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时间:2023-07-27 16:23:32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随笔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随笔练习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98-01

近年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学生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写作教学水平,教师应采取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1 初中语文写作随笔特征

1.1体裁和体裁相对灵活

随笔作为语文写作重要形式之一,与传统作文相比,更具有灵活性特征,随笔形式可以脱离传统写作模式,不仅能够观景抒情,还能够议论事实,在文章字数、篇幅长短等方面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随笔内容能够旁征博引,促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对丰富学生知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2情感思想自由

人是具有思想的生物,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感情,学生进行随笔,表达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言之有物、更加生动等特点,能够真实反映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1.3语言表达个性

随笔形式的灵活、自由性决定其在表达上更具灵活、自由性,且随笔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为学生个性表达提供了支持,学生通过学习和日常积累写作素材,在随笔写作过程中,不仅能够表达内心感受,还有助于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因此,进行随笔练习十分必要。

总而言之,在了解和掌握初中语文随笔练习特征之后,教师要结合语文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多读书,为随笔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并给予相应的指导[1]。

2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2.1制定合理随笔训练目标

在进行随笔训练之前,需要明确训练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才能够让学生长期坚持写作,逐渐提高自身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随笔本,学生通过喜爱本子,能够影响自身进行随笔练习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赏析能力,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

2.3积累素材

素材作为写作的重要基础,没有素材,无法实现写作。学生抗拒写作重要因素主要是缺乏素材和写作技巧薄弱。因此,加强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例如:阅读,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时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2.4进行讲评

写作讲评是写作的关键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写作讲评这一过程,深入研究学生随笔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避免学生走进写作误区。首先,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通过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丰富讲评形式,传统随笔讲评模式主要是教师单一讲评,思想、观点等方面过于单一,讲评效果并不明显,教师要采用多样化讲评方式,例如:学生互评等方式,通过多样化讲评方式,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写作灵感,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效率[3]。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宝元.要重视实用文的写作训练――从国外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起[J].人民教育,2010,18(03):259-261.

第2篇

随笔训练对于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随笔训练,强化作文教学效果,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为出发点,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探索出通过语文随笔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方式。同时,语文随笔训练也可提高学生对好词好句的e累。故本文就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为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尊重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大多数作文教学中,都是由学生对既定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但在写作素材中教师大多对作文写作方向定下了标准,这就使学生不能按照自己对素材的理解进行作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作文题目或是素材理解的思想,使得学生按照自身的习惯或是喜好进行作文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语文随笔训练中,教师可以扩大写作范围,安排学生对今日学习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或是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描述,使语文写作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提高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写作热情。如在“有感而发”课题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就此写作课题突出对学生思想的尊重,学生可对某件事或某一物体进行写作,将这件事物的对自己的感受或是思想触动进行描写。同时教师可就次作文课堂,使学生对写作的跟本――有感而发进行了解和体会,提高学生作文的内容感与读者之间实现共鸣。

二、注重日常积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写作中对高深的写作技巧和方式的学习尚不充足,在作文写作中极容易将作文变成流水账,使文章缺乏美感和艺术气息,对此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对独特、优美的写作方式和好的段落进行积累,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美的段落以及写作方式,使文章变的饱满且富有美感。如在“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在此课堂安排之前要求学生整理积累关于景物描写的写作方式和优美的语句段落,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任一景物进行描写,可以是校园中的一草一花、公园里的小湖假山等。在随笔训练或是具体作文的写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制定一些规则,如必须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时学生就可从日常积累中删选有用的信息,将其套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在这种长期的模仿式写作中会逐渐养成这种写作方式,使学生掌握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的写作方式和优美段落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提高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教学,会依靠书本或是资料中的文章段落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就使得学生在对所学习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中对示范段落的模仿程度过高,缺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作文不成功。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随笔训练和写作中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将所学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运用到,还要将其在语句中运用做到创新,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加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如课文《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的……草软绵绵的。”其中运用的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将初春中小草刚生长出来的形态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春意盎然的氛围。借此课文中的学做技巧,教师安排秋冬等有关四季景物的描写的作文写作或随笔练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仿照《春》中上述段落描写方式基础上进行感动,加入学生自身对秋天中植物、冬天中雪花等物形态的理解,做到写作的创新,激发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加强学生写作生动

