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时代

时间:2023-07-27 16:2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时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时代

第1篇

一、国内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低碳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整体经济比重中依然保留着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下面我们主要从低碳项目融资以及碳交易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低碳项目融资的发展状况

兴业银行是我国首家开展低碳项目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于2006 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 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该协议规定,IFC 向兴业银行提供2 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 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 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至2009年底,兴业银行在国内的34家分行全部开放节能项目贷款业务,此业务共支持国内的146个节能减排项目,共涉及融资金额高达92.37亿元。在兴业银行之后,北京银行以及上海浦发银行也先后与IFC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的信贷产品。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其他银行也开发出了关于清洁技术研究以及低碳应用项目的新型融资方案,例如金融租赁模式、节能服务商模式等。这些数据与实例标志着我国金融体系在应对低碳经济发展上已经走上了创新的道路。

(二)碳交易的发展状况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国。根据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的相关信息表明,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注册了671个项目,占其注册总数的35.15%,同时也获得了(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1.69亿吨,占核发总量的47.51%,目前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内金融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上海能源交易所、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山西吕良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等交易机构。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还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各家交易所也正式开展减排交易业务,并先后走上了正规。自此之后,江苏、广东等地也正在筹备地区性的碳排放交易所。

二、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对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发现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从而以不断改进的方式促进其科学发展。

(一)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还缺少信心

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经济利润还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预测,还存在着观望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因此对碳经济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上都是尝试性的发展,对碳经济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扶持才能够有所成就。由于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不够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遏制,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上也难以做出大的调整,这对于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与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尽管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对待,并且在技术与项目发展上的投资也非常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技术还没有进行创新,低碳经济的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并且对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并且也没有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训和经验,对于规避碳金融方面的业务风险也没有做好准备。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风险规避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风险需要有效的技巧进行规避。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在体制和监督力度上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这就给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外在风险。比如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法律上、体制上都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相对就比较多。风险和碳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在相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鉴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问题。

(四)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衔接力度还需要加强

碳金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很小部分的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尽管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低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低碳经济在市场中没有明显优势,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以及经营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致使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先与后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以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这是目前我们在金融创新中要综合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低碳金融的宣传与网络发展工作

现在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信息在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能够实现传递速度、范围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碳排放交易或者是碳金融可以在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网络上增加碳经济这个互动的平台。此外,低碳经济时代就是主导市场经济的时代,呼吁人们重视网络低碳经济市场,鼓励人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献计献策,要充分利用网络全球化这个大的环境和市场机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宣传,这就能够使低碳经济以最小的成本费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国家的控制与管理者,应该为低碳经济以及低碳金融的发展行使应有的权利与责任。首先,政府应出台低碳环保的政策,健全和建立金融服务项目。碳金融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政府有力地保护和支持是碳金融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所在。其次,我们还应该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强碳金融的宣传力度,要让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给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模式造成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我们必须要增强全社会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让低碳经济成为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桥梁,让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金融结构的变革和创新。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要加强国际间低碳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就要积极地增进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对于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进结构和模式要借鉴,要利用信息全球化这个广大的平台,为低碳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全球国家和人们的责任,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全球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建设绿色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在发展人类经济的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培养低碳金融创新的人才

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型的人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环保方面的人才又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设一批具有低碳经济头脑的人才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的重点。低碳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争培养现代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与构建。

第2篇

由于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着毫无节制过度开发,导致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加以有效的保护,将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难以想象的毁灭性灾难。因此我国针对这一经济发展现状做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将低碳经济正式纳入到了我国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

一、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就是指企业对社会和自己应负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是以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相结合所呈现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并将经济、法律、道德、生态等责任相互融合的一种综合责任。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完善的,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促使着它以人为本的战略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资源大量消耗,但是企业经济效益却不高的现象。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我国大约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这种状态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低碳经济的提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第一,我国面临的低碳经济挑战。

低碳经济的主要经济模式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然而由于我国的众多客观原因,导致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实施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能源结构问题。首先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能源结构问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然而真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极低。比如我国的煤炭资源,虽然整体储量巨大,可是在众多人口的平均下,却只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而相对于煤炭,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低,所以在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下,我国主要是以燃煤为主。然而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低碳意识问题。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大量的低碳产品还依赖于国外的技术,从而令低碳产品的价格明显高出正常人的收入水平,从而令大家很难普及低碳意思。而相对富有的人,更多在追求“面子消费”等,没有形成成熟的消费理念,从而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低碳技术问题。首先由于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所以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创新。其次是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保障,而且相对于传统技术的风险较大,并且见效较慢。而企业通常都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的,所以令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经济发展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而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重工业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这就导致了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中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低碳生产,指的是可持续生产的方式;一个是低碳消费,指的是可持续消费的方式。

