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时间:2023-07-27 16:2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重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合理运用

通过我长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问题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上,总是表现的比较吃力,这个问题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由于知识点的生硬难懂,教学过程可能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如何加强这门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成为高中政治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显著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以加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去探究知识,一改以前“被”学习的状态,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一、精心策划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其中案例的选择则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将为整个教学过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的选择。

首先,所选案例必须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所选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尽量选取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所选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一开始就能让学生眼前一亮,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去解读政治教学中那些抽象的,生涩难懂的概念。例如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用“掩耳盗铃”这个案例,来让学生理解“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个案例生动有趣的诠释了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加上本身故事生动有趣,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所选案例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政治教学不能脱离时代,要紧紧联系现在的时代特征。例如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叙利亚内战”这一案例,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这样一个就在当下发生的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二、生动展现教学案例

选择好了案例,如何在教学中去展现案例,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一场生动的案例教学,能让这次课堂教学生动精彩,学生学习气氛浓烈,相反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的展现可以选择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选择在讲解某个具体知识点时展现,还可以选择在每节知识点讲完之后。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模拟、漫画展示、问题启示等方法进行案例展示。如讲解哲学知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课前,可以通过讲“刻舟求剑”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还可以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物质的运动还具有客观规律性,而内因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通过诙谐的故事法轻松呈现与本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哲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具体知识点呈现和复结知识时,也可以采取这些方法进行案例展示。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的方式来展现案例。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寻找更多解释政治理论的社会现象或事件,掌握用政治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

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这是整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在案例呈现后,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让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起理解学习,这样学生们能更好将案例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同时又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同样的案例,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分组式的自主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能更好的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讨论中还能发散思维,联想与此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个过程由教师全部完成,一般在学生自主讨论后,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没有理解到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进行概括提升,是整个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在进行点评和总结的时候,一定要重点指出,学生在自主讨论中的有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对于这一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要明确的提出来,让学生继续的去思考领悟,以此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归纳、如何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扩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更广,更全面的思考问题,不局限在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领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第2篇

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加强与时事政策以及人文社会领域其他科目的联系,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有很多途径,主要包括课本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发课内外资源等。

关键词

高中政治;积极性;途径

一、融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主题于一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事物与我们周围生活主题发生联系时,我们对这种事物的注意力也会有所提高。高中政治也不例外,当课堂知识联系到学生课外日常生活的时候,他们潜意识中对这种课堂知识的印象和关注度也会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社会生活内容融合起来呢?就拿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政治、经济、哲学基本原理来说,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其枯燥乏味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不妨拿一些同学们身边的实例作为引子来间接引申出这些理论的内容和意义。生活化的情景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创设市场买卖的情景,以同学们日常接触的猪肉价格为例,让一名同学扮演养猪场的老板,另一位同学扮演市场调研人员,并创设各种不同的市场状况。由第三位同学扮演客户与养猪老板进行一次交易,再现这场交易的情形,并演示出老板如何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供需状况来调整自己的猪肉价格,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之后让同学们讨论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会运用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种贴近生活的实例每个同学都不会陌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还可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高中政治的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很大程度的加深,道理普遍比较抽象,与社会现象有了更加直接紧密的结合。但是高中生对社会现象了解的并不够深入,因此很多同学对政治提不起兴趣并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多在教学技巧上下功夫: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设计多样的课堂导入,使所学知识深入浅出。可以使用视频导入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例如,在讲解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来解释说明当今世界形势以及各国为应对新形势所采取的措施。这一过程让学生以看电影的放松愉悦心情来接受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另一种是新闻导入,这主要是针对时事政治部分来说的,高中政治还要考察学生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的掌握情况。由于平时课程比较紧张,好多同学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导入一些近期新闻中的重大事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以及掌握近期时事,诸备相关知识。

2.组织合作分组辩论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可避免的会使他们缺乏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自由结合、分组,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增进知识交流。例如,内因和外因这一课,同学们分成两组,围绕“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这一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得出结论,点出课文中心思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分析事物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分组辩论,既可以增进各小组内部合作学习,又可以与其他组同学的观点互相交流,进行火花碰撞,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学习的行列。

