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3-07-27 16:23: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煤炭;金融危机;影响;应对措施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

1.1对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目前,由于钢厂生产不景气大幅度减价,市场对冶金煤需求量大幅减少,市场销售形势不乐观。炼焦煤由于价格倒挂,一些焦化厂面临调整价格甚至处于半停产状态,市场销售回款很困难。因此可以预见,东北煤炭市场价格在年底前已涨势乏力,受供需关系变化,东北市场前景将不再乐观。

1.2对煤炭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2008年是煤炭业异常活跃的一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较重要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中围绕母公司资产注入的有11家,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煤炭整合出现了新特点,跨区域的整合较少出现,而以区域范围内整合的并购重组活动占据主体,2009年煤炭行业整合还将围绕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两条主线展开。

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煤炭资产溢价较高,但这是由于采矿权的历史增值所造成的,收购煤炭资产优良,能增厚上市公司EPS,吨煤收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

1.3对煤炭产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1月29日对外了《煤炭产业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对外的《煤炭产业政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1.4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08年10月27日从中国煤炭市场网获悉:国内最大的北煤南运港口秦皇岛港库存仍然在900万吨上下徘徊,疏港效果并不明显,港内存煤结构不合理,下海南运的煤炭交易需求减少。过去到这阶段,存量很少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缺煤问题。而今年电厂存煤量达到15~17天,暂时看,电力对煤炭需求不会成为焦点问题。

然而,火电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等四方面因素,已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减缓。

1.5对煤炭产量的影响

据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发生变化,煤炭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低于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10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上报的这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耗煤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趋缓,甚至出现萎缩的可能。”

2 我国煤炭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2.1政策角度

2.1.1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1)整体经济政策。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之下,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中国政府2008年11月公布的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有效扩大内需,弥补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

(2)煤炭行业固定投资减速。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煤矿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固定投资减速促进了行业向高端建设和产业链的深度发展,加大了行业的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2.1.2煤炭产业政策调整

国家通过整合、淘汰中小煤矿落后产能,做大做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方式来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效抑制无序竞争。调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量,从而调节我国未来煤炭供需平衡状态,保证整个煤炭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2企业管理角度

2.2.1定价、成本策略

2007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于2006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50年来一年一度的“赶集”式全国煤炭订货会结束,再度确认了煤价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府需要煤炭资源价格变动这个市场化手段实现“节能减排”,达到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转贴于

大型煤炭企业在具备充分市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会与用煤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防止煤炭价格的大起大落。煤炭资源加大集中的同时也强化了煤炭行业的定价权。因此,煤炭价格将高位稳定运行。

2.2.2并购重组策略

目前,包括神华、中煤、兖矿等在内的大型煤炭企业正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垄断局部区域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这种垄断趋势的加剧将直接导致煤炭价格话语权的集中。煤炭业整合不仅强化了企业对供求、价格的控制力,同时消除了一些曾经一度扰乱市场秩序的小煤炭企业。整合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还为煤炭价格长期趋稳提供了保障。

2.3实施稳健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谋大局者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备。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要考虑到发展。但发展是谨慎的、是审慎的。在发展问题上,焦煤集团的策略就是要保证关系安全生产、职工生活、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有序、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抓住这个机遇,随时准备迎接市场好转的高峰来临。现在市场低迷,首先要稳住煤(机遇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其次要对非生产性的、非经营性的一些投资,该暂停的要暂停,该暂封的要暂封。

2.4实施灵活的生产策略

在抓安全的基础上,要抓龙头,抓生产,要有灵活的生产策略;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处理好生产销售和扩张的关系,绝不能盲目生产,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卖不出去,放到库存那是最大的浪费。产品变不成商品,拿不回钱来,宁可不生产。为此,集团采取按计划该停产的停产,该限产的限产,该检修的检修,该培训的培训,该放假的放假措施,有张有弛。通过科学、灵活的生产策略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不盲目生产,不造成新的积压和浪费。

2.5实施稳健的营销策略

只有基础做好了,才能通过稳健的营销策略来防范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煤炭营销部门要严格落实依法营销、以销定产的基本原则,保证企业资金链条在经济危机中不断裂。企业破产,实际是资金链条发生断链,断链就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甚至滑向破产的边缘。现金为王,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形势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有足够的现金。危机既是困难也是机遇,现在好些产品价格基本都掉到最低位,这个时候很可能一元顶两三元;现在买进,将来肯定赚,但这需要现金,可以抓住一些机遇,但是要现金为王。