技术创新。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先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从而提供全新的低碳产品。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清洁及改造,从而在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控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关于产业结构,我们首先要将四大低碳产业做大做强,然后通过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完成低碳产业的转型,再利用“税收”、“价格”等奖罚机制对其进行约束,从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产品开发。低碳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产物,是进行全民低碳宣传的有效载体。所以企业应该不断创新低碳技术,从而降低低碳产品的成本,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加强政府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令低碳生活真正的渗入到人们生活之中。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长久以来,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前景如何。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发展低碳经济便成为实现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因而,本文对于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以及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三方面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基本上是以农药、化肥作为农业发展支柱,以化石能源作为基础,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壤邮寄结构的构成与食品安全均造成威胁,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其将新能源创新、新工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创新等作为主要手段,具有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耗能特征,且严格坚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发展观。低碳经济形态可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以及促进经济环保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若要实现低碳经济,需实现每一个环节的低碳运行,只有这样,才以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尚存在部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农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综合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群体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者,同时也是管理者,但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经营与管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再加上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工业的迅猛发展争夺了农业发展中的年轻劳动力,留下的老年群体因其体力差、并不能较好的打理农作物、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与应用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拉低农业生产效率。

(二)落后的农业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对于部分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而言,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式较之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地区甚至仍然沿用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科技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并不能发挥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量与质量。

(三)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直是我国工业与农业的沿用性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或过量的农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除此之外,农业发展过程能中掠夺式开发较为严重,最为常见的是大量植被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因而环境污染遭到破坏后使得农业发展受阻,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便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三、低碳经济时代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以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参照依据,当经济发展进入都中期阶段后,便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为此,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较小,为有效提高耕地面积的合理性,有必要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农业循环经济方向转变。首先,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渐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经济体系,对于回收的资源有必要进行二次利用,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以农业废弃料为例,可采用发酵的形式将其制作为沼气,通过对其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应遵循“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原则,且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顾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层面。

(二)发展农业生态环境

作为实现低碳经济中的有效措施之一的生态经济,就其发展而言,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对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做好规划,利用农药、化肥使用率的降低来第农业进行保护,促使其符合环保绿色的标准;其次应重视良性农业发展方式的推广,以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生产效益,同时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三)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基于当前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经济在促进农业低碳经济的实现方面可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进而使环境压力得以缓解,改善环境质量。首先,加大有机肥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产品质量;其次,充分利用沼气、天然气等新能源,减少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再次,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提高有机物循环利用;最后,可实行作物轮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抗病虫害,尽量选择无害肥料完成施肥,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四)发展旅游业经济

农村发展旅游业是近几年来的常态,其作为第三产业,较之于以往的农业生产活动,其对环境破坏的程度相对较小,且并不过多的依赖农业能源,在加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低碳经济方面可起到较大作用。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田园旅游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亲近大自然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其次,可经农业与旅游业二者相结合,如愈发火爆的蔬果采摘旅游等,此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会对农村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化面对大部分农村并不能顺利实施低碳农业经济的现状,处于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充分重视到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农民学习,帮助农民提高对先进科学的了解与认识能力;还应以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逐渐设立科技信息站点,保证农民接收到最及时的农业资讯,以用于农业生产。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生产率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在农业发展受阻的环境下,可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且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学江.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5).

[2]宋凤巧.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4(13).

[3]王竹春.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

[4]王娟.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第4篇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很多农民对我国经济转型政策的理解程度不高,无法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真正落实下来。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采用现代新型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对农村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如农村土地、河流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减少等,会造成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少。

(二)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很多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高,无法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对农业经济的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是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合理利用耕地面积,就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转变,需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建立并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对回收的资源进行二次利用,使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如对农业废弃料进行加工形成饲料供畜牧业使用,利用发酵的形式形成沼气,提高沼气的利用率,实现农业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源的消耗,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生态经济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的一项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对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护农业耕地,尽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业产品符合环保绿色的标准。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良性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生产效益。

(三)重视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低碳经济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促进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发展有机农业经济,对土壤施有机肥,保护水土,生产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沼气等新能源,避免燃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相关部门要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循环利用有机物,利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建立并完善作物轮作体系,在农村禁止燃烧秸秆,大力提倡秸秆还田,选择无害肥料进行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有机农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

(四)引进科学技术发展可持续农业经济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农村难以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加深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励广大农民使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建立科技信息站,让农民及时接收农业技术信息,正确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五)发展农村旅游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在农村推广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农业低碳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人际关系不和谐,很多城市居民通过田园旅游的方式亲近大自然,来缓解压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对农村发展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旅游业与农业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管理系统 层次分析法