三、开发课外资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输知识

1.如果教师只是照着书本“划重点”,那即使勉强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最终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边学边忘。高中政治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牢固掌握知识,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开发课外资源,间接传授课本内容。除教科书外,其他涉及经济、政治、哲学的报刊和书籍都是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还有那些关于这方面的影音图片等资源,也都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政治的垫脚石。毋庸置疑,这些课外资源的吸引力要比课本上那些理论知识大得多。

2.开发课外资源还包括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例如,我们讲到企业和经营者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代表来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实例课。让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解释我们课本上的理论。这样既可以使课堂别开生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经验,一举多得。

3.课外资源还包括借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高中政治、历史、地理都属于文科类,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课程中的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作为引申。这种穿插既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又可以使课程趣味性增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四、结语

对于高中政治这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来说,要把课程设计的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按照科学恰当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相信通过本文前面提到的方法一定可以使高中政治课充满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

作者:龚益辉 单位: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佰玲.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研究,2010,(03).

第3篇

关键词:时政;高中学生;政治;分析能力

当前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引人注目的新闻,在政治学中都被称为时事政治。时政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高考考试中是一大考察要点,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延伸。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是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主渠道。有效地利用时政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政治时政教育的重要性

时政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桥梁,是学生知识面拓宽的工具,是学生把握政治教材理论观点的实验基地,是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分析提高的结合点。本文主要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谈如何通过时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以供同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参考。高中政治的内容,是对高中生进行政治、经济、哲学的常识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教给学生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结合时代主题,依托国内外时政新闻热点,开拓学生视野,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时政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前时事讲评5分钟,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

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握时代脉搏,把思想品德课知识与关心国家大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一直坚持的一个教学策略,就是每次上政治课前,都要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对最近发生的、你所关心的时事发表评论。每次2-3个学生发言,百字描述事件,百字的评论,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在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主体进行主动质疑,活跃课堂气氛,开阔了思路,然后集体做点评。课下,班长将同学的材料整理成册,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按月份张贴在后黑板上,供学生翻阅。

如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丰田公司“客户至上、安全至上”为信念,三个椭圆标志,即为厂家与客户心心相印。如今,怎会如此怠慢?发言学生首先向全体同学陈述材料,然后发表自己见解,在座同学对此可做阐释,可对此问题进行争论,目的是大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也便于他们对教材有关知识加深理解与对新知的探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综合,并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不是所有学生都对此感兴趣,但是这一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的过程,是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的过程,长期的坚持,有利于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在教学中以时政为线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高考基础知识考察是一部分,另一主要部分就是时政内容的考察。但是这块内容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日积月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来看,较多的学生,只重视课本上的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记忆和重复,很少有学生愿意对时事政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学习,更没有几个能够拿着时事政治的案例来请教教师。我针对这一现象,就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筛选出时事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带领学生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的观点来分析。引导学生以时事材料为桥梁,对学过的政治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运用,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的时事新闻材料的选取上,抓典型,紧扣教材知识点,以当前形势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对于学生课上不能找到切入点时,我及时启发和指导,鼓励学生立意上的创新。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这是自2011年12月5日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二次调整,也是2012年年内首次下调。我把此则新闻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投资的选择和消费等知识进行分析,即央行结束紧缩的货币政策渐渐放松转向中性,从防通胀为主的政策取向转为稳增长为主。通过利用经济、政治和哲学等知识分析,及时向学生传递社会中的最新动态,弥补教材案例的滞后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弥补教材文本中案例的滞后性。激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时事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分析挖掘、洞察课本上的政治、经济哲学道理,将理论知识从感性内化为理性认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赵荣博,《发挥时政资料在政治课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论坛》,2003

2.朱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陈哲恒,《高中政治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2

4.朱闽平,《联系一探索一研究问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

5.刘文容,《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J],《剑南文学》,2009

第4篇

关键词:构建“简约化”;高中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09-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果。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围绕教学目标,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注重对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抽象,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堂沉闷无聊。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复杂为简约、改呆板为灵动,注重思考,打造简约化政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让政治课堂焕发生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夯实基础、合理处理教材、恰当拓展知识、简化课堂教学用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精选练习与作业等角度,谈一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简约化。