3 结论

金融危机对能源行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影响,我们不仅要深刻的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们不利的影响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机遇,要综合研究它带给煤炭的种种影响和应对策略,在煤炭价格,煤炭生产成本多下工夫,在竞争策略上,建议煤炭企业不要单打独斗,要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在提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循环生产,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原因

次贷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演,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绝非偶然,它是现行国际金融制度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政府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金融监管,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调控体系等矛盾不断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现行国际金融制度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根源。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加速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实行贸易、金融自由化,表现出了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旧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矛盾,尤其是现有的世界金融体制和经济全球化间存在矛盾。现有的世界金融体制脱胎于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由黄金和美元构成。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家可获得巨大的货币发行收入,通过发行美元,通过信用扩张与收缩,美国可操纵国际金融活动,干预他国财政金融。同时,由于各国美元储备大多采取美元存款、国库券、债券、短期票据的形式,这使美国可利用这些资金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强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并通过美元汇率的变化输出风险、转嫁危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欧元区和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全球经济格局要求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相应调整,要求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在根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整个经济系统已分为以金融资产为标志的虚拟经济和以商品和劳务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两个部分,并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立。在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虚拟经济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的粘合剂、推动力和支配力量,逐渐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损害。一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客观上需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大体保持均衡状态,不能出现二者发展的严重失衡。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均衡时,虚拟经济发展就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而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失衡时,这种失衡就极有可能会造成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社会动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的今天,已出现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片面过度发展的趋势。大量虚拟的金融资本急剧增长,必然表现为金融资产的总量及其增长率大大超过实际生产总量及其增长率。而经济的稳定归根到底是以金融资产能否变成实物为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发生动摇,只要有某个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因素的引爆,人们就会对金融资产丧失信心,金融危机就会突然发生,并且很快影响到其他国家。

(三)对金融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一些国家纷纷放松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这虽然使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但也逐步出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了金融监管,未能使二者协调一致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虽然与金融创新有关,但不能说明金融创新是错的,而恰恰告诉我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带来高风险。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体系。各国银行直接或间接介入风险行业,盲目的将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造成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泡沫经济”恶性膨胀。当“泡沫”破裂后银行的巨额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呆帐、坏帐。一方面动摇国内储蓄者的信心,引发了挤兑风潮,加速金融机构的倒闭;另一方面,巨额的不良贷款影响了外国投资者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加速了资金的抽逃。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首先,金融危机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美国和欧洲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和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经济衰退。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使中国出口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其次,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从宏观上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尽管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本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个危机起因在美国,但全球股票市场的下跌幅度最深的却不是美国。从全球看,美国从危机爆发到现在,下跌幅度不过40%,欧洲大约50%,亚太地区60%多,日本达到了61%,香港的恒指甚至达到了67%,其他的新兴国家也都超过了60%,而中国的股市更是跌到70%以下。不仅如此,中国拥有约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约60%为美国国债、“两房”相关债券和其他美元资产(美国国债大约为6000亿美元,“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美政府接管“两房”对中国具有正面影响,但美元未来的走势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极大,如果美元大幅贬值,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将不可避免的显著缩水。再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由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在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由于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美等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进口需求,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减缓。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广东、浙江等地沿海企业已受到巨大冲击,且影响在逐渐加深。

(二)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首先,有利于我们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抓住机遇,将我国的事情做得更好。其次,这次金融危机会带来世界能源、原材料降价。随着人们对欧美经济进入衰退忧虑的不断增加,世界能源、原材料降价的趋势短期内还不会发生逆转。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对延缓和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瓶颈的约束,降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成本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中国应审视度势,待机而动,在合适的时机动用外汇储备到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去购置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再次,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走出去的投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样也决定中国必须走出去,必须走向世界。我国已成为全球出口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且还前所未有的开始了由资本净流入国向资本相对过剩国转变的过程。这些过剩的资本加上长期以来我国高国民储蓄率的基本事实表明:我国只有走向世界,才能造就一大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才能为中国的经济进一步腾飞,为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政府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风险内容