注:课题: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3350

1.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体系构建

对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进行评价,必须先对影响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建立了二层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三大因素。右图1为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AHP分析法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模型

2.1构建判断矩阵

1)判断矩阵A—B 2)判断矩阵B1—C 3) 判断矩阵B2—C 4) 判断矩阵B3—C

A B1 B2 B3 B1 C1 C2 C3 B2 C4 C5 C6 B3 C7 C8 C9

B1 1 1/3 1/5 C1 1 3 1 C4 1 1/5 1/3 C7 1 3 3

B2 3 1 1/3 C2 1/3 1 1/3 C5 5 1 3 C8 1/3 1 1

B3 5 3 1 C3 1 3 1 C6 3 1/3 1 C9 1/3 1 1

2.2求解各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判断矩阵A-B

有E= 1 1/3 1/5 得[E]= 0.111 0.077 0.131 0.319 0.106 0.320

3 1 1/3 0.333 0.231 0.217 则[W]= 0.781 W= 0.260 EW= 0.789

5 3 1 0.556 0.692 0.652 1.900 0.633 1.940

[λmax]=[j=1n(BW)inwi]=[0.3203×0.106]+[0.7893×0.260]+[1.9403×0.633]=3.040

CI=[λmax-nn-1]=[3.040-33-1]=0.02

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查表可知RI=0.58,则CR=[CIRI]=[0.020.58]=0.035,因CR

同理,可以计算并检验以下判断矩阵。

2) B1—C [λmax]=3 CI=0 ,查表RI=0.58 所以CR=0,因CR

2.3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各种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层次总排序计算如下所示:

C1为0.045,C2为0.015,C3为0.045,C4为0.028,C5为0.165,C6为0.068,C7为0.067,C8为0.165,C9为0.401。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如下: CI=0.106×0+0.260×0.021+0.633×0=0.005, RI=0.106×0.58+0.260×0.58+0.633×0.58=0.579, CR=[CIRI]=[0.0050.579]=0.009。因CR

由总排序可知,所考虑的各种方案的优先排序及其权值:

C9重视绿色研发技术创新,权值为0.401;2)C5,C8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打造绿色品牌,权值均为0.165;3)C6加强资本运营,权值为0.068。

评价结果表明:首先,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是可以按照权值大小依次衡量,主要应该考虑重视绿色研发技术创新。再次,要强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打造绿色品牌以主动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1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建筑业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改造和培育,逐步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市场运行体制,众多的建筑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竞争力。但与国际上大型的建筑企业相比,我国的建筑企业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体制不够灵活、技术创新投入少、资本运营能力不强、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等。基于这些共性问题,需要不断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素质和拓展国际市场,而关键点就在于培育和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低碳经济时代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11资源的整合能力

111无形资源的整合能力

建筑企业的管理资源整合能力指建筑企业对其内部经营管理要素进行整合,通过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的整合、职能部门之间的整合以及对基层的整合等多层次的整合机制,形成独特的内部环境,以“合力”的形式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的能力。这里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环境和企业制度环境。

112有形资源的整合能力

如果说从无形资源的分析来反映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比较隐性,那么有形资源就是较为显性的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资源整合能力。

12市场把握能力

121市场营销能力

与制造企业向顾客直接提品与服务不同,建筑企业的顾客是业主,向业主提供的是工程承包能力,其市场营销的特点、对象和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有着它们自己的特点:

(1)生产与营销一体化。建筑产品作为不动产,直接面对顾客的现场生产方式与其他商品的工厂化封闭生产明显不同,其固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与营销的一体化,市场营销贯穿于现场生产的全过程。

(2)鲜明的个性化。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征要求针对不同顾客和不同项目进行差异性营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明示和隐含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采用不同的营销组合与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

122项目管理能力

建筑业企业的主要业务在于项目,而搞好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企业。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最基础、最核心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要通过项目来实现,企业竞争力要通过项目管理来培育,企业的信誉要通过项目创优来塑造,企业品牌要通过项目来打造,企业效益要通过项目来创造,企业创新要通过项目来实现,企业的人才主要通过项目来培养,企业的诚信要通过项目履约来体现,企业安全生产要通过项目来落实,广大职工的利益要通过项目来保障。

123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研究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的企业几乎难以生存,2%的企业仅能维持生存,5%以上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这一比例平均在3%左右,而我国企业这一比例还不到1%。这也是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的重要原因。

2低碳经济时代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举措21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举措

