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阅读 朗读 主线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焊接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 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线上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 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表示深深地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们的孩子都上三年级了,真的是非常感谢这三年来在坐的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学校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这次家长会还有一个原因,近段时间,尤其是上周,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孩子们目前的学习非常浮躁,主要反映在作业的完成上。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特别差,主要是书写,然后即使是交来的同学完成情况也不好,有的是没做完,有的是字迹潦草、作业不整洁,还有的是错误太多(语文的抄写作业都是照着书写,交来却是错字连篇) ,这次就是想让家长多多帮助,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孩子们学得更好,更快乐地成长!
一、 升入三年级后的变化以及原因
1主要变化:
孩子进入三年级,一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升入三年级以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我的孩子一、二年级时都挺优秀的,也很听话,为什么上了三年级,总也不听话了呢?是老师教得有问题?还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三年级是一个关键年段,一切都有较大变化,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无论是学习观、学习情绪以及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在这个学龄段都会发生,有些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个年段成为了学困生。有人将学生的小学六年学习成绩,比喻为“u”字行,低年级起点较高,中间的三年级是处于最低点,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成绩又会慢慢地升起,直至最高点。
2 了解孩子
为了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孩子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将要学习的语文内容都明显区别于一二年级,是低中段的一个大跳跃。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作为家长与老师,我们都要掌握孩子的这些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而您的孩子,现在正处在低段跨到中段的适应期。能否顺利地通过这一时期,更好的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顺利的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到底有哪些变化:
第一、学习方面
首先,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三年级的语文,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更多的是句与片段的训练,都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该读的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但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
第二、心理方面。
其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变了。人大心也大。三年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大人分享了,自尊心也逐渐增强。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首先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不过你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可以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也可以询问父母亲。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才会得到满足。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你也不要一味地指责,应该从方法、过程、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他学会处理事情。就这样“不放手——放一半手——完全放手”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处理事情,才能让孩子平稳地渡过这个非常时期。
3、思想意识。
再次,孩子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了复杂。其实,也就是孩子们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打算。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很倔,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应该说,三年级正好是他们的一个心理反叛期。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心理矛盾:孩子们的辨别力比较弱,但又很想吸收新鲜知识。他们还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能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特别是有些家庭,一定要注意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否则学校老师再怎么严格,对正逐步想要走向独立、正拥有反叛意识的孩子来说,将绝对出现效果为“零”的教育,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负数。
二、造成学生差异的原因。
有的家长不禁要问:既然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而有的孩子却直线下降?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在三年级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的。
首先,每个家庭智力背景有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爱看书、强烈的事业心、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其次,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差异。
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哪怕只有一道题目,也能举着笔玩上半天拖拉到放学,哪怕只是抄五个词语,他可以边讲边玩抄上一个小时。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非常罗嗦。有时为了等这些同学,我一边催一遍一遍地问,一遍遍的提醒,每天体育课、中午的时间就在办公室里补作业,天天如此。结果是当天的作业没补起,第二天又有了新的作业,家庭作业回家没做第二天到校了补,而第二天的课堂作业又没有时间做了,旧债未了,又添新债,而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孩子不仅耽误了班级一些表现好的同学学习时间,也浪费了我的休息时间,开学至今,每天中午都没有时间休息。
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就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关于效率,我想,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作业了。接受能力强、速度快的学生完成作业速度非常快,而有些速度慢的、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完。但是,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而有些家长说孩子要做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这就要问问孩子的学习效率了,我想那不是在写字,而是在“造字”了。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字就是写不好,可为什么整个班级就你的孩子写字没有一点进步呢?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大时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上有问题。
第三,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在生活上,没有父母不对自己的孩子是关怀备至。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以及思想变化的关注,家庭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也许是一些家长还不了解孩子中年级学习的要求,也许是最近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关心不是很到位。开学来,我还是在很多布置的回家任务的反馈中感受到各个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确实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孩子记录本上明明记下了要做什么作业,家长也在后面打了钩,签了名,可我每天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却总会发现孩子少做、漏做,甚至不做,还有的孩子作业乱七八糟,字写得可以飞起来,有的家长也看到了,并且在本子上签字说字很乱,但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明知乱,为什么不让孩子重写直到写好为止呢?其实我们家长何尝不是在给孩子潜移默化中透露着“敷衍了事、只要写几个字了也没关系”这样一个信息呢?诚信教育又怎么会不是一纸空谈呢?其实我在这里讲重视,还不如说是在请各位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隐性的教育因素,是我们学校教育无法涉及的,但给孩子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绩,不是孩子的学习,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了。但是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们觉得,一些孩子成绩出现问题,不是因为接受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造成了“输在起跑线上”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有的家长可能认为:我的工作很忙,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将来我只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丰盈的物质基础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禁要想:您在工作岗位上辛苦打拼,想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条件。殊不知,长此以往地下去,您会“谈起业绩兴高采烈,谈起孩子遗憾苦笑”的。其实,我们老师也并不是觉得分数有多重要,而是在关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智商的培养。这种“情商”,包括我们对待事情的责任,包括意志品质,也就是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一种能够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我记得有专门帮孩子解除网瘾的教育专家说过:决心+毅力=100,决心加毅力等于成功。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浮夸、没有钻劲,常常会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那么我想他今后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有较理想的结果。反之,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形成了这股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走上哪一行,相信总能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份广阔天地的。
三、减少差异的方法。
差异已经存在,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视差异,并且想方设想地减少这个差异,使48个孩子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究竟怎么减少,怎么教育,我们共同来探讨。
首先,我先从语文学习方面来谈。
中年级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基本技能的学习阶段,方法习惯的掌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丰厚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三抓”。
一是“抓阅读”。
