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

金融危机秘史

时间:2023-07-27 16:23:32

金融危机秘史

第1篇

谁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撒旦”(魔鬼)呢?答案是云集于华尔街的财大气粗的投行以及执掌它们的野心勃勃的投资银行家,是他们控制着世界金融的命脉,并且间接地控制着普通民众的钱袋。

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地球村的居民在这个冬天感觉格外“寒冷”,现在,危机的病毒已经侵入到了实体经济,并且已经开始发力,媒体每天都充斥着大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消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

的确如此,从去年夏天一直到现在,整个世界都屏住呼吸,看着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一天天恶化,这场罕见的金融海啸的波痕一波一波地传到全球经济的每个角落。当金融海啸登陆中国以后,我们都已感受到了它的冲击波的威力。对很多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已经被这场金融危机拉下了水,因为这个“冬天”可能是极其漫长的。

谁是这场危机的“撒旦”呢?答案现在已经很清晰了,那就是云集于华尔街的财大气粗的投行以及执掌它们的野心勃勃的投资银行家,是他们控制着世界金融的命脉,也间接地控制着普通民众的钱袋。投行中的运作究竟是怎样的?其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迷茫的冬天,我们需要有人指点迷津,而威廉・科汉正是在黑夜中为我们亮起一盏灯的人,让我们翻开由美国投行从业人士威廉科汉撰写的《最后的大佬》,看作者怎样讲述投行运作的内幕,一层层撕下投行的“画皮”。

危机的真正字面含义是什么?大多数人一听到它,就会认为是危险或者糟糕的形势,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开,它的一半表示危险,而另一半则表示机会。正如这场危机对贝尔斯登和雷曼来说就是致命的,而对拉扎德投行来说,却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它在次贷危机中几乎毫发未损。

拉扎德投资银行是华尔街最神秘的投行,有150多年历史,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一家家族企业,也是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当拉扎德的竞争对手们纷纷上市,并将业务扩展到贷款、承销及其他服务时,拉扎德却选择保持专注和神秘。它的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业务线或坚实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判断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拉扎德最负盛名之处就是,它向来依靠天才银行家最好的交易构想来成就自己的地位。外界对拉扎德有着诸多猜测,个中原委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显得如此的出众。20世纪90年代末是拉扎德的艰难时期,它的业务没有得到提升,与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公司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现在这家老式企业开始逐步收复失地,它的收入在去年提升了16%,增加到了16亿美元。威廉科汉曾在拉扎德呆了6年,他将自己调查得来的内幕消息和听到的一些故事糅合在一起,详细记述了拉扎德的隐秘历史。

本书的另一个扣人心弦之处是,它深入揭示了华尔街著名银行高管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揭开了投行交易的内幕。

长期掌权的安德,梅耶并非生来就是拉扎德人,但是他与拉扎德的创始家族一样,都有阿尔萨斯犹太血统。拉扎德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显示,这种关系非常重要。19世纪,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全球投资、昂贵的战争以及带来巨额利润的武器竞赛的驱动下,拉扎德发展成了其它公司甚至政府的顾问,其它大型竞争者只能望之兴叹。虽然拉扎德好几次都濒临破产,但是它不仅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且还变得越发强大。

由于梅耶成功赢得了曼哈顿的犹太新贵布拉米内特的青睐,拉扎德纽约分行成丁拉扎德三家分支机构中盈利最丰厚的公司。梅耶对那些拥有良好社交关系的美女的追求也对公司有不小的帮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杰奎琳,肯尼迪。

梅耶的宠儿费利克斯,罗哈廷曾这样评述自己的这位指导人“他是我所见过的最冷酷现实的人性分析家。我在过去20年的每一天都要与他斗争。你不得不如此。如果不与他斗,那么你就完蛋了。他毁了很多很多的入。”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为此提供了佐证。

对于了解投行,《最后的大佬》堪称是一部经典教科书,通过阅读这本书,会真正对投行以及投资银行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真切地接触和透视弥漫在投行内部的野心、贪婪和欲望。毫无疑问,拉扎德这家投资银行的故事要比好莱坞的故事更为深邃和精彩。

第2篇

论云南桥头堡国家战略下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

桥头堡国家战略背景下云南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的SWOT分析

缅甸森林法评介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比较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民族关系述论

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德国马克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中国国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视角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分析

哈尼族原始村寨公地的产权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研究

企业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作用机理研究

高教学会秘书学专委会责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视角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构建分析——以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为例

论云南地方性财险公司设立之理论基础及发展模式

云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昆明民营企业外源融资困境及对策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搬迁利弊与发展探索:以云南为例

多难兴邦:从抗灾救灾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

以服务群众为载体发挥党建育人功能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增强大学高年级团支部活力的几条途径

经济社会学视角中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分析克鲁格曼的金融危机思想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想

试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风险及对策

原油开采的历史与油价波动的经济影响研究

云南省参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外贸的短期影响

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特征

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

浅析产业内贸易在中国的发展

WTO框架下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SA8000的策略

加强超限运输经济规制的再思考

近30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历程及目前的定位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

论文化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意义

此身疑是梅为骨不到严寒不肯开

从恩赐到权利:民生话语表达逻辑的历史考察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助益分析

美元的长期走势初探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美国贸易政策动态性探析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

基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贸易与环境问题上跨国公司的作用探析

东盟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探析

中美政府规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居民财产、马态效应及公平分配

往届奥运会“经济低谷效应”对我国的启示

循环经济与云南生态旅游的开发

空巢老人社会健康的脆性与对策

社会信息化测度综述

第3篇

类 别:经管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金融危机之后,写货币、资本、金融的图书汗牛充栋,但也良莠不齐,其中有不少严肃客观的论著,也有不少哗众取宠的速食,《美联储》无疑属于前者。

《美联储》在美国已经是一本殿堂级著作,不仅畅销了30万册,还成为华尔街人手一册的参考书,高盛集团也在内部向员工推荐了本书,并且获得无数奖项,更被评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济政策类书籍”。这些荣誉对于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陪衬。《美联储》之所以能够在金融界内和普通民众之间都被认可,就在于它的内容厚重而不晦涩、庞杂而不凌乱。

《美联储》的作者威廉·格雷德是美国著名的经济评论家,原任《国家》杂志财经版主编,央视大型纪录片《货币》顾问和采访嘉宾之一,但他真正重要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美联储研究专家。或许这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头衔”,但他的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入美联储,采访和对话对象上至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和联邦储备银行的各位行长,下至在美联储工作的每一个普通员工,以及众多经济学家和银行顾问。这让他的作品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也有具体到美联储员工每一天的工作细节,可以说是史上唯一一本让你真正走进美联储内部、体验美联储工作的佳作。