211制定科学的企业战略

未来企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竞争双方各自拥有的力量资源,而是他们各自运用力量或资源的方式,即采取何种战略。因此,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过程中,必须在战略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212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的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基本制度方面已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不断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

213进行危机管理

建筑企业危机来源包括形象危机、信誉危机、战略危机、质量危机、人才危机、施工工艺危机、财务危机,外部环境危机,合同危机等。建筑企业建立危机管理,加强对危机的预防和控制,提高自身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寻求危机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2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举措

221加强技术创新

作为大型的国有建筑企业,尤其是总承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足够的份额,要明显超越一般建筑队伍,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在技术上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提高整体科技素质,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2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建筑企业获得利润的主战场在项目,项目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利润。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四个核心过程和项目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四个辅助过程。项目管理就是要利用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从项目整体管理开始,对项目计划制订、计划实施和综合变更控制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和风险。我国的建筑企业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23践行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立银,谭永涛,李启明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参数模型[J].建筑经济,2012(3):8-11

[2]邢艳芳,徐新生,刘景录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山东建材,2010(6):23-25

第7篇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矛盾的加剧,资源和环境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积极倡导社会责任投资――绿色投资,旨在保护资源与环境,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绿色投资?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在低碳经济时代怎样发展绿色投资?这些问题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了《绿色投资问题研究》一书得到了理论突破和理念阐释。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周天勇教授、王元京教授等学者的重视和好评。并得到一些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源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依据中国的国情,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只能走一条依靠科技、节约资源、生态环境友好、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倡导绿色投资,乃是基本的重要途径。

绿色投资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虽然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绿色投资的实践,但是,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还需要认真的研究。西方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责任投资(SRI)的探讨上,以及对节能减排问题的论述,系统地研究绿色投资问题的成果还没有出现。在我国,虽然也有学者对绿色投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总体看来研究的很不深入、不系统,对绿色投资规律揭示的不够深刻。目前有关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仅散见于部分书籍、杂志中。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讨绿色投资的专著亦不多见。作者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不断大胆探索和潜心研究,完成了《绿色投资问题研究》一书,以专著形式公开出版。从学术著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角度讲,这部专著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绿色投资问题研究》一书,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系统地探讨了绿色投资的内涵、特征、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全面阐述了绿色投资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发展绿色投资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解决资源制约的重要途径。该书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了绿色投资的规律,而且针对我国发展绿色投资的实践,提出了发展绿色投资的具体对策。书中的一些建议对指导实际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该书在下述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一,对绿色投资定义予以科学的界定,赋予它更加具体的含义。其二,界定了绿色投资的具体范围,即环境保护投资、资源节约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投资。其三,深入地研究了绿色投资的运行机制,详细地分析了绿色投资制度、绿色投资流向、绿色投资结构与绿色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其四,提出了发展绿色投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

总之,该书理论特色突出,逻辑性强,论证严密,内容翔实,结构合理,视野开阔,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较强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专著,很值得关心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可持续发展的人士一读。

作者:孟耀(1966-),男,河南平舆人,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是低碳经济、宏观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辽宁大连 116025)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2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其经营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达到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并存的双赢。

1 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环保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的现代化产物,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开发,也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有助于社会各大产业的转型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一般来说,低碳经济包括以下2项基本特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生态环保化;生产活动中经济发展低碳化。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开拓一条全新的低碳发展路线,制定多项有利于减排降耗的方案,优化经济发展流程,才能顺应低碳发展潮流,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发展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举措

2.1 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农业经济必须要采取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要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以降低化石能源的过渡消耗。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活动中剩余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使用,从而避免这些剩余物、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除此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以逐步建立一个环境优化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2.1.2 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相关工作者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低碳发展;相关人员还应根据国家推出的相关法规,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并立足当地实际,选择最优的农业经济发展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2 开拓“碳中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针对农作物这一天然特征,相关人员应考虑农业生产中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实现“碳中和”,从而达到农业经济低碳发展的目的。譬如说:在土地闲置的季节可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并在适宜的地带上种植树林进行隔离。不仅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温室气体;隔离带中还可以种植家畜食用的草料。这种利用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直接解决了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不对等的问题,为生态环保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手动劳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业从业者亟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单位可以定期对农业者进行科技讲座,向他们灌输一定的科学技能知识;还要在当地建立信息交流展,及时解决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调动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革新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 结语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低碳发展也会随之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只有实现经济与低碳的融合,开创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才能紧握时展脉搏,与时俱进,进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低碳环保地发展。

第9篇

玉米是重要的也是最佳的饲料加工原料。我国玉米总需求量的近80%用于饲料加工,在家禽和家畜饲料中的用量都在50%以上。中国农科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并成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且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这是全球第一例通过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替代工业生产模式来生产植酸酶,堪称低碳农业的典范。

