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趋势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性质,逐步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同时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大多是6~12岁之间的儿童,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因此,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此外,信息技术还能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将语文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更加具象化的表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小学语文中的各个知识要点。这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文字和口授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2.促进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农村地区的教师及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资源时,会对先进的教学经验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借鉴。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最终将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其他地区的教育状况和教学理念,这对促进其教学理念的变革也有很大助益。此外,当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还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地区教师的交流,从而获取更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利于丰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设置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点进行直观化的表现,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此外,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在不少抽象词语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词语变成具有视觉特征的图片和影像,就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这些词语和知识点的理解。
2.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由于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其思维和视野都相对狭窄,这阻碍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语文教材往往是将生活化的东西用语言的方式呈现在书本中,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学生的思维及视野的狭隘性,导致其对语文书本中一些常识化知识的理解困难。如很多大山中的孩子无法想象出海的形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书本中的艺术形象得以呈现。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帮助教师查找出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材料,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上提供更多丰富的材料参考。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这不仅让学生在资料查阅方面更加多元和便利,也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3.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城乡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r村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都相对落后,甚至不少农村地区缺乏教师教学活动。这也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学水平的落后,而许多教师也存在教学技能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农村教师存在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这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识字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出现了语文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视频、音频资源的播放,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语文教学中的汉字准确发音。教师通过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进行跟读的教学手段,就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为今后语文和普通话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信息化技术日益普及的当下,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资源,通过创设丰富的语文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以及对农村教师的教学进行的纠错行为,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目的,为今后农村地区学生步入初高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停留在表面
虽然集体备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备课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对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备课中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集体备课需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备课活动一般由组长组织展开,教师轮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活动与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组长通常为核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听从组长的意见,即使提出小组活动或备课任务,也仅由组长一人主动完成,其他教师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组长也会丧失集体备课的热情,当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们往往随便整理一些材料上交,从整体上来看,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一职,需要处理小学生的很多琐碎事务,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真正投入到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故导致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停留于表面。
(二)集体备课方式较为陈旧
淇畏绞匠戮梢彩切в镂募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实际的集体备课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仍然较为陈旧,具体来说,在备课中,教师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观看,然后听取彼此的意见,最后用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兴趣与积极性,且备课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差距较大,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与创新,因此备课研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相对单一
备课内容单一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研究与讨论的内容固定单一,这使得备课过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从教案上抄录下来的,其内容相似,且较为死板,不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提出新的看法与见解,教师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也难以得到丰富与创新,未能达到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内容存在片面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流程作为备课的重点,却忽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未能做出有效分析,也没有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纳入备课体系,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不清晰,缺少实效性与创新性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落实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落实,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展开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了解彼此教学中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实际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与引导,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基本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集体讨论中,小学教师们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与细致的探讨,从而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分析、感悟教材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还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在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集体备课可以集中老师的智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课堂活动,把握好课堂节奏,保证备课的全面有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教师都可以及时做出应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有序进行。