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3-07-27 16:2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读图时代的特点

就目前情况来看,读图时代展示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象直观。图像可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摆脱文字的抽象性,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有较强的概括性。相比文字,图像在信息传播和信息量层面更具有优势。第三,方便快捷。相比文字语言,图像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读者呈现更多的内容,符合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

二、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读图时代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既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相比于完全排斥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读图的优势来服务读文,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利用读图时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加强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力度

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是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的关键。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判断所给出的图画是不是与文字相符,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对图像做适当的补充;其次,教师可以在充分讲解教材的文字内容之后,让学生将教材中提供的几幅静态的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连接成动态的效果,以使得学生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有效的锻炼;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和联想画面之外的东西,让画面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利用图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生涯的启蒙阶段,对其一生对语文的认识和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此阶段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做好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思维。所以,利用图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此阶段的思维培养,主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能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二是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填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更多的事物和事件;三是教师在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注意,插图的作用是用来吸引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是用来辅助文字教学的,而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3.加强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力度

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力度的提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关键。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插图为基准,用自己的话将插图叙述出来,之后再比较自己所叙述的与文章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需要再进一步规范、哪些内容需要增加、需要采用哪些修辞和表达手法等,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大脑内存储的语言信息比较少,造成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也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4.规范学生的读图流程

身处读图时代,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规范学生读图的流程。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读图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内更深入地认识和读懂插图。例如,这个读图的流程可以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但是具体采用何种流程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具体制定,但一定要坚持“读图”与“读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图过程更加规范和严谨,才能确保其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总之,读图时代的到恚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读图时代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需要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新标准,确保“读图”与“读文”的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当代小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主体教育;语文教学;自主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根本,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把主体教育思想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主体,进一步升华教育的意义。

在识字教学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稍作示范,然后让学生多多的练习。让其在练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每个字的音形义,还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字形的习惯,使其通过对中国汉字特点的观察和理解后,能够触类旁通,学习和认识更多的字。然后,教师应该找一些相应的包含这些字、词、句子或语段让学生习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的认识。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在于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性格,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文章来阅读,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自主解决问题,让其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真正地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拟题目,写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可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指导,让其不断通顺完善,待学生的写作能力渐入佳境后,教师再规定一些较有深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不断提高其能力。

口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准确、恰当、得体地运用口头语言完成各类语言功能,所以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情境或随机选择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不断地练习,培养学生正确地发音、正确地选择词语、正确地传递信息、正确地表达感情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感情,指导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使他们拥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流能力,要不断地丰富其语言的积累,培养其语感,发展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品.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近代化[J].学术论坛,2005(03).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所谓

翻转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比较松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在教学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于教学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加强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教学。

1提高微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并且其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宽泛。知识点多的同时,还分散于不同的地方[1]。正是学科的特殊性,小学语文对教师的专业有一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视频将碎片化的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视频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且不同的视频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讲解的。基于此,教师为了能够顺利的导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在课前仔细研读教材。教师通过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就会科学的划分课文中比较分散的知识内容,且还可以保存语文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分散的语文知识,形成系统性语文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准确认识到微课堂的重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还需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为保证设置微课堂的质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准耶水平,研读教材,掌握必要的软件操作技巧,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倡自主学习

教师实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就应当认识到“先学后教”的重要性。如果要想翻转课堂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每堂课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随后将教学视频呈现给学生。为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课外应当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经过先进的技术,学生可以主动获得知识内容,而不是教师的灌输。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外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开学习,不会受到课堂教学的束缚,也就不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遗漏应当学习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对于其中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的、多次的观看,或是暂停向家长寻求帮助。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在旁边简单的观看,而是要在一旁指导学生。在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疑问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师在课后分享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继而一一攻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MSN等多种网络沟通方式,建立班级群,鼓励学生讨论。教师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3增强教学互动