1 “零耗能”的植酸酶工厂

磷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磷缺乏严重影响动物生长,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低下。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中总磷含量非常丰富,65%以上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籽粒如同一座座生产植酸酶的小工厂,这些植酸酶蛋白分子如同熟练的技术工人那样把植酸这种原料加工成产品――即动物能够利用的磷形式。与别的工厂所不同的是,这些微型工厂不费吹灰之力、不耗费任何能量就可以生产出无数这样的植酸酶蛋白。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发的第一代植酸酶产品是用微生物发酵方式来生产的,但这种生产方式的能源消耗通常是生产成本的20%以上。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是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6~7倍。为此,探索低成本、节能降耗方式生产植酸酶的新技术在我国乃至垒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比工业发酵方式植酸酶,以种子为载体、以农业种植方式生产植酸酶具有以下两大低碳经济特征。一是成本低,发酵方式需要厂房、发酵罐、产品后加工设备等专门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需要耗费化工原料;而以农业方式生产,不需要专门的生产设备,玉米能利用阳光、水分等生产植酸酶,原材料的费用极低。二是耗能少,发酵方式不仅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且产品后加工也要耗费能量,后加工通常是将发酵液与载体按比例混合,利用热空气干燥,或者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体雾化,通过热空气将雾滴干燥形成小的颗粒或粉末,这些过程都需要耗能。而以农业方式生产,生产过程无需耗能,不需要进行后加工,生产的是直接饲用的富含植酸酶的玉米种子,不必进行酶的提取和纯化,酶能在种子中长期稳定保存,无需酶类产品特殊的保存条件及考虑产品的剂型,种子易于长距离运输和普及推广,因此非常节能。

2 保护磷矿的“超级卫士”

植酸酶玉米籽粒工厂节约能源这种特点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充分体现。饲料工业中,每吨饲料中需要添加13.5公斤磷酸氢钙为动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磷元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磷资源短缺已经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给粮食价格带来巨大上涨压力。我国磷矿资源多为中低品位。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现有的磷富矿资源仅能维持我国使用10~15年。因此,磷矿资源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我国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20种矿产之一。中国饲料磷酸氢钙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据估计,今年我国饲料用磷酸氢钙的需求量为100万吨,2015年为150吨,至2020年将达到170万吨。若使用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则分别可以替代80万吨、120万吨和136万吨磷酸氢钙。转基因玉米籽粒中的植酸酶可以分解其中的植酸为动物提供磷元素,因此大部分磷酸氢钙可以被替代,按每生产1吨饲料磷酸氢钙需要磷矿1.5吨计算,则今年可以减少磷矿石的开采量达120万吨,说明在玉米籽粒中生产植酸酶可以有效降低对磷酸氢钙的依赖(即磷矿的开采),从而大大降低因磷矿开采加工而产生的能耗以及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3 “点石成金”的神奇之手

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的单胃动物(猪、鸡、鸭)和水产类(鱼、虾)无法有效利用玉米饲料中的植酸而造成磷源浪费,未被动物利用的植酸磷形成高磷粪便排出体外。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排放不断增加,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约为19亿吨,而同期全国各工业行业工业固体废弃物为7.81乙吨,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部分地区如河南、湖南、江西这一比例甚至超过4倍,除北京、天津、上海等少数工业发达的城市地区外,大多数地区的值都超过了一倍以上。2002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27.5亿吨,畜禽粪便每年流失至水体的总磷为34.5万吨。2007年全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已超40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且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农业环境带来极大威胁。2010年,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将达到45亿吨,畜禽粪便每年流失至水体的总磷将为56万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进一步加重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恶化问题,进而威胁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磷污染的治理是一个耗时、耗力。耗能的过程,是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克服的极大障碍。

有计算表明,至2015年动物粪便排出的磷总量将达到375万吨,而使用植酸酶玉米则可以减少动物粪便磷排放140万吨。当植酸酶在玉米籽粒中高表达以后,它就如同一只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把植酸磷这种“废物”点石成金,转化成为能被动物所利用的磷,可谓是一举两得:既减少了植酸磷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经动物吸收利用后也大大提高了动物的生产性能。

4 安全可靠的植酸酶玉米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是把在饲料生产中需要额外添加植酸酶这一程序转化为由玉米籽粒自身来生产出植酸酶。植酸酶可以把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中大量存在的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解决单胃动物缺乏植酸酶,无法有效利用饲料原料中含量丰富的植酸磷的问题,提高单胃动物对饲料磷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量。从而减少或免去为满足动物生长对磷的需求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的使用量。

