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纲要求

小学语文教纲要求

时间:2023-07-27 16:2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纲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纲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识字量 课时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79-01

1.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小学课程设置中小学语文课的课时数在逐年减少,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识字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更有甚者低年段识字量要求在目前却居于历史以来最大值,众所周知识字教学要靠充足的语文课时量来确保的,这就形成了小学语文现时课时数与小学语文大纲要求的识字量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突,而且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当代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刻关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要理解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小学语文现时课时数冲突现状及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容乐观处境,另一层面就是要寻找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教学成效的新的思路和办法。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量的确定需要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及专家给予切实关注与深入研究,因为不适当的小学语文教学识字量及逐年不断增加的识字量已经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了。

小学语文教科书特别是低年级教科书本身的字量特征及识字教学的现实操作都呈现了明鲜的“金字塔”特征;字种特征中的次常用字、非常用字却大量的存在;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所选字种与其他学科所用字种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不应该的,为更好地为其他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服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着眼点要站得高点,研究视野要辐射小学教学中的整个学科教学领域。

2.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路方法

面对小学语文现时课时数与小学语文大纲要求的识字量之间这样的处境和矛盾,我们就要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2.1立足教学实践,引入教育常用字用字

所谓教育常用字,是指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这些汉字的掌握与否对于学生的科目学习和书面表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众所周知,我国有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表。从我本人几十年教学经验中感觉有一点最值得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和专家去思考的问题:小学识字教学应该教哪些汉字?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常用汉字表了,应该立足教学实践研究参考教育常用字情况。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识字量的规定,一直以来是根据常用字表确定的,有的是2500字、有3500字还有确定的识字量是3000字的,而这些常用字表是怎么确定的呢?这些常用字无论是字种、还是字量它都是根据成人生活经验而定的,也可称为社会生活常用字,,而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字种和字量则缺乏理论依据和深层面的研究,并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国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无论是在字量、还是字种的选择与年级分布方面都有待于从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和专家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因为小学语文课的现时课时数是逐年在减少,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将引入教育用字,并将教育用字的年级分布进行整合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可以把它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首要宗旨,已经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了。以此来节省小学语文的教学时间,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已达到更好地配合和促进小学生的各个科目的学习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需要。

2.2强调小学课程各科目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效整合

2002年秋,全国农村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近年来,教育界对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究竟是科学合理还是可有可无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热点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外语(英语)对人的影响太巨大了,巨大到影响一个人一生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地步”。这似乎夸大了英语的能动作用,因此,英语在小学课程中究竟应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笔者想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需要激情过后冷静的思考和更加理性地看待,还不断的加强实践的探索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评估,绝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合理的调低小学英语科目设置的期望值,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留点教学时间。笔者以为,小学英语科目的设置是否能够做到更加弹性化,不搞一刀切,给予学校自,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地和学校自行确定和选择是否开设或推迟开设,并在小升初考试中考虑这个因素,以便更好地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造一些弹性空间。总之,学科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效整合,学科所授的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否可以有相对侧重和有效的选择是一个值的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作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益的研究思路。

2.3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方法和识字兴趣,减少识字量

目前,小学语文课时量在逐年的减少,小学语文的教学时间在缩短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识字教学目标却并没有减少,这必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负担。因此,只着眼于从量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必不是长治久安之策。面对目前的境况,笔者认为应该首先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重心,减少低年级识字的数量,再从教学方法入手给予创新,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心科学合理地放在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的培养上。

总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课程层面有着以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1)语文教学时间在减少,这给教学带来压力给学生的学习加重负担必定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时间的困扰,将如何应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学科结构之间究竟应该怎么有效的相互协调,怎么合理恰当的安排;(3)在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该怎样重新给予我们的教学目标已正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 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体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已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是停留在静态的理解和思考上,而已开始应用于动态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教好小学语文是多么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

根据大纲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个孩子,活泼、天真和富于幻想是他们的天性。结合这些特征,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进行阐述。