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些影响因素总结起来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企业外部带来的风险,比如市场的货币汇率变动,国家的政策变化,自然的灾害冲击,国家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另一种就是由企业内部带来的风险,比如企业的目标变动,人动,新产品上线等等。企业是一种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主体,它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包围,要想脱离这些风险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要加强面对各种风险时的抗击打能力,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产生后,可以看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在未来的时间里市场经济的金融危机一定还会再次产生,因此,企业增强风险规避意识,政府采用有效积极的解决政策来面对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资金现金流风险,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信用风险,进出口贸易风险,国际汇率风险。其中的资金现金流风险,是指金融危机产生后,作为市场资金调度主体的银行将会采用紧缩资金的政策,减少在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而作为市场资金调度的另一方主体-消费者,也将会减少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这样将会增加企业的产品囤积量,囤积量增加的话,产品不能及时转换为资金,那么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资金投放,以此往复,市场的现金流很容易产生断裂。资金的通货膨胀风险,是指随着政府政策的资金大量投放,以及各地区的配套计划实施,使市场上的资金大幅度增加,这样就造成了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贬值,也就是说,企业投放出去的资金大幅度贬值,而且生产成本也同时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值增加,再加上国内需求的逐渐减弱,致使产生企业在进行贸易往来时资金不能够顺利收回等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其他贸易往来,无法偿还贷款,乃至破产,使企业的信誉度受损。进出口风险以及汇率风险,都是伴随金融的危机产生,各国为规避风险采用汇率以及其他政策或手段,进而造成了我国企业的贸易和资金受损。

二、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势必要重视对金融危机的规避,从而缓冲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而政府作为我国市场的宏观调控主体,也有义务选择合理可行的应对政策,来配合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一)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贸易对话,稳定汇率

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对其他国家造成经济影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的贸易往来逐渐密切,国家的任何政策的实施或者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合作伙伴国家的经济形势。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与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经济大国的贸易对话,进行及时的政策沟通与交流,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替代具有极大风险性的汇率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金融危机,并及时观测他国的金融走势,了解贸易往来国的经济结构,有效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加强贸易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的产生,避免汇率调整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拓展业务渠道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仅仅是注重对其的防范,调整外部环境策略是远远不够的,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加宽企业的业务往来渠道。在面对金融危机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各部门的任务以及职责进行整理和细化,做到权责相等,才职相称。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员工的岗位技能性。要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团队的合作力度。加快企业产品的创新性,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从另一方面加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并寻找国际上存有的新兴市场空白点,抢夺市场空白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环境调整,创造需求机遇。

(三)调整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企业支持

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产生的风险大部分来源于进出口贸易。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国内企业的大部分市场都逐渐侧重于国外的进出口贸易,因此,在金融危机产生时,进出口贸易也是受到波及最大,影响最深的。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政策调整,加强对企业的跟踪与调查,加快将破产企业与潜力较大但实力较弱的企业重组步伐,对新型产业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信用担保,进行阶段性的企业峰会交流,加强利益一致性企业的信息交流与资源互换,在宏观调控上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与鼓励。

(四)建立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财务管理

企业要建立一个与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在产生风险时能够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解决,降低风险影响度。建立决策制定的相关团队,在人员的选择上具备有一定的市场风险规避经验,提高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减少个人主义,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审计管理,充分预测企业目前以及未来情况的资金需求,从而合理调度资金,保持资金的动态平衡,加强企业的资源管理,对长期累积的库存进行及时清理,转化成资本进行再次分配。

三、结语

美国的次贷危机带给了各国政府以及企业更大的警示,就是要注重对金融危机的风险规避性。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缓冲金融风险,政府要采取合理的政策,给予企业宏观支持。相信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规避未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从而促进国内企业更为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瑞江.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风险应对战备[J].现代会计,2011(1) .

第4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富人移民现象愈演愈烈,给经济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短期来看,富人移民潮冲击外汇体制,危及经济安全;中

>> 中国富人的教育移民潮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 中国富人移民潮,羞辱了谁? 论经济危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论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论欧债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TPP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 “移民本土”的中国富人们 富人移民潮:中国经济动脉大流血 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热潮 中国富人移民再掀热潮 “富豪猎人”吸引中国富人移民 关注我国新的移民潮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探析 富人移民潮说明了什么? 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2}程恩富、⑽埃骸渡缁嶂饕骞餐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载《研究》,2012年第6期,第41-47页。

参考文献:

[1]李影.中国投资移民动机与现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60-63.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hina′s Wealthy Immigrant Tid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Ding Xiaoqin1, Qian Yubo1, Cheng Enfu2

(1.Marxism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2. Academy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wealthy immigrants phenomenon intensifies increasingly, which has brought quite a few negative impacts to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short term, the wealthy immigrant tide impacts the foreign exchange system and threatens the security of economy; in the medium term, it transfers national wealth and widens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n the long term, it hinders the achievements of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people. Therefore,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taxation system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essence of the wealthy immigrant tide, analyzing the channels of assets transferring and measuring the size of the assets.