欧盟各成员国、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发达工业国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养殖业中就把它作为一种“绿色磷”用以取代传统的无机磷酸盐;并制定了强制使用植酸酶的相应政策,我国在饲料中使用植酸酶也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植酸酶广泛存在于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大豆、菜豆、绿豆、豌豆、番茄、白芥菜、马铃薯、萝卜、莴苣、菠菜、百合花粉等我们日常食用的粮食作物、饲料和蔬菜作物中,中国农科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研发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所表达的植酸酶和小麦等植物中的植酸酶是同一类酶,人类或动物已有长期安全食用或饲用的历史。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这一成果经过了长达6年的一系列复杂严格的国家安全性评审程序,表明它的安全性与普通玉米实质完全等同。

第10篇

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发展模式,要想发展低碳经济,那么也要做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能够利用新能源来降低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低碳经济本质上的要求来说,是为了实现以高度依赖能源消耗转向能源消耗方向,主要是利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从而来实现低碳消费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概述

1.传统经济模式

首先,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不断的去掠夺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随意的进行污染物的排放,这属于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型经济。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并且环境自净能力也比较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也不够明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也更大,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更加严重,同时环境的自净能力也逐渐降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也十分短缺。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主要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及低效率,农业生产的代价就是大量的破坏环境,因此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

在进入到工业化生产阶段之后,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一次次大型的污染事件之后,导致了人们直接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开始进行污染的治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能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无法做好高效的利用与发展,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也没有做到回收再利用。所以,对于末端治理模式依然是延续传统的治理模式,从人们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正确的认识。

3.循环经济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上逐渐上升,因此循环经济模式被提出,循环经济主要是指能够在物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做好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发展越来越趋现代化和城市化。然而,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使得农村环境逐渐恶化,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现阶段,农民燃烧树枝等传统的生活燃料资源而满足生活基本要求,致使农村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烟气影响农村空气质量。其次,农民从事农业活动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既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又污染水资源。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环保意识仍然较弱。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既对农民生活有着不良的影响,又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是在近年来农业生产手段过度使用的影响下,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暴露。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够,尤其是乡镇企业,其技术水平受限,也恶化了农村的环境。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对农村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合理规划和加强管理,以治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3.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够合理,不利于农村的更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不够。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既缺乏技术人才,又缺乏先进的教育,导致农村企业发展中,技术能力不足,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失调。在农村地区,过于注重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来看,有着不良影响。最后,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产业链短,难以为农村区域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4.高能耗严重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明显增大,主要源于我国一直奉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随着农村、农业的不断让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着严重的高耗能情况。首先,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其次,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弱,乱扔垃圾杂物等,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后,农户将秸秆、稻草等物质作为生活燃料,使得空气受到污染,而清洁能源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由此可见,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高能耗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5.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而各个区域的农村,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以农林牧渔业支撑,其产业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并且有政策的扶持,使得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因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6.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人力资源障碍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多的劳动力,但是缺乏素质。所以,农村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首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年轻劳动力走向城市中,使得农村老弱妇孺增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人们的素质较低,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健全。由此可见,农民素质能力水平低,且得不到后天的完善,农民缺乏有效渠道去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对新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1.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在低碳经济时代,要想使农村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首先实现的农业低碳化。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方面,对农业土地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有效的内部结构调整,为农民的农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协调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建立复合型的生产模式,如:畜牧业———沼气———果蔬———渔业等,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将废弃物变为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其一,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秸秆制造沼气;其二,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饲料,用来饲养蚕等;其三,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农业所用肥料,如家禽的粪便进行发酵,其功能堪比化肥农药;其四,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材料。

2.工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目前,分布于我国农村的工业主要是乡镇企业,虽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此,农村地区应该采取措施促使工业走低碳化发展之路。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资金限制、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生产设备落后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企业每年的污染排放量极大,占据全国总量的50%以上。为此,促使农村工业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一方面,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有效治理乡镇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加大惩治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增强农村工业的节能技术。

3.能源低碳化使用路径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倘若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农村的能源低碳化。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人员素质有限、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存在严重不足。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在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以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充足的资金,以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受限的问题;其次,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等,对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创想给予支持。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对农村地区的污染,从而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低碳经济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1.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首先,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观念,使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循环利用意识。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讲解,使农民尽可能的明确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问题。最后,选择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利条件,使试点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农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所以,我国应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能够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对低碳经济的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认识到低碳经济为其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农村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其次,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实现生态生产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政策可以较大程度引导企业快速走向低碳发展之路,因而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3.政府加大投入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引导农村地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首先,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项目,并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促进企业设备的更新和更换,避免落后设备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其次,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而政府加强发展企业的节能技术,既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而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程度有所加剧。例如:家电和采暖设备等,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为此,在农村地区及时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尤为重要。首先,加大对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农民在生活细节中,时刻有着节能意识,便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其次,组织低碳消费的一系列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既能增强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又有利于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只有全民参与低碳消费,才能促使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农业低碳化发展

