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困惑 对策
1、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2、 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4、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但是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因此,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根本做不到。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5、 教学方法在改,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会不会随之而改
坦率地讲,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
二、解决对策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在阅读课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叶圣陶语),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个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而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我常会有意识地针对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为照顾全体学生而句句翻译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其三,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涉及到的脱离了农村实际的问题,我们首先统一对新课标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认识,认为这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它科学和合理的意义的,应该积极地实施。而对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材内容不能全面适用问题,我们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增或删,或加以适当变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对策
引言
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语文教学属于基础学科,不仅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并采用恰当的方式解决,改善语文教学的现状,帮助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升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在逐步淘汰,教师们也在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教师的角色应该更多的转向为引导者、激发者,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是主角,学生很少发表对知识的见解,互动的活动也比较少,这样就无法考虑学生的感受与需求,也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课程内容,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活动适合教师,但是不适合学生,甚至打消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调
教学方法陈旧,造成了课程缺乏吸引力,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对于正在处于认识世界的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知识应该有着很强的欲望,但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考虑到这点,只用一只粉笔和一本书就完成了所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也容易产生反感。所以说,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于现代化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3.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活化
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仍然是以家庭为主,所以日常生活对于他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入手,那么就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生活的融合仍然比较少,有些教师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语文兴趣比较不利。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以上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积极的寻找解决措施,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提升语文素养,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固的基础。
1.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互动环节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性,是最直接的让小学生转化为课堂主体的方式。具体来说,第一,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注重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和接纳程度,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二,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手段,多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加强学生的自我思考,鼓励学生在没有理解透彻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困惑。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多了解学生,本着和学生做朋友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就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丰富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学习效果也就比较突出,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特点。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的作用,拓宽教学方式,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声音、图画和视频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这样不但能够消除课堂的枯燥,还能调动小学生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多加沟通,对于好的教学经验实现共享,让课堂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将语文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化是目前各个科目教学都提出的话题,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事物转化,比直接讲解更加容易,也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一来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水平不高,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小学生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二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对于今后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每个学生都要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这也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情况下,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加应该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正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3,35:192-193.
[2]吴俊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4,30:81.
[3]穆伟, 李依萱.保定市区大班额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语文建设,2014(18).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困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
目前,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来说,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较差,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方式,旨在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造成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当代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成为了我国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最突出的现状。同时,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等严重现象,进一步导致中职学生语文整体基础比较薄弱。
2.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方法落后单一
目前,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语文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缺点是中职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中职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学习语文的现象。当然,有的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单一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水平。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新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法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程度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影响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2.2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时,普遍存在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比较困难,因而中学生很少主动学习语文,平时阅读量不够,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对语文的积累不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果中职语文教师只让学生背诵语文教学的内容,那么会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没有完全理解语文教学的内容,更不用说提高其对语文的学习能力。因此,由于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任何提高。
3.完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方式的对策
3.1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来代替学生的主体学习,要求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自由和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与中职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学生时刻都应该处于积极的思考学习状态之下,学生能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当然,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实际困境,因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中职院校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中职学生的求知兴趣,通过兴趣引导中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
3.2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行言传身教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其存在的困境创新教学方式,然后,言传身教该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水平。然而,传统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从而制约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降低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学效果也不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教授者,而没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使得中职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的过程之中。当然,对中职院校来说,还需要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中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言传身教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不断创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方式,旨在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存在的困境。