由于电脑、电视的出现,很多孩子不太爱看书。因为看电视有趣刺激,不要动脑筋,是被动接受。虽然表面上看学到了不少知识,思维能力却是退化的。还有些孩子看的净是些漫画,打打杀杀,嘿嘿哈哈,而且没有几个字,实在是有害无益。举个例子,《西游记》孩子都知道,是个很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但是如果你能去读原文,就知道这不止是一部神话故事。中国的儒、释、道文化思想,其中都有,一般人还领会不到其中奥妙。
语文学习讲究积淀,阅读欣赏能力、写作能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古人的小学语文学习就是大量记诵,还不求甚解,现在的语文教学分析来分析去,其实没多少东西可嚼。古代的小学毕业生能写得一手有思想的好文章,还能吟诗作对。中国的旧式教育带有强制性、被动性,但是出了很多人才。绝大多数成功学者回忆小时所受教育时,并不怨恨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现在更多的人怨恨的是小时侯学得还太少。
孩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学习能力最强,最擅长背诵。多读多背多写,语文不会差。班里写作水平不高、阅读短文不会做、经常写莫名其妙病句的肯定不爱看书。所以我鼓励孩子每天在家中有阅读时间。但是有些孩子作业速度较慢,也就只好算了。挑选好的课外书,做完作业后看二十分钟左右。而且希望孩子下一阶段开始在家中要有5-10分钟的晨读时间,读得朗朗有声。读课文,也可读优秀作文中精彩片段。天天读,绝对有起色。假期可以在市图书馆给孩子办张图书证,星期天节假日常让孩子去书的海洋中熏陶熏陶。总而言之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爱读书的孩子有良好的语感,语文不会差。
在教学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在课余时间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抽出半小时读书,不必规定孩子一定要读作文书或者学科类书,只要是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都可以让孩子去涉及。如果您有条件,最好是能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这样孩子们读了什么,读到什么程度,你都可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孩子阅读以后可以与你交流,你们的共同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新一轮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增进你与孩子之间情感。“
第二“抓作文”。
写作是语文的灵魂,但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一是无话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阅读量少),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久而久之,学生便怕写,不愿意写。三是懒惰的孩子只愿讲不愿意写。长此以往,他本来可以达到优秀的习作水平就退步了。面对这三大难题,作为家长,首先要消除“速战速决”,“一劳永逸”的念头。作文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耐心地陪同孩子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行走。
第三“抓写字”。
中年级是孩子最能练出字,也是最有时间练字的一个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从铅笔字向钢笔过渡,能让孩子写出一手好字,相信是每个家长的乐事。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的是:别老是专门让孩子在某一个时间练字,而应该让孩子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每一次作业,甚至留个便条,都应该认认真真写好它。
在英语学习上,三年级之后也是一个关键的学科,初中高中英语非常关键。如果小学打下基础,那么初中后的英语学习又会相应的简单了许多。家长也都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校和老师也特别重视英语的学习。我今年就教二三四年级的英语。开学这一个月来,我感觉各班的英语学习劲头很足,尤其是我们班。老师布置的听、写的任务可以较好的完成。每天不管我是否布置作业,每天都有读英语的作业,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我们很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每周只有2节英语课,再加上我还有三年级语文、班主任、二年级、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还有其他的工作,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体谅,学生的英语学起来会很费劲。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英语很高,有的就是不行,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孩子上课听的认真,学的就快,家长回家检查孩子的英语朗读,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能考高分。再有检查签字的家长孩子的英语也没问题,因为老师重视了、家长重视,学生也就会重视。只要你签字,我就签字,因为我知道签字的家长都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建议:有能力的家长可以买磁带点读机。自己选择。
四、培养孩子的习惯很重要
下面我在讲讲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
1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我们帮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建议家长提醒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相关学习工具与资料,而不是包办。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做,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我也是这样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的,做错了事情我就会要求孩子用实事来弥补,而不只是留于口头教育,在实际的行动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对待生活和学习都有一定的责任。
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有些家长认为三年级了,他该自觉了不要管了。如果你这样想,那苦恼的日子在后头。你现在帮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今后可以轻松,反之,你现在放手不管,那后面有更多让你手足无措的地方。刚刚我们也谈到了孩子的差异造成,主要是习惯、态度的差异。接下来,我就专门从培养孩子“抓紧时间不拖欠”这个方面来谈一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让孩子迅速开始。有些同学在坐下开始做作业时,常表现出不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状态的特征:或东找西找学习用品;或东翻翻语文,西翻翻数学;或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瞄瞄电视,一会儿听听大人们闲聊,一会儿又插话……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迅速开始做作业呢?第一,请你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一坐下来,就可以做作业了。而其他事情,如看闲书、喝茶、聊天、吃点心什么的都必须到别的地方去。长此以往,就给自己一个定势,一坐到熟悉的桌前,就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其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时间一到,马上就做到桌前去。渐渐地,大脑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和学习有关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做作业的效率也就高了。第三,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学习用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找东西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若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性因素,小学生就易分心,而不肯做作业或不能及时做。
第三,做作业时一定要排除外界物质诱惑,使内心安静下来。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电视、电话的干扰。若来了客人,又无法避开的,宁可先放下作业等客人走了再做,或对客人说明原因,请求谅解。一边聊天一边做,得不偿失。第三,不要在儿童做作业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这样一来教育无效,二来作业效率低下,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作业与烦人的数落联系在一起,从而讨厌做作业。
在平时的学习中,其实我们老师的要求不是很高,不要求家长回家出题目更不要求家长批改等。我只希望家长配合的是:
1、督促孩子细致及时完成作业,并请家长检查孩子的字是否已经认真书写。
2、督促孩子完成口头作业。语文和数学不一样,没有厚积是不可能有薄发。靠平时多读多积累。该读的书,该背的背,一定要一丝不苟地让孩子读、背,毫不马虎和随意
3、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然百科类的,文学类的、历史类的等等)我自己本身比较喜欢看书,也比较喜欢文学,深有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五、最后,想给家长朋友们提一点儿要求:
1、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 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尤其主要不要当着同学和老师的面打骂自己的孩子。
2、教会孩子善于与人沟通。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要教会孩子用语言去化解矛盾,学会和别人沟通,并解决问题。
3分享孩子的欢乐和痛苦。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好了奖励多少钱,考差了恨铁不成钢,回家狠狠揍一顿。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看到孩子试卷的时候,别光盯着分数,希望你能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原因,薄弱环节,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分享孩子学习中的苦乐,理解孩子。
4注意几个时间:
早上7点40-50就可以入校,值日生需要7点半入校,中午1点20才进校但有些学生来的太早,请家长早中午安排好孩子的入校时间,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准时到就行。不要太早。
周一到周五原则上要求穿校服入校,请在周六周日,提醒孩子让他们自己洗干净校服,洗好红领巾。
送孩子的家长送到家长止步线就可以。每天的任何作业要签字。
【关键词】构建 学的活动 语文课堂 风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1-02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如何教、教什么,都要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目标。我们在研习名课时不难发现,名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环节,从教学组织到教学方法都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学的过程、学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成效。课堂从“教的活动”转变为“学的活动”,研究了教师的教,改善了学生的学,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l展了课堂教学的活力,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为例,简要阐述构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堂。
一、关注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目标