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发展农业低碳化是有必要的。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推广以下三方面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既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又能减少农民的农业经济开支。其次,加强植树造林活动,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以实现固碳的目的。最后,以任意一乡村进行低碳试点,从而进行树立模范作用,以实现推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而确定低碳发展模式,进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使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6.调整能源战略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其能源使用越来越紧张,所以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能源供需平衡问题。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可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既能为实现低碳经济奠定有利条件,又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然能源。例如:沼气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在农村地区可以得到推广,这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7.推广绿色建筑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思政工作;新理念;新做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68-0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很多学者称之为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相对于农业文明时代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更像是一种轮回。顺应这种经济模式的轮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新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传播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大学生参与环保,宣传环保,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学习和掌握低碳经济理论知识

学习和掌握低碳经济理论知识,弄清其本质和内涵,结合高校学生发展实际,形成工作思路。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给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减少人类活动碳足迹的“低碳”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热点。英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经济作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欧盟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提出了3个20%的目标。即2020年温湿气体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能效要提高20%,推行碳交易制度,发展碳市场,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的重点。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倡导在低碳排放和气候安定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美国奥巴马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方案,在7 8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当中,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奥巴马提出在未来3年内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将增加1倍,未来10年投资1 500亿美元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韩国等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陆续开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①我国也提出了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理念,更是一项新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是时代进程的推动者,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低碳生活的推进,需要大学生这股先锋力量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拓宽工作思路,引导大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低碳经济时代应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中国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2009年9月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演讲中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总理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主旨报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有四条。一是1760―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占世界95%,而我国那个时候排放很少,到2006年这些国家排放仍占85%;二是中国在高速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确实增长很快,但是人均还是大大低于美国等国;三是中国将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里面指出的,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四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节能减排,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来解决发展问题。我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首先是要节能、提效、减排,所有的行业都要节能提效;其次是煤的洁净化燃烧,减少环境的污染;最后还要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二)带头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使之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

低碳生活的实质是从改变人们多年养成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入手,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为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作贡献。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真要改变多年的大手大脚习惯不容易。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下子全部搞低碳、搞环保,也不太现实。但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地方,高校师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该为全国低碳生活作出表率,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首先做到:第一,当好宣传员。人们之所以不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有的是为了方便,更多的是为了要面子,也有极少数不知道怎样做。尤其是90后大学生,在优越条件下长大,养成了过好生活的习惯。这时需要思政工作者站出来,向广大学生宣传低碳生活知识、理念,引导他们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增强践行低碳生活的自觉性。第二,当好实践者。要改变“于己方便就好”的错误想法,戒除不科学的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让自己成为“低碳一族”,以实际行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第三,当好创新者。加强低碳理论知识学习,善于钻研,自觉把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和资源回收、废物利用方面的有效方法和小窍门,带头创新低碳生活的新局面。

(三)宣传低碳生活项目,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传播者,面对低碳生活浪潮的来临,应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及时向大学生宣传低碳生活项目,在校园启动大学生低碳生活活动。

生活中的低耗能、循环使用。合理使用白炽灯和节能灯,高校教室和公寓有着大量的白炽灯,属于公共财产,要教导学生人离开时,应随手关灯。合理使用水资源,如洗手或冲厕后主动将水龙头拧紧拨正;洗脸、刷牙的时候尽量使用脸盆和杯子,洗漱过后的废水可以用来擦地或冲厕所;淋浴时关掉龙头擦香皂;如遇滴漏,及时报检维修。

减少污染、减少浪费。90后学生生活在现代化便捷的时代,经常使用许多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餐具、桌布、牙刷、照相机等。但这种便捷是用昂贵代价换取的,一次性用品的出现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带来了垃圾灾难。若我们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耐用品,就能远离垃圾桶。剩余的肥皂碎块可以装进杯子里加少许水搅拌后制成洗手液;许多商品的包装袋有拉链,容积大,可用作化妆袋、笔袋等日常储存容器;各种造型独特的饮料瓶子可用作水杯或花瓶;折叠伞的伞套剪几个透气孔可以用来存放卷好的袜子;各类打印纸、作业纸可作为草稿纸或制成手工艺品等,尽量利用那些可重复、可循环或易降解的物品,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排放、绿色环保。寝室四人间或六人间,个人的生活习性、卫生情况等的不同常会形成不同的寝室文化和氛围。而每个人都“低碳”起来的话,就能共同营造“低碳寝室”。电脑应勤关、勤锁,常有同学的电脑整天处于待机状态,不但费电费钱,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威胁着室友的身体健康。