《美联储》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介绍,即美联储是如何运作的、美联储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影响到全球的每一个人的。作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美联储说成是“神殿”,而其中的银行家们则是“巫师”。由于多数普通民众对货币、金融、经济政策了解程度不够,所以美联储就变得无比神秘,他们制定经济政策仿佛就是“巫师”在“神殿”内祈求“神谕”。神殿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美联储在国家机构中的重要性,它甚至绝缘于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体系之外,从不用民主的选举方式确定领导人,而总是“暗箱操作”。

《美联储》内容的另外一部分是讲故事,讲述保罗·沃尔克掌权时期,美联储如何应对国内外经济困境、实施改革。许小年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而是沃尔克。”这句话并非虚言,格林斯潘留下的是金融危机和大萧条,保罗·沃尔克则解决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货币主义”时代。《美联储》讲故事充满了细节,具体到每一次会议上的争吵和经济政策的每一步演变。看过本书之后,再看其他经济著作就会觉得“虚假”,毕竟能像《美联储》作者威廉·格雷德这样深入美联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作家很少见啊。

当然,讲述美联储的图书不可能只讲美联储,因为它和政治、社会、经济、历史、环境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美联储》将美联储定位于华尔街与白宫的平衡器,它看似与政治无关,却又必然受到白宫政策和总统意向的影响;它调节经济,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华尔街利用和攻击的对象。美联储是否政府机构的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既是私人企业、又是国家机器的机构对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联储》涉及数千年货币史和数十年美联储的历史,但它聚焦于保罗·沃尔克,聚焦于货币主义。“货币主义”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为代表,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平衡经济。如今,经济界、金融界言必称“货币”,大众也对“货币战争”的阴谋论很感兴趣,其实货币主义的崛起就是保罗·沃尔克推动的。货币主义由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而兴起,取代了过去的“凯恩斯主义”而成为主流。保罗·沃尔克用这套理论解决了当时的通胀问题,但又诱发了新的危机。

正如罗伯特·卡罗所说,《美联储》“拥有无比宝贵的价值,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秘密力量”;而大卫·斯托克曼则说“本书震撼了华盛顿和华尔街,直刺美国政治体系的骨髓”。

《世界如此危机》

作 者:高连奎

类 别:畅销经管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近年,世界上的两次经济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结果。市场驱动模式,使华尔街的贪婪得以不加约束的放纵;政府驱动模式,又使欧洲出现严重的福利超载。

如果说,人类只会在危机真正来临时才有真正的危机感,才有勇气去改变现状。那么,当今世界依旧处于延续着的经济危机当中,人心思变。但是,要朝哪个方向去改变?你心里有底吗?

高连奎的这本《世界如此危机》,从世界大格局着眼,放眼近百年的历史,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严谨的学术思想、精妙的语言艺术,给读过此书的人带来智力上的极大。(周倩)

《投资海外》

主编:黄正东

副主编:张亚卿

改革开放的30余年,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整合全球供应链、开拓中国市场的时代;而未来三十年,会是中国企业主动在全球进行产业整合、提升自己品牌的时代。在这个重要的转折期,企业家当然需要新的知识储备,世界这么大,有近两百个国家,各国家如何,到底哪个国家适合自己的企业?

市面上关于境外投资的书不少,但是能同时准确介绍几十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政策、文化背景、税收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却寥寥无几。黄正东博士主编的《投资海外--多国专家为你导航》这本书,由散布在世界五大洲三十六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深律师和专业人士所撰写,加上翻译及编辑人员,过百人参与。几十个国家的专业法律人士或投资银行专家们,秉持严谨的态度,如实介绍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关于外商投资的重要情况,并结合实务给予深刻剖析,详细介绍了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可投资领域、投资策略、当地投资伙伴等情况,意见中肯,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走出去是无价之宝。把各国投资环境的全貌尽收眼底,当然便于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目的地,制定相应投资战略,控制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倾情推荐)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与世界

作 者:杜君立

类 别:社科 历史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既然要谈“历史的细节”,杜君立自然需要找到一些细节的切入点,杜君立找到的切入点非常平常与简单,马、轮子、机器,但就是面对这三样简简单单的“器物”的不同选择,使中国和西方文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来决定了当今的世界版图。

第4篇

曾培炎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

《通力合作的意愿,促使我们相互学习》赫尔曼·范龙佩 欧盟理事会主席

《比危机更可怕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让-皮埃尔·拉法兰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法国前总理

《开放与稳定:新兴国家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

卡洛斯·古铁雷斯 花旗集团副董事长、美国前商务部部长

《“谁”,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摩西·阿德勒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以色列抗危密码:减少公共支出,降低公共债务》

斯坦利·菲舍尔 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

《东盟中日韩:四管齐下防范金融危机》

魏本华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

《危机治理之道:重获民众信任,重建市场信心》

安赫尔·古里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

《眼光向内:中国经济需深化改革促进民间消费》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跨国公司能做的事情比想像的多》亨利·保尔森 美国前财政部长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马里奥·蒙蒂 意大利总理

《面对危机,亚洲的群体性战略选择》

李稻葵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黎维彬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开证券有限公司总裁

《好教育没有亚欧之分》

施迈克 悉尼大学校长

《让产业与学术实现“多边聚合”》

埃利斯·鲁宾斯坦 美国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

《“后福岛时期”能源政策观察》

张国宝 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不仅是为了“服从布鲁塞尔”——欧盟经济改革需从错误中寻找经验》

约克·阿斯姆森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

《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亚洲金融的一大步》

武藤敏郎 大和总研有限公司理事长、日本央行前副行长

《从一本书看改革》

厉以宁 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欧元危机根源与对策新探》

保罗·德·格劳威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讲席教授

《构建对华“新关系”》

恩里克·培尼亚·涅托 墨西哥总统

《轻制度,重务实——亚洲经济合作仍需深化》

斯蒂芬·格罗夫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

《亚洲面对的挑战》

罗纳德·科斯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精确考量:达成慈善目标的高效路径》

比尔·盖茨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

《增长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弗朗索瓦·奥朗德 法国总统

《中国如何保持快速增长》

埃德蒙·菲尔普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未来的亚洲:从生产者到消费者》

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第5篇

几年前,《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出版了他关于全球化的专著《世界是平的》,引起广泛而巨大的反响。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国家体系在其推动下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所谓世界是平的,实际是指一种紧密相连的状态,强调在今天这个因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中,商品、资本、劳动和思想等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通过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全球化无疑代表着人类历史进步的大趋势,然而如果因此忽视全球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乃至重大挫折,则难免被历史发展所嘲弄。凡事都有自身演变的过程和约束条件,全球化电不可能直线式发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现行国际体系仍然受资源、市场和发展机会有限的困扰,以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并不能自动带来全面增长,经济自由主义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及其伴随而来的不受公众权力约束的金融资本的畸形扩张,对此,遍布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贫困现象可视为有力的注释。

