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九年级语文教学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教学计划 专题训练 分层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然而,谈到作文,许多学生可谓是“谈虎色变”,作文成了令他们恐怖而头疼的事。作为语文老师,我感到很无奈,也很惶惑。作文作为一项综合的语文能力、一项技能,它本身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来达成的,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本身出了问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查找原因,探询结果,以期在作文教学中有所突破。
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和一些同事、朋友讨论一些关于作文教学的问题,很快我便发现我们的作文训练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轻视。本来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应互为双翼,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教学,对每节作文课都缺少精心的准备,只是在课前头脑一热,临时抓一些材料、内容,便凑成了一节课。这样的作文课如何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又如何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训练呢?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一学期下来,竟没有上过一节像样的作文课。这又如何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
其次是作文教学的无计划性。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存在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问题。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每一节课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每一学期缺少系统性的训练计划,学年间作文训练的渐进的梯度更无从谈起。有时就会形成七年级训练的内容,八年级还要讲,到九年级训练的还是老一套。这样的作文训练即使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逐渐形成了构建完整作文体系的想法,并且尝试着制订出具体的措施:
一、制订完整的作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是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作文训练仍然以记叙、描写为主,学会详略得当地记述事件,学习对人物的描写与刻画,能表达真情实感,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学习抒情、议论的表达,初步学写简单的议论文。重视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有所创新。与七年级比较,文章的立意应有深度。
九年级强化议论文的训练,能写出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文。面对中考,进行专题训练。文章的思想应更有深度,文章在内容、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要求更趋完善。
二、进行专题训练
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点。如在七年级可进行人物描写、想象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训练;八年级可进行话题作文的立意、形式、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九年级可进行作文审题、组织材料等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点就是专题训练的内容。
三、分层训练
关键词:初中名著导读 阅读计划 激发兴趣 阅读方法 形成习惯
回顾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中考成绩的优秀与三年来学生们大量阅读名著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名著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巨大作用,同时阅读名著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指定了中学生每一个学期的必读书目,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中学生必须阅读的精神食粮。而且近年的语文中考当中,名著或者是近当代作家的名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阅读当中,而且名著考题也需要学生对文章情节有深入理解,才能较好地作答。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我们同时也会发现,现在初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乐意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一些名著。学生平时作业较多,课业负担重。他们常常会把看电视和玩电脑当作课外的娱乐消遣方式,这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中学,学生家庭环境大多一般甚至困难,家中少有藏书,家长也较少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因此,真正能完整读过名著的学生很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近经典,阅读名著,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制定阅读计划,设定目标。
阅读计划须按年级制定,详细至每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特别重要的是七年级。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不强,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准确地设定目标,让目标成为他们精神跋涉的前方驿站,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按计划达成目标。七年级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打下了基础,往后在八、九年级才能循序渐进,事半功倍。在六册的语文教科书中,规定了每学期必读的名著篇目,但在课文当中其实也提供了不少的可读名著。依据这些,我们拟定七至九年级的阅读计划如下:
制定每学期的阅读篇目后,还要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九年级的必读篇目不少,但九年级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可以把九年级的阅读任务放到七、八年级。比如,可以把九年级上学期的《水浒传》、《傅雷家书》放到七年级,把《格列佛游记》和《培根随笔》放在八年级,九年级上学期阅读《简?爱》。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加以灵活安排。在平常的阅读中,七年级学生每天要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因为学习时间紧张,阅读尽量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周末,平时让学生每天抽出15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必读名著。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或点评名著。
老师光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还不行,学生必须要落实计划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拟订一个可行的措施,比如每月阅读的篇目内容、每周的进度、每天阅读的时间等等,制成一个表格,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栏中,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作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阅读比赛,看谁读得更多更快。总之,在班级中要营造一种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能落实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
二、激发阅读兴趣,快乐阅读。
名著阅读是快乐的,名著阅读也是枯燥、艰辛的。要想快乐阅读,必须有兴趣做基础。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只有在活动中对某种事物萌发的情感,才会去学去做。”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最佳老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对作者、主要人物和情节作了简要的介绍,展示了作品精彩的片段并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有的学生仅凭兴趣看一下,或者在老师的讲课中快速浏览一下,而大多数学生是很少认真看的,很多学生就算看也是为了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或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主体与文本的距离,使之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
1.视觉欣赏激发阅读兴趣。
用影片片段也可以很好的激起阅读兴趣。比如播放《荒岛余生》的一个片段:主人公处于一个荒岛,赤脚艰难地走在水中,脚烂了,鲜血从红肿的腿脚上流出来。主人公咬着牙,脱下上衣,把他撕下,包裹在脚上,拄着棍子继续前行。主人公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才出现这一幕,学生都很想知道。这时候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同样,《骆驼样子》、《西游记》也可以播放片段让学生观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堂引入名著内容。用教材名篇之“点”带动相关名著之“面”。课堂教学内容里,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比如,学习课文《寓言四则》(七年级上册)就可以联系《伊索寓言》;学习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下册)就可以联系《名人传》;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九年级上册)就可以联系《水浒》等等。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了解,但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学生就会自然产生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走进名著。
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我班,语文成绩不突出,一定要让第一名,发挥带头作用,起到引领作用,敢于积极发言,努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学生的缺点在于理解能力差,对文章读的少,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课文无用,尤其是现代文,根本考不着,即使喜欢做点题,但对阅读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再加上不求甚解,阅读理解就成了难点。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对于写作有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还要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复习为主,练习为辅,考试督促;以学生掌握方法为主,教师讲为次;结合市教研室安排,学校实际,抓牢基础,狠抓阅读训练,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让学生搞好积累,把复习时的重点字词句,古文、古诗,名句牢记在心。并建好积累本,随时积累,养成好习惯。第二轮复习以阅读为主,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掌握方法,明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考试的"点",能做到理解准确,表述确切,清晰,回答到点子上。第三轮用时两周,掌握技巧,做好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8、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9、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10、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教学进度
(一)继续完成第六册的学习
(二)分册复习
1、复习重点: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古诗文。