绿色消费、环保生活。平时购物时选购带有“环境标志”(该标志由代表环境的青山、绿水和太阳及代表公众的10个环构成)的绿色食品将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的普及。如选购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选购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选购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选购绿色包装的商品以减少垃圾灾难等。

(四)鼓励大学生到低碳行业就业

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新兴行业,低碳经济代表了全球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未来10年,投入1 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在我国,低碳经济刚刚起步,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将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起点。首先是低碳经济涉及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的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油电混合汽车、工业电机,小的如节能灯、房屋建筑节能设施、高效节能家电等,不胜枚举,这种广泛的行业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可能。其次是低碳经济的市场需求极为强大。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大量耗费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附属于这些可再生能源的新产品、新工艺成为人们的首选,如果大学生能够瞄准这个需求开发出新产品,创业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人进行了先行的尝试。例如,有人在内蒙沙漠地区广种沙柳等沙生植物,然后把平茬后的沙柳用于生物质能发电,达到了治沙、发电两不误的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这类的低碳经济创业项目,其前期所需的资本投入并不很高,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低碳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大家的创业基本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存在论资排辈和按部就班的说法,只有你能发现低碳经济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从小做起,从技术开发和利用做起,创业的成功指日可待。因此,思政工作者应鼓励大学生到低碳行业就业。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经济;绿色消费;消费观教育

一、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建设“两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1]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系统能否协调运行,社会能否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领域的子系统,消费领域也必须贯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体现社会公平,注重消费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

“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使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加重视自己的消费责任,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绿色消费理念。科学的消费理念,个人的消费水平要符合一国国情国力,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约束下的选择科学环保的消费方式。所以我们必须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实现在全社会中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构建绿色消费的模式。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促进保护生态和实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 我国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经济发展道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应当也不可能模仿一些发达国家以挥霍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我们必须要立足国情,发展低碳经济,提倡绿色消费。政府作为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构建良好绿色消费环境,推广绿色消费的观念,才能构建和谐的绿色消费模式,最终实现我们建设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二、学生绿色消费观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近百年来,人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这迫使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对过去各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造成的各种问题的深思和反省,一些国家的环境专家和经济学专家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目标是最终达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2002 年,中国政府向可持续发展世纪首脑会议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阐述了我国今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标志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正向着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类文明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目标而奋进。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就包括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就是可以帮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科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这种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可以通过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生态化改进而促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升级,所以绿色消费的发展可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进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消费的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并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大学生的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需要树立绿色消费观

年轻代表着希望,青年主宰着未来,青年是社会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充满力量,对世界发展和国家建设充满了激情,他们正处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对青年进行绿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大学生更是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他们将是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最重要的制定者、决策者和执行者, 他们对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将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未来将要承担起国家发展建设主力军责任的青年群体他们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通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未来更好更健康的投身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之中。所以,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绿色消费观,让青年大学生意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养成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耗能,合理消费、反对浪费,节制无限制的物欲追求,杜绝铺张浪费的生活态度。减少自己的各种行为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环境秩序,将遵守环境纪律,文明生产、文明生活视为自己重要的行为规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

当代大学生还要认识并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要在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自然财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能对后代的发展需求的满足造成危害,我们应该在利用大自然带来的资源的同时也要爱护自然,促进自然环境和谐、良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动力,他们的行为和观念能够在整个群体中快速传播并且会影响到各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社会群体。所以我们要让绿色消费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增强全体大学生的资源忧患、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大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培育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文化氛围,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去,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意识转化为全体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而深远的战略意义。[4]

四、学生作为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需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应成为关注环保、致力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典型和杰出榜样,在社会生活中起表率和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其他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群体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大学生本身不仅自己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榜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深刻地指出:“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自觉地树立科学的绿色消费观,同时要承担起绿色消费观念的重要传播者的责任,将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去。

中国大学生数量已超2 000万,是个庞大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年龄、知识等优势,总体上看对绿色消费的概念接受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出现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倾向。如果大学生中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大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培育,成为具备较高的绿色消费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并有强信息流动性的青年群体,那么未来他们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限量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通过学校或家庭的载体将绿色消费科学的观念传递给亲人、同学和朋友;同时大学生是预期的社会人,他们所拥有的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随着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将会被社会群体接受和发扬,能较快的转变为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所以,大学生是绿色消费的重要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他们科学绿色消费观的树立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对于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提高人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程宇航.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及其支持体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