事实上,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其更为重要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2]。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困境,继而就可以指引学生更好的学习。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适当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效果,掌握其学习进度,就会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随后就可以将有共同疑问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讲解。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均为几个小组,要求小组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如果对于某一知识点没法达成共识,可以记录下来,随后教师就可以重点讲解。为提高讲解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小组的不同学生分别讲解。经过小组学生分别讲解,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事实上,在整个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传递的时候,学生会吸取其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产生疑问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实施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李枝清 王凤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就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视,但如何学好语文,真正使其成为我们交流、阅读的重要工具,却一直是困扰着教育界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进入学校,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同时也有着恐惧的心理,对于那些让他们感到恐惧的事物,则会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为考试而教学的方式,想方设法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愿意学习语文,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而学习。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新课改之间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极大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切实找出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地努力加以改正,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教学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观念的落后一直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接触的事物和信息是以往同龄孩子的数倍或数十倍,其在内心和思想方面也较为成熟,加之其成长环境较为适宜,自尊心、自我意识更强,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观念上做一改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独立性估计不足,导致教学中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模式,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重视,导致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学生在下面兴趣索然;二是忽视教育的目的性。依然将应试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忽视语文作为一门工具的重要作用,将认识几个字,能否了解课本的中心思想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三是忽视语文的文化性。仅仅将语文看做是一门识字课,而忽视了语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的作用,降低语文的文化属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导致依然采取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即使在上级反复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情况下,仅仅将会使用ppt、幻灯片等作为多媒体的全部,没有将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加以应用。而就学生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从网络到平板电脑,从安卓系统到iPad等等,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我们在课堂上却依然还使用着传统的方式,其教学效果则可想而知。

3.自身素质不高,难以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而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出现由于教师自身素质不过硬,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让人满意。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儿童心理并不了解。对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是加强与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二是对高科技发展掌握不够。对最新的科技成果不了解,导致教师在硬件技术的掌握上不熟练,不能有效发挥高科技技术设备的效果,在软件上不能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

二、提高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是将应试教学的观念转变为真正的素质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将认字能力教学转变为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将现代的语文课转变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语文课的教学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重点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的学习。知道学生所思所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能够熟练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能够通过小学生喜爱的动画、Flash等方式,将死板的文字灵活化,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将学生放在主置,教师放在组织者、指导者的从属位置,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引导和有序组织,使孩子能够将课堂变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朗读、背诵等多种方法,考试、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占言.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之美[J].辅导员,2009(11).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课堂,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由少数老师和学生组成课题组“攻关”,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小学语文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从过程来说,应该是重在参与,全员参与;从结果来说,应该是“你有能力搞出原子弹当然好,他有能力做出茶叶蛋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步”。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成败,重点不是看学生试卷上的成绩,而是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新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归纳与总结能力、理解与感悟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思维与思索能力、欣赏与审美能力、想象与推测能力、实践与运用能力、合作与自主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这十个方面的能力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知识与能力并重,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间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语感是学生对句、段、篇加深理解的必要途径。只有培养起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对句、段、篇的理解才会透彻、深入。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从词的语音、语义、语境、语气等方面着手,加以正确的引导,营造浓郁“阅读情感场”,让学生在阅读是投入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谐振,自然而然地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再融入“一边读,一边想”、“读进去,想开去”等读书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实质与外延。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第6篇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闫顺丽.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D].光明日报,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晓音.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4(05):13-15.

[4]文素芳,刘秋霞,彭立平.浅析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0):67-68.

[5]邓俊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叶课外语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田.青年时代,2015.(7).163.

[8]王欢.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

[9]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13]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5:35-38.

[14]白丽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97+212.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点做法.东西南北·教育,2014(6)

[2]陈文一.小学语文导课技能策略.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

[3]林爱婷.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课程·小学,2016(5)

[4]高成亮.小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传发.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1).

[6]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新课程研究,2009(1).

[7]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4(5):121-123.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责编韦雄)

参考文獻:

[1]孙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9).