Key words: Tax Reform; Exit Tax; Wealthy Immigrant; Common Prosperity; Political Economics

第5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格局 格局调整 应对措施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发深刻,为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保持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只有充分了解目前的格局形势,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众相关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格局调整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二、当下的国际金融格局形势分析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国际上的金融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波动的金融危机其实并不罕见,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全球就已出现了多次影响较大的银行危机。不过,这些危机绝大部分爆发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发展还比较稳定;直至本世纪,作为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却惨遭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许多国家被卷入其中,这也表明了金融危机已经逐渐从经济落后的国家蔓延到了经济强国。相似的情况还有原本多发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上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频发债务危机,但是因为一些经济强国普遍重视推行高社会福利的政策,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加大了财政支出,导致负债情况严重,最终引发债务上的危机。

此外,世界金融格局正向多元化发展。在以往的经济格局中,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极具优势,在世界经济中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美国出现次贷危机的遭遇,使得美元贬值、地位下降、占据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从而丢失了原有的霸主地位;其他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同样在这场危机中深受其害,遭到重创。反观此前金融地位相对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如我国和印度等,因其自身所采取的政策与这些经济强国有所不同,所以能够借此机会逐渐攀升上较高的金融地位。

三、应对国际金融格局调整的建议

我国在这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得以保持稳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方针,我国的金融行业相对美国等国家来说发展得比较保守,因此当危机来临时,我们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不过,虽然我国目前尚能够抵御住这些金融危机的侵入和伤害,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凭借此前的办法一劳永逸;面对不断发生改变的国际经济格局,我们还需对规避风险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改革的内容共有四项。首先,完善银行和保险等行业的管理机制,健全其创新机制,此外还要把合理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增强其对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其次,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我们要获得发展,势必要放开一些金融政策,这种做法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小的风险,所以我们不能对金融的监管工作产生松懈的心理。不过在监管的同时,也要鼓励金融行业积极发展,避免因监管过度引发发展的止步不前。再次,国家要对金融、资本市场和金融法规进行完善,协调好投、融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最后还要加强与国外金融行业的合作,为我国的金融行业增加经验学习的机会,并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推动社会经济转型

为适应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我们要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的行为,各国在市场和资源上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在国际竞争中难免受挫。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通过增加科技投入等方式,推动经济的转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

(三)调整产业结构

在获得金融行业支持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理应加快金融行业的创新速度;调整金融行业的产业结构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重点,改变金融行业原始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升级。此外,还要鼓励金融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四)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国要获得长远的发展,自然不能闭关锁国,将自己同世界隔绝起来。虽然发展开放型经济会让我们面临更多复杂、多变的风险,但是我们也可以把承受着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开放型经济可以为我国的金融行业提供更多与国外接触的机会,促进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提高其发展的层次。对于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前文所提及的金融改革等措施来进行规避。

四、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越来越显著,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经济总会遇到一定的风险,但危险也往往伴随着机遇,我们在谨慎规避风险的同时,不要忘记抓住发展的契机,只有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机会,才有可能获得快速的进步,进而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主动走到国际经济发展的行列当中,使我国的经济得到更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毅.常清.付文阁.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探析――兼谈中国的未来出路和应对之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5):74-79.

第6篇

【关键词】新加坡 金融危机 就业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区域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世界各国再次经受了一次缓慢的经济衰退。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新加坡政府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团结社会各界,避免了因经济衰退导致的社会紧张和社会分化的威胁,保持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复元气,其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在金融危机下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及其政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同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姜卫平(2009)研究认为新加坡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功做法包括:鼓舞国民坚定信心,正确对待危机,加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劳资政通力合作制定正确的指导原则,安排受危机影响的员工去接受培训,提升受雇能力;成立经济委员会,重新检讨未来经济发展策略;促进社会和谐,为应对危机构建良好环境;加大援助力度;保住工人饭碗,减少裁员;坚持“新加坡哲学”,加强长期竞争力等。