艺术来源来于生活,文学创作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因此,许多优秀的文章都是从生活实际中脱离加以文学修饰实现的,如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等,故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学,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此外,在进行景物或是实物的写作中,需要学生对景物和实物本身的状态和情况取得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创作出符合实际的生动的景物描写作文,由此可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创造学生对景物观察的机会,提高学生写作的灵性。如在“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可就学生可以观察到的动物进行课堂随笔或是写作的训练,如生活中学生对猫狗的接触较多且较为便利,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安排学生对学校附近宠物店中的猫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使学生对猫狗的外形特点或是行为特点等进行观察,在具体的写作中时要求学生就其自己对猫狗特点观察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描写,提高学生创作作文的生动性和具体性。此外,教师可以示范例文对学生进行生活写作的分析和教学,如鲁迅在散文《猫・鼠・狗》中对猫、隐鼠、狗等行为特点进行描写,并借此特点喻人。学生在对猫狗的写作和随笔训练中可参照鲁迅的描写方式进行写作。

总体而言,语文是我国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而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写作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对语言的表达技巧等实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本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2(01)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课后评价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73.

第4篇

1.在由吴研因拟定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了:①初级小学:“写字:能速写楷书和行楷方三四分的每小时约200字,方寸许的每小时约70字。”②高级小学:“写字:能写通行的行书字体”,并提出文字要注意反复练习。2.在由叶绍钧拟定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习字”包括“名人书法欣赏”和“楷书或行书的练习”两部分,并且“写字”成为国文学科的一个单独分支,占2学分。3.高中的国语、国语课程纲要也有相应的习字写字的要求。192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的《暂行标准》。1.在由吴研因、赵欲仁等编订的《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作文)、书(写字)等五种能力,此处特意将“书”列为了与“听说读写”并重的一项能力。在该标准之教学目标中提出了“练习书写,以达于正确、清楚、匀称和迅速的程度。”2.在《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中,书法成为作业之一,作文练习包括了书法练习,可见“书法”的重要性。纵观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当时的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书法、写字、习字训练,尤其用以实际的楷书、行书,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安排了书法练习、写字课,“书法课”不是单纯的工具学科,甚至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除了权威的课程标准和纲要强调了书法习字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许多的语文教育家也看到了书法习字教育的意义。叶圣陶先生曾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将“写字”与“阅读”、“写作”并重,并给出了如何练好字,写好书法的建议。“就字体而言论,……须注意真书行书两种。行书写起来比真书快,所以应用更广……大略要做到以下几点:1.笔笔交代清楚,横是横,撇是撇,一点不含糊;2.横平竖直,不要歪斜,这就端正了;3.就一个字而言,各笔的距离务须匀称,不太宽不太挤……。”在《改变字风》一文中,叶老指出“无论小学中学大学,出来的学生都写得一手端正的字……绝不说写几个字无关宏旨,绝不想潦草点儿也无所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边认真训练,以身作则,一边认真练习,积久成习,在这样情形之下,做到学生都写得一手端正的字又有何难呢?”黎锦熙先生在《国语的作文教学法》一文中提出,于小学第三学年进行“楷书的临摹和国音字母草书别体的练习”。蒋伯潜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中认为“习字既是中学国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就须教师切实指导,把它当为课内教学的一种,于每周国文课内规定一二小时习字”,此外蒋先生还强调了课外习字,提出了中学生练习书法应达到的要求(正确、清楚、均称、敏捷),给出了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书法的几点关键性的建议,例如“选择临摹的字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替学生选定字帖须看学生的出笔和哪一种接近些”;又如“教师考察学生们习字,当随时留心,促成他们写字时到处留心的习惯”。

二、建国后的书法教育

1949年以后,中小学“国文”“国语”学科改名为“语文”,全国中小学一律使用国定的统编教材,由中央人民政府印发统一的课程标准,教育事业逐渐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单一化的道路。此时的语文教育,在内容上强调思想教育、突出政治;出了“听说读写”的结合,但是并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练习;推行“速成识字法”,缓解建国初大量文盲的教育问题;学习苏联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等。习字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不见其“踪影”,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得不到中小学课堂的欢迎。书法教育陷入低谷。1978年,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后,忽视中小学课堂中书法教育的现象就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陈云同志在1984年指出:小学要重视毛笔字的训练,要把大字课作为小学的基础课,严格要求。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汉字仍会是我们的主要书写文字,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教育部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在城乡小学的各年级开设包括铅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等的写字课。此后,写字课、书法训练逐步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得到了暂时性的关注。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⑴其中《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学会用铅笔、钢笔写字,做到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写毛笔字,写得正确、均匀、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学生学习写毛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字要写得正确、均匀、干净。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⑵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到了“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在初中一年级的“作文能力”的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力求美观”。中学的语文大纲并没有提及软笔书法的学习,可见传统意义上的行楷书、行书之书法,没有在此时的中学中得到重视。

