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行社的技术管理

旅行社的技术管理

时间:2023-07-27 16:23:12

旅行社的技术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旅行社;信息技术;连锁经营;虚拟经营;并购经营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50-02

一、引言

21世纪,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产品、网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主导力量。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许多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适用于旅行社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些有实力的旅行社也开始建设或者部署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行社开辟了网络营销的崭新市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和普及,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如携程、e龙)非以旅行社命名但实际却在经营旅行社业务,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降低了游客对旅行社的依赖性,给传统旅行社尤其是小型旅行社带来致命的打击。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机遇

1.互联网为旅行社提供了新的市场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一项子集,由传统营销推销新产品为中心的“4P”转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4C”(Customer,Cost,Convenence,Communication)。网络营销不仅是指通过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等形式进行的营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营销观念的创新。传统的营销观念是顾客导向型的营销方式,而网络营销观念则强调顾客与企业的互动性。通过网络对供需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细分市场,增强了旅行社把握散客旅游市场的能力,为旅行社开辟了广阔的散客市场空间。

2.网络信息拓宽了旅行社的销售渠道,增强了旅行社的品牌。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及蓬勃发展,旅行社分销渠道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空间。实现更强的信息和收集职能,更快捷的个性化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提供职能等。网络品牌建设是以企业网站建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达到顾客和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品牌的价值甚至高于通过网络获得的直接收益。知名企业的网下品牌可以在网上得以延伸,一般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树立品牌形象,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3.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旅行社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旅行社通过运用管理信息技术,一方面进行网上商务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等其他成本;另一方面,旅行社利用因特网建立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顾客档案库可以掌握即时的销售状况,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的挑战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受到便捷的电脑自动查询功能的挑战。网络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信息检索,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是旅行社的主要功能之一。伴随电脑互联网络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多的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查询获取,并且图文并茂。相对于旅行社的咨询而言,这种网上查询还具有信息量大、节省费用、主动便捷等优点。大量旅游者对一般的旅游问题的咨询完全可以摆脱旅行社,减少对旅行社咨询服务的依赖。

2.旅行社的产品生产者地位将受到旅游者在网上自行设计产品的挑战。旅行社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种旅游产品要素的综合信息,以此来设计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基于对这种综合信息的垄断,旅行社确立了其“旅游产品生产者”的行业地位,而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将打破这种生产者和旅游者之间的传统关系。旅游者可以通过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来自行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产品和线路,直接冲击旅行社的组织地位。

3.旅行社的信息提供和职能将被互联网弱化。随着电脑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预订的形式在网上直接销售旅游产品,省去由于委托旅行社所付给旅行社的佣金,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旅游者通过网上直接预订,可以享受到许多旅游企业提供的优惠,旅游者可以自行购买旅游产品的情况下,旅行社的职能受到了削弱,从而旅行社的职能就失去了不可替代性。

三、旅行社经营模式的调整

(一)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一个企业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经营模式。《大趋势》的作者John Naisbitt认为,“连锁店是前所未有的最成功的市场策略。而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消费主导市场逐渐代替生产主导市场,信息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更加突出。”

连锁经营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发展迅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理论与旅行社发展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旅行社连锁经营要求统一调动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集中采购,通过统一的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各个连锁店。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复杂,要实现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变化的快速准确反应,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电子通信和电子交易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都能得到合理配置。在连锁经营中运用电子商务既有其内在需求,又有其外在驱动力。旅行社行业投资相对较少,固定资产占用比例小,企业主要依靠品牌、形象、管理模式等参与竞争,通过连锁网络来快速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旅行社提供品牌和管理支持;旅行社的产品是服务性产品,是对各旅游供应部门产品的优化组合,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越过了可能扼制连锁经营本身优势发挥的配送环节,这就使得构筑连锁经营渠道的难度大大降低;旅行社作为连接旅游者与旅游产品供应商的桥梁,需要与多方建立网络联系,通过连锁经营,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加强与各方的联系。连锁经营的不同模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旅行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连锁经营模式。

(二)虚拟经营模式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知识、技术等,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虚拟企业的出现也正是因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可以突破组织界限,超越自身功能、资源以及地理空间的界限相互联系起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等的共享。

在“虚拟”的营销方式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就是网络营销。旅行社的销售虚拟可以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游客可以在网上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与旅行社进行直接的交流,将个性化的需求反馈给旅行社,加强了消费者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旅行社受到其规模、业务范围的限制,经营方式和重点不尽相同,旅行社的虚拟经营,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但无论什么样的旅行社,在实施虚拟经营策略时都应持有“强化优势,弥补不足”的理念,才能把握“虚拟”的核心。旅行社进行虚拟管理,也可以通过两种模式:一种是外聘专家组成企业“智囊团”,与企业管理人员一同参与企业的运营,对企业发展趋势做出监测预测和判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水平和效率;另外,旅行社也可以联合专门从事企业管理的企业管理公司,由这些企业用他们最专业和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方式代替企业执行管理职能。

(三)并购经营模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加入WTO以来,中国旅行社并购活动就不断发生,兼并、收购、重组等词逐渐在旅行社行业中流行开来,并购正成为中国旅行社快速发展的主导模式。

信息网络的发展便利了旅行社之间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根据需要拓展共同的业务平台,进行有效的兼并重组。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旅行社之间兼并重组的进程,使得并购成为席卷世界的又一潮流。旅行社并购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交易成本。旅行社的并购可以根据旅行社业务需要进行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模式指旅行社与旅行社之间的并购,要以拓宽销售渠道为基础,以扩大经营范围为基础。这正是利用网络扩展销售渠道的优势所在;纵向并购模式指旅行社与上下游产业间的并购,要注意旅行社的资产专用性及旅行社规模问题。中国的大型旅行社较之于中小旅行社来说,其资产专用性要强一些,拥有较强的资金、人力、管理方面的优势。因此,大型旅行社进行纵向并购的可能性就较大;旅行社混合并购模式是指旅行社并购与自身没有上下游关系和技术经济关系的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扩展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多元化发展格局。

第2篇

一、引言

19世纪末,工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铁公机”基础设施建设催生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经济体系,包括大生产、大零售、大品牌和大物流。如今,信息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及其平台、服务业和商业生态等,正在催生和改造出属于信息时代的新经济体系。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进入了DT(Data Technology)时代。新的基础设施、要素与结构,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旅游服务的迅猛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分不开。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信息传播和信息技术具有根本性需求。另一方面,信息也是旅游业的基础性资源,更是支撑整个旅游产业正常运转的“血脉”。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这造成旅游市场流通领域的对象不是商品,而是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旅行社企业为旅游者提供产品服务的过程,全都依赖于信息或信息渠道。充分依托或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服务方式,使现代旅游业区别于传统旅游服务的界限性标志,更是使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根本性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旅行社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业务拓展也将进入智慧化时代。对于现代旅游业来讲,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是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二、智慧旅游的内涵与应用

(一)智慧旅游的内涵

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它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以更加准确、及时和智能的方式为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化应用服务。智慧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服务泛在化、业务管理职能化和产业发展集约化四个方面。具体来讲,智慧旅游是基于高科技的基础设施,通过数据统计与智能分析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旅游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旅游者提供任何时间、地点和人的泛在化服务,提高旅游产业链效率,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1]。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者已经由过去的追求旅游目的地数量转向追求旅游体验的品质,在旅游资讯获取、旅游产品选择、旅游产品购买、旅游在途服务、旅游经历分享等领域产生了更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智慧旅游建设在旅游企业层面上的应用

服务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旅游借助无处不在的感知网络,以统一的旅游线系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各种应用系统向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智慧服务。更确切地讲,在旅游企业层面上的智慧旅游应该是智能旅游服务平台。它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旅游企业信息化的集约建设和按需服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型旅游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资源和技术壁垒,更有助于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的研发与服务效率,推动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催生出OTS(Online Travel Service),即在线资源型旅行社,就是具备互联网思维、融在线旅游与传统旅游及旅途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企业运营模式。

三、我国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OTS模式的实施与运行需要良好的运营基础环境,也就是需要较好的旅行社信息化基础。旅行社信息化是旅行社企业利用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旅行社的运行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一)重新定位在价值链中角色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旅行社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采购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旅游者,担负着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形成了以旅行社为核心、服务于旅游者的综合性系统[2]。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旅行社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一度被边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旅游业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方式,部分旅游产品供应商撇开旅行社直接为消费群体提供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改变了消费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削弱了旅行社的信息垄断,而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面对市场变化,旅行社企业必须通过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服务来重新定位自己在旅游业价值链中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

(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旅游产业信息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原有的分工模式已经变成了以共享和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消费者的旅游观念日益成熟,传统旅行社企业的电话咨询、店面定购、团体旅游的运作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今旅游市场需求,更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因此,旅行社企业必须实施转型升级,改变才能发展。研究表明,旅行社企业未来的业务应该着重于凭借自身的专业化优势,通过旅游信息搜集与加工,为旅游者提供高知识含量的信息咨询,并不断提供个性化旅游产品与服务。

