这时就需要其他成员之间的协助,成员之间通过互相鼓励、协作,发挥自己的优势,解决处理掉任务中的困难。有时,通过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第三方的帮助,也就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教师要引导好、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对于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要适度的点拨引导,坚决杜绝批评的态度。例如,当分析课文时,如果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思想理解有所偏差,教师就应该例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来委婉地反驳和纠正学生,将其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2.4客观评价,善于鼓励表扬
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新课文时,教师可通过分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析课文,包括揣摩人物性格与心理、分析课文的主旨及内涵等,每个小组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阐述,再由教师客观点评,选出优胜小组并进行鼓励。
奖励学生时要采取多方面的表扬制度,对学生的创新性、准备阶段都要奖励,不能片面的看学生的分数来奖励,多种形式的表扬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通过长时间的实行奖励制度,可以明显的看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从了解学生、合理分组、科学指导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做起,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当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必须做好相应的反思与总结,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剑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新课程(小学版).2010(3):51
[2]敖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208
[3]杨红兰.提高小学语文合作教学实效性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1):35
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教学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依据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三维设计。三个目标互相映衬,互相促进,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讲课之初,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规划,要制定好学期目标,月份目标,周目标等,同时要把教学目标细化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里。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不应该仅仅把视角放在语文成绩的提高上,更应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1.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语文也是表达情意,传递信息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听”与“说”的能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说”的能力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同时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能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养成,更是影响到以后学生的发展。
2.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效果也非常明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首先,语文学习小组的设置要比较合理,有效分组指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水平因素分出层次,性格特征也最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才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交流,防止出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同学发言,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也要有效进行探讨。发言的形式和发言的内容都非常重要,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和教学内容有关,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发言。在小组合作中,要形成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这就为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夏日的海滩》一课,作者描写了夏日海滩的美好景色,景物描写优美,文字的运用也非常准确。在进行分组学习时,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目的明确的去学习课文:(1)在作者的几部分中,你最喜欢那一部分描写?说说你的理由。(2)你说一些作者描写比较有特色的句子和词语,等等。通过这样设置明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回答。这样学生在共同的话题下,会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气氛往往是比较活跃的。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效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时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逻辑严密。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一些无效时间的出现。同时讨论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过于简单的问题,会导致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觉得没有探究的劲头,会逐步失去兴趣。而过于深奥的问题,也会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探究的能力,最终也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具有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探究和合作的保障。
三、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1.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实施蓝图,也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提前的精心设计,也就是俗称的“备课”。这是一件看似简单,里面蕴含着大学问的工作。教学设计成功,就相当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况,教师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应变能力,妥善的解决,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应该预设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甄别,如编者的意图,单元反映的主题,课文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环节。教师要把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
在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确保课堂教学进行的流畅性,严密性和高效性。有效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要通过堂堂清去及时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效媒体使用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多媒体教学普遍运用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课件展示过沉重,教学环节都是预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陷入一种“放”课件的尴尬境地,中间的衔接往往过于粗糙,基本都用点鼠标来完成了。同时,一部分教师在课件使用上贪图省事,往往使用现成的课件,信息量也比较大,没有给学生留下较为充足的思考、接受的时间。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课件重围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成为一种不利因素。
3.有效教学反思
课堂反思是有效教学不能省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自我提高和成长的重要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方面,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让自己在反思中获得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在观摩其他人的课程之后进行的反思,学习观摩课的长处,成为自己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在自己教学中要规避。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15-01
1 新课程改革前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有些语文教师表示,由于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一致没有改变,而且学习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环节,这就使得学生逐步对语文教学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开始逐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经常会加入一些提问环节、解读课本外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让学生写作的环节,这些环节的加入都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活跃。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方面较为落后,大部分内容还是几十年之前的,一直都没有进行一些改变。教学内容也体现不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应学词汇、造句能力等等内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进行机械性地讲解。教师很少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在布置作业时也只是课本知识内容的再现,没有一些拓展性思维的题目。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变更,加入了一些与现代相关的知识内容,实现了课本知识内容与社会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对教学方式作出一些创新性改变,不仅仅是一些课本内容的机械讲授,而是加入了一些有助于拓展思维的课堂研究。教师通过举办辩论赛、主题班会、朗读比赛、课外拓展等等活动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点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合作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引导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出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小组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与点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小组间的竞争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内部成员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自主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出自主性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进行课本内容的讲授,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权。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在下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研究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采用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课本知识,选择一个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研究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研究性课题要与课本内容相通,要密切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设置情景模拟时要能够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教学目标。
3 结语
总之,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应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同时,创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语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相信,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内在潜能必定能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其语文学习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从基础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能力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寻求更优的发展路线,实现飞跃。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能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找出自身以前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积极创新,以实现小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桂梅.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思索[J].文学教育(中),2012(4):117.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由于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从而需要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实践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此种方法是以问题为基本形式,通过对问题的设置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母语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教育界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的影响,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不仅自己不认真学习还打扰到了其他同学。所以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遵守纪律,注意较多的便是纪律问题,从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2.过度重视知识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过多在意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过度重视知识性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段,并且从头到尾进行讲解和分析,忽略了培养学生感悟文章的能力,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时候,语文教师只是将文章中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生词、生字等教给学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没有真正对文章所抒发的情感进行深入了解,从而降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严重缺乏实践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没有对问题探究的侧重点以及针对性进行高度重视,只是盲目追求探究互动的环节体现,从而导致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只是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意义。学生没有真正实践的机会去讨论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将问题视为中心点从而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其包含以下三点原则:(1)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探究问题的方式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纳和总结。然而,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
1.提出问题
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方式。例如:对话教学、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对《小稻秧脱险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小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表演之前先由小学生自己动手做好稻秧的画板,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参与表演的同时也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和学生一同分析,并对问题正确解答,从而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自己是司马光应该怎么做?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供学法指导。学生则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问题,同时对自己解答的过程进行一个检查,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使用一些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例如:情景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促使小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坚持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正确使用问题教学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