[2]程剑.浅谈如何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J].读书文摘,2015(20).

[3]高安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整合课堂教学手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点

1.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字词、句子语法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例如,在学习某一课时,教师可选取与课文描述的过程或情境相关的影视资料,观看完后提问学生有没有疑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

2.有助于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认知范围逐渐扩大,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性。但其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对于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音频等资料,将抽象的文字通过具体的情境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家乡》一课时,可以事先准备好反映蒙古族牧民生活和牧区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为学好课文奠定良好基础。

3.有助于形成开放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亲身体验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围绕教科书进行教学外,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其他途径及资源,形成开放式教学。在开放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方便学生获取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还体现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的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围绕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让多媒体课件真正为课堂服务,发挥最大功效。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既契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贴合教学内容的优秀课件,找准多媒体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佳结合点,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例如在学习《黄河象》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介绍黄河象的影视资料节选,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象”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只选取课文中介绍黄河象的相关片段,无关片段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没有帮助,还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时间点。

多媒体技术能够鲜明、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在为学生创造认识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在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时,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反而不如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记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适当时间运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课堂一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带有悬念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在讲学教学重点、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过程,运用动态、具象的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迅速了解重点、难点知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影响学习效果。最后,在课堂后半段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后获得一定的放松,重新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能够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不能“本末倒置”,忽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多媒体的使用,会让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播放课件的“播放员”,无法认识到教师才是他们学习的真正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处理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为和作用,用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感染学生,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才能够让多媒体真正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只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于教育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不能盲目追求潮流,又不能因传统理念而对其拒之门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要持有理性认识,始终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使其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8).

[2]张杰.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教师),2010(09).

[3]周玉凤.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语文,2007(29).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作用;策略

由于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以及投资力度在不断提升,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产品已经B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目前,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备受重视,为了凸显小学生在日常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教学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向信息化教学。如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让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是当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里体现出的作用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式教育,授课对象是六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小学生。由于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不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一定要综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于现代化教学工具,让授课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化、具体化。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化的教学画面。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完全认识,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一定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水平

课堂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课”,同时还体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观念的改革方向。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解决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里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其他地区或者学校的语文教师互动交流。因此,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对小学生的帮助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的人生发展。

3.开拓小学生的视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用来小学语文教材,教室是学习的唯一地点。基于这样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利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过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里,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往往会利用大自然中事物或者自己创造出该事物,此举虽然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伴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体运用,能够提供丰富地网络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

二、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1.利用信息化平台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学习者内心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学习过程里,不仅需要小学生的“好学”心理,同时还要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帮助小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帮助他们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上,学习能够自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某一个知识的认识,通过自学构建与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学质量。

2.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教师培训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我国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与教学设备有关,同时还与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根本不能应对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一位教师有时候需要带领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需要聘请一些临时教师来辅助教学,此举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减缓教学压力。

三、总结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已经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教师文化知识有限,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工作,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真正魅力,仍然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巨大能量,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策略探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的探究角度

1.导入方法探究角度

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的方法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就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模式对于小学生的人文思维体系形成、语文知识点归纳储备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语文知识插入的合理性,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后续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模式研究过程中,需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模式研究者不断付出辛勤的劳动,优化语文知识插入方式,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的长足进步。

2.导入环境探究角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的过程中,离不开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环境的支持。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长期受传统文化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小学生往往难以形成自身真实的想法,往往只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的言行来进行对于自身行为的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模式在完善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在小学范围内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小学语文教育环境与氛围,为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效果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策略探析

1.更新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的情况(例如,在进行《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对于课文语句进行分析,忽视了对该课文的知识点导入方式的研究,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忽视了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小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的核心价值目标,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在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合理使用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导入方法,打造多样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帮助小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素质能力的提升。