3.3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合作式教学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中职学生之间的合作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不仅有利于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增加中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在另一发面,合作式教学还能够实现知识的沟通和互补。因此,加强合作式教学也是创新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重视加强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因此,现阶段研究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付学佳.现代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纵横,2014(10):280.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能力
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是职业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低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职业高中学生毕业时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有重大影响。为提高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效果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本文探讨了提高职业高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职业高中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所以很多职业高中学校不重视像语文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致使职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不佳。本文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55.8%的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24.4%的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上课内容,然而大多数学生完全是被动听课,听课的目的也主要是应付考试。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重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如信息化对于语文知识提出的高要求。当前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便捷,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要能够快速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在现在的社会,拥有信息意味着拥有了财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传输,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语文表达和理解力,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和提取信息。相反,我们就会错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导致错失大好机会。职业高中学校应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前沿信息,以便于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快速有效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职业高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其基础和实用价值。当然,职业高中对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他们应用语文的能力。
三、注重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教师只有通过引导职业高中学生不断思考,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来。职业高中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设立更多的问题,引导职业高中的学生自主思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快乐以及体验解惑答疑的成功。职业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但是,职业高中往往紧抓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所以,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现在的教育改革都推崇开放式教育,教学不仅限于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带他们去享受大自然,激发他们去感受生活,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四、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产生的思维死角。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有力促进职业高中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例如,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通过查询资料及小组成员的讨论学习归纳问题的答案,并由小组长回答,最后由语文教师进行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当前现代化的社会,许多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以很多用人企业在招聘中强调员工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只是看个人表现。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用它表达和认识自我。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教师要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同意语文就是教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和能动性的主要工具。
五、注重全面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职业高中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写作训练。例如,教学生写工作计划和个人简历等,为职业高中学生参加工作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要正视语文的重要价值,即语文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辅助和服务的作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成效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语文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同时进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勤勤.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措施;思想;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整体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老师身兼语文数学等好几门课的"怪现象",许多老师经常是上完语文课接着又上数学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就是由于师资力量严重流失,因为许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因来农村地区任教,主要是因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以及待遇等等都不如城市地区,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自愿赴农村地区任教,而且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相当部分还是大专、自考等文凭,本科学历的老师依然很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相关的培训以及进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跟上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最新的理论思想,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和改善,疲于应对,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2)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硬件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先进的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严重缺少,教室等也是十分的落后,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缺少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和书本教学,同时相关的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等也是严重缺乏,学生在课余时间摄入的知识量也是严重的不足,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严重落伍。由于农村地区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新思想的培训,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严重跟不上潮流,教学方法落后。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的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根本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智力等的开发,教学思路比较保守,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举步维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4)农村地区的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农村地区家长的普遍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她们的头脑中普遍有着读书无用,知识不重要,许多小学生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早早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早早就进入社会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些都无形中给学校的教学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地区的家长都外出打工,许多村庄早已形成了"儿童村"现象,老一辈人对小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影响,许多小学生早早的辍学打工,而且对学校里的小学生的思想也有不良的影响,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给农村地区的正常的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的措施
(1)加大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待遇条件,实施西部计划等措施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当前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很大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足,教师待遇等还不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更大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老师的相关的待遇,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大学生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农村地区任教,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不断壮大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现状。
(2)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分布,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农村地区学校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购进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跟上了,才能谈得上软件设施,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号召发达地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的捐款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硬件水平,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应该定期组织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老师去那些城市当中的学校进行定期的听课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通过定期的培训、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等方式努力使他们接受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他们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宣传力度,努力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来进一步的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总结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在实际的过程中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我国的总体的教育事业做出实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秀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J].学周刊,2012,34:51.
[2]史海龙.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17:35.
[3]余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措施[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13.
关键词:语文;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学经验
语文是讲述我国历史的一部巨著,它里面不仅包含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思想,而且还包括很多教育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很多高品德的人,他们通过对自己欲望的约束,最终成为历史名人,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然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下面主要介绍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