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丰富灵活、生动愉悦,继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呈现给小学学生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文本教学,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渐向着体验教学转变,即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然而教师个人的体会是单一的、有限的,且不同能力、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年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而集体备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深化彼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高质量地展开情感体验教学。
三、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一)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当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教师对教材的印象,研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一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年级研读教材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体例,深入探究编写者安排课文内容与顺序的主要目的,了解每一章、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学校应当为教师留有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让教师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第二是对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探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各备课组可以根据难点与重点知识的数量,再将备课组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针对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讨,并设计初步的备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呈交自己的方案,并共同进行讨论。第三是落实备课方案,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后,备案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在假期内将全册教材的方案进行整合,统一打印,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集体对教案进行研讨
在研读教材并提出初步备课方案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方案展开研讨,不断对方案进行补充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在开学后,应当在某一个班级内进行试讲,根据初步备课方案展开教学工作,一名教师负责教学试讲,其他教师则要进行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试讲结束后,试讲教师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分析初步备案中存在哪些不足,而其他教师也应当踊跃提出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后,教师需要明确方案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如教W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课件等,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完善,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展开《和时间赛跑》一课的试讲时,有些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深入展开二次复备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班主任教师应当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复备,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将集体研讨出的备课方案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掌握四点复备原则:
第一,集体研讨的备课方案主要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而二次复备则应当针对学生展开,使教学工作能够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复备中应当重视预设,教师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思考,并准备好相应的答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第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深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文章与资料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对其思想情感、主体内容等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练习题与作业,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深化,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四、结语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G623.2
阅读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经验,给人们带来乐趣,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合作和沟通,配合默契,从而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公平、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从而挖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才能受到小学生的尊重,小学生才更加喜欢老师,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兴趣。
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不同层面的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和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小学生大胆去尝试。对于成绩差的小学生,语文教师需要观察他们的心理,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成绩优良的小学生,语文教师需要对他们更加鼓励,促使他们阅读更多的语文材料,从而在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第二,语文教师应该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对小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并勤于观察每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给予小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阅读。环境能够改变人,同样人也能够改变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带小学生到图书室借阅,看到各种各样的图书,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每人选择两本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并做好编号,由专人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每位小学生能够阅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1],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小学生互相团结和向上的优良班风。