2、复习难点:
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②了解三大文体知识。
③掌握文言文重点句子、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三)专题复习
1、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大概用时四周)
1)记叙文专题复习(2)说明文专题复习(3)议论文专题复习(4)应用文专题复习(5)古诗文专题复习
2、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
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四)综合训练
在两轮复习之后,我们距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必须把握训练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能增加考前的现场感,让学生能冷静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用时约半个月(两周)。
(五)查缺补漏
针对前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一些名篇的阅读理解,辅之以大量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坚决杜绝乱卷现象的发生。
五、复习措施
1、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半月。
2、以中考为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的指导,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
4、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6、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本学期九年级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本期教学时间约18周,用五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用时两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家等。
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一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三周时间)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六月余时)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九年级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五、冲刺阶段:培优辅差
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在抓优的同时,也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从而,让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所编写的一套全新的语文教材,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诗的激情2.文学魅力3.关注自然和生命
4戏曲欣赏5.古文诗词6.古文诗词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较感兴趣,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此外,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优秀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人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一般。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上好教材上的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轻松、对话交流、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
2.坚持在复习阶段充分发掘语文教材资源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注重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好小组的作用,把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最终归宿。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信息的时空跨越和交互反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养。
6、充分发挥讲学稿的导向作用和复习作用,使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也是复习迎考的好帮手。
五、主要教学工作
(一)在上期已经提前完成了一二单元的教学的基础上,完成九年级上册其余四个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任务。(略)
(二)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毕业水平考试的系统复习和模拟考试。(详)
这是本期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语文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因而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如下:
1、认真研究《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计划地进行两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创新地掌握知识,
3、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4、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
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5、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复习: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因而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文言文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和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积累,中考命题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穿行(每周2课时)。主要让学生写好记叙文、以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训练为重点。形成作文训练序列。同时让学生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复习
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优推中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全书共六个单元,二十四篇课文,两个专题,两部名著推荐,六个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本期尽可能早点讲完新课,可以的话,及早进入全面复习,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解读《2017中考说明》是前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力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同类校前茅,优秀率达到20%或以上,及格率达到80%或以上,人均分达到105分左右。
四、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两个班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共有83人,特别是1班后进生人数多,基础较差,提高成绩难度非常大。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在期末考出来的成绩及格率有上升,但还不够理想。再加上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五周,共计9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二是部分学生会还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力争进入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学校制定的目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辑意图,理清教材的文化内涵,摆正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二大四小”,即大型综合性学次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四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认真做好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用心融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的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学过程中明确一本书中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讲授这一点。教师的教学要兼收并蓄,有所取舍,尤其注重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教学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仔细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4.认真训练并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刊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加以借鉴,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要精心备课,尤其是要备好学生。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注意语文的整体性。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要灵活命题,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作文批改要尝试互批互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学生的水平。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第一课堂学习资源和第二课堂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乃至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分册复习查漏补缺,生字词的辨认书写,诗文背诵默写将是落实的重点。专题复时重在对语文表现手法等进行解读训练。模拟训练主要解决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应对上。
7.优化作业查、批方式,记录作业情况,一日一公布,一周一评比,做好教学落实。
12班和13班两个教学班的作业统一、进度统一,教学方法力求有个人特色。和别人多交流课堂实录效果,整合课件,创新教法,及时进行教法调整。
8.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针对中考作文要求,进行作文应试训练,侧重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写出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
注重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讲究文面,讲究写作的形式的包装。
9.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10.认真搞好中考总复习。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把不爱学习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乐学、好学、善学,争取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奋斗目标
在2017年中考会考中,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和人均分三项指标力争达到全县同类校前列,完成教学任务。七、教研课题本期力争使自己主持研究的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考作文实效性训练研究》顺利通过上级教研部门验收结题。
八、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具体见备课组统一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
1-9周下册单元课文教学
10周左右期中考试