自信是调动一个人潜力最好的药引,它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好自己原有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达到超长发挥的目的。自信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突出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自信可以让他们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将自己的潜力很好地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理解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下包袱,让他们轻松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在体验到这种愉悦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更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对有困难的学生尽力开导,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学生适当地创造机会,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系数,让他们重拾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措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很多因为学生厌学而浪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实践者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这也是很多教育者总结的结晶。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去努力和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考验。
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问题也已经普及到了每个人的思想里。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内容了。这种形势下,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丧失学习的目标。在这种不良的社会气氛影响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重建信心,成为了所有教育者所面临的大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要给学生灌输很多有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会让学生在将来大学毕业后被社会淘汰。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持有什么样的认识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将来的发展前途。怀揣远大抱负的人,将来一定不会很平庸。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重建信心,不被困难所扰,不为将来的前途过分担心。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讲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例如,爱迪生的人生简史,这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学生们会认为爱迪生作为一个不太健全的人,都能够如此成功,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成功?为什么不去拼搏一下呢?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们必然会对前途充满信心,身心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三、课本教学为主,心理教学为辅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在迅速的发展并传输给所有人,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这些都没有被严格筛选的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知识结构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他们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一些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产生误解;对于不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认为是正确的。所以,心理教学迫在眉睫。
这种社会背景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说明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的,很多内容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对不好的事件进行批判,对好的东西进行弘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多种要素,然后针对这些要素,对知识进行展开,进而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疏导。例如,课本中很多唐诗都是豪放派写的,这些作者的最显著代表就是李白。教师通过对诗篇分析的同时,要向同学们灌输李白不拘小节、豪放、乐于助人的态度,遇到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跟古人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从而重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
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素质贡献一份力量。教育不仅是师生之间的问题,整个社会也对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教育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郭瑞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文理导航,2010
2.陈业桃,《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李玉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育人经纬,2009
4.杜红芳,《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现途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5.张元多,《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教育革新,200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2-02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必须将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调。现今很多中学还沿袭着老一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即是教师单调的内容讲解,辅以黑板粉笔这种方法陈旧落后,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着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拥有知识却不懂得运用知识并且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这样学生只是机械般接受教育,并不能培养自主能动性而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语文的单调乏味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自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个考验与挑战。
1.2 课堂互动欠缺。课堂互动既体现了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更体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顾名思义是教育和学习的相互作用,也明确标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而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这就需要课堂互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交流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气氛是极其沉闷的,学生发表意见或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以至于教师只是单纯地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课互动的欠缺还使学生遇到困惑不能及时提出解决。
1.3 教学内容枯燥。初中语文内容的构成基本是散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等,这些内容大多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激活性教师的教学大多教条死板毫无生气,重视对学生语言层面上的灌输,重视教材对学生知识接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对没有激活性的语言层面最辛辣的讽刺一般的语文课堂老师会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将一大篇冗长的文章划分为几个方面,然后对这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2.初中语文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3.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语文的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并有针对性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展开设计,当然,整堂课程要有教师引导的元素增加到其中,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准确的认识到学习中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的效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的运用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学改革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敢于创新,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摘要:教育应该以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性美和富有浓厚趣味的学科。本文从分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情趣 方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使学生喜欢语文。下面是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认识和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程应着眼于情感的培养,兴趣的激发
1、在教学中从导入中激情。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场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从导入中激情通常有以下方法: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形象直观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情感感染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2、在教学中从朗读中在入情。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堪称语言的典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必须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如《第一场雪》中“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受到这场雪的“壮美”。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学生则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读法,节奏感强的可引读;人物对话较多时就分角色读;慷慨激昂的课文全班起立齐读……这些都能得到情感的体验。在读课文时,还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轻松愉快。
二、语文课程应着力于向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
1、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遇到困惑,处于愤悱之时,教师给予点拨,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状态。另一方面,学生的疑问之处正是给教师指点了方向,使得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充分地信任学生,鼓励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散步》一文时就有一个同学提出:“我的母亲好像与课文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因而会感到十分的骄傲、满足。
2、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独特创见要加以肯定与赞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3、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尝试角色互换。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常常“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老师,帮老师解决问题。比如设计《将相和》一文的板书,我苦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是成语,而“渑池会”三个字将会破坏板书的整齐,久思不得。忽然想到学生也许能帮我的忙,果然,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提出了“渑池立功”“渑池挫秦”,太棒了!我欣然写上,不禁暗暗惊叹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有意请学生“帮忙”,能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三、语文课程应着重于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沟通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用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这里讲的“作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作业,而是加以改造过的作业,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需要教师开阔视野,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之中,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当然,也应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学了《故宫博物院》,以导游的身份,写一份导游词,再来竞聘导游;为了搞好一次采访活动,事先联系,准备好要采访的内容,实地采访,写成采访报告,做了很多的工作……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他们由衷的快乐,使得学习语文也更加有情有趣,有滋有味了。