(三)争夺在线旅游市场

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在线旅游行业快速成长,在线旅游市场已经正式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参与模式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3]。根据艾瑞网的监测数据,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30779亿元,在线渗透率达92%。到2015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达42372亿元,同比增长3767%,在线渗透率突破10%。2015携程与去哪“联姻”更加强了在线旅游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和成熟度。激烈的市场争夺要求传统旅行社企业不断加快与时俱进的脚步。信息化无疑是旅行社企业加强企业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我国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在线旅游市场的透明度高、购买便捷、价格低廉等特性始终冲击着整个旅游行业,传统旅行社企业由此受到一定挤压。市场需求变化要求旅行社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尽快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而传统旅行社向OTS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是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旅行社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旅行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发利用,从而拓展销售市场,提升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必须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企业领导者要将信息化管理等科学方法与成果应用于旅行社的业务管理中,结合企业文化与思维方式,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等方面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旅行社企业应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保持软硬件投资比例协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4]。

(二)业务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同步

提高旅行社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实现旅行社的转型升级,必须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模式调整相结合。其中,旅行社业务流程改造是旅行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陈旧的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无法适应先进技术,并且会限制信息化发展进程。旅行社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最终提高旅行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组织灵活性,增强对市场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增加对在线业务的投入

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与不断成熟,在线旅游网站的竞争已经开始往深层次、差异化方向发展。目前,携程(Ctrip)正在谋求从OTA转型升级为OTP(一站式旅行服务平台),深入到采购和服务等环节,做全产业链,营造封闭生态系统。面对日益激烈的在线领域竞争,旅行社企业必须加大投资来发展在线业务。不仅包括软硬件设备购置,还有对于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的投入。在线业务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调整与维护。

(四)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

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旅行社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时刻关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并持续提供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是旅行社企业产品与服务开发的方向。旅行社企业必须充分关注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需所想,关注市场变化,找到顾客所关心的,而不是旅行社企业自身认为重要的信息。旅行社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的采购优势,在网络上提供尽量准确而详尽的信息,包括与旅游行程相关的旅游吸引物、时间安排、住宿以及费用标准等各方面信息供旅游者选择。旅行社企业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产品原创性强的优势,利用企业网站与客户建立直接的交流机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在线咨询服务和出行信息,为其量身定制旅游产品与服务;也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在线调查表以及旅游反馈意见表,及时获得旅游者的出行反馈信息,与旅游者保持售后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五)谋求多方合作与共赢

由于产业链的不断融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更细分的层面上展开,旅游行业中各大企业均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将同行定位为直接竞争对手,采用“价格战”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无疑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在线旅游产业链中,旅游企业的经营优势既来源于其竞争实力,也来源于合作能力。通过企业间的横向关联或者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合作,可使得产业链的各部分相互作用而产生“1+1>2”的整体效应。为实现在线旅游业务的不断拓展,旅行社企业必须加强与旅游服务企业,甚至是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多方合作。通过跨区域合作使中小型旅行社通过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及相互支撑的能力,最终实现共赢。跨行业合作包括旅行社企业与大型旅游景区、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由于在线旅游业务的安全问题,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有利于确保支付环境安全,维护旅游产品交易的正常秩序。

第3篇

一、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概念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当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一词之后,便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的研究热潮。从研究情况来看,国际上鲜有把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游客广泛参与、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层次关系,以及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等作为关注的重点,来探索旅游智慧化进程带给旅游业的整体利益。总的来说,主要关注智慧旅游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2000年12 月 5 日,加拿大旅游业协会的菲利普斯(Phillips)把智慧旅游定义为 “简单地采取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在他看来,发展智慧旅游需要智慧的管理策略和营销技术,根据游客需要,及时传递信息。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一是以马勇、姚志国等为代表从“技术应用论”的角度,对智慧旅游进行定义,他们认为,智慧旅游以人本、绿色、科技创新为特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讯技术等信息高科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服务方式,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习惯与旅游体验,从而成为旅游发展与科技进步结合的世界时尚潮流。二是以张凌云、史云姬等为代表,从“管理变革论”的角度解读智慧旅游,认为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是基于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纵观上述内容,国内学者在概念方面存在共识,他们都赞同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高科技技术,通过对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善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方式、旅游服务质量。

(二)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式

国内旅游业发展相比西方国家时间较短、经验不足、资本基础较薄弱,因此,国内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形成国家和地方规划,整合旅游相关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协调市场主体参与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激励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智慧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数十年方才完成的旅游业变革。在国内,智慧旅游已被纳入“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之中,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 号) ,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营运而生。另外国家旅游局还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确定洛阳等13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在这一机遇下,洛阳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智慧旅游发展计划。

二、城市智慧旅游基本架构分析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简单的来说,智慧城市是一棵树,而城市智慧旅游是这棵树的一个树杈,为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因此,城市智慧旅游的架构体系依托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是将物联网感知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融入“数字城市”中,从而实现对“数字城市”的质的提升与飞跃,达到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真正实现人与城市的完美融合。而城市智慧旅游就是借助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链,为旅游市场主体的旅游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基本架构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产业层和关联层。智慧旅游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应用层是指技术层与旅游要素相融合,即把新兴技术运用到旅游要素中,为智慧旅游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分析智慧化、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环境智慧化、旅游营销智慧化、旅游接待体系智慧化等等。产业层是指通过渗透在旅游业各个市场中的智慧因素而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的丰富,不仅包括智慧要素在原始旅游产业和部门中的实践,而且还包括智慧城市背景下带来的新的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兴起。关联层就是指上述所提到的,城市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存在是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部件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一方面,智慧旅游的构建体系与其他智慧产业体系都依赖于智慧城市的感知层和技术层,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相应地,智慧旅游体系构建同时也需要借助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智慧化体系的构建。

从上述城市智慧旅游的基本架构体系来看,其设计重点应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旅游信息资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旅游产品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挖掘;二是要慎重选择城市智慧旅游各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形成良好的产业效应;三是要紧跟新科技发展步伐,注重云计算、云存储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云平台的方式整合城市各种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城市的旅游云,整体提升智慧旅游的建设水平。

三、探研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一)体系构建的可能性条件

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洛阳是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起主导作用;二是洛阳市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游客量大,为满足深入体验的需求,游客对旅游服务信息的要求全面而便捷,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三是自洛阳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之一以来,洛阳市政府着手进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确立了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目前全市智慧旅游综合数据库已相当完善,并且全市3A级以上景区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为游客提供无线上网、自助导游等智慧化服务,可以看出近年来洛阳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已具规模;四是洛阳目前已制定了《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工作方案》《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确定了“1个中心(旅游综合基础数据库暨云计算中心)、1个基础(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4个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和8个智慧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本文希望结合政府的建设框架,提出自己的构建体系,以期为洛阳市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贡献一份力。

(二)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满足市场活动主体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而全面的高品质服务,除此之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政府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因此,洛阳的智慧旅游也应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来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改进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洛阳市智慧旅游建设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大数据时代下的游客、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当地旅游资源。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建设目标主要是让不同类型的游客拥有更加智能便捷而又愉悦的旅游经历;对于相关行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旅游资源,主要是促进洛阳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使洛阳旅游资源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构建洛阳旅游文化云。

(三)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

洛阳市智慧旅游总体构想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为实现旅游的智慧化而提出的。洛阳市智慧旅游应在技术、应用层的支撑下,构建资源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应用广泛而便捷的城市智慧旅游总体架构,重点建设数据库,数据库是智慧旅游的生命线,没有数据的智慧旅游只能是空中楼阁。洛阳智慧旅游应确立以云计算架构建设综合数据中心的思路,建设支撑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数据库,建立包括旅游公共服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综合管理数据交换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同时,还应以中央管理平台为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统辖与旅游相关的各个方面。

(四)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体系

洛阳市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是:在完善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的前提下,主要分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如图1所示:

1、旅游相关主体系统

在洛阳智慧旅游总体规划体系中,旅游相关主体系统包含游客、景区、旅游社、饭店、其他服务者以及政府部门六大主体对象以及一套安全保障体系,实际上他们不仅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智慧旅游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智慧旅游主要是深化旅游体验和提供智能服务,因此,“游客”与“政府部门”在该系统中处于主要地位,而景区、旅行社、饭店以及其他从业者在该系统中作为游客体验与政府管理的实际载体而存在,共同组成智慧旅游的服务业者。可以看出,旅游业各个主体之间联系贯通,使智慧旅游主体更显完善而全面。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体系虽不完全直接隶属于智慧旅游的主体系统,但对智慧旅游主体的运作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游客

主要是指使用洛阳智慧旅游网络平台的游客,他们通过旅游年票、移动应用终端APP、信息服务触摸屏、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进入并访问洛阳智慧旅游系统,以获取所需要的旅游相关资讯和智能服务。

(2)景区

洛阳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资源丰富,游客量大,在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洛阳景区着手进行智慧化建设,该系统主要包括手机二维码电子门票、无线旅游平台、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景区信息系统、旅游资源管理系统、景区定位导航系统等。

