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结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结构

时间:2023-07-27 16:23: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结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结构

第1篇

【关键词】迁移理论;高中政治教学;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64-02

当前,复杂抽象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繁琐的课程结构成为高中生政治学习的首要难题,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意味着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政治教学的发展要求,必须对高中政治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随着“迁移理论”在高中课堂中的普遍应用,政治课堂也掀起了一股教学改革热潮,充分利用迁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举一反三,这对高中学生学习政治学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迁移理论概述

实践证明,迁移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是学生充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迁移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将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概念进行迁移,其中一种学习知识对另一种学习知识造成了障碍,将其称之为负迁移;相反,在迁移过程中产生了推动作用,则称之为正迁移,正迁移是教学中所追寻的教学目标。正迁移发挥的作用越大,就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应教学环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效果越明显。

二、迁移理论的特点

迁移理论在知识学习运用中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是指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文、史、地在内的学科进行政治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包括相关学科思想和能力的迁移;纵向迁移是指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迁移,利用政治课堂中的旧知识促进新知识,通过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学习过程。

1. 迁移理论中知识的转移

学生通过政治教材内容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在此过程中会逐渐暴露新问题。其中,具备迁移的能力越强,迁移范围就越广,学习效果就越明显。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解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忽视了相应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认知是错误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能够用的基本观点及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知,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去除基础知识,而是不断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概念及原理是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认为:迁移的主要途径是掌握一般的概念及原理。实现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理论的同时,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紧抓理论概念和原理,加强对教学难点的重视,注重将知识结构体系与现实问题进行紧密的联系。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将各个知识点、基本原理、理论概念梳理清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政治基础知识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全面、系统的关于章节、单元、课时、概念、原理的知识框架,通过围绕知识主线将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明确所学知识的层次及脉络,并能够根据知识网将前后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迁移。

例如,高中政治教材在讲解政府一节课程时,教师可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知识网: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职能、作用、权力,我国政府内部系统及外部系统对政治权利的监督和制约,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我国政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分析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吸取有利因素,进而实现政治理论知识的迁移。

高中政治学科与很多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通性,例如,在选修课“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讲解英、法、美国家的政治体制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生活与哲学”讲解过程中涉及语文知识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文化生活”中讲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需要结合历史知识及地理知识进行解析。所以,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运用到迁移理论中的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具备这样的迁移能力不仅可以突出新旧知识的相同因素,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复习、巩固旧知识,了解、促进新知识,形成举一反三的良好局面,进而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的正迁移。

2. 迁移理论中能力的转移

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单纯掌握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知识的传播者,不能单纯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收集及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别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打破“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以下两种能力:

(1)阅读材料的能力。现在的政治材料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教材从实际角度出发,更加理性化和具体化,通过典型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解释教学观点和理论,更能让学生熟悉知识发展规律,加深对材料的了解。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课堂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以便更好地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知。

(2)社会实践能力。政治课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高中政治教学为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工厂、社区、企业等机关单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参观、调查及研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3. 迁移理论中道德品质的转移

高中时期是学生树立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及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受年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发挥政治课的思想作用,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是加强政治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以德育教学为目标,突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4. 迁移理论中思想内容的转移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习惯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的难度大且效果不明显。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培养成有抱负、有纪律、有文明、有道德的人才,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思想觉悟方面的有效迁移呢?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理清学生的思想,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将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进而找到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有效地挖掘政治教材中关于思想教育的内容,进而确定德育目标,并将其有效地反映在课堂中。

三、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实施策略

1. 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

高中政治课堂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塑造具体的政治现象,将政治理论的学习通过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2. 加强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

政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的感知,必须培养学生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政治学科涉及很多学科知识,政治课能够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利用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

3. 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

知识迁移的前提条件是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理论,学生只有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小组划分的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环节开发头脑风暴,勇于探索,大胆发言,促进学习知识的迁移。

总而言之,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学教学的学习方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有效运用迁移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跃青,辩中论.论中学――浅析辩论式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旬),2015,(6).

[2] 周慧英.辩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3] 刘爱华.用情教学以情促学――谈谈高中政治情感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3).

