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6:2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孙同江
“我们的高端制造环境不如国外精良,生产经验也稍有欠缺,以致于我们批量生产的成本高出很多,在高成本低价位的情况下,传统印机企业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宏观经济形势决定企业发展
谈到宏观经济,我个人比较关心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有很多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债务问题、金融投资风险、内需增长缓慢以及很多人对于国企垄断的意见等多方面的因素阻碍中国发展,成为外界唱衰中国的依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劳动力资源的充足造就了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少国外大型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不光解决了一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奠定了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这种现象或将萎缩。
近来,美国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不少美国企业回迁本土,于是出现了唱衰中国的声音。经济层面的转移包括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可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产业转移也不仅仅发生过一两次。美国的产业与技术,在二战期间转移到德国与日本,之后再到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地区,接着是中国内地,产业转移总是朝着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引进外资对于中国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元、欧元、日元等很多国家的货币都在贬值,而人民币却在升值,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国家宁愿牺牲出口的利益,也要保证资本不被转移出中国。若是资本转移,将会对国家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目前的中国经济处在一个死结状态,如何解开死结就要依靠决策者的英明决策了。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不是很乐观。印刷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就会出现行业整合。今年5月China Print 2013展会上,众多印刷企业决策层希望寻求发展机遇,前来参观沟通,但是真正购买设备的不多。当然,不是对印刷行业的全面否定,只是可以看出印刷装备企业处在一个不景气的时期。
传统印机企业转型升级的疑惑
据了解,作为世界最大的印刷连锁集团的当纳利,通过与别的企业合作经营,规避风险,很多设备都是与当地企业联合购买,这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模式。我非常同意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升级、转型,但是,印机制造属于高投入、低回报的领域,如何转型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印刷企业转型对传统印机企业来说,会是很大考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要跟上信息化的潮流。我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自认为很关注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现在对企业如何发展信息化依然存在困惑。
大族冠华是国内胶印行业中成功转型的典范,这与其自身的机制、管理、机遇有很大的关系。印刷行业本身就是高投入、低利润,印刷厂购买设备时会慎重考虑。传统印机企业在受到技术、资金强大的国际品牌的强烈打压,制造大型高端设备的优势很少,若是设备生产商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力量研发大型高端多色印刷机,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高端制造环境不如国外精良,生产经验也稍有欠缺,以致于我们批量生产的成本高出很多,在高成本低价位的情况下,传统印机企业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China Print 2013上的数字印刷技术
纵观China Print 2013,有很多做静电技术的数字印刷设备商,其中表现最出色的当属惠普。惠普数字印刷的成功,因其设备使用转印技术,承印纸张的适用范围很广,而对于静电技术,主要应用在办公领域,下一步可能在出版领域,但是在目前阶段进入包装领域也不现实。
喷墨设备商参加展会的很少,主要是中国以办公市场为主,缺少喷墨印刷设备的应用领域,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于喷墨在大规模商务印刷方面,我有一个可能不是很正确的激进观点:喷墨印刷在商业、工业印刷应用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很难发展起来。
长春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玉武
“我们企业的转型模式就是理清思路、透彻分析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产品格局,发现、强化产品差异化。”
透彻分析市场,增强差异化
我想从微观的角度来谈一下,2008年以来,为响应省、市、地区、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倡导,我们是如何根据市场格局调整自身企业发展,完成产品转型升级的。
长春印机主要产品是切纸机和分切机,之前高、中、低档设备全都在生产。自2008年之后,因为市场的竞争加剧、需求减少,于是开始舍弃一些低端、低利润的产品,集中精力研发高端的新产品。2011年发现包装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大规格的切纸机很有发展空间,占有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我们就将产品结构调整,将用于包装市场的大规格切纸机作为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我到德国参观了德鲁巴展会,发现国内印刷设备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市场总需求固定,因此价格优势与产品差异化是企业谋求发展的方向。我们选择走产品差异化道路,投入了很多的研发资金,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尤其是特殊裁切物方面,一直是我们重视的板块。我们的分切机分为薄纸型、厚纸型、普通型,在普通型的基础上研发多点分切机,可同时裁切8卷纸和6卷纸,并且已得到客户的成功验证。
我们企业的转型模式就是理清思路、透彻分析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划分产品格局,发现、强化产品差异化。
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孔达钢
“印刷行业的竞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成了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之间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数字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印机企业很难掌握数字印刷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冷静分析数字印刷,如何运用数字印刷技术是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
传统印机企业如何发展数字印刷
我整整看了5天的China Print 2013,展馆闭馆的当天也看到下午3点多,重点看了数字印刷技术与设备。数字印刷发展迅速,但是我个人一直有一个忧虑,就是传统印刷技术会不会像胶卷一样淡出我们的生活。我爱好摄影30多年,一直执着使用胶卷拍照。可是今年以来,一个胶卷都没有用完,两架胶片相机半年多的时间一次都没用过,家中冰箱里面存放了大量的胶片,都快变成古董了。
以惠普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印刷企业,已经走过了质量欠佳、小幅面、黑白文字、低速、简单彩色喷墨印刷的过程,开始进入商业广告与出版领域,在争抢传统印刷设备生产商的市场份额,我们很多印机企业的客户群体,都在出版印刷领域,数字印刷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印刷行业的竞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成了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之间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制造业不拥有数字印刷的核心技术,喷头、软件我们都不具备,而且数字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印机企业很难掌握数字印刷核心技术。我们要冷静分析数字印刷,如何运用数字印刷技术是整个行业、整个产业面临的问题。
另外,传统印机企业要学习国外设备商的生产制作工艺,要建立标准化、模式化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一致性、稳定型、可靠性,提高国内印机企业的产业化水平,实现升级,避免生产设备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避免相同设备或者部件的规格、样式、工艺参差不齐,这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课题,要求我们从加工、制造各个环节都要专业化、精细化。
江苏昌昇董事长、总经理沙晓明
“国际上的几大主流货币都在贬值,进口胶印机的价位越来越低,我们国内印机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未来几年,国内印机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很艰难。但是,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天无绝人之路,即使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的模式。”
企业应当自信自强
企业转型被我们经常提起,可是企业转型到底是什么?转型,即打破原型构建新的生产模式。“发展变革、转型升级”就是要求企业的发展在变革中不断改革,逐步进行转型升级。资本主义社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才30多年,就目前的成果来看,我们应该很欣慰了,有信心相信国家会发展得更好。同样,我们也应该相信印机企业会在国家经济变革中顺势发展。
我们讨论企业战略,必须研究外部市场环境。“知己知彼”经常被我们提起,但是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证实,最原始的记录应该是“知彼知己”,进一步地解释这个概念,也就是知彼比知己更重要,企业要对外部市场环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印刷设备生产企业尤其是传统胶印机企业,在国家的整体行业中还是处于幼稚型行业,国家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扶持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一方面,国家还有很多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作为传统胶印机厂商该怎么办?难道我们要抱怨环境吗?此时此刻,我们必须首先立足自身,依靠自己的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当然,更希望国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幼稚型行业,完全依靠企业自身打拼是十分艰难的,希望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
正视数字印刷的冲击
我们没有必要过度担心数字印刷对于传统印机行业的冲击。早在六十年代的日本,已经出现数字技术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担忧。认识是一个方面,重点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机会,其实,这30年印机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地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改变我们的产品。至于数字印刷,作为传统的印机企业,我们和国际上知名的胶印机厂家一样,都是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印刷,处在同一个层面,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根据质量、效率、效益三要素的综合平衡分析,适时推出数字印刷技术而已,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胶印+数字印刷两个技术交融。
企业面临的困境
国际上的几大主流货币都在贬值,进口胶印机的价位越来越低,我们国内印机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未来几年,国内印机企业的生存环境将会很艰难,政府也将不再大规模采取救市政策,而之前4万亿元的救市资金都流入到了企业总数不足1%的垄断型企业,不但没有救市,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即使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的模式。
国家电网一级部署系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利用数据平台来解决大数据量、高并发的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歇。然而,伴随信息量的急剧增大,企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业务种类日益复杂。传统架构下的系统在性能和管理方面已经暴露出一定的缺陷,阻碍了电力行业的转型和发展。
如何高效、安全、可靠地支撑信息系统,满足未来业务高速增长的需要;如何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日益增长的业务数据;如何实现业务数据的共享并在现有业务数据之上建立新兴的增值应用等,成为各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
以数据驱动为例,在万物互联时代,这个数字是呈几何数增长的。以前,抄电表是一年抄一次,现在有了智能电网,可能15分钟就能产生一条记录,一年会产生35万条记录,这相当于几百TB级的数据。由此可见,数据已经成了企业的资产,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现金流。
数字经济具有数字驱动、智能世界、按需定制、可信任、互联体验、创新六大特点。智能如何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下挖掘数字的价值,指导业务运行和业务转型?按需定制、深度集成,成为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时代的一大特点。
互联网+时代,IT从支持部门成为业务驱动部门,在电力行业,除了要注意电力安全,还应注意如何运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方法保护数据,保护安全敏感的信息。
针对传统行业在应用大量小型机和中高端存储设备效率不高、成本攀升等问题,英特尔和南瑞集成共同打造并推出了“英特尔-南瑞集成自主创新瑞腾高性能数据平台”。
该平台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结合高速、低延迟的英特尔固态盘及高速互联构建的横向扩展(Scale-out)多节点架构,在计算、存储、网络三个层面全面融合了英特尔最新的产品技术。此外,基于英特尔节点管理器(Node Manager)与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技术(Data Center Manager)的REM(Return Enterprise Manager)还可针对整个系统提供从坚实到管理再到后续维护的全方面生命周期管理。
“瑞腾高性能数据平台采用最新的高性能计算组件,结合南瑞集成多年系统优化、架构优化的经验,本着按需定制,深度集成’的建设理念,结合国网实际应用系统的特点,设计开发了一个可横向扩展的一体化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用以替换传统行业大量的小型机和中高端存储设备。”南京南瑞集团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分公司副总经理俞俊谈道,“高性能计算组件与国网实际业务相结合的特点为接下来的行业应用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英特尔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柯道远表示:“与合作伙伴的创新可以推动IT技术变革,打造符合中国行业用户需求的自主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推动业信息化的发展,助力企业高效转型。”
目前,瑞腾高性能数据平台已经完成了研发工作,正在国网核心业务系统中进行适用性测试。“通过引进基于x86开放架构的瑞腾高性能数据平台,不仅明显缩短了高性能系统部署所需的时间,其广泛的端到端监控分析功能还能够确保所有组件无缝协同工作,避免性能瓶颈与单点故障的出现,”国家电网应用研发单位负责人表示,“相比传统系统小机架构,瑞腾高性能数据平台横向扩张能力更强,使得我们能够随着业务与系统的发展,动态扩展每个组件,提供超强的处理能力,以适应国网业务发展的需求。
杨彬:随着世界愈来愈数字化,随着用户使用越来越多的设备,随着云越来越普及、数据中心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服务经济会对许多行业产生影响。所谓数字服务经济,就是指服务通过数字化的体验来提供。例如交通运输,人们使用在线地图了解目的地路线图,使用定位服务。数字服务经济已经形成趋势,对许多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传统领域,例如基因测序。2001年时做人类基因测序,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和数月的时间。在当前的数字服务经济中,通过多台计算机平行运算,只需2000美元和两天时间即可完成。数字服务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能够不断加速,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体验。
数字商业时代:你是如何定义“数字服务经济”的?
