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时间:2023-07-27 16:23:22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问;教育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1]。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提问艺术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2]。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怎样艺术地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题,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3]。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2.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淤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于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淤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于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郝朝良.培养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

第2篇

在众多的基础课程中,语文课程一直担负着交流工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而且还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属性――语文课程具有基础工具性。由于语文课程的这种功能和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当前不断变化的文化特点,立足于本国国情的特点,从而才能突出体现语文课程教育的特点,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规律。21世纪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试行,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创新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困难的分析,试图寻找出一些有利的解决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有发展意识的偏差,奉献精神不足。从总体上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还存在着“发展意识”欠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初中仍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师待遇还比较低,面对当前社会物价飞涨的情况,很多教师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和教研上。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敷衍了事,而下课后又强迫学生私下参加各种作文班、阅读班等补习班级,以弥补收入上的差距。加上初中语文教师的文化心理中依然存在着封闭意识,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少、难点不多,所以缺少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经验,也缺少自主合作的思想,发展意识较为薄弱。还有一部分教师有心想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创新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但是迫于大环境的不合作,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科研基本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对初中语文新课改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2.没有树立课改后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育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初中语文学科在工具性与艺术性上的完美结合,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能力。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很多都没有树立这一全面的初中语文教学观。当前的初中语文学科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语言学、语用学、文学学、写作学。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模式化写作、考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解社会与人生、与人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会对初中语文中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带来阻碍。

3.缺少交流和学习,无法保证思想上的先进性。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形成守内虚外的封闭性团队,这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师推进交流和学习,在思想上无法保持先进性。在这样一个封闭性团队里,初中语文教师就容易形成坐井观天、自足自满的不良心态。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语文知识高度普及化的时代,教师之间缺乏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就很难在教学研究上有所提高,更不要提互相之间的启发与竞争了,教学水平也就自然不会有整改与进步。

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困难的对策

1.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由于初中语文教育尤其是初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升高中的语文学习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不少语文教师往往以应付中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领会和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构成。新课改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学是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组成的,这些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初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追求对单一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以中考成绩来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就势必会造成学生语文素质的低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适当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并在课外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2.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素质教育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课改中明确表示:“当前社会,学生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表示,无论是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初中语文教师都要进行观念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唯考是图”的教学观念,进而转为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专注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的情况下,着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3.做好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优秀教学方法的推广工作。虽然不少教师在新课改下已经注意到教学方法改进的重要性,并且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师整体还是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新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传播,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依然比较陈旧,个体“单打独斗”的教学研究方式较浓,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少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难以普遍推广。面对这样的情况,负责初中语文教研活动的教研室,就要切实加强对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导、组织功能,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联系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语文教学状况,制订出适合不同类型初中语文教育使用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师自觉地以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研究,并且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除了以上分析的问题之外,其实在不同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本地区的教学实际,认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

自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育界相关人士从各个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归纳出了各种教学改革措施。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材料进行了多方位的深挖和研究,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方式。本人认为重视单方面的教学措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对教学工作进行把握,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深挖和研究,这与新课程标准中重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相一致。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递“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新课标教学,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重点。文章从备课、课堂教学、课堂活动、课后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

教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为教,一为学,因此教学的备课阶段也应该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准备。这里的“教”主要针对教师,“学”主要针对学生。