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说明,即使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开来,长期以来持续增长的世界经济遭遇重大挫折,美英经济模式受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当选执政,为摆脱石油危机的影响和经济滞胀的困境,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崇尚自由竞争。这一政策极大刺激了西方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财富几乎不受节制地向金融大资本积聚。而当金融大资本把贪婪的手伸向普通民众而发明出所谓的次级贷款时,风险就陡然升高了。金融危机实际是经济断裂、社会断裂的必然反映,加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消费与储蓄关系严重失衡,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早在冷战结束的时候,布热津斯基写了《失控:21世纪前夜的动乱》一书,书中有关对美国霸权忧虑的文字也许已被许多西方人遗忘,今天读来却很有必要。在布热津斯基看来,对美国全球领袖地位的威胁,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来自外部,它就潜伏在美国社会本身中,体现在伴随新自由主义而来经济社会发展“丰饶无度”的危险景象,而富人贪婪不受制约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情形也许将会更糟。金融危机最终、也是最本质体现,就是会加剧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引发全面经济衰退和持续动荡。金融资本对不发达实体经济的影响力超出一般想象。比如在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场金融危机,已在深层次动摇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基础,结构失衡使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社会发生动荡,即使是经济增长也只能惠及少数行业和领域,最终收获的只能是“不发达的发展”或“不能带来好运的经济增长”。

目前,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如果主要国家实体经济不能在较短时间出现转机,就可能反过来累及金融市场,并再次引发金融动荡。如果是那样的话,全球化进程就会严重受阻,甚至原本平坦的世界电会出现断裂。网此,世界各国必须勇于担当共同的责任,强化协调配合,推动世界经济转入健康轨道。

世界是平的,代表一种趋势,但确实存在断裂的风险,这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政治安全领域。恐怖势力和极端主义的蔓延揭示了国际关系背后的深刻矛盾,反映出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地区、一些人群的失败和无望;而在人口众多的南亚,一个时期以来安全局势出现恶化的迹象就更值得人们警醒。平坦世界如果到来的话,也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人类远离大规模战争也只有60多年。如果考虑到偶然性因素,对全球化的发展就更不能盲目乐观。马克思曾说,如果偶然性不发挥作用的话,世界历史就将带有十分神秘的性质。

今天的世界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正处于结构性危机之中,“这是一个极不稳定、不可能预知结局的时期。历史并不站在任何人一边,变革的前景取决于每个人的行动。”今天的战略思考需要习惯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不得不承认,要为“难以预测和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每一件事情做好准备并非人力所能”,这就迫使主要国家不得不谨慎从事,进行更多的协调,否则就不能推动国际关系相对平稳的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较为有效的全球治理。

第6篇

利率是金钱的时间价值!流动性是资本市场的血液!

央行升息如何我们的投资行为?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如何影响生活?

流动性泛滥,钱到哪里去了?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中国资本市场运行?

通货膨胀高企,如何走出经济滞胀有阴影?

利率是指金钱的时间价值。利率上升或下跌,会改变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选择,进而明显地影响经济运行,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到资本市场会直接造成股票和债券价格变化。同时,基准利率作为资本定价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央行所倚重的。

《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

本书以现场观众与郎教授互动的形式,向普通百姓简单生动地普及了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书中郎咸平教授生动活泼、通俗直白、犀利幽默的语言不但令人忍俊不禁,而且深刻揭露了股份制的起源、企业品牌的建设、广告宣传的策略、公司治理的要点、股东与债权人的恩怨等鲜为人知的“公司的秘密”,让读者茅塞顿开:原来我一直被公司“蒙在鼓里”!

据书中的分析而言,保护小股民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信托责任,激励合同和政府的有效监管而完善。因此,这个保护小股民治理结构的建立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如何建立一套保护债权人的治理结构,那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了,目前根本没有答案。因此,这也是我们国家银行改革所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迷》

本书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导》栏目组编写汇集了全球顶级学者以及数十位财经大家的观点。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次贷危机历时一年跟踪调查采访,汇集全球顶级学者、

数十位财经大家观点,权威深度分析,还原一个真实的次贷危机

一路疯狂上涨的美国房价为何掉头急转直下?

多年强势的美元为何陷入贬值之路?

20世纪70年代仅几美元一桶的原油为何如今轻松冲破百元大关后又屡创新高?

相对平稳的国际粮价为何在2008年飞速上扬?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需求放缓。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实,也应当更深入地去了解次贷危机的方方面面。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对世界各地顶级经济学家的深度采访,并结合美国当前萧条的经济现象,阐述了次贷危机的破坏性和严重性,值得读者用心阅读并深思。

――姚景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1993年,他利用欧洲各国在统一汇率机制问题上步调不一致的失误,发动了抛售英镑的投机风潮,迫使具有300年历史的英格兰银行认亏出场。1997年2月,他旗下的投资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大量抛售泰铢,这一行动被视为是至今尚未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开端。

本书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黑天鹅指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生活中黑天鹅无处不在。当黑天鹅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本书教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采取应对策略,从中受益。我国的雪灾同样属于黑天鹅,而今年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我国的股市和经济形势同样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因素,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心理准备?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所帮助。

《沉思录》

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11月20日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第7篇

今年2月17日,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召开座谈会,通报纯碱行业2008年生产经营状况和分析展望2009年生产运行情况。会议由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底同立会长主持,王锡岭秘书长介绍了纯碱行业生产经营的有关情况。

一、上年纯碱行业生产情况回顾

2008年,是纯碱行业非常特殊的一年,纯碱产量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最高;纯碱市场销售价格既创造了历史最高,又回落到了历史低位,价格波动幅度之大为历史之最,既创造了月度效益最大,也出现了月度最大亏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纯碱生产成本达历史最高。