11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
12周记叙文阅读训练
13周说明文阅读训练
13周议论文阅读训练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失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听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受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利用口头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口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除了个人交往的便利之外,它还对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树立正确的语文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训练。
一、明确口语教学目标,精心备课
对于初中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七、八、九年级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交际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地进行人机沟通,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口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适合他们实际能力的活动目标,切忌目标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要以具体的目标促进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教师还要多查阅一些与活动相关的资料,进行校外活动时做好相关事宜的联络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学生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是如此。初中生在每个阶段的训练都是不同的,相互联系却又有所侧重: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攻克他们的心理,因为七年级学生大多比较害羞,还没说话脸就红了,与人交流时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让学生敢说才算是打开口语训练之门。八年级学生已经比较爱说,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能力的训练上。九年级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要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上,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利用肢体语言增强语言的强度与表现力。
二、明确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要求
在口语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本次训练的任务有明确的掌握,可以利用提出要求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如教学《莲文化的魅力》时,笔者要求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搜索与莲相关的知识,并背诵一些与莲有关的古诗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有话可说,根据这一课题使学生对与莲相关的作品形成初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再如,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活动时,笔者将多媒体运用到了教学中,为他们播放一些与母爱相关的视频,并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通过独特的视角体会母爱,探索母爱的真谛。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说出几件与母亲关怀自己的事件,他们对母爱的感受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逐步加深。
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训练
1.以经典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当这种欲望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就会有无限大的能量产生。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方面,笔者采用的是一些有趣的范例,如古代的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故事、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以及近代的万隆发言、列宁的即席演讲等。这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外交家以独有的风采、睿智的思维、绝佳的口才使学生深深地折服,在敬佩之余也明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道理,不仅古代如此,现代也是这样。看到名人的事迹与口才,学生会产生膜拜之感,虽然望尘莫及,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说话是多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能说会道”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2.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吸收率相比其他教学形式而言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堂发言和分组讨论的机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这种训练形式是初中生经常采用的,也是最基本的训练形式,它经济实用,能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无论采取的是师生对话还是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首先要学的都是倾听,只有把握住讲话者的思路与要表达的内容,随后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组织,怎样说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才能顺利完成由听者向说者的转变,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
在学生进行发言时,教师要指导他们的声音和吐字,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给听者顺畅、流利的感觉。发言要有条理,神态要冷静、端正,不能慌慌张张,也不能做小动作。有些学生会有一些口头禅,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力克服,使学生说话干脆利索。
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训练的方式,如复述、朗诵、角色表演等。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坚持,长期进行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奠定坚实的口语交际基础,使口语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采取有效评价,激励学生
【关键词】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形式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才可以学好语文,怎样才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摆在许多语文老师面前急需处理的问题,也成为了他们持续研究及探讨的方向。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透过各种形式以及途径,让教学水准得到最好、效率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透过有效教学可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实现教学规定的目标,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一般包含了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明确让学生透过不断的努力而实现目标,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具有高效比,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经验背景相结合,通过反思性教学,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教学,采取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具备了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给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关联到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乏味,延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学内容毫无乐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出现厌烦的情绪,教学效率无法提升。
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例如: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异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一定会为乏味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一股新的活力,一定会为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非常大的改变。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地开展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成为了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已步入了青春期,所以在教学活动里,老师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里,要将学生隐藏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出来。其次,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教学活动里,要完全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的影响。最后,要在语文教学里提倡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里建立自信心,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并且,语文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里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2.透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里,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设置悬念,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拥有巨大的热情进行学习,也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和课内有关的珍闻轶事,必要时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等。透过这些珍闻轶事和小影片等,学生可以明显地提升学习的兴趣,自觉地进行参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为课堂添加趣味性
初中生生活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革新,为语文课的课堂添加一些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令初中生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初中语文老师如果是通过提问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讨论环节,透过提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言,论述自己对“父爱无言”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里通过提问法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让课后作业多样化