杨彬:对于任何行业而言,以数字形式提供的服务,在线提供的、通过云提供的、从数据中心向设备提供的服务,就是我们定义的数字服务经济。
数字商业时代:你是如何看待数字服务经济这一宏观趋势对英特尔这样的IT供应商的影响?
杨彬:英特尔公司是技术供应商,既包括云,也包括服务器,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技术发展的螺旋形轨迹会一直旋转持续。随着生态系统里个人和企业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对数据中心的依赖会越来越大。数据中心提供不断提升的体验和能力,使得设备能够继续发展。所以数字服务经济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基础设施方面,IT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中心。不管身处哪个行业,伴随着向公司和个人的价值提供更多价值,IT也在转型。IT主要集中在更优的体验和快速提供服务以及建设部署服务的通用基础设施的能力。在数据中心方面,重点是简化对IT基础设施的管理,这样服务的部署能够更快捷,管理更简便,还可以在服务器之间迁移。在客户端,强调的能力是捕捉这些服务,以简单的方式提供服务,并确保不同设备上服务体验的一致性。
数字商业时代: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推广软件定义基础设施(SDI)的概念。但与此同时,英特尔是硬件供应商。请问英特尔的产品战略和解决方案战略是怎样的?
杨彬:如果你看一下英特尔的软件开发能力,实际上英特尔是全球十大软件公司之一。这一点相当令人吃惊。我们对开放标准进行投资,与生态系统内的伙伴如SAP和甲骨文合作,提供平台和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是仅仅提供硬件组件或者软件组件。英特尔不是简单的芯片供应商,我们提供的是处理器和软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数据中心管理器,这是一套帮助IT系统管理员管理平台上运行的工作负载的工具,通过主控台来遥测管理运行的所有应用。
数字商业时代:在中国,特别就云计算而言,英特尔目前在市场上的状况如何?
杨彬:我们建立了一个“ 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目前联盟内有许多合作伙伴一起思考云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ODCA做得非常成功。我们有一个项目叫做“造云师”(Cloud Builders),通过项目提供优化工作负荷的“处方”和建议,如架构方面的解决方案。我们向业界提供这些解决方案,帮助IT管理人员优化他们的云解决方案。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中国云创新中心”(CCIC)。中心配备的是以云为导向的架构师和解决方案提供者。我们的团队与客户合作,确定工作负荷的规格,为客户的各种问题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数据中心内运行,最后为客户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智能交通等。
这个团队实际上还开发了另外一项解决方案,叫做“云计算一体机”(Cloudin-a-box),这是一个可规模化的优化方案。我们的合作方有Tiger Power,这是一家台湾的设备制造商。软件合作伙伴是中国的United Stack,这是一家Open Stack开源云计算公司。云服务由彭博士Dr. Peng提供,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建造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很酷的解决方案,因为合作伙伴全部是中国企业。
数字商业时代:能否介绍一下CTE(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
杨彬:CTE是一个中国制造企业和创新企业的生态体系。这些企业主要位于深圳,也有在其他城市的。我们和它们合作,带去英特尔的技术和商业洞察力,共同构建中国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提升用户的平板电脑和PC体验。CTE不仅仅是平板电脑和PC,还包括可穿戴设备,比如手表、健康手环等,最近还加入了服务器产品。我们对CTE的愿景是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数字商业时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数字经济在加快发展。在当前的情况下,您持什么意见,或者您认为英特尔能做什么?
关键词:发展速度;投入均衡;互联网挑战;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26-01
1 发展速度和资金投入不均衡
据统计1990年至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增加了15倍,但购书经费仅增加了8.89倍。2008年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为0.79元,其中经济发达地区最高为人均7.61元,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却只有人均0.15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为0.5册,其中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均3.39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为人均0.17册,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由国家整体投入,而最需要信息和图书的农村反到在制度上缺乏保障。图书馆建设经费与购书经费以及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比例不均衡现象较严重,有的地方花几千万建成了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图书馆,但是购书经费和运行经费投入很少,从而导致有的图书馆购书很少、图书馆发不出工资、读者借不到所需要的书等现象,影响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为了缩小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均衡这些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和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建设和普及,为广大基层群众享受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实惠,被基层群众誉为“惠民工程”。目前我市37个乡镇、街道,300多个村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50多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这些站点建成后怎样开展服务、如何发挥实用效能、建立分级、分层次、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和基层点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2 互联网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数字化、全媒体化、全文献化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资源对图书馆带来挑战,图书馆是否会远离人们的生活,它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如何是我们图书馆人应该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图书馆要从角色定位、工作职能、服务要求、外在形态等方面适应发展需要,加大数字化建设,改变传统服务方式,为广大读者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空间,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同时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实现公民应有的文化权力,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有形的图书馆网点和无形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覆盖相结的方式,提高知识积累、培养新技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进入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搜索信息资料,使公共图书馆在迎接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之时,成为终身教育机构和信息社会的领头羊。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调整工作内容,从内容导向转移到客户导向,扩大图书馆的社会辐射面和影响力。
一个图书馆从提供印刷产品服务到提供信息服务,其本身在时空上得到拓展,数字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起步,已取得了很大发展,通过构建集群图书馆网络和业务管理系统技术,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优秀中华文献资源和各学科信息资料采编加工、分类整理,利用互联网、卫星传输等方式向全国辐射。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传输网络,打破了地域、时空差异,它的优越性非常显著,它被人们誉为文明城市、文明乡村的营养剂和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据OCLC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84的人通过谷歌、雅虎、百度为搜索引擎获取海量信息资源,而使用图书馆集群系统获取信息的仅有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把双刃剑,如何应对各种搜索引擎的挑战,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在提高读者信息意识、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互补平台,整合资源,拓展发展方式和环境,铸造现代化图书事业发展的辉煌未来。
3 未来需要图书馆
图书馆是推动一个国家教育、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图书馆学专家将图书馆定义为:20世纪的社会大脑、21世纪的资讯社会心脏和资讯社会实际行动者。20世纪每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一至两个工作,工作经验主要局限于某个领域,工作竞争主要是地区性的。但在21世纪我们发现一个人可能一生中会有N个不同工作,必须掌握不同领域的技能,而且工作竞争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所以自我导向和终身教育成为合乎常规的做法,图书馆担当着一个使人们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责任。
权金融到底有多火?据招商证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网络文学市场达96亿元,“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市场规模逼近千亿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突破1325亿元,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纷纷斥巨资布局文化产业,无不印证产权金融市场的火爆。更有业内人士表示,2015的千亿元规模的数字产权交易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市场将达万亿元规模。
而在股市盛衰不定的关口,早已经有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产权证券化市场,借着泛娱乐产业发展的春风,继续“钱生钱、蛋生蛋”的游戏。
数字产权价值几何?