一、采用启发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活跃学习氛围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独立思考,采取不同方法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反对强迫、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求从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充分展现人的无限潜能。将素质教育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得每个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成长。如在识字教学中,我改变就字认字的做法,引导学生看字形、想字义、悟字理,用生字编故事,让他们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感悟汉字的造字规律,揭示汉字符号蕴涵的字理。结果学生不仅能又快又牢地记忆生字,而且能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教师的提问、讲解等都要富于启发性,讲求实效,使学生把理解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减轻负担,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自编故事并表演,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对话来。对此,我总是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使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

三、情境性课堂感化

完美的教学,应该是情与理的交响,真情与智慧的交融,心灵和心灵的沉吟、感召和唤醒。这里的“情”,是真情、深情、热情、激情、诗情、性情等,而理是思考、批判、明辨、智慧、哲理、包容等。惟有涌动着饱满的热情、飞扬的激情、绚烂的性情、蕴藉的深情、流淌的诗情,教学才可能唤醒学生心中的热爱与柔情、眷恋与期待、圣洁与庄严。例如在教《2008北京》时,我在教室里挂满了有关北京的图像,特别是北京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景点,让他们有亲到北京的感觉。最后我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有关奥运会的情况,让学生明白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我们的骄傲,也是祖国繁荣的象征。学生都很高兴,都感到自豪。

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要求、方法等就是为素质教育引进一渠活水,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国的语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7.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规范性

拼音是汉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入门学习的重要内容。汉语拼音既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语文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课程。它是学生初接触书面语言的好帮手。无论哪一版小学语文教材,都严格重视教材中的注音规范性与应用性,以便夯实学生的汉语言学习技能。但从教材考察结果来看,教材中存在诸多注音不规范现象。其中一些问题具有隐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这些错误的注音,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 语文教材中注音不规范现象

细数语文教材中注音不规范现象较多,并非编写者精心大意,而是在汉语拼音的实际应用及教学大纲的参照方面存在差异。一种是分词未连写问题,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指出,凡双音节或三音节为同一个整体概念的结构,其注音需要连写;但四音节及以上结构的词,如能按词划分,则分开注音,不能按词划分的仍需连写。但在教材中确实存在分词分开注音的现象。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所出现的词语,都以单字的形式进行注音,没有按分词连写的形式注音。

第二种是人名地名注音不规范问题,人名的姓氏与名字首字母都应当大写,如三音节及以上的名字部分应当连写,如复姓,其姓氏也应当连写,合并为一个分词处理。这种现象在一、二年级教材中也是较为多见的。比如sī mǎ guāng(司马光)这个人名,应标注为Sī Mǎguāng,dōng fāng shuò(东方朔)Dōngfāng Shuò。作为地名来讲,应区分专用名和通用名,专用名应连写,且首字母大写,而通用名可分写。如专用名Běijīng Shì(北京市)。

第三种是应该大写处,没有大写。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要求,凡诗词、诗歌作品,每句开头字母应大写。但一、二年级教材中经常出现的《静夜思》等名篇名作并未进行规避。

二、 注音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来看,既有客观条件限制的因素,也有主观编写的因素。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国一、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多采取“逐字注音”的方式,主要基于对学生识字辨字能力训练考虑,便于学生区分不同的生字,而对词语的理解有所取舍。这一点并非教材编写者的主观意识或客观精心所致,而是出于对教学大纲与学生大脑发育程度的考虑,且这种现象在二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情况则相对减少了。

从教学大纲要求来看,一、二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满足学生的汉字识记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对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而言,词语仅限于生活用语的了解,而对于书面用语,从理解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来看,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因此从教学大纲即引导教材重视识字教学,而并没有将词语理解列为主要教学任务。

从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识字教学、看图说话等识记层次的教学,反而忽略了从接触语文学习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技能;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这一规则的落实,没有提起校方重视,落实不彻底;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识字教学为主,往往忽略对注音的细节考虑。