王茜(2009)研究认为,在遭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冲击下,新加坡独特的劳、资、政三方机制积极应对,提出了发展和培养具有全球竞争性劳动力的任务目标,实施技能培训和提升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建立良好雇佣关系行为规范,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实行全面弹性工作安排及弹性薪酬体系,采取负责平稳的裁员办法等措施,以获取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劳、资、政三方分工合作推出适合于月薪在2500元左右人群的职业再造计划,目的在于减弱危机后失业的影响,同时通过职业形象的提升、环境的改善以及工资的提高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该种职业。

何惜薇(2009)研究表明新加坡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充分发挥新加坡在高科技、可靠品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优势,并向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争取更多机会,或在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中开拓新市场。另外,着重经济的重组、转型,并为此设定发展新目标,以期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的“那恰恰是新加坡的哲学,正是我们竭力在做的事情。”

谢燕燕(2009)研究认为在面对经济衰退时,新加坡的劳资政三方通力合作,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为维护工人利益和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主要做法是:鼓励雇主推动每月可变动薪金机制;在缩短工作周时让雇主有更大的灵活性;无薪假期的运用。另外,新加坡政府接受工资会新的指导原则,呼吁公司削减成本,保住工人饭碗。此外,政府也呼吁雇主要对员工负责和公平对待员工,员工则要适应并接受目前的经济环境,愿意自我调整,并尝试不同的工作。

李雪静(2010)研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新加坡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出总值205亿新元的振兴配套计划,并首次要求民选总统批准动用49亿新元储备金;此外推出了“特别风险分担计划”,计划公开给所有本地公司及落户新加坡的海外中小型企业申请。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2003年以来第二次放宽货币政策,将新元汇率政策区间中心调整至新元名义有效汇率主要水平,同时升值速度维持在零。同时该局也宣称,新元没有理由出现任何不恰当的贬值,新元区间波动幅度保持不变,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水平适当。

李豫(2010)研究表明随着危机过后,新加坡经济形势有所改善,新加坡将会逐步退出旨在帮助国民及企业脱困的特别风险分担计划。同时,新加坡政府将会继续密切跟踪短期经济发展趋势,全力以赴进行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为危机后的新世界做准备。另外,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稳定就业,对低薪工人实行就业入息补贴的额外援助;二是增加养老和住房福利,主要有公积金计划和居者有其屋计划;三是建立起广泛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

马腾飞(2010)研究认为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新加坡政府在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努力促进经济复苏;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并支持企业积极引起人才,提升新加坡在经济复苏时期的竞争力;立足东盟,推动东盟与区域外的合作,加强其在国际特别是区域内的地位和影响,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此外,新加坡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国民信心,稳定金融市场。

陈彤(2011)研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新加坡采取的治理范式为“国家资本主义”,而治理的基础是建构在健全的法制和开放的战略基础之上。其次,促进发展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政府力挺新元汇率稳定,从而稳定市场信心,使得在金融风暴下新加坡的金融体系表现相对稳定。第三,以危机为契机推动出口产业转型,首先,帮助企业降低对三大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和欧盟的需求倚赖,积极开拓中国和印度市场。其次,对出口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由FDI代工出口转向开发出口国内需市场。再者,致力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最后,把握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战略机遇,积极谋划全球性人才战略,笃实企业竞争资本。

王磊(2011)认为新加坡是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机的国家,它总是在国际金融发生变动时,为自己创造优势。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管控国内金融,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信用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又尽其所能地吸引国际公司入驻,放宽法令,降低交易税等。

根据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方面:一是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对外投资。二是促进发展国家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保持汇率稳定,增强国民信心,构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三是劳资政的通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良好的雇佣关系行为规范,加强社会福利与保障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豫.《金融危机下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2]王士录.《东南亚研究报告》[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彤.《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加坡的国家治理》[J].《亚太经济》,2011,(2).

[4]李雪静.《新加坡挺过金融危机力促经济转型》[J].《国际金融报》,2010,(8).

[5]王磊.《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机的国家》[J].《中国报道》,2010,(6).

[6]王茜.《新加坡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7).

[7]何惜薇.《李总理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交换应对金融危机经验》[N].[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6-5.