三、分析课本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方说,教师在讲解《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名著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介绍渔夫、老太婆、金鱼的人物性格特征,如渔夫懦弱无能、姑息忍耐,老太婆的凶狠、贪婪、不劳而获,金鱼的善良等,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感受和体会这篇童话故事中人物鲜明的性格,故事情节的曲折,并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切身实际地进行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开展开放性和多样化模式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阅读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对教室的整体环境进行利用,比方说,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抄写和绘制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童话、图形和儿歌,积极组建班级图书角,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活动[2]。另一方面,教师要勤于观察小学生,当他产生阅读的意愿后,教师要抓住时机,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地点,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并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来增长课外阅读知识。比方说,美文班、讲故事赛、阅读交流会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发言,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观看和书籍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精心的挑选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任务,让他们在任务中完成阅读,以实现阅读水平提高的过程。
比如,在课上,我们通过对《西游记》电视剧的欣赏,提高了学生对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兴趣,然后就某一个片集,让学生去通过各种资料去查找,原著是如何写的这一集,并通过任务展示阶段来讨论是否与原著一致,同时编剧这样修改有什么意义,对于观众有什么感受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小的影视欣赏,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六、布置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的书籍,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完成阅读,这里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意味,对于学生来讲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因为它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使其能够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阅读任务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切忌偏难或盲目对待,否则,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布置学生们去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和段落的时候,不能盲目的让学生们就直接去搜集,可以通过一定的提示,去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由于偏难而不作为,反之则去认真地完成任务了。还有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为小组的力量往往会大于个人的力量。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后,如果其不励志,他就会放弃,而在小组中,任务一旦布置,就意味着一定要完成,所以,即使其中的组员遇到了困难,组员们也会共同的来解决问题。
结语:
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阅读,语文教师只有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毋庸置疑,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关键还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思维的火花是否被点燃,学习的方式是否被转变等等。尽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城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紧迫话题。
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受到多方条件的综合约束,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因素,相对于城市小学的学生而言,在知识视野、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都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语文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等则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主体存在问题。在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存在两大不良倾向。一部分是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深谙语文教学中的考重点,有高效地指导学生应试。但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部分老教师往往很难适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敲定不准,虽然在教学媒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创新有余,但是很难做到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往往是重形式轻内容,很难达成高效课堂。
2.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对于老教师而言,往往习惯于“讲授+问答”的方式,这种语文教学结构模式陈旧,教学过程呆板划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难以做到教学相长。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过分重视在教法、媒介等层面的创新,忽视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教学方法等外在物质的有效嫁接与融合的研究,一味追求没有内容的创新,这也势必会造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流于形式。
3.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应用。一方面,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等资源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易获得性都在空前的增强,网络、影视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极易获得的资源,这为农村小学语文学习资源的拓展提供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存在个人偏好,加之教师自身素质原因,网络资源的复杂性对小学农村语文教师对于网络等资源的组织和运用能力提出了考验,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在相关材料的准备和运用上也难免偏颇;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强的时期,自控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等进行语文学习时则不能正确把握方向,导致很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随意性很大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双主体的教学相长等来提高小学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将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对于老教师而言,要转变应试教育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营造起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由原来的知识单向灌输形成教学的双向互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要注意“过犹不及”,在创新方面,要将外在形式的创新与教学内容的需求做到有机相融,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优化教学结构,精编训练程序,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运用能力。在运用影视、网络等信息资源时,要充分了解农村小学学校的校情和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不要一味地求新、求奇,旁征博引,不知所云。其次,要提高对先进教法的应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除了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之外,教学方法也有多创新,课堂教学已经由教师的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逐渐导入课堂,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应用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对先进教法应用能力的增强更多地是要靠教师的实践与反思。最后,要提高对资源的借鉴应用能力。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巧借优秀资源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快加强在资源应用方面的能力。对于农村语文教师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借助的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例如经典作品、媒体资源、(音)视频简介、课件资源、精品报刊等。针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根据教学的需要,除教材资源外,将不同渠道的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巧妙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把课堂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培养农村小孩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在口头表达方面,都显得比较“木讷”。这些孩子从小生长在农村,能见识到的东西很有限,平时的阅读也仅限于课本,基础比较薄弱,因些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为小孩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农村留守小孩较多,平时缺乏教管,爷爷奶奶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机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因此老师平时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活动,让小孩多融合在一起,创造沟通的机会。