(3)旅行社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各种相对分散的旅行社业务信息、资源,为旅行社提供统一的界面、工作环境以及一种快速安全的数据交换标准,并做到及时汇总与更新,使旅行社业成为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高效的、共享的整体。旅行社信息系统主要是为旅行社以及服务对象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4)饭店

饭店信息系统包括顾客数据管理系统、客房服务系统、饭店内部运营系统等子系统,目的是便于饭店的正常运营和管理,以及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5)其他

这类旅游从业者,主要包括旅游在线服务商、各种服务业者,他们通过智慧旅游系统获取精确的旅游资讯,服务于旅客。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6)政府部门

主要是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旅游门户网站集群、智慧旅游指挥系统、12301旅游服务热线、智慧行政办公系统、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系统。特别是洛阳市政府部门近期开通的智慧系统统辖全局,即可对景区客流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也可通过旅游车辆GPS系统实现对旅游团队的监控,使洛阳旅游业在一个整体的框架内有条不紊的进行。

(7)公共保障

智慧城市基础公共保障则包含智慧环保、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突发事件智慧防控六个方面,该系统的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城市资源,为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旅游业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2、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基础服务系统,统一为旅游相关主体应用体系提供全面而强大的支持服务。

(1)技术层

该体系中的技术层就是指智慧城市依托的新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为城市智慧旅游的根基,也是智慧旅游的来源。

(2)旅游资源数据库

CIS数据库、游客资源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与旅游相关的交通等行业数据库等都是典型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洛阳智慧旅游建设总体构架设想是从大旅游的格局以及旅游信息化整体和全局出发,目的是实现各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在全市范围内制订标准与规范的数据,建立有效的旅游资源共享机制,数据库资源实现分级管理。

(3)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撑、地理信息服务、智能服务、融合通信服务等方面。从包含的内容来看,该部分就是一个信息接口平台,被旅游相关主体对象所使用,能够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各种旅游资源,并提供旅游资源调控、运行态势监督、资源使用、统计旅游情况预测等功能。

3、中央管理平台

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在功能上是作为洛阳智慧旅游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旅游总体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旅游相关主体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在实现智慧旅游各子系统相关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融合共享的基础上,与多种配套保障体系相互配合,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主体应用系统进行统一协同管理,实现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并为旅游行政管理单位人员提供统一的入口,以进行旅游行业监控与管理。

四、结语

洛阳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通过科学的智慧旅游规划和总体架构设计,顺利地推进了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目前已完成了智慧旅游网站集群提升、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提升、入境关怀、智慧旅游移动应用终端APP(洛阳旅游指南)、智慧旅游咨询预订查询终端等15个项目建设任务,同时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正在线运行,洛阳市政府正积极加快智慧旅游主体建设。纵观洛阳智慧旅游的发展,景区、饭店、旅行社等相关主体基本上已实现智慧的管

第4篇

一、旅游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将信息化引入到旅游行业,可以大大改变旅游专业的社会应用,提高旅游行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只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势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旅游信息化是各旅游行业管理运用中必须强化的一项内容。旅游行业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在旅游行业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旅游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的影响

(一)计算机安全管理概述

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计算机安全管理是通过对计算机活动相关领域的管理,来实现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目的。而在旅游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手段来改变目前旅游行业中比较杂乱、无序的状态,是目前来说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旅游领域中信息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涉及旅游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旅游信息安全的研究领域。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管理中体现的特征

1、全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人机交互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涉及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人员、资产、技术、设备、环境、体制编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理论、管理方法、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各个旅游信息子系统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全局。构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其实质在于全面提高整体旅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从本质上说明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只有在总体战略上完成了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才能称为旅游信息安全管理。因为当今的安全是包括各个领域的大安全,其信息领域的安全尤为重要。

2、基础性

计算机安全管理是保障旅游信息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它既是行驶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也是整个旅游信息在社会中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能力既是个人素质、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旅游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基本管理活动,而且是其实施旅游信息安全活动的主要依托和必备手段。

3、动态性

由现代管理学可知,管理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管理系统内部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一种运动。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时间的函数,因为不论是旅游管理系统要素的状态和功能,还是环境的状态或联系的状态都是在变化的,运动是旅游管理系统的生命。例如在旅游企业中酒店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为了适应外部社会酒店管理经济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变自己的功能,而旅游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必须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

三、安全管理系统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旅游企业信息化采用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采用大量的安全旅游信息技术,改进和强化了旅游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的集成管理,对旅游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变革。计算机安全信息技术与旅游企业的发展与融合,使旅游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提高了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企业运用安全信息系统管理,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旅游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旅游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旅游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与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三个要素,第一是资源条件,即组织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二是目标,旅游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运行的动力和方向;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旅游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将因此而发生改革。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在内部形成网络,做到信息共享,使旅游企业组织整体高效运营,而且旅游企业还与外部网络沟通,形成互联网络。旅游信息技术、旅游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旅游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旅游企业战略。

四、总结

第5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旅游业;新经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也不例外。众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旅游业中,使旅游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但是,旅游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无规律可言?旅游业又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有没有一种理论来解释并指导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学界的研究多从旅游业表面的变化或细节的改变来进行,而较少触及促进并支撑其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一层面。我们认为,如今覆盖整个经济系统的“新经济”,其实质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带来了整个经济结构和系统的变革,从而由表及里地促使旅游业从应用新技术、技能提升到结构重组,社会支持甚至基础理论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技术经济范式

(一)技术经济范式的含义

范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而根据这种技术范式解决问题的常规活动模式就是技术轨道,它是由技术范式中所隐含的对技术变化方向作出明确取舍的规定所决定的。此后,C.佩雷兹在1983年发表于《未来》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又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从而将技术范式与经济增长直接联系了起来。1988年,另一位著名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又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一文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即它所研究的变革就特殊产品或工艺技术而论超出了技术轨迹,并且影响全系统的投入成本结构、生产条件和分布”。

技术经济范式意味着常规,而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经济范式即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不断打破原有范式、建立新范式的动态调整的过程。

(二)技术经济范式的特征

1.关键生产要素。弗里曼率先提出,在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中,关键生产要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生产要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低成本;无限的供应能力;可使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新经济这一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条件下,关键生产要素集中体现为信息技术。

2.新技术经济范式的特征。从生产者角度,在厂商和工厂水平上,逐渐出现一种新的“最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同时出现更多地利用新关键要素的产品,此外,劳动力的技能状况也正在发生改变。企业组织形态上,新发明家—企业家型的小厂商进入到新的迅速扩张的经济部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开创全新的生产部门。大厂商则通过迅速发展或经营多样化,集中于最充分利用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行业。从消费者角度,人们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从社会环境和支持角度,出现了新的投资模式和投资市场,同时,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高潮正在进行中,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基于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解析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那么,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拟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特征的角度对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作一分析。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太广,为使分析更有针对性,故侧重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类型。

(一)新的组织形式:现在被广泛倡导的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同样体现在旅游业中

国外旅行社的垂直分工体系为我国旅行社业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即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旅游代理商),我国的旅行社组织结构以及分类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充斥着价格战的阴影,行业整体利润低下,急需改革。饭店业亦在进行着组织扁平化的改革,压缩管理层次,增加信息流畅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织效率。其他相关的旅游业组织结构,如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景点亦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组织形式的变革。

(二)充分利用新的关键要素的产品:即虚拟旅游

被广泛接受的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艾斯特定义),其重要特征便是异地性和生产消费的同时性。但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一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旅游景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其资源的网络化,旅游者可通过互联网欣赏美景,配以文字、声像解说,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传统的旅游产品消费模式发生了彻底转变。

(三)新的劳动技能

经济人—社会人—复杂理性人—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性假设,证明了我们对人的认识的逐步加深。“人”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知识的主要承载体,各行各业都由人事部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员工发展计划;专业研究方面也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广泛开展。旅游业中亦是如此。因为旅游业素来存在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的状况,因此应更加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旅行社、酒店、管理部门等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改善和进步。

(四)充分利用新关键要素的根本性、渐进性创新

这一特征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产生的应用性科技成果。这里仅举几例以作说明。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以互联网为平台,结合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营销技术,把基于互联网的高效旅游宣传营销和本地的旅游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全程的周到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目的地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GPS(全球定位系统)和PDI实现旅游过程中服务的自动化,如地理位置的确定、解说服务等。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企业的定制化服务提供了条件,便于对顾客实现全面管理和完全的个性化服务。

(五)小企业大量出现并构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

这里的小企业并非指其本质特征,而是指其在成立之初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企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会在经济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并最终可能成为中流砥柱,如微软等。在旅游业中则重点体现在旅行社的分工体系上,旅游代理商或旅游零售商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即众多的小旅行社“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已经普及,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游社营业的场所必须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这必然需要众多的小旅社进行代理或零售的改造。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有效的发展模式,其实现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六)大企业通过迅速扩张或经营多样化集中于生产和应用关键要素密集的部门