数字产权交易越来越火爆。数字产权的全产业链开发,简言之就是从版权交易,到游戏、影视内容的制作发行,再到周边、玩具等实体物品销售、艺人经纪、粉丝经济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
很多人认为数字产权就是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知识产权包括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戏剧、音乐、综艺产权等。其实,数字产权领域更广,除此之外还包括虚拟货币、游戏卡、游戏装备、限量版周边等。
在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产权能直接影响行业主要市场的大格局,而在国内,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同样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
目前而言,数字产权千亿元规模的市场只是一个开始,其未来的市场规模不可估量。
“文化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一脉相承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向《经济》记者分析称,在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过去承担着信用背书的功能,使得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非常高,对小企业没办法服务好,它们在整个流动性的“海洋”中感到非常“干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这种场景正在逐渐被改变。
未来在金融领域,也将形成以用户为主导的粉丝文化、用户文化和价值文化,这是未来社会注定要形成的商业业态,银行、券商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要发生改变。“当一个企业已经能够跟它的用户进行深度的互联,它的数据就很有价值,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例如一个作家,该如何向他的粉丝推荐他的产品呢?这些都是传统机构转型要考虑的问题。”吴文雄表示,传统的金融机构都要面临去中介化的形势,不仅能为用户设计和提供金融产品,也要能在公司和客户之间建立一个纽带,进而创造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供给侧改革就在讲这个东西,要消化落后产能,用知识型经济去推动社会生产力。”吴文雄认为,在这个背景下,未来的金融机构要具备金融产品设计能力、营销运营能力以及品牌包装能力,考虑到未来文化将是最好的商业社群,这样的公司在文化领域将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他看来,如何把800元的东西卖到8000元,提高文化附加值,用供给侧推动需求侧,是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和现有的金融业态会逐渐趋同。“中国人银行里的储蓄资产和非信贷资产,肯定会极大地扩充这个市场,至少是上万亿的规模。”
为了促使产权交易更加规范化、市场化,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8个部委联合审批成立了数字产权交易平台,计划于2016年3月1日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核心职能是为IP全产业链的网络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等多领域提供规范的交易融资服务、完整的纳税服务,为IP拥有者、IP开发者、运营者提供一个用产品权益以及产品投融的平台。届时,通过在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的类证券化交易,不上市也可以融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建立这个平台有助于数字产权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行,如何保护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内容,让市场来为数字产权的生产者和投资商建立交易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他还告诉《经济》记者,“数字产权在创新领域是比较好的一项产品,目前也是国家比较鼓励的一项业务,和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密切相关”。
数字产权是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有一定关系的。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对《经济》记者表示,每轮的技术发展都能改变公司的组织形态,一般来说,公司上市或者通过资本化运作都是以公司为主体去融资的一个过程,但是数字产权交易这种平台有点打破原有的概念。“现在是以这种新奇的点为主题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未来则将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产权作为一个经济价值能见度高、盈利模式清晰的、变现能力快的商品,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经济》记者称,现在产权能够利用证券化来使融资更为便捷,这也是一个大趋势。
产权证券化怎么玩?
数字产权交易平台对即将上线的电影、游戏及具有收藏价值的衍生品等数字产权进行评估,然后再进行证券化拆分。投资者可以像买股票一样,投资一部电影、一款游戏甚至限量版的衍生品,这个平台可以让用户更好地参与到产权经济领域,由观众变成用户,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投资者。
证券化是产权交易的大趋势,李大霄表示,我国现在的证券化率还比较低,可以实现证券化的领域和空间都非常广阔,离达到成熟市场比较高的证券化率还有很大的距离。
赵锡军则认为,产权交易不是全都向证券化的方向发展,在产权交易证券化的运营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证券化中间的投机炒作和风险失控。“比如天津建了个文交所,它不是数字产品产权,而是相应的文化产品的产权,把它证券化后进行交易,这种方式的交易投机性强,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带来风险。”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一个数字产权的市场前景可以根据粉丝基础、开发价值、行业数据去评估,相对来说,产权以证券化形式交易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国内版权、文化金融意识都起步较晚,因此要想在文化经济的大版图中脱颖而出似乎是比较难的。而在美国,已经有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信用级别的特设载体SPV,已经有完整的操作流程。
由于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由具有全国交易资质的交易所支撑,加上该平台的核心成员从事数字文化虚拟产品近十年,在国外运营模式的前车之鉴后,国内文化产权的证券化运营模式也非常值得期待。
“目前有这条路来帮助公司,提供资金支持,说明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在李超看来,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方向还需要业内去探索,如果至少有一单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成行的话,后续市场都会去跟进的。
投资者如何分羹?
产权交易证券化市场将成为万亿投资蓝海,在其运营过程中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进入2015年之后,电影证券化操作模式带来的成效十分抢眼。举个例子,《大圣归来》证券化的运作吸引了89位投资人的780万元资本,电影下档后投资人共获得本息约3000万元的回报。那么,作为普通投资人,要如何参与到电影投资中去?
现如今的电影证券化,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电影项目立项之后,发行方以电影版权所蕴含未来的预期收益为基础保证,由数字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收益权份额转让,从而募集到电影拍摄、制作、宣传所需的资金的一个过程。通过证券化操作,打通了电影发行方和投资人、粉丝之间的资金融通。
赵锡军表示,其核心还是要有高质量的数字产权产品才行,如果没有,只是把钱投进去炒作,那带来的不是市场化的健康发展,而是大量的投机产生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就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如果把这些产品打包成老百姓能接受的金融产品,比如某信托或某文化基金产品,这个机会就是所有人的”,李超认为,如果是交易一个更原始的产权,那就需要投资人的门槛更高。
这其中也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的。在李大霄看来,一些还没有上市只是在作品阶段的项目,都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证券化,投资方能够投资早期的作品也是一个好的方向,“有一些大的作品所需金额很巨大,单人投资可能会很困难,通过证券化也会让这些单价很高的作品或项目实现收益”。
每个项目的投资时机都很重要,那么,投资者要如何正确把握其中的机遇呢?