2.随时巩固小孩的自信。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老师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力有效途径
引言
我国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科目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以此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平等的交流沟通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反馈的主要方法,利用课堂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观念的理解程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反馈形式,教师的提问能够清楚地阐述重要的知识点,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课堂教学提问环节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观念与意见得到更好地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案与教学进度进行有效地调整。所以精心设置课堂问题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1]。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谈论
发挥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需要教师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掌握好语文知识,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并选派小组代表,针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各组讨论情况进行综合点评。这种教学方式在活跃小学生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印象,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活力[2]。
例如:在《自然之道》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前4段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救海龟行动是不是正确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随着对课本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假设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将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好心办坏事”。像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境对于人体起着直接性刺激作用,一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某种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意象环境,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教学。因为语文中包含了较多的抽象性内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形象、生动。
例如:在《村居》的教授过程中,当学生读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时,刚开始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当教师播放和诗中描述的景象相符合的短片、图片等,学生就能够对诗中所描述的抽象场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勾勒出相应的场景图,进而加深了对本首诗的理解,拉近了小学生与语文古诗间的距离,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师需要让小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能够真正体会出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养成是以精神需求为基础。要想让小学生对所阅读材料产生浓烈的兴趣,教师首先需要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的读物,并选择符合小学生成长特征的阅读材料。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快乐阅读活动等,尤其是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比赛活动等。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高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小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进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教师就需要努力将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角并不是教师,而是每位学生,学生未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应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吴良铺,柴燕武,高俊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23(11):119-12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条件,更会影响到学生们之后的学习,必须要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逐渐的转化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最终形成习惯,能够在未来自觉的去学习,自己去逐渐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为活动而活动
目前,我国小学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往往课堂会很热闹,出现各种活动,但是一些活动并没有和教学直接的联系,教师们依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开展活动的时候并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导致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活动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并没有与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紧密的结合,过于强调学生们的参与而忽视了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2.以本为本
由于我国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以课本为主,虽然我国新课改进程日益加深,但是一部分教师依然将教材当成权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严格的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进而从根本上无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3.评价的廉价与单一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其主要强调的就是对学生们的评价,但是,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课堂上的评价比较少,形式十分的单一,并没有结合新课标进行准确性的评价,依然受到了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教师对学生们的评价十分的模糊、随意,并且学生们参与评价的非常少。
4.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虽然一部分教师对于课程的设计来讲质量比较高,但是一到教室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不仅导致教学效果比较差,还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们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比较自由,时常的存在着上课走思的现象,教师们就会会说这是尊重学生们,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规矩,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要加以重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们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能力。