课后作业是验证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的准则之一。以往的课后作业形式大多是理解生词、背诵课文、写话题作文等方式,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明显下降,课堂效果在课后没有保障。如果是将课后作业采取灵活设置,将课后作业开放化,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通过当代科技给语文课堂添加一丝新的气息。追寻真理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可是只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寻和探索,就一定会成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持续地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持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应用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及作用分析
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的速率和教学的内容,认为只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足够多的内容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事实恰恰相反,只注重速率而不注重情感的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开发,既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低年级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高年级,且在年级的高度与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之间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反之,则越来越高。
其次,许多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抱着“上课与不上课差别不大”的态度,认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总体成绩的提升并无太大作用,而诸如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才是他们的关注重点。
再次,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采用自己看书的方式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而非由教师讲授,他们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自身的学习十分困难,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相距甚远。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学生感情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对情感教育的了解,将其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使其乐于主动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第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通过自我发现与探索,主动完成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第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进而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方、学生为被动方的教学方式,以背诵、抄写加深学习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了“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非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前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应用策略:
(1)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都应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使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从而通过自身的探索实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一旦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选择者,就会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促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而在情感上拥有较强的满足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教育法,即鼓励式教育,使学生在表扬和鼓励的环境下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
(2)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教材是诸多语文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将教学经验中的精华部分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的一部集智慧与心血与一体,融知识与情感为一身的教学资料。语文教材中不仅包含丰富的教学知识,更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是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完美融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都选用古今中外的精髓名篇,并且大都是注明作者用以抒感的经典作品,可谓是“内心情感的结晶”。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作者鲁迅在书中有着细腻的情感描写,所呈现出来的并非是冷淡、枯燥、无情、乏味的文字符号,而是打动人心、极易产生共鸣的细致描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彼此之间分享心得体会。通过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课堂教学并非以向学生传授教学大纲内容为唯一教学目的,与传授教学大纲内容同样重要的还有为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而在此过程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可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出合理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如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料即为语文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找出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生活现象、具体案例等,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红楼梦》的对话艺术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一段有关《红楼梦》的视频片段(可以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亦或是黛玉葬花的片段等等),使抽象的形象以及舞台效果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其引入作品的特殊氛围之中,使其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
(4)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都相当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的条件下,充分开展情感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情感教育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延续情感教育。如在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西游记”鉴赏一节,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品片段重现”的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像的形式上交作业,对于条件相对欠缺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录音的形式上交作业,这样,也可以实现对作业形式的丰富。
三、结论
初中语文教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思路,强调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从教学内容入手,渗透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改革作业方式,延续情感教育”四方面提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参考文献:
我校共有学生140人。学生多渠道。学生素质普遍偏低,书写与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缺少尖子生。面对当前的中考形式,要想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尽最大努力培养尖子生,抓好中游学生,力争在第二档上有所突破,尽量减少差生数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成绩,以保证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两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两册共有47篇课文,10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学期,进行复习。第一轮,紧扣教材系统扎实的打好基础;第二轮,专项训练,基础知识、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针对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第三轮综合训练,整体上训练学生素质,答题技巧,应考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阶段性检测,严格按照中考标准出题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深挖学生内在潜力。
5、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6、现代文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规律的总结,找出规律,找好规律,在训练中学生加以应用,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7、古文教学,背诵要牢固准确,加大检查力度,以达到最佳效果。把课内的词语含义、句式、情感等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上半学期学习上册
第一周: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二单元
第三、四周:第三单元
第五、六周:第四单元
第七、八周:第五单元
第九、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下半学期学习下册
第十一周:第一单元
第十二、十三周:第二单元
第十四周:第三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第四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第五单元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一周:复习六年级上册
第二周:复习六年级下册
第三周、第四周上半周:复习七年级上册
第四周下半周、第五周: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六、七周: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八、九周:复习八年级下册
第十周:基础知识、古文专项训练
第十一、十二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十三周:作文专项训练
【关键词】 技巧;心理;兴趣;训练;策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展的要求。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大家都知道,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人如果听别人说话而不能快速作出反应,就难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势必会在现代生活中处处碰壁。即使你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即使你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很难过用人单位面试这一关。实现四化,建设两个文明,需要大批专门人才,更需要有口才的人,不仅日常生活离不开它,而且在传授知识、传递信息、洽谈业务、处理问题,以及做复杂的思想工作等方面都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2 教给技巧,学会倾听