只有建立在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学的活动”。那么,应当如何优化课堂目标呢?笔者认为,目标优化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需求,应紧紧围绕三个重点:践行课程标准、结合文本内容、贴近学生需求。在《风筝》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了解围绕风筝发生的故事,体会“我们”的心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字词、自主朗读的能力,课文教学目标1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2的设计主要抓童心,根据童心去体会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立足学生发展,撷取活动内容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就是要符合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而学生素质发展又需要通过活动内容去实现。不同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容的设定不尽相同,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更体现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学情的全面了解与掌控上。教师应将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风筝》文本内容取材于童年素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叙写童年趣事,读者对象又是儿童,对于本文活动内容设计不宜过难、过繁,过难就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目的;过繁又不能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千头万绪,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笔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抓住一条主线: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这条主线既抓住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又能够有效突破情感思想。本文重点叙写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在心里萌发更深层次的快乐,也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播种生活的希望。笔者抓住这条线索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一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实践的快乐,这种体验将被强化,看似简单的活动内容就有了深度,其广度也将得到有效拓展,教师抓住导引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发展学生语文素质就水到渠成了。
三、巧设活动环节,强化学生体验
活动内容确定以后,如何实践活动内容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活动内容的设定往往是粗线条,需要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加以细化。具体来说,活动内容要细化在活动环节中,而影响活动环节质量的往往又是活动细节。学生的体验离不开朗读,丰富的朗读形式将为生本互动以及学生的活动奠定基础。为了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笔者重点抓住做风筝、放风筝、寻风筝三个活动环节进行教学,以期带给学生三重阅读体验。
环节一:做风筝
当前,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做风筝的重要材料,即苇塘的细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借助网络,通过画图等形式展示苇塘的风景,跨越时空去感受细苇,寻找到生活中细苇“替代物”。一个个做风筝的环节紧紧相扣,学生通过做出蝴蝶样、写名字,再到“什么也不像”的“幸福鸟”诞生,深化了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的过程。
环节二:放风筝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具有开放性,笔者在做风筝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课堂的束缚,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去放飞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他们在“托”“牵”“放”“跑”“喊叫”等活动中升华情感,进一步优化“学的活动”,推动了生本互动过程。
环节三:寻风筝
针对课文中风筝断线的情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预设在风筝线上做“手脚”,制造风筝断线的“小波折”。当风筝线“嘣地断了”“在空中抖动了一下”“风筝越来越小”“没了踪影”时,这些体验以活动实践的形式呈现,学生自然表现出“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四处寻找”神情,与文本主人公实现角色互换,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创新作业形式,促进活动感悟
传统课堂上,语文教师将教学与作业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作业应当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延伸。由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发展期,在该阶段培养学生“学”的意识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不必过于追求作业的规范性,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去学,乐于去体验,在活动体验过程中培养情感体验。
在上述三个环节活动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笔者将作业环节设计成“说风筝”“写风筝”两个模块。
说风筝:“碰碰车”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风筝”“放风筝”两个部分,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回忆做风筝的过程,说说你在做风筝时的心情和文中“我们”的心情一样吗?
3.文中的“我们”本来要做一个蝴蝶形状的风筝,最后做出一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但是他们“依然快活”,结合你做风筝的体验,能说说原因吗?
“说风筝”模块的作业设计将朗读纳入作业中,是将自身体验与文本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将学生体验与“我们”的体验相比较的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风筝”的内涵。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到风筝凝聚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写风筝:“寻找幸福鸟”
4.文中的“我们”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在风筝断线的情况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在“我们”心中,原来风筝是一只“幸福鸟”。拿出你的笔,结合做风筝、放风筝的体验,发挥想象写一写风筝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如果哪一天你的风筝也断了线,你会怎么做呢?
“写风筝”环节是将学生通过“学的活动”获得的体验进行内化,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回归自我,从文本中的风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风筝,这样将深刻的思想有机渗透于作业中,促进学生进行活动感悟,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引导 观察 比较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全面地走进课堂,再加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增强,办公学习都倡导无纸化,在许多学生看来未来能否写好字并不重要。翻开学生的作业,人们总不免感叹:孩子们的字写得太潦草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写字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啊!我觉得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在加强朗读、积累、作文等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写字教学,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上。
一、引导正确的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包括端正坐姿与握笔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形成,要求教师在指导时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反复纠正,每次练习写字要让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做到姿势不正确不动笔,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要把字写端正,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采用看、析、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以“斑”字为例:看,即看清字形,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斑”字,使这个字在脑海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有一个完整的轮廓,引导学生看清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由“王”、“文”、“王”三个部分组成。析,即引导学生分析,像医学中的解剖一样,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进行分析。“斑”中间的部件小,两边的部件大,左右两边都是“王”,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要写成提,这样可防止学生写错笔画。记,即引导学生记住笔画或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斑”左边的部件让右边,写在竖中线左边,中间的部件比较窄小,写在竖中线上,右边的部件写在竖中线的右边,三个部件相互连贯、呼应。学生记住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的字就比较规范、匀称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1.与笔画比。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与字帖比。写好一个字,还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字帖上的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看是否把卧钩的弧度写得太大、是否写成了竖弯钩,在“比”中取得进步。
3.与同学比。同学之间相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年龄想仿,榜样就在身边,互相比得越仔细,竞争意识就越强,写字能力就越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老师也参与评价,给予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汉字的构造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在引导学生写字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如三年级上学期是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进行学习,识字教学进入了自主识字的转轨期。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接触的是大量的合体字,因此字的结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渐渐习得字的结构规律,本册教材不论是生字练习还是词语练习,都重视体现字形在结构上的共同性。譬如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按照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顺序,将“坪、坝、招、蝴、蝶、铜、粗、孔、雀、舞、尾、戴”这12个生字有序排列。对于同一结构的字,则按照偏旁大小比例加以区分。譬如“坪、坝、招、铜、蝶、粗、孔、蝴”,虽然都属于左右结构,但前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而第六、七两个字“粗、孔”仍有不同,左右均等;第八个字可拆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根据宽窄的不同将这八个字分为三个小的序列。就在同是“左窄右宽”的前五个字中,其安排顺序兼顾到了笔画的多少、是否具有同样的偏旁、偏旁的复杂程度、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说,笔画数少、偏旁简单、和其他字具有同样偏旁的字,会被优先考虑排在前面。对于偏旁简单与复杂的认定,则是根据偏旁的笔画数目、除横和竖之外的其他笔画数目、有无折笔、折笔数目的多少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对于结构的关注,大到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小到结构内部的部件乃至笔画搭配。上下结构的汉字有的是上压下,有的是下托上,有的上下不相让;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右相向的,有左右相背的。只有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生字编排特点,然后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比如同样是半包围的字――“庆、厚、屋”,它们共同的书写规律是上面的横要短,竖撇要长,被包围的部分要稍微露出框外。学生掌握了书写规律,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为他们日后自己临帖习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去年我的工作,那是泪水、汗水和笑容交织在一起的七彩生活。对于一个耕耘在教育战线上刚满四载的我来说,这七彩生活才是我工作的原动力。因为它换来的是我一年来自身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一年里虽然有几多辛苦但我仍然自豪。因为成绩是医治工作烦恼与疲惫的良药。