李超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可以找一些证券公司来帮助他甄选这些平台的金融产品。“对于金融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它们专业性更强,自己直接去看就可以。”
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风险。李大霄表示,这个行业的投资专业性很高,退出的便利程度和安全很重要,如果这个市场不规范或交易不通畅就会有风险,严格的监管和交易的规范运作、机构化运作是很重要的。
尽管数字产权的市场规模已经迎来万亿元市场,但是大众参与渠道十分有限。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赵锡军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介入,“数字产权交易非常有专业性,因为产权产品将来市场化以后能不能真的销售出去很难确定,投资者很难把握这种还没有形成市场的产品”。
李超则认为,看好这个行业的投资者现在都可以去关注这个市场,“现在去挖掘,如果有好的资本介入应该可以淘到还没被发现的好项目,同样,好的资本介入之后其他的项目也会向这个市场聚拢”。
“投资这个市场最合适的还是在项目早期”,李大霄认为,各个阶段都有投资机会,但早期的投资风险和收益都会大一些,而在末端,虽然投资风险小一些,但投资收益也会小一些。
产权金融也要普惠
在过去,文化产业包括数字电子技术产业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去适应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李超对《经济》记者称,目前产权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急需金融方面的支持,从金融体系来讲,就是开放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去扶持这些新事物的发展,所以文化和金融绑定也是必然的。
对此,吴文雄表示,如何把文化和金融结合起来,就需要一些好的产品设计,可能会是一种类似于众筹的商业模式,但又有所不同。“例如一款紫砂壶,在了解它所有的成本项之后,对标它的市场价格,设计好相应的权益,让用户认同之后,还能够给项目方一定的获益空间,我们就变成一个很好的桥梁,完成一个高溢价的传递。”
“这个金融市场在过去累积了大量的壁垒,它的正常运转需要打破这些壁垒,恢复其流动性,众筹就是一个趋势。”吴文雄表示,文化众筹能走多远还要看这个社会的压力和动力有多大,需要社会服务体系的成熟作为支撑。
在赵锡军看来,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实际上更多的是把文化的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些投资解决掉,目前它还不是一个大众的投资商品,如果在这个领域由更具专业性或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机构去投资,就不会出现失控。“当然,目前也有很多商业银行在做数字产权的贷款,比如影视类、文学类作品等,也有一些网络公司在做一些文化产品的众筹,但普通投资者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才刚起步,这个方向有很广阔的前景。李大霄表示,目前文化领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文化人如果得不到长期投入或金融的支持,他们的前半辈子就过得很苦,成名之后才会获得大的财富,所以导致收入曲线的不平滑,“这样也会导致一大批的年轻人畏惧文化领域,所以如何让文化和金融能够更好地融合是一个大的课题”。
据了解,整个发展中国家40%的家庭有积蓄,其中72%的普通人对于基础金融理念、风险意识的认知非常浅,对金融产品多半持保守观望的态度。基于这样的现状,未来只有有效地、全方位地为大众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增强投资用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让投资群体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普惠金融服务,才能刺激大众的理财需求。而数字产权交易如电影、游戏能带来的收益能见度相对比较清晰,新有交易模式相对可以止损,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金融产品是容易达到普惠的目的。
从产品本身来说,普惠金融是国务院近期提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文化产权领域,相关数字产权交易平台的交易模式尚不成熟,交易设计和利益分配并非健全。当行业要向普惠发展,必定有一个自我平衡的过程。
【关键词】知识沟 数字鸿沟 网络
数字鸿沟是指由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
关于数字鸿沟的分类被学者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数字鸿沟分为国家与国家这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国家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在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上存在差异,而造成的差异。例如,“棱镜事件’充分体现出了美国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的监控,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造成、拉到了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而这种数字鸿沟的形成往往威胁着其他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而国内的数字鸿沟主要包括地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等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互联网由于其速度快、信息量大、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一度被认为是缩小受众知识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实的复杂性限制了互联网在缩小受众差距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由于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数字鸿沟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每个阶层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每个阶层内部也有存在着数字鸿沟。
目前,我国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的群体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这两个方面。
从网络信息接触的机会来说,终端往往是智能手机、电脑,而这些终端的成本高于报纸、杂志等。受经济发展的限制,网络信息的接受终端往往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上北京、上海、广东排在前三位,而贵州、云南、江西则位于最后三位。
就阶层内部而言,文化水平、经济地位都是导致数字鸿沟的直接因素。
文化水平直接制约着人们对于电脑的使用以及网络信息的使用,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知道如何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并且知道获取怎么样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他们更倾向于获取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信息。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知道要怎么获取信息,甚至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来说打字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一大障碍,更别说获取知识。因此,他们更多的倾向于网络的娱乐功能。
在自媒体横行的今天,最新的信息不是来自网络媒体,更多的是来自诸如微博、微信的社交媒体。在这种情况下,社交网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脉相较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加广阔,例如,微博中“大V”与许多人建立了关系,关注他们的人的数量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通过这种庞大的关系网,这些“大V”即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把控着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与微博上那些没有加V的普通中形成了数字鸿沟。在网络信息的使用阶段形成了数字鸿沟中的第二个阶段“使用沟”。“接入沟”、“使用沟”直接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形成。
就我国情况而言,政府要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进行合理的网络设施、网络资源的宏观调配。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网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东部的剩余网络资源调配到中西部地区,达到网络资源的基本均化。网络设施、网络资源是网络时代缩小知识沟的第一步,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整体进程。其次,政府应该在网络普及率偏低的地方,大力宣传,制定政策鼓励群众接入互联网,从而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第三,政府应该针对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群体,开办社区学校,传授计算机使用的技能,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知识、信息的搜索。
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网络媒体应该制作一些,适合知识水平较低受众阅读、观看的内容,并且尽量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传播,以便于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比如,针对知识水平较低受众有选择性的进行知识、信息的推送;制作专门的科学知识普及类的节目,并使这些节目品牌化,加强受众的忠诚度。网络媒体还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杜绝垃圾信息的传播,因为,知识水平较低的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媒体的导向性的正确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受众自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树立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意识,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知识、信息。
“数字鸿沟”减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受到媒介这一个的影响,还受到很多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减小“知识沟”、“数字鸿沟”的过程中,媒介的作用一定无可替代,无论是现在的网络还是以后更先进的媒介的出现。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媒介尽可能的缩小“知识沟”、“数字鸿沟”使我们的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正荣 段鹏 张磊.传播学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3]Werner J.Severin James W.Tankard,Jr.著 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
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重庆市沙坪坝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强调“三加快一加强”, 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今年3月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等重点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业态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今后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传统出版到底有哪些不同?它的发展现状怎样?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本刊就此专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数字出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将产生哪些实质影响?
张立:从研究角度看,数字出版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如盛大、中文在线等;二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看到,近年来传统出版业从出版工艺到出版介质再到出版物传播与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这个步伐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出版业的生存方式。数字出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电子出版,包括CD-ROM等出版介质的革命,也包括激光照排等的出版流程革命;2000年前后互联网崛起引发网络出版浪潮,出版社纷纷开发各自的网站;到2005年,是这一轮名为“数字出版”的浪潮。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还是新兴的数字媒体产业,两者已开始出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
中央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这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改革前,传统出版单位大都是事业单位,虽然采取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仍然不是彻底的市场主体,只有打破体制机制上的束缚,进行转企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它们才能用经济和资本的手段做事情,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竞争力。
《新经济导刊》: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市场初步形成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新兴数字媒体和国外数字出版巨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您看来,谁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张立: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传统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这么一个过程,报纸、杂志、出版社等传统出版业在新技术变革潮流中,每一次虽然都是积极应对,成立电子出版社、网站、数字出版事业部等,但并不太成功,主要是不符合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特点。
从实践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公司、新媒体公司更是数字出版的受益者,它们抓住契机,遵循数字化规律和互联网特点,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挤进了内容出版这一领域。在第一轮电子出版时代,清华同方的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从做内容的电子化加工起家,成为新兴的内容提供商,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代表;还有北大方正,做流程技术革命,也成功挤进了内容生产领域。第二轮网络出版时代,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迅速崛起,对传统的报纸出版产业造成了冲击。第三轮数字出版时代,内容原创平台商盛大文学、中文在线,以及做硬件的汉王成功崛起,代表了又一股新兴的数字出版力量。
国外出版企业数字化起步较早,它们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高,竞争实力强,实施商业化运作。如爱思唯尔、亚马逊、苹果、阿歇特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和圣・马丁出版社。这些数字出版商正向全球扩张,有的已经在中国市场分得了一杯羹,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Kindle,苹果的iPad、iPhone,索尼的电子阅读器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所以,这需要国内的传统出版企业和新兴数字媒体公司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自己的数字出版实力。
《新经济导刊》:传统出版单位正在转企改制和数字化转型,但步伐有点慢,这当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张立: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但过程是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之所以比较慢,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缺乏创新,对新技术特点把握不清,都是做内容搬家,线下做原创搬到线上,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而新媒体面临的是一系列创新,没有创新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体制机制落后,对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规划不到位,没有市场化的经营手段,不擅用资本说话。所以,传统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有利于数字化发展。
《新经济导刊》:新媒体企业一直尝试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请您对此进行分析?
张立:新媒体产业蒸蒸日上,非常成功。传统出版单位之所以对数字出版或者与新媒体的数字化合作积极性不高,这有它的现实考量。虽然,许多新媒体公司提出“二八分成”等看似有利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合作方案,但目前数字化销售既卖不上数量,也卖不上价格,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销售量和收入规模还很小,所以它们在数字化不能大量盈利的情况下,是不会快速进入数字出版的,因为那样风险很大。
《新经济导刊》:以电纸书终端起家的汉王科技经历了业绩和股价的“过山车”行情,现在寄希望于汉王书城;而盛大文学靠微支付盈利模式和版权运营打造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并准备在美国上市。请您解读一下这两家公司?
张立:盛大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擅长用资本手段来做事情,用资本说话。技术和资本是永恒的话题,盛大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先做人游戏取得成功,后又进军内容原创平台,收购起点中文网后,接着收购了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一系列其他文学网站和工作室。
二是借鉴了网络游戏的思路和模式,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特点做内容产业。数字出版本质上是企业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内容生产方式的数字化革命。盛大文学是网络原创平台,线上做原创,生产方式也是数字化的,提供碎片化、娱乐化的文学作品,并采用特色激励机制,建立庞大的网络原创群体,同时也是网络消费平台,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不足之处是对原创内容的审核把关,不像传统出版那样有三审制,这是新媒体的通病。
汉王也是我尊敬的企业,术业有专攻,依靠手写技术起家,对电子阅读器时机把握得好,手笔够大,铺天盖地做广告,很短时间把市场打开并成功上市,但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大起大落,它的产品路线很值得深入分析。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商业思路不清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卖硬件,卖技术,还是卖内容?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目前,电纸书的核心技术不在汉王手里,它只是把自己的手写技术植入到里面,技术创新点不明确,硬件是组装的,显示屏是别人的,内容也是移植别人的,商业模式也缺乏创新。
第二,礼品书的定位是否妥当?目前,产品定价偏高,上市后大量生产电子阅读器导致库存过剩,再加上高定价,无法进入大众市场。至于电子书包单单价格就不可行。现在汉王想做书城,同样面临大量竞争对手,这要看它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商业定位和盈利情况,目前汉王还是靠阅读器挣钱。任何尝试都是可以的,汉王是通过市场发展起来的,我不怀疑它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关键要把硬件和内容的结合点想清楚。
《新经济导刊》: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超过2.5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先后推出数字阅读平台,会不会对手机阅读造成垄断?