首先,要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些技巧:①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正确,不能出现歧义,要力除粗语俗语和语病。②要思路清晰,说话层次清楚,要有一定的中心,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语言要得体,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不要闹出笑话,避免陷入尴尬困境,被人耻笑。④要态度端正,举止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表达效果。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会说不如会听,只有善于聆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洞察对方的心理,恰到好处地应对,促成有效地交流。听的人要尊重对方,对人有礼貌,要专心,注意听出内容要点,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如果学生不会听,听话不集中,抓不住要点,似听非听或听而不闻,则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
3 诚恳鼓励学生,改变怯场心理
青少年的自尊心极强,对此,我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对于羞怯、不爱说话的学生,我努力激发学生说话的冲动,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愿说。对于胆大、敢于发言的学生,我则给他们具体、有效地指导,使他们会说、善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自我需要、真实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听自己愿听的话,使学生想说、敢说,勇于交往,充分展示个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乐趣和自信。
4 创设交际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才能为口语训练提供场合、对象、目的等具体条件,从而使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设计话题,合理拓展,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装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一吐为快的欲望,让学生装兴致勃勃地去交流、去体验,获得审美感受。口语交际情境的设计应该具有真实性、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我综合运用了环境营造、语言描述、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图片展示、录像或多媒体等方式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5 保证练习的次数,丰富多彩的内容
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课文每一单元编排几次训练外,我还利用课前三分钟常规练,课内注意多提问,还让学生进行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和口头作文等。还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如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学说绕口令、讲故事,进行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近来,我又让学生自由组合语文学习小组,让这些小组成员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以一人主讲内容,其他人提问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其回答。内容、体裁不限,可以演讲“介绍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可以讲故事,可以讲笑话,可以介绍某一物品,也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介绍新闻、评点时事、针砭时弊,还可以选取生活中的接待、劝说、拒绝、赞美、批评、慰问、致辞、借物、问路、销售等话题进行模拟日常生活训练,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更正,取长补短。 “三天不练口生”,我相信,在不断练习中定能逐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每一次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进行训练,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例如,我教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的“自我介绍与提问”时,我让学生说自己的姓名、籍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或特长、理想,或特殊经历,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他所讲的内容进行提问,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最后教师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得以升华。又如教第三单元“说家乡”时,我先让学生上台说家乡的风景、风俗、历史、建筑、交通、环境、饮食卫生、人文景观、名人轶事等,其他同学点评;接着让学生说说如何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建设美好家园;最后让学生用一句最美的话赞美家乡。再如,“漫游语文世界”专题,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即公益广告集锦、新词汇网页、错别字门诊,让学生选择活动,分组完成,学生必须先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向图书馆,经历课外搜集、筛选信息,课上交流信息过程。
7 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学生小王与小郑因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当我询问原因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个儿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分别对小王与小郑两位同学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与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宽容的教育,又让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8 讲究教学策略,注意训练梯度
我们感谢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关怀,珍惜这份宝贵的资源,在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把远程教育从一个新鲜事物渐转变成师生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现将我校两年来的远教工作情况简介如下,诚恳的希望与各学校交流切磋,共同进步。
一、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谢宝谦担任组长,以副校长和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主任、学科组长、计算机教师为成员。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整体统筹安排;副组长主要抓好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各成员分工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2、各项制度逐渐完善,管理力度步步加强。学校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但是,使用初期,由于老师们对远程教育设备操作技术不熟练,使用难度大,表现不够积极,致使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学使用率低,大部分老师对于远程教育的使用还没有尝到它的甜头,更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再加上没有经验,一开始管理不到位,引导使用也不到位……
针对存在的实际情况,学校及时组织教师会,做好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明确使用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景和意义,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明白今天的教育教学已进入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时代。必须使信息技术充分服务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明确规定,利用两年时间,全体教师逐步掌握这个技能。做到人人会用,个个达标。学校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制定了各室的使用管理规定,这些制度包括《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等等,制度讲究实用性,并将制度张贴上墙。然后,组织全体教师会学习使用远教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求远教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对机器设备每周检查,每月向校领导汇报,及时进行维护与保养,对设备是否完好等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处理。第三,规范设备的操作管理。为了避免造成设备的人为损坏,学校组织了多次培训,对于各种模式的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悉心指导,并严格规范,要求每一位老师像爱护自己的电脑一样爱护远教设备。由于学校重视,措施到位,远程教育设备得到了充分使用,真正为教学服务起来。
二、资源管理科学完善
1、远程教育的实质便是通过远程卫星接收系统把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的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空中课堂、分段分年级的各种教学资源、优秀课件等)接收存储起来,并充分地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因此资源的接收、存储、整理、使用成为这一建设项目的一项主要工作。科学地使用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这一项目建设工程的首要。我校安排专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师作为设备的管理员,负责资源的接收、储存、整理、分类、指导使用等。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及时下载更新资源,并分类登记、储存。学科骨干参与完成资源的选择使用
②、按日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③、设备出现故障不能自行修复是应及时向上级电教馆报告。保证设备专项用于接收下载资源,不挪作他用。保证设备使用安全,不发生安全事故
④、将全省统一制定的《资源接收使用管理制度》装框悬挂,按日填写《资源接收登记表》,填写《资源使用记录表》,编写《资源目录》。
2、科学使用资源,服务于广大师生。
资源接收、储存完成后,资源的应用成为远程教育的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计划是:
①、定期组织老师收看远程教育节目,要求老师作有相关的记录。
②、教研组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资源应用教研活动,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③、主要学科教师每学期每人开展资源应用公开课教学,不少于5次,要求有相关的教案,活动记录。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为了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分层按不同的岗位,有的放矢的培训教师。
1、远教管理人员的培训。远教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培训,并认真做好培训记录。同时,每学期都有对教师全员培训的计划和总结,对教师开展培训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按有关要求做好了记录。
2、教师全员培训。把我们现有的资源(多媒体、微机教室)充分地利用起来,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参与电脑方面知识的培训,开展对本校教师的全员培训,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让老师多摸一摸电脑,找一找这方面的感觉。同时每周四的教研活动要求老师们轮流利用多媒体课堂,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内容,以促进老师们的课余自觉进修。?