5.教师知识匮乏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们提出相应的质疑,但是,有时候学生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会将教师难住,进而暴露出我国教师自身的知识还比较狭窄,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知识结构比较滞后。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问题,其主要就是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知识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知识匮乏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践行新课程理念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时代十分重要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与应试教育理念之间具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理念主要就是通过课本向学生们灌输知识,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们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以获得高分。素质教育更多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学生们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维、阅读能力。另外,必须要落实学生们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和组织,成为学生们学习小学语文的伙伴。从而能够构建和谐、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促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开放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要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及时的发现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引导,才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表明,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们真正的融入到情景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其作用和价值,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在新教材中具有非常多具有内涵和意境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课文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们融入到情境中,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仅仅教学生们学会语文,而是教学生们会学语文。小学生处于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初期阶段,教师必须要加强学法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习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小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苦于没有优秀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对于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必须要由教师对其进行点拨,教师们必须要尽可能的为学生们提供口头交流以及即兴习作的平台,为学生们创造机会,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和习作能力。在进行实际交流和习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教师必须要及时的予以纠正和修改,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教师应该结合网络平台与学生们开展积极的交流和习作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勤奋努力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比较经典的案例材料,教师们必须要精心设计素材从各个角度呈现出课程资源的理解和运用,不断的丰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5.尊重每位学生
教师必须要以平常、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们的优点,从而引导学生们参与到适合的学习活动中,充分的发挥出学生们的特长优势。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们,才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促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们得到快速的进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然后逐步的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难度,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教学组成部分,其地位十分的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在之后学习生涯中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俊洁.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91-192.
天生我才教语文
1994年5月,赤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进行到第三天,日程安排上午第二节是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已经坐好,却不见执教老师到场,只有一个身材瘦小、面容稚嫩的女孩在组织学生交流。上课铃响了,这个女孩站到讲桌前,与学生互致问候。大家这才知道,她就是来自赤峰市林西县的参赛教师韩中凌。
这篇课文是小学高年级长文之一,前边的两三位教师都上得不错。看到这位小老师单薄瘦弱的模样,人们真为她捏一把汗。然而,这位小老师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准确得体的教学语言,精要美观的板书,深刻透彻的教材理解,清晰合理的教学思路,详略得当的教学处理,应变自如的教学智慧,自然亲和的教学姿态,再加上字正腔圆极富表现力的范读,致使教学中精彩不断。评委和听课老师们都被陶醉了。韩中凌无可争议地排在了高段第一名。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韩中凌。
当时前来为韩中凌鼓劲加油的张树森校长和我住在同一房间。张校长兴奋地告诉我:“这孩子虽然参加工作才四年,但和别的女孩子不一样,特别爱学习,学校订的几份教学刊物她整天抱着看,自己还订语文教学刊物,经常买名师教学方面的书,一有空儿就抄呀、写呀,学习笔记一学期几大本,全校谁也没她多。她工作特别务实专注,备课特认真,课文一般都背下来脱本授课,写教案特用心,每课总是参考一些材料,然后设计出自己的教路。这孩子还非常谦虚,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好经验,有了成绩从不张扬。由于在年轻教师中课上得最好,她被教研室王哲老师盯上了,这次推荐她来参赛……”
这一年10月,韩中凌被推荐参加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赛前,她对原来的教案做了一些变通和修改。当我问她改动原因时,她针对前边同一课教学的利弊得失进行评述,把改动的理由讲得头头是道,那么坚定和自信。这次韩中凌又获得了一等奖。此后,她便在学校、县里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听众越多表现越好。历练中,她学识功底越来越深厚,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她凭借自己的教学实力,接连几年,一路攀升,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学能手”、“自治区教学能手”和“自治区首批学科带头人”。
学校“小语整改”带头人
记得当时她任教的林西县四小,是所极普通的城乡接合部学校,生源多为菜农、打工者子女。学校生源不足,环境破败,教学质量一直排在县直属小学末位。1997年9月,自治区“小语整改”在旗县区扩建实验校。林西县四小成为实验校,韩中凌被任命为副教导主任,主持全校“小语整改”实验。
韩老师认为要带领大家搞“小语整改”,首先自己得真正弄懂课题设计者丁培忠老师的全部意图,绝不能一知半解。于是,她认真研究《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实施纲要》,并研读了丁老师有关语文教学的所有著作。然后,她组织全体实验教师一起学习“小语整改”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求,并带队到首轮实验校赤峰市松山区一小考察学习。回校后和大家一起借鉴松山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研制实施方案。她和同伴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
改革课堂教学是这项实验的中心任务。精读、略读、识字写字、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活动,每种课到底该怎么上,韩老师都身先士卒,先在自己的班里尝试,请大家一起看课研讨,修改完善后再全校推开。为了敲定适当的课型,她像着了魔,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人在梦中,偶有灵感闪现,便立即记录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中尝试验证。这种以课例为媒介的研讨实验方式,深受老师欢迎,同一种课型,你上我上大家上,碰撞、冲突、争论,都以最终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为评判标准。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以“大语教育观”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两翼,以改革评价制度为保证机制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逐步构建起来。不仅全面落实了上述《实验纲要》的要求,还有许多创新之处,体现了林西县四小特色。譬如,把本来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说话”训练,延伸到其他学科。尤其在落实“小语整改”实验目标“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方面,做得特别出色,成为一大亮点。韩老师提议“学校师生人人写一手好字,从各科老师做起”,并提出“以大带小,大小互促;软硬兼施,以硬为主”的习字策略,即用写粉笔字带动写钢笔字,写大字与写小字相互促进;练毛笔字与练硬笔字同时并进,以写硬笔字为主。她还与擅长写字的老师一起,编了一套与语文教材配套的书法教材和写字课教师用书;把写字课分为写字指导课、写字欣赏课、写字活动课三种类型。学生人手一块小黑板,写字指导课是师生共用粉笔写大字;写字欣赏课,欣赏晋唐名帖,学写毛笔字,培养书法意识;写字活动课则写字评字,运用书法知识,掌握好字标准。平时各科作业,提倡提笔即是练字时。一时间,全校师生刻苦练字蔚然成风,师生写字水平显著提高。
2002年5月,林西县四小代表全市第二批“小语整改”实验校,接受自治区级“小语整改”现场验收。总结会上,丁培忠先生动情地说:“林西县四小学生不但在阅读、习作和说话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写字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整个学校所有班级学生的写字水平都这么高的,以前从来没见到过!大部分学生的字,要比自治区参赛教学能手的板书字写得好!”