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备课活动主要是教师将课本上的固有内容,依次拷贝到教案中,然后用特定的几种讲授方式将其串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将过多的注意力倾注在了方式的选择或者创新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导”,而要将“导”的工作做好,首先对将要“导”的对象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要对课本的文章的内容、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撰写该文章时的具体情况有所研究,做足以上功课,才能说是做到了与文章和作者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大量的阅读和查阅相关的文献,并与其进行心灵的沟通,从根本上对文章进行感知、赏析、重解、评价,最终形成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都反映到教案上,因此教案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另外教师的课前准备,还应包括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资料的查阅、对与语文教学相关联的百科知识的储备、对多媒体或其教学用具、教学手段的熟练等。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爱好兴趣、性格特点、思维逻辑、思想层次、各方面能力等等,因人而异,此所谓学情复杂,通过教学欲使每一个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必须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的相关情况了如指掌,课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提前有预测,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有系统的布置,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让学生打有准备之仗。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和学生一起预习,了解学生所想、所需,这样的预设,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有效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锻炼了教师本人,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同时把学习前移,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向 45 分钟要效益,可见课堂教学过程是多么的重要。这一环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的主要过程。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动学会其中知识,从而能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加上课前预习,此时可由学生归纳自己的所得,有不准确的,可留待后面集体讨论,之后由学生再次通过反复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透视其后面隐藏的内涵。放手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梳理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大胆让学生自己得出阅读理解的结论,这时教师不能靠边站,要深入学生中间,或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师生互融。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处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捕捉指导和点拨的最佳时机,使指导和点拨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快速的思维,课堂教学是一种高强度、创造性的工作过程 , 教师要在创设问题情景上多下功夫,吸引和感染学生。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应是学生自身动脑、动动的结果。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课上的活动尤为重要。语文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可有多种形式,如朗读、讨论、质疑、提供相关资料等,关键在于活动有序。有的语文教师担心权力交给学生,课堂将会失控,或者学生任意发挥,导致时间延长,预定的教学任务难以顺利完成等等。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是绝对自由的,也不是随意的,学生活动质量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安排与调控。教师可在课前按男女生比例、学生成绩优劣分成6—8人小组(前、后、左、右桌,便于课上交流),小组成员在粗读、精读课文时会发现不少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自行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再解决不了的,求助于全班同学或老师。学生讨论针对性要强,讨论要到位,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习惯。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虚心地辩证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能不断地体验成功,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逐渐得以培养。

四、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后反思

第4篇

一、前移教学关口,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沿用老一套,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在45分钟内填鸭式的满堂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如果教师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就难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前移教学关口,强化课前预习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升预习成效。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自己帮助学生拟定预习提纲的方式,进行示范,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主开展拟定,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预习方法。科学的预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读”、“思”、“画”、“写”的方法进行有效预习,“读”就是系统阅读教学内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思”就是对照预习提纲进行独立的思考活动,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是网络,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画”就是将自己认为应该强调的重难点内容做上标记。“写”就是独立做一做习题,检查预习成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预习成果,将预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内容摘记下来,一些学习要点也需要记录下来。

二、探讨学习难点,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重难点,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不能够依靠自己努力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活动的时间、效率达到最优化。这一环节要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只是教师自己对教学要求和教材进行研究的结论,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及时对确定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度调整与修正,使之更加适应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成功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开展预习之前就公布出来,在学生预习活动结束后,深入征求学生的意见。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不可能一一征询学生意见,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教师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中那些已经解决、特别难以掌握及其他一些未确定的重难点知识点等内容,以书面汇报的形式提交给语文教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难点,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成效。

三、分组开展探究,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强烈的学习参与欲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兼顾到这一点,就会丧失教学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将原本单项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双边互动过程。

分组探究教学方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在分组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揭示出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除了知识性学习目标以外,还要体现出能力型目标要求、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学重难点要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进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之更加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学组织环节,教师要注重关键环节的点拨与引导,不再将教学答案直接交给学生,而是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向与方式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深入,直至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同步进行。在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时间间隙巡视后进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实现班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推进。自主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对各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研究,及时补充完善,最终归纳出较为科学全面的学习结论,既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升华

初中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成效。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营造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童趣》时,我增加了“童年趣事”的讲述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诙谐的教学氛围中回忆自身的童年趣事,教学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更加融洽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都显著增强,引起了内心情感的共鸣,有力地提升了教学成效。

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体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如在教《故宫博物院》内容时,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博物院和他们直观感知经验不深的实际情况,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介绍故宫博物院的电视纪录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雄伟与壮观,并在专题片解说中受到思想的净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而且使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成效得到了极大提升。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就是教师教学的课堂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想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甚至是培养或者提升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的手段就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习,从而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或者提高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意识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国对于创新的话题已经研究了很多,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做到利用创新精神进行教学的工作人员还非常少,这就需要相应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对该问题进行关注以及研究。目前,大部分中学的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而对于创新式教学在整个学期内只会出现几次,这就使得学生对创新能力的学习不够关注或者重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经过中学的语文学习之后,只是拥有了课本上的一些死板知识,对于一些需要自己创新的知识根本无从入手。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讨论。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来完成,并不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坚持树立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名利思想进行根除。由于现在我们国家考核初中学生的主要办法或者途径还是让学生进行考试,之后按照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从而对相应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样的考核体系就使得大部分教师不敢去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确保创新性的教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最终可能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或者进步,所以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初中的大部分学校开始倡导教师进行创新性教育,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但是事实上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创新性教学方式只是在进行课程评估的时候才会使用。