3、培训成果。通过开展培训,大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业务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出现了一批能熟练操作的中青年教师,一些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制作课件的技能,近两年我校参加市评优课的教师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授课方式,远程教育以其资源丰富、所用媒体众多、教学思想新颖等特点深深吸引了每位教师,开始在我校掀起了应用的。现在我校的四个多媒体教室已是供不应求,所以我校决定又在九年级六个班全部装上多媒体,以满足老师们的上课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老师们的热情和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必然会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而我校也必将成为一所有着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一流的学校。
四、更新理念,服务教学。
(一)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远教资源的确是为我们的教学铺就了一条高速公路,但是,公路修好了,老师们的思想如果还停留在赶马车的位置,那岂不是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还会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当务之急!!这需要学校的支持、引导、促进、推动!!我们作了如下工作:
1、硬性规定,督促转变。如,学校每一学期的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中,把课件的使用列为重要的一项,占10分之高。每学科每月至少有一名教师讲多媒体公开课等。每周周四教研课的主讲老师要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己的交流内容等等。
2、学习引导,帮助上路。
先把东西送到老师们手里。学校对远教下载的教学资源,分类整理,刻录光盘,并保存部分优秀资源在服务器当中,然后由各科老师去挑选筛选……同时,学校还在K12教育教学网站和育星教育网购买了点数,为老师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种教育信息。尤其里边有许多的名家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精彩报告以及一些优秀课件,大大开了师生的眼界,节约了许多备课时间,使资料搜寻变得简单丰富。不要说使用,就是老师们搜索寻找的过程,就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二)用教改教研推动教育资源的使用
学校可以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怎样才能让老师们积极主动得去利用这些资源呢?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目的是让教学资源服务教学研究,让教研活动推动教学资源的利用。对此做了如下尝试:
1、引导激趣。如:2006年,正在热播《百家论坛》,《探索与发现》《科学》等优秀节目,师生们对这些节目都十分喜爱,于是正好利用远教设备,把这些优秀节目引入了语文教学课堂,一下子激发了师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许多老师还自己直接去借用或购买光盘,利用DVD和电视展开学习和讨论。一时间,易中天、于丹等成了师生议论的焦点……
另外,数年来,校园网络小说充斥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们想方设法偷买来这些书,为躲避检查,可以撕成薄薄几页夹带在课本里边、篇子里边、暖气片里……学校老师屡次检查,也难以斩草除根,稍一放松,就会卷土重来。这些书多是玄魔、武打、言情……里边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一旦入迷,就会深坠其中,难以自拔……单凭堵决不是办法,咱们上有政策,他们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仗么。于是学校把工作放在了正确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上边。一是为学生购置大量健康书籍,二是通过远教平台激发引导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比方说通过观看易中天的讲演,引导学生阅读探讨三国的内容;通过用餐时间,播放我国地传统评书《岳飞传》《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以期正确导引学生的阅读方向,健康学生思想。
2、观摩学习。老师们的热情有了,但是多数老师心里没底,对课件的使用,网络的整合教学存在畏难心理。于是学校又组织了一部分骨干教师上多媒体、网络教学示范课。供大家研讨学习,然后,又用传帮带的方式,由骨干教师带头,帮助新手入门……
3、集体备课。2007年,随着学校规模继续扩大,学校不断有新老师的加入,130多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都参差不齐,但是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年龄多集中在二十五至三十五之间,思想不会僵化,学习能力较强。同时,也由于全国语文教改的力度大,而我们却刚刚开始按《新课标》的要求考试……鉴于以上这些实际情况,学校决定从“语文”入手,作为一个大的教研课题,起动语文大型集体备课活动。而集体备课的要求,首先就是放下你以前的老教案,老经验,不再依赖手头的教参、教案,而是要到远教资源、书籍、网络中去寻找、去发现与课文相关的好的资源和优秀课件、教学设计、甚至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然后,同年级也就是同教研组进行筛选、提炼、修改、加工,准备出你认为最好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等等,打印成册,共同使用这份设计进行教学,教学完后,及时把得失总结到自己的教后记当中,这样既可以为以后的使用者作参考,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在教研中加深加宽了对教材的理解。我们的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也不仅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智慧,而是无数个人的智慧。
这个活动先从语文教学开始抓起,语文又以九年级为龙头,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试行操作,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弥补改进不足之处。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又从九年级推而广之,直到小学一年级都已经正式启动。
活动很快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对电脑十分陌生、甚至从不上网、打字都很困难的老师都从一点一滴开始学习,当他们把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课件搬上课堂的时候,学生高涨的热情,课堂内容的充实,让许多老师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武器,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呢。
在语文学科的带动下,数理化、综文、英语都不可控制得加入进来,一时间,所有闲置的电脑都忙碌起来,多媒体教室根本不用规定一周上多少节,三个小多媒体教室天天排得满满当当,谁想上课都得提前排队,几乎要抢起来了。实在紧张的时候,有的老师甚至利用早自习的时间也要上。电子备课室里看到的都是忙着查找资源的老师们,玩游戏聊天的现象一下子没有了。U盘也一下子成了最宝贝的东西,好多老师都自备了U盘来使用。学校看到了老师们高涨的热情,当即做出两个决定,一是为九年教室全部装备多媒体,二是为每个老师全部配备一个U盘。
4、踊跃报名培训。师生的热情都激发了出来,才发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老师们不分年龄,都十分渴望能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真正掌握这个武器。比如,下载的课件,不对自己的胃口,怎么修改呢?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PP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运用,老师们怀着期望的心情去参加学校、以及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5、初步收获。各科教学资源积累日见丰富,老师们教研气氛浓厚,学生们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出现了许多节真正的快乐课堂。尤其可喜的是,我们不出门就能和名师对话,向名师学习。拿语文为例,许多语文老师在网上“认识”了李吉林,学习了他的情境教学法;认识了于漪,领略了她的大家风采。认识了钱梦龙,学习了他的导读教学法;认识了李镇西,亲自聆听了他生动的课堂教学;认识了窦桂梅、宁洪彬、欧阳代娜……这些教学专家、教改先锋们让我们的语文老师豁然开朗,大开眼界。引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新课标接轨,走上了一条迅速发展的道路。我们的一部分骨干老师,也已经试着把自己的论文、课件、随笔开始发到了相关的教育网站,进行交流共享。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和能力都大幅度提高,我校的刊物《清风》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迄今为止,已有数篇文学作品在省级刊物上正式发表。
6、全面推广。我们学校是一所特色学校,除文化课外,还有音体美的专业训练,多方面素质教育的培养更需要广泛的交流学习,我们正在试着利用空中课堂等远教资源更新我们的专业训练教学模式,不出门就把专家请进了课堂,不出门就能向高手学习,和高手过招,并且能够把我们的创造性节目向外界推广,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
五、灵活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多学一点电脑知识,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趋势下不落伍,除了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外,我们还大力支持师生的网络整合教学,即利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亲自去筛选整理需要的内容,并输入微机,利用网上论坛、电子邮箱等进行交流共享,同时,再由老师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课堂进行归纳讲解。我们的典型课例如《肖像描写》,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收获颇丰。
六、问题反思与措施改进。
远教资源类型丰富,硬件资源主要是电脑和投影仪,DVD和电视机;软件资源主要是教案、课件、教学实录、优秀课例等。随着远教资源推广和使用,渐渐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及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等优势,赢得了老师们的青睐,并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但在交流使用远教资源一年多的探索结果时,许多老师却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如在教室来得稳当扎实。同学们喜欢上远教资源使用下的多媒体课,特非常有兴趣。但课后检测时,发现成绩并不高,效果并不理想
反思原因,是我们的教师使用远教资源时出现了如下问题。
1、唯“远教硬件资源”独尊。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甚至上课时一点板书也没有,完全以多媒体代替。