(一)2008年全国累计生产纯碱18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产107万吨,增长6.2%。既创造了纯碱产量历史最高,同时也是纯碱产量10年来增幅最低水平。去年10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下滑的影响,纯碱产量骤减,11、12两个月减产约80~90万吨。

(二)2008年全国累计出口纯碱212万吨,比上年同期多出口42万吨,增长24.7%,创出口最高水平;2008年全国累计进口纯碱1397吨,是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三)2008年9月份之前,延续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及生产成本拉动,纯碱市场销售价格逐步抬高。重质碱和轻质碱的最高价分别达到2600元/吨和2400元/吨,创纯碱价格历史最高;9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突然减少,市场出现严重产大于销,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不到三个月,重质碱和轻质碱价格分别跌至1200元/吨和1000元/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更低。纯碱价格波动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创历史之最。

(四)2008年前9个月,原材料价格虽然不断攀升,但纯碱价格也持续提高并在高位运行。纯碱行业取得历史同期最好的经济效益,去年10月份以后,纯碱价格大幅下降,当月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开始出现月度亏损,11、12月全行业出现月度亏损。虽然2008年全行业经济效益波动很大,但从年度看,效益仍是较好水平。

二、2009年纯碱行业生产形势展望

2009年,对纯碱行业来说,制约与利好因素并存,在需求难以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生产仍需减量运行,产量增长将会是近年最少。市场销售价格在经历2008年底的低点后,将趋于理性,并会小幅回升。2009年上半年将是最困难时期。

一是国家连续出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利好因素。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政府连续出台的政策措施,涉及面之广、之深,投资额之大前所未有,历史罕见。在全国上下共同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定会产生巨大力量,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二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外部讲,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逐步加深,直接影响纯碱和以纯碱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出口。从国内因素看,我国GDP增速放缓,国内需求减少,但一批新建、扩建项目建成并会待机而开,从而加重了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

第8篇

大到整个企业,小到每一个员工,都是经理人的管辖范畴。当你需要用宏观手段管理整个企业时,企业文化、制度、绩效、目标管理、战略、决策,这些管理学中的经典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当你用微观视角管理每一个个体时,你就要明白你需要一个怎样的团队,你需要什么样的人在你的团队中担当什么样的责任。你还要懂得如何识人、用人、管人、培养人才。当你解决好对待下属的问题后,你应该环顾四周,处理好与你平级的同事之间的关系。这还不够,抬头望望,顶头上司也在等待你的巧妙安抚。在安顿好公司内部的人际问题之后,更不能忘了与“圈外人”搞好关系,织成一张里应外合的牢固人脉网。

不要以为经理人就不需要关心商业,所有的非公益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把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是为了让企业这艘航空母舰在商海拼杀时更勇猛。商场如战场,经理人就是发号施令的军队统帅,你需要在沉稳指挥的同时掀起自己的头脑风暴——进攻时你要发挥竞争头脑分析全球形势、发动创新头脑频发奇招、转动合作头脑扩大同盟力量、运用市场头脑抓住客户抢占资源、玩转造势头脑扩大声势赢得生机。练内功时你要保持节流头脑控制成本、开动利润头脑积极赢利、奉行品质头脑开创品牌意识狠抓质量关。防守时你要坚持防御头脑,防危机、防风险、防骗局,一个都不能落。

这不是一本高深的理论著作,却是能保证你成为最出色经理人的通关秘籍,阅读这本书,你一定能够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成为你想成为的经理人。

熟练工匠与银行家的故事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都是一本严肃的经济计量学专业的优秀著述。尽管如此,即使我们普通的读者们并不通晓计量经济学,也仍然可以读懂这本书。

这本书同样是以金融危机、金融恐慌的历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颇令本书作者自感骄傲的是,作者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收集到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即跨越了数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又囊括了西方国家、亚洲国家、拉美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相关经济数据。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丰富的数据库。于是,作者每提出一个有关于金融危机的研究子课题时,总是可以从他的数据库中搜索出足够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工具予以分析,列出图表,得出结论。

所以,在本书中,作者省略了运用计量工具分析海量数据的过程,而只是提出子课题,然后再给出研究的结果。正如同是软件工程师仅仅提供给用户以软件成品一样,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不必关心他们的推理过程,从而给读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启发。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的产品往往会酿成严重的灾难,但是,现代社会却无法离开这些极度危险的高科技产品。金融技术也有与之相同的特性。所以,在数百年之前,任何一位借贷商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诚实的熟练工匠之时,也许,就已经埋下了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种子。

本书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避免金融波动以及金融崩溃。在这方面,通过数据的分析,作者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与诸多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并无二致,西方的发达国家并不具有更高的效率。

第9篇

关键词:货币互换;东亚外汇储备库;危机救援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086-04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经济体达成“清迈倡议”(CMI),各国间签署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加强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抵御可能的金融危机。就在2009年5月3日,中日韩三国财长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就三方对筹建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出资份额达成共识。根据这项共识,中国出资384亿美元,日本出资384亿美元,韩国出资192亿美元,总计960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32%、32%和16%,总计80%。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储备库将以借贷方式向出现流动性困难的成员提供资金帮助。①

东亚外汇储备库实质上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能够建立起来,这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清迈倡议”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建立一个新的区域金融基础设施,抵御金融危机,甚至为在未来建立一个统一货币区,实现东亚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做些铺垫。

一、“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本质及缺陷

2000年5月,在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年会期间,东盟“10+3”②的财政部长们在泰国清迈召开会议,达成了著名的“清迈倡议”,表达了东亚各国在金融领域进行合作的意愿。清迈倡议的实现及其拓展表明了亚洲国家在货币和金融合作方面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各方参与货币和金融合作的热情,开创了东亚金融领域合作的新局面。

1.“清迈倡议”下的货币互换安排的本质

货币互换安排在本质上是一种试图防范危机的临时应急机制,给投机者一个展示东亚地区加强官方联合的市场信号。东亚金融合作框架建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IMF等国际社会提供资本项目危机资金需求的时效性较差,地区融资安排成为必要补充,还表现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各国面临金融开放和汇率体制向更灵活机制的转移,从而在区域层面上要求以稳定汇率为目标的合作愿望更加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说,CMI对于长远的东亚金融合作至少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清迈倡议的后续行动,有望演化为促进金融稳定,防止区域内金融市场过分动荡的流动性安排;其次,由此建立起来的高层对话合作机制将为今后的汇率政策协调创造了政策协调机制。