一。辛勤耕耘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每讲新课之前必须背透教材,并从各种渠道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如上网、到图书馆查找信息)争取每节课都“师生双丰收”、做到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并且,下功夫钻研教材及教法。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在作公开课。至今想来收获颇为丰厚。因为每一节课后我都不断反思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我驾驭语文课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环节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读书使我扩大了知识面,更丰富了自己的综合知识。利用一年时间我广泛涉猎了《中国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现代小说三十年》等书籍,并又一次重新阅读了《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今中外名著,这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讲课语言,使语文课变的更加生动。总之,以上所有的努力虽然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却是值得的,因为它印证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二、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本学年我又承担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以及三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丝毫不敢懈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每天中午坚持为学生辅导半小时,并且每节课后总要进行小测试,及时批改纠正错误,力求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建立自信,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初三中考中,我班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中等水平跃居到年级普通班的第二位。同时我还针对本班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特点,进一步改善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多向领导和我的班主任师傅请教班级管理的经验即方法,并坚持听教学师傅高丽雅和彭景凯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学习她们身上丰富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另外我还针对三年一班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我们彼此适应。并逐渐融于一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二、班主任工作水平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对于我来说能带初三毕业班既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学生到了初三比以往更难管。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采取了不同措施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或者采劝感恩式”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信任我进而融化其幼孝冰冷的心灵;或者采取班长轮流制让他们焕发拼搏的意志,培养其精益求精的意识。这样的工作态度坚持了一年,虽然很辛苦,但值得欣慰的是:这所有的付出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行为习惯渐渐变好,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另外三年级应该是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如何让这种热情不冷却能一直坚持到毕业是我本年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加大对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力度,勤跟班,勤做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更加深入的关心学生,针对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尽量减轻学生的中考压力,寓教于乐,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在,班级已有很多以往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班杨雪考出了562.5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考出了106.5分的喜人成绩.当然,当我回首过去的一年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时,不禁要感谢校领导和所有与我配班的任课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没有领导的信任与关怀就没有一个快速成长的我。
总之,过去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收获之年。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相信未来的一年我会在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课堂与高近视率
2014年底,教育部称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均已全面应用信息化教学。由此看来,从国家层面,课堂教学的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基层学校,学校也热衷于这种数字化的网络教学。与此同时,教育部数据显示,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从1985年到2010年,7岁至18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尤以7岁至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速度最快,各学段在2012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另外,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放缓,农村学生增长加快。
有关部门统计了江苏学生近4年的近视率,2010年,该省6岁至22岁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61.5%,仅比2005年上升了1.1%。2010年后学生近视率直线上升,7岁至22岁学生的近视率为67.8%,初中生(12岁至14岁)的近视率为76.9%,高中生的近视率为89.4%。17岁年龄组男女生的近视率则分别高达90.5%和92.3%,其中苏南女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95.1%。2012年,7岁至22岁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73.8%,比2010年的63.5%上升了10.3%。2013年,江苏7岁至22岁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为75.5%,其中,大学生近视率比2010年上升了26.4%。从2010年到2013年,该省7岁至22岁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上升了14%。
江苏学生的高近视率,或许和该省课堂的高度现代化有一定关系。2014年10月,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正式启用新建成的“未来教室”。教室里,讲台前方的黑板也由两块巨大的电子液晶显示屏取代,老师依托STARC双板系统制作课件授课。教室四周还总共摆放了6块触摸式一体机。每个学生座位上1部平板电脑。除此之外,教室总共设有4台人影捕捉摄像机和10余台垂挂电话筒,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或直播,“比如今后观摩公开课,听课老师们就不一定非要挤在某个教室里了。”据介绍,这样的一个教室,总共投资约100万元。
“云课堂”抹杀孩子想象力?
目前,“云课堂”走进学校教学。一些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充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而且要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含量,尤其是不能让信息技术强大的展示功能“淹没”学生的想象空间。
上海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指出,“云课堂”要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上,许多老师都教得很辛苦,都想通过讲解、演示,把知识讲透,说重一点,其实是把知识“喂”给学生。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完全正确。“教师把学生不明白的讲明白,是可以的;但教师讲得太明白,反而不如‘不明白’。”该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认为,对“云课堂”等的信息技术了解较多,展示过多,可能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该负责人表示,不是所有课程、所有课堂都需要“一刀切”地运用信息技术,应当有所选择。他说:“技术没有错,但执教者要有清醒的头脑。”
书写竟成了问题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拨动了“键盘化社会”人们的神经。不少网友表示,因为经常用键盘打字,好多字已经不记得怎么写了,仿佛自己的“语文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而随着课堂教学的高度信息化,这种现象已经有向下蔓延的趋势。
“电脑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使用工具,小学生写作业有时候也会用电子版,造成了写字时间大大减少,自然写不好字。”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教书法课的林老师认为,很多学生甚至利用QQ空间、博客等来写日记。家住泉州市幸福街的李爱英说:“我孙女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四年级的时候已学会打字,到六年级时打字比写字快多了。现在念初中,字迹七扭八歪。”家长宋佳佳说,现在的孩子,越到高年级,使用电脑的频率就越高。“他们会用电脑处理图片、制作PPT、流利地写作文……但拿起笔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语文作业本上,遍布着涂抹或划掉的痕迹,不会的字干脆就用汉语拼音代替。”
重庆市棋院做过一个测试:随机找到10多个小学生,根据不同年级的大纲要求,进行现场听写。每人考查约10个词语,只有一个孩子全对。结果显示,相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低年级孩子的错字率似乎要更低一些。棋院的老师认为,低年级孩子错字率低可能是因为电脑用得少。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新兴学科,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尤其是农村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的今天,如何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提高整个英语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之一。由于教育领域内部各方面软硬件较落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等。这些现状致使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学生。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如此成绩,使我们倍感肩上的重任。但城乡之间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改进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此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实际、引导农村小学生对英语产生新颖感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它时,总感觉非常新鲜,心里充满好奇。在这个时候,对教师而言,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因此如何设计第一堂英语课至关重要,这将影响到以后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特性,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农村学生平时知识面窄,接触的事物少。所以,我用平时最常听到最容易说的英文导入课程。如用手势引出“ Hello、Ok、Yeah”等,然后我还出示了一些上面标有简单英语的实物,展示给他们看,如“手表上标有“made in china ”。他们喜欢吃的薯片上标有“potato chips ”。喝的牛奶上标有“milk”等。经过这堂课,让农村的孩子发现其实英语离他们很近,而且简单易学,让他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这一门学科。同时还要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自己去发觉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英文并进行摘录。如:常见的TV、VCD 等。经过这些观察,让他们意识到其实英语无处不在,从而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为日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1、编制歌曲和顺口溜,制造愉悦的氛围。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进行热身。歌曲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1中的歌曲“Hello”。歌曲不仅可拿来唱,而且可配上舞蹈边唱边跳,使学生们都能动起来,把注意力从课间拉回到课堂中来,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3中的歌曲“Teddy bear”就可以使学生站起身来边唱边跳边指身上的各个部位进行展示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制顺口溜也是一个热身的不错环节,如:“Fangfang Fangfang你真棒, head head来思考, mouth mouth长得巧, ear ear 认真听,nose nose 嗅觉灵,小小eyes长的亮,跳起舞来都夸好。”顺口溜不仅朗朗上口,易于熟记单词,而且促进了他们兴趣的培养。