体现在旅游业中即是大型旅游集团即旅游经营商的形成。旅游经营商是指在旅游业中购买交通、住宿以及独立的服务要素并将其组合成套,然后直接或间接向顾客销售的企业。旅游经营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规模经济,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商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代理或零售,这期间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大型的旅游经营商把全部资源集中于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旅行社行业也因此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体现在酒店业中即是酒店的集团化经营。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竞争的激烈,我国日益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对我国酒店的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运作模式———酒店集团化为指导,进行相关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提高效益。

(七)形成新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网上消费

在旅游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旅游电子政务:金旅工程,是中国旅游业的信息化系统工程,通过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共商务网建设和完善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与之对应,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及消费者都可以以网络为工具便利消费和获得服务。网络旅游服务公司:一种新型的旅游服务公司,以携程、易龙为代表,通过网络实现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等传统旅游企业的职能,日益成为中国旅游市场上的一支劲军;这类网络旅游服务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攀升也说明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旅行社、酒店、景区、航空公司的自主经营网站:各旅游服务企业纷纷通过建立网站强化营销攻势,提升形象,提高竞争力。

(八)新的投资模式和投资市场

在整个经济范围内最明显的体现便是风险投资。在旅游业中则是出现了新的投资市场———旅游地产。虽然目前关于旅游地产的讨论比较多,但对于旅游地产的概念如何界定,业界仍然存在不少分歧。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地产包含四类:第一类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第二类是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第三类是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村、产权酒店等;第四类是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连接的各类住宅建筑。5+2的生活工作方式、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及带薪假期的推行,为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放松时间。“假日经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一批批颇具特色的旅游住宅、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在市场上连连走红,就是一个佐证。

(九)形成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高潮

这里的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邮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它是指信息高速公路。它通过信息高速通道、信息资源、信息处理与控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波及旅游业。此外,一批针对旅游企业的各种新式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成为旅游业特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十)新的发展观:可持续旅游发展

人们通常认为,美国海洋学家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1962年的出版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关注的标志。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亚特兰大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性界定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引申到旅游中就是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从事旅游经济开发活动,以及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旅游者来访的能力。那么在实践旅游活动中,就需关注旅游承载力、旅游管理能力等问题。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适应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旅游基础理论的丰富

虚拟旅游的出现对传统旅游的定义提出了质疑;网络营销理论丰富了传统的营销理论,网络营销的兴起要求对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助导游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业高接触性的特征。

(二)传统旅游企业的改造

包括旅行社分工体系的调整,酒店的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景区的产权改革等。

(三)网络旅游服务公司的兴起

第6篇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6年开办以来,已连续招生11届,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8届、1760名毕业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省级品牌专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定点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11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确立了“大学水平人文素养和能工巧匠型旅游服务者”的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了“工学交替、旺进淡出”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推行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开发了一批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了以国家旅游管理数字化实训中心为核心的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立了以湖北高校省级旅游管理实训基地为核心的校外实习基地,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人才。

一、“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将旅游专业与区域旅游产业对接、课程开发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旅游服务流程对接、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建设

1.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旅游管理专业聘请鄂西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旅游职业教育专家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智囊和参谋作用,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撑,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参观考察、专家论坛、学术沙龙、课题研究、项目评审等活动,推动专业建设。

2.“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神农架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自2012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与神农架林区政府、林区旅委、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神旅股份、神旅集F和28家旅行社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校行企”合作,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校地共建“神农架旅游学院”,每年合作开办1个“神农架旅游管理班”,合作建设“神农架生态旅游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神农架重要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旅游旺季景区讲解员来源基地;神农架已建成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重要的学生旅游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优质生源基地。

3.校企共建实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先引进企业培训师合作开办“实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特训班成员对象是准实习生,教师是实习企业培训师,时间是学生课余时间和集中实训期间,形式是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内容是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与工作技能,效果是把企业入职培训前移至校内,降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成本,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提高教学实习的实效性。

4.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旅游管理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鄂西地区真实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业务流程、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先后开发了14个面向鄂西旅游业的本土化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身临其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宗旨与就业导向。目前,这批教材已成为鄂西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教程。

(二)课证融合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对全国导游资格证、酒店管理师、茶艺师、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普通话等级证等职业资格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实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通过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教学模块,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使学生毕业时,实现100%的学生持有双证书。

(三)赛训融通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赛项,在师生中构建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氛围,引导产学紧密结合,校企全面合作。通过赛训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了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对接,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同时,通过赛训融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历练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近三年,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36次,其中国家级团体一等奖2项、国家级团体二等奖1项、省级团体奖3项、个人国家级二等奖7项、个人国家级三等奖6项、个人省级一等奖5项、个人省级二等奖10 项、个人省级三等奖2项。

二、“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宽基础,壮后劲,窄方向,强技能,活模块,促发展”的思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即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宽基础”和“窄方向”等2个一级教学模块。“宽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包括5个二级教学模块;“窄方向”模块是选修模块,共设置了“酒店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3个专业方向二级模块,学生三选一;每个二级教学模块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细分为若个教学项目;各个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又根据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适时动态调整优化,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模块横向融合、纵向承接、动态调整、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1.5+1.5”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在构建“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用1.5年时间进行“宽基础”学习,系统掌握从事旅游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通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后劲,使学生具有“大学水平人文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1.5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再经过1.5年“窄方向”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实训,使学生成为“能工巧匠型旅游服务者”,实现“就业有技能 创业有能力 深造有基础 发展有后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二)“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旅游淡旺季交替呈现特点明显,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教学规律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即当旅游旺季人员紧缺时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当旅游企业处于淡季时学生回学校学习。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既解决了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服务短缺的难题,又为旅游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既保证了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岗位与职业发展方向的吻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使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得到了相应的实习补贴,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达成学校育人、学生成才、企业得利、家庭减负的多赢格局。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通用模块课程全部推行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教学实习全部推行以“项目导向”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按照“校企搭台、教师导演、学生唱戏”的思路,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合作、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参与讨论、真正动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四、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数字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先后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了基于数字化仿真实训的信息化教学中心、素质教育实训中心、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导游微格实训中心、酒店实训中心、旅行社实训中心和景区管理实训中心。其中,“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和“导游微格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内一流的旅游实习实训基地。

(二)校企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在省内外优选了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以神农架生态旅游实习基地、三峡人家民俗旅游实习基地、三峡大坝工业旅游实习基地、瞿家湾红色旅游实习基地、悦兮.半岛温泉度假旅游实习基地和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体育旅游实习基地等18家4A级以上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实践教学基地;以湖北峡州国旅、湖北康辉国旅和宜昌大三峡国旅等24家旅行社为核心的导游实践教学基地;以上海锦江饭店和北京华北宾馆等14家5星级酒店为核心的酒店服务实`教学基地。其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五、“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健全了教师“工教结合”制度,每名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以上行业工作经历,以“工教结合”推动“工学结合”;建立健全了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制度,每名专业教师至少与一家旅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建立健全了行业师徒制,每名青年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建设师徒制关系,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建立健全了赛教融合制,每年开展教学技能比武,通过说课、讲课、实操等比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25人任专业兼职教师,专业实践课题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校企共建互帮式“教学拍档”,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组成一对一的“教学拍档”,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研活动、技术开发,使专兼职教师互通共融,将校企合作具体到人与人的紧密合作,提高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鄂西旅游产业发展为己任,组建了三支社会服务团队,长期服务于鄂西旅游产业第一线,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一)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技术开发服务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培养出以4名教授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团队。通过专业带头人带动骨干教师面向鄂西旅游行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近三年,共出版教材及专著8部,其中国家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持完成省市级研究课题23项;承担并完成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项目9项,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宜昌市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宜昌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神农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神农架旅游标准化手册》等一批重点旅游技术服务项目。

(二)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团队

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与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神农架旅游协会、神农架旅行社协会、神农架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洪湖华年生态投资有限公司、宜昌三峡环坝旅游集团公司、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宜昌市旅游局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6次、16718人次,年均培训3343人次。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宜昌市旅游局和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职业技能鉴定规模达到5000人次以上。为推行“双证”教育提供保障的同时,有力的服务了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三)组建学生导游志愿者服务团队

第7篇

一、“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将旅游专业与区域旅游产业对接、课程开发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旅游服务流程对接、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探索形成了“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赛训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建设

1.校企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旅游管理专业聘请鄂西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旅游职业教育专家组成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智囊和参谋作用,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撑,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参观考察、专家论坛、学术沙龙、课题研究、项目评审等活动,推动专业建设。2.“政校行企”合作育人。神农架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区。自2012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与神农架林区政府、林区旅委、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神旅股份、神旅集团和28家旅行社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校行企”合作,按照“政府主导、学院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校地共建“神农架旅游学院”,每年合作开办1个“神农架旅游管理班”,合作建设“神农架生态旅游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神农架重要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旅游旺季景区讲解员来源基地;神农架已建成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重要的学生旅游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和优质生源基地。3.校企共建实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先引进企业培训师合作开办“实习生岗前技能特训班”。特训班成员对象是准实习生,教师是实习企业培训师,时间是学生课余时间和集中实训期间,形式是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内容是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与工作技能,效果是把企业入职培训前移至校内,降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成本,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提高教学实习的实效性。4.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旅游管理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鄂西地区真实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业务流程、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先后开发了14个面向鄂西旅游业的本土化工学结合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身临其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服务宗旨与就业导向。目前,这批教材已成为鄂西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教程。