三、 注音不规范问题的优化解决

小学语文教材注音不规范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优化。从主观意识来看,一是提高教师对教材解读的细节关注,以教学大纲为主导,但并非完全依附于大纲要求,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做到详略得当;二是要求教材编写者、审核者坚持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作为注音标准,尤其在注音标准与教学大纲发生冲突时,应站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基本技能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考虑取舍。

从客观环境的完善来看,从学校角度认真贯彻《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教材中出现的大纲与注音标准冲突问题,就不同问题进行不同讨论,以为拼音教学的规范化提供正确的引导。从教材审核者角度来看,坚持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作为教材中注音内容的审核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审批严格化,以促进教材与注音标准的统一。

本文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注音不规范现象,并就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对教材编写产生的影响,对教学实施产生的影响,对夯实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影响。注音规范性问题是细节问题,但细节对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要解决教材中存在的注音不规范现象,还需要从教学大纲的准确把握和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不断优化注音编写及审核环节,以提高注音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小学语文教学

1.对“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①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结构是开放的,有序的、分层次的身心系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提法,可以整理成如下的图示:基础层“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②其根本属性是“培养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需求,针对中小学中一度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毋庸置疑,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基于“语文学科的功能和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功能和任务,又包含再现知识、认识世界、形成学习方法的功能和任务,也还包含着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其它学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建国之后,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秋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已明确地将本学科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在充分进行实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一些观点已成为小语界同仁的共识,并在逾来逾大的范围内转化为教学活动。一是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和任务的综合性,增强了整体意识;二是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增强了训练意识,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三是明确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应与教育中的“客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教授;四是更自觉地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探索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了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辩证统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五是明确了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加强了语言训练的科学性;六是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尝试;七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目标教学”的研究;八是教法、学法、考法的综合改革……篇幅所限,仅举如许,但足以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是始终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进取的。这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主流。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完美,有利于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些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其它的概念一样,“素质教育”也具有“内涵”与“外延”这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外延则是具有这个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下,才能不偏离“培养人”的基点,使听说读写训练作用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比如:识字教学,就会既完成一定的识字量,又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忽视“四会”(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学生能记得“这个生字是课生字表中的第几个”,但作文时却写错这个字的现象。阅读教学,就会既注意字、词、句、段的基本功训练,又注意篇的整体内化吸收;既注意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形象性、条理性等方面的培养,又注意晓以规律、渗透学法。就不会忽视听话、说话、朗读、复述、背诵方面的教学。作文教学,就会把作文过程视为一种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体现出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就不会再让学生背记范文,考试时按照题目“一文多变”了。

2.“内化”与“外化”内化和外化是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思想,在心理学方面的运用,“所谓内化指的是一种过渡。由于这种过渡的结果,对外部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的过程转变为在智慧方面、意识方面进行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经受了特殊的转化──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够超出外部活动可能性的界限而进一步发展。”素质就是在不断的“内化”和“外化”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身心发展的品质,它显然蕴藏在体内,一旦需要,可以按主体的意志转化为行动。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潜能走向现实。这一开发的过程,即被视为素质的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书面考试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负担,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这样,不但不利于内化吸收及外化表达。而且从客观上起到扼制个性发展的负作用。加大阅读和作文的份量,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的核心,是优化内化与外化的进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能力和习惯。听说读写能力属特殊能力的范畴,严格他讲,在小学阶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为基础,一般能力的培养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训练而体现的,而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可以这样讲,习惯应该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素质的有关部分。

第5篇

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积极促进教学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由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素质教育是指以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和主体精神,以培养人的健全的个性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活动,“对人的培养”是其根本属性,而素质教育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缺陷提出的,是新世纪里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义务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在于既要发展本国的语言,又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陶冶个人情操。