2、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
虽然农村在教学设备上落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生物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五年级下册unit6。我们可以利用晴朗的天气,把学生带到有树有草的地方,结合真实情境进行教学。“Catching butterflies”、“ pick up leaves”、“ watch insects ”等词组都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学习。这样创造的环境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而且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实效性。
三、创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氛围。在农村,小学生们除了课堂的四十分钟能接触英语,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沉浸在中文之中,用英语交谈可谓少之又少。所以,为了使学生能随时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1、在教室或寝室内贴上一些警戒语。例如:保持安静“be quiet”保持清洁“keep clean”勿忘关窗“don’t forget to close the window”还可张贴上英文的作息时间表: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无处不在。
四、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学习英语需要兴趣,但在一天天的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在逐渐进步的成功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对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表扬和奖励。平时,我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激励评价:
1、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开展小组竞赛。如:在教学单词时,进行猜单词比赛。我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几种不同的标志(颜色、水果、动物)分别代表每组(例如:用几种颜色代表每组,又可达到巩固复习颜色单词的效果)然后进行比赛猜单词,猜对一个在该组画上一个五角星,或者一棵智慧树。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切实感受到这种做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伤害:第一,它使语文教学偏离了基本点,严重地削弱了语文课的教育功能;第二,它使语文教学减少了“情感” 与“ 美感”,减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它使语文教师忽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造成教师素质的下降。
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作为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汉语言,从古代最早的私学发展至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规律和方法,那就是要读、要背、要写。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小学三年级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的所谓讲解和分析,大都是不需要的。在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上课经常看课外书而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参加考试,数理化成绩自然很差。但语文成绩不会差。一个班级两个星期不上语文课,用这些时间让学生读课外的名著和杂志,考试成绩不但不会下降,反而有提高。这些事实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理科的教学方法,绝对不能拷贝到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辨析企图用理科的方法来走语文的捷径,最后自然是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
这种状况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困惑:语文训练要不要做?语文老师还能做什么?这里,笔者想先说清楚两个问题:第一,虽然语文是更加个性化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数理化有着根本不同的学科特点,但是因为考试,它们的知识也就有了共性,这里所说的“共性”,就是共同的解题技巧、方法、思路和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说共性是骨架,是答题的方向和框架的话,那么个性就是丰满框架的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第二,大家常常有高分低能的偏见,其实,老实说,成绩好的那些学生能力真的低吗?分数低的学生能力就会高吗?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本质上能力和分数应该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当然不能惧怕应试,但也决不能为了应试而扼杀学生的情感、思维天性。因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加强语文训练就显得必要和刻不容缓了。
为了避免语文训练中单纯的做题会把学生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笔者以为科学、严谨的训练是语文训练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文训练的科学、严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训练要有系统性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几易其稿,这些变化有进步的地方:新教材删去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加大了阅读量,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对比老教材,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删去了老教材中很多的训练点。
大家都有共识,即使按照新教材一课一课去认真教,就算教得再扎实,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不会有多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三年都做一样的题,考一样的试,说一样的话。如果各个学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学情,在大纲框架体系内,以高中三年为一个周期,制订一个“语文训练纲要”。明确哪一学期训练什么内容,哪一学期考查什么能力,哪一学期达到什么目标,循序渐进,效果一定会很好。
二、语文训练要有趣味性
因为高考题型相对稳定,所以高中语文训练题的题型也就有据可依,每次训练老练那些高考题型。老是那么练,谁都会厌烦。教师应该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经常给学生换换口味。
让训练充满趣味。比如字音,一般以选择题题型考查学生,训练时就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加以考虑。我们可以改为考改错题,可以把学生的作业拿来让学生改错字,可以鼓励学生从报纸杂志、从街头广告中找出错字,制订计划,一个周期统计一次,并予以奖励。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改错本中找资料出题,同桌交换做题,共同评改。对多音字的积累要在应用中巩固,比如讲“埋”这个多音字,可以造句说“他死了,要把他埋(mái)葬好,否则他会埋(mán)怨我们”。
三、语文训练要有针对性
在练习设计上,大部分教师认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或者有时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设计练习,总之教师投入到练习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常常是随意为之,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或者是机械重复,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我们可以按学习的内容设计练习,还可以按学习的过程设计相关练习,如准备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
四、语文训练还要着眼训练习惯
张志公先生把习惯表述为“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语文教学中要同时训练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总让人觉得力不从心、隔靴搔痒。因此,听,成了听老师讲;说,成了老师一个人说;读,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要注意把课堂上师生的听说由“单打”变为“双打”,最好是“混合打”,多搞点互助合作式学习。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写作意识”和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即关注双向思维。在读的时候不要单纯地关注字词句的积累,要化身为作者,进入情境,整理别人的思路。在写作的时候要联想读者,自己不妨做一个读者,多考虑考虑阅卷者的感受。这样有意识地做好训练,一定能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大声读自己的答卷,自己做题的情况就了然于胸了。
【关 键 词】农村教师;跨学科教学;学生·学校·教师;不利发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44-03
汪清县乡镇中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语文学科方面,乡镇学校的教师跨学科、跨年级从事课堂教学现象很多,不是个案。部分语文教师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也有的教三个年级。更有甚者,有的语文教师兼教生物、化学、地理、综合等理科科目。乡镇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语文教师,很多教师都教好几个科目,很令人感叹,这也许是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再跨年级授课和跨学科教学是无奈之举。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无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没有时间集体备课、研究校本、课题以及教学发展趋向,成了上课的机器,玩偶,弊大于利。下面是两位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感受: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本学年由我担任八、九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弊端。语文教学繁琐而又复杂,既要检查积累、背诵,又要检查随笔,还要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还要备课,况且语文学科涉及的面又太广。教两个年级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九年级面临着毕业、升学,既要学习新课,又要复习旧知识,故时间倾斜要多一些,这样对八年级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影响。要想‘双面开花’有一定难度。”(百草沟中学语文教师)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对理科知识扔得太久了。学校除了让我教三年级语文,同时又让我教全校的生物课。实际工作中真是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小科目教学上的付出也是相当大的。