一、夯实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做到课堂教学简约化,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容,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另外,教师在课前还要精心备课,多阅读相关知识,关注时政热点,从大量的素材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以备使用。

二、合理处理教材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如果教师不能恰当处理教材,就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由于教材内容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如果只讲重点,学生就会不理解,无法掌握知识;如果展开分析,详细讲解知识点,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合理处理教材、简化教学内容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教师要合理处理教材,科学把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生特点等,重新整合教材结构。例如,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我一方面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重新整合了教材结构,梳理教学脉络,理清思路,先讲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然后讲解“如何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样一来,需要教学的内容就不会太多,条理也会比较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恰当拓展知识

简约化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化,教师要恰当拓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越好,因而不断补充课外知识,把所有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讲解。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是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这种课堂中,学生往往似懂非懂,掌握不住重点知识,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恰当拓展知识,合理取舍,适当选择,即使教学内容简约化,又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是讲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2、分类知识。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分类。对此,教师可将教材知识分为以下几类。

(1)重点且难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知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理论性较强,往往不好理解,如哲学原理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并利用习题进行巩固。(2)重点但易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平时都接触过,往往容易理解。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不用精讲,但要在课堂上强调其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3)非重点但难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往往很少见到,平时也很少用到,对高考和生活没有什么用处,如美国的总统选举程序。对于这些知识,教师不用具体讲解,可在课堂上借助事例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大致情况即可。(4)非重点但易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教师可简单讲解,使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可。

四、简化课堂教学用语

有些政治教师喜欢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课堂看似热闹,实则糟糕,学生往往一无所获。有些政治原理只需几句话就能讲清楚,但有的政治教师却漫无边际地讲解,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教学效果极差。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简化课堂教学用语,精简语言,避免拖沓。

简化课堂教学用语并不是不说,而是要说到点子上,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用语的练习,学会抓住一段话的中心、重点,能用一句话讲清楚的,决不用两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些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重复讲解一遍,以加深学生记忆。但如果教师总是重复讲解,学生就无法抓住重点。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一些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进行点拨。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这样就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六、精选练习与作业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方法 习惯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是“学”,二是 “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科学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些方法:

一、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基本方法

(一)预习 。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听课。 听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听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复习。复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是指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忆、读、思。

1、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

2、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科学学习高中政治的学习习惯

有一位心理家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学习高中政治课需要“利息”,而不要“债务”。

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夫做到家,每一步走踏实,持之以恒,慢慢就形成了。具体地讲,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因而应当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本文由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整理

(一)听课习惯:听、读、想、记、讲。 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这么做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就很大了,政治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就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比课堂利用不充分,课外去大量做题的效果要好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有心、有情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政治课学好,考好。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三)科学的训练习惯。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无所谓的态度,漫不经心,思考不深,可能做得很好,也可能做得很不好,但他个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到了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高考时,他很当回事,全身心投入,思考过多过细,往往把问题想复杂了,自然做错的多,或者反复思考后把第一遍做对的又改错了,分数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

(四)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的呈现出来,这恰恰是高考命题人特别看重的。

(五)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六)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深才能叶茂”,这些话都说明了掌握丰富的时政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重要性。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路径

高中政治教学主要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对学生心理发育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对教材解读不完善,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使政治学科很难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现代教育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逐渐向着课堂的中心位置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生活化作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部分,认真研读教材之后将所授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将枯燥的政治理论转变成具有生活化的、通俗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其次,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设计好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切入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化的政治学科。最后,教师需要保有探究与创新的精神,根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货币知识时,教师应当将整堂课的教学理念放到生活化上,将有关货币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回想货币在生活中扮演着那些角色,发挥着哪些作用,从而更主动的去接受相关知识,并更加明确且牢固的记住有关货币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将政治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的难度。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教学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相对繁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知识进行筛选,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较多,教师只有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更突出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将政治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教师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向学生展示政治学科与生活相联系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让政治学科变得更加平民化与生活化,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理论作为重点内容教授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中与税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通过网络等手段对我国现代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解,并对家庭的收入来源以及纳税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做到真正把握税收政策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国外的税收政策与国内的税收政策进行对比,特别是对纳税人以及税款走向进行比较,从而更为深入的理解不同的税收政策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可以说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在学过相关知识后去观察日常生活,从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而哲学常识相对抽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列举恰当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哲学知识对日常生活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政治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而政治学科又具备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丰富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向着生活化方向转变,创设一种更为轻松的、趣味十足的课堂。使学生更加喜欢政治学科。最为简单的就是在教学中加入举例子、列数据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数据和例子面前更加明确相关的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会带来哪些影响,并正确理解相关理论的研究背景及其价值所在。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并在相应的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采取合理的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找到二者的相通之处,使学生养成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文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与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进行总结,在课上进行相关成果的交流。文化作为政治常识的一部分不仅是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师在进行成果展示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更为新颖的例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有关文化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这样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生活化,使得课堂更具备趣味性,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相关知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其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明确政治理论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高中政治课课堂上注重生活化的体现,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使政治学科具备生活化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欲望,并学会正视政治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政治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孟红英 单位:衡水第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士友,杨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路径解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96-98.