张立:这涉及到一个话题,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顾虑呢?传统出版单位实际上就是内容提供商,发行渠道方面图书靠新华书店、报刊靠邮局,而出版单位、发行机构(除了邮局)、印刷厂都是新闻出版业内单位。数字化以后,媒体呈现融合趋势,技术条件使其他单位做内容生产成为可能,这就打破了原先的专业分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做数字阅读基地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内容生产是有资质的,不是什么单位都可以做内容,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数字化后,传统出版单位也不要以“内容为王”为借口,画地为牢,墨守成规,要积极进行横向合作,特别是资本上的合作。
《新经济导刊》:商业模式和版权保护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如何有效解决?
张立:传统出版产业本质上是版权产业,如果没有版权机制,传统出版产业就不会存在,版权是传统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内在利益机制。只有出版活动走到产业化时代,也就是金属活字印刷以后,版权机制才应运而生。互联网形态从某种意义上对传统版权机制带来了摧毁性的打击,互联网是开源的平台,内容多为免费使用,当然互联网上也可以卖版权的东西,但99%甚至99.99%的内容都是开源的,这与传统版权产业是不同的,关系到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新经济导刊》:许多人都以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作为数字出版企业的标杆,您怎么看?国外数字出版产业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断言: 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激烈的城市化进程在托起中国经济腾飞的辉煌成果时,也酿成了难以下咽的苦果: 人口激增、房价飞涨、环境恶化……中国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中国的数字城市正是诞生在这样激烈剧变的城市化进程中。
“数字城市”正在成为时髦名词,被列入各省市的“十五”规划美好蓝图,“数字化”好像真的要来临了。
然而,只过去短短5年,“数字城市”就从众多省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急速隐退。
“数字城市”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数字城市”是真的消失了,还是早就已经悄悄地走进百姓身边?
中国式难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两倍数,城市集聚经济的速度以乘数效应放大。中国的城市化目标是,到2050年之前,使城市化率从2006年的43.9%提高到70%左右,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加近一个百分点,每年约有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走过城市化历程,英国用了120年,美国用了80年,而从改革开放算起,中国仅仅走过了30年。
人口激增所引发的大量边缘化人群、生活密集所带来的难以承受的房价、日益恶化的环境……在城市化爆发式发展的今天,由其引发的“城市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由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构成的传统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在城市化的滚滚洪流中,经历着巨浪的摔打。
加速完成城市化,又要在激烈的变革中经受住社会结构、体制变化的种种考验,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难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困境。
中国的城市信息化就诞生在这样的紧要关口,并被赋予了这样的责任: 在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迎接城市变革的挑战,信息化与城市化齐头并举。
就在中国面临双重挑战时,涵盖城市信息化所有内容的“数字城市”开始在全球兴起。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里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地球”勾画出人类数字生活的美好愿景,并由此引发了世界关于“数字城市”的探讨。
十年过去了,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起步期,进入到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成为数字城市的三大“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城市的热潮也波及到中国,那么,舶来的“数字城市”究竟适不适合中国?
中国的城市信息化承载着城市机制和管理方式变革的重任,而西方国家基于“后城市化”时代背景提出的“数字城市”则像空中楼阁一样遥不可及。中国的“数字城市”面临着中国式难题。
“理想国”困局
翻开陕西省咸阳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五”规划》,“全面建设‘数字咸阳’,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被清晰地写进“总体思路中。”
“数字咸阳”的目标是什么?从电子政务家庭100%到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无所不包。然而,对于一个信息化刚刚起步的城市来说,这样大而全的“数字城市”能够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吗?
不只是咸阳这样一个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在东北、华中、华南,几乎所有的省市,从直辖市到省会城市、地级市,“建设数字城市”都成了“十五”规划 中最耀眼的部分。
然而,几年后,当本报记者启动数字城市特别报道,向全国各地采访数字城市的优秀案例时,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先问一句: “数字城市是什么?”
“数字城市更像是一个口号,而不是科学名词。”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方裕说。即使是身兼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方裕也无法准确地给出数字城市的定义,他所在的研究院主要专注空间地理信息的研究。
早在2000年前,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就曾专门做过数字城市的研究,并参与制定整体框架。早期的数字城市框架主要由基础层、管理层、应用层三部分构成。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构成了统一平台,在此基础上的管理层是对空间信息实施有效管理,而应用层则延伸出针对不同领域的众多应用,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及公众类应用。
同新加坡、日本等数字城市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数字城市框架有许多相似处,都注重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强化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资源共享贯穿始终。这些曾经是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能不能适用于中国呢?
“我国的数字城市发展并没有按照我们当初设计的理想模式去走。”郝力说。
为什么与国际如此接轨的数字城市理论会渐行渐远呢?
首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决定了城市信息化不宜从顶层设计入手。
日本曾经提出过数字城市的模式和框架,并以其在日本的成功应用而闻名于世,然而,日本在此之前曾经经历了80多年的城市化蜕变,并在其蜕变中诞生出新的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完整的城市化后提出数字城市框架,是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升华。
中国仅仅经历30年的城市化,而且正处于矛盾迭出的多事之秋,信息化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手段,而是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变革的催化剂。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信息化必须自下而上,必须从底层出发,从信息化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入手。
其次,大一统的框架体制不适合中国现阶段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
在采访中,曾有专家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市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承包给当地电信去做,电信需要完整的数字地图做基础图层,于是找到当地的测绘部门。测绘部门一开口就要价240万元,少一分钱也不给,电信财大气粗,一气之下花了近300万元聘请最先进的技术公司做了一个比测绘部门还要完整的城市基础地图。
这样的故事还存在于很多地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各部门大都抱着“小而全”的思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数字城市的整体框架是从大一统入手,强调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实现各部门的应用,条条林立的行政体制下始终是“大一统”设计难以逾越的深沟。
中国的城市化决定了数字城市的框架只能是美好的理想,无法在现实落地。经过“十五”的反思,很多城市开始弱化“数字城市”的概念,从单点应用脚踏实地地做起。
破解困局
郝力认为,虽然中国的数字城市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大而全”的框架去发展,却在两个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字城市提供了“亮点先行”的可能。一是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信息产业部宽带、光纤网络的逐级深入,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高速公路”; 二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测绘技术。
城市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为激化的敏感地带。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每年将有1200万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在城市化人口呈现爆发式激增的时候,城市管理就变成了城市最为脆弱环节,城市管理员被刺、小商贩被城管人员野蛮殴打,动荡不安隐藏着更深的社会危机。
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提出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原有“单轴化”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创建指挥与监督既分离又统一协调的“双轴化”管理体制,实现了对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2006年,在建设部的推动下,网格管理迅速向全国51个城市(区)推广,各地在继承东城区的管理精髓基础上,又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新探索,如杭州向上延伸跨越区形成全市统一平台,又如上海向下深入完善社区的各项机制。
网格化管理从城市化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将城市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的集成创新与体制改革的结合必然带来政府的管理创新。
除了信息化向管理体制挑战,在全国众多的城市信息化“亮点”中,人们还惊喜地发现,共享意识正慢慢深入。这些“亮点”形散神不散,经过实践历练,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城市信息化应用正在“共享”意识的认同下越来越近地向数字城市的精髓靠拢。
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副主任高萍现在还记得,东城区的网格管理落地以后,东城区的统计局局长找到信息办有关同志,提出想在网格管理的平台上建立统计局的应用系统。在业界,这样一个地理信息图层起码要几百万元,信息办却很大方地批准给统计局无偿使用。
“共享平台就像是一个大舞台,你跳现代舞,我跳民族舞,每个部门都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高萍说。监督中心将地理信息平台无偿开放给统计局后,统计局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系统应用,统计局局长对高萍表态,以后城市管理需要统计局提供什么信息,在职责允许范围内义不容辞。
从东城区放大到北京市,现在,在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上,已经有68个委办局的信息同时接入共享交换平台中交互贯通,这个信息交换中枢已经将资源共享演绎到市一级的大平台。
“数字城市”没有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信息系统在统一平台上百花齐放的设想,却向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衍生。共享――这是数字城市设想的出发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的城市信息化正慢慢向原点回归。
城市信息化正带着数字城市的“基因”沿着中国城市化的轨迹前行。尽管“亮点”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仍旧不能忽视: 正当国家部委和各大中心城市开始脚踏实地地从头做起时,在某些地市级城市,仍然将华而不实的框架奉为尚方宝剑,似乎冠以“数字城市”就向城市化又贴近一步。
“中国的数字城市仍然处于混沌时期,提不提数字城市不是问题,关键是在数字城市之下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应用。”方裕说。
此外,从城市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来看,尽管呈点状发展的应用已经具备共享意识,却仍将面临下一轮的整合。“同信息化一样,城市信息化也将呈现点、线、面的发展趋势,由点到线,再由线连成片。”郝力说。
穆青同志说:“新闻工作五十年,我总讲两条,一是不要脱离群众,要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衷心地爱戴群众,另一个是对我们的党和国家要有责任心。新闻工作最怕的就是教训人的口吻,摆出一副面孔教训人。”穆青同志的这番话无疑对我们如何让经济报道生动化、通俗化有深刻的启示。
一是经济新闻要有指导性和参与性。一般地说,经济新闻的指导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经营者从媒体播发的经济新闻中得到启示,并付诸生产经营实践。二是 经济工作的管理者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在经济管理中予以体现。经济新闻的参与性就是新闻报道直接参与经济生活与经济工作。
二是经济新闻要有新闻价值。经济工作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政策指向,符合这一政策指向的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经验、事件等,就成为这个时期报道的重要内容,就有较强的新闻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报道要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 在我国总人口中大多数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各类专家、知识分子的比例并不高。如何针对大多数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群众,通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报道,向他们传播党的政策和具体指导生产、生活的经济知识和经济信息以及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呢?