2008年12月12日,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宣布建立,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1 800亿元人民币/ 38万亿韩元的中韩本币互换协议。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周边经济体货币当局建立了总计6 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通过货币互换支持需要救助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中国稳定周边环境,也有助于帮助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

2.“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的不足之处

虽然“清迈倡议”下货币互换是东亚金融合作取得的一个实质性进展,但是该协议还存在许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之处:

(1)机制障碍。双边互换安排没有形成网络,仅是一种双边性质的安排而不是多边的。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双边协议所规定而并没有统一的协议,因此在透明度和效率方面比多边协议差。

(2)互换安排的可用金额有限。与该区域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相比,东盟互换安排和双边互换安排的量不足,双边互换额度难以支持实际需要。在这种意义上,货币互换安排只是对IMF融资的补充。

(3)可自动提取资金的限制性。在货币互换协议安排中可直接提取的金额只占协议额的10%,其余90%要与IMF的条件相联系,这就限制了运用这种安排的及时性和可信性。一些参加国表达了他们对双边互换安排与IMF条件相联系的保留态度,提议逐渐增加自动提取限额,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后再废除与IMF条件的联系。

(4)东亚区域信息披露的困难。外国投资者和借款者希望能有合理准确的有关区域风险和收益的数据,以便作出理性的选择,但东亚国家一般很少预告经济和金融状况,这些国家把这些经济数据看做战略工具,而不是公共商品。东盟秘书长提到一些成员不愿意公开“太多”的信息和数据是东盟合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更大的范围内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怀疑的。

由于“清迈倡议”的这些缺陷,使人们对它的有效性产生怀疑。“清迈倡议”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路口,随着东亚各国外汇储备的较快提高,金融危机压力的增加,必须解决CMI货币互换安排的后续问题,这些后续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互换安排下及时可用的救援资金数额偏小,目前需要考虑是否扩大数额,是否各方成员出资形成基金,并将基金规模扩大到足够满足危机紧急救援需求的程度问题。

第二,需要重新考虑与IMF贷款条件的挂钩比例问题。

第三,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及时有效运作的问题,如考虑建立快速决策方式和成立提、还款协调管理机构,以及建立为避免借款国经常性借款,滥用借款,避免道德风险的资金运用监督管理机构。

“清迈倡议”是“10+3”国家发起的一项重要政策倡议,旨在加强区域对变幻莫测的国际资本市场的防御。加强和扩大目前“清迈倡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安排,使该框架成为一个各国可靠的、有效的融资机制是亚洲金融合作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加强目前的货币互换安排之外,下一步应当考虑建立一个成熟的储备库安排。

二、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难点及操作建议

区域外汇储备库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外汇储备余额的一部分转入共同管理的另计账户,当任何一个成员国发生通货危机时,可以迅速从这一账户出资购买该国货币,以起到稳定该国货币币值的作用。早在2007年5月,第10次“10+3”财长会议就提出了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议,以此作为CMI多边化的形式,并与IMF的贷款计划脱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的有效性。

东亚外汇储备库实质上是将各国间现存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进行统合,由区域协议网络转向单一协议,是CMI的多边化。这意味着东亚危机救援机制将由多个双边协议组成的网络向由单一契约协议约束的、自我管理的多边合作形式转变。由CMl转向东亚外汇储备库,各成员国在危机来临时可动用的流动性规模将大大提高。例如,中日、中韩、韩日各自的双边货币互换是200亿美元。如果韩国金融局势恶化,韩国最多可获得400亿美元的互换额度。如果把货币互换协议多边化,则韩国最多可获得600亿美元的互换额度。多边化的货币互换协议其实与亚洲货币基金已经非常相似,但同时需要建立一个中日韩之间的金融合作协调小组。这个小组负责对多边化货币互换协议乃至货币基金的管理。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能够建立起来,这将使得东亚金融合作进程完成对CMI的超越,首先是CMI框架下危机救援机制得到扩展和强化,其次是新机制将成为迈向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石。

尽管“10+3”成员在设立外汇储备库问题上初步达成共识,但就目前达成的共识看,13国财长只是原则上同意这一计划,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就协议的具体细节达成一致。日本京都的“10+3”财长会议上,亚洲各国财长也表示,尚未决定如何运作外汇储备集合安排、集合规模以及何时开始运作,并称需要进一步研究。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面临诸多困难。

1.东亚外汇储备库形式问题

东亚外汇储备库指相关国家分享外汇储备以充分利用储备库的优势,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区域外汇储备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建立成员国央行之间跨国储备存款制度,外汇储备并没有集中到一个统一账户,而是由各国央行独立运作,只是在危机爆发时统一使用,这种形式属于约束程度较弱的安排;另一种是建立一个永久性储备库,由一个常设区域秘书处管理大规模储备、决定动用储备库的条件,并由多方共同商议决定最终资金的支付,该类型的约束较强。约束较弱的储备库形式如东盟互换安排(ASA),属于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约束较强的形式以IMF为代表,有常设机构、监督机制和启动程序等。

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首次单独召开峰会,就加快扩大区域性货币互换体系以及尽早增资亚洲开发银行达成了共识,这次峰会标志着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日韩都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美欧经济步入衰退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显著下滑,使得三国面临的外部需求急剧恶化,而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导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发生巨大变化。中、韩面临短期国际资本流出,日本则面临日元套利交易平仓而带来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近期韩元对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对美元显著升值,可以说都是资本流动惹的祸。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率先倡议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建立危机救援基金,向外汇储备存量占全球头两位的两个邻居求援。而中日两国积极响应了韩国的倡议,三方一致同意扩大三方之间在清迈协议下的双边货币互换安排,为韩国提供了超过4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而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的援助承诺,有助于韩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尽快恢复信心,遏制资本的进一步流出。

10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催生了“清迈协议”,而当前的次贷危机则有机会把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继续向前推动。可以考虑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建立一个永久性储备库,由一个常设机构秘书处管理大规模储备、决定动用储备库的条件,并由多方共同商议决定最终资金的支付,待时机成熟之后,再推广到“10+3”成员国,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2.外汇储备库的规模和份额分配问题

建立外汇储备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与欧盟相比,东亚地区同样存在货币一体化的基础,而且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已占到总贸易与总投资的相当比重,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更加类似,利用统一宏观经济政策应对不对称性冲击的能力更强。困扰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主要障碍在于政治问题与历史问题。日本不能直面历史成为整个东亚合作的死锁。因此,东亚金融合作通常具有危机推动的特征,即只有大规模危机的爆发才能够帮助各国暂时摆脱政治历史考虑,将区域合作向前推进一步。