第7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我国部分外贸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骤降等突出问题,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财税、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体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企业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做了粗略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据报道,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急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受影响不大。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而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据花旗银行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需求下降还导致全球对外需求降低,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据海关总署的数字统计,2008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7年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速度首次低于20%,出口比上年回落了8.5个百分点。2009年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大宗商品一般都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持续走高,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中国拥有近2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随着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会面临贬值风险。美国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致使短期撤回的资本会重新回到中国,推动国内资本价格的上升,产生更大的投机泡沫;另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出口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不但不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还必须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这会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日元逃离资金撤出美国可能导致日元升值,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导致中国外汇资产实际购买力下降。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坏账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坏账风险

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二)汇率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人民币浮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现实:①人民币升值引发汇兑损失。人民币升值加速,由此引发的汇兑损失使本就薄利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出口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出口,收汇时间跨度大,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会直接遭受汇兑损失。②人民币升值增加外贸企业出口量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出口商的外销量就会锐减,直接缩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鉴于对汇率的升降难以把握,外贸企业对签单成交的盈亏性把握不大,导致出口企业不敢接合同期较长的订单。

(三)利率风险

2008年国内和国外利率的多次调整,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了外贸企业产品价格。为了应对频繁的利率变动,多数外贸企业的产品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影响了产品报告收益,影响了其投融资行为,对其境外股权收购的具体实施工作也产生了影响。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企业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部分外贸企业经营或财务上出现问题,而且融资渠道面临萎缩,流动性不足问题已不可避免。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和内部监控,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重视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证资金安全,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业务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前T/T、即期信用证、即期托收、提单后付款放单、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其次,建立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规范信用管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信用额度,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在规范应收账款明细核算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逾期应收账款明细表,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共同分析逾期账款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纳入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中。

(二)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利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合理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

为了管理跨国业务中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外贸企业需确定当前风险敞口的具体类型、套期策略以及可利用的工具。具体来讲:①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咨询相关专家,建立合适的财务分析模型,合理预测汇率走势,合理报价,锁定换汇成本。②合理选定计价货币。在出易中,尽量选择硬币(汇价呈升值趋势)计价,进口贸易尽量选择软币(汇价呈贬值趋势)计价。此外,可在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或者利用借款法规避出口引起的汇率风险。③充分运用衍生交易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外汇期货和套期交易等。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合理匹配收入与支出,提前收款和滞后付款及净额结算等方法管理汇率和利率风险。

(三)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未来的融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外贸企业应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性,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并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此外,要高度重视巨额债务风险和应收账款管理,梳理本企业的债权债务和担保链,密切关注客户资信和现金流量状况,提前发现风险并制订处理预案,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和逾期定期汇报制度等。

在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外贸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总之,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企业只有合理分析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恰当的财务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收益,才可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S].财企[2009]52号.

[2] 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83.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服装业  中小企业

        0 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对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处于巨大的经济停滞之中。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均出现了下滑。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4%,下滑0.8%,日本经济增长率为0.7%,下滑1.3%,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0%,下滑2.4%,德国经济增长率为1.7%,下滑0.8%。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失业率增加、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破产等衰退之中。于是,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高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得更剧烈、更和直接,危害也将更大。

一、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出口贸易增速急剧下降,出口下滑涉及产业失业增加

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而中国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最突出表现就是出口贸易增速的急剧下降,2008年10月,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速为19.2%,但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外贸出口就出现了负增长,11月下降2.2%,12月下降2.8%;2009年1月下降17.8%;2月下降25.7%,3月下降17.1%。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出口依存度由2000年的20.8%上升到2007年的37.4%,2008年出口依存度为33%,仍然在高位运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然而2008年四季度以来外贸形势的急剧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很大。在我国东南沿海中小型出口企业密集,面对此次金融危机,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加之这些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金融危机引起了一股企业倒闭风潮或是公司裁员,这造成了较大面积的失业。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消息,仅2008年1月-9月企业关闭总数就为7148家。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汽车贸易保护狂潮,已经开始波及到国内汽车行业出口的发展。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2个月,中国出口汽车4万辆,同比下降61.7%。其中2月份出口1.6万辆,同比下降66%,单月出口量为2007年以来月度出口最低点。当前俄罗斯等国频频出台贸易保护政策,使我国汽车出口难度加大,我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量由2008年前2个月的9636辆骤降至2009年同期的245辆。

2.贸易摩擦数量增加,涉案金额大

我国遭受到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数量不断上涨,并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止2009年11月,我国已经先后遭受“双反”调查37起,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中美贸易争拗,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截止2010年2月21日,美政府仍在向中国征收82项反倾销和12项反补贴关税,而涉案金额已经扩展到多则三四十亿美元。