到了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颁布。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提到了“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发现此大纲关于写字能力明显不同于1986年大纲的地方是删掉了“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相当于只要求学生能描红临帖,不需要掌握写毛笔字的能力和能独立书写毛笔字。⑵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仅仅在“写作”的教学要求中提到了“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另外,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几乎没有关于书法、习字的任何要求。

随着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没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继承与发扬这门传统的重要性。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3-4年级的学段目标提到了“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字临帖正楷字”;5-6年级提到了“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提出“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虽然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并没有提到有关写字、书法方面的内容,但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能够首次明确地提出行楷书、体会书法之美,表明义务教育已经关注到了“书法”,已经认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习书法,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建国至今,在中小学课堂开设书法课的这条道路,走的很漫长,也很曲折。由于不同时期关于语文学科的讨论重点不同,加之各阶段的教育指导方针的变动,是否把习字课,尤其是书法课纳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并未得到一个明确、具体的回答。

2013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为此,学校要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队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纲要还明确提出了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内容和要求,例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等等。书法课,作为一门独立科目,正式被纳入到了中小学课堂中。

三、小结

第5篇

关键词:课改;“配套”作业;五类作业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10-02

一、引言

作为农村一线英语教师,笔者常常听到同行抱怨,作业惨不忍睹,或者作业抄袭现象很严重,或者作业不交者众,抑或批改无用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农村英语教师的心头痛,也是农村学生的心头病。要拿什么来拯救学生的作业呢?更要拿什么来拯救农村英语教学呢?本文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作管窥蠡测。站在一个教育者的立场,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一样,渴望我们的“放牛班”也有自己的“春天”。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课改对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自使用新目标教材,英语教师却历了一个从好奇、积极尝试到迷茫、失望甚至痛苦的过程。这种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课后作业却惨不忍睹的极大反差。

在农村英语教学现行背景下,课堂设计完全可采用与城乡学校一样的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机制与方式,刺激了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和谐。但这种和谐的背后,是农村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他们中多半在作业中屡做屡错,屡错屡挫,到初一下学期,课堂不再活跃。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三、现行英语作业现状

1.现行英语作业量。现行英语教材《go for it》有两本配套的作业本,此外还有征订的一本《导学新作业》。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两套作业已经相当不容易,因此,平时除了完成这两套作业外,每周外加一张单元卷就是学生的全部作业了。

2.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收集任意五天的家庭作业,发现作业认真保质保量完成的约有30%;作业认真完成,但不能保证质量的约占25%;作业情况马虎,随意胡差的大约15%;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完全抄袭的约占15%,作业不交的或者不愿意抄袭完整的占约10%;还有5%的学生游离在自己做一些,别处参考一些的状态。

四、如何设计英语家庭作业

1.新课程理念。课改纲要对其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教育者们的目标和原动力。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

2.怎样的作业才是合适的作业?(1)作业要亲近学生。要设计饶有成效的家庭作业,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必须先放低姿态,首先使作业能亲近学生。现行英语家庭作业中很多内容涉及农村学生从未体验的语言情境,这些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任何共鸣的东西大可以删减。(2)作业要重基础。学生总是被名目繁多的作业所羁绊,做到后来不知所云。农村初中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作业应该更加注重基础,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兴趣。(3)作业忌“配套”。现行作业鲜见不“配套”的,而此类“配套”的作业,在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的同时,本身都互为参考。也就是说,每个“配套”的后面,必定是一节公认的完成得比较完美的课。而事实是,在农村初中现行的英语课中,能完美完成每课要求的不多。教师总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删或减一些内容,因此以“配套”作业为作业,实属下策。(4)作业设计要集思广益。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都有笔者一样的感慨,但是苦于寻找对策。教师要对每堂课的家庭作业逐一作设计,那不是随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农村教师更应该重视合作,集思广益,可以专人专块负责作业的设计,也可以多采用有经验的教师的一些传统做法。笔者在这里更呼吁,教育职能部门多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让英语作业也能多亲近农村学生。

3.五类作业法,期待“放牛班的春天”。如果把学生作业按照布置的时间不同加以划分的话,作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随堂作业、家庭作业、周末作业、节假日作业、分层作业。