如何确定外汇储备库的总规模和各成员在其中的份额, 不同的份额分配规则将影响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总规模以及各成员在东亚外汇储备库中所占份额,尤其是影响区域大国在其中的相对地位。因此,东亚外汇储备库份额及总额的确定方式将意味着参与各方在这个合作机制中的决策权的大小,必将出现激烈的争论和讨价还价,同时,也意味着东亚外汇储备库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外汇储备库不能给所有国家带来同等的利益,但正是收益(实际上也是有些国家的损失)的不对称性才说明这个制度正发挥作用。参加储备库或货币联盟的基础是向别国提供好处,同时,相信别国以后也会向你提供好处。

IMF作为一个全球性流动性救援机制,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规模和成员份额的确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IMF份额分配由各成员相对于其他成员的经济地位决定。成员经济地位由一系列经济变量决定,包括GDP、经常账户交易以及外汇储备等。一个成员在IMF中的份额决定了该成员应该向IMF认缴的数额和它的投票权,也决定了该成员可以从IMF获得的融资上限。截至2008年9月底,IMF的总份额达到2173亿特别提款权(SDR),大约3 383亿美元。按照IMF的份额分配方式,可以简单模拟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成员份额和比例,其中日本占据41.66%,为最大份额,中国次之。如果简单按照各国外汇储备的5%来构建东亚外汇储备库,并且根据各国的出资额来分配投票权的话,那么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东亚外汇储备库中拥有最多投票权的国家(见表2)。

假设在目前的情况下以及今后建立某种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后,区域内各国中央银行将继续干预外汇市场,建议以使用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新增外汇储备为基础,建立多边外汇储备库安排。具体来说,随着中央银行储备账户中由于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外汇的增加,增额的一定比例――比如60%――仍由央行独立管理。但是,剩下的部分(40%)将以某种公平的、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存入一个由一个常设机构秘书处管理的永久性储备库。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在“10+3”国家中位居第一、第二位,两国存入储备库的外汇储备将占存款总额的绝大部分。所有参与成员都将遵守同样的规则,资金提供方严格按照60∶40的比例提供存款资金,接受方根据其外汇储备规模获得相应资金。一旦各成员国就如何界定和计算央行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干预的资金量达成一致,并集体执行,只要短期资本持续流入本地区,储备库的这种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

3.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汇率协调问题

在外汇储备库安排下,每个参与国可以获得的资金将超过目前可获得的自有资金以及区域内各国政府认为规模适中的现有货币互换安排资金的总和。但是,储备库的最佳规模将取决于区域内占主导地位的汇率安排是什么样的。目前,有关区域汇率协调的建议的焦点,是建立统一的单一货币汇率机制,还是建立统一的钉住货币篮子机制。如果选择钉住单一货币,那么在这种货币与该国其他贸易伙伴的货币的比价出现较大的波动时,就需要在外汇市场更广泛的干预。而如果选择钉住一揽子货币,各国财政部门为了将其目标汇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产生的资金需求,比在仅对钉住单一货币的机制下要少。

亚洲各经济体持有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50%以上,这表明:(1)肯定存在资源分配不当以及机会成本问题;(2)本地区有足够储备来建立一个规模较大、可靠的共同储备库安排。更重要的是,外汇储备在包括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在内的许多“强势货币”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分配。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一个地区的“弱势货币”国家比“强势货币”国家多,别说建立共同储备库,就是合作的可持续性也无疑会成问题。因为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强势货币”国家不可能愿意其储备常常被“弱势货币”国家连累。相反,如果储备主要集中在“强势货币”国家,这些国家就能够相互合作,在“弱势货币”国家请求提取共同储备库资金时,要求他们执行必要的宏观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

如果东亚外汇储备库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流动性机制,各国为了达成有效的金融合作,必须要考虑区域汇率协调的问题。这里可以借鉴建立相当于欧洲“超短期融资机制”的机构,在遭受投机性攻击时继续维持区域货币安排。

在欧洲“超短期融资机制”下,成员国相互给予45―90天的无限量贷款,贷款利率按市场利率计,50%的贷款可以以欧洲货币单位(ECU)支付(1998年欧元的问世宣告了欧洲货币单位的解散,欧洲央行拥有的储备也随之返回给了欧盟各国央行)。这一基金由以前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管理。各成员国向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提供美元储备资金,由该基金发行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成立了由参与成员国央行行长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监管欧洲货币政策,管理信贷机构的运作,并授权实施汇率联合浮动。

当然,任何形式的汇率协调都要求建立储备库安排,共同管理区域货币安排。但是,这样的汇率协调形式要求的不止这个。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区域宏观经济政策的紧密协调,而这必然要求某种制约性的安排来确保各国都遵守一定的规则。毫无疑问,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储备库安排有效运转,需要区域内各国的进一步努力和政治意愿。区域金融合作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大力加强区域监控机制,并制定良好的政策条件。外汇储备库的政策条件必须以某种形式解决参与成员国实施的汇率安排。例如,如果大家认为,有些诸如软钉住等汇率机制本身就比其他的机制更容易导致危机,对实施比较容易导致危机的机制的国家,就应当执行较严格的政策条件制约。东亚外汇储备库除了在提供流动性援助以及加强合作,免受资本账户波动带来的影响这些短期任务之外,更广的目标是支持本区域加强货币和经济协调。

东亚金融合作的好处主要来自于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减少。区域金融稳定在性质上属于公共产品,如果各国都只是享受金融稳定的好处,而不为它做出贡献,则没有国家愿意为它做出贡献。区域金融危机对整个地区造成的危害是合作的主要动力。区域金融协调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为金融不稳定是在国家之间传播的潜在公共风险。当区域金融不稳定是由于纯传导造成时,必须进行区域金融合作,任何单个国家的管理当局都与此并不直接相关,也没有积极性去解决整个区域体系的问题。

通常,区域金融合作进程最终到达货币统一的终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危机救援机制、汇率协调、区域汇率机制、引入单一货币。在此进程中,与汇率协调和汇率机制阶段相适应,“清迈倡议”逐步由松散、双边性质发展成为紧密、多边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超国家的独立管理机构。因此,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发展方向看,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将成为迈向东亚金融合作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为未来建立汇率机制乃至货币统一进行机构和机制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金融危机史(第四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亚洲开发银行.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亚洲开发银行.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东亚地区的运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杨涛.“亚洲货币基金”渐显雏形[EB/OL].中国经营网省略,2008-12-22.