[4] 蒲进.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时事政治运用探究[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第2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支点;和谐社会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率先提出来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它被视为未来人才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一、创业教育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结合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自主创业一度成为“两会”热点议题。但是创业或者创新意识,不是大学培养的,而是从小学开始、到中学慢慢形成。高中是学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此时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形成,素质教育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而创业教育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引向深入发展的一种新型人才教育模式。但是教育部门并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可我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程可能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高中政治课程有其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系统地介绍了一些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相关的商品、货币、市场、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财政、税收、储蓄、保险、股票、债券、消费、国际金融贸易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这有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创业理论体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哲学为学生创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政治学时政性强,资源丰富,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依法自觉地规范经济行为,唤醒其创业热情。

正是基于以上优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为我们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平台。

二、创业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索

(一)以发现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获得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力。

赣县的板鸭、烟叶等是名牌土特产。我校学生中有不少学生父母从事板鸭加工、种植烟叶或相关行业,并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谈到“艰苦奋斗”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分别走访身边的创业能人,了解他们的艰难创业史,激发他们创业的意识。学生在进行求知、探索、收获等情感体验时,让教学充满了活力,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创业进取的氛围,激发大家开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二)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课程时,我设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制作了精美的网络课件,在赣县中学校园网上。课件设置了教学目标、优秀创业者、视音频道、焦点论坛、题海冲浪、创业擂台等栏目。各个栏目都展示了丰富的内容。“优秀创业者”搜集了成功人士的事迹、图片,介绍其创业历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视音频道”播放有关创业的影片或是学生采访赣县企业家的音像;“焦点论坛”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论坛上进行即时讨论。如:你对创业的认识,如何选择创业等,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对创业形成初步认识;“题海冲浪”通过设计有关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通过竞赛让学生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创业擂台”组织学生开展个人的创业生涯设计比赛,或举办学生创业成果展及论文答辩。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和创业的喜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采用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学结构为核心,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的合作机制引进教学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

第3篇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寻找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精心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要求,把教材知识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知识和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应意识到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各种因素的整合,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则会使政治教学枯燥无趣。教师应结合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通过阐释具体的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以学习《企业的兼顾和破产》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国的洗衣机大王――威力洗衣机被民营企业东菱凯琴收购的事例,引起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企业生存策略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案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用所学习的知识关注周围的人与事。

二、贴近生活,激活思维

头脑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往往对发生在身边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比较重视,对这些事情留有深刻的印象。由于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学生会对这些事情感到迷惑。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生活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打好思想政治基础。以学习“整体和部分联系”的知识点中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构成整体,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一哲理为例,教师可联系生活中俗语“三个和尚没水喝”,或者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再或者是学生篮球赛和班集体建设等,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哲学知识,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让政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在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从而感受政治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全面进步,真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紧抓基本知识点,让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不管是对哪门学科的复习,课本就是学生复习的根本。对于已经学过一遍的课本,学生对其中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这些内容,只有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才能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因为课本所体现的这些内容是对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解决一些问题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比如,在复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者之间的一切关系,因为这部分的内容本身有一定的逻辑性,是最易出错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对课本中重难点的掌握和学生完整把握课本的知识体系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线”,它能使课本结构化。突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把课本有关的知识综合分类,构成一条整体的知识线,是搞好高中政治复习的重中之重。

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了课本后,对课本各个章节构建起整体框架而又有了基本的认识。比如:一本书有几章?每一章又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又有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了解的?这些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联系?最后再去确定这些知识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又是难点。又如,在进行哲学方面的复习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去理解,最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让学生真正做到运用自如。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懂得去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全面、准确地应用知识。

二、紧跟时代,关注热点,让课本知识生活化

最近几年,在高中政治的不断改革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紧跟时代,关注热点”。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高考试卷的新观点、新知识、新题材和新问题都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复习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明确:课本知识点是根本的、基础的,却不是思想政治的全部。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使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去解答、探析所遇到的难题,把课本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扎根于课本外,还必须要求他们把课本知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理论融入生活是思想政治课复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政治考查的重要原则。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为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将时事与思想政治课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高考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得好成绩。

三、融入学生自己的观点,让课本的知识点思想感情化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要看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复习是否真正具有实际的意义、学生在以后的答题中能否运用自如。如在复习“外汇汇率变动与币值的关系”时,就必须既落实知识目标又落实能力目标。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各种方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具体知识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把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来,然后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政治课还真有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能为自己指明正确的航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彻彻底底地融入课本。