现行英语作业大多不归类,部分甚至是完全丧失了作业的初衷。事实上,学生在做的很多作业都重复了,部分作业偏难了,部分作业本身就有硬伤,那么,对于现行作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了本套“五类英语作业法”,颇有些小收效。

第6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西文化比较

长期以来,在对待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通常被理解为是思想政治专任教师和教导处的职责。实则不然,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职能。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归因于,初中英语教学会涉及到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国文化观,使他们建立文化自信,这本身就属于德育教育范畴。当然,从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出发,引入中西文化视角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眼界,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但教师若是未能从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来进行阐述和教学,而是以“欧洲中心论”作为主观价值判断。那么,这里的德育教育效果仍然无法实现。因此,在丰富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选择项目上,不仅需要发挥英语教学的优势,还应使教师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一、当前德育教育实施中所存在的不足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其中的不足:

(一)当前德育教育的知识营养较少

毫无疑问,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各职能部门构成了德育教育的主体。从目前的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其仍表现为延续着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对仪式性活动开设,这种模式尽管能够在校园文化氛围下来感染学生,但却难以在知识层面细化学生在某一具体方面的德育教育需要。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发育时期,使他们形成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能力,将有助于他们未来在认识社会和周边事物时,形成合理的价值取向和健康心理。

(二)当前德育教育的我向思维显著

针对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严格遵循上级所下发的德育教育大纲。但在具体绘制大纲内容时,则需要在校本原则下来实施。正因如此,当前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教育主体时常存在着“我向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便将学生置于“客体”地位,而未能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偏好和认知能力。可见,在我向思维下来实施德育教育,就存在着使德育教育陷入形式化的危险。

二、初中英语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职能分析

针对传统德育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初中英语教学的职能可分析如下:

(一)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实施范围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所以在对其实施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初中英语教学通过引入中西文化比较内容,便能在支撑课堂教学的同时,不知不觉的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并在开放的心胸下来审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将注意力放置在重视对中国文化的习得上来。从中不难知晓,随着初中德育教育实施范围的延伸,又能端正学生对于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等课程的学习态度。

(二)细化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指向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指出,传统德育教育突出对学生的世界观实施教育,这就难免使得传统德育教育被意识形态化和空泛化。而初中英语教学紧扣中西文化比较,通过坚定中国文化的立场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这就使德育教育的目标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也就更加接地气。同样,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也能产生这样的职能优势。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合理选择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

中西文化能够比较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社会人文素材入手需要考虑与初中学生的J知能力相匹配,也需要做到与课堂教学需要向适应。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中西茶文化比较作为内容,并将其放置在中西社会文化大环境下来进行阐述,这样就使得丰富的信息量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教师授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做到游刃有余。另外,在引入中西茶文化比较时,还给学生区分了“茶”的不同英文单词,并指出其中的内涵存在着显著差异。

(二)历史视角下阐述中西文化关系

在进行中西茶文化比较时,笔者基于历史视角从古代丝绸之路谈起,突出了我国茶叶制品在古代通过波斯商人之手传递给欧洲贵族的历史逻辑。与此同时,笔者还强调了中国茶文化对西方茶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茶文化植根于他们的本土社会而自发演化的过程。这样一来,就促使学生能在历史视角下增强对中国茶文化的崇尚之情,而在丰富自己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文化自信的潜意识。当然,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依赖最后的教学总结环节。

(三)巧用评价性用语引导学生反思

在教学总结环节,笔者应用评价性用语,以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从中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过去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误解。同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又选择了一些可以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如家庭文化。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和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文化进行比较,从中来深刻认识到中国家庭文化对“孝道”的重视。

四、小结

本文认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职能,所以需要发挥初中英语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比较优势。具体的实施策略可围绕着:合理选择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历史视角下阐述中西文化关系、巧用评价性用语引导学生反思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禹淑萍.初中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7)

[2]刘树生.关于初中德育中存在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9)

[3]陈建春.浅谈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做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笔者调查了甘肃省武山县一个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初中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搞好英语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通过积极地开发课堂资源,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学,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以及渴求学习、积极进取的学生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英语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加强英语师资建设,是推动英语课程开设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师资状况如何呢?

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初中面临的升学高峰,初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补充相对滞后,师资不足相对突出。由于师资匮乏,不少学校采用合并班级的方法,其班级人数一般在70人左右。试想,某一位英语教师在如此多人的班级上课,通过仅有的45分钟,如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呢?