[5]杨权.东亚区域金融深化:由金融合作走向货币合作的途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祝小兵.东亚金融合作――可行性、路径与中国的战略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10篇

作 者:(美)索尔金,

巴曙松,陈剑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

作 者:(美)刘易斯,刘忠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华尔街上金融家们玩的一种休闲游戏,以最善于瞒骗他人而实行心理欺诈者为胜。

迈克尔・刘易斯将此作为隐喻,描述了自己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四年的工作经历。

本书从作者角度记录了华尔街戏剧化的发展史。笔法生动风趣,将华尔街复杂的投资故事以简单、生动的手法讲述出来,让读者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能够更深刻地思考。

《我的PE观》

作 者:陈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每一家迅速成长的企业背后,都有着投资的助力。获得投资也成为创业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关键。但是疯狂追逐Pre-IPO项目的高额回报,投资人和管理者之间的职责不清,让中国PE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迷雾。

东方富海投资董事长陈玮先生是最早从事创业投资的元老、中国创业投资十佳基金管理人、中国杰出风险投资家,将向你讲述十年投资心得,归纳出中国式投资逻辑和要点,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投资交易笔记

--2002-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回》眸

作 者:董德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本书并非从制度建设角度来讲述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是从一个交易员、投资者以及分析员的角度来描述那些曾经发生,而且未来一定会再度发生的事件。本书所涉及的2002~2010年正是笔者精力最为旺盛、求知欲最强的时期,每每望着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厚厚九本心得笔记,总觉得这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也由此萌生了将其总结归纳,保留一份历史资料的念头。

《中国公司IPO和再融资被否原因揭秘》

作 者:证券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怀新企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实用性为出发点,采用了大量的案例,通过案例解读法律法规,通过案例理清发审委的审核思路及审核重点,并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性、可借鉴性强。

本书涉及ipo及再融资两大部分,在综合分析ipo及再融资被否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拟上市公司如何成功ipo、上市公司如何成功再融资的思路和建议。

《饭店集团成长战略:世界顶尖连锁饭店集团最佳商业实践》

作 者:(西)库尼利,王向宁、陆春华译

第11篇

10月24日,庆祝“联合国日”的联合国走过了整整61年的风雨历程。

中国外长李肇星曾这样评价联合国:联合国是唯一能让192个国家的领导人及其代表齐聚一堂的“国际议会”。从最近10年的发展来看,联合国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而且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还在不断提升。

让亚洲人颇感亲切的是,当选联合国新任秘书长的潘基文来自韩国。将在2007年1月1日上任的这位秘书长将面临许多重大课题,联合国改革即是其中之一。

诸多挑战

联合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同它61年前建立时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当今世界出现的许多矛盾、问题,联合国须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思维加以解决。这其中“单边主义”战略的挑战尤为突出。

“单边主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联合国》的基本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体系的原则,会使联合国性质由国际政府间惟一最权威的“多边组织”向为超级大国战略利益服务的“单边组织”蜕变,从而无法应对威胁世界和平、安宁的各种挑战,更难以正确处理在双重标准前提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带来的传统和非传统性威胁。

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前几年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单边逻辑是对过去58年来作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各项原则的根本挑战”。

在当今联合国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被边缘化,也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43国增至今天的51国,占联合国全体成员国的将近四分之一,这51个国家中的36个国家人均日收入不足两美元。

南北差距还突出地表现在GDP和巨大债务两大方面。1999年美国人均GDP为3.06万美元,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只有100美元,差距为300:1。2002年发展中国家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共计2.38万亿美元,它们每年需出口1/4以上的产品用来支付欠债利息。

各国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还在于,联合国秘书处存在不少缺陷――从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到行政管理,它在适应时代变化和应对各种危机方面还有着较大差距。正是基于以上挑战和问题,安南秘书长在形容联合国改革的重大意义时,使用了“其决定性的意义可能不亚于创建联合国的1945年”这样的措辞。

改革指向

联合国改革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但其方向却很明确。联合国改革目标的首要两条,就是继续确保联合国具有多边国际间惟一最权威政府组织的根本性质,在处理国际问题和国际争端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及确保联合国排除双重标准,正确运用安理会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无法无天单方面使用武力的行为泛滥”。

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以实际援助,在帮助他们摆脱贫穷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确保联合国有力地应对环境恶化、贩毒、人口买卖、妇女不平等、艾滋病泛滥等方面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并提出有效、积极可行的措施,也是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当然,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一些弊病,确保联合国秘书处与时俱进,努力体现其公正性、精干性、创造性、高效性和廉洁性,成为享有崇高声望的权威机构,也是各国的共同期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作为联合国政治层面和经济、社会层面的两个重要机构,经社理事会和安理会就合乎逻辑地被推到了联合国改革的前沿位置,成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加强经社理事会的作用是联合国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采取切实步骤,改变一年两次的经社理事会与不时发生的国际重要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相脱节的现象,扭转周而复始地讨论老化议题的状况。

各国希望,每年举行经社理事会全体会议时要有突破和创新,能讨论一两个关系到广大成员国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并就此做出针对性明确、操作性强的决议。

同时,经社理事会应给予国际重要金融问题以高度的关注,并把国际重要经济问题同国际重要金融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从国际经济大背景的角度审视金融问题,从国际金融视角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考验,也是机遇

安理会是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是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安理会“五常”尤其对世界和平和稳定负有崇高、神圣的责任。所以,安理会的改革干系重大,引人注目。

首先,由于安理会现有“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的组成在全球地区间分布不平衡,适当地扩大二者的席位,平衡地区利益,就成为联合国改革中的又一重点。

其次,在联合国的192个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安理会“常任国”和“非常任国”的席位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名额偏少,对联合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适当增加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席位,对加强联合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是极为必要的。

成为安理会的“新常任理事国”是各地区中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竭力争取的目标,被其视作充当“世界大国”或“地区大国”的主要标志。但由于“常任国”的新增席位极其有限,加之这一问题的高度政治性和极端敏感性,联合国在对待这一问题时可谓慎之又慎。许多国家都认为,在增加安理会“新常任”席位问题上,要发扬高度民主,进行反复磋商。可先在各地区集团中召开闭门会议,进行充分协商,按民主原则确定该地区的新成员名单,最后再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进行最终审定。

关于“新常任”是否有否决权的问题,在现有的“五常任”未能进行反复酝酿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确定的。现有“五常任”的否决权是在联合国初创时期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设立的,是五大国因在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大牺牲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伟大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而拥有的,也是由51个创始国通过民主程序,同意“大国一致”原则后产生的。但安理会“新常任”并没有面临二战后联合国初创时期那种特定的历史大背景。

正如安南秘书长所说:“改革不是剥夺目前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而是为了使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容易为全世界所接受。”

目前,联合国秘书处纽约总部有9000人,加上日内瓦等一些办事处共计20000人左右,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一直广遭诟病。所以,对于秘书处的改革首先应是人员精简、缩短大会期限(现为3个月)、突出议题重点(历年议题均在130个以上,2006年达到190项)等方面。

同时,在精简各委员会或常设委员会会议、减少机构重叠等方面也应加强改革力度,以达到迅速、高效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目的。

第12篇

金融危机爆发整整5年了。过去5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界、学术界为应对危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世界因此而变好了吗?世界记住了金融危机的教训而变得更明智了吗?

