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进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运用策略;问题
语文学习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小学生的认字、阅读等基本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塑造小学生健康的德育观念。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承担着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德育素质培养的重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这种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未给予德育教育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与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其次,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有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处于小学校园这一单纯的环境中,学生群体每年都在更换,而教学任务却很少发生改变,因而难免会出现部分语文教师固步自封、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现象。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或者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深入挖掘语文课文隐藏在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内容。教师未能对课文的德育展开深度挖掘,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德育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正确处理好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素质培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小学语文,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征,承担着对小学生素质培养德育培养的重要责任。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语文知识教学与德育培养的主次关系,不能为了追求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影响正常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德育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个人品德的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很多方面,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不是可以短期内看到成效、一蹴而就的。也就是说,在德育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有细心。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基本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该篇课文的内容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深刻内涵,并引导小学生加以思考,运用适度的德育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是对各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的脚印的描写,活泼可爱,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雪地里的小画家”做一延伸教学,由小动物的脚印组成一幅画或者分析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形状,引发小学生的讨论与想象,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运用。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小学生,尚未习惯小学的课堂要求,对校园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且,小学生的普遍年龄也不大,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如游戏、朗诵比赛、手抄报、班会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爱,培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品德起到一定积极的教育作用,提高小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培养小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顺利运用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实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小学生脱稿朗诵,饱含个人情感,并由语文教师和未参与朗诵比赛的同学对其加以评价,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反馈,可以促使教师即使调整教学方式,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学。总结:将德育教育顺利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同时,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除了要求语文教师正确处理好德育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组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外,还存在许多其他方式有待探索与发现。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发展。
作者:刘春艳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哈达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唐德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63-01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时间进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面。本文就简化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间进度以及备课三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构建方法。
一、详略结合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鸡皮蒜毛的东西都一股脑地传授,一节课上,大部分都是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甚至有的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无关要紧的故事上面。
(一)详解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上,如果老师把很多时间用在讲故事上面,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让学生误以为故事内容才是这节课的重点,反而把真正的重点内容给忽略了。特别是学生开始做笔记时,会误把无关内容当成重点内容写满教科书。
(二)略说部分
除了重难点内容外,其他内容皆属于略说部分,这包括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开场白、引导提问等。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存在,只是占用时间应当更少,同时,略说部分还可以让语文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灵活,时间紧时省略部分略说内容,时间充足时增加略说内容,让每节课所花的时间都能刚刚好。把教学重点内容突出来,而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着重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详略结合是一门艺术,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长期去探究和实践,正确把握好重点和无关内容,一开始时,语文老师往往急于讲课,本来可以40分钟讲完的内容,反而15分钟就讲完了,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有资深的老师,能够在下课前讲完内容,反而拖延了时间,讲到下节课上课。
二、把握时间
许多时候,语文老师讲课讲到激动的地方,就花费更多时间在无关要紧方面,没留意到占用了很多时间,这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合理把握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
(一)计算不同内容所需时间
在上课之前,语文老师需要知道,自己所讲的哪部分内容需要用多长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减少时间,哪部分内容需要增加时间。提前把教学内容规划好,有准备地上讲台。不少老师上课没做什么准备,到了教学时,不是把需要讲的内容给忘记了,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拖堂。
(二)看准时间
分配不同内容在不同时间段讲授,老师需在讲完一个内容看一下时间,看看是讲得太快还是讲得太慢,如果目测时间不够,就压缩可以减少时间的内容,如果时间充足,就把接下来可以扩展的内容讲多一点。看准时间会帮助语文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把需要讲的内容讲完,避免拖堂的现象。
计算不同内容分配的时间,是为了让老师明确教学时哪部分内容可以多花时间,哪部分内容可以少花时间。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不可能完全确保某个内容用固定的时间,这就需要老师知道哪些内容可以扩展,哪些内容可以少讲,给教学时间多一些灵活的时间。
三、重视备课
一节好的教学,几乎离不开好的备课,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跟老师备课时的工作有关。在备课时,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前,需要知道这节课的目的,即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让学生学会什么。明确目的老师才知道自己上课时讲什么内容,没有目的的备课,就好比航船没有方向的航行,往往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讲到某些关键内容。例如,在《爱爸爸妈妈》这节课中,老师需要知道教会学生生词、朗诵,这节课内容可以不背诵,因此,老师把注意力放在教会学生生词和正确朗诵,无需带着学生反复背诵。
(二)减少无关内容
在备课时,老师要知道哪些内容是可以不讲的,如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兴趣、开场白,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像催化剂那样,有助于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但同时老师也要知道,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在教学当中省去部分内容,时间够时,老师也可以保留这些内容。同时,在备课时,这些内容可以简化的就简化,废话连篇会浪费大量时间。
备课是教学前的重要工作,古人有说:“知己知彼”,也就是强调做事情前需要做好准备,没有好的准确,就很难有好的结果。很多小学老师没有重视备课,在传授知识之后,才想起有些重点内容没有讲到,到了下节课又不想打乱教学进度补充上节课内容。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语文的早期教学,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适应高效率的上课,到了中学时期,面对多媒体等高速教学就很难适应。同时,提高课堂效率,简化教学内容,老师也能在短时间内教授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点拨艺术;以读代问;掌握尺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点拨
1.没弄懂题意
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掌握点拨中的艺术,首先就应该在学生没有弄懂题意的情况下进行点拨。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彻底弄懂,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点拨。例如,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拟人句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要是不懂老师提问的目的,没有弄懂题意,就会站起来胡乱回答一顿,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举出一两个适当的拟人句来引导学生认识拟人句的特点,这