面对日益激烈的高考竞争,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方法已成为关键所在。一个好的复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能使学生在复习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在高考复习中抢得先机。这是笔者在思想政治课复习中的一点看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会不断探索、与时俱进。[S]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教学;学生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倾向于以应试教育为目的,难以适应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诉求。因此,要从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思路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营造民主化、和谐化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将“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本”的真谛凸显出来。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就要认识到这一点,注意转变自身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既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的人,又要确立平等的师生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有一条论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可见,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学氛围的好与坏。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承担着创设民主化、和谐化的良好学习氛围的职责。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激发思维火花,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要发扬教学民主。即在课堂上要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倡质疑问难,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提高综合素质,显示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情感沟通。充分利用课余、课后时间,走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心理,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只有把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关系,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力求教学内容的时政化、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结构性的特征。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仅仅“就课本,讲课本”,是不具备吸引力的,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喜好以及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着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时政化、生活化,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时事政治不仅是高中政治课的重要补充,也是高考必考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时事材料,渗透时事教育,不仅能弥补教材的滞后性,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要能融会贯通,根据课本,联系热点,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美国教育学、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成长,即经验改造”。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自身知识结构及背景出发,通过教师适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或者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述政治,实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一种教学境界。如在讲授“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消费者、记者、警察等角色,亲身体验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何进行维权、投诉等一系列过程,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也可更深刻了解课本知识。所以说,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体现在教师语言的风趣和幽默。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生硬、呆板的“灌输式”讲授,是许多学生对政治课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再加上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快慢等变化来强调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重点,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必要时,教师还可利用体态语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共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才得以凸显。

三、推动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多样化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渐渐松弛,难以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刺激,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先进、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生动透彻,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教学工具,利用投影、录音机、电视、微机等多种媒体,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视听中掌握抽象的政治知识,免去了生涩、呆板的讲授,教学效果也更好,同时也能达到使学生“活学、活用”的目的。

除了使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外,教学形式也要常换常新,尽量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使政治课枯燥、乏味,甚至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现代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要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其兴趣。比如编排小品、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调查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教学。或者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开发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借助课堂教学以外,最好要结合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一方面,可以借实践来深化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等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可以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剖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

中图分类号:D442.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97-02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的策略和课后作业布置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有效课堂;策略

高中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使学生不断获得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进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政治教师需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自觉推进素质教育。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思考,围绕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课后作业等环节提出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

1 “扬弃”传统,开展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教学亦然,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实践前在观念上对教学的打算和安排,即通常所谓的备课,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完成的精彩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把枯燥的政治课备的生动精彩、备的与时代结合成了很多政治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我看来,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优化教学设计:

1.1 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目标。新课程里要求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的,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获得发展,让教学获得高效。

1.2 要备教材。教材,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的材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吃透教材。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为它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做到绝对的全面和与时俱进,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把教材真正用活、用好,让教材真正体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归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真正使教材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所用。

1.3 备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就要从备课开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状态,更要考虑学生的情感状态。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经历不同,学生的情感期待也不同,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

1.4 备课完成后,教师就要思考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叶圣陶在《答林适存》中说:“教师之所以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教师要采用真正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尤为重要。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比如对于枯燥的课程,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社会调査、课堂竞赛抢答等方法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热情,学生和课堂动起来了,教学自然就活了,但是教学方法的采用不能一味只是为了调动气氛,关键是师生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采用除了考虑它的新颖还要考虑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否培养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能否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能否实现教学的良好效果等,这才是优化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

2 强化课堂讲授内容的组织策略

①注重语言直观与其他直观方法的结合。学生学习思想政治从感知开始,由于中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涉及的一切社会现象都直接进行观察,教师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方便、集中地感知教材中所描述的大量的思想政治生活现象,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由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知识量比较集中的特点决定的。教师用讲授法帮助学生感知要注意语言表述形象、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生动的直观形象,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如果采用一味的主讲方法,是十分枯燥无味的。但是我上这节课利用网络播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访谈“谁动了6000 万农保基金”,让学生直观感受,让学生讨论……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注重知识内容的完整性。有效的教学应帮助学生学到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既不仅学习社会生活事实,概念和规律,还包括思想政治思维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是生活世界在人脑中概括的形象,是人对思想政治世界的根本认识。比如,有的同学能熟练地复述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但是日常生活中自身又不自觉地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就是没能及时形成有关正确消费观的正确观念,对知识只能靠机械记忆而不能意义理解而造成的。