3.影响我国贸易安全和经济运行秩序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贸易安全和经济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主要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这几种形式。其次,很多发达国家利用自有技术和一些相关标准来限制出口国的产品,无形中加重了出口国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了出口国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从贸易不平衡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小的贸易摩擦积攒成多就有可能引起大的贸易摩擦,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4.外商投资减少

受市场和信贷影响,许多外商对华投资持观望态度,更有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出现资金转回国内的现象。据商务部消息,2009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

5.破坏了国际贸易环境,干扰了国与国之间的正常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了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让一些本可以出口的企业不得不采取观望的态度。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

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的对策

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作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贸易大国,我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针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建议我国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开放与合作

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危机阴影的形势下,各国应加强合作,扩大开放,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我国在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应对措施时,并未筑起贸易壁垒,而是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推动了世界经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已经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我国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本国和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中国还两次派遣大型采购团赴欧洲采购先进设备和技术。这些举措都显示了金融危机阴影下,中国推动世界经贸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诚意。世界各国应积极维护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创造国际经贸合作的有利环境,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2.积极利用各种双边与多边的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

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各种双边与多边的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中,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20国集团峰会(G20)等。通过双边和多边的对话,形成反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中坚力量,并就坚持自由贸易达成广泛共识,通过与其他经济体合作制定协力抵抗金融危机的方案,集体付出资源,共同承担风险,营造国际金融形势整体稳定的环境。同时,中国应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进程,积极推动世贸组织新一轮的多哈谈判达成协议,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

3.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

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规避区域性贸易壁垒,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稳定国际贸易环境。近年来,中国已经同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智利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签订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在推进,这样做可以在小范围内降低贸易冲突,也有助于贸易区域市场的扩大

4.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应对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

目前我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大大低于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产品屡遭技术壁垒的原因之一。首先,企业应积极地应对,通过创新工艺和升级设备跨过可能的技术壁垒,确立“绿色”理念,实行环境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其次,应该完善我国的技术保护体系,大力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快国内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建立预警和快速的反应机制,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及时调整国内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再次,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发展趋势,缩小我国劳工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最后,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贸易壁垒。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出口需求下降的形势下,改进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既可以缓解我国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又可以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且出口区域过于集中,因此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发生贸易摩擦的机会也较多。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要加大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价值地位。同时,我国企业要积极拓展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稀释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因贸易政策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效应。

三、结语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固然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实行也在客观上对我国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激发我国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科研,进行各种国际认证,这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同时也应抓住这次考验积极推动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雯.论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J].国际经济,2010(3).

[2]郭炳南,邓小清.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与中国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3]周江燕.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

第10篇

旅游业作为一个脆弱性的行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蒙上了一层阴影,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也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客房出租率降低

高星级酒店多数客源为商务客和境外旅游客,随着经济波动,一些企业会减少一些不必要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政策也会有所下降,入境旅游的客人逐渐减少,会对集团的高星级酒店客源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使酒店客房的出租率有所下降。

二.酒店盈利空间将缩小。

就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而言,五星级酒店满足着大部分国外商务客人对酒店的需求,而国内的酒店需求市场则更多地被低星级酒店把持,但随着经济等因素的改变,国内商务客人对酒店的消费能力正在逐渐增大,甚至有成为市场消费主力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五星级酒店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对国内市场长期忽视的理念,调整客源,同时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然而由于国内消费水平偏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地削减酒店的眼前利益。

三.酒店人才的流失。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酒店的盈利较少,为了避免这一影响给酒店经济造成的影响,酒店必将会对员工的加薪和奖励给予一定的限制,甚至可能会采取停薪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会导致酒店员工的不满情绪,严重的可能会使一些有能力的员工辞职,转而从事其他的行业。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酒店人才的流失,对酒店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四.上市酒店股市下跌。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上市酒店如如家作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价格幅度中最高股价达到50.08美元,最低股价只有9.50美元,股价一度下跌。近半年以来,如家的股价也从20多美元直线下落至10美元左右,尤其是9月下旬以来,再次进入快速下行通道,公司的持股人承受巨大的损失。

这场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大多数酒店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以商务散客为主要市场的经济型酒店则影响不大。这场金融危机主要对贸易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影响深远,这必然会导致所有的从业者减少自己的各种开支和出行计划。相反这场危机会导致各种企业会转型,转向以内销为主。而内销直接导致的是企业销售人员的频繁走动和加强企业间的销售。而经济型酒店正是以这种国内商务散客为主要市场,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方兴未艾。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深,不但不会抑制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反而可能会带给它巨大的商机。