事与愿违,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世界并没有深刻地反思危机,从而通过积极的行动、深刻的改革避免类似危机的重新爆发。应该说,危机爆发5年了,但世界并没因为反思危机而变得更好。

治标给力,治本不足

回顾过去5年的金融危机应对史,最大的成功在于山呼海啸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没有重演。与大多数人5年前的担忧相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已基本上恢复了正增长,应该说,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为什么世界有效地避免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显而易见,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以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二战前的那次经济危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先是英国政府迅速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大手笔为私营的金融机构注资,驰援市场。美国虽然发力较晚,但救市力度却远超英国。美联储不仅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及以其为抵押的金融衍生品,还直接注资于花旗、美国国际集团(AIG)等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在财政方面,美英政府更是通过削减工资税、联手加拿大政府直接购买通用汽车75%股份等一系列行动拯救市场。

这一系列行动被部分学者标注为“凯恩斯主义”之举,事实上,这些救市行为的手段和力度都远远超过了凯恩斯当年的想象。凯恩斯只不过是强调财政政策要积极,要在所不惜,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也会如此重要,如此奏效,央行可以直接印刷钞票购买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借手于降低利率这一在凯恩斯看来毫无实效的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今年8月23日在美联储杰克逊霍尔会上高声直呼,过去5年的英雄是世界各大央行,它们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拯救了这个世界。

应该说,这一场救助行动的始作俑者是英国政府,而最有力的推手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美联储从来没有跟美国财政部如此密切,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也从来没有如此露骨地支持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这一切都将载入史册,供未来的经济史研究者咀嚼回味,而我们这一代见证者,恐怕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这场救助行动的超常历史意义。

国际货币的巨大优势史无前例地体现

金融危机后,为什么是作为震源地的美、英两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衰退?而且,美国的经济恢复情况在这些国家中是最好的,其房价近一年连续不断上涨,居民消费在恢复,一些失业率指标也在下降。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本质性原因就是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降反升,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带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国际地位的怀疑。这种超稳定的国际信用,直接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隐形催化剂。而美国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股市上涨并再创历史纪录,直接帮助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家庭修复其资产负债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最好的公开的秘密。

设想下,如果印度和巴西是这场危机的策源地,而它们也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定会导致本国汇率大幅贬值,进口成本迅速提高,通胀高企,资金外逃,金融机构破产,金融环境恶化,其结果无异于火上浇油。

世界因为量化宽松及英美超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而变好了吗?

仅仅从避免经济危机这一角度来看,各国的应对之策也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场危机的根源消除了么,则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还远远没有找到或者开始推出根除金融危机根源的措施,美国首当其冲。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无非是两条。第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但该法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也没有从本质上限制超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更没有起到在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让信息充分披露的作用。它仅仅是一部繁文缛节、让金融交易成本迅速提高的法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本质其实是猫的能力不如老鼠,即监管部门人员的能力远远低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那些拿高工资、高奖金的从业人员。优秀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界第一线,留下来二流三流的人员进入监管部门。基因有缺陷的猫怎么能够抓住健硕而机敏的老鼠?这是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社会矛盾并没有缓解,欧美等地50%以上的公共财政必须流向社会福利等赋权性支出,而政府所能削减的仅仅是用于科研、基础设施等方向的可支配性支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由于国内政治纷争,没有在赋权性社会福利的开支上进行任何的削减,而仅仅削减了政府的可支配支出。可支配支出不仅在政府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低,而且往往是能够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要开支,比如高等教育和科研。毫不夸张地讲,美国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改革没有任何进展,金融危机的病根仍然潜伏在身,可以预计,未来3-5年来自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仍然不可避免,这轮动荡的导火索将是美国公共财政情况的恶化。

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及时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与此相辅的是高达2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的扩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及时地逆转了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迅速让经济恢复两位数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5年里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仍然过多,司法体制的独立性远远不足,贪腐现象仍然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同美国面临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危机之后标本皆治,推进改革。

中国誓言改革,欧洲艰难前行,

新兴经济体备受考验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拔得改革的头筹。当前,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世界瞩目,一系列涉及面广泛的改革措施正在社会上热议,政府内部已经对这些改革提出了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不同渠道的信息都表明,改革的决心在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如此之大,改革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强也是过去十几年所未见的。改革将是未来几年中国的主题词。

欧洲也在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恐怕是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大的、长远的受益者。通过这一轮危机,欧洲人看清楚了货币统一,但财政不统一、金融监管不统一等带来的弊病,也更加坚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决心。这一轮的改革中,欧元不会倒,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正在统一,财政政策统一也正在热议,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电网、通讯网络等讨论都在积极推进之中。笔者两个月前参加了在意大利北部科莫湖召开的、有“欧洲达沃斯”之称的安博思论坛,与会人员包括欧洲的政府人员、学者、企业家,大家在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统一的问题上意见高度一致。有迹象表明,欧洲统一的步伐将加快。经过3到5年的调整,欧洲的经济将有可能恢复到稳健增长的轨道上来。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受考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已经引起了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的深切担忧。这些国家毫无疑问将经受金融冲击的洗礼,并不得不推出新一轮的改革措施。美国虽然经济恢复快,却是今天世界经济恢复最大的、中长期的不确定因素。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也不在于如何用好自己的新能源,更不在于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如何退出,其根本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通过调整社会保险、增加一部分税收、削减一部分社会开支,将基本财政赤字从目前的6%降低到3%以下,重新回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格局。其当前基本财政赤字在6%以上的格局是难以维系的。

总之,危机5年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危机而变好,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得以避免,但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仍没有消除。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向繁荣,有赖于各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