为了推广林西县四小写字教学经验,2002年11月,自治区教研室又在此召开了全区小学写字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师生人人写一手好字,成为林西县四小的特色,使林西县四小声名鹊起,彻底告别了生源不足、质量低下的“薄弱校”历史,成为林西县的“窗口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 4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从语文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产物以来,其一直以文化素质载体的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语文不仅仅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技能,更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写作作为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作文都是考试测验的最后一道题目,其综合知识运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主体的作文畏难心理。尽管小学语文教育很早就开始涉及作文教学,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阅历,加上知识结构的不健全,致使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强。阅读教学尚且有本可依,而写作教学却无本可照,小学生的畏难心理自然而然产生。不少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怕教,教学双方的不良心理制约了作文教学,严重阻碍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2)作文教学策略的失衡。作文教学策略的失衡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重数量轻质量和重模仿轻创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会盲目追求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速度,这样就会根据考试中的要求来设计写作的思路,限定写作的内容和方向,这样的硬性要求往往会造成小学生写作文时磨洋工。另一方面,创作是写作提高的阶梯,而我们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趋同,千人一面的作文时常可见。我们教师对作文中的经典案例经常不自觉地强调,这就让学生无形中有了跟从心理,于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就被翻来覆去使用,不见半点创新的痕迹。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同样的主题,只有创新角度和观点才能不落俗套。
(3)作文教学缺乏新意。传统语文教学都限制在短短45分钟内的教室里,加之小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保护,缺乏与社会与自然接触的时机,自然缺少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也就无法在作文中表达出什么独特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造成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文字通顺、条理清楚,但学生作文内容却让人哑然失笑的情况,没有思想和创新的作文就如同嚼之无味的烛蜡。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1)施行有效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内容作引导,二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熟悉的内容作引导,是由他们的兴趣去求为支撑点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作文的主题尽量围绕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表达的意愿。以活动为载体,可以营造较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善于排除干扰和影响学生作文活动的因素,构建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在班级开展多样化的作文交流活动。如课前读报活动,学生宣读优秀习作,或选读报刊上发表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都是有效的作文教学活动。
(2)坚持读写结合,夯实作文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这样的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的前提,写作是表达的结果,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另外,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知识,陶冶语感情操。这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学生在阅读书刊时做的文字记录,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在写好课内课文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或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长此以往就能丰富语言,在写作时才能产生更多的妙笔生花,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3)以激励肯定为导向,发挥作文讲评作用。作文讲评是对作文写作的分析和评价,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能对作文进一步深化,又能实现巩固和提高。因此,认真抓好作文讲评这一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作文评改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要采用鼓励性的评语,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采用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其次,要注重讲评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可以选几篇有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围绕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启发探讨,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王凌云.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 中小学电教(下),2011,(05)
[2] 郑俊. 建构主义理论下写作教学的多元渗透[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7)
——张炜事迹材料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12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02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04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国家级一等奖;
2004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04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06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7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08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08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8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09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09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9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10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10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10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11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12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12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201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12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14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2015年是"少教多学"的结题年,负责收集了所有结题的资料,并编写了教师《论文反思集》、《案例集》、《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
关键词: 接受美学小学语文教学 因材施教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它强调了读者在阅读中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和接受的主体性,文学作品不是由作者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因为有了读者的阅读才有了生命。同文学研究一样,教学也有着接受的群体。因而用接受美学来指导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仅是母语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一个社会重要的交际和交流工具,同时还是“文以载道”的实践途径,即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一工具去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我们传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其次,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一些经验浅薄和认知思维有限的儿童,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特点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一、接受美学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接受美学将读者从对本文的被动接受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承认了读者的能动的创造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接受意味着自愿接收、认同和接纳信息或精神性影响,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诚然,此时的小学生人生经验短浅,认知思维还不发达,但是他们认识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小学生的接受力作为教学的主导,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读者的地位在接受美学视阈下得到了提升,但并没有否定作者和文本的作用。只有作者的创作、文本的现实化和读者的阅读三者结合起来,文学作品才真正具有生命。同样,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能因为学生地位的提高受到忽略。自古至今,教师就遵从“传道受业解惑”的宗旨且接受了多年的有关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陶冶,他们能够传道、授业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堂上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接受就成了无稽之谈。