从上面这些信息以及资料中,可以知道让相应的语文教师树立创新性教育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设计比较有特色或者有个性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语文水平上都是有差距的,但是国家在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只是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的综合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一般情况都适用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因此,对于那些有特殊状况的学生或者年级,教师就应该实行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教学目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那些比较有能力的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让那些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不至于感到语文课程学习难度特别大。

初中语文这门课程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用最新版的语文教材,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整理,经过适当的处理之后制定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为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的前期工作。

三、语文教师在培养或者提升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将语文课堂的结构进行创新性设置,只有让学生接受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才能够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或者提升自己的各种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都大同小异,然而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学校要求的不同,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堂结构的设计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将培养或者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素质做为工作核心。

同时,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对教师的素质提升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因此这项工作的实行不仅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的语文教师的语文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语文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进行相应的说明。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讲解寓言的文章,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需要将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内容以及该寓言的寓意这三个问题进行说明,但是有些教师将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再讲解了其余两个问题。然而,正确的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之后再介绍写作背景,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寓言寓意,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素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13-18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91—01

既然语文教育是一切教学的基础,那么在素质教育当中语文教学的份量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来谈谈语文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那么,语文教育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1)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验作品的美。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因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训练他们能够透过文字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因素的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譬如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的《药》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一连串的冷色调,“花白的头发”,“几点青白小花”,“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色彩的感悟,体会作者运用这些色彩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阅读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从教材佳作中,使我们领悟到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唐诗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辉煌灿烂。语文教育如果注意到这种审美素质的培养,那么,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正确人生态度,使他们在今后的长期人生经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可能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想像能力是现今学生必须具备重要素质。现在十四、五岁学生们的想像能力是最丰富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让他们能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知识的领域中遨游。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以针对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充分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握这则童话的主旨,以《皇帝回宫以后》为题,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如教《故乡》时,可以针对20年前后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出一个以《20年后的我》为题的作文,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注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如前段时期流行的新概念作文。所谓新概念,就是让学生挣脱传统作文模式的束缚,大胆开辟新路。我们最近的中考、高考题中也对创新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可起到一定作用。课堂教学可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弹琵琶”写一点与流行观点唱反调的文章,如让学生写“见异思迁赞”“沉默真的是金吗?”之类的题目,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作用。

四、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借助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运用否定之否定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信。所谓否定之否定,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置错误的结论,让学生从这里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如课外读物《警察和赞美诗》,可以故意的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结尾警察和苏比的对话是多余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探究兴趣。

(2)借助教学反馈,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教学反馈是发现学生心理消极倾向的较好手段。中学生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阶段,同时还面临着很多困惑。我们利用教学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消极心理,可以通过让学生写周记,写随笔的形式,让学生坦露自己的思想,对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出现的生理、心理的困惑,通过笔谈的方式给以解决,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乐观的精神迎接学习。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得与失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第一届课改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笔者在担任了第一届初中语文课改时期的教学工作后,又担任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体会颇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站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角度上,回顾初中语文课改既有得也有失。

(一)

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来说,初中语文课改都为高中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局面,为高中语文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课改开拓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带来了生机。

初中语文课改就像一块实验田,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播种。这实际上为教师们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创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便产生了。“教无定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合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等,这其中不乏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极大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经历过语文课改教学的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熏陶下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他们会给高中的语文教师们提出各方面的知识欲求,这势必会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的发展与变化,促使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活跃了,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改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双主体”教学关系奠定了好的基础。

新的教学理念中,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而初中课改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这一“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事实上,初中语文课改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学生的主体意识已被唤醒,这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为师生研讨问题,共同成长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

三、初中语文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活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章节,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丰富的内容,比如中国的京剧介绍、广告设计、设计导游词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发散的思维,这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已在初中阶段得到很好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再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初中语文课改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大量阅读、古诗词鉴赏阅读等,甚至在中考试题的设置上都对这一方面有所涉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初中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高中阶段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整体提高。

五、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①“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②初中语文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不以分取人,这为习惯了以高考指挥棒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做了一次示范,为高中语文的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可参照物。

(二)

但是,在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初中语文课改的不足之处,对于知识强调体验,对于基本技能却不够重视。