对生物学科不能全方位把握,驾驭能力差。首先生物学科中的一些最基本常识性的知识得在备课中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一步步、一点点去抠、去记,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量,特别是一些专用术语不能灵活运用。虽然有些知识凭借语文教学能力与现实生活能联系起来,但有时联系多了反而过犹不及,效果事倍功半。生物教研员给我的生物课的评语就像郭冬临的小品,有时讲得像快板一样,最终结论是:生物讲得像语文。其次,生物教学中科学实验是必做的,因为要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册。作起实验来笨手笨脚不说,还存在演示不规范,手法不正确,用法不恰当等等不足。记得我在一次演示实验中,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法不对,被教研员纠正过。这是生物教研员在身边可以及时改正,若不在,谁来矫正呢?当时我想:反正教学效果出来了就行,至于专业的操作那是专业教师的事儿。可凭良心细想,在其职尽其责,不能误人子弟。担心学生上初三以后,学化学后,学会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回头一想初一、初二做的生物实验一定会嘲笑我:这老师不懂装懂。对我的威信有一定的影响,教学压力很大。再有,书中的插图有的不理解,还无人请教。植物学还可以,动物学中的一些蠕动的动物和细菌、真菌的插图,有时备课时看得我直恶心、头皮发麻,讲课时不敢再去看。让学生自己观图效果肯定不好,心一横认真研究了也传授给学生了,可回到宿舍连饭也不想吃。明知道是心理作用,就是克服不了,脑中全是裸的动物尸首”。(天桥岭东新中学语文教员)
以上两位教师仅仅代表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感受,令人深思!这种现象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做法存在很多潜在的危害。
从事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语文教员从事理科教学,学科本身没有交叉的地方,无法联系起来。教师本身不具有相关理科的知识理念,无法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对课堂的科学、合理、规范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成为天方夜谭。
即使教同一个学科的两个年级语文课也是不科学的。所有跨年级教学的教师首先是环境不适应,手忙脚乱,一切摸索着前进,感觉上课像走在两条平行线上,每天就像一个陀螺似的不停转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常规工作都是不同的,需要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其它了。其次,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使教师无法做到两方面兼顾。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偏多一些,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真正没有负担的老师很少。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也很多。教师要细致深入的备课,同时对教材的知识点把握要准,对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也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机结合,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能够把一个年级的语文教学研究透了,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既要传授背景知识、字词知识、朗读训练、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延深拓展,更要把握三个维度,达成和谐统一。一个年级的备课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就已经够累的了,何况是两个甚至三个年级呢!教师根本做不到,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效果极差。
归纳起来有以下弊端和危害:
1. 它大大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但身累而且心更累,教师工作本来是良心工作,教多教少由自己把握,脑力劳动占大部分,是非常劳神的。教一个年级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带两个年级就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语文是个大学科,知识面广,字词句要掌握,阅读要训练;要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还要及时批改作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批改、讲评作文,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语文教师要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要吃透教材教参,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必须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性,综合起来才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搞好双边教学,重视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并变成自己的能力,这些都要求语文老师要做到。教两个年级,教学任务多,批改任务重,很难做到以上各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本身教一个年级从早到晚就忙个不停,再增加一个年级备课量,教师会感到身心疲惫,有损健康,根本没时间去认真思考上述问题,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更是不可能的事。
2. 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语文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停地总结、反思,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从事两个年级教学,思想混沌,精力不够,不能吃透教材。有时加大力度重点培养某一个年级,而必然忽视另一个年级,两个年级的教学质量都难以保障。而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有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现象。教两个年级虽然对于教材的熟悉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当教师在教学之后,发现了问题想进一步改进,在时间上来说就比较困难了。那个班级的课程可能已经上完,下一节课是另一年级的课,教师如想调整只能等下一阶段了。一般来说,主讲初三并兼带初一或兼带初二,这样的话侧重点毫无,往往是顾了这边,顾不上那边。理论上讲重点当然放在初三。学生在看,学校在看,社会也在看,它有个升学压力,教师要选题、找资料、做题、批改,迫使你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初三教学当中去。当初三的教学花去了大量时间时,必然会影响到初一或初二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进而影响到下一届或下两届的教学质量。反过来,由于初一或初二的牵制,必然也会影响到初三,因为初一或初二的教学也有备课,最简单的教案必须写,领导要检查的;同时作业要批改、要考试、要辅导,这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样会影响初三教学,进而影响到初三教学质量,双方互相牵制。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有时兼带的年级课就只有敷衍塞责了。实际上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写写教案而已,调查发现: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会有一个年级的教育质量很差,社会反响特别强烈。提高教育质量只是空谈。因为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到头来只会两边都不到岸,两边忙乎两边空,两个年级都没教好。教师忙于教学根本没时间学习进修培训,素质逐年下降,所以乡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县城中学普遍偏低,高中都得降分录取,这和多数教师兼课有一定的关系。
3.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因为任课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语文教师多数做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很难做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不透彻,也不会做到较为深刻的认识,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当遇到两个年级中有一个学习风气较差的班级时,教师很难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到头来,教师筋疲力尽,学生良好的习惯也无从做起。
4. 跨年级教学滋长了教师的惰性,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校本研究和课题研究根本谈不上,又没时间外出培训,吃老本,一年一年只好用现成的教案,这样以来,年年老一套。有时上课连教案讲义都来不及写,甚至根本没写教案,就匆匆忙忙去上课,课堂上学生睡大觉也熟视无睹,学校领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学效果如何无法顾及,何谈创新改革,教师抱着混的态度从事教学,学校的教学水平怎么会提高呢?
农村中学的学生数和县城的学生总数差不多,近一半的学生处在不饱和教学当中,学生能力、成绩很低,所以汪清县在全延边州语文教学质量评定上得到“汪老八”的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专业四级;相关
一、引言
注重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如何提高英语专四成绩,提高英语水平是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关注的话题。其中合适的外语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策略理论及本项研究的意义
Oxford将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定义为 “Specific actions taken by the learner to make learning easier, faster, more enjoyable, more self-directed,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transferable to new situations.”(Oxford, 1990)。O'Malley 和Chamot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中将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The special thoughts or behaviors that individuals use to help them comprehend, learn, or retain new information"(O'Malley and Chamot, 1990)。而本研究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则是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时所采用的特殊行为和技巧。学习策略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习者内隐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研究重点,为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率先进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等人。国外研究者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子在:1、对善学语言者使用策略的研究。他们主要是采用面谈、观察等定性方式(Wenden and Rubin,1987)。2、学习策略的培训(O’Malley and Chamot, 1990)。而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为:1、介绍国外学习策略理论,调查(吴一生&刘润清,1993)。2、学习策略的训练(文秋芳,1996)。就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而言,1985年黄小华研究了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口语策略与口语水平关系。 1990年陈思筹研究了12名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类型与有效性。虽然有众多研究成果,但对于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专四成绩的相关性却不多,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调查学生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状况,探讨学习策略与专四成绩的相关性,以便使学生采用有效学习策略,还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该项研究以采样收集到的数据为主,重点探讨能够促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外语学习策略。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下述问题:1、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如何? 2、学习策略运用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关系如何?