换个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有利用酒店业的发展,它不但可以提高酒店的紧迫感,同时可以使酒店不断优化改进,以应对激烈的竞争。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坏账损失财务风险

 

 

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全球,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迅速地波及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日趋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拖累。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8期 

第12篇

1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1) 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全面预算管理以钢铁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依据,把集团的战略目标细化为经营计划和预算,转化为清晰的具体数据,落实到企业的具体活动和计划中,通过预算分解、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全员参与,使各分子公司内部对集团的战略有更为深入理解,并清楚地认识到各自对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达到全方位沟通战略目标的目的。

(2) 企业组织结构的最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以对钢铁集团公司内部架构与业务流程的研究为前提,通过对钢铁集团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组织的理顺,将集团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来分配各自权利和责任范围,可以形成集团内部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管控体系。

(3) 企业绩效考核的准绳。全面预算管理为分子公司和分子公司管理者绩效考核提供了基准,并将执行情况与激励体系挂钩,保证了各分子公司的目标和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一致。全面预算强调预算考核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平衡性,可以通过在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而提升集团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保证集团公司整体发展。

2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为数不多的将企业所有关键问题融合到一个体系内的内控管理方法之一,是企业加强内控、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好切入点。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方法在钢铁企业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集团整体与分部以及分部与分部的利益冲突。钢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这必然导致企业整体利益与各部门及生产单位局部利益的冲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身受重压,为确保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预算编制时必然采取从紧策略,如加大降低成本力度、降低期间费用等,这必然给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带来压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企业整体和部门间的利益关系,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也是目前钢铁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 预算编制方法偏重于静态预算。钢铁企业集团公司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静态预算法,主要包括固定预算法、定期预算法和增减量调整预算法。而编制预算时通常以历史指标值为依据,而对未来的市场走势和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详细的判断说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形势复杂多变,单位不以项目本身的重要性去确定基数,势必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合理和资源使用缺乏效率。

(3) 预算执行力度差。预算管理出现“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但执行时却走过场,没有把重点放在日常的跟踪和调控上。目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 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由于缺乏外部的有效约束,往往形成预算执行的假象,不能发挥责任单位的盈利潜能,造成预算管理中出现不公平现象,挫伤部分人的积极性,进而导致预算失控。② 预算分析不到位。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时更多地强调客观原因,不从主观上找原因,未能给预算调整和考核提供详实的资料。③ 难以把握关键控制点。

3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合理确定预算管理目标,确保目标及时有效。对钢铁企业来说,应合理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在特定预算期的具体体现。企业管理层应具有战略眼光,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符合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要制订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表达预算管理目标,保证企业整体利益,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相互沟通协调,从而使企业全面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2) 趋于动态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可提高预算的精确性。要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一般认为预算是对未来各种未知条件加以估计、汇总的数字计划,通常是以年或季度为单位来编制的,不可能精确。但是,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控制等作用,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如可以在编制年或季度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按月编制月度生产经营预算,对日常生产经营实行动态控制,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3) 全面预算注重全过程控制。若全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市场环境、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预算结果发生重大偏差,则需要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尽量在确保年度预算3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合理确定预算管理目标,确保目标及时有效。对钢铁企业来说,应合理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是企业战略目标在特定预算期的具体体现。企业管理层应具有战略眼光,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符合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要制订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表达预算管理目标,保证企业整体利益,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相互沟通协调,从而使企业全面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2) 趋于动态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可提高预算的精确性。要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一般认为预算是对未来各种未知条件加以估计、汇总的数字计划,通常是以年或季度为单位来编制的,不可能精确。但是,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控制等作用,就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如可以在编制年或季度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按月编制月度生产经营预算,对日常生产经营实行动态控制,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3) 全面预算注重全过程控制。若全面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市场环境、经营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预算结果发生重大偏差,则需要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尽量在确保年度预算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按照“先报批、后执行”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雄. 金融危机理论演进与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o7(5):205-208.

[2] 朱晓林. 金融危机给钢铁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0(5).

[3] 李新创. 我国钢铁工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2):4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按照“先报批、后执行”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坚决杜绝违规操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雄. 金融危机理论演进与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o7(5):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