语文教育的各个要素与培养人的素质间联系密切,以基础教育的角度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品格素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陶冶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语文具有的特点包括了基础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全面正确地掌握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性质,是教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能够充分端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思想,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校干部的全面建设,也保证了学校区域性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下,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进行深化推进。

二、深化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

(一)强化基础教育阶段“大语文”教学观,建立素质教育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树立合理的教学思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建立起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以及教育观念,坚持贯彻“教与学的始终统一”,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做人处事以及学习生活的正确方法,通过对不同学生个性的充分了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大语文”教育观念。

“大语文”的教育观是指充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以课外练笔或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听广播、收看科教节目等,举行不同校园、不同学科的以中文为基本工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大语文”教育观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将语文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语文整体教学对等的观念,重新建构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实现素质教育。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结构是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快速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读听写的技能,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合理恰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是丰富多样的,通常有讲故事、辩论、朗诵、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以及读书笔记、作文、书法的优秀作品的展览参观等活动,举行这些活动时要体现它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

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指导示范作用,耐心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并大胆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比赛,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的朗诵,都应给学生提出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把握阅读节奏及语调、带感情朗诵等要求,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这样多举行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 阅读量 现状 思考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

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语文课程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2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 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通过上述明确规定,我们可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阅读量是一个什么概念,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大纲试图通过具体的成文要求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阅读量,因此,小学生的语文课的阅读量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重点之一。

当这样的明确要求提出以后,具体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的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在各地的小学贯彻这一理念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1.教育三环节连接问题

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教育部门根据现在的社会状况,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学大纲是根据小学生这一个群体来进行大纲的编写和要求。以1―2年级的要求为例,教学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2001年时,语文课本有阅读文章507篇,这其中包括课内习题中的文章,而在新课改之后增加到615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阅读量正在增加,古诗文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古诗文的特殊要求是为了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而这仅仅只是其中一点。

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的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教学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区别。对教师来说,影响其教学效果甚至是教学态度的因素除去个人能力的因素外,还主要有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学校领导要求、家长要求、学生要求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服务学生的话,最可靠的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以上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执行的远远不够。比如,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比较难学的文章,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入解析文章,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对于比较简单的文章一笔带过,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兴趣,有的喜欢现代文,有的偏爱古诗歌,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就是对相对较难的文章就会大多数不感兴趣。例如散文类,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无法很好地理解文章,因此,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偏差,就像初高中的学生偏科一样,这对今后的学习都是很不利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加上这方面的成绩不是很好等原因,可能导致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丧失兴趣。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显著的结论:由于教育部门、老师、学生这三个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的阅读量无法达到我们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量的现状。

2.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比例问题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教学要求也根据其特点来进行语文文章类型的特殊安排。其中最显著的是现代文阅读的安排明显高于诗歌类阅读安排,为什么会有这种文章的比例?究其原因,是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这种安排虽然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但实际也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多的问题。

文章比例造成的文化传承问题。语文课本中的主要诗歌是由时间筛选而积淀下来的优秀古诗文,它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它的学习难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其阅读比例比现代文明显低很多。而诗歌的学习主要以背诵为主,它其中的思想以及观念却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人们学习美国的开放、学习英国的浪漫、学习日本的坚韧,却忘了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对改变现状的几点思考

1.优化文章配置,严格筛选文章

文章的配置需要各个教育部门的配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教育者明确教学任务,需要教育大纲随时间、随实际因素不断更新和改革。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找到更佳组合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切实修改方案。

2.加强三环节交流,切实为学生服务

加强教育部门、教育者、学生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连接和交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阅读量的安排,使语文课本更加科学、有趣。

3.拒绝过于死板依据于大纲,着实为学生考虑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设施不全或者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结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坚持努力奋斗,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最科学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素质 教学情境