[2]任国平.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55.

[3]陈艳.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8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方法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①高中政治老师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老师单方面的进行灌输知识,学生进行笔记抄写,课堂全程受老师的控制,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老师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充分的调动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②老师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背诵记忆,再加入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③高中政治知识点多并且复杂,学生掌握起来困难并且吃力,在考试时不能很好的运用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角度无法掌握。

2备好课,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老师在课前备好课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政治教材,熟悉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抓住高中政治教学难点和重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易错点、易混点,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3传统教学向创新教学转变,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老师为主体教学,整堂课由老师掌控,学生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学习的积极性受挫。教师应转变老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进行教学,将课堂教学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有一个通过自己思考和同学交流的过程,思维、想象、动脑等均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老师可以提出:“从经济生活角度出发,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消费者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企业角度,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分析和补充。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还差一个方面,老师可以进行补充:政府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老师教学思路,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足之处,使政治教学效果更明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行。

4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高效的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老师可以播放视频、图画、动画等,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与消费》,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2016双十一淘宝成交额1207亿》的视频,视频内容是当下热点事件,可以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与教学内容也十分相符。在生活中发现政治,在政治中贯穿生活,从视频中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增加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动态联系,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回归教材补充笔记,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疑问,老师及时进行分析、评价、解疑,再进行及时的练习巩固,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前准备的习题,分层次、分难度的进行及时训练,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更好地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高中政治中虽然还存在部分困难和问题,可是通过老师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理念,摆在教学教学观念,为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进行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转变角色,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贯彻“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理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想法、看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老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不束缚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创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共同创建一个和谐、民主的互动课堂。

参考文献

[1]姚兰芝,《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9期

第8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颠倒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部分教师甚至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他们主观地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自行理解,只有老师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形式,囫囵吞枣。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一讲到底,把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但是,如果学生长期依赖于老师,必然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学习“等、靠、要”,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课堂应理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学习思考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补充讲解。

对于教材比较简单的内容,我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例如在讲高二哲学下册《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时,我就在黑板上板书本堂课要掌握的三个问题:一、理想的含义及分类;二、崇高理想的作用;三、青年学生对待理想的正确态度。然后要求学生用2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自学任务。之后,每一个问题找一名同学来进行分析讲解,再找一名同学对前面同学的分析讲解进行评价,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如果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就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再由老师进行更正、补充讲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我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此类知识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内容占80%以上,这样需要老师讲的内容就不多了。而且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都能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只需做宏观引导即可。

我认为这种做法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个人“累”,学生“耍”得好,而是学生都很“累”,老师“耍”得好。

1.2学生掌握主干知识,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对于教材比较困难的内容,我采用先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熟悉教材,掌握主干知识,然后老师对重点、难点进行了突破性讲解,不面面俱到,而仅是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再设计几个典型例题,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例如在讲高一经济学《银行的分类及职能》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主干知识,并让学生熟悉教材10分钟,掌握主干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再用20分钟由老师重点讲解三大类银行的性质、职能,并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性质的差异,避免学生混淆。然后当堂练习5个选择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的问题及时补充讲解,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热情

高中政治学科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1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发表时政讲演。