一、语法知识的淡化处理,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难度。

语文语法知识早已作为非考试知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课改教材中找不到一章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许多学生连什么是主、谓、宾都没有听说过,而这块极其重要的知识实际应该在初中时期得到补充、巩固、加强,但遗憾的是这块知识却成为盲点,因为这块知识的缺失使得高中的许多知识点无法讲透,特别是古文教学更是让教师头疼,教师只能生硬地将一些语法现象讲给学生听,而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更加不会举一反三。语法知识向来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它可以不是考试点,但却应该是知识点,而且应该是最基础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语法知识没有系统地学习的话,不仅语文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连英语学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课改中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工具性的重视不够。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③初中语文课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非常重视,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体验及思想上的升华,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应用文体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而书面表达能力尚不足等。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又增添了负担,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不少,但却无法将这些体验表达出来,这无疑没有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改应更具科学性,为高中语文教学铺好路、搭好桥。初中语文课改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针对教材的改进与研究,反思初中语文课改可以是我们在下一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中更具研究性、系统性。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这块基石的厚重与否,取决于我们语文教育者的努力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初高中语文教学定能成为一条线索明晰、流畅的教育过程。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西方文化;文化导入;初中教学;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是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本文提出了进行西方文化导入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论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对如何在巧用西方文化的前提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1初中英语中导入西方文化的必要性

1.1西方文化导入是语言学习的需求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讲,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文基础知识,而英语基础知识需要通过一定的交际才能够在实践得到更好地学习。而英语在实践过程中,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初中英语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够对西方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对初中英语的课程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2文化导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需要

对于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来讲,是能够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通过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日常中的普通交际用语进行熟练使用。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西方文化的导入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更加注重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为西方文化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3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国外等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对于学生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初中英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方式能够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必须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导入西方文化。

2西方文化导入课堂后,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英语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需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导入西方文化。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和论述,阐述了西方文化导入课堂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方法:

2.1文化导入的基本原则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不断导入西方文化,因此在导入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实用性的原则,对于西方文化来讲,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够对西方文化有着彻底的了解。但是,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需要对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常用基础知识进行导入,从而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第二,阶段性的原则,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入西方文化时,需要在不同的初中阶段,不断引入西方文化的不同阶段,使得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能够进行阶段性地提高;第三,系统性的原则,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主要是对英语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因此在导入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从而能够使得西方文化的内容和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

2.2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且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时,需要善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一般的中学来讲,很难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利用外教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一些日常英语对话的播放等等,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对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西方文化中;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英语交流环境,从而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导入,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3采用多种途径将西方文化导入到课程教学中

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有着多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西方文化导入进来,这一方式主要是英语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电影、PPT等形式开展的;能够让学生直接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西方文化的学习,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第二,利用课外时间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和补充,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来讲,不仅仅需要依靠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西方文化融入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来。

3小结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打下英语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将英语教学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策略。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用西方文化的必要性,进而对导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相信,随着我国初中英语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导入,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为初中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珊.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导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69-69.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方法 重要性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70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探究问题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反映人们现实与精神生活深刻性、广阔性、丰富性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得到熏陶,帮助其塑造精神和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学习领域,它的出现对于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加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解决语文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局限问题。其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也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并不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一)采用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探究,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取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适合的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中,了解和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在无形中就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并在探究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有所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难度也会逐渐降低,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已经被纳入课程教学的标准之内。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主要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结果或者综合性学习方法是否取得成效,而且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确定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逐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整体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长此以往,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重点设计、合作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关注综合性学习方法应用重要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学习方法。通过重点设计、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重点设计、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重点设计、合作学习这种策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对合理的教学设计,并突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当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语文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学习,是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工具,这也是语文教学课程本身具有的一大亮点。语言自身的实践性、现实性意识,都决定了其表达的思想和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采用综合性学习方法,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研究,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晏燕.谈综合性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9).

[2]方久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5).

第10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第11篇

【关键词】本土化;初中英语教育;建议

在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很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的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导致这些国家在自身的文化保护上加强了重视,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的主张。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全球化语言。英语语言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断的和异族语言发生着碰撞,出现了非常多的语言变体。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作为英语教学的大国就更加应该重视初中英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过程。

英语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也同样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产生了“中国英语”的变体,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现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融合。我国目前的初中英语学习者估计有几千万人,面对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发展,重视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已经是必然的。

一、我国当前英语教育的不足

1.强调标准化英语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很长时间都是采用的“英国标准”,重点主要是在英国英语和英国文化上。在最近几年来,美国英语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有着和英国英语同样的地位,甚至有超越前者的趋势。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语言三要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单向传播。

对于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来说,我国的大部分英语老师主要是对于学生所产生的语法错误非常的敏感,过分的强调学生在语言上的标准化,这种教学方式出现的结果就是注重了语言的形式,但是忽视了语言的整体功能。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母语语言和文化的不断变迁是我国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由于英语在我国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同时使用率很低,初中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有大量的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活动,从而不断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发展。