2、课堂教学受制于“远教软件资源”。
常有一些人怕麻烦,或者会,就不愿意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设计教案、不愿意对远教课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为图方便,不仅照搬远教资源中的教案,而且原封不动地使用远教课件。因此,上课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远教教案的思路上来、引到远教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整堂课以“远教资源+教师”为中心,似乎还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就把远教资源的服务性变质了。
也就是说,使用了远教资源的课堂,仍然是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课堂!我们应当通过对远教硬软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措施:
1、合理地使用远教硬件资源。
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幻灯的图片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远教资源中计算机、投影仪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虽然大家都说远程教育设备“宁可用烂,也不肯放坏”,但这“用”还是应当有所讲究。如果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室只为看几张图片、学几个生字,那不如让学生在教室里看挂图,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如果只需要光盘课件上课就行,那就用DVD和电视机。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跑来跑去耽误时间,浪费精力!如果要让学生看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那就去实验室。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操作细节的把握。在选用教学媒体时,我们应当将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各尽其能,而不应一味追赶时髦。
2、不让多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多地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
3、合理地使用远教软件资源。
用于课堂教学的远教软件资源非常丰富,有配套而来光盘,还有卫星上发送来的IP数据资源和电视节目中的同步课堂。这里面就包括有教案、课件、课后辅导、课后提高、练习、优秀课例等。虽然这些都是比较优秀的资源,但我们应当考虑它是不是就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IP数据中,有的课文是两份课件。虽然大体相同,但教学的流程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选择。对于远教软件资源,我们在“拿来”的时候,应当有所选择有所扬弃!
在使用远教软件时,我们应当做到不以课件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不以课件的范读代替学生的朗读。聆听远教课件的范读或是情景朗读之余,我们应当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读,逐渐获得更多的感悟,逐渐提高读的兴趣和能力。不以名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远教软件资源中,小学语文、数学都有《特级教师辅导》,它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了讲解。因为觉得特级教师们已经讲得够透彻了,我校部分教师就把直接放给学生听。我认为这样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为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着,没有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没有表示出自己的疑惑。长此以住,学生们定会产生不愿动脑筋、不愿思考的惰性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激趣;策略
有人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并且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配备了《语文读本》。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外阅读逼向了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使语文学习的空间日趋狭隘。由于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使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匮乏,使语文教学形单影只,孤苦憔悴,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泰州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经典浸润人生’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以上是我对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举措,也是我对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殷殷期盼。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智仁勇,贡泽培,杨瑗.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M].教育科学,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鄂教版
初中课程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涉及到语音、文字、语句、修辞、文章等内容,可以说是发展学生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媒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脱离了它的人文教学特点,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很多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没有使语文真正发挥其效能。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交流互动
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语文授课方式,但是很多教师依然使用单一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整个课堂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有的语文课整堂课都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者,缺乏课程参与度,没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这种课堂过于呆板,死气沉沉,缺乏民主、活跃的学习和教学气氛,学生有想法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又个性也没有展现的可能,师生之间的交流极度缺乏,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听课情况,不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问题。
2.实践课缺乏科学设计,影响教学效果
鄂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之后都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课程的教学也是要理性把握的,很多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但是却缺少对实践活动课的科学设计,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语文的实践课就是游戏,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因此干脆就跳过这一步,很多实践课都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利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教师对课程标准缺乏研究
我市新课改实行之后,很多学校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为了让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尽快了解课改课程,及时调节讲课方法和讲课内容,通过听讲座、听报告、听示范课等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新课标、新课程培训,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教师了解教育部的政策,及时适应新课改要求,更快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这种集训的方式也使得教师无法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和领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新课程进行细化把捉,很多教师甚至连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要求都不知道,甚至由老师认为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加容易了,教师更加轻松了。而且,新课标实行之后,很多教师认为新的就是最好的,旧的就要完全抛弃,其实,这是一种极端的想法,只有在传统教学的优势基础上进行有效方式方法的引入才是科学的方式。
二、以上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1.坚强师生交流与互动
老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做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学生可以就问题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这种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氛围可以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身在语文课堂上的价值,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他们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和课堂活动。初中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重视,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性格心理特点等,在互动交流中,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拔高性的问题,而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则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在交流过程中给与其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对于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与之进行课堂交流,而对于那些较内向的学生,教师也要多鼓励,给其适当的发言机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宜强求,以免因此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2.改进语文实践教学方法