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总体而言,他们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到了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认知开始发生质的飞跃,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其具体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首先,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低年级的小学生倾向于注意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同时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知觉较模糊,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间的联系和特点。例如,看图时不知去观察画中所要说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被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所吸引。
其次,小学生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易被直观性、形象性的情境所吸引。低年级的学生注意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事物的本质联系。另外,注意集中的阈限较短。上课时,他们容易“走神”、“开小差”;做作业时,也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到了四、五年级,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再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第一信号系统还占优势,他们在识记事物时常常表现为机械、形象和无意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学习、训练的影响,一般而言,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明显得到发展。此外,在思维方面,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有着较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思维品质的发展使个体思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儿童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强(王惠萍,孙宏华,2010:204)。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逐步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旧与直接感性经验相联系,概括水平低,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色彩(鲁道夫,谢弗,2010:189)。在言语方面,小学生已经能认识和使用事物特别的名称,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但他们对语法规则的认知比较薄弱。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小学生不仅在母语的掌握上获得了长足进步,而且有能力同时进行外语学习,这说明小学生的言语发展有很大潜力。
最后,在想象力方面,小学生的想象非常奇特,往往令人意料不到,常常将一些成人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事物粘合在一起,组成奇特的形象、场面和情节,或者把没有生命的对象想象成有生命的东西(郭亨杰,宋宁,1993:48)。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这会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已能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提高。
三、寻找视野融合,因材施教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与理解。读者的期待视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H.R.姚斯,R.C.霍拉勃,1987:80)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他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情绪、情感单纯而且不稳定,自制力差。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各个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不要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只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方式与他们的期待视野融合到一起了,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知识和信息。
首先,接受美学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存在于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之中(朱立元,1989:77)。语文课上小学生拥有了语文课本,他们对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但是目前的认知水平不高,依靠自己还无法满足这种需要。从接受美学的动态链可以看出语文课中缺少了“作家”即创作者,教师虽然不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真正的创作者,但是他们已经过多年的关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陶冶,并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他们有能力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浩瀚海洋。教师可以说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创作者的代言人,因此教师的传输知识与文化的主导地位不能丢。如果说小学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塑造人格的基础课程,那么语文教师就是奠基石。语文课缺少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如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航船,终将迷失方向。同时,“学海无涯”,为了更好地做好课堂中的领航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小学生是语文课的接受对象,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才是授课成功的标准。小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讲授应该以小学生的期待视野为中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低,活泼好动,好问,兴趣较广,因此,语文课上不能“照本宣科”“满堂灌”,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理解和接受知识,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追求快乐的。只有当课堂组织的方式和内容与他们的心理认知能够融合到一起,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小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注意集中的深度、广度和分配力不完善,他们易疲劳,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适当控制课堂的容量和作业量。
最后,语文课虽然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但如果只在老师、粉笔和黑板的枯燥指挥下进行,小学生将失去兴趣,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化,教师和小学生之间要有动态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将所要讲述的内容用色彩鲜明、动感十足的画面来刺激小学生的视觉和感觉神经,使他们更加形象和具体的去观察和理解事物。然后根据所看和所听的东西,组织活动,让小学生和教师之间达成快乐的互动。沉浸在快乐中,小学生不知不觉就可以掌握和了解所学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事关儿童母语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但小学生身心各个方面还尚未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存在着年龄和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以各个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中心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中快乐地学习我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参考文献:
[1]郭亨杰,宋宁.小学生心理适应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8.
[2]H.R.姚斯,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0.
[3]鲁道夫,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89.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教师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自主性阅读成为语文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的教学方式。
一、激趣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有趣的、具有探究性意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将阅读课堂归还给学生,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阅读学习的主人。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阅读角色的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演方式,亦可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合理适当地添加表演内容,以丰富表演形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情境阅读教学,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增强阅读能力。就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来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发展的状况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结合适当的阅读教学材料,进行巧妙设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逐渐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如“关于称象这件事,官员想出了哪几种办法?是否可行?”“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还有称象的办法吗?说说理由”等等。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一个问题是发挥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探讨,解决称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发挥想象,丰富阅读内容
阅读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语文课本中就有好多阅读文本,都是一场奇妙的想象之旅。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空间,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其走入作者创造的语文王国之中,促进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阅读文本中的图画,以获得阅读美的享受。比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着作者的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和太阳、西北风等赛跑的场景,体会作者这样说的含义。通过分析、探索文章,学生体会到时g的意义,并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在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写下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丰富阅读生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开展课内阅读教学,还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课内阅读教学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阅读文本思想的感染,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和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