(二)课证融合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对全国导游资格证、酒店管理师、茶艺师、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普通话等级证等职业资格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实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通过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教学模块,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使学生毕业时,实现100%的学生持有双证书。

(三)赛训融通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赛项,在师生中构建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氛围,引导产学紧密结合,校企全面合作。通过赛训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了课程标准与竞赛标准对接,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同时,通过赛训融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风,历练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近三年,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36次,其中国家级团体一等奖2项、国家级团体二等奖1项、省级团体奖3项、个人国家级二等奖7项、个人国家级三等奖6项、个人省级一等奖5项、个人省级二等奖10项、个人省级三等奖2项。

二、“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宽基础,壮后劲,窄方向,强技能,活模块,促发展”的思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即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宽基础”和“窄方向”等2个一级教学模块。“宽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包括5个二级教学模块;“窄方向”模块是选修模块,共设置了“酒店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3个专业方向二级模块,学生三选一;每个二级教学模块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细分为若个教学项目;各个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又根据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适时动态调整优化,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模块横向融合、纵向承接、动态调整、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1.5+1.5”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在构建“宽基础、窄方向、活模块”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用1.5年时间进行“宽基础”学习,系统掌握从事旅游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综合素质与通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后劲,使学生具有“大学水平人文素质”,为学生终生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1.5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再经过1.5年“窄方向”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实训,使学生成为“能工巧匠型旅游服务者”,实现“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二)“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旅游淡旺季交替呈现特点明显,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教学规律和旅游企业用人需求,采取“工学交替、旺进淡出”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即当旅游旺季人员紧缺时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实习,当旅游企业处于淡季时学生回学校学习。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既解决了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服务短缺的难题,又为旅游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既保证了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岗位与职业发展方向的吻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又使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得到了相应的实习补贴,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达成学校育人、学生成才、企业得利、家庭减负的多赢格局。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通用模块课程全部推行以“任务驱动”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专业技能模块课程和教学实习全部推行以“项目导向”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按照“校企搭台、教师导演、学生唱戏”的思路,突出学生主体性,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合作、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参与讨论、真正动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四、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数字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先后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了基于数字化仿真实训的信息化教学中心、素质教育实训中心、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导游微格实训中心、酒店实训中心、旅行社实训中心和景区管理实训中心。其中,“数字化旅游实训中心”和“导游微格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内一流的旅游实习实训基地。

(二)校企融合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在省内外优选了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以神农架生态旅游实习基地、三峡人家民俗旅游实习基地、三峡大坝工业旅游实习基地、瞿家湾红色旅游实习基地、悦兮.半岛温泉度假旅游实习基地和神农架国际滑雪场体育旅游实习基地等18家4A级以上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实践教学基地;以湖北峡州国旅、湖北康辉国旅和宜昌大三峡国旅等24家旅行社为核心的导游实践教学基地;以上海锦江饭店和北京华北宾馆等14家5星级酒店为核心的酒店服务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五、“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健全了教师“工教结合”制度,每名专业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以上行业工作经历,以“工教结合”推动“工学结合”;建立健全了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制度,每名专业教师至少与一家旅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建立健全了行业师徒制,每名青年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建设师徒制关系,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建立健全了赛教融合制,每年开展教学技能比武,通过说课、讲课、实操等比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已聘请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者是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25人任专业兼职教师,专业实践课题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校企共建互帮式“教学拍档”,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组成一对一的“教学拍档”,合作开展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研活动、技术开发,使专兼职教师互通共融,将校企合作具体到人与人的紧密合作,提高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鄂西旅游产业发展为己任,组建了三支社会服务团队,长期服务于鄂西旅游产业第一线,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技术开发服务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培养出以4名教授为核心的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团队。通过专业带头人带动骨干教师面向鄂西旅游行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近三年,共出版教材及专著8部,其中国家“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持完成省市级研究课题23项;承担并完成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开发项目9项,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宜昌市旅游业标准体系表》、《宜昌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神农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神农架旅游标准化手册》等一批重点旅游技术服务项目。

(二)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团队

近三年,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与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神农架旅游协会、神农架旅行社协会、神农架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洪湖华年生态投资有限公司、宜昌三峡环坝旅游集团公司、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宜昌市旅游局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6次、16718人次,年均培训3343人次。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宜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宜昌市旅游局和神农架旅游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职业技能鉴定规模达到5000人次以上。为推行“双证”教育提供保障的同时,有力的服务了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三)组建学生导游志愿者服务团队

第8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公益属性;人文属性;安全属性;技术属性;虚拟现实;大数据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5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和发展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蔓延到了全世界,IT企业在金融风暴中转型并购创新,2008年11月延续由硬件开发转型咨询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和网络安全的战略,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开始新的战略规划,通过新一代通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和设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通讯终端等,将各类事物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联入网络,通过超级计算机云存储和计算,为社会各组织和个人提供交互有效的决策[1]。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

2009年1月上任两个月的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思路,2009年8月为实施开拓中国市场战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开始“智慧城市”的讨论和宣传。“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大生态的节点,“生态”一词用于社会环境,指健康、美好、和谐的事物,其建设应用也为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由此产生“智慧旅游”的新命题。

(二)智慧旅游的发展

自本世纪初开始旅游信息化建设,藉此“智慧”概念的提出,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对旅游业有了更高的定位,智慧旅游“充分准确及时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从而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促进旅游业态向综合性和融合型转型提升”[3],通过新技术和管理营销理念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对新技术应用和系统模式开发创新。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旅游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力,2009年后旅游企业整合培育,一批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在线旅游的投入,并开始智慧旅游的开发应用。

“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3],到2020年,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二、智慧旅游的属性

智慧旅游既是运用新技术和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经济属性,也具有公益、人文、安全和技术属性。

(一)公益属性

智慧旅游既是一种商业经济活动,也具有公益属性的建设应用,国家从政策上鼓励各方主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公益性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旅游服务的公共体系建设。网络时代,智慧旅游中在线网站和媒体网站呈现出来的信息,直接呈现给旅游者或公众,并通过各种自媒体或社交平台传播,其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没有地域限制。旅游者或公众可以通过渠道获得历史文化信息,又可以提供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习研究。

智慧旅游平台可以通过网站式微公益,既能转换价值做公益,又能传递公益思维,促进公益活动良性发展[4]。

公益性的文化馆、展览馆和博物馆,既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智慧旅游网络平台的搭建和连接,这些场馆的活动,很多是一种文化公益,场馆公益活动的组织,在智慧旅游平台节点网站上,可以采用O2O(Online to Offline)运营模式,可以利用线上互动、跨地域和传播快捷的特点,进行场馆活动的通知、宣传、招募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降低活动成本。公众和游客线下的评论和互动,也为组织者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和参考[5]。

从广义的范畴来说,旅游也包含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播功能,通过网络平台将历史和文化内容以图、文和视频等媒体的形式,利用云存储和计算,进行资源整合,嵌入或链接到旅游产品页面,供公众游客、院校师生和社会机构学习使用。先进文化传播和教育是新时期重要的国家决策,远程免费授课,其内容、教学和管理,作为一种公益,是基金会、社会机构等选择的智慧途径。

2015年2月26日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部署“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纳入全国旅游工作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515”战略)。利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终端等技术和设备对厕所进行智慧化管理,游客在行程中,可以智能搜寻定位、查看使用情况。实现自动通知清洁打扫,补充用品等。厕所革命体现了智慧旅游细微之处社会文明和公益事业的进步。

(二)人文属性

“智慧”一词从人文科学的解释,是指“在其最独特的意义上,是指面临不易直接用逻辑分析解决的矛盾时,凭借生活与实践经验所采取的非常规应对态度与方法[6]”。在社会活动中,智慧表现在对过程经验和实践的探索,从这一意义来说,“智慧旅游”是一个建设完善的过程,是基于新一代技术、先进的观念和管理、满足社会机构和公众游客的各自需求,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等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推动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近代科学作为人类认识、掌握与利用世界的工具手段,使理性成为人类思维设计实现自己利益目标的工具[6]”,智慧旅游要素中的技术和网络工具应用,满足人们旅游和文化需求空前广阔的享受,旅游企业借助这些工具,在智慧旅游建设开发创新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进行人文价值等理性评判。

旅游要素中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整合,形成新的旅游信息文化,旅游要素中的各种信息,在加工、存贮、管理、和交互运用中,形式多样丰富,蕴含了人类的精神需求的众多内容,通过包含信息文化的智慧旅游开发应用,可以提升这种随着历史发展的精神需求。

(三)安全属性

在智慧旅游进程中,机构和个体的旅游活动,需要保障人身和物质安全,也要保障信息运行安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国内外业务和交流日趋频繁,传统安全问题在智慧旅游大背景下,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智慧旅游基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安全是基本保障。

从外部环境上看,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安全,通过无线监控系统、自然灾害感应系统、警报系统、巡更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等实现有效的管理。