一、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

完成教学任务的理想效果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完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探讨性语文课堂,实施趣味化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利用多媒体实施趣味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督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鼓励学生不局限于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同时在课外书籍或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取相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过程中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说,我们还是应该多鼓励,在他们有成绩、有进步时多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信心足了,学起来就有劲了,便觉得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人。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产生良好效果。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看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感觉不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在课外,教师也应该放下架子,增强爱心,尽可能与学生多沟通,多指导帮助学生。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教师都应该和蔼可亲地与小学生相处,多关心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这样时间长了,自然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由此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

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活动,以革新传统教学方法为重点,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有一定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可较好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趣味化信息,具有集趣味性、娱乐性、文学性为一体的欣赏和寓教于乐的价值,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在扎实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工夫下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在此要特别注意,必须强化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品质,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小学语文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完成语言基础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

三、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把知识传授的过程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愉快学习语言的信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固定的认知结构。科学构建人文情境化的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需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的营造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最佳阶段,是唤起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是指小学生能够得到鼓励,有效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空间的形成,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与和谐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智慧,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只有认真听课、被动接受的局面,进一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学语言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教得实,学得更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行为体现,包括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语言,有效学法的指导,以及教学效果检测反馈,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充满人文情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来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只有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实效。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实际效果,其评价的标准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主要考虑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看教师是否能够充分把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关注小学生的语言自主表达能力的提高。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对小学生所作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做的评价语言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不要以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就随便批评,不注意话语的准确性,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努力做到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共同参与语文知识与相关问题的探讨,这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全面强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机地进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完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直接引进语文课堂。这种多媒体信息的成功能恰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草原》一课,这篇散文的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草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课前,我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地展示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真切动人的画面,富于感染力的音乐勾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草原,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草原美丽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学习呢?学生体验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学文后我让学生再次观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或用书上的语言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通过欣赏、体验,画面转变成十分美妙的语言,学生们有的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有的说:“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真令我们向往。”还有的说:“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我真想去那儿旅游啊!”这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诱发了学习动机,才使得学生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产生多元化的感受。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

每篇文章都有其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也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既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把教学中讲不清、道不明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琥珀》这一课,介绍的是科学家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的特点,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从而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这篇课文的知识离现实生活、这个时代比较久远,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将信息技术与课文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松子球”、“化石”、“琥珀”,以及地壳的运动,复杂的难以描述的琥珀漫长的形成过程,用几秒钟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又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我在Authorware编程中先把青龙桥陡峭的坡势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出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行驶,这种直观的演示,无须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自会了解到“人字形”线路的奥秘所在。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绝妙设计,自然被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深深折服。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学习。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古诗作者在经过自己的千锤百炼后,把丰富的思想、深厚的情感已经融入到极其精炼的文字中。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教师有时也难以表明。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课堂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使学生欣赏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内涵,很快领悟到“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起来仿佛阵阵春风扑面。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习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加深对诗境的理解。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互联网拥有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桂林山水》一课,笔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桂林山水,对桂林山水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因此,课上我就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桂林的秀丽风光。然后又出示了大量的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句式练习说话。学生说:还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接着我设计填空,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天上的白云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接着我又让学生以文中“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整堂课,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掌握和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高效率的现代教学工具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 要】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大,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改革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情景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改革中崭露头角,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景式教学

小学语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学习语文在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基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人们对其教育教学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工具性、思想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具体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注意对学生语言兴趣的培养。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情景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以及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

情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转化到一个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并且乐意接受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能够将教材文章的情感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景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创设多种多样与教学相关联的场景,将其与基本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场景的建设展示教学素材。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设置一些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

一、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儿童阶段,儿童有其鲜明的特点: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绪变化快、不稳定等,而且注意力不会长时间的集中,只会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够引起他们惊奇的东西。情景式教学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创设情景,通过将教学课堂情景化,来实现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就能达到教学情景创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大的自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具有明显的帮助。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情景的创设要多种多样,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