同时,随着高中规模的迅速扩大,选走了一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这样就使已经严重缺编的初中英语教师更是“雪上加霜”。

我县的大量转岗教师没有在大学里受到系统的专业培养,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或没培训,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英语就从事了初中英语教学。他们之中有大部分是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发音不准确,口语和听力基础差,书写不规范,教材教法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面窄等等。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课程结构单一,除了学科课程外,活动课程类、实践类课程往往有名无实;课程设置不能反映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尤其忽视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加强的能力培养,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甚至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所以我们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彻底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独立的思考。传统的填灌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方式的改进,阻碍了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80%的英语教师不能用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学生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是差生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了解到,初中学习中,学生大多数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持着考前突击,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不正之风,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普及。

三、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在实施任务型家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资源渠道,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2.农村英语教学提倡小班教学。走出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困区,小班制教学将是未来可选的最佳途径。它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教师更容易根据课堂的情况及时地更变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3.抓好教师的进修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为教师的反复实践、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

4.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训练。随着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要听、说、读,还要具备演、画、唱等基本功。所以教师应该练好内功,通过听课、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说课等研讨形式,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

第8篇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般而言,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尚小,无论在心智或者是体质方面都还没成熟,因此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兴趣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式的英语教学方法显得比较枯燥、单调,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常常会出现教师在课上滔滔不绝地讲,而一大半的学生则趴在桌上天马行空地“思”。相较于传统式单调无味的课堂知识讲述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则灵活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片、模型及动画演示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加强巩固了学习的内容,更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无论对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还是对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可以为初中学生提供生动的英语学习情境,为初中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可以全方位地发挥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为学生日后的语言交际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刚由小学阶段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发生:每当上英语课时,学生的兴致普遍不高,当教师在教学音标、单词等英语入门基础知识时,学生的大部分也只是鹦鹉学舌般地跟着教师念。这种现象在越低年级的学生中越常见到,笔者针对这一现象曾深入探究过,最终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英语并不感兴趣。当然,笔者所说并不是指所有学生,也并不指学生对英语学科本身具有排斥性,而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并没有成功地培养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上述所说的“尴尬”情况发生。

多媒体技术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之选”。对此,笔者特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多媒体技术来避免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讲授“where is my pack”一章中有关于in、on、under、behind这四个介词的用法时,如果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述这四个介词如何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仅单调无味,而且真正能被学生有效记忆并灵活运用的寥寥无几。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图文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了一个课件:一只可爱的狐狸和一个盒子,当狐狸活蹦乱跳地跳进盒子里面时,屏幕上便显示出单词“in”及其基本用法;当狐狸调皮地从盒子里出来跳到盒子上方时,屏幕上就显示出单词“on”及其基本用法;当狐狸躲在盒子背后时,屏幕上就显示出单词“behind”及其基本用法;当狐狸跑到放置盒子的桌子下时,屏幕上就显示出单词“under”及其基本用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演示,不仅从一开始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帮助学生记忆这四个介词的用法,也让他们对英语课有了很大的期待,大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2.2 创设对话情境,渲染课堂氛围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不强,原因有很多,如掌握的词汇有限、英语发音不准以及对英语缺乏自信心等,于是就造成在英语课堂讨论环节中,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全程使用汉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讲解“famous people”这个话题的时候,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话题:“Which famous people do you know? Who do you like best? What characters do you learn from them?”学生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明显气氛十分浓烈,但细听之下就会发现,所谓的浓烈气氛倒像是在上语文的讨论课,而并非英语,学生七嘴八舌的,都是用中文来表达,而且话题越扯越远,虽然名人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于名人的一些职业和具备的优秀品格,学生显然知道得不多,且都不能够用英语交流。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当即转变教学思路,从网上下载些较为学生熟知的名人图片,以及其主要事迹等材料,将其在屏幕上显示。当屏幕上出现一张名人图片时,就有目的地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用英语来简单描绘其有关的内容,接着在屏幕上显现出这位名人的主要事迹,与学生一起探讨刚才自己所述的内容与其是否相符。这样一来,既能够在讨论中建立学生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又能够营造浓烈的课堂讨论氛围。

2.3 打造媒体画面,实现高效课堂

积极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相比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时所运用的手段,现代信息时代不再是沿袭过去“教材、黑板、录音机”三步走的老路,而是更加灵活。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形、图像有机结合,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共享利用,就能成功地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形象地结合起来。

如在教授季节词汇时,通过Flas来展示每一个季节花卉的颜色特点:春暖花开,燕舞莺歌的绿色向上的格调——spring;艳阳高照,沙滩嬉戏的红色格调——summer;云淡风轻,飘飘落叶的黄色格调——fall;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白色格调——winter。点击每一幅图片的链接,会出现相应单词及发音,学生可以随机跟读。这样的的口语教学方式直观而又形象,强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活跃的英语课堂气氛。

3 总结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地导入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推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减少初中生畏惧英语的心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直观化和多样化的导入还独具启发性,能够开拓学生思维,促其产生求知欲。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积极向上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尹娜.让多媒体走进英语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2-43.