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新闻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受众的结构呈现多元化。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经济不可能独立运行。单独的经济审视难以全面反映和解释变化多端的经济生活。如何选择一个全新的视角反映经济问题,使经济新闻更具有社会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呢?
首先,在写作上,一方面要尽量避免那些专业、抽象的词汇和叙述;另一方面还要赋予经济报道以感彩。西方新闻学家曾经提出“迷雾系数”的概念,把它作为衡量新闻可读性的标准之一。词汇的抽象与艰涩程度越高,则“迷雾系数”越高,可读性越低。这就要求报道中不能原样照搬所谓的“行话”,而需要做好“翻译”工作,以便让各行各业的人群都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经济问题或者事件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站在普通群众的角度审视自己所要报道的对象,才能做出通俗易懂的报道。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懂经济,要认真研究经济理论和改革实践。没有深厚的功底,是难以深入浅出地表述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和现象的。
增强经济报道的通俗性,还要赋予经济报道以感彩和生动内容,做到以事服人,以情感人。
经济报道要打动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散文式的写作技巧。《科技日报》在报道中科院计算机所与外商合资创办高科技企业的通讯中这样写道:“计算机所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但是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不太了解,成了一个身强力壮的瞎子。香港导远公司的管理层却长期生活和活动在欧美,对海外市场以及各种渠道比较熟悉,但是他们缺乏技术支持,眼睛明亮,腿却有点跛。”这段生动的比喻,给人以深刻印象,比单纯说教更有力。
其次,经济报道中的数字引用,要做到准确、形象。把枯燥的数字通俗化、生动化,引用数字的时候就要注意数字的比较性和准确性。要通过数字之间的对比或者形象化的解说,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或者标准来说明不熟悉的数字。2010年10月份,《经济日报》在报道我国原煤产量突破30亿吨大关时说:“如果用这些煤砌成截面为49平方米的城墙,相当于30条万里长城;如果装火车,可以绕地球24圈。”这样就很容易想出当年原煤的产量有多少了。
一种经济状态可以用多个数字从不同侧面去反映,而经济报道则要突出一个主题。当经济报道需要使用数字时,还要坚持精准的原则,要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数字,其他数字则要舍弃,以求表达明晰。
目前,企业拥有3家分公司和8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约6.27亿元,员工2300多名,主营业务涉及图书报刊、商业包装、金融票据印刷以及数字资产管理、云平台服务、创意产业发展、绿色检测认证、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大型优质印刷服务提供商。是首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和首批“中国印刷行业AAA级信用企业”。
记者:近年来,凤凰新华印务由单一的图书印刷业务合作延伸到标准合作、品牌合作和资本合作,充分激发产业链资源优势。请您谈谈贵公司是如何充分激发产业链优势的?凤凰的转型之路是怎样的?
张在健:近年来,凤凰新华印务在凤凰集团的支持下,对外实施兼并重组,在先后控股盐城、扬州、通达、制版等4家传统印企的基础上,对内加快转型升级,以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创意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沟通产业链内容;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业务拓展,并成立凤凰传媒国际(伦敦)有限公司,实现 “全球贸易、数码印刷和文化交流”三大板块业务功能。
记者:据报道,凤凰新华印务近年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由传统加工业态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跨越。请您具体谈谈凤凰新华印务是如何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的?在这条转型之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挫折?
张在健:在凤凰集团的支持下,凭借“以出版为主业的凤凰集团具备内容创意、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源与场地、北京阳光狮人创意公司提供创意理念,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的优势条件,与下关区人民政府、北京阳光狮人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凤凰新华创意产业园,瞄准数字、创意这一朝阳产业,并陆续承接了国家数字版权产业基地南方内容制作基地、华东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第一条“POD数字连线”按需印刷等重大项目。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服务于数字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向创意经营业态转型。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分为A、B、C三个主体区域,分别包括数字信息、数字职教、影视及文化创意三大板块。
我们在转型之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人才缺乏的瓶颈。与传统产业建设不同,产业园重在创意,而创意又主要在人,具有高度创新思维和实践经营的高端人才是园区建设和运营的灵魂。以“数字和创意”作为主题来做园区,作为传统印刷复制企业,凤凰新华企业自身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园区建设等多方面成为短板,尽管我们有非常好的规划与预期,在2012年年初推进园区建设时明显地感到吃力。复合型、经营性、文化创意以及金融领域的领先人才缺乏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人才方面,凤凰集团给与了大力支持,首先是在集团内部抽调骨干直接充实;其次是凤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园区设立分站,凤凰新华创意园从发展角度,一批高端博士后人才被引进园区;第三,凤凰新华12名员工被集团分批送往美国佩斯大学进行专业培训。今年9月份,与英国大学联合举办的“数字与创意”高端培训班也将在伦敦正式开班;另外,入驻企业在园区落户后,所具备的高新技术人才,也是一个突破口;园区主动参与的合作项目,带来的专家也是园区人才建设的重要来源。凤凰新华创意园逐渐通过自己培养、外部引进、项目带动等多渠道基本完善了人才队伍问题。
记者:数字转型、绿色转型是印刷业转型的大方向,但这在细分领域里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具体到企业的转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那么,凤凰新华印务对于这两个大方面的转型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在健:“数字化和绿色印刷”是凤凰新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数字印刷方面,2011年,与香港文高公司合资成立了凤凰数字印刷技术公司,引进德国、芬兰和香港当今国际先进的数字管理技术,推进印刷数字化改造工程,率先构建了全国首条全流程印刷数字化工艺及管理系统,实现零距离业务承接,为全媒体跨平台出版提供服务。此外,还成立了“数字资产管理中心”以及华东最大的云计算中心;数字化转型升级,快速提升了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充分利用不同地域和各子公司的地方文化资源,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奠定了基础,强化了凤凰新华在行业中的前沿地位。该项目还获得了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
在绿色印刷方面,积极实践,进行技改研发,相继投资4000万元进行集中供气、集中供墨、集中收废的设施建设和PUR技术设备改造,构建了ERP系统、墨控系统和数字印刷设备;积极参与印刷复制业环保标准的研究制定,使用LED照明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为绿色经济、低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印刷标准的起草工作,同时积极进行国产PUR热熔胶的生产实践和推广;通过积极实践绿色印刷, 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产能。凤凰新华及旗下4家印刷企业2011年全部通过国家首批绿色印刷认证,占江苏省获证企业的近1/4,在全国新华企业排名第一。在此基础上,公司和江苏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了江苏绿色印刷实验室、成功申报成为总署质检中心江苏分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凤凰新华印务研发中心,实现既有商业盈利,又有技术研发的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
记者:近年来,书刊市场持续低迷,请您分析一下影响书刊市场发展的因素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张在健: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使得书刊市场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份额不断减少,格局不断刷新。2013年,书刊印刷市场环境依旧不容乐观,市场需求有待拉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份额日趋萎缩。对于大部分传统的新华企业来讲,转变发展方式,远比引进设备、技能提高更重要。只有正视残酷的现实,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寻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紧跟政策、紧跟市场,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作为成功转型走出独特特色的企业之一,您有什么经验愿意与行业同仁分享?或是对于正在艰难徘徊在生存边缘的书刊印刷企业有哪些呼吁与忠告?