二、完善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的策略

1、与实际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的情景式教学。教材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题材和基本载体,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的缺陷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所给出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根据引入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描述的场景直观化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不同的情境之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要义。情景式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与小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联系的情景式教学,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2、转变教师观念,开放语文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开放语文学习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一起参与语文情景式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死记硬背,教师的分析、结论被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是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训练。情景式的教学将学生从原本落后的教育模式中解救出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探究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在开放性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思考,深刻体会教材的深层含义,并受到积极正面思想的熏陶,实现各学科的综合发展。教师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传统思想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转变,对于情景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关注的不应该是成果以及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低,学生的实际表现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情景式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才应该是情景式教学的评判指标。教师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参与情景式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要综合全面评价,兼顾学生的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师一定要掌握情境教育的模式,熟练地应用各种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6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105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的必要性

曾有研究者将语文整体课堂教学活动比喻为交响乐,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则是提问环节。由此能够看出,教师是否能够依托提问实现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有效调动,直接代表了教师的教学素养。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鉴于此,如若教师未充分合理的问题设置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则无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切实提升;如若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则无法为学生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习情境;如若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并未同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契合,未能借助问题的提出实现对学生心智的有益启发,则无法彰显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合理创设问题的教学技巧,以便使学生藉由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进而从中获益。第一,有效的问题设置将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升,使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强化,进而使其学习主动性随之提升;第二,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目的,进而使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第三,提问环节是重要的教学反馈方式。教师借助提问能够实现对学生知识习得情况以及学情的精准把握,从而结合前述要素实现对教学进路的优化重整;第四,提问能够构建轻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增进教师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注重把握“度”

基于教学实效性的考量,教师必须注重对问题的合理设置,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下述方面提升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注重合理的问题难度设置

小学语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应具备必要的难度,如若问题过于简单,则无法使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获得领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问题难度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吸引,使其身心集中,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在问题设置时,教师应考虑到任课班级的具体学情,以兼顾多数学生的学习诉求为标准进行设置问题。笔者在讲授《赵州桥》一文时,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石拱桥的小拱所发挥的作用”,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学生便去细致研读课文内容,并进行主动的思考,归纳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而作答。

2.注重问题的层次递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中,教师应注重对问题难度的层次递进,即问题之间应作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多问题进行解答。如教学《争吵》时,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了一件什么事?争吵以后,‘我’心里觉得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父亲对这件事满不满意?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为什么这样指导学生思考,学生只有反复阅读思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注重问题的亮点设置

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应注重通过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因而提问的形式与提问的内容应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而聚焦学生的关注度和投入度。笔者在为学生讲授《白杨》一文时,要求学生回答文中“爸爸”的形象,使学生立刻从自己父亲的形象为立足点,进行踊跃的回答。

(二)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

所谓的顺向提问,乃是指根据文章内容顺序提出问题,此种提问对学生而言较为轻松。逆向提问则与之不同,乃是藉由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是文章结尾部分进行提问,所提出的问题涵盖了较多的学习内容,因为使学生必须细致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如此一来,使学生系统化的整合了所学的知识。笔者在为学生讲授《称象》一文时,借助了问题中心突破法,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1.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是怎么称的?2.曹冲称象的办法受了谁的启发?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3.造大称为什么不行?课文哪段告诉我们大象很重?宰大象为什么不行?从文中何处可见曹冲对大象的喜爱之情?4.你会采取哪种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这样一来,使学生洞悉和掌握了全文的结构,形成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又如《草船借箭》这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是这样问的“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多角度探究,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提问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依托科学、合理,契合学生实际学情的问题设置,实现对学生智识的有效开发与启迪,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晓茜.小学语文课堂“非预设回答”现象调查分析与策略探究[D].宁波大学,2015.