3.2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为天津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按自然班级随机抽样,共计70人,收回有效问卷60份。笔者还对6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单独、小组访谈,其中3名专四成绩优秀,3名专四成绩较差。目的是想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有些人考了85分,而有些学生只考了48分。用访谈收集到的信息与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补充,被采访者的成绩分别为85、78、76、48、53、53。
3.3研究工具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数据。问卷调查主要参考了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测量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该调查表被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研究者使用,文秋芳的学习策略问卷,并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况设计而成。问卷包括50个问题分为6类策略,即:记忆策略(问题1—9)、认知策略(10—23)、补偿策略(11—29)、元认知策略(30—38)、感情策略(39—44)和社会策略(45—50)。通过运用SPSS检验问卷具有较高信度(见表1)。为了提高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被译成了汉语,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习策略调查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5-point Likert scale),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4数据收集与分析
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试测,经检验有效后,把问卷发给学生,完成后收回,发放70份,收回有效卷60份。这项研究使用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主要对学生学习策略进行群体描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调查学习策略总体使用状况和策略间使用差异,并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检验哪些学习策略与专四成绩之间的存在相关性,并探讨原因。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语言学习策略运用的概观
运用SPSS对分类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运用频率平均分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M=3.1645,SD=.50989)和“认知策略”(M=3.1320, SD=.48435),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情感策略”(M = 3.1193 , SD=.52284),“补偿策略”(M=3.1167, SD=.58348), “社会策略”(M=3.0357, SD=.60277),“记忆策略”(M=2.8262,SD=.56240)(见表2)。而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记忆策略使用频率与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F=3.137,P=0.009
根据Oxford对策略运用频率的定义,3.5-5.0为策略的高使用率,2.5-3.4为中等使用率,1.0-2.4为低使用率,从分析结果的平均值来看,没有高使用频率段的分类学习策略,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运用策略不充分。其中元认知、认知策略使用频率相对高些,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 监控和评估,有时关注怎么把英语学好。情感策略,补偿策略的运用频率揭示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较敏感,说英语时想保持放松的心境,而且基本上能够猜测生词意思,和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英语。记忆策略,社会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表明学生有可能不喜欢背诵,不太喜欢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且访谈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也确实与此推断相符。
4.2 英语学习策略与专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择用是否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方面,本研究将学习策略运用与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专业四级成绩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专四成绩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另外三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见表5)。专四成绩与记忆策略的使用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r =0.516, P=0.000
五、结语
本调查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最低的是记忆策略,但均仅仅处于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的中等水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与专四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另外三种学习策略即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与英语专业四级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其中记忆策略与专业四级成绩的相关系数最高。在信息化的时代,英语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要想使自己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是不可少的。因此,研究他们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一方面可为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提供他们运用策略状况的信息,另一方面能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教学有如下启示:尽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技能以提高交际能力;尤其使学生注意运用记忆策略,所谓的“死记活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认知和补偿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降低学生的焦虑清绪,教师要做到因人施教。
但是本研究调查范围不够广泛,由于地区或高校级别、学生水平差异等原因,本调查结果不一定适合任何高校作为参考,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
附录
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同学们好!
本问卷主要为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设计。请您从“①从不 ②很少 ③有时 ④经常 ⑤总是”选项①—⑤中选出1个与您个人情况相符的选项,并把选项填写在横线上。非常感谢!
一、基本情况
性别:班级
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分数):
二、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
1. 学英语时,我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 我用新学单词造句来帮助记忆。
3. 我把新学单词的发音和它代表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4. 我设想与新学单词有关的情境以帮助记忆。
5. 我使用音韵帮助记忆单词。
6. 我使用卡片帮助记忆新学单词。
7. 我把新学单词用动作表演出来以帮助记忆。
8. 我复习英语课文。
9. 我通过记忆单词在课本、黑板或街道标识上的位置来帮助记忆新学单词。
10. 我反复说或写英语单词。
11. 我尝试着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
12. 我练习英语发音。
13. 我用各种方式练习学过的英语单词。
14. 我用英语交谈。
15. 我看英语电视节目、英语电影或收听英语广播。
16. 我喜欢阅读英语读物。
17. 我用英语做笔记、留言、写信或写报告。
18. 我略读整篇文章后才会仔细阅读。
19. 我将新学单词与类似的单词联系起来。
20. 我尝试寻找英语的模式。
21. 我把英语生词分解成几个我认识的部分以理解它的含义。
22. 我努力做到不逐字地翻译。
23. 我用英语概括听到或读到的信息。
24. 遇到不熟悉的英语单词时,我就猜它的意思。
25. 在英语会话中想不起恰当的词语时,我用手势表达。
26. 不知道合适的单词我就编。
27. 一个阅读英语文章时我不会查阅所有的生词。
28. 别人讲英语时我尝试预测他将会说什么。
29. 想不出某个英语单词时,我就用它的同义词或词组代替。
30. 我尽可能以各种方式使用学到的英语。
31. 我留心自己的英语错误,以便改正。
32. 我很留心别人讲的英语。
33. 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34. 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我制定了学习时间表。
35. 我寻找能用英语对话的人。
36. 我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读物。
37. 对于提高英语技能方面,我有明确的目标。
38. 我思考学习英语的进步程度。
39. 每当我使用英语感到害怕时,我尽量放松不紧张。
40. 即使害怕说错,我也鼓励自己说英语。
41. 学习英语有进步时,我给自己鼓励。
42. 学习或使用英语时,我留意自己是否紧张焦虑。
43. 我记下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和感受。
44. 我和别人交流学英语时的感受。
45.在英语对话中听不懂时,我就请对方说慢一点或重复一遍。
46. 说英语时我请老师或同学纠正我的错误。
47. 我和其他同学练习英语。
48. 我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49. 我用英语提问。
50.我注意学习和积累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参考文献]
[1]O'Malley, J. M.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90。
[2]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0。
[3]Wenden. A& Rubin. J.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C] London: Prentice Hall, 1987。
[4]陈思筹.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J]. Language Learning, 1990, 40(2): 155-87。
[5]黄小华.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 8 (3):287-307。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移动互联网+”家庭作业是指在大数据背景下,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云平台,将移动互联网与家庭作业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
1家庭作业原则
家庭作业是由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打算用于在校外时间提供学习技能练习的学习作业, 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JP3]分.家庭作业包括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1.1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原则
调查发现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普遍存在随意性、单一性等问题,原因是多数教师没有完全领会到家庭作业的意义和作用,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只是练习册、习题集或抄写课本内容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家庭作业的价值.为此,必须克服家庭作业设计和布置中的随意性,使家庭作业发挥功效.课题组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学习调研等活动,有针对性的提炼出以下原则:
1.1.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教师设计和布置的作业在题型方面体现多样性、在难易度方面体现梯度性、在题量方面体现选择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独特性,个性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突出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
1.1.2巩固性原则
心理学“艾宾浩斯曲线”启示,学生要掌握新知、提高能力,必须及时地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这一定量的练习经常是教师布置的当天的家庭作业,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应该针对当天新授课的重点、难点,以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以后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1.1.3发展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不能老是处于一种“输血”的状态,而应该有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把学生的独立学习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完全依赖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100%依靠老师;第二阶段,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处于“基本依赖阶段”,这个阶段学生能自己读懂25%的内容,75%的内容依靠老师;第三阶段,初中阶段处于“相对独立阶段”,学生可以自己读懂50%,另50%依靠老师;第四阶段,高中阶段处于“基本独立阶段”,学生可以自己读懂75%的内容,只有25%需要老师帮助;第五阶段,高中毕业后处于“完全独立阶段”,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对于初中生教师可以设计一定量的新课预习题目,将“预习作为作业”,引导学生超前学习,自主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基.