每一位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积累时政知识,并在课堂的前5分钟由学生轮流演讲,发表各人的认识、观点,让学生相互交流,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到高三后期,还要求学生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来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学生通过了解时政、关心社会从而深化对政治学科的认识,增加兴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进行辩论。

如在学习“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问题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先组内进行讨论、准备,然后推选代表参加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立场,能时辩是非。通过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物,以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货币时展示各种货币,在讲信用工具时,展示并比较银行卡、信用卡。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变抽象为具体,变死板为生动。

2.4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政治小论文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学生认识学习的实践意义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坚持让学生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形成整体认知

第一课、每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都坚持让学生组建自己的(严禁抄袭他人的、资料上的各种结构表)网络知识结构,以把交分散的知识串在一起,形成整体认知,加深对知识的自我理解。

四、加深情感教育,以情动人

第9篇

【关键词】政治;课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实践中,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依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沿习了原来版本的大部分内容,但在编排思路上有了一些变化,更加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并且分开了必修和选修部分,这样能够给选修政治的学生更大的知识养分,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其他学生在掌握政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负”。可以,课程体系体现出更大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操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政治课堂要增设活动探究课程,这为政治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实际提供了一个平台。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其为增强政治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活动探究课的对象和形式

活动探究课到底研究什么?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材中,基本上每个内容体系中,都会设“综合探究”的命题,扩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在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的部分,我们要探究的大方向就是经济在生活中有体现?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了那些关于经济学上的原理,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部分,我们探究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那些具体的形式?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形势如何?公民要怎样实现政治参与?等等。所有的具体的探究命题都围绕每一册教材的大方向展开,并通过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或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而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体现丰富多彩的特征。在高中政治中最常用的有演讲赛、辩论赛、课题调研、社区服务、公益实践、参观访问等等。

二、如何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前面讲到高中政治课主要通过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或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其他形式的课程不同,教师在活动探究中的角色是指导者,从课题的提出、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探究反馈等等都应该由学生一手抄办。

1.实践为教学服务,提高实效性。

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是政治活动探究课的背景材料,从这些背景材料的表象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所谓的“多角度”,是指活动探究的命题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从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的角度出发,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为了让高一学生更好地认识共同富裕,教师可以设下一个主题:结对帮扶如今很普遍,请采访一下当地结对帮扶的重点对象或优秀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对帮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先富”帮“后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分散实践。

2.紧跟社会热点,不断学习探索

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政治和社会联系尤其密切,走出课堂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的知识,更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的观点对时间进行剖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政治的涉及面很广,教师要多了解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紧跟社会热点,并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通过对钓鱼台事态的争议,911事件等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原来很广泛。

3.有侧重地进行探究,体现综合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每一框都设计了多个探究题,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所选择地进行,尽量将探究的问题细化,才能使学生感觉有切入口。教师要擅于把真正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探究资源动用起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例如《哲学与生活》中,有很多探究课题对高中学生而言会比较深奥,而《经济生活》的很多探究课题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却十分紧密,教师要有所取舍,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探究课题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例如适合兴趣小组完成的,就不要硬性要求全班同学都参与。宗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

三、结论

如今政治高考出题的方向越来越开放,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仅仅依靠政治课堂的45分钟,是不足以让学生学懂和学会知识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去,多参与社会综合实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选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和探究,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方远.对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21)

[2]李方正.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76-01

一、教学理念上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将两者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课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只要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得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首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述,更好地把握住事物的内在本质,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要通过相关的媒休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对题材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有政治话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经常温习,巩固自身潜能

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相联系,如通过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更好地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分组讨论,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高中政治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都是由众多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只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的,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地分析与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从经济学、哲学、文化、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本文根据f12dsfdK:JFD:L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将高中政治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并对其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不同的学科解释不尽一致,即使在同一学科看法也不尽相同。完整的知识应当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知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狭义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

就知识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学从一开始存在,就总是与一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知识,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虽然并不就是唯一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亲身实践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了。