2.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方法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的过程中,丰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手段,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新型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模式插入性强、自然和谐、内容丰富的特点,充分地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教学效率。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两面性,教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网上出现大量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语文教师不认真备课,或者产生过度依赖于他人思维,难以形成自身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理念的实际情况,导致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脱节的情况,造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恶劣影响,进而严重地影响到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效率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方法的优化设计问题,并严格地约束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效率的快速提升。

3.深度挖掘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特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手段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让学生通过接受多样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模式,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进步。

例如,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自己在生活的过程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取得进步的?你自己觉得自己一直在持续进步吗?让学生通过互相探索,并进行课文相关内容的讨论,使学生逐步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课文内容中去,进而顺利地完成对《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主体内容的了解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形成对于语文课程运用的初步认知,高效地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深度研究,并通过对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合理选择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方法插入时机,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导入方法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学生课堂提问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孙静.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频率、比率与效率”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第10篇

应该说,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其涉及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评价、目标、内容、师资等一系列的内容,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从2001年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应该承认改革工作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新课改的目标相比仍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突出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大量的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

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理念和角色方面仍然没有实现转变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依然还有不少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将学生看做“整体的人”来对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仍然没有很好地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目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一环,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进行,从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接受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态度等的养成,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不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片面狭隘,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情感的养成,使得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3.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依然没有明显转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语文教学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不断地向新课改的精神靠拢。

1.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实践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接收新课改的理念,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动者,不断以自身力量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前进。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目标时,广大一线教师要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充分关注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不能机械死板,在设计有关三维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情况综合考虑,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难重点突出,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评价的改革力度和步伐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紧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唤起中小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第11篇

(一)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不难看出,组成语文学科功能的各要素与人的素质结构各层次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通过个性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比较稳定素养的过程中,语文的学习必然会施以重大的影响。此外,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素质的特点之一。素质是社会文化通过个体有意识地反复交错进行的“内化”和“外化”,逐渐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而这种“内化”与“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况且,小学阶段是整个学龄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第1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实施策略

1.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或者是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从而实现语文的模拟展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小学生由传统的机械学习转向与真情实感相融合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学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维启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传统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本身就有很大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文字思维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因此往往易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思维不活跃,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特别枯燥。而情境教学法能够事先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不限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情境教学就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1.3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讲,学生对所教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展开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传授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探索的欲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情境教学由于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偏重的特点,可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因此情境教学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授课方式的优化,同时调节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语文课堂中,由于语文知识本身具备的性质约束性,经常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一定影响,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师生关系的合理调节,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幽默感,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2.1师生教学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带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中保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化掌握,还能保证在知识基础上有效扩展。教师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问题讨论或辩论,有效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如果能加入进来,将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良好的师生互动保证了课堂在欢愉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情感融入教学全过程

情感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适当地表达情感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有力地带动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学习。教育过程中教师情感的流露,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还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学习。在学生语文学习过超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重大。在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对学生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评定时,更要注重情感表现,对于知识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表露出不满意,告诫学生不要再犯错误,而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应注重情感鼓励,不断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地开展教学工作,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情境教学中注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保证学生整个过程都处于教师设定的情境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课堂教学,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境本能地将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在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中,讲授报告或者求职信的写作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了解的情境,感受真正的文字表达需求。又如对于话题作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事先讲述该话题最近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话题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2.4采用小组互动模式开展教学

在课堂上,当教师采用网上新出的一种智能答题软件对学生进行认真考察以后,一部分学生可能将这些题目弄懂了、学会了,但是很可能还有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不知道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且懂得为什么错了。但是,部分学生往往碍于自尊心,没有胆量向老师发问,这个时候,合作小组的优势就展示出来了。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小团队,在这个小团队中,先学会的学生可以指导或者帮助暂时还没有学会或者是不完全懂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为他指出错误的地方,并且耐心教他应该如何做,继而再出类似题目考查学生,然后帮学生修改。这样一直做题修改,反复几遍以后,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后进生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学优生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案,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已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实践探究、促进,不断改进与探索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提高课堂生动性为原则,运用符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方法,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满足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罗玉蓉,杨万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