[2] 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网络环境;优势与不足;教学策略

当现代社会进入到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作为近年来时兴起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也逐渐被广大师生接受和运用。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课,而要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活动,去挖掘学生内心的学习潜能,发挥其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在网络环境下,需要营造更加开放自主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网络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势

第一,网络这个平台确实拥有很多的信息和资源,并且方便快捷的查询也能节约不少时间,这可以让我们不用再为昂贵的印刷书、繁琐的图书借阅手续而烦恼,网络给学生注入了无限丰富的阅读资源。第二,网络作为没有距离的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第三,开放的网络视野,可以将学生们从微观的语文知识中释放出来,可以让他们的视角看到更加广阔的知识,这也为建设开放活力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基础。最后,网络的实时互动性,可以将人与人的互相交流变得更加真实具体,对学生的表达交流也是一种经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能得到实践。

二、运用网络实行语文教学的不足

虽然说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拥有诸如一二三四的优势,但是网络教学毕竟是一种价值不菲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超出了小学生可承受的范围。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尚未完全成型,如果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材料阅读,明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②很多网络教学的知识是在重复传统的教学知识点,这样势必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③网络教学失去了小学语文教学之本。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和指导,主要是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书写水平,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要打好的基本功。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书写和朗读都是自主的,如果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势必会导致学生毫无方向和选择的放任自流,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三、网络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在小学时期,应用到语文学科的网络教学方式,需要经过多方调研和探索,寻找到语文、网络与学生发展的最佳融合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不断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

1.扩展自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与网络信息有关的所有信息为基本学习内容,给予孩子们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一课时,我根据阶段学习特点,依托专题网站资料,有效设计并开展“感悟精神”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可将活动设计为五个部分:一是观看《》电影,让学生明白的历史脉络;二是通过组织筛选资源资料,引入关于的诗――《》;三是通过浏览专题网站中的资料,来感受《四渡赤水》、《过草地》等电影中的实境;四是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讲述故事、抒写感悟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并可以将所写心得发表在相关网站;五是有条件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参游“红色故地”,以重温的姿态培养他们的意志和信念。如此课程活动下来,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中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能慢慢树立起自己的自主学习观念。

2.利用网络社会资源,让学生享受语文精彩

社会复杂多变,早一点让孩子们接触和融入社会,就多一些经验和财富。充分利用网络中的社会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状态,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社会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地方特色,从自然风景、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方面入手,开展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地方的地域文化,也可以大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发挥角色效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角色,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实践表演,这对孩子们习得语言材料的组织加工大有裨益。在成语俗语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可以采用这种发挥角色效应的方法。借助网络课件的基础,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阐述来串一个用成语表述的美好国度,当学生听完后就会发自内心的对这些简短精致的词汇产生兴趣。通过让学生角色表演“狐假虎威”、“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成语故事,在角色表演与观演中,潜移默化地深化对成语故事和意义的掌握。

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快乐学习起来,大胆思考起来。这就是利用网络背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需要把握的方向,从语文教材升华到语文课程,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 要】近年来,小学在办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督导检查当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存在着教学质量提高较慢,教学方式单一,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语文督导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加强小学语文督导评估等方式,来寻求通过语文督导工作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小学;督导评估;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小学的办学得到了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小学的教育水平已经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代,教学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通过督导检查,看到了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不断的发展着。我们必须加强督导工作,使督导工作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使督导检查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指示方向的作用,并正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理性的去思考、处理,寻求解决方法。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一)各个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一

根据了解的五所小学语文成绩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总体比较好,但各个班级成绩体现不均衡的态势,有的班级成绩很好,平均分达80多分,而有的班级成绩相对较差,班级平均分只有50多分;各个题型之间的侧重点也存在严重偏差,除了看拼音填写词语这类的题目之外,其他题型类别的分数,大都不尽人意、不够理想,尤其是阅读理解题,成绩尤为不理想。

(二)师资力量薄弱

从各个小学配备的教师编制来看,若按规定根据各个学校学生人数来匹配教师,教师配置上肯定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进城务工、人口流动性过大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小学教学出现了教师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兼课现象也时有发生。多所学校都存在一名教师兼多种学科的现象,这样就势必导致专任教师的短缺。部分教师不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且专业不对口: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语文学科,或者是由于语文教学量大,学校课程安排不过来,也只能暂时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课。有些教师不懂语文教学方法,对于字词句段的解读不透彻,或者是由于教学当中的不连贯,从而导致了上一节是一节的现象,使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连贯起来,这种情形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学科教育钻研活动少,教学方法落后