[2]关丽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20.

[3]汪海.初中英语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73):131.

[4]黄甦.初中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3):89.

[5]郑芸.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9):140.

第9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教学“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现在谈谈笔者的一点见解。

1英语交际环境生活化的要素分析

创设交际环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把校园标语双语化。要重视校园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的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个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英语的良好环境。教室是一个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英语无处不在的场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如:让教室的墙壁贴上许多动物、水果的图片,每一张图片下都写上一个英语单词或英语句子。五彩缤纷、富有个性化的图案和英语书写会增强吸引力。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可利用一些洋节如圣诞节和学生生日,开展英语晚会等英语主题活动。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同学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英语的交流作用;可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英语比赛。如英语歌唱比赛、英语风采大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带学生去一些外资企业、涉外宾馆参观、实习,让学生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交流。

2建立生活化的英语课堂的策略

(1)教学环境生活化。中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比如在教学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笔者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 “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比如有关My home的教具,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或动手画一幅他们理想中家的图,包括living room、bedroom、bathroom、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学情景生活化。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教师应努力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随时配上图片、实物、玩具、海报、张贴画等,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超市”、“动物园”等各种生活场景,使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这样,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用英语交谈的快乐,每堂课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3)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有目的地组织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过程生活化。英语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在当时的环境中找到或随机创造出真实情景。利用学生的外貌特征,可进行操练表示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如:Jenny is taller than Linda, but she is much fatter. Carl is thinner than any other boy in his class, but he is the most outgoing of all.等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语法“should”表示一种建议,作一个情态动词用时,可利用当时师生各个活动与动作的情景进行操练。

(5)教学方法生活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有效教学, 可以利用课文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改编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打电话、出游、购物、参加晚会、看病等。学生自编自导的精彩表演,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而教室就像一个生活的大舞台。在学习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将教室布置成医生诊所: “Doctor’s Room”。由一名学生当医生,其他几个学生充当病人进行角色表演。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坐在讲台桌前,脖子上戴着切听器,旁边的几个学生装着各种各样的病势排队看病。

(6)英语作业生活化。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增强语言实践能力,达到获取英语知识的目的。例如在My name is Gina这单元里,学生学习了ID Card ,为了巩固这些词汇,笔者布置了一项操作性的作业,制作一张 “ID Card”,用英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电话号等等。第二天来校时,每个学生都要挂在自己的胸前。在我们学到Proverb “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句谚语时,课后笔者让学生每天坚持抄写两条英语谚语,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文书签。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

(7)在课外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或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手抄报,编写英语看图故事,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句式错误、辨析词语用法和开展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此外也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话题作文、趣味故事以及英语小诗歌等;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语歌曲、编英语短剧或英语会话等小组活动。每教到有趣味的单元时,笔者都要安排一次英语小品汇演。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后,我们的表演要求是:把同学请到你家来做客的情景排成小品。每个小组六名同学,分别扮演妈妈、爸爸、自己、同学们,为了表演得逼真,同学们带来了面条、鸡蛋、碗和筷子等,甚至还有妈妈用的围裙以及厨房常用的餐具。当小品演出开始时,随着门铃音乐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他们自行选用了课文中学过的英文歌曲来伴奏,这样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剧中,每个同学的对话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刚学到的知识,并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所以都很认真的对待演出。而且,在演出后他们也很有成就感。而没有上台表演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坐在下面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们表演,从表情上看得出来也想上台来试试。为了保持同学们的积极性,尽可能一周一次在复习课安排十分钟之内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来表演他们自编的英语小品或课本剧。这些活动是复习旧知识的良策,因为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复习,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再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一些英语竞赛,比如:举行英语书写竞赛、口语比赛、单词默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智力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以致长久保持学习英语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家斌.新课标下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3(01).

[2] 宋F.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3(27).

[3] 刘晓滢.将生活融入初中英语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3(09).