语文实践教学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实践,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例如,在“走进戏剧”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茶馆》中幽默的情节安排和让人哭笑不得的人物行为让学生有所思考,话剧的沉重主题也让学生有所领悟。读者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茶馆》进行模拟表演,同学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涨。在科学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一次“科学的利弊”的辩论会,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正反方在辩论时旁征博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习活动安排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设计活动。例如“走近鲁迅”这一主题的活动就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笔者就首先给学生推荐了《朝花夕拾》、《呐喊》来阅读,这两本书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算是比较好把握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难度也较小,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不会无话可说。
3.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后的教材,深入把握课本的教学重点和新特点,把握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理念,明确授课的阶段性目标和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同时要细致了解新课标对考试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例如,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是按照文本内容来分类的,基本上每一章都有一个明确的内容主题,如果教师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讲解不同章目的时候安排不同的写作训练,在讲童年趣事这一主题章过程中,学生自然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有所回忆,同时各篇课文的辞藻、语句、文体表达方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讲完这一章之后便可以给学生布置童年趣事方面的作文,教师要在写法、结构方面给与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文体写作。
教师不要为了求新而求新,求新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忽视这一点,则“求新”就会适得其反。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跃,课程设计也要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安排,例如《七根火柴》,其重点在于人物语言、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却阅读和体会,所以笔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阅读完之后,由学生回答问题:请你描述一下无名战士,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呢?文章中那些地方有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在细心的阅读中比较准确地把捉了我提出的问题。
三、结语
新课改后的初中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原因,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改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寻找新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提高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这项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性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教学课程的前提下,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的讲解
要想进行高效的阅读,就要对文章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品味,提高阅读效率。从总体上来说,阅读的大致步骤可以包括初步浏览,在这一过程中要了解文章作者的个人信息、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相关注释等;初步阅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粗略划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深入阅读,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分析,反复推敲品味,感悟作者的寓意;自己思考过后,要大家进行思想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从各种不同文体来说,又有不同的知识和方法。首先最常见的是记叙文,它一般有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基本六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常用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不同的写作顺序会产生不同的行文效果。在记叙文中,往往多对人物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增强真实感。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在一段描写中,就深刻表现了孔乙己的特征。即使没资格坐着喝酒,仍然穿着长衫;即使衣衫不整,却仍然满口的之乎者也,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即使很穷,没多少钱,还在给钱的时候,将钱“排”出,想证明自己不缺钱。这就很好的表现了孔乙己这类人的不堪和落魄,同时也很好的表现出了作者对他的无奈和对当时社会的辛酸之情。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主要用于对事物或者事理的客观性描述,语言具有简单、平实无华、准确、严谨的特点。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这三种,其中逻辑顺序又可以分为从整体到局部、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概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等几种情况。常见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等。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总分式,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这三种,其他结构形式还有并列式、递进式和连贯式。为具体进行说明。其他常见的文体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小说往往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故事性强,也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由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组成。散文的特点则是形散神不散,注重抒情方面。诗歌可分为现代诗和古代诗,这两种诗具有不同的形式结构,但都具有语言结构简单、语意深刻的特点,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韵律和音乐性。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倡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多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可为了追求教学而把学生统一化。但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尽量避免学生走弯路。
所以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作业,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样化、多侧面、多形式的阅读作业更能够改善学生的阅读心态,更能影响其阅读行为,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作业形式:一是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诗歌、读新闻、讲故事、说笑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读书手抄报的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我要求学生要加上自己的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可按照内容设计不同的栏目,并进行排版和美术设计;三是结合阅读课,完成每学期的名著阅读任务。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我要求学生精读一本、略读一本。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著,收集、整理与原著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相关资料,完成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四是要求写日记或周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将其形成文字。倡导学生做的一项阅读作业就是写日记或周记。
形式多样的阅读作业设计为学生终生的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面,积累素材,更方便的应用到写作中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学修养。另外,生活也是一本很好地教材。现在,一些题目往往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想做好这类题目,就必须要留心观察生活。而且,语文的学习就是要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读好生活这本书也很重要。
初中生的语文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整体素质。采用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