目前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所反映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内容涉及的观念要及时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明确认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模块都有一定的学科支撑,但同时也突出生活主题,即以生活德育为主线,从关注个人生活转向公共生活,进而跃升到社会生活三大基本领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在这三大领域的认识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水平。同时把生活与哲学作为提升生活智慧的一个独特领域单独设置一个模块。

③讲授要突出重点。有效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精力和时间的合理使用与投入,不管是拟定授课计划,还是安排提问和讲授新课的时间,以及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应把重点放在讲授新教材上。

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备课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点上。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了,就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了条件。政治课的难点问题往往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敏感问题,所以教课是回避不了的。另外,在备课时还要找出教材中的教育点、能力点,以便在教学中采取具体教学手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注意能力培养。因此,教师须切记,讲授必须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主要问题上,以使学生能够首先抓住教材的这些关键问题,并迅速掌握本节的所有其他内容。

④注重讲授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衔接。讲授如果不顾及学生认知结构状况,不考虑学生能否理解内化,视学生为接纳知识的容器,一味生硬地灌输,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教学也将是低效、无效的。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认知结构的原有状况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使教材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

⑤注重认知结构的组织、扩展、更新和重建。在思想政治学习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思想政治学习的第一次飞跃的认知成果最终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变化方面,经过感知、表象、思维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概念和掌握的思想政治规律必然被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将新概念或规律同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那么就不能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得到完成,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高效的。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明一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从而在备课中努力从统观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高度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并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把教者的认识和领悟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和领悟。

其次,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示范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教师应在教学和复习中进行示范性的整理、归纳,然后再布置作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对有些知识的整理,学生感到有困难,教师应给予重点帮助。例如,大多数高三学生都认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相互孤立,联系不起来。教师须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这几章知识的内

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坚持“五个结合”,设计有效作业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我们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意图明确清晰,陈述准确恰当,形式灵活,选材贴近学生,为学生喜欢;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作业前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衔接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因而,有效的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 有效的政治作业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相结合;学科间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总之,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各种新型作业的设计到底如何实施,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但不一定要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应是一种开放型的作业形态。可以按照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质、特点有创造性地进行实施。政治教师设计新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以及课堂以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的学习课堂。”教师要时时感到布置作业的初衷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实践的能力,达到当学生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求答案的效果。那么,我们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就真正成功了。

参考文献 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规范;高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79-02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新发展,学生答题规范化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去解释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是教师长期忽略,也是学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测试要求的提高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培养。

1 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1 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浯,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1.2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不能写成人民,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1.3 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浯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哲学答题一般从“原理-方法论-材料简析”三层次来组织。

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学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那就很少失分,反之较易失分。

2 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2.1 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以无米之吹”,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2 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2.3 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等知识;若考查的是价值论,则为高二第12课的内容。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中日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再如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问题谈认识,则应从原因――实质――危害――解决办法等角度全面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中生核心素养

一、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一般都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就需要增强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首先,教师就可以利用政治课本中的一些经典语录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些经典语录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道理,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政治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吸收,而是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最后,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他们在掌握政治文化的时候,也应该学会怎样去应用这些知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马克思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说明,学生要善于去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也包含了许多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识点,如“企业形象”和“良好的信誉”等,让学生明白诚信也是人文素养中的一部分。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程形式,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要同时代相互接轨,通过互联网+政治课堂的教师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充分吸取外部的优秀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造一个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去扩宽学生的思维模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每一位公民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就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能增强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其中的教学要点,通过情景导入,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情怀的公民。例如,在“外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用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外交活动的相关内容和政策,加深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报告的方式,去深入的思考学科社会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开放性的题目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精神,也能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分析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且将一些疑难点都提出来,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一个最正确的答案。

三、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

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教材为依据,根据教材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将知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候,确保教学内容的结构性与逻辑性,最好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真正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明白的是,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过于的枯燥和范围,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采用情景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种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中,也能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以此来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以“屠呦呦获奖”为主题情境,然后设置相应的研究性问题,其一,从哲学意义的角度上去思考和分析,青蒿素为何被评为送给世界人们的礼物?其二,如何看待屠呦呦是怎样看待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第一个问题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去得到相应的结论,要明白价值对事物主体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人同事物之间的属性也是价值的一部分。在第二个问题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得出结论,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中,不仅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性质的问题,更能提升他们思考的能力。