二、高中政治知识的分类

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助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知识的分类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㈠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命题。命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学习“市场经济”等概念这样的单个命题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这类知识。二是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意义”所需要的就是这类知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教只做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㈡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税收”的基本含义,可利用图表将其含义与基本特征联系起来统一理解,既可以让学生明确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又可以将学生从学习概念引向掌握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个基本特征。还可以使学生懂得,税收的含义体现了其基本特征。其基本特征又是概念的延伸和具体化。甚至还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白:每个公民都应维护税收的权威性,应增强依法治税、依法纳税的意识。从而使有关税收的知识不断迁移,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三、运用分类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优化的对策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任何教学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的策略也应有所变化。如果置知识类型不顾,都采取同一种形式、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㈠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

一般而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主要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一般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教只做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一定要注重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理解过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理解”,更多的要求学生的“自悟”,而不是通过千方百计地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悟性”。

为了解决好地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教学设计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

㈡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应用概念、规则、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与规则(陈述性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以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解决问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这一点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相同。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原理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的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搞清哪些陈述性知识是必须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这类学习要有一个过程的指导。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有这种培养和训练意识,但缺乏对这个过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骤排列,使学生不能全面地实现上述发展。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解决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

第12篇

新课程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可以肯定,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带着新思想、新认识,去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究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高中政治老师要树立新思维,以此开展我们的政治课。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进,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可以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认知过程,又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师生互动分享过程,综合利用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综合实践活动、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等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统筹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总目标、模块目标及各分类目标。运用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实现精心预设与及时生成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对自主教学、合作教学多种教学策略进行整合,主要运用情感探究教学策略,以情感为中心,以问题为依托,以创设情境为关键,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改变当前学习评价标准单一的现状,实现评价目标的全面性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建构和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体系,制定具体措施,实施发展性、形成性的教学评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有思想的人,树立开放的、多元的大教学资源观,充分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广泛收集、主动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整合学校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

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成为知情意的结晶产物,全面发展而又能在高考的选拔性考试中脱颖而出,对教师的要求无疑提高了层次。要想解决好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如何让枯燥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等问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仅仅按部就班地从事教学,照本宣科地例行公事,很难实现上述目标,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要在消化了已有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熟悉高考规律,慢慢积累,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高中政治教师要熟悉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形成相匹配的思维方法体系,这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石,具体的思维方式有四种实用性较强。一是逻辑思维,在知识结构上框与框之间,节与节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老师对这种内在的逻辑联系要了然于胸。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内容必须做到逻辑性强,这样学生把握起来才会有整体感,不零散,同时理解也会更深刻,比如经济效益一课就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展开;二是形象思维,当我们老师要将一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时,要做到深入浅出,达到通俗易懂,就要用到具象思维,通过故事,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等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直观感受;三是聚敛思维,当我们在列举很多事实之后,我们需要对之进行概括总结,这时就要用到聚敛思维。另外在考试中,对材料题的概括分析往往就要用到聚敛思维。聚敛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概括与归纳的能力,在政治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运用;四是发散思维,当我们分析一件社会事实时,我们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把事物放到一个三维空间中探讨,而不是平面化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发散式思维。在政治学科的解题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题型是某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问题的回答用到的也是发散式思维。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学也一样,高中政治教师还应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应有系统化的框架,在专业知识这块,首先应掌握书本基本知识,三个子学科的书本知识和高考考点中涉及的若干知识都要烂熟于胸,而且还要能把握他们的内在联系;其次是专题知识,仅仅是按照书本顺序掌握这些知识还不够,还应重新组合成专题性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不同的知识条块,在每一个条块内部,知识因其特殊的内涵而联系在一起,这样便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以不同角度切入,它便可以从属不同的条块,从而全方位地深刻剖析理解知识。而且经过归类后的知识掌握起来更清晰,比如经济学可分为五个专题,经济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交换和消费理论,哲学四个专题,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四个专题,政治学四个专题,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问题、国际政治;第三是拓展知识,在教材上有一些知识只是蜻蜓点水,而这些知识跟现实联系较紧,而且概念间易产生混淆,如果不加以拓展延伸,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比如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必须讲清楚,课本上只是提及。再比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涉及发起人数,出资数额,出资方式,筹资方式,股份划分等特点,况且在发起人数和出资数额等方面已有了与日俱进的变化,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另外有些知识书本未提及,但为了加深对相关问题了解,教师也应该进行拓展延伸,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力,能扩展其知识面。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