张在健:转变发展方式,催生企业内动力。转型升级的目标立意应在于最终转变发展方式。过去我们主要研究“如何生产、如何管理”,我们现在应该更多地研究“为谁生产、生产什么、谁来生产、按什么标准生产”;对于传统的书刊印刷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远比引进设备、技能转变更重要。多媒体时代下的印刷,不再是纯粹的工业生产,而是一种产业链边界大幅延伸的一体化商业市场。只有摆脱原有的低端竞争模式,向高额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方向跨越,跳出价格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更大的效益空间,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创造经营外动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快速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则是一种外动力运用的最佳途径。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跳出封闭的领域,接触世界先进印刷技术、设备和产业理念,从而能够借力加速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国际化规范化的合作,不但是对企业内部能力的一种检验,合作所带来的企业管理、生产技术标准化、环保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促使企业在短期内管理内力快速提升,在前行的道路上羽翼更加丰满、成长更加迅速。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在未来的几年内,贵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愿景。
关键词: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宏观经济规律;外汇规律;期货规律;股票规律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5-0074-06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在当今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各种经济理论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在这表面繁荣景象的掩盖下,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一个徘徊不前,无法突破的研究怪圈:忽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过分重视和追求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比如,当我们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去检验经济学家的理论是否有效时,我们发现经济学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法则,无论是多么富有创见,多么令人耳目一新,但最终还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无法把握经济的变化规律。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开始,至2008年的184年间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21次经济危机。期间,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做到提前把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趋势何时将出现拐点,经济危机将何时发生。经济学家所做的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经济危机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而经济学家至今却拿不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避免和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理论研究包括纯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前者是对经济理论的改进和完善,后者是对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对有关经济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并创立出新的理论。其实,在我们看来,正是经济理论研究上的主次混淆、舍本逐末才是导致今天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怪圈的真正原因。经济理论研究应该包括主次两个方面:主要方面是研究如何依据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和数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次要方面是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并发展新理论。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必须既要顺应宏观经济趋势,同时又能起到对经济发展的微观调整的作用。如同一个良医,既要有诊病的技术,又要有治病的药方一样,经济学家既要有把握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的能力,又要有把握这种趋势必须具备的理论和方法,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在经济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服务于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
宏观经济走势是什么?宏观经济走势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那些尚未发生的、仍处在“无”的状态下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一直以来经济学家无法在这一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破,甚至包括那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内的经济学家都坚持认为,未来的经济运行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些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因素是造成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规律的根本原因。因此,经济学家的通常做法是根据现行的经济理论和个人的经验,去预测未来经济变化趋势。预测是事先推测或猜测,只能达到50%左右的准确率。尽管如此,在报端、学术刊物以及经济理论研讨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经济学家针对同一个经济问题发表观点相左的预测文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猜谜语毫无二致。比如,自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关于经济理论、经济现象的分析日渐活跃,从宏观经济到产业经济,各路经济专家纷纷上阵,发表他们的经济预测文章。这方面有两个实际的例证。一是对后奥运经济的预测,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就有专家到处发表言论,预测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对中国房地产业走势的预测,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早在2007年就有人以专家学者的身份,用赌博的方式坚称房价将会呈上涨趋势。他们的错误预测往往是误导了公众,对政府决策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自19世纪初至今的200多年间里,西方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金融投资者为了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先后研究出不下百余种的图表和指标分析技术,简称技术分析。长期的投资实践表明,技术分析仅能达到一种类似于猜测的50%的准确率,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未来变化规律,因而掌握指标分析技术的投资者往往赚少亏多,外汇、期货、股票市场成为吞噬资金的无底黑洞。令人痛惜的是,从国家级的投资集团,到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资机构,再到普通投资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仍然在沿用西方技术分析,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舞台上,正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投资失败的悲剧。例证一: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宣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得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称为富通第一大股东,后增持至4.99%,前后共斥资超过238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11月份,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人民币投资只剩下10亿元人民币。例证二:2008年10月21日,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e Pacific Ltd.)称,因一位管理人员用判断澳元走势的衍生工具进行了不当操作,该公司面临着近20亿美元的损失。中信泰富是一家得到部分中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香港上市公司。
从表面上看,经济规律似乎与外汇、期货、股票规律没有多大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两者毫不相干。但如果从这些规律的属性上进行一番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经济规律还是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其实都属于同一类规律。比如,经济学家要做的是如何把握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规律,金融投资者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未来的变化规律,所以两者面临同样一个技术难题,即如何把握各自未来的变化规律。在规律的属性上,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均属于未来的变化规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所做的就是要把握未来中的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无形规律,如经济、金融以及外汇、期货、股票规律等。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尚未找到如何把握这类无形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从1991年我们的技术研究工作开始,至2006年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历时15年,我们不仅从理论上找到了世界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和金融投资家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
未来变化规律的症结所在,而且找到了如何破解这种规律的方法。归纳为如下三点:
第一点,有形物质存在于三维空间。三维空间研究的是由一种有形物质形态向另一种有形物质形态的转化规律。把握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是分析、判断、推测、猜测等“有为”的技术方法。
第二点,无形物质存在于四维时空。四维时空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的合称。四维时空研究的是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把握四维时空中的无形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是“自然无为”的技术方法。
第三点,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都属于未来的变化规律。未来囊括了所有的无形物质。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必须使用“自然无为”的技术方法,才能把握这种规律。
我们认为,经济学家无法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金融投资者无法把握外汇、期货、股票的未来变化规律的症结就在于:错误地认为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规律,因而使用把握三维空间有形物质变化规律的分析、推测等有为方法,去把握存在于四维时空中的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
二、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有生无”的转化规律
(一)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构成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囊括了一切有形物质。时间囊括了一切无形物质。因此,四维时空既包含了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又包含了时间中的无形物质。
(二)四维时空存在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形成之前的无形的“道”(0),经过“一”(1)这一阶段的孕育,诞生出一个包含阴阳的完整的物质实态“二”(2),“二”即表示一切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有形物质。这一阶段,物质运动形态经历了“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的变化过程。即“无”生“有”的变化过程。用“无生有”数字式来表示,即为:0-1-2。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之为“一来”。
根据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物质形态的变化过程,既包括“无”生“有”的变化过程,也包括“有”生“无”的变化过程。所谓的“有”生“无”,就是把“道生一,一生二”,反转为“二生一,一生道”。这一阶段,物质形态的变化经历了“从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变化过程。用“有生无”数字式来表示,即为:2-1-0。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之为“一往”。从而构成一来一往,非常对称。
在四维时空中,既存在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又存在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我们把这种“有”与“无”相互转化的规律,称为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相互转化规律。这种相互转化规律最初是由无形物质形态向有形物质形态转化,然后再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三)四维时空科学研究的是整个物质世界:四维时空科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从无形的“道”(0),经过“一”(1)的孕育,逐步诞生出来“二”的有形物质,用数字式来表示,即为:0―1―2,而且包括从“二”的有形物质,经过“一”(1)的孕育,逐步诞生出无形的“道”(0),用数字式来表示,即为:2-1-O。
(四)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有生无”的转化规律:根据以上对四维时空中的有无相互转化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老子“有无相生”中的第二阶段“有生无”的转化规律,即由有形物质形态向无形物质形态转化的规律。对于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而言,是由有形的数据信息向未来无形的数据信息转化。用“有生无”数字式来表示,即是2-1-0。数字式2-1-0不仅仅是用以表示“有生无”的转化规律,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了中国古代象数原理,也即万物皆有其象,有象必有数,象为外表,数为内在,象为阳,数为阴,象反映的是有形信息,数反映的是无形的信息,谁能把握事物内在的定数,谁就能把握事物的未来规律。所以只要破译了“有生无”数字式2-1-0,也就意味着破译了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隐含的数字密码。
三、破译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隐含的数字密码
(一)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
第一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2”。