2.忽略中国文化的输入

我国在进行外语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为学习西方文化服务。从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教材主要是以英美社会主流文化作为学习的背景,和我过本土文化有关的风土人情、反映我国现实的文章非常的少。很多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学生讲述英语背景下的文化,让学生做到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完全的符合英国的文化风俗。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主要局限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和相关文化的介绍,在我国的初中英语教育上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依据,英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缺少本土化的背景资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变成了单向的、被动的学习者,只是单方面的了解和获得英美文化知识,没有意识向 外国进行我国文化的输出和弘扬。

二、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1.师生需要转变文化交际观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了解相关的环境。但是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本土文化的背景,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得不偿失的。我国初中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在谈到英美文化时就有着非常多的表达方式,但是在谈论本国文化的过程中却是词穷,这可以说是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弊端,在进行国际交往的过程中也不能将我国的文化更好的传输到其他国家。

因此,师生就需要建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进行文化互动,老师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共存的概念,建立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带动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学习,用我国文化不断地充实着英语课堂。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课堂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提高学习我国文化并且在同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输出我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教学中成就交流的国际化,避免英语学习对于 我国语言和文化的冲击。

2.教材需要融入本土化语言

在我国大多数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主要的语料是以英美等国家的文化作为背景的,缺乏了我国的文化因子和文化元素。所以我们在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包括我国的本土文化。在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能限制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应该将世界的优秀文化都融入其中。第二,对于我国的文化融入,不仅要有数量,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母语文化背景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接受,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焦虑感。

3.初中英语教学理论本土化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育研究者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分析国外的外语教学理论,根据我国的语言教学方向,处理好“对外吸收”和“立足本土”之间的关系。初中英语教学方法论应该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进行,不断的吸收相关的学科研究成果,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独特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师资水平等等,设计出符合我国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幅员辽阔,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发展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师开发教学理论有利于打破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促进老师对于自身的职业修养和课堂教育之间的反思,提高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12-01

一、差异化教学

初中英语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随着国际交流进程不断加深,初中英语教学的机遇和挑战都越来越多,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案,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传统老旧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差异化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新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实践教育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的差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从而使得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能兼顾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较高,一个良好的教师不仅应该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应该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具体来说,差异教学主要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是一种体外的差异;第二是学生体内自身的差异,这是一种体内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希望自己的差异能够被重视和尊重。因此,差异化教学是一种很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差异化教学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

二、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难点就是听说以及阅读,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差异化听说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很多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不好,词汇量掌握不够,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面临较大的障碍。为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初中英语教育的重点。在听说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初中英语基础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学生的差异化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比如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初中英语新闻、英文电影、英文歌曲的利用。比如通过收听初中英语新闻,可以提高对词汇的敏感度,从而提升理解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一些英文歌曲或者看英文电影,从最开始需要结合中文翻译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渐渐脱离翻译进行听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整个过程中要践行差异化教学理念,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学习资料,比如简单的英文歌曲、电影等,对于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的学生,则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内涵的文学作品、初中英语新闻等进行教育。在课堂教育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十几分钟或者二十几分钟播放一部有趣的初中英语微电影,使得初中英语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有利于进行初中英语学习的环境中,通过观看微电影,相当于经过了短暂的听力学习,可以使得学生的初中英语语感更强。而对于学生的口语训练,也可以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初中英语节目的利用,根据不同学生的口语基础水平,选择不同的素材,比如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对话素材,使得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对于一些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对话,比如一些新闻节目,这类新闻的主持人本身的初中英语发音很正宗,采访的对象也是多样化的,有纯正的美式口音或者英式发音,可以让学生对访谈对话的过程中领悟到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重点和关键点,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纠正自己发音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2、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也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阅读是初中英语口语以及听力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性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累积词汇量。当前很多学生的初中英语词汇基础比较薄弱,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感觉比较棘手。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单一性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只是将一些大纲教材作为学生的阅读素材,对其他阅读教材的应用较少。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的讲解和引导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后对各种资源进行阅读训练,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对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同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文学,则可以选择英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学习,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中英文对照的文学作品,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全英文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再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娱乐节目,则可以利用网络阅读一些娱乐新闻消息,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将网络中的那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传递出来,改变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中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形象。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实现差异化教学,对不同的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春山.初中英语差异化发展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