社会各机构和公众游客通过智慧旅游的信息共享和交互联动,将旅游所涉及的安全信息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旅游活动中的应急管理能力,保障人身和物质安全。及时应对和处理旅游投诉和安全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环境良好的秩序。

从内部环境看,智慧旅游基于信息流管理平台,在运用中,需要各种要素确保安全,设备实体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人身、实物和管理等实体安全和系统运行安全在旅游法中有详细的条款。信息安全具有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合法性等的基本属性[7]。信息安全要从数据根源和技术基础做起,开发和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产品。

面对旅游智慧中客观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全方位的保护措施,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以网络和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社会各个行业和个体关系更加紧密,信息安全成为人身财产安全基础上重要的问题。2015年第二届互联网大会,维护网络安全是一项重要的议题。

旅游活动中,游客公众等个体的态度、信念和习惯,企业政府等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环境,包括结构和文化等,都对信息安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来说,文化、经济和政策环境,也影响到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8]。最新的旅游法侧重于旅游环境的实体安全,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四)技术属性

智慧旅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对旅游行业及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在技术、管理和结构上重新组织,在旅游市场环境,展现了丰富的信息,提供了良好的交互运用技术,表现为一种网络效应,并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9]。

智慧旅游活动的直接网络效应是指旅游者、公众或机构组织购买旅游产品时,随着购买相同产品数量的增加,市场效用也增加,呈现为买方的规模经济。

智慧旅游活动的间接网络效应是指旅游者、公众或机构组织在旅游消费中,虽然不能直接从网络规模扩大中直接受益,但通过设备和软件需求交互增长,降低了软件价格和系统价格,旅游消费者从这种良性技术循环中间接受益。

智慧旅游的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产生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效应,反过来会受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智慧旅游中的技术实现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智慧旅游中技术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在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技术手段和方案的选择实施,是基于对客观旅游活动的正确判断,通过对客观自然规律和主观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为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协同发展。

智慧旅游中技术的社会属性表现为,智慧旅游平台的技术实现,是为满足人和社会旅游活动的需要服务的,受公众游客和组织机构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支配。作为物质存在的智慧旅游技术形式,是社会历史的实践,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技术实现既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求。反过来也是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10]。

(五)智慧旅游各属性之间的关系

人文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是社会活动中各项关系的核心和灵魂,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智慧旅游承载着诸多人文的因素,其发展进程应弘扬“为游客提供周到和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游客幸福体验”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智慧旅游的公益属性,是以网络技术平台向人们提供良好的公益服务,智慧旅游平台通过人文精神的内涵,为社会公众和游客传达良好的服务。这种公益的推广,也为社会传播优秀的文化。

智慧旅游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是这种提供服务和传播文化的基本要求。智慧旅游平台的技术设计和数据安全保障,使游客公众和机构组织在享受信息技术为旅游业带来的便利和良好体验时,摆脱安全风险的困扰。也是一种人文的体现。

三、智慧旅游趋势分析

现代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建设开发,及各种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智慧旅游的创新发展。“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3]。”。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旅游业新的思路和业态,促进智慧旅游发展进入新的空间。

(一)智能移动终端的运用

近两年,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销量持续大幅增长,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向市场,性能增强,种类繁多。智能手机具有距离、光线和重力等感应功能,通过系统设置,对环境的异常通过感应器触发警报,适用于旅游资源的安全防护应用。智能手机上感应适配器和应用程序,通过实时监测游客身体数据,上传到后台云服务器,获得身体健康情况的分析预测。在旅游行程中,通过移动支付功能,给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快捷方便的营销和支付方式[11]。

智能手机,通过安装App,运用强大的通信和应用能力,成为旅游信息资源系统的中心,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游客可以从云服务器服务中心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旅游信息,办理行程中的各项手续,在各景区、酒店、交通、餐饮等场所。游客可以定制旅游要素中所需的服务。游客在线下的体验感受,可以反馈给线上服务中心,把游客的消费信息,如消费额、体验时长、消费项目等客观数据上报给线上服务中心。线上服务中心通过收集并形成游客消费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改善线下服务水平。未来,可以面向旅游团队开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加载了线上和线下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功能的客户端程序,更有效便捷提供旅游者使用各种功能。对游客使用情况经过系统分析,将判断结果发送到线下体验中心,根据游客的活动和消费特点调整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可以给游客合理建议,提供体贴优质的服务。

(二)虚拟现实的应用

智慧旅游从宏观上为旅游旅游产业运行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在微观上利用新技术和设备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装置,生成逼真的视听嗅等多维感觉场景,在逼真的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现实存在的旅游景观虚拟旅游,可以满足不能到达该实际景点旅游的需要,同时这种方式也是对现存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宣传,扩大景区影响力,吸引游客。历史上存在,已经消失的景观,通过虚拟现实再现,满足游客和公众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游览需求。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到达的地方,如太空旅游和深海旅游等,通过虚拟现实,营造逼真的场景,满足人们的好奇需要[12]。

资源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节点,未来可以依赖新的技术在旅游项目规划中,建设发展新的项目,实现现场声光电全息声像效果,又可以在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上,展现全息逼真的影像。各地博物馆承载着文化的积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可以通过终端逼真呈现,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现场文化遗产。

(三)大数据的应用

对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而言,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提高旅游决策科学化与旅游管理精细化的水平。大数据依托海量用户浏览等多维度旅游数据,提供景区客流量分析预测,对游客来源、游客的消费趋向和兴趣等提供分析决策等服务。未来,景区配置无人驾驶游览车,通过配置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等,收集景区游客信息,在景区数据分析基础上,根据游客的需求,自动调配无人驾驶游览车到达指定地点,完成对游客的接送服务[13]。

智慧旅游基于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在管理上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并提高旅游服务的品质,改善经验流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对旅游数据的监控、采集和分析,在人文属性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制定营销策略,利用智慧旅游的媒体传播高效快捷特点,通过旅游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建设良好的营销系统。

智慧旅游进程,在公益属性、人文属性、安全属性和技术属性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规划设计应用,将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带给人们更好的体验,并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3]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1月10日.

[4]宋道雷,郝宇青.从传统公益研究到网络公益研究的变迁――中国公益研究状况述评[J],社会科学,2014, (2): 28-38.

[5]罗莹,李佳润,王子通.中国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 (7):20-25.

[6]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35,137-138.

[7]李建华,徐婧.信息安全内涵属性的系统性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07(2):70-79.

[8]曾忠平,杨哲,刘春梅.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研究述评[J].2014(12):184-189.

[9]邢宏建,臧旭恒.网络效应的技术属性[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28-37.

[10]邵璀菊.技术异化引发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7):115-117.

谌平.胡晓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5(18):44-46.

[1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版)[R],2015年4月,23-24.

http:////uploads/soft/150421/PHONE.pdf.

[12]谌平,胡晓辉.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15(18):44-45.

[1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5版)[R],2015年4月,17-23.

http:////uploads/soft/150421/DATA.pdf.

The Analyses of the Attributes and Tendencies of Smart Tourism

PAN Jun

(Direct Branch of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Jinan 250014, China)

第9篇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内涵

(一)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对于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就是,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和信息载体,以其为基础促使旅游信息资源能从开放到利用,再从利用到反馈整个过程都能实现高效性的运转,信息化的利用有利于全面监控旅游行业,更能优化旅游产业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旅游管理信息化较于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来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它不仅能提高旅游生产效率,还能提高管理效率从而节省管理成本,以及优化旅游的信息资源配置,从全面实现整个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对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种类已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可是图文、电视会议、航空电子信息等等,而最为广泛的应该要数计算机的预定系统了,因此,为了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旅游管理中全面应用,我国早在1990年开始,就强调对信息化的管理和信息中心的建设,使得信息中心成为针对性的为旅游局和旅游行业而服务,并提供管理技术的机构。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它是实现旅游行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的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旅游业中的管理和思维都有一定冲击,使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旅游信息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旅游管理的信息系统。这套管理系统能有效的提高旅游行业中的劳动效率,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实现最优化的高技术旅游管理方式,从而促使旅游行业高校快速的发展。

(二)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人类先后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如今信息革命,无不显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现如今,信息革命的核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信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科技集团,各种信息话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程度不一的影响,旅游行业也必然受其影响,因此,不管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还是为了实现旅游也高效的未来发展,旅游管理的信息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它是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技术在国际上的运用是越来越广泛了,现代化旅游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自发和自愿的消费活动。旅游信息体统的建立,能有效改善旅游市场,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旅游信息环境,从而提高旅游业在国际化市场经济上的比重,社会发展的同时,旅游的活动也越加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了,也促使了国际资本的流动,这也就体现出了旅游业与世界的相互依存,以及全球一体化的无国界旅游状态。

(四)它是确保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中使用了信息技术。旅游行业对于信息机技术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还为旅游行业深度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高效规范的旅游信息系统,从而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三、旅游管理信息化基础下的创新

(一)加强旅旅游行业从业者的培训

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其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而对于旅游行业人才的竞争也是旅游行业间竞争的重点,从这一方面看来,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旅游行业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对旅游行业从业者的培训工作就应该重视起来。