3、要丰富教学手法, 实现“ 教” 与“学”的结合。
对于课堂教学。本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我们就应该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应该注重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善于捕捉时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做到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增长学习语文的能力。
事实证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语文基础知识学好学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应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将语文作为促进学生理性发展的工具,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情感教育的观点认为,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实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健康的情感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老师们利用好。
一、挖掘教材,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人文教育,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初衷。现行的语文教材挑选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案例,每篇课文对于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善于进行内容挖掘,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内容,让学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礼,提升他们的健康情感素质。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也在不断改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二、运用作文,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体会与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如此,单单的依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而是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接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反馈,教师才能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而在这个过程在,作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认识水平。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情感不会直接的表露出来,教师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来进行情感宣泄或者表达:让通过作文让老师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困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作文向教师反映。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途径,丰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一定的引导、分析,相信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就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学习认知。
三、引导阅读,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语文课本中、阅读材料中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状况与生活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想的更深,提升学生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学生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
四、优化教学,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我们知道,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播放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让音乐、图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情感感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旭民.论语文情感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0)
[2] 左江红,邓湖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20)
[3] 周桃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2008(06)
[4] 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03)
[5] 张孔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高中语文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更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文化知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契合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熏陶契合开展,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结合策略。
1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
1.1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阅读资料,这些阅读资源不仅信息含量丰富,而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渠道,这也折射出高中语文教学挖掘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高中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较少,没能满足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历史文化散文教学中没能充分的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其次,传统文化教学机械,没能把传统文化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还主要以知识介绍为主,没能采用辩证的教学态度,学生获得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内容较为肤浅,存在教学简单化和形式化问题。最后,教师研究传统文化投入少,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在静态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突出。
1.2缺少科学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只有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教师没能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联系的不紧密,例如,在《师说》的讲授过程中,没能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氛围。单纯建立在课文翻译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式,没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师道尊严的价值。其次,教师没能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没有在课堂教学把握传统文化渗透的重点和有效方法,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把传统文化嵌入到语文课堂上来,没能及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文化困惑问题。最后,信息化的渗透方式是当前的主流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没能探索出形成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激发学生情感的信息化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2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原则
2.1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原则
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汉语言思维,引导学生认同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赞同汉语言文字的文化艺术魅力。首先,应当注重使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传统文化,注重展示传统文化的语言美与文学美。其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特别是在把握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汉语言的思维方式把握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2.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在内心认处认同并实践优化传统文化。首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语义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潮流与内涵行为与价值认同。其次,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在端午节理解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情怀等,促进学生践行优化传统文化。此外,还可结合乡土特色,开展地方性教学,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语文教学。
3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
3.1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策略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目标,应当从高中语文教材出发,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目标。首先,教师应当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围绕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其次,优化教学设计,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科学的掌握传统文化内涵。最后,把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与生活的共鸣,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课文《兰亭集序》的教学中,在讲述“不知老之将至”时,可以结合论语中“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的珍惜时间例子和语句,引导学生深刻感知时不我待之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有关时间的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语句。
3.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中,全面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率。首先,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方法,以直观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元素生动的展示出来,为传统文化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深刻的记忆效果。最后,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典故等出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传统礼仪,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繁琐的仪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化中微妙的人物关系进行深刻体会,进而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使高中生对文本形成深入理解。
3.3结合课堂拓展传统文化阅读
为了起到语文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当结合高中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素材,促进学生在在不同的辅助教学中全面感知熟悉传统文化,并且对古代经典文化有更充分的领略,形成学生较好的传统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为学生推荐精典的古典文化的篇章段落,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其次,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把机械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讲授给学生,重点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重点阐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古典文化名著,同时阅读一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散文,例如,引导高中生从余秋雨,秦牧等人的历史文化散文中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的修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目标,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为高中语文教学营造良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为此应当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祝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高考,2016(15).