第10篇

关键词:初一英语 基础教学 策略

英语是义务教育初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而初一又是英语课的基础,英语基础的好坏,不仅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而且也影响高一阶段英语的学习。可见,打好英语基础对今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下面就自己多年来初一英语基础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一的英语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初一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是拼母文字,从刚书写开始就要注意书写规范标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培养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上新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要学习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很好效果的。

二、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的途径方法很多,笔者根据初一学生爱说爱动、好胜心强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和语境,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带入课堂当中,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教学的效果。主要做法是:①课前创设摸拟情景复习旧知识。②教学中运用英语引导,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当中。③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模拟交际情景等形式,把那些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处理在情景之中。④根据对话或短文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看图说话等。⑤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坚持听、说、读、写相结合

英语基础教学和汉语基础教学基本相同,从人类语言的历史看,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孩子先学说话,后学语言文字。在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还没有普及的初级中学,初一英语对学生来说也是新鲜事物,所以在教学中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英语字母的时候,如果只是教他们读读写写,1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是没有事情做,就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课堂上就要让学生时而写,时而说,时而听,时而读,时而背,要让学生的耳、口、眼、手、脑全部活动,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记住字和单词的目的。

学生刚学英语时,听口语、对话,觉得很新鲜,精力投入的多,听说接受的快,但是拼写往往跟不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划出“三线格”,教师示范写,让学生练习书写,严格要求,使学生在刚开始时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长期坚持,可使学生写出正确、美观、整洁的字体,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反映和结果,要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在说的操练中提高听的能力,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写的能力,写的能力又可以加强对读的理解。总之,只有坚持“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为了使学生多听英语、多说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说英语的浓厚兴趣,更主要的是达到学英语、用英语的目的,只要有良好的开端,坚持下去是会取得可喜效果的。

刚学字母时,笔者有意识的让学生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例如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提高他们的兴趣,配合课文中“日常会话”,每节课前10分钟随机让4――5名学生自由会话,让学生人人准备,个个开口,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两、三周后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大胆展示下列内容对话:

A:Good morning!B:Good morning!A:What’s your name ?

B:My name is………A:How old are you?B:I’m twelve.

A:Are you a student ?B:Yes, Are you a student ,too ?

A:Yes,I am.B:What time is it?A:It’s nine.

B:What’s this(拿实物或者图片)?A:I’s a (plane ship--).

B:Oh,thank you.

在整个字母教学阶段,就坚持每节课进行变化不大的对话,主要在会话中复习26个字母和新学的单词,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表现能力,这比原始的机械的读读背背要好得多,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上去了,形成良性循环为下学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初一下学期,笔者在学生会话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提高难度,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紧扣教材内容,认真辅导,让学生都参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到下学期就能很流利的回答下面的一些问题:

T:Who is on duty today?S:I am.T:Is everybody here?

S:Yes,we are all here.T:What day of the week is it today?

S:It’s Monday(Tuesday………)T:What’s the date today?

S:It’s June 1T:Are you busy?

S:Yes,we are.we have some homework to do.We learn from lei Feng and do gook thinks for the people.

T:Are you happy?S:Yes,we are.T:Very good.Sit down,please!

S:Yes.

当然,初一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会有点困难,但是因为没有十分复杂的语法现象需要老师讲解,只要掌握分寸,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效果是不错的。

总之,初一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初级阶段,改善初一英语基础教学的对策方法很多,需要我们用学习研究的方法做好英语教学工作。作为英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编.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英语)【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01).

第11篇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目标,特别是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从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与要求等方面对书法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为书法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真正编写好书法教材,把蓝图变为现实呢?笔者认为应抓住三个“紧扣”。

紧扣语文课程编写书法教材

《指导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就要求在书法教材编写中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我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紧贴语文课程这张“皮”,书法教材之“毛”就没有了根基。而当前一些书法教材在编写时,内容仅限于汉字的规范书写,只能算“写字”教材,实现不了《指导纲要》提出的“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以及“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另外有一些书法教材,过度强调书法艺术的自身规律,将重点放在书法技能训练及审美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严重脱节,只是将历朝历代书法名家的古帖进行简单的选取、排列、组合,选字生冷偏难,繁体简体不分,楷隶行篆杂糅,难度衔接跳跃,不能真正与语文课程配套学习,偏离了书法教育的目标。