1.在培训中应加强旅游行业从业者对旅游行为的深度了解

旅游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活选择,它能满足人们内心的诸多需求,当旅游行业从业者和游客待在一起时,旅游行业从业者由于对环境比较熟悉,应对游客多加讲解,同时要能充分理解游客对看到奇观而产生激动的情绪。

2.加强对旅游行业从业者社交知识的培养

旅游行业从业者和游客的交往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交往,他们是从与游客利益层面的的方式来交换问题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遵循是“顾客第一”的原则,他们需要的是正真的理解含义,当和游客发生不同的意见时,旅游行业从业者应该充分重视游客的需求,而不是和游客在这一问题上一较高下,只有这样,才能从跟上提升从业者的自我素质。

3.加强旅游行业从业者的沟通能力

旅游从业者在工作中应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心里服务,能即使了解到游客的需求,在于游客的相处过程中,应表现出谦虚有礼,尊敬的态度,同时还要学会察言观色,若游客发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要学会与游客沟通,不让游客有压迫感,从而组建缓解游客的情绪。这种情况,在旅游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发生,因此,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4.重视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培养

在旅游过程中,应该经常会遇到有游客抱怨,不是经典不好看就是食宿不好等等问题,这时旅游从业者就应该即使和游客进行沟通,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并足够理解游客的心情,不能为了一点小事丢了旅游文人内在的含义,旅游从业者应该明白旅游的本质是为了让游客能感受身心舒适,因此,在与人相处与良好的沟通是旅游从业者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当与素质好的人一起时,就会不自觉的获得一种意外的幸福感。

(二)信息化旅游营销服务技术工作的加强

信息化旅游管理的创新研究中,加强信息化旅游的营销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的时代的生活使得对各地区旅游宣传工作做起来非常方便,不仅可以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景区信息和资料,让更多的游客更清楚明白的了解到改景区的特色,方便游客做更好的选择,同时,还能利用现代化的广告进行景区知名度大的扩大,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网络宣传的方式外,旅游行业还能利用传统的媒体进行宣传,像是报纸和广播等等宣传方式,从真正意义上利用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旅游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实施的计算机软件的投入的力度,从全方面打造网站信息化、透明化等,逐渐树立起旅游行业的特色品牌,并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护景区环境的同时树立良好的景点形象。

(三)信息技术的强化为游客提供服务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移动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移动设备有很强大的优点,因此,在旅游业中,同样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通信,还能利用传感器技术和定位技术,实现对旅游的全程记忆,并且还能利用这些移动终端进行识别游览对象,因此,信息技术的强化就是通过移动设备的终端,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不同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更高只质量的服务。另外,旅游从业者还应做好游客在服务时的技术工作,以及数字旅游的信息开发,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方便快捷的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强化,还能实施对旅游环境的监控,目前,许多旅游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风景区失去了其原有的风貌,因此为了杜绝这样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监控,应在隐蔽处设置好网络传感器,结合相应的信息系统,实施对环境的全方位监控,打造出信息化的智慧旅游。

(四)旅游管理体系建设的加强

1.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指的是由图形信息、属性信息和说明信息共同组成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它不仅能掌控数据的管理、检查、咨询和分析,还能为游客提供旅游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更能为游客提供相应的辅助方案。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准确及时的分析数据和图表,而有了丰富的资源数据库,就能实现信息化的旅游管理了。

2.对于数据库建立的重视

旅游管理的信息包括图文数据库以及地图数据库,图文数据库主要是用来存储相关旅游资料和数据的,并且能利用报表及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完成图形与数字化的转换,地图数据库则可以产生不一样的地图,从而进行空间和地理信息的查询。由此看来,数据库的建议对旅游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重视对旅游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3.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在软件方面,应高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这其中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培养,还包括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制定出一套严谨的管理人员信息知识计划,对他们进行计算机实施的普及,让旅游管理更加信息化、科技化。在硬件方面,可以将各个级别的旅游管理部门的信息都普及到电脑中,当然对于旅游企业和旅游的景点也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普及,从而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信息化设施。

(五)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大力融合

信息化旅游管理中,旅游资源较之以前变得更为丰富了,在此基础上,政府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物理和人力,让旅游资源的优势变得更胜,同时,旅游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服务,这对旅游企业来说,就需要注意对旅游资源的搜集和整合,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旅游的营销网站。但由于景点开发配套性是比较低,且旅游经济总量小,导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只有资源有效的整合,才能再次掀起旅游热潮来。旅游这个行业,是属于带动性非常强的一种产业,同时,旅游产业也和其他行业,如农业、交通、文化等行业有着相连的关系,因此,若其他行业的落后,对旅游行业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旅游行业其实对其他行业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推动性的,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发展。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旅游业的智能化,各旅游景区都加强了电子设备的建设,并全面推动景区的智能化建设,旅游是关联性较强的行业,因此,通信设施的覆盖也非常广泛,这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也成功建立了智慧旅游景区。信息化技术是地球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他利用了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以及对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使得游客能充分的享受资源的共享,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四、结语

第10篇

引言 

自古以来,旅游就是非常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一些商人抓住这一商机,根据本地独有自然风光或文化古迹,设立相应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旅游业属于一种服务行业,不但可以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本地环境设施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一、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一)旅游人才供给不足 

每个十五期间,旅游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0多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0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近750万,但旅游主体人才还不到135万,相较之2000年提高了89.6%。到2006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00万,其占全国就业总人数近8%。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总人数将超过1500万,还有近8500万的非专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从业总人数将实现1亿。目前,随着旅游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旅行社与宾馆中高层管理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因而旅游人才社会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旅游教育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二)行业市场把握不准确 

一些旅游院校,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没有充分把握并准确分析旅游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因而在人才培养中,目标不准确,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这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主要包含培养的旅游主体人才比较少,不能适应行业岗位能力与知识结构需求。这就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环节出现失误,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企业所需,加大了就业难度。 

(三)旅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不高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旅游高效并未准确把握行业动态变化,因而难以培养出开放型、复合型及创新型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有人提出,积极提高旅游人才參与国际竞争与创新的能力是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高等旅游教育形势不够乐观 

学科设置不合理,是旅游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的高校在本院校的人文、文学或外语等工商管理学院设置旅游专业,这样不利于旅游学科发展的独立性。目前,我国旅游专业发展处于起始阶段,自身发展不够成熟,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对其的认可。同时有的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旅游行业;甚至有的高校旅游专业缺乏学科带头人,导致很多学生不愿选择旅游专业。从微观角度来看,高校没有根据行业发展所需,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体制。目前我国已成为重要入境游接待国之一,亚洲地区最大旅游市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因此我国旅游教育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措施 

(一)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时代,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所需。在实际教学中,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比如在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课程中,借助网络技术讲解现代营销知识;利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途径,宣传企业创新旅游服务产品;在导游讲解课程中,借助现代化科技与人工服务相结合,对内容进行智能讲解;在景点规划课程中,增设智能停车与环境质量检测等内容。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作用,加强建设智慧景区。由于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充足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在教材设置中适当的增设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比如电子商务及3s等技术,辅助旅游管理专业学习。 

(二)加强师资建设 

在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中,受专业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人才素质不高。专业老师专业素质不高,旅游实践管理经验不足。由此,国家必须要重视,加大旅游管理专业投资力度。为专业老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知识以此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互联网+新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与高水平优秀人才。首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基础知识要牢固,从业综合素质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分组学习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三、结语 

第11篇

一、调研概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 要求组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研。计划通过从本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薪酬分布与乌昌区域内未来一年基层技能型岗位人才需求态势及行业内典型企业人力资源情况的调研,确定未来三年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

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研分析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汇总分析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通过半年的调研,发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调查表》182张,回收180,其中有效152张。通过对152张有效调查表毕业生调研时所在岗位按部门归类统计,统计结果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4个部门依次是旅游产业部门的导游服务部门、景区服务部门、旅行社门市服务部门和酒店服务部门。所以选定乌昌区域旅游产业的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和旅游景区为人才需求调研的部门,也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二次就业部门流向分析。截止2013年12月25日,发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调查表》182张,回收180,其中有效152张。通过对152张有效调查表毕业生再择业部门流向信息统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第二次就业部门流向如下: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近3年毕业生在换岗的过程中,由从酒店服务向导游服务行业、景区服务行业转移的趋势,其中导游服务行业最为明显。旅行社服务行业就业人员也在缓慢增长;毕业生毕业之初,毕业生从酒店服务行业的流出趋势最为明显。

结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部门为导游服务部门、旅行社门市服务和景区服务部门,酒店服务部门依然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的重要领域;就业两年以上的毕业生从上述三部门的服务岗位向旅行社基层至中层的管理岗位集中升迁的运动轨迹最为明显。所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企业调研的主要部门为旅行社服务、景区服务和导游服务部门。其中调研岗位主要为各行业人才需求空间最大的岗位和旅行社基层与中层管理岗位。

(二)乌昌区域未来两年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根据产业调研方向,选定6家旅行社、3家旅游景区和1家5星级酒店为调研企业。