1.2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原则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儿时就耳熟能详的歌曲,描绘的是教师辛勤耕耘,不辞劳苦的形象.当下时代不同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也应该有所变化了,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巧干”的办法,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湖北薪春的汪金权老师在中小学“零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指导的“零作业批改”都是家庭作业改革方面的成功案例.本文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总结出以下适用原则.
1.2.1及时性原则
作业的批改应注重及时、准确,运用正确有新意的批改符号,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1.2.2针对性原则
学生把家庭作业交给教师,教师采取适当的批改方式,而后告诉全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或者在每个学生的作业上写上评语,指出存在的问题.
1.2.3激励性原则
作业的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同时重视批语的激励性.宁波大学徐建平副教授研究的《减负背景下家庭作业有效实施策略研究》项目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家庭作业时间、家庭作业设计和布置、家庭作业批改和评价、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正面或负面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最直接、最明显.为此,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端正作业态度,培养良好作业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移动互联网+”家庭作业的实施构想
围绕家庭作业原则,发挥作业功效,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是不够的,需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充分体现“主体性、选择性、独特性、及时性、互动性、激励性”等特点.通过实践研究,基本构想如下:
2.1“微课”开发
当下在“微”潮流的驱动下,“微课”被广泛宣传,开发和应用.关于“微课”有多种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华东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下的定义:“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用一个成语则可以将“微课”概括为“短小精悍”:“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教学主题小;“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效果震撼人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难点、易错点,制作微视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作业自主批改,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微课资源,课题组教师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2.1.2自主开发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带动其他老师,学习使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开发“微课”,学科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2.1.2网络资源
目前全国都在组织“微课”评选活动,许多优质的“微课”晒在网上,教师可以在浏览的时候,及时的把适合的资源下载,充实到校本资源库.中国微课(http://)和中小学慕课中心(http://.cn)这两个网站都有许多优质的微课资源.
2.1.3借鉴改造
自主开发的“微课”适用性强,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技术、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自主开发的微课是有限的.网上资源确实丰富,有许多是优质的,但是无法照搬照用,必须进行改造.所以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改造是比较实惠快捷的途径.
2.2“平台”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技术相对成熟,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已经不是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个性化自主学习.现与同行分享几个简单、实用、有效的平台.
2.2.1360云盘
下载360云盘客户端,注册用户名、密码即可.师生可以将“微课”资源上传、下载,实现“微课”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工具来学习或训练的方式.移动学习是一种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AD等设备(通常不包括具备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学习的方式.移动学习相较于在线学习,更加侧重于利用触控输入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而不是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微课的制作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微课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因而可以保障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以及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
2.2.2QQ群或微信群
这是比较普遍、常用的交流平台,该平台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熟悉、互动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合作、探究.为保证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应该选几个责任心、自觉性强的学生来管理群,避免学生“跑题”.
2.2.3考试酷和菁优网
“考试酷”和“菁优网”都可以为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考试系统,包括自测练习、组织统一考试、布置课外作业或假期作业,也包括智能组卷,考试评阅与成绩管理等众多功能.它们不同于以前的考试系统,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而是一个云端的考试平台.它不再像传统的考试系统那样需要安装服务器和软件,也不再需要高昂的服务器购置成本,也不再需要昂贵的服务器和系统维护费用.
3“移动互联网+”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
遵循家庭作业原则,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运用云计算技[JP3]术,使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批改与评价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3.1线上作业
百度搜索“考试酷”或“菁优网”,打开网页并注册登录,在网上建立“班级”.利用平台上大量的题库,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组卷”或“智能组卷”方式设计作业题,并通过“班级管理”布置作业.学生在线完成作业、提交后可以马上知道自己得分情况,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个性化在线练习,赚取“优点”,使用“优点”可以实现更多网上学习功能.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随时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轨迹.当然线上作业也有局限性:其一是平台只对客观题进行准确评判;其二是“考试酷”更适用于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科目,而“菁优网”更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
3.2线下作业
线下作业是对线上作业的有效补充,形式上就是传统的书面作业,题型上侧重主观题,比如物理学科的实验题、问答题、计算题.在此重点分享线下作业批改的新方法――“多主体作业批改”法.
“零作业批改”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指导的中学家庭作业批改改革实验.所谓“零作业批改”是指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自己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借鉴熊教授的做法,结合本校实际,课题组探索出“多主体作业批改”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具体办法:按照学生层次分成7人一组,由组内几个会学又热心负责的学生轮流做组长,每次作业教师先批改组长的作业,改完作业教师把组长叫过来分析一下批改要点,再由组长改其他组员的作业,并指导检查落实同学订正,负责把常见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集中讲评.个别学困生则由教师亲自进行重点辅导.对于一个带两个甚至四个大班一两百号人的教师而言,这样不仅缓解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助协作的能力,还能更好地落实订正工作,一举多得.
一、加强常规训练,养成自读习惯
所谓“常规”可概括为六个字:看、查、思、问、解、结。“看”即看单元教学,看学习重点,看自读提示,看课文,看课文下的注释,看课后思考和练习题。并根据内容有侧重地分“粗看”、“细看”和“精看”。做到心中有数;“查”即对看不懂的字词查工具书,“思”即思考课文的中心内容,思考课文写作的主要特点,写作特点可从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几方面思考;“问”即把不明白,查不到的东西提出来,根据不同的问题可多提、少提,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即解疑求知。在自读中。学生提出形形的问题,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一一作答,就充分调动学生去讨论把不同的问题加以归类,而后进行解答,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这就与第六个字“结”相衔接,针对自读目标,总结评定学生的收获,从中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对自读课文学习的经验。
二、加强指导。紧密联系自读要求
教材所选的课文。具有代表性。对不同的题目,教学重点有不同的要求,无论怎么样要求,都要突出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加强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 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必须确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去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 以自学为主。“以自学为主”是上好自读课文的先决条件,把学生放在“学”这一主线上,教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回答”这都不符合自读课文要求,也违背了新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把握教材,不同课文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善于指导,并且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理才能充分得以体现。比如,在教读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从宜宾到重庆》一课时,首先确定了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2.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解说的。4.本文重点介绍了哪座城市?其特点如何?通过学生的自学,以上这些问题都能解决,而后再进一步探讨,使之很好地把握全文。
三、分析教材特点。选择自读方式
例如第五册第五单元,这是一个小说单元,通过以前对小说有关常识的学习和对本单元《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小说的教学对小说这一体裁有一定了解,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就可以采用测试的方法。这样不但能检查自读的情况,还能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
例如讲读课文尚没有达到单元目标的要求,自读课就采取补充式。例如第四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中有关论点提出的几种形式,《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先提出中心论点,而《从三到万》是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后提出分论点的。这样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就对讲读课文中没学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式学习。
如果遇到了非重点单元的自读课文采用欣赏式,如第五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对戏剧只做一般性的了解,如戏剧的一些常识,像戏剧的种类、剧本的特点、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舞台说明等。可以让学生进行欣赏式的学习,也完全可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