《指导纲要》在“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因此,在编写书法教材时,一定要考虑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首先,要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书法艺术规律是构成书法教材的两条主线,在书法技能讲解与练习方面,始终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做到讲解准确、书写规范。在书写内容的选择方面,则要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进行,讲解典型例字选自教材生字表,书写练习内容来源于生词表和课文精彩段落,结合语文课程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内容进行书写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要把握各学段的重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小学低年级学段,书写练习的要求与语文课程标准相矛盾的时候,要有适度的调整,使之与语文课程标准相适应。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高中阶段,识字已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应考虑在教材中逐渐增加书法技能的指导,加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从而体现书法课程的特点。

紧扣学生学习规律编写书法教材

《荀子》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法学习亦如此。《指导纲要》就明确提出要“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比如,从书写工具看,小学生初学书法应首先学用铅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使用钢笔和毛笔;从书写技法看,应先以书写笔画为起点,一般从结构简单的字到结构复杂的字,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书写。与此相应,配套的书法教材也要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当前一些书法教材没有注意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低年级、中高年级的过渡,以及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量、难易度方面没有合理的安排,没有做到循序渐进。那到底如何把握学生学习书法的规律呢?

在编写小学书法教材时,小学低年级要学用铅笔,参考同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学习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使用钢笔和毛笔,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硬笔习字格由田字格、方格逐渐过渡到运用通行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力求整齐、美观。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的指导内容,以及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在编写初中书法教材时,要“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因为小学阶段是不可能完成硬笔书法的全部学习内容的,钢笔行楷及行书的学习更适合初中、高中阶段。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毛笔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学生在中小学之后的学习阶段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仍将以硬笔为主要书写工具。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以硬笔字的练习为主,毛笔字可作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的途径之一。《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硬笔书写教学要贯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全过程”。

另外,《指导纲要》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在“目标与内容”部分分设了硬笔和毛笔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按照这一要求,在编写书法教材时,硬笔与毛笔教材就应该分册编写,使整套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满足书法教学的需要。

紧扣科学评价标准编写书法教材

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是使学生写好汉字的重要促进手段,书法学科甚至比其他学科更强调评价即反馈和矫正的教学模式。现行的书法教材,很多都没有设计关于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或者评价设计过于简单,只是以“优秀”“良好”“合格”等简单的标准或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忽视了书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感、技法、能力、个性等方面的进步发展,忽略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以及书写习惯的养成。必须指出,书法教材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成体系,就不能产生积极效应,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甚至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

《指导纲要》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要发挥评价的发展,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不同学段的评价重点有所不同。“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与流利。”对初中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只有在书法教材中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那如何在书法教材中设计好评价板块呢?

首先,应灵活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方式。书法学习效果评价不应局限于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等,在学生的互评下,在家长的鼓励下,在教师的建议下,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分析反思,不断提高书法水平,培养书法兴趣。

其次,应区分不同阶段的评价方法。比如,像小学低年级书法教材设计评价标准,就应从笔画、结构等方面入手采取“圈点法”的设计,在圈点满意的笔画、习字过程中,使学生审视学习成果;而高年级书法教材则应从点画用笔、结构安排、作品布局、章法等方面入手采取“批注法”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专题评价,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第12篇

一、随笔写作收获语文写作情感

初中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必须要做到多写、多练、多体验,而现实生活无疑是写作情感的主要来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开展常规的语文写作教学外,还可以通过日记、随笔等写作训练形式,让学生将在生活体验中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和积累下来,实现写作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和写作思维的关键阶段,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多对写作对象开展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字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变化进行体验和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并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的发现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避免了命题作文的机械性训练,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写作情感,这使正处于对一切充满好奇和期望的青春期学生来说,显然是更为有利的。

二、自主化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在初中生群体中,写作素养的两级分化开始日益严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多根据学生在写作素养上的缺陷,减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在写作题材上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学生多选择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题材进行写作。

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游记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或者对身边自然景观的仔细观察,有意识的积累写作素材,并进行大胆的创作,让学生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自主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观看《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时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个性化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让学生坚持读写结合,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特别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因为日记的题材比较自由,对内容没有过多要求和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意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写作内容可以是对真实生活的记录,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个人写作素养的良性发展,并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比如,在初中语文《往事依依》的教学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往事”为专题,引导学生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联想,然后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由于每个学生对往事的记忆不同,写出的内容与成果也就不尽相同,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借鉴,最终实现写作素养上的共同提升。

四、多元化培养提升写作素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语文教师要基于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和写作思维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在促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写作技能同步提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来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从生活中找“美”》的作文教学中,既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和美育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的写作素养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