样适当地进行引导,也许学生就会领悟到什么是拟人句,其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点拨。
2.找不到思维起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点拨的艺术还包括其他的方面,例如在学生找不到思维起点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
其中所谓的思维起点就是指老师应该从问题的条件出发来对学生进行点拨。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课文主体思想。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了,比如说,老师可以问学生“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以及“狐狸怎么骗乌鸦的”,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这个方面来思考,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效果。
3.模糊状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点拨时还应该在学生处于模糊状态的时候进行。模糊状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些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很大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还有一种状况是因为文字起了一定的迷惑作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点拨,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时候,我们一位老师在讲这句诗时提问了学生什么是“踏歌”,有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就随机说出了答案,但老师还是唱起了一首歌,并且附有一定的动作,学生顿时就明白了什么是“踏歌”,这种声情并茂的动作给学生做出了适当的点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好点拨
1.非语言式的点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的艺术之外,还应该明确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首先,教师应该利用非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效果会更佳。例如,在学习《院子里的悄悄话》这一课文的时候,其中的方向、树的年龄以及气候的辨别的时候,很多的学生理不清其中的思路,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班上为学生勾勒一些简图,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简图来理解课文、理清思路。
2.以读代问进行点拨
现在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运用声调的高低以及声音的轻细来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可以作为教师点拨学生的一种艺术。教师可以在读课文的时候通过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以及语调的变化来暗示或者是刺激学生,让学生注意倾听,除此之外,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还应该略带一些情感,以此来点拨学生或者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3.掌握尺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的点拨还应该注重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点拨的过程当中掌握好了尺度,才能够进一步对教学进度进行控制,不会造成点不醒或者是点得太轻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
术,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巧妙的点拨是一种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是合适的,应该运用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都是有一定艺术可言的。除此之外,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68-01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近年来以小草文学社为单位,先后吸纳100多名学生参加,许多学生通过文学社这一载体实现了提高作文技巧、激发作文兴趣的目标,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学刊物组织的竞赛中获奖,10多篇学生作品在刊物与报纸刊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贾国清.试论小学语文课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当中不乏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活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分析,就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提高进行深入研究。
一、生活教学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的研究,采用生活教学法,建立语文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导入新知,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
以修辞格知识当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讲解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认知,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八月十五的月亮真圆啊,圆得像一轮挂在天空当中的玉盘。月亮和盘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哪怕是小学生,他们也不会感到陌生。借用这两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修辞格知识,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化教育这一主张,同时化繁为简,加深了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经验毕竟有限,这就导致他们在理解一些概念的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采用生活教学法,正是为了解决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一问题。通过在课本知识与生活之间架构桥梁,帮助学生与语文建立亲密联系,降低理解课本知识的难度,教师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W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多媒体教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班班通、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技术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巨大便利。教师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以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间,跟学生玩一次“听音频、猜名字”的游戏:多媒体随机播放树叶飘动、蟋蟀振动翅膀、大雁鸣叫、谷粒绽开等声音,学生进行抢答,比一比,谁猜的最多。《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歌,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一组秋的声音,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教学品质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让那些华而不实的课件分散学生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建议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播放视频、音频或者图片资料,以免课上分散学生注意力,耽误教学进度。
三、故事教学法
瑞典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会区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成人看来无生命的东西,在儿童眼里都是活的、有意识的。”仔细观察专心致志的儿童,你会发现它们常常把周围的世界与想象中的世界艺术般结合起来,并渴望进入这个世界。故事的存在为儿童进入这个世界提供了契机,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故事的魅力是巨大的。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这当中选入了众多优秀故事:早期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巨人的花园等。这些故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号
召力。
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故事教学的研究,巧妙利用故事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教学方法,比较典型的还有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等。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这些教学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分割的关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小学听说教学
0引言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小学应用语文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既为小学提高听说能力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也对小学的语文技能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不仅要能够读懂课本上的基本课堂信息,要求能独立作文化,更要求能在沟通和表达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建立在语文素质改革教学基础上的,要求小学具备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实用能力。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些问题,MOOC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教改方向。
维基百科把MOOC定义为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课程,既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也是开放教育资源所推崇的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为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创造出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新方式。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运用现代技术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作者来自于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掌握了小学语文听说学习的情况,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最近几年,笔者也参加了不少教学改革和实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也有着不少体会,以下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1)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适合学生自身能力、水平,贴近学生专业。小学的生源复杂,年龄、工作学习经历差距大。城乡方音口音各不相同,如果不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势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小学有着更加成熟的心理和生理,面子观点较重、学习目的性很强,小学语文听说教学应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每个人不同的听说能力、现有水平和专业需求。