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育科学钻研活动是必须要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这种科研活动对于小学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从经费上,经费不足而且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使得小学在语文教学中,维持正常的运转都有困难,更没有多余的费用投入到科学教育研究方面;其次,从观念上,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搞科学教育研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把科研看成是遥不可及的,而且不懂得怎样去做;再次,是缺少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教师,科学钻研对于教师来说吸引力不大,没有人愿意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科研方面;此外,是由于小学的教师们参与活动的机会少,对科研内容了解的太少,对教科研工作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有想进行研究的老师也大都放弃了。

(四)办学经费紧缺,硬件配置不全,教学设施简陋

自从义务教育不收取学杂费之后,小学的费用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上级财政部门拨放到学校的费用是按照学校拥有学生数量下拨的,近年来,由于学生大量涌进市内的学校上学,小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也就导致了按在校生数量匹配的费用也逐年减少。小学俨然成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所以造成教学硬件设施配置不齐全,教学设施陈旧、简陋的现象。

三、对小学语文进行督导检查目标与相应指标

(一)进一步加强“学生为本”的评估目标

首先,在评估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督导评估目标。英国教育标准局对学校督导评估,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上,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帮助学校提高语文教学的总成绩,找出不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每个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增值。”这种在教育增值理念指导下的督导评估目标就非常准确地诠释了“以生为本”的观念。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督导评估要促进学校深化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确,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育人为本是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衡量教育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发展得怎样。在小学的督导评估中,我们同样要坚持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为中心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来建设,建立一支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比较优良的语文教育教学队伍。学校在对语文教学的管理上,应当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二)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评估指标

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是实施语文教学高效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目前英国拥有相对完整的语文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它的框架与重点都非常看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比如说在英国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估过程中,评价指标就主要包含学生语文学习程度与发展、语文教育质量及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方面,主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成果、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提高与评价的。我国目前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在语文教学上实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培养作为重要评估目标。

四、督导评估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上的措施

对于小学语文督导评估工作,重点应当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课后及时测评等工作方面,在督导评估当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使督导评估工作真正能够成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动力,真正使督导评估工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引路人,发挥其指导、促进、指引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灵活使用督导评估工作流程和方式

县市学校教育督导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评估过程中,程序性和时间性比较强,但是对于乡镇学区中,我们对普通小学的督导评估完全可以安排灵活的流程和方式。总体上来说督导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督前培训—学校自评—督导复评—督后整改—督导回访的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学区所处地域的特点、全乡镇工作的统一性和对各学校情况掌握的全面准确性,在具体督导评估过程中,也可以为方便工作打破常规,进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对某所小学的硬件建设、师资配置、内配建设、周边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工作中,对于学区工作人员即使不用查阅资料,也是心知肚明,在督导复评时,就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精力和时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全乡镇统一进行的,学区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些评估信息平时已经准确收集,督导复评时也就没有必要查阅资料了。督导复评时还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和缓急程度,事先对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进行专项评估,然后对复评信息进行汇总,形成督导评估整体意见。

(二)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对于各个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区工作人员在平时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在进行评估时,应该格外的严格,按照规定,认真、细致的完成评估。要注重评估和指导并重的理念,既要通过督导评估深刻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准确评价,又要根据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培训,加强对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的辅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快速的、灵活正确的运用教案上课,规范板书的书写和语言的表达,有效进行组织教学;做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指导,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五、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在小学的督导评估过程中所发现的小学中存在、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我们督导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我们根据困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随着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不断落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项目标的不断实现,小学的教育现状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改变,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完善我们对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各级政府对小学的不断投入及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