[2]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分析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既要抓住课堂这一重心,也要重视将课外活动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起来,使课外活动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将做简要分析。
一、语文课外活动组织要体现延续性
顾名思义,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战场、主阵地在课堂,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倾注了更多的精力,许多时候一些重点难点没有得到全部解决,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此时就要发挥课外活动的促进作用,体现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的延续性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作文难现象,可以在课外进行延续性的研究活动,组织学生针对如何选择写作素材、如何确定框架结构、如何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作文技巧的掌握效果。课堂的时间空间非常有限,对其难以实现的重点突破,放到课外组织相对应的研究活动,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脉相承的特点,使语文课外活动更好的延续拓展了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这对提高语文教学工作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有效运用。
二、语文课外活动组织要体现自主性
语文课外活动是在课堂之外、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要抓好对学生的指导引导,更多环节要让学生自主进行。例如课外组织的阅读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课外活动组织,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应当让学生走上前台自主管理,从人员的组织、制度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包括成果的展示等各个方面,都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可以明确牵头学生,面向全班自主吸纳对这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然后共同制定语文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制度、章程办法。在活动的内容上,根据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以及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灵活确定。在具体组织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利用课余的间隙时间共同探讨难点问题,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等。包括成果的展示,以读书笔记展览、习作展览、朗诵展示等各种方式,将学生语文课外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在这一方面体现学生自主地位,既能够将教师从繁杂的组织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赋予了学生更加`活的空间、更加充分的兴趣,这对增强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语文课外活动组织要体现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活动的内容要广泛,要能够满足学生在成长方面的需求,能够对学生语文素养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都可以结合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解决。例如学生中部分人语文学习方面基础薄弱,特别是字词等基础知识相对欠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以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为主要目标的兴趣组织并开展活动,利用结对帮扶、趣味竞赛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带着兴趣学,迅速弥补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的目标。再比如,学生写作中缺乏生动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由活动,针对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社会热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生动的素材,为创作活动奠定扎实基础。再比如,学生文学底蕴薄弱,课脑海中的词汇丰富量不足,写作手法技巧也缺少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好书阅读活动,加大阅读量,将积极的书目纳入学生视野,通过大量阅读、读好书的方式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这些方面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四、语文课外活动组织要体现融合性
借助于课外活动这一形式对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补充完善,对学生强化能力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在语文课外活动组织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融合性,要和教学各个环节融合起来,和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融合起来,以及和班级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融合起来,使课外活动无处不在、彰显成效。例如,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和班级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融合起来,将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并通过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写字竞赛、口头演讲竞赛、读后感撰写竞赛,包括朗诵竞赛、背诵比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和课外活动紧密相连的一些内容,以竞赛形式进行融合,可以进一步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语文教学的实际成效。语文课外活动还可以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上文所提及的到生活中搜集素材,提高作文写作的真情实感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增强学生洞察社会的能力,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一些社会调查,参与卫生文明城镇创建等等,将这些活动和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借此机会搜集写作素材,这也是一条好的路径,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如何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挥其对教学的促进补充和完善功能,需要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抓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新喜浅谈活动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61
一、概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要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即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对汉语拥有更高层次的把握,以帮助他们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使教师感到了困惑,不能给彻底改善自身的教育模式,还会在课堂中出现传统教育的影子。这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不足
1.教师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陈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仍然不能够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授课前进行的准备过于老套,开课的引入课程的过程就给学生乏味的感觉。小学生他们最多的就是好奇心,但是很多教师有时候一堂课下来一直充当着独角戏分,墨守成规地讲解课文内容、中心思想,课程教学的气氛沉闷,甚至使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都集中在了教室外面的树叶上。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并不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这样的规划一定道路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太过拘束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导致学生只记住语文教师所讲的内容,典型的被扼杀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力较为薄弱,读写严重脱节。一些学生总是会出现“我会背诵这些古诗词”,“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一旦真正在书面上写出这些语句时,总是会有错别字,或者总是觉得这个字会写,但是怎么会忘了具体怎么写的情况。这就是读写脱节的主要表现。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平日里的日积月累,学习记住丰富的词汇以及它们具体的书写。
3.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重视学生书本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的教育和现代思维地培养。教师在讲台上讲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生活朴素的作风,让学生也能够牢记在心这些艰苦奋斗的精神。其实,教科书和教师的教育出发点是好的,这样能够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语文的教育除了这些思想理论的支撑,更需要的是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了解生活常识、时代危机和不断培养自身的现代思维,牢牢跟随时代变迁的步伐,才能够不被社会生活所淘汰。
三、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1.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语文功底的积累是一件持久的事情,要强调学生多读,读写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书本中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的累计,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让学生将其读熟,可以为己用,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再说读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告诉我们就算让学生一直看一直记,都不如他们亲自伸手用笔去反复练习。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在课下把自己不熟的字记在一个小本上,随身携带,然后让他们自己提醒自己练习,在语文课上会出其不意的临时考一考他们字和词的拼写,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的练习,也不会让他们刻意准备应付我的检查。这样也是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对于教师自身的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革。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不再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不能忍受教师在讲台上像个木偶一样重复着无聊的讲授,他们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轻松并且灵活的课堂氛围。因此,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努力学习新时期的语文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多与学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学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准备,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分成两组,在课堂上先后展现每个组的对文章内容的演义,并结合两个组的表现,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内心真实情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建立在生动表演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而那些负责表演的学生也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语文课堂并不是死板的,而是轻松的。
3.要让学生明确语文教育不只局限在课本中,而是需要被他们领悟语文知识的真谛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用到语文所学的东西,感受到语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与家长多多沟通,让家长在课下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关语文实践的活动,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帮助自己完成生活中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所学习到的东西来帮助了自己的家人。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心灵上的激励抵过满分的成绩。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在学校中多多举办有关语文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成语大赛、话剧表演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这样能鼓励学生提高勇气、信心,在娱乐中得到大家的肯定。
总之,在新时代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成为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表现情况。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改革。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