(2)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对课堂学习进行有效延伸。小学语文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如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培育目标。实现语文学习和听说练习的课内外“全覆盖”,利用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契机,打造各种语文听说练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
2部分学生听说水平薄弱的原因
以铜梁区虎峰小学为例,交际方面,有些学生语音语调不标准,流利程度低,词不达意,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学生很难开口,无法用语文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平时与重庆市其他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发现都存在与我校大致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背景。
3 翻转课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很难提高听说能力,因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但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学流程一般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的任务是备课,学生预习课本。翻转课堂课前学生则需要自主在网上观看授课录像、掌握知识点,而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和准备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机会。翻转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产生了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对学生“满堂灌”,教学进度也只能整齐划一,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通过提供了在线的课堂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自己灵活、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偏好、能力选择任何时间、以自己感到合适的进度学习新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还使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教师转换了角色,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反观现有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习主要依靠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课后的题海战术。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苦练答题技巧,缺乏实际的听说技能锻炼,最终还是“听不懂”和“开不了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使教师摆脱繁重的课堂讲授,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组织听说训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听说技能。如果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中,有助于把小学语文听说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提高实际语文语言技能教学的效果。
翻转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课前的线上学习就相当于MOOC的课程,学生自主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课堂活动,课后学生还可以在线上练习MOOC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语文听说自主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固定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课堂学习进行了有效延伸。课前的在线微课导学、实体课堂教学、网上虚拟社区和大数据综合评估构成了环环相扣的听说练习平台,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模拟出真实语言环境,在仿真的环境中练习听说能有效提高实际的语言听说技能。
4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小学语文听说教学面临很多新的任务和挑战。传统的小学语文听说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亟需使用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小学的语文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小学语文听说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小学语文听说课程的革新。
参考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施加影响,使之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陶冶式
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抛弃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游戏特性,忽视儿童的创造性而过分强调答案的标准化和客观性,将小学语文教学限定在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重训练轻陶冶的狭小空间。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改革,推行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 陶冶性教学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当代中国文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其所蕴含着的知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既能够推动中国不断地前进,又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陶冶性教学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对教材知识的开发,使中华文学这座宝库更清晰、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并通过影响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祖国建设。
二、 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1.形真: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真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形式基础。“形象”是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要对小学生进行陶冶教育,教学内容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才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受到优美语言的滋润和陶冶。
2.情深: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正是陶冶式教学的内在心理依据。陶冶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发掘文本蕴藏的思想感情,更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以情感人,靠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使其在情感的激动中、在情感的洗礼下涵养情性,澡雪身心。
3.审美: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核心目标。陶冶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去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审美的兴趣和能力,而实现小学语文审美式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开展。
4.对话: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应是师生与文本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课堂多维的对话中,让学生喷涌情感,洞开心门,心花怒放,使语文的陶冶功能充分得到实现。
5.体验:语文陶冶性教学的途径。体验是人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融合经验和想象,饱含情感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味和领悟。教师在开展陶冶性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要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的体验.以此实现语文对其精神建构和性情的陶冶。
三、 对小学语文陶冶式教学的探索
1.环境氛围的营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课堂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学习环境。在构建中教师需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1)墙壁、黑板报、课室一角等区域都是构建环境的良好场地,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场地,使其成为教师的重要辅助。
(2)教师要注重加强文字的实质性意义,尽量避免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语句。笔者曾尝试将古诗配图挂在墙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书法作品在课室内展示,以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界。
(3)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要结合教学进度,能够做到时常更新,从而营造常新的课堂学习氛围。
2.开发教材知识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课堂教学中强调“教”的功效。诚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多“教”无可厚非,然而过度的“教”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最终导致不教不学的尴尬局面。所谓开发教材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炼语文课本中的语言美、文字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并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知识的陶冶下健康地成长,教学质量也才能够提升。如《望庐山瀑布》,在这课中笔者让学生尝试着找出诗中的优美词汇,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时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叫做“香炉”?教师反问:下雨时,同学们远眺高楼,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说:能看到一片雨雾朦胧。教师:像不像青烟缭绕?学生们异口同声:像。笔者:这就是香炉峰的来历。由于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同香烟缭绕,因此庐山中有一座山峰就叫做“香炉峰”。通过这样的引导与解答,可有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长此以往,这样的语境会逐步拓宽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课文与语境的陶冶下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师解读意境与学生的感受意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陶冶性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走人课文的意境,可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又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如《黄果树瀑布》一课。在这课中,笔者开篇即引导学生们想象“大自然”的景致,其次让学生们去课文中找出关于描述大自然的语句。通过总的意境联想,使学生们首先在心中大致勾勒出黄果树瀑布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然后通过细节联想以及文本认识,可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意境,进而领略课文的全貌。学生对课文意境的理解有赖于学生的感受能力,以及想象力,而两种基本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因此,陶冶性教学既要在每堂课上有所体现,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总之,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语文及文化素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熊莉英.浅析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实效 提升方式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需结合生活实践和经验。为此,教师要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均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忽略课外活动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建学习兴趣小组