四、关注生活,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学生生活在学校,而学校有时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对于周围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一定的亲切感,渴望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寻到一定的理论依据。教材中大部分的例子都是来自于全国各个地区,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必须将当地真实的社会生活引进到政治课堂中,将理论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例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中,适当的将当地的经济引入其中,当看到经济的时候,同学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旅游、美食……,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后得出一定的结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当素材源于生活时,学生对这项内容的兴趣就会增加,这不仅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这对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或者是在“税收”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动画导入的方式,采用动画的方式来详细的介绍税收的来源,税收的形式和它的变化过程等。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能力,也能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教师也要教导学生应该利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让他们尽快去适应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保障。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希望政治老师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就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依托教材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是课程实施标准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载体,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并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一段文字的叙述,一幅图画的展示,一张图表的分析,或一个多媒体动画的播放,为学生搭建探索世界的舞台。这样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能体现出由教向学转化,真正实现教程和学程、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统一。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带有“生活”二字。这给我们提供的一项重要信息就是政治教学内容与日常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许多热点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例如,在学完了《经济生活》教材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家庭投资和理财的合理化选择,要求学生从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通过与父母共同探讨,为自己的家庭设计合理的投资理财方式,并要具有可操作性。作业一布置,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个星期后,我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这次活动既使学生活学活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摩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这种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政治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要转变这一情况,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教学的问题情境。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有一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非常厉害,在《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针对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社会现象,我在课前先布置“作业”,让学生与家人交流,及时了解家人在买菜过程中对猪肉价格走向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上课时让学生自主分析猪肉价格上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不同学生所分析的原因加以系统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原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在这样一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价格影响因素的认识。原本猪肉涨价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社会现象,但是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了解了其中的经济原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究。

三、增加开放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传统的政治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用教材上或是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对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因此,进行创新教育,还必须进行作业的创新,在书面作业基础之上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完成,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例,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开放性的作业,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有的放矢,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重难点。比如,在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了解我市有哪些传统文化,并谈谈应如何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并没有标准答案,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有话可说,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很受学生欢迎。因此,学生在做这道作业时,能够积极主动热情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如何继承和发展。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加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使创新思维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预设 生成 辩证思维

预设是围绕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在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过程;生成是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信息的过程,是对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加工。预设与生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就对立而言,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容易被课前细致的预设所束缚,变成机械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

一、预设:挖掘内涵,预想状况

精彩的预设,要探求核心知识,追本溯源,从整体上把握政治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衍生,思考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和教材知识的前后因果关系与左右联系区别,预设联结的方法与途径。

在高中政治备课中,教学设计更多强调一种粗线条,提倡以版块式的特点呈现,这样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变动。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已经对新知识点比较熟悉,我们就可以对复习铺垫这个教学板块一带而过。如果在新课程展开之后,发现学生需要对铺垫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掌握,我们就可以加大对这一板块的教学力度。从全人教育观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功能做出预先的设定。这种设定源于人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需要,然后由这种需要促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功能适应,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形态。

如必修4《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课,资产阶级改革背景内容有三点: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三是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学生对三者的关系往往不去理解,不去追问内在的联系。教师通过挖掘知识的“内涵”,引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改革”的理性概念,让学生对应背景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促使学生生成新的理论认识。而具体到每一课时主要从宏观上把握,如本课的教学预设片断: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读名言,说道理: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问: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在编排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板块特征,单元是构成教材的基本单位,每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综合探究三部分构成。辅助文设“相关链接”、“名言”和“专家点评”这样的块面,在预设时要认真研读。

二、生成:整合知识,碰撞思维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主张:以知识的建构为标准,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的重新整合,让学科教育插上翅膀。

整合知识,我们要强化设计科学的导学案,先学后教。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先学后导,学生整合知识才有基础。

磁撞思维,零星的思维火花也能点燃对传统的扬弃。如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回答:在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学生讲到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企业要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笔者马上抓住了这一细节,并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错,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一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某一行业中某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效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某一行业的劳动效率;二是企业要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应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也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教学。

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敏捷期,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总之,用辩证思维走好“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木”,学生才会激情四溢,睿智流淌,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才是新课改所需要的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魏成桥.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J].教育艺术,2011,(05).