1 “2”表示三维空间中的一切包含阴阳两种形式的有形物质:即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简称空间数字,和表示时间因素的阴性的有形物质,简称时间数字。
2 破译“2”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提取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空间数字;第二,提取表示时间因素的阴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时间数字。
空间数字,是指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表示空间因素的数字,如某个期货品种:上升了1000点,又回落了2000点。其中1000和2000,就属于空间数字。
时间数字是指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与表示空间因素的空间数字相对应的时间数字。如某个期货品种:上升1000个点用了6个月的时间,6个月的时间与1000点相对应,6属于时间数字。又如某个期货品种:回落2000点用了10个月的时间,10个月的时间与2000点相对应,10属于时间数字。
第二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1”。
1 “1”是由阴阳各半、质量对称的物质构成的,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1”包含了一半阳性的有形物质和另一半阴性的有形物质。
其二,“1”既包含阳性的有形物质――空间数字,又包含阴性的有形物质――时间数字。空间数字和时间数字必须保持完全对应的关系。
2 破译“1”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提取表示空间因素的阳性的有形物质信息,也即空间数字,然后将提取的空间数字进行周期量化,以确定提取的空间数字属于哪一个空间周期。
空间周期是指临界数字45、450、4500和50、500、50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数字。空间周期又依照升跌幅度的大小,分为标准小周期、标准中周期和标准大周期。
标准小周期:以45和5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45,90,135,180,225,270,315,360…等,和50,100,150,200,250,300,350,400…等。递减周期:360,315,270,225,180,135…等,和400,350,300,250,200,150…等。
标准中周期:以450和5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
450,900,1350,1800,2250…等,和500,1000,1500,2000,2500…等。递减周期:3600,3150,2700,2250,1800…等,和4000,3500,3000,2500,2000,1500…等。
标准大周期:以4500和5000按照倍数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形成的一系列周期数字递增周期:4500,9000,13500,18000,22500…等,和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等。递减周期:36000,31500,27000,22500,18000…等,和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等。
比如:若提取的空间数字是275,因为275大于250而小于300,所以就把275作为一个250点的标准小周期看待,剩下的25点作为超过250点空间周期的余数。
比如:若提取的空间数字是1200,因为1200大于1000而小于1500,所以就把1200作为一个1000点的标准中周期看待,剩下的200点作为超过1000点空间周期的余数。
第二点,提取表示时间因素的时间数字的正确做法是,找出与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相对应的时间周期数字。
时间周期是指与空间周期数字相对应的时间长度。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的大小,是依据空间周期数据而定,以确保时间周期数字与空间周期数字的完全对应。而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的对应,说到底,是两组“特别自然数”的对应。
“特别自然数”就是自然数字中,除了1以外,那些没有构成倍数的自然数。如,1、2、3、5、7、9、11、13、17、19、21、23、29、31、35、37、41、43、47、49、53、59等。其他数字,只要与以上这些“特别自然数”构成了倍数的关系,它仍属于“特别自然数”。
比如,与50、500、5000点空间周期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可以是5分钟K线或50分钟K线、5日K线、5周K线等。表面上看50、500、500不是自然数,但它们是自然数5的倍数,所有也属于自然数。因此说50、500、5000点空间周期与时间周期5分钟K线、50分钟K线、5日K线、5周K线的对应,包含了自然数5与5的对应。
又如,20、200、2000点空间周期所对应的时间周期可以是20分钟K线,也可以是40分钟K线、4小时K线、4日K线。因为这其中,空间周期包含着自然数2,而20分钟、40分钟、4小时、4日K线是自然数2的倍数,所以20、200、2000点空间周期与时间周期20分K线、40分钟K线、4小时K线、4日K线构成对应关系。
由于“1”是由阴阳各半、质量对称的物质构成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中的两组自然数的完全对应,就是确保“1”的阴阳物质的对称。
第三步,如何破译“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0”。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必须从“有生无”数字式“2-1-O”说起。“2-1”表示的是,阴阳两种形式的有形物质信息――空间数字和时间数字“2”,向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完全对应组合的“1”转化。此时的物质形态仍属于三维空间的有形物质。
1 “1-0”表示的是空间周期数字与时间周期数字完全对应组合的“1”向无形物质的“0”转化。此时的物质形态已转化为无形物质。
2 “0”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时间中。由于时间囊括了一切无形物质,我们要把握“0”这种无形物质的规律,就必须从“1-0”化生阶段中的时间周期数字入手。
破译“O”的方法包括如下两点:
第一点,计算时间周期K线数字:就是从“1”包含的时间周期数字人手,计算空间周期数字范围内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
比如,美元指数从昨天的最低点81.000开始,到今日的最高点81.500,总计上升500点。据此,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应是500点,时间周期数字应是5分钟K线。
计算时间周期K线数字的方法是,在空间周期数字500点的范围内,计算从最低点81.000到最高点81.500之间,共有多少根5分钟K线数字。若得出5分钟K线数字是12,12就是时间周期K线数字。
第二点,时间周期K线数字是数字密码。在“1-0”化生阶段中,是“1”化生出了“0”。同样道理,“1”包含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化生出了“0”包含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时间周期K线数字就是那些隐藏在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中,并且对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起着支配或决定性作用的数字密码。
(二)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创立: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有生无”的转化规律,所以要想破译这种规律,必须首先破译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的密码含义,创立一套完整的、可重复使用的、具有自然无为属性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
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属于四维时空中的自然无为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试图以有为的方法去把握的这种自然无为的规律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就要求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既不可以掺杂任何在三维空间科学研究中人们业已习惯的有为的技术方法,也不可以使用文字语言,因为文字语言是三维空间的产物,是人与人交流所必须使用的“有为”的技术手段,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的缺点,所以必须使用数字语言。数字是自然的产物,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唯有使用数字语言,才能以自然无为的方式,直观地、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为: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之“有生无”的转化规律=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解释如下:
1 “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是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个阶段运行过程中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2”。
2 “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不是一般的数字相加,而是从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前一阶段的时空周期数字中提取的一对完全对应的空间周期数字和时间周期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1”。
3 “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是在空间周期数字的范围内,计算时间周期K线得来的一组时间周期K线数字,它相当于“有生无”数字式“2―1-0”中的“0”。
为了简化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我们不妨用N来表示“宏观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有生无’的转化规律”,N=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出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已经到达的空间周期数字”。
第二步,根据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在前一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时空数字,首先“提取空间周期数字”,然后根据提取的空间周期数字,“提取时间周期数字”。
第三步,根据已提取的时间周期数字,“计算得出时间周期K线数字”。
最后,根据计算得出的时间周期K线数字,也即密码数字,可以确定并预知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未来一个周期的运行趋势和升跌周期数字。
四、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应用
(一)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计算实例
1 2009年4月29日计算伦敦铜近期和中远期的运行趋势及空间周期数字。
已知:伦敦铜从2008年7月2日最高点8940,下跌至2008年12月23日的最低点2825,共计下跌了6115点,6115点包含了一个6000点的标准空间周期。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伦敦铜从最高点8940下跌6000点空间周期所到达的周期数字,即8940-6000=2940。
第二步,根据已有的空间周期数字6000,取用的时间周期为60日K线。
第三步,根据时间周期60日K线,经过计算得出伦敦铜6000点下跌空间周期范围内的60日K线数字是3。
兹列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如下:
N=2940+6000+60日K线+3
根据以上计算式中的空间周期6000、时间周期60日K线和K线数字3,得出计算结果如下:
其一,就中远期而言,2009年伦敦铜有3000点的上升空间,伦敦铜将要到达的空间周期点位是6817-6900点。
其二,就近期而言,伦敦铜从4月16日的高点4885开始,有一个1000点的下跌空间周期,也即伦敦铜将要下跌至3900-3800点。之后,伦敦铜将开始反转,进入一个1000点的上升空间。
2.2008年10月28日计算中国股票综合指数“中证流通”(代码:399902)下一个空间周期的运行趋势及空间周期数字。
已知:“中证流通”从2008年1月15日的最高点5736.52,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最低点1626.04,总计下跌了4110.48点。4110.48点包含了一个4000点的标准空间周期。
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中证流通”从最高点5736.52,下跌4000点空间周期所到达的周期数字,即5736.52-4000=1736.52。
第二步,根据已有的空间周期数字4000,取用的时间周期为40日K线。
第三步,根据时间周期40日K线,计算得出最高点5736.52至1736.52之问的40日K线的数字是6。
兹列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如下:
N=1736.52+4000+40日K线+6
根据以上计算式中的空间周期4000、时间周期40日K线和K线数字6,得出的计算结果是:2009年“中证流通”有2000点的上升空间,将要到达的周期点位是3603-3700。届时“中证流通”到达此点后,将会出现一个500点以上的回跌空间。
(二)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准确率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项超三维空间科学的技术。根据宏观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有生无”转化规律的自然属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在破译了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的基础上成功创立出一套自然无为的、可重复使用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它使用的全部是数字语言,没有加入半点人为的分析、推测的成分,所以四维金融投资技术能够达到100%的准确率。
(三)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应用范围
1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规律。只要有详细的、完整的经济或金融运行数据(包括月、季、年的数据),我们就能够掌控经济变化的动态情况:其一,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是继续平稳的向上运行还是将出现经济下滑?其二,若继续平稳运行,可以计算出宏观经济走势将平稳运行至未来哪一年。其三,可以提前一至三年计算出宏观经济走势下滑的大致时间。
2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国际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所有投资产品的运行规律。
3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和把握现货市场中的任何一个产品的运行趋势。
五、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科学价值与市场价值
(一)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科学价值
第一,技术的准确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项四维时空科学的技术,具有100%的技术准确率。
第二,技术的可重复性。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效法老子“有生无”数字式“2-1-0”,创立了一套自然无为的、可重复使用的四维时空数字计算式,通过提取和计算相关数据,就可以十分准确地计算出经济和外汇、期货、股票未来的变化趋势。
第三条,技术的社会贡献性。有了四维金融投资技术,我们可以做到:
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知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
准确把握世界金融市场中的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的运行趋势和升跌周期数字,帮助那些需要得到技术支持的投资财团,避免投资失败悲剧的重演。
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诞生,不仅在理论上理清了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规律,而且在技术上破解了这个困扰着全世界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者200多年的世界性难题,结束了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家不能把握宏观经济规律和外汇、期货、股票规律的历史。
(二)四维金融投资技术的市场价值
从三维空间科学和四维时空科学来划分,科学技术可以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