小学生由于心志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喜好具有较强的偏向性。教师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其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在班级中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并组织安排学生参加课外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其各项优势均在学习中有所体现,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在学校中设立记者站,让学生学着做记者;学校也可组织教授和专业人士到校内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讲座,并让学生自主组织采访和写稿等,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活动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完善自我。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组建板报小组、作文小组和书法小组等。板报小组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完成板报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长安排岗位,如可分为版面设计、写稿和组稿等,并由教师确定板报的主题。待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展示。该方式的应用,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可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书法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但能够实现我国文化的传承,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教师可让在书法方面造诣较深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新课改之后,我国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在课程安排中要专门安排两个课时完成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身的体会写成读后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最后交由教师检查。这样教师能掌握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阅读效果。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偏好,为学生介绍相应的书籍,让其带回家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安排,为学生选取合适的文章,且安排好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完成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且通过接触多彩的世界,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安排竞赛活动
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合,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组织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可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与语文学科相符合的竞赛活动包括作文竞赛、写字竞赛和朗读竞赛等。例如,若是学生当中普遍存在错别字多和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教师可在结束各单元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默写竞赛,让学生将本单元生字和生词写出来。在此过程中加入竞赛元素,可有效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反复写和读来记忆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在朗读中普遍存在的“唱读”现象,教师可举办朗读比赛的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为各小组,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对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具有较大的益处。
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加入实践活动
因为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小学生在作文练习中,通常存在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所以教师预先设置好写作主题,再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如可组织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一般根据学校举办的相应活动进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入自身的理解。可布置“最让我感动的平凡人”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变身为小记者,结合学生生活的小圈子采访身边的老党员、老等,让学生听他们讲过去的老故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感受改革开放之前的艰苦岁月,感恩今天的生活。另外,还可让学生采访医生、护士和科学家等,了解其职业,解读其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并不断完善自我。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外活动的拓展,不但能够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丰富其学习生活,最终促进课堂实际效果的增强。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采取科学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淑梅.打造小学语文创新课堂[J].新课程(上),2014(3).
[2]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刘春林.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系列谈[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11).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活动;课堂教学
1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3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近年来以小草文学社为单位,先后吸纳100多名学生参加,许多学生通过文学社这一载体实现了提高作文技巧、激发作文兴趣的目标,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学刊物组织的竞赛中获奖,10多篇学生作品在刊物与报纸刊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4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关键词】朗读;书声琅琅;问题;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我们应充分运用朗读的作用,努力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书声琅琅”已成为不少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情境。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以析代读,以讲代读,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讲评,以致于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朗读声,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这样朗读的韵味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
2、学生缺乏朗读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无法让学生自觉进行朗读。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句一句地硬读,存在为了朗读而朗读的现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老师读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味,导致学生没有了朗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从细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朗读的方式单一。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利用到教学中朗读的较少,大部分是利用早读时间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而有的学生齐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假读,就是不读,集体朗读时还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有时还不整齐。
4、读错字音、读破句子得不到及时纠正。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词汇缺乏,在朗读时容易出现错误,不是加字就是去字,有的甚至连成语、短句都读不通顺,将一句话读成两句话。由于大多是在早读时间,老师在场时间少,学生读的错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1、教师要重视朗读,加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2、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学生自卑思想重。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4、加强训练,打好朗读基本功。要想让学生的朗读达到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本。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朗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保证读的时间,激发读的兴趣,指导读的方法,学生就会愿读,爱读,善读,读出文章的情,读出文章的味。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3]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新郑市梨河镇七里堂小学河南新郑451100)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