1.乌昌区域旅行社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行社未来两年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基层技术应用型岗位依次是导游员和计划调度员,占了总需求计划的88.7%。外联岗位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上述7家旅行社未来两年计划招聘的4个岗位中,持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计调员、外联与票务人员共102人,占总需求的38.5%。

结论:乌昌区域旅游产业旅行社服务部门基层中职层次技术应用型岗位中需求空间最大的岗位为中文地陪导游员、计调服务员。

2.乌昌区域景区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选择西域旅游开发公司旗下的天山天池景区与天山大峡谷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未来两年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计划如下:西域旅游开发公司未来两年计划招聘岗位(按人数多少排序)依次是景区讲解员、驾驶员、服务员、面点师,其中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是讲解员与服务员,共100人占西域旅游公司未来两年总招聘计划的65.7%,其中讲解员占59.2%,服务员占6.5%。

3.乌昌区域酒店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调研团队选择位于乌鲁木齐市的五星级酒店塔里木石油大酒店与文浩商务酒店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未来两年基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计划如下:塔里木大酒店与文浩酒店未来两年计划招聘岗位(按人数多少排序)依次是餐饮服务员、综合维修工、收银员、前台接待与客房服务员,其中剔除与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范围异化的岗位综合维修岗位,乌昌区域酒店服务行业未来两年热门的岗位分别是餐饮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酒店收银员、酒店综合维修工。

从结论综合分析,新疆乌昌区域旅游产业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行业和酒店餐饮行业的旅游企业计划招聘中职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岗位(按需求量大小排序)分别是景区讲解员、中文导游员、餐饮服务员、旅行社计调业务员 旅行社外联服务员、 酒店收银员。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结论,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分别是“中文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服务员”,综合生源总体质量考虑,添加“酒店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和收银员”为毕业生就业兜底岗位。

第12篇

旅游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也日见兴旺,越来越多的人聚焦于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达到了1729.7亿元,给传统旅行社的经营带来沉重压力。传统旅行社必须改变经营模式,发展旅行社电子商务成了旅行社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旨在分析,在移动信息化环境下,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一、旅行社电子商务

(一)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定义

在信息技术不断变换、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以信息作为经营主要要素的旅行社面临着及其沉重的压力。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旅行社带来了新的契机,虽然会困难重重,但不可谓是旅行社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旅行社电子商务是指旅行社基于网络、通信、电子支付等现代技术,以市场追求为导向,现实经营与网络虚拟经营有机结合,通过网上旅游信息发布、网上促销、旅游市场调研和实施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

(二)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①旅行社电子商务的主体或载体是旅行社或旅行中介服务机构(Travel agent);②旅行社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一系列规范的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dure or Work flow);③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internet)和万维网(world wide web)技术的应用;④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创新竞争力在于在线旅行服务模式(Online Travel Service,简称OST),这种服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在线、即时的为旅游者服务,在时空上体现出快捷和便利;⑤旅行社电子商务体系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MIS、客户管理CRM、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机器人计算机系统。

二、移动信息化环境的简述

(一)移动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移动信息化,通俗来讲就是要在手机、PDA等掌上终端,以电信、互联网通讯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最终达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随身的移动化信息工作的目的。在人员流动性大、数据分散、信息化程度不平衡的现有条件下,移动信息化的高到达率、高普及率和实时互动特征具有特殊优势。

(二)移动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移动信息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而不断拓展,1G时代,基于虚拟技术,出现一些简单的移动信息服务;2G时代,数字化技术为移动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在3G时代,特别是在近两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无线互联网和智能终端、3G等高速无线网络应用的发展推动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三)移动信息化的作用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企业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所以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对企业而言,移动信息化使3A模式(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事情Anything)得以实现,使企业人员都处于3A状态,大大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个人而言,信息变化的速度让人咋舌,而移动信息化让我们随时随地更加方便快捷的知道信息变化,然后可以具体制定计划。

三、移动旅游电子商务

(一)概念

移动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服务产品消费者利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网络,采用某种支付手段来完成和移动旅游服提供者的交易活动。其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旅游信息服务、各种旅游服务的查询和预订、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旅游商务网站的个性化服务、为旅游爱好者提供自主性交流的平台。

(二)优越性

移动旅游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电子商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将传统互联网的高速、多媒体等特点与手持移动终端的个性化、便捷化相结合,具备了移动电子商务和服务产品所共有的特点,为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了一个可以伴随旅游者整个行程的契机,使游客可以在随时随地实现各种旅游交易活动,例如Touch China,移动旅行通等旅行软件的开发,使得旅游信息交流不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四、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一)基于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中国移动、联通等移动运营商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基础,有覆盖面广的网络分布,能对移动电子商务活动提供较好的安全保障和成熟的认证支付体系,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客服系统,有完整的客服资料管理,最适宜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基于PDA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基于PDA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是指在出游前事先用PDA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下载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游客可以在景区参观游玩过程中随时通过PDA运行相关软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若是在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内,那便能享受到更棒的旅游服务。如旅游提供商可以将实时的景点旅游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甚至视频传送给游客,让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更好的体验。

(三)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

短信服务是无线移动通信业务里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业务,基于我国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对于一些资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型旅行社可以自建基于短信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此平台,与旅游消费者架起沟通的桥梁,实时将最新的旅游信息告知顾客,激发客户的消费欲望。其具体实现功能有:移动信息服务、基于行程的位置服务、安全救援服务、移动营销管理、移动的客户信息管理及移动的工作流程管理等。

(四)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设想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不断地在变化,旅行方式也随之变化。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需求。旅游者的自我实现就是通过旅游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打破束缚,获得最大满足感。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自助游以其自由、个性化等特征受到了游客的极大青睐。

五、移动信息环境下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就字面上看便需要移动和旅游的结合,那无论移动电子商务与旅行社电子商务哪一方面发展遇到瓶颈都会影响到它的发展,现在就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一下。

(一)观念问题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人们由于习惯了逛商场面对面可以讨价还价的方式,对于在移动信息环境下,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虚拟交易还不能非常适应。一些客户对此会产生陌生感,从而远离或持观望态度。

(二)基础设施问题

如今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虽很快,但无论从网速还是覆盖率来看,中国的宽带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

(三)支付安全问题

由于费用是通过电信运营商来收取的,这影响了金融业的秩序,所以发展缓慢。同时用户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现在针对手机的病毒越来越多,而且SIM卡有被复制的危险。一旦SIM卡内的信息被复制,就可能会遇到呼叫欺骗。非法信息窃取者甚至还能伪装成真正的用户参与到移动电子商务的活动中来,加之电子支付体系存在着矛盾,使得移动支付发展受到限制。

(四)受众群体单一问题

虽然移动用户规模潜力巨大,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群体大多是年轻或受教育程度高的,且以男性居多,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六、移动信息环境下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之旅游活动最终是在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必将是旅游企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移动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第六章分析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下提出一些策略建议,让其为旅游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一)继续移动互联网技术研究

先进的技术支持是个相当重要的条件,鉴于国内的网速与网络覆盖率依旧不高,政府及研究部门要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和完善,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今的旅游消费者自主意识强,旅游需求更多,旅行方式也多变,这就要及时掌握旅游信。旅行社可以跟移动运营商合作,开发与自身特色相关的移动旅游客户端。环境与技术两者强强联合,相信这可以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只要拿出包里的手机或PDA等,便能快捷的了解到所要咨询的信息,推进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整合移动和互联网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

虽然移动环境及移动设备的应用让信息更具有直观性、时效性、动态性,但由于信息的管理还不健全,信息庞杂,信息源分散,没有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这不利于移动通信网络来传递。旅行社应该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对收集到的大量冗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旅游信息体系,与移动通讯商合作组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与旅游者交流互动,使之更符合旅游者的要求,提供全程旅游信息服务,从而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无锡旅游移动客户端游客好帮手,这是一款为无锡旅游量身打造、涵盖无锡所有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无锡旅游一体化移动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除了提供旅游介绍、交通导航、旅游分享、咨询投诉等一般功能以外,还为游客提供自主规划旅游行程的功能,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轻松规划自己的行程,达到我行由我、服务随行的效果。

(三)提供安全的电子支付环境

由第六章第三点分析可知,一个安全的电子支付环境极其重要。首要的是人们共同构建信任机制,用户提高安全意识,谨防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在这同时,旅行社积极与银行合作,使用SLL加密,不滥用客户资料,建立移动支付平台。普及信用卡等电子支付方式,使在线交易、在线支付一气呵成,改变上网查询和预订、下网交易和结算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电子商务。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增加基于基础建设的解决方案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安全保障合作,从而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

(四)积极开发有关旅游的移动应用客户端,开拓更大的用户群体

目前移动商务用户群体还比较单一,大部分人对移动设备的应用不熟悉甚至不会运用。从大的方面讲要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人们对现代化产品的使用兴趣;旅游企业与移动运营商可以通过合作,开发更加便捷、易于操作的应用客户端,最大限度内把传统的服务与移动技术相结合,吸引足够多的市场关注和用户尝试,从而使移动旅游电子商务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