第11篇

教得好是标,学得好才是本,教得再好还需要转化为学得好,而且从学生学得好中才能反映和体现出教得好。为了让学生学得好,我在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学高中政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如何才能考得好

高中三年剑指高考,三年的学习毕竟只有通过高考才能完成和实现质变,由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从政治课来说,一般安排三轮复习。一轮复习现在已经开始。复习过程重基础,以上一年考纲为指导,进行地毯式复习,不遗漏一个知识点。方法不是老师重讲一遍,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知道知识的框架,每一课知识点都要理解内化,博闻强记。

二轮复习中偏重夯实基础,指导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点很重要,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结构印发给学生,否则学生不内化又会如数还给教师。高考真题训练偏重选择题,教师应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让学生胸中有数,从而考试时不慌乱。

三轮复习增加时政热点复习,最好给学生人手一本时政热点书,教师引导、归纳并选择书中十个左右重要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时政热点复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时政背景材料;(2)学会用多角度知识去分析时政材料,包括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政治角度;(3)进行热点典型试题训练。

这三轮的复习还应重视训练学生如何审题,先选择知识范围,根据设问关键词再调动知识和整合知识,最后组织答案。在训练题的选择上重视增加主观题训练,指导学生熟悉文综试卷结构,安排答题时间,掌握答题规律和技巧。在指导学生三轮复习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整合教材,列出相关知识体系,进行专题复习。

2.答题程序训练。(1)读材料审设问;(2)找设问关键词;(3)回归教材调动知识点;(4)草稿纸上列相关知识点体系;(5)编写答案;(6)答案由两部分组成,即“课本+时政”;(7)答案书写也是两部分,即“观点原理+材料”;(8)答案序号化、层次化并论述恰当。

3.教师根据重点时政进行预测、归类、总结、指导。如意义类题、措施类题、原因类题如何答,意义类题一般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我要求学生思考时往经济常识课知识点上靠,政治意义类往政治常识知识点上靠,不要漫天撒网、瞎编。措施类题要想到主体,如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等。原因类题找经济、政治原因等。

4.每训练一次我都指导学生进行试卷分析,进行自我知识储备调动,分析得失。

5.指导学生如何回归教材,不能盲目浏览教材、目的指向不明。

6.做题训练恰当有度,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为做题而做题,做完一道题,在对照参考答案或听老师讲解答案后,对试题答案的思路进行反思,总结出其中的思维突破口、思路的开启、表述格式等规律,并以此指导以后的答题。

第12篇

关键词: 高中 思想政治 教学 经验

一、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利于新知识的接受。检查复习的方法有:口头问答、黑板演示、默写单词、公式或事件发生的年份、检查课外作业、纠正作业错误等。检查后一般要给予评定,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并指出优缺点,给予解释和说明。检查复习的内容可以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和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尽力创设新颖的情景和有趣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二、告知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也可以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却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三、讲授新课程,掌握新知识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授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现给学生。当触及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或者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教师就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恰当的形式(朗读、讨论、简笔画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知觉器官真正参与和探究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觉地领会所听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清楚:讲授新知,不仅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提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启发点拨要适度,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当堂理解,当堂进行巩固。此外,教师也可以使学生初步练习和运用新知识,并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巩固和纠正,从而形成正确的、熟练的技能、技巧、进一步发展智能;或者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做好课堂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五、布置好作业,注重课后学习

作业有课内的和课外的,口头的和书面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产品是否合格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和示范,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批改和评定,通过检查了解教与学双方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进教学,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对于课内作业,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让大脑处于高度专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思维最佳时刻,进行指点,引出新授内容。这时再提出新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归纳,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和应用。

至于课外作业,教师要注意督促学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检查作业时要区分合作完成和抄袭作业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前者值得表扬,后者要予以说服教育。同时,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要搞题海战术折磨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让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个性。

六、进行教学反思,以便精益求精

这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堂课”,为使每一堂课上得更好,每一节课课后我们都要静心沉思。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的同时,我们应该及时记下得失,重新设计教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才能把教育手段与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内容简单描述了关于课堂教学步骤的安排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同时也不能用一种结构模式否定另一种结构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世界上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由于教学工作者选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论上的倾向不同,其操作的式样也会不同。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灵活地、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学课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